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喉癌;围手术期;护理
喉癌占头颈肿瘤的13.9%,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喉癌患者,除承受一般肿瘤患者的心理、生理痛苦外,还由于失去发声功能、自我形象的改变,患者会承担更多痛苦,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因此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至关重要。我科于2010年6月~2013年12月护理了20例喉癌手术患者,恢复良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喉癌患者20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63.09岁,住院天数9~33d,平均24.15d。其中12例经喉显微手术后病理确诊,8例门诊及他院病理确诊为喉癌。手术方法:17例行部分喉切除术,2例行全喉切除术,1例行喉显微激光手术,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9例,19例行气管切开术。20例患者围手术期通过术前患者教育、术后气道管理、鼻饲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沟通护理等护理措施的落实,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教育 喉癌患者对术后暂时或全部失声以及形象改变产生焦虑,同时对住院环境不适应造成无助和孤独,甚至还有患者角色转换的角色困扰。术前一天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教育:①告知患者病情是可能被治愈的,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疾病基本知识,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目前喉癌治疗的效果和前景,鼓励患者正视疾病现实,稳定其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②告知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方法、配合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方法,防止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术后康复。③告知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治疗、呼吸、排痰、运动等,告知需要患者家属配合的事项:生活上照顾、叩背方法、按摩手法、饮食准备等,告知患者每天的治疗、护理计划等临床护理路径。④心理社会支持,强调患者的康复要靠医、护、患、家属四方共同努力。鼓励其亲人积极传递给患者正能量。本组患者通过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工作,患者手术顺利如期进行。
2.1.2 环境准备 为患者准备靠近护士站的单人病房;室内备吸引、吸氧、监护仪、气管切开护理盘等设施。病室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内配置干湿温度计,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次,保持空气清新。
2.1.3患者准备:①常规检查:术前常规心、肺、肝、肾等功能检查。②术后交流准备:为识字患者准备写字板;用手势、眼神等肢体语言与患者进行约定;用图片、道具与患者进行定向约定。③合并症治疗:术前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本组患者中有2例合并高血压,经心内科会诊予以控制血压治疗;④口腔清洁:保持口腔清洁,部分患者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坏死有口臭现象,予双氧水漱口,本组患者手术前后均未有口腔感染发生。⑤禁烟酒。对吸烟者劝其戒烟,有报道,长期吸烟给喉癌术后分泌物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本组患者中有吸烟史18例,入院后经劝告均戒烟。⑥必要时备血;备皮;禁食12h禁水8h;术晨置入胃管和尿管。
2.2 术后护理
2.2.1管道护理:手术后患者身体带有氧气管、气管套管、伤口引流管、鼻饲管、尿管、静脉输液管等各种管道。将管道作"高、中、低"危区分并标识,气管套管、鼻饲管、伤口引流管为高危管道。注意检查并保持各管道的在位与通畅。
2.2.1.1气道管理:本组中19例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由于缺少了鼻腔对空气的过滤清洁、加温加湿作用,不仅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而且易致气道干燥堵塞,使患者呼吸不畅甚至窒息危及生命。护理措施:①制订护嘱,每天根据病情和医嘱相应调整,每班实施护嘱,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整体性。②气道湿化:术后予人工鼻湿化;并根据气道分泌物的性状给予间歇雾化吸入。③气囊护理:术后48h内气管套管气囊不放气,避免因伤口渗血刺激肺部引起频繁咳嗽;术后48h后气囊不充气,以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压迫,促进局部血运。④适时吸痰。术后1~2d,因患者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未完全恢复,咳嗽无力,有血性渗出物及分泌物储留在下呼吸道,故以主动吸痰为主,避免患者因咯痰引起出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音,正确判断并适时吸痰;⑤促进排痰措施:手术日即鼓励患者活动躯体和肢体;除皮瓣修复有特殊要求外患者术后早期取半卧位,指导并协助叩背至少4次/d:晨起、睡前、上午、下午各1次;术后第2d后鼓励患者活动、深呼吸、有效咳痰,嘱患者尽量将痰液咳至呼吸道的浅部再吸引,既减少了对患者气道的刺激,又减少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本组患者无呼吸道感染发生。
2.2.1.2 鼻饲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作为喉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首选[3]。喉癌患者术后常规留置胃管7~14d,一是保证术后患者的营养供给,二是预防感染和咽瘘。根据患者病情与营养科共同制订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通常①于手术日或术后第1d开始鼻饲流质。注意循序渐进、少量多次,逐步增加为原则:第1d给予500ml,第2d给予1000ml,3d以后每天给予1500ml,视具体情况酌情增、减。辅之以新鲜的菜汤、果汁等。②鼻饲管置入深度45~65cm,鼻饲前评估鼻饲管在位和患者消化情况。鼻饲时应抬高床头30°~45°,灌注后保持半卧位30 min以上。鼻饲前、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管腔以防堵塞。③鼻饲期间,保持患者口鼻腔清洁,清洁口鼻腔2次/d。④拔除鼻饲管前遵医嘱经口试饮温开水,无呛咳24h后拔除鼻饲管,第1次经口进食时,应选择糊状的半流质食物,从糊状、半糊状逐步至普食,加强吞咽功能训练,避免进食过急或进食时谈笑而引起呛咳。本组患者术后均顺利如期拔除胃管,恢复正常饮食。
2.2.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喉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及肺部感染、皮下气肿、误咽、咽瘘等。出血常发生于术后24~48h内;由于手术创伤及气管切开使患者免疫力下降易致感染及肺部感染;皮下气肿常由于麻醉时气体进入皮下所致;部分患者因肿块压迫术前即出现吞咽紊乱现象,在术后拔除鼻饲管后进食会发生不同程度误咽,误咽易致吸入性肺炎。咽瘘多发生于术后5d~10d,常与术后感染、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有关。咽瘘是喉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护理措施: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加强气道管理、营养支持和活动指导;密切观察皮下气肿的范围及进展;训练吞咽功能及饮食指导;针对咽瘘处理:延长胃管留置时间、及时吸痰、加强换药、营养支持、选用敏感抗生素等,对喉癌术后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咽瘘的发生[4]。本组患者中1例于术后4h内引出鲜红色血性液体120ml左右,及时发现,重新处理缝线松脱,出血停止;1例皮下气肿于术后3d吸收消散;未有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本组患者拔除胃管后无明显呛咳现象;无咽瘘发生。
2.2.3沟通护理 ①术后允许家属陪护。②按术前约定的肢体语言有效沟通。③随手可取到语言替代道具。④请护铃置于床边。⑤护理人员勤巡视,主动服务。本组患者术后沟通满意,各项心身需要得到及时合理地满足。
2.2.4出院指导 ①出院时发放"温馨提示"卡,指导患者出院后一系列注意事项。②教会患者颈部包块自检方法,嘱发现异常及时就诊。③嘱定期来院复诊,出院后前6个月每月复诊1次,以后改为3个月。④带管出院者,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家属气管套管的清洗、消毒及气管瘘口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⑤训练患者发音,每天坚持发音训练,从单字、单句、长句到简单对话,系统训练,恢复患者生活的信心。本组17例半喉切除患者术后发音良好;2例全喉切除术6个月后复查能作一般低声交流。⑥实施定期跟踪随访,于术后1周、每月电话或家庭随访,解决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存在问题,帮助其在长期康复治疗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结论
通过对20例喉癌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患者积极的情绪状态可提高抗病能力[5];社会支持对提高喉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6];通过术前患者教育,患者及家属主动地参与护理的全过程。积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保证术后无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关键环节,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气道管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环节。总之,积极主动干预喉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充分调动医、护、患、家属的潜力,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60
[2]许远望,许恒.长期吸烟对喉癌患者术后分泌物护理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31:3870-3872.
[3]张萍.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J].肠内肠外营养,2012,19(5):304-305.
[4]徐素娟.喉癌患者术后发生咽瘘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0:3113-3114.
