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会治理的含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社会就业 中职学校 礼仪特色教育体系 内涵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其周全礼数所蕴含的人品素质和人格魅力,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礼仪是伦理政治的核心,是儒家社会的模型,也是一种人格理想。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则不胜,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礼仪教育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而在现代学校中的学生同样要“学礼”,礼仪既是学生的立身、发展之本,又是一所学校的强校之源。
建构“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是中职学校内涵全面提升的需要
通过建构并实施“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实现中职学校内涵的全面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职校德育实效。通过实施这一体系,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尤其是开展的各项礼仪特色教育活动,不仅使德育规避了空洞说教,更能把德育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不但使职校德育实现了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的目标,而且进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之中,能与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它既作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将外在的礼仪规范及其行为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求,并进而再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又作为一种心理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信念、态度和接受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品格,从而让学生成为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普遍欢迎的人才。
二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在这一“体系”下,培养专职礼仪教师,提高礼仪教育质量,并让他们带动全校教师都能以德育工作者的姿态和责任心,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各个方面承担渗透礼仪教育的任务。这一实践过程能够优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从而建成一支具有良好师风师德、身正技高的优秀教师队伍。
三是有利校企深度合作。实施这一“体系”能让礼仪教育与校企合作紧密接轨。学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融入礼仪教育的课程开发,把企业的技术、文化、价值观以及管理模式纳入到教学中来,使企业对员工行为的规范早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同时,在这一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加强职校的专业建设。
四是助推学生顺利就业。该“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这一“体系”十分有利于中职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和就业后的终身发展,并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现代企业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相当关注就业人员的个人形象和道德素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会使中职毕业生具有胜人一筹的就业竞争力。因而,这一“体系”能确保中职学校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并由此打响学校“高素质、高技能”的品牌。
“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的内涵
绍兴市职教中心建构的“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的内涵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礼仪特色教育原则、礼仪教育系列活动、礼仪养成教育制度、礼仪分层达标方法、礼仪考核评价机制、礼仪师资队伍建设、校本礼仪课程建设和就业礼仪模拟实训。如下图所示。
礼仪特色教育原则。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的原则有六个,即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习惯性原则、就业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它们体现着实施“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
礼仪教育系列活动。中职礼仪特色教育系列活动分为五大类,即全校性主题活动、专业学区专题活动、班级主题班会活动、日常礼仪操活动和家校共育联合活动。其中全校性主题活动由学校德育处和团委主持,按学期或月组织举行;专业学区的专题活动由学区自行设计和安排,内容包括将文明礼仪知识活化为解决专业学区内、校园内乃至社会上不文明行为的实际问题,创设专业礼仪情境让学生即兴表演如何把文明礼仪付诸实际行动,利用专业技能为宣传和践行“文明礼仪”作贡献等。而日常礼仪操则有两种,一种是中职普适礼仪操,另一种是中职专业礼仪操。中职专业礼仪操中有几节的动作因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商务专业礼仪操就包括了整装礼、鞠躬礼、握手礼、引领礼、让座礼、蹲姿礼、转体礼和致谢礼等八个方面的动作。家校共育联合活动则是建立在家长与班主任经常联系的基础上,配合学校礼仪特色教育主题活动而展开的。如在全校进行“孝亲尊师”主题活动期间,同时开展了“感恩父母”家校联合活动。家校联合活动情况及学生平时在家礼仪情况的反馈通过学校校园网上的“家长平台”上进行,平时家长与班主任也可用QQ、手机短信等通讯方式及时联系;而在每学期放寒假或暑假前,各班主任都要到学生家中走访一次,与家长面对面共商教育对策。
