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德育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德育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德育专业基础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德育专业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德育模式

职业学校由于与普通高中的招收生源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因此职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素质与普通高中也有很大的区别,这就使得无论是职校的学生特点还是开展德育工作均与普通中学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在德育上,大部分职业学校基本上仍采用普通高中的常规模式,未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育模式,未能体现职校的特点和特色,更缺乏创新。

为什么常规的学生德育在职校实施的效果没有在普通高中好?为什么在普通高中能轻易实施的一些管理条例,在职业学校德育中举步维艰?这是许多职校班主任经常思考的问题。最简单的例子是学生穿校服问题,这个问题对普通高中的班主任来说可以说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不用班主任提醒,学生都能自觉地做好。但在职校,许多班主任仍每天为此事牵肠挂肚,操心不已,这虽说有点可笑但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应当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找出符合职校学生特点,探索出创新的德育方法。

近几年来,职校的许多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上探索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主要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仍主要采用普通高中沿用的奖励+扣分模式,没能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德育模式,同时也没能形成符合职业学校班级特色的德育方法。笔者认为,职校的德育教育除了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外,应特别重视专业特色和专业思想在德育中的作用,在德育中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的德育模式,使德育形式多样化、手段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职校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职校的德育方法,提高职校的德育水平。

以专业兴趣为前提,改善德育环境

我们知道,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受教育者向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形成某种特定的能力、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过程。但是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必须通过学生一系列积极的响应才能达到。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响应,首要条件是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职业学校,学生是按专业进行分班管理的。学生就读时的专业基本上是按照学生的个人兴趣进行选择的,因此可以说,职校的班级群体是按学生兴趣进行组合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人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学生的行为和活动也是以是否符合他们的兴趣为标准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一个人要出成果,因素之一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有了兴趣,“苦”就不再是苦,而是乐。因此我们可以从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专业兴趣着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以此为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逐步实施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的德育模式。具体到班级的管理上,笔者在德育中发现,有些方法或制度学生容易接受,而另一些方法和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很难执行。这不排除有些不合理的制度而导致学生不愿意接受的现象,但主要原因在于某些方法或制度阻碍了学生兴趣的发展,学生不愿意被动地遵守。相反如果学生的专业兴趣得到满足后,在一个宽松和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比较容易主动接受纪律的约束。因此在职校的德育中,应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欲望。当学生的专业兴趣得到满足后,我们逐步对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让学生主动自觉的配合遵守各项纪律。另外,还应在管理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导,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班级氛围中自觉的接受制度的约束。

以专业思想为导向,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基于专业特色的德育模式关键在于使班级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因此要求班主任教师应深刻理解本专业的特点,对本专业的未来发展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在带班过程当中,及时强化学生专业思想和专业意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奋斗目标。通过学习目标的陪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班级的学习气氛,培养有利于德育的环境。笔者在接手会计专业高职班班主任时,遇到该班学生表现懒散、个别学生无心学习等情况。个别学生主要表现在上课时经常迟到,对扣分无所谓,卫生值日不执行。后经本人仔细了解和分析,发现个别学生懒散的主要原因是对专业特点不理解和专业思想不明确,认为现在离毕业还早等等原因。学的理论知识繁且难,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动力,个别学生就像是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轮船,漫无目的,得过且过。于是个别学生违反常规,以此发泄内心的迷惘和不满。针对这一主要问题,笔者在班上进行了多次会计方面的讲座和座谈,向学生仔细分析了会计专业的特点和分工,解释了会计就业方向。通过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让学生知道作为一名从事会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强调学生在校期间应重点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哪方面的技能,使学生明确了专业发展思想和专业发展目标,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个别学生开始改变了对会计专业的看法,开始安心学习,自觉遵守班级纪律,随着学习气氛的改善,班级管理也开始变的顺利和容易,原来难以实行的一些管理条例也顺理成章地得以执行,有效地改变了班级的面貌。

以专业活动为方法,发挥学生特长

特色的形成,还应结合各种手段进一步强化专业特色,让学生保持对本专业的求知欲。除了举办各种专业讲座,着重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班上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会计知识专题手抄报比赛,“我对会计岗位的认识”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专业活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自我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进一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学生体会到了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的内涵,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学生也进一步理解了会计专业的特色,使学生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当学生喜欢上专业,把兴趣变为爱好,在班级中形成求知向上的良好风气的时候,德育工作就不会是件困难的事了,学生会自觉的来维护这种良好的班级气氛和环境,从而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来目的。

