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战略实施的重要性范文

战略实施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战略实施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战略实施的重要性

第1篇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为了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成本最初用于生产制造企业,成本作为消耗资源的货币表现,只是作为核算利润的工具。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企业主开始采用成本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仅限于生产所消耗资源的成本内容,没有考虑诸如管理成本、付现成本、历史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等无形成本。所以传统成本管理所采用的成本信息不全面,管理者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选择最佳的应对策略,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对成本的管理只在乎成本数据的大小,并没有考虑成本信息对企业业务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经济全球化加剧,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对成本信息的要求,必须对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将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纳入企业战略决策的内容,从而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战略成本管理正是在这种迫切的需求下发展出来的。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种适应时代需求而产生的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它结合了成本管理和战略管理的双重目标,是一种全面而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在成本管理的目标、对象、方法和指导中都有其优越性。

第一,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同。传统成本管理是企业领导者基于核算资源耗费而进行的,所以是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实现成本改善的目标。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消耗,如加强工作强度、缩短作业时间等。虽然有降低成本的空间,但是却没有考虑成本的降低对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影响。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获取“竞争优势”,是将企业置身于国际市场中,将成本、竞争和发展全部纳入战略管理的体系当中,将所有影响战略的成本因素联系在一起,寻求可以使企业达到整体最优、长期发展和内外兼顾的最低成本。战略成本管理的执行使企业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了长远的成本优势。

第二,成本管理的对象不同。传统成本管理的核算对象是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的标准定额,忽视了非生产环节的许多无形的成本动因,成本管理对象的单一性扭曲了产品成本信息,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得到正确的估价,会误导领导者决策和战略的制定。而战略成本管理的对象从最初的产品研发成本和设计成本开始,到生产过程中的机器设备成本、资源消耗成本以及产品市场后的销售折扣折让成本、降价销售成本、退货成本、售后服务成本和回收成本等,涵盖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战略成本管理突破了企业的边界,关注企业所处的价值链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积极控制所有面临和潜在的成本动因,多角度地分析和判断以控制和避免各种风险。

第三,成本管理的方法不同。传统成本管理按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为成本对象平均分配成本,这种财务会计核算方法简单便捷,却不能准确反映产品的成本信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企业,制造费用低,人工成本相对较高,而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较低,而制造费用较高,单纯以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为分配对象,必然会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战略成本管理依托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全面质量管理法等优秀的成本管理方法将成本范围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单纯的核算产品成本转移到为战略管理服务,并且也开始由财务会计的核算转向领导决策的管理会计。这种成本管理方法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范围也加强了成本控制的力度,使各个部门都关注与成本相关的因素。

第四,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不同。传统成本管理以已形成的成本为基础,事后进行成本核算,属于静态的成本管理。产品进入市场后按照预期的利润来进行产品定价,这样形成的产品价格可能与市场价格不一致,也不容易被顾客所接受。为了适应市场,企业根据前期的成本信息寻找降低成本的源泉的方法,来进行后期的成本规划,再按照成本利润率计算出价格。这种成本管理方法被动而且滞后。

战略成本管理除了强调成本节省外,还强调成本避免,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发生。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阶段,为避免成本的发生,运用成本估算法、价值工程法和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法尽力设计满足目标成本要求、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避免产品功能赘余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它是成本降低的高级形式。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的指导思想结合起来,超越会计期间的界限,寻求商品价值与成本管理的最佳组合,保持企业绝对成本的竞争优势。综上可以看出,战略成本管理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以战略的高度来研究成本发生与成本管理的技术,其目标远远超出了获得短期利润的范围,而是保持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以获得长远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它有着与时俱进的优越性,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加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百花齐放的今天,在中小企业中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方式使得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伴随着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资源日益减少,国际原材料成本上涨,成本作为企业优胜劣汰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企业获得市场份额、创建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经营多元化,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成本管理改革的方向。其次,企业进行生产就是要将本求利,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有盈利,而要盈利就必须进行成本核算。企业能否以相同的成本支出为客户提供更优使用价值的产品或者以更低的成本支出提出相同使用价值的产品,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非物质产品逐渐商品化,成本管理的内容也由客观的物质资料成本扩展到非物质资料成本,企业要在原有成本观念的基础上,科学预测和估计潜在的成本因素,才能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

三、总结

第2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安全管理,重要性,实施战略

中图分类号:X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075-01

(一)引言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防止企业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很多企业对此高度重视,并将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到管理的重点工作,有的企业构建了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安全制度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遏制了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大小小的企业安全事故仍不断发生。如: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仅仅在2005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化工类生产企业所发生的较大级别的安全事故已经超过了150起,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已经超过2000人。可见,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并不容乐观,究其实质不难发现,造成企业安全事故频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严重不足造成的。企业的安全制度制定得再完美,如果没有人执行也是废纸一张;不论国家如何三令五申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如果执行得不到位也无法遏制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各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执行与实施中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从源头上着手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持续进行,杜绝安全风险和隐患的发生。

(二)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揭示出安全的科学规律,在科学的管理方法支撑下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一直以来安全管理就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头戏,也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因此,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就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问题,企业的长期安全生产不仅能够为企业的职工带来幸福,更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但是,安全管理工作并不是简单停留在口头的一句话,对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安全培训缺乏动力直接影响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现代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三)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战略

现代企业进行安全管理时一定要秉承“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3.1 加强对人为因素的管理,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整体素质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人为因素十分复杂,如:每个人的价值观、主观意识、工作技能、工作水平、实际操作经验、管理经验等。但是,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人为因素的影响直接决定安全管理的质量。因此,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必须加强对人的培训、制约、约束、激励、惩罚等。如:企业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操作技术、生产技能等都将对企业的安全带来影响。由于员工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必须对员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安全知识的培训。再如: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将安全管理的思想通过企业文化的形式渗透到每一名员工心中。一定要避免企业员工心存侥幸,认为企业不在乎,自己也不重视,由于这种心存侥幸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就如同隐形杀手一样,一旦发生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3.2 构造良好氛围,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中,环境因素是其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国家的法律政策、相关的产业制度、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及其他制度等。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受到国家和政府的直接管辖,因此首先要强调的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充当什么角色的问题。国家和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立法进行安全监督,在推动行业内部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安全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并将这种意识真正落实到企业的一线基层员工安全管理活动中。

3.3 与时俱进,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平台

现代企业的生产离不开技术的革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各企业除了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外,还必须在企业内部针对基层工作人员构建技术创新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将知识、技能得以展示。如:有的企业定期举办劳动竞赛活动;还有的专门针对技术难题组织了技术大比武;企业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对在本企业内部不同领域中,对企业技术和安全防范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的技术、基层人员颁发奖金、奖章。之所以提倡企业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主要是希望在企业内部设立一种技术创新的机制,全面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将员工的隐性知识扩散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带动企业的全体员工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

3.4、 搭建信息化平台,提升安全管理技术水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如:有的企业构建了应急响应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与企业外部及时应急相应的系统,将企业生产中潜藏的安全[患、安全事故等及时、有效地在第一时间报告给企业的主管领导,保证企业能够对安全隐患做出快速反应。从而提升企业针对安全问题的先知能力、处理能力、救援能力。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在不断丰富的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积累的同时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契机在企业内部形成凝聚力,使企业的每一名员工置身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贺晓欢.浅谈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J].化工管理,2014(27):39.

第3篇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 中小企业 竞争优势

任何一种成功的成本管理模式都是依照各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社会人文建立起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需要我们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实行大企业优先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抑制和排挤。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走向成熟,活跃的市场经济也促使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改革开放到现在的三十多年,我国的经济水平增长迅速,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小企业以其产品多样化和市场反应灵活的特点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有许多固有的自身优势,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才出现了如此繁荣的市场经济。虽然每年都有不少的中小企业面临被整合或倒闭,但同时又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诞生,一些中小企业在经历了改革和转型的挫折之后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壮大。

中小企业虽然没有大企业的庞大的人、财、物等资源优势,但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保证了其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也存在着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如:中小企业内部成员进行成本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不强、企业成本管理忽视了微观需求、对行业价值链的分析不充分、成本管理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等等。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小企业因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发展之初就需要加强成本管理力度。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可以采取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逐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传统的成本管理将目标局限于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这与新型的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相违背,从而阻碍了管理者的视野。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有着极其活跃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发展力,就必须要探索最优的成本管理方法。

二、传统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为了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成本最初用于生产制造企业,成本作为消耗资源的货币表现,只是作为核算利润的工具。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企业主开始采用成本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仅限于生产所消耗资源的成本内容,没有考虑诸如管理成本、付现成本、历史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等无形成本。所以传统成本管理所采用的成本信息不全面,管理者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选择最佳的应对策略,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对成本的管理只在乎成本数据的大小,并没有考虑成本信息对企业业务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经济全球化加剧,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对成本信息的要求,必须对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将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纳入企业战略决策的内容,从而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战略成本管理正是在这种迫切的需求下发展出来的。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种适应时代需求而产生的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它结合了成本管理和战略管理的双重目标,是一种全面而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在成本管理的目标、对象、方法和指导中都有其优越性。

第一,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同。传统成本管理是企业领导者基于核算资源耗费而进行的,所以是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实现成本改善的目标。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消耗,如加强工作强度、缩短作业时间等。虽然有降低成本的空间,但是却没有考虑成本的降低对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影响。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获取“竞争优势”,是将企业置身于国际市场中,将成本、竞争和发展全部纳入战略管理的体系当中,将所有影响战略的成本因素联系在一起,寻求可以使企业达到整体最优、长期发展和内外兼顾的最低成本。战略成本管理的执行使企业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了长远的成本优势。

第二,成本管理的对象不同。传统成本管理的核算对象是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的标准定额,忽视了非生产环节的许多无形的成本动因。成本管理对象的单一性扭曲了产品成本信息,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得到正确的估价,会误导领导者决策和战略的制定。而战略成本管理的对象从最初的产品研发成本和设计成本开始,到生产过程中的机器设备成本、资源消耗成本以及产品市场后的销售折扣折让成本、降价销售成本、退货成本、售后服务成本和回收成本等,涵盖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战略成本管理突破了企业的边界,关注企业所处的价值链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积极控制所有面临和潜在的成本动因,多角度地分析和判断以控制和避免各种风险。