礼仪养成教育制度。礼仪养成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包括《中职在校学生礼仪规范》《中职实习学生礼仪规范》《中职学生礼仪“三字经”》等,均由学校教师自编。例如《中职在校学生礼仪规范》基本涵盖了学生在校园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坐、立、行、说、服装、发型、体态、语言和人际交往等。而《中职学生礼仪“三字经”》不仅朗朗上口,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儒家礼仪思想的精髓。学生平时朗诵《中职学生礼仪“三字经”》,定期参与“三字经”背诵赛,修身养性、养成礼仪习惯水到渠成。
礼仪分层达标方法。对学生实施礼仪养成教育所采用的方法是礼仪分层达标法。实施这一方法,首先要使学生在文明礼仪环境中受到熏陶,如在校园里张贴关于礼仪的名人名言、警示标语、书法佳句等,学生进入校门时首先引入眼帘的是电子屏幕上每周更新的礼仪规范宣传语等。同时,向全校师生倡导“微笑待人”和自问“今天,你微笑了吗?”通过“有序推进”,实现“两次转化”。“两次转化”是指先由认知向行为转化,再由行为向习惯转化。而“分层达标”是指分年级层次达到不同的预定目标。例如学生在一年级时,认知部分主要是《中职在校学生礼仪规范》和《中职学生礼仪“三字经”》,行为训练部分以坐、立、行、说为主;二年级第一学期,主要是巩固以上认知部分,行为训练部分以体态、语言、气质、风度为主;二年级第二学期认知部分主要是《中职实习学生礼仪规范》,为以后三年级的实习做好准备,行为训练部分以具有专业特色的职场礼仪模拟实训为主,而与各专业相关的礼仪则有机渗透到各专业课教学中。
礼仪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中职学生校园文明礼仪测评标准》,对学生进行量化评定。评定人为班主任、教师、家长、实习企业相关人员、文明礼仪学生监督岗等,其中班主任在当月进行考核。《中职学生校园文明礼仪测评标准》中的五个测评项目及其子项目为:“待人礼仪”及其子项目“仪容仪表”、“文明言行”、“集会礼仪”、“人际礼仪”,“学习礼仪”及其子项目“文明出勤”、“课堂礼仪”、“实训礼仪”、“自修礼仪”、“课间礼仪”,“环境卫生”及其子项目“校园卫生(含包干区卫生)”、“教室卫生”、“工场卫生”,“生活礼仪”及其子项目“爱护公物”、“文明就寝”、“文明用餐”、“文明回家”、“遵守校规”,“社会公德”及其子项目“乘车(含校车)礼仪”、“交通礼仪”、“网络礼仪”、“笃守公德”。
以上各子项目均有具体测评标准,并量化为分数。学生自评后,由各评定人打分,按权重统计并计算平均分作为测评分。在考核的基础上,每一学期期末评出“礼仪特色班级”“学区文明礼仪之星”“学区礼仪形象大使”“微笑文明星”和“十佳文明礼仪学生”,并通过在校园网和校电视台上的展示,强化礼仪特色教育中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的表率
作用。
礼仪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建设并健全一支学校礼仪教育的骨干队伍,以专职或兼职礼仪教师的礼仪“示范”带动全校师生的礼仪规范,从而确保礼仪教育顺利开展。各学区由首席教师推荐两名教师担任学区的专职礼仪教师,其中一名为有专业特长、具备良好礼仪素质的职场礼仪教师;各班级原则上由班主任兼任礼仪教师;同时,聘请校外的礼仪专家来校为全体师生讲课。倡导教师人人都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者和示范者,也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举办“全校教职工礼仪培训知识考试”,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以“美化学区、美化处室”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创建活动,开展“教职工文明礼仪示范岗评选活动”,举办教师文明礼仪演讲比赛,每学年评选学校“教职工文明礼仪标兵”,以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经验总结和优秀论文汇编成册。
校本礼仪课程建设。在全校开设文明礼仪课程,任课教师由学校专职文明礼仪教师或兼职文明礼仪教师(班主任)担任。开发编纂了一套全校用《中职学生礼仪读本》,包括《中职学生礼仪读本》《中职学生课堂礼仪(礼满课堂)》和《中职学生职场礼仪》等。这些校本教材均有相应的音像制品,即评选出一批礼仪教育示范课后,将授课视频刻成光盘上传到校园网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此外,聘请事业有成的优秀毕业生以现身说法、现场讲解、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和礼仪习惯给工作带来的显著成效。在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故事、业绩中无不闪烁着文明礼仪的熠熠光彩,让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感到格外亲切,更有说服力。
就业礼仪模拟实训。在就业指导中融入礼仪教育,使礼仪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各专业学区都要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安排举行就业招聘会的礼仪模拟实训和专业工作岗位上常用礼仪的模拟实训。实训后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议。同时,还要模拟企业情景进行礼仪演练。例如餐饮旅游类专业设置宾馆客房、酒店餐厅等模拟的职业场景,由学生轮换扮演服务员、领班、部门经理和顾客(宾客),按照正常的职业工作过程进行演练,然后由扮演顾客(宾客)的学生按照教师设置的突发事件展开情景表演,表演后再由师生共同评议学生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和处置突发事件时的礼仪言行是否正确,态度是否妥帖和得体。
“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在绍兴市职教中心实施后,发挥了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增强了学校德育实效,提升了学校文明指数,塑造了学校的良好形象,推动了学校内涵的持续发展,使学校在打响“高素质、高技能”品牌的同时,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由于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取得的突出育人成就,绍兴市职教中心近年来多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10-2011年度绍兴市优秀中职学校,并在2010年11月被评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参考文献:
[1]彭林.中华传统礼仪读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
[2]刘青.中国礼仪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3]周思敏.你的礼仪价值百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4]金正昆.现代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何秉尧,郑东,黄彩子,黄竞.魅力礼仪[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黄学科,礼仪教育“四结合”切实提高教育实效[J].广西教育,2010(19).