第2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护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6-0037-04

教学设计是在一定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进程、预判教学结果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堂教学设计时,笔者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念,将课堂教学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向“课前学习―课堂研讨”转变,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拟以《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的“管饲饮食――鼻饲法”内容教学为例,从三方面对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专业教学设计进行研讨。

一、通过教学背景分析,确立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环节。笔者认为,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教学背景分析涵盖岗位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三方面的内容。

(一)岗位分析。从职业需求出发,确立教学任务。“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将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出发点,通过对护理岗位分析,确立教学项目。从护理岗位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鼻饲法是所有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临床“三基”中最基本的护理技能之一,同时与胃肠减压等操作有密切联系,是临床上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消化外科、普外科、ICU等科室日常护理的常规操作。《护士条例》也强调操作的规范性是临床判定能否构成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将鼻饲法技能操作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

(二)学情分析。从学习动机出发,确定教学起点。学情分析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护理学概论》、《人体解剖》、《人体生理》等课程,掌握了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对消化系统疾病也有初步的了解;本课前已经学过日常生活护理技术、患者一般饮食的护理等内容,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鼻饲法的学案;通过两周的临床见习,学生对鼻饲法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高职学生具有课前利用Mooc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们曾对高职学生专业学习动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1.07%的学生内驱动机来自操作练习,85.71%来自临床在教学过程中操作展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技能操作教学,减少理论说教。三是学生的学习风格。结合平时课堂观察,发现所教班级学生倾向于教师给出明确任务、详细指导、建构完整的知识框架,探索性学习的欲望不同。同时,作为一种规范的基础性技能教学,学生模仿学习也很有必要。此外,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在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倾向于与他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

(三)教材分析。从课程资源出发,选择预学路径。本节课选材是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李晓松主编的《基础护理技术》,第八章第四节特殊饮食护理的第一部分内容“管饲饮食――鼻饲法”,教材还有配套习题集,共分4学时。饮食与营养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也是预防疾病、保持和促进健康所必需的,一般人群都可通过正常途径来满足自身对饮食与营养的需求,但对于一些昏迷、口腔疾患、食管气管瘘等特殊病人,鼻饲法是满足其对饮食与营养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教材中,鼻饲法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的知识点多,容易混淆;在示教和模拟练习中,许多重点内容、注意事项无法真实展示,需要以口述的方式呈现;学生临床见习时间短,鼻饲法操作相对较少,临床带教教师的示教也基本上是在模拟人身上展示,学生的直观性感受不够。

基于上述教学背景分析,我们确立了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维度――能够说出并正确实施鼻饲法操作;能够说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在操作中正确运用;能够正确处理操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二是过程与方法维度――通过学案、Mooc学习,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小组竞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乐于奉献的护理理念;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二、通过先学活动编排,提升技能感知水平

让学生在课前先学是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我们可将课前先学定位为学生初步形成鼻饲法动作技能的整体感知。在先学活动的编排上,主要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一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一般而言,学生先学的课程资源包括三方面:(1)文本资源。教师精心设计预学案、课前学习检测试题,为学生课前学习指明方向,明确理论学习的重点和难度;为学生准备好教材及练习册;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查找大量的与“管饲饮食――鼻饲法”相关的文本的、图片的、音像的参考资料等。(2)设备资源。师生共同准备操作用物;实训室模拟医院环境给学生提供练习场所;校院合作办学,资源共享,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临床,亲眼目睹真实环节。(3)信息化资源。精心制作Mooc,细化重点操作步骤,规范操作行为,为学生进行预习思考达到对鼻饲法的初步认知做了铺垫,为翻转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利用学校网络资源上网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是建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我们也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这样在课前先学和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建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首先遵循异质分组原则,在全班建立8个学习小组。其次,每个小组挑选具有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其他同学进行不同角色分工和责任分工。第三,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规程,确保为了小组共同目标,组内人人参与、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第四,建立小组学习评价制度,突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运作机制。

在为学生准备好相关课程资源、建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后,教师通过班级QQ群上传预学案,明确小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在小组内进行课前先学活动,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并结合临床见习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形成对鼻饲法操作技能整体感知。小组内组织检测,达到80分为合格,能够进入课堂学习。检测未达标者,通过自身的再学习和小组同伴的帮助继续学习,确保在课前达到80分的检测目标。