第三,成本管理的方法不同。传统成本管理按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为成本对象平均分配成本,这种财务会计核算方法简单便捷,却不能准确反映产品的成本信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企业,制造费用低,人工成本相对较高,而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较低,而制造费用较高,单纯以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为分配对象,必然会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战略成本管理依托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全面质量管理法等优秀的成本管理方法将成本范围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单纯的核算产品成本转移到为战略管理服务,并且也开始由财务会计的核算转向领导决策的管理会计。这种成本管理方法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范围,也加强了成本控制的力度,使各个部门都关注与成本相关的因素。

第四,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不同。传统成本管理以以形成的成本为基础,事后进行成本核算,属于静态的成本管理。产品进入市场后按照预期的利润来进行产品定价,这样形成的产品价格可能与市场价格不一致,也不容易被顾客所接受。为了适应市场,企业根据前期的成本信息寻找降低成本的源泉的方法,来进行后期的成本规划,再按照成本利润率计算出价格。这种成本管理方法被动而且滞后。

战略成本管理除了强调成本节省外,还强调成本避免,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发生。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阶段,为避免成本的发生,运用成本估算法、价值工程法和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法尽力设计满足目标成本要求、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避免产品功能赘余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它是成本降低的高级形式。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的指导思想结合起来,超越会计期间的界限,寻求商品价值与成本管理的最佳组合,保持企业绝对成本的竞争优势。

综上可以看出,战略成本管理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以战略的高度来研究成本发生与成本管理的技术,其目标远远超出了获得短期利润的范围,而是保持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以获得长远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它有着与时俱进的优越性,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加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百花齐放的今天,在中小企业中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方式使得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伴随着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资源日益减少,国际原材料成本上涨,成本作为企业优胜劣汰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企业获得市场份额、创建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经营多元化,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成本管理改革的方向。

其次,企业进行生产就是要将本求利,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有盈利,而要盈利就必须进行成本核算。企业能否以相同的成本支出为客户提供更优使用价值的产品或者以更低的成本支出提供相同使用价值的产品,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非物质产品逐渐商品化,成本管理的内容也由客观的物质资料成本扩展到非物质资料成本。企业要在原有成本观念的基础上,科学预测和估计潜在的成本因素,才能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

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传统的一些成本观念和方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势在必行。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相对简单,在中小企业中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针对中小企业,如何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来进行成本控制以建立和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轲,高伟.关于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J].财贸研究,2001(6)

[2]张鸣,颜昌军.成本战略管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刁志波.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2(1)

[4]余海宗.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新思维[J].理论与改革,2007(2)

[5]刘毅军,冯磊.战略成本管理探微[J].财会月刊,2009(2)

[6]陈轲.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7]李春侠,谢守祥.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与策略选择[J].企业活力,2005(2)

[8]郑珍烟.浅谈在我国推行战略成本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第4篇

【关键词】珠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意义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

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 世界范围内的多数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地进行着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逐步将此项调整提到日程上来。事实证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必然趋势和方向。 近年来,各个国家也纷纷出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顺利发展和壮大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持。我国也正陆续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而且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在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强调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中央统筹国内外局势,既着眼于现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历史经验表明,科学技术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走出危机、实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根本途径。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

发改委张平主任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具体意义如下:

2.1 国家层面

2.1.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危机、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率先走出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

2.1.2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将深刻影响或改变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可以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2珠海层面

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海被定位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促进本市经济的稳定、 快速与可持续性的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珠海市传统的六大支柱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增长压力,珠海的经济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强大压力。同时随着能源的日趋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一种新兴的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进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模式也随之逐步形成,在此背景下,珠海传统的产业模式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为此,珠海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而其突破口就是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当今国际和国内大力倡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有助于推动珠海市经济的腾飞,在新一轮大发展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

3.珠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珠海具有如下优势:

3.1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坐落于珠江口西岸,背靠粤西南,毗接港澳,地处珠三角核心区;方便快捷的“一桥双港、五纵三横、两铁一网”交通网络,独一无二交通优势。

3.2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对于新能源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装备制造业、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文化休闲娱乐业等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条件。

3.3珠海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具有高效灵活的政策体制和政府管理机制优势。

在珠海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与规律,结合技术发展和未来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立足珠海市的现实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选择符合我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安排新兴产业间的布局,探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政策措施,努力把珠海市打造成为中国主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1]王忠宏,石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发展观察,2010,(1).

[2]任晓.“十一五”温州新兴产业兴起之路径[J].市县走笔,2005,(11).

[3]陈刚.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机理探析[J].探讨说争鸣,2004,(2).

第5篇

一、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国家财政部门的拨款;二是自身经营的现金流入,资金是否到位、现金流是否顺畅都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职能能够充分发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一是能够确保资金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二是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务管理能够对资金的筹集、分配、调控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能够充分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注入项目时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用。

2.能够杜绝浪费现象,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现阶段,还是有很多单位对内部资产疏于管理,这就为国有资产的流失、损毁留下了隐患,直接导致这部分资产浪费、闲置,或者被他人非法占有,降低事业单位内部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也会诱发不良风气的形成,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形象,更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财务管理的两大基本职能就是监督与核算,事业单位通过财务核算可以明确经济行为发展的数量,以及产生的效益,而监督则能够有效的防止单位资源的浪费与非法侵占。

3.能够使经济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的产权是明晰的,它是归全民所有,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产权并不是十分明晰,这直接导致了所有者与管理者界线的模糊。所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的预算,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核,这就能使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并且推动单位各项事业的展开。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1.完善单位会计制度

随着我国体制转型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目前,事业单位虽然对会计的工作内容有所增加,但会计制度的改进只是针对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做出了小部分的增加,还有没依据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会计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不仅仅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影响着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展开。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首先要加强单位的会计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相关规定;二是健全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管理制度不但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必然选择。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实现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使单位的内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当然,预算管理同样需要其他部门的协调与参与,所以说,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把握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特点,同时兼顾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要考虑到事业的发展方向,还要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一是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引入权责发生制,使会计核算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出单位资金使用情况;二是对预算收支科目进行改进,从实际出发,按照当前经济环境下预算编制的特点,对不适应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科目进行改进,以实现预算科目与实际业务的发生相符合。

3.建立内控机制

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控机制之后,能够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同时能够防止徇私行为的发生。各级事业单位应该从实际出发,依据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对岗位责任进行设置,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为原则,对会计岗位的用人制度进行规范,岗位责任明确、权力相互制衡。首先,按照国家有相关规定,制定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对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其次,对凭证流转程序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改进。对于相关的审批权限要进行细化,并且建立责任负责制。对于大数额的开支,必须要经过领导班子的讨论,再决定项目是否实施。

4.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财务人员的素质,对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改变,这就对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的会计工作,不仅仅是记账、算账、管理凭据,它还要求财务人员具备管理、法律、税收等相关知识。因此,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财务人员组织后继的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以及执业判断力。 通过组织财务人员关于法律、会计业务以及管理方面的培训,使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并组织绩效考核,将考核的成绩与财务人员的工资挂钩,以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体制必然会发生转变,这就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而出现了种种弊端,我们可以从完善单位会计制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内控机制;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角度进行考虑,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财务管理工作必然会在保证事业单位资产安全性、完整性,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优先;管理;发展;供能

0.引言

我国现阶段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中,部分小城市由于经济落后以及其他原因,还没有全面建立自己的公共交通系统或刚刚建立自己个公共交通系统,缺乏相关的意识和管理措施。对于大中城市,公交系统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私家车越来越多,超过了道路设计的交通量,原有的城市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交通量,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使我们的城市陷入了“亚健康”状态。因此,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本文借鉴国外先进的公交理念,通过实地调查,提出了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公交系统的建议,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建设城市公交系统的几项措施

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节能减排,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是构建低碳交通、绿色交通的重要手段,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1.1 政策倾向,公交优先

为了应对城市交通拥堵,并为建设低碳城市提供保障,必须要有相关政策“关照”,突出绿色交通发展在城市交通治理中的引导作用,围绕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小汽车交通、道路基础设施采取相关措施,发扬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等低碳交通,合理抑制小汽车交通。在公共交通发展方面,建设快速公交系统;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在限制小客车使用方面,首先严格控制公务车的购置和使用,并适时在中心城区特定区域和时段收取交通拥堵费;根据交通状况分区域实行差别化计时停车收费政策。2012年10月,总理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城市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指出必须将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地位,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现代有轨电车等,有条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动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

1.2 规范管理,提升形象

公交公司规范化管理,树立良好的公交形象对鼓励市民优先选择公交出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公交司机形象不佳,服务态度差的现象普片存在。很多公交司机为了提升盈利,对于上车乘客,随叫随停;而对于下车乘客,却要求在站台下车。还有的司机看见站台候车的都是老年人等不用买票的特殊人群,就不停车,直接开往下一站。这些都损害了公交形象。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服务监管措施,我们建议在公交车内的摄像头不仅看向车内,而且监视司机的前方,同时在公交站台也安装摄像头,随意停靠载客和拒载乘客的公交司机进行处罚。

1.3 形式多样,创新发展

对比国外,我国的城市道路规划还处于满足基本通行阶段,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而最求更好的效果。除了管理水平之外,国内对于交通系统的创新才是主要问题。同样是一条8车道路,美国就能想出在上下班时期变为2+6车道的新式,来满通量高的方向的通行。像这样的灵活变通的思维才是限制中国交通系统发展的最大障碍。

1.3.1 公交走廊

公共交通方式有很多,除公共汽车外,还有轻轨、有轨电车、地铁等。结合我国城市交通实际,模仿西方发达公交系统是很有用的。在城市核心区域建立公交优先走廊,充分改善核心区公共交通,是核心区成为人活动而不是车流动的空间;公交走廊设置为单项3车道道路,其中一条为公共巴士专用,一条车道为轻轨专用,另一条车道向社会车辆开放,公交乘客在两小时内可免费换乘不通公交方式。

