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固定资产评判标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固定资产确认、计量对会计职业判断提出的思考
职业判断是专业人员工作素质评判标准,它是根据相关工作经验、技能指标以及自身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对有关事务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在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发展的各领域。而会计职业判断则就是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各种不确定、不合乎情理的事情的时候根据事情的性质、实质所形成的判断标准,是根据行业规则和相关经验开展的有关决策。
就我国新会计准则下的职业判断能力而言,它受到自身对固定资产定义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变化。首先,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对固定资产的评判不得采取是否等不确定词语进行区分;其次,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缩了明确的修订,大多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都不得超过三年,这让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变得更加明确;最后,固定资产的价值已经不再使用过去的具体数目来进行评估,而是将这些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价值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价值高的不过是以标准化评判标准为原理的过程,还需要业界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运用专业、科学的职业判断能力去进行深刻分析。基于这种时代背景,准则给企业固定资产评价工作带来的重大特征在于企业利用自身经营特点和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充分利用市场这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手段来优化各项资源,已达到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工作目的。但是这种灵活性在目前仍然处于特殊阶段,也可以说这种灵活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出现操作失误必然会导致企业利润变动。
在目前工作中,固定资产确认准则根据企业发展实践及社会发展规律做出了新的解释,并且就其是否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做了分析。在这一工作中主要涉及到两个不同方面的内容。首先解释了当前国内企业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并明确的指出了固定该资产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那些不良资产进行了提出。另外,新会计准则又指出固定资产在确认的时候应当考虑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市场现状,并列举出各项直接参与使用的固定资产种类,这些固定资产的直接使用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巨额的经济利润,但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分析,这一规律的使用虽然很大程度上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给企业固定资产评估带来新的问题,给会计工作人员职业判断增加了难度,再加上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种过完操作理念的深入与普及,这让许多会计工作者在面临有关问题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这就给工作开展带来新的影响。
二、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职业判断思考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对于一个单位的包牌、配股乃至经营策略的制定都是以会计信息为原理开展的,特别是那些大型企业,对会计利润信息的准确度要求更为严格,这也是企业决策者充分、科学利用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一种表现。在这个过程,会计计提减值准备工作的开展作用表现的十分突出,它赋予了企业更多的职业判断权利,也让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应用变得可能。就这种会计工作的目的分析,它主要是更好、更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在理论上让它变得更加符合当经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更加全面、科学、真实的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利润。但是,不可否认这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采用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如何科学既定资产减值、如何计提减值等,这些内容截至目前都没有一个明确、科学的定义,这给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折旧政策对会计职业判断提出的思考
准则在坚持由企业自主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下,进一步突出折旧原则的选择要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来判断,运用资产确认的两条原则,结合本企业、本行业具体情况作出取舍。
残值率根据不同企业允许估计并采用不同的比率。一般而言,固定资产净残值都很小,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仪器、设备,报废时几乎没多少价值可收回。从重要性原则出发,可以不考虑这类固定资产残值。又如由于安全、环保等法规的制约,有些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可能不足以支付清理费用,即净残值出现负数。
1.财务管理意识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注重医疗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忽略财务管理工作。国家财政补贴、医疗卫生服务是其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不存在资金问题,自然,在日常经营运作中,忽略财务管理工作,盲目选聘会计工作人员,缺少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考核,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忽略财务管理,相应的工作水平落后。