[5]郑乃彩,方渭清,王孝阳,等.喉癌患者本人知情前后和免疫功能变化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4-7.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47-02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我科95%以上手术病人采用局麻进行,局麻的优点是快捷、方便、经济,患者术后反应轻,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即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处于清醒状态,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能听到各种声音包括医生、护士的谈话及各种仪器发出的声音,这时紧张的心情就会转为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应此必须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多与患者沟通,将术前准备、术中情况、注意事项、手术配合要点、术后恢复等知识全面讲述。在沟通时注意说话声音轻柔、和蔼,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理解力,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听懂、听明白。回答患者疑问,解除患者疑虑,让患者提前做好思想准备迎接手术。
1.2局部和全身准备
手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眼部A超、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等)、检验等。术前每日滴抗生素眼药水4-5次,预防手术感染。交代患者术前、术后戒烟、酒,以免刺激呼吸道粘膜,增加分泌物,诱发咳嗽。同时教会患者有效的止咳方法,如张口呼吸或用舌尖顶上腭。术前一天做好全身清洁,包括洗头、洗澡、剪指甲等。按手术要求做好泪道冲洗、剪睫毛、结膜冲洗等术前准备。
2术中护理
2.1认真查对
防止差错: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手术名称、眼别、麻醉方式等。
2.2术中沟通
患者入手术室时是最紧张的时刻,这时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打招呼,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消除其紧张感。手术开始时,护士要守护在患者身边,予适时的问候与鼓励,增强患者战胜自我的信心与勇气,使手术顺利完成。
3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完毕回病房,护士应根据病情要求安排合理、舒适的卧位,监测生命征的变化。告诉患者:“你手术很顺利,如有何不适请告诉我。”这样会使患者紧绷的心情放松。并向患者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嘱患者不要用力挤眼,不揉眼,不碰撞眼部等;保持大便通畅,不用力排便,以免用力使伤口裂开引起出血;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松脱、移位,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手术后护士亲情式的服务,是患者战胜疾病最有效的良药。
4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出院指导及告知康复注意事项,并约定复诊时间,交代患者如有眼部不适及时复诊。并采用电话或上门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鼓励患者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保证良好手术效果。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省长春市130012
【摘 要】目的:探讨肾脏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到2015年1月进行肾脏肿瘤手术患者54例,对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术后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皮下气肿患者1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患者。结论:肾脏肿瘤手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避免术后发生并发症,缩短患者的病程,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肾脏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肾脏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肿瘤,约占全身肿瘤2%-3%。最近几年,此种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多采取手术治疗方法,但是,如果能在患者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笔者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到2015年1月所进行的54例肾脏肿瘤手术患者,对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具体的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到2015年1月进行肾脏肿瘤手术患者54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所占的比例是51.9%,女性患者26例,所占的比例是48.1%;年龄最小的是22岁,最大的是75岁,平均年龄是(41.3±2.4)岁;肿瘤直径最短的是2.3cm,最长的是7.5cm,平均(3.1±0.4)cm;其中肿瘤位于左侧患者29例,所占的比例是53.7%,右侧患者25例,所占的比例是46.3%。
1.2护理方法
1.2.1手术前
手术前,为患者准备稳定、安静的病室环境,并对患者进行详细尿常规、血常规、CT、B超、X线以及心肾功能等检查,手术前1天配血、备皮,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如果患者体质差,需叮嘱患者卧床休息,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避免术后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当患者确诊为肾脏肿瘤后,心理负担比较重,担心手术发生意外,对此,护理人员要多给予患者疏导、安慰,多和患者交流,告知患者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注意事项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地方,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各种疑问,给予患者安慰和理解,排除患者的绝望、紧张等负面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患者的配合和支持,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1.2.2手术后
手术后,去枕取患者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应用心电监护,吸入低流量氧气;术后24小时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隔15-30分钟测量1次呼吸、脉搏、血压,并认真记录,直到患者完全清醒、病情稳定后,每隔2小时测量1次;术后确保肾周引流管的通畅性,并妥善固定,注意引流液的性质、数量以及颜色,如果引流管流出大量新鲜血液,并且面色苍白、血压降低,脉搏快,则立即通知医生,防止内出血;保持尿管通畅性,注意观察尿液的性质、数量以及颜色,每天定期消毒尿道口,避免发生逆行感染;手术后,注意观察患者腹部切口敷料是否出现渗液、渗血,并准确记录渗液渗血的数量,若渗液、渗血过多,则及时通知医生换药,给予对症处理;术后2个小时听一次肠鸣音,喂患者一口水,然后每隔1小时听次肠鸣音,等到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后,针对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患者流质、半流质、软质食物,然后逐渐到普食。
1.2.3术后并发症护理
手术后,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血压降低、尿量减少、脉搏增快等症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浅慢、烦躁、疲惫等症状,常规给予患者间歇性吸氧、低流量,提高氧分压,有助于排出二氧化碳,避免发生高碳酸血症;术后密切注意是否有胸痛、咳嗽等变化;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引流袋,每天定期清洁患者的会,术后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每天定期检测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注意泌尿道、呼吸道以及切口是否发生感染;术后在患者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屈膝、抬臀运动,增加患者的活动量,并合理按摩患者双下肢,每隔2个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促使血液循环,防止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2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最短的是65min,最长的是175min,平均手术时间(110.2±20.5)min;手术出血量最少的是30ml,最多的是110ml,平均出血量(40±10.5)ml;住院时间最短的是6天,最长的是37天,平均住院时间(7.1±1.6)天。本组患者未出现术中、术后输血病例;手术后有1例患者因营养不良而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经过清创缝合而治愈,其余患者均在术后8-10天拆线,其中有1例患者视线模糊,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经过相应的处理之后,均治愈。术后出现皮下气肿患者1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患者。
3讨论
经研究发现,对于肾脏肿瘤切除手术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争取患者的信任,告知患者各项检查与手术的必要性,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问题,给予针对性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症措施,并做好并发症预防,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总而言之,对于肾脏肿瘤手术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通讯作者:宋雪)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3-0082-02
盆腔脏器脱垂疾病多见于老年妇女,属于常见妇科疾病的一种,其中主要疾病类型包括肠膨出、子宫脱垂、 膀胱脱垂、阴道壁脱垂等,病因复杂,多为机体盆底失去组织支撑能力,结构遭到破坏等,腹内压持续增高疾病(体型肥胖、长期便秘、患者存在肺部疾病史)等也可诱发盆腔脏器脱垂[1-2]。而临床针对此种疾病主要治疗方法即为手术,但由于患者机体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手术伴随一定风险,且由于麻醉及患者机体耐受力等原因,导致术后并发症可能性增加,因此为此类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3]。本文研究对于盆腔脏器脱垂手术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2-12月收治的20例子宫脱垂手术患者作为常规组,于2015年1-11月收治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患者绝经年龄平均为(58.3±3.0)岁,且均为自然绝经;需排除近期存在雌激素用药史的患者;排除具有手术禁忌症患者;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5]。常规组年龄46~70岁,平均(58.2±6.0)岁;疾病类型:子宫脱垂11例,阴道壁膨出9例;脱垂程度:Ⅰ度脱垂10例,Ⅱ度5例,Ⅲ度3例,Ⅳ度2例。研究组年龄43~71岁,平均(60.0±5.8)岁;疾病类型:子宫脱垂12例,阴道壁膨出8例;脱垂程度:Ⅰ度脱垂11例,Ⅱ度6例,Ⅲ度2例,Ⅳ度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一般手术期护理服务。(1)为入院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说明病情现状及手术类型、过程等,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病情掌握能力。(2)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术前检查、协助完成备皮、手术注意事项讲解、会阴及肠道准备工作。(3)积极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为其提供心理护理等;术后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了解是否存在并发症发生可能性,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嘱咐饮食要点及运动计划等。
