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政治学专业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师;专业
我国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学政治课程的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素质,实现专业发展。本文结合新课程的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提出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首先,中学政治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部分,其发展必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次,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内涵是由思想政治课自身的学科特性所规定的。《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作为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政治学科的具体体现,全面地规定了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理念、性质、地位、功能、目标和内容。新课标的颁布不仅为中学政治课教学提供了纲领性文件,而且也从学科的角度赋予了广大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以全新的内涵。本人认为包括四个方面:(1)政治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2)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3)政治教师应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4)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二、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1.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
教师培训应该以在职学习与培训为主,这是教师更新、补充知识、技巧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校本培训模式”是一种效率高、操作性强的在职培训方式。它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由专家协作指导,教师主动参与,以问题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把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在职学习与培训应让教师养成一种持续学习的习惯,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
2.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不单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另外,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与其他教师进行专业合作。
3.参与课程开发
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它激发了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并通过课程“范式转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进而提升自身专业形象和专业素养。其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的归属感,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投入,并促进教师各方面的专业发展。
4.加强合作交流
中学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要突破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同事、同行进行专业合作与交流。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科内部同行之间的交流。大多数中学的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研讨的制度就是教师同行合作的基本形式。其次,教师要开展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如参加研讨会和观摩活动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网络环境优化的条件下,通过局域网或因特网开展的交流合作活动明显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
总之,中学政治教师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课程改革的大潮。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与追求,不断更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教育参考,2003(2).
[2]刘定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九个命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4(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al industry downturn, the coal market demand continued to declin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of coal related majors is grim, increasing employment pressure.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of coal related majors.
P键词: 高职教育;涉煤专业;就业指导;就业竞争力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al related major;employment guidance;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224-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逐年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大,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2013年,煤炭市场的“黄金十年”结束,煤炭价格回落,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对煤炭行业而言,最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但最坏的时候却可能还没到来。煤炭企业劳动需求减少,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员增多,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对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剖析,提出做好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相应措施。
1 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总体形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逐年扩招,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增幅很大,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共有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比2013年增加28万人,可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2015年毕业生达到749万,2016年毕业生达到765万,2017年毕业生预计795万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煤炭行业不景气,煤炭市场需求持续下滑,煤炭市场呈现一片惨淡景象。煤炭行业过去靠透支资源和环境换取发展的经济模式,已不可持续,煤炭需求增速趋缓,煤炭市场2003-2005的风光难以再现,煤炭市场结束了“黄金十年”,进入“寒冬”,据了解,按照云南省政府的要求,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整合重组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整顿关闭一批”进行,曲靖市计划今明两年关闭40多个煤矿。高职涉煤专业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面对激烈的竞争,高职涉煤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关键。
2 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就业观念落后,缺乏就业竞争意识 “专业对口”和“铁饭碗”的思想已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毕业生的择业观,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缺乏冒险精神以及对风险的预测与承受能力,这极大的限制了自我的发展。有的学生好高骛远,希望择业时一蹴而就,忽略了个体与工作岗位之间的磨合与“双向选择”这个客观因素。从这点来看,“先就业,后择业”的职业发展模式能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平衡个人能力、个人兴趣爱好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关系,经过就业历练之后更容易找准职业方向。因此,毕业生初就业时应该放平心态,放低姿态,尽量根据个人能力和职业兴趣尽快就业,然后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社会经验,减小择业难度。