1.3.2 实时公交信息服务

有专家分析认为,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在我国大城市,人口很多,公共交通系统复杂,一般发车间隔较长,有些路段人们等待很久也没有车经过。因此建立实时公交信息服务尤为重要;在每一个公交站台安装实时公交车辆到站时刻显示屏,方便乘客查询;并且把每一个公交站编号,乘客通过网络或电话即可查询公交站所有公交车辆下一辆到站时间。

1.3.3 公共自行车交通

自行车是一种绿色交通方式,灵活、方便、环保、零污染。把自行车交通并入城市公共交通,建立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不仅可以缓解交通压力,而且可以完善、补充城市公共交通,把城市公共交通延伸至商业中心、服务中心、社区、菜场等,建立公共交通租赁系统,在城市及其周边区域内,隔一定距离规划出一个自行车租赁点,用连网的系统管理,方便乘客租用和归还。在社区道路上建立自行车专行线,以保证自行车行车安全和较快到达目的地。为了使公共自行车与公交汽车充分融合衔接,可以使公共汽车与自行车接驳,更方便乘客需要。

1.3.4 电子智能化

智能交通系统投资小,见效快。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和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非常有帮助,它可以实现监控指挥、信息、企业在线、综合运营分析、动态监管稽查等功能,同时对公交设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对于中小城市,由于群众素质较低,公交车上的安全锤基本上都被乘客拿走,所以公交车上都没有安全锤这一消防设施。我们可以使安全锤与电子报警系统相连,若安全锤拿起,则警报响起,这样就提醒了司机,防止乘客随意拿走安全锤。在每辆公交车门的扶手上都有一个按钮,是供需要下车的乘客来告诉司机时的提示按钮。简简单单的一个设计,我们觉得非常实用与巧妙。这个设计,避免了乘车高峰期乘客与司机之间需要大声喧哗才能沟通的问题。同时,司机能很清楚的知道是否有乘客需要下车,在不需要停车的站点不停靠节约了很多时间。同时,在公交车内营造了一种文明、安静、和谐的气氛。

1.4 改革思路,大胆突破

从对未来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如今的状况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问题的思路需要转变。

1.4.1 道路分离

道路分离就是不同类型的车辆行驶在不同的道路中,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简单点来说就是设置专用道路。一种想法是在公路上方行驶,即开发新型的公交车,在道路两旁铺设类似于铁轨的道路,公交车做成双层模式,第一层中空,以行驶其他车辆但这个的前提是要建立城市高架桥网络系统。

1.4.2 立体化交通

立体化交通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建立多层体系来减少单一流量。 目前立体化交通在城市道路中,因为占地问题往往采用地铁,公路的双层交通体系来代替。在一些大城市,虽然地铁分流了一部分人群,但由于公交车体积和道路的规划,往往还是拥堵不堪。说明城市道路的问题还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建立城市高架桥公路网且与原先的相连接。建立地上的多层公路网,使车辆行驶有多种选择来避免一条道路上车辆过多的情况。同时减小城市道路管理的难度。

2.建设假想

结合上文分析,我们可以做出一个高架桥的建设假想。

首先是桥的主体构造,为了满足桥下列车的通行,桥面宽度不应太小,最小大约为6车道的宽度。由于为多层体系桥,必须控制桥的自重,且下端受到列车自重的拉力,桥身材料应该用高强度的钢材来满足该拉力。对于车轨,可采用悬吊-槽式结构,即在桥下做一个倒T型结构,列车两端通过挂臂与之相连。设计上可以采用两边悬吊式,在悬臂的上部设电车的输电线连通电站来获取电力,下部设置车轮。这样设计的优点是车辆的重心再下方稳定性强。但弊端也很明显,由于全部的重量由悬臂承担,这就对建造悬臂的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有很高的强度,也要满足自重要求。桥身安装太阳能板可沿全线安装,桥墩处除了太阳能板外,还需安有电力的储蓄装置来储存产生的电力。

站台和路线的设计,若采用高速度的设计,可以在城市外环建立双向环城线路,再在距离城市人口密集的几个区域设置站台,达到人出站台后能通过几分钟的步行到达目的地的效果。上层公路通过与原有公路的连接,使路网大大的增加,车辆若要去往城市的任意位置只需先上高架桥,再行驶至距离目的地最近的出口下桥即可,免去了在城市中穿行堵车的困扰,也减少了城市道路车辆数目,为行人的出行增加了安全性。

站台的设计可以采用现在火车的设计来做。由于桥面宽度较宽,地上站台部分直接在桥下建立,地下部分修建地下通道。目的是使下车人员走地下通道,上车人员走站台。分开出入站,减少站台的拥堵。这样公路-列车-站台-地下通道的一体化设计不需占用其他土地,大大减少了稀缺的城市土地资源。

3.结语

新时期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大势所趋,而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我国,各类城市发展状况不一,制约公共交通发展的因素也不尽相同,我们应根据各类城市的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发展举措。

(1)规范管理公共交通,树立良好的公交形象,让群众感受到公交的贴心与温暖;建设先进的公共交通设施不仅有利于交通的通畅,而且吸引了乘客,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所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资和对公交公司的监管力度,提升企业效益。

(3)创新发展,建设公交走廊、公共自行车服务;对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应把城市公交立体化,节约城市占地面积。

(4)对于未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大胆假想,借鉴国外发达的公共交通模式,试点运营,找出不足并加以改正。

参考文献:

[1] 叶建红,陈小红,张华. 减少小汽车出行的波特兰多方式交通体系建设[J]. 城市交通,2013,1:10―15

[2] 庞明宝,张思林,李春霞. 城市公交站设置双层规划[J]. 公路交通科技. 2013,3:118―119

[3] 杨涛. 健康交通与健康城市[J]. 城市交通. 2013,1:2―3

[4] 曹伯虎. 天津市构建低碳交通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 城市交通. 2013,2: 70―71

[5] 顾尚华. 构建低碳交通的策略[J]. 交通与运输编辑部. 2012,1:21―22

第7篇

关键词:回归自然 幼儿发展 重要性 实施策略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204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有趣的百科全书,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能。众所周知,大自然向我们呈现的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丰富的场景和内容,能够深深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是孩子们体验、探索、发现、学习、游戏的极佳场所。大自然提供的环境正好与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学习方法是切合的,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更能让孩子们沉浸在自然的世界中,与之互动,获得发展。“回归自然”的说法其实是有着一定的渊源的,“回归”说明我们曾经在自然中快乐地徜徉过,但最终因为城市的建设和现代化设备越来越丰富而放弃或是减少了踏入自然的念头,所以我们呼吁回归,崇尚回归,希望“回归”能够让我们在重新感受到大自然美丽的同时,真正认识到在大自然中活动对于自然人发展的重要性。

一、“回归自然”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与自然的接触对于幼儿的重要性,不亚于好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保持幼儿与自然的亲近关系,不仅对幼儿阶段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还会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可以为幼儿提供很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幼儿需要自然来开发他们的感觉器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这种需求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得到揭示:观察儿童与自然隔绝时感受力的变化;注意儿童有机会直接体验自然时所获得的神奇感觉。

加德纳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在起初提出的七个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之外,又补充了第八个智能“自然探索”智能。这是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对物体进行辨析和分类的能力。⑴

(二)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更能培养幼儿的

意志品质、缓解情绪

大自然的环境与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幼儿在其中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让自己与同伴的活动更具有挑战性。他们能明显地感受到用梯子爬上树和单凭手脚爬树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而不用工具爬树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幼儿必须不断尝试,勇于克服恐惧心理,不怕困难,有着坚定的信念,才能坚持到成功的那一刻。

同时,大自然还是幼儿缓解情绪和压力的场所,广阔的天地会让他们感觉神清气爽,身体放松,眼界开阔,情绪的压力就能得到舒缓。大自然对于情绪缓解的原因还在于绿地能促进社交活动和社会支持。一项瑞典的调查指出,居住在可以方便地到户外活动地区的孩子及父母,其结交的朋友比因交通所限而不能远足的孩子及父母多一倍。

(三)在大自然中的活动体验能带给幼儿

可持续的发展

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中提到:“孩子们怎样面对自然,以及将来他们怎样教育自己的后代面对自然,将会决定未来我们的城市、家庭,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形式和状态。”从小与自然建立起的积极关系可以一直持续到成年阶段,成人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受其幼儿时期在自然中玩耍时间的影响,并会影响成人环保意识的形成。所以,当幼儿在发展亲自然情感的关键期,能够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引导、什么样的环境都是极其关键的,这会影响到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使其能够得以健康发展。

二、“回归自然”促进幼儿发展的实施策略

修复孩子和自然之间被割裂的关系似乎是一项艰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这种趋势的方向,或者可以减缓其速度、减轻其程度。

(一)幼儿园要构建“回归自然”的课程内容

一方面,我们常说“生活即课程”,幼儿的课程有别于其他学段的课程,它更重视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如何能让幼儿真正回归到自然中,“兴趣”是带领他们走到自然中的一大因素。所以,除了幼儿园中的草地、泥地、沙池、水等自然物,还应该有效地运用树以及各种自然物加工成的户外活动玩具,如大型积木、竹梯、木架、竹筐、草编物品等,都投入到幼儿户外活动材料中,为幼儿在自然中的建构、探索、发现等游戏提供物质的保障。⑶

另一方面,课程的概念还提醒我们可以做一些预设的、衍生的活动内容,使幼儿的认知经验能够更丰富、更广泛、也更深入。所以,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中要将“回归自然”的理念充分融合,真正认识到自然环境的价值,用科学的作息安排来调整幼儿在户外与大自然互动的时间。当然,其中会有一部分自由灵活的时间让幼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需要的游戏活动,满足他们游戏、探究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在课程实施中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那么一定会对幼儿的发展形成有利的局面。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支持幼儿在自然中的活动

近期,安吉学前教育模式被大家熟知和认可,他们的“闭上嘴、管住手、睁大眼睛、竖起耳”的教育理念给中国的学前教育界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观摩幼儿游戏活动现场和讲座培训活动,确实发现这样的理念是能够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的,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但是,毕竟地域差异是存在的,而且老师们原有的理念水平是不同的,所以在推进“回归自然”的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原有的教育理念基础是怎样的?如何更新与转变?转变的大致方向是哪里?理念转变的过程该采用什么方法来推进等。

