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现状;对策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随之加快,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质量管理工作不完善,导致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得不到提高,影响了建筑的使用性能。因此,如何通过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成为了施工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1.1 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项目的决策阶段是编制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建议书作为工程立项的依据,是决定工程项目建设成败与否的首要条件,是保证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交付使用的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顺利实施,达到业主满意的使用功能、质量合格的水平要求的重要阶段。因此,项目的决策阶段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要充分满足业主对房屋建筑的平面空间布局、通风采光等使用功能要求和意愿。某工程项目,2栋单体、4层框架结构,总建设规模为1.24万m2,总投资估算为1500万元。在报批项目建议书阶段西侧单体建筑(6806m2)使用功能为临街商业楼,北侧单体建筑(5603m2)使用功能为餐饮商业楼。
1.2 工程项目总规划设计和单体施工图设计的质量管理
施工图设计决定工程项目是否满足安全性的关键环节,是协助建设单位确定项目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分析和评估建筑物使用功能,采用更为合理的平面布置、空间形式和面积分配;优化结构方案,确保施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选型都关系到结构工程安全可靠,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设计的合理、严谨从一定程度能够保证建设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及环境保护得以实现。
1.3 工程项目实施、建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是按照总规划设计大地平面坐标点位测设到建设场地上,按照施工图纸及强制性标准、法律法规、施工合同等建造成最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环节。此阶段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事前质量预控。
就是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各专项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将各种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来制定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和对策。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管理机构的技术先进和管理优势,把以往相似、相近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经验合理的应用于后续建设的工程项目中。
(2)事中质量控制。
包括施工人员作业活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监理单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对工程项目过程监控,其目标是确保各分项工程质量合格。一方面,施工作业人员对自己施工行为的有效约束和技术能力的发挥以完成预定质量目标的操作任务;另一方面,监理机构严格按照监理规划大纲和监理规划实施细则做好材料见证取样、旁站监理、隐蔽工程验收等跟踪检查;政府质量监督部门从开工到竣工做好跟踪、监督、督促整改。两方面相辅相成才能有效进行工程质量的控制。
(3)事后质量控制。
主要对已完工、未完工的成品保护,避免已完工产品受到来自后续施工的损坏和污染,采取防护、覆盖、封闭等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做好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确保不合格的工序或产品流入后道工序,通过各层次的严格把关控制建设工程的质量目标。
1.4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交付运营和投入使用阶段的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对已完工程实体的质量评定及观感的质量验收,包括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构件结构尺寸偏差、楼层净高、层高等实际数据是否在设计、规范偏差的合理范围之内;对工程质量检查发现超过技术、规范允许偏差范围的要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修复和返工处理;对形成工程实体项目的单位工程、安装工程、室外给排水、硬化、亮化等配套工程总体评价;投入运营使用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及人文效应的评定;是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移交产品的必要环节,根据设计要求及建设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最终确认建设工程项目能够满足建设单位、业主要求的生产能力和使用功能,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后环节。
2 目前建筑工程行业现状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弱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不重视各阶段的质量控制,致使最终产品质量评定偏低。根据目前现状,工程项目建设对施工企业的选择空间比较大,建设单位会优选师资力量雄厚、技术力量先进、劳动力和设备资源发达的建筑企业,并且会对过去工程项目业绩加以考核其质量是否优良。对于那些技术落后,不能在长期的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企业,注定会被淘汰。
(1)质量意识薄弱。
(2)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没有专职的劳务分包队伍。
(3)施工企业低价中标,建筑材料种类繁多。
3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3.1 拥有建全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提高全员参与的质量意识
由于人的意识和行为直接决定工程项目质量,项目经理管理班子直接指挥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因此健全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之处,制定明确的管理职能分工表,项目经理在组织管理机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工程项目施工负有全面管理的责任。
