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艺术现代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前言
由于“现代性”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地区、民族等因素而产生不同,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概念运用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问题中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用辩证、发展的方法将西方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民族性”的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艺术“现代性”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什么是“现代性”,福柯在其《什么是启蒙》中说:“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可以把现代性想象成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有特定人民所作的资源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因此,“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发展传统的行为或观念。黑格尔更认识到了现代性对于艺术的现实意义:艺术家拥有创作的自由:
l9世纪中后期至今的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就是艺术家们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不停突破传统、进行各种艺术实验的表现。但是,二者所表现出的“现代性”含义又是有所不同的。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现代性”与欧洲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动荡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工业革命导致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宗教神话思维被现代科技理性所取代。这种宗教整一性意识遭到彻底破坏,必然带来了全社会性的困惑、混乱和焦虑。艺术领域中先后出现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以及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各种我行我素的实验艺术,就是艺术家面对这种社会剧变所作出的反应。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以及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后,艺术家们开始将自己完全淹没在现代科技文化的浪潮中,不再象19世纪的痛苦挣扎,通过回归自我来对抗科技压力,而是开始满心喜悦的享受了,后现代主义也就是因此现了。虽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风靡,标志着统治西方200多年的“现代”世界观的危机,但实际上“后现代”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现代”观呢,它们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与传统更多更大的不同而已,他们是有着本质的联系的。因此,当我们借鉴西方的“现代性”观念时,必须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而不可断章取义。
二、西方“现代性”的扩张
除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现代性”,还要注意由于发展先后、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制度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东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势和弱势之分。注意到这个因素,就不会迷失自我而盲目的被他人所左右。
发端于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就是这么一个源自西方世界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不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也成为“文化全球化”的主导;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扮演着弱势的角色,传统文化不得不面对着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全球化”的美国文化被形象地概括为“三片”,即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麦当劳“薯片”、代表着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而在艺术领域,美国在二战后借助其霸权化的科技、经济、政治地位向满目疮痍的欧洲推广美国式艺术,先后树立起了滴洒抽象表现主义、集合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主义等符合美国意识形态需求的艺术流派,并使之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张到世界各地。在二战后3O年内,美国式艺术成为世界性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发展的风向标。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种软力量,但是它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英国学者汤林森更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殖民,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在全球的扩张。虽然汤林森说的看起来有点偏激,但是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力度和强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其发展势头不容忽视。
因此,面对从西方蜂拥而来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成就的中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是相当重要的,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妄自菲薄。
三、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如何实现中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现在存在三种观点:一,立足于过去。赞同这种选择的人主张用“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部分”去“抵制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西方腐败的意识文明,保持民族固有的美德与自尊”。二,立足于未来。赞同这种选择的人,强调“中同画可以推向世界,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需要,让世界接受中国画”,立足于现在。这批论者倾向于中国美术的现代化,面对严峻的现实,对传统进行深刻的反思。
很明显,前两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传统的实践性或延续性,把传统看作静止的、凝固着的东西,还属于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观,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而第三种观点是较为符合现实需要的,冈为它是以发展和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和解决我国艺术目前面临的问题。首先,我国艺术必须是要发展的,而来自外部的促动和营养是必不可少的素。比如,被中华民族视为悠久历史传统的象征的“塔”这种建筑形式,其实是来自印度的舶来品,是随着佛教在东晋传人后才在中困遍地开花的。中世纪时期的伊斯兰围家之所以获得在科技文化上的巨大发展,是因为他们翻译了大量卉希罗的文化典籍,而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以这些著作作为启蒙和基奠的。现代的美国文化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迅速传播,除了其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原因外,其本身的文化“杂合”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此,并没有什么纯粹的文化可供民族主义膜拜;文化艺术的发展,除了在自身寻找发展规律外,寻求外来文化的帮助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以何种态度对待随经济、科技、传媒浪潮奔袭而来所谓“强势文化”,是传统艺术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美同在世界上确实占有领先地位是科技文化,此,正如有史论家所说的“美国当代艺术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技术的表现”在它的后现代艺术里,从集合主义、波普、超级现实主义、构成主义、大地主义、装置艺术以及广泛化的观念主义艺术,无不充斥了美国科技文化语境中的图像和技术产品,科技文化的产物成为艺术家创作的表现对象和手段以新奇体验代替审美,混迹于生活取代艺术的精英意识成为艺术的新内涵此,这种艺术已经完全脱离艺术的文化传统只是高度发达的科技、经济甚至政治的产物。以这种认识为前提,就不会将“非艺术化”的后现代艺术与发达的科技文化混为一谈,不会盲目的崇拜或反对外来的现当代文化一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对于我围经济科技发展有利的先进的科技文化可以全盘接受,而对不符合我闰发聪现实,与我周艺术传统形式或意识完全割裂的后现代芝术.就要小心谨慎,只能吸收其“合理内核”了。
除了纯艺术领域,在应朋艺术领域也要特别注意防止中国本土文化识别特征的丧失、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由于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易推广、易操作等的特性,使其在短短几十年内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这种“繁殖”迅速的现代艺术设计,却会因为他的标准化、可量化、科学化的特性却极容易使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艺术设计丧失殆尽。在现代艺术设计刚刚在欧洲推广的时代,莫里斯的新工艺美术运动就是欧洲传统手工艺在遭到几乎是灭顶之灾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反抗。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正在重蹈覆辙,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已被许多开口包豪斯、后现代的现代设计师抛掷脑后,难怪一位日本设计师看过了浦东蔓延的摩天大楼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中国没有现代设计!”。因此,在学习利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时,不仅要看到它的优势,更要认识到他的局限:过于注重功能和形式而没有文化底蕴,放之各国皆准却而没有民族特色。这种统一的设计思路和模式将会使我们的现代文化完全失去中国的民族特色。只有采取双赢的结合战略,将源自西方的“现代性”与我国的“民族性”相结合,将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和中国传统艺术有机的结合,才既能实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又能保持了艺术的中国身份。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功能、标准、量化的特点与我国传统设计中的注重感性、象征的审美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认清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实际上是西方工业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这个事实,就会知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不仅要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思想,更要考虑到我国的当下社会发展阶段,更要考虑我国本身的艺术传统。只有这样,才既不会陷入设计领域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又不会失去艺术的中国身份。
摘要:我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引发了争论,中国艺术界只有立足当下,正确理解“现代性”,客观地对待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区别对待西方的现代科技文化与文化艺术。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辩证、有机的结合起来,方能实现传统艺术真正的现代化。
前言
由于“现代性”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地区、民族等因素而产生不同,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概念运用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问题中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用辩证、发展的方法将西方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民族性”的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艺术“现代性”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什么是“现代性”,福柯在其《什么是启蒙》中说:“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可以把现代性想象成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有特定人民所作的资源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因此,“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发展传统的行为或观念。黑格尔更认识到了现代性对于艺术的现实意义:艺术家拥有创作的自由:
l9世纪中后期至今的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就是艺术家们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不停突破传统、进行各种艺术实验的表现。但是,二者所表现出的“现代性”含义又是有所不同的。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现代性”与欧洲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动荡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工业革命导致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宗教神话思维被现代科技理性所取代。这种宗教整一性意识遭到彻底破坏,必然带来了全社会性的困惑、混乱和焦虑。艺术领域中先后出现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以及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各种我行我素的实验艺术,就是艺术家面对这种社会剧变所作出的反应。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以及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后,艺术家们开始将自己完全淹没在现代科技文化的浪潮中,不再象19世纪的痛苦挣扎,通过回归自我来对抗科技压力,而是开始满心喜悦的享受了,后现代主义也就是因此现了。虽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风靡,标志着统治西方200多年的“现代”世界观的危机,但实际上“后现代”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现代”观呢,它们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与传统更多更大的不同而已,他们是有着本质的联系的。因此,当我们借鉴西方的“现代性”观念时,必须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而不可断章取义。
二、西方“现代性”的扩张
除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现代性”,还要注意由于发展先后、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制度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东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势和弱势之分。注意到这个因素,就不会迷失自我而盲目的被他人所左右。
