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生物科学史范文

初中生物科学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生物科学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生物科学史

第1篇

一、倡导“探究式”教学,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自主达成知识目标,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了方法,发展了能力,领悟和养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顺利而自然地达成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所以说,探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

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活动中,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对于是否需要光,学生就争论起来了。有的学生说:“需要,因为要进行光合作用。”有的学生说:“不需要,因为种子的子叶或胚乳会供给营养。”教师不应直接下结论,而应乘兴引导他们通过设置对照实验寻求答案。在一周的观察过程中,学生意外地发现了:(1)黑箱的种子(有水、有空气)长出的幼苗普遍长得比有光照的好。(2)有一个学生,因为以前见过萌发的种子把塑料布穿破了,就把“有水、有空气”的种子分成两份,一份用两层纱布盖上,一份不盖,而盖上的明显萌发得快,萌发的种子数多。(3)全淹在水中的种子也有四五颗刚刚萌发了一点。面对自己新奇的发现,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就像打开闸门的水:“原来遮光能促进胚轴的伸长,怪不得我妈在黑房里发豆芽。”“为什么水中的种子也有一点的萌发?”“因为水中有氧,但不充足。”学生在热烈地探讨着,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迁移着、创新地应用着。整个探究活动都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做合一”的探究活动中体会到由探索科学知识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并激发了活跃的创造性思维,使科学素养得以大幅提升。

二、尝试渗透STS 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STS教育,让学生通过参与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来获取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一)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使学生明确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增补一些课外资料,以凸显课程内容与社会的关系。如在讲根的结构时,教师可补充“怎样合理灌溉和施肥”;在学习茎的结构时,教师可补充“果树的嫁接和修剪技术”;在学习发酵技术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演示步骤指导学生自制酒酿,布置学生回家完成,等到下节课的时候让学生互相品尝,让他们从实践中领悟发酵技术的原理,等等。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部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物学原理。如在学习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内容后,教师启发学生尝试用相应的原理说明提高大棚中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哪些,分析新疆吐鲁番地区所产的哈密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早春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的作用是什么……

(二)开展生物进农家课外活动,成功地实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渗透

虽然农民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对于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内部生理却缺乏科学性的认识;虽然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但却不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鉴于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让生物走进农家”的实践活动, 实现学生和农民的优势互补。比如,棉农知道种植棉花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摘心、整枝, 以防止棉花“疯长”,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制约的缘故;粮农都知道大雨过后,要及时给庄稼排水,但是却不知这是为了保障庄稼的正常的呼吸作用;果农懂得移栽果树苗时,要裁剪去许多叶片和小枝条,但却不懂得何谓蒸腾作用;菜农在移载菜苗时,知道要带土移植,但不知道是为了保护根毛,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根毛。教师可指导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并把学到的知识向农民宣讲,通过“让生物走进农家”的活动,使农民学到了生物科学知识,也使学生从学以致用中体验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感受到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三、渗透科学史教学,展现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生物科学史是前人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史,生物科学史是知识与过程的统一。教师开展生物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思想,立足实验、不断创新的科学方法。

(一)利用生物学家的生平和事迹,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利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出来的伟大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优良的科学品质、崇高的科学精神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学习生物性状的遗传时,教师可介绍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在修道院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提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在分析孟德尔成功原因的时候,教师可强化孟德尔所具有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精神。再如,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用23年时间写了震惊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科研战场摆在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在水稻增产方面创造了奇迹。这些鲜活的事例,将使学生终生难忘,给学生以人生境界的润泽与点化,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

中学生物学知识是前人科学研究的成果,教师通过对一些经典实验和逻辑分析的再现,可以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和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的来龙去脉。教师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科学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尝试着重走发现之路,让学生直面前辈科学家的探索和困惑、希望和挑战、成功和失败,建立科学史教育的新模式。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究、细胞学说的形成过程探究等均可作为重走科学之路的素材。