3.2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是施工质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1)建筑施工企业择优录用劳务分包施工队伍,对劳务作业人员的思想是否积极、工作态度是否端正、做工是否认真精细等都需要施工企业能够全面掌握,是施工质量目标实现的前提保证。
(2)工程项目所用钢筋、水泥、砌块等原材料是构成单位工程实体的基础,是单位工程项目质量的组成部分。
(3)施工单位所用机械设备包括塔吊、龙门架、模板、脚手架等施工设施。施工单位首先编制专项工程、特种工程施工方案审批。
3.3 应用工程项目信息化提高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其他项目参与各方都应编制各自的质量控制信息,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工程项目建设。
施工单位可以充分的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吸取以往类似项目的先进技术和施工经验用于项目决策过程中各种质量方案的优选,从而为后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目标进行有效控制,保证项目投入使用后的有效运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关系到建筑行业的发展,我们要提高建筑项目的质量,就要拥有建全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提高全员参与的质量意识,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应用工程项目信息化提高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保证建筑项目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现状及原因
1、建设工程质量现状
在当前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大建设中,土木工程从业人员利用他们的技能和技术大显身手,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笔者在所从事工作范围中进行的详细观察和研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精品工程少。一是主体结构外观质量不尽如意,主体机构混凝土表观粗糙,柱头混凝土蜂窝、孔洞、露筋、夹渣等外观质量缺陷时有所见;二是创优积极性下降。
(2)工程质量通病依然无法克服。一是旧通病未治理,新通病又出现;二是多年前已克服的质量通病,又死灰复燃。比如过去推行创优,在装饰装修工程方面做的比较好,尤其抹灰粉刷表面平整、牢固,阴阳角线条顺直方正,但现在却又成为新的质量通病,粉刷粗糙,线条弯曲难看,“裂、渗、空”等质量通病始终无法根除,令人遗憾且堪忧。
2、原因剖析
工程质量是多因一果的问题,影响因素非常多,涉及方方面面,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总结近几年来的经验,造成工程质量差的原因不外乎3个层次,即建筑市场、管理体制及施工质量保障要素。本文主要就管理体制因素,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进行剖析。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主要分为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施工现场的综合管理以及政府对工程的监督管理3个方面。
施工企业管理方面,有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甚至趋于瘫痪。当前,由于社会环境使然,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交易过程中仅剩下为争夺市场份额的价格撕杀,这必然导致施工企业对建筑产品品质的忽视,加上“挂靠”施工盛行,责任主体(施工企业)和利益主体(挂靠者)分离,“挂靠者”主导,项目现场施工控制权异位,导致施工企业生产质量保障体系严重削弱,施工现场无管理体系或极不健全,责任主体(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如同虚设,甚至工程从开工到竣工完全未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工地仅靠“挂靠者”雇佣的施工员从施工测量、各工种管理、施工程序安排、资料管理等全面负责,现场监控出现盲区,整个施工企业质保体系趋于瘫痪,工程质量无从保证。施工现场的管理方面,很多建筑企业在技术上仍以传统技术为主,管理粗放。“重经营、轻技术”的情况普遍存在,技术投人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和工人的施工队伍素质较低,施工现场的综合管理水平低,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施工现场是建筑业产业活动的基本平台,本应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基地,可由于受建设各方主体等的影响,施工现场综合管理水平较低,质量失控。例如,有的现场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现场严重脱节。作为指导工程项目施工生产纲领性文件的施工组织设计可行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工程实施过程质量控制。但现阶段众多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工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大多是为应付招投标和办理工程报监手续使用,施工组织设计普遍存在抄袭拷贝多、针对性差、可控性条款少,可操作性差,无法指导工程施工,导致本应科学、有序的现场施工实际成为一个主观、随性的过程。
另外,建筑活动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对工程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建筑市场的开放,他们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建设单位追求造价低、速度快,急于出成绩、树形象;施工单位讲究少投人、高赢利,施工质量只求过得去,不求过的硬;设计、监理队伍供大于求,市场无序竞争,过于迁就业主,设计变更随意,对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贯彻执行不力;检测市场不规范,本应洛守职业道德,公正、客观履职的中介机构,但在现实中却受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制约,未能独立、专业地行使本身职责,发挥应有的监控作用。如此下去,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政府监管方面,突出表现在实施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两难”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管理方式更多的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模式,这些新的管理方式实施与国情存在着一个“磨合期”。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基建规模日益增大的背景下,监管部门日益感到“两难”。一方面工程质量监督倚赖的资源有限,与监督任务量快速增大反差甚大;另一方面监督主体行为约束力加强与监督客体众多且行为无序矛盾凸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构成的人员素质、能力和运用的技术手段与现有众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技术含量高的建筑物实际需求差距甚大;监管部门整合监管资源有力措施的“两场联动机制”推进相当大程度上滞后,影响了监管效力;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感到法律“刚性”太大,执法效率低,影响了监督执法效果;质量监督模式机制统一原则尚未形成,“差异化”监管推行缓慢,监管机制创新不够;个别质量监督人员行为不端也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效力,工程质量未能得到有效、完全地保证。