研究组患者接受围手术优质护理干预措施。(1)由于盆腔疾病病程较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大部分患者对于疾病治疗有迫切需求,但惧怕手术,护士应为此类患者加强术前沟通,让其积极了解手术类型,告知手术过程及可能发生的情况,耐心对待患者,倾听其主诉,帮助解决主要身心需求,提高遵医意识。(2)术前为患者进行阴道准备,包括局部遵医嘱涂抹药膏,询问患者排便规律,术前进行灌肠,嘱咐术前保持流食为宜。(3)加强术后麻醉苏醒期护理服务,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时协助患者翻身,待清醒后,及时协助患者完成床上被动运动,早期嘱咐患者离床活动;做好术后手术伤口观察护理,了解出血、渗血、血肿等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定期换药处理,及时询问患者伤口疼痛表现。术后指导患者进食流食,鼓励多饮水,协助完成排尿,对于尿潴留患者及时采取措施诱导排尿;为患者取出会留置纱布后,及时观察是否发生再出血情况,对于疼痛明显患者及时采用止痛措施[6]。(4)加强出院指导措施,包括告知患者保持良好休息,告知其出院后3个月内应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说明术后家庭饮食要点、告知患者家庭疗养中保持良好生活及卫生习惯,指导盆底肌训练方法,如嘱咐患者采取坐位、收缩阴道口、坚持此动作6 s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10~15次练习,每天坚持2次,坚持锻炼3个月,嘱咐家属积?O监督。
1.3 观察指标
(1)病情严重度评估:采用国际尿控协会1996 年颁布的 POP-Q脱垂分度法了解患者病情现状,主要分度原则为0级:表示无盆腔脏器无脱垂;Ⅰ级:存在脱垂表现,脱垂部位最远端与处女膜缘距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常规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
常规组患者对临床提供的护理服务指标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常规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加强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盆腔脏器脱垂此种疾病多发生于老年女性患者,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时间延长等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身心舒适度均带来不良影响,而针对此种疾病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干预,但手术对患者机体会造成一定创伤,且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机体耐受力较差、术前对手术结果感到担忧、机体基础疾病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术后恢复情况,患者存在一定并发症可能性。因此为此类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包括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功能锻炼指导、健康宣教、术后伤口护理、用药、会阴清洁等,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减少出血量[9-13]。
3.2 加强围手术干预可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
甲状腺手术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娴熟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1],但是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保证手术成功,尽快使患者恢复健康,同样也很重要。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了有效的心理护理,为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保证,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18~58岁;术后病理诊断为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囊肿;住院3~7天,平均5天。
方法:
⑴术前护理:甲状腺手术对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一般会引起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热情接待入院患者,全面介绍病房环境,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生活。对不同社会背景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面对、配合。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排除干扰,稳定情绪,特别是甲亢患者,稳定情绪对手术成功十分重要。向患者介绍检查流程及目的,使患者从理性上对手术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注意全面而系统地回答患者及家属关心和担忧的问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介绍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特点、优点、手术过程、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者有所心理准备,改善术前不良情绪,在坦然、平静的良好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和术后护理。术前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增加麻醉和围术期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2]。
⑵术中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会愈来愈重视心理素质在个体生命中的位置。每个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大都是一个心身统一的活生生的人,不仅要重视疾病和手术方式,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关心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随时得到患者的各种信息,让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对他的重视,增加安全感,从而降低不良反应,放松心情,愉快地度过手术关。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非常平常的一个动作或轻轻的一句话,却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效果。手术的前半部分由于时问短、物正是最佳期等相关因素,患者往往还可以耐受。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切口的加深、物药物半衰期的消退,患者开始烦躁、疼痛、压迫等一系列的不适感接踵而来。此时,作为手术室护士你是最能直接给予患者安慰与信心的人,轻轻地一句话:“是疼了吗,医生马上给您注射麻药,马上就会好的。”轻轻的一个动作:用双手轻抚患者的额头或轻拍患者的脚踝处,恰当的肢体语言也会给患者一定的暗示,她在无形中会增强坚持下去的信心。心理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是现代医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同时又可患者精神上得到支持,改变其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责和理想就是帮助患者保存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通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做好患者的术中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与疑虑是取得积极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关键之一。
⑶术后心理护理:手术结束后,护士以温和的语言告诉患者手术结束,手术过程顺利成功。将患者护送回病房后,手术室护士要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妥善固定颈部引流管,防止牵拉引起的疼痛不适,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后自身护理的注意事项。术后2~3天手术巡回人员下科看望患者,与患者交谈,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对患者的反应要耐心解释并适当指导,把患者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病房护士。使患者早日康复。病房护士接到患者应轻声表扬患者,比如说你非常勇敢,告诉他手术圆满结束,非常成功,已经回到病房了。嘱患者避免剧烈的颈部活动,尽量减少说话。出现呕吐、严重咳嗽时要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减少疼痛。
结 果
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心理能使患者更好地适应和配合手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讨 论
外科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引起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理变化,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特别是甲状腺疾病手术,由于本身的影响,患者在手术前后极易发生情绪不稳、心理激动等变化,再加上手术时、麻醉配合等原因,更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在手术中常出现脉率及血压的变化。疼痛不适发生率高,影响手术的进行,延迟康复。因此,对每位患者进行充分而完善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恐惧心情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脑出血;微创;护理
微创手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和外伤性颅内血肿,与开颅手术比较,微创手术采用局麻、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对脑深部血肿、上脑尤其适合,特别是对年老体弱,一般情况差的患者非常适用,术前术后护理对保证其疗效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本组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微创清除术116例,其中基底节血77例,丘脑出血24例,脑室出血12例,小脑出血3例,亚急性慢性血肿8例,年龄52~80岁,出血量25~80 ml。
1.2 方法 均采用北京万福特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依据CT片三维立体定位,低速电钻驰动下直接钻透颅骨送入血肿中心抽出血肿的液体部分,插入针行血肿粉碎血肿后注入尿软酶50u+生理盐水2 ml,闭管4 h开放引流,1~3次/d冲洗,至复查CT证实血肿基本消除后拔针。
2 术前护理
①术前要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意识状态、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及瞳孔的大小、光反应程度、肢体活动情况、语言反应能力、以便与手术后对比,评价手术的效果。②患者剃全头,保证术区头皮的清洁、完整。③遵医嘱完成各项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常规、凝血象、血糖、血型等;根据病情需要选作心电图、血生化、肝、肾功能、复查CT定位。④对疼痛、烦躁者,遵医嘱应用镇静剂、止痛剂等药物,及时解除躁动维持安静状态。对清醒患者要简单介绍手术方式,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术中护理
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协助患者取侧卧位(病侧向上),头部与床面平行。有烦躁不安者应加约束带,专人固定头部。术中医护人员经常询问患者感觉,用鼓励和安慰性语言,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
4 术后护理
4.1 微创术后的监护
4.1.1 正确把握引流管最高点的位置 ①血肿与侧脑室相对独立存在,脑室内无积血,进行低位引流,即将引流管自然置于床头,低于血肿水平进行引流;②血肿与侧脑室相对独立存在,脑室内有积血,或侧脑室被血肿压迫闭合而未能显示,进行高位引流,即将引流管最高点置于穿刺点上方10 cm~15 cm处,切勿高低颠倒。
4.1.2 严格无菌技术 ①病室每日臭氧空气消毒2次,严格限制探视时间;②每日伤口敷料换药1次,如有浸湿及时更换,引流管、引流袋每日更换;③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成角、折叠,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若血凝块堵塞引流不畅时应及时冲洗,冲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逆行感染。冲洗方法:用生理盐水500 ml加肝素1支反复冲洗血肿腔,待引出液澄清后注入尿激酶2×104U加生理盐水2 ml,夹闭引流管4 h开放引流。
4.1.3 引流管的护理 其他搬动患者头部时,为防止引流管脱落和逆行感染,先固定好穿刺针,暂时夹闭引流管。烦躁不安患者给予上肢约束,防止引流管拔除,必要时给予镇静。
4.2 脑功能监护
4.2.1 评定意识障碍的程度 意识障碍是脑功能的一个突出表现,意识障碍程度的评定对指导抢救判定预后有重要意义。
