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市场监管行业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烟草行业;监管体系;问题与现状;策略
前言
改革开放之后,烟草行业市场中呈现出各种问题,使国家烟草局不断完善烟草专卖的管理方式。本文主要针对烟草行业专卖市场监管体系的问题与现状进行策略探析。
一、 完善烟草行业专卖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性
烟草行业是属于国家统一管理、垄断的行业,国家直接负责生产、分配与销售,对烟草专卖品实施专卖管理。烟草的专卖制度不仅有利于国家利益,也符合消费者的利益。从国家来讲,烟草行业的税收在国家整个财政收入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从消费者来看,烟草专卖品属于高消耗品,可以创造出很多利润,这就导致出现很多不法商人制造假烟的情况,使卷烟对人体危害的程度大大增加,所以必须对烟草专卖品实施专卖监管。随着专卖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烟草制品的质量得到保证,国家以及消费者都获取到最大的收益[1]。
二、 烟草行业专卖市场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一) 不完善的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偏差
目前许多地方烟草局机构设置不合理,如市局稽查队对查处、经营、指导以及协调方面不到位,在很多案件中盲目处理问题。而且没有完善的基础监管部门,对烟草零售户的管理过于疏忽。另外对市场监管人员的配备出现偏差,多以一名专卖员负责多个地区的烟草专卖,很难进行精细的监督管理。
(二) 考核制度不完善
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考核指标、对主体的衡量评价以及考核内容等方面。在评价市场整体的状况时,缺乏定性指标,通常只注重需要查处的案件数量以及烟草制品的数量。进行考核评价时,多以上级领导的衡量评价为主,忽视了消费者、零售户以及基层监管部门的衡量。在考核内容上,脱离市场实际情况,以同样的方式去考核不同地区的监管水平,很难解决各地区出现的问题。
(三) 信息系统不够精细化
现阶段的专卖管理业务系统多集中在业务办理方面,对于业务分析或者业务分解的方面不够重视,导致专卖管理人员在收集信息、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很难做到游刃有余,经常以带着问题去工作的方式走进市场。
(四) 烟草行业专卖市场监管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如上海奉贤烟草公司一天之内查处7个无证批发卷烟仓库、广东茂名一个月之内查处6个制假窝点等。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案件仍然不断出现。多数的监管人员在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时,还存在“人情证”的现象,在处理案件时,执法不公、执法不严,使烟草市场监的管工作很难进行。
三、 烟草行业专卖市场监管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 执法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
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大多没有落到实处,过分的强调监管,没有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处理案件过程中经常采取粗暴的执法方式,导致出现很多暴力抗法的事件,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使监管力度更加弱化,监管人员的执法形象也受到严重影响。
(二) 不规范的行政执行
由于烟草专卖的相关法律一直不够完善,使执法依据不够充分,很多执法人员在处理案件时,在处罚措施与罚款幅度的方面随意性很大,例如在经营者住所或者仓库查获卷烟,执法人员很难找到相关法律依据进行处理,经常会“自由发挥”。所以完善法律制度、规范行政执法势在必行。
(三) 监管人员素质低下
监管人员在处理案件中必须具备执法能力以及道德素养,执法水平不足、道德修养低下很难做好市场监管、净化市场的工作。所以必须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优化专卖队伍人员的结构[2]。
四、 烟草行业专卖监督的策略
(一) 完善市场监管的标准体系
市场监管的标准体系主要是指对监管人员、监管行为、工作流程、监管机构等方面构建合理的规范体系,比如在市局稽查队下设立多个稽查小组、成立各个辖区的监管机构、成立案件查处的专业队伍。对岗位人员要明确职责以及任务标准,同时保证监管人员数量,使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另外要完善业务流程规范,在应急处理或普通案件处理工作中,要明确规范标准,监管人员需经常进行日常检查,形成监管报表,重视对零售许可证的审查与后续监督。最后要形成一套科学的监管体系模式,如“单元化管理”或者“网格化监管”,在市场监管中都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监管工作的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二) 完善市场监管的质量控制体系
市场监管质量控制体系作为辅助机制、考核机制,要对市场监管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适时地进行评价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发挥主动作用,烟草监管部门及其他部门相互配合进行市场的清理和整顿,同时与公安部门、工商部门也要建立协作机制,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其次要建立信息化支撑系统,使监管人员可通过信息化工作平台整合营销、证件以及案件处理等信息内容,增强对违法经营的打击力度。最后要建立市场监管的考核系统,根据不同地区烟草市场的差异性以及监管的落实度建立不同的考核标准,有效地解决监管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推动整个市场监管水平的不断上升[3]。
(三) 完善市场监管的结果运用体系
以合法方式运用市场监管工作的结果而形成的体系被称为结果运用体系,帮助鼓励经营者守法经营,惩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的结果运用体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对零售许可的结果的运用,烟草专卖的零售许可是零售业务的主要根据,对被准予认可的零售户应以各种方式向大众告知,增加了持证零售户的公信力。同时对零售户进行适时地指导,比如将许可证放置显眼位置,在旁边标注卷烟编码以及举报电话,既加强了对烟草专卖的监督,也帮助消费者有效地区分烟草制品的有证和无证经营。第二是将监督检查结果运用于实际之中,及时曝光非法行为,将检查结果公诸于众,可有效地遏制违法行为。第三是对打假、打私结果的运用。一般震慑不法分子以及引导烟草零售户合法经营最好的方法就是对犯罪行为的重罚惩处,监管人员可通过媒体报纸等将查处情况进行宣传,或者在法制宣传日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进行实物、图片的展示,增加消费者的拒假意识。
(四) 完善监管队伍的建设
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必须加强对监管人员的整体建设,无论在政治素质,还是业务能力方面。同时对领导层的思想、组织、作风、廉洁等建设也要重视起来,只有起到表率带头作用,才能让基层人员依法办案、秉公执法。对基层人员应采取责任制和奖惩制,适时地进行培训和学习,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保证烟草行业专卖市场监管的有效实施[4]。
结论: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才能保证市场监管的质量。烟草行业专卖市场监管体系需要不断完善,监管人员需要不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促进烟草行业的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湘西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参考文献:
[1]李胜利.构建卷烟市场监管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3,11(25):3-6.
【关键词】建筑市场监管机制;博弈分析;建筑行业;技术创新
建筑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业主方、承包商以及监理单位等,这些参与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但是在市场运营的过程中,参与者的一些行为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甚至导致大量违规行为的发生。市场行为的不规范会导致技术创新的停滞,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市场违规行为发生的因素及表现
具体来说,导致当前建筑市场出现违规行为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行为出现偏颇。政府应当在建筑市场中扮演协调各方关系、监督市场行为的角色。但是政府在参与市场活动时,可能会将利益的制定更倾向于关系相对密切的企业,这种行为会引发竞争的不公平甚至造成行业的垄断,地方市场还易盛行保护主义。政府的不作为或者不公正作为使建筑市场的权威性与严肃性遭到破坏,因而违规行为大量发生。另外,政策与制度上可能将更大的利益归于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而民营企业由于缺乏政策上的扶持,难以适应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对短期利益、高额利益的追逐更为热衷,当违规利益超出常规利益时,很多企业可能会做出违规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第二个因素可归结于业主方的行为,一般来说建筑市场呈现买方市场的状态,业主方在招标时可能会恶意压低价格,这样承包商或者监理部门的利润就会降低,为了将利益扩大化,他们可能会采取转包、偷工减料等方法。部分业主在项目建设时资金不足,因而将债务转嫁给承包商,承包商在缴纳基本的资金外,还要垫付工程项目的施工费用,当工程竣工后,可能会有业主拖欠费用。
第三个因素是承包商因素,最主要的一点是承包商想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另外业主方恶意压价、转嫁债务负担等行为引发承包商的违规行为,出现将工程转包给资质较低的企业,或者用拖交欠款、克扣工资等方法将危机转嫁给其他人。
第四个因素是建立单位的因素,监理费用一般较低,因此监理单位必须通过裁员或简化工序的方法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而监理工作很难发挥实际的作用,承包商的一些违规与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监督。
二、对建筑市场监管机制的博弈分析
(一)市场准入监管
建筑市场准入监管的主体为政府的市场监管部门以及业主,其客体为承包商与监理单位。承包商与监理单位在进入市场之前要接受监管部门与业主在综合素质、诚信信誉、项目业绩以及违规现象等方面的考核。综合成绩优良的承包商与监理单位才可进入市场,信誉低、业绩低的承包商与监理单位则不具备进入市场的资格。
将监管成本设置为C,将合格的监管客体的预期收入设定为R,不合格的预期收入设为R1,一般情况下R>R1,将不合格的监管客体进入市场后造成的损失预期设定为L。
由此可见,该博弈模型中存在着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其解为(3)、(4)所示,。可以从中推断,如果β大于β*表示监管对象的行为具有较高的规范程度,监管部门可不予以监管;如果α大于α*则表示监管对象均能够达到合格标准,因此最终结论α=1-R/R1。
监管概率受R与R1的影响,R越大则监管工作的难度越小;而R1越小,则监管工作的难度越大。这种情况下,如果工作规范合格的承包商与监理单位以正常的方式进入市场后预期收入达不到满意的程度,那么其就很有可能选择不融入建筑市场;如果工作不合格的承包商与监理单位发现进入市场后自身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预期时,那么其就很可能从一些非常规的途径进入到市场中。大量不合格的承包商与监理单位进入市场导致监管难度不断增大。
而合格率则受到C与L的影响。C越大,则合格率越低;而L越大,监管力度就会相应增加,因而合格率可能会有所特高。监管成本增加,监管难度随之增加,合格概率就会受到影响。
(二)项目运营监管
项目运营中监管主体与客体间有重叠的部分,这部分为监理单位与业主方,除此之外,监管主体还有政府,而监管客体还有承包商。其主体管理的对象各部相同,政府负责总体的监督,业主方负责监督监理单位与承包商,而监理单位有对承包商予以监督。在博弈模型的建设中,可将监管双方进行简化,同样将监管成为设定为C,将监管客体的正常收入设定为R,不合格客体的违规收入设为R1,不合格客体带来的损失设定为L,违规者受到的经济处罚设为F,其被没收收入被设为R2,其博弈矩阵设定如下:
公式计算步骤同市场准入监管,最终得出有效的监管概率为α>R1/(R+R1+F-R2)。可以推断出监管概率的影响因素包括三个R1、F以及 , 表示信誉下降所造成的损失( )。R1越大,则表示建筑市场的整体秩序越为混乱,这种情况加大了市场监管工作的难度,因此监管的力度应随之增加;F与 的值越大,则表示受监管者即监管客体出现违规行为的概率越小,因此监管实施的可能性也就随之降低。
监管客体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受到C、R1以及F的影响。C值高意味着监管成本的增加,监管方很可能因为成本过高而失去监管的动力,监管不严格或者罚款数额较低都会导致违规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R1为违规收入,收入的增加会提高监管客体发生违规事件的概率。