[7]杨淑英.推行文明礼仪教育 切实提高学生素质[J].教育探索,2010(1).
(1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财经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2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4)
摘 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要求。湖北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总结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基础上,着力探索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发展途经。
关键词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02
*基金项目: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G587);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3A041)。
作者简介:李慧(1981-),女,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财经学院讲师,华中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李萍(1987-),女,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2015-01-20
我国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经历了由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过程。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高职院校优势,使之充分发挥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是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1 湖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湖北省高职院校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围绕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力度。
第一,初步建立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产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度报告》显示,2012-2013学年度,湖北省共有独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55所,包括3所公办高等专科学校,41所公办高等职业学校,11所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4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5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6所)。湖北省独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44.83万人。
第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湖北省实施职业教育“319工程”,开展职教园区建设,组建各种层次、不同行业的职业教育联盟,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制度,实施“楚天技能名师”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企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三,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率先实施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其对应的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第四,充分发挥湖北高职院校技术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产业提供具体直接的技术创新、咨询、推广和服务。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湖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湖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湖北省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政府、产业界等方面的重视,也做出了许多成绩,但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职教育设置专业缺乏前瞻性,与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办学理念落后,缺乏市场的前瞻性,在设置专业时考虑市场需求不足,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不相适应。被重复设置的“热门专业”,就业情况并不理想,而不少区域经济发展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又十分匮乏。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按“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评价要素来看,学校专业设置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从人才培养质量上,尚不能体现“高”;从结构上看,武汉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对应的专业还不具规模,如动漫、文化创意;与武汉市千亿产业对应的专业仅有汽车;从总体规模上看已经具备,但存在均衡性问题;从效益上看部分专业的规模效应还未体现,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也是湖北省高职院校的共性问题。由“十二五”期间湖北省高技能紧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可知,到2015年,湖北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与2008年相比,7年之内增加52.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7.5万人。2020年,高技能人才达到25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31%以上。由表1可知,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数、专业点数、在校生数较少,第一产业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由表2、表3可知,面向“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的纺织、食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专业、专业点数及在校生数偏少,面向新材料等产业的专业几乎还是空白。
2.2 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客观来说,高职院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一方面,他们的科技开发能力不如普通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技术攻关能力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其专业业务工作的实践经验相比一般企业从业人员十分匮乏,课堂讲授与企业生产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这些问题既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又使得教师开展的社会服务与企业的要求不对接,服务效果不够理想。
