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道家 管理思想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启示
古代道家管理思想是中国管理思想遗产中珍贵的内容,“以人为本”、“自然无为”的道家管理原则,知人者智、治大国若烹小鲜、有无相生等具体的管理思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能够给现代企业管理者以深刻的启迪。因此积极借鉴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者选拔方面的启示
道家主张领导者要知人,且要自知。老子主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家不仅指出“知人者智”(《老子·三十三章》),而且总结了知人方法。庄子认为知人甚难,“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夏秋冬,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只有通过反复地观察,试探,考验,才能够辨明贤愚:“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忠诚),近使之而观其敬(礼节),烦使之而观其能(能力),卒然问焉而观其知(知识),急与之期而观其信(诚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仁爱),告之以危而观其节(气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行为),杂之以处而观其色(是否好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庄子·列御寇第三十二》)。
企业在选拔、任用管理者时,应注意以下素质:
①知。管理者不仅要具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领导科学等理论,而且要具有随机应变、审时度势、择人任势等综合利用所有资源创造综合实力的“知”。
②信。即“信任”和“信用”。“信任”是指管理者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才能与决策,另一方面要相信他人的能力和品质。“信用”是指管理者对企业已经做出的目标设置、战略规划、奖惩原则等要保持适度的稳定性,以确保管理决策的权威性。
③仁。管理者不能仗恃权力而盛气凌人,应平易近人、诚信为本。管理者要重视对员工的感情投入,以平等、友爱的态度对待他们,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尊重和满足员工的归属需要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④节。管理者在艰难困境中必须意志坚定,不因强势而屈服,不为反常所动摇,应当知晓取舍之道。管理者不论遇到什么险事,都要心存正念、坚守正道。
⑤守。管理者要心胸坦荡,执着纯正,不为世俗所乱。决不能恃才傲物,过于自负,一意孤行。
2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员工管理方面的启示
2.1 “无为”的管理原则。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由以形成的最终根源。“无为”是道或天道的一项重要属性,并非无所作为。
①“无为”能减少管理的心理阻力。“无为”而治,有利于下属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管理要求,避免引起反感。在企业实行目标管理是实现“无为”而治的方式之一。目标管理的办法可以改变员工对工作目标、方法和完成效果盲目被动的状态,通过让员工参与到工作目标的确定和分解过程中来,使员工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保证企业的工作质量。
②“无为”可以减少冲突。要使全体员工协调一致,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管理者必须首先研究员工的不同需求,对于传统的物质和金钱奖励做法要尽力去赋予新意。同时,针对物质激励会逐渐产生“淡化”的现象,还要注意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帮助员工在企业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2.2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有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六十章》),意思是治理一个国家好像煎小鱼一样,不可乱翻动,翻的太多,小鱼会碎,损坏鱼型。烹饪时要掌握火候,用火大小和时间长短要恰到好处,这样煎成的鱼才好吃亦好看。应该注意的是:
①规则要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模棱两可的规则会使员工无所适从,各项工作也会难以协调。
②规则要明确而不专断,严格而不冷酷,既能对故意捣乱的员工产生威慑,又能对无意犯错的员工法外留情。
③规则一旦制定,管理者不可随意变更,朝令夕改会使员工对企业失去信任感,也会对规则制定者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2.3 赏罚并用。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老子·三十一章》)。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以罚代教,对待问题员工,要在注意方式方法的同时了解其真实想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运用激励措施激发工作热情,从积极的一面引导员工努力工作。
2.4 防患于未然。所谓“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老子·六十四章》)。随着现代员工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解决劳动纠纷已经成为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忽视小的劳资矛盾,或是未能及时妥善处理,很可能导致最终劳动关系恶化,企业员工罢工、诉讼,甚至其他过激行为,最终损害企业的利益。因此,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以及监督执行过程的基本要求。
3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启示
3.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一章》)。这里的第一个“道”是名词,指事物发展的本原和实质,或一种规律。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达之意。“企业文化”就属于“道可道,非常道”的问题。“企业文化”存在着“有”、“无”的两种内涵,“有”属于企业文化的内隐部分,具有“不可道”性;“无”属于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具有“可道性”。
企业文化必须从基础做起,从管理人员做起。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通过合理配置人才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根本所在。企业日常管理行为的持续创新就是企业文化的最有效载体,各种各样从细微处入手的服务行为,是体现企业从客户需求出发的企业文化的最好方式。即通过“可道”的行为,让客户感受到企业独有的“不可道”的企业文化内涵。同时,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也要抓紧时间做好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员工行为规范,尤其是管理者的行为规范、长期的员工文化素质提升规范等。
3.2 重民、爱民的一贯主张。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四十九章》)。老子推崇的是没有私心,重视民心民意的圣人。尊重人的地位、价值与尊严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前提条件之一。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要牢记“有快乐的员工才会有快乐的客户。”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应该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员工满意度提高了,工作质量自然提高,员工优质的工作换来的是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而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换来的将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参考文献:
[1]范庭卫,朱永新.道家管理心理思想概要[M].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3.11.
[2]卢毅.“无用之用”与“人尽其才”——道家用人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J].人才开发,2007(11).
[3]朱兆民,张喆.道家“无为”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性分析[J].企业导报,2011(2).
[4]王媛.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4).
[5]郭洪刚,王成香.道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契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6).
一、突出创新、营造良好的企业市场质量是四川美丰寿命管理的基础
一是企业的控制质量。一个企业有品质好的产品、实力雄厚、资金充足、企业环境好、领导在公众中形象良好、有人财物资源可以自主配置,在企业面临顺境和困境时把握处置得法有度,企业就能在市场运行中占有主导地位、主动地位、控制地位。二是企业的创新质量。企业应围绕市场变化来确定创新目标,以实现企业的战略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销售创新、服务创新。企业与市场接口越紧,创新就越有价值,在市场中适应变化的竞争力就越强。三是企业的营销质量。企业生产产品为了销售。一个产品在市场中占有率高,美誉度好受到消费者欢迎,产销率达到理想状态,企业的营销质量就过硬。四是企业的形象质量。企业在市场的形象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整体抗衡能力,形象质量表现为企业实力形象、领导形象、产品形象、工作形象、交际形象、服务形象等方面的质量,这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也是企业公关工作的结晶。
(一)抓住市场机遇创新,营造市场质量是企业管理者战略能力的体现
四川美丰自1972年建厂以来,抓住碳铵转产尿素这一产品结构创新,巩固了企业的控制质量;1997年抓住体制创新这一机遇,成功上市,提升了企业的形象质量;2002年抓住体制与管理创新,经过与有资源背景的绵阳联星化工公司的重组,营造了企业良好的市场质量。
这种看起来自然,而非自然的企业寿命管理,展现出管理者抓住时机,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和驾驭市场的能力。
(二)重视和培养创新人才,是企业“创新资本”的源泉
四川美丰高度重视在创新实现中发挥创新人才的作用和人才的培养。坚持“有为就有位,有位必有为”的用人理念,补充培训,福利政策,不断激发创新人才的智力投入、并为其排除琐事带来的干扰,使这些人才如金子般熠熠生辉,近年,四川美丰品牌获肥类唯一三项桂冠(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国家免检产品),数十项专利技术,百余篇,四川省省级技术中心和经济技术研究成果斐然。企业的市场质量与日俱增,这些均与创新人才所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
(三)组织结构的创新是增加组织活力的关键
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贯彻实施创新管理的组织保证,四川美丰抓住市场、政策的变化,适时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创新,压扁管理层次,“内部紧密化,外部市场化”,产销分离模式,产品加工地域化管理,公司总部的去官僚化管理,都为企业的高效运作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全新具有强烈认同感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管理的关键
一是企业要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从企业发展、经营的需要上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二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培养教育员工爱岗敬业、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对企业的信心,激励员工生活乐观向上,工作积极主动,学习积极进步,企业员工充满活力和激情才能带动企业活力的出现。三是企业领导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影响。企业领导要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要带头热爱企业,关心员工,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核心作用,以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要提高企业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才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五是要注重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即必须是有正直、高尚、忠诚的品格,即具有强烈的团体精神和敬业精神。
作为高层管理者,首先要有坚定正确的信念。如“认真负责,管理有效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如“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其次就是这些信念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最后就是要确保所有员工忠诚地执行这些信念。中层干部作为企业文化的推动者,就是要把火种从高层传递过来,然后在基层燃烧。作为基层的员工,首先要服从领导的意志,其次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同时努力矫正自己,达到企业文化要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上下同心,齐心同德,整个企业才能真正形成一个核心的企业文化。
四川美丰“以人为本,与人为善、诚信勤勉、共谋发展”的企业文化价值,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更符合股东、员工、社会的要求。近来年,四川美丰大力倡导慈善事业,投资助学(四个希望小学),抗震救灾中展现“大灾中的大爱”,建设美丰人工林,扩版美丰报和组织“迎奥运、徒步看美丰”活动,为共同实现“百亿美丰、百年美丰”同举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强烈的归属感为企业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三、宽容与接纳和严谨的财务政策是长寿企业的重要特征
四川美丰以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宽容地接纳各方面的信息在纷繁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产业政策信息中,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不管是同行的,还是隔行的;倾听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接纳和筛选信息;正是这种宽容与接纳,四川美丰在选择中不断壮大。
严谨的财务政策,为以成本为主中心的生产管理铺平了道路,员工、车间、分厂、分公司上下形成了成本纽带,近年来由于常抓经济分析不放松,常抓成本管理和责任制不放松,使四川美丰在中国氮肥界以气作为原料的企业中成本最低。成本领先和成本倒推法管理为铸就百年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现代企业 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
21世纪,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创新,使得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这就促使企业在管理中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的释放、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推到了空前的中心地位。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必须实行人本管理。
一、人本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1.人本管理的含义
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它是通过创造特定的环境与条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以不断提高其满意度。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2.人本管理的特征
(1)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它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的地位。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人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人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企业的其他资源都是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人“这一核心资源,如何服务于人而展开。
(2)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员工。人本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是一种合作分工关系,企业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是在组织结构重整之后,搞好授权与激励,让每位员工都能享受权利、信息、知识和酬劳,从而使人人都有授权赋能的感受。
(3)人本管理实现组织目标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惟一的途径就是开发和利用本企业的人力资源。
