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子政务存在问题范文

电子政务存在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子政务存在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子政务存在问题

第1篇

    务员对电子政务认识不到位

    政府部门运用电子政务的目的就是更好的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但是不少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却不到位。有些公务员认为购进几台计算机,然后再聘用几个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就是实现了所谓的电子政务,而没有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还有的公务员认为政府实行电子政务以后,提高了办公效率,会带动机构改革和人员裁撤,害怕自己岗位不保,因此持有消极态度。

    1.2存在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就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和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我国在不同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教育程度的阶层之间和不同收入水平的阶层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数字鸿沟。

    1.3法律建设滞后

    现代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采用法律的方式保障政府信息公开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而我国的电子政务在法律建设方面很是比较滞后的。信息安全问题是信息网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网络病毒和网络犯罪对网络系统安全和网络信息流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4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合作

    我国政府没有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宏观规划,也没有提出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使电子政务长期处于一种无规划状态。各级地方政府在运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往往采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标准、各自为政,他们忽视合作或不愿合作,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合理有效的交换流动,出现条块分割的现象,这与电子政务要求的统一性、开放性和交互性是相违背的。

    1.5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如今,网络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网络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有的网络高手能够利用网络窃取他人的重要资料、经济情报等信息。而对于电子政务来说,网络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国家机器的有序运行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政府部门由于没有对政府内部的网络和公共信息网络采取很好的隔离措施,导致一些重要机密信息的泄漏,使政府的信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优化我国电子政务的对策

    2.1加强规划,建立统一标准

    规范的电子政务是实现信息共享、互相连通和协调统一的前提条件。我国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宏观的电子政务宏观规划,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将电子政务纳入到政府的规划之中。对于制定宏观规划的工作,政府可以聘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以利于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各政府部门在兼顾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应该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制定电子政务的政策,使电子政务处于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有利于政府的宏观规划。

    2.2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政府应重视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尽快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机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部门。政府应加大对电子政务的财政拨款,推动电子政务技术的发展,掌握先进的密码技术,为电子政务设置安全可靠的密码,加强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2.3加强宣传,提高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水平

    针对部分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片面认识,应该加强向公务员宣传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向他们说明建设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改变他们传统的办公理念,利用网络获取民情、传达信息、服务于民,从内心里完全接受电子政务。

    2.4正视并致力于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是信息化应用及发展的不良产物,也是社会不公的一个表现形式,政府应该正视并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虽然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服务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但是政府部门不能将电子政务做成“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科技发展水平,应该制定不同的电子政务服务政策。对于一些经济落后没有足够资金和能力发展电子政务的地区,政府应该投入专项资金扶持贫困地区优先发展成本低但是效益好的电子化公共服务项目。

    2.5加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建设

    网络信息安全关系到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对要的信息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哪些信息应该在网上公布,哪些信息属于机密,不能公布,对于违法行为应该有明确的法律制裁措施,而且这种制裁应该是严厉的,因为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虽然我国已经制订了有关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大部分都是限制性法规,法律本身还不健全,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电子政务,有些违法行为不能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所以,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体系。

    3.结束语

    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新公共服务理念等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发展,电子政务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电子政务最早出现在美国,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其运用到政府管理中,而对于电子政务的概念有很多解释,通俗的解释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公共管理理念,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一开展高效、公开、有回应力的政府服务。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一种产物,在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自身还存在不少发展困境,所以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汪进波、孙仲美、虞佳.电子政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第2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字六安;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F49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283-03

引言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网络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后在网络上实现运作,为社会提供超越时空和部门分隔限制的优质且全方位的、规范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政府管理和服务[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电子政务,强化公共服务。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行电子政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电子政务可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G2G、G2B、G2C和G2E,它的建立至少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第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即以“电子”为手段。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的公共事务。除政府机构内部的行政事务外,还应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等。第三,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通过对政府现有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政府管理系统。

一、六安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正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领域之一[3]。六安电子政务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与发展水平好的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低水平重复,网络资源应用严重不足,网站管理缺乏规范,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和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一是思想认识水平亟待提高,一些部门领导对政府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缺少必要的工作支持。二是电子政务的管理和运维机制不健全。三是政府门户网站的整体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四是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瓶颈效应十分明显。五是基础性工作不能满足应用需要,电子政务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再加上受经济发展水平、人才、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六安市电子政务建设仍任重道远。

(一)认识不到位,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

有些部门把电子政务仅仅视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如此导致很多政府部门重电子技术,轻数据开发应用;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轻软件应用系统投入;重资金和软硬件等“硬投入”,轻后台管理和服务;重由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轻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其结果是建设了信息基础设施,但是没有跟它相应的应用系统在上面运行;建立了很多系统,却因人员素质不高、运行维护资金匮乏等原因,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二)网上处理能力不强,在线办结率不高

一些民众迫切需要的网上服务功能不足,机关迫切需要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发少,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率只有10%左右。政府网站中“市民论坛”、“市长信息”、“网上”、“民意征集”、“在线访谈”等栏目的互动环节对公众所提问题答复不及时,甚至无答复,造成了用户的流失。例如,网上行政审批,只是对申报事项在计算机中予以受理登记,把所收到的纸制文件转交到部门内审批,然后再把办结信息在系统中登记,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站式”服务。

(三)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在电子政务发展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一些国家,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央政府加强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电子政务的发展。目前,由于本市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上缺乏总体规划,前期系统咨询论证不够充分,实践中更关注某一单一管理功能的实现,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造成了电子政务中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问题,使电子政务发展陷入“诸侯割据”的局面。再者,由于电子政务标准滞后,即统一标淮的出台速度跟不上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以及标准过多,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信息孤岛的形成和泛滥。既给国家造成大量的浪费,也给政府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被动。

(四)法律制度不健全,推进机制不完善

六安市电子政务建设由多部门共同管理,但是由于分工不够明确,导致一方面有业务真空,已经有几年没有开展信息化水平测评,另一方面一些相互交叉和重叠的业务矛盾难以处理。我国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出台了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的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电子签名和其他电子证书不具有法律效率;电子交易、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等合法性缺乏法律依据,在发生纠纷时没有司法依据。信息化研究和测评工作没有正常开展。

二、六安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对电子政务范围和地位认识不全面

政府机构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复杂性,虽然六安市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已出台了一些规划,但至今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技术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的规划,使得市(区、县)电子政务建设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现象十分严重,各单位自行开发自己的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较差,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同时还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从范围上来看,目前六安市大多数政府部门仍然仅仅把电子政务简单地理解为政府上网,而忘却了电子政务不仅涉及互联网,还包括电话、广播、信息终端、手机上网等多方面。从地位上来看,电子政务在六安市政府统领经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着上达民情,下传政策的重要使命,成为政府各部门进行低成本运行的有效途径,而现在六安市众多政府部门仅把电子政务简单地当作高级的打字工具,没有真正的认识到电子政务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不足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江淮之间,习称皖西。东连合肥(相距80千米)、巢湖,南接安庆,北临淮河与淮南、阜阳相邻,西与河南信阳、湖北黄冈接壤。全市辖5县两区,共110个镇、78个乡,总面积为17 976平方千米。空间位置上六安属于华东地区的西部,既远离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又与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各省区的发展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相距千里,客观上处于东西之间。虽然近几年六安城镇发展速度很快,但终因底子薄,经济实力不强,建设投入有限,使六安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城镇职能分工和城市内部的职能分区不明显,城镇经济实力薄弱,城市化水平较低,使城镇不能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从全国、全省经济格局看,六安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六安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是明显的。六安的基本市情,使它在电子政务建设时首先要面对资金短缺问题,这也是经济不发达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初期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外,后续的发展维护管理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近年来六安市(区、县)城区电子政务得以快速发展,但大部分乡镇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三)信息化人才不足,公务员队伍运用电子政务能力差