首先,教师应该学会自省,要主动接纳“回归自然”的理念,并将理念渗透到教学行为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亲自然的行为。其次,教师要学会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站在幼儿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始终将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在大自然中的放松感、安全感,还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放在活动目标的首位。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过程,让幼儿更多享受与大自然相处的快乐,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 空间,追随幼儿的兴趣点,灵活引导幼儿在自然中有更多有趣的发现和进行更好玩的游戏。最后,教师要保持与幼儿一样的好奇心,与自然建立情感联系,热爱大自然,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幼儿,将“回归自然”的情绪体验传递给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收获。⑷

(三)家长要积极互动帮助幼儿感受大自然中的乐趣

在践行“回归自然” 的活动过程中,幼儿园其实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而家庭教育正好能够弥补这些缺失。家长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带领幼儿走进更广阔的大自然中,给予孩子更多的指导和影响。作为幼儿园,应及时地为家长开展“回归自然”的活动提供建议和指导,搭建有效的平台,组织一些亲子游活动,也给予家长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作为成人,要带领幼儿“回归自然”并不是只有有规划的旅游等活动,其实是可以在一些简单的生活活动中就做到的。唤醒自然的新奇感的有效方式还可以是与孩子一起阅读自然类书籍,阅读是间接体验的一种形式,它可以点燃幼儿想要踏入自然的导火索。收获的季节带孩子共同进行收获活动也是很不错的体验。在家里辟出一个角落,放一些盆、盒子等,专门供给幼儿放一些从自然中收集到的物品,比如鹅卵石、树叶、松果等。在院子里栽一棵树、在家里养一缸鱼,都是回归自然的开始。

不要让21世纪的幼儿成为“林间最后的小孩”,幼教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实践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和“自然母亲”早早地就“断了奶”,只钻进和人交往的社会。“回归自然”也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要从实践出发,帮助孩子投身到大自然中去,自然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自然。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中国教育部,2012.

⑶吴晶京.构建“亲近自然”幼儿生活课程[J].生活教育学刊,2009(5).

第8篇

胡妍斌, 交通银行总行发展研究部, 200120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综合经营已成为业界、学术界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银行业在分业经营体制和管理水平约束下,如何通过战略联盟实现综合经营。文章从探讨理论依据出发,指出战略联盟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中战略联盟的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通过战略联盟实现综合经营已成为国际银行界普遍采用的方式

战略联盟,按照著名管理学家奈格尔的提法,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组织安排。战略联盟包括股权关系型和契约合作型两类,前者是指战略投资者长期持有对方股份,或联盟各方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或合作项目,后者是指依靠长期销售协议等特殊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合作关系。

资源基础论为银行实施战略联盟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一理论,在资源不能有效地通过市场交易或并购获得的时候,战略联盟就可以与其他企业共享或交换有价值的资源。也就是说,银行可以利用其现有的资源与其他企业的资源进行融合,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哈默的核心能力论在资源基础论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银行实施战略联盟,主要是着眼于发挥内部的竞争优势,关注核心业务,将一般的业务交给联盟伙伴,通过优势互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并构筑长期竞争优势。

基于这样的理论背景,伴随着客户需求多样化、全球化以及技术创新的推进,战略联盟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快速发展。西方主流商业银行纷纷采用战略联盟,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各项业务,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战略联盟最典型的例子是年初花旗银行与大都会的联盟,花旗将旅行者保险业务全部出售给大都会,作为出售该业务的一项条件,花旗与大都会签订了一项长达十年的协议:由花旗,包括其索邦经纪公司、花旗分行等机构经销大都会的保险产品。通过这一制度安排,花旗用横向战略联盟的方式换一种方式继续经销旅行者的保险业务,而自己则更加集中于其核心业务――消费者业务,使其更具竞争性。除此之外,其它一些主流商业银行也积极利用各种战略联盟扩大业务范围,如日本大和银行与住友信托合作成立日本最大的信托公司合作发展信托业务;美国道富银行与新加坡发展银行建立联盟为新加坡客户提供信托基金服务;中信嘉华银行和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万国宝通银行和Pricipal保险公司结成联盟进军基金市场等。在战略联盟过程中,西方商业银行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绩效,随着未来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建立战略联盟将成为各大银行扩大生存空间,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发展趋势。

二、战略联盟在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和

方式中的优势

战略联盟作为实现综合经营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在国外得到快速发展,而就当前我国国情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而言,与实现综合经营的另外两种模式,金融控股和全能银行模式相比,战略联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现实可行性。

1、受法律限制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已有中信集团和光大集团等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但是现有法律包括2003年12月修订的《商业银行法》,以及近期修订中的《证券法》仍然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控股公司的模式并非是所有商业银行都容易效仿的方式,而全能银行在国内尚无先例,开展起来更加不现实。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通过战略联盟实行综合经营,包括建立合资公司从事特定业务和进行契约式合作,这些方式并不受现有法律的限制,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可行。

2、机构精简,避免组织失效

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如果在现有分业经营的基础上以控股公司的模式推行综合经营,需要重新设立一家控股公司作为控股方,进而增加一道管理层级。我国商业银行本身就存在机构臃肿,管理链长,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道管理层级,将会扩大机构的低效性,使综合经营的效益受到影响。而事实上从国内现有的两家控股公司中信实业银行和光大银行的经营效益来看,两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在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控股模式也没有带来显著的绩效改善。战略联盟模式下,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仍保持原有的独立法人实体,分别从事原来的业务,只是在联盟的层次上实现业务合作,基本不涉及组织结构的变迁和人力资源的重新安排,有助于国内商业银行精简机构和扁平化改革,提高运作效率。

3、可以为全面的综合经营提供知识准备

我国商业银行尚不完全具备开展非银行金融业务的全面知识和技能,直接从事综合经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战略联盟为银行提供了学习其它金融业务的机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动态的合作型组织和知识联盟,银行与联盟伙伴在长期的业务合作和相互交流中,可以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从对方的各级员工处学习金融业务和操作经验,相当于给银行提供了一个免费培训的机会。随着分业经营法规的松动,银行已积累了一批熟识新业务的专业人才,为全面的综合经营做好知识准备。

4、便于银行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控股公司和全能银行模式下,银行采取的是大而全的一体化模式,各种产品自产自销,资源分散、专业优势难以体现。战略联盟模式中,银行销售产品的多元化并不代表银行经营必须多元化,银行可以作为其他金融机构产品的经销渠道,专业化的产品创新交给战略合作伙伴。在合资项目中,银行也只需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合资公司。这将有助于银行专注于目前亟待加强的商业银行业务,尽快建立起核心业务上的竞争力。

5、仅在资源互补的业务上合作,降低收购失败的风险

银行成立控股公司,对某家目标公司实施收购或进行其他方式的股权改造时,目标公司的优质资产和劣质资产同时进入控股公司,由于信息不对称,控股公司难免将一些劣质资产收集到集团公司。我国证券等金融公司资产质量难以保证,在此情况下收购的风险更大。而在战略联盟模式下,银行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时仅仅关心对方的互补性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此外,由于联盟双方的产权独立,各自的劣质资源并不与联盟收益直接相关,即使联盟失败,所承担的损失通常仅为投盟的专用性资产,远小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变卖不良资产的风险。

6、便于风险隔离,减少银行的经营风险

在控股公司模式下,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不仅要承受信贷风险,还将面对投资银行、保险、基金等其它业务的风险,这些将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在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薄弱的情况下,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将大为增加。国内商业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有过类似教训。当时各家商业银行以信贷和信托业务为主体,大力发展证券、保险业务,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行资产的快速扩张,但是各种金融风险明显增大,并造成了惨痛的后果。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意识虽然有所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也相对提高,但是对非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几乎仍然是空白,银行尚不具备开展多种业务的内部管理能力。而通过战略联盟,银行介入非银行金融业务的程度相对较低,其它业务风险主要由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承担,即使是合资公司,银行承担的风险也是有限的,这样有利于在银行与非银行业务之间形成风险隔离墙,减少银行的经营风险。

三、国内银行综合经营中战略联盟的

运行情况与存在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战略联盟模式是国内商业银行实现综合经营的理想方式。事实上尽管实施分业经营,但国内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尝试从未停止,战略联盟的形式也已经启动,并逐渐趋于活跃。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通过战略联盟开展综合经营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国内银证联盟、银保联盟以及与外资金融机构的联盟。

2001年6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对银证业务合作予以了肯定。在政策的明确支持下,银证战略联盟迅速展开,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有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在不同程度上与券商建立了联盟关系,开展包括“银证通”、银证转账、资金结算等多种合作方式。其中基于经纪业务的“银证通"最为普遍,银证通提供了这样的安排,即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进行委托,并通过在银行开立的帐户完成资金清算。银行实际提供了证券经营和资金清算的通道,起到吸引投资客户和证券公司在银行开户扩大存款来源的效果,而证券公司借用银行的网络,提高了交易量,双方以此获得各自的联盟收益。

我国银行从2000年开始发展银保合作业务,主要形式是由银行作为代销网点销售保险产品。引入之初即发展迅速,银行保费收入从2001年的45亿元开始迅速增长,2002年、2003年分别达到388.4亿元、765亿元,年均增速达312%,远远超过其它的销售渠道。2003年下半年起,银行保险业务超过团体直销,成为人身险的三大主销售渠道之一。银保战略联盟对于扩大保险产品销售,增加银行业务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效益不高以及银行参与的积极性下降,2004年以后,银保业务的增幅开始出现回落。在国内现有的银保联盟中,银行为保险产品销售提供场地和人力资源支持,而保险公司负责产品设计和后续服务,是一种简单的基于产品的销售联盟。

国内银行与外资金融机构的战略联盟也已展开,不少联盟已积累了多年的发展经验,成功地促进了合作机构的业绩改善。如1995年,建设银行与摩根斯坦利合资成立了中金公司,几乎包揽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全部业务,并已承揽中石化、联通、宝钢、招商银行等大型上市公司的发行业务。2005年,交通银行与施罗德公司合资建立了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成为国内首批开展基金业务的中资银行之一。此外,近年来中外银行战略联盟开始全面启动,中资银行借助外资银行的业务优势,开始涉足代客理财等非银行金融业务。

