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机械工业发展范文

机械工业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机械工业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机械工业发展

第1篇

党的十以来机械工业在稳增长、调结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等指导方针指引下,取得重大成就。(1)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增长2016年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7.6万家(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发展到2016年的8.6万家;资产规模由2012年的14.16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21.1万亿元,增长49.05%;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17.99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24.55万亿元,增长36.43%;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1.23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1.7万亿元,增长24.51%;出口总额由2012年的3506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3747.7亿美元,增长17.86%,实现贸易顺差由2012年的539.89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120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适应能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与农业、民生、消费、节能、环保相关的产品或行业增长较快,如新能源汽车2016年销售50.7万辆,比2016年增长53%,小轿车、小客车、轻型越野车、拖拉机、物流仓储用电动叉车、智能电表、包装食品加工机械、大气污染防冶设备,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嗓音与振动控制设备,以及工业用电除尘器等环保机械等发展都较快。(3)实施创新战略取得显著成果26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10公斤/秒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以及棉花、番茄、花生等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型核电、水电、火电、风电设备、特高压交直流及柔性直流输变电设备、油气长输管线关键装备、大型煤化工关键设备等高端装备自主研发取得突破;600MW超临界和1000MW超超临界煤电机组研制成功,投入运行并形成产业化;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多轴控制精密重型机床、数控冲压生产线等高档数控机床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柔性多关节机器人、双臂协作机器人研制开发取得成果;长期受制于进口的流程工业用自动化控制系统(DCS)国产化取得成效。超大型船用曲轴、高压直流断路器、高压绝缘套管、变压器出线装置、大型电站锻件等一批长期依赖进口的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工作取得进展。

2创新驱动,推进机械工业发展

(1)认真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机械工业的要求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机械工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其别要关注四个方面:1)开发适应各种耕作条件的先进农业机械建设500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的示范县;2)研制高档数控机床,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3)建设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开工建设常规水电6000万千瓦,核电运行装机容量2020年达到5800万千瓦(2015年底核电装机容量2605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8%),在建核电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4)全国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2016年销售50.7万辆)。(2)实施《中国制造2025》,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苗圩部长在2017年5月发表的《培育新生态,推动智能制造纵深发展》的文章中指出:智能制造是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中国制造2025》已经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必将会对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夯实实体经济的根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根据机械工业实际情况,当前要关注以下重点:1)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智能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工信部计划到2020年探索建立15个左右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包括若干个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创新中心。重点是探索解决关键共性技术。同时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市场导向。2)重视对传统机械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努力打造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工信部从2015年起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已取得明显效果,还制定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对智能制造进行支持。3)要突破一批高端装备短板,特别是长期依赖进口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同时,要推动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4)推进机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总结推广一些企业开展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服务化水平。

3从进口机械设备中寻求发展重点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进口机械设备3000亿美元左右,规模较大。进口机械设备是国内用户实实在在的需求,也是突出反映了我国产品与进口设备存在的差距。据海关统计,近几年进口量较多或技术含量高的机械设备主要有:大马力拖拉机、挖掘机和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集散型控制系统、关键精密测试仪、高档印刷机械、高档数控机床,尤其是高档加工中心、激光加工机床、增材制造(3D打印)加工机床、数控装置和关键功能部件,焊接、喷漆等工业机器人,超临界、超超临界和循环流化床等发电设备的关键零部件,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的关键部件,智能电网的关键设备,高性能液压件与气动元件、高速精密轴承、高速精密齿轮和变频调速装置等基础部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轻型越野车、汽车关键零部件,汽油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等。需要特别引起关注的,是燃汽轮机进口高速增长,2016年5000kW及以下的进口190台、1.19亿美元,金额比2015年增长三倍多;5000kW以上的进口48台、4.75亿美元,金额比2015年增长四倍多。

第2篇

1.1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增长。2016年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7.6万家(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发展到2016年的8.6万家;资产规模由2012年的14.16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21.1万亿元,增长49.05%;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17.99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24.55万亿元,增长36.43%;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1.23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1.7万亿元,增长24.51%;出口总额由2012年的3506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3747.7亿美元,增长17.86%,实现贸易顺差由2012年的539.89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120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1.2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与农业、民生、消费、节能、环保相关的产品或行业增长较快,如新能源汽车2016年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增长53%,小轿车、小客车、轻型越野车、拖拉机、物流仓储用电动叉车、智能电表、包装食品加工机械、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以及工业用电除尘器等环保机械设备发展都较快。1.3实施创新战略取得显著成果。260马力(约192kW)无级变速拖拉机,10kg/s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以及棉花、番茄、花生等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型核电、水电、火电、风电设备、特高压交直流及柔性直流输变电设备、油气长输管线关键装备、大型煤化工关键设备等高端装备自主研发取得突破;600MW超临界和1000MW超超临界煤电机组研制成功,投入运营并形成产业化;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多轴控制精密重型机床、数控冲压生产线等高档数控机床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柔性多关节机器人、双臂协作机器人研制开发取得成果;长期受制于进口的流程工业用自动化控制系统(DCS)国产化取得成效。超大型船用曲轴、高压直流断路器、高压绝缘套管、变压器出线装置、大型电站锻件等一批长期依赖进口的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工作取得进展。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机械工业发展

2.1认真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机械工业的要求。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机械工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其别要关注4个方面。(1)要开发适应各种耕作条件的先进农业机械;建设500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的示范县。(2)研制高档数控机床,大力发展工业机噐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噐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3)建设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开工建设常规水电6000万kW;核电运行装机容量2020年达到5800万kW(2015年底核电装机容量2605万kW,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8%);在建核电达到3000万kW以上。(4)全国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2016年销售50.7万辆)。2.2实施《中国制造2025》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苗圩部长在2017年5月发表的《培育新生态,推动智能制造纵深发展》的文章中指出:智能制造是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中国制造2025》已经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必将会对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夯实实体经济的根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根据机械工业实际情况,当前要关注4项重点。(1)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智能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工信部计划到2020年探索建立15个左右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包括若干个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创新中心。重点是探索解决关键共性技术。同时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市场导向。(2)重视对传统机械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努力打造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工信部从2015年起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已取得明显效果,还制订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对智能制造进行支持。(3)要突破一批高端装备短板,特别是长期依赖进口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同时,要推动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4)推进机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总结推广一些企业开展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服务化水平。

3从进口机械设备中寻求发展重点

第3篇

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

自1986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机械工业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借鉴并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和国内的技术资源,有计划地推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机械工业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发展本土经济、繁荣国内市场、推动进出口贸易做出了很大贡献。据统计,目前在全球所有销售或使用的工业产品中,无论是服装还是玩具,无论是家用电器亦或是飞机、轮船,无不带有中国制造(“madeinchina”)的标志。这些标志直接反映了我国机械工业的迅猛发展。因为,没有机械工业的发展,以上列举的各类消费产品就失去的最基本的生产工具。

二、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械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机械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来已久,期间虽被意识并加强整改,但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如在产品结构上表现为中低端产品超需求生产,高端产品却供不应求;在分布结构上表现为东部和南部地区密集,中西部地区缺乏;在人力资源结构上表现为一般制造加工人员丰裕,而创新、杰出的高科技人才和杰出企业家严重不足;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企业较少,散乱弱的小型企业占主体地位;在形态结构上表现为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过大,现代制造服务业比重过低。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中国虽然是世界机械工业大国,但仍无法摆脱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的命运。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无法有效支撑产品升级。加之政府和企业过分关注眼前经济,轻视长远利益;重视工业生产、轻视科学研究;依赖技术引进、轻视学以致用。以上种种不合理的政策理念和思维模式导致对机械工业的本土性研究资金支持少,用于研发的软硬件条件简陋,加之缺乏经验的积累,使得我国机械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

3、机械工业的基础性发展较为落后与主机产品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等指标对应比较,我国机械工业在基础性零部件、高品质专用材料、智能化数控机床以及其它基础性装备、自控系统和测试仪器等方面发展明显滞后。由于缺乏基础性产品和材料的研发制造,直接导致大量的主机产品过分依赖国外进口,如高速轨道列车、超高压变配电设备等与主机配套所需的大部分高端零部件越来越受制于国外进口,由于国内市场的发展,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国外市场瞅准机会,坐地抬价,不仅大大增加了主机的成本,并且在数量、交货期限等方面也越来越没保证。

