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媒体营销逻辑范文

新媒体营销逻辑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媒体营销逻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新媒体营销逻辑

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1]。网络营销是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借助网络、通信和数字媒体技术实现营销目标的商务活动;是由科技进步、顾客价值变革、市场竞争等综合因素促成;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

网络营销根据其实现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营销指企业利用一切计算机网络进行营销活动,而狭义的网络营销专指国际互联网营销。本文在阐述新媒体的概念与类型,分析校园营销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网络营销的策略。

1.新媒体的概念和类型

“新媒体”一词概念的首次提出应当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所所长戈尔德q马克(Pq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在这份计划书中,他提到了“新媒体”一词,认为“新媒体”是用来指代和传统印刷媒介不同的、基于电波和图像传输技术的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样态[2]。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移动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数字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具有多媒体与超文本,即时性与交互性,个性化与社群化,海量性与共享性的特征。

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可分为三类,即互联网新媒体、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媒体形式和以数字电视为基础的新媒体形式。互联网新媒体主要包括门户网站、博客、微博、网络电视。手机新媒体是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的产物,典型应用有手机报、手机QQ、手机微信、手机微博等。数字电视新媒体是一种电视系统设备,它建立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的过程获取数字信号,是一种将电视传播方式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效结合的新媒体,主要包括数字电视、IPTV网络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

2.校园营销市场的特征

相比其他细分市场,校园营销市场具有自己特点。

2.1校园营销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第一,中国各大高校都在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同时这个群体有着非常大的消费能力,正因为如此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第二,这一群体对周围的人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在当今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更是未来潜在的消费者,有着巨大的价值,这对商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群体。

2.2校园营销市场具有个性突出的主体

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解能力强。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有较高的理解能力,对新鲜事物有较高的敏感度。其次,有较快的接收能力。大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并且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他们大部分的人都很乐意去了解新事物、新产品,这些都足以让他们成为新产品的消费者。一般来数企业不用话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解说,因为他们能够很好的了解产品,接受产品。更重要的是,传播速度快。全日制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最基本的教学模式,学校住宿也是大部分学生必须遵从的规定,这个群体大部分都是十分活跃的,他们与朋友们分享自己知道的信息和满意的产品与,在一个范围内形成传播效应,传播能力十分强大,企业也因此获得了免费宣传的效果。

2.3校园营销市场具有氛围浓厚的文化

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大学校园的宗旨就是教书育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精髓,校园文化就是校园营销的基础。学校不同,文化氛围不同。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展起来的文化概念就是校园文化,这是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具备了导向、渗透、规范、凝聚和革新的功能,企业也往往针对校园文化来制定自己的行动指南。因此,当企业在制定一些关于校园的营销策划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其校园文化。不同的学校文化不同,因此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3.校园营销新媒体策略

3.1微信营销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通过构建基于微信的“校园生活圈”生活服务凭条,打造以微信为入口的移动电商平台,实现O2O模式的商户营销方案,同时建立商户与用户的直接沟通桥梁。

3.2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就是借助微博这一平台进行的包括品牌推广、活动策划、个人形象包装、产品宣传等等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微博营销具有以下特点:1)、立体化:微博营销大多借助简短的文字、新颖的图片、特色的视频等来描述产品,这种形式让消费者能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知产品。2)、广泛性:微博营销通过粉丝进行病毒式传播,并且利用名人效应可以使事件传播呈几何级放大。3)、快速:微博的传播速度相当快,一条微博的可以遍布世界的每一个地方。4)、方便:与传统营销相比,微博营销没有复杂严格的程序,节约了商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3QQ营销

俗话说得用户者得天下,腾讯的用户量非常之大,如果可以和腾讯合作,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利用腾讯QQ这个平台宣传自己的产品,可以做商户的QQ头像Logo,QQ的皮肤界面,利用QQ空间、QQ农场等途径进行宣传。在腾讯页面自己的产品宣传信息也将得到大量用户的关注。目前来说中国学生绝大多数使用QQ交流,因此与腾讯合作可以让大部分的学生了解到产品。

3.4电子邮件营销

此种营销需要提前搜集学生的电子邮件、电话号码、微信账号等,发送的内容尽量用图片和视频,文字一定要简短新颖,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吸引用户观看。

3.5网络论坛营销

借助论坛一些职业撰稿、营销公司或者自己写的一些相关产品购销的文章,这样能够引导爱玩论坛的学生消费,这部分学生又能带动身边的朋友消费,一举两得。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网络达人,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上网,这种营销方式花费少,宣传力度大,因此网络论坛营销是不少商家的首选。

3.6校园的团购

一般来说学生团体有更好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团购可以让他们买到同样但价格低的产品,这种营销方式不仅有利于产品宣传也有利于商户的盈利。(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要】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博和微信作为我国社交媒体的两个代表存在着许多差异。自媒体是依托社会化媒体应运而生的,自媒体在利用微博和微信这两种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时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以自媒体《罗辑思维》为例,着重研究微博与微信两个社会化媒体在营销方式上的不同。

关键词 微信 微博 自媒体 营销 差异

一、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与自媒体在《什么是社会媒体》一书中作者Antony Mayfield 将社会化媒体定义为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①社会化媒体应该是用户自己撰写信息,然后传播的过程。它的产生是依赖Web2.0 的发展,包括博客、播客,再到微博、微信等。也有学者指出,社会化媒体是一种建立在双向交流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和分享平台或者工具,社会化媒体与传统网络媒体的区别在于,社会化媒体在网络中模拟了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并且将真实世界的信息传递方式在互联网进行移植、扩大,使得个体的声音被传播的更远。②一些网络社区如人人网、开心网,以及微博、微信正符合社会化媒体的特征。

2003 年7 月,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人联合提出自媒体研究报告并在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表,报告给出了自媒体的权威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 ③国内学者夏德元为自媒体下了如下定义:自媒体就是为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的独立空间,可以从事面向多数人的,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交互信息传播的传播方式总称。自媒体的核心是普通公众对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④可以看出,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都属于自媒体的范畴。

二、微博与微信的营销差异

微博营销是通过微博平台为商家、个人等创造价值而执行的一种营销方式。它涉及的范围包括认证、有效粉丝、话题、名博、开放平台、整体运营等。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环境下,微博的营销方式注重价值的传递、内容的互动、系统的布局、准确的定位,微博的火热发展使得其营销效果尤为显著。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营销模式的创新,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产生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营销是一种用户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公共账号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的点对点的营销方式。

微博有较强的媒体属性,利用微博进行营销,可以提高微博的传播速度,增加微博的曝光度。微信是一种沟通软件,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交流工具,而微信的公共平台则是为营销而生。通过这个互动的公共平台功能,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号码打造属于自己的公共账号,并且依靠其与平台上的其他用户实现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的全方位沟通。总的来说,微博与微信的公共平台营销存在一定的差异:

1、信息接收方式不同

二者虽然同样是通过客户端,连接网络来接收信息,但信息接收方式仍然存在略微的不同。微博客户端运行后,虽然会提醒新微博更新,但如果长时间不看微博,信息很可能会被忽略,而且微博用户关注的微博账号众多,客户端接收的信息量大,且分类不明确,一个微博账号的信息很有可能因为用户不及时刷新而忽略。所以利用微博进行营销时,需要持续的关注、评论和转发,如果简单微博信息,起到的营销效果会非常小。所以,在利用微博进行营销时最常见的方式是发起话题,引起用户的持续关注,最好将话题推上热门话题排行榜,这样的宣传效果较好。

微信客户端运行后,若用户关注了公共账号,账号的宣传文宇、图片、音频可以直接一对多的到达每一用户的微信客户端中。但同时,若采用轰炸式微信宣传,反而会导致用户反感,最终可能会删除该公共账号。所以在利用微信公共账号向用户推送信息时要采取一种合理的方式并且选择恰当的内容。提供对用户来说有价值的信息是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时最有力的方法。《南周人物周刊》曾给出一个颇有建树的说法:“提供价值,而非吸引眼球,这是微信的态度,也是它能否成功的关键。”

2、信息传播方式不同

微博是“陌生人”式的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微博账号140 字以内的信息和图片可以实现裂变式、立体式的传播。微博用户不仅可以接收到已关注账号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参加热门话题的讨论、接收转发的微博、接收微博推广信息等方式接收未关注账号信息,扩大自己在微博平台上的社交范围。微博的这种传播方式有利于扩大微博账号的影响力,获得更多的粉丝。

微信则是一种半封闭的“熟人”交流平台,微信朋友圈所的内容只有好友才可以接收和评论。微信的公共平台也是一对一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时关注某微信公共账号的用户只有在相互加为好友后才能实现沟通和交流。

3、信息的精准度不同

微信在用户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是它可以说是精准营销的先行者,由于是用户自己关注以及推送,可以通过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实现精准的信息推送,微信公共平台的关注者是营销的目标用户。微博作为一个社会化媒体,与微信相比有较强的媒体性,这也决定了企业或个人在利用微博开展营销时,需要在精准性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积累高质量的粉丝是提升微博精准性的有效途径。虽然微博的媒介特点导致精准性无法做到与微信相比,但目前利用微博进行营销的自媒体和企业不断增加,如何在众多微博营销中突出自己,引起注意,值得企业和媒体深挖的。

三、《罗辑思维》对微博、微信平台的差异化运用

1、精准的受众定位

精准的受众定位是自媒体进行营销时很关键的一步,这关系着接下来的营销是否有效果。罗振宇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上明确提出:“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一帮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正是由于其致力于建立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这一独特而明确的定位,所以在招募会员时非常火爆。2013 年8 月9日七夕节,罗辑思维团队尝试招募第一批会员,号称“史上最无理的会员方案”。其在“微信朋友圈”诚求5500 个会员,每人需缴纳200 元会费,会员资格为2 年;500个铁杆会员,每人缴纳1200 元会费,会员资格亦是2 年。并且,会员还有义务为社群做更大的贡献。作为回报,《罗辑思维》每月会向会员送上一本亲选的好书,会员将优先参与《罗辑思维》的线下活动,享有专属席位;同时,铁杆会员间的圈子聚会,罗振宇和申音将深度参与。⑤这种“无理” 的会员方案却在神奇的微信世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短短6 个小时后,5500 个会员名额宣布售罄。

2、开展线上与线下互动

《罗辑思维》除了主阵地视频和微信平台外,还拥有多个微博账号。《罗辑思维》利用这些微信和微博账号和会员们开展了许多线上和线下活动。在微博平台上,罗辑思维朋友圈账号发起了# 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相亲大会# 等众多话题和微博网友互动。“罗辑思维” 微信平台除了每天的60 秒语音和推荐文章外,还发起漫画投票即欢迎众粉丝创作罗胖的漫画投稿,由微信网友进行两天的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漫画作品;呼吁众网友转发并@ 湖南卫视工作人员,帮助罗胖上《天天向上》;发起《罗辑思维》封面神对白“小比赛”等等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在参与的同时扩大“罗辑思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在线下,“逻辑思维” 定期为会员们送上“罗利”,从推荐的好书、合作商家提供的移动硬盘、代金券等等一系列的福利让网友在抢“罗利”的同时成为“罗辑思维”的忠实粉丝。同时,罗辑思维的各地朋友圈们会开展不同的线下活动,如聚餐,野游等等,增加了社群中的网友联系和沟通,提高了社群的粘合度和归属感。网友不仅是在接受罗辑思维的产品,也在和“罗辑思维”团队一起打造这个在探索中的互联网知识型社群,共同进行营销。这种网友的高参与度让现有的网友成为了罗辑思维的铁杆粉丝,让会员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些基于微信和微博平台的互联网营销,并且带动这些会员一起参与到《罗辑思维》的营销中来。