4.2.2 监护颅内压 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并发脑疝并死亡,通过患者意识、瞳孔、头痛、呕吐程度及颅内压监测,遵医嘱及时准确地使用脱水、降颅内压药物并观察疗效。
4.2.3 脑保护 体温≥38℃者,头部使用冰帽,通过局部亚低温治疗以降低脑代谢,保护脑组织,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状况。
4.3 心脏功能的监测与护理 持续床旁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心电图及血压变化,定时监测心肌酶,预防脑一心综合征的发生。有计划安排每日输液量,控制输液速度,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时,使用甘露醇时注重控制量与滴速,同时消除一切增加心脏负担的因素,避免兴奋、激动、用力排便等。
4.4 气道和呼吸功能的监测与护理 常规进行呼吸功能监测,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浅度,定期查血气分析。给予患者勤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意识清醒患者主动咳嗽,对于昏迷和吞咽困难、鼻饲者防止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痰多、咳嗽无力、呼吸不畅者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给氧。一旦出现呼吸衰竭先兆症状时,及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防止低氧血症对脑及其他脏器的进一步损害。
4.5 应激性胃溃疡的监测和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呕吐物及大便的性质、量、色,留置胃管者鼻饲前抽取胃液,警惕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避免辛辣及生硬食物,清醒患者及早进食,意识障碍或消化道出血患者24 h~48 h后留置胃管,通过鼻饲给患者饮食,确保营养的供给,鼻饲时应避免反流和窒息。
4.6 肾功能的监测与护理 定期监测血生化,并注重观察尿量、色、密度、酸碱度的变化,警惕非少尿性肾衰竭,预测脑-肾综合征发生。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使用甘露醇记录尿量,以小剂量分次输注,或加用呋塞米交替使用,减少甘露醇的用量,对于有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恢复期患者,可改用甘油果糖脱水治疗。
4.7 机体内环境及血糖的监护 严密监测血钾、氯、钠、钙、血糖及动脉血气,记录24 h出入量,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同时采用胃肠外和胃肠内联合营养。
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颅脑手术患者,在手术之前相关医务人员不管是在仪器设备亦或是心理准备上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手术的过程中患者与医务、医务人员与医务人员之间配合较为默契,在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时期临床护理的效果非常明显,手术结束之后仔细分析病情转变的状况,以此能够提前做出一些预防与处理策略。
结果:通过以上护理与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颅脑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其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以及伤残率也大大减少。
结论:对于实施颅脑手术患者而言,进行必要的围手术护理,对于患者以及治疗效果而言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其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颅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11-01
众所周知,神经外科这类疾病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比如垂体瘤、脑肿瘤、胶质瘤、脑出血、面肌痉挛、椎管内肿瘤、脑积水、颅咽管瘤、脊髓空洞症等[1]。此类疾病如果出现非常明显的占位效应,那么就一定要实施手术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颅脑损伤患者一旦出现此病,病情通常表现急、重以及复杂等,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很容易诱发并发症。毋庸置疑,开颅手术的风险是非常高的,在手术时期变化也非常多[2]。本文选取2009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颅脑手术患者,并实施围手术时期的综合护理,其效果非常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普通资料。本文选取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也就是围手术时期综合护理组),其中男性为150例,女性为50例,年龄在6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4岁±4.7岁,此类病人中出现颅脑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车祸导致的有81例,砸伤导致的有42例,坠落导致的有39例、跌落导致的有38例。受伤之后三天内GCS评分是:4分到6分的有32例,7分到8分的有73例,而普通护理组作为对照组是,总共有178例,其中男性有146例,女性有32例。
1.2CT检查。观察组患者硬膜外血肿总共有93例、颅内多发性血肿患者35例、广泛脑挫伤患者13例以及后颅窝血肿患者有17例和其它意外事故导致的42例,对照组硬膜外血肿患者85例,颅内多发性血肿患者32例以及脑室内血肿的23例、颅内单纯性血肿患者36例、其它原因导致的有4例。
1.3手术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都使用单独的血肿清除、除骨瓣减压、两面除骨瓣减压以及脑室外引流手术[3]。
1.4结果。观察组治疗愈合的患者有103例,致残的有59例(其中包括轻度致残以及重度致残),死亡的23例。对照组治疗愈合的有50例,致残的56例(包括轻度致残以及重度致残),死亡的有18例。利用围手术期护理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比普通护理更低。
2护理
本文研究观察组患者使用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照组则使用普通脑外伤护理。
2.1手术之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病情以及病态的发展情况给予对应的心理疏导,否则会做无用功[4]。对于那些清楚知道自己需要实施开颅手术的患者,医务人员在手术开始之前一定要熟知患者的基本病情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要耐心的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述开颅手术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同时要耐心讲述手术的大致步骤以及手术之前与手术之后应该需要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配合完成的一些事情。手术之前率先做好必要的心理护理工作,对于消除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恐惧、消极等心理非常有帮助,最终使得患者和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实施手术。
(2)有目的性的进行指导。对于女性患者应该事实记录好末次月经的时间,就男性患者而言,如果患者抽烟,应该劝其尽早戒烟;如果遇到一些有言语或者听力障碍的患者,医务人员必须给予一定的特殊化辅导;对于一些视力有障碍的患者,在进食以及服药期间必须给予特殊的心理辅导,传授病人某些基本的自我护疗方法,同时应该给予心理方面的个性化辅导;脑垂体腺瘤病人假若决定使用经碟手术,那么其口腔与鼻腔需准备三天;其颅内动脉瘤处在大脑动脉环前端的患者,在手术开始之前,医务人员必须协助患者科学合理的佩戴颈托,同时实施颈动脉压迫训练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帮助其构建其侧支循环;在开颅手术开始之前的一天内应该使得患者的大便较为通畅,防止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便秘的情况。如果患者的呼吸道有着较多的分泌,那么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给予治疗,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导致患者窒息的现象。
2.2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首先,在手术开始之前,器械医务人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手术每个步骤要用的器械都应该准备好;其次,很多情况下实施脑外科手术易导致患者出血太多,如果在手术期间出现很难止住的大出血的情况,医务人员应该紧密合作,尽最大的可能减少患者出血;再次,在手术完成之前,应该准备好引流管以备用;最后,在手术完成之后,仔细清点所有器械,包括纱布以及棉片等一些小器械。
2.3手术之后的护理。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护理干预;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9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95-0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已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这种情况大大挫伤了疾病女性生活的自信心,降低了生活质量。外科手术仍是目前治疗乳腺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外科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做好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1]。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对92例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2006年6月~2009年6月手术的乳腺癌患者92名,其中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6例,乳腺癌根治术42例,乳腺癌扩大根治术24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除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除术前准备,术后做好治疗及疼痛护理、病情观察;饮食及活动护理、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其次还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特别要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增强自信心。
2 护理
2.1 手术前护理准备。
2.1.1 术前访视。手术前患者因对疾病缺乏了解,处于一种心理恐惧状态,担心手术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担心缺失及术后切除会影响自我形象与婚姻质量。术前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手术及麻醉方式,让患者了解术前、术中、术后应该怎样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用已治愈的病例说服患者,向其介绍治疗乳腺癌所取得的成就,使其明白通过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绝大部分是能够治愈的,使其消除顾虑、困惑,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同时动员患者亲属关心、体贴、支持患者,尤其是丈夫的情感支持非常重要,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自卑、忧虑、恐惧的心态中解脱出来,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检查及治疗[2~4]。和患者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查阅病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做好解释,告知术前准备的必要性,避免患者因负性情绪而导致焦虑及激动、术前哭泣、血压升高等,保证患者围手术前的安全。
2.1.2 术前皮肤及胃肠道准备。手术前一天告诫病人洗澡更衣,严格按不同手术进行备皮,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向患者解释禁食禁水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呼吸道通畅以便取得患者配合。
2.2 手术中护理配合。
2.2.1患者到达手术间后,再次核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姓名及诊断、手术名称、部位、时间、麻醉方式等。了解患者术前晚上的饮食和睡眠情况。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要告知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术前输液顺利,生命体征平稳。
