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范文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法制教育 措施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法制教育的作用。高校传统的法制教育大多数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面上,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致使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局限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达不到认知深度和理性思维。纵观法制教育课程的设置,大多数高校存在学生不重视、学时学分偏少、师资配备不合理等弊端,反映出当今高校对大学生法制理论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错位法制教育的内容。一是,目前在很多高校的素质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内容不仅少得可怜,且大多混归于道德教育。当学生触犯校规校纪时,便以学生道德修养的等级作为惩处标准,在法律与道德的界定上出现混淆不清,简单地将法制教育纳入德育范畴,未把法制教育内容作为完整的系统加以建设。二是,许多教师受习惯或传统思维影响,认为学校教学管理中涉及到的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并不愿意承认其中的有关法律问题,教育学生也往往停留在思想教育层面,较少考虑或忽视法制教育。

(三)学校法制教育缺乏常态化、体系化。学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是相当重视的,但缺乏整体考虑。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很少有明确的法律素养要求。学校工作计划乃至五年规划较少提及法制教育,制订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时较少考虑法律因素,法制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大多数教师缺乏法律专业知识,法制教育内容缺乏系统考虑和安排,学生管理工作中较少考虑法律引导和分析,教师对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法律风险意识,导致在管理学生问题中出现一些法律纠纷等等。

(四)忽视法律素质的评价。在传统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研究中,对法律素质的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既没有明确提出“法律素质”的概念,也没有对法律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学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认识上虽承认“法制观念”的存在,但在实践中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二、现阶段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

(一)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要求所有社会成员都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依法治国的实现,必须依靠全民族法律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体,更应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每个环节都与法律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法律手段成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一切规则和制度的制定都应符合法律的规定,一切个人和单位的行为都要有法可依。个人的行为和生活都需要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

(三)加强人文综合素质教育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不仅仅靠具有某一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对高校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设想

法制教育的开展、法律思维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方方面面给予关注,需要社会各界的互相合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提高对法制教育的认识。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高校要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高度,重视法制教育。既把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看作是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又要将其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长期目标联系起来。

(二)优化法制教育环境。高校领导和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法律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用法律来保障教育发展,规范教育管理,调节教育纠纷,保护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实行依法治校。高校的各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法治社会的要求,制定适学校的规章制度时,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高校要严明校风校纪,做到令行禁止,让学生明确法律、纪律的尊严。要加强对校内外环境的综合治理。

(三)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要有所改变。要改变长期以来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上存在一些误区,如将法律基础当作法律常识课,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合理重构法制教育的课程体系。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期间,可以尝试在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高校还可以根据学校专业的不同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再次,从教学方式上,要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高校可以推行案例教学法,可以推行辩论、模拟法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打破课上与课下的界限,书本与现实的分割。

(四)建立法制社团,加强法制实践。结合学生工作实践,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建立法制社团,定期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学习法律、运用法律。法律具有世俗性,是非常实用和功利的,它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大到一国的根本制度,小到日常生活里鸡毛蒜皮的纠纷。在提倡依法治校的同时,引导学生依据法律来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化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各种矛盾,并最终达到自治的境界。

(五)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形成良好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环境。建立法制教育实践基地,与街道、社会密切合作,利用正、反面典型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阴暗方面,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社会问题的法律原因,向先进的法制人物学习,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省略/chinese/PI-c/222801.htm,200 2-10-25/2010-11-29.

[2]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谢松岭,谢红岭.对加强大学生正确权利义务观教育问题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

[2]朱长根,陈一健.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科技与法制,2007(3).

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高校法制教育 法律信仰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大学生在了解和懂得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法律意识,认同信赖法律,从而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也是新形势下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然而,近几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频频发生。这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件难道真是大学生不知法?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状况更多的原因是现代大学生知法不守法,在法律的“知”、“行”上出现严重分离,把学法仅当做应付考试,被动接受,未真正地深入人心、形成信仰、养成习惯,因此高校法制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现在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现在高校法制教育在模式构建上尚不完善。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仍附属于道德教育中,未有独立性。随着“06方案”的实施,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二门课程二合为一,总课时变少了,在课程内容中涉及法律的只占30%左右,但在教材体系的编排上却是各类部门法均面面俱到,教材的内容就变成了法律概念、法律条文的堆积和罗列。面对如此庞杂的体系内容,教师授课只能一带而过,浅尝辄止;在教学形式上,也局限于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缺少生动、深入人心的方法。而大学生对于这种非专业又必修的课程也就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了。这样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二)在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中还存在“知”、“行”不统一的问题。

现在很多大学生在表面上认同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对我国的法律也略知一二,但法律情感淡漠,主观上过分扩大了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因素,如司法腐败、违法不究等,而忽略了正面因素。当遇事要做出行为选择时,在个人利益、亲情和法律中间,一些学生会选择非法律手段来维护合法利益,而且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没有形成法律意识,缺乏法律信仰。