尽管战略联盟在国内银行综合经营中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定位于提供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战略联盟的收益不高。从西方商业银行战略联盟的实践来看,战略联盟的效果主要不在于获取直接的销售收益,而是在于通过战略联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使得主业对于客户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以此来获得更大的联盟收益。但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将战略联盟作为扩展业务范围的一种手段,银行主要在于销售产品、提供清算服务,获得相应收益。银保战略联盟中的这种倾向犹为明显,银行方面只是将保险作为辅助附带性业务,目的在于获取代销收入,而不是为了提高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分工,银行在战略联盟中的收效不佳。

大部分处于协议合作阶段,战略联盟的实施效果不理想。受国内法律的限制,商业银行不能直接参股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因而当前国内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建立的战略联盟主要是以长期合作协议为基础的契约式联盟。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这种联盟的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协议的内容远未落实,有实质性内容的合作更是难以真正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契约式联盟一体化程度较低,联盟各方仅凭协议建立联盟伙伴关系,缺乏产权约束,联盟的稳定性和效果本身相对较弱。二是中国现有的市场结构特点进一步削弱了契约式联盟的实施效果。花旗与大都会的联盟之所以有效,关键一点是双方实力对等,在所处行业中具有领先和一定的垄断地位,容易达成彼此信任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国内金融业竞争充分,金融机构数量众多,规模相差不大,产品服务趋于同质,联盟伙伴很容易找到替代,协议的约束力不强,联盟稳定性较差,效果自然不理想。

除了一些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外,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中外银行战略联盟将业务合作重点放在银行业务,特别是零售银行业务方面,综合经营方面的合作尚显不足。如交行与汇丰,浦发与花旗,双方主要致力于发展信用卡业务。事实上,外资银行大都具有综合经营背景,不少在非银行业务方面同样具有优势,比如汇丰和花旗的现金管理、德意志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等,这些也应该成为国内银行学习的对象。

在大力推进各种战略联盟特别是与外资银行的战略联盟时,国内银行对战略联盟的收益,如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业务能力、扩大业务范围等设计较多,而对战略联盟可能带来的风险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战略联盟无论是有产权联系的战略联盟,还是没有产权联系的战略联盟,都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关系,联盟方既有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又有独立的利益追求,联盟伙伴存在机会主义和自利倾向,可能给银行带来道德风险,而且战略联盟扩大了业务范围,增加了经营风险,因而战略联盟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单个银行的风险。

四、相关建议

作为实现综合经营的一种理性选择,战略联盟在国内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针对战略联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国内银行应注意明确战略联盟目的,把握其内在运行规律,做到趋利避害,才能达到战略联盟的初衷和预期目标。

1、从新的高度重新审视战略联盟目的

战略联盟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增加业务收入来源,更重要是为发展战略和实现战略目标服务。而目前银证、银保合作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单项业务的收入,是一种低层次的联盟,加上稳定性较差,对战略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要使战略联盟成为真正的“战略”联盟,更好地服务于发展战略,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选择战略联盟,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决定什么样的业务组合,进而决定联盟形式。比如,以零售银行为发展目标,提供一揽子零售服务,则应重点选择并发展与人寿保险、个人理财公司的联盟;如果以对公业务为发展目标,则应重点考虑与投资银行建立战略联盟。第二,提高联盟的紧密性,确保战略联盟的实施效果。在现有市场结构的约束下,主要解决办法是尽量采用股权合作以及排他性协议为主的契约合作型联盟方式,以避免战略联盟流于形式,取得真正的效果。

2、在联盟过程中重点培育和发展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战略联盟的重要作用是使银行集中各种资源发展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银行开展综合经营的前提是重点发展核心业务即商业银行业务,而不是相反,更不能因为开展综合经营而影响了主业的发展。第二,利用战略联盟提高自己核心业务的竞争力。花旗与全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大都会建立战略联盟,使其零售客户能够获得一流的保险服务,从而提高了花旗本身对客户的吸引力。国内银行也应该加强与能够有利于提高核心业务吸引力的联盟伙伴建立业务合作。第三,注意学习和利用战略合作伙伴,特别是外资银行优势综合经营业务,致力于培育和提升那些长期发展需要,但是银行没有能力自主形成的业务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3、注意把握联盟业务的风险组合

战略联盟尽管在规避风险方面比控股公司和全能银行有更大的优势,但是战略联盟特别是股权合作式的战略联盟毕竟扩展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也增加了相关风险。在选择战略联盟的业务时,应该以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为限度,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发展相关业务。在现有较弱的管理水平下,尽量避免参与风险程度较高的投资银行以及保险产品中的财产和意外险等业务,应该尽量发展风险程度相对较低的业务,如现金管理、证券托管、养老金管理、信托、共同基金销售和保险等业务。

4、加强联盟本身的风险控制

国内银行在寻找战略联盟伙伴以及设计联盟方式时,应注意审慎原则,慎重选择投资伙伴。同时,应积极利用各种契约机制和信任机制加强风险防范,保护客户信息、客户资源等核心资源,以免在合作过程中被对方控制,给银行带来损失。此外,要注意不能过分依赖对方。在与外资银行在战略联盟中,外资银行试图凭借其技术和管理优势,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效益最大化。中资银行如果过分依赖于外资银行对客户问题的解决,将有可能成为其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一种通道,成为“劳动密集型银行”。

参考文献:

1、陆晓明.金融现代化法案后的美国银行业混业经营--兼评花旗集团出售“旅行者”[J].国际金融研究.2005(4)

2、温彬.中外银行之战略联盟.[J]银行家.2004(4)

第9篇

【关键词】环卫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

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是各行各业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尤其对于环卫事业单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职工的思想水平和思想觉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价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单位职工的凝聚力,有利于单位团结和工作的开展。因此,积极推进环卫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

一、开展环卫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环卫行业当前正处在改革与发展、创新与提高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环卫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环卫职工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环卫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部分环卫职工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职工觉得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容易敷衍了事,迟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饭;有的职工觉得工资待遇偏低,工作有时不能脚踏实地,甚至想着如何通过其它途径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等。虽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只是少数环卫职工,但若是对此类情况不加以重视,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环卫职工队伍建设,从而对环卫事业产生影响。因此,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素质较高的环卫队伍,促进环卫事业不断发展,就必须认真加强和改进环卫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建议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取以下策略。

二、紧密结合职工的切身利益,深化“人本”思想

1、尊重职工,融入职工,关注职工切身利益

首先要尊重职工,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与职工打成一片,润物无声。其次要融入职工,让思想政治工作进班组、上一线、到现场,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引导职工做好本职工作;要根据职工队伍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再次要要勤于沟通,善于交流,加强沟通,拉近与职工的心理距离,最后,政工干部要真心实意,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使职工切实感受到温暖。

2、以人为本,解决职工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十次谈心比不上一次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的效果显著。对职工的实际困难要主动关心,特别是事关职工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应该通过深入的了解,尽最大努力加以解决。环卫行业人员多,结构复杂,职工文化水平不高,在就业、保险、医疗保障等和职工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情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工作积极性。解决一线职工,尤其是临时工所关心的工资待遇、保险等成为职工最关心的问题。

三、构建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1、深入发掘职工闪光点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只凭借单纯的说教已经没有那么容易解决问题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多反面都随之发生了变化,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在环卫工人的日常工作中发现他们存在的思想上的问题和闪光点,环卫工作十分辛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他们的工作中发现优秀职工进行评优和奖励并依此鼓励大家积极工作,这可以提高环卫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总的来说,一个城市的环境离不开勤劳的环卫工作人。

2、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增强环卫行业的凝聚力,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润物细无声。从点滴小事入手,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惯例,为职工创造一个大家庭温馨的工作牛活环境,从而实现集体关心职工生活、职工关心集体发展的良性互动。寓教于乐是环卫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环卫行业工会联合会的桥梁作用,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也是行业文化进入职工心田的活动载体。同时,活动本身的群众性、基层性,最大限度的组织动员广大环卫职工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参与中增强职工的集体荣誉感,陶冶情操,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要树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把引导人们更新观念和变革思维方式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群的工作,生括需要,给人们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与条件,提高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首要的任务是既要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奉献,引导职工明辨事非,把大家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现代化环卫事业上来。同时,要加强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环卫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引导职工既掌握一技之长,掌握建设和管理的本领,真正使广大职工成为又红又专的建设者和管理者。

4、以小见大,贴近思想

环卫职工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最反感抽象大道理。如果政工干部一味地生搬硬套“大道理”,不接地气,那么职工就不可能拿你当朋友,反而产生排斥和逆反心理,影响工作

效果。灵活运用“小道理”,诠释“大道理”,由小见大,使干部职工最终明白“大道理”的原则要求。讲“小道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在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善于变“大道理”为“小道理”,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讲“小道理”有利于减少思想政治工作的空泛性,能够从细微之处切入,找准症结,对症下药,解决思想上的实际问题。

四、制定系统的思想工作章程,提高思想工作长效性

推进环卫事业的健康发展,不是为了响应某种口号,短时期内集中管理就可以达到效果的,而是要建立完善的思想工作章程,用发展的眼光来持续的进行建设,这样思想工作才能更为长效。首先,在激励机制方面,按照“效率优先、质量优先”的原则,认真落实环卫工人待遇的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压缩管理人员,充实一线力量,按“定清扫面积,定清扫质量,定清扫人员,定奖惩标准”的“四定”原则,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其次,在丁作方式方面,按照“因人而异、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本理念相融合。不断的转变政治思想T作思路,让政治思想工作始终能够与职工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工作环境的改变、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并要针对思想工作的开展建立明确的章程,对于思想工作发展的整体做出科学的认识和预测。通过这些思想工作章程、制度的制定,让各科室、队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让任何工作的开展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小结:总而言之,做好环卫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尽心、入理。就是要以创造美好人居环境、改善自身生活条件、宣扬环卫精神来引导、鼓舞、塑造、激励环卫职工,使环卫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最终发挥了服务群众生活、维护市容市貌、提高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网络层次分析法;精益生产;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pplication of Balanced Scorecard and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to Enterprise Lea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Qu Yajuan , Zhang Fuxing,Wang Jian