参考文献

①孙楠楠,《对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新闻爱好者》,2009

②刘文博,《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2

③ Chris Willis,Shayne BowmanWe Media [M] 美国:The Media Center,2003-7

④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社会的媒介化及人与媒介关系的嬗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⑤龚琼,《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半天进账160 万》,四川在线,money.scol.com.cn/html/2013/08/017039_1144744.shtml

第3篇

【关键词】网络媒体 英语教学 网络化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53-02

大学英语在高校通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与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2014年教育部高教司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四项重点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两项重点对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学资源拓展与共享提出了要求,这也是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中媒体高度发达、英语文化普及化背景下的中国化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一、国内高校英语教学网络化的创新尝试

(一)教学时空的拓展。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通常是按照学生当前英语掌握水平、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指向性等不同指标来进行分类,比如在课程教学难度上分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等级,在学习目的指向性上分“专业英语”“商务英语”“综合翻译”“高级口语”等不同教学主体内容的课程,由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评定以及学生自由选择的综合结果来进行分班,这在学生的因材施教与分类管理等教学进程的掌握上具备较好的效果。因此,国内许多高校鼓励英语教师将英语教学进行线上延伸,即在课堂常规教学时间之外布置相应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体进行语言练习,以巩固教学成果,且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当前大学生“碎片化”处理生活与学习时间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语言是一门工具,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是相对单一的,即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使用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但在网络媒体环境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与方式多元化了,教师不再是学习资源的唯一来源,甚至开始呈现教师作用越来越弱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也开始发生改变,从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测验为目的开始向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转移,学生对为什么要进行英语学习的理解也开始发散多元,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同时也看重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审视与认知、国际视野的具备、国际生存与交流能力的掌握、包容开朗的个性人格养成等方面,英语教学不再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而是成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综合化。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是依赖于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等四项基本能力的测验,这一套评价体系有较强的客观公正性,但对学生而言却也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一个人对一门语言的掌握,其内涵实际上是对一种文化的理解与融入,“听、说、读、写”能力是对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掌握得好并不意味着能很好地融入多元国际文化,以分数作为检测依据的结果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相当一部分学习过程的否定,比如对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了解较深的学生也许并不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名学生的英语学习就是失败的,因此,通过社会性互联网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能够更加综合全面地评价一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果。国内许多高校已经摒弃了单纯以考试定结果的评价方式,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通过互联网媒体了解学生与不同语境文化的人进行交流的状况以及学生获取多语言媒介产品并学习研究的成果、学生与学生之间日常交流语言的选择等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定。

二、网络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不足

(一)对网络多媒体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够。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以及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网络媒体资源的使用大多还是以直接引用资源的形式为主,如英语视频、听力材料等,但英语教学的网络媒体化并不是指单纯地将互联网资源用于课堂上,更为重要的是使教学模式能够互联网多媒体化。许多高校在电子信息硬件与技术上具备充分条件来搭建网络化的学习平台,比如上海教育局所主导开发的“易班”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区,学生可以将学习进度与心得在社区上进行讨论与存储,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来掌握学生学习进程以及兴趣点的变化。相比其他专业的学习,英语学习更加需要一个日常化、宽松化的语言环境与交流空间,高校可以借鉴网络社区的群聚效应搭建一个语言类的学习互联网平台,通过与语言学习相关的媒体资源来吸引学生,然后提供自由讨论的网络场所,教师则可以在网络上对讨论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引导,帮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交流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语言使用行为与习惯。

(二)线上与线下的联动不足。线上教学是对线下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师生互动不足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不足的有效补充,学生依赖多种互联网媒体以及互联网工具,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形式进行语言交流,从而达到语言听说能力的锻炼效果。目前,各高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受限制于常规教学时间,教师很难充分对学生开展听说训练;同时,教师被教材固定在讲台上,与学生的互动较少;而在线下的学生自学环节中,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尽相同,教师很难实现对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过程管控;再者,高校英语课程班级学生大多来自不同院系专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外交流并不紧密,交流与互动较少,对英语学习语境与语伴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三)教师对网络媒体环境的适应滞后于学生。尽管在互联网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加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被弱化,反而,正因为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课外学习是在课堂掌控之外的,教师对教学进程的把握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更加重要。但是,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英语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网络媒体对语言教育的冲击,仍将课堂上按教案进行教学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忽视了互联网工具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线下学习没有进行跟踪;同时,高校对英语教师网络技能的培训目前也严重匮乏,不少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认识仍片面地停留在影音资源上,对学生的上网用网习惯仍不了解,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学习工具的使用要超前于教师,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产生了分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代沟日益增大。

三、对英语教学网络化改革创新的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学生导向的英语教学体系。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导向的,即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但在网络媒体环境中,学生对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的获取与掌握往往并不滞后于教师,这就使得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趋于平等,甚至容易出现教师所讲授内容学生早就掌握或者不感兴趣的现象。在互联网媒体环境中,个体的概念得到放大,多元文化与国际化思维成为学生思想主流,高校应该在合理引导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兴趣的不断转移,真正以学生为本,教师与教案都应服务于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与话语自由,在校内形成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校园文化环境,不再以学分、测试来约束学生,而是以兴趣开发与综合能力培养来引导学生。

(二)建立针对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的跟踪体系。语言素养指的是通过对一门语言的掌握而具备对语系文化的理解以及在对应文化环境中的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国际通用语言环境中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包容以及与跨文化人群进行交流的基本素质。一门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该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融入语言所在文化环境中进行社会活动,这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英语教育的传统课堂教学只能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检测,而学生是否具备国际交流能力与视野则需要通过长期的跟踪观察才能得出结论,而网络媒体t是能够进行这项观察的良好媒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不仅是课堂上的老师,更应该通过各种网络媒体与软件和学生结成课堂外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灵活调整因材施教方案。

(三)建立科学的英语教学评估体系。网络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评估应该尽可能避免以结果论的测验,而是基于长期跟踪观察、注重英语学习过程的系统评估工程,依靠网络技术,对学生使用课外教学资源以及其学习结果的情况进行记录,创新教学模式与评估方法,真正将课外的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环节纳入整体考核中来,甚至好的课外资源与学习体会可以在第一课堂上再进行充分交流与深度加工,在对学生的口语、听力、写作、翻译等硬指标进行测试的同时,也要对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理解、跨国交流的尝试与结果进行评估,真正鼓励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通过测验,而是为了交流。

网络媒体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英语教学对教学环境与教学工具的依赖性更使其成为在网络媒体环境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的前沿阵地,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工具,改变理念,转变思想,探索并勇于尝试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与评估体系,让英语真正从一门大学生的语言工具变为大学生理解认识国际多元文化的重要媒介。

【参考文献】

[1]赵亮.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5)

[2]刘建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09(5)

[3]陈讽,刘霞光.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3)

[4]向于峰.美国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2

[5]杨奋.教育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第4篇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导演张艺谋的为数不多的古装商业大片之一,是其继《英雄》之后的又一个大场面的力作。其票房收入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抛开这些不谈,单就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宣传推广来说,确实是有其过人之处,是非常成功的。因为该片从开始计划拍摄,一直到放映,都能得到媒体和市场持续不断的高度关注,不得不服其在营销技术catch eyes应用领域的高超艺术性。也就是说,把一门营销技术能娴熟地运用自如,以至达到艺术高度的时候,这就是经典了,值得总结、关注和学习了。

所谓catch eyes技术,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抓住眼睛”,而其本来的意思是指时刻引起市场或消费者的高度兴趣和关注,而这正式宣传推广的目的——宣传推广的真正目的,不就是让人了解、知道、产生兴趣、产生购买动作并执行吗?如何引起关注?如何让消费者和市场在有了关注之后能进行进一步主动关注?并且这种关注最后有效转化为所宣传的产品的销售收入?这正是catch eyes技术应用的流程。这里我们进行逐步分析之。

一、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catch eyes技术应用流程之剖析

首先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筹划拍摄阶段,制造两个悬念,吸引媒体和观众、市场的眼球(在写作逻辑和营销逻辑上,我们把这叫做起、承、转、合中的“起”)。

悬念一:张艺谋和巩丽重新合作,是不是两人的关系要有什么恢复的信号?众所周知,巩丽是张艺谋一手捧红的女演员,两人当时的关系,路人皆知。张艺谋当时因为和巩丽的关系,和自己的夫人离了婚。后来的事情也是众所周知,巩丽抛弃了张艺谋,两人感情中断的同时,事业上的合作也中止了。那么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两人又要合作,是不是在隐涵着什么信号呢?不得不引起媒体和观众的主动关注,这是人性和人类心理学上的一般规律。这一悬念设置得好,成功。

悬念二:张艺谋老了,江郎才尽,为了收视率启用当红歌星周杰伦。电影传媒界前些年有一个公认的说法:张艺谋和王家卫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大腕。王家卫是谁红了用谁,比如说王家卫电影中使用的都是已经当红的如梁朝伟、张曼玉等;张艺谋正好相反,张艺谋是用谁谁红,比如说张艺谋用巩丽,巩丽红了;张艺谋用章子怡,章子怡红了,等等。现在张艺谋老了,导不出好电影了,只好使用当红歌星周杰伦来撑人气了。那么传媒和观众也瞪大眼睛了:张艺谋真老了吗?那么现在导演的电影好看吗?又一个悬念设置了,成功。

其次,让媒体和观众、市场在带着悬念关注的同时,推出了电影拍摄的比较详细内容的推广和宣传(在写作逻辑和营销逻辑上,我们把这叫做起、承、转、合中的“承”)。

在这一层上,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正面宣传,为影片的上映进行前期的观众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悬念并没有被给予充分的答案,媒体和观众的胃口还被吊着,这一块的操作几乎所有的策划营销专业人士都懂,因此不多讲了。

第三,制造“负面吵作”的假象,推行宣传广告之实际(在写作逻辑和营销逻辑上,我们把这叫做起、承、转、合中的“转”)。

众所周知,现在的市场也好,媒体也好,观众也好,在多年的锻炼之下,越来越难“忽悠”,基本具备了火眼金睛的部分功能。任何一个东西,如果所有人都说好,那一定是有问题的。一定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这在心理逻辑上才是符合的。于是乎,出现了一股专门从负面写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文章、报道、信息,媒体吵的沸沸扬扬,观众的好奇心也使自己的眼球被吸引住了——怎么了,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原来如此如此,这么这么,等。始终保持关注。