(4)人本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是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的目标更加趋于多元化,企业必须把自身的经济目标和社区的发展规划、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得到公众的普遍支持,从而取得更大的发展。
(5)人本管理成功的标志是组织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都能得以实现。在施行人本管理的企业中,全体员工都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体和服务的对象,管理活动成功的标志不但要看组织的经济目标是否实现,还要看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是否实现。只有将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才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获得长久的发展。
二、现代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企业大都偏重于“物本管理”,没有适应“人”的发展,满足“人本”需求,在人本管理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人本管理仅停留在口头、报告中,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
以人为本虽然已经出现在一些企业的管理理念及工作报告中,但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许多企业却不按人性的要求来设计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注重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不为员工创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管理者仍是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对员工进行外部强制,结果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使其丧失了主人翁责任感。
2.激励机制不健全 ,激励效果欠佳
无论是人的内部需要、感受,还是外部强化物,均可对人产生激励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很好地从满足员工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忽视了“需要是积极性的本源”这一关键问题。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式上,多数企业以提高工资、增加奖金、提升职务、给予表扬等外在激励手段为主,尤其突出金钱和物质的激励作用,而忽视了兴趣、爱好、成就等对人们行为产生影响的内激励的作用。
3.员工的培训和开发工作缺乏长远规划
现代企业中的员工,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很强烈,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生存的手段,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他们十分看重工作中个人的发展前景。培训能够有效地开发员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从而激发他们对企业的忠诚感和献身精神。但现实中,许多企业的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却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培训较为普遍。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或虚无缥缈、太大太空,或偏重于操作技术类。缺乏以人性为根本,以本企业发展目标的价值体系为导向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没有将员工的需求很好地引导到企业需求的轨道上来。
4.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误区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业经过长期奋斗沉淀而形成的、具有企业独特背景和主客观因素的文化,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但许多企业领导者没有对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足够的认识,造成领导者的自觉意识和员工的参与意识较差。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全面的规划、设计、分步实施和推进,缺乏对全体员工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和行为落实,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企业的人本管理中去,造成职工缺乏活力和动力。
5.脱离企业实际,照抄照搬西方管理理论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照抄照搬西方管理理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这种做法势必造成不切实际难以实行、参差不齐四不象的后果。实行人本管理,必须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西方优秀的人本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将西方理论同我国具体企业的管理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收到实效。
三、现代企业完善人本管理的途径
以人为本的管理,涉及到人的培育与成长,人的选聘与任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员工参与管理、人际关系、团队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又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又相互交织。因此,企业要成功实施人本管理,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举措。
1.树立人本意识,改变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理念必须基于对人性的全面分析,应依照人性的要求建立决策理念,设计管理制度。必须要尊重员工,尽量满足员工的正常要求,在尊重员工价值与尊严的基础上,合理地调配使用企业资源,设法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得到表现的机会。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于员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2.健全激励机制,满足员工不同需求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需要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而且人的需要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只有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以及根据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而采取的激励措施,有机、综合、同步地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
3.增强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促进员工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不断培育员工成长和进步,这是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必须予以足够重视。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会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不断提高,企业必须以促进知识更新和素质提高为目标,把员工缺什么与企业需要什么相结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企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把培育富有个性的企业精神,形成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氛围作为着力点,着力培养职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勤业、精业,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总之,企业由“物本管理”转变到 “人本管理”,这是企业在管理方面实现的重大转变。人本管理的对象和重点在人身上,它从生产要素的最高形式着手,抓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运用人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使人类的管理学从“硬管理”走向“软管理”,从而使管理真正称为“科学管理”。 人们常说,工作的三种境界:被逼着干,按规定干,快乐地干。人本管理正是在创造着一种快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享受工作”。
参考文献:
[1]王 林:浅论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J].技术与市场,2008,(2)
[2]路玉祥:坚持人本管理 构建和谐企业[J].发展,2008,(2)
[3]王 琳: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J].理论学习,2005,(8)
一、奸佞小人的行为特点及规律
关于人的本性,荀子认为人性恶,孟子认为人性善。清代的王夫子认为“日生日成”,即人的本性不是天生而成的,而是在新故相推的环境中变化发展的。王充认为,奸佞小人的习性是天生的,贪图名利是其天性,而且佞人奸诈有权术。
1.奸佞小人天性卑鄙贪图名利
荀子在《荀子・礼论》中提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这说明人生下来就是有欲望的,当欲望不能实现时,他不可能就此罢休,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王充认为,奸佞小人天性卑鄙,即使是可以通过正当手段实现自己的欲望,他也会采用卑鄙的方法以达到目的。
佞人知行道可以得富贵,必以佞取爵禄者,不能禁欲也;知力耕可以得谷,勉贸可以得货,然而必盗窃,不能禁者也。(《论衡・答佞篇》)这就是说,奸佞小人明知行正道可得富贵,而他偏要以奸诈手段取得荣华富贵;通过努力耕种收获粮食,勤勉做生意可以发财,而他非要偷盗不可,这都是他的天性所决定的,他的理智难以控制他的。所以,“佞与贤者同材,佞以情自败”,就像“偷盗与田商同知,偷盗以欲自劾也”。佞人即使是和贤人具有同样的才能,但因其天性卑鄙且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所以,身败名裂,自我毁灭。
另外,奸佞小人的天性是贪图名利,做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名利。
“义动君子,利动小人。佞人贪利名之显。”
“佞人求利,故不毁人。苟利于己,曷为毁之?苟不利于己,毁之无益。以计求便,以数取利,利则便得。”
这说明奸佞小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他所采取的所有伎俩、术数,都是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佞人奋斗的最终目标。
2.奸佞小人奸诈有权术
奸佞小人颇具才智,很善于搞“术数”,常常能揣摩君主的心事而加以迎合。所谓“人主好辨,佞人言利;人主好文,佞人辞丽。”所以,君主很难察觉佞人隐藏起来的坏心思,他比直接跳出来的谗人更难以分辨和对付。
佞人与谗人,虽然他们都是小人,嫉贤妒能是他们的本性,但是,“谗人无诈虑,佞人有术数。”这就是说谗人诋毁别人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佞人的坏心术却是深藏在心中,很难分辨。所以,人君均能识别谗人,远离谗人而亲近贤者,而很难识别佞人,将佞人与贤者区分开来。
总之,从王充的分析我们得知,奸佞小人往往心术奸诈,利欲熏心,个人的名利是他最终的奋斗目标。所以,在现代管理中,凡是自私自利、利欲熏心之人,即使是巧舌如簧也应该防备。
二、王充用人思想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奸佞小人
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要想准确用人,首先要能准确识佞。王充在《论衡・答佞》中说:“九德之法,张设久矣。”而“居国有土之君”,“常有邪佞之臣与常有欺惑之患”。意思是用九条道德标准检验行为的方法虽然已经设立很久了,但是掌握权力的君主却常常受奸邪佞臣蒙蔽,给国家带来祸患。因此,拥有一双犀利的慧眼准确识佞,不仅是古代帝王迫切需要的,也是当今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两千年前王充的识佞之道,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佞人与贤人之别在于“言合行违,名盛行废”
“夫贤者,君子也;佞人,小人也。君子与小人本殊操异行,取舍不同。”佞人很善于巧言谄媚、“隐情匿意”,“以计求便”、“以数取利”。因此,王充提出必须“以九德检其行,以事效考其言”,这包涵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看其言论与办事的效果是否一致。这里,王充重视的是言行的一致性。他认为,一个人的实际德行和名声即使都很不错,但办事的效果也会有失败,即“实名俱立而效有成败”。只有那些言论符合先王之道,而“行不合于九德,言不验于事效”,“名盛行废”的人,才是佞人。其二,看其言行前后是否一致,即“推其往行以揆其来言,听其来言以省其往行。”其三,看公开与背后的言行是否一致,“观其阳以考其阴,察其内以揆其外”。通过“考乡里之迹,证朝庭之行;察共亲之节,明事君之操。”这样那些内外有别、名不副实的奸佞小人就能被识别出来,其狡猾奸诈的真实面目就会暴露出来。
2.君子能“以义制欲”,小人则“纵贪利之欲”
王充说“富贵皆人所欲”,富贵是人人皆想得到的,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能“以礼防情、以义制欲,故得循道,循道则无祸。”而小人则“纵贪利之欲,逾礼犯义,故进得苟佞,苟佞则有罪。”这就是说,君子能以礼制控制自己的,以道义控制自己的欲望,行为思想遵循道德规范,符合集体利益,因而就不会给国家带来危害。相反,奸诈小人往往只考虑个人利益,放纵自己的,思想行为违反道义和社会礼制,结果必然给社会带来祸患。因此,识别小人首先要看他是否放纵自己的。
3.当“义”与“利”相冲突时,君子选择“义”小人选择“利”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王充认为根据义与利的价值观,也可以判断贤与佞的差异。佞人是否修养自己声望,王充认为:“义利相伐,正邪相反。义动君子,利动小人。佞人贪利名之显,……举世为佞者,皆以祸众,不能养其身,安能养其名?”佞人怀的是“贪利之心”,他们期望的是通过“贪权居凡”的手段来达到“高名自立”。况且,贪图眼前利益的佞人最终会为此而招来灾祸,不能保养住自己的身体,怎么谈得上修养自己的名声呢?因此,只有君子才会“弃宗养身,违利赴名”。因此,“以九德检其行”是识别贤人和佞人的根本,以义利观可以判断是君子还是小人。只有那些遵循礼制,尊奉道义的人,才能归为贤人之列;而私心贪婪的人则永远属于佞人之流。
4.“贤人之权,为事为国;佞人之权,为身为家”
王充认为贤人拥有权力和佞人拥有权力,其目的是不一样的。“贤者有权,佞者有权。贤者之有权,后有应;佞人之有权,亦反经,后有恶,故贤人之权,为事为国;佞人之权,为身为家。”这里王充把动机、手段与结果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考察的标准则是是否有私心,是为国家还是为自己。贤人的权宜之计是为了公事为了国家,后来有好的结果。而佞人的权宜之计则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后来得到坏的结果。贤人与佞人动机不同,因此,采用的手段及相应的结果一定也不同。
5.佞人陷害人的手段是首先赞美他安抚他
佞人害人的手段是极其阴险的。“誉而危之,故人不知;厚而害之,故人不疑。是故佞人危而不怨,害人之败而不仇,隐情匿意为之功也。”佞人以甜言蜜语这样阴险狡诈的手段陷害人,而且还不为人所知,不被人忌恨。因此,在现代管理中要特别提防身边这些表里不一、阳奉阴违、笑里藏刀的小人。所以,王充说:“恶中之巧者,谓之佞人。……恶中大佞,恶中之雄也。”会玩手段的恶人是佞人,恶人中的大佞,是最恶毒的人。
三、王充的识人之道对现代管理中准确用人的启示
首先是“察之审明”思想,王充认为圣贤之君应该对人与事物明察秋毫,识破奸佞小人“投合君主”的“术数”,这样就能毫无私心地以公平和公正的态度对待各类人材。
其次,强化中国传统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考察标准,这样就能使那些见利忘义、有才无德的奸佞小人明白无误地显现出来。
综上所述,正确识人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的关键。奸佞小人的天性是贪图私利,他们往往有才智,善于权术,巧言谄媚,狡诈嬗变,现代社会中仍不乏其人,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学会识别提防这样的小人就显得尤为重要。王充通过观察人的言行是否一致、对待义与利的价值观、掌握权力的动机和目的,以及笑里藏刀、阴险害人等方面,总结出一套识佞的理论和方法。今天重温王充的识人之道,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仍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企业有效、科学地进行内部管理,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本文研究责任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出解决对策,为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指明方向。
二、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运用中的基本理论
责任会计的核心就是把企业各个实施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责任实体所承担的各项经济责任同会计方法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经济责任制是为了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起来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管理制度。成本中心的目标是在搞好管理工作或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控制和降低成本或费用,责任成本是成本中心控制、考核的主要内容。
三、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运用中的现状
