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子政务存在问题范文

电子政务存在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子政务存在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子政务存在问题

第1篇

    务员对电子政务认识不到位

    政府部门运用电子政务的目的就是更好的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但是不少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却不到位。有些公务员认为购进几台计算机,然后再聘用几个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就是实现了所谓的电子政务,而没有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还有的公务员认为政府实行电子政务以后,提高了办公效率,会带动机构改革和人员裁撤,害怕自己岗位不保,因此持有消极态度。

    1.2存在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就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和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我国在不同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教育程度的阶层之间和不同收入水平的阶层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数字鸿沟。

    1.3法律建设滞后

    现代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采用法律的方式保障政府信息公开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而我国的电子政务在法律建设方面很是比较滞后的。信息安全问题是信息网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网络病毒和网络犯罪对网络系统安全和网络信息流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4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合作

    我国政府没有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宏观规划,也没有提出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使电子政务长期处于一种无规划状态。各级地方政府在运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往往采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标准、各自为政,他们忽视合作或不愿合作,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合理有效的交换流动,出现条块分割的现象,这与电子政务要求的统一性、开放性和交互性是相违背的。

    1.5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如今,网络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网络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有的网络高手能够利用网络窃取他人的重要资料、经济情报等信息。而对于电子政务来说,网络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国家机器的有序运行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政府部门由于没有对政府内部的网络和公共信息网络采取很好的隔离措施,导致一些重要机密信息的泄漏,使政府的信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优化我国电子政务的对策

    2.1加强规划,建立统一标准

    规范的电子政务是实现信息共享、互相连通和协调统一的前提条件。我国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宏观的电子政务宏观规划,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将电子政务纳入到政府的规划之中。对于制定宏观规划的工作,政府可以聘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以利于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各政府部门在兼顾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应该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制定电子政务的政策,使电子政务处于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有利于政府的宏观规划。

    2.2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政府应重视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尽快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机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部门。政府应加大对电子政务的财政拨款,推动电子政务技术的发展,掌握先进的密码技术,为电子政务设置安全可靠的密码,加强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2.3加强宣传,提高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水平

    针对部分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片面认识,应该加强向公务员宣传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向他们说明建设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改变他们传统的办公理念,利用网络获取民情、传达信息、服务于民,从内心里完全接受电子政务。

    2.4正视并致力于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是信息化应用及发展的不良产物,也是社会不公的一个表现形式,政府应该正视并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虽然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服务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但是政府部门不能将电子政务做成“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科技发展水平,应该制定不同的电子政务服务政策。对于一些经济落后没有足够资金和能力发展电子政务的地区,政府应该投入专项资金扶持贫困地区优先发展成本低但是效益好的电子化公共服务项目。

    2.5加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建设

    网络信息安全关系到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对要的信息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哪些信息应该在网上公布,哪些信息属于机密,不能公布,对于违法行为应该有明确的法律制裁措施,而且这种制裁应该是严厉的,因为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虽然我国已经制订了有关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大部分都是限制性法规,法律本身还不健全,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电子政务,有些违法行为不能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所以,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体系。

    3.结束语

    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新公共服务理念等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发展,电子政务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电子政务最早出现在美国,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其运用到政府管理中,而对于电子政务的概念有很多解释,通俗的解释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公共管理理念,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一开展高效、公开、有回应力的政府服务。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一种产物,在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自身还存在不少发展困境,所以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汪进波、孙仲美、虞佳.电子政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第2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字六安;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F49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283-03

引言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网络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后在网络上实现运作,为社会提供超越时空和部门分隔限制的优质且全方位的、规范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政府管理和服务[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电子政务,强化公共服务。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行电子政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电子政务可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G2G、G2B、G2C和G2E,它的建立至少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第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即以“电子”为手段。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的公共事务。除政府机构内部的行政事务外,还应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等。第三,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通过对政府现有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政府管理系统。

一、六安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正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领域之一[3]。六安电子政务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与发展水平好的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低水平重复,网络资源应用严重不足,网站管理缺乏规范,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和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一是思想认识水平亟待提高,一些部门领导对政府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缺少必要的工作支持。二是电子政务的管理和运维机制不健全。三是政府门户网站的整体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四是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瓶颈效应十分明显。五是基础性工作不能满足应用需要,电子政务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再加上受经济发展水平、人才、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六安市电子政务建设仍任重道远。