三、监管机制与建筑行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监管机制的完善能够有效的规范建筑市场的行为,使建筑市场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该行业的技术创新。而技术的创新又能够推动市场监管工作的健康发展。科学、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都会制约技术创新的发展,具体来说,科学发展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市场需求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同时又能推动科技成果向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法规的协调能够为技术创新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着很多违规违法的行为,制约着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导致科技创新受到阻碍。这些违规违法行为具体表现为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建筑质量等。而监管力度的缺乏使大量的劣质产品充斥着市场,优质产品得不到发展空间,建筑市场机制发展畸形,甚至出现了劣胜优汰的现象。这种情况使建筑市场对技术的要求降低,难以对技术创新形成拉动作用,技术创新的动力与活力缺乏。
只有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规范建筑市场的行为,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政府应当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执法与监督行为的客观与公正,将有违法与违规行为的企业进行曝光,用严苛的手段保障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形成正常的市场秩序,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结语:
监管力度的缺乏使大量的劣质产品充斥着市场,优质产品得不到发展空间,建筑市场机制发展畸形。而技术创新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环境的支持,因此政府、业主、承包商以及监理单位都应当规范自己的行为,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凯.基于数据大集中的建筑市场联动监管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2).
[2]秦旋,王敏,刘艳刚.制约发展绿色建筑的障碍因素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3]本报记者 陈梦妤.建筑工程质量治理再下“军令状”[N].中华建筑报,2015(04).
关键词:市场环境;药品行业;监管;法律规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对于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药品行业,人们也逐渐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与关注。在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加强对药品行业的监管与法律规制显得至关重要,其不仅影响本行业的发展,且对公众的健康安全具有密切的联系。
1 药品行业市场监管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的药品行I领域中,市场监管主要是指对市场上的主体行为现状进行一定的限制、约束,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市场的发展。当前,在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如何加强药品行业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在实际生活中,药品行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进行药品监管的操作中,其要求相关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企业的生产、药品销售的行为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限制与约束,以进一步促进药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药品行业市场来说,其本身便具备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特点,加之在整个药品市场中其经常发生相关信息不对应的现象,而这便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药品行业的监管显得至关重要。国家通过对药品市场的必要监管,可以有效地维护整个市场秩序,并有效地保障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对药品行业进行监管也是有效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条规定:“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特质本法。”这是我国药品监管执法的法律依据,也是我国药品监管立法的目的,而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及其相应的工作人员则需切实履行相应的职责,并在药品的研制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合法的监督管理,以进一步保障药品市场的有序发展。
2 药品行业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国家部门对药品行业领域的监管作业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但是在实际的经济市场运行过程中,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我国药品行业的发展。目前,就我国药品行业市场监管的现状来分析的话,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分析。
2.1 缺乏明确的药品监管主体职权
在药品行业领域中,其监督管理机关及其职权是法定的,而对于其相关的职权我国相关法律对此也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对于其中某些执法主体的权限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一些国家规定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其他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无权设立行政许可会存在互相违背的现象,而这种药品行政许可设定部门权限的不明确会给药品监管行政法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同时,在对药品广告的监管方面中,其往往会有药品监管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同时对此执行相应的管理,从而极易造成两大部门在执法时产生分歧,致使药品广告的管理无法落实到实处。由此可见,在我国药品的监管过程中,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药品行业的发展,而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还无法适应我国现代化的基本国情,加之各个不同的部门在职责上都存在相互交叉的部分,或者各部门职责衔接不到位问题,从而容易使实际的监管工作受到影响。
2.2 药品行业市场监管法律监督力度不够
在药品行业领域中,法律监督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药品执法监督体系,以加强依法监管能力的建设,促进药品行业领域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药品行业市场监管法律监督力度不够则是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对于我国药品监管系统来说,其未明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且对监督管理部门也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制机构,法制人员的缺乏、法制机构的不协调等问题都严重影响到药品行业的监管作业。此外,由于整个药品行业缺乏一定的监管监督体系,因此工作人员之间也便缺乏良好的沟通,对于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地进行交流与解决,从而严重滞后了药品行业的发展。总体上来说,在对药品行业进行监管作业时,我国缺乏强有力的法律监督力度,且对该项工作也缺乏一定的重视与关注,从而使该项作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问题与挑战。
2.3 药品行业市场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整个药品行业的市场监管作业中,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监管人员素质的质量决定着药品行业的发展效率。其中,我国药品行业市场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在处理相关作业时,我国药品监管执法人员的观念较为弱后,因此具有较为随意的工作态度,而这极易在工作中造成一定的偏差,影响该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中,对于监管人员来说,其本身对医药管理和药检等技术就缺乏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且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对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缺乏一定的理解,这些方面的存在便导致监管人员的监督水平相对低下。此外,一些监管人员由于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一定的认识,从而在罚款数额上其就随意决定,且多数监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还会出现的现象,而这些都是由于监管人员个人的因素而造成的结果,体现了药品行业市场监管人员缺乏良好的综合素质。
3 完善药品行业市场监管的有效策略
在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完善我国药品行业市场的监管作业,以进一步促进我国药品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药品行业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相关人员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3.1 完善药品行业的市场监管机构
在药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国家部门应正确履行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以通过完善一个统一、明确的药品监管体制来实现相关的市场监管作业。例如,我国在此方面可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药品监管机构方面的设置,以采用从分级管理向垂直领导发展的方向来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药品监管体系,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上下级交流沟通的问题,且对提高药品监管的效率也具有极大的作用。
3.2 加大药品行业的市场监管力度
在药品行业领域中,增强市场监管力度,其首先应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执法监督的机构,以通过设置专门的法制机构、确定法制工作人员的职责来保障监管机构的正常运行。其次,相关人员需对监管内容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其不但要对各种监管行为进行一定的监督,还需严格按照相应的原则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解决,以进一步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此外,保障监督体制的完善性、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监管力度在其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药品行业领域中,相关人员需加强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例如,由于不同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其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准入制度来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已在岗的监管人员,其可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以使其充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从而可以为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监管人员自身也需加强提升素质水平,以进一步促进自身良好的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加强对药品行业的监管作业对促进药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人员需对此给予一定的重视与关注,以加强对此问题的研究,并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药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君亭.论市场竞争背景下药品行业的监管与法律规制――以“非法疫苗案”为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8:112-113.
[2]苗京楠,张博源.临床安全用药监管法律规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5,01:79-81.