发端于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就是这么一个源自西方世界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不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也成为“文化全球化”的主导;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扮演着弱势的角色,传统文化不得不面对着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全球化”的美国文化被形象地概括为“三片”,即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麦当劳“薯片”、代表着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而在艺术领域,美国在二战后借助其霸权化的科技、经济、政治地位向满目疮痍的欧洲推广美国式艺术,先后树立起了滴洒抽象表现主义、集合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主义等符合美国意识形态需求的艺术流派,并使之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张到世界各地。在二战后3O年内,美国式艺术成为世界性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发展的风向标。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种软力量,但是它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英国学者汤林森更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殖民,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在全球的扩张。虽然汤林森说的看起来有点偏激,但是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力度和强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其发展势头不容忽视。
因此,面对从西方蜂拥而来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成就的中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是相当重要的,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自菲薄。
三、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如何实现中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现在存在三种观点:一,立足于过去。赞同这种选择的人主张用“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部分”去“抵制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西方腐败的意识文明,保持民族固有的美德与自尊”。二,立足于未来。赞同这种选择的人,强调“中同画可以推向世界,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需要,让世界接受中国画”,立足于现在。这批论者倾向于中国美术的现代化,面对严峻的现实,对传统进行深刻的反思。
很明显,前两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传统的实践性或延续性,把传统看作静止的、凝固着的东西,还属于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观,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而第三种观点是较为符合现实需要的,冈为它是以发展和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和解决我国艺术目前面临的问题。首先,我国艺术必须是要发展的,而来自外部的促动和营养是必不可少的素。比如,被中华民族视为悠久历史传统的象征的“塔”这种建筑形式,其实是来自印度的舶来品,是随着佛教在东晋传人后才在中困遍地开花的。中世纪时期的伊斯兰围家之所以获得在科技文化上的巨大发展,是因为他们翻译了大量卉希罗的文化典籍,而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以这些著作作为启蒙和基奠的。现代的美国文化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迅速传播,除了其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原因外,其本身的文化“杂合”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此,并没有什么纯粹的文化可供民族主义膜拜;文化艺术的发展,除了在自身寻找发展规律外,寻求外来文化的帮助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以何种态度对待随经济、科技、传媒浪潮奔袭而来所谓“强势文化”,是传统艺术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美同在世界上确实占有领先地位是科技文化,此,正如有史论家所说的“美国当代艺术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技术的表现”在它的后现代艺术里,从集合主义、波普、超级现实主义、构成主义、大地主义、装置艺术以及广泛化的观念主义艺术,无不充斥了美国科技文化语境中的图像和技术产品,科技文化的产物成为艺术家创作的表现对象和手段以新奇体验代替审美,混迹于生活取代艺术的精英意识成为艺术的新内涵此,这种艺术已经完全脱离艺术的文化传统只是高度发达的科技、经济甚至政治的产物。以这种认识为前提,就不会将“非艺术化”的后现代艺术与发达的科技文化混为一谈,不会盲目的崇拜或反对外来的现当代文化一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对于我围经济科技发展有利的先进的科技文化可以全盘接受,而对不符合我闰发聪现实,与我周艺术传统形式或意识完全割裂的后现代芝术.就要小心谨慎,只能吸收其“合理内核”了。
除了纯艺术领域,在应朋艺术领域也要特别注意防止中国本土文化识别特征的丧失、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由于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易推广、易操作等的特性,使其在短短几十年内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这种“繁殖”迅速的现代艺术设计,却会因为他的标准化、可量化、科学化的特性却极容易使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艺术设计丧失殆尽。在现代艺术设计刚刚在欧洲推广的时代,莫里斯的新工艺美术运动就是欧洲传统手工艺在遭到几乎是灭顶之灾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反抗。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正在重蹈覆辙,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已被许多开口包豪斯、后现代的现代设计师抛掷脑后,难怪一位日本设计师看过了浦东蔓延的摩天大楼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中国没有现代设计!”。因此,在学习利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时,不仅要看到它的优势,更要认识到他的局限:过于注重功能和形式而没有文化底蕴,放之各国皆准却而没有民族特色。这种统一的设计思路和模式将会使我们的现代文化完全失去中国的民族特色。只有采取双赢的结合战略,将源自西方的“现代性”与我国的“民族性”相结合,将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和中国传统艺术有机的结合,才既能实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又能保持了艺术的中国身份。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功能、标准、量化的特点与我国传统设计中的注重感性、象征的审美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认清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实际上是西方工业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这个事实,就会知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不仅要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思想,更要考虑到我国的当下社会发展阶段,更要考虑我国本身的艺术传统。
只有这样,才既不会陷入设计领域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又不会失去艺术的中国身份。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传统艺术现代化
由于“现代性”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地区、民族等因素而产生不同,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概念运用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问题中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用辩证、发展的方法将西方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民族性”的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艺术“现代性”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什么是“现代性”,福柯在其《什么是启蒙》中说:“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可以把现代性想象成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有特定人民所作的资源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因此,“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发展传统的行为或观念。黑格尔更认识到了现代性对于艺术的现实意义:艺术家拥有创作的自由:
l9世纪中后期至今的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就是艺术家们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不停突破传统、进行各种艺术实验的表现。但是,二者所表现出的“现代性”含义又是有所不同的。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现代性”与欧洲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动荡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工业革命导致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宗教神话思维被现代科技理性所取代。这种宗教整一性意识遭到彻底破坏,必然带来了全社会性的困惑、混乱和焦虑。艺术领域中先后出现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以及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各种我行我素的实验艺术,就是艺术家面对这种社会剧变所作出的反应。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以及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后,艺术家们开始将自己完全淹没在现代科技文化的浪潮中,不再象19世纪的痛苦挣扎,通过回归自我来对抗科技压力,而是开始满心喜悦的享受了,后现代主义也就是因此现了。虽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风靡,标志着统治西方200多年的“现代”世界观的危机,但实际上“后现代”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现代”观呢,它们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与传统更多更大的不同而已,他们是有着本质的联系的。因此,当我们借鉴西方的“现代性”观念时,必须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而不可断章取义。论文下载
二、西方“现代性”的扩张
除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现代性”,还要注意由于发展先后、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制度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东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势和弱势之分。注意到这个因素,就不会迷失自我而盲目的被他人所左右。
发端于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就是这么一个源自西方世界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不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也成为“文化全球化”的主导;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扮演着弱势的角色,传统文化不得不面对着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全球化”的美国文化被形象地概括为“三片”,即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麦当劳“薯片”、代表着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而在艺术领域,美国在二战后借助其霸权化的科技、经济、政治地位向满目疮痍的欧洲推广美国式艺术,先后树立起了滴洒抽象表现主义、集合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主义等符合美国意识形态需求的艺术流派,并使之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张到世界各地。在二战后3O年内,美国式艺术成为世界性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发展的风向标。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种软力量,但是它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英国学者汤林森更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殖民,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在全球的扩张。虽然汤林森说的看起来有点偏激,但是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力度和强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其发展势头不容忽视。
因此,面对从西方蜂拥而来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成就的中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是相当重要的,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妄自菲薄。
三、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如何实现中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现在存在三种观点:一,立足于过去。赞同这种选择的人主张用“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部分”去“抵制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西方腐败的意识文明,保持民族固有的美德与自尊”。二,立足于未来。赞同这种选择的人,强调“中同画可以推向世界,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需要,让世界接受中国画”,立足于现在。这批论者倾向于中国美术的现代化,面对严峻的现实,对传统进行深刻的反思。
很明显,前两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传统的实践性或延续性,把传统看作静止的、凝固着的东西,还属于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观,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而第三种观点是较为符合现实需要的,冈为它是以发展和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和解决我国艺术目前面临的问题。首先,我国艺术必须是要发展的,而来自外部的促动和营养是必不可少的素。比如,被中华民族视为悠久历史传统的象征的“塔”这种建筑形式,其实是来自印度的舶来品,是随着佛教在东晋传人后才在中困遍地开花的。中世纪时期的伊斯兰围家之所以获得在科技文化上的巨大发展,是因为他们翻译了大量卉希罗的文化典籍,而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以这些著作作为启蒙和基奠的。现代的美国文化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迅速传播,除了其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原因外,其本身的文化“杂合”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此,并没有什么纯粹的文化可供民族主义膜拜;文化艺术的发展,除了在自身寻找发展规律外,寻求外来文化的帮助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以何种态度对待随经济、科技、传媒浪潮奔袭而来所谓“强势文化”,是传统艺术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美同在世界上确实占有领先地位是科技文化,此,正如有史论家所说的“美国当代艺术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技术的表现”在它的后现代艺术里,从集合主义、波普、超级现实主义、构成主义、大地主义、装置艺术以及广泛化的观念主义艺术,无不充斥了美国科技文化语境中的图像和技术产品,科技文化的产物成为艺术家创作的表现对象和手段以新奇体验代替审美,混迹于生活取代艺术的精英意识成为艺术的新内涵此,这种艺术已经完全脱离艺术的文化传统只是高度发达的科技、经济甚至政治的产物。以这种认识为前提,就不会将“非艺术化”的后现代艺术与发达的科技文化混为一谈,不会盲目的崇拜或反对外来的现当代文化一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对于我围经济科技发展有利的先进的科技文化可以全盘接受,而对不符合我闰发聪现实,与我周艺术传统形式或意识完全割裂的后现代芝术.就要小心谨慎,只能吸收其“合理内核”了。