2.2 依赖心理严重,求职主动性差 我国扩招政策出台后,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比较大。面对这种状况,学生认识程度不同。就业压力或是就业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就业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认识到现在的就业比较难,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认识不到就业难的现状,就业主动性差。在就业上有过分依赖心理,一是过分依赖学校为其分配工作而不主动去寻找工作机会;二是过度依赖家属亲朋给自己介绍工作,并且对工作机会挑肥拣瘦,对工作机会缺乏主动性。
2.3 毕业生就业不稳定,缺乏诚信,毁约率高 通过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安排大三学生在第二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许多学生在第二学期的顶岗实习开始前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但是在顶岗实习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学生会跳槽,毁约改签另外的单位。通过了解,毕业生对工作的报酬、工作环境和将来的发展不满意。大多数学生不愿意选择环境艰苦的岗位,认为那样的岗位不体面,尤其是认为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非常艰苦,在就业时决意转行。但是对其他专业工作又缺乏专业积累,相对专业对口的竞聘者来说竞争力较弱。还有一些学生自我蒙蔽,不乐于接受现实,以致于在择业时优柔寡断而错失好的就业机会,最后为了完成学业而草草签约又草草毁约。
2.4 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深厚,缺乏就业竞争力 从以往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研情况来看,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和道德水平在企业中备受好评,但是在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不少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功利心较重,缺少热情。尤其是高职涉煤专业的学生,以往该专业市场需求旺盛,工作机会较多,学生几乎没有就业压力,于是就放松了对专业的学习。另外,涉煤专业的岗位环境非常艰苦,专业知识枯燥,学生主观上排斥艰苦的工作,一边计划着毕业后转行,一边漫无目的的进行专业学习,自然觉得学习过程枯燥无味,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毕业时没有扎实的专业积累,达不到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无法顺利择业。由此可见,专业积累和技能水平是否扎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能顺利走上职业道路,并且在职业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
3 提高高职涉煤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3.1 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科学就业观 现在大学生就业趋向市场化,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就业观念,放宽择业标准,要认清当前就业的形势和需求,转变理想化的求职方向,不要放弃一些工资少,条件差社会地位低的岗位。要响应国家“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指导思想,克服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强调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国情与艰苦创业精神相结合,教育和引导涉煤专业学生,坚定树立科学的、务实的事业观和奋斗观。要教育毕业生摆正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在就业择业时适当降低期望值,主动深入基层寻找历练机会,厚积薄发,最终走上更好的职业道路。
3.2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供优质就业指导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有利于学生准确定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本人从2010年开始从事涉煤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对毕业学生进行回访,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了这些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专升本、就业中体现出了较大的竞争优势。在涉煤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中,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外部认知、职业选择、目标和行动,有针对性地规划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在就业指导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以及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正确地进行就业定位与自我肯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应聘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所学专业、职业爱好、发展潜力等要素,选择相应的应聘企业以及所提供的岗位、职务和薪酬待遇,做到人事相宜,人职相宜和人薪相宜。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有这样一个理念:招生与就业是学校的生命线,就业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学院2012年成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连续9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一等奖”,连续8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就业先进单位”。学院先进的学生就业工作理念推动了就业制度、就业机制的创新,也就创造了数年高就业率的奇迹。因此,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服务,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提供就业信息、论坛交流服务等,为学生提供优质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模拟仿真实训 专业技能是就业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因素。专业技能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就业的一个关键点。无论当前涉煤专业就业竞争压力多大、就业多难,关键的问题要提升自己就业竞争力。我们应不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社会调研反馈,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发展转型需要的实用型高职人才。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资环学院为例,资环学院涉煤专业依托校内模拟矿井为综合实训平台,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人才培养规格以及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改革课程设置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以及实践能力要求,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深化并发展了“专业认知―模拟矿井仿真实训―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培养制度,通过科学的设计,使教、学、做融为一体,产学研结合得以有效实现,人才培养同生产一线得到有效对接,确保了学生实训教学的安全与可行,发展职业能力。在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培养目标的定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建构、教学环节和学时的分配等因素,达到了总体设计优化。在教学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模拟仿真实训,提高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治学态度、知识能力结构、教学方法、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因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从教师的“师德、师能、师表”抓起,不断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鼓励教师进修,到企业实践锻炼;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以此带动横向课题项目合作、技术引进和信息交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聘请职业教育专家、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等参与教学;让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承担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制订新教师培养指导工作计划,安排专人指导,定期督察;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作用,开展专业交流,进行教学研讨,聘请职业教育专家、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等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拓宽教师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高职涉煤专业学生要正视现实社会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强化竞争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从现在开始,要立志,定下目标。只要你有信心,你就能移动一座山,只要你相信成功,你就会赢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周炳全,谢彩英主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竞争力