银川市自来水总公司成立于 1958 年,注册资金 9.8 亿元,日供水能力 36 万方,管网长度1250 公里,承担着银川市三区两县一市自来水供应任务,水源全部采用深层地下承压水,下设16 家子公司。2009 年,银川市市委、市政府为了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国内外有水务运营经验的的战略合作伙伴,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转换自来水公司的经营机制,提高供水行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决定对原银川市自来水总公司进行改制,经过近两年的努力,2011 年 5 月改制后的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改制后公司名称为“银川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股东及持股比例为:银川市国资委持有 51%,中铁一局集团公司持有 46.55%,天津创业环保集团持有 2.45%。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具有铁路、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铁路铺轨架梁工程、公路路面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十二五”期间,公司将努力构建以工程、施工总承包为主业,水务、房产为多元的产业结构。相信与央企合作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在管理水平上会有一定的提升。
一、供水企业进入市场探悉
在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所有的企业都在转换经营机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进入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和选择,但是,由于城市供水的天生自然垄断性,产品性质,市场范围、销售方式、价格政策等方面与其他工业企业有较大区别,注定在转换经营机制进入市场过程中需要解决很多特殊的问题,需要经过特殊的途径才能完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然要以盈利为经营目标,最大限度的追求资本增值,在企业生存的基础上,去追求更大的发展。供水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点在于它的社会性和垄断性,更多注重的是社会效益,既要保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用水需求,还要满足供水用户对供水服务的需求,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使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和积累,为扩大再生产做准备。实现这一切必须为供水企业确定建立符合市场原则的科学的合理的水价调整机制,才能满足供水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条件。在水价机制未形成之前谈供水企业进入市场是空谈或者说是单方面的、形式上的,去年在参加北京水论坛上获悉,2009 年全国自来水生产企业亏损比例为 79%,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大规模亏损供水企业的局面呢?水务企业以自然垄断方式独占区域内的供水市场,有较稳定的高度均匀的现金流,在金融机构有较高的信用,融资渠道畅通,即使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仍然能保持现有规模的正常生产经营。水价不到位是造成亏损的直接原因,没有自身积累,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哪里来呢?只有靠政府、靠财政,我认为不能靠自身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企业不是真正进入了市场经济,要使供水企业具备自我发展能力首先一点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调整机制,其次是深挖潜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实现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应授予供水企业特许经营权,以协议的方式约束供水企业和政府的责、权、利,供水企业必须对城市供水承担起全部责任,政府为供水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监督和服务,现阶段多数的供水企业,由于三权不分离,可以不计成本的完成政府应做的事情,没有各司其职。供水企业企业不像企业,政府不像政府,企业在干政府的事,政府在插手企业的具体工作。上述的中心为供水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前提是水价要形成调整机制,水价也要做到有条件的市场化,这样供水企业才能完全置身于市场,水价的调整到位是供水企业增效的或扭转亏损局面的,具各扩大再生产能力的直接途径或根本源泉。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的作用)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良性循环。企业财务管理要站在企业战略规划和实现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要着力转变财务管理的职能定位,由原来的核算型财务转变为战略支持性财务,财务部门要提高日常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支持企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工作中,和企业高管一起,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正确定位,深刻理解企业战略,把企业的脉搏主动出击。作为企业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财务管理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财务战略既是企业战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财务战略既要体现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要求,又要遵循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应该是企业资金的有效流动,而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等活动会弓 I起资金流入或流出企业。
李应新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四建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实现文明施工,从细节做起,加强全员、全过程管理,严格检查与考核,从而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 行业管理 现场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地,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促进文明施工能够树立建筑行业形象,促进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现场管理是建筑行业管理的客观要求
各地深化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和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以来,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并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可说是政府满意、业主欢迎、企业增效、社会支持。但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四大指标,也是建筑行业的系统目标,其落脚点都在施工现场。
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一是安全生产,这是核心。施工现场是事故隐患的多发地点,施工企业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物体坠落和物体打击等事故最易发生。为此,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力度,在施工现场改善施工作业人员条件,消防事故隐患,落实事故隐患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的发生。二是履约守时,这是诚信的关键。合同履行率是施工企业确立企业信誉的最关键指标。只有施工现场管理有序,施工组织到位,现场推行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工期,才能确保合同工期的完成。三是节约高效,控制成本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消耗在施工现场最大,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尽量减少设备占用时间,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减少施工材料消耗,这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节能降耗、节支增收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此,抓好施工现场管理,不仅实现建筑行业科学发展,而且施工企业不断降低施工材料消耗、提高工程实体质量,确保施工安全,保证合同工期履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重要途径。
2、加强职业技能岗位培训是建筑行业管理的科学发展基础
开展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加强建筑队伍建设。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主宰经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竞争异常激烈,对建筑行业职工加强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强化职工职业技能能力,优化职工内在知识结构和体系,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能够更好地服务建筑行业。为此,针对建筑行业流动分散、点多面广的特点,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教师到施工现场开展培训,既可提高培训质量,又可为工人减轻负担,一举两得。同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全力推进培训,提高素质。
3、强化现场管理是建筑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3.1 立足于提高全员现场管理意识
按照辩证法观点,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容忽视。意识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这是现代心理学揭示的基本内容,也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必须牢固树立全员现场管理意识,从心底里重视施工现场管理,这样才能促进文明施工,科学发展。成功的建筑施工优秀企业家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非常重视,关键是企业管理者重视施工现场管理意识,并转化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施工生产过程的群体施工现场管理意识,以此形成自觉行动,形成共识。凝聚群体导向行为,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如果一个施工企业的经理忽视最基本的施工现场管理,其建筑工人就会大打折扣,可能认为可有可无,除关心自己切身利益外,就可能忽略细节问题,导致事故发生。对此,不断升华全企业职工的施工现场管理意识,全面推进施工现场管理,实现建筑行业科学发展。
3.2 科学现场管理须注重统筹兼顾
着眼于现场科学管理方法科学发展必须注重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建长筑行业普遍推行应用定置管理,这是建筑行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方法。定置管理是实现施工企业人、机、物、场所等生产要素科学结合的有效方法。在施工生产现场,通过推行定置管理,实现有序管理,以彻底改变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现象,使之施工现场实现“环境清洁、物料堆放有序,设备整洁完好,安全设施齐全,道路平整畅通,制度标准健全,劳动纪律严格,施工秩序井然”的目标,推进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近几年来,在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大气候的影响下,经历了从要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转变为我要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过程,运用定置管理方法,推进施工现场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推行定置管理促进施工现场管理,是现场管理的内容之一,是实现文明施工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谋求改善施工现场环境的一个科学的管理办法。要建立组织保证体系,建立以企业负责人为组长,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工程项目经理为组员的企业定置管理领导组织,形成了专管成线,群管成网,各负其责、思想到位、责任到位。
3.3 侧重于抓住现场管理的重点工作
依据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机、料等因素都做了严格规定。物料堆放整齐、定量、定位,各种标牌直观醒目,施工现场清洁化、岗位作业标准化、材料堆放定置化。施工企业从施工现场大清理大整顿入手,过去施工现场木板、架杆子、模板、砖头、河石、河沙、水泥、钢筋堆放乱七八糟,造成不安全隐患多,材料浪费大,工程质量差,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使施工地面干净,施工现场管理得井井有条。
3.4 现场管理的关键是以人为本
任何事情都需要人来做,尤其是在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更要尊重人,关注人,特别注意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自觉管理,自我实施,自我控制,贯穿施工全过程、全现场,由现场职工自己动手,创造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标准的施工环境,使全体职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良好风尚。必须从思想上、行为上去关心他们,理顺情绪,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4、严格现场监管是建筑行业管理的保证措施
加强现场监管,不仅是企业自身的事,管理部门也责无旁贷,这是基础性工作,也是推进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此,采取各种措施严格施工现场管理的监管,各施工企业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严格检查和考核施工现场管理,使施工现场基本做到了一坚持、二不见、三不准、四净、五做到,即“一坚持”,就是坚持一日施工一日清;“二不见”,就是不见施工现场水电气跑、冒、滴、漏;不见砂浆遍地;“三不准”,就是不准用河石、河砂垫道,不准从高空乱扔杂物,不准材料混合堆放;“四净”,就是作业面净,钢筋棚净,砖、砂、石、白灰、水泥底净,安全网上净。“五做到”,就是做到料具堆放成行,砂、石堆放成方,红砖、空心砖码垛成行,构件堆放成垛,钢脚手架堆放成列。行业主管部门要对重点施工项目实行经常性检查和指导。同时,把现场管理的责权利相统一,使责权利相挂钩,才会让职工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施工企业质量、安全、成本、工期都得到提高和保证,企业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加了经济效益。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实现文明施工,注重把“定置管理”、“系统工程”等现代化施工方法应用到施工现场管理和文明施工实践中去,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从细节做起,加强全员、全过程管理,严格检查与考核,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一定能够在施工现场管理促进文明施工,推动行业科学发展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行业;管理;施工;现场
一、当前建筑行业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所存问题
第一,对施工现场实施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较低,忽略了施工现场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缺乏正确的认识,未真正做到文明施工,造成其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脏、差以及乱等现象,造成各种安全事故频发。