除了纯艺术领域,在应朋艺术领域也要特别注意防止中国本土文化识别特征的丧失、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由于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易推广、易操作等的特性,使其在短短几十年内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这种“繁殖”迅速的现代艺术设计,却会因为他的标准化、可量化、科学化的特性却极容易使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艺术设计丧失殆尽。在现代艺术设计刚刚在欧洲推广的时代,莫里斯的新工艺美术运动就是欧洲传统手工艺在遭到几乎是灭顶之灾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反抗。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正在重蹈覆辙,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已被许多开口包豪斯、后现代的现代设计师抛掷脑后,难怪一位日本设计师看过了浦东蔓延的摩天大楼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中国没有现代设计!”。因此,在学习利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时,不仅要看到它的优势,更要认识到他的局限:过于注重功能和形式而没有文化底蕴,放之各国皆准却而没有民族特色。这种统一的设计思路和模式将会使我们的现代文化完全失去中国的民族特色。只有采取双赢的结合战略,将源自西方的“现代性”与我国的“民族性”相结合,将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和中国传统艺术有机的结合,才既能实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又能保持了艺术的中国身份。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功能、标准、量化的特点与我国传统设计中的注重感性、象征的审美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认清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实际上是西方工业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这个事实,就会知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不仅要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思想,更要考虑到我国的当下社会发展阶段,更要考虑我国本身的艺术传统。只有这样,才既不会陷入设计领域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又不会失去艺术的中国身份。
“终结”一词于现今的文化发展而言已然不能作为其字面本身来认识,在不断地热议与反思中,而今的“终结”之意味在西方已然衍变成了否定之否定的较为理性的发展之路,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述之便是其文化艺术的发展之路亦如浴火中正在“涅槃”的“凤凰”。中国最为传统的戏曲艺术在它发展的数百年之中无不历经着巨大的风云变幻,诸多剧种亦应和着历史的车轮在不断的创新与变革中生存,唯有婺剧发展至今仍旧较为完整地保留着其原始的样式。然而,婺剧并不能打破适者生存的定律,所以今天的婺剧处于凤凰最为痛苦的涅槃之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裂变
如今是科技的高端时代,它将整个人类置于全球化的语境之下,尤其是影视艺术文化所特有的强大魅力,一跃而成为了当今社会最受欢迎的大众文化娱乐形式,拥有着极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加之,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更增强了影视艺术自身的艺术魅力和传播能力,其规模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传统婺剧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其自身的滞后性跟局限性也越发的突显出来,于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相较,本就已经慢上半拍的婺剧于当下所面临的生存考验自是艰难无比。
我们不妨将婺剧与黄梅戏、越剧作一比较。黄梅戏是在吸收当地说唱艺术“罗汉桩”以及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这说明,黄梅戏的源发与婺剧很相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二者都植根于民间,最初只不过是劳苦大众自娱自乐的一种表演形式,且具有浓厚而又淳朴的生活气息。其二,因青阳腔、徽调(即徽剧)都同源于南戏,故而两者间的声腔剧目必然有着许多类似之处。所不同的是黄梅戏的成熟与发展迟至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即清朝钱嘉末期),且影响远胜于婺剧。主要是因为黄梅戏在其成熟之后勇于创新和改革,不局限于农村的小草台,而将视角渐渐迈向城市的大剧院,逐步将戏曲的内容跟形式演练得更加现代化,同时,有效的借助于当时的新兴媒体——电视电影,将其搬上荧幕,从而极大的扩大了自身的知名度,一跃而成为了中国五大戏曲之一。
中国当代很多戏曲也都是借助于新兴传媒的力量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除了黄梅戏,还有与婺剧同属一个地域的越剧,越剧也是在浙江这一戏曲传统肥沃的土壤中迅速成长壮大的,其发展历程与黄梅戏极为相似,为全国广大观众所熟知并不仅是因其委婉优美的唱腔跟美轮美奂的服饰妆容,而主要是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将戏曲不止搬上大剧院,而且还成功搬上大银幕。而婺剧则仍然固守着极为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鲜有革新。或则,婺剧自身所承载的传统艺术过重,其浓郁的巫傩气息又更为适宜乡间草台,而黄梅戏、越剧等这类新剧种,孕育成熟的时间也大都为中国文化体制大变革时期,在新文艺、新思想的氛围中提炼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对具有于封建传统思想的诸多剧目大胆革新和创新,使其更能符合当时文化的变革浪潮,而婺剧主要以巫傩为核心戏曲样式,因而在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裂变中显得茫然无措。
一项调查显示,在信息传播尚不发达的年代,浙中民众以观赏戏剧为主要娱乐方式,中老年人对婺剧的认可程度相当高。而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婺剧的受众群体更多的以老年群体居多,很多年轻人对婺剧这种古老艺术几无认可。调查中还发现,表演婺剧的人也越来越少,除专业演员外,只有少数老年人表演婺剧,鲜有青年人涉足其中,而且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糕。随着这种趋势加剧,婺剧将成为无源之水,甚至在这个审美裂变的时代走向消亡。
二、于裂变中寻求突破
婺剧在当下生存的最大障碍是它浓厚的以巫傩为核心的表演程式,虽然在这种程式上吸收和囊括了古典戏曲的诸多艺术精髓,但随着文化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婺剧自身所承载的这种极为传统的表演程式越发地显出了它自身的滞后性。所以,笔者认为,婺剧要想在当下寻求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从传统的戏曲模式中走出来,通过变革,形成新的艺术形式,使自己的“基因”在这些新的艺术形式中得以传承。拿京剧来说,在很多流行音乐、影视剧作、歌舞表演等极受年轻人欢迎的现代艺术形式中,都有京剧元素,如具有“亚洲天王”之称的创作型歌手——周杰伦,于2006年为《霍元甲》创作及演唱的同名主题曲《霍元甲》,其中便融入了京剧的唱腔,一时间掀起了一股热潮,很多著名歌手也随之效仿;同年,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一首《新贵妃醉酒》将京剧与当时流行的R&B等时尚曲风巧妙相融,其惊艳无比的古典造型以及一人独唱的男女混合“双声”唱法,不仅让人们记住了李玉刚,更将京剧的热潮推向了极点。尽管对于李玉刚这种融中国的戏曲、古典舞、民歌、美声、通俗等于一体的全新表演方式,遭到社会各界颇多的争议,但毕竟这是对传统戏曲文艺变革的一种尝试,而受到那么多年轻观众的热捧则证明其变革的成功。从这一点来看,至少他们为中国戏曲开辟了一条可兹借鉴的新出路。其实,婺剧完全可以在这条新开辟的道路中寻求相应的突破。就笔者而言,婺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作些尝试:
首先,借助网络媒体,特别是电影艺术的力量进行有效的传播。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全国性的大剧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知名度,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效地借助了媒体的力量,成功的将戏曲改编成电影。婺剧可以从这些成功改编的剧种中获取一定的经验,毕竟,电影的拍摄技术与戏曲相较而言,其技术更为复杂,在叙事上与戏曲又有着极大的出入。如戏曲本以曲调多、念白少为特点,始终以唱为先导。而电影由于在叙事上的强大功能,歌唱在戏曲电影中的叙事作用己不明显,唱的比例往往被压缩。1962年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就把舞台本中的“前葬花”、“劝黛”等唱段删节了。为了便于观众理解,电影中戏曲的唱词和念白也常常被改得浅显平易、通俗易懂,发展到后来甚至出现普通话对白、电声音乐大行其道的局面,如黄梅戏电影《生死擂》以中西合璧的乐队音乐伴唱,戏曲的声腔音乐特点模糊。再有,戏曲与电影最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戏曲主要将虚实结合作为艺术的审美要求,而电影则以其逼真性为审美前提,这必然要求戏曲电影以大量生活化的表演取代舞台上程式化的动作。
当然,就戏曲自身与电影艺术所存有的相悖的表演手法而言,倘使将婺剧的发展仅仅凭借于电影艺术,将很难展现出婺剧自身鲜明的传统艺术特色,且有将其同化为电影,失却婺剧本身独有韵味的危险。符号学美学大师苏珊·朗格曾经指出,“适用于各门艺术之间的交叉关系的无所不在的原则就是同化原则……在一般情况下,同化原则均以人们熟悉的方式起作用……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特有的基本幻象,与这种基本的幻象相比,其它任何一个种类的虚幻形象都是次要的,这就是说,在艺术中并不存在着美满平等的婚姻——存在的只是成功的。”’因此,婺剧在借用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之时,如何最大化的有效保留自身的戏曲样式而又不被电影所同化,是婺剧首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其次,可以将婺剧的表演程式衍生开来,不拘泥于传统的表演模式。戏曲艺术的美不在于绚烂的灯光、瑰丽的舞台设计,而主要来自于演员的表演,加之,戏曲表演是集音乐、文学、舞美于一身,是一门歌舞合一、唱作并重的综合艺术。故而当下的很多流行时尚的音乐元素都能够将其融入其中,李玉刚之所以能够获得热捧,便是巧妙地将古典与现代相融,将京剧的经典唱腔跟表演程式杂糅于现代的流行歌舞元素之中。婺剧的表演程式与京剧很是相似,且服饰、面具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故而,可以将自身这种独有的特质结合当下众多的流行元素,包括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炫目的舞台背景,从而迎合时下年轻人追求快节奏的审美需求。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要改变婺剧自身的戏曲样式而一味的趋同于歌舞的模式。就譬如京剧,其自身的戏曲样式并不会因为李玉刚的走红而使京剧本身有所改变,只是说在京剧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另一种更为人喜爱的娱乐形式,而这样的娱乐形式不仅提升了京剧的知名度,而且也将京剧的经典元素融入到了各类流行的娱乐形式之中。
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是,2012年由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团选送的原创舞蹈《婺魁》,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决赛中凭借独特的文化创意得到了一致好评,并获得艺术表演类舞蹈节目甲组一等奖第二名。《婺魁》的指导老师李娜说,《婺魁》的灵感来自于婺剧的“跳魁星”,将“跳魁星”中的服装、配乐、动作,舞蹈中的每个元素都要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婺魁》的舞蹈动作大多是“魁星”特有的摇头晃脑和细碎横向的走路姿态,除了最基本的“矮子步”,她又创造了不下五种的新步子,或左右晃着头小跑,或抬起胳膊上下震动,甚至还融入了霹雳舞的元素,使得传统的“跳魁星”有了新的爆发力。而最能表现“魁星”形象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便是面具。魁星的脸,是一张三段式的面具,以红、蓝为主色调,眼睛、鼻子、嘴巴都很夸张,像某种怪兽,通过含在口中的钢丝牵动,可以开合嘴巴,做出各种滑稽动作。歌舞中的“魁星”其面具用了极为大胆的色块冲突,每张嘴的大小、獠牙的多少、面部的表情都不一样,乍看像化装舞会上的假面。通过这样的改编,使《婺魁》中“魁星”的形象更现代,也更富有戏剧性。《婺魁》的成功不仅在国内备受好评,于国外也是赞誉不断。
从《婺魁》的成功可以想见,只要不过分拘泥于传统的表演程式,勇于创新,将婺剧其自身的古老性渗入到现代的流行元素之中,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是异想天开。衍生化的发展于中国戏曲来说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即以保留自身的戏曲艺术为内核,将戏曲最为经典的部分杂糅于当下各类流行的歌舞之中,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引言
剪纸是以纸张、树叶、金银箔纸、树皮、布、革为载体,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而形成的一种镂空艺术。剪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是作为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形式,其跨越民族跨越区域的广泛流传特性,也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成为世界的艺术宝库中一种珍藏。同时,也反映出这种简单的艺术形式的良好群众基础,剪纸利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表现出了美丽和吉祥的寓意,以自己的特殊形式传达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剪纸艺术两千年的发展史,使的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理念,世世代代的传递着这个中华古老民族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思想感情。随着中西方艺术理念和艺术价值的融合过程中,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来诠释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不仅有利于剪纸艺术的发掘,而且可以使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传统剪纸艺术设计的统一性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镂空艺术,主要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表现方式,但是无论那种表现方式,任何一个剪纸所呈现出来的画面都必须连续在载体上出现,以纸张为载体来说,所有作者想要借用的事物之间必须相互联系的在一起,整体完整的出现在同一张纸上。这就要求作者在创作剪纸的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构思,借用线条将各个事物联系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作者的版面布置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太过于生硬,这就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利用点线面将各个事物之间极富艺术感的连接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以整体性为主要的指导思想,采用其他的表现手法将各事物之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传统剪纸艺术设计布局的空间层次性
艺术来源于现实,但是又不拘泥于现实,有着超越自然法则的空间形式,剪纸作为构建特定的层次性方面,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有着更明显的层次性特征。剪纸艺术作为一种雅俗共赏艺术形式,就是因为剪纸艺术表现的是一种充满空间层次感的世界,剪纸中所表现出的事物之间并没有因为剪纸载体的限制而出现跳跃,各事物之间进行有条不紊的排列组合,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在剪纸艺术中无论是在构图、还是对于具体构图的表达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层次性,体现出现代设计理念中秩序重构以及多样性统一的法则。在构图的过程中,或者按照某一具体的逻辑顺序,如由远及近,或者利用构图的对称,或者利用构图事物的具体细节表达,将这一镂空艺术的美感发挥到极致。
四、传统剪纸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
浪漫在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线,无论是作者在创意构图到具体表现,从具体事物的表现手法,从剪纸的效果还是欣赏着的角度,浪漫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在传统的剪纸艺术中,尤其在北方,剪纸艺术多用来作为出嫁或者是春节等喜庆的节日出现。剪纸的能工巧匠们多利用一些动物的憨态可掬的形象来表现出喜庆吉祥的寓意,他们在表现手法中多用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这种浪漫主义非纪实手法,作者利用富有想象力的形式来对剪纸内容进行重构,在剪纸的整个画面中,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可以逃脱自然法则,添加作者的想象和升华,是整个画面具有诗情画意和想象的趣味在里面,让整个画面呈现在欣赏者面前时,获得一种愉悦的心情。
五、剪纸艺术设计的传统与借鉴并举