2.财务管理制度不完整。因财务医疗卫生机构自身忽略财务管理,也不关心收支情况,时常出现违法行为。例如,在报销环节,即便没有凭证,只要领导口头交代,便能从会计人员手中自由支出现金。另外,不完整性在会计以及出纳工作中也有所体现。最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经营杂乱无章,无法准确掌控经营情况。
3.盲目投资。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经费自结能力一般,即便是日常薪资发放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此种条件下,部分机构无视自身具体情况,盲目投资,这对于本就羸弱的经营状况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4.财务监督不到位。部分财务人员无法全面落实相关制度标准中的内容,进而财务监督不到位。还有一部分财会人员缺少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性,财务监管有如空壳。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与改进策略
1.预算管理。
1.1预算编制。
1.1.1支出预算编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对于人员支出,应参照年度平均职工数量、社会保障以及薪资政策等编制计算。对于药品与材料的支出参照总业务量、工作计划等编制计算。对于其它经费支出应参照年度平均职工数量、平均支出标准、总业务量等编制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应遵循借助收入评判支出、收入和支出平衡的原则。对于财政补贴基础建设支出应参照相关文件和资料编制计算。
1.1.2收入预算编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疗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因此,核算医疗收入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功能定位、服务范畴、社会经济条件、人们看病需求、技术与服务水平等多种因素,系统考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实时关注药品作价政策。可参照以往门诊业务量、住院业务量和增长率,科学预算本年各项收入,还可依据计划门诊数量、计划人均收费水平,合理预算门诊收入,依据计划病床所用天数、计划人均收费水平,科学预算计算收入。
1.2预算执行。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审批后的预算是评判核算工作效果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履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面落实预算工作,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增加收入,降低支出,增强预算束缚力,掌控预算实施情况,科学分析预算收入实施率以及支出执行率,加大对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力度。在年终应科学分析预算实施情况,对比预算收支和实际收支,合理评判预算实施效果,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2.资产负债管理。
2.1净资产管理。固定基金、专项基金、国家财政补贴剩余、事业基金以及没有填补的亏损构成了净资产,加强净资产管理,全面协调安排,充分利用,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
2.2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构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包含货币资金、日常存货、代收款额、预付款额等多项内容。日常存货是指低值易耗品、药品等,它是具体的事物,可为医疗卫生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并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较大。
2.2.1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应坚持计划采购、灵活周转、供需结合、定额管理的原则,核实物资数量和金额,保证充足的储备数量,避免不必要的闲置,充分利用库存资产,减小库存定额,缩减资金占用率,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益。
2.2.2加强待收款额、预付款额管理,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待收款额,缩减收款时间,针对代收款额开展合理的账龄分析,有效催收,降低坏账损失程度。
2.2.3特定设备、一般设备、建筑物和其余公共构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在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有所提升,其定资产提升幅度较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分配固定资产,协同财务部门针对固定资产开展清查工作,切实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健全性,并科学分析固定资产使用,规避限制现象,最大限度地利用固定资产,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3.收支结余管理。
3.1支出管理。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支出、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支出和其它构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支出。在支出管理中,应坚持科学开支、认真核算的原则。在支出活动中应严格参照相应标准,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肩负着卫生服务的重担,其中卫生服务主要包含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在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要求针对这两种服务进行相应核算,对于不属于这两种服务支出的,可将其列入到待摊支出行列中,再参照科学的标准将其分解到以上两种服务支出的具体科目中,摊销时遵循关联性、经济成本效益关联以及重要性原则。