第二,在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模式较为老旧和单一,对于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人员、安全、材料以及工期等未实施分体管理,甚者还有部分建筑单位一直到现在都未构建相应的项目经理负责机制,而这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施工质量和效率。
第三,在施工组织的设计上做的还不到位,对于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所发挥的指导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根本没有根据设计的施工组织来进行施工,造成施工现场的设备、材料以及人员等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项目施工的组织和安排较为混乱。
第四,保障不了施工项目的安全,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在安全设施上所投入的资金较少,使得工程项目建设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对项目施工的顺利实施产生影响和干扰,致使安全事故频发。此外,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环境管理意识薄弱,管理力度较差,对于危及到人们身体健康以及其生活的废弃物乱扔,对于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未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建筑行业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基于上述这些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建筑行业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措施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加大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
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施工现场管理看作和项目建设同等重要的工作。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需施工材料的种类较多,所采用的施工技术与工艺也较为复杂,且施工班组也较多,鉴于这种情况,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之前,首先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组织工作与技术准备工作,基于项目施工图纸的了解和掌握,按照工程项目所签订的施工合同,依据合同中的具体内容与规定要求,最大程度优化施工环节的各部分与每道工序,综合考虑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即设备、施工队伍、资金以及材料等,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气候条件等各因素,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使其各施工环节均处于其受控范围内。除了要做好上述这些准备工作以外,还应结合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还应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
在进行施工组织编制时,必须要控制好施工中的关键环节,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分析,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组织的编制,尤其在冬季和夏季的时候,必须要对施工现场中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控制好其施工的进度,以免因气候等原因对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造成影响或者干扰。
(二)合理且科学地进行平面的布置以及资源的配置
对施工所有生产活动进行全面且系统的布置,监控其施工的整个进度,确保其施工的安全以及质量,对施工设备与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地调整、配置,针对施工过程中每一工种或者分段工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制定满足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确保其施工工作有序且正常的进行。
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基于施工现场实际空间情况,进行平面图的绘制,将一些较为重要材料或者设备放于较为显眼的位置,合理且科学地规划水电线路的铺设、临时设施的搭建、材料构件的堆放以及及设备的安装等,并将所实施规划标注在平面图上。同时在施工现场的各个通道均应设置相应的指示牌以及标识牌,在施工现场尽量做到以下内容:保持施工现场场地的清洁、合理布局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临时设施、其通道的设置应该便于车辆的进出、衔接好各个工序,将材料整齐地码放好等。
除此之外,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应该构建相应的经理负责制,注重施工项目管理经理人员的选拔,尽量选择具有一定管理经验且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同时企业还应加大对其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管理能力与水平,使其能够有效地解决在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加大对施工材料与施工质量的管理
在施工各环节均要对材料的使用进行控制,采取限额领料的方式来进行材料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对于材料消耗较大的工序,应该由项目经理部门直接承包。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可依据各工序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施工材料领用的具体划分,在每一施工阶段结束以后,必须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及时清点所剩下的材料,对于超耗材料应该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分析,将其超耗的原因找出来,以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此外,在材料的报废上,对于要报废的材料,应该将报废的原因标注在材料记录表上。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施工质量的管理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质量管理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增强其自身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进行质量管理时,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构建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其次构建相应的惩罚机制,将质量和各工作人员自身利益挂钩,以此使其能够更加重视自己的工作。此外,还应构建相应的质量验收机制,巡回检查各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对于质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具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来实施质量管理,坚决不可让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或者设备进入到施工现场。
参考文献:
[1]王锋,党玉静,李娜等.施工现场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在建筑施工行业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252-254.
[2]李冉,李国栋.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34).
[3]高亮.浅谈建筑工程中施工现场管理的施工组织及现场布置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2012,(23).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之前,整个国民收入除掉消费部分之后了形成社会储蓄,其出路一是国家投资,二是银行贷款,即储蓄一国家投资+银行贷款。个人收人节余只能存入银行,形成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个人无支配这笔资金进行直接投资的机会,作为国有企业也无独立的投资权限,国家的投资则是动用财政收人,则财政收人也是广义储蓄的一部分,银行则利用存款按计划发放贷款。这种计划经济下单一投融资模式,限制了多元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无法发挥直接融资的优越性,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证券市场的兴起,赋予社会公众和法人机构以直接投资权利,社会公众和法人机构储蓄一部分用于投资股票、债券,从而使储蓄流向结构发生变化,即储蓄~国家投资+个人及机构投资+银行贷款。投资主体选择金融资产,不仅要考虑资产的安全性,而且要考虑资产的收益性和流动性,努力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目标。社会投融资格局的变化还引起了社会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化,直接投资扩大活跃了消费市场,这不仅在于投资收益对投资者补充了新的购买力,而且投资结果扩大了企业规模,改良了企业的素质,提高了职工收人及消费水平,有利于住房商品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
二、证券市场发展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1.证券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全社会的储蓄水平,扩大了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资金来源。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拓展了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提高了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进而提高了边际储蓄倾向和社会总储蓄率。80年代我国的总储蓄率平均是36%,90年代前五年平均是40.1写,1996年已经提高到42%,在总储蓄率增长同时,国民生产总值也以每年9%以上速度增长,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现在金融体系的总资金流量就要比80年代增长几十倍。
2.证券市场发展改变了资金在各金融机构的分配格局。证券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存款同时,又增加了银行新的资金来源渠道。证券市场建立之初,居民储蓄和企业闲置资金主要以企业存款的形式存在。证券市场兴起以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居民储蓄存款和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市场的发展对银行存款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具有分流作用。同时,由于经营证券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必须通过银行办理结算业务,证券发行市场上股票申购资金、股本资金、证券流通市场股民交易资金、券商结算资金又成为了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证券市场从银行分流各项存款形成各类证券资金过程,是一种跨系统、跨地区的资金运动,证券市场资金回流到哪个地区的哪家银行,回流到哪家银行分支机构,回流资金多少,取决于各家银行综合实力和服务质量。由于存款是银行生存和发展基础,可以预见,商业银行争夺证券市场资金竞争将趋于白热化。今后,哪家商业银行服务手段先进,服务水准高,哪家商业银行就可以从证券市场上森得更大的资金份额。
3.证券市场的发展,增强了银行负债的流动性。由于证券市场资金,其流动性极强,商业银行吸收这类存款越多,其负债流动性也越强。由于商业银行负债流动性提高,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对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负债流动性的提高,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调度头寸难度,不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三、证券市场发展对银行信贷资产业务的影响
证券市场发展,对间接融资为主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在负债业务方面,而且也表现在资产业务方面。证券市场对资产业务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证券市场的发展减少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需求量,冲击着银行现有信贷资产的规模。证券市场发展为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提供了便利条件,资金实力强,经营效益好,信誉优良的大中型企业,将改变传统的融资结构和方式,由单纯依靠银行贷款,改为银行贷款和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相结合,企业所需长期资金将更多地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进而减少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的需求量。银行长期信贷资产比重下降,资产流动性提高,从而有利于实现银行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对称性,增强银行经营的灵活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创造了有利条件。
2.证券市场发展改变了银行资产结构,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证券市•场产生之前,我国银行的资产主要表现为贷款资产。由于各级政府对银行贷款的强烈干预,形成了大量不良贷款。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国家财政主要是吃饭财政,无力向国有企业注资,国有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经营,而国有企业低效率和信誉度低,又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证券市场兴起后增加了金融资产品种,给商业银行按资产“三性”原则调整资产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商业银行资产要适时转换,寻求新的出路,重整资产结构,实现资产结构多元化,改变原先单一贷款型资产结构,将一部分资产投向优良证券,尤其是国家债券,分散经营风险。这样既给银行资金找到了新的出路,又增进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赢利性,同时,银行证券投资也是央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础。
3.证券市场发展给国有商业银行盘活不良资产提供了新的机遇。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银行商业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难点,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的高负债和银行的高不良资产。对于商业银行已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实践证明完全靠企业破产、银行核销呆帐、财政注资这些办法是消化不了的。企业大量破产,社会承受不起,也无法保全银行信贷资产;银行盈利水平低,提取呆帐准备金数量有限,核销呆坏帐也十分有限,国家财政年年赤字,更无力拨款消化巨额不良债务。盘活银行不良资产,根本途径还是要搞活经济,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证券市场发展,拓宽了国有企业融资渠道,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提高国有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降低负债率,减轻利息负担,增强抗风险能力。证券市场发展不仅是为企业提供了一条融资渠道,其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为国企提供能使存量资产得以流动和增殖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四、证券市场兴起之后银行信贷管理对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商业银行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服务证券市场过程中壮大实力,在支持企业改制和股票上市过程中盘活信贷资产。
