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媒体存在的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内科医学;临床医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42-02
内科医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据特殊位置,是涉及多门类的学科,也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内科医学教学获得长足发展,但也面临一些困境亟待解决。因内科医学教学内容较多,且晦涩难懂,加之学生对该学科认识不准确,就导致教学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许多问题,也因此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激发求知、探索欲,更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使传统的内科教学工作得到改观,并对解决传统内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利帮助,推动内科教学水平的提升。
1 内科医学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教学理念严重落后,不能紧跟新形势发展 传统的内科医学教学模式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在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下,许多教师并没有深刻理解、认识内科医学的教学本质和目标,大多以教材知识为依准,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而对于实践课程则是单方面认为只要掌握基本的问诊、换药、打针、输液等基础性的实践护理知识即可,并没有深度挖掘内科医学更为精深理论和实践知识。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不能接触和学习到内科医学之中相互关联的科目之间更为深奥的知识,影响知识获取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欠缺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学习能力的因材施教,严重阻碍对于素质良好的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学生思想不端正,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内科医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容易让该专业的学生产生害羞、胆怯的心理,需要特别关注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但是部分学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欠缺对内科医学的深度了解和认识,而且缺乏与教师、同学和朋友的交流,致使心理压力和心理负荷比较严重,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内科医学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加之医学本身晦涩、难懂,更是导致学生的主观思想认识不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状态,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状态。在这种消极、负面情绪影响下,部分学生选择混日子,得过且过,对于知识不求甚解,自身潜能不能有效发挥。同时,这也间接削弱了教师教学的热情,不利于内科医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 内科医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临床实践,其培养的是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这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就目前的内科医学教学内容实践来看,由于医生本身知识不健全、实践技能不强所导致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无疑给内科医学的教学敲响了警钟,更是引发教育者对内科医学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深思。在当前的内科医学教学中,教师过分肯定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在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下,不可能将更多的课时分给内科医学实践知识的模拟、训练。由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内科医学教学中应用范围狭小,导致学生难以熟练掌握临床实践的技能和技巧,对于学生未来的临床实际操作和医学生涯都有直接影响,也凸显了教学内容整合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多媒体教学对内科医学教学的优化
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针对内科医学教学中教学理念过于传统的发展现状,内科医学教学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紧跟新形势发展,利用新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知识需求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个性和学习、接受能力,合理制订教学计划,以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去主动探索、学习和思考医学知识,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实践模拟操作,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由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操作的良好转换。
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提升沟通能力 内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较易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容易对学习内容认识不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迫切需要端正学生态度,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内科医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首要的任务就是加深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向学生讲述内科医学的重要性和医生职业的神圣性,打消社会对于学生的误导。在进行内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学生带入实际工作中去,去亲身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师在旁予以指导和启发,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内科医学的渗透,让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向往,改变学生以往对内科医学的片面思想认识,以此来促进内科医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同时,内科医学教育的本质在于应用,其最终是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的。现代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多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培养沟通和表达能力,以此为今后临床问诊、病情阐述等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真实的情境氛围,给学生提供接触患者的机会,在与不同的患者交往中掌握沟通的技巧,从而有效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学资源整合,推动教学工作科学化 内科医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理论知识转向临床实践,由于在教学中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复杂并且各成体系,无法全部囊括,因此应变革传统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一个完善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在进行内科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工作与实践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将最新的内科研究成果贯穿到的教学环节中,还可以对实践知识进行延伸,建立起综合性较强的内科课程体系。
3 结语
内科医学教学是培养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是培养专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其教学目标不单纯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对于学生独立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解决传统内科教学中的不足,同时能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提高内科教学的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帕孜来提.心内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141,143.
作为一种通俗文化,网络语言是多元民意诉求的另类表达,当其以幽默、活泼的语态出现在传统媒体中时,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大部分网络语言存在语音失范、语义曲解、语法混乱等问题,将其运用在传统媒体中,无疑是对语言文明的解构和颠覆,不仅降低了媒体格调,也会使媒体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缴械投降”。那么,当“传统之雅”遇上“网语之魅”,会产生哪些问题?传统媒体究竟该说“新话”还是讲“老话”?