4、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受地域广、人口所等因素影响,我国机械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华丽的外表下并不能掩盖其发展方式过于粗放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对机械工业发展缺少科学的宏观调控,导致同类型机械产业重复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核心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因此,必须促进机械工业的发展模式改革,把提高机械工业的质量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三、整改问题的主要对策

结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新,确保当前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1、主攻高端战略

中国不再做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和简单或小零散产品的加工车间,未来中国的机械发展要向着高端技术产品发起总攻,改变当前高端产品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现象。要致力于高质量、高精度、高品质的精品开发,解决传统产品定位低的特点,努力打造中国机械产品的国际化品牌,提升其市场形象,增强其世界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借助国内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和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实现技术向国际化的更高水平迈进。

2、创新驱动战略

传统的机械工业理念多从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工业技术改革与发展,这种理念严重束缚了现代科技在机械工业发展中的应用和拓展,“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要求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要更加尊重科技创新、更加依赖管理体制改革,更加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等内容,鼓励增加机械产品的资金支持,不断加强行业体系的创新建设,依靠人的智慧和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机械工业的本质发展。

3、强化基础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机械工业在很多时候采取世界采购,国内组装的发展路线,不仅缺少本土技术,更导致发展规模和产品效益受制与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的机械工业发展,导致很多机械制造业在某些领域的止步不前。为此,“十二五”期间应抓住契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强化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和基础性产品的开发,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实现主机与零部件行业同步发展,相互配合,相互推进。

4、两化融合战略

智能化和数字化是“两化融合战略”的核心内容,这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产物和需求。“两化融合战略”要求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机械产品向发展速度,提升传统机械产品的功能,增强传统机械产品的功能有效性。通过建立促进机械工业深入发展的崭新理念,促进机械产品的研究发明提升产品水平、扩大市场模式、完善服务体系等,实现机械工业的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第4篇

【关键词】纺织机械工业;发展;创新

纺织行业采用的先进机械主要用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进而提升生产效率。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目前运行状态良好,生产规模正在逐年扩大,经营效益也在与日增加。传统的部门分割已经被打破了,各类型的企业共同占领市场,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口规模也有所恢复。然而,纺织机械行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机械设备中国内生产的配套部件质量和精度不足,国外产的配件价格过高;重复引进的现象很常见,纺织工业专业化程度过低。面对着这样的形势,我国的纺织机械工业必须抓住发展中的机遇,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

一、纺织机械工业的现存问题

(一)机械配件之间的配合不当

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发展过程中会引进或自主研发出很多高新技术设备,这就需要很多高精度高材质的配件,例如:电子元件、紧固元件、化工产品、金属基础材料等等。这些配件若是采用国内产品,精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若是采用国际标准配件,引入过程中便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和时间,会影响到纺织机械工业的良性发展。

(二)重复引进现象很常见

近几年,为了提高纺织工业技术水平,我国引进了很多国际上的先进设备,但是真正消化吸收运用到生产中并能进行二次开发的却很少,重复引进的问题比较严重,并没有达成提高技术水平的基本目标。

(三)专业化水平低

纺织机械行业事实上是一个品种众多而生产批量小的基础产业,国外的纺织企业多数都是几百人的小规模产业,同时具备很高的专业性,甚至有些企业会专门生产某一个产品,同时几个同类型企业就能控制住该项产品的国际市场。但是我国的纺织企业多数是产品种类较全的产业,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专项产品。

(四)与国际发展水平差距大

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设备和技术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一段距离。而针对不同的纺织机械来说,这段距离是不同的。例如:棉纺和织造这类设备的技术水平发展较好;毛纺、印染、化纤这类设备的发展较差。另外,我国纺织产品的质量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

纺织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为服务市场向前发展。从当前的形势上看,国际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如下:

传统产品的生产技术改进。通过调整传统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设计结构,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产品性能。同时,对于能量消耗和废物排放方面也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节能减排的改进,减轻劳动力。老纺织厂进行设备更新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例如:各种类型的无梭织机在不断更新,针对不同的工艺流程可以随时调整改进。

实现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为了适应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纺织机械工业采用了新型的高新技术纤维生产,满足高端纺织产品的市场需求。高新技术纤维机械基本上都是大型成套的设备,前后相连的工艺工序使用的机械都具备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的特点。

三、纺织机械工业发展的创新型建议

(一)提高本企业的生产水平

想要充分发展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首先要充分了解企业本身的发展基础。在已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并有效加强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在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性能以后,才能继续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这是当前纺织机械工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基础配件质量并不稳定,技术水平较低,进而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不稳定,用户对此种状况反应很强烈。所以,为了保证用户能够买到完整、质量合格的纺织机械和基础配件,安装调试后能够直接使用获得合格的产品,机械设备和基础配件流入到市场中时必须保证没有缺件,完整性良好。

(二)发展纺织机械专用的配套设备

纺织机械专用的设备和基础配件要建设成系列性的产品,增强其通用、标准和系列效果。纺织机械专用的设备和基础配件主要服务于纺织品的生产,纺织产品市场广阔,花色、档次、品种千变万化,机械设备和基础配件也要跟随着纺织产品的变化而改进,适应产品的变化。

(三)保证产品质量

我国生产的纺织机械品种较全、数量较大,但是实际上的生产质量、生产技术、经济效益并比不上纺织机械强国,无论是整台主机的生产还是零配件的生产,都还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该在产品技术、过程技术、组织技术等环节统一加强质量管理,并在零部件加工和产品封装、现场安装调试的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真正实现纺织机械的高质量生产。

(四)实现信息化的生产

所谓信息化的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机电一体化,而机电一体化指的是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包括: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微电子控制等学科。最主要的结构是采用微机控制的自动跟踪生产系统,当生产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参数发生变化时,能够瞬间修正回来,这也是传统生产方式很难达到的。另外,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制定出规范性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要将自身的岗位职责承担起来。

(五)培养高素质专业性人才

想要实现纺织机械工业的大幅度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所以,纺织机械行业应该为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创业机会和工作平台。目前,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严重缺乏专业性人才,企业应该与专业院校进行科研合作,积极地进行科研教学,在研究生产项目的同时广开人才资源。

结语

我国的纺织机械工业必然要实现大幅度的发展升级,转变成纺织强国。纺织机械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要抓住发展中的机遇,积极面对挑战,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品牌效应,实现高质高效的工业生产。

参考文献

[1]吴锚.改革中求发展创新中促进步――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J].纺织机械,2013(06):2-3.

[2]吴永升.纺织工业成就斐然“十二五”纺机器材机遇难得――建党九十周年的怀念和思考[J].纺织器材,2011(S1):1-4+9.

