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物流信息概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网络信息服务商 服务流程
中图分类号:G354 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信息服务概述网络信息服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机构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递、和提供利用等一切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网络信息产品和服务。豍
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才不断加速并发展了网络信息服务。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随之产生了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据中国国家互联网中心调查报告统计,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网络信息服务商
在数量浩如烟海和即刻迅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及时而全面地掌握在互联网上产生的关于主要媒体、消费者反映、竞争对手动态和整个行业相关的网络信息,是一个企业进行科学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这种专业性的信息工作,由于涉及面非常广泛,数据量相对较大,一般企业是很难独立完成这种关乎大量的网络信息内容的收集、存储和分析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以技术和服务为核心概念的网络信息服务商应运而生。
网络信息服务商按照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和所擅长领域的不同而被分为:媒体监测公司、网络资讯服务公司、媒体舆情监测公司、互联网信息研究公司等。
目前,大多数的网络信息服务商都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商以提供最终竞争情报解决方案为出发点,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监测系统,通过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可以做到快速、准确、全面、定制地为企业提供所需的网络信息,并及时进行跟踪反馈。
三、网络信息服务商提供服务的内容
网络信息服务商是为企业提供定制的网络情报信息及建议解决方案,所涉及内容及覆盖范围可由企业方面和信息服务商商定。网络信息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服务对象自身品牌信息,服务对象自身产品信息,服务对象所处行业动态信息,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情报信息。
(一)服务对象的自身品牌信息。
自身品牌信息是消费者和企业本身所能接收到的所有与企业自身品牌相关联的的信息。品牌信息的内容实质包含了我们常见的文本、符号、声音、视频、图像等因素。消费者和企业本身所能听到看到的一切关于企业的品牌类信息,都属于企业自身品牌信息的范畴。企业对消费者的相关营销信息和服务类信息更是构成企业品牌信息的重要要素。
(二)服务对象的自身产品信息。
企业的自身产品信息包括:自身新产品上市的相关信息,网络信息中对于自身产品的分析与评价,对于自身产品和竞争对手相关产品的对比信息,如:价格、参数、性能、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等。还包括对于自身产品的缺陷和对于产品的投诉等相关负面信息。
(三)服务对象所处的行业动态信息。
企业所处行业信息具体包括:企业客户所处行业的重大政策法规的出台的相关信息,行业内新产品研发、新技术产生等情报信息,行业内巨头企业的主要动向等信息。
(四)服务对象竞争对手的情报信息。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与自身所处同一个行业,或在业务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其他企业都可以被视为企业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情报信息具体包括:竞争对手的品牌信息,竞争对手的企业信息,竞争对手的企业高层信息,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品上市研发信息、竞争产品召回等负面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
四、网络信息服务商的网络信息服务流程
网络信息服务商的监测系统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基础之上,通过常见的几十种搜索引擎和为企业定制的专属搜索模块定时抓取互联网信息,这些搜索引擎覆盖常见的网页、新闻、微博、视频、论坛、社区、博客、电子化报刊杂志等信息。抓取信息时通过关键字的设定与词组匹配来进行信息收集,而收集回的信息进入系统之后,又可以通过语义分析等智能匹配技术将信息进行二次筛选。与二次筛选同时进行的还有情报信息的属性分析过程,监测系统的属性词库同收集进入系统的信息进行标题、关键词、摘要等主旨内容得匹配,从而判断信息的属性。从大类上可将信息分为正面信息、中性信息和负面信息,而企业所最关注的负面信息又可以细分为敏感信息和危机信息。当系统监测到负面信息时,企业会在第一时间以邮件、手机客户端、电话等多重方式接收到相关信息,方便企业及时地应对和处置,并进而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
由此,经过二次筛选后的信息就是可用信息了,依据相对应的标签被存储在监测系统的服务器中,而这些标签则是根据企业对情报信息的需求提前设置好的。这些被存储的信息是相应的字段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这就使其可以方便的被马上调出,发送给企业一方供其利用。存储好的信息也可以在监测系统中,作为信息服务商的下一步分析和决策报告的数据基础。对于存储在系统中的可用信息,可以在存储系统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精细化处理,比如:翻译成企业所需的语种、调整或修改原数据的错误部分等操作。
此时,对于这些整装待发的情报信息,就可以进行最重要的一步工作了——制作决策报告。
(作者: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分析)
注释:
豍张广钦.信息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52.