(一)认识不到位,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

有些部门把电子政务仅仅视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如此导致很多政府部门重电子技术,轻数据开发应用;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轻软件应用系统投入;重资金和软硬件等“硬投入”,轻后台管理和服务;重由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轻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其结果是建设了信息基础设施,但是没有跟它相应的应用系统在上面运行;建立了很多系统,却因人员素质不高、运行维护资金匮乏等原因,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二)网上处理能力不强,在线办结率不高

一些民众迫切需要的网上服务功能不足,机关迫切需要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发少,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率只有10%左右。政府网站中“市民论坛”、“市长信息”、“网上”、“民意征集”、“在线访谈”等栏目的互动环节对公众所提问题答复不及时,甚至无答复,造成了用户的流失。例如,网上行政审批,只是对申报事项在计算机中予以受理登记,把所收到的纸制文件转交到部门内审批,然后再把办结信息在系统中登记,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站式”服务。

(三)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在电子政务发展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一些国家,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央政府加强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电子政务的发展。目前,由于本市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上缺乏总体规划,前期系统咨询论证不够充分,实践中更关注某一单一管理功能的实现,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造成了电子政务中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问题,使电子政务发展陷入“诸侯割据”的局面。再者,由于电子政务标准滞后,即统一标淮的出台速度跟不上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以及标准过多,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信息孤岛的形成和泛滥。既给国家造成大量的浪费,也给政府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被动。

(四)法律制度不健全,推进机制不完善

六安市电子政务建设由多部门共同管理,但是由于分工不够明确,导致一方面有业务真空,已经有几年没有开展信息化水平测评,另一方面一些相互交叉和重叠的业务矛盾难以处理。我国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出台了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的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电子签名和其他电子证书不具有法律效率;电子交易、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等合法性缺乏法律依据,在发生纠纷时没有司法依据。信息化研究和测评工作没有正常开展。

二、六安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对电子政务范围和地位认识不全面

政府机构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复杂性,虽然六安市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已出台了一些规划,但至今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技术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的规划,使得市(区、县)电子政务建设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现象十分严重,各单位自行开发自己的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较差,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同时还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从范围上来看,目前六安市大多数政府部门仍然仅仅把电子政务简单地理解为政府上网,而忘却了电子政务不仅涉及互联网,还包括电话、广播、信息终端、手机上网等多方面。从地位上来看,电子政务在六安市政府统领经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着上达民情,下传政策的重要使命,成为政府各部门进行低成本运行的有效途径,而现在六安市众多政府部门仅把电子政务简单地当作高级的打字工具,没有真正的认识到电子政务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不足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江淮之间,习称皖西。东连合肥(相距80千米)、巢湖,南接安庆,北临淮河与淮南、阜阳相邻,西与河南信阳、湖北黄冈接壤。全市辖5县两区,共110个镇、78个乡,总面积为17 976平方千米。空间位置上六安属于华东地区的西部,既远离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又与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各省区的发展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相距千里,客观上处于东西之间。虽然近几年六安城镇发展速度很快,但终因底子薄,经济实力不强,建设投入有限,使六安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城镇职能分工和城市内部的职能分区不明显,城镇经济实力薄弱,城市化水平较低,使城镇不能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从全国、全省经济格局看,六安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六安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是明显的。六安的基本市情,使它在电子政务建设时首先要面对资金短缺问题,这也是经济不发达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初期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外,后续的发展维护管理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近年来六安市(区、县)城区电子政务得以快速发展,但大部分乡镇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三)信息化人才不足,公务员队伍运用电子政务能力差

信息化人才是建设电子政务的最前沿力量,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量的信息专业人才。有些电子政务系统如密级较高,政府内部局域网层次的电子政务系统,必须由政府部门内部人员来做。但是,由于政府部门的收入水平一般低于企业,各地政府机关信息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出现了“人才高地塌陷”的现象。而六安市当地信息化人才短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很难吸引高水平的信息专业人才,即使吸引到高水平的信息专业人才,也面临着“养不起,留不住”的问题。六安市地方财力有限,加剧了信息人才匮乏的状况。