第四,在做足悬念设置、正面宣传推广、“负”面吵作争论等动作之后,最后放映,来个制作组和相关媒体共同“澄清”,达到完满宣传效果,同时悬念也得到确切答案,“负”面的吵作也被“澄清”(在写作逻辑和营销逻辑上,我们把这叫做起、承、转、合中的“合”)。

终于到电影放映了,心怀悬念的媒体、观众纷纷购买票子,入场观看,电影院场场爆满,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收入和投资回报。此时,悬念必须要有答案了,于是“相关经纪人”站出来说话了——事情是这样的,张艺谋和前妻已经复婚了,和巩丽不可能破镜重圆的,这仅仅是商业合作。

同时,电影制作组也进行“澄清”,说是因某媒体负责人要向制作组借款遭到拒绝后,才“别有用心”地进行“负”面报道的。

OK。电影从筹划拍摄到放映完成和投资利润回收,一系列的动作在起、承、转、合闭合逻辑的流程中漂亮地划上句号。系列的悬念在最后也有了答案,“负”面也得到了“澄清”。整个操作非常到位,一直牵着媒体和观众的眼球走,做得漂亮。这正是catch eyes技术应用的高层境界的体现,是艺术性操作的体现,应当值得相关策划和营销人员学习和借鉴。

二、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catch eyes技术应用带给营销策划的启示

从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catch eyes技术应用流程之剖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策划者使用了悬念设置技术,从一开始就吸引媒体和观众的眼球。悬念设置技术本来是电影拍摄技术中的一种,我们有时候称为“倒叙法”。比如说一个电影刚开始,先出现一个结果镜头,某某人被暗杀了。这时候观众会问:怎么回事情?怎么被暗杀的?注意力和兴趣被提起了。然后,进行倒叙,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看到电影结束,知道了答案。悬念设置技术的应用,在若干营销策划中均能应用,如设置得当,必能取得一定成果。

第二,策划者使用了逻辑学知识和社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这话一点不假。懂得了相关知识,就具备了使用和应用该知识进行操作的力量。现在社会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精明,但并不是越来越高明。对付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精明的媒体和观众,只能使用越来越高明的方式,怎么办?使用逻辑性知识和社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的知识。策划者清楚,如果对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完全是正面吵作的话,完全都是说好的话,不符合逻辑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心理趋势,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心理接受模式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怎么办,一定要有说不好的,但这些“不好”应当是策划者控制之中的,真正的“不好”是不能吵作的,于是乎,运用这些分析和知识,进行了相关的“负”面吵作。一部作品,有说好,有说不好,似乎这样才符合中国人的心理,那就顺其自然,高明地利用之。

第三,使用了起、承、转、合的逻辑模式。起、承、转、合是一套完整而闭合的逻辑模式系统(参见:《高级培训师修炼》,林文田、沈宗南、张京宏著,上海世新进修学院教学试验研究所《世新期刊》:E书联盟,2006年12期)。

起,叫引入正题,就是告诉别人,我想说什么,但是设置悬念;承,就是告诉你,事情原来是这么发展的,按你需要的兴趣发展;转,就是发展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细节,包括相反的方面;合,就是最后形成一个闭合的逻辑链条,所有人明白,哦,原来如此。现在在许多营销策划动作中,为宣传产品所进行的活动、游戏、促销等,无不使用这一模式,只是很少有人总结提成而已。

三、结束语

笔者早年研究《易》经的时候,里面有一句系辞,叫做“鼓天下之动者,莫大乎辞。”其实这话的意思是说,你要说动别人去行动(去购买你的产品),关键的和最大的就是你要有逻辑严密、起承转合合理、说服力强的宣传广告系统(辞)。如果让别人来关注你的宣传广告?catch eyes技术是现成的工具,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营销宣传中对catch eyes技术的应用堪称一个成功的样板,足以供借鉴学习,也有总结的必要。

第5篇

1、事前审核机制。要关注网络虚假新闻产生的源头,建立严格的事前审核机制。

2、事后补救机制。无论是首先刊登虚假新闻的媒体,还是转载的网站,都要及时彻底删除稿件,并在醒目位置更正声明,向公众致歉。除了要追究虚假新闻首发媒体的责任之外,对于转载虚假新闻的网站也要追究一定的责任,从而阻止虚假新闻在网上的二次传播。

3、过程监控机制。首先,要完善专门的网络媒体的公众监督平台,建立公众对网络虚假信息的举报制度;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互联网执法机构,做好互联网信息监控工作,同时利用网络虚假信息过滤和追踪技术及时发现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及时制止其进一步传播,从而避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4、惩罚机制。根据网络虚假新闻的性质和后果,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把网络虚假新闻的治理纳入法律轨道上来,以此来规范网络新闻的。

(李立威、王晓红/《新闻爱好者》)

三个“加强”打造网站国际报道品牌

加强策划和综合。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首先抢发短信和快讯,在网页显著位置刊登;分管领导和编辑部负责同志立即安排编辑紧盯事态发展,根据外电和新华社报道编译、编发稿件,同时采取电视截图方式加强图片报道,并安排多媒体编辑注意采录相关视频新闻;在报道有一定规模后,安排骨干编辑制作专题进行深度报道。但重大突发事件可遇而不可求,做好日常国际新闻报道同样需要进行策划,要注意整合相关新闻信息,做到相关新闻资料和背景材料一目了然。

加强原创与把关。为加强深度和特色的报道,可以加强约请国际问题专家学者撰写国际时评的力度,提高网站国际新闻报道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访谈还可以吸引众多网民的积极参与,有益于扩大网站的影响力。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进行“跨国连线”报道,吸引网民眼球,提升网站报道的权威性和品牌知名度。

加强创新与互动。网络媒体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新报道形式,加强互动交流。可以根据网民不断变化的浏览网页习惯和新出现的制作手段,通过电视截图丰富、创新图片报道形式,同时还可以通过嘉宾访谈、跨国连线、手机报、论坛、博客等报道形式,或创办电子杂志,使网站的国际新闻报道总有吸引网民眼球的亮点,有效地提高影响力。

(刘加文/《新闻战线》)

如何突破报纸评论的困境

一是提倡作者之广。首先编辑要善于借脑、借智慧,不能单纯地依靠媒体的职业评论员。当价值判断形成后,评论要向专业判断转变,让专家、学者站出来说话。当然,专家有见解,却不一定擅长评论写作,那么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通过相互沟通、磨合,让他们成为会写评论的专家;再一个就是通过访谈的方式,将他们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的见解呈现出来。

二是提倡格局之大。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新闻的采集、制作和传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评论更应顺势而为,主动拓展格局。

三是提倡文字之美。评论的文字之美,首先应该源自于清晰简明的逻辑。评论必须有所主张,主张的提出必须有推演的逻辑,要力戒逻辑缺失混乱,也要防止逻辑线条过于庞杂深奥。大众媒体的评论,应该尽量照顾到普通人的知识结构和阅读心态,尽可能地用通俗的文字表达。要学会“温和而坚定”表述观点。媒体和受众,应该是一对平行的关系,尖刻、偏激、傲慢都不会赢得读者的认同,而模棱两可、欲说还休的评论,也会浪费读者的感情和时间。

(章丰/《新闻实践》)

期刊营销的几种途径

开发网络营销。期刊网络营销是指在网上进行读者市场调查与分析、选题与组稿以及发行、征订、送货等。随着网络技术、网上支付和信用体制的发展,网络营销会更加快捷、方便,期刊社要抓住机遇,积极开发和挖掘网络资源在营销活动中的巨大优势与深厚潜力。

借助活动营销。在活动营销中,更多的是一种形象宣传、个性卖点的推广。活动营销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眼球”,容易形成轰动效应,从而快速扩大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范围。

打响品牌营销。准确的品牌定位是品牌营销的前提。期刊品牌需要体现的是办刊理念、经营理念、服务理念、视觉理念、个性理念、市场认同,并使它们形成自己的品牌识别标记。品牌期刊所表现出的价值对营销又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品牌的延伸和输出上。通过品牌延伸,期刊能够延伸其品牌寿命,还能够规避单一经营带来的风险,取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6篇

大视频时代的到来开始让各种营销问题的答案变得扑朔迷离,大数据、云平台、大用户等新变量不断涌现,整个视频行业在摸索中向上前行。在变局、洗牌、重组的反复循环中,2012年的视频行业继续演绎着一场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度大戏,新霸主、新秩序未在2012定局,却已在2013年酝酿。

本期《成功营销》杂志联合业内重量级的专家,通过全面盘点与解读2013年影响视频行业进路与格局的关键变量,来重新探寻大视频时代的营销新答案。

大数据:带来更智慧的应对之道

“数据将是新的石油。”亚马逊前任首席科学家Dr.Andreas Weigend说。纵观2012全年,大数据必定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标签。视频行业进入了收集数据的黄金时代,广告主的媒体和内容的选择,对精细化的匹配都需要大数据的支撑。将数据转化为可用的信息成为营销首要任务,大规模个性化营销将是核心竞争力,而这对平台营销的数据驾驭能力则提出了新的挑战。

2012年作为大数据年,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出招,Google面向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Big Query;Facebook开始基于用户数据挖掘和内容数据挖掘研发社交图谱搜索Graph Search,进一步丰富商业模式;腾讯借助大数据为腾讯视频开路,通过建立多维度用户画像系统,对用户画像进行高匹配内容推荐,并打造多种营销模式,让广告投放更加智慧与精准。

云平台:让视频漫步云端

基于云计算的视频服务为跨平台、多屏幕的整合提供了可能,视频云平台不仅将改变用户的视频体验,还会影响整个视频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2012年2月份美国云视频公司BrightCove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使得基于云平台的视频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2012年云平台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主要发力点,国内的优酷土豆、乐视网、PPTV等都纷纷推出并开始实施云平台的发展计划;腾讯已经在2012年实现了腾讯内部云视频的概念,并宣告在2013年进一步开放其产业链,并推出腾讯V+平台,打造最大的云视频平台,为用户提供自由分享、多平台、跨终端的综合性在线视频体验服务,给合作伙伴提供一揽子的视频云托管的服务。

内容为王:不变的商业逻辑

版权之争在视频行业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因为内容永远都是核心资源,这已经是这个行业里不变的商业逻辑。2013年,内容建设仍旧视频网站竞争的重中之重,大资源成为众多视频网站内容建设的核心目标。以腾讯视频为例,今年将围绕版权采购、自制出品、资讯视频三大重点,重金投入构建视频内容帝国。不仅在电视剧、电影、纪录片以及综艺节目等视频类目中全面开花,并将在2013年通过海内外版权合作、海量独家节目以及精英矩阵等三个方面出击,如推出美剧频道、与好莱坞影院独家合作、微电影&网剧“100+100”(腾讯视频将于2013年推出100集微电影和100集网络剧)等战略措施,为广告主提供更多的视频营销实现方式。