1.牢固树立客户第一的观念,积极为证券发行和交易提供优良服务,通过证券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实现银行资金的回流,增强资金实力。首先,在证券发行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要利用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和先进的资金结算系统,积极为证券承销商收缴股票发行资金;其次,在证券交易和资金结算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为股民提供准确、安全、快捷的证券资金清算服务,争取券商和股民开立存款帐户,吸收券商和股民在证券交易和结算中的沉淀资金。第三,密切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作,签订委托协议,吸收基金管理公司的资金。
关键词:新常态;民营企业;市场监管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新常态
现阶段,“新常态“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在这一阶段性的代名词。“新”是崭新,与旧的、过去的相反,“常态”是指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一个状态。民营企业必须以这个新的阶段性特征为立足点,适应新常态,实现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1.2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这一概念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民营”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民营等同于“非国营”,是一种利用民间资本进行经营的一种经营方式。民营企业是指非国有国营的企业。
1.3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是指政府或具有市场管理职能的组织,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交易实施监督和管理的行为。
2新常态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从监管主体上看,监督主体不明确导致职责不明、互相撕皮的问题。在监督体系方面,自上而下的监督强化,平行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薄弱,造成监督不力。从监管方式上看,存在监管方式单一的问题。由于我国地区差异性较大,单一的监管方式很难适应新常态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新常态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后,企业的数量确实有大幅增长,但是有许多的企业是有名无实,这些企业对政府市场监管加大了难度。从监管过程来看,存在事前认识不足,事后监管不严的问题。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之后,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很多企业认为只要办理了营业执照就可以营业,行政许可没那么重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绝不是完全开放。监管不严将直接导致市场体系的混乱,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3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
1)监管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十以来,我国政府进行了新的行政机构改革,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政府职能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政府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但仍有些地区监管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出现交叉管理和重复管理的现象。2)监管体制不健全。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新常态的的形势,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但是政府在市场监管的某些政策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常态,有些原定政策已经不适用于转型升级中的民营企业。3)前期培训不足。在改革的新阶段,不论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需要对新常态下的改革充分的认识,进行前期培训。企业年鉴制度的取消,使得许多的企业对于年报并不重视,而往往出现漏报情况。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和政府人员的前期培训,增强企业和监管人员的管理意识。
4措施
4.1完善监管部门岗位设置。市场监管部门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避免出现机构臃肿、一岗多人的现象。监管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全套的监管措施,并将不同的职责分配于不同的岗位,各尽其职,各负其责。4.2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就是要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监管部门对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严管,快速地对市场信息做出反应,并且要有及时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健全激励机制,对于一些民营企业的规范合理的市场交易行为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舞其他企业向它们看齐。4.3加大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培训力度。政府应对民营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并且对不同地域的企业进行差异化的培训,这样既可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也能让企业更快地了解和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另外,政府部门内部也应加强政策学习,增强政府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提高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政府市场监管效率。
5结束语
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进入了非常重要的转型期,这是在新常态背景下,民营企业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而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市场监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有些地区仍然存在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方式单一、监管不严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做到事前预防、事中严管、事后处理的整套流程;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做到惩罚分明;加大企业和政府公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监管意识,才能实现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作者:于志婷 李新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小广.新常态下我国2015年经济形势展望和政策建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6):76.
[2]张亚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
幸福究竟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思考,但幸福仍然是一个“每人都知道其含义”,却无人能精确定义的概念。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幸福分成三类,那就是自外界得来的幸福、自心灵得来的幸福和自肉体得来的幸福。希腊哲学家麦关多鲁斯认为,内心得来的幸福远远超过外界得来的幸福。周国平先生说:“幸福是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丰富。”基于这个角度,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感受职业的幸福。怎样去感受职业的幸福,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呢?
一、把运动健身当享受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感言说:“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请记住,身体健康是幸福的源泉。”人来到这个世界很不容易,是上帝对我们的恩赐,生命只有一次,要感悟生命的宝贵,我们每个人没有清清楚楚的生,但要明明白白的活。生命是l,其他一切都是0。也就是说生命才是最高的价值,当教师有了锻炼身体的场所和器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坚持锻炼身体,大课间走出教室和办公室到操场上去与学生一起跑跑步、打打球、做做操。休息时爬爬山、健健身。教师工作清苦,每天工作忙、压力大,要合理宣泄,放松心情,提升生命质量,享受生命幸福。两年前我含泪读完《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书中讲述的是于娟对人生的感悟,这个风华正茂的女子,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面对职称的晋升和现实生活中的买房买车压力,经常熬夜拼命工作,三十二岁就身患癌症去世了。她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房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幸福。”她还写道:“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我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我佩服于娟的聪明与才华,对她短暂的人生深感惋惜,抱怨苍天对她的不仁。她的话语留给我们对生命与幸福无尽的思考。
二、把读书学习当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别人读书之人必须自己先读书,我们当一辈子的教师就要做一辈子的读书人,工资再低也要买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在当今这个浮躁和功利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读书保持自己心灵的宁静,丰富精神生活,启迪人生智慧。同时,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和生命状态,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才气,激活灵气。读书、思考、实践、总结、写作是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我常调侃,书是男人的营养品,男人读书越读越“健康”;书是女人的化妆品,女人读书越读越“漂亮”。那么教师应该读哪些书呢?我认为要读四类书:中华经典类、教育理论类、专业知识类、人文素养类。总之,精神上的残疾,性格上的缺陷,职业上的倦怠,人文素养上的差距,专业上的提升都可以通过读书而改变,不读书的人是不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的,闲暇之时,一杯清茶,一本好书,品茗读书,不尽信书,常写秒悟,自得其乐,不亦快哉!
三、把人生心态调整好‘
拿破仑说:“人的身上有一个看不见的法宝,它的一边装着‘积极心态’,是获得财富、成功、幸福和健康的力量;另一边装着‘消极心态’,会剥夺一切使你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幸福是一种心态,要从心开始,人与人之间比幸福,其实就是比心态。好心态带来幸福。前几年,我有幸参加校长提高培训,到过福建的鼓浪屿,鼓浪屿上居住的可以说大多数都是富人,我有心看看富人的生活,看看他们居住的别墅、院子里的环境,行动总是落在队伍后面,导游催促我并对我说:“你看什么看!家有黄金万两,只吃一日三餐,家有华厦五千,只需睡床半边。”导游的话对我的心灵是一次洗礼,当今人们总是喜欢与别人攀比,视角朝上,心向物质,比家境、比背景、比收入、比待遇、比财富。越比越气,心里不平衡,比到最后不相信自己,感到自己收入的卑微和地位的低下,我觉得没有必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财富有物质和精神两种,物质财富多的人不一定幸福指数高,幸福的标准也不是由富人制定的。你要比你就改变职业,不改变职业你就改变心态,你都不改变就是折磨自己。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就要学会放弃,放弃获得金块之梦,回到当下,把自己能够做的事尽力做好。在精神追求上永不知足,在物质享受上知足常乐,像魏书生老师那样把教育当“宗教”,像李镇西老师那样把教育当“爱好”,去追寻教育的价值,去享受教育的幸福。现在,我们教师队伍当中有少数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对待教育工作没有积极的心态,每天都靠学校制度和考核约束他们要这样那样去工作,工作不情愿不主动,整天这也不如意那也不如意,当个“抱怨哥”或者“抱怨婆”,把工作当苦役何福之有?幸福源于心境,心境源于自身。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一切幸福皆源于心,一切成功皆源于行。我们当教师的做到每一个今天都快乐了,心态就会阳光。
四、把整个心灵献孩子
当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是具有“三心”,即爱心、责任心、平等心。 首先是爱心。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石”。也就是说,教育是育人的事业,需要充满情感、充满关爱,爱孩子是教师合格的底线,一个不爱孩子的教师不配当教师,有人问李镇西老师:“当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他说:“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一个连他的教育对象都不爱的教师又怎么能有职业幸福可言!有少数教师不愿意过多的接触学生,不了解学生,不关爱学生,学生也不愿意亲近他们,教师上课叫不出学生的姓名,学生也不知道教师的姓名,师生之间出了课堂就老死不相往来。于是,学生称“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生物老师”,以此来代替教师的姓氏,这是当教师的悲哀。 其次要有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当不好教师。一名学生在教师面前是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就是百分之百,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为师者不能因为责任感的缺失而误人子弟,研究表明,责任感越强的老师幸福感越强。
最后是要有平等心。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别,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位学生,跟他们交流,伴他们成长。
总之,教育是关注人的健康成长的事业,教师只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良好关系有利于教师找到职业的幸福感。
五、把研究教学当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教师感到职业的幸福就要把教师引导到教学研究上来。”教师感到职业的幸福,需要一种能力,需要一种境界,这就依赖于教师是否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是否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教师只有参与教学研究,才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只有不懈地学习研究,才能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感到工作的幸福。教师的教学研究要立足课堂.问题即课题。课题在课堂中产生,方案在教学中实验,结论在课堂中运用。研究真问题,解决真疑难。不搞装点门面的伪科研,不参与为了证书的假科研。收获研究的成果,感受研究的幸福。如今的校园没有宁静,无休止的创建、达标、验收、检查;堆积如山的文件下发;名目繁多的活动举办,很容易使教师的教学边缘化。教育在这么一个时常遭到折腾的时代,教师要保持心灵的宁静,心怀理想,守住希望,把握课堂这一亩三分地,让自己的教学形成风格,使教室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让学习成为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此谓师者之大福也。
六、把友善和谐当品德