第2篇

课外小实验是教师依据教育实践的需求,让学生独自或者是几个同学组成实验小组,自己来找寻仪器资料,自行规划实验,并独立或协作完成的一些小实验。课外小实验可随时随地地进行,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能够运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不受实验设备的约束。实验的过程比较简略,操作也比较便利,实验成功率比较高,效果也是非常直观的。而生物课外小实验可拉近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明确感受到生物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生物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笔者就谈谈课外小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课外小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好奇心

在生物课外小实验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生物学科的新鲜感以及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现象。例如,在夏天,没有放在冰箱里的剩饭第二天就会发馊,而放在冰箱里的剩饭不会发馊,可指导学生在家里进行简单的对照实验,分析得出结论: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等环境因素。此类有趣的小实验能把学生引进生物知识的海洋中。“生物难学”这一畏难情绪被淡化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因为在课外小实验中得到了启示,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书本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外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生物课外小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以及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创新的实验活动。课外小实验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中的知识,不迷信,不墨守成规,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判断力,独立思考,大胆探求,独具匠心,并且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因此,课外小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特性与特长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学生亲自动手,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操作疑问,通过不断地检验练习,由不熟练到熟练,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课外小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生物学常识,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融入生活中。如,在学习“植物营养繁殖”时,教师特意组织学生课外进行种植马铃薯、柳树扦插以及草莓压条栽培的实验,可让每个学生依据自身的爱好以及条件来挑选其中的一项来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在课外能够融入大自然,并且向自个的爸爸妈妈学习,向有经验的农民进行讨教,在天然的实验田当中大胆地求证课本上的知识,不断地探究生物的奇特性,既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办法,又领会到了劳作的趣味,并且深刻地认识到生物学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通过小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三、生物课外小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把生物课中的植物生成过程等探究内容展现出来。通过生物课外小实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习惯于探究性思维,在探究中发现,在应用中拓展、反思,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例如,学生课题《沙溪河畔绿化景观和安全满意度调查》,就是源于媒体上竞相争论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而开设的一个课题。多年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其中有不少活动引出了一些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有的探究项目在讨论部分提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以及建议。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便可以为日后发现问题提供来源。比如,《探究动物的某种行为》《光合作用的实验改进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模拟探究》《植物的运输作用》等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活动的难点,指导学生把这类问题作为探究的对象,其意义及价值将更大。

在生物教育中,课外小实验的教育无疑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从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开始,注重从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不断地开展实验,学生才能在探求中自己获取知识,在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完善生物学知识系统,才能使探究性实验的教育充满活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及探究能力。

四、生物课外小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得知事物具体情况、获取生物知识、发现知识疑问的源泉。许多科学史上的重要知识发现都是通过细微观察而获得的。在开展课外生物实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激起学生在观察方面的兴趣,详细教导观察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用兢兢业业的科学态度去观察,启示学生在观察当中提出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

观察才能的进步,有赖于正确的观察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各方面进行观察,并且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由此才可以全面地认识事物。

例如,学习“种子的萌发条件”前,让每位学生

在塑料杯中

第3篇

[关键词]交互式白板;时事热点;生物学史;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6-0032-04

[作者简介]郭荣辉(1969―),男,江苏高邮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中学高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或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教材、课件、网络、模型、实物、实验等),通过意义建构而逐渐获得的。”教师只是学习者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力。同时,它也有利于适时、和谐地进行思想教育,预防和矫正学生的认知缺陷,强化反馈信息。因而,创设教学情境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呢?根据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近三年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新技术、新媒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问题情境、生活实践情境、时事热点情境和生物学史情境的策略。

一、运用交互式白板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前和探究学习过程中,为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精心设置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学习。问题情境分成“问题发现情境”和“问题解决情境”两类。笔者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放”“勾画”“视频播放”和“标注”等功能创设问题情境,可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提高了近10%。