传统媒体对网络语言的借用存在偏差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语言的诞生和风靡有合理性。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愈来愈多网络语言被传统媒体所吸收,但笔者经仔细梳理发现,传统媒体对网络语言的借用存在以下三点偏差:
首先,传统媒体借用粗俗戏谑的网络热词削减了媒体公信力
网络热词按词义性质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粗俗戏谑的逗乐,如“逼格”、“酱紫”等;另一种是含讽刺意味的隐喻,如“躲猫猫”、“楼歪歪”。为最大限度追求利益,越来越多传统媒体用粗俗戏谑的网络词汇制造轰动的公众话题。例如苏州的《城市商报》采用《Duang!又是一个“苏州智造”》作为新闻标题,“Duang”这个由成龙洗发水广告恶搞而来的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赫然出王见在传统媒体中,纯粹是为了博人眼球,让不熟悉网络语言的受众不知所云。类似的新闻标题还有
其次,对网络热词“拿来主义”的态度解构着传统媒体内容为王、深度取胜的优劳
2010年11月10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文,中央党报对网络语言“给力”恰当的运用引来一片赞誉。一夜之间,传统媒体一片“给力”的喧嚣。此后,不少传统媒体更是绞尽脑汁“拿来”网络热词。这种盲目跟风的做法,并不一定契合读者的口味,也未必符合使用环境,相反会导敛传统媒体注意力转移到追求新奇形式上,逐渐忽视了深度和内容这两条生命线。
最后,借用词不迭意的网络词汇对语言结构规范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网络语言是凭借新奇、幽默走红的,缺乏历史文化积淀。如“稀饭”、“鸭梨”等只重音意和娱乐性,全然不重词义,还有“喜人普奔”、“股往金来”等成语拼凑、篡改而来的词汇,破坏了传统语言的严谨,更违背了传统媒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有数据显示,网络流行语的“走红期”平均仪为47天,山此可见,网络热词是缺乏生命力的,传统媒体若不顾传播语境和传统语言规范,盲目在传媒公共产品中使用网络热词,不仪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也会对大众文化发展和繁荣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渗透传统媒体新闻话语体系的原因
网络语言渗透传统媒体新闻话语体系,实质上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与以主流媒体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之问的较量。遇到社会热点话题.两个舆论场之问存在互动与交融,但是两者在立场、内容与语境上都存在差异。网络语言显然是“民问舆论场”的产物,除了纯粹戏谑与逗乐,不少网络词汇针砭讽寓,是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抨击和批判,例如用“楼歪歪”讽刺渣工程,考问我国楼房工程质量监管制度。这些词寄托着网民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反思,使“民问舆论场”获得更多的肯定和赞誉,传统媒体为避免丧失舆沦影响力的尴尬,不得不迎合受众的口味,将网络语言“收入囊中”。
此外,娱乐至死的时代受众猎奇、求异的心理需求,也是网络语言渗透传统媒体强有力的推手。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其结果是我们将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网络语言人多出自年轻人,他们用活跃的思维方式颠覆传统,创造出的词汇含有恶搞、插科打诨等成分,无法说清生存前景有多么广阔,却随心所欲地戳中了人们的笑神经,使权威被蔑视,身份被消解,给人们带来“纵情的话语狂欢”。传统媒体迫于日益加重的生存压力,为迎合受众心理需求大范围使用网络语言也是无奈之举。
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在传统媒体新闻话语体系中的渗透存在必然性,既释放了普通民众的话语权,也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但这种渗透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传统媒体应当以理性、谨慎的态度对待网络语言。
传统媒体对网络语言应取舍有道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之雅”与“网语之魅”的交互融合是必然趋势。笔者认为,传统媒体不是小能借用汇聚着草根智慧的网络语言,而应该取合有道,择优而用。
对此,传统媒体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不盲目跟风,要坚决抵制语音失范、语义曲解、语法混乱的网络语言,避免传统的语言结构规范遭受冲击。例如数字加符号的词以及“no zuo no die”、“十动拒然”等。二是要借用公众认知度高的词汇。网络语言体现着语言的通俗化流变,其中语义明确的词汇甚至被收录进汉语词典,是能登人雅之堂的,相反,那些局限在“小众”范围的词汇则应摒弃,如“ACG”、“去菜一下”等令人费解的语言。三是传统媒体要考虑网络语言在大众传播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发挥好喉舌作用,坚守社会责任,将违背社会道德的低俗词汇拒之门外,如“日狗大法”、“绿茶婊”等。
2014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小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小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从2010年的舆论热点可以看出,除了传统媒体自主调查并披露引发的热点外,由网络引发的热点大部分起源于微博,或在微博上得到当事人的回应。2011年春节发生的微博“打拐”事件,更使“微博”一词成为2011年春节最主要的关键词,微博的力量已深入人心。
据艾瑞咨询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3~10月,中国微博月访问规模增长明显。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达到12521.7万人,较2010年3月增长1.4倍,2010年,用户渗透率从3月的14.7%增长到10月的36.9%。