广告主

视频行业已形成完善的营销工具

三星电子市场部网络营销总监 白晔

三星可以说属于视频营销先行者,我们早年拍摄微电影的时候,就深度地结合了视频营销。广告主高效利用视频营销的预算,我认为主要还是基于大数据的充分挖掘。现在视频行业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工具来掘金大数据,这也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兴起,“大视频”确实来到了。

实际上,衡量一个媒体形式最重要是看有没有营销价值,即衡量媒体对消费者兴趣、偏好,甚至于购买欲望的影响,如果影响越强,就说明这个媒体越有价值。通过三星产品的销售数据,我们发现,基于三星正式的投放反馈,所有腾讯视频营销产品形态都是有效的,能产生非常好的投放效果。

4S策略打造视频营销致胜内容

宝洁大中华区数字媒体运营及创新市场总监 陈万锋

2012年宝洁与腾讯合作的奥运营销战役通过主体植入、品牌植入以及线上联动植入这三大方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一方面的经验可以归结为4S。

Synergy策略共赢点,平时广告主跟媒体没有太多共赢点,但是在与腾讯的视频营销中却实现了共赢;Story内容故事化,挖掘最平凡、最具媒体价值的内容展现在消费者面前;Scale推广规模化,全面动员品牌资源、腾讯平台资源以及奥运营销资源,实现营销效果最大化;Speed运营及时性,平时营销活动从设计到进入市场有一个流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利用了微信,通过宝洁与腾讯的共同努力,把两边的营销资源整合在一起。

大视频时代对品牌营销提出更高要求

耐克中国媒介主管 黄婷

像腾讯这样大视频平台的出现对品牌有正面的影响,也会有相应的挑战。一方面品牌接触消费者的渠道越来越多,不再局限于电视台的黄金时间,使得品牌有更多的渠道可以抓到消费者。

此外,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我们有很多品牌内容之前没有太多的机会与消费者沟通,现在随着大视频时代的到来,网络视频给了品牌广告主更多直达用户的机会,我们不仅可以讲完整个故事,并且以不同的平台渠道展现给消费者。但也对我们的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内容制作上要有更深入的内容、更能吸引人的内容。

公司

内容是最重要的整合元素

安吉斯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李桂芬

当我们到了跨平台的媒体环境时,什么是最重要的整合元素?我认为是内容。

视频跟零售、跟购买行为会更接近,这都是视频营销很新的机会。当大视频到来的时候,不仅仅是内容取得的方便性,还加上在无障碍的平台上才会创造爆发性的效应。

我们的客户联想电脑在与腾讯合作的一个项目时,我们发现借助腾讯这样的平台,不管是拍摄的收集Idea的过程,播出的过程,还是分享花絮的过程,就都可以创造并融合品牌故事,得到自创性的内容,然后在腾讯这个大资源的平台上得到营销的最大效益。

大视频应有新的商业逻辑

华扬联众CEO 苏同

对于大视频的反应,我认为应该是商业逻辑的反应。大之所以为大,是因为要发生质变了。在商业逻辑方面有一个误区,即视频是传统电视的补充。然而在线视频最大的价值其实就是随时随地,传统的视频是以时间位置为导向,选择性很差。此外,从现有数据来看,在过去的20个月当中,腾讯视频的用户覆盖在2012年12月份突破2.8亿,成为台用户月覆盖最高的平台,这已经和主流电视台不相伯仲。

因此,在营销中不应该用同一套逻辑去做,不应该是谁补充谁,每个平台有每个平台的优势,互相之间已经不是补充的概念了。

在线视频正经历三大革命

第7篇

[关键词]出版营销;新媒体技术;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230.7-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088-01

每一次媒体技术的变革都会给出版企业带来革新。这种革新不光是出版物的形态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营销方式上的变化。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广泛使用,出版企业必将迎来一次大的革新。新媒体主要是指在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电脑和手机等终端设备把信息或服务提供给客户的新型媒体技术。本文主要通过移动媒体、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和大数据等四个方面来探究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出版营销有哪些可以创新的营销思路,从而为出版企业在当今的出版业发展的潮流中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提供一些借鉴。

一、利用社交媒体技术,进行社群营销

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人们借助社交媒体把具有共同需求或爱好的人又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各种消费部落,这就是现代的网络社群。而运用社群进行营销的方式就是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新的营销新思路。社群主要是通过微信、微博、贴吧等这些社交媒体把具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人聚集起来形成的群体。社群营销就是在特定的社群内与社群成员进行沟通,促使社群成员消费。

社群营销在出版营销上有两个优点,一是社群营销能够降低经营的成本,二是通过社群可以增强读者之间的黏着性。首先,社群营销可以把企业和读者之间多余的中间环节都剔除掉,实现企业和读者之间进行直接对话。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企业和读者之间的沟通成本,而且由于读者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写评论、分享体验等,也使得读者从单方向的接受向双方向互动的角色的转换。社群这种经验分享性可以形成链式的传播,如果能转换成口碑那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其次,读者对社群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得读者对社群产生很大的黏着性。例如,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就是通过“书友会”把一些喜爱阅读的人聚集起来,至今书友会的人数已经超过了5万人,遍布全国80个城市。

社群营销的3种模式。第一,与第三方自媒体合作的社群营销模式。现在有很多成熟的自媒体例如,“逻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等这些自媒体粉丝基数大,而且活跃度很高,出版企业通过这些自媒体推荐书目,就能增加图书的销量。第二,运营大V社群营销模式。出版企业可以效仿“她读”等微信号,把图书转换成音频的形式在公众号上推送,从而吸引读者。第三,自建社群营销模式。企业可以开通自己的公众号或微博等,并在这些社群平台上精品内容或一些活动信息,增加读者的黏着性。

二、结合移动媒体技术,营造场景营销

通过移动媒体,企业可以从空间、时间和情感等三个维度来实施场景营销。第一,时间维度上,企业要了解读者的时间线,从而利用读者不同的生活场景,对读者出现的需求进行及时、精准的推送。例如,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会因为手机没有信号而无所事事,针对这一场景,企业就可以把图书中精彩的段落和书本的购买渠道植入到手机的离线页面中,当读者遇到断网时就会关注到推送的消息,这样就能达到图书营销的目的。第二,空间维度上,主要是营造购书场景,让购书无处不在。传统购书只能通过书店这一中介,而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购书的途径实现了多元化。移动媒体通过构建线上购书场景,缩短了图书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打破了传统购书的时空限制。这种简便、快捷的购书方式为读者节省了大量的购书成本,因此能刺激读者的购书欲望,从而增加图书的销量。第三,情感维度上,要为读者营造一些感情气氛,使读者进入一个乐于消费的场景当中,从而激起读者的购书欲望。例如,罗振宇在“逻辑思维”中就是通过长期的情感连接,获得粉丝的长期信任,并通过这些情感从而营造出一种强烈购书场景,一次性就在其微信公众号售罄8000套限量版图书。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通过情感来构造场景二进行营销的例子。

三、引进搜索引擎技术,开展搜索引擎营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在新媒体的普遍使用下,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甚至出现了信息过载的问题。在这个信息洪荒中人们对自己所需的信息的甄别成本反而不断增加。搜索引擎就是以低成本来获得高价值信息的媒介工具。搜索引擎营销就是通过把企业的营销信息摆在检索页面显眼的地方,从而实现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推送到目标用户。搜索引擎营销具有成本低、目标明确、推送精准和见效快等特点,已经成为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主要营销手段之一。

随着搜索引擎的广泛使用,读者更乐于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获取。因此,出版企业在搜索引擎的营销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提高曝光率,使读者更容易看到相关的企业营销的信息。第二是提高点击率,提高点击率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读者关注到了企业的营销信息。第三是提高转化率,让读者了解到营销信息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把读者从访问者变成消费者,这样才能达到营销的目的。

当前搜索引擎主要有两种推广模式。第一是竞价排名,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竞拍关键词,使其出现在搜索页面的显眼的地方,当读者进行搜索时,竞价高的关键词就会出现在显眼的地方,这样读者就能轻松地获取出版企业的相关信息,而且还可以让潜在的目标读者更容易的看到相关的信息,这样就能促进读者的购买行为。第二是优化搜索引擎,通过优化关键词、内容和图片等使得营销信息能出现在搜索页面的显眼的地方。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当下的社会岬闶录将关键词进行优化,使得相关的图书随着社会的热潮而实现销量的增长。

四、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营销

在大数据被广泛使用的今天,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实现了营销的精准化。精准营销就是通过收集用户的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准确了解目标用户及其需求,最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将营销信息精准的推送给目标用户。出版营销主要有如下两种精准营销途径。

第一,准确预计市场需求。以往很多出版企业由于不了解市场需求或对市场研判失误而导致出现供大于求的矛盾。而大数据技术通过对热门事件和词汇的收集,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读者的需求,并指导企业进行精准策划。第二,实现精准推送。通过对读者的社会和情感的分析,还原读者的形象,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精准的推送。

五、结束语

新技术的使用为出版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营销途径,与传统的营销相比这些途径具有成本低、精准度高、覆盖面广等优点。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未来还会有更加好的营销途径。因此出版企业的营销唯有不断的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戴世富,赵思宇.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出版营销新思路[J].中国出版,2016,(21):41-44.

第8篇

对于企业来说,要让你的品牌能够走进消费者的心里,大白话比那些玄而又玄的文字游戏和广告画面更能让消费者有所触动,因此,千万别卖弄智商。其次,在传递产品技术的时候,悠着点,消费者购买的永远不是你的技术,而是你产品的功效和文化。

时代变了,营销的环境也变了,广告播出之后,要上网看一下别的网友怎么说,消费者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去通过社会化媒体接触品牌,与此同时,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以前企业的手段只有通过电视、报纸、广播与消费者接触,现在,忽然发现消费者开始通过自媒体在议论自己的品牌了,消费者购买之后必须要“好评”,还必须确保一大群围观的消费者不会对消费者构成负面影响,才能让消费者与品牌发生良性的消费关系。这个现象不可逆转,只能回避,以前需要做好品牌、做好推广、做好渠道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现在不得不考虑消费者的好评和围观。

消费者的消费渠道也变了,以前在电视、报纸、户外广告之后,从产生意向到购买需要一个转换过程,但是互联网出现了,看到企业的宣传之后,省去了逛街的环节,直接网上购买,之后,移动互联网也出现了,消费者从看到企业宣传到产生购买行为,通过APP或者手机拍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实现。不难看出,营销技术的发展,一直在致力于让消费者以更少的环节实现从品牌认知到产生购买的行为的转变。

碎片化的时代,让消费者游离于移动互联网、PC互联网、甚至报纸、电视等媒体形式,这些媒体上,媒体信息的更新量大的超乎想象,否则大数据概念也不会这么火爆。这些造成了消费者兴趣迁移的成本越来越低,渠道越来越多,以前一个社会热点可以持续一个多,现在的微博、微信,持续一个星期的热点已经十大新闻了。前一分钟还再玩着APP游戏,后一分钟又开始刷微博,顺便抬头看看电视等等,消费者的触媒行为在不断的切换。从而引发传播营销行为铺货消费者关注点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