第5篇

提及中国机械制造技术最新特点和优势,博扬机械制造副总经理谈亮鸿表示,在现代意义上,机械制造技术充分强调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融合,要求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全过程当中,实现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融合,从而确保整个系统性的工程能够实现能量流、信息流、以及物质流的相互契合。

全球数量第一,方便面生产技术冲击世界水平

而在华南乃至亚洲机械制造行业,提起博扬机械制造,很多业内人士均竖起大拇指称赞其技术一流、产品质量一流等。博扬机械制造是一家专业生产食品机械设备的厂家,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了一大批长期稳定的国际客户资源;通过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研发出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食品机械设备。

博扬机械制造生产总监吴守进表示,博扬机械制造拥有先进的日本进口AMADA设备数控激光机、数控折弯机、数控冲床,以及国内知名品牌的各种加工设备等,大大提高了生产加工能力。我们博扬机械制造早在几年前就拥有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引进流程管理、实施ERP系统,同时也引进了新的管理思想和改进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模式。

麦伟财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的迅速实施,产能外迁逐渐成为机械制造行业的“新常态”;另一方面,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的改革进程今年以来明显提速,业内看好效率提升带来的行业整合对产能^剩的化解作用。

众所周知,快餐食品早已适合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深受人们的喜爱,方便面已成为方便食品的主流产品;而方便面生产线是由盐水混合器、盐水计量装置、双轴双速和面机、圆盘熟化机、复合压延机、多层蒸面机、方块面切割分排机、油炸机、风冷机、输送机等组成。

麦伟财表示,方便面设备最早是由日本人发明生产的,目前的生产商主要集中在亚洲的日本、中国等几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二十多年中方便面设备发展的最好的还是我们中国大陆,同时,在全球方便面设备市场上,我们中国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全球数量第一,占有绝对的核心优势地位。而博扬机械制造早就拥有了完整的方便面生产线。且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目前均是世界一流的。

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中国机械制造业全面发展

谈亮鸿表示,中国乃至世界机械制造行业市场空间巨大,但竞争也日趋激烈。要实现市场空间增容,必须加大创新力度。这同时也对制面机械制造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行业自主创新,提升方便食品行业装备整体水平,促进全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眼下也成为了博扬机械制造的重要课题。

虽然我国机械制造业近年来也在不断地寻求变革,寻找突破口,但是变革更多的是停留在形式上,中国很多制造企业以引进现代工艺和方便面生产线为主,但是缺少自主产权的高科技生产工艺。因此,要走出行业发展的瓶颈,必须不断创新提高生产工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设备和工艺。

谈亮鸿还指出,博扬机械制造生产出来的方便面生产线最大的创新点在于:高产能、低能耗、自动化程度高,能保证客户生产成本更低。我国的方便面生产设备及机械制造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脱离简单重复、以量求生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专业化新模式。未来方便面生产线的发展趋势将是:配合产业自动化,多功能、高效率、低消耗的食品方便面生产设备。

第6篇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注册DOI

创新链视角下的用户主导创新研究——以神华集团高端液压支架自主创新为例

汽车排放物在绿化环境中的扩散研究

某型机炮模拟器的设计

航空维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初探

纺织企业综合自动化集成的可行性分析

地震多功能救援机器人设计

某系统非稳态连通器中液面高差的数值计算

工业机器人平衡缸参数的分析与优化

基于故障树的康明斯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基于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的研究

履带式管道施工车辆与吊管机技术安全性综合分析

浅析桥式起重机电气故障

浅析冶金桥式起重机

主动伸缩式高温油管柱锚定工艺管柱的研制

管式泵固定阀密封问题的研究

矿用绞车钢丝绳超载保护装置研究

关于一起汽车起重机吊装事故的分析

浅析日本现代灯具的设计

坚持“开放式自主创新”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电气设备绿色度评价体系研究

独轮车机器人的发展和技术研究

一种简单的行走助力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

浅谈直流大电流电力电子变流装置柜体的发展

快速裂解制生物燃油主机组钢结构的设计

来流马赫数对激光等离子体减阻性能影响

生物质旋转锥反应器的瞬态传热有限元模拟分析

分子机械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自适应小生境混合遗传算法在车间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混沌蚁群算法及其在连续域优化中的应用

立体视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基于摩擦的高层建筑缓降逃生装置的创新设计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某型号旋转防喷器故障分析与结构改进研究

688型秸秆燃气燃烧机的设计

轧钢机械设备轴瓦的检修与维护

擦窗机折臂局部稳定性分析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树高测量仪的设计

真空吸附式穴盘精量播种机的研制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投稿须知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注册DOI

增强现实机械装配环境中装配过程的研究

机械行业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评价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旋转式驱动器研究

6足步行机的控制系统设计及运动仿真

经济型多功能管道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制

汽车车身设计目标分析与控制

共因故障数据的极大似然分析方法

某型吊舱模拟器的设计

6自由度解耦机器人运动学逆解优化的研究

舞蹈机器人的脊骨式颈椎建模及运动分析

家电创新设计系统的研究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发展研究

水电站钢岔管展开探讨

飞机快速充放电设备的设计与研究

心脏起搏器用无线充电系统设计

提高10kV架空绝缘线路耐雷水平综合措施分析

第7篇

关键词:家具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前言

进入 21世纪,网络信息化、计算机智能化在工业技术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现代化的机械工厂,从材料的输入,装卡定位,机床启停,参数调整,切削加工,工件拆卸,到运输均可实现全数字化、全自动化,无人值守;一辆普通轿车可以装备数十个微计算机控制单元,定速巡航控制、自动空调系统、数据总线通信控制、路径导航、远程定位通信服务系统以及车载影音系统等,这些部件的核心是计算机微控制器,计算机微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感知外界动态信息并接受驾驶员操作指令,通过内部核心控制策略进行智能分析判断,输出控制指令,准确、及时地控制执行元件做出响应,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快速更新,给各种传统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也不例外。

1.我国家具工业发展现状

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家具工业产值、出口量和国内消费额目前均居世界首位,2011年中我国家具业的总产值10100亿元,出口额388亿美元,占据全球75%的家具制造量。逐步形成了按地域划分的家具产业集群,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家具工业的特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凭借与国际接轨迅速、国家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便利条件,广东家具业率先崛起,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家具产业集群。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随后以上海和江浙为中心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家具产业集群,以京津为中心包含辽东和胶东半岛的环渤海地区家具产业集群,以川陕内陆省份为主要代表的中西部家具产业集群和以实木家具为主产品的东北家具产业集群。目前我国家具生产企业逾3万家,产业工人近1200万。家具与家具机械工业在其发展历程中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互相依托,共同进步的。家具工业的发展对装备工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反过来机械工业的发展又为家具加工工艺改进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我国木工机械行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大而全”的生产模式,目前已形成的珠三角、长三角、华北、华东、东北、西南木工机械生产区,构成了中国木工机械生产完整的网络。正因为布局和产品结构合理、顺应了市场需要,从而保证了中国木工机械行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2.我国家具加工机械数控化应用前景

2.1 利用数控实现家具部件加工的自动化

家具加工机械最大的特点是批量生产,各个企业由于加工的产品不同,对数控技术开发的要求往往不一样。传统的家具机械是利用普通设备来完成各种家具部件的加工,达不到批量生产对互换性的要求。随着数控技术的普及,采用传统锯、刨、铣、砂加工家具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对于实用、价廉、功率大、转速变化范围大、专业化程度高、可连续工作的数控专用家具机床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中国木工机床的铣床、刨床、锯床、钻床等通用设备已经可以满足小型家具厂的需求,但大中型家具企业的专业需求则很难满足,并且这些厂家基本上都是用进口豪迈和 SCM等世界顶级家具设备生产企业的顶级产品来满足自己生产的需求,而没有采购国产设备的意向。我国家具机械生产厂家还没有在数控家具机械市场上打开销路,但随着数控技术的普及,家具部件的专业化生产必然会有广阔的市场。

2.2 批量生产木制品生产线前景光明

我国的家具工业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目前,国内大型、高效、专业化出口家具生产企业迫切需要数控家具生产线,数控家具生产使用的下料锯床、木工线锯机、四面刨床、精刨床、木工镂铣机、仿形铣床、多轴多排钻床、仿形车床、带式磨光机、抛光机、封边机、涂漆机、腻子机、打包机等都需要进行数控改造。开榫、组装、喷漆、烘干、五金件开槽孔、安装、塑封与包装等工序需要系列化的数控成套设备;椅子数控加工生产线、餐桌数控加工生产线等都亟待开发。这些由多台数控机床构成的生产线需要利用计算机群控技术,将单机的功效提升至极点,以实现家具等木制品的低成本批量生产,提高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于木制品生产线的主要数控群控设备,今后需着重发展单台数控设备的联网、视频监控、过程检测、集中调控等技术。数控设备集中控制的专业化将成为我国家具加工数控产品未来的开发方向,通用数控镂铣机所代表的数控家具机械的时代已经过去,批量生产木制品数控成套设备的开发时代已经到来。