信息化人才是建设电子政务的最前沿力量,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量的信息专业人才。有些电子政务系统如密级较高,政府内部局域网层次的电子政务系统,必须由政府部门内部人员来做。但是,由于政府部门的收入水平一般低于企业,各地政府机关信息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出现了“人才高地塌陷”的现象。而六安市当地信息化人才短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很难吸引高水平的信息专业人才,即使吸引到高水平的信息专业人才,也面临着“养不起,留不住”的问题。六安市地方财力有限,加剧了信息人才匮乏的状况。

人才的匮乏造成对电子政务认识上、应用上、开发上都有很多的不利,使电六安市(区、县)政府子政务很难推广应用。而且,培训力度跟不上,公务员运用电子政务能力还很差,计算机有了,网通了,但是只会上网看看新闻或者进行简单的公文传输,还不具备数字化办公的能力。

(四)软硬投入结构不合理、不太重视应用及培训

经过调查发现,六安市在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结构方面,存在重硬偏软的问题,虽然网络架构已搭建起来,但应用系统开发却不及时,加之培训跟不上,现有的应用系统仍然得不到合理使用,因此,一部分政府网站信息更新量小,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水平处于初级状态,还不能通过电子政务来提高行政效率并以其来提高对外服务能力。

三、六安市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途径和对策

(一)整合现有信息网络资源,科学规划“两网”建设

根据国家关于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省政府建设“数字安徽”的总体部署,结合六安市实际,按照统建统管,分步实施,资源共享,规范安全的要求,推进本市电子政务建设。

1.整合现有信息网络资源。一是立足现有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坚持边建设、边提高,分期、分批建设和完善本单位、本行业的“两网”和数据库系统,完成信息采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二是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已经建立网络的单位,要继续做好网络的管理工作,并严格区分现有网络的用途,在保障接入互联网作为外网使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和做好内网办公网络的建设工作;拟自筹资金自建的单位,“两网”建设项目应向市信息办进行申报审核,符合全市总体规划,并严格按照标准建设,“两网”建成后必须物理隔离,规范技术管理,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纳入财政统一建设的单位,由市信息办统筹建设,统一托管,托管的网站安全及网络管理由市信息办负责,信息维护由委托方负责。对于现有的网络资源站点和再建的网络建设项目必须到市信息办进行审核备案,纳入市级动态管理体系。三是确保内网的互联互通。各单位要尽快建立符合部门和单位办公要求的内部办公服务系统,并通过省电子政务专网的市级节点实现与省、市、县三级的联通。四是认真梳理信息化人才,整合信息化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2.政务外网建设。第一步,建立政府公共信息网WEB站点,进行静态的信息,如重大公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事手续等;第二步,建设基于大型数据库的信息平台和信息机制,上网的政府机构实现部分电子化办公,通过网络更多的实时动态信息。同时建立自动化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受理公众服务需求、处理反馈意见;第三步,建立网上行政服务窗口,受理服务要求。

3.政务内网建设。第一步,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由市级节点横向连接市直单位、纵向连接县区政府的高速宽带交换网络;第二步,由各单位负责建设本单位政府内网平台,逐步实现公文处理电子化、业务运转智能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二)充分协调部门利益,促进各部门平衡发展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政务再造,其矛盾的本质是利益协调,这是推进电子政务的难点和焦点所在。解决利益协调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利益协调问题单纯依靠行政性命令和协调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应当综合运用包括法律、经济、行政的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分别对待。第二,利益协调问题关系到对部门和公务员自身的考评,应当把本部门为其他部门提供信息的多少列入考核的指标体系,并与未来电子政务的投资结合起来统一考虑,形成“硬约束”。第三,利益协调问题是长期性工作,难度相当大,其推进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原有的部门利益犹如坚冰,可以先从比较容易的部分入手,做试点示范,取得成绩后逐步推广。第四,利益协调的关键是构成多赢的博弈结果,让参与的部门都能受益,方案的设计要有远大的理想、明确的预期和有力的手段。

(三)加强人才资源建设,保障电子政务发展人才需求

电子政务建设中,人才资源尤为重要。我们要抓好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强人才资源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努力营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保障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人才需求。另外,为提升政府信息化水平,要重点做好公务员的信息化培训工作,今后信息化培训要作为公务员任职培训的重要内容,成绩作为公务员任职的依据。

(四)完善制度,强化保障

建立电子政务规划、预算、审批、评估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的审计和监督。明确已建、在建及新建项目的关系和业务衔接,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财政预算、基本建设、运维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强化电子政务人才开发与培训。建议国家授权各级经济信息中心作为电子政务牵头责任单位,承担行业管理职能,负责电子政务的区域规划、政策制定、技术标准采用、安全监督、信息化测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项目投资、维管运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协调职能和相关业务工作。

结论与展望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大势所趋,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以及部分信息化发展较为进步的国家电子政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现有信息网络资源,科学规划“两网”建设,切实推广应用电子政务建设成果,充分协调部门利益,促进各部门平衡发展,加强人才资源建设,保障电子政务发展人才需求、完善制度、强化保障、规范操作、确保网络管理安全等六方面解决当前问题的基本措施。

当前,六安市电子政务建设面临发展良机,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充分结合“数字六安”项目的开展,力争使政府办公业务同步实现电子化,先试点,后推广,以点带面,组织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着力做到统一思想、突出重点、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建设服务型、效能型和创新型政府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晓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

第3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一、廊坊市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政府电子政务投入产出比较低

注重实际建设,而很容易忽略电子政务产出效益。一味追求形象工程,盲目建设,只要是大量资金投入、大量购买硬件设备便是建设,最终结果是硬件投入频繁,后期网络设备维护、利用和实际应效果却无人问津。一些官员也考虑到应用成效,把一些电子政务成效较好的电子政务模式,照搬照抄拿来就用,结果是别人用着挺好,自己却无法使用,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缺乏前期规划调研论证,致投入多,产出少。

(2)重复建设严重

在对廊坊市政府电子政务调查中发现,政出多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前期统筹规划,政府各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各自采用各自的标准,硬件软件不能兼容无法整合,数据得不到共享。另一方面是电子政务建设大多没有现成经验可寻,以资金投入作为代价,换取成功经验,重复建设再所难免。

(3)信息资源分散缺乏整合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市级政府电子政务也有了长足发展,门户网站、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等等,都在不断完善。这种无标准无规则的无序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分散,对市级政府电子政务中息资源整合形成巨大阻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条块分散,缺乏统一标准,政府各部门均有对口上级部门开发的电子政务系,各部门各自规划、分散建设、独立运行。二是缺少跨越部门进行资源整合的机制。三是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意识不强,忽略了公众、企业的需求。

(4)相关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极其缺乏,而市级政府电子政务中人才匮乏就尤为显现,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市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分析原因,就廊坊市电子政务的发展而言,人才培养远远滞后于硬件设施投入。市级政府电子政务偏重于使用与应用,人才需求档次偏低,主要是应用人才和维护人才。每年有大批大学生毕业,不乏专业对口人才,但现行用人机制不能及时把适合人才放到合适工作岗位上。编制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在编人员又不具备电子政务维护、管理才能。这就出现了有专业能力的进不来,无专业能力的干不来的情况。

(5)后续应用管理滞后

主要有:信息更新不及时,一些部门更新一次的时间都在一个月以上;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其中只有政府办公室所属的领导讲话、政府文件等信息进行公开,且公开内容不全,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办公网站还没有出现;网上办公仅提供各单位的信息简介及联系电话,市民不能实现网上查阅实时信息,不能办理相关事宜。

二、促进廊坊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1)改革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适时推进首席信息官制度,电子政务的重心应放在“政务”上,市级党委或政府办公室应是政务应用的主力,因而由党委或政府务公室负责电子政务的规划实施是非常合理的。

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市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中,缺乏长效监督机制是最致命的弱点。没有长效监督机制,很多电子政务项目,就出现了只有建设投入,没有建设产出,只建设不应用,半而废,更有甚者,电子政务建设成为为地方领导的形象工程。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首先是要完善高效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立项、审批、建设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目标考核机制