(School of Management,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angxi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constructed a enhanced Balanced Scorecard based on Balanced Scorecard (BSC) method and a lea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is to evaluat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cause effect chain of enhanced BSC, and Super Decision software is used to determine a sequencing result of all the evaluation indexes weights. And then the degree of mutual influence and interaction of each index from the angle of the strategy is reflec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customer and strateg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s the vit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implement of lean production from high managers in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Balanced Scorecard;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lea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weight

引言

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成功率较低,原因是对精益生产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精益生产是由一系列的生产管理技术工具整合在一起的综合系统。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缺乏对精益生产实施长期性及战略性的思考,没有将精益生产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而仅仅将精益生产当作战术性的项目进行实施[1]。企业目前在盈利能力的提升或生产成本的降低方面取得了短期改善效果,但难以实现深入持久的改善。因此,高层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从战略角度对其精益生产的推进程度进行评价。基于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 BSC)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但企业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四个维度的平衡计分卡已经不能充分评价精益生产过程的实施情况。本文先对BSC的维度进行扩展,再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分析各维度之间的因果关系链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1 精益生产过程中建立增强型BSC

精益生产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将工业工程(IE)理论与实践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企业通过持续改善形成一种具有高度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学习型组织,从而构成丰田的企业文化,其核心原则是通过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平衡计分卡方法是一套能使高层管理者全面考察企业的绩效评价系统,该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评价分析,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员工的日程行动,并促使管理者把所有重要业绩评价指标放在一起考虑,有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以及不同部门目标的协调。

信息化时代下,战略与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高层应更多从战略角度来考虑精益变革的持续推进。精益变革推进过程中高层在企业战略制定中应从命令与控制走向战略学习流程,提高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业绩资料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然后调整战略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问题。

基于此,构建BSC绩效评价系统时,首先要加强战略管理,明确企业现阶段的战略,然后需要结合企业精益生产实施过程的实际情况,将企业战略所内含的一连串假设具体转化为一系列因果关系链。高层应从战略出发对BSC方法的维度进行扩展建立增强型BSC有利于精益变革的持续改善。

针对精益变革过程的实施效果,高层为了能够较为全面评价企业推进精益的情况,需从6个方面提出精益生产绩效评价的指标:①财务指标;②客户(顾客/市场);③内部流程绩效;④学习与成长;⑤战略规划与发展;⑥其他利益相关者。其增强型平衡计分卡框架如图1所示:

2.精益生产绩效评价指标的分析

BSC是对战略绩效的有力执行,增强型BSC主要从六个方面来建立中小制造业精益变革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现将增强型平衡计分卡的具体指标说明如下:

(1)财务衡量指标:平衡计分卡将财务指标作为所有目标考核的焦点,财务衡量指标主要包括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

(2)内部流程指标:为了不断满足顾客变化的需求,企业必须在流程中开发符合顾客要求的新产品,包括计划控制、库存控制、售后服务、内部管理等多方面。

(3)客户角度:客户层面可把企业使命和战略转变为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的特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传达给整个企业。

(4)学习与成长角度[2]:学习与成长是企业长期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主要包括员工技能水平、员工职业发展、员工的激励、组织的信息系统。

(5)其他利益相关者: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经营者、竞争者、供应商、政府、社会公众等,其中以供应商为主,衡量供应商相关的指标包括双方有效的信息反馈、JIT供应率、主要供应商的长期合作率。

(6)战略规划与发展:战略规划与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以便在能长期创造价值。主要指高层领导是否能够制定合理、具有挑战性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与年度计划。

分析增强型平衡计分卡并结合影响精益生产实施过程的因素,考虑到企业、部门、员工三级指标体系的考核中信息量和工作量极大,本文以生产系统部门级考核指标为代表[3],基于BSC增强型的精益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表1 精益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 精益生产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1 基于增强型BSC和ANP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建立

从高层角度看,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就需要持续不断地为顾客、股东、员工、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利润、创造价值。本文以利润最大化为总目标,其下属有6个因素,即财务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客户角度、学习与成长角度、其他利益相关者角度、战略规划与发展角度,各因素下逐层分解出多个下级指标,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关性[4],其指标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ANP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框架

根据指标体系框架图,为了能够科学地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具有反馈特征的网络层次分析法来对其进行评价。其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如下图3所示:

图3 部门绩效评价在SD中建立ANP模型

3.2运用AN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基于ANP理论的超级决策Super Decision(SD)软件解决了超矩阵的复杂计算问题,它可以构造超矩阵、加权超矩阵、极限超矩阵,最终可得综合优势度。其运用ANP确定指标权重的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两两判断矩阵。基于ANP理论的超级决策SD软件解决了ANP方法在决策中的实际应用。SD软件可以构造超矩阵、加权超矩阵、极限超矩阵,最终可得综合优势度;在确定元素组之间和元素之间的关系,针对某一目标,对元素组之间和元素之间进行逐一比较,构成两两对比矩阵[5]。

(2)计算加权超矩阵W,列归一化。加权超矩阵反映了主因子对次因子的控制作用与次因子的反馈作用。为了计算方便,需要将超矩阵的每列归一化用加权矩阵实现(即加权矩阵aij ×超矩阵wij )[6]。

(3)计算极限超矩阵。计算极限超矩阵。设加权超矩阵W的元素为Wij,则Wij的大小反映了元素i对元素j 的一步优势度[7]。

(4)各指标权重计算。通过SD软件来计算各精益生产评价指标以及影响相关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结果的排序分析,可以更全面的掌握影响精益变革中各个因素的重要性程度[8]。

为了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本文以生产系统为例,运用ANP和SD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SD软件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其指标极限矩阵的权重大小如下表2所示:

表2:极限超矩阵权重大小

由指标权重可得出结论:

1)其他利益相关者中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E1>E2>E3;

2)内部流程中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B1>B5>B4>B3>B2;

3)学习与成长中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 D1>D4>D5>D2>D3;

4)客户中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C4>C2>C3>C1;

5)战略规划与发展中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F2>F1;

6)财务中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A4>A1>A2>A3。

3.3 合成排序结果

合成排序结果如下图5所示。图中“Raw”列可以直接从极限超矩阵中的数据得出。而“Normals”列以优先级的形式显示了评价结果,从图中的数据得知各个指标权重的重要性排序为:C>F>B>D>A>E。“Ideals”列则是通过以“Normals”列中的最大值划分每一个实体而得到的。

图5 指标合成排序结果

运用ANP评价方法客观地反应了精益变革过程中关键指标间的相关性,由排序结果得出影响精益变革的六大因素中,客户、战略规划与发展在精益变革过程中的重要性较大,从高层来讲,战略规划与发展在实施精益变革过程中容易被忽略,此结论为推行精益生产减少浪费、持续改善的决策方向起着有效的指导作用,保证精益生产稳步推进不断走向成功。

3.4 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基于以上结果,得出影响精益变革推行效果六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为:C>F>B>D>A>E,客户因素对精益变革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高层管理者在利用平衡计分卡构筑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应深入市场调查揭示不同的市场和客户群体,以及他们对价格、质量、功能、形象、商誉、关系、响应和服务的偏好,然后针对自己选择的客户和细分市场而制定企业战略。此外,战略规划与发展对推行精益变革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即高层应把企业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严格落实,引导并鼓励企业全员积极参与到精益变革推进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张洪亮.离散型制造企业精益生产实施能力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 钟良,赵国杰. 基于ANP&BSC建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4(06):69-72.

[3] 黎会.BSC在制造业企业物流绩效评估中的绩效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

[4] 王举颖,汪波,赵全超.基于BSC和ANP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用研究[J].工业工程.2006,7(9):60-64.

[5] 赵美琳.基于IT BSC-ANP的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6] 宋哲,王树恩.基于ANP的企业绩效管理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4):160-165.

[7] 刘睿,余建星.基于ANP的超级决策软件介绍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2003,21(8):141.

第11篇

本文希望通过从集团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优化路径、品牌架构模式选择到实施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希望对有品牌战略优化需要的集团企业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品牌战略优化;品牌架构模式;CI

引言

对集团企业而言,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如何整合集团品牌资源,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品牌战略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使用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先分析了集团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提出集团品牌战略的一般优化路径,以G集团为例重点论述了品牌架构模式的选择,以及集团品牌战略实施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做总结论述。

第1章 优化集团品牌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面对白日化的市场竞争形势,企业如何在市场中保持品牌竞争力,保持并提升市场份额,是每个企业应认真思考的,对于业务繁多、结构复杂的集团而言更是如此。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集团品牌战略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了。

(1)有效的集团品牌战略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品牌战略是集团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重新整合品牌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效的品牌战略有助于提高品牌资产。

实施正确合理的品牌战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品牌资产得到积累和提高,通过品牌的合理定位,实施有效的品牌传播,执行恰当的营销活动,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消费者的忠诚度,进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品牌资产的提高能使企业有更多更好的资源进行自我完善,企业自我完善后又会惠泽到品牌产品上,优质的品牌感知质量和良好的企业形象会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和信心,品牌资产得到积累和提高,企业价值得到提升。

第2章 优化集团品牌战略的一般路径

2.1优化集团品牌战略的一般路径

既然品牌战略那么重要,那么该如何优化集团品牌战略呢?优化集团品战略一般有以下路径:

(1)品牌诊断:品牌诊断是进行品牌战略优化的前期工作。通过品牌诊断才能清楚认识集团品牌存在的问题,才有利于提出解决的方案和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品牌诊断可以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通过总结品牌战略的过去、现在得出集团品牌战略的未来方向。

(2)提出战略目标:在品牌诊断的基础上,结合集团发展战略,提出品牌战略目标。

(3)选择适用的品牌架构模式:品牌战略更多的是体现在品牌架构模式的选择和执行,因此选择哪种品牌架构模式是品牌战略优化的重要内容。

(4)部署战略实施策略:设计、部署战略实施计划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保证,战略需要通过策略的落地才能得以实现。