另外,外来企业的管理工作薄弱也对工程质量管理造成较大的影响。有的外地施工企业和劳务队伍管理工作薄弱,其建设队伍没有纳人统一管理。据调查,一些外地企业投标时均持高等级资质的合法、有效手续,但企业中标后便随意变动项目经理部成员,实际进驻现场的项目经理部不能满足项目施工的技术、管理要求,私招滥雇劳务队伍,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二、加强工程管理,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的措施
1、完善建筑市场法规
通过政府引导,完善建筑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加快立法步伐,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完善行业管理政策。规范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重点规范业主行为,加大对业主违反工程建设法定程序、违反市场行为规范的惩处力度,进一步健全市场准入清出机制,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法规体系的建立和依法建设的实施,已是规范建筑市场的当务之急。
2、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工程施工的规范度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等工程结束最后检验出来质量有问题,已经有点晚了,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在施工工序中控制,可以在过程中完成质量的控制,工程质量的控制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化到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的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目的,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大量的工程实践证实:工程中大多数质量问题除了由于材料质劣和不确当的配比造成的以外,就是由于施工过程中人为的原因如操作不当而造成质量出现问题。因此,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工程的质量,确保工序质量是前提,要满足这一前提就要求规范施工工艺和具体的操作,在平日里,加强对施工员、技术员以及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和技能培训不能少,而且要落到实处。
3、实行各种鼓励措施
实行优质优价等鼓励措施,实施企业品牌战略,促进企业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以创优活动为动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实行优质优价,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提倡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创建优质工程。实行优质优价的工程应当在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中明确创优所增加的费用的计算办法,将优质优价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大对优质工程的指导和监督,完善评优办法,建立优质工程信用档案,对创优质工程业绩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并作为企业和个人评优的重要指标。进一步规范经评审最低价中标办法,体现工程招投标向创优企业倾斜等政策。
4、加强监督
监督是及时发现工程中质量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的最佳途径,要提高工程的质量,需要我们在工程施工中加强监督机构的建设,应用差异化管理模式推进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序开展。质量安全监管的形式在当前形势下,需要我们及时地进行转化,将其向着主动介入检查的模式转变。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工作思路和监管方式也需要相应转变,探究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对于薄弱环节要重点监管,“差异化”管理应该得到推广,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的施工单位,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实施不同模式的监督管理,在管理中寻求管理的重点,切实提高质量管理中的效率。在质量监管中,人员队伍建设是关键因素,对于工程检测单位,需要加强检测机构日常的管理,对于内部管理的混乱、弄虚作假、乱压价、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治理,实现检测市场秩序规范有序。
5、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查
工程检测中数据能够直接反映出工程质量的好差, “一切用数据说话”,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进行检测的目的在于检测工程阶段性产品的质量有没有符合质量的标准,这一过程检测必须严格,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才能保证整个工程最终得到最佳质量。进行质量检查, 应该要实施全方位质量监控。通过全方位的检测中可以发现工程中的缺陷或隐患,在将这些质量问题排除前一定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关键词】建筑工程 设计质量 管理 对策
本文从与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相关的问题分析入手,对当前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这类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1影响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1.1设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一项具体的工程设计,是由不同层次的设计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的。从负责全局的总工到最基础的制图员,在这一过程中各司其职,参与的人员越多,可能出现问题的几率也就越大。因此参与人员的职业素养对于保障工程的设计质量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也应该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设计人员的素质得不到保障,工程设计的质量同样存疑。要保障甚至于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就必须从筛选合格的设计人员入手,这是前提和基础,否则即便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也无法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
1.2建筑艺术与建筑结构