围绕电子政务发展重心,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电子政务目标考核体系,科学制定全年目标计划,建立全员参与的责任机制。以“指标明确、内容简要、岗责匹配、操作可行、评价科学”的标准,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体系。

(3)壮大中高层人才队伍

全面提高公务员信息化素养,形成全员都是应用电子政务的能手的局面。一方面,加大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力度,重点加强电子政务使用人员、应用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使用、应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的能力。另一方面,将富有多年政务经验的政务管理人员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将对信息技术的全面掌握的人才放到政务工作岗位上锻炼,最终培养成为既懂电子又懂政务的复合型人才,服务市级政府电子政务。

(4)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

建立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对政府电子政务的服务激情,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把电子政务管理、维护、应用人员放在同一个平台进行公开比试,公平竞争。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优化人员结构,做到岗位人员的优化配置。

第4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引言

由限于人限们限不懈限努力限地对限项目管限理限进限行研限究,使项目管理日益成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发达国家表现的尤为突出,在那些国家项目管理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趋于系统化,规模化,整体化。以美国为例来说,他们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项目管理的机构,即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并研发出了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简称为PMBOK。把项目管理知识划分为九个知识领域(集成、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每个知识领域包括数量不等的项目管理过程。每四年更新一次,精限确的限体现限项限目管理知限识快限速上升、变限革与限集限聚过程限和结限构,让信息在全球更快速的传播与在实际中运用,它的运用不仅仅是在传统的建筑与工程建设部门,推广到各行各业。

尽管发达国家的项目管理已经开始自成体系,但就我们国家而言,我们国家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只是位于一个初步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是我们在对项目管理的态度上不同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思想上的幼稚,经验的肤浅,让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还有就是目前我们国家严重缺少专业人才,对信息化不是很熟悉,让电子政务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在实施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时候,相关的政府机构还是固守传统,在项目管理建设中没有吸取现代思想的精华部分,不重视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因而项目在现实运用中就引发的很多的困难与阻碍,进而使项目不能成功运用。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一些困难,表现如下:

1.政府部门没有整体、全程管理的概念

政府部门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没有整体、全程管理的概念,使其指导效果不够明显,所以导致不能监督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无法高效的对项目进行控制管理。尤其是在项目运行的开始与结束时,这种负面效果体现得更加明显,准备不全就动工,还没完善就草草了事。导致项目运行中遇到种种问题又得不到相应的解决,致使该项目以失败告终,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让信息得不到流通,建设不断重复,导致资源大大浪费。

2.项目的组织管理体系不合实际情况

众所周知,电子政务是一个需要很高要求,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丰富的知识、专业的技术人才作基础,涉及范围大,各类业务需求繁杂的一个工程项目。当然得拥有一个专门性的机构或临时性机构对项目管理进行负责与管理建设。但是我们国家绝大部分的政府机构都没有做到这点,他们一般会把项目管理交给社会上的IT专业机构组织去建设,自己却成了幕后老板,拿工资不管事,这就使项目管理的建设提案、系统的规划、工程进程计划、市场需求剖析等都得由IT机构组织来做。IT机构组织在IT行业的技术颇高,但是在政务处理这块明显是外行,而且只要是公司就会以盈利为目的,在市场需求这块自然不会很充分。又或片面体现技术的超前性。在方案出来后的运行中,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这让项目取得胜算的几率又小了几分。有的在建设过程中,还要做出很大的变更,致使电子政务项目工程无法预期完成,资源利用不够,乃至整个项目无成效,做白工。

3.政务项目管理体系不健全、权责不分

电限子政务限项目限管理限是一项限系统限的工程,需要限完限善的限体系、明限确的权限责来限协调限各方。在我限国,大部限分政限府机限构的限项限目管限理体系限不健限全,对项限目的管限理缺限乏控限制,漏限洞较限多,权责限不明限确。以限决策限层、执限行层、和技限术层的限关系限为例:本限该由限决策限层做出限的限决策,决限策层限却推给限了执行层限去决策,执限行层限无限从下手,又限推给了限技术限层,技限术层限在没限有限明确限指示限的情况限下模限糊处限理,最限终导限致建限设出来限的电子政务系限统问限题百出。

4.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信限息化限项目限建设限的成功率限一般来说只限有30%左右,电子限政务项限目相限比于一限般的限信息限化项限目限来说,更限加复限杂,其限建设承限担的风限险更限大。但是限我国很限多电限子限政务项限目限缺限乏风向防范限意识,项限目计限划时,缺乏限对限投资、技术限、管理限和运限作的风限险分限析,项目限实施时,不限注意限对风限险的限控制,从限而导致限很多限电限子政限务建限设项限目半途限而废,即限使有限些最限终完限工,系限统在限应用限的过程限中也限是问题限成堆。

5.缺乏经验总结,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

在我限国,很限多的限电子政限务建设限项目限终结于限最后的草限草验收,缺限乏对限建设过限程的分限析与总限结。而对限于工程的限绩效限评估,标限准不一,甚限至连工限程是限成功还限是失败都限莫衷限一是。

6.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缺乏有效监理

有限效的监限理是电限子政限务项目限顺利进限行的限保障。监理限一限般由第限三限方进行,而我限国的电限子政务限项目限建设,要么限缺乏监限理,要么限监理限权责限不明限确,要么监限理“国有限化”趋限势严重,甚限至有些限政府机限构将限监理堪限称负担,但限又碍于限政限策法限规,应付了限事,把限监理限演变成限走过限场。

分析上面出现的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三,分别如下:一是根限源是限政限府限机限构在限电限子政限务工限程项限目限的建设限过限程中政府部门没有全局观念、整体全程管理的概念,对项目管理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与看重;二是关键是没有足够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又懂政务管理的人才。三是症结在于没有系统的指导方针,而且目标都不明确。如果要处理出现的那些问题,就得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尤其是症结上。不要固步自封,固守传统,得吸收现代精华,利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与方法,就目前我们国家在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结合国情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主导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管理方案。试点之后再让它普遍运用,并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此方案趋于完美。只有这样,才能面对目前我国遇到的问题可以有效应对,使我们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景光明。

参考文献:

[1]葛福明.大庆市金保工程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2]赵俊岚.电子政务工程监理分析与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8:9598

[3]刘蓓,付宏燕,李新友.电子政务工程标准化规划与实施要点[J].电子政务,2010,12:5963

[4]郑杰.项目管理在日本的引进、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人力资源管理,2011(6):12

[5]白新勤.美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J].档案,2011(6):1

[6](美)J.KentCrawford,肖艳颖,译.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技术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几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的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有些地方政府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时间表。

其次,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2001年6月1日,海关总署、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家税务总局等12个部委共同参与的“中国电子口岸”,在全国各口岸推广实施并将上述部门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等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物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

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安全性不断提高。目前,联想、北大方正、首信公司等国内主要IT企业都在纷纷推出各自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与各级政府和部门合作,积极地推进了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电子政务也为众多中小软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有竞争力的中小软件企业脱颖而出。像北京美髯公科技发展公司、书生公司等。电子政务成为当前促进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

二、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一)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

在一些纲领性文件中,虽然也提出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的概念;而且还将“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与“金融、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相区别。这表明,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例如,在某些省会城市,省工商局、市工商局甚至区工商局同时建立各自的网站,给工商行政管理带来混乱。电子政务是一种新事物,涉及技术、产品、标准、管理等众多领域。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在宏观层面上对各级政府及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也就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

(三)基础条件比较落后

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四)公众的参与问题

“顾客导向”的现代公共行政理念,要求政府管理要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目标。政务电子化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程度并不令人满意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缺乏。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是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电脑对于广大的老百姓尤其是中西部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政务信息化更无从谈起。二是硬件及网络设备的匮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3,电脑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难以负担的奢侈品。因此,硬件和网络设备的缺乏成了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五)长期形成的信息分割不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