“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会打洞;能剪鸡,能剪鹅,能剪鲤鱼戏天河。”在这句赞美我国剪纸艺术的歌谣中,不仅展现了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风采,同时也不难发展,即使现在还看现代剪纸,所借用的事物也无出其右,我国在剪纸艺术中的继承性是非常之强的。在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中,不难发现通常借用一些具体的动物或者花卉来代表吉祥的寓意,这与我国古典诗词歌赋的借代手法是相同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方式。例如,牡丹意味着富贵;鲤鱼意味着富足和连连高升;龙凤者主要在婚庆时使用,意味着夫妻二人举案齐眉、幸福美满。在现代剪纸的设计手法上面继承以上各种深入民心的借代事物的同时,与时俱进的增加了很多现代元素,让整个画面在呈现出中国古典特色的同时,也不失现代的美感。
在图5-1中,作者继承了传统的一些表现事物的手法,如剪纸中的龙凤图案、着装古典服饰的男女,当然作为婚庆窗花必不可少的繁体“?”字;同时增加现代元素,最主要的“心形”图案,和 “我们结婚啦”充满现代气息的独白。在画面上,借用传统和现代元素最明显的对比则是繁体“?”字和“心形”图案,繁体“?”字代表中国古典剪纸在用于婚庆时必不可少的表现元素,和现代人在婚庆时必不可少“心形”图案同时出现在同一张剪纸艺术品中,让欣赏着在驻足观看时,既有中国古典的吸收,又有现代元素的借鉴,老少皆宜,美不胜收。
六 、本文小结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引发了争论,中国艺术界只有立足当下,正确理解“现代性”,客观地对待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区别对待西方的现代科技文化与文化艺术。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辩证、有机的结合起来,方能实现传统艺术真正的现代化。
前言
由于“现代性”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地区、民族等因素而产生不同,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概念运用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问题中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用辩证、发展的方法将西方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民族性”的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艺术“现代性”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什么是“现代性”,福柯在其《什么是启蒙》中说:“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可以把现代性想象成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有特定人民所作的资源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因此,“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发展传统的行为或观念。黑格尔更认识到了现代性对于艺术的现实意义:艺术家拥有创作的自由:
l9世纪中后期至今的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就是艺术家们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不停突破传统、进行各种艺术实验的表现。但是,二者所表现出的“现代性”含义又是有所不同的。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现代性”与欧洲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动荡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工业革命导致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宗教神话思维被现代科技理性所取代。这种宗教整一性意识遭到彻底破坏,必然带来了全社会性的困惑、混乱和焦虑。艺术领域中先后出现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以及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各种我行我素的实验艺术,就是艺术家面对这种社会剧变所作出的反应。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以及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后,艺术家们开始将自己完全淹没在现代科技文化的浪潮中,不再象19世纪的痛苦挣扎,通过回归自我来对抗科技压力,而是开始满心喜悦的享受了,后现代主义也就是因此现了。虽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风靡,标志着统治西方200多年的“现代”世界观的危机,但实际上“后现代”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现代”观呢,它们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与传统更多更大的不同而已,他们是有着本质的联系的。因此,当我们借鉴西方的“现代性”观念时,必须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而不可断章取义。
二、西方“现代性”的扩张
除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现代性”,还要注意由于发展先后、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制度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东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势和弱势之分。注意到这个因素,就不会迷失自我而盲目的被他人所左右。
发端于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就是这么一个源自西方世界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不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也成为“文化全球化”的主导;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扮演着弱势的角色,传统文化不得不面对着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全球化”的美国文化被形象地概括为“三片”,即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麦当劳“薯片”、代表着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而在艺术领域,美国在二战后借助其霸权化的科技、经济、政治地位向满目疮痍的欧洲推广美国式艺术,先后树立起了滴洒抽象表现主义、集合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主义等符合美国意识形态需求的艺术流派,并使之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张到世界各地。在二战后3O年内,美国式艺术成为世界性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发展的风向标。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种软力量,但是它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英国学者汤林森更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殖民,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在全球的扩张。虽然汤林森说的看起来有点偏激,但是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力度和强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其发展势头不容忽视。
因此,面对从西方蜂拥而来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成就的中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是相当重要的,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妄自菲薄。
三、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如何实现中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现在存在三种观点:一,立足于过去。赞同这种选择的人主张用“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部分”去“抵制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西方腐败的意识文明,保持民族固有的美德与自尊”。二,立足于未来。赞同这种选择的人,强调“中同画可以推向世界,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需要,让世界接受中国画”,立足于现在。这批论者倾向于中国美术的现代化,面对严峻的现实,对传统进行深刻的反思。很明显,前两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传统的实践性或延续性,把传统看作静止的、凝固着的东西,还属于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观,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而第三种观点是较为符合现实需要的,冈为它是以发展和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和解决我国艺术目前面临的问题。首先,我国艺术必须是要发展的,而来自外部的促动和营养是必不可少的素。比如,被中华民族视为悠久历史传统的象征的“塔”这种建筑形式,其实是来自印度的舶来品,是随着佛教在东晋传人后才在中困遍地开花的。中世纪时期的伊斯兰围家之所以获得在科技文化上的巨大发展,是因为他们翻译了大量卉希罗的文化典籍,而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以这些著作作为启蒙和基奠的。现代的美国文化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迅速传播,除了其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原因外,其本身的文化“杂合”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此,并没有什么纯粹的文化可供民族主义膜拜;文化艺术的发展,除了在自身寻找发展规律外,寻求外来文化的帮助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以何种态度对待随经济、科技、传媒浪潮奔袭而来所谓“强势文化”,是传统艺术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美同在世界上确实占有领先地位是科技文化,此,正如有史论家所说的“美国当代艺术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技术的表现”在它的后现代艺术里,从集合主义、波普、超级现实主义、构成主义、大地主义、装置艺术以及广泛化的观念主义艺术,无不充斥了美国科技文化语境中的图像和技术产品,科技文化的产物成为艺术家创作的表现对象和手段以新奇体验代替审美,混迹于生活取代艺术的精英意识成为艺术的新内涵此,这种艺术已经完全脱离艺术的文化传统只是高度发达的科技、经济甚至政治的产物。以这种认识为前提,就不会将“非艺术化”的后现代艺术与发达的科技文化混为一谈,不会盲目的崇拜或反对外来的现当代文化一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对于我围经济科技发展有利的先进的科技文化可以全盘接受,而对不符合我闰发聪现实,与我周艺术传统形式或意识完全割裂的后现代芝术.就要小心谨慎,只能吸收其“合理内核”了。
除了纯艺术领域,在应朋艺术领域也要特别注意防止中国本土文化识别特征的丧失、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由于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易推广、易操作等的特性,使其在短短几十年内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这种“繁殖”迅速的现代艺术设计,却会因为他的标准化、可量化、科学化的特性却极容易使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艺术设计丧失殆尽。在现代艺术设计刚刚在欧洲推广的时代,莫里斯的新工艺美术运动就是欧洲传统手工艺在遭到几乎是灭顶之灾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反抗。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正在重蹈覆辙,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已被许多开口包豪斯、后现代的现代设计师抛掷脑后,难怪一位日本设计师看过了浦东蔓延的摩天大楼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中国没有现代设计!”。因此,在学习利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时,不仅要看到它的优势,更要认识到他的局限:过于注重功能和形式而没有文化底蕴,放之各国皆准却而没有民族特色。这种统一的设计思路和模式将会使我们的现代文化完全失去中国的民族特色。只有采取双赢的结合战略,将源自西方的“现代性”与我国的“民族性”相结合,将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和中国传统艺术有机的结合,才既能实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又能保持了艺术的中国身份。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功能、标准、量化的特点与我国传统设计中的注重感性、象征的审美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认清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实际上是西方工业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这个事实,就会知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不仅要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思想,更要考虑到我国的当下社会发展阶段,更要考虑我国本身的艺术传统。只有这样,才既不会陷入设计领域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又不会失去艺术的中国身份。
一、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水融
传统文化艺术往往包含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和社会心理积淀。中国传统文化讲求“行”、“神”、“意”,现代设计则主张个性、时尚、潮流[1]。前者含蓄而内敛,后者张扬而个性;前者传达美的意蕴,后者突显视觉冲击。两者的有机契合,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现代设计提升文化品格的精神需求。
(一)民族性是设计文化生存之本
传统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艺术是由人所创造,而人恰恰是在民族文化肥沃的土壤中植入了“时代性”、“地域性”,特别是“民族性”的印记。没有纯粹意义上脱离了社会属性的人,因此也就不会存在脱离了“种族、环境、时代”背景的设计者。传统民族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所创造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传统民族文化以其博大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审美意境以及特有的完美表现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者,成为其思维本源,成为其创作灵感取之不竭的源泉。设计从来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一个设计师如果脱离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只会成为游离于国家、民族之外的怪胎。尽管有些现代设计师声称他们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上,他们却必须以“传统”为鉴,将其传统逆转形式、逆转思维来阐述他们的设计。艺术是世界性的,也是民族性的。从审美接受角度来看,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所形成的陌生化的审美意识形式可以给艺术欣赏者带来审美愉悦感,激起他们艺术上的共鸣,真正地使艺术无国界。从东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现代设计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设计艺术的现代感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是内在于民族文化的历史性演进,并以传统化的多样性来丰富的[2]。如今,现代设计所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如何能使现代化的艺术设计在国际性多元文化交融的主流中获取世界的认可。因此,只有在现代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因素,才能使设计经得起历史的沉淀,经得起世界的考量。
(二)现代设计以传统艺术为依托
传统艺术元素蕴其意,现代设计张其形,两者巧妙地结合,这不仅是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意识的必由之径,也是引导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国际性的现代设计的关键。丰富瑰丽的传统艺术宝库为现代设计者提供了异彩纷呈的艺术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设计所缺少的对民族精神的表达。梁启超先生有言,“以借他国而立于大地”,也就是要求设计师有意识地将传统的民族文化纳入到设计中去,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对传统艺术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以传统的文化积淀与现代的设计手段相结合,创造出雅俗共赏且具有深厚文化气息的现代设计文化。
二、现代设计是对传统艺术美的传承与发展
(一)现代设计是传统美的蕴意的延续