我国责任会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从企业的改革步伐来说,我国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但许多企业还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弊端,给责任会计的应用造成了很大困扰。
第一,从责任中心划分来看,我国企业往往对责任中心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清,很难落实可控性原则。主要表现在对责任中心的划分过细上。这样不利于责任会计激励职能的实现。并且多年来价格体系的单一,使得企业要想提高利润水平,只能降低成本和费用。在这种条件下,我国责任会计工作只能是降低成本和费用水平。第二,业绩评价。目前,企业的内部需要确定了责任会计中的标准、预算和差异。差异是内部期望与实际产出相比较的结果,标准则是以管理层期望为基础。
四、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运用中的相关对策
第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推广应用责任会计,就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彻底根除企业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种种弊端,使企业成为真正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第二,合理划分责任中心。目前,我国企业责任中心划分过细,给企业责任会计的有关核算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企业不应划分过细。责任中心的划分应适中,与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并且对已划分的责任中心应赋予较大的经济责任和经济权限,使其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第三,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业绩评价是责任会计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责任会计实施激励的重要依据。企业在进行业绩评价时,必须考虑到其合理性、综合性、科学性。第四,责任目标分为四个方面――财务目标、客户目标、内部业务和学习与成长,将这四部分都设立成指标,从四个方面来衡量公司整体、每一个责任中心,甚至可以用来衡量某一个职能管理部门。第五,改变以往的激励方法。需要一个较为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作为考核的目标,一个完整的业绩考核体系作为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方法。现状是月薪制将管理者与职工的利益混在一起,无法适应管理者的工作特点,不能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下,应对责任中心的管理者实行“年薪制”的奖酬制度。最后,加大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力度。企业应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把会计秩序整顿工作引向深入,保证会计信息达到准确、真实、合法、完整的要求,从而为推广应用责任会计创造条件。
五、企业中具体运用责任会计的几点建议
(一)因地制宜实施责任会计
生产经营情况千差万别,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建立责任会计必须因厂制宜,注重实效。可以将财务会计与责任会计结合核算,也可以分别核算,原则是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会计人员素质,并保证正常的财务会计核算。
(二)走独立核算之路
生产车间、部室划小核算单位,模拟市场核算,走独立核算之路。为了使企业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可划小核算单位,使企业内各部室、生产车间成为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月终由成本走向利润,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与聪明才智,激励广大职工。
(三)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
责任会计是经济责任制的基础和支柱,经济责任制是责任会计的前提条件。责任会计必须以经济责任制确定的责任目标控制体系为依据,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实现资金、成本、利润的目标,否则会使责任会计失去重要的依据。责任会计在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核算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按照经济责任制规定的各级责任单位组成的纵横交叉网络,责任会计可以有一个严密的核算和考核体系以及合理的奖惩分配体系。
(四)设计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责任会计模式
目前,实际运行的责任会计模式,根据不同划分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按责任指标,分为综合指标型和单一指标型;第二,按核算关系,分为单轨型和双轨型;第三,按责任单位考核类型,分为独立核算型、半独立型、收支挂钩型、项目承包型、费用包干型、综合指标型等;第四,按核算层次,分为集中核算型和分级核算型;第五,按实施范围,分为全面核算型和部分核算型。
(五)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
责任会计对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经济效益、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提高管理基础和素质有重要作用。因此,要以建立责任会计为转机,按照责任会计的原则并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各项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力争实现科学高效管理。
(六)处理好微观管理和宏观决策的关系
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属于微观管理活动。企业经营决策控制它,并确保企业经营战略顺利实现。经营决策属于宏观管理活动,企业宏观经营决策的好坏或者说经营者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责任会计的运行和成效,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要将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宏观决策更正确、微观管理更科学的目的。
(七)处理好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处理二者关系,应遵循效益原则、实际需要原则和方便可行原则,视企业情况灵活掌握。大中型企业可以考虑单独成立一套责任会计运行机构。小企业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既避免繁琐哲学,又强化了企业管理。总之,要达到实用高效目的,避免责任会计核算家家报盈得奖,财务会计核算企业整体报亏的尴尬局面。
六、结语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使员工积极性与企业绩效共同提高。员工个人工作绩效除了与自身能力相关外,还与激励水平、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员工能力再高,如果没有工作积极性,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员工只有在得到适当的激励、个人基本需求得以满足的情况下,其工作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激情和创新精神是员工高绩效工作的基石。企业只有给予员工恰到好处的激励,合适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不断构建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才能使员工个人愿景与企业战略远景相适应,实现两者的共同目标。
2.挖掘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则可发挥到80%-90%。企业通过有效的、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保证企业的高效运作,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唤醒员工工作热情,激发员工自身潜能,从而不但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目标,也可以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
3.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由多个独立的员工个体所组成,对个体行为的激励,不仅仅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还间接影响其周围的人。因此激励有助于创造竞争氛围,形成一种人人争先、个个奋进的局面,使企业文化的主流健康向上。企业的存亡、发展与员工个人的事业、前途有机结合,必然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整体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求所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是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目前,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经营战略,轻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分离;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对人力资源缺乏科学的分析,员工退出机制不健全;重业务发展,忽视员工个人发展等等。人力资源整体规划的缺失必然影响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2.绩效评价体系不尽合理。绩效评价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员工个人在一定考核周期内的业绩和工作表现做出全面的、客观的、公正的考核评估,为员工的薪酬福利分配、职务晋升、岗位轮换、培训学习等提供依据,以帮助员工逐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和个人价值追求的活动。目前部分企业管理手段单一,缺乏科学、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缺少强有力的组织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致使奖惩的边际作用越来越小,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于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减弱,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进而使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产生一种消极应付而不是积极进取的情绪。
3.激励手段单一。人在不同阶段,其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从生理的需要到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直至实现自我的价值,每个阶段的追求都会有所不同,且员工因地域差异、家庭背景、学习和工作经历不同,需求千差万别。员工各式各样的需求正是激励的基础,激励手段必须针对员工的需求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套多层次、多跑道、个性化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但目前大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激励方式单一,重薪酬福利轻工作体验,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等情况,丧失了多元化激励带来的好的效果,也挫伤了劳动者积极性。
4.激励过程中沟通机制不完善。反馈性原则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由于我国历史、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在运用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下达行政命令,企业过于依赖管理制度约束员工,员工和上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管理者很难知道员工真正的心声。而在一个企业或团队中,良好的沟通是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团队)目标结合的前提,上级不了解下级的想法,下级也不了解上级的意图,就无法形成上下团结一致的企业文化,进而影响企业(团队)目标的实现。
三、运用激励机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选用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激励方法。企业激励机制有很多理论和方法,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选用适合的方法加以实施。激励要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激励的存在是为了鼓励员工向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努力,所以激励要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千万不可背离目标,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注意激励程度及时机的把握。在工作中,有些管理者会给员工设立一些较高的目标,开始时这种激励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发力,但是时间一久,较高的目标达不到,以致员工望而却步导致激励失效。所以,不管是过度激励,还是激励不足,都无法发挥激励的作用,甚至还会起反作用,严重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外,每个员工在通过努力完成一项任务或取得成就后,都希望得到企业及时的回应和认可,这个时候,企业就应该把握好激励的时机,不同时间进行的激励所带来的激励效果是不同的。对员工而言,激励越加及时,所得到的满足感就会越加强烈,就越能促进员工积极性的发挥,积极的行为也会得到不断的强化并长久地维持下去。
3.建立与激励机制相匹配的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是企业管理的两要素,没有约束的激励是无序的激励,没有激励配合的约束是没有活力的约束,二者就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任何一方都无法脱离对方单独发挥作用。激励机制从员工的正向发挥作用,影响员工的行为,并促使其努力工作,而约束机制则从反向发挥作用,预防和阻止员工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在健全约束机制方面,企业应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之间制约与平衡的治理机制,健全对高管层的业绩评价机制,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有关职能,形成对高管人员的问责机制;实行公司信息公开制度,使市场“奖优罚劣”机制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建设市场化、企业化、长效化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择优任用、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 思想工作 人本思想
1.引言
中国传统思想是基于传统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人、事、物管理的思想体系。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又是以儒家思想作为基本核心,这使得儒家思想在记录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风俗习惯等。而这自然包括现代中国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
而现代企业的核心是盈利能力,是最大限度的市场竞争力。而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诸如政治工作等,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企业“负担”。如何正确引导转变这种观念也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窘境。所以,如何围绕企业管理工作这个中心,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在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在充分发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外在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传统思想在凝聚企业内部力量、引导企业内部思想动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成为了当前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时,人们首先需要了解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有哪些传统思想工作内容。
2.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传统思想工作内容
从单一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工作包括对人的管理、事的管理两个方面。而传统思想工作内容正是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先”的基本管理原则。
2.1以人为本
传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以人为本,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核心就是“人”字,即在任何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价值。纵观我国历史发展,在国家的管理方面同样也将人放在第一位,认为国家兴亡与人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出现了“争天下必先争其人”的理念。同时,传统的管理思想当中还蕴含了强烈的民本思想,例如孟子所提倡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孔子提倡的“爱人”、“爱众”、“重民”等思想,这些都是人本位的基本思想。治国尚且如此,企业的管理自然更应该注重人的管理。尤其是在现代企业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人才是企业最为短缺的资源,而且企业的所有运作工作都是人在维持,所以传统思想工作中的人本理念值得现代企业管理者重视。