2.2.2 检查手术一切用物准备是否完善,仪器、设备性能是否良好。对于乳腺癌手术摆放时,手臂不可过度外展或约束固定太紧,否则会引起臂丛神经的损伤,对于浅表神经血管附近应给予适当的衬垫和保护,防止神经血管的损伤。还应保持四肢静脉回流通畅,防止因循环不良而造成血栓。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和暴露时间,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2.3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准备。
2.3.1器械护士要提前洗手上台准备用物,清点好所有器械和缝针、纱布、线轴等,与术者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顺利完成手术。
2.3.2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尿管及各种管道的护理,保证患者舒适,避免压伤等意外出现。及时有效地配合术者及器械护士做好巡回,补充术中所需的一切用物。乳腺癌患者手术常规是先切除肿块、快速冰冻切片活检,根据快速活检结果决定术式,时间大约0.5h。此时患者在手术台上等待是最无助、最难熬的时候。巡回护士应多关心患者,注意保暖,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动态,按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个体化护理,使其安静地度过[5]。
2.3.3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物品的清点查对制度,手术结束前和洗手护士共同查对做到准确无误,再认真填术护理记录单。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并与病房内护士详细交接班。术后2~3天回访病人,耐心询问恢复情况,解释患者提出的护理问题,征求患者对手术室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手术室全程护理,祝愿病人及早康复。
3结论
乳腺癌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乳腺癌患者除要忍受巨大的机体痛苦外,还要承受较其他癌症患者大得多的心理压力。护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除了要提高临床基础护理与知识技能,减少并发症外,重视心理护理,重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指导,精心换位思维是现代护理的首要因素。通过对以上92例患者从入院到康复出院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的调查中发现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即围手术期护理得当的话,患者恢复得也较好,她们对自己的疾病能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应对自我形象的变化且积极配合治疗及进行功能锻炼,不断自我调解心理压力,生活状况良好,生活质量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总之,围手术期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它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世芬,毕杰.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及其支持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4,14(3):124
[2] 林世芬,毕杰.乳腺癌患者状态及心理支持研究进展(译文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577~578
[3] 李秀丽.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程序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0):952
[4] 苗海英,邵淑敏.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学[J].河北医学,2003,(5):455~456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护理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愈合快。对病灶切除均在可视下进行,避免操作组织,并可探查腹腔其他组织有无病变。凡是能开刀做的手术几乎都能在剖腹镜条件下进行。本文通过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1 临床资料
本院从2005年7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的202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本组患者年龄15~60岁,平均42.3岁;其中子宫全切及次全切除术983例,附件切除手术421例,宫外孕手术397例,子宫肌瘤剔除术216例,宫颈癌1例,卵巢癌1例。
2 结果
通过统计2027例手术均获得良好效果,平均住院天数为5.9 d,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经适当处理后均痊愈,无一例切口感染,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①术前访视:术前配合护士携手术室图册到病房进行诊视,向患者介绍手术室概况,流程,讲解麻醉方法、手术方式,对患者关心的问题给予解答,融洽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帮助全面认识腹腔镜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②术前准备:包括术前8~12 h禁食,术前皮肤准备,即腹部、外阴的皮肤清洁和消毒,以及阴道和肠道的准备等。除急诊宫外孕手术外,术前1 d晚常规清洁灌肠、备皮,剔除外阴耻骨联合上腹部毛发,并注意避免损伤皮肤,彻底清洁脐孔皮肤,切勿损伤皮肤。③术日晨,接患者时有效核对患者后,带齐入手术室的所需的患者资料,并嘱患者脱去自己衣物,摘除首饰及义齿等,同时安慰患者,进一步做好心理护理。④术前半小时,用常规方法注射维生素,预防感染。
3.2 术中护理 ①麻醉前在右上肢用18号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并接延长管及三通将双臂用中单固定于身体两侧,便于麻醉师给药及术者操作。手术开始前给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双腿不可过高,置托盘于头部支起大单,既便于观察患者同时方便医生放置器械。待医生行脐部穿刺成功后将改为头低足高位,使腹腔脏器向上腹移位,避免穿刺时损伤腹腔内脏器及大血管,手术过程中脚架肩托应配合使用软垫,以避免长时间受压,造成神经损伤及压疮的发生。定时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及有无滑脱,的摆放应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舒适无损伤,并能充分暴露视野,便于术者操作。②检查仪器的性能,连接好电源及各导线,调节适当的输出功率并连接单、双极电刀笔和超声刀头,将脚踏置于便于医生操作的位置,并注意负极板回路垫,避免患者与金属物接触,以确保超声刀及高频电刀的正确使用,调试超声刀时钳端不可闭合,以免损坏。③准备术殊物品,子宫肌瘤剔除及次全切除术需要准备电流碎瘤机、腹腔镜穿刺针、注射器、针持、崔体后叶素、0/1可吸收线等。
3.3 术后护理 ①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减少各种刺激,减少陪客时间,保证充足睡眠。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呕吐物误吸。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进行24 h心电、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如果发现出现异常波动要及时报告医师给予相应处理。③回到病房后立即给予患者氧气吸人,氧流量应维持在2~3 L/h为宜,以增加患者的血氧浓度,减少对CO的吸收,从而避免高碳酸血症的发生。6 h后可停止吸氧。④严密观察引流管及尿管情况,注意观察引流液及尿液颜色和量的变化,同时避免导管在患者未清醒时造成滑脱或扭曲。引流管和尿管可在术后24 h后拔出。鼓励患者多饮水,自解小便。⑤患者麻醉清醒后可进流食。术后第1天待患者肠蠕动后可进普食,并给以高蛋白、高热量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患者康复。⑥观察患者有无皮下气肿、胸腹疼痛、肩背痛及上肢疼痛的症状,如疼痛较为严重时可让患者采取膝胸卧位,从而减轻疼痛。指导患者加强自主活动,以增进体力恢复。⑦严密观察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如无渗血、渗液等情况,要及时更换辅料及换药,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包括增加营养,加强运动,做好康复锻炼,教会患者在家中如何观察自己切口的愈合情况,学会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的方法。如果有渗液发生,应及时到院复诊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关键词】 胸腔镜;围手术期护理;心理护理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胸外科继体外循环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该手术只需根据患者的病变位置在患者不同的肋间区切开 3 个 1~2 cm的小切口,不必切除肋骨,开胸、关胸快,术中出血少,对患者肺功能损伤小,目前已成为各医院胸部手术的选择。我科自2007年6月至2009年9月施行手术180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本文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0例,男105例,女75 例;年龄18~72 岁,平均年龄41.5岁。其中肺大泡切除106 例、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21 例、肺癌肺叶楔形切50例、胸交感神经干切除治疗多汗症3 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由于胸腔镜手术的微创特性,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比传统开胸手术小。但由于麻醉方式的特殊性,加上潜在开胸的可能,主张患者的手术和麻醉指征要和一般开胸手术一样严格,以确保其安全性[1] 。一般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卧位。
2.1.2 心理护理:①术前健康教育指导:由于患者缺乏对该手术的了解,对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持不确定态度,担心术者的技术和经验。因此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新技术的优缺点,使患者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手术。②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呼吸训练及排痰训练:向患者讲明训练的目的是术后深呼吸、咳嗽排痰是促进术后恢复和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使患者能够做到自主训练,保证在术后能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以促进肺膨胀,减少因肺膨胀欠佳而致气体交换障碍及胸腔积液积气。③开胸术前常规准备:如术区备皮、洗澡、更衣、禁食、皮试、抢救器材和药品及术后锻炼肺活量的气球的准备等。④患者对手术都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胸腔镜手术是一门新的手术方式,因此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的知识,说明胸腔镜下手术有优点,如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等,其次向手术患者介绍已经做过手术的患者,采取患者与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的形式,消除顾虑,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这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2]。
2.1.3 呼吸道的准备:①术前禁烟:吸烟可增加呼吸道分泌物,长期吸烟可使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高,血液氧合能力下降;吸烟还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从而降低向组织供氧能力。对吸烟患者术前讲解戒烟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②呼吸功能锻炼: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提高有效通气,改善肺功能,使患者在术后早期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促进肺复张及预防肺部感染。方法:坐位练习胸式深呼吸和平卧位练习腹式深呼吸。吸气时双肩放松,气体由鼻吸入,屏气 2 s左右,呼气时用口慢慢呼出。指导患者先吸一口气,在吸气终末屏气片刻后爆发性咳嗽,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嘱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先吸一口气,然后尽力将肺内气体吹入气球内。以上方法每天锻炼 2 次,每次 10~20 min[3]。
2.2 术后护理
2.2.1 全麻术后护理:患者回病房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神志、呼吸、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患者神志未清醒,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因变动而致的低血压休克。