含蓄而隽永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导思想,不注重西方式的轮廓、比例精准的直白与平实。中国的传统艺术更多的是传达一种形神兼备的美的意境,讲求情景交融的美的意境的延伸,在审美情趣上形成特有的自由、无限的空间意识,构成中国韵味的艺术精神世界。“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其中蕴含着的就是中国式的含蓄与典雅,曼妙地将富含韵意的艺术设计提升为精神层面的心灵感悟,其独特的文化蕴意与欣赏者产生情感的交流与共鸣。如中国画的“似与不似”,以其形延其意,取其神,意蕴深长又富含特有的古典气韵内涵。现代设计则更多地融入了现代的思维、节奏,凭借着创新的个性与特色,将传统的文化因素有机地注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在现代文化内涵上延其传统之神韵,创其现代之特色,打造出现代设计的市场、文化价值,经过历史的品味而经久不衰。如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就成功地运用了“篆刻”这一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京”字以篆体韵味的手法对汉字字体及流畅的书法进行了深刻的把握,刻画出了一个舞动的神态,向全世界传递了“新北京、新奥运”的概念。
(二)现代设计是传统美的创新与超越
现代设计是现代审美情趣和社会经济文化取向的综合体现,是高新技术与文化艺术的高度融合,也是传统艺术的创新与超越。现代设计要立于长足发展的不败之地,就要在吸纳传统艺术文化因素基础上不断创新,要探求现代设计的发展,延续古典韵味美,以创新的思路彰显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3]。2008年中国奥运“火炬”的设计就是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美的契合。中国式的写意手法,“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传递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传统的纸卷轴造型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高雅华丽而内涵厚重,既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因素浓缩在一个极具现代科技色彩的奥运火炬之中,又创新性地把古典韵味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科技创新而又特色鲜明。
三、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传统与现代,始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动至静、由静至动的不断双向运动的过程。在现代设计中要做好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其不断创新与发展。
(一)现代艺术应保持传统文化的蕴意,在创新中求发展
对待我们的民族传统艺术要重在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内在实质,从传统风格、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进行创造、深化和发展,让传统艺术元素成为现代设计的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4]。在现代设计中要积极寻找与传统文化内涵、精神的结合,在思路上形成一种文化的默契,体现出传统文化独有的意蕴,使现代艺术既有时代气息又有民族内涵。另外,现代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一定要注意把握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要正确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传统文化艺术是一定时代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借鉴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应用到现代设计中。不断创新现代设计,把握好其精神实质,用全新的观念把传统艺术发扬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来,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实现新的超越。
(二)创新现代设计应融合民族性,面向国际化
国际化是民族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不同民族在未来发展中的共性。要注重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当看到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无论是对内对外的影响,还是创新程度,与国际现代艺术设计优秀作品都还有一定的距离,缺乏独立性和国际竞争力。新形势下要求现代艺术设计不仅要兼具信息化、视觉化和现代化,还要通过国际交流来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新世纪的到来,将促使中国设计者去创立一个全新的中华民族设计体系,在设计中做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完美融合,既体现出民族个性,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达出现代设计所需世界性的共性,更好地与国际文化接轨。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是深刻的遗产瑰宝,它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更是通过其独特的影响力推进了我国环境设计的发展。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来说,使重点建筑以及环境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更好体现出了设计作品所具备的艺术美。对于设计师来说,纳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充分反映我国的文化特点以及其艺术之美。
1现代环境艺术与中华传统元素的相关概述
环境艺术的设计称为基于真实环境的艺术设计概念。它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于其设计的作品能够和环境之间成功达到整合和相对的和谐,在作品中融入了实际环境,如光影和空间的具体结构。譬如在对城市进行相应规划和设计又或者是对房屋室内设计以及花园景观设计中,都需要与环境艺术设计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需要巧妙地将现代文化发展的概念融入其中,从而能够进一步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为中国本身是一个历史悠久和具有深厚文化遗产的国家,因此这种文化底蕴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中,特别是在各种古老的建筑物中,它们的花园设计中充满着相应的文化底蕴。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可以更像一个意向,通过某种载体进行情感上的传达,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像传统建筑中的传统文化一样,那些瓷制作品以及书法绘画都是充满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要素融入现代的环境设计中,能够很好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中所代表的深厚文化进行展现,同时不断弘扬它所具备的优秀文化[1]。
2传统中国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设计的相关意义
2.1增强作品的活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合作,推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各国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是彼此碰撞与融合。出于让我们国家的文化能够在世界的文化中熠熠生辉的原因,我们需要积极向其他国家优秀文化进行学习,与此同时,还需要充分挖掘我国民族文化的本质,并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2]。在这之中,就需要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作品能够肩负起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设计师要想在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成功展现作品中的民族文化,需要尽可能全面探索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巧妙合理融入自身的设计,让作品可以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2.2给予作品含蓄美感
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充满了含蓄的美感,尤其是儒学十分地推崇这种美感。因此,设计师在对于环境进行相关设计的时候,需要尽可能挖掘出它所具备的含蓄美的特点,并让其能够巧妙合理融入自身的作品,丰富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并尽可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促进人们能够创造一种良好的意境,充分感受它所具备的无限的含蓄美的魅力。
2.3提高作品的吸引力
因为现代环境艺术作品是现代文化元素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完美结合。因此需要设计师能够注意和重视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纳入现代环境艺术作品,以此增加环境设计所带来的感染力度。除此之外,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进行相关设计的时候,尽最大可能将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天人合一”融入设计作品,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好地保护环境,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让环境设计作品能够更加具有感染力。
3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融入国家传统元素的相关策略
3.1传统和现代元素的巧妙融合
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师的首要任务便是在将现代文化元素处理好之外,将传统文化元素所具备的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能够让自己设计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很好融入传统的文化元素。正因如此,想要成功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加强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认知了解,更好地去发掘只在传统文化元素中才具备的美,让其融入现代环境设计,展现出非凡的魅力。例如我国上海地区的金茂大厦,就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设计,充分展现出对于传统元素的转化和相应的巧妙结合,挖掘出深藏在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元素——古典塔形结构。设计师将该结构很好地应用到了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中,但并没有盲目放大塔形,而是根据力学与美学角度一起进行考虑,让中国塔形的美学比例和建筑比例进行了相互吻合。设计师更是将传统的密檐式塔作为一种构思的灵感,紧接着对密檐式塔细部和韵律以及轮廓线等各个方面展开高度上的概括,与此同时,也是巧妙应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构造方式,将中国的传统建筑的精神意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3.2加强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
创新是一种无限的推动力,可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因此,设计策划者应该提高自己的创新感,大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纳入设计,通过新方法的运用,让传统文化恢复其强大的生命力,并进行具有强烈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环境设计,增强其作品的吸引力,加强其感染度。与此同时它还体现了不断的创新精神,并不断突出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所在。推进了环境艺术和设计的发展,更好帮助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积极反映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价值。
3.3地域特征融入设计
随着现代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在进行景观的植物设计上就需要不断创新观念,以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文化进行景观植物的选择,进而为人类提供更高质量的风景,满足现代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在风景的特色设计上,需要将配置设计的重点内涵融入植物的设计,设计人员需要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植物设计结合起来,在中国的文化发展的过程,需要将文化因素融入环境设计,进而使得风景的设计特点能够更加凸显当地的文化特色,彰显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征。其次,为了更好地提高自然植物的利用率,就需要对其进行艺术改造,以让其凸显当地文化特色的同时,降低对原本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建设更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同时将不同层次的风景区域进行划分,使不同片区分出主次,实现对立意的更好表达,进而使得风景配置设计的效果能够更好地得到凸显。
3.4传统色彩的应用
环境设计色彩的合理运用将对参观者产生不同的视觉以及心理影响,因而在环境设计风格中需要更加强调对色彩的合理运用。在考虑色彩的运用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需要了解色彩的对比,任何一个环境设计在色彩设计之前都要考虑环境设计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色彩之间产生的连锁反应。当色彩的色相与彩度相似时,就需要有明显的明暗度对比,而色相与明暗度相似时要有彩度的对比,彩度和明暗度相似时要有色相的对比。也就是说彩度、色相和明暗度如果有两项相同另一项就要形成鲜明的对比,否则就会融合成同一色彩。中国红、黄色、青花蓝、玉脂白等都是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色彩,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配合实现喜庆、和谐氛围的构建,进而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其次是材质的差异,色彩最终都要作用在环境设计材料上,而不同材料的特性也会不同。比如有些材料表面光滑而有些材料表面粗糙,这时就要根据材料的特性选取色彩,可以对表面粗糙的材料选取一些暗度较重的色调,可以体现出材料的悠久感,进而使得环境设计更具优雅性,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例如将传统色彩元素中黑色匹配白色和灰色进行墙面、小桥、栈道等附属结构的装饰,可以将传统古色古香的空间环境氛围表现出来,进而使得传统文化的特色得到展现。
3.5传统符号的应用
传统符号也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最为常见的主要有繁体字、民族特色文化符号以及动物图案等,因而在风景环境设计的运用中,可以将传统符号融入墙面、地面以及门面等内容设计,使得传统文化符号能够为环境设计渲染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例如在丽江大研安缦风景的设计实际上将传统符号融入风景设计,并将云南当地的美妙布料和精湛的工艺在墙面上展现出来,同时展现纳西的刺绣以及东巴花卉禽鸟木雕,这种精美的工艺将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3.6古典植物的配景
在环境设计风格中更加注重通过植物景观进行传统文化内涵的表达,通常情况下在环境设计中通过将中国古典植物与现代的灯饰结合起来,由此营造古典的环境氛围,同时由于植物景观以绿色基调为主,因而为了更好地提高环境设计室内空间的层次性,就需要通过远、中、近层次对植物景观的摆放进行优化设计,进而构建一种虚实结合的环境设计景观。现代化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得环境设计风格得到了优化,由此更好地满足现代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及物质需求。例如,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可以水生植物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将观景平台与水生植物进行有效连接,使得环境设计更加具有完整性,更利于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内涵。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精粹所在。这也是一名设计者所流露出的对于传统文化深层情感的自然表达。除此之外,两者的完美结合也是一致地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使用创造性思维来重建和重组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现代环境,旨在满足人们的现代美观心理,又使其能够同时具备传统文化特色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律清歆.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农家参谋,2020(6):234-234.