2.3 服务能力建设层次不深入,服务内容和形式有待拓宽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层次不深入,服务的内容还比较单一,还只停留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面向社会开展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上,缺乏针对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的科技研究与开发。
3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是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前身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学校办学条件良好,设施先进,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20个,校外实训基地166个,馆藏图书121万余册,现代化信息网络覆盖全校。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教职工840余人,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涵盖12个专业大类,制造、文教、土建、财经、电子信息、旅游、艺术设计7个大类为我校重点建设与发展专业大类。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一直注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鼓励和支持广大师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在服务中形成优势,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才能提高学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从而获得生存的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3.1 明确办学理念,树立服务意识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高职教育要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制定培养目标,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承担起经济发展中技能型人才保障任务。学校坚持“五个三”的办学理念:“面向现代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三个面向),坚持“城市导向、区域导向、市场导向”(三个导向),瞄准“新兴产业、新兴行业、新兴职业”(三个方向),实施“高技能教育、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三种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造就“能工巧匠、岗位专家、行业大师”(三种层次人才),实现内涵式发展、跨越式发展与差异化发展。2014年,学校进一步确定了“服务经济结构调整,面向市场紧扣产业设专业;服务职业人才培养,依托行业深挖内涵建专业;服务国计民生工程,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兴专业”的总体思路。专业结构布局以土建、教育类专业为特色(行业、企业背景),以机械、汽车、电子类专业为骨干(区域经济重点产业),以财经、文创、管理、服务、传媒类专业为重点(生产、生活类服务行业)。
3.2 以“订单培养”等形式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
学校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用人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实训,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高度、密切的合作。如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与长安福特公司合作,在校区内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双方联合开发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举办“长安福特订单班”。机械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与世界500强企业“科达集团”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开发适合企业需要的教材,开设“新型墙体材料制造生产副厂长”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将成为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订单式培养,该校机电学院焊接专业毕业生月薪超过6 000元,打破了高职毕业生拿不到高薪水的成见;学前教育专业、初等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生均6个岗位,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汽车类、建工类、机械类等专业近年来就业满意度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3 精心打造职教集团,积极构建区域校企交流平台
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紧密联系。截至目前,该校已成立和加入了五个职教集团,政、校、企合作全方位展开,与近300个世界500强企业、国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合作开发与设计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程、实训手册;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学;接纳学生实习、就业。企业因其成熟的文化、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企业管理、较强的就业岗位储备,成为学校校企合作的可靠战略伙伴。如,该校学前教育学院以武汉学前教育职教集团为依托,通过各级专家评估并获批承担《湖北省学前教育专业技能高考》组考资格。
3.4 发挥各二级学院特色专业比较优势,面向社会服务城市
学校是教育部命名的“师范教育先进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和初等教育学院发挥“师范教育”优势,为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人才,现武汉市小学、幼儿教育界的名师、骨干教师80%以上都是该校的毕业生,其中不乏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学校汽车学院、机电学院及电信学院承担“市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项目,基地主要承担汽车维修工、模具设计师、数控车工、维修电工等7 个工种中高级职业技能实训及鉴定基地工作。职业网球学院、外事外语学院积极服务WTA顶级赛事。赛前,网球学院承接了此次活动600 多名志愿者的培训,全院师生全程参与、成功策划并实施培训方案。电信学院智能楼宇专业师生共同走进“国家级城市住宅试点优秀小区”常青花园社区,对社区高标准道路、水电和现代化的电子监控管理系统进行调研,并帮助维修社区监控系统;参与社区信息采集工作,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建立信息查询网站系统,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义务为社区开办电脑培训班,为大家讲解计算机及网络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充分发挥技术专长为城市社区提供服务。