豎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5~7.
关键词: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问题;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推动了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所谓物流是指贯穿在整条产品供应链中,将原材料、产品等物品从供应地运送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整个过程有机的结合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1物流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将物流过程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进行采集、处理、识别、跟踪和查询等一系列活动。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调度系统改造成为现代物流企业重要工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2近些年来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科学分析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合理改造物流调度系统,促进物流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分析了现代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调度系统改造提出相关建议。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物流调度信息化水平较低,现有的物流调度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人工记忆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出错,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使得货品供销存环节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二是使用电子标签完全取代货品上条码的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这种方式虽然加快了出入库的流转速度、增加了查询和盘点精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标签的价格昂贵,远远高于条码,这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因此一些企业不愿意采取这种电子标签。3
(二)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性
一些企业在进行物流调度信息化系统设计时,没有注意到物流调度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这导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无法为企业的物流系统以及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由于企业物流调度信息系统缺乏整体性,不利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市场预测,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也受到很大影响。4
(三)物流信息化化建设人才匮乏
进入21世纪,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依靠大量的相关领域人才,因此,加强人才的引入成为物流企业调度系统改造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具有相关经验的人才较少,导致企业信息化改造进程缓慢,效果甚微。
表1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调度系统改造措施
(一)加强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
企业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是基于信息网路技术构建的物流公共服务体系,它主要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的物流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的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信息网络的构建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主机服务器等,数据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包括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处理系统,物流呼叫中心、应用软件系统和网站门户以及数据外端接口。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是以呼叫中心和网站门户为入口的,该平台以呼叫中心和门户网站为人口,以应用服务系统作为平台的功能支撑,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信息和业务的综合服务。所有信息都会进行数字化处理,存储到数据库中,并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将应用系统和网站门户、呼叫中心以及外部系统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进而实现物流信息一体化处理和物流服务的全程跟踪。5
图2 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系统图
(二)加大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
为了加强企业物流调度系统的改造,企业应该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引入和运用。随着物流信息化建设技术和研究与开发,一些高水平和高性能的物流信息化技术不断出现,并逐步应用于实践。现代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物流信息标准化平台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提升了物资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企业应该加大投入,积极引进相关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物流调度系统改造的顺利实施。6
(三)引进高素质人才,促进物流调度系统改造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逐渐成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引进信息化人才,建立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企业应该积极的引进高素质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弥补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改造人才不足的困境。同时,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的互动,积极吸收年轻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物流调度系统改造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与研究,企业物流调度系统改造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引进力度,加强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促进物流调度系统的信息化改造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初建.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9 (10).
2、欧阳苏腾.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通信.2011 ( 6).
3、刘筱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集成[J].物流技术, 2004(3).
4、任贺英,张锡英.构建电子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考[J].物流科技, 2005(2).
5、麦强盛.浅谈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J].物流科技,2008(4).
6、吴青.我国物流信息化的措施[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4 (4).
关键词:高职 物流信息技术 课程改革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GIS 和GPS 以及在这些技术手段支撑下的面向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对于从事物流工作的人来说,学习和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首先,作为一名物流从业人员,从日常的物流作业到流程管理,必须了解一定的物流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其次,《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对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和高级物流师的工作要求均包含了物流信息管理的职业功能。再次,由教育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把《物流信息管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一、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1.培养目标模糊