2.2.2 吸氧:3~5 l/min,以纠正体内的缺氧状况,可根据病情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停用。一般监测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平稳,口唇红润,无缺氧状态时停用。
2.2.3 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在术后12 h后无头晕、恶心症状者给予半坐位,每2 小时协助患者坐起拍背咳痰1次,使患者将痰液及时咳出,以促进肺复张,防止因痰液堵塞气管、支气管引起肺不张及肺炎。同时2~6次/d给患者以雾化吸入,以稀化痰液,促进排痰,减轻或消除气管或支气管的炎症。
2.2.4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其通畅,使胸腔内的积血及积气尽早排出,以利于肺复张,防止血凝块堵塞引流管;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若引流液较多时,应记录每小时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观察患者的呼吸音、呼吸频率、幅度、神志、面色、皮肤黏膜的颜色,有无呼吸困难及尿量的变化等;随时注意胸腔内气体的排出情况,及胸腔引流管液面波动情况。气胸患者术后胸腔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漏气,2~3 d后积液积气均可排净,经胸部x线摄片,肺复张良好即可拔管,带管时间2 ~7 d。术后第1天即可鼓励患者下床进行适量活动,以促进肺复张,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引流、肺膨胀和及早拔管。
2.2.5 切口的护理,传统的开胸术切口较大,愈合较慢,而电视胸腔镜术后患者胸壁有3 个1~2 cm长的小切口,都有胶布粘贴,如无渗血、渗液,不需特殊处理,待切口自然愈合。如有渗液,局部用碘伏原液消毒后予无菌纱布覆盖。
3 结果
术后活动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开胸手术。住院时间最短7 d,最长14 d,平均10 d。术后疼痛显著减轻,肺部并发症也随之减少,与开胸术相比,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肺功能损失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在胸壁上不留疤痕,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术中一般无需输血,术后吸氧也比一般开胸术短。
4 讨论
胸腔镜手术是胸外科的新技术,患者及家属对此了解不足,需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应做到耐心、细致、具体,有效达到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作好全麻、呼吸道及胸腔引流管的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秉学,许梅曦主编. 胸科肿瘤麻醉学.第1版.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1.370.
【摘要】目的 通过术前早期干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术后呼吸、循环系统监护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治愈出院。方法 总结21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间术前早期干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术后呼吸、循环系统监护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该21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治愈出院,出院回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术前早期干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术后呼吸、循环系统监护及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患者安全并治愈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手段,它是在体外循环(CPB)及降低体温情况下使心脏停止跳动来进行心脏内手术。由于低温体外循环会给机体带来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术前心理护理、各项术前准备及术后各系统的严密监测和及时、恰当的处理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及心理支持,减轻了患者的焦虑和孤独感,同时增强了护患感情,融洽了护患关系,真正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
我科通过对21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术前早期干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术后呼吸、循环系统监护及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心脏手术后病人共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5岁~69岁;疾病种类: 房缺修补术1例,心脏肿瘤摘除术1例,瓣膜置换术17例, 法洛氏三联症根治术1例,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1例。手术均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完成。
2 护理
2.1 术前宣教
2.1.1 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操作,如简单的图片、幻灯片或心脏模型,向患者简单的讲解手术的过程。
2.1.2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前一日带患者、家属到ICU病房熟悉环境,认识将要使用的医疗仪器,说明其应用的目的、功能及可能出现的噪音,使患者有所认识,知道在ICU期间会听到、看到、感受到何种东西,使患者在进入ICU后能很快适应新环境,降低对新环境恐惧,深信术后会得到良好的监护治疗,增加病人安全感。
2.1.3 告诉患者术后引流管引流出适量血性液体是必然的、必须的,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
2.1.4 说明气管插管作辅助呼吸应按自主节律放松、平静地呼吸,每隔3~5min作1次深呼吸,避免人机对抗。
2.2 心理支持(建议管床医护一起查房)
2.2.1 护理人员要善于与病人进行感情沟通,建立用眼睛“听”,采用会意性“会话”方式进行交谈,经常给患者以关心和为患者擦浴,行足底、背部按摩等,这样既增进护患感情,又及时观察到监护仪不能显示的病情变化,能及早发现病人需求,及时解决,减轻因问题不能解决给病人造成的痛苦,而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绝望心理,这种消极情绪将影响机体康复。
2.2.2 讲解在监护治疗的病人都要使用3~5种监护仪器和治疗设备,全身被诸多导管和连线所约束,使患者有一种强迫静卧和捆绑感,躯体活动受限而产生紧张和压力。患者常诉说不敢活动,害怕管道脱出。虽然监护线路和管道使病人静卧无法改变,但护理人员应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知识和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使用仪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减少患者的压力与不安。此外,经常帮助患者更换,有助于减轻因监护仪器带给患者的不适感。
2.3 呼吸系统监护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呼吸系统方面,其发生率可近15%~60%,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发生率可达67.4%,并可成为术后致死的主要因素[1]。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加强呼吸道护理是保证患者早日康复的主要措施。术后早期患者未完全清醒,常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患者的气体交换〔2〕。必要时予以0.45%氯化钠湿化气道,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当患者神志清醒、循环稳定、血气分析结果满意、咳嗽反射正常、握手有力可考虑拔气管插管〔3〕。拔管后抬高床头30°,持续低流量吸氧,指导有效咳嗽排痰和深呼吸训练。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
2.3.1 术后用呼吸机时的护理
2.3.1.1 呼吸机参数的调节。该21例患者术后均使用呼吸机,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年龄、重调节呼吸机参数。成人范围:潮气量6—10ml/kg体重,吸:呼1:1.5,呼吸频率10—14次/min,吸入氧浓度0.8~0.4。儿童范围:潮气量10~15ml/kg体重,吸/呼1:1.6~1.8,呼吸频率10~20次/min,吸入氧浓度1.0~0.4。
2.3.1.2 应用呼吸机时的观察要点。(1)看。①呼吸机与患者是否同步;②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的幅度,口唇及甲床颜色,肺舒张收缩的程度;③观察患者有无烦躁或表情淡漠等脑缺氧征象。(2)听。呼吸机在工作中会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如呼吸机或气囊漏气、气管内积痰、气管受压、呼吸机管道积水、呼吸机空气泵压力不够等故障时,则出现异常的声音并出现报警,应立即检查,及时处理。(3)测。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定时做血气分析,以便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一般在开始机械通气15min后及病情变化时均应及时进行血气分析,病情较稳定时也应每2~6h常规监测1次。
2.3.1.3 呼吸机加温湿化的护理。通过呼吸机加温湿化罐,气体加温应保持在32—36℃,相对湿度60%以上,以保护气道黏膜,减少机体氧耗量。此外,护士要加强加温湿化罐及病室内空气消毒[4]。
2.4 循环系统监护
患者手术后需进行心电监护3-5天,监护仪各项参数根据病人情况正确设置,电极片粘贴部位皮肤护理要加强,每日更换一次。因为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大、缺血低体温时间长,故心律失常很常见,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心率维持在70-90次/分,若出现低心排,心率可升高大于130次/分,及时汇报医生给予处理,当心电图出现典型的变化或病人突感心悸,听诊瓣膜音有变化,应及时对症处理〔5〕。测量中心静脉压(CVP)每日至少一次,CVP的正常值为0.5-1.2Kpa〔6〕;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防止引起心力衰竭等不良后果。
2.5 引流管的监护
2.5.1 心包引流管和纵膈引流管的护理尤为重要,一般持续50mmHg负压吸引2-3天,术后24小时内半小时挤管一次,24~72h每2小时挤管一次,确保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色。若引流量每小时大于200ml持续3小时,伴有心率增快、血压降低、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征象,立即予以强有效的止血,必要时输血,此时更要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堵管。必要时开胸止血,本组有一例患者行非计划2次手术(剖胸探查止血术)后治愈出院。
2.5.2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将胸引管刻度标明正确,以防滑脱或移位;水封瓶可放置不易被踢倒的地方。随时挤压引流管,维持通畅的引流,保持管路朝下方向,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记录。协助患者做各种姿势引流,助积液早日吸收,以促进肺部功能恢复〔7〕。避免拉扯胸引管,保持床单的平整,咳嗽时协助固定伤口或以小枕头压住伤口,减轻咳嗽引起的伤口震动〔8〕。
2.5.3 保留导尿管的护理:为了减少尿路感染,应定期更换尿袋,但频繁更换集尿袋会造成密闭引流系统的开放,增加尿路感染机会。周素萍[9]研究认为留置导尿1周者每周更换集尿袋2次。我科患者保留导尿天数5~7天,更换抗返流尿袋1次,会阴护理Bid。
3 小结
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术前早期干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术后呼吸、循环系统监护及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安全并治愈的有效保障。在优质护理病房全面开展的今天我们更要以高度责任心,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爱心、耐心、细心、贴心,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精谌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技能,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认真负责的精神,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的作风,才能胜任当代护士工作,做到扁平化服务,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孟旭,陈宝田.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处理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50.