信息垄断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特权和利益,因此,不同单位之间为了保证自己的部门利益,往往限制信息交流。要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就要从信息如何广泛共享和深层次挖掘入手,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这就必须突破传统政务模式下的信息分割的不利局面,加快信息本身的整合和共享。

三、对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信息资源拥有者的素质

无论推行任何改革,思想解放是关键。要加大对信息资源拥有者的培训工作,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社会工作环境,并了解有关电子政务信息的第一手资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二)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

作为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 电子政务建设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政党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协调。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

(三)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提供方便

各级政府可以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参与政务者提供计算机设备和免费服务。公众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计算机设备,浏览政务信息、与政府对话。不过,要有技术支持,使得电子政务服务大厅的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设置只能被用于电子政务建设,而不能用于其它事项。

(四)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据统计,政府掌握了社会信息资源的80%。提高社会信息的价值,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关键。然而,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把信息看成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要实现信息共享,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信息资源,在原来离散、孤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上构造一个开放的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

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关键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这是国外发展电子政务普遍的一条经验。我国虽然在这方面作出过一些具体规定,但至今还没有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电子政务的中长期总体规划,特别是有关统一的技术标准方面,几乎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如果继续让这种各搞一套的局面发展下去,将来政府间、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势必难以实现,以至于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与此相联系,由于我国的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现象严重,还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如基础网络等,如何在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下,整合现有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战,成为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关键所在。

二、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较低

几十年来,政府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手工作业、“文山会海”,不适应计算机网上办公,因此会有一段痛苦的转型期。公务员需要学习新的信息知识,掌握新的信息工具。电子政务的一个核心是电子政务环境和机制的培育和制订,另外一个核心就是公务员的培训。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者是公务员,系统即使很先进,也需要公务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提高,才能组成一个“人”“机”合一的真正先进的电子政务系统。

三、电子政务管理的复杂性

政府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电子政务结构的复杂性。因为未来的电子政务,要实现的是“一站式”的办理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在线服务”,这就需要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进行交互式办公和处理大量为公众服务的事项;而每一个部门的管理业务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业务差别很大,要使这些不同业务部门的政府机构之间实现互通互联,做到“一线式服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四、我国社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低

电子政务的推进,必须建立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因为电子政务很难孤立地进行,离开企业、社会乃至个人信息化,电子政务将失去基础。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不仅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而且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也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对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产生某些制约因素。

五、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一)预警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重点

2008年年初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不少,如南方冰雪灾害、手足口病疫情、胶济铁路列车相撞事故、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中国、各地发生多起矿难和等。在防灾减灾、控制疫情,快速处置,快速展开重大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建立经济社会预警体系等方面,电子政务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2008年,许多政府部门都把应急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对预警和应急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很迫切。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生产现场视频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重大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重大疫情防控信息系统、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金融安全预警信息系统建设等将被有关政府部门(如应急办、安监局、环保局、药监局、卫生局、地震局、国土局、气象局等)提到议事日程。

(二)移动执法平台将成为执法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亮点

许多政府部门都有行政执法方面的职能,如公安、工商、城管、环保、国土、运政、海事、水务等部门。移动执法就是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新型行政执法模式。移动执法具有不受网线、网络接口的限制、配置简单、应用灵活等特点。执法人员利用移动执法系统可以快速发送现场图文信息,查询嫌疑人有关信息,现场进行行政处罚等。

一些政府部门率先建设了移动执法系统,将被更多的政府部门所仿效。例如,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应用取得成功后,在全国许多城管部门推广应用。2009年,将有更多的城管部门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目前,有不少公安机关已经应用了警务通。2009年,在交警移动执法、警务信息无线查询、违章车辆短信通知、短信110报警等方面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加。

在移动执法系统建设过程中,建议各大电信运营商与软硬件厂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深入开展合作,开发出贴近执法人员实际需求的移动执法系统。

(三)电子政务评估重点将从网站评估向工程评估转变

近年来,国内多家机构推出了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业务。各家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一样,对各政府单位的评估结果也不一样。这不但引起政府门户网站排名的混乱,也滋长了一些政府单位急功近利的心态。政府门户网站只是电子政务建设其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门。电子政务更强调的是应用,即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以前电子政务效益低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评估体系,即事先没有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事后没有对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2009年,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政府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管理,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评估将受到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重视。在项目开工建设前,请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在项目建成后,请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对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进行整改、完善。这样,电子政务才能走上规范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四)基层单位的电子政务建设将以信息资源整合为主

乡镇政府、街道办、居委会等基层政府单位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居委会为例,居委会的工作一般包括民政、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民事调解、计划生育、社区教育、社区文体、社区环境卫生、居民再就业、外来人口登记、党员培训等方面,每年的各项工作加起来大小有100多项,各种统计报表、社区台账多达几百份/本,还要配合各种上面调查活动、组织居民开展文体活动等。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般在10个人以下,许多居委会工作人员只有5-6个人,人手捉襟见肘。

每个城市的民政、社保、公安、计生、文化、环卫等部门一般都有自成体系的业务应用系统,但在居委会这样的基层单位层面要对各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使之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办理业务、报送材料等。在这方面,广州社区综合管理应用信息化平台应用已经取得成功。2009年,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这种社区综合政务信息平台,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建设乡镇综合政务信息平台。实践证明,建设社区/乡镇综合政务信息平台不但可以节约电子政务建设资金,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单位渗透,而且可以减轻居委会工作人员负担。

(五)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进程将进一步提速

第7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政策;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1

一、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的税制体系下,已经实现了对B2B、B2C模式电商的征税,但C2C模式的电商(俗称“网店”)在税收征管上仍是空白。以淘宝网为例,作为我国最大的C2C电子商务网站,其2012年的交易总额突破3万亿元。若以5%的额度征税,淘宝上的网店一年下来将因此增加近1500亿元的税收成本。下文笔者将具体分析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观念存在误区

受美国、日本等电子商务比较发达国家的影响,我国电子商务运营商在纳税观念中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1.实施电子商务免税可保持电子商务的价格优势,对于电子商务竞争力的增强也有着重要作用。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结合则可进一步加大对全球贸易的扩张。

2.电子商务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商务概念,免税政策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也可为网络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机遇。

3.免税政策可促使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进而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小额交易在电子商务交易中普遍存在,如果对其也征税的话极有可能会出现征税成本过高的现象,与税收的效率性原则不符。

(二)税收立法滞后

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在法律中仍然属于空白,在现行税收征管法、企业所得税法和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中均没有针对电子商务税收的相关法规。在此情况下,个人和企业就会抓住法律漏洞逃避纳税,进而使得我国财政收入大大降低,而这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极不公平的。除此以外,我国电子商务在税收立法中还涉及电子证据法律效力与电子支付中的签名效力问题。

(三)税收制度不明确

电子商务税收制度不明确主要与征税要素、税收管辖权有关,具体问题如下:

1.征税要素难以确定。较之实体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的纳税主体更为多样化、模糊化与边缘化,因为购买者与生产者均可隐藏身份或会住所,电子消费监管难度较大;电子商务中的交易信息将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传递,传统交易中的纸质单据和凭证将被省略,进而将导致瞌睡对象难以确定。电子商务的适用税种、税率等也较难确定。

2.税收管辖权难以确定。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商业交易在地理上的界限,但这对收入来源地的判定以及地域管辖权的实行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国家间的税收管辖权纷争现象层出不穷。还有些商户或企业甚至会出现避税现象。

(四)税收征管难度大

传统税源管理手段失效和技术平台、相关机构及专业人才的缺乏均是导致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难度大的原因。我国现有的税务登记方法对电子商务企业是不适用的,其税收征管法的行为也难以认定。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这对税制要素的确定及交易信息的获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我国目前的税收信息系统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信息系统覆盖不全面、信息收集与共享技术不完善、管理与技术结合不紧密等,因而无法在此技术水平下对电子商务进行征税。此外,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通晓税收政策的专业人才的缺乏也影响着电子商务征税的实施。