不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并不统一,有的将其定位为核心专业课程,有的为一般专业课程,也有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名称上也有差异,有物流信息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及管理、物流信息技术运用等十余种称谓。另外,课程教学标准也存在着脱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等状况。物流信息技术涵盖内容极其广泛,是物流解决方案的基础,但多数高职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标准、对教学目标与要求的描述都比较模糊,没有突出培养操作能力为主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和初、中级管理人员的要求。
2.教学方式简单
课程教学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仅仅是将多媒体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大多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充分确立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随着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当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资料管理的现代化。
3.教学内容更新缓慢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Internet、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很大,例如与《物流信息系统》有关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WEB 服务技术在不断变化;又例如ERP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促进了基础技术的提高。但是,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有的教材中信息技术术语定义、引用也不一致,实用的例子较少。总之,教学内容亟待更新。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学生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传统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基本上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观物流企业或者在校内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基本没有达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应达到的综合目标。
二、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教学资源建设
当前教材选编和教材建设的周期对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而言明显偏长,今后各院校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选用上应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权,不应仅仅拘泥于出版市场的成熟教材,更应该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知识分享平台获取当前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最前沿的相关内容。鼓励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博客、播客以及各种专业论坛、搜索引擎文库等途径获得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同时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加大多媒体光盘内容的比例,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多媒体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2.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积极与物流企业特别是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利用率较高的物流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从企业经营活动第一线获得最新的物流信息系统案例。利用高校专业资源帮助企业修正实际使用中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ERP(企业资源计划)仿真软件的使用,从而掌握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及ERP系统的实施和维护。
3.改革实践教学设备
针对学校实践教学设备使用效率总体不高,采购和维护保养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应探索出一种提高学校物流信息技术设备利用率,降低采购和维护保养成本的方法,使其既可以满足物流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同时又能满足物流企业一部分日常工作需要。例如租赁企业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将实习地点从学校向物流企业第一线倾斜。但如何鼓励物流企业帮助学校提供或者更新技术设备,以及降低物流企业接纳物流专业学生实习所带来的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是摆在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可能需要政府部门在税收等政策上对接收企业进行一部分补偿来提高物流企业的积极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物流一线企业供职经历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师资队伍,鼓励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着重培养高校教师在物流企业工作能力。加大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力度,积极引入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
三、结束语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落实物流专业“双证改造”进行的有益尝试。为了突出对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课程大纲要求及企业的岗位需求,形成以项目驱动、交互模拟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撰写项目报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协作组.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孙秋高.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0,(3): 90-91.
[3]宾厚,邹筱.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市场,2007,(6):122-123.
[4]杨从亚,高春津.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8,( 8): 40- 42.
2010年12月6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被正式纳入全国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以下简称“骨干校”)的建设行列,成为首批启动项目建设的40所高职院校之一,并于2013年11月4日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骨干校通过验收,意味着进入后骨干校建设时期,物流管理专业(热带农产品方向)作为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重点,亦是难点,在后骨干校建设中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受到政府、行业企业和教育界的关注与重视,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颁发了〔2009〕8号《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将物流产业列入十大规划振兴产业,但必须正视的是,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起步晚,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为适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表现出良莠不齐的现状,总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本文以《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为例,通过对该课程的探讨,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物流信息技术》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在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中都已开设了该课程。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自2006年起就已开设《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我已连续为5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讲授。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在课程设计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上,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
2.1课程师资多非科班,传统教学思维难突破