2.2品牌架构模式的选择

品牌架构模式的选择是集团品牌战略优化的核心环节。品牌架构一般有4种模式,分别是单一品牌模式、主副品牌模式、背书品牌模式和独立品牌模式。

单一品牌是指全部的业务环境都只用一个相同的品牌,用“主品牌+描述语”的方式来定义全部的业务和产品。在单一品牌模式中品牌之间不存在分离,在单一品牌架构的品牌组合中,品牌之间也不存在独立性,主品牌的驱动作用在所有的环境都处于绝对地位,而描述语品牌的驱动作用几乎可以忽略。经典例子是通用集团,在其经营的所有产品中都只使用同一个品牌名称。

主副品牌是指全部的业务环境除了共用一个主品牌外,还使用副品牌的差异化以适应不同的类别环境。主副品牌不仅明确了同一来源,而且还说明了品牌之间的紧密关系。主副品牌模式中品牌之间分离程度较低,产品品牌之间有着一定的独立性,在全部的领域主品牌发挥着基本的驱动者作用,副品牌也有一定程度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要强于单一品牌的描述语品牌,其品牌识别能够对主品牌的认知造成影响。典型例子是戴克集团的汽车命名如梅赛德斯-奔驰。

背书品牌模式中品牌之间分离程度较高,高于主副品牌模式又低于独立品牌模式。不同的类别环境使用不同的子品牌,但全部子品牌也同时使用另外一个共同的品牌,这个共同的品牌对子品牌进行担保。品牌背书不仅明确了品牌的来源以及品牌之间的关系,而且保证了品牌战略的灵活性。被背书品牌既不独立于背书品牌之外,它既得到背书品牌承诺的价值主张和担保优势;同时也有足够的自由来保持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差异性资产。宝洁公司实施的品牌战略是背书品牌模式的经典案例。

独立品牌是指在不同的业务环境使用不同的品牌,这些品牌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关联,每个品牌的目标仅是为了在某个目标市场扩大自身影响力。独立品牌模式中品牌之间的分离程度最高,在独立品牌架构的品牌组合中,品牌之间是完全相互独立的关系,各品牌在各自的领域都发挥着绝对的驱动者作用,品牌之间互不影响。通用汽车使用的就是独立品牌模式,每一个系列的汽车单独使用一个品牌名称。

奉行独立品牌模式的子品牌的独立程度最高,某个子品牌出现问题时对其它子品牌基本不造成影响,独立品牌模式凸显的是品牌个性;单一品牌的独立性最差,当一个品类产品出现问题时,会殃及使用同品牌的其他产品,单一品牌模式凸显的是品牌共性。主副品牌模式和背书品牌模式则在个性原则和合力原则中寻求平衡,两者对比,主副品牌模式的共性比背书品牌的共性更强,背书品牌模式中的子品牌个性要比主副品牌模式中的副品牌个性要突出。选择哪种品牌模式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而定。

以G集团为例,G集团是一个典型的非相关多元化集团企业,品牌众多,旗下经营20多个品牌,且品牌产品的行业跨度大,范围涉及食品、日用化工、电光源产品、体育用品、工艺品等多个非关联领域,品牌资产也参差不齐,内部治理结构复杂。根据G集团要实现“大G集团”,构建品牌森林的战略目标,就必须集团上下形成合力,向着同一目标共同进发,要将以前的各自为政转变为一个整体。所以合力原则将是G集团品牌战略优化的重要原则,合力原则的一种重要体现是名称要尽量统一;但是基于现实子品牌在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以及在行业内有相当的影响力,还应尽量保持子品牌的个性,由此可见G集团实施背书品牌模式是合适的。既能通过背书集团品牌达到一体化,又能保持子品牌的差异化,减少实施新品牌战略对市场的震动。

第3章 实施集团品牌战略的注意事项

虽然有了集团品牌战略目标,也确定了品牌架构模式,但是在实施集团品牌战略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品牌战略与CIS的结合。

集团品牌战略是基于集团内部能力资源以及外部环境的分析上做出的,内部员工对集团的认识体现在企业文化的理解上,外部顾客对集团的认识体现在对集团提供的产品品牌上,即品牌战略对内体现在企业文化上,对外体现在品牌力上。

CIS(企业识别系统)规范了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和视觉识别系统(VI),这些规范都为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基础。MI影响品牌核心价值的取向,BI影响品牌战略的实施策略,VI是品牌标志的规范。因此,集团品牌战略与企业识别系统是分不开的,设计和实施集团品牌战略必须构建和完善集团的CIS。

(2)知识产权管理要能为品牌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商标注册要有前瞻性,奉行“产品未到,商标先行”的商标注册原则,对未来1-3年计划进入的市场,提前做好商标注册部署,为品牌的市场开拓、品牌延伸提供法律保障。

通过海关知识产权备案,版权登记,专利申请,市场打假,法院维权诉讼等多种途径,360度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建立打假维权制度,为品牌的发展扫除障碍,维护市场秩序。

(3)做好品牌危机的风险控制。

如何避免品牌危机,或者如何将危机的伤害降到最低,化危为机,尤其是实施共性更强的背书品牌模式、主副品牌模式或单一品牌模式战略的企业而言,品牌危机的风险就更高了。一般而言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对所有员工进行危机培训,并且制定详细的、适用性强的危机应对计划。二是完善管理,找出品牌管理中的弱点,并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

(4)重视品牌传播。

品牌资产包含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质量感知、品牌联想、其他品牌专属资产五个维度,且这五个维度并非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无不需要借助长期的推广宣传获得,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和质量感知又直接影响品牌忠诚度,其他品牌专属资产如标志、名称、口号则是形成品牌识别的直接载体,也只有通过长期的推广宣传才能让顾客识别和记住品牌标志、名称、口号,进而强化品牌联想。

由此可见,创建品牌资产离不开长期的品牌推广宣传,因此集团在实施品牌战略时必须重视品牌传播推广。

(5)障碍扫除。

品牌战略实施固然会面临许多障碍,尤其对大型的集团企业,由于内部架构复杂,业务繁杂,实施品牌战略难免会触犯一些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保障战略有效实施则需要集团在实施品牌战略时要设立相应的应对机制和方案,消除阻力,鼓励策略执行。

第4章 总结

品牌战略是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一个恰当适用的品牌战略模式关乎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品牌战略的实施则直接影响到战略目标的完成,因此集团企业在优化品牌战略时应正确认识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在品牌诊断的基础上提出战略目标,基于集团的能力和现状选择合适的品牌架构模式,并制定实施策略。(作者单位: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吉鹏、徐新陶、孙莹、朱向群.集团品牌建设.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6.

第12篇

学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理清科教兴国战略有关知识点的基础上,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自觉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贡献力量。

学习重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

学习难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图片《较量》导入,激发学生复习兴趣。

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

导入新课:

录象:材料1:神舟5号成功发射片段

投影:材料2: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比例已达70%-80%。而我国“九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增长,只有35%左右依靠科技,尚有大量科技发明未得到充分的应用。

材料3:科教教育因素七国排序表

国家美国日本法国中国

名次1237

问: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事实?

过渡:在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的当今和未来的世界里,各国都已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历史回眸

复习:近代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所奉行的国策是什么?这一国策给两国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复习: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社会矛盾是什么?

复习:(1)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世界地图上标出来)(2)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国家又分布在哪些地区?(在世界地图上标出来)

投影:材料4:图片《较量》

(1)图片中两个人物大家认识吗?在这场较量中你认为谁最有可能获胜?为什么?

⑵根据材料1、2、3、4,你认为我国应该实施什么战略?

(3)、根据我们家乡的经济、科教某一实际情况,为实施科教兴县提出合理化建设。

投影:材料6:袁隆平是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两位科学家之一,他提出水稻杂交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新突破,多年来,杂交水稻累计增产3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材料7:美国决定在未来3年中,向其他国家的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多发放19.5万个签证。

问:上述两则材料告诉我们计划什么道理?

过渡: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经济靠科技,发展科技靠人才,培养教育。

材料8:2003年3月5日,朱容基同志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问:为什么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问:为适应现代化需要,我国正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你所在学校有没有进行课改?请举例说明。

过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终极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科技进步也好,社会发展也好,总是昨天超越前

天,今天超越前天,今天超越昨天,明天超越今天的历史运动中前进听参与国际竞争,使祖国在竞争中不断强盛,青年一代责无旁贷,青少年要立志成才。

投影:

材料9:第二年医大学医学专家吴孟超教授,运用手中手术刀拯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篆刻家蔡天石双手残疾,却用篆刻刀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篆刻作品,上海大观园浴室劳动模范郏芬芬则用手中扦脚刀为许多人解除了足下之患,他们三人在不同岗位上勤奋工作,奉献社会,成为上海有名的“三把刀”。

问:1、为什么说吴孟超、蔡天石、郏芬芬三人都是人才?

2、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向他们学习,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投影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1)思想道德建设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基础性工程)

科技重要性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

(1)科技重要性

(2)教育重要性

(3)我国的基本国情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1)国家怎样实施

(2)青少年应如何做

巩固练习

1、表一: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标志产生后果

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大改变了社会生活面貌。

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的应用

表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时间1929-19471948-19731974-19801990年以后

贡献率31%33%40%80%

材料10:2003年2月28日,第三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向获奖的金怡濂院士颁发证书和500万奖金。3月5日,朱容基同志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回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回答:

第13篇

关键词 战略管理 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则是能够使企业持久经营发展的一项有利举措,也是当今企业发展必须转变的管理模式。

一、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战略管理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个公司应该先清楚了解到自己的情况,如公司的流动资金如何分配,人员的工作状况,各项业务的流程中是否存在哪些瓶颈,然后再与同类型的公司作比较,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以及劣势,扬长补短,为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力,最后从人力、资金、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考虑,以制定和实施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加强战略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企业进入到世界大市场的竞争当中随时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所以,企业要在市场上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会战略管理,重视对战略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时刻了解世界的发展动态,以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加强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趋向于如何对企业的经济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以形成合理协调的发展态势。企业在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着眼于大局,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做到内外兼顾,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而优化经济结构,以提高发展动力。

(四)加强战略管理有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自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政府以市场为主导的宏观调控下,企业要在市场中发展起来最重要的还得依靠自己,在发展中找准定位,制定出一套明确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并能积极根据战略要求付诸行动,不断提高竞争能力,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立足之地,屹立不倒。