土木工程的相关理论是一切建筑工程的基础。任何一座完美的建筑都是由最基础的力学结构所共通搭建而成。在分析待建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才能谈建筑的艺术性。没有结构上的支撑,再美轮美奂的建筑设计都是空中楼阁而无法从技术上实现。建筑的用途决定了建筑的设计形式,因此必须首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基础,不能片面的追求建筑的艺术性。应当避免为了追求艺术性而出现技术上无法实现或者是即便理论上可以做到,但首施工条件等因素限制而无法实施的情况出现。因此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和工程施工相关的技术条件也是在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1.3设备、材料和施工的技术配套问题
单纯的工程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于纸面上的活动。而建筑材料是将这些设计图纸变成具体工程的血肉和骨架。没有适当的建筑材料支撑,再完美的的工程设计都只能存在与图纸上而无法实现。因此在特定条件下可供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参考的基础性信息。避免出现对使用材料的强度、韧性等要求过高的情况出现。此外从施工的角度,也应考虑设计结构从技术上配套的问题。同样应当避免即使在设计上没有问题,材料也合格,但施工无法实现的尴尬。
1.4设计方与业主关系处理问题
业主是将来某项具体的建筑工程使用者。业主的意见对于工程设计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设计方的出发点和设计依据,是避免出现华而不实设计的基础。在实际的设计中,却存在着建筑功能和业主期望不一致的情况。因此设计方和业主的沟通是必须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足够重视的问题。
2对策与建议
2.1提高建筑师的职业素质
提高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根本出路。只有让业务过硬的设计人员负责设计任务,才能保障工程设计细节的质量。对于设计单位而言,必须重视对设计人员的培训和深造。对设计人员个人而言则需要关注行业的动向,对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前沿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提高设计水平。
设计单位应当定期的组织设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各层次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设计团队的总体业务水平。由于一项工程是由各个层次的设计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的,因此这里存在着短板效应,一点小的设计失误,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从个人的角度讲,对于某一专项的设计人员,必须保证自己所负责的模块没有任何的问题。这直接取决于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因此提高设计人员的水平是提高工程设计质量的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2.2优化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方案的关键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设计方案的优化是在基础设计方案的前提下进行的。设计方案优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设计单位内部的技术探讨会议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向业主进行设计咨询。对业主关心的效益问题、方案的优劣、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等进行评估和优化,从而确定最优设计方案,提高投资效益,提高设计水平和效率。
2.3邀请业主积极参与
业主是建设项目的决策者,业主作用发挥得如何,在某种程度上说,决定着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如果能够得到业主的支持,工程师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项目早期的工作,保证可施工性研究的成果。同时,在可施工性研究中,工程师提出的可施工性改善建议需要设计师的配合来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而且建议一旦被采纳,还可能需要设计师对己完成的设计图纸及技术说明做出相应的修改。对于此类设计返工,设计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为此需要业主积极开展协调工作。
2.4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如前文所述,建筑工程的设计是由多方所共同完成的,尽管各参与方所扮演的角色所有不同,但对于工程设计的质量都会有影响。因此建立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合理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高设计的效率保障设计的质量。
国际上对于工程设计都有一套可共参考的管理模式,是国内设计单位应当重视的,也是应当借鉴的。对于质量管理而言,就是要按照相关规范来进行设计,按质量保证体系的规定来规范各局部设计和技术接口,将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与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将工程设计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实施监督和控制,这也是减少设计失误的重要手段。
由于工程设计文件数量众多,所以应当加强设计文件管理。对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各设计环节的技术文件,以及文件之间传递程序、技术规范、责任人等都需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因此应当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这类问题。工程设计的管理人员应将设计文件、图纸和资料的管理工作纳入各专业的岗位职责,以保证设计文件、图纸和资料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并及时向档案部门归档。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保障设计文件的有条不紊,使各设计部门的设计人员能够做到有效沟通。因此设计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模式很有必要。
结语
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是未来该建筑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且由于其失事的严重性,决定了工程设计质量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由于工程设计中牵涉的范围广,因此工程设计质量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管理问题。必须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同时考虑才能提高效率,是值得设计单位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