幸福的教师需要有幸福的人际关系来保证。首先,我们要大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友善和谐、真诚相待,要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宽容;学校领导班子要关爱教师、理解教师、欣赏教师,让全体教师都有共同美好的学校愿景。要做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校长,以身示范,知人善任,胸怀宽广,容人所短,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为中年教师构建成功的平台,为老年教师提供温馨的环境。其次,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推进民主管理,着力提升教师的职业热情与素养,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幸福工作的乐园。
一、强化行业自律和市场环境治理
当前行业经济增长下行和经济效益严重下滑,除产能还有新增、外部需求有一定减少的共性因素外,行业内缺乏协调、共享发展的理念和行业自律不足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为共同能动应对当前建材行业严峻的发展形势,有效遏制建材行业增速和效益继续下滑,全行业首先要共同树立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行业兴企业兴、行业企业共命运的共识上来。
第一,全行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行业荣辱观、职业道德观,深刻认识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寓于行业利益的辩证关系,认识维护行业利益是保护企业利益的根本前提,为了行业企业的今天和明天,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尊重行规行法,尊重价值规律,尊重劳动成果,按实际需求组织生产,反对继续新建产能,反对无序跌价、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在行业内形成抱团取暖、协同发展、共享发展的共识和良好氛围。
第二,各级、各类建材行业协会要积极主动发挥作用,加强对各地区、各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协调。全国性各产业类协会要制定对各产业企业有约束力的、有责任追究的、要违规者承担后果的自律规则与公约;各省市协会要制定解决区域内市场协调与治理的规则。2016年上半年要在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三大产业率先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通过研究制定相关规则与公约,强化行业自律,制止低价倾销的恶性竞争行为,并有效组织行业力量坚决抵制不讲行业道德、有损行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对违反规则、公约的企业进行呼吁、约谈、制止,甚至惩罚。凡带头违约者,劝其退出各级协会组织。使行业协调与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敢作为、有效果。
第三,建材行业广大企业要正确认识当前形势,把握住遏制经济增长下行和下滑的主动权,合理组织生产,规范营销行为,从自身做起,严格杜绝并敢于制止恶意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通过主动加强自律,积极参与制定区域、行业自律规则和公约并主动遵守,共同维护行业秩序和市场环境。
第四,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建材供给侧矛盾除了产能严重过剩的直接原因外,不按市场实际需求组织生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主要产业产能利用率总体不到70%的背景下,生产组织必须服从客观需要,不能有多大产能开多大马力,这是造成无序竞争的根源之一。为此水泥行业要将错峰生产由北方地区延伸到南方各省市区域,不仅北方地区要限产、错峰生产,南方其他区域也要按区域需求有效组织错峰生产或限产;平板玻璃行业要积极组织研究和探索适应行业生产特点的提前冷修、推迟点火、降低拉引量等限产措施。产能过剩行业都要结合本行业、本区域的特点,有组织地一方面挖掘限产潜能、一方面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过剩产品限产、短缺领域开发。
二、企业要继续挖掘潜力,降本增效,向经营要增效、用管理降成本
挖掘潜力、降本增效是企业永恒的课题。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加强精细化经营管理,降低成本和管理费用,是企业应对市场需求减少、企业效益下滑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第一,企业要坚持向内挖潜的意识不放松,坚持向经营要增效,用管理降成本,从价格出效益,通过坚持不懈地挖掘自身潜能达到积微成著的效果,实现降本增效,遏制效益下滑,提升盈利能力。同时要主动开发新产品,创新营销模式,通过延伸产业链、拓展服务产业、增加深加工产品比重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手段优化存量,寻找和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各级、各类建材协会每季度都要召开相关会议或活动,引导并促进区域内企业挖潜增效,在区域内树立标杆企业并明确对标的标准,着力组织开展区域性、行业性的对标活动;组织企业大力开展以技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节能环保、提高运行效益为目的的技术改造。及时跟踪、了解企业在生产营销新方式、降本节能新工艺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设立合理规则,在区域内、行业内进行有条件的推广和应用,共同提升企业有效抵抗风险的能力。
三、共同推进建材工业供给侧改革,坚决遏制新增产能,增加有效供给
建材行业当前面临的经济增长下行、效益严重下滑问题,表面上是外部市场需求不足、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因此,要从建材供给体系入手,加强推进建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根本问题是要真正转变发展方式,在坚决遏制新增产能的同时,把开发新需求、增加新产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摆在行业、企业一切工作的首位。被动能不能摆脱、困难能不能摆脱关键是新需求有没有,因此要把开发、开拓新需求作为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和扭转经济效益下滑的根本手段。
第一,坚决遏制低效雷同技术的传统产业新增产能。各级、各类省、市、区建材行业协会都要积极向政府部门呼吁和建议,再次修改新项目的审批办法,改变利益冲动左右项目的体制弊端,建立一套由政府相关部门、中介机构、纪检监管机构和协会共同参与的公平、透明、公正的制衡监管机制;全行业要加强自身利益和行业利益维护意识,各地方协会和广大企业要主动举报和曝光违规新建生产线,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惩戒。对所在地区仍有新建产能且制止不力的地方协会也要予以通报。
第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各产业都要在确保按照现有标准完成淘汰落后任务的基础上,依据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国家标准,制定一批新的落后产能和低效产能淘汰标准,并致力推动政府出台。同时,创新和提升一批现有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淘汰一批相对落后并已失效的产品、装备标准,率先推动标准本身的转型升级,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
第三,加快绿色建材生产与应用,增加和培育新的增长点。要认真落实《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要求,制定绿色建材标准和生产、应用相关实施细则。每个产业都必须有明确的新的应用领域、新的功能与新的用途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绿色建材产品的开发目标和应用支撑点;着力发展建材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出发展建材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通过打造产学研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突破关键技术与装备瓶颈、突破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瓶颈,推动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绿色服务产业链,结合产业特点,形成有针对性的产业服务模式,尤其是加速开发特种水泥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推广应用,加快低辐射节能门窗玻璃的推广和应用,加快一批传统产业深加工产品的发展。
作为率先将GRC(Governance、Risk and Compliance,即管控、风险与合规遵从)理念引入国内的管理软件厂商,慧点科技的主营业务是面向大型、集团型企业提供GRC理念统领下的企业管控产品与服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产品与服务、移动应用产品与服务。慧点科技将GRC管理理念因地制宜地与中国客户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业务实践,打造了以GRC为核心的管理软件与服务体系,在管理软件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慧点科技通过产品加运营的服务模式,打造形成了包含IT应用规划和专业咨询服务、集团管控型OA产品与服务、风险管控产品与服务、移动应用产品与服务和IT系统运营保障与服务在内的完整业务架构。在此基础上,慧点科技形成了集团管控型OA、风险管控、移动应用等几大类软件产品,不断增强IT应用规划和专业咨询、IT系统运营保障等信息服务能力。
直到今天,慧点科技的业务全部是在GRC理念的统领之下的,这是慧点科技与其他管理软件企业的显著区别之一。十余年来,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目前,中央企业的47家,中国100强企业的42家、300强企业的73家、500强企业的87家,都在使用慧点科技的产品与服务。
在此基础上,慧点科技致力于做好市场细分,深度挖掘垂直市场的机会。对此,慧点科技CEO兼总裁吕翊解释,早期慧点科技的GRC解决方案主要是给用户提供架构性的应用,而非重点对企业管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的实务性操作提供支持。这些又是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非常需要的。因此,为企业提供实务性操作支持成为GRC解决方案和应用的新的重心。目前慧点科技已经在GRC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了包括决议督办管理、合同管理、法律事务管理、资金费用管控、审计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针对垂直市场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已经得到了众多大型企业的肯定和采用。
关键词:新时期;工程施工企业;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快,每个企业都在为生存而战。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特别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是当今企业为获取最大利益,所要注意的问题。整个工程的开展是围绕着项目经理为核心,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制。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将有效地管理措施贯穿整个经营活动中。当前我国工程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所以工程施工企业应当提高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科学预测建筑工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改变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济社会效益。
一、当前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一个企业不断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基础和动力,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也不例外,然而,目前我国的很多工程施工企业根本没有设立明确的自身发展目标,更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市场发展动态来制定长远的经营管理战略,致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
2、经营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在我国的一些施工企业中,存在着经营管理方法落后,管理基础薄弱的现象。有些企业也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如:成本控制管理、生产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安全风险管理等,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没有确切地执行落实,并且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导致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较为混乱的局面,经营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从而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缺少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
任何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拥有正确而科学的决策是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然而,我国的一些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很多情况下都是按照领导的个人意志来决定,没有经过鼓励民主参和缺乏科学论证的过程,以至于经营管理决策盲目性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壮大。
4、人才制度建设不完善
建设施工企业缺少完善的人才机制建设机制,招聘人员存在盲目性,不能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招聘所需要人员类型。另外,缺少相应的人员培养培训机制,不能做到人尽其用,导致施工企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综合技术水平低下的现象。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中国经济慢慢融入了国际市场。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也越来越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竞争力,运用好国际化市场的有利条件,转变固有模式,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趋势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专业化人才的增加,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此外,现代社会对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需要职业化的项目管理者,这样才能有高水平的管理。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项目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技术的问题,还是解决如何利用的问题。建筑工程包括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数据交换及各部门内部的数据加工、整理、传递、存储等大量工作。
三、加强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
1、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强化市场竞争意识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面临也相应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发展压力,因此施工企业更要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首先,要吸取典型经验,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并通过有效的市场调节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市场竞争激励机制。其次,要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动态,相应地调整企业战略方向、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态势,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最后,强化市场开发。我国建筑市场属于“僧多粥少”的买方市场,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应以市场的变化为导向,及时把握机遇,掌握工程投标策略与技巧,提高工程中标率,尽量的多占取市场份额。