二、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税收宣传与教育

行业人士以及社会大众对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认识错误对我国实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对此,税务部门需加强电子商务税收宣传工作,改正电子商务征税的错误观念,强化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在进行电子商务税收宣传时,税务部门需将税收流失的危害、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税收原则等内容逐一讲解给纳税人,并尽最大可能保证通俗易懂与深入人心。

(二)完善税收法律体系

完善税收制度方可为实施电子商务征税提供法律依据,方可避免税收流失现象的出现。对此,我国相关部门需从我国实际经济情况及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出发,在严格遵循税收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鉴于我国电子商务仍处于成长阶段,全面的电子商务税收法律还不适合其目前的发展状况,因此完善电子商务税收法律体系的最佳选择为修订完善现行的税收法律法。

(三)明确税收制度

我国境内所有从事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纳税人均需向其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登记,并需向税务机关提供工商营业执照上规定的营业范围、组织机构代码证、纳税人身份证明、网上经营网址、电子邮件、网上银行账号等资料。主管税务机关需严格审核纳税人所提供的资料,只有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方可通过纳税登记申请,并被赋予唯一的纳税识别码。使用电子商务交易专用电子发票有利于加强对电子商务交易税收的征管。此外,为了实现对电子商务税收的高效征管,我国可采用第三方代扣代缴制度。

(四)构建征税技术平台

智能软件在支付宝、财付通这类提供电子商务交易支付服务的第三方系统中的应用可在交易金额支付完成时自动开具电子发票并可将其发送至税务机。征税技术平台的构建则可帮助纳税义务人在网上就完成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和税收宣传等相关税收征管功能。电子商务税收管理信息共享系统的建立十分有必要,因此我国各级税务机关需加强自身网络建设工作,尽早实现对电子商务税源的有效网络监控与稽查。另一方面,税务机关还需聚焦物流和资金流来解决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并通过与物流部门、支付系统建立相关信息网络体系共享找到监控电子商务交易税收信息的突破口。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力度与税务人员的税收专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税务机关需定期组织税务人员进行电子商务理论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税收管理业务的学习与研究,并积极引进技术先进的优秀人才,充分调动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结束语

无可否认,电子商务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与改变,但其在税收政策中存在的空白与漏洞对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技术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此,我们必须在法律、技术与制度上作出反应,从各个方面完善税收征管方式,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波峰.对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若干问题的看法[J].财贸经济,2014,11:5-12.

第8篇

>> 我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我国国土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对策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孤岛”问题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程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移动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 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关于电子政务视角下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综述 电子政务发展及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9]洪毅,杜平.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2-28.

[10]吴开松.中国民族地区县级电子政务平台服务能力实证研究[J].江汉论坛,2011,(5):24-29.

[11]周伟良,朱方洲,汪清.欠发达地区县级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政务,2010,(12):64-67.

[12]赵殷.我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前瞻[J].管理观察,2014,(8):33-38.

[13]朱慧勇.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2):136-140.

[14]李继光.贵州省县级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2,(12):32-35.

[15]王鼎,李和中.以电子政务为依托的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研究――以G市M区为例[J].电子政务,2013,(10):58-64.

[16]曾信祥.关于推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思考[J].电子政务,2013,(4):102-109.

第9篇

    摘要 1

    1 电子政务概述 1

    1.1 电子政务的含义及内容 1

    1.2 电子政务的特点及功能 2

    1.2.1 电子政务的特点 2

    1.2.2 电子政务的功能 2

    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 3

    3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分析 3

    3.1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3

    3.1.1电子政务的基础建设现状 3

    3.1.2电子政务业务快速增长,商机无限 4

    3.1.3电子政务建设的法律法规环境初步完善 4

    3.1.4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蓬勃发展 4

    3.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分析 5

    3.2.1 信息共享的水平低 5

    3.2.2 缺少统一的规划及技术标准 5

    3.2.3 电子政务相关法规不完善 5

    3.2.4 公众参与不够 6

    4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及发展对策分析 6

    4.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预测 6

    4.1.1 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6

    4.1.2 电子商务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7

    4.1.3 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7

    4.1.4 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7

    4.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分析 8

    4.2.1 建立权威的协调机构 8

    4.2.2 统一电子政务的标准 8

    4.2.3 加强电子政务的法制建设 8

    4.2.4 广泛运用高科技手段 9

    参考文献 9

    摘 要:本文先对电子政务的含义、内容、特点及功能进行了探析与描述,并回顾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还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了趋势预测并针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第10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安全;防范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是我国政府部门构建的一个可以进行实践工作、实际管理的工作软件,它以网络平台作为自身依托,通过网络平台发挥出功能,可以对众多事务进行处理,让各个政府部分的服务水平与工作水平获得提升。但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需要借助网络,目前网络环境较为复杂,有众多隐患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产生威胁,而且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漏洞,这也容易让网络病毒拥有可乘之机,因此,政府部门需要重视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应用中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制定防范措施为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安全应用提供保障。

1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1.1信息安全方面

非授权访问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信息安全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很多用户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就进入网站,对网站内容进行访问,这些用户的行为存在着一定非法的性质,因为他们避开了系统中所拥有的访问控制机制,这些没有得到授权的用户对网络、网站进行访问是时会进行各类破坏活动,例如非法操作、网络攻击等,给电子政府系统软件的使用造成影响,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泄露与信息丢失的情况,这些信息包括可以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进行使用的账号、密码,一旦有人掌握了这些账号、密码,他们就有了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所使用网络进行攻击的条件,造成网络内部攻击。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70%以上关于电子政务系统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攻击来自内部,这充分说明了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应用上存在着信息安全问题。

1.2网络安全方面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的前提条件是电子政务网络性能的优越以及规模的扩大,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增加了原有的通讯线路,通讯线路增加的直接结果就是改变了网络原有的环境,提高了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电子政务网络自身抵抗网络风险的能力较差,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很容易受到网络安全问题的威胁。网络在逐渐普及,每个人都有上网的权力,网络环境也因此而变得复杂,这增加了网络安全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以及电子政务网络的威胁。在网络安全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面临的安全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网络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网络结构会因此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导致网络性能出现问题,给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带来众多安全问题;其次,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存在着众多的工作模块,这些工作模块负责不同事务的管理,例如财务、人事,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不可缺少的,但正是这些工作模块降低了网络稳定性,很容易导致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问题。

1.3数据安全方面

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与其他软件、其他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情况,很多进入到电子政务网络内部,被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使用的数据安全性难以确定,由于电子政务网络的不稳定,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很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漏洞,如果电子政务软件使用的数据中含有黑客攻击或木马病毒,那么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会造成严重影响,很多重要信息会因此而流失,部分机密文件也也会因此而泄露。数据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面临的重大问题,导致这一方面问题出现的因素较多,所造成的影响与后果较为严重,在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进行使用时应该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提升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2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的安全防范措施

2.1控制用户访问

政府部门应该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信息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对各类用户访问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行为加以控制,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访问以及使用设置权限。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访问规范、使用规范进行编制,外来用户在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访问行为以及操作都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减少外部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内部应设置防火墙,通过防火墙对一些不良信息、有害信息进行过滤,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内部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减少因信息传输产生的安全问题。如果存在网络入侵问题,应及时警告入侵者并高职管理员,降低这些非法行为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造成的危害,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信息安全。

2.2建设安全网络

有些政府部门过于注重电子政务网络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安全,他们会选择建设独立系统的网络,这样的结果是网络安全得到了保证,但是无法实现与其他方面的信息共享。因此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建设安全网络,让电子政务网络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运行是最为重要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网关的建设,减少其他类型信息的进入,将自身的信息中心与电子政务网络进行合并,电子政务网络可以对信息以及电子政务软件进行统一的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够因此对网络的整体情况进行掌握,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及时的排除,对安全网络进行建设。

2.3保护数据信息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中的数据信息与政府工作有着直接关联,如果出现问题会对政府工作以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电子政务软件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安全防范,加强对自身数据信息的保护。首先需要对软件内部文件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内部信息的完整性;其次,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内部建设数据库,对部分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再次,对数据传输通道进行管理,减少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篡改、假冒等情况,让数据信息的安全得到保障,让数据信息能够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巧玲.云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范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5(02):14-15.