3.5 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为增强教师服务行业、企业、社会能力,学校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每年外派120多名教师到企业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同时邀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走进课堂,并为行业大师成立“服务大师工作站”,请他们定时到实习基地,手把手教学生学习技能。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更好地促进了他们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同时也拓展了社会服务领域。
3.6 学校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各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项目
学校注重以项目为纽带,积极开展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通过科技开发,既服务了区域经济,也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企业服务能力、技术指导能力、项目研发能力。机电学院与武汉交科港口机械工程研究所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负责张家港保税码头汽车滚装物流系统规划分析项目。建工学院与新八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合作签订协议,为对方制定武汉网球中心看台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所编制的《武汉网球中心看台测量定位质量》QC 成果获得湖北省建设工程一等奖、全国建设工程二等奖。财经学院教师担任上海库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调研项目的项目经理。创艺学院教师参与武汉体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WTA 赛事策划、组织管理和平台宣传工作。汽车学院教师参与武汉市泽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骐铃系列车型车辆及部件的设计开发、售后技术文件(维修手册、零件图册、使用说明书)的编撰。机电学院教师参与焊接技术专业教师、科玛公司人员共同开发“焊接教学训练模拟器”软件。酒店学院教师为多家知名酒店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学校还承担了工作室项目。如,建筑工程学院的“造价工作室”承接工程造价项目。酒店管理的“中国服务大师(湖北)工作站”为酒店行业提供营销咨询、开业策划、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经营分析、管理顾问、餐饮连锁推广等服务;为专业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考证、酒店兼职、实践教学等服务。学校一直支持各学院、各专业教师积极依托“产学研”项目服务地方,2014年度,学校有7项“产学研”项目获武汉市教育局立项。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已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追求生源扩张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历史,内涵发展、品牌构建、凸显特色、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已成为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现实趋势下,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将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服务中寻求发展的新机遇,在服务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汪立超.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12(12)
2 史晓英.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能力的途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
3 雷久相.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研理论,2012(36)
4 李慧.高职院校服务湖北经济发展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3(11)
5 王霞.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途径与方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3)
6 付义朝.湖北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0(6)
8月下旬,我部基金监督司会同你部劳卫司组成调查组,对群众举报沈阳铁路局挤占挪用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经调查,群众反映沈阳铁路局挤占挪用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基金问题基本属实。为了维护集体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必须立即纠正挤占挪用、违规运作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行为。现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限期收回挤占挪用基金。今年年底前至少收回50%,2000年6月底前全部收回。不能及时收回的基金,由沈阳铁路局垫付资金归还。
二、纠正违规运作基金。立即收回委托保管的国债,退回用基金购买的储蓄性团体寿险。
三、今年年底前,追回辽宁人保公司拖欠的基金,收回各分处的借款。
四、根据挤占挪用基金情节、损失情况,对直接责任人及有关领导作出严肃处理。
五、建议将群众反映私设小金库和个人贪污、受贿等问题,移交纪检部门或司法机关查处。
六、建议对铁路系统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清理,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新的挤占挪用问题。
请你部将处理结果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关于沈阳铁路局挤占挪用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调查报告
(劳动保障部基金监督司 铁道部劳卫司调查组 1999年10月11日)
1999年8月下旬,劳动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和铁道部劳卫司联合组成调查组,对群众举报沈阳铁路局集体企业管理处(以下简称路局集体处)挤占挪用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所属10个分局上报的挤占挪用基金情况进行了抽查。经调查,沈阳铁路局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问题严重,群众反映情况基本属实。现将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报告如下:
一、基金管理的问题
经调查核实,截止1999年6月底,沈阳铁路局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54706.9万元(见附表1),其中:挤占挪用18352.7万元(路局10353.8万元,各分局7998.9万元)、违规运作8970万元、辽宁人保公司移交欠款3349.6万元、国债及银行存款等24034.6万元(路局18775.2万元,各分局5259.4万元),应收未收利息7474万元。