回顾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2000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物资学院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至今不过14年时间,且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开设一般都晚于本科院校。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恰逢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了生存和适应市场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相继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不少高职院校无科班专业教师。我所在的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物流教研室共12名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9人,11人经济管理相关专业毕业,1人机械专业毕业,无一名教师物流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专业教学工作主要根据专业方向和专业兴趣,在教学工作中,因受到自身专业的限制,使教师很难有精力突破传统教学思维。
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强,对教师的实践技能要求很高,很多高职院校在无科班教师的情况下,赶鸭子上架,让非科班教师转授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授课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尤为明显,更多的是在照本宣科中进行摸索。另一方面,由于不是物流管理专业科班出身,教师现学现卖,很多知识自己一知半解,备课、上课本就非常吃力,更没有精力从事课程教学改革相关的工作。
2.2课程设计不科学,教材缺乏特色
目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材非常多,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为:(1)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有偏离;(2)教材内容多以章节划分,虽然有些按照项目划分,但实质上并未脱离“理论阐述为主,辅以实践项目”的套路和模式,而且有些实训项目缺乏可操作性;(3)课程内容和其他课程内容重合性较大,缺乏整个专业课程的规划、设计和梳理。例如:POS系统,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里讲,在《仓储与配送》课程里讲,在《运输实务》课程里也讲。
传统的课程设计偏重理论而轻于实践,教师是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讲授的理论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实践动手的能力。在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传输中,注重单向信息的输出,而忽视学生信息的反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体现。
这种形式与应试教育无异,学生只是单向信息和知识传输过程中的接受者,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无法掌握每门课程的学习重点,最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浪费时间而没有学到真正的技能,导致教学环节的学生主体缺位。
2.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动手能力差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课堂走向课堂”,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虽然有些院校分期分批派教师到企业挂职,也聘请企业人士到校内兼课,但并未形成常态化,观念还是停留在“把课排下去”的思路上,导致实践教学形式主义严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此外,为了节省成本,很多院校不愿意承担学生去企业认知学习的成本,出于安全考虑,教师也不会单独组织学生去企业,于是,“巴掌大”的学校和实训室成了各门课程想方设法开设实践课程的主战场。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1)为了应对教务处和教学督导委员会的检查,一些课程没有结合自身特点,片面追求“理论∶实训=1∶1”。如,很多纯理论课要开展实训。(2)一些校内实训室的存在并没有经过严谨的论证,观赏性大于实用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实训室和实训设备存在“挂牌不营业”的情况;还有一些实训室就是“电脑+仿真软件”,并不能很好地还原企业工作流程。另外,校外实训基地挂牌的多,利用得少,校外实训基地作为认知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都没有去过,更谈不上带学生去体验企业了。(3)虽然成立了专业教学委员会,聘请了企业人士担任委员,实际上企业人士很少参与指导学生实践,有的企业人士变身“专任教师”来学校上课,并没有真正发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2.4考核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
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考核方式只注重结果,形式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传统考核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考试出题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考核内容以识记为主,容易滋生学生的惰性思维――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学与不学一个样,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很多学生平时不学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频发,考试结果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考核结果片面、不公平,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往往能得高分。(2)卷面设计不科学,试卷的单一性和答案的标准化,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不能真实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鉴于学校的硬性规定,很多课程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虽采取了所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较单一的考核方式有了改进和提高,实践考核流于形式,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表现为一次性考核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的考核。(4)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在以往的考核中,平时成绩的构成要件没有根据课程特点进行设计,只通过一两次作业、课堂提问和考勤来评价,过程性考核的特点没有很好地得以体现。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3.1设计思路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持续增加,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和改革成为关注的焦点。改革的核心是创新,高职院校的课程既不同于本科院校的课程,又不同于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重点,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高职教育的目标决定了课程设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更为紧密。课程设计和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密切相关的,终极目标是为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围绕这一目标,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为中心,邀请社会精英、行业企业职业经理人、各层次的技能人才参与课程设计、课程开发和课程建设,打造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对岗位任职标准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分析、调研、论证,确定职业素质与岗位能力,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托,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以典型的工作项目为介质,设计教学活动;以行业企业技术规范为参照,设计考核方案,确定反映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且凸显职业特征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构建职业能力递进式、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展开的,该课程作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内容,在调研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成立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委员会,围绕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特点,编写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成果”《热带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教材。
3.2《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物流信息技术》的课程设计,将教材的十章内容划分为“5个模块+1个课程实验”的形式:(1)5个模块将主要理论进行综合和提炼,理论教学22学时;按工作过程设计实训项目,实训24学时,实训课程在机房进行;(2)1个课程实验是对课程内容的总结和实践,共4学时。总学时48学时,理论∶实训=1∶1。
4.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