3.结语

我国的家具工业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作为家具工业配套的行业,国产数控家具机械的应用和普及将是我们行业未来长期的任务。国内的家具加工机械厂家要有决心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中国的豪迈和 SCM。纵观国际家具加工机械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家具加工机械的数控技术普及趋势行将到来,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数控家具加工机械,实现产学研合作,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不断加大数控技术开发的投入,把确定最佳的数控产品作为每个企业进入数控设备市场的敲门砖,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使家具加工机械的数控新技术在我国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机械工业;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

0 引言

机械自动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发展,显现出了机械自动化产品的优点和效益。即多功能化、高效率、高可靠性、省材料、省能源,不断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多元化需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机械工业领域的变革,提高了生产水平和技术。随着各种技术之间相融合的发展,以计算机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为核心的机电控制领域将给工业及科研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实际应用。

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概况

自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计算机首先被用来自动检测化工生产过程的过程参量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同时也研究了计算机的开环控制。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用于过程控制的计算机,实现了直接数字控制。后经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分层式控制系统控制,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和管理控制等。伴随着计算机处理器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最终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并对其产生巨大影响。

2 机械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机械行业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在国内和国际上已取得一定地位,从业企业在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都初具特色,为中国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仍要对行业形势及企业自身发展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机械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显的至关重要,它很大程度上牵制和引领着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方向,因此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机械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机械行业的影响非常重要,机械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出现,直接实现了工业生产中各参量和过程的数字控制。计算机的微型化使控制技术更加智能化,同时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且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生产领域。随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在不断地拓宽。

3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计算机软件系统集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总称,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对各生产领域的控制过程进行监督操作。它主要应用领域有数控机床,通过相应的数控技术,在工业操作上结构、功能、操作精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采用多CPU和多主线的体系结构,丰富了数控功能,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3.1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3.2 “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

(4)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3.3 计算机在机械和电子控制产业的应用实例

机器人的应用正迅速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产品随之出现。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结合应用的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自动售货机[的应用。自动售货机通过顾客选择商品开关,投入的硬币值由PLC驱动数码管显示,经过光传感器识别,通过判断,进行下一步操作,经过PLC的系统控制和信号输出完成售卖过程。计算机技术和机电自动控制在自动售货机中的这项应用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使PLC的应用更加广泛。

交通信号灯系统也是微机软件应用到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典型实例。通过主要应用PLC技术控制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动作。准确无误的完成信号灯的变灯动作来控制时间,这项应用更是极大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出行。

4 总结

在机械生产领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形成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变革。通过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广大设计人员应清醒的认识到机械设计制造只有向机械自动化设计制造方向发展,才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所以设计人员不能只热衷于技术引进,不能仅仅安心于作为新技术的传播者,而应该作为新技术产业化的创造者。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张东宝.工程机械与控制技术[M].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

[2]马增强,等.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1998.

[3]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4]杨明,等.机电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6.

第9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机电液一体化

在最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微型电子计算机、电液压控制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工程机械中,而且加大了对机电液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力度。当前,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设备的监控系统功能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

一、工程机械的概述

工程机械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机械。在建筑、水利、道路以及国防等机械领域中,工程机械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并且种类繁多。在国家装备工业中,工程机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在建设路面的时候,要与土石方施工工程、建筑工程等工程所需要的机械装备充分结合起来,我们将之称为工程机械。这些工程机械主要应用于国防建设、矿山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等领域。

二、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一)液压技术

石油工业于19世纪兴起,在推动近代液压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最早实践成功的液压传动装置,应用于军事领域。该装置开始在机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工程机械工作装置种类繁多,作业形式多样,推动各类复杂运动得以顺利实现。液压传动具被以下几点特征:简单方便、紧凑的结构、容易实现各种运动形式的转换。液压传动不仅能够满足复杂作业的实际需求,还能够为工程机械传动装置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相关人员要不断完善液压传动技术,推动工程机械不断发展,确保产品具备多样性特征。

(二)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主要是基于电子学原理,将电子元器设计以及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充分结合,以便更加顺利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电子技术具备多种功能,具体如下:其一,高效节能。在控制发动机以及传动等系统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功率进行合理的分配,让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其二,智能操作。通过利用自动化、半自动的控制,更好地实现系统控制;其三,安全监控。全程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自动发出警报。在一些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可以利用该系统监控整个运行过程。在工程机械中,操纵与控制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部分。但如果仅仅依靠机械以及液压技术是难以提高工程机械的质量,基于此,就有必要将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电液转换技术充分结合起来,推动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

三、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

(一)向绿色型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通过充分利用控制性能良好以及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电子技术,将输出功率与能耗充分结合起来。比如:将电子监控以及紧急制动等系统,安装在挖掘机或者深井勘探器上,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而且有助于减少机械的耗油量。在研制过程中,通过应用新型材料,能够有效提高零部件装配的工艺,推动工程机械效率不断提高。

(二)向超大型以及超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机电液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开始向着小型化与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工程机械行业开始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促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尤其是能源、核电等开采领域来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挖掘机、挖掘装载机等产品开始转向小型化。在我国工程机械市场中,小型工程机械的发展仍然处在起步阶段。通过不断完善机电液技术,能够壮大工程机械产品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三)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工程机械发展过程中,智能化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具体而言,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自动化。当前,我国机械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要将自动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比如:矿山隧道挖凿中会使用半自动、全自动的挖掘机设备;其二,检测故障。智能化使得工程机械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得到了有效提高,防止发生事故危险;将工程机械设备的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开展故障检测工作,详细分析故障,并寻找出解决这些故障的措施,为优化改造生产过程提供真实的数据以及大量科学的信息。

(四)向着高压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超大型液压挖掘机具有非常大的工作量,该挖掘机主要的作用在于:开发各种大规模的露天矿山以及开展大型基础建设,与此同时超大型挖掘机还应用在填海造地等工程中。像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拥有生产超大型挖掘机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生产的机电液压系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四、机电液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指的是: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与液压技术充分结合,以及以计算机、自动控制液压等多种学科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

机电液一体化将多种学科技术充分结合的方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通过将机械、电子以及液压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变工程机械战略性目标,进一步推动机械设计方法、设计概念的发生变化。同时,机电液压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为机械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使得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机电液一体化是将其他学科相互结合,并以此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在机电行业的应用,能够在推动机电产业获得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工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在新的形势下,将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领域,将推动我国工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促使工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秋硕,程联社.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及发展[J].科技视界.2012(19)

第10篇

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在德国工业界独一无二,反映在德语的定义“Mittelstand”,它表示该行业由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社会一直称这种结构为“典型的德国结构”,象征着自主的企业文化,代表着德国企业家的独立、创造性和自由主义哲学。

一、德国机械工业中小企业的特点

谈到德国产品,公众最先想到的是那些驰名世界的产品,如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等,但全面了解德国之后,人们就会对德国的机械工业赞叹不已。在所有机械工业领域,不论是成套设备,如机床、建筑机械和纺织机械,还是机械零部件,如轴承、变速箱等,德国产品总处于领先地位。他们是“隐型的世界冠军”,即在公众中了解甚少,但在所属的领域中,无人不知。例如,提到化纤机械,业内人士很自然的想到Oerlikon Barmag(欧瑞康巴马格)公司,提到经编机,人们就会想到Karl Mayer(卡尔迈耶)公司,提到缝制设备,Duerkopp(杜克普)和百服这两个公司的名字就像是汽车业内的奔驰和宝马一样知名。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 50 多年来,德国机械一直是无可争议的高端设备,是系统和配件出口的世界冠军。而创造如此骄人成绩的德国机械工业竟然有 80% 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有会员企业 3 000 多家,全部为机械生产制造企业,涵盖德国机械工业的全部领域,会员企业的产值占整个德国机械工业的 90% 以上。VDMA已有 120 多年的历史,该协会 80% 的中小企业会员中,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小而精是德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小是指企业的规模,人数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精是指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单位产值高。