三、通过课堂教学程序预计,

突出职业技能提高

“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的过程提前到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由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学视频和辅助材料完成,而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学生之间的小组协助完成,从而形成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翻转。就动作技能教学来说,课堂教学应定位于动作技能形成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即通过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动作与知识、动作与动作的联系。通过不断强化训练,使动作技能达成自动化水平。对于“鼻饲法技能”教学,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提高昏迷病人插管的成功率;二是插管过程中“三种情况”的正确处理。这两个重点,既有操作层面的,也有基于知识层面的,突出护理技能是一种心智活动的特点。基于上述教学构想,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病例展示,导入新课。病例展示是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围绕情境展示,课前先学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本章节内容时,笔者出示病例:“王某,73岁,男性,因脑出血入院,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目前患者意识清醒,但患者体质较弱,仍不能说话及正常吞咽。医嘱要求给予管饲饮食,补充营养。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如何做好王某的饮食护理?”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讨论后形成小组对患者的评估意见及饮食护理方案,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点,重点评述患者的神志情形、鼻饲液及胃管的选择,从而导入新课。

(二)学生展示,动作纠正。我们把人体模型当作患者王某,由学生根据课前知识点学习以及动作技能的理解,对模拟的王某进行鼻饲法操作展示,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讲解,通过“心手合一”,暴露心智活动。如通过改变模型的头颈部弧度,探讨提高插管成功率的原因何在等。其他同学观摩,并对照鼻饲法操作评分细则,进行评分(见表1)。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点评,纠正不正确或不到位的动作,必要时进行示范。在操作应知层面,侧重解决“插管过程中会碰到哪三种情况,如何解决”“怎样确定胃管在胃内”等问题。

(三)分组练习,熟练操作。在学生掌握了规范的操作技能后,分小组进行反复练习,以便让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更为娴熟,最终达到技能形成的第三阶段,即动作自动化阶段。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操作情况,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组际竞争,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温故知新。在课堂小结阶段,指导学生完成详细的反思与总结,查漏补缺;完成课后练习以巩固本课知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尝试帮助案例中的王某做一份健康宣教。同时布置下一课的预学案,为下一课翻转课堂做好准备。教师也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设计时,教学背景分析是基础,先学活动编排是关键,课堂教学实践是核心,突出学生学习中心,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基础教育;舞蹈教师;专业素质

舞蹈教师是艺术美的形象,是教育美的传播者,是学校美育园地的实施者.因此舞蹈教师本身对于艺术的审美以及专业功底的高低会直接对于学生造成影响,由此可见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与学生的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新课改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基础教育舞蹈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1]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一起对新课改下基础教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研究.

1新课改对于舞蹈教学目标的改变

新课改对于舞蹈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艺术兴趣.舞蹈教育最大的作用应当是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以及艺术素养同时让学生本身的身体协调性更好.(2)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当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以往的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变为协助者和引导者乃至于合作者,这种身份的变化,一方面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另一方面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释放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舞蹈教师应当从以往教师单独设计教学活动向学生与教师讨论设计教学活动转变,从而集思广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进教学活动当中来,使其具有主人翁的思想,这样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视是这次新课改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低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舞蹈时,可以给孩子们一个模仿题目,让他们自由的比划动作,任意摆出各种独特而多样造型,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把课堂教学任务在愉悦的气氛中教授,注重孩子们的创造性,让他们体验舞蹈所带来的乐趣.

2新课改下对基础教育舞蹈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新课改对于学生要求的改变也必然会促使其对于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其大多指的是教师在教授专业方面的知识水平,只要其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其就能够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实施教学,但是新课改条件下这一要求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师不仅需要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其同时还应当掌握教育心理学、社会基本知识以及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新课改的框架下舞蹈教师同样需要拥有这些能力才能够算作是一个真正拥有专业素质的舞蹈教师,下面我们就对新课改下基础教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

2.1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基础教学的舞蹈教师,其本身必须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这是十分关键的.舞蹈基础教育授课的对象都是中小学生,其大部分对于舞蹈的认知都需要来自舞蹈教师,如果舞蹈教师对于专业知识不足够扎实,就很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误导,让学生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或者是错误的知识理念,这些错误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甚至于一些错误的舞蹈练习方法,可能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作为基础舞蹈教师其必须拥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且要对舞蹈专业的新动向进行掌握,以保证自己知识的及时更新不会由于自身的知识落后而让学生的学习变为闭门造车.[2]