一、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和大众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普遍提高,中职毕业生凭借一些浅显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许多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能从事相关的工作,就业对口率低,竞争力不足,难以持续发展。
二、原因剖析
(一)生源质量下滑。
随着高校的扩招,上大学不再像以前一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绩稍好的学生都能就读高中,这使得中职生源质量大幅下降。中职学校应该清楚这些客观情况,明确学生的培养定位,比如,很多中职生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操作,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二)毕业生不符合社会需求。
中职生就业竞争力低的根本原因是技术水平低,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只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使用,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这些基本的技能根本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三、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竞争力的对策
(一)按照社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
每年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涌向社会,一方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用人难,应用型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独挡一面的人才缺乏。企业的“热”需求与毕业生的“冷”遭遇形成鲜明对比,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设置没有经过详细的规划,对培养的学生定位不清,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存在明显的偏差。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进行改革。总理在2009年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要注意的是职业教育的规模、学科的设置,需要和社会需求相吻合,因为它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所以又应该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所以在开设课程前,要先进行市场调查,调查就业单位的用人需要,关注人才市场的相关信息,总结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应该掌握哪些专业技能;怎样开设课程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等。
另外,中职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比如像编程、数据库操作等对数学能力、逻辑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不适宜开设过多,可以相对多地进行网络组建、计算机维修、图片处理、办公软件等方面的教学。
(二)加强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中职毕业生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中职教师质量令人担忧。一方面,中职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理论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很多学校引进的师资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学的专业学习重研究,理论性强,因此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低。“双师型教师” 成为IT专业建设的老大难问题。另一方面,由于IT行业发展快速,知识更替非常快,这间接给专业教师造成了极大的技术压力,教师除了正常授课外,必须付出比其他专业教师更多的精力进行知识更新。
(1)多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开发或管理工作,让教师掌握实用的技术技能。这样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社会实践工作经验,更加生动、深入、透彻地讲授计算机专业知识。
(2)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足够外出培训的机会。一方面,学校可以请专家或企业优秀技术人员给教师做讲座或短期培训,这样不仅为学校节省了开支而且受益面更广。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以学校为教育基地,让教师充当主角,以培养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为目标,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3)鼓励教师平时加强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学校应鼓励教师多订阅专业报刊、杂志,图书馆、阅览室为教师提供阅读场所和资料,每年提供一定经费让教师购买图书。同时,可以制定表彰奖励制度,设立奖项,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专才”学生。
计算机学科博大精深,如果要求学生在三年时间内精通所有的计算机技术是不可能,如果学生在领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掌握某一计算机技术,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科学安排课程。在学生入学第一年加强职业基础教育,为学生打下较宽的专业基础,之后再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在专业上学精学透。比如,第一年可以让学生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再让学生选择具体专业种类,强化技能培养,让学生既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又有一技之长,在就业时能够从容应对。
(2)开设兴趣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专长参加对应的兴趣班。平时的课堂授课,学生的人数较多,同时受时间限制,教师很难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辅导。“小班式”的技能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既能克服学校实验设备相对不足的困难,又突出了职业岗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平台上发展,对专业特长技能的形成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实用型初、中级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为使自己培养出的毕业生适应岗位需求,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让学生有足够的设备进行训练。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的准备,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4)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必然。平时的教学练习,教师是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设置,但是计算机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不尽相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因此,要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面向职业岗位参与实践。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备直接从业的专业技能及相关行业的职业素质,通过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课程结构调整,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单位:开平市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