2.2以和为贵
以和为贵的和合思想是传统思想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和为贵是达成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思想管理工作中,其提倡协调管理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所有矛盾因素,以“和”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则,同时也是企业管理者需要达到的最佳状态。
2.3以德为先
以德为先是中外文化都注重的观念,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文化的重要准则,其中儒家思想九十道德文化的典型代表。企业是一个典型的组织体,而我国传统的思想管理工作讲究的就是以德为先,要求人们德才兼备,即不但要能够为组织带来实际的利益,而且还要求人在品行等方面必须达到“品德高尚”的标准。因此,在针对现代企业进行传统思想工作时,基于“以德为先”的原则,达到管理但不主宰、不左右的管理目的。
3.传统思想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影响和应用
从辩证统一的角度来讲,任何事物都存在积极与消极两面,传统思想管理工作也是一样。
3.1传统思想工作对现代企业的消极影响
组织管理工作是在对应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出现的产物,而我国封建社会时间长,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也大,儒家的管理思想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这给现代企业的思想工作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首先,在思想工作中容易出现让企业管理工作政治化的趋势,忽略了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的利益最大化问题。例如,企业缺乏独立行为能力,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政府化行为,而且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方式、竞争手段以及经营理念等都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过度控制,从而让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逐步趋于行政化,不但影响到企业的运作效率,而且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生存能力下降。其次,由于受到宗法等级观念较为严重的影响,现代企业管理工作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专制现象,没有重视民主性。例如,个别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表现为领导的个人决策、家长制。而且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视人情化,忽略了企业的制度管理。导致企业制度只是用来看、用来说、用来记录的,企业内部事务大多无章可循、有章不循。
3.2传统思想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传统思想工作,可以让企业认识到遵循“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作用,这样使得企业逐步将人才视为其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而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通过充分发挥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来提高其创造能力,最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管理目的。以海尔集团为例,该公司制定的“盘活资产首先应盘活人”的基本原则就是充分利用了传统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内核。同时,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基于“以和为贵、以德为先”的基本理念,逐步形成了“和气生财”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和谐管理的方式融洽企业内部工作氛围,加强了内部凝聚力。而且这种方式还有利于企业内部氛围形成,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合理平衡企业管理中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传统思想工作
通过平衡企业管理工作中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传统思想工作的地位,不但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利用传统思想工作让企业内部更加充实,可持续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准则
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离不开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因此可以通过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融入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方式使得现代企业管理工作能够吸收传统思想工作的精华。例如,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通过强制的规章制度对内部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利用企业文化来对员工的思想意识进行感染,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采取传统思想工作的软硬兼施策略,利用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相互作用的方式对现代企业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革、创新。另外,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建立规章制度的方式达到有效约束个体行为的方式,采用实现阶段性项目管理目标的方式,结合思想工作的长时间熏陶优势,实现企业长、短期效益实现的目的。
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出发,企业文化与制度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要,所以在制定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融入传统思想中的“人本”思想,通过个性化管理方式的提出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将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企业上下所有员工都能够全心投入,并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团结创新的组织。
4.2 目标管理思想与信息化管理手段相结合
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将企业的目标实现与企业所有成员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将以工作为中心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结合起来,实现对企业成员的自我控制。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于经营,而经营的对象是项目管理。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通过确立明确的目标,在传统思想的指导下,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该怎么做”。同时,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正确处理好现代企业管理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倡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管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开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管理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静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之知识管理[N].企业导报,2010,7.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传统习俗,风俗,习惯等的文化现象。传统,就是随着历史的足迹流传下来的,没有被历史所淹没的对现代仍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事物。当然,这种影响力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首先,优秀的传统对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必须与现代社会的具体情况结合作一个修改。现代企业管理中,传统文化的作用表现亦在于此。
1.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应用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首先在于悠久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具有利用价值的。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百家争鸣,所提倡观点复杂多样。但从整体来看,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有人将儒家代表的人生价值取向特征作了归纳如下:群体本位,中庸之道,强调集体,以和为贵,人情关系的重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等。这些特征与西方所倡导的个体主义和极端的思想相抗衡,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大亮点。利用传统文化,需要首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特征和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有优秀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所以,在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时,我们应坚持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从微观上看,现代企业管理仍然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应用。
2.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批判地继承,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应用。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文明和现代化企业文明也向传统文化发起冲击。此外,现代企业的分权化和社会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提出了挑战。面对多重文明冲击的背景,传统文化还能一帆风顺吗?当然不能。现代化的企业管理,需要与社会接轨,与市场融合,与法律统一。为此,我们在利用传统文化管理现代企业时,必须保持适合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基本价值观念不变,加以改革其形式特征,且对于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进行摒弃。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所在
1.法制与仁制结合
法家倡导的依法治国和利益驱使与儒家倡导的仁德至上的观点成为了历史上自相矛盾的话题,但其思想对后来的君王治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将二者集合起来的汉武帝,“独尊儒术”又“大一统”的他礼法并用,阳儒阴法,创造了汉朝大一统时代。直至唐朝时期的“礼律并重”,二者思想的融合还得以体现出来。国家治理如此,企业管理亦是如此。法学思想表现了管理中的“不成规矩,不成方圆”;儒家思想体现了管理中的“仁义道德,民主平等”。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总结为:制度法律法家化(严格,专制),态度方法儒家化(开明,亲善)。
2.和谐思想
佛教与儒教的“天人合一”以及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思想,都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在其中表现了一个道理: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自己的发展规律,无论人类做什么事情,必须遵循这种规律,顺应自然的发展。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外,和谐思想还重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和谐在企业管理的运用使得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和谐发展的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3.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思想体现了一种自然的管理模式,没有过多人为的参与性。无为,即不为,不做事情。无为而治,这是管理模式中的最高境界。每个人通过自觉性或是一种无形中存在的道德法则约束自己,恢复人的自然属性。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道家文化
1 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1.1 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同时,文化还可以理解为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及人们运用文字、一般知识的能力。
由于文化是因人而生,因人而进步,因民族认识和习惯的不同而各异,是从深层次、从精神和意识方面反映着人类(以民族而区分)乃至个体的人的差异性,从而表现出气质和风格。而企业是个体的人的企业组织,是基于明确的发展目标而将既有资源(包括人力)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组织。既然企业是人群组织,是将既定的发展目标与个体的人统一起来的组织。自然而然地,企业这个人文群体理应具备一定的“气质”和“风格”。这种气质和风格与个人相比,是经过碰撞、激荡、磨合、调谐和优化过的,是代表集体个性的,它并不是由个人意识来主导,而是需要用个人言行和意识来传递和表达这种集体的、组织的个性和风格,这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1.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的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组织形式、规章制度、物质环境和企业行为、企业形象为载体的一种文化,由企业所创建的商品经济文化和市场竞争文化、市场观点和竞争观点,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为、策略、艺术等。
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美国学者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认为包含五个方面: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其中,企业环境是塑造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有着制约、决定性的作用;价值观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信念和追求,是企业领导和职工据以判断事物好坏的标准;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属于塑造企业文化过程中的艺术范畴。从这些方面来说,企业文化具有五个方面的作用,即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融合作用和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实践证明,企业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参与和整合,在企业中这就体现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有效和稀缺的资源,对企业的管理作用是在企业产生时就产生了。它最初只是从属于企业管理,并且随企业管理而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只到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才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和讨论的对象,并成为一门科学。到了20世纪90年代,企业文化在西方得到迅猛发展。从企业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看,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导向。