课程设计调整后,考核方式也需要做相应的改革,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相匹配。成绩考核关键是融通企业用人标准,由平时和期末两部分组成,平时占总成绩的80%,期末占总成绩的20%。
4.1平时成绩考核
过程性考核是平时成绩的基本构成,由四部分组成:考勤(20%)+作业(10%)+个人实训操作(50%)+小组团队实训(20%)。
4.1.1日常考勤
课前考勤,除去节假日调课,期末按20次考勤计算,每次计5分,日常考勤以20%计入平时成绩。
4.1.2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共5次,主要考查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按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全部完成的计100分,缺一次扣20分,折合10%计入平时成绩。
4.1.3个人实训操作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训操作主要在机房进行,通过相关软件的操作来完成,共5次,由教师评价,最后将5次成绩的平均分,按50%计入平时成绩。
4.1.4课程大实验
课程大实验通过小组团队实训来完成,针对物流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情况开展调研工作,主要考查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配合程度、分工效果,成绩按20%计入平时成绩。
5.总结和讨论
【关键词】物流技术 发展模式 对策思路
一、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上的改进策略
(一)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在物流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物流信息及其相关信息,这些物流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就要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提供物流信息源,促进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借助有效的信息系统,才能得到完整的决策数据,对市场变化的响应更快速,企业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有效。
(二)立足现实,推动物流信息网络化,构建共享物流信息平台。
通过构建统一的基于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保证物流信息畅通,是当今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物流信息的网络化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物流信息在企业内、企业间乃至整个社会共享的一种方式。物流信息已经以网络的形式将物流企业各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和零售业企业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
(三)要建立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
现代物流是一个行业涉及面广、服务领域宽和区域跨度大的综合性产业体系。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特别需要有全局观、前瞻性,需要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因此,有必要建立全国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
(四)统筹规划,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整合。
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要充分注重全局性、前瞻性和实用性,重点是正确处理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和与我国国情结合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需要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东西部地区之间物流平衡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新建物流基础设施与整合利用现有条件之间的关系,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五)突出重点,加快我国物流业的标准体系建设。
目前,物流信息标准的多样化、不统一、不规范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物流信息系统需要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伙伴、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这就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I、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物流软件也需要融入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解决当前物流信息应用主要问题的思路
当前我国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工作还存在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如果企业能够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业务人员支持。
对如何搞好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企业领导和信息部门的负责人,面临诸多的压力、冲击、挑战和机遇。毫无疑问,领导和业务人员的支持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保证。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互为依托。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建设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资源及产、供、销环节在信息处理、工作方式、管理机制和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习惯等方面进行一次大的创新和变革。为了真正发挥技术的优越性,就必须对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调整,建立真正能够支撑信息化发展的技术、生产、物流体系。企业应用计算机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更恰当,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二)重视开发企业物流的信息资源
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落实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就要保证物流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许多单位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建设、积累和更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渐进过程,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准确、合理和充足的数据。 <BR>在物流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物流信息及其相关信息,如现有库存量、供应商信息、市场需求等。物流管理不仅仅是对物流过程的处理,还体现有关物流数据的处理,反映系统的历史和当前状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收集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帐、交易条款、客户情况等在内的大量数据资料和报表,同时还有大量的外部信息,这些物流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物流信息的建设可以减少库存,减少积压资金;采取正确的供应链,加速资金周转,保证合理运营周期;有效控制成本,降低开销,提高利润。更重要的是依赖有效的信息系统,得到尽可能完整的决策数据。对市场变化的响应更快速,企业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有效。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物流管理类以及交通运输专业物流与运输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射频识别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它涉及的知识面广,操作性强。在教学时间短,内容量大的情形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一种高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1]。这是转变教学观念、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的一部分,也将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
立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课程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重在是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在授课过程中,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不仅能改变教师的授课环境,同时给学生一种全新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提高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信息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当前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迅猛,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明显不足。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物流信息技术的影响很大,而目前的教材内容实用的新例子较少,教学内容往往与时代不同步。因此,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大量的案例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加强教学效果,而立体化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2、改善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传递的单一功能