消费者可以接触到的媒体和信息太多了,但是消费者又无法同时消化所有接触到的信息,所以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接受一些和自己相关的、搞笑的、好玩的信息,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内容营销越来越多的受到营销界的关注。

第9篇

河南简称“豫”,根据《说文解字》,“豫,象之大者”。的确,河南总人口近1亿,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其中七成是农民;虽然工业增加值已突破10000亿元,但短时间很难让人认同其为工业化地区;而第三产业更属弱势。在奔向现代化的长路上,面临这么多困难,以身体笨重而行动不敏的大象来比喻河南,恰如其分。

但是,谁说大象不能跳舞?虽然面对诸多困难,河南一直在努力前进,这其中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文化营销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营销文化的省委书记

2004年12月12日,徐光春调任河南省委书记。或许与他在过去40多年间一直从事宣传工作有关,尽管面临着从副部长到省委书记角色的转换,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河南的文化积淀报以持续的关注。2005年6月,文化强省战略在河南决策层达成一致意见,8月文化强省的发展规划被初步确定下来。

策略制定后,剩下的工作就是――行动,徐光春在多个场合如此说道。细观此后河南文化建设的行动,徐光春对河南文化的营销是一个不容错过的亮点与关键点。

2005年9月,仅仅在文化强省战略定下来后一个多月,“中原文化上海行”启动,与以往历届中原文化行不同的是,此次活动的“领队”从省委副书记提升到了省委书记――徐光春。通过此次文化营销,豫沪两地共签订投资合作合同8个,合同金额4.45亿元;签订合作协议37个,协议金额34.05亿元。

而徐光春对河南文化营销的高峰则是半年多之后的“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2006年3月31日,农历三月三,随着徐光春高声恭颂《拜祖文》,隆重庄严的新郑“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进入。这一天,这场在黄帝故里――河南新郑举办的盛大典礼,以拜祖为中心,以黄帝文化为主线,聚焦了海内外数亿炎黄子孙的目光。而仅两天时间,合同总金额102.46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大单,在喜庆气氛中顺利敲定。

此后,还有10月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少林和天下”迎宾仪式,以及在徐光春的带动下在河南内黄、民权、商丘等地举行的一系列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

但徐光春对河南文化的营销却并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传统模式,并非仅仅将关注点全部放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招商上,而更在于通过对河南文化的营销建设“文化河南”,复兴中原文化,因为在他看来,“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离不开中原文化的复兴”。

原河南省委外宣办主任姚立新介绍说,针对河南的文化营销,河南不仅组织了好几批国内媒体对河南文化进行密集报道,还组织了“走进中国河南”外国电视记者采访活动、“感受开放中原”香港记者集中采访活动、“中部崛起看河南”澳门记者集中采访活动、“世界旅游小姐游河南”外国主流媒体采访活动和洛阳牡丹花会的境外记者集中采访活动等,其中文化宣传与营销一直都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一系列以文化为主体的各类活动,构成了徐光春营销河南文化的主线。

“小活动、大宣传”

在这些活动中,媒体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当徐光春调任河南省委书记时,外界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位在新闻宣传领域工作40多年的新任省委书记,有充足的经验和资源,在对外营销河南文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实际上,这种作用的确实实在在发挥出了效应。

2006年1月4日,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徐光春就在河南省委贵宾楼会见了“百年大公看河南”报道团的记者。而在“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少林和天下”迎宾仪式等活动中,媒体的参与更是其文化营销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让这场大典引起了海内外全体华人的强烈关注,也让新郑作为黄帝故里有了与陕西黄帝陵齐名天下的资本。

“实事求是地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但媒体不能总把眼睛盯着这些困难和问题,毕竟是鼓舞人心的事情多,阴暗的事情少。所以,希望媒体一定要多报道主流的情况,通过正面宣传报道把人民群众的热情鼓舞起来、干劲激发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媒体的一份责任。”2006年11月12日,徐光春在接见第二届网络媒体高峰论坛(嵩山论剑)代表时说的这段话,意味深长。

对任何一个地方来说,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对一个地区的工作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影响,关键是如何利用好媒体。在这方面,近两年来的河南,社会各界有目共睹。因此,徐光春在会见“嵩山论剑”代表时,特别感谢媒体的支持和厚爱。

而在媒体作用的背后是姚立新概括的“小活动、大宣传”的理念。“‘小活动,大宣传’是河南在外宣活动中坚持的一个理念,同时也是河南外宣的一个原则和经验。‘小活动’是指外宣活动的规模和花费小,‘大宣传’是指外宣活动的宣传效果大。实际上,举办外宣活动并非目的,借助外宣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宣传才是目的。”

文化营销的现实逻辑

但营销河南文化,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文化与产业的问题。

曾有媒体作过这样一项调查,当谈到河南是仅次于粤鲁苏浙之后的第五个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元的大省时,很多人都张大了嘴巴,反问道“是吗?河南排第五?”惊讶之情显露无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河南是全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河南”两个字一直背负着被污名化、妖魔化的趋势,丑化河南人从偏见上升为地域歧视,似乎成了一种“社会运动”。

妖魔化河南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河南形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防火、防盗、防河南”等顺口溜到“深圳横幅事件”,从来没有一个省像河南一样被如此地群体性歧视,而这种群体性歧视往往被放大至商业环境层面,也带来了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问题。

为改变形象,河南一直在努力,2005年2月,河南人李学生为救两个孩子而命丧车轮的消息见诸报端后,河南省有关部门发掘出了张尚昀、靳伟杰、高增玉等一大批感人的高尚事迹,河南省内几十家媒体连连出击,掀起了一次次为河南人正名的浪潮。这股热潮还蔓延至省外和中央媒体,在2005年央视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河南人占据两席。但在河南决策层内,有种意见认为,一个或者多个“优秀河南人”的出现对改善河南形象确有作用,但并不会起决定性作用――对河南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借助“优秀河南人”带来的形势,发挥出河南的文化优势,通过对河南文化的营销,从而彻底改变河南的外部形象。

“文化产业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深刻理解文化建设的事业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属性”,徐光春如此说到。

可见,通过文化营销改变河南文化形象、进而改变河南整体的形象,也就成了文化营销的现实逻辑。

2005年8月,徐光春在接见上海媒体采访团时说,“去年河南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中原文化北京行’,效果很好,更多的首都人民对河南有了全面的了解。9月初我们将要在上海举办‘中原文化上海行’活动,通过文化搭起豫沪两地人民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共同发展的桥梁。”

而不管是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还是在“中原文化上海行”的大型活动中,徐光春都会将“新河南”的理念作为重点进行阐述。“河南一定能够建设成为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

文化背后的战略思维

“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问鼎中原”,所有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语言背后,是河南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地位,因为在5000年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有近4000年,文化中心在河南。“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交通大省,但是很关键的一点我们也是文化资源大省。”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庚香告诉《决策》。

但如何在“伸手摸着秦砖、抬脚踢着汉瓦”的文化历史中选择到希望和出路,不仅是李庚香,也是整个河南知识界、政界翘首企盼之事。

显而易见,河南新一届领导班子,已经注意到这个巨大的资源,并决意利用之。

2005年9月14日,徐光春赴新郑市考察,在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像前深深三鞠躬,深切表达出要把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变成文化强省,并把黄帝故里开发作为突破口的强烈愿望。在此前后,徐光春展开了一系列营销河南文化的举措。

细读徐光春营销文化的种种举措,综观其主政河南的两年,其思路逐渐清晰:“我们现在强调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要全面地协调地发展,而且这四个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相互制约的。当然我到河南工作,首先关注的还是经济问题。首先要把河南经济发展起来,腰杆硬起来,这是我的第一位任务。同时也要注意,加强河南的人文建设,加强河南的社会发展,通过我们河南自身的和谐社会建设,来逐步改变外部一些人对河南的误解”。

学者从中读出的另外逻辑是:河南在建设工业化大省进程中,在经济层面上,文化产业将会被用来当作支柱产业发展,而在社会层面上,文化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相连。

第10篇

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韩和港台通常这样定义创意产业,即那些依个人创意、技能和天才,通过挖掘和开发智力财产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根据这个定义,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美术和古董交易、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以及电视、广播等诸多行业和部门。创意产业涵盖的范围之广让我们觉察到其发展的广阔前景,同时也提醒我们,广阔产业下需要大批量创意人才的智力支持。

“从最根本上讲,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大批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中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金元浦教授分析指出,因为创意出自“人”,因此培养一流的创意人才,增强创意产业高端人才与团队集聚,是培育创意产业的关键。广告教学担负着培养新世纪广告人才的重要责任,面对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应该及时做出自己的思考,抓住契机,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注入新鲜的“创意”。①

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有人说:对于中国广告业,全球化是趋势,国情化是特征,本土化是主旋律,是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在中国的地盘上“搞”广告,必然要求熟悉中国文化的广告人。

广告是为企业营销服务的,研究的是产品或品牌,更深入地看,现代广告研究的是消费者。在现代买方市场占主导的时代,广告只有了解了消费群的文化特征、消费心理、消费目的、消费价值观,才能建立产品或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理联系,进而促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所以,广告人需要仔细地琢磨深受全球化影响的中国消费者的心理,毕竟他们都深受国际大文化影响的同时,骨子却仍然浸透在深厚的中国文化之中。

当前我国种种社会文化迹象显示,普通民众已经开始重新思考并解读自己的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一股民族文化回归的趋势。虽然目前西方文化仍然是强势,但是一个孕育了5000年的深厚的民族文化是不可能被忽视的。在继续学习汲取西方文化经验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养分。自2006年我国两会上提出应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议题依旧成为2007年两会的热点与焦点,代表们认为要使创意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就要使它具有特色,甚至要具备唯一性。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任何地区和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唯一性,创新完全可以借助我们既有的文化品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样的发展思路和对策体现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愿望,这对广告业的发展同样是一个警示。

当前的广告教学仍然热衷于对西方广告理论和文化的转述,所设课程内容具有明显的“国际”偏向。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出的学生只是了解了部分西方的广告理论和创意理论,在广告活动和创意实践中明显缺乏自己的创造力。现代广告学源于西方,重视西方现代广告理论教学无可厚非,但是综观中国广告2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即使是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走的依然是“中国本土化”的道路,并对中国文化元素越发重视。所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仅是当前广告教学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适时调整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并加重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比例。在广告专业必修课中加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传统文化教学切实到位,培养广告专业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使之成为其学习自觉是广告教学迫切的任务。需要重申的是,强调传统文化教学不是以减弱对西方现代广告理论教学为前提的。我们的广告教学应该培养既能熟识自身文化传统,又能熟练把握现代广告原理,“还能在熟悉的现代和陌生的传统间找到平衡点”,具备强烈创意、创新意识的中国的国际广告人才。

重视新媒体教学研究,拓展学生的媒体思维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广告媒体将不断有新的资源可资利用。新媒体双向互动,便利性、个性化特征让传统媒体望尘莫及,所以广泛和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是一种必然趋势。

什么是新媒体?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的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也有专家提出:“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②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③不管新媒体到底包括哪些类型,“人类的传媒经过了精英媒体时代、大众传媒时代,正在向个人化传播的新媒体时代迈进。”④著名品牌策划专家李光斗如是说。