1.3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就是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让系统产生最大效能,即在扩大业务和利润率的同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从系统的各个环节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纵观世界目前的状况,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所以说企业管理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文化,是自己价值观、信念、工具和语言的一种文化。而企业管理的应用则涉及到世界各地区各行业的工、农、商等企业。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软件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发展有着相当的重要性。
2 道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
企业在市场经济里生存,就必须考虑企业的运动,而研究企业兴衰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可以用道家思想来解读和研究,并得出准确的结论。因此,道家文化中的某些思想可以对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有借鉴意义。但是,道家中的某些思想对企业管理也存在负面影响。
2.1 正面影响
2.1.1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是道家管理思想的主旋律。道家的“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和支配世界万物的根本规律,体现了矛盾的统一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强调了事物的因果性——“必先有为而后无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不乱为。实际上,经济环境的营造是最该“有所为”的。它对道家来说只是一种手段,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要求领导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对道家来说才是真正的目标。
这样,无为而治的管理实际上构成了这样一个闭合圈:由无为到无不为再到无为模式。其中,无为而治的起点是用人,正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用人则是组织队伍,人不仅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做好用人工作,也就是把工作措施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即“君不善将兵,但善将将” 。在此过程中,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素质影响是无处不在的,能将劣势防于未然,将优势大为发扬,即所谓的“四两拨千斤”。最后管理者通过考核评价施以控制,扶正纠偏,审视最初的规划及运行过程,从而开始新的循环。
2.1.2 “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即“道法自然”,它可以理解为“道性自然”,其原则是老子从万物中总结出来的体现“道”的精神,它是人们行为的依据,是人们要遵循的养生原则,反映了老子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诫人们做事的道理,要求人们在养生活动中要顺其自然,也就是指人们做任何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老子认为应该效法大道、顺应万物的自然属性。顺应自然,才能让万物自由自在地发展,发挥各自的特点,达到“无不为”的境界。
道家思想中的人的本性是一种与自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内驱力能量类似于“水”的特性,可依附一切而又无所不在、无处不至。在企业管理中,每个职工都有各自的特长和短处,领导者可对其加以引导,让其充分流动,顺应其自然本性。通过领导者的正确引导,按照不同职工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扬长避短,才能够激发每一位职工对企业的热爱之情,发挥其特长,使企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1.3 “理身理国”
自先秦以来,道家和道教各派就有相当丰富的“理(治)身理(治)国”思想。“理(治)身理(治)国”观是以“身国同道”原则为基本内涵的,其意义犹如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含义。老子的“身国同道”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他力图将自然之天道当作个体(身)安身立命及社会制度(国)建构之基础。在老子看来,常道是道之体,体现道的虚无和因应变化于无为的本然状态(“道法自然”);可道之道是道之用,是道的“可为之、可执之”的非常状态。“身国相拟”,在确立治身理国的本体依据和实践原则的同时,老子亦将身国比拟为功能相似的系统:“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就身国关系论而言,国本质上是身(个体生命)的外在化和社会化的表现。二者都是或处于常态或处于异化状态下的生命共同体。贵身、爱身喻示了合乎自然的生命形态的张扬,以此对生命的至爱推及于天下,天下自然呈现出清明、净化的政治生态。故“理国”的实质是对“理身”的模拟,“理(治)身理(治)国”观充分体现了道家和道教各派对个体生命及其生存状态的深度的人文关注。
道家的理(治)身理(治)国观所包含的“身国同道”、“身国相拟”原则,后为道教所发展。东汉《太平经》从元气说出发,主张理(治)身(重命养躯和养性)重在养中和之气,理(治)身的法则可以作为治理国家的宝器,将养生学及内丹学之修炼法则作为政治领域的管理法度,把这些思想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有助于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建设,对于建立中国式的现代企业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2.2 负面影响
2.2.1 “小国寡民”
“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观就是老子的理想王国。在这近乎原始的封闭的社会里,人们回归自然,虽然清贫简陋,却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可见,这只是一幅建立在寡欲、节欲基础上的理想社会的空想图景。如果把这作为现实政策付诸实施于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就很难避免限制和压抑人民的经济欲望,到头来只能是不利于商品经济的良性循环,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2.2 “黜奢崇俭,否定消费”
老子主张“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观,提倡俭朴反对浮华,要求“见素抱朴”。在老子看来,俭朴的生活符合自然法则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尽管俭朴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但从消费的观点来看,消费作为商品经济循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限制了商品的消费,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商品经济的恶性循环,从而限制企业的发展,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2.3 “知足常乐,安于现状”
关键词:经济管理;创新;制度
一、引言
企业的发展是和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分不开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市场必须进行经济管理的改革,细化企业管理业务的流程,要避免与传统老套路相合,组织企业员工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同时也不能照抄照搬,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当的创新经济管理模式。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概述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含义
新时代是一个合作企业的需求,共赢,所以公司的管理是协调的企业部门的性质各部分协同工作来赢得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市场的协调需求和直接生产流程,以及业务流程的间接人事和财务管理和运作等方面。所以经济管理的业务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强企业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为企业创造利益,实现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目标。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特征
现代企业的管理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相关性。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是围绕该公司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的中心,资源利用和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使得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直接影响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落实状况。使得经济管理活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和引导。
二是指导性。现代企业管理将财务指标作为领导决策的辅助项目。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对现代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企业的发展以财务指标为中心,经济管理制度在企业运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综合性。现代企业管理贯穿于现代化企业整个的经济活动中,其具有全面性和有效性。从而使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更全面的了解公司的运作过程,促进了公司的全面发展。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
企业的利润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生产成本和营销部分是企业的利润来源,所以传统的企业管理专注于成本管理和销售管理,忽略了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企业管理的侧重点不到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对管理的注重和对经济的把握都还不够重视,所以当企业运营时就必然会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导致管理的实施效率低下,企业管理只注重形式而不在乎管理的真正目的,致使企业缺乏健全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的发展率自然就会降低了。
(二)经济管理组织相对落后
目前,企业经济管理普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组织相对落后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组织模式过于单调,集团化运作模式比较普遍。此状态表明,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发展尚未走出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束缚,不利于现代企业打破落后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活动时,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或监督管理不到位,使其无法检测到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的弱点,不利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和提高组织的优势。企业规范管理的成熟度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处于优势地位的可用性都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密切有关。目前,竞争成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竞争中相应的成本和销售额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相应的指标,因此,企业将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成本来获得更高的利润。关于人才的竞争来说,企业通常对人才的需求和发展是非常重视的,企业为了确保人力资源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就必须尽一切努力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人力资源问题突出
企业生产力就是掌握和分配人才的天赋,我国企业内部存在着广泛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从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现代企业管理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或和理不善,再加上现代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不高,因此缺乏人力资源的稳定性管理者就不能及时掌握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导致企业形成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不足就是浪费企业的资金和人才,不利于企业创新力的凝聚和发展。
四、加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创新经济管理制度和策略
1.创新经济管理制度
一是严格遵循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的原则,并结合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立足于传统经济管理系统的基础特征,以增强企业管理实际运作的有效性和经济管理目的明确性,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二是全面推行经济管理体制,保证经济的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三是积极创新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使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根据自身的特点继续寻找和创新新的经济管理体制。
2.创新经济管理策略
现代企业必须对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进行创新。现代企业管理者应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他们的思维,以保证自己充分认识到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打破传统的落后的经济管理理念,并积极鼓励所有员工参与经济管理模式。现代企业要建立全新的理念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促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管理逐步转变。
(二)优化现代企业内部人力资源
企业要想优化人力资源系统的管理方式和改进创新,首先必须积极改善企业员工的薪资状况,还要有效引导员工实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完善培训、晋升、激励环节,从而降低企业的认识风险,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有效防止企业人才的流失。人力管理机制的设置关系到企业员工自身的工作态度,因此是不容忽视的,除了企业硬件建设到位,人才的应用机制和发展方向也需要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实施责任落实制度,让每一个员工有目标的、有责任的、有工作方向的去进行工作,促进企业工作进程和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人才的选择和取用分别是需要认真的考虑和测试的,确保物尽其用不浪费人才。第三,明确企业的奖惩制度。要有奖有惩,双管齐下,有好的员工就不要吝惜奖励,同样的错误也应该认真处理。
(三)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持续改进
企业的发展问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因此,企业发展的核心是要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按照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政策和经济管理的特点进行改进,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管理、销售应该在一个相对健全的管理体制下协调互相共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的企业经济管理发展正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稳定阶段。因此,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不具备自身特色的创新管理方案比比皆是。因此,经济管理创新的发展路径是必要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开发一整套新的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以适应国际形式业务的发展势头。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几条建议,希望对创新型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制定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建平.虚心学习先进经验改进企业管理[J].金山企业管理,2010
[2]陈明祥.浅谈能效改善项目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梅山科技,2011
[3]刘生才.浅谈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J].现代企业,2010