二、创新是德国中小企业保持活力的关键

德国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它的经济命脉始终是依赖于那些具有创新天赋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像爱因斯坦、卡尔奔驰和格拉夫齐柏林等人的名字仅仅是从许许多多无名的工程师中显现出来的少数几个突出的例子。他们的发明丰富了世界,像传真机、MP3格式和安全气囊等产品都是出自德国工程师的独创。高质量的德国大学是成功的另一个因素,像ITA的亚琛大学、ITV邓肯多夫大学和ITB的德累斯顿大学等知名机构一样,德国大学一向盛产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些工程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转换成市场化的工业设备。

创新是否成功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高技能人才,二是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二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保持对研发的高额投入为德国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德国机械制造业始终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这些投入与富有创意和高素质的年轻工程师相结合,使他们专注于行业技术、通用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工艺设计和信息技术,这样保证了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不断地向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创新和高可靠性产品。

三、着眼于全球市场和未来市场

着眼于全球市场和未来市场是德国中小企业平稳发展的保证。所有德国企业不论大小,都可以是国际贸易的主体,而且德国政府也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每年,德国政府以国家展团的形式组织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参加在当地知名展览会。这种便利的条件使中小企业始终可以贴近国际市场,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而国际市场的需求是迅速变化的,这给德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德国机械制造商一直能准确地了解市场发展方向,建立密切的商业关系,通过与客户保持持续的对话,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德国机械行业,许多公司都可以自豪地指出他们与客户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了几十年的密切关系。其取得成功的因素包括:技术是始终专注于用户的需求,以及提供完整的售后服务和优良的零配件供应。

笔者有一次到在德国驻华大使馆办理签证时发现,在签证柜台中有一个用于递交材料的可推拉的抽屉,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两边装配有轴承以便里外滑动。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抽屉,德国人用的是超过 2 mm厚的钢板来加工制成的,因此显得非常结实。如果在中国,相信用薄的铁皮也能做出同样的抽屉。短时间内,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如果长远来看,这个抽屉每天都要承受上百次的推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金属材料过薄,就会产生变形,从而影响轴承的滑动。厚的材料自然耐用,这是不言而喻的。

德国企业有时也会给外界形成效率低的印象。因为德国中小企业,即使是家族企业也不会盲目地做出决策,凡事都要经过一个过程,有一定的条理。不会随便跟风,一切按部就班,这样的好处是发展平稳,不会产生很大的泡沫,而且产品品质是逐渐积累起来的,从而稳定可靠。从2008年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出来,德国经济所受的冲击最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归功于德国中小企业的平稳发展。

德国机械行业中小企业的稳定同样体现在人员的稳定上。德国机械行业中小企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很多工程师在一家企业工作很长的时间,甚至一直到退休。笔者接触到很多德国工程师,他们在一个企业工作 10 多年是很平常的事,最长的一个人在一个企业工作了 47 年(德国目前的退休年龄是 67 岁)。当然,企业人员流动的原因是雇主和雇员双方面的因素。但至少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德国企业是非常重视员工的长远利益。而且,德国企业非常重视技术型人才,在工资待遇上,工程师的待遇是令人羡慕的,有的还可以获得企业的股权。优厚的待遇、长远的个人发展目标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

德国企业考虑问题的角度比我们更长远。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避免短视,立足长远。虽然说在开始创业阶段,生存是第一位的,不免产生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但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随着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全球化,很多企业已经发展成了大型企业,即使仍是中小型的家族企业也大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解决了生存问题。在考虑企业发展的问题上应该从长计议,这不仅仅是指产品的质量要经久耐用,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而创新的能力实际上是企业各种资源,包括人才、资本和文化的积淀。

目前,我国的企业中也不乏有战略思想,具有长远目光的企业家,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也希望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研发和创新进行资金投入,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社会上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虽然在数量上领先,但学生的能力却令人担忧。或者说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忙于纸上谈兵,而完全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我国的企业在用人上也存在一定的短视行为,目前受重视程度最高的往往是销售人员,而非技术型人员。因为销售可以直接带来收入,是企业赚钱最直接的人员。因此销售人员的待遇往往是企业中最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那些原本搞技术的人员转行做销售,尤其在机械领域,技术型的销售人员越来越多。这种人才的流动是单向的,即技术型人才可以转行做销售,但销售人员如果想转行做技术将是非常困难的。从长远来看,其结果就是技术人员的流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即使有足够的资金对研发进行投入,由于缺少稳定的研发队伍,其效果不言而喻。因为创新是一种由量的积累而产生质的突变的过程,需要长期稳定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员等各种要素作保证。

另一方面,目光长远还体现在对所属行业的专注度。由于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火爆,很多纺织企业偏离自己的主业,甚至放弃主业而投身到房地产行业。转型意味着企业过去技术积淀的停止,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自然随创新能力削弱而下降。而德国的房地产市场由于德国政府的严格控制,几十年平稳发展,从客观意义上讲,这确实为德国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中小企业得以专心于他们的行业。相比较而言,中国目前的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暂时的诱惑太多,这更需要企业家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不为外界所诱惑,把自己的企业做精做强。

第11篇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尽管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产值20%以上),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外数控机床品种已达到1500种,国内只有500多种,且性能水平低,高速、高效、高精度产品几乎没有。

(3)创新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虽达百余家,但大多数都未能形成规模生产,企业效益差,创新能力低,制造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4)数控机床行业的专业化零配件及部件的协作生产配套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模式。

近期我国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方面,要采取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以普及型为主的策略,重点发展:

(1)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产品

经济适用的普及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

(2)高速、高效和专用、成套数控机床

高速、高效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高效数控锻压成套装备,其中包括,可自动换头冲压机床、复合式柔性冲压中心、四边折弯机等;大型精密模具数控成套装备,其中包括数控仿型铣床及龙门式数控铣床、智能化电加工机床等。

(3)数控机床专业化配套系统

新一代数控及伺服系统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主轴、电主轴电机系列产品;数控机床机械手、刀库及动力刀架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及辅件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高速滚珠丝杆、高速陶瓷轴承、高速防护装置等系列产品。

发展目标:

(1)扶植重点企业开发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数控机床并形成批量生产,使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成为名牌产品;

(2)发展数十种高速、高效、专用、成套数控机床系列新品种,以满足汽车、农机、航空、模具等行业的需求;

(3)数控机床关键配套产品:数控系统,满足国内数控机床50%的配套需求;高速主轴及电主轴年产达千套;机械手、刀库、动力刀架及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辅件系列产品满足国内50%的配套需求。

2.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集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节能节材的最佳技术之一。目前,国外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以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并向智能电力电子时展,我国现在仍处于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二代。国内电力电子市场品种满足率仅35%,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领。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自动化仪表系统,已成为世界范围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标志。我国仍处于由模拟式仪表系统向数字式仪表系统过渡的模数混合式仪表系统阶段,水平落后10~15年,因此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上还占有80%左右份额,但在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不到60%,新产品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产品占领。

因此,抓住当前时机在2~3年内以IGBT,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自动测试系统为突破,攻克重点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这一领域重点发展:

(1)IGBT器件及其装置,大功率晶闸管及其装置

研制新一代双极晶体管IGBT、高品质大电流IGBT等大功率晶闸管制造技术,并开发变频调速装置、逆变开关电源、大容量整滤源等的工程应用。

(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

研制开发变送、执行、配套等类现场总线仪表。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开展示范工程的应用研究。

(3)自动测仪系统和设备

开发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产品,形成适度规模,同时建立用于机电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典型自动测试系统,做好示范和推广应用。

3.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

(1)农业机械

工业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在不断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正向高效、节能、保护农业环境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但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水平。主要问题在于:

1)产品水平不高,品种不全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寿命短。以拖拉机为例,MTBF值国外可以达到330小时以上,而我国仅100余小时。品种上:大型缺,小型杂,不成系列。

2)产品生产达到经济规模的少,重复生产、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质量。

农机领域重点发展:

1)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 拖拉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从110小时提高到300小时以上;

2)联合收割机 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系数从0.5~0.7提高到0.9以上;

3)主要农产品加工机械(含烘干仓储机械) 农村产业化和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需要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

4)节水灌溉设备 喷、滴灌设备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大水漫灌的40%提高到80%以上。