如,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件,马加爵在被抓归案后,仍装疯卖傻地企图逃脱法律制裁,这不是不知法,而是知法犯法。又如盗窃行为是大学校园中最为常见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盗窃是一个故意行为,要求在行为前有犯意的形成,即违法犯罪之人在主观上有占有他人财物的欲望,然后实施盗窃行为,在客观上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盗窃是违法的,连小学生都知道,更何况是一个大学生,那为何在大学校园里盗窃案件层出不穷?我们无法去控制一个人想些什么,如果他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欲望,当然就不会有后面违法行为的发生;但如果在产生这种欲望后,能够想到遵守法律,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就不会有违法行为的发生。可见对法律知识有所认知还是不够的,还要懂法,只有将法律融入意识、形成信仰、养成习惯,才能成为一名守法的大学生。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

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仅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不够的,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着力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

1.通过公共选修课来开设一些法律课程,如婚姻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等,来弥补“两课”教学中对法律概念、法律条文解释过浅、理解不深入的不足,并且可以规定公共选修课学分中法律课程学分需占一定比例,以此来督促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1]。

2.在各专业课程计划中开设一些与该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让法制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理工专业中增加专利法,在文科专业中增加著作权法,等等。这样的结合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在学生活动中融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1.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

高校可以通过校报、宣传栏、校园网等,及时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大学生中营造学过的法律反复学,重点的法律深入学,新出台的法律及时学的学习环境[2]。还可以定期进行法律专题讲座,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典型案例让大学生感受到其实违法犯罪离自己的生活并不远,从而发挥一定的警示约束作用。学校还可以利用专业法律教师这个资源开设法律咨询热线,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遇到法律问题无所适从的现象,及时帮助他们解答问题;各系部还可以配备法制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法律顾问。

2.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提出:“如果你想让人们对一个事物形成积极的态度,就要让他们去参与那个事物。”用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上也很合适。可以开展系列的校园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表演、辩论赛、以案说法等活动。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参与进去,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学会运用法律。也可以走出校园,到法院旁听有关民事、刑事等案件的审判;与社区共建,让学生参与到社区普法活动中去。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能增进学生的学法热情和法律感情,使学生受到切实、生动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法律教育应注重树立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培养法律价值观。

大学生在内心对法律有了信仰,才会自觉地遵守法律。因此,第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养成法律习惯。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可以看做是小范围的“法律”,大学生在学校养成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习惯,踏入社会后自然会习惯按法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学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即对学生的权利、自由要充分地尊重,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也要照章处理,不能因关系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滋生部分大学生处事不守法靠人情的心理。第二,要将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教育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学习《高等教育法》中的受教育者有哪些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消费者有哪些权益;学习《劳动合同法》中涉及试用期劳动合同签订的相关规定,了解见习期与试用期之间的区别,等等,让大学生感受到法律在规范自己行为的同时,还在保护着自己,加深对法律的了解,从而养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习惯。这时的守法不再是因惧怕法律的惩处,而是发自内心地对法律的信任和依赖,形成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学法才更有动力,才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才能做到对法律的“知”、“行”统一。

法制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大学生掌握多少法律名词、了解多少法律条文,而是培养大学生对法的信念,养成一种法律思维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迟会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工会论坛,2010,(6).

第3篇

课题名称是《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号是XYSK09。

【摘要】

近些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杀人恶性事件的发生,令高等教育者担忧。因此,积极探索大学生法制教育形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大学生;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

一、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

道德和法律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范畴,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都具有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功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在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方面存在着互补作用。法律是有立法机关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以道德为基础,是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实践,它将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如果没有到的做基础,法律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法律作保障,道德也就失去其应有的功能。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把学生认识道德中蕴含的崇高的理想,激励大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法制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增强对法律的认同感,树立自觉维护和恪守法律的观念。因此,在大学生中要切实开展法制与道德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这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在法制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注重法制教育。要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特点、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及发展规律,构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权利和义务教育为重点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一体化的内容体系。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改变单一的知识教育方式,探索与构建以理论观念引导、知识传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道德法制教育新模式。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是一项极其艰巨而繁重的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学校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法制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把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又是一个知法和守法的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不同,但其过程都是在育人、育心、育德;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具有高度一致的目标,都是在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二、法制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

我国高校大学生犯罪现象长上升趋势,而且大学生犯罪具有多元化、智能化的特点。通过综合分析大学生犯罪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在大学生身上明显存在着心理失衡和无视法律的现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需要,是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稳定社会安定的必然要求。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特点开展法制教育,针对校园犯罪案例,帮助学生剖析其犯罪原因,还要针对学生赌博、行凶打架等一些违法行为,选择适当的法制教育的内容,改革和创新法制教育形式,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氛围,加大力度通过校园媒体宣传法制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后果、犯罪的责任、犯罪后应受到的惩罚以及对自己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起到对学生的威慑作用。在开展法制教育的时候,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要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发展性、主体性的观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及原因,有计划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在教师的辅导、引导、操作中,让学生认识心理活动的特点和实质,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等,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使学生能够自觉控制情绪,不至于在盲目冲动中作出违法乱纪行为。通过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控制因情绪失控而违法、违纪的现象,从而培养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侵蚀的能力。高校要积极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通过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质人才。

三、法制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