1.1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现代儒家思想也备受推崇,儒家思想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儒家的传统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儒家基本上坚持“尊尊”、“亲亲”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主张“仁治”。儒家思想中的德仁义礼等观念长期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2)儒家提倡德治主义,鼓励通过道德的力量来教育感化人。这种教化方式,从本质而言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知耻辱而无奸邪之心,并教化人心向善。这是最积极,也是最彻底的方法,绝非是仅仅依靠法律的制裁就能达到的。(3)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内涵表现为“异”,即使尊卑、贵贱、长幼有序并各自遵守其特殊的约束规范。儒家主张“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从本质而言“礼”其实是法的一种形式,换言之如果违背了“礼”的约束就必然会遭受“刑”的惩罚。
1.2道家的管理思想
道家作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览中国几千年的管理思想史,封建社会自汉唐以后各个时期出现的鼎盛繁荣景象,都与管理上沿袭“内用黄老,外用儒术”的思想有关,即以道家作为管理的实际指导,而儒家则是一种形式。[4]道家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守柔”的管理特点。“守柔”是道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老子之所以认识到“守柔”的重要性正是来源于世间万物由强到弱的转化。因此,老子认为只有保持柔弱和谦下的地位,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处于不败之地。(2)“无为”的管理原则。道家认为“道”是宇宙间所有事物借以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来源,“无为”作为道家管理思想的根本原则,要求统治者遵循“道法自然”的客观规律,从而在不断地变化中谋求发展。(3)“无弃人”的用人思想。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道家尊重自然规律,用人方面提倡在发现和尊重人不同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不同特长和才能,以达到“因人制宜,人尽其才”的效果。(4)少私寡欲的领导品质。老子认为,让庶民过上“甘其食,美其衣”的生活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根本目。为此,好的领导者应为他人而不为自己,应为百姓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1.3墨家的管理思想
作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重要学派之一,其管理思想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墨家管理思想崇尚“平等、博爱、节俭、自然科学”,墨家力图打破尊卑、贵贱、亲疏的等级制度,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相爱平等的理想社会。[5]墨家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兼相爱,交相利。墨子针对当时出现的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认为“别”是产生各种现象的根源所在,导致了划分彼此你我,彼此间追求利益,只求爱己不求爱人,只求利己不求利人。为此,墨迹大力提倡“兼相爱”的思想,要求由此及彼,相互关爱,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如此才能消除误会,避免隔阂,改变时弊。同时墨子认为利益是相互的,损他人之利也会损己,因此提出通过“交相利”的方法以达到兼爱的目的,只有彼此相利,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整体利益相统一,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愿望。(2)尚同控制,尚贤使能。尚贤在墨家管理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墨家认为对于德才兼备之人,不仅要招纳选拔储备,还要予以足够重视,并做到各尽其才。“尚同”则是要求在贤人治理国家时,应该一统天下之义,做到下级服从上级,以上级的意志为行动标准,由此才能实现政令畅通,社会稳定。“尚贤”与“尚同”是相辅相成的,是实现“尚同”的保障,依墨子而言,只有将贤能作为用人标准,同时实行自上而下的贤人政治,才能实现尚同。(3)贵义。在《墨子•贵义》中说到“万事莫贵于义”。贵义与兼爱密切相关,贯穿于墨家的整个管理思想体系之中,是墨家管理思想的重要部分。墨家认为义即利也,其中的利也并非是一己私利,而是社会公利。“义”与“利”也并非是矛盾对立的,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为此墨子提出“志功为辩”,使“义”与“利”、动机与结果得到了有效的统一。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比较分析
2.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在企业协调管理上的异同
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就重视关注“和”的重要性,传统的儒家思想倡导的“天人合一”,就是要求人为之事必须要顺应天意,将天之法则转化为人之法则,以达到天与人的和谐统一;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指的是“道”遵循自然法则独立运行,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而兵家在军事中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协调统一的重要作用。[8]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无不体现了和谐、协调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对现代的企业管理、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等均产生了有价值的思考意义。对现代企业管理而言,同样要将企业的协调管理置于重要位置,将“和谐”的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只有在企业内部之间达到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部门与部门乃至在企业外部达到不同企业间、企业与社会的协调统一,才能有力促使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西方企业管理思想中,泰罗提出合作互利的“精神革命”,强调只有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企业做大做强,从而使员工和雇主二者之间相互对立转化为互相协作,虽然这种“精神革命”并未出现,但对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法约尔最早将协调管理纳入企业的五项管理职能之中,强调企业内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管理中应在组织分工的基础之上使企业部门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保持一致。
2.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在企业战略管理上的异同
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有关于战略管理的内容最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的莫过于《孙子兵法》,虽然《孙子兵法》最早运用于军事管理,但对于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也极具有重大意义。孙子作为兵家的代表人物,其在战略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最大优点就是权变性,要求根据环境展开的行动,而不是遵循既定的方针计划,但在行动的过程中也以相应的原则为指导,并要求遵循规律。这种“因变制宜”的权变思想对现代企业在实际运营和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企业在制定目标计划和实施具体战略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考虑和分析市场的变化、产品的结构和消费者的需求等因素。现代战略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20实际60年代,早期以安德鲁斯的目标战略管理理论、伊戈尔•安索夫的资源配置战略管理理论和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战略理论为代表,自20实际90年代以来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开始向战略联盟、战略竞标以及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这些战略管理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已有明显的体现,如果说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关于战略管理思想是灵魂和纲领,那么现代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转变则是对中国传统战略管理思想的延续和创新,但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仍然对当前企业管理和战略规划具有现实性和实质性的影响。
2.3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在企业组织管理上的异同
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对组织结构的管理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孔子提出的“五伦”追求亲密性的人际关系,对现代企业而言则是要求构建紧密的组织结构;荀子在《荀子•王制》中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提出了中国古代管理组织理论中的“明分使群”的组织构建模式,阐述了“使群”的前提在于“明分”,“明分”的目的在于“使群”。[10]无论是孔子倡导的“五伦”还是荀子提出的“明分使群”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要求用“礼”和“义”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这样的组织模式仍然适用于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构建,以“分”达到“群”的目的,同时用礼仪道德约束组织中的人,其中华人在海外创建企业的显著特点就是,这种大“群”小“分”的组织管理结构形成了以“平均、宽厚、仁爱”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并配合现代企业管理手段,使组织结构中的人员和组织上下层紧密配合,从而使组织的力量得以汇集和放大。[11]现代企业管理论中,法约尔最早提出了五种管理职能之中的“组织职能”,并在企业组织结构的构建提出了“等级制度”和“人员团结”管理原则,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增强的人员的团结和凝聚力,等级制度不断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马克斯•韦伯在企业组织结构上将权力等级构成一个5级3层的金字塔,这种组织结构存在明显的职能分工和等级制度,其行政组织理论尤其是其组织模式为许多组织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种规定化的典型,现代企业中普遍采用的低中高层管理同其理想的行政组织结构基本一致。
3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3.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协调管理的启示
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的和谐观,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等学派均对协调的重要性进行了独特鲜明的思想阐述。时至今日,直面企业中存在的客观问题,这些优秀的传统和谐观依然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协调管理的运用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启示。首先,树立正确的协调观,克服工作中的本位意识。企业内部各部门都是围绕公司的整体工作展开的,因此要注重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工作,同时从企业的整体利益目标出发,克服本位思想,相互合作团结。其次,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确立各司其职的思想。管理人员要贯彻落实协调工作,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最后,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构建企业激励文化。从深层次而言,重塑企业文化是充分发挥协调职能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发挥激励文化在企业协调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实现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摆脱落后的被动管理模式。
3.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启示
作为我国古代军事典籍的《孙子兵法》,其包含的战略管理思想也不再局限于军事管理领域,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思想宝库,为现代企业制定相应的战略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参考价值。[2]中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以及飞速发展的时代有效地实施好既定的企业战略,不仅要善于在执行制定的战略决策的同时,还要时刻洞察可能出现但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变化,这就要求巧妙运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制定企业的战略决策,孙子提出“伐谋、伐交、伐兵、其次攻城”、“因变制宜”以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战略管理思想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战略的目标和原则永远保持不变,而战略的模式和进程可以随着时间、地点、人物进行调整,这就要求企业把握协调好变化性与连续性,持续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持续,只有如此才能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朝着制定的战略方向靠近。[12]
3.3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辩证思考 企业管理 发展
传统文化是指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仍被今天所保存、沿用或发展的,反映人的共同特殊本质的基本价值观念体系。它渗透在思想、道德、风俗、习惯、心态、审美、情趣、制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语言文字之中,是一个国家长久以来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习惯势力等,影响着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现在和未来。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浩瀚,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高峰。一度三教九流、百家争鸣,而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用一句话概括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构特点,就是南宋孝宗皇帝说过的“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南宋赵慎《三教论》)。因此,结合中国学术界长久以来的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博采道、佛、法等各家之言,其他诸子百家为辅形成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一种人伦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及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美国的企业开始向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日本企业学习管理。而在日本的管理界,普遍存在着高层管理者几乎人手一本中国的《论语》、《周易》和《孙子兵法》等书的现象。可以说,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快速壮大及其富有东方色彩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追本溯源,深挖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资源宝库,并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我国企业的管理实际有机契合起来,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但是,传统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甚至在特定的情况下二者常常可以互相转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局限于时代,存在积极、进步的方面,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保守、消极的影响。因此,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扬弃,汲取精华,摒弃糟粕,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企业管理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并为我国企业管理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参考。