【关键词】鱼皮文化 图案艺术
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人口较少,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锦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等地。因分布地区不同,一部分使用赫哲族语,一部分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也通用汉语文。赫哲族的传统工艺美术主要有图案、岩画、剪纸、雕刻等,其中图案、剪纸、雕刻属于造型艺术,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它们源于生活、实用性强,为广大民众所喜爱,也是比较发达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最为知名的是桦皮制品、木制品、鱼兽皮制品。
一、独特的鱼皮文化
1.鱼皮画是居住在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赫哲族的传统艺术产品。赫哲族人因有用鱼皮制衣的习俗,故被称为“鱼皮部落”。赫哲族妇女挑选三四尺长的鲤鱼、鲟鱼、鳇鱼等尽量完整地剥下鱼皮,晾干去鳞,用木棒捶打得像棉布一样柔软,再染色制衣。长衫、短衣、套裤等主要由整张鱼皮制成,风格粗放,说明赫哲族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顽强意志与智慧。千百年来,赫哲族通过对鱼皮的粘贴和镂刻,以独特的形式,展现了赫哲族人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意识。赫哲族的鱼皮文化已有深远的历史,鱼皮工艺品已远涉重洋在国外展出,深受世人瞩目。鱼皮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有多种艺术形式,如镶嵌、镂刻、浮雕、绣缝、漆艺等技法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多是天然的材料制成,外面还刻有花纹图案,美观、严密、实用,雕刻艺术追求精细,每创作一幅精美的鱼皮画,都要经过非常复杂的工艺和创作过程。传统的鱼皮画,多以描绘赫哲族人的生活为主,多是表现赫哲族人传统的日常生活画面,也有一部分是表现赫哲族人的,画面极具浓郁的赫哲族民俗色彩。
2.许多工艺美术师也越来越关注赫哲族的工艺美术和鱼皮文化,如工艺美术师张琳就意外结缘鱼皮画艺术,她不是赫哲族人,但对鱼皮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拥有很高的造诣。多年来,她先后多次深入赫哲族渔乡,向赫哲族老人学习传统鱼皮画技艺,研究鱼皮画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总结了最简单的制作鱼皮画步骤,认为“制作鱼皮画首先要把画有创作题材的画纸剪下,并拓印在纸板上,然后按照纸板上画的形状,剪出同样形状的鱼皮。最后将裁剪好的鱼皮贴在背纸板上,着色装裱,这样一幅鱼皮画就诞生了”。据了解,张琳创作的鱼皮画作品在上海世博会、深圳文博会、深圳大运会上展出,先后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齐白石艺术馆收藏。鱼皮画独有的立体感和动感,是其他美术材料所无法取代的,即使收藏多年都不会变质,是艺术收藏的珍品。2011年,张琳和黑龙江省残联的十几位残疾人学员共同用400多张鱼皮创作了一幅长5米、宽2米的鱼皮画《松花江百里湿地》,经上海吉尼斯总部确认,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彩色鱼皮画。为了将鱼皮文化传承下去,张琳每年都要去几次赫哲族人居住地,并与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面向大学生开设鱼皮画的课程,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门艺术。在未来的日子里,鱼皮画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3.如今黑龙江省境内有许多家关于赫哲族鱼皮文化的产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在保持民族风格外,还不断汲取其他种类的设计题材,加入了很多具有时代感的新元素,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鱼皮画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他们多次在国家文化博览会、省经贸洽谈会展出,深受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产品销往祖国各地,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世界各国。不仅传承了鱼皮文化,还为一些下岗职工搭建了就业的平台。他们创作的《吉祥龙》《金玉满堂》《猎捕》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大弘扬了我国的民族文化。
二、精湛的图案艺术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图案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他们常常在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制各种云纹、花草、蝴蝶及几何形图案等。妇女们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裤腿等处用彩线刺绣的花纹、图案更为精美。图案是赫哲族传统的绘画,主要有服饰图案、桦皮器皿图案、风俗绘画等。服饰图案主要有兽形图案、旋涡纹、菱形纹、螺旋纹等,其中螺旋纹图案最多,一般用于装饰胸巾以及袍子的后身和前襟。在桦树皮制品上,也绘有类似装饰图案或花纹。这些图案造型别具一格,构图大方、色彩鲜艳,具有别致的民族特点。赫哲族妇女的衣饰因受满族影响,鱼皮长衫与旗袍相似,有领窝,但没有衣领。他们在长衫的衣领、袖边等装饰各种图案,生动雅致。赫哲族人的鱼皮衣饰纹样以卷曲繁缛,左右对称的云水纹为主,布局考究、变化有序,可见其图案造型艺术之成熟。
鱼皮画是赫哲族渔乡走出的极具黑龙江民俗色彩的独特艺术,虽然这个民族人口很少,但他们创造的鱼皮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图案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了赫哲族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遐想。
赫哲族人的传统工艺美术已充分地融入了现代化生活,浓缩了赫哲族人精神、文化、信仰等。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今天,我们应将这些客观的、理性的提炼、解读与我们本民族共同的审美相结合,将这些赫哲族先人留下的丰厚文化艺术财富代代相传。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顾名思义,主要是以人类赖以居住的环境为对象,对其进行艺术化的“创美”活动从而满足特定人群的审美需要,之所以说是“特定人群”,是因为环境艺术的设计总是要根据某一特定人群的品味、追求、审美文化心理、价值观等等因素联系起来的,因此可以说,环境艺术设计追求与周围环境、人群的审美需要有机融合,并以此来表达作者自身的艺术品味和艺术追求。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较广,主要包括了室内装修、室外规划、景观园林修建规划、道路规划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蓬勃于二战以后,其深受战后工业理性的影响,应该看到,二战后的工业革命对西方环境艺术设计的巨大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但是由此也使得西方环境艺术设计走上了一条“删繁就简”的道路,具体来说就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抛弃了以往那种蕴含丰富文化因素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环境艺术设计抛弃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圆曲线型等设计方法,直接采用更为简洁直观的直线、圆柱、正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进行环境设计,装饰性的雕刻艺术形式受到冷落,各种环境艺术设计无不透漏着后工业时期工业理性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刻影响,作为各个民族审美心理代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艺术特色逐渐消失,现代环境艺术越来越走上走上了一条“趋同”的道路,摩天大楼成为当今城市建筑群体的主要代表,而在我国当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更多地受到西方现代派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的影响,一大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横空出世,但是真正融入我国传统文化、注重本土文化的作品却凤毛麟角,这一方面使得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无法体现和保留我国的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民族特色被抹杀,另一方面则使得普通民众难以切身领略到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的美,让人难以理解,因此有必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这是促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环境艺术设计与特定民族的审美心理、个性追求等息息相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趋同已经使我们本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处于逐渐磨灭的境地,因此必须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重拾我国自身的审美文化心理追求。
2)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更易于被普通民众所认同和接受,这对于发扬环境艺术、凸显作品价值来说尤为重要。环境艺术设计的受众应是普通民众,因此将传统文化观念等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拉近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实现作者自身艺术追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下加强我国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来说也至关重要。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各种园林、建筑、宫殿、寺庙、民居等都蕴藏了我国丰富悠久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环境艺术作品,因此值得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从中汲取营养,更有利于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1、巧用各种富有美好寓意的植物
植物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其早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更为重要的是,植物是“活”的,可以与周围的其他要素形成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之感,让人耳目一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植物因为有着美好深刻的寓意而被普遍应用于室内外的装饰中,例如坚贞不屈的松树、高尚道德的兰花、傲然独立的梅花、隐逸孤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等,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地运用这些具有特色的植物,是环境艺术设计成功的重要步骤。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将室内室外的植物进行巧妙结合和联系,形成一种巧妙的自然过渡,造成一种绿色植物不断延伸的视觉效果;在利用植物作为环境艺术手段时,要注意特定植物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在该别墅室外环境设计中,设计者巧妙地采用了竹子,竹子代表“雅”,那么在为新修别墅群等做环境设计时,就可以适量在别墅周围种植一些翠绿的竹,这样就可以凸显别墅主人的风雅有内涵,而不是外人所想的“暴发户”,这样就潜在地满足了客户的需要,同时也要注意竹子与周围景物的颜色搭配等,避免造成搭配色调过于冷清,给人以冷傲之感。
2、室内设计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
室内环境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相对于室外环境设计,其和人的日常接触更加紧密频繁,因此如何在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传统文化,从而产生一种奇异的“穿越”效果,则可以大大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的品味。客厅里的电视墙被设计成为了圆拱门的形状,就是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了现代环境设计中,众所周知,“圆拱门”多背应用于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中,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极具特色的部分,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将传统的正方形的电视背景墙设计成这种圆拱门的形状,则可以给主人一种突入园林之感,室内的器物看上去就像是摆在园林中一样,这样就无形中就为整个现代化的客厅增添了一股清幽娴雅的氛围,同时,由于电视以及周围的器物都是黑色,色彩无形中有一股清冷的感觉,而设计者将电视周围的背景墙巧妙地设计为暖色系列的米色,成功地将那种清冷之感冲淡了,冷暖互调,恰到好处。
三、总结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运用 意义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中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艺术精神。今天,传统文化并没有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汹涌浪潮而消失,相反却得到了重新认同和进一步的肯定。艺术实践证明,艺术设计只有向传统文化汲取营养,扎根于本民族肥沃的传统土壤,在世界范围内才能拥有显赫的地位与价值。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积淀了很多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由中华文明演变而来,汇集了我国独有的民族特质以及精神风貌,体现了我国各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思想文化以及观念形态、意识等。中国传统文化由曾经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华民族先祖所创造,并被后代子孙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蕴含着很多民族优良传统,是我国几千年文明和历史的结晶。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形形的文化理论和文化学派,不仅有以儒家文化为主的核心文化,还有道家、佛家等文化。这些文化形式都不断推动着我国文化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彰显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独特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作品在设计风格上回归传统,这种传统文化精神在设计中的回归,不是在设计上对传统图案的简单引用,而是升华为对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你可以在这些作品中,感悟到一种神韵、一种魅力、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精神。这种融入到设计中的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方式、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中的运用
艺术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也更加注重产品的品位、文化内涵。为了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我们必须把具有传统特色的审美追求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民族个性的设计风格。当下设计的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但设计的民族风格和人文特色在多元化发展中却随之增强。日本的现代艺术设计用30余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近―个世纪的发展路程,并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风格,就是因为他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加强烈的意识到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设计文化发展的道路。
