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会教育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文章阐述了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含义和内容,分析了图书馆社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创新社会教育的原则,提出了创新实践的措施和方法。
社会教育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教育内容随着图书馆功能的演进而逐渐强化和拓展。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图书馆传统的社会教育方法已经无法真正适应“没有围墙大学”的需要,在种种限制和困扰面前,图书馆要想保持以往的优势,不仅要把自身特有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还要在思想观念、规章制度、管理模式上坚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1.1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含义
“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概念是现代化发展对图书馆做出教育职能的要求并逐渐普及的结果,它是从图书馆社会职能中分化而来的。一般情况下是指图书馆在丰富馆藏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读者进行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使读者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让读者的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推动国家科教事业的发展。它的教育对象不受年龄、民族、社会阶层及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仅教育对象广泛而且教育内容新颖、全面,教育形式个性化、灵活、多样,能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1.2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内容
1.2.1社会人文与思想道德教育。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它囊括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用丰富多彩的声、文、图、像等形式对读者进行熏陶和感染,让读者在典籍里受到教育,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让读者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塑造和升华,这种深入灵魂的教育,陶冶着读者的思想情操,能够丰富读者的人生感悟、填充读者的精神世界、充实读者的人生体会,为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2.2科学技术与实用知识教育。图书馆是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完善自身的见证者,它用多种形式保存着人类创造和积累的硕果,丰富的科学文化是图书馆践行科技教育职能的根本保证。图书馆与学校的教育模式相比,其科技教育更加自主、灵活,它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兴趣为导师指导读者对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让读者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图书馆还把科技融入日常生活中,不仅便于读者理解还有效地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科学的力量,并进一步激发读者对知识的渴求,达到普及文化教育的目的。1.2.3学习生活与休闲娱乐教育。与传统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知识教育相比,图书馆的社会教育更加注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引导人们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让人们学会彼此同情、关心、宽容、尊重与信任的行为和意识,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用强烈的生活责任感去迎接自己的每一天。
2图书馆社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1专业服务能力差
图书馆在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时,必须要用专业化的服务来迎接学科与专业化的挑战,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专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目前而言,我国具备专业化水准的图书馆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但总体水平也不是很高。定题服务、高级参考咨询服务、学科馆员、查新服务等还没有得到普遍开展,即使一些图书馆开展了定题服务也仅仅是简单问题简单化,不能解决一些高端复杂的问题,由于图书馆缺乏专业化的服务,一些资深用户无法实现自己走进图书馆的目的。图书馆不能为资深用户提供科研帮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应有的专业性和普及。
2.2馆员综合素养不高
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能否真正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①传统落后的理念无法赶上时代进步的速度,“人性化”“主动化”和“一切为了读者”的全新服务理念不能很好地贯彻到日常工作中。由于馆员素质水平的整体低下,工作时不能用主动、热情的态度为读者服务,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不良的印象,读者无法认同图书馆员所提供的服务,有的甚至对馆员产生厌烦心理,致使利用图书馆的读者逐步减少。②图书馆员大多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对新方法和新技术不能及时主动地学习和利用,不能快速地转变工作方法,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不能很好地实现。③馆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3图书馆社会教育方法的创新原则
3.1教育方法的层次性
普通受众之间层次的不同决定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必须要有层次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法。在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要注意传递对象的不同需求,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教育的普及性和大众化。
3.2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要看知识信息的利用度是否最大化,是否对受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有效性是衡量图书馆教育方法的基本体现。由于图书馆与读者地位的不相等,读者只是图书馆的知识传授对象,是被动的,在传递地点、时间及方式上都无法自主选择,但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所要接受的内容,这就要求图书馆在策划传递知识之前做好调查,针对读者的知识需求进行知识的传递,实现传递与接收的有效统一,从而提高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有效性。
4图书馆社会教育方法的创新实践
4.1开展推广活动,丰富阅读形式
图书馆开展推广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改善图书馆的软、硬件基础设施。②为读者推荐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帮助读者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③举办有关图书的推广活动,充实公众的精神世界,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4.2加强群众联系,利用网络服务
群众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根本,要想保持图书馆的地位不动摇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从思想源头上重视群众。要通过多种手段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指导人们正确高效地阅读,提高社会教育被接受的效率。和阶段性、短暂性的学历教育相比,社会教育具有长久性、终生性的特点,图书馆作为一个为群众提供免费的、非学历的教育机构,它的作用将会更加受到重视,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图书馆将通过社会教育提升公众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现代化文明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力争实现服务群众和自身发展的双赢。目前情况下,图书馆应引进高科技服务手段为读者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的服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加全面地引导读者进行阅读和学习。
5结语
要想真正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就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顺利无阻,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把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从被群众忽视提升到公众注视的地位。当今时代下,图书馆和以前相比更具生命力和时代特征,践行社会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得到了适时更新,相信未来的图书馆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更专业、更科学的服务,其社会教育功能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杨晓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重建与服务创新刍议[J].图书馆,2013(6):6-8,20.