二、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途径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管理,为了更好地让企业掌握战略管理,帮助企业解决管理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我们应该从以下途径来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

(一)加深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管理者必须清楚认识到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个企业如果缺乏深谋远虑的计划,没有制定一个正确可行的管理战略,没有方向地盲目发展,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是百害无一利的,一旦管理上发生失误,很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打击。因此,要发展好一个企业,企业管理者必须提高自身的认识,让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能明确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对待和研究战略管理的问题,落实到具体的措施上。

(二)建立研究团队,借助研究成果发展企业。

一个企业要扩大发展,从一间变多间,从传统跨越现代,从国内走向国际,必须要有一批熟悉经济发展理论和企业管理的人来为企业的发展及时出谋划策,为企业领导者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所以建立一支得力的研究战略团队有利于企业实行战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为企业的发展度身定做一套合理可行的管理战略。

这套管理战略的制定,必须在清楚了解自身的情况下,再结合目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同行业竞争企业的分析情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拟定初步的发展战略,然后再因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企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此外,还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完善企业发展战略,如留意和学习国家出台的经济政策、多听专家学者给予的建议以及采集各方面的可靠信息,务必使发展战略趋于科学合理。

(四)在实施战略管理中应注意处理四大关系。

第一,统一战略规划与组织实施。制定好战略规划后,企业应该按照规划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防止规划与实施脱节,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完善规划。第二,必须重视技术研究与管理研究。在实施战略管理中,技术研究与管理研究要两者并重,两手都要抓,不能有所偏颇,做到平衡发展。第三,在借鉴的基础上学会创新。企业经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值得企业之间相互学习,但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采用和创新。第四,加强企业内部的团结合作。能否正确地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关系到整个企业兴衰,具体的实施过程还得由企业内部的人员去落实。因此,从决策者到研究人员,再到全体员工都必须通力合作,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共同努力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五)发展企业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必须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能力,这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关心顾客利益,做到真诚服务;二是在企业的差异性上凸显优势,有自己颇具吸引力的独到之处,并能保持这种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三是有开拓创新的能力,跟随时展的步伐,开发新的产品,这是企业源源不断的持久发展动力。明确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也就是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保持自身的特色,这是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中必须考虑到的关键因素。

三、总结

以上内容从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作用和主要途径说明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管理。企业要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求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战略管理,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企业和环境的发展形势,及时调整战略,把握机遇,应对新的挑战。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2班)

参考文献:

[1]陈勇东. 现代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的创新方法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5): 7-8.

[2]朱一帆.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15): 95.

[3]李海舰.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创新[J]. 印刷经理人. 2009(11): 35-41.

第14篇

关键词:人才战略 广东 产业转型 重要性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广东与我国其他地区一样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其经济发展环境更为复杂,产业转型与升级压力不断增加。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成为近几年广东经济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从目前情况来看,产业转型的速度与效果与预期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战略不科学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人才战略在产业转型中重要性的重视,并结合广东省人才现状与产业转型需要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发展战略,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

一、人才战略在广东产业转型中的重要性分析

人才资源不但对地区产业的发展与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拉动地区产业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发有着重要的影响。推进人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加快人才结构的优化调整,对于促进广东产业转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有利于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广东产产业模式“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型;(2)人才战略的优化与实施有利于优化广东人才资源结构,尤其是减小低素质劳动力所占比例和增加高新技术人才所占比例,进而推动广东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3)人才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留住优秀人才,激励优秀人才创业,进而为广东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广东产业由传统向现代的不断转型升级。

二、广东产业转型中的人才战略匹配对策

1.强化政府引导作用,主动优化人才结构

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转型通常会因企业惰性而受到阻碍,此外,产业发展的惯性会对区域内人力资源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常常导致一段时间内人才结构与地区产业情况相适应,人才结构对产业转型的引导作用因此而被削弱。对此,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区域内当前的人才结构进行深刻剖析,找出其中不利于产业转型的因素,并对人才结构进行主动谋划调整,逐渐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情况。例如,当前广东产业转型中对生产一线人才需求旺盛,而广东省内恰恰缺乏大量的生产一线人才,对此,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引导措施吸引和培养生产一线人才以适应产业转型需求,促进广东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如积极引进技术型人才,合理输出低素质劳动者或通过培训教育措施转化低素质劳动者等。

2.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的不竭动力,只有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才能促进地区产业经济的不断转型和发展,目前许多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却并未在自主创新的主体――人才上加强重视和增加投入,激励机制不健全,成为制约人才自主创新乏力的重要因素。据抽样调查显示,广东全省约有65%的人认为当前省内人才选拔、激励、评价与薪酬分配机制不合理,可见进一步优化广东人才激励机制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市场经济下,人才激励尤其是优秀创新型人才的激励,应以市场激励为主,政府激励为辅,使人才在创新过程中得到关注,并通过创新成果从市场中获得收益,才能真正激励优秀人才不断进行自主创新,进而拉动企业乃至产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此,政府应将自身在人才激励中的作用定位为引导,通过适当的政策鼓励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发展平台;而企业则应积极地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自主创新条件与创新环境,并不断完善自身薪酬制度、激励制度,促进人才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3.优化人才创业环境,留住优秀人才

人才创业指数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表现,对于地区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就广东目前情况来看,其人才创业指数相对偏低,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与高校毕业生创业积极性偏低,这说明广东当前人才创业环境尚不理想。目前广东省存在较为严重的优秀人才流失问题,许多紧缺型人才尤其是优秀的一线技术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职称技术骨干等流失严重,而那些有创业意向的高新技术人才又常常因政策、资金、技术支持不足等无法实现成功创业,进而转向其他地区创业或谋职。对此,广东应鼓励高新技术人才在省内创业,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信贷支持和技术支撑,进而留住乃至引进优秀人才,促进区域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人才战略在对于推动广东产业的转型以及促进广东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优化人才战略的制定与强化人才战略的实施,是激发广东产业转型内在动力,促进广东产业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广东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加以充分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引导措施,不断优化广东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人才创业能力,为广东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贾栗.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4):174-176

[2]马金德.余杭区培养技能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杭州科技.2013(2):60-62

第15篇

一、引言

旅行社和旅游产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发展,就能从很大程度上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旅行社的品牌经营战略的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面对新的市场发展情况,就要能够在正确的经营观念上加以树立,能够在品牌上加以精心打造,这样才比较有利于旅行社的管理发展,在经营战略上才能有效优化。

二、我国在旅行社管理中的品牌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在旅行社管理中的品牌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旅行社在品牌化经营战略上的发展就愈来愈重要,对品牌化经营战略的发展有着其重要性,这是对旅游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游客在外出旅行就要能够通过旅行社进行了解旅游的一些情况,在对其选择的过程中就会选择一些信誉比较好的以及有着相应规模的旅行社,所以旅行社的品牌化经营战略的发展就比较重要。这是和旅游社市场发展的潮流相适应的,能够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

旅行社的管理中对品牌化经营战略的加强,是和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的需求,这也是消费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只有在管理上的品牌化战略得到了成熟化的运作,才能对旅行社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再者,对旅行社的管理品牌化的经营战略发展是对旅游业振兴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面对多样化的经济市场的发展,旅行社就要在管理中树立品牌形象,这样才能在抵御风险的能力上得以加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才能有效提升,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通过管理中品牌化经营管理战略经营的发展,对旅行社自身的发展需求就提供了基础。

(二)我国在旅行社管理中的品牌化经营战略问题分析

从我国的旅行社管理过程中的品牌化经营战略的发展问题来看,在诸多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在服务产品的质量上没有满足实际的需求,品质作为旅行社创建名牌的基础,在这一方面得到加强就比较重要。但是一些旅行社对服务产品的质量并没有得到有效看重,这就必然会影响其品牌化经营战略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就是在旅行服务方面比较缺乏个性,这在导游服务方面有着比较鲜明的呈现。

另外,旅行社的管理过程中,在品牌形象的创建上存在着不足。品牌形象和品牌是紧密相连的,品牌形象则是品牌表现出的特征,也是对品牌实力及实质的反映。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一些旅行社的品牌形象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体现在对形象的定位没有准确化的体现,和实际没有紧密结合,对市场调研没有得到重视,以及在形象口号上没有鲜明的呈现。在对品牌图案的设计过程中盲目的跟风,以及一些旅行社在品牌的命名上没有科学化,品牌广告的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化。

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的旅行社管理中的经营战略问题,还体现在品牌公关方面相对比较缺乏,在品牌文化层面也比较缺少培育,品牌的创新动力不足以及管理上没有得到重视等。这些方面的问题对旅行社品牌化经营战略目标实现就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我国在旅行社管理中的品牌化经营战略的优化策略探究

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品牌化经营战略的发展,就要能够对品牌化经营得以充分重视,要能从多方面认识到品牌创新的重要性。旅行社的品牌和其企业品牌是有机的整体,所以在进行品牌创建的时候要能从多方面加以考虑,要能对品牌的独特内涵加以赋予,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对旅行社的经营战略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要能和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对品牌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具体的品牌化经营战略的发展过程中,和客户的关系和谐化的建立是比较重要的,要能充分重视和客户的情感层面的沟通,这就要充分注重方法以及制度的有机结合,能够让顾客对旅行社充满信任。从具体的措施实施来看,就要能充分注重和客户的沟通,主动的拜访客户,对顾客的了解要能详细化,这样才能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对旅行社管理过程中的品牌化经营战略的发展,就要能从宏观层面进行加强,相关的主管部门要能对旅行社的品牌建设得以充分加强。从具体的措施实施来看,主要就是在市场的监管力度上要能得到有效强化,对旅游市场要能得以规范化,注重对旅行社的品牌经营的扶持力度。还要能加大组织开展创名牌的活动,可组织新闻媒体对名牌旅行社加强报道,这样就能将名牌旅行社深入人心。

不仅如此,也要能制定相应的策略进行对旅行社品牌加强保护,通过相应的战略措施实施,对品牌的保护力度要能进一步的加强。还要在行业入围的门槛上进行有效的提升,以及对旅行社的行业协会作用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在管理的效率上要能得以有效提升,要积极为旅行社提供信息共享的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