1、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中的设计理念。儒家秉持“平庸、折中、调和”的中庸之道,主张“合内外之道”、自然中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天人之和、折中调和的思想理念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大师及工匠,成为中国艺术设计当中一种极具审美意蕴与艺术价值的艺术理念。目前许多重要的艺术设计沿用这一设计理念,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与美感。例如当今有许多地产开发所采用的艺术设计,强调天然山水的重要优势,或者借助人力巧夺天工,在景观打造方面注重自然之美,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建筑景观及宣传画册的艺术设计中,提升艺术层次,表现出自然中和,天人合一的大气之美。同时,儒家中庸之道在室内设计方面也受到业主及设计师的重视,并得以体现出来。室内设计如果过于铺张繁多.华丽修饰,容易给人造成拥塞多余、矫揉造作之感,反而不上档次,但如果不加修饰,一味从简,则会造成寒酸粗陋的效果,不但没有美感,而且影响居住功能与舒适度。所以,室内设计的装修设计就要采取中庸之道,选取某一特定风格,合理设计搭配、采取适宜装饰,追求既美观实用又简洁自然的设计效果。
2、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运用。有中国特色的图案无论是在纹样造型上还是色彩上,都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中国传统图案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无数绚丽的中国艺术文化瑰宝,传统装饰艺术更是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无数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图案产生、发展和消亡,最终凝练而成的、沿用至今的中国图案符号成为我们传统图形文化的“国粹”――中国元素。图案并非实际存在的东西,我们只是能从实际的物体联想到它。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一切舞蹈、建筑等都是可以被提炼成图案的。图案是设计作品的表意形式,是设计作品中敏感和备受关注的视觉中心,是由绘、写、刻、印以及现代电子技术、摄影等手段产生的能传达信息的图像记号。在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装饰图案创作经验,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民族传统装饰图案特色。图案艺术作为人类传统文化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当代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审美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作为各种艺术设计的文化基础之一,是其他各种艺术创造形式的基础,是最能反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对于中国传统图案的运用,我们必须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四、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价值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在艺术设计领域,设计发展的初期只能是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失去了发展具有本国特点的艺术设计的能力。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并不比任何一个国家缺乏。但目前我们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作品却越来越远离我们自己民族的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依然面临着别样的尴尬。。瞻前顾后,现代设计的结论几乎都是别国的模式。而当代设计文化的引入和发展的时间还很短,中国特色的设计思想还没有形成,寻找和确立中国现代设计之路便是一个重要课题。” 在接受西方强烈的文化冲击之下,我们在吸取西方设计其外在表象形式的同时,更应该深入的学习其内在的文化的渗透方式、学习其文化在设计中的具体结合应用,思考如何形成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简单的拿来别人的东西不是长久之计,更应该去学习其本质的东西,形成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地域性的艺术设计。作为一个优秀的现代艺术设计师,应立足于本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吸取民族艺术精华,从传统工艺美术中发掘优秀的素材,经过重新组合,嫁接,提炼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这也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传承与发展。
将传统文化融人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是设计师应着重关注的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审美传统有所认识,对设计师而言是相当必要的,中国古典美学中韵生态意识、人文导向、雅俗观、多元论倾向等等,都对现代的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设计主体具有丰富设计经验和成就的人应以传统为师,充分认识传统对于现代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传统文化并不代表着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传统也应该是发展的。在现代艺术设计工作中,设计师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利用和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进行选择和优化,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风格以及民族精神,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达到继承和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军,赵煜.现代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J].艺术百家,2008,(01).
关键词:标志设计、传统文化、传承
一、 前言
标志设计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现代标志设计的模式主要来自欧美,深受构成主义、国际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现代艺术潮流与流派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国际品牌的大量进入,本土自主品牌的不断诞生与成长,更加之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大型活动的举办,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标志设计的重要性。标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视觉传达符号,代表着特定的事物并且内涵丰富,是将具有实像的具体事物来表示抽象的精神内容的一种象征艺术。
中国图形艺术早有起源,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等,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
将中国传统图形与民族精神运用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是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的现代标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能将这种方式的结合理解成纯粹的拷贝、挪用,我们需要解构传统图形、了解传统文化,挖掘其可改造的创新点,从而美化标志的形,升华标志的韵。
二、 形的传承
标志首要的特性就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符号所具备的信息传播功能,人们可以通过标志对一事物产生印象、认同、记忆。它有助于建立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关联、方便了个人信息传递、企业观念的推广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它超越了语言,起到了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标志的独特功能造就其特殊的形式,要求简洁明确,一目了然,使人在较短时间内,对传达的信息有所了解。
在这些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现代设计师提供了很多启示,而我们的设计师对此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譬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设计(见图1),采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这种印章的造型,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再比如,靳埭强设计公司的标志设计(见图2)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成功传承。其标志图形借鉴了中国传统图案“方胜”,取其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美好寓意,结合传统图案“盘长”,寓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美好意愿。设计师以“方胜”为形,用现代图形的构成手法进行重新演绎,并赋予其新的形象寓意:两个菱形互相扣叠,象征着设计师和客户的密切合作;周围八个圆点则体现了公司多元化的经营策略。标志图形简洁而理性,虽源于传统图案,但又不全套照搬,通过对传统图案的解构重组,使标志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三、韵的启迪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对现代标志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它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中国人自古崇尚“天人合一”,是先秦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是原始、质朴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整体的、辩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的辩证统一和相互之间的关联。譬如,太极图中的阴阳回转,汉代霍去病墓前伏虎石蛙的巧然天成,国画中写意的虚实相生等无不透射出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情趣。这种“不似胜似”、“迁想妙得”打破了现实物体对人们想象力的禁锢,超越了自然与现实的界限,创造出一种现实世界并不真正存在的鲜活的艺术意境。若能将这种传统文化瑰宝延穿到现代标志设计中,必能让标志设计风韵倍增。
中国工商银行标志(见图3)以一个隐性的方孔钱币为形,不仅体现出金融业的行业特征也同样传达出“方圆的规矩”的哲理。标志的中心是一个“工”字,通过解构重组加入现代设计的思维模式,中间断开,使工字更加突出,同时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以断强化续”、“以分强化合”这种辩证同一的思想,体现出银行与客户的共存互利的实际意义。
再回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前文讲到了它的形,现在来看它的韵。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精神,将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环环相扣,一个舞动着打太极的动态姿势传达出洒脱飘逸、行云流水的灵动和谐,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表达的淋漓尽致,同时,传达出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至高境界,是传统艺术的精髓,凝聚着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它是情与景的完美交融,是要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表现无限可能,体现出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的姿态。笔墨当随时代——设计师也应随着时代的要求,赋予传统文化以新鲜血液,常用常新,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从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
四、结语
如今,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到来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全球化语境中,设计民族化并不意味着保守和守旧,而是创造性的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解读。中国现代标志设计要与国际相接轨、相融合,与各国设计界更好地交流合作,就必须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及时了解和熟悉当代设计的变化趋势,更好地掌握标志设计的国际通用语言。汲取清华,继承传统,以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粹融入现代化的设计语言,在融合与超越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从而开创属于当代中国的设计美学。(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楠.标志设计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 万昌平.评靳埭强的标志设计.包装工程,2002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平面设计;运用
前言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所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俗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全世界的”,所以在进行现代平面设计时,可以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与传统的文化艺术元素相结合。平面设计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而我国传统的文化文化艺术元素,就是平面设计的灵感源泉,为设计作品增添了时代的个性。如果说创造性是平面设计的前提,那么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就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因为传统的卫华艺术元素是历史沉积下来的经过,集齐了前人的无数智慧,经过了历史的考验,才成为了现代人所继承的传统文化艺术。
一、传统的色彩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经济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于色彩越来越敏感,所以对于色彩的应用也逐渐丰富起来。例如,在中国的古代,黄色代表着皇权,象征着高贵。随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加快了中国传统色彩艺术元素的发展进程,使得传统的色彩艺术元素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并应用与现代的平面设计中[1]。
二、传统的文字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中,文字艺术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不断发展,文字艺术的出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在文字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可以发现,文字艺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例如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文字就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这种差异性却能够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很多丰富的创作思维以及文化资源[2]。所以说,文字艺术元素就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传统的文字艺术就是从图形演变而来的,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图形了解实际事物与情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就是将这些文字图形的意义与功能进行了综合性的还原,形成特别的审美元素。
三、传统的民俗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民族与广阔的地域,因此形成了多样化的民族特色。目前,我国有很多现代的平面设计都享誉国内外,不仅仅因为设计本身的精巧,还因为其中融入了很多传统的民俗艺术与民族特色。将传统的民俗艺术元素融入现代平面上设计中,可以增加人们对于设计作品的亲切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加人们对于设计作品的情感感悟。