农机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指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2)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是国民经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关键设备。我国已初步具备16个大类,31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差距还是很大。一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安全舒适性等指标以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产品结构性短缺,成套服务能力差,远不能满足需要,如路面施工机械基本上还要靠进口;三是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着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施工机械重点发展:

1)推土机、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

2)汽车起重机、大型叉车;

3)摊铺机、压路机;

4)无开挖式管道铺设机;

5)江河湖库清淤设备。

发展目标:

大型工程机械可靠性指标达到400小时,寿命指标达到10000小时。

4.轿车关键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卡车为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以后,轿车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轿车产量达到52万辆。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无序竞争,难以集中形成实力,发挥规模效益。

(2)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九五”期间仍偏重于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包括多数中外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对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几乎没有投入。目前,国内对轿车产品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还必须引进技术。

近期轿车重点发展:

(1)经济型轿车

以轿车车身为突破口,利用技贸结合、与国外公司合作等方式,先抓车身联合研制,并建立经济型轿车的公用设计数据库,与CAS、CAD、CAE、CAM等技术结合,形成我国汽车工业在经济型轿车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

(2)轿车动力总成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联合开发,在国产汽油机上普及电控燃油喷射技术(EMS),并研究开发缸内直喷(GDI)技术,开发应用电控机械变速器(AMT)技术。

(3)轿车关键零部件

以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部件为突破口,从引进技术、合资入手,在保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同时,要集中力量抓紧下一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重点是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Air Bag)、高效稳定的汽车尾气三元催化转换器,并达到与整车同步或超前发展。

(4)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和客车

重点开发各类高性能专用底盘。对专用汽车以低底盘车辆和沙漠越野车辆为主;客车以低地板城市客车为主,要求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操纵性、舒适性和低污染。

5.环保装备

环保产业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柱产业。全世界环保机械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集中于美国、欧州、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机械行业基础弱、起步晚,年产值仅100多亿人民币。随着各方面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环保机械将成为机械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机械行业主要差距在于:

(1)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当代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少,急需的大型成套设备不能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在目前3000多种环保机械产品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产品由于性能、可靠性、 适用性、结构设计等原因,应该限制生产或限期淘汰。大型烟气脱硫、脱氮成套设备、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设备、大型城市垃圾处理厂成套设备目前主要依赖进口,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及设备发展缓慢。

(2)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0年

相当多的产品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规格型号、基本性能参数不统一,质量检测无依据。

(3)生产企业规模小、开发能力薄弱

规模小、装备条件差、检测手段不全的中小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78%。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全行业的3.2%,并且主要集中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少数几种产品生产领域。

近期环保机械重点发展:

(1)烟气脱硫设备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炉内脱硫脱硝技术(CFPBC、PFBC技术)、大型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及装备(IGCC技术)。

(2)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移动曝气法为主体的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以日处理10~25万吨污水处理厂为目标,提供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污泥利用和处置成套设备、控制和监测系统。

(3)城市固体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装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焚烧、堆肥技术及装备,以日处理100吨、300吨处理厂为目标,提供垃圾处理成套装备。

(4)环境监测仪器

便携式多功能多参数水质监测仪、12种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监测仪、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仪器和系统以及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提高产品档次、水平、可靠性和精度。

主要目标:

(1)大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一般工程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2)一般环保机械60%以上的产品达到90年代初水平,5%~10%的产品达到当代国际水平。

第12篇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尽管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产值20%以上),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外数控机床品种已达到1500种,国内只有500多种,且性能水平低,高速、高效、高精度产品几乎没有。

(3)创新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虽达百余家,但大多数都未能形成规模生产,企业效益差,创新能力低,制造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4)数控机床行业的专业化零配件及部件的协作生产配套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模式。

近期我国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方面,要采取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以普及型为主的策略,重点发展:

(1)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产品

经济适用的普及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

(2)高速、高效和专用、成套数控机床

高速、高效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高效数控锻压成套装备,其中包括,可自动换头冲压机床、复合式柔性冲压中心、四边折弯机等;大型精密模具数控成套装备,其中包括数控仿型铣床及龙门式数控铣床、智能化电加工机床等。

(3)数控机床专业化配套系统

新一代数控及伺服系统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主轴、电主轴电机系列产品;数控机床机械手、刀库及动力刀架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及辅件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高速滚珠丝杆、高速陶瓷轴承、高速防护装置等系列产品。

发展目标:

(1)扶植重点企业开发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数控机床并形成批量生产,使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成为名牌产品;

(2)发展数十种高速、高效、专用、成套数控机床系列新品种,以满足汽车、农机、航空、模具等行业的需求;

(3)数控机床关键配套产品:数控系统,满足国内数控机床50%的配套需求;高速主轴及电主轴年产达千套;机械手、刀库、动力刀架及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辅件系列产品满足国内50%的配套需求。

2.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集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节能节材的最佳技术之一。目前,国外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以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并向智能电力电子时展,我国现在仍处于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二代。国内电力电子市场品种满足率仅35%,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领。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自动化仪表系统,已成为世界范围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标志。我国仍处于由模拟式仪表系统向数字式仪表系统过渡的模数混合式仪表系统阶段,水平落后10~15年,因此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上还占有80%左右份额,但在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不到60%,新产品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产品占领。

因此,抓住当前时机在2~3年内以IGBT,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自动测试系统为突破,攻克重点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这一领域重点发展:

(1)IGBT器件及其装置,大功率晶闸管及其装置

研制新一代双极晶体管IGBT、高品质大电流IGBT等大功率晶闸管制造技术,并开发变频调速装置、逆变开关电源、大容量整滤源等的工程应用。

(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

研制开发变送、执行、配套等类现场总线仪表。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开展示范工程的应用研究。

(3)自动测仪系统和设备

开发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产品,形成适度规模,同时建立用于机电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典型自动测试系统,做好示范和推广应用。

3.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

(1)农业机械

工业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在不断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正向高效、节能、保护农业环境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但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水平。主要问题在于:

1)产品水平不高,品种不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寿命短。以拖拉机为例,MTBF值国外可以达到330小时以上,而我国仅100余小时。品种上:大型缺,小型杂,不成系列。

2)产品生产达到经济规模的少,重复生产、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质量。

农机领域重点发展:

1)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拖拉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从110小时提高到300小时以上;

2)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系数从0.5~0.7提高到0.9以上;

3)主要农产品加工机械(含烘干仓储机械)农村产业化和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需要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

4)节水灌溉设备喷、滴灌设备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大水漫灌的40%提高到80%以上。

农机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指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2)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是国民经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关键设备。我国已初步具备16个大类,31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差距还是很大。一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安全舒适性等指标以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产品结构性短缺,成套服务能力差,远不能满足需要,如路面施工机械基本上还要靠进口;三是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着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施工机械重点发展:

1)推土机、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

2)汽车起重机、大型叉车;

3)摊铺机、压路机;

4)无开挖式管道铺设机;

5)江河湖库清淤设备。

发展目标:

大型工程机械可靠性指标达到400小时,寿命指标达到10000小时。

4.轿车关键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卡车为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以后,轿车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轿车产量达到52万辆。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无序竞争,难以集中形成实力,发挥规模效益。

(2)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九五”期间仍偏重于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包括多数中外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对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几乎没有投入。目前,国内对轿车产品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还必须引进技术。

近期轿车重点发展:

(1)经济型轿车

以轿车车身为突破口,利用技贸结合、与国外公司合作等方式,先抓车身联合研制,并建立经济型轿车的公用设计数据库,与CAS、CAD、CAE、CAM等技术结合,形成我国汽车工业在经济型轿车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

(2)轿车动力总成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联合开发,在国产汽油机上普及电控燃油喷射技术(EMS),并研究开发缸内直喷(GDI)技术,开发应用电控机械变速器(AMT)技术。

(3)轿车关键零部件

以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部件为突破口,从引进技术、合资入手,在保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同时,要集中力量抓紧下一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重点是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AirBag)、高效稳定的汽车尾气三元催化转换器,并达到与整车同步或超前发展。

(4)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和客车

重点开发各类高性能专用底盘。对专用汽车以低底盘车辆和沙漠越野车辆为主;客车以低地板城市客车为主,要求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操纵性、舒适性和低污染。