2.2当代社会综合基本知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舞蹈虽然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但是艺术的领域是极为广泛可谓包罗万象,因此对于舞蹈而言其本身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不单单只是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就能够概括的,舞蹈艺术本身就于其他知识有着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例如音乐、舞台表演、舞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能够与舞蹈有着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并非是到了如何高深的程度才能够显现出来,而是在学习舞蹈之初就能够被发现.例如民族舞蹈与其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故事都是有着极大渊源的,如果一名舞蹈教师不能对这些进行较深刻地了解,那么其就不可能教出具有艺术底蕴的学生,所以对于舞蹈教师而言其不仅需要对舞蹈这一门专业进行了解还必须拥有一定的社会综合基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培养学生将舞蹈与社会、历史、生活、科学等不同方向进行联系,让学生对于舞蹈有着更加深刻地认识,而不是仅仅将舞蹈拘泥于一种表演形式,“以舞蹈而论舞蹈”只有将舞蹈化为我国文化底蕴的一部分,才能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基础舞蹈知识时就能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与博大,从而开阔眼界为未来的舞蹈之路建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3必须掌握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所有教师都应当掌握的,但是在传统教育当中管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都经过了师范类教育从而学习了的教育心理学,但是其真正在教学活动当中进行应用却是少之又少,这与教育体制以及教学目标等因素有关的.在新课改当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却是极为重要.例如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以及学生身心健康的保证等都与教育心理学相关.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掌握教育心理学也是必要的.教育心理学在舞蹈教学当中的应用是极为重要的,首先我们要明白舞蹈是一门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够获得成就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基础功要求是极高的,但是基础舞蹈知识教学的受众大部分都是小学生他们无论是在心理抗压能力方面,还是身体承受力上都是较弱的,因此在基础舞蹈教学当中我们必须对这一点进行重视.在舞蹈教学当中我们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放任不管,应当利用教育心理学引导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然后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对舞蹈基础进行练习并且要让舞蹈教学的压力逐步释放,在此期间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监测,发现学生出现了厌学或者是易怒、郁闷等情绪一定要及时地进行疏导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保持着一个欢乐而健康的心态.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除了在舞蹈教师本身对教育心理学进行掌握外,我们还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进,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指导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舞蹈教学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使得学生从不得不学变为主动要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3]

3新课改下提高基础教育舞蹈教师教学质量的措施

上文我们已经对新课改框架下对于舞蹈学科学生学习目标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进行了分析,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如何提高基础教育舞蹈教师的教学质量.

3.1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舞蹈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而其提高的途径通常有三个:第一个是通过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总结相关的教学经验并将这些教学经验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从而让自身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第二个途径主要是舞蹈教师可以通过翻看基础知识的相关书籍结合自身学习舞蹈的经验总结出一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练习中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然后将其教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学习弯路;最后一个途径主要是进行专业知识充电,这种专业知识充电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是要舞蹈教师应当紧握舞蹈专业知识的脉搏切记闭门造车,尽可能地了解舞蹈行业的相关动态,二则是舞蹈教师应当参加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班从而使得自身的舞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4]

3.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习活动中只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学生另一个则是教师因此二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在近些年实际上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以往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生与教师就应当是上下级的关系,一个传授知识一个接受知识,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其本身就有着极大的优越感,所以于学生之间的关系总是有很大的隔膜,这种隔膜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从而使得学生拒绝对舞蹈知识进行学习,降低教学质量,所以在新课改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应当发生改变,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双方可以愉悦地敞开心扉、互动和交流学习舞蹈、感受舞蹈,共同探讨舞蹈这门深奥的艺术.

3.3培养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学好这门学科,而探索实际上就是获取知识最好手段.一个舞蹈教师对舞蹈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在与学生的教学与交流中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迈进舞蹈艺术的大门.特别在舞蹈的基本功训练上,对那些不喜欢舞蹈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在受苦刑.但是当老师利用各种有效的激励的方法使学生重新认识舞蹈、慢慢热爱舞蹈时,那些厌恶、疲劳等困难就会逐渐淡化.由此可见学习舞蹈的方法首要的是要唤起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去接受舞蹈,喜欢舞蹈.我们应当开展各种各样的舞蹈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舞蹈的魅力从而喜爱上舞蹈这门学科,例如我们可以再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更加使他们年龄到的舞蹈音乐剧,让其先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产生兴趣然后再一点点引导他们对舞蹈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士芳.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师素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06):20-20.

〔2〕杨军.新课改下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关注点[J].教书育人,2010(04):88-89.

〔3〕王英全,王思怀.新课改下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