1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有很多异曲同工、不谋而合的地方。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很多观点可供现代借鉴。
《企业文化》的作者刘光明在书中提出,“华人企业家精良的管理和杰出的经营业绩与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文化所孕育的勤俭、敬业的创业精神,恪守儒家商业文化传统、儒家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
《论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的作者认为,界定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根基和主流,儒释道三位一体,以伦理为本位,以封建宗法为内涵的混合型文化。我国企业管理者应该在继承儒家思想的优秀传统和基础上创新,树立正确的有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形成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在WTO竞争中发挥国外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优势。
1.1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传承千年而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理念。其中的“义利观”和中庸之道,更是影响深远。
“义利观”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义,正义,义气;利,利益,效益。儒家思想把义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主张“先义后利”、“以义统利”。孔子提出“见利思义”,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还有“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都是这个意思。从现实意义上看,“利”即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义”既指管理者个人价值取向,又涉及到宏观环境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法律法规、生态环境、社会责任等。当代企业,要想做强做大,茁壮发展,追求经济收益是必然,但应该先义后利,遵纪守法,增加社会效益。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其本质特征是和谐。《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说应该时时处处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无过,也无不及。认为偏激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即阐明此意。其现实意义就是要在从事管理工作时选择最恰当的办法,实现企业管理与特定的国家宏观环境、企业自身要素的和谐统一,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达到共赢。
《大学》是儒家经典,出自《礼记》,其中讲到修身是治国之要,而修身的根本是诚意。其具体阐释诚意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人如果没有诚意,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不能使人信服,更不要说管理他人。这阐明了对企业管理者自身的修养要求,以此为鉴,管理者应该立身修德,增强职业道德,提高从业素质,才能在管理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道家文化
道家思想是一种自然哲学,多用逆向思维来处理问题,其重要观点是“无为而无不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强调遵循自然规律。老子曰“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局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具有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的特性,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观点“以人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处。刘备用诸葛亮,刘邦用张良、萧何与韩信就是最好的例证。其现实意义就是企业管理者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性,所有管理工作以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着眼点,通过善于用人、精于管人来实现、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1.3 法家观点
法家是和儒家、道家相齐名的理论,阐释以法求治的原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治的内容深入人心,对治国的贡献巨大。联系到企业治理,就是说只有首先建立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体制和制度,才能建立起优秀的企业。这些规章制度是“硬管理”,是必要的,所谓“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提出的君主控制臣子的七术也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其中的几个观点,如要善于全面参照、观察臣子;要有错必罚,从而显示威严;要有功必赏,恩威并重;要广纳谏言,促使臣下增加工作主动性等,都是现代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管理方法。
2 现代企业管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思考
虽然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管理思想为世界广泛学习接受,极为丰富,却也局限于时展,有着不可避免的消极因素。如传统文化的封闭保守与当代需要的开放创新、传统的平均攀比与当代的差别观念、传统的奴化意识与当代的参与管理等的关系问题,即源于此。
儒家思想推崇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对权威的认同服从,确立了道德的象征意义与权威的社会秩序,体现在企业管理上,即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依附性。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从事经营活动,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效益。但是,在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多数企业依附于政治,管理依附于上级领导的权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就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地解放思想,冲破束缚,形成适合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达到市场经济的独立自主与公平竞争,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另外,“中庸之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求安稳、怕风险的思想观念,否定了独树一帜、开拓创新的精神。如在国企中普遍存在的论资排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现象,扼杀了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导致经营活动中的传统与保守,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个人得失、贫富是上天注定的,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否定了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使人们只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奉献争取,有违现代企业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情”。虽然融入了情感理念的管理比机械化的利用制度、规定进行管理更加人性化,但是管理者需要对“情理”进行适度把握。许多企业“情”大于“法”,岗位安排、职权设置、工作分配更多地取决于人情而非制度规定,意味着这些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既有积极地引导作用,又有局限和消极方面。现代企业管理,面对未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既要从自身历史和现状出发,依靠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古为今用,去芜存菁,博采众长,融合提炼,又要学习当代西方优秀管理理念,并摸索归纳当代中国企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轨迹,从而建立起符合中国企业特色的、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以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启示[J].价值工程,2012(18).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已成为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要对知识有效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存储和共享,运用智慧提高竞争力。知识管理将成为推动知识经济时代前进的重要动力,提高知识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1.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观念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不再过分依赖于传统型的经济资源,而更加取决于知识资源。在传统管理中,基本上是人异化为物的管理,对活生生的人是一种压力,人的主动性遭到压制。知识经济条件下,非一线作业的一些管理企业对工作时间和地点的要求可能不再那么统一,工作中的弹性加大。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营造一种使企业员工自愿地交流与共享知识的意识,结合现代企业自身特点,开发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去创造新环境。
2.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现代企业不再把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速度、数量、产值作为追求的惟一目标,在注重以往的流水线、节拍等严密的分工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的同时,更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虚拟企业、网上经营等新的组织及管理模式正在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
3.经营方式的转变。Internet浪潮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它使用的广泛性及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等优点,在现代企业经营上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形成新的交换体制,冲破时空的限制,构架新的市场规则。在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平台上如何开展企业经营活动,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企业管理内容的创新
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技术、信息等无形要素流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管理现代化的思想、理论、组织、技术、方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容。
1.管理思想的系统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知识的传播速度以秒计,在复杂多变的系统中,广泛吸纳国内外一切管理新思想,并进行有效综合,形成居于管理前沿的、具有先进性与指导性的思想,如战略思想、创新思想、系统集成思想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未来。
2.管理理论的知识化。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与此相适应的理论应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创新集成理论,加强知识管理与创新集成的研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3.管理组织的智能化。管理组织呈现智能化的趋势,在一方面表现为组织是一个学习型组织,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创造出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新知识;另一方面,管理组织的成员,尤其是董事会成员,“权利知识化”已经成为国外著名大公司的重要发展趋势。
4.管理技术的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量剧增,对于信息处理的速度及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提高管理技术的信息化与集成化程度。
5.管理方式的多样化。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密集型组织让位于技术、知识、智力密集型组织,这就要求管理方式由控制型、专制型管理向协调型、参与型、自主型管理转变。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的外部环境会逐渐改善,企业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推进管理创新。
1.提高企业对管理创新的认识。管理是科学,管理是生产力。企业的管理创新,是生产力源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创新能力,而管理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优良的管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只有抓住并搞好企业的管理创新,才能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尊重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重视创新成果。企业管理创新的综合性、复杂性、持续性和长期性往往使管理创新成果更多的是由“群体”经过长期的实践来完成而不像其它创新那样清晰、明确,管理创新成果所体现的价值也是间接的。企业管理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的“模糊”性,往往造成对管理创新的特点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样势必影响企业的管理创新。要搞好管理创新,必须尊重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重视创新成果。
3.营造企业管理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学习型组织。随着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个人和组织的学习速度和能力已成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应成为学习型组织,永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充实自身,超越自我。
4.建立完善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要进行创新,要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机制。管理核心是人本化管理,人本化的含义是把人视为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通过关心和激励,最大程度地发挥职工的积极性。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中心由物转向了人,人成了管理的主体,而这种转变是和知识经济的特点分不开的。知识经济以花形化的知识和技术为核心,它一方面要求员工不仅要县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更重要的是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不断地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它又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宏观决策能力,而且要把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管理的中心主题。
5.要求企业家成为创新的管理者。企业家是创新者,这是企业家特征的重要表现。熊彼特认为,经理不能都有资格被称为企业家,只有他对经济环境能做出创造性的或创新的反应,推动生产的增长,才能够被称为企业家。严格地讲,管理的职能是由经理来承担的,管理创新是由企业家来承担的,管理创新是企业家创新职能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和内容。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机遇、富有诱惑力又具有挑战性的时代,我们只有搏击进取,开拓创新,凭借对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视,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持续、协调、快速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胡君辰,郑邵廉.时代背景下的经济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高贤峰.企业建设“三部曲”.中外管理,2001.