[2]房永壮.努力探索公共图书馆承载社会教育的新途径[J].才智,2013(2):193-194.
[3]王余光,郑丽芬.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回归:以经典阅读推广为途径[J].图书情报研究,2014(2):1-6.
[4]杨运雄,戴旭.社会转型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公民意识构建[J].学理论,2014(17):110-111.
[5]刘亚玲.人文化成: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理性回归[J].图书馆建设,2014(9):7-10.
摘 要:文章阐述了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含义和内容,分析了图书馆社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创新社会教育的原则,提出了创新实践的措施和方法。
社会教育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教育内容随着图书馆功能的演进而逐渐强化和拓展。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图书馆传统的社会教育方法已经无法真正适应“没有围墙大学”的需要,在种种限制和困扰面前,图书馆要想保持以往的优势,不仅要把自身特有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还要在思想观念、规章制度、管理模式上坚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 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1.1 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含义
“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概念是现代化发展对图书馆做出教育职能的要求并逐渐普及的结果,它是从图书馆社会职能中分化而来的。一般情况下是指图书馆在丰富馆藏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读者进行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使读者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让读者的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推动国家科教事业的发展。它的教育对象不受年龄、民族、社会阶层及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仅教育对象广泛而且教育内容新颖、全面,教育形式个性化、灵活、多样,能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1.2 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内容
1.2.1 社会人文与思想道德教育。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它囊括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用丰富多彩的声、文、图、像等形式对读者进行熏陶和感染,让读者在典籍里受到教育,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让读者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塑造和升华,这种深入灵魂的教育,陶冶着读者的思想情操,能够丰富读者的人生感悟、填充读者的精神世界、充实读者的人生体会,为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2 科学技术与实用知识教育。图书馆是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完善自身的见证者,它用多种形式保存着人类创造和积累的硕果,丰富的科学文化是图书馆践行科技教育职能的根本保证。图书馆与学校的教育模式相比,其科技教育更加自主、灵活,它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兴趣为导师指导读者对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让读者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图书馆还把科技融入日常生活中,不仅便于读者理解还有效地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科学的力量,并进一步激发读者对知识的渴求,达到普及文化教育的目的。
1.2.3 学习生活与休闲娱乐教育。与传统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知识教育相比,图书馆的社会教育更加注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引导人们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让人们学会彼此同情、关心、宽容、尊重与信任的行为和意识,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用强烈的生活责任感去迎接自己的每一天。
2 图书馆社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1 专业服务能力差
图书馆在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时,必须要用专业化的服务来迎接学科与专业化的挑战,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专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目前而言,我国具备专业化水准的图书馆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但总体水平也不是很高。定题服务、高级参考咨询服务、学科馆员、查新服务等还没有得到普遍开展,即使一些图书馆开展了定题服务也仅仅是简单问题简单化,不能解决一些高端复杂的问题,由于图书馆缺乏专业化的服务,一些资深用户无法实现自己走进图书馆的目的。图书馆不能为资深用户提供科研帮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应有的专业性和普及性功能。
2.2 馆员综合素养不高
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能否真正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①传统落后的理念无法赶上时代进步的速度,“人性化”“主动化”和“一切为了读者”的全新服务理念不能很好地贯彻到日常工作中。由于馆员素质水平的整体低下,工作时不能用主动、热情的态度为读者服务,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不良的印象,读者无法认同图书馆员所提供的服务,有的甚至对馆员产生厌烦心理,致使利用图书馆的读者逐步减少。②图书馆员大多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对新方法和新技术不能及时主动地学习和利用,不能快速地转变工作方法,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不能很好地实现。③馆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3 图书馆社会教育方法的创新原则
3.1 教育方法的层次性