2、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是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源体制。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积极构建起法人治理、资产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并且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要实行适度集权与放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使管理人员和技术施工人员成为利益共同体。二是要调整机构编制,优化人员管理。要严格遵循立足市场、精干高效的原则,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对各级组织机构进行优化配置。企业内部的人员管理要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机制,逐步将施工企业建设成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效企业经营管理的部门。三是要坚持绩效考核。建立企业管理目标考核体系,实行经营者资产经营责任制,健全企业内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经营效益、收益率、安全质量等为主要考核指标,企业人员层层签订经营管理责任书,经营班子人员的收入分配直接与业绩相挂钩。
3经营承包方式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要将风险较大与激励较大的思想相结合,遵循管理强化和经营放开的原则,通过对利、权、责三方关系进行明确界定,实现风险与利益对等的目标。可以实行经营权租赁承包,使义务与权利并存,在各单位下属承包班子将风险抵押金足额缴纳的基础上,在强化自身监管职能的前提下,对工程的承包时间和承包基数进行明确。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推进独立核算的实行,在亏损自负、超额归己、确保上缴、独立核算中,实现对经营各方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同时,还要建立经济责任追究制,对于因承包单位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亏损现象,要对其经济责任或法律责任进行严肃追究。
4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实现科技创新
当前我国乃至全球都处于知识爆炸的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有远见的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技术及施工人员等的教育培训,不断优化企业自身的技术知识结构。其次,要注重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可以利用重难点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科技创新,从而突出本企业的技术优势,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以达到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双重目的。再者,工程施工企业可以尝试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优势,在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积极支持研发和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科技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日趋发展,建筑工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态势,建筑施工企业只有认清自身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才能在这场新时期的挑战中,使自身的实力不断的发展强大。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棋高一着,赢得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经营管理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审时度势,精心谋划,勇于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在探索中积累经验,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占有并扩大市场,创造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企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浅析[J]. 《新疆有色金属》,2008,(2).
关键词:资本监管;银行;竞争度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4-0014-03
一、引言
2004年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对商业银行实行资本监管。 在随后几年内,我国资本监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对资本监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我国银监会于2009年8月18日向各大商业银行下发《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修订后于2009年10月21日正式下达至各商业银行,限制了次级债在商业银行间的互相持有。2009年12月16日我国银监会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指引》,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和流程规范等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2009年12月24日银监会了《商业银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指引》,为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验证体系提供了明确的标杆。2010年1月13日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通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推动商业银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控制机制,实现资本要求与风险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密切配合,提高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1988年颁布的《巴塞尔协议》是全球最早的统一资本监管标准。《巴塞尔协议》除了提高商业银行抵抗风险能力外,还统一了资本充足率要求,维护了商业银行的公平竞争。各个国家对资本充足率要求的不同而导致各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不一样,资本充足率要求低的国家银行往往会保持较高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增加了风险。统一资本监管要求不仅能保持商业银行国际公平竞争,也有利于一个国家国内银行业的公平竞争。
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资本监管并不能完全保证银行业的公平竞争。一是因为各国对资本监管的态度不同,有的要求严格,有的则较松;二是不同银行获取资本的成本不同,Zimmer和McCauley(1991)对1984至1990年的加拿大、德国、日本、瑞士、英国和美国商业银行资本成本进行了研究,发现美国最高,而日本最低,美国是日本的近四倍。[1]虽然我国对待各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态度一致,但各商业银行获取的成本可能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我国资本监管对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检验,提出进一步改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对策建议。
二、变量与数据
(一)银行业市场竞争度
测量市场竞争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结构的方法和非结构的方法。结构的方法有市场集中度(CRn)和赫芬达尔指数(HHI);非结构的方法有Bresnahan和Lau模型(简称BL模型),Panzar和Rosse模型(PR模型)。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是PR模型,国内已有学者开始将PR模型用于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研究。赵子铱等(2005)以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样本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度,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处于垄断竞争状态,四大国有银行之间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股份制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低于国有银行。[2]黄隽、汤珂(2008)也使用该方法对韩国、中国和台湾地区的银行业竞争度进行了比较。[3]李伟、韩立岩(2008)对外资银行的进人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4]也有学者用银行年贷款余额占所有银行年贷款余额的比例表示银行业市场竞争度。[5]
PR模型将银行收入与投入要素价格的变动弹性之和定义为H统计量,用于衡量市场的竞争度。用R表示银行收入,w表示投入要素价格向量,z表示其他外生变量,则银行收入函数可表示为:R=R(w,z);H统计量表示为: 。
H的大小可用来表示银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即H越大,垄断力量越弱,市场越具有公平性。H0,表示为完全垄断市场;0
(二)银行业资本监管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公布资本充足率的测算标准,我国将资本充足率纳入了商业银行监测范围。1994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资本成份和资产风险权数的暂行规定》,对银行的资本构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在规范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同时,对计算信用风险资本充足率的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由于上述资本监管没有相关的惩罚制度,我们称之为资本监管软约束阶段。2004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我国进入资本监管硬约束阶段,开始正式意义上的资本监管。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可以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来表示,资本监管越全面越严格,越有利于银行业的公平竞争,资本充足率本文用CAP表示。
三、实证检验
(一)变量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法检验变量CAP和H的平稳性。首先根据其基本时序图确定ADF检验的基本形式,再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TC)确定滞后阶数,最后根据ADF统计量判断其是否平稳。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ADF检验结果表示,资本充足率(CAP)和银行业竞争度(H)均在5%的显著水平下平稳。CAP的ADF值-4.952966大于-5.835186表示在1%的显著水平下不平稳,小于-4.246503则说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平稳。H的ADF值-4.414625大于-5.835186表示在1%的显著水平下不平稳,小于-4.246503则说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平稳。CAP和H均在5%的显著水平下平稳,则可直接对其进行相关性检验。
(二)相关性检验
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15497,且其伴随概率为0.0000,表明在CAP和H之间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系数非常低。结果显示出资本监管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存在相关关系,但相关度较低。
(三)Granger因果检验
时间序列资本充足率(CPA)和银行业竞争度(H)均为平稳,所以可直接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对于“H不是CAP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0.41346,没有理由拒绝“H不是CAP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可以得出H不是CAP的Granger原因的结论。对于“CAP不是H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0.98585,没有理由拒绝“CAP不是H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可以得出CAP不是H的Granger原因的结论。检验表明,银行业资本充足率(CAP)和银行业市场竞争度(H)之间互不为因果关系,即资本监管不会直接影响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分别对2000-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处于垄断竞争格局,不过垄断的力量正逐渐减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使得商业银行运作独立性增强,城市商业银行的规范和改革促进市场的竞争,我国银行业竞争度还有较大上升空间。
二是根据IMF统计数据,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在近几年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资本充足水平离监管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说明我国资本监管的强度还有待提高。
三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资本监管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存在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较低,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资本监管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这说明资本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银行业市场竞争度,但目前影响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主要因素并不是资本监管。
基于上述结论,笔者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坚持严格的资本监管,制定精细的资本监管标准,力求给市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完善资本充足率的计量和披露,杜绝商业银行“占空子”,进行恶性竞争;二是继续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让商业银行运作更加透明化,减少政府变相对商业银行的干预,构建完善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Zimmer.S A and R N McCauley: Bank Cost of Capital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J].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Quarterly Review,1991(12).
[2]赵子铱,彭琦,邹康.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基于Panzar-Rosse范式的考察[J].统计研究,2005(6).
[3]黄隽,汤珂.商业银行竞争、效率及其关系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4]李伟,韩立岩.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影响:基于Panzar-Rosse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8(5).
[5]阮敏.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分析[J].海南金融,2009(4).