[2]刘明良,涂涓.电子政务的建设模式及网络安全性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08):109-110.

第11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构建

一、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概述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以计算机为媒介,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合,以实现政府部门工作的进行以及组织结构的优化重组,从而及时向社会及公众提供全方位、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工作领域,打破了政府工作的地域及时空限制,降低了政府的运作成本,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但是,随着计算机运用日臻成熟,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数据经由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从而给政府安全带来威胁,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发展现状

(一)在基础建设方面

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在地域方面差异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东西部的差异上,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较为成熟,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地、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城市的网站建设的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二)在市场方面

在中国的市场化经济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的发展可谓商机无限。在未来几年内,政府在电子政务方面的投资将继续加深,据专家估算,中国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方面的投资将达到2000-2500亿人民币。这将吸引更多的IT企业服务政府,我国的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在法律建设方面

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正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正处于摸索时期,期间出现的一些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此,国家开始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立法全面化。2001年8月,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成立;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的发展纳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公布实施,直接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法律法规方面的逐步健全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方面的保障。

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在技术方面

1.网络安全规划不到位,造成网络结构不合理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局限性,使得网络流量存在多个瓶颈,广播流量的可控性差,IP地址缺乏统一规划,子网的故障隔离性差。对于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只能在运行中进行修补,但这种修补只是暂时性的,解决一个问题后,往往又会出现新的问题。

2.缺乏核心技术的掌握

对发达国家的计算机设备及技术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例如,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中所需的部分硬件、软件、服务器等的高端产品是国外公司的,国内缺乏高端自主知识产权硬件产品;在系统安全和安全协议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同样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性较强。这就会使得我们的电子政务工作方面的主动性差,网络的安全性能也大大降低。

(二)在网络方面

网络脆弱,使得电子政务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着隐患。掌握了一定技术的人可以轻易获取服务器上的用户名和口令,进入系统修改、删除、窃取一些重要的数据资料;除此之外,网络犯罪活动日益增多,网络黑客非法侵入重要信息系统,修改数据或破坏系统功能,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从而给国家造成重大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三)在管理方面

1.政府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一方面,传统的政府工作使得政府工作人员习惯于保留着陈旧的管理理念,不容易适应信息化的办公模式;另一方面,对于网络这种新生事物的认识不足,在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上存在着认识盲区。

2.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电子政务系统存在管理漏洞。例如,政府忽略管理体制的建设,只是在技术上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并未从管理体制上落实安全责任制,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出现责任的互相推诿,追查原因困难等问题。

3.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在立法方面,我国的电子政务相对滞后,整体的法制环境较为薄弱,这就加剧了信息安全的隐患。电子政务系统与国际互联网系统相连接,因此受到不法侵害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以及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都会形成障碍。

四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网络安全技术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入侵检测、漏洞检测、接入检测、补丁管理、防火墙、系统访问控制以及身份鉴别与认证等。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尤其是操作系统技术和计算机芯片技术,并使之尽快的产业化和具体化。

建立稳固的基础安全服务设施、完善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有强大的安全技术支撑平台以及科学合理的恢复机制,这些是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坚强后盾,政府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实行风险评估制度和等级保护制度

电子政务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缓解措施,选择和实施安全控制,将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实行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可以为电子政务系统建立良好的安全保护环境,从而有可能采取一整套的应对措施来保障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为政府电子政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信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通过宣传、讲座等方式,使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掌握常规的信息安全自我防范技术,树立安全管理网络系统的意识,从而深入而全面地了解电子政务,更好地融入政府的现代化电子办公。

(四)培养电子政务的专业人才

电子政务的开展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应成立一些专门针对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的技术研发机构,组成核心团队,及时解决电子政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由于电子政务的工作内容会涉及到国家秘密与核心政务,它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公共利益,因此,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由国家立法机关及政府以必要的法律形式加以解决和固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使得电子政务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保证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一项关系多领域的综合工程,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同时着手可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在对电子政务系统有了充分的认识后,需要各级政府、社会以及技术人员多方面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马海群,宗诚.电子政务的立法状况、法律框架及核心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

第12篇

一、基本情况

在全县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动员大会结束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郑美华十分重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多次提出要求,把电子政务建设纳入全镇工作的重要日程。一是成立机构,强化领导。成立以镇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13个村(居)委会、23个镇属单位负责人共计60余人,并对每个单位明确了前台受理人员和责任审核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电子政务机房,具体负责日常事务,抽调计算机专业骨干人员1名,全面负责网站信息报送、电子政务技术维护等工作。二是落实责任,强化保障。制发了《关于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部门职责和任务分解的通知》、《关于便民服务免费代办制度》等文件,进一步明确镇村两级各电子政务代办员工作职责,增强了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镇里列支专项经费,做到机构、人员、资金“三到位”,仅为电子政务代办点制作的上墙字牌,镇里就投入近8000元。三是加大宣传,强化合力。镇主要领导在全镇大会上多次讲到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基本要求,督促各村、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多次在党政联席会议、班子例会上研究、部署试点工作,并以《电子政务信息简报》形式印发至各代办点,向工作小组成员单位传达指示精神。同时,加强试点工作业务培训和督促检查,先后多次开展指导培训和日常督查。

二、政务公开工作情况

我镇严格执行《县政府信息公开事项基本目录内容保障方案》文件要求,坚持“及时、快速、高效”原则,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公开信息及时。坚持全面、及时、合法、真实地公开与群众切实利益有关事项、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镇村及各部门重要决策、月度财政收支情况、工程项目招投标、基础设施项目、为群众办的实事等。积极与农经站、企管办、财政所、民政所、劳保所等部门进行定期、不定期座谈,建立成员单位联系会商制度,确保信息及时。二是公开内容规范。严格执行县里统一标准格式进行信息编辑,制定《网站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对信息把握好审核、公开、反馈三个环节,确保信息有效、规范和准确。三是公开时限高效。制定网站管理办法,规定公开时间与公开内容相配套,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即每月公开一次;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即在阶段工作完成后及时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三、政务服务工作情况

一是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制发《关于进一步明确部门便民服务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并在门户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布了我镇所有便民服务事项,内容包括国家基本目录第三类的共计25项服务事项。出台了《服务群众主要事项》、《电子政务代办员工作制度》、《电子政务工作流程图》、《电子政务服务群众事项流程》等,对代办点实行首问负责制、直接办结制、受理承诺制、“阳光”办理制和责任追究制。目前,为全镇所有电子政务代办点制作了有关代办制度、服务事项等的宣传字牌,并挂牌上墙,方便群众了解工作规程和办理相关事务。二是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及建设。制定了《电子政务内网管理细则(试行)》,全镇现有电子政务代办点14个(包括镇设立的综合服务窗口),并全部配备了电子政务代办员。目前,我镇14个电子政务代办点全部接入政务内网,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全部正常使用。同时,我镇加强对政务机房的深入检查,严格对照省市和县有关文件对政务机房建设的各项要求,逐项比对,重点检查了空调、电源、节能、消防、布线、制度管理、卫生等情况,对存在问题立即整改,确保全部设备正常运行。目前,镇属各单位全部接入机房政务内网,所有成员单位随时操作电子政务系统,完成表单录入、办理审核等各项工作。印发了《村镇两级电子政务代办员通讯录》,强化镇村两级工作联系,形成强大合力。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镇在推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较突出问题:一是网站创新方面还不够,信息及时更新、电子政务管理使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各代办点人员年龄偏大,计算机知识程度不高,对业务办理和操作也欠熟练;三是便民服务措施还不多,镇村两级需要进一步加强配合与协调。