普通受众之间层次的不同决定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必须要有层次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法。在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要注意传递对象的不同需求,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教育的普及性和大众化。
3.2 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要看知识信息的利用度是否最大化,是否对受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有效性是衡量图书馆教育方法的基本体现。由于图书馆与读者地位的不相等,读者只是图书馆的知识传授对象,是被动的,在传递地点、时间及方式上都无法自主选择,但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所要接受的内容,这就要求图书馆在策划传递知识之前做好调查,针对读者的知识需求进行知识的传递,实现传递与接收的有效统一,从而提高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有效性。
徐志彬:图书馆社会教育方法的创新实践研究
4 图书馆社会教育方法的创新实践
4.1 开展推广活动,丰富阅读形式
图书馆开展推广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改善图书馆的软、硬件基础设施。②为读者推荐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帮助读者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③举办有关图书的推广活动,充实公众的精神世界,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4.2 加强群众联系,利用网络服务
群众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根本,要想保持图书馆的地位不动摇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从思想源头上重视群众。要通过多种手段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指导人们正确高效地阅读,提高社会教育被接受的效率。和阶段性、短暂性的学历教育相比,社会教育具有长久性、终生性的特点,图书馆作为一个为群众提供免费的、非学历的教育机构,它的作用将会更加受到重视,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图书馆将通过社会教育提升公众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现代化文明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力争实现服务群众和自身发展的双赢。目前情况下,图书馆应引进高科技服务手段为读者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的服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加全面地引导读者进行阅读和学习。
5 结语
要想真正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就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顺利无阻,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把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从被群众忽视提升到公众注视的地位。当今时代下,图书馆和以前相比更具生命力和时代特征,践行社会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得到了适时更新,相信未来的图书馆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更专业、更科学的服务,其社会教育功能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杨晓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重建与服务创新刍议[J].图书馆,2013(6):6-8,20.
[2] 房永壮.努力探索公共图书馆承载社会教育的新途径[J].才智,2013(2):193-194.
[3] 王余光,郑丽芬.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回归:以经典阅读推广为途径[J].图书情报研究,2014(2):1-6.
[4] 杨运雄,戴旭.社会转型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公民意识构建[J].学理论,2014(17):110-111.
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
【关键词】教育方法;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和组织实施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多年来,我园一直以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为基本点,促之早日成为社会的人。我们积极尝试开发并整合园内外的教育资源,开展幼儿社会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亲近自然,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为幼儿社会认知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幼儿喜欢大自然,眷恋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充满神奇的自然现象,所以大自然是他们最好的课堂。我们让幼儿多亲近自然,与大自然交朋友,去触摸、尝试、探索、发现和游戏,得到自由的体验,创造的乐趣。如春天里,我们带领幼儿畅游在黄灿灿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使其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花儿盛开的季节。夏天,我们带领幼儿去石门湖、森林公园,风儿轻拂柳枝,阵阵鸟语花香,孩子们被迷人风景所吸引,尽情嬉戏、玩耍,并与同伴分享着自己带的食物。秋天,我们带领孩子参观“闽西干”之首――连城地瓜干的制作过程,带领孩子走进金色的稻田,观看农民收割水稻的繁忙景象,幼儿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带领孩子去城郊观看展,孩子们来回穿梭于花的海洋之中,窃窃私语。带领幼儿去观赏根雕、集贸市场,挑选一些秋天的水果,供幼儿观赏,品尝。冬天,我们和孩子一起徜徉湖畔,眺望原野、流连山色,感受冬的诗情画意。幼儿尽情领略自然的丰富多彩,在认知自然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草草木木的情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陶冶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情。
二、走向社区,拓展空间,融入社会