人才的匮乏造成对电子政务认识上、应用上、开发上都有很多的不利,使电六安市(区、县)政府子政务很难推广应用。而且,培训力度跟不上,公务员运用电子政务能力还很差,计算机有了,网通了,但是只会上网看看新闻或者进行简单的公文传输,还不具备数字化办公的能力。

(四)软硬投入结构不合理、不太重视应用及培训

经过调查发现,六安市在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结构方面,存在重硬偏软的问题,虽然网络架构已搭建起来,但应用系统开发却不及时,加之培训跟不上,现有的应用系统仍然得不到合理使用,因此,一部分政府网站信息更新量小,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水平处于初级状态,还不能通过电子政务来提高行政效率并以其来提高对外服务能力。

三、六安市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途径和对策

(一)整合现有信息网络资源,科学规划“两网”建设

根据国家关于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省政府建设“数字安徽”的总体部署,结合六安市实际,按照统建统管,分步实施,资源共享,规范安全的要求,推进本市电子政务建设。

1.整合现有信息网络资源。一是立足现有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坚持边建设、边提高,分期、分批建设和完善本单位、本行业的“两网”和数据库系统,完成信息采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二是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已经建立网络的单位,要继续做好网络的管理工作,并严格区分现有网络的用途,在保障接入互联网作为外网使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和做好内网办公网络的建设工作;拟自筹资金自建的单位,“两网”建设项目应向市信息办进行申报审核,符合全市总体规划,并严格按照标准建设,“两网”建成后必须物理隔离,规范技术管理,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纳入财政统一建设的单位,由市信息办统筹建设,统一托管,托管的网站安全及网络管理由市信息办负责,信息维护由委托方负责。对于现有的网络资源站点和再建的网络建设项目必须到市信息办进行审核备案,纳入市级动态管理体系。三是确保内网的互联互通。各单位要尽快建立符合部门和单位办公要求的内部办公服务系统,并通过省电子政务专网的市级节点实现与省、市、县三级的联通。四是认真梳理信息化人才,整合信息化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2.政务外网建设。第一步,建立政府公共信息网WEB站点,进行静态的信息,如重大公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事手续等;第二步,建设基于大型数据库的信息平台和信息机制,上网的政府机构实现部分电子化办公,通过网络更多的实时动态信息。同时建立自动化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受理公众服务需求、处理反馈意见;第三步,建立网上行政服务窗口,受理服务要求。

3.政务内网建设。第一步,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由市级节点横向连接市直单位、纵向连接县区政府的高速宽带交换网络;第二步,由各单位负责建设本单位政府内网平台,逐步实现公文处理电子化、业务运转智能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二)充分协调部门利益,促进各部门平衡发展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政务再造,其矛盾的本质是利益协调,这是推进电子政务的难点和焦点所在。解决利益协调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利益协调问题单纯依靠行政性命令和协调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应当综合运用包括法律、经济、行政的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分别对待。第二,利益协调问题关系到对部门和公务员自身的考评,应当把本部门为其他部门提供信息的多少列入考核的指标体系,并与未来电子政务的投资结合起来统一考虑,形成“硬约束”。第三,利益协调问题是长期性工作,难度相当大,其推进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原有的部门利益犹如坚冰,可以先从比较容易的部分入手,做试点示范,取得成绩后逐步推广。第四,利益协调的关键是构成多赢的博弈结果,让参与的部门都能受益,方案的设计要有远大的理想、明确的预期和有力的手段。

(三)加强人才资源建设,保障电子政务发展人才需求

电子政务建设中,人才资源尤为重要。我们要抓好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强人才资源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努力营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保障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人才需求。另外,为提升政府信息化水平,要重点做好公务员的信息化培训工作,今后信息化培训要作为公务员任职培训的重要内容,成绩作为公务员任职的依据。

(四)完善制度,强化保障

建立电子政务规划、预算、审批、评估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的审计和监督。明确已建、在建及新建项目的关系和业务衔接,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财政预算、基本建设、运维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强化电子政务人才开发与培训。建议国家授权各级经济信息中心作为电子政务牵头责任单位,承担行业管理职能,负责电子政务的区域规划、政策制定、技术标准采用、安全监督、信息化测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项目投资、维管运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协调职能和相关业务工作。