从传播学意义上说,我国传统社会是冷的社会,现在的大众社会是热的社会。冷的社会是高度集中、秩序化、强调服从的社会,热的社会是高度参与、自由化、强调个性与创新的社会。过去,普通大众只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信息的获取是不对称的,普通大众表达自己的意见仅有“读者来信”、“观众信箱”等有限的途径,而且表达的效果也很有限。而现在,普通大众对社会的认知、对事件的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众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愿望很强烈,途径也很多样化,而且表达诉求的愿望与途径还存在相互刺激、相互促进的关系。大众可以通过BBS、博客、微博等多种途径及时、便捷地发表自己的观点。140字的微博正以强大的力量改变着媒体传播甚至监管方式。微博的低门槛,也使更多的人拥有了话语表达的便利,削弱了博客传播中的精英话语的统治地位。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微博消息,信息的内容与用户的情绪、心情有直接关系。微博的出现,“使得我们的社会管理结构发生了改变”。
传统媒体的出路
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预言,2043年将成为报纸的末日。日本《每日新闻》原总编歌川令三则确信报纸将于2030年消失。传媒大亨默多克认为,未来媒体势必依靠网络互动。这些预言使传统媒体业忧心忡忡。微博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似乎又进一步印证了“报纸危机论”的说法。微博的出现,确实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其实这种挑战早在网络迅速兴起之时就已经存在。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巨大的冲击面前,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微博的出现,适应了现代人“碎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在看到它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微博的弱点。微博内容的碎片化造成无意义信息的海量拥堵,加之大量虚假信息,信息泛滥不可避免,受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鉴别和剔除。信息缺乏深度,只局限于对现象的快速报道,无法满足部分人群深度阅读的需要。这些是微博的致命之伤,也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
在对自身及微博的优势和劣势有了清醒认识后,就要扬长避短,借鉴微博的优点、克服微博的弱点、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好自身文章。传统媒体在微博浪潮席卷之际,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1 传统媒体可将微博视为获取信息的平台
微博的“低门槛”使更多人拥有了话语表达的权利,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微博消息。每一个微博用户就像一名记者一样,把他们看到的事情在第一时间到网络上去,这就使得微博的信息获取源是无处不在的、获取信息的时间段是无时无刻的。
2009年11月北京的一场大雪造成大量乘客滞留机场。当时也滞留在机场的谷歌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经历了此事并用微博进行了一场“现场直播”,引发了众多网友和媒体的关注。他的记录也成为首都机场航班延误事件中被传播最广的文字。
微博给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但人们在为能迅速、便捷地获取海量信息而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微博所传达出来的海量信息中包含着大量虚假信息和没有任何意义的信息。据调查,在Twitter上有40.55%的内容属于“我在吃三明治”之类的无意义的信息,个人琐事的信息占据Twitter传播内容的80%以上。充斥着大量虚假和无意义信息的微博所导致的信息泛滥,是微博的一大弊端。而这正是传统媒体可以大有作为之处。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自己拥有大量采编人员的优势,充分利用微博信息的海量和及时这一优势,将微博作为自己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平台,并对其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入报道。这不仅可以发挥微博信息覆盖广泛的优势,同时也能避免微博的弊端。
2 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
140字的容量限制,使得微博新闻虽然能及时、迅速地反映最新发生的事情,但容量有限,在反映新闻的深度上存在欠缺。即时发生的新闻,需要速度,而新闻背景的分析,则需要深度。太多“支离破碎”的新闻碎片,使得许多希望获得有深度、专业化信息的受众对微博抱以不信任的态度。而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正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和寻求突破之点。
传统媒体拥有大量专业新闻工作者,他们的新闻敏感度等专业素养是普通大众所不具备的,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仅满足对信息的简单传播,还应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探索事情发展的原因,突破动态新闻的肤浅和表象化特点。对于重大题材还要形成舆论强势,引导舆论导向,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做到这一点,传统媒体的魅力就永远无法被掩盖。
3 传统媒体应在“提高交互性”上下工夫
传统媒体大多是一种带强制性的单方行为,媒介“说”什么,受众就“听”什么,媒介怎么“说”,受众就怎么“听”,这种方式在现代传媒的冲击下显然已陷入困境。
因此,传统媒体应在“提高交互性”上下工夫。传统媒体创办网站就是基于此的一次尝试,但起步晚,网站构建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传统媒体的“报网融合”、“刊网融合”之路走得十分艰难,目前尚无成功的范例可与门户网站相抗衡。在中国微博产品(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同时又是飞速成长期之时,传统媒体可以积极介入微博的话语平台,抢占一定的话语权,通过受众对自己所推行的微博的认可,引起受众对该媒体的“关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使发行量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