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改革具体措施范文

农村改革具体措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改革具体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村改革具体措施

第1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的发展理念破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我们深入思考。本期专题栏目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摘编来自主流媒体的综述及评论,让读者对农业供给侧改革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更加科学地指导日常工作。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不能只动结构、不动机制,要用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增添动力。总的方向是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依靠市场手段动员要素、优化配置、提升效率――

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r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经济有何新进展?今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又在哪里?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良好开局,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农业经济“两稳三进”

2016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实现了“两稳三进”。“两稳”是农业生产稳、农民收入稳。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2325亿斤,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棉油糖、肉蛋奶、水产品供给充足。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增幅有望继续高于城镇居民。“三进”是农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步迈进,农村改革稳步前进。

提及发展态势,数据最有说服力:籽粒玉米调减3000万亩,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6%,以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涌现;农药使用量继续零增长,化肥使用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接近零增长,一些地方实现负增长;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出台,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面积超过8亿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270万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超过30%。

2016年“三农”工作的一大亮点是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以玉米为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调整畜牧业结构,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调整渔业结构。各地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新建成果菜茶标准园800个,创建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场6851个。加快农产品全程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3万个。

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模式是另一大亮点。2016年以来,我国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建设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11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200个,启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616万亩。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和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到51%。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和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启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

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韩长赋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破解当前农业供需结构失衡的必然选择,又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与居民消费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民费时费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卖不上好价,迫切需要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

另一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诸多有利条件。随着农业连年丰收,当前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推进改革有物质前提;随着消费快速升级,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迅速增加,优质、安全、品牌农产品需求潜力巨大,推进改革有引导动力;随着国际国内市场融合,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农业国际合作面临重大机遇,推进改革有发展空间。

如何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这就要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调整优化农业的要素、产品、技术、产业、区域、主体等方面结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增加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具体措施上,2017年要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1000万亩,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要稳定生猪生产,统筹养殖污染治理与生猪生产的关系,按照规模高效的发展要求,优化生猪区域布局,引导生猪养殖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鼓励各地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要加快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让“双创”成为农村发展新动能。

核心目标是农民增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农民增收。改革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2016年前3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虽然增幅总体仍然高于城镇居民,但较往年已经明显放缓,为近13年来最低,2004年以来首次没有高于GDP增幅。预计2017年多数农产品价格仍将低位运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不能只动结构、不动机制,要用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增添动力。”韩长赋说,总的方向是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依靠市场手段动员要素、优化配置、提升效率。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体系,提升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第2篇

一、精心的预设

我们所教的学生大多是90后,衣食无忧、健康活泼,沐浴着幸福的阳光。他们并不能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对七八十年代的中国而言,显得多么有必要;也不能完全理解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与影响。所以在“改革”与“开放”两大环节,我主要进行了如下设计:

首先,为使历史更贴近现实生活,以“家乡日照的过去与现在”图片专题导入,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产生极大的生活亲近感和时代荣耀感。

其次,“农村改革”这一环节,以个体农民的实际生活为例,从一位农民在实行前后的生活变化入手,来认识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及巨大影响。

再次,“城市改革”这一环节,以国内某知名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为例,认识国企在改革之前面临的诸多困境,自主思考有效的改革措施。

最后,“对外开放”这一环节,运用多媒体动态图示,使学生理解开放的格局与作用。

二、精彩的生成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我们面前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知识经验、活跃程度、思考角度皆不相同。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会产生一些变化,这些课堂中无法预料的“生成”,有着偶然性,也体现着必然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极强的驾御课堂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控、积极引导、即时更新,让生成更加精彩。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讨论农民增产、增收时,很多学生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观点。比如,有位学生提出“为了让农民伯伯增收,除了兴办乡镇企业,为什么不马上采取措施,像现在这样把农产品大量出口到日本等国家”,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提示学生要把历史问题放置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要了解中国当时的对外政策和开放格局还没有达到现在这样的程度,所以我们要结合具体背景来理解具体问题,就容易得多。

“城市改革”一环节中,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使企业具有更多自,才可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也有学生提出“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从经济学角度做了通俗的解释,学生对企业发展的诸多出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对外开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理解了对外开放格局,但有学生提出“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不是性质差不多”,我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特别”进行了初步区别,也为后来学习《港澳回归》提前解决了一些学习阻力。

生成是相互的,可以说生成并不是学生的独有“专利”。联想到导入环节“日照的过去与现在”,我又即兴设计了“五莲的过去与现在”,在这个“为家乡发展献策”的环节,学生群情激昂,争相发言,又掀起了一个学习。

《改革开放》这一课,激情与质疑并存共生,预设与生成同放异彩,既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又在生成中使教师和学生都增长了收获,营造了一个和谐充实的课堂。

第3篇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确保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五保供养是指对农村“三无”对象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的五保供养政策,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在保障广大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由于供养资金来源发生了变化,供养资金筹措遇到了困难,五保供养工作受到较大影响。各级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把妥善解决好五保对象生活问题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措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保障好和维护好五保对象的利益。

二、加大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政策

(一)切实解决应保未保问题。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五保供养的对象是指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1)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2)无劳动能力的;(3)无生活来源的。各地要严格掌握条件,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并自愿入保的及时发给五保证,落实供养待遇,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二)合理确定五保供养标准。要按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要求,根据当地财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五保内容的需要,实事求是确定当地五保供养标准,确保五保对象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五保供养标准要实行动态管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各级财力的变化而适时作出调整。

(三)改集体供养为财政为主供养。税费改革后,农村五保供养遇到了较大困难。要逐步建立以财政为主、由省、市、县、乡四级分担的农村五保供养机制。有条件的村,要在资金、服务等方面积极承担五保供养义务。

(四)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建设。我省现有乡镇敬老院大都建于80年代,设备设施老化,亟待改造修缮。各级要认真制定改造建设规划,加大投入,分期分批进行改造。“星光计划”也要把敬老院建设作为重点,予以扶持。要加强敬老院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五)发动社会力量,支持五保供养工作。要动员社会各界发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积极支持五保供养工作和乡镇敬老院建设。各地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募集的资金和衣被,要优先用于农村五保户的生活之需。

(六)认真解决五保对象医疗问题。凡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方,要由政府出资统一为五保对象办理加入合作医疗手续。实施医疗救助的地方应首先解决好五保对象就医方面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