结论与展望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大势所趋,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以及部分信息化发展较为进步的国家电子政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现有信息网络资源,科学规划“两网”建设,切实推广应用电子政务建设成果,充分协调部门利益,促进各部门平衡发展,加强人才资源建设,保障电子政务发展人才需求、完善制度、强化保障、规范操作、确保网络管理安全等六方面解决当前问题的基本措施。

当前,六安市电子政务建设面临发展良机,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充分结合“数字六安”项目的开展,力争使政府办公业务同步实现电子化,先试点,后推广,以点带面,组织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着力做到统一思想、突出重点、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建设服务型、效能型和创新型政府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晓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

第3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一、廊坊市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政府电子政务投入产出比较低

注重实际建设,而很容易忽略电子政务产出效益。一味追求形象工程,盲目建设,只要是大量资金投入、大量购买硬件设备便是建设,最终结果是硬件投入频繁,后期网络设备维护、利用和实际应效果却无人问津。一些官员也考虑到应用成效,把一些电子政务成效较好的电子政务模式,照搬照抄拿来就用,结果是别人用着挺好,自己却无法使用,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缺乏前期规划调研论证,致投入多,产出少。

(2)重复建设严重

在对廊坊市政府电子政务调查中发现,政出多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前期统筹规划,政府各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各自采用各自的标准,硬件软件不能兼容无法整合,数据得不到共享。另一方面是电子政务建设大多没有现成经验可寻,以资金投入作为代价,换取成功经验,重复建设再所难免。

(3)信息资源分散缺乏整合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市级政府电子政务也有了长足发展,门户网站、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等等,都在不断完善。这种无标准无规则的无序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分散,对市级政府电子政务中息资源整合形成巨大阻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条块分散,缺乏统一标准,政府各部门均有对口上级部门开发的电子政务系,各部门各自规划、分散建设、独立运行。二是缺少跨越部门进行资源整合的机制。三是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意识不强,忽略了公众、企业的需求。

(4)相关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极其缺乏,而市级政府电子政务中人才匮乏就尤为显现,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市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分析原因,就廊坊市电子政务的发展而言,人才培养远远滞后于硬件设施投入。市级政府电子政务偏重于使用与应用,人才需求档次偏低,主要是应用人才和维护人才。每年有大批大学生毕业,不乏专业对口人才,但现行用人机制不能及时把适合人才放到合适工作岗位上。编制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在编人员又不具备电子政务维护、管理才能。这就出现了有专业能力的进不来,无专业能力的干不来的情况。

(5)后续应用管理滞后

主要有:信息更新不及时,一些部门更新一次的时间都在一个月以上;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其中只有政府办公室所属的领导讲话、政府文件等信息进行公开,且公开内容不全,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办公网站还没有出现;网上办公仅提供各单位的信息简介及联系电话,市民不能实现网上查阅实时信息,不能办理相关事宜。

二、促进廊坊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1)改革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适时推进首席信息官制度,电子政务的重心应放在“政务”上,市级党委或政府办公室应是政务应用的主力,因而由党委或政府务公室负责电子政务的规划实施是非常合理的。

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市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中,缺乏长效监督机制是最致命的弱点。没有长效监督机制,很多电子政务项目,就出现了只有建设投入,没有建设产出,只建设不应用,半而废,更有甚者,电子政务建设成为为地方领导的形象工程。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首先是要完善高效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立项、审批、建设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目标考核机制

围绕电子政务发展重心,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电子政务目标考核体系,科学制定全年目标计划,建立全员参与的责任机制。以“指标明确、内容简要、岗责匹配、操作可行、评价科学”的标准,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体系。

(3)壮大中高层人才队伍

全面提高公务员信息化素养,形成全员都是应用电子政务的能手的局面。一方面,加大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力度,重点加强电子政务使用人员、应用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使用、应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的能力。另一方面,将富有多年政务经验的政务管理人员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将对信息技术的全面掌握的人才放到政务工作岗位上锻炼,最终培养成为既懂电子又懂政务的复合型人才,服务市级政府电子政务。

(4)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

建立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对政府电子政务的服务激情,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把电子政务管理、维护、应用人员放在同一个平台进行公开比试,公平竞争。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优化人员结构,做到岗位人员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