现在的广告教学仍然停留在将大部分教学内容放在对传统媒体的认识及应用上,而对新媒体只有简单的介绍,这种对新媒体较为“冷淡”的态度与当前新媒体逐渐在广告业中崭露头角并逐步占据主导的新的市场背景相脱节。人类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生活方式大部分由数字化的新媒体主导,研究好、研究透新媒体对于广告是否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占据主控地位至关重要。所以,广告专业教师应将新媒体放在与传统媒体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广告教学中不断紧跟新媒体发展的步伐,让学生时刻掌握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对新媒体技术和新的特点有充分认识,掌握在实战广告传播活动中灵活应用的方法,以求实现广告传播效应的最大化。

另外,广告教学中还应重视发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产生的化学效应给广告创新发展带来的机会。从威汉环球传播机构主席陈一木丹对新媒体分类来看,包括博客等所谓受众自主媒体都不是完全脱离传统媒体而独立存在的,新媒体的身后或多或少有传统媒体的影子。正如平成老总吴晓波所说:“新媒介生态的时代下,媒体呈现出互为媒体、互为内容的关系。”⑤以前认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有所冲击,甚至会有所取代,将二者关系对立起来的观点现在已明显不适应新的媒体观念的发展。所以,广告教学密切关注新媒介技术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新媒体概念,新媒体的意识,拓展其媒体思维,以期能从开始就提升广告专业学生媒体层面创新创意的想象力。

注重培养学生营销传播意识及系统的创意思维

在传统市场营销理论中,广告只是“4P”中促销的一个环节。说到底,广告是一次系统的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当今的广告活动是一场精心组织、严密策划、整合资源、系统创意的营销传播过程。

由于实践条件所限,再加上学生缺乏系统思维的习惯,大部分广告专业学生认为广告最重要的是要做出好的创意,写出好的文案,缺乏创作“大创意”的营销传播意识。这样的思维只能适应一般小作坊式的广告公司的需求,难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广告是营销的一部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系统思维的培养,使之清楚广告是一场“运动”,这个过程是整合营销传播的过程。创意作为广告的核心活动,必须变“孤立”为“系统”,使之贯穿于广告活动的开始、发展和结束的整个环节,所以培养学生系统的创意思维,加强学生整合营销的传播意识已是广告教学的当务之急。

再有,现代学生受网络媒体的影响较深,在网络化时代接受“碎片式”海量信息的同时,思维系统也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天马行空的东西多,而普遍缺乏思维的逻辑性。广告业以创意性为主要表象,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不合乎常理的想象或联想。思维的跳跃,甚至不连贯对于创意的产生有一定的益处。但系统性则要求创作者思维严密,具有逻辑性,特别是广告创意需要从营销传播整体角度出发进行策略思考。由此看来,两者之于广告专业教育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二元对立。但其实,创意与系统化、逻辑性可以并行不悖,并驾齐驱。创意是一种思维能力,而系统化是一种思维习惯。对于广告教学,应以创意能力的培养为重,并需要适当系统化与逻辑性思维的训练。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对学生有所侧重地进行培训。

结 语

广告教学的成果最终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广告教学作出最及时的反应。创意产业的升级给广告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广告人才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地球村逐渐成为现实,但是中国的广告不能一味迷信国际化,我们要清醒:超越需要学习,更需要创新。创新依靠的正是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提升,而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培养是广告教学必须做好的工作;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为我国广告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极佳的机会,这要求广告教学过程要注重新媒体教学,全面拓展学生的媒体思维;创意在广告中作用重大,但是在市场中靠“投机取巧”式的创意就能成为胜者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广告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系统的创意思维是培养具有战略意识的广告人的重要一环。

注 释:

①张慧丽:《创意产业如何“创富”》,《市场报》,2006年2月24日。

②周进:《新媒体之我见》,《广播电视研究》,2005年3至4期。

③吴征:《媒体业发展趋势与新媒体的文化革命》,http://省略.

④李光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成功营销》,2007年2~3月刊。

⑤吴晓波:《新媒体时代广告运动的四个新概念》,网易商业频道。

第11篇

2011,“人”在哪里?

沃顿商学院教授埃里克?克莱蒙斯(EricClemons)曾经在2009年美国网络广告业下滑的时候指出:“广告下滑不应该归咎于媒体,而是信息本身出了问题,提供的信息缺乏可信度、不是用户想要并需要的,这样不论以什么方式向不需要信息的人推送商业信息都是徒劳。”

埃里克?克莱蒙斯教授所认为的“信息本身出了问题”,即针对“人”而言,品牌广告信息没有找对“人”来进行投放。问题症结找到了,然而,“找对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传统的广告逻辑是先研究媒体的属性,然后分析该媒体受众人群是否与广告主的潜在消费者匹配,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广告投放。在如今受众碎片化以及媒介碎片化趋势下,单一的媒体已经不能覆盖到全部消费群体,即使费尽心思将多家媒体排列组合,得到的营销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总有一部分目标受众遗漏在外,也总有大批广告投放给不相关的人。因此,这套看似合理的逻辑开始变得与瞬息万变的营销环境格格不入,新的广告网络营销模式亟待开创。

面对异常复杂的受众和媒介碎片化发展趋势,以技术为导向的广告网络公司开始受到市场重视。抛弃研究媒体属性的想法,通过技术手段直接寻找目标受众,这套创新的颠覆性营销模式或许就是实现找对“人”的突破口。

找对“人”让预算弹无虚发

“互联网广告最具冲击力的地方莫过于,所谓媒体策划不存在了。”美国BMO资本的广告市场行业分析师DanSalmon曾经对《FastCompany》说,“以前是人来做,现在,是一群软件!”

DanSalmon的话正印证了技术对营销的改变,网络广告的未来,在于技术,而以悠易互通为代表的技术导向型广告网络公司正在崛起。悠易互通不是目前国内唯一有用户行为数据库的企业,但是悠易数据库庞大而精准,实现分类化管理,同时拥有一套完整的产品线,这是悠易互通的核心竞争优势。

悠易互通数据的收集方式最显著的特点是“普查”而非“抽样”,这与市场上通常使用的是抽样调研方法不同。提取出具有特定行为和兴趣的目标人群,是实现精准营销的第一步。通过潜心研发的先进的搜索引擎、云计算和SVM(supportvectormachine支持向量机,即智能分类和汇总技术)技术,悠易互通会分析用户数据库中每一个Cookie的网页浏览记录,提取网页中的关键词,找到用户的兴趣关注点,从而实现细分化管理。庞大的受众网络由2.5亿活跃用户共同组成。拥有这样庞大而鲜活的数据库,就保证了悠易互通能够从数据库中“找对人”并且“找全人”。

第12篇

究其根本,是被数字时代所衍生的种种“搅了局”,是被数字时代下的昙花现象“蒙了眼”,忘却了品牌初心。

数字时代,改变的是消费者而不是核心价值

数字时代的来临,打破时空界限的网络日益走入广大消费者的视野,全面介入了广大消费者的生活,信息获取、社交、娱乐、购物、点餐、出行、支付......可以说,消费者的吃穿住用行都因数字时代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的意识、认知和行为习惯也在悄然改变。

自然而然,企业忙碌着顺应消费者变化而开展一系列的品牌营销工作,将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入到迎合数字时代的变化中,甚至部分企业调整组织架构,专门开展数字化营销的工作,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和消费者保持联系。这种“跟得上趋势”的做法没有错,消费者的变化将引发品牌营销工作的调整也没有错,但需要清晰的认知的一个逻辑是:数字时代改变的是消费者,不能过分沉迷于迎合消费者的意识、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变化,而忽略甚至偏离了品牌核心价值,也就是说,品牌核心价值不能轻易改变。

迪士尼、耐克等成熟品牌,并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和消费者的变化而忽略或偏离其品牌定位,不管什么样的时代,不管哪一代人,迪士尼的梦幻和乐趣依然是其品牌核心价值;激励依然是耐克品牌所倡导的核心概念。

为此,在数字时代更加浮躁的环境下,保持品牌初心,拥有并坚持一个清晰的品牌核心价值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数字时代,改变的是演绎方式而不是核心内容

数字时代,衍生了许多新媒体平台,催生了许多新媒体形式,各种新奇特的语言、词汇和“物种”也被原创出来,企业不得不面对这些新事物,开展品牌营销工作。于是乎,追热点、蹭热度变成了风气;定向、原生变成了必学;H5、短视频变成了必做;品牌传播中,若不把KOL、自媒体都用一遍,那就是没有互联网思维,那就是不懂互联网营销......

不可否认,与传统工业经济和信息不对称时代不同,数字时代已经改变了品牌与消费者原有的沟通模式,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商标所有权”的含义,需要思考如何重新演绎品牌继续为企业创造价值,也就是说,品牌的演绎方式需要重新定义,但这种重新定义的改变,只是演绎方式,不是品牌所要传递的核心内容。

举个例子,自2012年起,百事可乐在每年CNY期间,都会推出以“把乐带回家”为主题的整合营销事件,历时7年,所要传递的品牌核心内容重未改变,变化的只是演绎方式,或微电影,或明星拜年,或借势IP......

也就是说,在数字时代下,更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清晰的思维,不可盲目跟热点、蹭热度,更不可随波逐流地赶H5、短视频等形式的时髦,为了跟热点而忽略内容,错把手段和形式当做内容,原本有限的市场费用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内容决定形式,最关键的是,仍然是要思考清楚品牌所要传递的核心内容。

如此,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借数字时代的势,抓数字时代的脉,将数字时代下消费者热衷体验和参与的效能发挥到极致,推动消费者能够讲出一个非常好的品牌体验故事,从而形成时下流行的“口碑传播”。

数字时代,改变的是思维方式而不是思维逻辑

当下,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语“某某的思维过于传统”、“某某的想法不够互联网”...... 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俨然已经成为了对立面,呈现水火不相容的局面,互联网思维已经被定义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甚至如果不具备互联网思维,都将面临失业的危险。

的确,做品牌工作,需要随着数字时代所带来的消费环境、竞争环境和媒体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思维方式,创新、预案、快速应变......,但其基础和根本仍然是品牌的系统思维逻辑,如果忘却或抛弃了这一根本,就有极大地可能出现偶然的创意“闪点”、短暂的创意“昙花”,甚至出现“行不散神散”或“行散神也散”的现象。

也正因为如此,数字时代下涌现出比以往时代更多的“风风火火而来,悄然无声而去”的互联网品牌(具体品牌名就不在此特指了),也就不足为奇,他们缺失的就是品牌的系统思维,丢掉了品牌应有的“魂”。

以品牌的系统思维逻辑为基础,调整符合数字时代的思维方式,才是正道,才会避免盲目地追求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倒退到“一个点子闯天下”的时代。