(一)挤占挪用基金。1987年7月以来,沈阳铁路局挪用基金18352.7万元(见附表2),其中:挪用本金17669.5万元,包括基建投资11716.6万元,企业借款5913.9万元,购买股票39万元;挪用利息683.2万元。
(二)违规运作基金。路局集体处违反国家规定,违规运作基金8970万元,其中:7000万元国债委托辽宁人保公司证券部、南方证券公司保管,1970万元购买储蓄性团体寿险。
(三)应收移交欠款。1998年7月,辽宁人保公司向沈阳铁路局移交保险业务,拖欠基金3349.6万元。
(四)应收基金利息。应收基金利息7474万元,其中:集体处挤占挪用基金和各分处借款应收未收利息7089万元,辽宁人保公司欠款应收未收利息385万元。
二、重点问题的核查
1994年以前,路局集体处挪用基金投资北海大厦、东铁公司、中山服装公司、长白公司、铁韩公司、铁营公司等生产经营和房地产项目,借款给租赁公司、内部银行、物资供应站、集兴公司等企业从事经营活动。1995年以后,基金实行路局与分局两级管理,路局集体处继续挪用基金投入直属单位未竣工项目,对分局放松管理和监督,造成各分局大量违规动用基金。目前,挪用基金投资项目和借款企业,绝大多数经营亏损,还本无望,有的已经停产歇业,这些项目连年亏损,造成基金很大损失。
(一)路局集体处挪用基金项目。
1.北海大厦。该大厦是路局集体处直属宾馆。1992年4月立项,当年6月经路局领导同意列入年度基建计划,1995年7月竣工开业。该项目先后挪用基金5025万元,目前累计经营亏损766万元。
2.东铁公司。该公司是路局集体处直属公司。1992年8月,路局集体处购买大连市开发区一块地产,组建东铁公司招商引资,先后挪用基金1685万元。1995年5月,因长期不能引进项目,路局集体处将此地产划给大连分处管理。1998年8月,为减少亏损,大连分处又将此房地产以1450万元的价格卖给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利发展公司,款项分4年付清。现已收到第一期款362.5万元,第二期付款期限已到,债务人无力偿还,大连分处准备诉诸法律。按出售价格计算,该项目已损失235万元。
3.中山服装公司。1992年5月立项,当年7月经路局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批准,先后挪用基金1668.7万元,购买中外合资珠海香州龙华服装厂厂房设备,组建中山服装公司,并支付生产流动资金,1996年投产并于当年停产。目前,该公司由路局外经处管理,1999年2月路局委托审计事务所审计,固定资产净值仅剩1110万元,累计经营亏损360多万元。
4.长白实业公司。该公司是路局集体处直属贸易公司。1992年7月路局集体处购买地处沈阳市东陵区长白乡的一幢楼房,用于举办职工培训学校,1993年因没有生源改办长白实业公司,从事仓储等物资经营。该项目先后挪用基金348万元,累计经营亏损19万元。
5.铁韩公司。路局集体处所属长白实业公司与韩国亚细亚自动化汽车修造中心合资,成立沈阳铁韩进口汽车修理有限公司。1994年4月路局提出立项申请,当年6月沈阳市计经委批准,1995年竣工并投产。韩方投入50万美元设备,路局集体处挪用基金411.3万元,目前累计经营亏损382万元。
6.铁营公司。该公司是路局集体处直属公司。1992年9月路局集体处购买营口市鲅鱼圈开发区几处房产,组建铁营公司,公司做了两笔地产交易后关闭。该项目挪用基金285.6万元,目前尚有三处房产。
7.企业借款。1991年至1994年,路局集体处挪用基金借给直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至今还有208万元未归还,其中:租赁公司96.5万元、内部银行50万元、物资供应站30万元、集兴公司26.5万元、沈阳工务段商店5万元。
(二)分处主要挪用基金项目。
1.锦州分局2000万元。1997年3月18日,由锦州分局担保,路局集体处借给锦州分处基金2000万元。当日锦州分处又借给其下属单位沈阳铁路局锦州工程处,该处将此款用于垫付中辰南美国际工程承包有限公司注册资金,至今未还。
2.吉林分局2100万元。1995年7月至1998年7月,由吉林分局担保,路局集体处陆续借给吉林分处基金2430万元,吉林分局将其中2100万元借给分局多种经营处,用于修建国际大酒店,至今未还。
三、处理意见
路局集体处直接挤占挪用、违规运作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数额巨大,有关投资已经形成一定损失,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严肃纪律,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立即纠正挤占挪用、违规运作的行为。现提出以下处理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铁道部责成沈阳铁路局成立专门清理小组,制定整改措施,全面整顿集体职工养老保险,确保工作有序、基金管理规范、档案资料完整。
(二)抓紧回收被挤占挪用基金。沈阳铁路局要制定清理回收计划,今年年底前至少收回50%,2000年6月底前全部收回。不能及时收回的基金,由沈阳铁路局垫付资金归还。劳动保障部、铁道部监督检查。
(三)纠正违规运作基金。立即收回委托保管的国债,退回用基金购买的储蓄性团体寿险。
(四)今年年底前,要追回辽宁人保公司拖欠的基金,收回各分处的借款。
(五)根据挤占挪用基金情节、损失情况,对直接责任人及有关领导作出严肃处理。
(六)建议将群众反映私设小金库和个人贪污、受贿等问题,移交纪检部门或司法机关查处。
(七)建议铁道部对铁路系统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清理,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新的挤占挪用问题。
附表1
沈阳铁路局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结余情况表
(1987年7月1999年6月)
单位:万元
-------------------------------------------
项 目 | 金额 | 备 注
-----------------|--------|----------------
一、收入 |65560.9 |
-----------------|--------|----------------
1.保费收入 |54894.1 |
-----------------|--------|----------------
2.利息收入 |10666.8 |含内部银行利息收入141.5万元
-----------------|--------|----------------
二、支出 |10854 |
-----------------|--------|----------------
1.养老金支出 |9302.4 |含买断工龄退保483万元
-----------------|--------|----------------
2.管理费支出 |1551.6 |
-----------------|--------|----------------
三、结余 |54706.9 |
-----------------|--------|----------------
(一)路局集体处 |41448.6 |
-----------------|--------|----------------
1.挤占挪用基金 |10353.8 |
-----------------|--------|----------------
(1)挪用基金本金 |9670.6 |
-----------------|--------|----------------
(2)挪用基金利息 |683.2 |
-----------------|--------|----------------
2.违规运作基金 |8970 |
-----------------|--------|----------------
(1)国库券代保管 |7000 |
-----------------|--------|----------------
(2)购储蓄性团体人寿保险 |1970 |
-----------------|--------|----------------
3.辽宁人保公司移交欠款 |3349.6 |
-----------------|--------|----------------
4.银行存款等 |18775.2 |
-----------------|--------|----------------
(二)分局集体分处 |13258.3 |
-----------------|--------|----------------
1.挤占挪用 |7998.9 |
-----------------|--------|----------------
2.国债、银行存款等 |5259.4 |
-----------------|--------|----------------
四、应收利息 |7474 |含应收辽宁人保公司38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