5.环保装备

环保产业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柱产业。全世界环保机械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集中于美国、欧州、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机械行业基础弱、起步晚,年产值仅100多亿人民币。随着各方面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环保机械将成为机械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机械行业主要差距在于:

(1)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当代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少,急需的大型成套设备不能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在目前3000多种环保机械产品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产品由于性能、可靠性、适用性、结构设计等原因,应该限制生产或限期淘汰。大型烟气脱硫、脱氮成套设备、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设备、大型城市垃圾处理厂成套设备目前主要依赖进口,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及设备发展缓慢。

(2)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0年

相当多的产品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规格型号、基本性能参数不统一,质量检测无依据。

(3)生产企业规模小、开发能力薄弱

规模小、装备条件差、检测手段不全的中小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78%。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全行业的3.2%,并且主要集中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少数几种产品生产领域。

近期环保机械重点发展:

(1)烟气脱硫设备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炉内脱硫脱硝技术(CFPBC、PFBC技术)、大型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及装备(IGCC技术)。

(2)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移动曝气法为主体的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以日处理10~25万吨污水处理厂为目标,提供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污泥利用和处置成套设备、控制和监测系统。

(3)城市固体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装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焚烧、堆肥技术及装备,以日处理100吨、300吨处理厂为目标,提供垃圾处理成套装备。

(4)环境监测仪器

便携式多功能多参数水质监测仪、12种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监测仪、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仪器和系统以及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提高产品档次、水平、可靠性和精度。

主要目标:

(1)大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一般工程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第13篇

1绿色设计技术的特点

绿色设计虽然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系统,有它特有的技术特点。绿色设计是融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设计方法。设计是工业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第一步,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每一部,确保每一步都是于环境无害的。设计之初,设计者就应该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比如说机械制造成成品之后的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以及可重复性等。在进行机械设计时上述性质应该作为设计时的指导原则,时刻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绿色设计方法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和并行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它首先是在绿色设计指导的原则下进行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有产品的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等,在绿色设计时要考虑这些因素,确保生产产品的这些因素都是环保的。在设计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制造材料,由于材料不环保而导致生产的产品产生污染是现代很多机械产品的通病。在设计的过程中使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使用维护设计、拆卸回收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多个设计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协调。在设计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将设计信息以及评价结果等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反馈等,至于整体的设计方案更是要进行反复论证,确保在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对环境无污染的,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化。

2发展工业机械绿色设计制造的途径

2.1重视绿色意识教育,建立并遵守环境保护体系

工业机械设计要实现绿色设计、绿色制造,首要的一步是重视绿色意识教育。在我国的机械行业内大力宣传环保意识,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对环保有所了解并将环保进行到底。在机械制造的整个周期中伴随的环境问题进行正确识别。只要是发现是有害环境的,立刻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有效处理。在产品设计在制造的过程中,都要以环境控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制度化、惯性化,也就是说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是环保的,甚至还要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产品报废后的处理是否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

2.2注重绿色设计,实施绿色制造工艺艺术

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技术的核心。我们要做的环境保护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而设计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源头。所以说实现绿色设计,就是从源头上控制环境要素,这样的方式对环保来说无疑是最有效的。绿色设计的内容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第一,选用绿色材料和绿色零部件进行设计。在设计时,必要的一步是选择制造的原材料,在选择的时候为了环保,所以最好是选用那些采用绿色工艺生产出来的原材料或者是零件。在产品的实现方式上应该选择的是节能、节水、省料的方式,这样可以保证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用。第二,在评价设计方案时,应该采用绿色指标,比如说有节能、节水认证和再商品化率等,将这些指标作为产品设计的评价指标,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才是符合环保的观点的。第三,将产品进行绿色排序,采用第三方随机抽样的方法,让顾客对同行业同类的产品的能耗、美感、安全、健康、使用性能等做出评价,然后根据客户反馈的结果进行排序和改进。

2.3创新技术工艺,发挥环保效益

绿色设计最终会反映到生产工艺中,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生产技术工艺中。这样才能保证在设计中的绿色理念得以实现,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环保效益。在技术工艺中,每一个步骤都应该有意识的注意环境保护。比如说,在磨削加工时,采用油基磨削液会产生油气、烟雾,这样是会严重影响环境的,而且磨削液的后期处理成本太高。所以说,这种情况不能再延续下去了,要改善目前的局面,可以采用干磨削或者是准干式磨削的方式来加工,这样催环境的影响会小得多。

第14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工业设计;融合;发展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中国正在迎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新的科学理论、科学技术和设计理念不断涌现,传统的专业和学科正在加速调整和融合,要求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的结合是时展的要求,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给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人们要加强合作,设计出符合国际需求的新产品。然而,目前,人们对机械设计和工业设计两个学科关系的研究还不深入,也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加强对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融合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机械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1.机械设计的内涵

机械的概念是广义的,它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械以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工具、器具、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可以说,机械是各类机器的通称。①机械是人类改造自然、发展自己的重要劳动工具。在现代社会里,任何产业和工程领域都要一个用机械,即使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多的应用机械了,如汽车、自行车、钟表、照相机、空调机、吸尘器等。因此,可以说机械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机械设计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机械设计就是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机械设计的努力目标是:在各种限定的条件(如材料、加工能力、理论知识和计算手段等)下设计出最好的机械,即做出优化设计。优化设计需要综合地考虑许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制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环境污染。这些要求常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因机械种类和用途的不同而异。设计者的任务是按具体情况权衡轻重,统筹兼顾,使设计的机械有最优的综合技术经济效果。过去,设计的优化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知识、经验和远见。随着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价值工程、系统分析等新学科的发展,制造和使用的技术经济数据资料的积累,以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优化逐渐舍弃主观判断而依靠科学计算。

2.工业设计分析

工业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集多门学科知识于一身,既包括科学技术知识,又包括美学艺术知识,以及人机工程学、经济学等等。②工业设计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工业设计就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而从狭义来讲,工业设计就单指产品设计,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联中产生的工具装备的需求所作的响应。包括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狭义的工业设计与传统的工业设计的概念是一致的。因此,总的来说,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

3.工业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机械产品的传统设计主要考虑机械产品本身的功能,而产品的设计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机械工程师往往借助于专业的技术知识来设计产品,由于缺乏专业的艺术培训和设计理念,使得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外观质量和使用方式上存在欠缺,导致产品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③目前,工业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人机工程学方面。在产品设计上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理念也要从人的自身中去获取,通过研究人、机器以及环境这三个要素,将消费者或使用者和设计的产品,以及将人与产品作为一个系统来实现共同研究。

工业设计还能够实现产品造型、功能结构和材料的科学合理化,在提高产品的整体美与社会文化功能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技术的竞争逐渐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依靠工业设计来实现用较低的费用提高产品的功能与质量的目的,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融合的发展特征

21世纪,我国的机械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果不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学习先进的设计理论、技术和方法,不抓技术创新,不通过设计提高附加值,不抓规模效益,就很难立于世界强手之林。也就是说,传统的机械设计理论需要与新的设计理论相结合并加以创新,需要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以适应现代化机械产品在多功能、可靠、高效、节能、小型、轻量、美观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要满足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对机械设计的要求。

从工业设计角度看,产品设计中的功能设计、人机方式设计、造型设计(形态、色彩、肌理、装饰等)是确保产品内外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等密不可分的整体。就产品造型设计而言,在设计、表现和推出的新款产品中只有那些符合功能、结构、加工工艺技术、人机工程、环境等要求,符合人的审美意识、心理、生理要求,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是好的、美的设计作品。

4.1.机械产品造型设计的特征

4.1.1.机械产品的造型设计首先应服从于功能目的,机械产品是通过大量材料、一定的结构、生产工艺来完成的,是科学技术、材料、结构、工艺、造型艺术完美的统一。

4.1.2.机械产品的造型设计必须适应现代化生产方式,使设计的产品加工方便,符合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及批量生产的要求,体现经济性。