莫忘品牌初心,永葆品牌差异

第13篇

1微媒体下广告课程学习的碎片化挑战

随着4G移动网络发展及物联网的逐步搭建,商业信息不再仅限于手机接收,各种小巧便捷的ipad、平板电脑、电子手环、视频眼镜、阅读器等终端设备,都将被赋予人工智能兼推送信息,广告传播范围也将不断拓展,突破时空限制[1]。微营销、微广告、微电影、微小说和微系统的广泛应用,“微”己植入大学教育。特别是以微博、微信、微课、TED为代表的微媒体,加速了微时代下广告课程学习的碎片化。重构碎片化学习就是思维系统化、聚合化的认知过程。即在互联网情境下,学生根据自我学习需求,利用多种微媒体、零散时间和课余空间,品鉴及感知广告有关知识的学习方式。

1.1学习时空的再分割:“被动整体”到“自主零散”

微媒体具有灵活、多样的特性。由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上课前就已主动搜索网络教学资源,但分散的资源导致注意力的碎片化。然而,课程学习也不再局限于整块时间被动地灌输知识,而是学生通过充分运用碎片时间、便捷智能终端,在教学网络上按需自主的、非正式的进行无缝学习,即零散时空的融合。目前,广告教学仍然采用正式的课堂讲授,一周两课时,每次安排一章内容。课后,虽然学生迫切想知道后续知识要点,但受课时、教室限制而求之于网络的微型课程。

1.2学习内容的再细碎:“线性集中”到“细小分散”

随着教学时空的碎片化及学生对智能终端的广泛运用,学习内容和知识框架不再是完整的、线性的、固化的整体结构。知识流的网络化、复杂化促使学生思维变得更为灵活、发散。对广告感兴趣的学生不会止步于课堂预设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开展学习,而是用网络信息终端随“感觉”探索未知知识。其中,容易形成间断跳跃、摇摆不定的认知流。系统的知识内容被分解成若干学习模块。一个模块对应一个相对完整提炼的内容,模块间存在一定逻辑联系,但最终建立的是极为松散的、个性化的知识框架。

1.3学习目标的再转移:“成绩至上”到“兴趣至上”

学习碎片化的形成源于学习目标的个性化转变。微媒体下广告教与学的目标不是为了通过正式课程的期末统一测评、获得学分及结课证书,而是为实现职业愿望、满足好奇心或解决现实问题。传统广告教学是依据“学科导向型的系统学习”体系,微媒体广告碎片化学习属于“兴趣导向型的个人学习”。以往广告教学要求所有学生都要按照统一标准,达到合格的学习成绩。过于强调广告学习的专业性、系统性,而不是适用性、针对性。这显然与营销职位的就业期望有巨大差别。

1.4学习行为的再解放:“单一连续”到“多样间断”

由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应用普及,学习时空去中心化,学习媒介脱离教师权威。学习行为得以解放,避免其单一性而呈现多样化、非连续性,以促进学生参与。微媒体数量和教学信息供应量日益激增,学生选择及使用各媒体的自由度和个性化得到空前提升,但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在不断缩短。传统广告课堂教学的主要意图是传递某类系统性的专业知识,不可离开教材内含的理论框架。以讲授课本知识点为目的,易受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限制,自由发挥空间不大。所以,不如TED讲演等网络课程简短、精彩。

1.5学习形式的再丰富:“单调严格”到“灵活宽松”

以往广告课程是教师课堂集中讲授内容,学生课下巩固内化知识。为保证课程质量,课堂讲授的形式大都移植全日制教学体系,并不断强化课堂学习的管理规章。然而,微媒体下的广告教学则正相反。学生各自先通过不同网络终端展开个性化、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后在教师创设的分享平台或集体活动中集中交流,以共同深化补充知识。但是,前期的独立学习往往互动不足,易造成孤独感,减弱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未能及时监管以致形成混乱的逻辑结构,连后期讨论也不易重塑认知。最终不得不面对面辅导,增加教学成本。

2新兴微媒体下广告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目前在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碎片化学习”、“微媒体”、“重构式教学”等关键词,发现已有3 863篇。其中,“关联主义”、“建构主义”与“碎片化学习”密切相关。显然,可以基于这两种认知视角尝试对此问题进行初始探索。然后,征集广告业内资深高管建议,初步拟定教改方案,逐步试验各项措施,实时监控,及时修补,以期获得教学效益,见图1。

2.1教学结构由“金字塔”向“蛛网”转变

1) 教改目标。将以往广告教学由广告内涵、广告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性、古今广告对比、广告定位、广告策划、广告评测、广告组织、广告制度等章节构成的“金字塔”知识结构逐渐转变为自我认知的延伸,知识内容呈现非线性的“蛛网”型结构[2]。由广至专,循序渐进。以此,让学生适应微媒体时代带来的全新碎片化学习体验。

2) 操作策略。设定广告学中的关键词汇,以此为结构节点,将任意节点间的知识整合,形成课程的内容关联[3]。例如,抽出部分教学课时,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腾出宝贵上课时间,要求学生紧紧围绕兴趣中心将广告知识嵌入微媒体下的自主学习路径,形成类群模块;通过课堂讨论和课下作业以及每月定期呈交的学后感想,纠正错误认识,精简繁余知识,捋顺逻辑脉络;鼓励学生推荐与广告学相关的读物,开展“读书沙龙”,使广告知识节点间联结增强,构筑更密集、更准确的蛛网结构。

3) 实践启示。在碎片化学习后,教师需要实现学生需求与期望的匹配,使其习得的新知识从“富集”向“有效”转变。但是,要协调与把握好广告学与非广告学间的学科关系,避免学生脱离学科范畴,漫无边际地涉猎无关内容而浪费时间。

2.2教学认知由“解构”向“重构”转变

1) 教改目标。抓住广告课程学习关键理念,将零碎知识重新编排成结构更强、理论更规范的概念,实现由“解构既有概念”向“重构新型概念”的教学认知转变,促进新旧理念融通、碎片知识迭加、理论实践结合,获得完整、综合的学科体系。

2) 操作策略。通过登陆网络社区,采用微媒体工具,使广告知识从单向学习扩展至资源分享,以构建集体智慧的学习共同体。例如,商学院自主建设广告电子实验室,植入广告理论学习软件;学生用移动终端互联互通,随时随地分享感悟;教师课下定期向朋友圈、QQ群、人人网推送新颖广告、典型案例的超链接及专业公众号,引导学生参与微媒体广告的制作及,夯实教学效果;让学生成立兴趣小组,针对教师所选素材,引导其自发开展碎片化学习。

3) 实践启示。复杂思想并非直接联结,反而显得毫无逻辑、顺序非连续。因此,广告教学要剔除无关信息,合并相似观点。但在实践中,要对重要概念进行充分讨论,师生及时彼此沟通,避免出现概念混淆或解读偏差,顾此失彼。

2.3教学情境由“记忆”向“应用”转变

1) 教改目标。从多维角度挖掘预设课题的实质内涵,增设广告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将重点知识镶嵌、印衬于实际操作之中,做好零碎知识的认知迁移与整合,以使学生主动探寻学习策略,将原记忆中长期储存的知识与情境经验相链接,关联各项知识要点。

2) 操作策略。面对微媒体下的碎片化学习,广告教学可对同一内容构设特殊情境。例如,在电子实验室、微信公众号、QQ学习群中,要求学生在不同时间、环境中以不同目的进行重复的交叉互动;通过市场营销系购买的“创业之星”、“贝腾沙盘”等商业实训软件,模拟广告业务的现实行动场景,分成创新小组,展开组间竞争;借助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校级创业比赛、商务模拟综合实训项目等平台,鼓励学生参赛并筹备作品;设立广告课程的产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企业,通过成立项目基金向学生征集创意及方案,辅助教学工作。

3) 实践启示。碎片化学习使无意识的知识导入比传统教学中的有意识记忆更为迅速,但终处于浏览、知晓等低层次思维活动,需要在情境中聚合,以引发深层次逻辑思考,在原思维中摄取、激活并认知后,才可被用于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

2.4教学章节由“原理”向“综合”转变

1) 教改目标。结合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将网络营销理念与应用植入广告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质项目,明确在校生未来就业导向或增强创新创业意识,能够满足大多数毕业生顺利从事微媒体推广及网络销售的上岗要求。

2) 操作策略。重新梳理过于庞杂的原有知识要点及技能流程,构建综合教学体系[4]。例如,将广告专业原有的市场营销、广告学原理、广告设计与策划、广告公司管理等核心课程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学、网络技术等选修课程进行拆分,抽捡关键知识点,合成“网络广告”综合篇,其包括网络体验营销、网络推广技术、网络媒体管理、网络软文写作、网站运营、网络广告设计、网络广告案例赏析等章节。

3) 实践启示。不能完全抛弃传统广告教学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灌输,而是在已有课程框架内引入知识更替加速及就业形势严峻等压力,促使学生利用各种上网终端进行互联网营销、广告设计等在线课程的碎片化学习,避免抵触情绪。

2.5教学考评由“线下”向“线上”转变

1) 教改目标。改变以往广告教学考评仅仅以期终一次性卷面测验或平时上交纸质论文的笼统评价依据,将碎片化学习纳入过程监控及效果考评的范围,增加试后反馈,避免导致错误遗存,督促学生掌握互联网新媒体广告的应用知识。

第14篇

一个186秒的视频,使邹远成功地当选为2010年至2011年科技女孩中国区的代言人。成为美国风投届和中国创业家之间的沟通桥梁。

在视频中,表达了“混乱才是创新的最好土壤”的观念后,邹远推开办公室的房门,将门外众多员工的聊天声和音乐声等“各种乱”比作是Web2.0时代的铺天盖地的混乱信息。镜头推进,特写到2个正在讨论某款化妆品品牌的员工。“品牌如何得到这类有用的谈话信息?”邹远引导镜头走进了技术工作间,内部电脑屏幕正是赛美特集团舆情监控平台的工作图。在网络蜘蛛抓取互联网关于该化妆品品牌的各种信息后,平台会自动地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信息的从“非常正面”到“非常负面”的5级评级,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这段视频传递出若干关键词:技术基础,互动式交流,信息优化―这些正是她所管理的赛美特集团的核心理念。

如果将这些理念与邹远身上吸引人的特质再做浓缩,那么就是一个:跨文化沟通。

沟通一直是邹远的强项:她5岁时被迫一个人乘火车从北京去重庆时;父母赴美留学后,她一个人在北京吃了6年的“百家饭”;13岁后她又经历了跨文化的训练。最初在洛杉矶,青春期的她吸收了美国人的豁达,也摈弃了好莱坞的浮躁气息。19岁时到日本读书,为了赚生活费,被日本人认定“有着异国风情”的她当过杂志模特和大轴轮展览会的模特;给日本工程师教英文时,她极力躲避着枯燥单词带来的浓浓睡意。

在跟这位文化混血儿沟通时,来自国外品牌的老外总能发现,这张东方面孔的人儿除了会说多国语言外,还有着跟自己一样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够给自己想要的答案和方案。“其实很多时候,面对一个项目起争议时,不是哪个国家的认识更高或更低的问题。仅仅只是因为大家用得是不同的思维和逻辑而已。”邹远解释道。

社会化“造梦”

因为工作关系,邹远跟很多奢侈品品牌打过交道。2010年开始,邹远尝试说服奢侈品客户的中国区市场推广人员进行社交媒体的营销,不断地强调这是大势所趋,但听过的人都表示“听上去挺有意思的,但是还是得回去仔细考虑考虑。”

奢侈品的市场推广人员有着自己的顾虑。奢侈品是个造梦和卖梦的行业,大多时候,他们是希望大众敬仰自己的品牌。如果像大众消费品那样进行社交媒体的互动,会不会降低自己的格调?同时,放在互动平台上,就好像把品牌置身于一个空旷的舞台上,会不会风险太大?如果一些心怀叵测的竞争对手雇佣水军扔“鸡蛋”,又该如何处理?如何真正实现低调的奢华?