五、下一步打算

1.全面规范工作流程。及时提供政务信息,定期维护网站内容,确保公开内容准确规范,政务系统高效运转。

2.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镇人员对电子政务的认知水平和责任意识,积极组织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代办员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13篇

关键词:高校;电子政务;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183-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积极推进高校电子政务,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高校管理的规范和协调,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是建设现代化大学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电子政务的内涵

从高校电子政务的内涵研究来看,目前国内学术界的观点在称谓上稍有不同,主要有“高校电子政务”、“高校电子校务”、“高等教育电子政务”、“高校校务信息化”等不同表述,但内涵上是基本一致的。

张琛认为,教育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电子政务基础网络、教育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公共电子信息服务与在线业务、教育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与基础数据库、教育电子政务信息化规范和标准规范、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人才培养、电子政务技术支持体系与保障体系、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小范工程教育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统计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网上招生录取与调剂系统、办公与信息交换系统、现代远程教育监管系统等[1]。

王勇杰则认为,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校园电子政务建设则由下面基本组成部分: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工管理、资产管理、校园信息、校园网站、论坛、远程教学、图书馆管理、电子备课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系统维护等[2]。

王根健认为,教育电子政务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电子校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电子政务特指高等院校的电子校务,是指高校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实现公文、信息传输无纸化,提高院系和部门的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方便师生员工方便快捷地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参与决策,更好地实现校务工作的现代管理[3]。

二、高校电子政务平台的功能、特点及其应用的必要性

王立新概括了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应具备的五个功能:(1)展示(Show);(2)(Distribution);(3)服务(Service);(4)教育(Education);(5)交流(Communication)[4]。

王立新从比较高校电子政务系统与政府级电子政务系统的异同入手,分析了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1)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建立在一个极具效率的网络平台上。(2)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服务对象明确,业务规则。(3)高校电子政务系统所处理的业务相比于政府级电子政务系统,具有单一性与集中性的特点。(4)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5)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可以由高校相关部门和消费者共同来建设[4]。

张琛则认为,高校教育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教育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是迎合高等教育发展多样化的需求;(2)推行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缩短常规事务的处理时间,实现信息动态管理,加快信息的交流和信息处理速度,保证了信息的价值性,有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和价值;(3)推行电子政务可以有效降低高校教育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1]。

王拔群认为,推行高校电子政务有四点必要性:(1)工作人员已经具备了电子政务办公的条件;(2)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3)有利于各部门和全校师生员工之间达到互动效果;(4)有利于提高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5]。

三、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对于目前我国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积极广泛的学术探讨。王长全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在电子政务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应用软件“孤岛”现象严重;(2)各自归口管理,缺乏统一规划;(3)培训服务体系不完善,应用水平整体偏低;(4)安全问题挑战高校电子政务系统[6]。

李烨阳则指出,由于高校电子政务项目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建设涉及高校的各个部门及院系,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少高校站点在规划建设、管理维护以及安全性方面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从页面制作、审批、更新,流程管理,应用开发,安全性保证,与后台应用系统(如OA和业务系统)集成的以及相互支持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运营方法和技术平台还有待建立和完善;(2)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建设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各所高校对于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及所遵循的信息标准各不相同,因而造成了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3)高校对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效果存在漠视现象,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培训工作做得远远不够[7]。

王勇杰则将校园在建设电子政务中存在的问题概括为:管理观念的问题;软硬件的矛盾;应用软件“孤岛”现象严重;多头管理之间的推诿现象;安全问题等[2]。

王拔群则强调,我国高校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有其普遍的原因,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原因,不仅在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而且在高校之间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高校推进电子政务的难点在于认识观念不强、存在无序现象、体制建设还不够健全等几个方面[5]。

周敏认识到,“行政保密往往使电子校务只能报告‘好消息’”、“监督机制的缺位往往使电子校务只能成为‘硬件摆设’”、“资金短缺不利于电子校务建设的长期性与连贯性”是目前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瓶颈所在[8]。

总的来看,我国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观念仍然落后,重视程度不足;(2)各自归口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协作共享不到位;(3)软硬件建设存在问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4)应用软件“孤岛”现象严重;(5)应用水平整体偏低;(6)配套体制建设还不够健全;(7)安全问题挑战高校电子政务系统;(8)资金投入不足;(9)培训服务体系不完善,专门技术人才培养不到位;(10)监督机制缺乏。

四、推进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国内学者在提出了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靳海亮、高井祥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领导、系统规划;(2)准确定位,搞好设计,降低成本;(3)要在最低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确保资金投入;(4)完善规章制度,保证信息安全;(5)要加强管理和服务[9]。

王勇杰则指出以下几点:(1)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注重投资成本与利用效益的核算;(2)领导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完善科学管理体制电子校务建设需要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投入软硬件设施,促进各级部门推行电子校务;(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减少信息孤岛;(4)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高校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2]。

朱飞强调,要构建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的高校管理新模式,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重构管理理念是先导;加强软硬件建设是基础;全面质量管理是关键;提升人员能力是核心[10]。

王拔群对高校实行电子政务办公提出几点建议:(1)要建立良好的硬件环境;(2)选用合理软件和搭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3)要做好安全保密工作;(4)深化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5)转变观念,实行信息公开;(6)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5]。

周敏认为,推进高校电子校务建设的对策应当是:(1)行政改革,还电子校务“信息公开”的重要职能;(2)利用联网技术推进“信息披露”式的行政监督;(3)设施整合,构建有效的电子校务模型;(4)系统规划,科学管理,促进电子校务的发展[8]。

王达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应当做到以下五点:(1)组织落实、机构到位是保证;(2)建立电子政务队伍是关键;(3)队伍信息化水平的培养提高是基础;(4)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5)分步实施,从易到难,稳妥展开[11]。

综上所述,推进高校电子校务建设的对策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1)领导高度重视,统一领导、系统规划,转变观念,实行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体制机制,统筹协调,明确职责;(2)加强高校上下级、高校部门之间和不相隶属单位的广泛协作与交流,整合各高校信息资源,推进信息资源共享;(3)大力投入软硬件设施,建立良好的硬件环境,选用合理软件搭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大技术开发和普及力度,加快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推动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利用和保管;(4)准确定位,搞好设计,系统规划,科学管理,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减少信息孤岛;(5)深化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各级部门推行电子校务设施整合,构建有效的电子校务模型,加强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性;(6)出台实施细则,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加强管理和服务;(7)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8)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经费投入,注重投资成本与利用效益的核算,要在最低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确保资金投入;(9)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注重梯队建设,加强专业技能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电子政务队伍;(10)完善高校电子政务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张琛.对高等教育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36).

[2]王勇杰.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电子政务发展[J].时代经贸,2008,(S1).

[3]王根健.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

[4]王立新.论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16(3).

[5]王拔群.积极推进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9,11(4).

[6]王长全.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3).

[7]李烨阳.浅谈高校电子政务建设[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

[8]周敏.对高校电子校务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3).

[9]靳海亮、高井祥.加快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2).