3.2收入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收入主要包含医疗服务收入、财政补贴收入、上级部门资助收入和其它。在收入管理过程中,应坚持及时收缴、严格合算的原则。伴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推进,基本药物采用零差率销售,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药品收入,且动摇了药品收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主要收入来源的地位,新财务会计制度,撤消了药品收入一级具体科目,并将其列入到医疗收入中来核算。医疗卫生收入作为其收入来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应严格遵循国家物价政策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参照相关标准收取看病费用,并按时结算,坚持今日发生,今日入账的原则。财政补贴包含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设备采购补贴、人力补贴、公共卫生服务补贴,在接受财政补贴时,确定补贴事项,清晰界定基本与项目支出补贴,并认真开展会计核算。
3.3收支结余管理。收支结余从字面上来理解便是日常支出与收入抵消后的剩余额项,主要包含日常业务结余以及政府补贴结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结余应参照相关规定列入单位预算。在这一过程应注意,对于结余中规定某种用途的不对其进行结余,而没有规定用途的部分在为正数时,参照国家相关规定用作事业和专项基金,若为负数,则应从事业基金中挪用进行补充,不再分配。
三、结语
【关键词】 设备资产管理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1 引言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配置计划、投入、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行为,确保企业设备资产的安全、完整、可靠、高效意义重大[1]。一个企业需要平稳的可持续发展,设备资产管理在众多管理元素中显得尤为重要。
2 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现状
现代的设备资产管理已将设备在生命周期内经济性最优作为管理目标,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称为设备综合管理学。现今国内企业的设备资产的投资决策常常取决于领导层的个人经验积累和判断,但相对欠缺详实可靠的综合数据作为评判的依据,使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决策方案相对缺乏客观性和精准性,无法以实际数据作为考量标准。
3 引入模糊算法对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意义
引入一套能够客观评价设备资产决策问题的模糊数学模型,可以通过对不确定性的概率统计理论描述设备资产在不同环境与决策下对企业的实际价值,从而使公司高层,对设备资产的管理决策方案的确定有据可依。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众多模糊性因素,使得整个决策系统相对较复杂,决策后果具有相档的不确定性。这种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正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3.1 设备资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3.1.1 因素集设置
综合考虑影响设备资产评价的各种因素,按不同阶段的成本费用、使用情况以及市场价值等不同属性将各因素分为4类:
设置成本:运输费用、安装费用、检测费用、购置费用
运营成本:年度维修费用、年折旧费用、年度保险费、年燃料费
使用现场:成新率、使用率、完好率、机况机貌
市场情况:领先程度、市场需求度、市场通用性、市场稀缺性
3.1.2 评价集设置
根据企业对设备资产管理决策评价的可能结果,将设备资产价值评价结果分为如下五类,即:
其中按照评价等级对应的模糊评判向量如下:
建议投入(90-100),谨慎投入(80-89),维持现状(70-79),逐步处置(60-69),加强处置(60以下),综合反应了该设备资产的市场前景、技术水平、资产回报率等情况,并对企业下一步资产管理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
3.1.3 判断矩阵的确定
从因素集U到评价集V的模糊矩阵为:
其中,表示因素层指标对于评语的隶属度。
3.2 因素集权重的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每一层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将其相对重要性进行量化表式:,,表明i相对于j的相对贡献值大小。
3.2.1 主因素层分析
主因素层分析结果如表1:
以主因素层U为例进行计算:
将判断矩阵按列进行归一化处理:
,
特征向量计算:
,
同理可得各子因素层相应权重为:
3.2.2 案例应用
现以此25台履带式起重设备为例,对其各项经济数据指标进行等级评定,各子因素层评价结果如表2:
以设置成本为例进行计算:
归一化处理得:
同理可得:
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由上述计算结果,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该企业履带式起重设备的综合评价为应加强投入。但由结果可见,由于部分设备的落后与使用率低下,其逐步报废以及加强报废的评价隶属度同样较高,说明在加强投入的同时,也应对部分陈旧、效率较低的设备进行报废更新,以提高该类设备的总体评价。
4 结语
本文使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决策提供了较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模型,从而使目前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决策从较为主观的评判标准逐步转化为以客观数据为依据的客观评价。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企业各类设备资产的剖析,结合企业管理层对设备资产管理相关要求,可以建立系统的设备资产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能真实、客观的反映企业现有设备资产价值情况,为预测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决策走向提供客观依据。
(2)采用量性结合的方法解决设备综合评价中的定性问题,把设备资产按不同模块进行比较,从多层面、多角度对设备进行评价,可以企业设备资产结构更趋于合理化,市场化。
(3)该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对某类设备资产进行评价,还可以结合具体需求,稍加变动后,用于单一设备或其他固定资产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宋丽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年13期.
[2]任秀玲.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J].现代营销,2012年第8期;25-26.
[3]冀爱珍.浅析煤炭企业井巷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7).
[4]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机电设备评估基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391-392.
[5]欧阳绵,彭祖赠,李必祥.模糊数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