四、传统的图案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的图案艺术元素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剪纸与年画等都属于图案艺术。不同的图案有着不同的含义,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都不同,但是在图案艺术中都具有很强的感情渲染力,同时也表达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传统的图案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核心部分,随着历史的沉积,使得传统的图案艺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完善的、宏伟的传统图案艺术文化系统。就图案的内容来看,可以体现出很多方面,例如,有人们庆贺丰收的、欢庆节日的、日常的生活与工作的以及恭敬神灵的。在进行图案艺术装饰时,可以既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态度,也能够表达出生活情感。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民族与广阔的地域,所以在不同的地域上,都有着自身的文化与文化特色。例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在文化上就有着明显的差异,维吾尔族的文化与藏族文化也有着明显的不同[3]。因此,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就产生了很多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的图案。而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融入多样化的图案艺术元素,可以继承传统图案文化所表达的情感,传承传统图案文化所表达的精神。另外,在实际的平面设计中,可以深入的了解传统图案文化艺术中的故事,然后将故事进行还原,并在其中融入现代化文明与思想,将传统图案文化中的精神与现代化的形势进行有机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满足了人们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够传承了传统图案文化艺术中的精神。除此以外,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平面设计师,不仅要求能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艺术,还要求在将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与平面设计进行融合时,不可以对文化艺术今次那个生搬硬套。因为这样就既会违背创作精神,还会降低设计作品自身的灵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以及多元化的样式。传统的文化艺术在色彩、图案、文字等方面都与现代化的设计安排有着明显的差别,是非常值得人们去思考与借鉴的元素。另外,在进行现代平面设计时,我国的设计师会将传统的视觉艺术元素设置为现代平面设计的符号代表,体现出我国的平面设计正在逐渐的向民族化的方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小珊.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4,22:44+46.
[2]黄跃成.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4:179-180.
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科技发展水平。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也逐渐开始没落,尤其体现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当代平面设计中,采用的多是现代化的文明与艺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已经落伍,无法吸引他人的注意。但刚好相反,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平面设计的思路来源,现代化的文明与思想只能流行一时,传统文化艺术才是岁月沉积下来的精华所在。所以说,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应用在平面设计中,不仅可以提升设计水平与设计质量,还能进一步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平面设计;运用
前言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所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俗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全世界的”,所以在进行现代平面设计时,可以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与传统的文化艺术元素相结合。平面设计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而我国传统的文化文化艺术元素,就是平面设计的灵感源泉,为设计作品增添了时代的个性。如果说创造性是平面设计的前提,那么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就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因为传统的卫华艺术元素是历史沉积下来的经过,集齐了前人的无数智慧,经过了历史的考验,才成为了现代人所继承的传统文化艺术。
一、传统的色彩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经济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于色彩越来越敏感,所以对于色彩的应用也逐渐丰富起来。例如,在中国的古代,黄色代表着皇权,象征着高贵。随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加快了中国传统色彩艺术元素的发展进程,使得传统的色彩艺术元素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并应用与现代的平面设计中[1]。
二、传统的文字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中,文字艺术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不断发展,文字艺术的出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在文字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可以发现,文字艺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例如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文字就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这种差异性却能够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很多丰富的创作思维以及文化资源[2]。所以说,文字艺术元素就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传统的文字艺术就是从图形演变而来的,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图形了解实际事物与情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就是将这些文字图形的意义与功能进行了综合性的还原,形成特别的审美元素。
三、传统的民俗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民族与广阔的地域,因此形成了多样化的民族特色。目前,我国有很多现代的平面设计都享誉国内外,不仅仅因为设计本身的精巧,还因为其中融入了很多传统的民俗艺术与民族特色。将传统的民俗艺术元素融入现代平面上设计中,可以增加人们对于设计作品的亲切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加人们对于设计作品的情感感悟。
四、传统的图案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的图案艺术元素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剪纸与年画等都属于图案艺术。不同的图案有着不同的含义,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都不同,但是在图案艺术中都具有很强的感情渲染力,同时也表达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传统的图案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核心部分,随着历史的沉积,使得传统的图案艺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完善的、宏伟的传统图案艺术文化系统。就图案的内容来看,可以体现出很多方面,例如,有人们庆贺丰收的、欢庆节日的、日常的生活与工作的以及恭敬神灵的。在进行图案艺术装饰时,可以既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态度,也能够表达出生活情感。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民族与广阔的地域,所以在不同的地域上,都有着自身的文化与文化特色。例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在文化上就有着明显的差异,维吾尔族的文化与藏族文化也有着明显的不同[3]。因此,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就产生了很多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的图案。而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融入多样化的图案艺术元素,可以继承传统图案文化所表达的情感,传承传统图案文化所表达的精神。另外,在实际的平面设计中,可以深入的了解传统图案文化艺术中的故事,然后将故事进行还原,并在其中融入现代化文明与思想,将传统图案文化中的精神与现代化的形势进行有机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满足了人们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够传承了传统图案文化艺术中的精神。除此以外,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平面设计师,不仅要求能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艺术,还要求在将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与平面设计进行融合时,不可以对文化艺术今次那个生搬硬套。因为这样就既会违背创作精神,还会降低设计作品自身的灵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以及多元化的样式。传统的文化艺术在色彩、图案、文字等方面都与现代化的设计安排有着明显的差别,是非常值得人们去思考与借鉴的元素。另外,在进行现代平面设计时,我国的设计师会将传统的视觉艺术元素设置为现代平面设计的符号代表,体现出我国的平面设计正在逐渐的向民族化的方向上发展。
作者:王晓菲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伍小珊.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4,22:44+46.
[关健词]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 文化性 民族性 地域性
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投影和积淀,是支持一个民族心理活动的潜流。要科学地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过程,就必须展现其文化品格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世界文化从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洞窟到今天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无不体现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空间的艺术设计需求已经从早期的简单生活,发展到更高的要求。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一门创造适合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性艺术的科学。环境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为人提供适合的生存和生活的场所而实现的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学科更加广泛,其中主要有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方面学科。
一、现代环境艺术中的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
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追求“现代”的渴望空前高涨,“赶超”的冲动弥漫于整个社会。一时间,传统的文化和规范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向往科学、丰裕、文明、工业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来设计和发展自己的经济,人们照搬照抄西方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这已从9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危机得到证实。然而国际化和产业化又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在经过徘徊和失落之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社会的主体,考虑自身的发展,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重新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去寻找那久久被淡忘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任何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都不能够以淡漠历史、忘却传统为代价,“现代化”应该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代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就总体而言,世界的“全球化”与“本
土化”的双向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走向。
二、设计必须现代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发展,要创造
只有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才会有生命力,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国情、民情,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创造有文化价值的环境艺术空间,是设计师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尤其是当前的文化多元共存之中,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我们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如何营造体现地方特征及风俗习惯的环境艺术空间,是需要我们付出气力去研究的。而今,我们不仅有外国设计师的经验,而且还有很多实践的机会,这样,我们就会少走弯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方法,发展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事业。
三、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环境艺术使用一种设计的艺术语言。中国人历来主张语贵含蓄,如坡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环境艺术要以设计的语言之“境”感人,给人以整体的感觉,既忌标语口号化和过于直观的表达,亦忌艺术语言的泛滥与过分堆砌。这便是传统文化中的“贵不言”所给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环境艺术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又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感性语言,此种语言的非确定性特质决定了环境艺术表现的含蓄性与多义性。含蓄的艺术是宽容的艺术,它不那么武断,不那么盛气凌人,仿佛是和观者一同讨论和探讨生活的真谛。引发观者联想和对生活的回味,同时也默默地允许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也导致了环境艺术欣赏的多义性。这正如听众对音乐之感受与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再创造过程。环境艺术的感受也是如此,对环境艺术的感受依欣赏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种族、经历、信仰、身体状况、社会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异。作为信号接受者的人各有其敏感的“频段”,或者说,有各自的“频谱响应特征”。多波段广谱型的人只是少数。环境提供的感官信息则如同电台所发射的某些节目,随不同的针对性而有不同的频段,人们取舍有不同,选取节目的志趣各异,或者感受而引人共鸣的频段各异况且环境艺术所使用的是比电台节目更具模糊性的感觉语言,观者有各自的感受和派生联想。环境艺术以其含蓄性使人产生遐思联想,给人再创造的余地,给每人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含蓄性使对环境艺术的体会达到意味无穷的境地,这是传统的力量所致,诗经有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者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语言含蓄性大义盖与此通。
四、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