第14篇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54-0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评价体系中的某些指标和指标评判标准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根据这些变化对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使该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反映电子政务的建设情况。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电子政务的建设现状进行描述、评测的系统化指标”,其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政务评价指标构成方案、电子政务评价指标数据和有关统计分析测算的方法制度。电子政务的绩效评测标准、评测办法将直接引导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和建设重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体系在电子政务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意义。在规划阶段,有助于明确目标,突出建设重点,使电子政务建设一开始就在一个良性的框架中进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在实施过程,有助于及时了解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确定下一步前进的方向,持续改进,提高建设效率,避免重大错误的发生;在完成阶段,有助于确定实现程度、了解其使用效果,有利于制定新一轮的阶段规划。

二、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反思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忽视社会效益评价

与电子商务不同,电子政务的实施,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方面表现为办公效率提高、费用降低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因此,与电子商务绩效评价不同,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不仅要对电子政务经济效益评价,还要对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此外,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终目的与电子商务不同,它不是以赢利为目的,而是借助信息化促进政府改革,构建一个高效率、低成本和法制化的现代政府,推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价时,应体现这一最终目的,在评价电子政务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重点评价其社会效益。但目前很多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价工作,都是围绕着政府在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投资、电子政务的硬件建设、政府办公成本降低等等而展开的,没有关注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影响了电子政务建设最终目的的实现。因此,只有重视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评价,我们才能有效推动政府改革,借助电子政务的实施来构建现代政府。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不够灵活

目前,大多数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评价以国家为整体的电子政务状况,因此它们考虑的多是一个国家的状况,很少关注某个地区或城市当地电子政务实施的情况。这种单一固定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缺乏灵活性,往往不符合具体地区的自身特点和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实际需要。事实上,对用户而言,当地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要较全国的水平有意义的多。绝大多数政府信息或服务是通过当地政府提供给公众的,而不是中央政府。而且,相对于国家性质的公共生活,公众会更积极、更乐意参与当地公共生活。另一方面,每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其自身特点,电子政务的发展要与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因此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价没有必要按照某一固定模式进行评价。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

目前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单一,出现了“技术偏好”、“供给偏好”等单一评价指标导向的现象,使得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首先,在已有的一些评价指标中,评价侧重于技术指标。诸如网站是否可以发送在线表格;公众是否能通过网络技术与政府官员沟通;政府网站提供多少公共服务;国家是否给予足够支持等。这些评价指标偏重于技术问题和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硬件水平,忽略了对设施进行操作的人力资源软环境,更没有考虑电子政务的效率和效益。其次,目前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只关注电子政务服务供给,却很少考虑终端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具有“供给偏好”的评价指标,无法让我们发现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不到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目的。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

(一)绩效评价体系必须体现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终目的

实施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政府改革和提升政府形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我国构建现代政府的价值取向应当成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价值核心,同时兼顾电子政务的投入和过程。具体而言,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应当包括: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政府办公高效率、低成本、法制化、推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民主、开放、廉洁、负责、稳定和独立自主。这些价值取向应当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中得到体现。

(二)评价方法定量化

电子政务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评价涉及范围广、评价项目多,目前对此较为成熟的定量综合评价方法是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由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涉及范围广、评价项目多,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如果仅仅通过部分可量化指标来评价,既不完整,也不科学,必须将难以量化的工作环节通过定性指标加以衡量,并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构建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要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数据处理,又要有综合性,能全面反映电子政务绩效。同时,各种绩效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和综合评价方法也要根据电子政务绩效评价自身的特点来相应选取。为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灵活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在重点考虑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普遍性的同时,还要给具体地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留有适度空间。具体做法可以考虑为:涉及具体评价对象时,在不影响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价核心指标的基础上,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职能和特点,调整非核心指标和评价标准。

(三)评价体系全面化

围绕上述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全面反映电子政务绩效的综合情况。一方面,既要体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经济效益,又要重点反映电子政务建设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既要反映电子政务建设的纯产出,即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政府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电子政务组织建设水平,又要体现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经济效益的获得和政府形象的提升。各个评价指标之间要形成有机、有序的联系,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杨道玲,于施洋.论电子政务绩效本质及其评估导向[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6)

[2]向俐双.浅议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J].法制与社会.2009(10)

[3]张亚明,刘海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C-AHP模型及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9(04)

作者简介

孙晓东(1990-),男,辽东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

第15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安全 策略

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网络技术问题方面,政府运用电子政务系统势必会增加其对网络的依赖性,而网络技术还尚不成熟,有一定的脆弱性,往往受到技术、社会及人的影响。技术的不成熟就会使网络硬件出现缺陷,操作系统有漏洞,这就会威胁到电子政务系统设置的科学合理性及安全性。第二,网络规划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安全规划不科学,使网络结构不合理。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建设规划中,尤其要注重安全设计。但政府目前的规划却忽略了这一点,系统规划缺乏前瞻性,子网故障隔离性差,影响到政务信息的服务质量。第三,核心技术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中采用的设备及技术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其他发达国家引进的。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只是单纯从国外引进,却没有进行改造和管理。[1]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与否,威胁到国家利益。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必须增强以信息来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学会利用信息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国家抵御国外信息和网络优势威胁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与否,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正确性。电子政务系统是利用信息及通信技术为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搭建的一个电子化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可以相互进行沟通。政府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社会各界其政策与信息,人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政府最新信息及服务,并可以通过此平台及时向政府反映其需求,政府也就可以根据公众需求及时对政策作出调整。这样一个双向的信息传输,关键在于政策与信息传送的真实性。如果电子政务系统中存在问题,那么信息传输难免会失真,政策也就无法正确执行,这是会影响到国家利益的顺利实现的。

(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与否,影响到宣传导向的正确性。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壮大,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强了互动性,给信息宣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不容被忽视的。正如我们所知,网络上时常会有很多负面信息,其传播速度极为惊人,而且其效应极容易被放大,这就严重威胁了宣传导向的正确性。[2]

三、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一)技术保障。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首先要从技术着手,利用技术来维护其安全。技术保障主要包括反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进行访问控制以及身份认证。

1.反病毒技术。电子政务系统在网络环境下,难免会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一旦被病毒入侵,其后果将不可估量。因此,利用反病毒技术保护信息安全是极为必要的。反病毒技术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包括病毒的预防、病毒的检测、杀毒。病毒预防就是事先阻止计算机病毒入侵系统对系统进行破坏。病毒检测就是通过对其特征如关键词、文件长度等来进行病毒判断。杀毒就是在对病毒进行分析后,开发出相关软件来删除病毒程序并恢复原文件。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屏障,用来保障内部网络与外部之间的访问控制。它就相当于一个安全网关,我们可以根据其数据流对内部网络的信息结构及运行状况进行对外屏蔽,防止破坏性的侵入。

3.访问控制。访问控制就是对访问客体进行限制。进行访问控制可以保证信息的私密性,防止资源被泄露,被不良居心者利用。

4.身份认证。对用户身份进行标识和鉴别,防止假冒用户获取访问权限。其实这跟访问控制是密切相关的。

(二)法律保障。为了加强对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与政府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利用强制手段来进行保护。虽然我国目前已颁布了相关法律,但是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很多漏洞。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

1.改变传统的立法理念,确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理念。传统的立法理念重点在于“规范”、“控制”,科学的立法理念就是以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扫清障碍,达到规范发展、保障发展、促进发展的目标,为政府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创造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

2.制定专门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现在,社会频发网络犯罪,因此信息安全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为此,应制定专门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规定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行为及保障措施,对破坏信息安全的行为作出相关处罚规定,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保护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

3.强化超前立法意识。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具有前瞻性,不能仅仅是被动适应。要主动出击,根据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借鉴国际社会的主流思想,制定出相关法律。但必须为技术发展与完善预留空间,增强其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政策和法律必须符合技术发展的要求,在进行规范的同时也不能制约技术的发展。

4.与国际信息安全的法律体系进行融入。现在经济一体化,信息一体化,也使得法律全球化具备了可能性。因此,必须紧跟这种趋势,在制定法律的时候,要在立法思想和方式方法上与现有的国际规则相互兼容,主动参与创设国际规则。当我国法律能与国际规则相互兼容之后,我们便能融入到国际大环境中,主动参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我国争取应有的利益,来维护我国的实际利益。[3]

四、结论

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运用电子系统之前,必须综合考虑风险、成本等问题,运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并通过法律来进行保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另外,要加强自主研发,开发出属于我国安全设备,以减少对国外的依赖性。

参考文献:

[1]台飞 高凌燕;浅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与策略[J];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中心;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