[2] 王保国.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
[3] 薛水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J].Family Nurse.2008.6(7B):1828.
[4] 王一山.实用重症监护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453.
[5] 李学军.胡选义.吴观生.等.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1):64.
[6] 林伟芳.影响中心静脉压测定值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2):68-69.
[7] 申秀英,宋芳,迟玉春.小儿先心病术后低氧血症的早期观察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27.
关键词:颅脑手术 护理
一、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有针对性地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如给病人讲解手术方法,让其探望同期住院患相同疾病的成功病例,让病人心中有数,树立信心。
(二)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对有营养不良、脱水、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情况的患者,遵医嘱术前适当补液、输血,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三)呼吸道准备
对吸烟患者劝其戒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四)检查准备
手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心肺功能检查、磁共振、CT等。
(五)护士指导病人床上排粪、排尿
(六)特殊手术准备
垂体瘤经蝶入路的病人,术前三日开始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多贝尔液漱口,术前一日剪鼻毛。
(七)手术前一日
( 1)配血或自体采血,以备术中用血。
(2)做抗生素皮试,以备术中、术后用药,预防感染发生。
(3)常规备皮、剪指甲、洗澡、更衣,检查头部是否有毛囊炎、头皮是否有损伤。
(4)嘱病人术前夜12点开始禁食水,以免麻醉中误吸。
(5)对术前睡眠差的病人及心理紧张的病人,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6)术前晚上剃头,肥皂水洗头,清水冲洗。
(八)手术晨准备
(1)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2)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3)嘱病人脱去内衣,换上干净的病服,并让病人排空膀胱。
【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84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进行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8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经术后1年2个月的随访,67(79.7﹪)例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9例恢复较差,但尚能扶拐行走,8例死亡,死亡率9.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髋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其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其发生率也呈增高趋势[1]。髋部骨折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其功能很难恢复到骨折之前的状态。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若护理不当,可造成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现就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84例髋部骨折患者,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经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84例,大于60岁57例,其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15—87岁,平均61岁。因跌倒致伤62例,车祸伤22例。股骨颈骨折38例,粗隆间骨折46例。合并其它单系统疾病53例,合并其它两种系统疾病16例。
1.2 方法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5例。股骨近端钢板(含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21例,动力髋加压螺钉(DHS)内固定12例,股骨近端绞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8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5例。
2 结果
通过正确、有效、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给予正确及时的功能锻炼及生活指导,8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经术后1年2个月的随访,67(79.7﹪)例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骨折愈合,未见假体松动,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9例恢复较差,但尚能扶拐行走,8例死亡,死亡率9.5﹪。死亡原因分析:心功能衰竭3例,呼吸功能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在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3例,占15.5﹪。其中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4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消化道出血2例,无压疮发生病例。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髋部骨折患者多是由于意外事故导致的身体严重损伤,伤后患肢功能丧失,不能活动,加上患者毫无思想准备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一时间不知所措。担心自己今后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变成废人,对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产生悲观、易怒、固执、急躁、紧张、焦虑、怀疑等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情绪。对治疗和预后生活丧失信心,拒绝或对抗治疗,甚至轻生等。为避免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对患者产生影响,在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同时,还要给予身心疲惫的患者家属以适当的关怀和安慰[2]。因此,在术前护理中应细心观察分析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和评估患者的伤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以热情大方的态度消除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主动介绍医院的诊疗水平,使其尽快适应治疗环境,配合医师治疗。以亲切温和的语言,文明规范的行为和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其造成的危害,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让患者充分知晓有关手术的过程、效果以及术中和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应充分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多在感情和行动上给予关心和安慰。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从而消除抑郁、悲观、焦虑的心理。使患者充满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
3.1.2 生活护理 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易形成便秘,应帮助患者形成床上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避免进食三高食物,应摄入含足量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及有利于钙吸收的食物。
3.1.3 基础护理 由于髋部骨折损伤重,还有可能合并其它部位损伤,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应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定时测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有其它系统疾病,要及时报告医师,请相关科室医师诊治。做好术前评估,为手术做准备。
3.2 术后护理
3.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应加强病房巡视,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保持呼吸道和各种管道的通畅。对引流管护理要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的量、颜色和性质。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防止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术后创面疼痛一般在8小时左右达到高峰[3]。24-72小时后明显减轻,可适当给予止痛剂或镇痛泵控制患者术后疼痛有良好效果。
3.2.2 及饮食护理 术后抬高肢体并保持中立外展位,有利于改善循环和消肿止痛的作用。由于患者需要较长的卧床时间,易出现压疮、呼吸系统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2小时翻身一次,减少局部受压。轻叩背部,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翻身一般都采取向对侧翻身的方法。但要注意保持患肢的外展位,防止髋关节置换患者内收造成假体脱位。便秘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应当调整饮食结构,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3.2.3 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 对于骨折患者的预后来说,术后功能锻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康复锻炼可促使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的活动度,并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功能锻炼要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程度循序渐进,同时要顾及健肢。患者在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功能锻炼,体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和重视,在康复训练中不成功的动作要耐心纠正,对患者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赞扬。既增加了患者的信心,也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自护能力和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功能锻炼要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主要是消肿止痛,防止肌肉萎缩。中后期要以主动活动为主,防止关节挛缩、强直,恢复肌力和患肢的功能。
4 体会
心理护理贯穿于患者患病就医的全过程。有害的心理因素可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致病,所以任何疾病的康复不仅是躯体上的康复,同时应包括心理康复,而且心理康复在全面康复中占主导地位[4]。髋部骨折是常见的严重损伤,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保守治疗由于卧床时间长,相应的并发症多,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高龄患者1年内的病死率可达50﹪以上[5]。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57.