关键词:管理会计;现代企业;职能创新
企业当中的管理会计主要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分离出来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管理服务的会计职位,通过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能够充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营收益,因而如何有效发挥管理会计职能,通过创新来促使管理会计从执行职能向决策职能方向,是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现代企业中管理会计的职能概述
管理会计是将企业管理与会计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在企业运营当中管理会计不仅能够为企业内部提供相应的会计服务,而且还能够根据会计数据来为企业管理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让企业管理者能够在管理会计的协助下做出更加正确的管理决策来,从而不断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管理会计发挥的职能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一是规划职能,通过利用会计预算和编制计划来将企业预算进行细致规划,发挥在企业管理中的规划经营作用;二是组织职能,通过不断完善会计工作和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对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资源配置,从而能够将企业的人财物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三是控制职能,通过会计中的制定计划标准职能来对企业管理中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对过程中出现的控制偏差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完全掌握。
二、现代企业中管理会计职能创新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有的管理会计职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需要对管理会计职能进行创新,来不断扩展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职能的发挥,从而有效提升管理会计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挖掘战略职能
战略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能,是从战略角度出发,将企业的竞争对手和企业的消费人群都纳入到战略规划关系当中,建立起企业、消费人群和竞争对手三者为中心的三角战略关系,从而能够通过管理会计分析为企业提供更多消费人群或是竞争对手方面的信息,让企业管理者能够从更高的角度上去审视当前企业所处的位置,以此来为企业管理层的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论据。战略职能是当前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要的一种管理会计职能,这一职能的充分发挥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对抗实力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在外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现代企业要想在这一时刻抓住机遇为未来赢得发展的话,就应该充分挖掘管理会计的战略职能,以此来改变自身管理的战略眼光,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但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在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对于未来发展和管理都比较迷茫,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中战略职能的重要性,因而在管理会计工作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职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发展,也不利于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进一步发挥评价职能
评价职能是管理会计中的基本职能,直接是与企业员工的表现和薪酬挂钩的,也属于激励约束机制当中的一部分,对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内部发展动力和内在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因而企业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员工评价方面的职能发挥,在新时期进一步将评价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评价职能与员工日常工作表现和薪酬之间的关系加深,通过管理会计的评价职能来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业绩,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在获得相应的工作激励同时促进企业发展,使得员工工作目标能够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高度一致,从而不断推动企业向着经营目标迈进。再者,在评价职能发挥方面,通过管理会计的评价职能能够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让员工在完善的激励和约束体制下建立起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让员工能够将企业价值观内化到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当中,从而促使企业价值观目标能够实现最大化。因而在日常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的评价体系,将管理会计纳入到企业评价体系当中,从而将管理会计所具有的评价职能真正发挥出来,不断提升现代企业的整体价值。
(三)拓展人本管理职能
人本管理职能是管理会计职能当中的重要部分,强调突出企业中“人”的作用,讲究建立起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反映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就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的权力,在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时充分挖掘员工自身的潜能,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让员工能够和企业一起共同成长起来,实现人生价值。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该不断扩宽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范围,将管理会计融入到企业的人本管理当中,使管理会计能够不断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不断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不断促进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该通过各种人本管理机制的建立来调动员工内在的主动性,让员工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发展自我,找到合适的位置,从而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三、结束语
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直接相关的,因而现代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应该充分重视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顺应时展,不断创新企业中的管理会计职能,不断提升企业中的管理会计水平,从而能够将现代企业中管理会计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现代企业经营服务,从而推动现代企业完成转型,走向新的发展高峰。
作者:初静 单位:莱阳市财政局莱阳市非税收入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刘维丹.关于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的探讨[J].决策与信息,2015(21)
[2]范丽仙.现代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创新与实现路径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4(20)
[3]孙洋.建立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推进现代企业经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5(01)
关键词:财务管理;改革;现代企业;利润;人才
一、财务管理的定义与必要性
1.财务管理的定义
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企业投资、筹资、运营、统计利润中的会计管理,为企业完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2.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家企业能不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事关重要,优秀的财务管理能力能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合理,降低管理成本、能使利润最大化、企业产值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企业往更高更远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在现代企业中,部分企业发展潜力大,人才综合素质高,但是利润水平不高,这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当前,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往往对生产和营销过程更为关注,对财务管理相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本身不是会计专业出身,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很强的财务管理意识,忽视财务管理,对财务管理认识不足,因此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管理层没有坚持与时俱进,不能从其他优秀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吸取精华。由于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企业业务实际不能在财务资料中准确反映,影响管理层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现代企业中财务人才匮乏
由于部分现代企业管理者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因此对企业来说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尤为重要。很多企业对技术型人才要求严格,但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却无专业性的要求,财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正是由于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强,难以胜任严谨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失实。直接影响管理者判断,当管理者进行重要决策时,不严谨或不正确的会计信息往往对管理者的决策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产生影响。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科学
部分现代企业中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没有严格明确权利与义务。一方面企业没有赋予会计人员足够的权利,如会计人员工作范围内的记账与核算,导致会计工作开展困难;另一方面企业没有严格明确会计的义务,导致许多会计分内的工作都未能及时完成,影响企业生产与管理效率。
三、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改革的措施
1.加强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意识
(1)向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学习
管理者必须多向其他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学习了解企业管理知识,并有意识的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保持与时俱进,吸取先进企业管理者优秀的管理经验,强化自身素质,促进企业的发展。
(2)强化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主动参加财务管理的相关培训,从相关培训中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了解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并结合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全体企业员工,上下一心,或对症下药,为提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意识做出努力。
2.加强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1)提高财务部门管理者素质
必须首先从财务部门管理者和财务经理入手,强化财务部门负责人财务管理知识专业与经验,才能对部门内相关的财务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并对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2)提高招聘门槛
对于新入职的财务管理人员,应严格审核他们的专业知识与相关经验是否能完成企业会计工作的需要,从源头抓起,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会计综合能力。
(3)组织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对于企业内部的经验较为丰富的财务人员,这部分人员实战经验较为丰富,然而专业知识可能不如科班出身的新员工,也可能存在知识老化的现象。企业应该组织此类员工进行再教育,通过在职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如:聘请专业的讲师来企业进行讲座辅导或是通过补贴的形式让他们去高校培训学习,并在辅导或者培训后对专业知识进行测试,确保辅导和培训效果。
3.建立合理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1)通过管理层与财务管理人员讨论研究制度
建立一定要通过管理层与财务管理人员一起讨论,深入研究。一方面,管理层工作很多,相关会计方面的工作也许不能清晰获知,对于会计工作需要注意的部分也不如会计人员清楚;另一方面,如没有管理层加入制定制度的队伍,那么会计人员可能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制定一些仅利于会计人员而损害企业利益的条例。
(2)了解并学习优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优秀的企业必定有其完善的管理制度,而其中的财务管理制度通常也较为完善。企业应向行业内发展较好的企业学习,并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适合本企业使用的制度可以参考;对于不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制度者果断舍弃。
四、结语
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关整个企业的日常经营与持续发展,每个企业都应当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不断改革完善,使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应通过加强现代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意识、强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建立合理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帮助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佳.高校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借鉴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