Th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apital regulation o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degree of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WU Ci-bing
(College of finance, Hunan Univ, Changsha410079, China)
关键词: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我国经济告别年均10%的高速增长期,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进入优化调整期。讲效益、重品质、有质量、代价小、生态佳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下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有新的更高的要求,会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既面临机遇也遭遇挑战。
一、新常态下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强会计监督,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不断完善。但是,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会计监督意识不强、对会计监督认识不准确
会计这门传统学科(职业)虽然是以记录、计量为本发展起来的,但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早已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记录、计量中解脱出来。记录、计量只是会计最基础的一个职能,但不是最重要的。笔者认为新常态下,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最应该被强调的。但现实情况是,在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自身仍然将记录、计量作为会计工作的全部。要想在一个会计监督意识不强的单位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是很难的。另一方面,提到会计监督,不少人认为是会计人员自己的事,与己无关。或认为是在“找茬”,跟领导过不去。被监督者不理解、有抵触情绪,监督者也为难。这些思想或认识的存在是会计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最大障碍。会计监督首先是单位的“自清”,提到的“照镜子”、“正衣冠”表意是人的自我监督。作为单位,运行管理活动中的自我监督最重要的一方面体现在会计监督中。会计监督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体系,在实际实施中,需要单位全体人员,尤其是单位领导的全力支持,才能很好开展,取得良好效果。
(二)保障会计监督实施的制度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包括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建立和执行。在新常态下,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未能适应发展需要,没能及时构建一套完整的,与财务监督工作相配套的制度体系。有些单位一些制度一用就是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其内容跟国家、省市新颁布的相关规定完全脱节。及时更新调整管理制度与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同等重要。比如,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许多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经费支出管理办法,认真学习理解这些办法,将其融入本单位管理制度,并运用到单位的日常管理控制中。
(三)财务人员业务素养参差不齐,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构成比例较低;会计监督基本知识及配套制度的全员普及率低
会计监督是一项以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为主、全员参与的,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行为。财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高低、知识的更新和单位职工对会计监督常识的认知决定了会计监督执行的效果。现实状况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会计员和初级职称人员占据重头,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会计岗位工作的情况也不少见。
另一方面单位职工不主动了解会计监督配套制度,在会计监督的执行中就会给相关人员带来执行的难度,最终将整个会计监督工作再次转移给财会人员。以此,循环往复,会计监督职能不能完全发挥,会计监督执行效果也就差强人意。
二、新常态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升和完善: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尤其是单位领导的会计监督意识,转变对会计监督的认识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保证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监督的有效执行是关键。从这点看来,会计人员、单位领导的最终目标是统一的。单位领导会计监督意识的树立和加强能给会计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起来也会相对顺利;会计监督通常被误解为“找茬”、“挑毛病”。其实说到底会计监督是一种服务职能,通过会计监督能提高单位综合管理水平,提升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此外,强化预算控制等事前会计监督和事中会计监督同样很重要。“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羊未亡就动手补圈,岂不更好。关口前移,从传统的单纯的事后监督扩展至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参与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构建会计监督的制度基础
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单位管理制度是会计监督的有力工具。内部控制在企业已经是一项发展成熟的监督管理体系。2012年11月财政部正式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将该制度正式引入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会计监督的实质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广义的经济活动贯穿于单位管理的每一方面。而内部控制正是这样一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工具,这正契合了会计监督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应以该规范为纲领,结合自己单位业务管理特征,制定科学适用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财会人员对业务知识、政策法规的学习和全员对会计监督运作机制的学习
会计监督具体包括政策性监督和技术性监督,这两方面的监督都要求财会人员业务素养的提升和知识的更新,尤其是对当前政策法规知识和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学习掌握。“打铁还需自身硬”,单位财会部门业务水平的高低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单位会计监督效果的好坏。会计监督配套制度不能锁在柜子里,落实在纸上。组织单位职工进行系统的认知学习,提高全员参与会计监督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不可忽视的。只有加强对会计监督的认知,才能理解会计监督工作、支持会计监督工作,在整个单位形成一个“人人讲监督、人人行监督”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罗开造.试谈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 (01 ) .
[2]郭安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5 (02 ).
[3] 王玉宝.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探讨[J].商业会计,2013(6).
[4] 赵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价值工程,2012(36).
【关键词】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安全管理模型
一般试验工作场所主要分为临时试验场所以及固定试验场所两种。其中固定试验场是指企业为了进行科研生产所建设准备的试验场,这种试验场有测试电子装备电性能所需的所有设施,而且建筑的建设也是为了满足试验的需求;临时试验场是在企业租借其他企业的场所或者是在野外临时搭建的试验场所。在进行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时,往往会由于实验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试验环境条件不佳等问题而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导致试验作业延误或者是延误、财产损失。所以,通过分析探究外场试验作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探究试验作业过程以及安全管理之中的安全核心要素,与各种相关的安全管理经验相结合,共同探讨分析安全管理模型的构成建设,有计划的进行安全管理模型构造与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外场试验作业(电子装备)的安全生产力度。
1 安全生产事故出现原因
电子装备在开展外场试验作业时,事故危险的出现往往和有害因素有关,而有害因素又存在于很多方面。站在事故预防视角来看,事故的主要种类有: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火灾、高处坠落、车辆伤害、坍塌、中毒和窒息、起重伤害、容器爆炸或者是灼烫等等。在开展试验作业时,相关实验人员需运用各种应急、技术以及管理资源,以有效评价、辨识以及控制重点事故类型。根据有害因素以及危险因素的特征类别分布,影响因素主要有相关制度不健全、化学品危害、员工或者是机械的健康状况异常、电危害、员工的紧张情绪、采光不佳、作业水平交叉、辐射危害、员工存有冒险心理、间距不足、三违作业、防护缺陷安全管理存有缺陷、环境恶劣等等。如果上述因素的控制方法实效,不仅会导致机械设备受损,甚至会严重威胁到试验人员的生命。在真正开展外场试验作业时,又会出现一些较为特殊的风险,主要有:员工疲劳作业、员工安全素养水平不一、试验项目交叉、不能提前预知或者是分散风险聚集情况、员工作业心理不适应、试验工种交叉、员工疲劳作业、试验企业交叉、制度或者是规程执行没有有效监督、多工种同岗、环境变化大等等,提高了验现场的试验安全管理。所以,要就分析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安全管理模型,将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的理论以及现场管理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才可以开展外场试验作业(电子装备)安全管理工作。
2 外场试验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要素
安全生产管理可以解决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安全生产管理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控制或者是消除各种有害或危险因素,避免事故出现,有效的提高了外场试验工作人员的生命生命健康安全,保护了周围环境,降低了设备设施遭到损坏的几率。外场试验(电子装备)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要素主要有人员、环境以及设备等等。
3 外场试验(电子装备)安全生产管理模型的构建
3.1 管理控制
(1)应急管理。在开展外场试验作业之前,企业需要建立应急救援部门。该部门需要在事故发生时,根据外场试验实际的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等内容,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并不定的进行演练。
(2)安全保障。试验企业需通过试验危险危害程度大小、事故后果影响以及项目大小制定各种确保试验顺利进行的投入的制度,一般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费用台账、全经费预算以及使用规定等等,同时场试验作业所需的安全费用需要做到专款专用。
3.2 企业的各级人员需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1)企业外场试验主要负责人需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企业外场试验主要负责人需指定专门的安全经费预算;需要明确所有的安全生产工作具体的要求;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需将安全生产事故如实的、及时的报到上级,同时组织员工进行处理或者是抢救工作;需要开展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检查,指定专门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协调解决各种关系到安全生产的问题,及时处理或者是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指定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同时组织相关员工开展预案演练以及培训工作,亲身参与监督以及指导企业指定相关的专项预案。
(2)安全员需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员需协助技术主管、项目主要负责人以及有关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员需组织召开各种关系到安全的会议,同时建立安全档案,办理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事宜,整理记录各种关系到安全事项的安全资料;安全员需协助相关人员指定各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方案、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组织员工开展各种关系到安全教的教育培训工作。
3.3 环境安全管理
(1)自然灾害防控
如果外场试验需要在野外进行,需提前制定好各种自然危害的预案。在开展试验作业之前,需通过试验开展的地理位置以及具体时间,提前落实各种应急物资,以防止在发生灾害时手忙脚乱,有效的保护参试人员的健康安全。
(2)场地评估。一般外场试验需首选交通便利以及气象、地形、地质、水文等都相对来说较为安全的地带,同时避开所有的压输变线路,远离人群密集区域,避开油库以及高层建筑物。
4 总结
针对电子装备开展外场试验作业,首先企业需积极进行准备各种试验安全管理,提前预防安全事故出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出现的几率,确保所有的参试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外场试验安全、顺利进行。与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充分考虑试验风险特点,细致、认真做好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的风险控制以及事故预防工作,以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于潞,唐金元,王思臣.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在电子装备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