[2] 苏学华,创伤性截瘫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4):127-129.
[3] 杨明玉,赵巨光,李冯霞等.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10): 43-44.
关键词肝癌介入术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02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肝癌行介入术并进行系统化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86例,经血液AFP检查、肝脏穿刺活检、B超确诊为肝癌,均符合WHO关于肝癌的诊断标准。年龄27~68岁,平均46.5岁;男61例,女25例,男女比例为2.44:1;原发性41例,继发性45例,肝区疼痛者7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者13例。
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置于肝总动脉造影,造影剂约30~40ml,流速为4~6ml/秒,确定了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供血动脉后,缓慢灌注经稀释后的化疗药物,然后注入碘油乳剂或明胶海绵填塞,再次造影,了解肝动脉栓塞情况,待满意后拔管,穿刺点压迫止血10~15分钟,局部加压包扎,穿刺侧肢制动。
术前护理:①术前准备:协助病人做好术前各种检查,全面掌握病人基本情况。术前1日,进行腹股沟及会备皮,指导病人学会床上排便,避免介入术后因限制而引起尿潴留。做碘过敏试验,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测量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术前晚保持病房安静无噪音刺激,使病人得到充足的休息。对于情绪紧张不易入睡的病人,应给予温水泡足,或帮助病人全身放松,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助眠,以保证病人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术前排空膀胱,禁食12小时,禁水4~6小时;②心理护理:护士应多与病人交流、沟通,与家属共同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使病人通过与病友间的相互交流,了解成功病例,减轻孤独感,增强治疗的信心。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说明介入治疗的意义、作用、效果、实施步骤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术中注意事项,使病人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术中护理:①一般护理:护士及时与患者交谈,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协助病人仰卧于手术床上,暴露手术视野,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注意给病人保暖,同时开放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备氧气,抢救药品及抢救器械等,电除颤仪充电备用;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中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脉率、心率等变化,出现异常,配合医生及时予以处理。在注入碘油过程中,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上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可遵医嘱给予导管内推注2%利多卡因0.1~0.5g。少数病人可出现心率减慢(每分钟小于50次),伴有胸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此时应停止操作并给予吸氧,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阿托品0.5~1mg,或非那根25~50mg肌肉注射,或持续静脉点滴多巴胺60~100mg,待症状缓解后再酌情处理[1]。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介入治疗后穿刺侧肢体制动8~12小时,平卧8~12小时,伤口压沙袋6小时,术后48小时严密伤口渗血、渗液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每小时测量1次,并做好记录。如果出现意识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警惕肝性脑病的发生。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10~15分钟,局部加压包扎,松紧度以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趾端温暖为宜。一部分病人术后24小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是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黏膜和化疗药物的毒性损害所致,遵医嘱给止吐药物,并做好口腔护理。有少数患者术后会出现尿潴留,可先采取腹部按摩、热敷、听流水声,如果无效,遵医嘱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行导尿术。术后病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轻者指导其转移注意力,若疼痛不能缓解,则应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对疼痛剧烈且使用止痛药物后疼痛不能缓解者,注意观察腹部及全身情况,警惕肝破裂大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②心理护理:尽量把同一病种的病人安排在同一病房,使其相互交流术后相关信息,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护士应安慰和鼓励病人,多巡视病房,与病人和家属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求,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保持良好的情绪,从而配合治疗。
结果
经系统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后,86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手术前后均无明显的心理变化。
讨论
原发性肝癌(HCC)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是我国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最多,男女之比为2~5:1,以肝区疼痛和肝脏进行性增大为主要临床表现[2]。肝癌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法。而介入放射学是近十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象学和临床治疗学为一体的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其特点是在影象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采集病理学、生理学、细胞学、细菌学、生化学等资料,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张成形及体腔引流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治疗多种疾病。是一种局部原位灭活的方法[2]。
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手术切除可是部分患者获得根治性治疗,然而多数临床患者就诊时已属于癌症的中晚期,或者合并肝硬化、肝内转移、门静脉高压等,使临床手术切除率降低,尤其是它的术后复法率高达80%以上。因此,放射介入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上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
介入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作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介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则尤为重要。
【关键词】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212-01
骨盆骨折是一种损伤严重、出血量大、合并症多且死亡率高的创伤性疾病[1]。近年来,手术则是骨盆骨折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我们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护理了62例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收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其中男41例,女21例,平均年龄35岁,入院时均呈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预防休克:骨盆骨折多由于突如其来的强大暴力所致,常有头、胸、腹部等多处复合伤,而骨盆内有丰富的血管,骨盆骨折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合并大出血导致的休克[2],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黏膜、尿量及腹部体征等,予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及各参数,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2.1.2 心理护理:骨盆骨折发病年龄多以青壮年为主,患者都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意外受伤,病情危急,疼痛和各种损伤使其身心均受到严重创伤,加之丧失了自主行动的能力,使患者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心理,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心安慰患者,耐心细致的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向他们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
2.1.3 疼痛护理:讲解引起疼痛的原因,用听音乐、读书、谈心等方法,使其精神放松;协助患者翻身前,耐心做好开导与讲解,翻身时动作应轻柔,保持肢体在最舒适的位置;遵医嘱应用镇痛剂。
2.1.4 正确卧位:术前为了维持骨盆的稳定性,应减少搬动,避免骨折再移位,将患者安置于以可以交替充气的按摩垫上,并及时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缓解因长期同一姿势而引起压疮的发生;在床单上铺以浴巾,以保持受压部位和床褥的干燥,更换浴巾时应将患者抬起,动作要保持协调一致,做到轻抬轻放,避免骨折的再移位。
2.1.5 牵引的护理:对于有牵引的患者,伤肢应保持稍外展中立,以保持正确的功能位和牵引的持续有效;牵引针眼每天应用酒精消毒,以防止感染的发生。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重量过小,不利于骨折复位或畸形矫正;重量过大,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3]。
2.2 术后护理
2.2.1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以及下肢的血供,包括下肢肿胀、感觉、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2.2 引流管的护理:负压引流瓶放置应低于切口30~50cm处,防止逆行感染;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渗血及引流夜的颜色、性质、量等,并定时挤压引流管;翻身、功能锻炼时,应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脱落。
2.2.3 预防尿路感染:有留置导尿的患者,应予以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每日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会阴擦洗2次/d;鼓励患者饮水2000~2500mL/d,防止分泌物及血块堵塞尿管;定时夹闭尿管,每隔3~4h左右开放一次,以训练膀胱功能。
2.2.4 皮肤护理:术后患者仍垫以交替充气的按摩垫,并用软枕垫入一侧肢体的踝部、膝部、髋部、肩胛部[4],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1~2h按摩受压的部位后,再垫入对侧肢体,如此交替进行。
2.2.5 饮食指导:骨盆骨折患者通常创伤严重,失血较多,机体能量消耗大,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铁、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为主,以促进骨折愈合。
2.2.6 功能锻炼:术后尽早、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脂肪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5]。利用口头讲解和图片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范围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单关节到多关节,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适应;卧床期间坚持做踝关节的背伸和屈曲运动,及股四头肌的静止性收缩锻炼,被动活动膝关节;2周后鼓励主动活动下肢关节,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为巩固疗效,防止意外,应加强对病人和家属出院时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逐渐扶拐不负重行走。
3 讨论
通过对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我们总结出术前积极主动的抢救护理和术后科学合理的护理、正确的功能锻炼,对疾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骨盆骨折患者的早日恢复,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丽玲,陈夏平,林静静.骨盆骨折的护理[J].中医正骨,2006,5(18):5~78
[2] 张青,王莉.骨盆骨折并创伤性休克的救治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9):1089-1090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75-283
[4] 李建英,汪贵茹,王建英.股骨颈骨折行骨牵引患者压力性溃疡的预防方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0
[5] 姜德红,李定国,王万春,等.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5,9(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