(一)问题发现情景

问题发现情境就是学生在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创设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并将生物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创设问题发现情境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对问题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探究的角色,从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例如学生在探究学习“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这一部分知识时,笔者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放功能在屏幕上先拖入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图片或者出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模型。笔者提问:“你们看了这三种血管后发现了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这三种血管的图片或者模型后发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壁厚薄、管腔大小不同。接着,笔者再拖入学生可能发现不了的问题:“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一样吗?”“这三种血管在人体内如何分布?”学生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主动探究三种血管的结构,从而有目的地看书,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再通过视频的播放、标注和勾画以及列表比较这三种血管,这样,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血管的结构。

(二)问题解决情景

问题解决情境就是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前,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如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和动画等,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学生在学习“尿的形成过程”时,教师首先运用交互式白板的拖放功能在屏幕上拖入一则资料:“科学测定人体一昼夜可产生原尿150升,而排出体外的尿液只有1.5升。”用荧光笔在“原尿150升”和“尿液1.5升”上进行勾画,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并用红色电子笔在资料后写出“为什么”。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探究意识被激发了,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他们会主动探究“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差异有哪些?”“原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液又是如何形成的?”从而,不知不觉地探究了学习了尿液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有目的地探究了有关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的表格,仔细观看有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动画,认真观看尿液形成过程的视频和演示器的演示。这样,学生就一一解决了上述问题。在解决上述各个问题的基础上自然就解决了教师起初设置的问题,从而容易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二、运用交互式白板创设生活实践情境

生活实践情境就是利用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放”“幕布拉动”“魔术笔的探照灯”“放大”等功能创设生活实践情境,既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又可以培养学生由事物的现象深入到本质的探究精神,完全符合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设生活实践情境可以从学生观察到的生活现象,学生从事生产实践时观察体验到的现象以及学生自身体验的现象考虑。

(一)学生观察到的生活现象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来源于生活。从学生观察到的生活现象入手,运用交互式白板创设生活实践情境之后,学生必然有一个探索究竟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一定有效,甚至高效。例如,学生学习“真菌”时,教师首先运用交互式白板拖出霉变的橘皮和馒头的图片,接着用魔术笔在霉变的橘皮和馒头图片上分别画一个圈,突出显示橘皮上霉变的部分,同时提问:“这个橘皮长有什么?”“这个馒头上长有什么?”“这些生物属于哪一类?”这样,教师一下子就将学生的眼球吸引到课堂上,将学生的思维拉入课堂中,从而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探究和学习中。又如,学生在学习“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时,教师首先运用交互式白板拖出果农环割树皮的图片,接着用魔术笔在环割树皮的图片上画一个圈,突出显示树皮的环割部位,同时提问:“果农为什么要将果树的树皮进行环割?”“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植物茎中筛管的功能以及树皮作用的欲望。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认真阅读课本和观看图片,自然就解决了上述问题。

(二)学生从事生产实践时观察体验到的现象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教师从学生从事生产实践时观察体验到的现象入手,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生活实践情境,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理,可引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的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学生在学习“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时,由于很多学生在小学时就亲身饲养过蚕宝宝,对家蚕的一生各个阶段的变化都比较清楚,于是笔者就请一个饲养过家蚕的学生谈谈家蚕的一生。同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提一些问题,诸如“家蚕的幼虫吃什么?”“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什么?”“蜕一次皮后的幼虫称为什么?”“家蚕的幼虫要经过几次蜕皮才变成蛹?”“最后一次蜕皮在什么地方进行?”“家蚕的成虫叫什么?”“它吃东西吗?”……同时,教师运用交互式白板适时地拖出家蚕各个时期的图片,播放家蚕一生的视频和动画,并进行标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运用学生从事家蚕饲养时观察体验到的现象创设情境后,一方面唤起饲养过家蚕的学生的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激发没有饲养过家蚕的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这部分学生细心观看有关家蚕一生的视频和动画,认真聆听饲养过家蚕的学生的讲解,甚至有了饲养家蚕的冲动。