4.1.3.机械产品的造型设计,必须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设计合理的人机界面,使人-机-环境相适应,体现宜人性。一个产品拥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往往令使用者倍感亲切。

4.1.4.产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高精尖的技术产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机械产品应通过造型设计去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生活,以及科学技术的面貌、水平,去反映产品特定的内容、情趣,以及民族与文化的特征,以适应市场及消费者需求,产品总是这样具有极其强烈的时代性。

4.1.5.机械产品造型设计要注意继承与创新。要继承前人的设计理论、技术、方法和设计成果,进而创新并形成具有企业自己风格,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产品。

4.1.6.机械产品的造型设计应同时具有作为物质产品的实用性、使用价值和作为造型艺术的审美性体现物质与精神功能的双重特征。

4.1.7.造型设计应体现出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造型设计、人机设计,甚至管理、销售等的系统性、综合性,达到实用、经济、美观、宜人、创新的设计原则。

4.2.把造型设计中的美学原则融入到机械设计中

4.2.1.比例与尺度:正确的比例尺度,是造型设计的基础。机械产品造型比例的基本构成条件是产品功能。如加工细长零件的普通车床、外圆磨床等,其造型应该是低而长,成为卧式加工机床。不同用途的机械产品,其造型比例关系亦不相同。而不同时代又有不同的审美要求,使产品在比例、现行风格和色彩等方面形成不同的时代风格,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形式美。

4.2.2.均衡与稳定:一般情况下应有意识地运用不同结构布局、质量、几何形状、肌理、色彩、装饰件等的精心处理,形成既有造型变化,又产生视觉上均衡、稳定效果的完美整体。

4.2.3.(3)统一与变化:这是产品设计中最为重要、最能发挥工业设计师才华的美学原则,应从机械产品的整个系统、主体造型一直到装饰的细微处全面考虑。这应由工业设计师自始至终与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协作,发挥各自的长处,从系统、整机一直至细部均统一协调。

4.3.机械产品的色彩设计

机械产品的色彩,不仅具有保护、防锈的作用,更具有美化产品、美化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产品价值等作用。当然,机械产品的色彩设计不同于工艺品、装饰品、日用品,而有其特定的基本原则。其特点是色彩设计应符合功能要求、环境要求、人机工程要求,应符合人的审美情趣及经济性。色彩应简洁、单纯、美观、大方,既协调柔和又富有时代性、装饰性。

5.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融合的发展趋势

机械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有机融合的实现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但是,工业设计的发展不能照搬照抄,要进行合理的筛选。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工业产品现代设计仍然很落后,主要是由于企业对实践探索的忽略,加之政府的不重视,不能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支持。由此可知,政府对设计的重视才能使得各种设计组织展开有效的工作,政府应该构建扶持型的发展模式,使得工业设计的组织及活动得到科学规范,通过政府的干预使得工业设计向节能节约方向发展,应该积极促进我国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的联合发展,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案和政策,以及建立合作发展战略和加强国际间交流,实现国外优秀设计人才的引进和设计理念的发展。在财政上还要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开发机械设计和工业设计结合的发展策略,实现传统机械设计理念的转变。为此作为开发培养机械设计和工业设计综合性人才的高等中学教育,应该开设相应的工业设计课程,逐步建立研发中心来实现高水平设计人才的培养。

总而言之,一项产品的推出总是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没有需要就没有市场。但是社会需要是变化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市场行情和需求。因此,机械设计也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更要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在当今全球化的大潮中,无论是机械设计,还是工业设计,都要树立市场观念,以真实的社会需求作为出发点来设计产品。机械工程师设计创造的产品、工业设计师设计创作的作品、市场营销商经销的商品是三位一体的整体,机械设计工程师与工业设计师必须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不但要研制出功能优秀的产产品,还要为这种功能产品找到符合人们审美需要、符合时代潮流的形式,从而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机械设计和工业设计是密不可分的,成功的商品是来机械设计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共同的知识、技能、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过去的实践表明,机械设计工程师设计的纯功能产品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艺术家创作的纯艺术作品只是仅供观赏,缺乏实用价值。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变异和技术创新的新世纪,生产与工艺趋通化,大部分行业受到相当程度的冲击,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任务也面临重新自我检视与调整。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进行更紧密的结合是时展的需要,是提高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机械设计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迫切需要携手并进、通力合作、提高设计水平,为市场提供优质的设计服务和优秀的产品,开辟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合作的新篇章。

6.结语

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的结合,是未来机械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制造业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重要环节,工业设计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机械设计中融入工业设计,对提高机械设计产品的性能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的融合,将会使工业设计向节能节约方向发展,也会提高机械设计产品的主要功能。

参考文献:

[1]沈乐年,刘向锋:《机械设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7年版

[2]帅德瑞:《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结合应用的发展趋势》,《硅谷》,2012年第18期

第15篇

1绿色设计技术的特点

绿色设计虽然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系统,有它特有的技术特点。绿色设计是融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设计方法。设计是工业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第一步,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每一部,确保每一步都是于环境无害的。设计之初,设计者就应该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比如说机械制造成成品之后的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以及可重复性等。在进行机械设计时上述性质应该作为设计时的指导原则,时刻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绿色设计方法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和并行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它首先是在绿色设计指导的原则下进行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有产品的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等,在绿色设计时要考虑这些因素,确保生产产品的这些因素都是环保的。在设计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制造材料,由于材料不环保而导致生产的产品产生污染是现代很多机械产品的通病。在设计的过程中使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使用维护设计、拆卸回收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多个设计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协调。在设计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将设计信息以及评价结果等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反馈等,至于整体的设计方案更是要进行反复论证,确保在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对环境无污染的,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化。

2发展工业机械绿色设计制造的途径

2.1重视绿色意识教育,建立并遵守环境保护体系

工业机械设计要实现绿色设计、绿色制造,首要的一步是重视绿色意识教育。在我国的机械行业内大力宣传环保意识,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对环保有所了解并将环保进行到底。在机械制造的整个周期中伴随的环境问题进行正确识别。只要是发现是有害环境的,立刻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有效处理。在产品设计在制造的过程中,都要以环境控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制度化、惯性化,也就是说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是环保的,甚至还要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产品报废后的处理是否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

2.2注重绿色设计,实施绿色制造工艺艺术

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技术的核心。我们要做的环境保护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而设计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源头。所以说实现绿色设计,就是从源头上控制环境要素,这样的方式对环保来说无疑是最有效的。绿色设计的内容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第一,选用绿色材料和绿色零部件进行设计。在设计时,必要的一步是选择制造的原材料,在选择的时候为了环保,所以最好是选用那些采用绿色工艺生产出来的原材料或者是零件。在产品的实现方式上应该选择的是节能、节水、省料的方式,这样可以保证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用。第二,在评价设计方案时,应该采用绿色指标,比如说有节能、节水认证和再商品化率等,将这些指标作为产品设计的评价指标,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才是符合环保的观点的。第三,将产品进行绿色排序,采用第三方随机抽样的方法,让顾客对同行业同类的产品的能耗、美感、安全、健康、使用性能等做出评价,然工业制造企业都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来建立污染处理系统,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显然,这样还是会给我们的环境带了很大的伤害。与其先污染,后治理,还不如从制造的源头阻断污染。这就需要用环保的眼光来设计工业机械,在工业设计时就推行绿色设计,这样制造过程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污染环境。在本文中,笔者首先给出了绿色制造的特点,接着分析了发展工业机械制造的途径,最后做出总结。关键词:绿色制造机械设计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H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7(c)-0114-01后根据客户反馈的结果进行排序和改进。

2.3创新技术工艺,发挥环保效益

绿色设计最终会反映到生产工艺中,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生产技术工艺中。这样才能保证在设计中的绿色理念得以实现,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环保效益。在技术工艺中,每一个步骤都应该有意识的注意环境保护。比如说,在磨削加工时,采用油基磨削液会产生油气、烟雾,这样是会严重影响环境的,而且磨削液的后期处理成本太高。所以说,这种情况不能再延续下去了,要改善目前的局面,可以采用干磨削或者是准干式磨削的方式来加工,这样催环境的影响会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