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群的组合,是一定地域的社会关系结构。社区的基本要素有人口或以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为基础组成的人群、一定的地域、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地方乡土观念。显而易见,在社区里蕴藏了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多年来,我园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来拓展幼儿学习空间,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带领幼儿参观,发展认知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我们利用户外散游、参观社区等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设施。如居民小区、桥、书店、商场、银行、邮电局、农贸市场等常见社区机构。认知内部设施、工作人员及工作方法。孩子们在这些场所里,一个个都瞪圆了眼睛,在叽叽喳喳中达到了认知目的。老师轻松,幼儿开心。为了使幼儿对公共规则、集体规则等方面有所认识,我们带领幼儿观察热闹的马路,观察红绿灯和交警叔叔的辛勤劳动,使幼儿知道汽车和其他一些交通工具行驶都有特定的范围和特定的规则。我们人也一样,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利用实践活动,培养社会情感
我们利用生活中大量的自然真实的情境对幼儿进行社会情感的培养。同样也因地制宜地设计社区活动,为幼儿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其产生的社会情感得以巩固,并逐步内化,渗透到社会行为中去。如小班的社会活动《去同伴家做客》,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发带上一份礼物,来到同伴家,通过同伴热心的招待,与同伴家人的相互交流,赠送礼物,使幼儿明白了与人交往应用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大班社会活动《爱心传递》,使幼儿懂得人间自有真情在,懂得向亲人、同伴表达自己的爱心;中班社会活动《农民伯伯真辛苦》,我们带领幼儿走入田野,观看农民收割水稻的繁忙景象,鼓励幼儿帮助农民伯伯拾稻穗,孩子们飞舞在金色的农田之中,忙得不亦乐乎,从小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了他们热爱农民,从小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在助残日到来的时候,我们开展了《大哥哥大姐姐,我爱你》的教育活动,事先和特教学校联系,带领幼儿到特教学校,参观特殊儿童学习生活的场所,引导幼儿将自己省下来的零食送给大哥哥大姐姐,并为他们献上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和他们一起表演节目,增强幼儿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三)挖掘人力资源,促进社会性发展
新《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我们充分挖掘社区中的人力资源,时常邀请他们来园配合开展教学活动,“现身说法”起到了教师不可代替的作用,幼儿乐意接受,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如:在开展《我长大了》的教育活动中,邀请小朋友的妈妈走入课堂,为小朋友讲述从胎儿、婴儿到现在的成长、发育过程,谈谈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妈妈们付出的辛劳,使幼儿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三、吸引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积极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社会教育内容可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共同实施,依靠家庭的影响和教化。
首先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提高家长对社会教育的认识,让家长明确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使他们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家园同步,协调一致,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我们还指导家长将社会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之中。每月利用班级飞信,告知家长本班社会教育的内容,介绍本班社会教育的实施情况,提出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及注意事项,让家长心中有数。
其次,我们开展介入式活动,邀请家长参与社会教育活动中来。让家长利用假日机会带孩子参观、游览,引导幼儿接触更多的社会环境。在社会文化节中,邀请家长来到课堂中向孩子介绍“民俗民风”,如民间的“游大龙”“走古事”等活动,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灿烂。同时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桥,参与到“各式各样的桥”活动中来,增进了幼儿对桥的认识,感受到了桥的文化魅力。“三八节”期间,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入教室,向幼儿介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大班有位家长开设了灯具店,我们就和他联系,带领幼儿前去参观,由家长介绍灯具的种类、特点、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
四、立足本位,因地制宜,促进发展
新《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开展以大带小的混龄活动
大班和小班幼儿结合成姐妹班。让小班和大班的幼儿相互认识,彼此熟悉,成为好朋友。外出散步,参观时他们“手拉手”,游戏时他们扮演爸爸妈妈和宝宝,穿梭在各个游戏角。“六一节”他们一起做彩带、剪窗花,一起布置教室。大班幼儿对弟弟妹妹无微不至的照顾,无疑为小班幼儿在以后的社会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楷模,也提高了彼此的交往能力。
(二)开展富有意义的劳动实践
每班根据季节变化开设自然角,种植幼儿常见的花草、蔬菜,养殖小鱼、乌龟、小兔等,让幼儿轮流当小助手,给花卉、蔬菜浇水,并做好观察记录,从而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和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克服困难,体验快乐。
(三)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我们充分利用三大游戏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社会性角色,幼儿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到角色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责任、义务等。如幼儿在理发店扮演“理发师”、在小吃店扮演“厨师”等角色,初步了解了相应的职业规范,交往技能和协助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开展价值深远的节日教育
中国有很多充满浓郁风情的节日文化,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风俗习惯等内容都可以引导幼儿认识。中秋节组织幼儿一起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品尝月饼。元宵节开展猜灯谜活动。三月五日雷锋日,我们献爱心活动,师生一起为园内贫困学生捐资捐物。幼儿从中受到了关爱他人的教育。孩子们自己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