(三)学生自身体验的现象

学生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发热、传染病的预防等生活实践情境与学生密切相关,而且学生又比较熟悉。教师从学生自身体验的现象入手,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生活实践情境可以增加学生的亲切度,拉近师生的距离。然而学生对这些知识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创设情境之后,学生必然有探究其所以然的心理,这样很容易唤起学生的想象,因而成功地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主动性,便于知识的建构。比如,学生在学习“传染病的预防”时,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呈现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诸如在非典流行期间学生每天早晨量体温,开窗通风,锻炼身体,喝板蓝根水、戴口罩、勤洗手、用84消毒液擦桌子等。接着问:“这些做法分别属于预防传染病的什么措施?”同时请一个学生将这些做法分别拖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框中,其他学生完成相应的学案。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和想象能够完成这样的学习。通过其他学生的矫正和教师的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学生修正了之前的概念。

三、运用交互式白板创设时事热点情境

时事热点一直是学生十分关注的内容。时事热点包括政治的、军事的、社会的以及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将这些备受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巧妙地设置成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时事热点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补充书本上原先没有的生物学知识,夯实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例如,学生在学习“生物的变异类型”时,教师首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拖入宇航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太空之行的图片以及他们携带的植物种子的图片,用魔术笔在植物种子的图片上画圈,突出显示植物的种子,同时设置问题:“宇航员为什么要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这是什么变异?”这样就很自然地运用时事热点创设了情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注意力就高度紧张起来。通过阅读课本,学生就容易弄清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本质区别是遗传物质有没有发生变化,而不是是否由环境引起的。再如,学生在学习“癌症的致病因子”时,教师巧妙地在屏幕上拖入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辐射图片以及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儿童患白血病的资料。同时提问:“福岛核辐射有什么危害?”“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儿童患白血病的比例较高?”“核辐射属于什么致癌因子?”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利于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解。这样,学生理解起物理致癌因子这一抽象概念来就容易多了。

四、运用交互式白板创设生物学史情境

生物学史是对科学家的高度概括、结晶和升华,是生物学科宝贵的财富,其内容包括生物科学发展史、科学发明的历史、科学实验的过程、科学家生活史。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物学史情境,可以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的人文内涵。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有关生物科学实验的过程史的情境,可以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时,教师首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拖入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发现史的三则资料――范・海尔蒙德、普利斯特莱、希尔的实验,接着提出并展示相关的问题,诸如“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土壤减少的质量是多少?”“柳树增重的原因是什么?”“范・海尔蒙德的实验说明了什么?”“普利斯特莱的实验由几个分实验组成?”“这些实验为什么都在钟罩内进行?”“每一个分实验说明了什么?”“综观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过程,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希尔的实验说明了什么?”等。同时,教师播放有关实验过程的动画或者视频。通过这三位科学家的经典科学实验,学生基本上弄清楚了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产物、条件等。通过展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矫正了错误的前概念。

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有关生物科学实验的过程史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之所以有所建树,有所创造发明,除了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执着的追求外,还有其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设置成教学情境,学生通过体验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过程,可以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科学研究的变通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例如,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时,教师首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拖出有关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资料,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归纳出袁隆平的探究精神、毅力以及探究的过程。接着,教师播放有关袁隆平发现杂交水稻的视频或者动画,同时提出:“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学生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观看得出:“我们还要学习他比较的思想以及叛逆的思想。”最后,教师将袁隆平的实验设计成探究实验,让学生分别说出探究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这样,学生不仅明白了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而且进一步理解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有关生物科学实验的过程史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的人文内涵;通过科学史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精神,学习他们崇高的品德。例如,学生在学习“生物进化的学说”时,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过程的视频,同时提出问题:“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提出了以什么学说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进化理论?”“我们应该学习达尔文的哪些科学精神?”“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包含了哪些内容?”这样不仅促使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聆听他人的讲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团结合作精神、独立思考的品质以及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往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息息相关,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社会决策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展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相关图片、播放相关的动画和视频等来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受到思想教育。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新的知识放入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解决这样的矛盾问题来建构新的知识,效果则会好很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