日系豪华车雷克萨斯成为了邹远的突破口。“日系企业有着极强的风险意识,领导层担心自己任期内把企业置于危险之境。除非安全系数达到100%以上,他们才有可能去尝试。”这个当年从地图上随意挑到离洛杉矶家最远的日本留学的“叛逆女孩”非常理解日本高层的心理。

独立社区的设计,最终促使2011年9月雷克萨斯对其麾下的 CT200h的混合动力车进行社交媒体营销。邹远以及团队为该车型建立了独立于雷克萨斯官网之外的社区,这种不依附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方法,增强了社区的可控性。

继而是通过舆情监控平台找到民众谈论新车的主要渠道,比如新浪微博和爱卡汽车等平台,然后邹远的团队根据各个平台的消费者谈论的话题将流量引到独立社区来。通过账号通用省去了注册的麻烦。

鉴于这款混合动力车定位为25岁至40岁的白领女性,相对于官网的严肃的奢华,社区整体风格选择了活泼的时尚。社区主页首先是一个动感十足的短片,在节奏感强的背景音乐下,镜头在行驶中的车的外型和内部方向盘快速切换。为了配合“改变你的世界”的宣传口号,邹远及其团队定的互动活动的主题是,邀请消费者上传自己改变周围生活和世界的各类视频或图片,头等奖是CT200h豪华版车的一年使用权。

这种互动性升华了整个活动。一位新娘子坐在单车的后面,向全世界宣告“我的男人有自信给我带来幸福,无论是什么样的婚车”等等。这种互诉衷肠的方式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于雷克萨斯品牌的信任和忠诚感,也能够润物细无声式地培养潜在客户。

整个活动并没有出现雷克萨斯领导层担心的风险,活动最终在2月份结束。“雷克萨斯非常认可此次的活动。他们已经决定,此后的推广预算中,都会有社交媒体营销的一部分。”对于结果,邹远很欣慰。

打动奢侈品

2011年下半年后,奢侈品对中国社交媒体的态度发生了大逆转,越来越多的品牌找赛美特集团咨询,赛美特集团还特地出了本关于中国社交媒体现状的英文书。

每次为客户做项目时,邹远都会先让客户进行品牌的舆情监控,这才能够有的放矢。这也能给予品牌全新的视角去思考营销方式。

通过舆情监控,GIA(美国宝石研究院,全球权威的钻石认证机构之一)才发现中国消费者谈论的不是他们推崇的4C准则(颜色、净度、切工和克拉量),而更关注的是明星的戒指和亲人结婚时钻戒的品牌。基于此,GIA选择了通过八卦和娱乐新闻来引出4C准则,让民众知道,明星在购买钻石的时候会考虑到钻石的重量,会考虑钻石是产自南非还是比利时。

然后再根据奢侈品品牌的传播目标,选择适合的平台进行营销。“不同的品牌都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较关键的是,品牌希望通过传播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邹远解释到。跟传统产品的社交媒体营销相比,奢侈品并不追求在社交媒体上实现高的销售量,他们的品牌活动则专注于推广品牌形象。3月初,宾利的英国总部找到赛美特集团,希望中国民众能够知道品牌的另一面―曾连夺法国勒芒车赛5连冠的历史。

尽管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奢侈品有着不同的传播方式,她还是认为有一定的共通性:制造有吸引力的传播内容;保持微博和视频等媒体的高曝光率;快速高效地回复民众声音;传播平台延伸到手机等其他终端。

第15篇

你见过官员身披稻草,大跳茅古斯舞的HV吗?今年11月4日,全国首部旅游版的《江南style》在湖南省张家界举行了全球首映,其中演绎“稻草乌叔”的张家界市旅游局副局长、正处级调研员郑亚平成为HV的“点睛之笔”,变身为网络红人,火了!

“鸟叔”官员上场

张家界版的《江南style》摄于10月下旬,参与拍摄人员全部为张家界本土民间人士。全长4分54秒的HV,取景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天子山、袁家界、十里画廊、黄龙洞、宝峰湖等景点,在展示张家界地貌风光的同时,也可以充分领略当地神秘的湘西赶尸、三棒鼓、茅古斯舞蹈等民俗风情。

对于HV效果,首映式上的郑亚平还觉得很遗憾:“因为天冷,我是穿着皮鞋跳茅古斯舞的,应该光脚!”据郑亚平介绍,10月31日那天,他正好陪客人去景区检查,正巧在百龙天梯遇到摄制组,当时拍摄中正缺一名跳茅古斯舞的演员,一直喜欢茅古斯的他便主动请缨客串了。他自己也没想到引来这么大的轰动。

如今,《江南style》的张家界版本,点击率已逾700万。其实,早在视频制作尚未完成时,便有人将郑亚平裸身跳茅古斯舞的照片发于网上,瞬间便引起无数网友转发评论。看到郑亚平让人忍俊不禁的表演,大家褒贬不一。有网友亲切地称他为“稻草鸟叔”、“萌叔”,也有人认为他出境作秀,有损官员形象。针对此事,某网站曾做了“旅游局官员跳《江南style》吸引游客,你咋看?”的在线调查,投支持票的比例达53.2%,可见网友中褒扬多过批评。

借势卡“时机”

韩国歌手PSY的《江南style》HV,从今年7月15日上传到视频网站Youtube后,迄今点击率已超亿次,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揽下英美等35个国家Itunes单曲榜的第一名。之后,各个版本的《江南style》层出不穷,在互联网上病毒式地传播,使一个文化娱乐产品迅速演变为全球性文化事件。而张家界正是借《江南style》全球风靡之“势”,来进行旅游营销的。

“不管是旅游管理者亦或是策划师,都需要关注到网络和时尚对旅游的影响。大的人群聚集区都是旅游营销的主战场。张家界版的HV能营销成功,时间点的成功把握非常关键。”选择一个好的时机,是能否取得旅游营销成功的关键。中国休闲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贾云峰对本刊记者说,他认为张家界推出第一个旅游版本的《江南style》,正是找准时机,顺势而为。

在《江南style》成为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之HV在线播放点击率的单曲时,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旅游局便嗅到了旅游营销的商机。他们迅速组织策划,并且发动当地民间力量共同制作了张家界版本的HV,用克隆版的《江南style》,来宣传张家界旅游资源,并借机提升其国际知名度。

“无论是以前的哈利路亚山还是现在的《江南style》,张家界的创意逻辑就是傍‘大款’,跟着时尚走。将现今最火的东西,与当地的旅游相结合,然后以旅游产品作为依托来进行展示。这种营销方式有两个好处:第一,它介入了某种社会化的而产生了群体营销,这是完全值得推广的;第二,这种事件营销的问题就在于强调时间性,需要有预见性,等累计到一定程度再去做,效果就不好了。所以说,要把握一个很好的节奏和时间点。张家界的《江南style》出来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拍摄并制作完成并且网上传播了,它的传播方法以及效率都很值得研究。”贾云峰说。

制造“兴奋点”

《江南style》的国内版本众多,而张家界的旅游版本一经出炉就走红的原因何在?最大的创意点,就是“稻草局长”的偶然客串。郑亚平副局偶然性的参与,为HV的有效传播添了一把火,使得其版本独树一帜,锋芒毕露。本刊记者采访了郑州市景界旅游管理公司经理吉红星,他觉得“旅游营销应注重独特性,要有个性。张家界善于借势,很聪明。局长能够参与其中,更增加了话题。将事件营销与话题营销相结合炒作,借助网络平台推广,效果是非常好的。”

作为张家界旅游局副局长,郑亚平能放下身段参与到网络营销中,是一种极具亲和力的文化传播方式,区别于人们传统印象中对官员那种单向化、说教化的刻板形象。这种喜闻乐见的演绎,增加了亲民性,也无形中塑造了个性,怪不得网民大喊被“萌”到了!而且,通过这种网络营销,向海内外网民、游客传递张家界迷人的风景和浓郁的风情,对于塑造张家界景区的品牌个性也不无好处。

“旅游业本质上就是娱乐业,都是让人开心快乐的。张家界版的《江南style》无论是引导还是参与,都秉承了娱乐精神,这是其他景区值得学习的。”吉红星的观点,与张家界版的HV主创人员毛尖尖的初哀不谋而合。毛尖尖认为,旅游就是寻找快乐,旅游策划就是不断制造兴奋点。张家界版的《江南style》就是用娱乐精神,用这种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去宣传张家界的。

张家界有山歌书记,有卡通市长,连稻草局长郑亚平都调侃说:“张家界有最美丽的风景,最清新的空气,最朴实的人们,最好的居住环境,我一不留神也变成了最可爱的人。我知足了。有网民的热议,我幸福了。元芳,你怎么看?”从阿凡达事件到《江南style》,善借东风赶潮流,敢闯世界,张家界的活力也是其旅游创意营销成功的个性所在吧。

媒体即营销

“媒体即营销。要用什么作为营销的基准呢?每一种媒体都自有营销的群落,都拥有不同基准的人群。你找准了一种媒体,然后去做以这种媒体为核心的生活圈营销。我一直倡导在旅游界,一定要从以前的买媒体,转变为买人。中国式的旅游营销,基本上都是买媒体,花钱去买这些媒体带来的效果,就变得缺乏逻辑感。”一直对旅游创新传播深有研究的贾云峰说。

张家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正如邹家华老人所言“千奇芳景深处掩,云雾雨间容羞现,改革开放迎天下,从此知名张家界”。是改革开放给了张家界扬名立万的机会。这个建市仅24年的城市,去年却有3000万人次的游客光顾,旅游总收入达167亿元。目前,张家界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全球著名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之一。

但在如今狼烟四起的旅游市场,张家界尚不是一个度假产品,也并未真正地进入国际旅游市场,正如郑亚平中肯的说法:“张家界是一个新兴起的旅游城市,还有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对国外高端游客的接待设施还比较欠缺,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的目标是把张家界建成世界旅游精品。”

在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之路上,面对世界各地的游客,张家界人一直在更新思想意识和工作手段。张家界市委书记胡伯俊在一次访谈中也曾强调,“网络时代不能忽视新媒体,不能忽视‘微旅游’的魅力”。贾云峰也认为,“推送式的营销是最没有效果的,张家界利用网络链式传播,让人真正互动进来,是寻找到了适合自己营销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