知识体系是传统教材的核心,其结构主要是线性结构,传统教材只有知识传递功能,而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丰富多样的知识传授方法。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按照所学的内容安排学习进度。
3、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在教学时间短、内容多的情况下,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教师虽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课堂教学变成了“变了相的黑板+粉笔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得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迫不及待,可见高效率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意义重大。
4、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因人而异,但学习环境都一样,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因材施教。但是使用立体化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平台上有选择的学习,并且教师也能利用该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因材施教提供了科学的前提准备,能够高效的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5、可交互式的平台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利用立体化教学平台及时向教师咨询,教师也能及时的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就打破教师学生之间的时空限制,为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1.立体化教材建设
立体化教材选取的主教材为王道平、王煦,编写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以教材为主导,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结合视频进行讲解,通过企业的典型案例分析巩固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点。
(1)制作教学内容: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立体化教学平台的优势,整合了《物流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对物流信息技术中条码技术、RFID技术、GIS\GPS技术等做了比一般教材更详细的描述,并伴以各种动画演示。
(2)制作电子教案:重新制作了电子教案。充分利用了音频、视频等资料,严格按照网络课程教学需求进行编制。
(3)录制教学视频:针对重点章节,录制教学经验多的老教授的教学视频。使学生既能听到主讲教师的讲解,还能听到其它教师的授课。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有利于主讲教师的提高。
立体化教材明显优于单一的纸制教材,由网络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构成的新教材体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1)建立《物流信息技术》资源库:建立《物流信息技术》资源库,其内容包括有图片、音频、视频等。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上各种教学资源库。
(2)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结合的非常紧密,学生毕业后工作接触最多的是管理信息系统,笔者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及多年教学经验,开发了一套企业的采购信息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便于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内容,在教学中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功能学生也可以添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建立题库:结合物流信息技术的特点建立物流信息技术的试题库,通过试题库学生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的内容。笔者把一些物流信息的热点问题添加到了试题库中,学生的关注度非常高,比较感兴趣。大家查阅资料,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汇报,这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毕业时增加物流知识的储备及学生创新学分的要求,也建立了物流师培训的试题库。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考取物流师证,这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云物流;快递业;星晨急便
二十一世纪,我国快递业发展飞速。2015年,我国快递年处理量超过200亿件,是2005年处理量的100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0%。但我国快递企业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云物流的提出,让快递企业发现节省成本的途径。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为云物流平台在快递业中的应用尽一点微薄之力。
一、云物流及快递业概述
云物流是基于云计算环境下提出的新名词,它在普通物流的基础上衍生出不同特点。
(一)云物流概述
云物流是一种面向服务、高效智能和集成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以客户的一体化物流需求为基点,融合了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化分工、资源整合、服务外包、虚拟经营等管理技术以及云计算、物联网、语义Web、高性能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各类物流资源虚拟化和物流能力服务化,以物流服务链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运营,实现智能化、高效的信息共享与过程协同,为物流过程提供按需获取和安全可靠以及质量保证的服务。[1]正如陈平在提出云物流时比喻,物流业像个庞大的自来水系统,包括大型水池,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道及分布各地的水龙头。供水系统中,水池相当于云物流中第四方,供水管道相当于铁路、公路、管道运输公司等,水龙头相当于各配送公司。云物流将各地货单汇聚大水池(即云物流平台),通过“大水池”将货单分类,利用特定公司分配到快递公司,再送到顾客手中。
(二)快递业概述
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快递业经20多年发展,得到很大进步。
1、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据《中国统计年鉴》,从2007年到2014年快递年处理量增长近12倍。见表1
区域性发展明显。
目前,我国快递布局已形成以部分一二线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快递服务区,每一个快递服务区向四周辐射带动周边快递业发展。
2、我国快递业运行模式
空前发展和利润使得中国快递服务发展巨大。我国已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三种类型竞争格局。据《2011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11年民营年快递处理量为24.8亿元、占市场总量的67.6%、快递业务收入为374.5亿元、占市场收入份额49.4%;国有年快递处理量为10.8亿元、占市场总量29.4%、快递业务收入为271.1亿元、占市场收入份额35.8%;外资快递年快递处理量为1.1亿件、占市场总量3.0%、快递业务收入为112.5亿元、占市场收入份额14.8%[2]。从上数据看出三种类型中,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
二、云物流模式对快递业的影响
云物流模式的建立,可为快递业带来便利有:一是利于统一物流资源:云物流模式提出,可解决快递业中“三大流”沟通不及时问题。顾客为终极买方,供应商为终极卖方,形成“卖方―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买方”框架。二是利于促进快递业标准化形成:快递企业要想达到质的飞跃,就要满足快递业中信息传播、资金流通、货物运输的标准化运行。根据国家已颁布的《邮政业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国家邮政局将制定并尽快实施电子商务配送速递服务,收费和服务规范标准的增值服务等。[3]通过这些制定与实施对快递业标准化进一步提高,为快递业云物流信息平台的的建立构建基础。三是利于降低快递业成本:云物流信息平台从多方位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亦节省了配送商成本。
三、云物流模式对快递业的应用研究――以星晨急便为例
在快递业中,首先提出云物流概念的陈平先生,为了让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实际,2009年创办星晨急便,投资五千万人民币。2011年3月阿里巴巴对其投资七千万人民币。同年10月,为发展快速,星晨急便并购鑫飞鸿快递,并更名“星晨急便鑫飞鸿”。至2012年,星晨急拥有网点3800多个,员工28100名,日平均处理快递量可达23万件[4]。然而从2012年3月,星晨因资金链方面出现问题等原因,导致公司倒闭。
(一)星晨急便发展云物流模式失败分析
依本人分析,星晨急便创立不久一直低迷的原因包括:1、扩张速度快、确定原则无法保证;2、资金链后期断裂,运行体系过于庞大;3、订单来源稀缺、分拨点过于细致
(二)云物流平台新模型
星晨急便发展云物流平台,试运行失败,无疑阻碍云物流平台在我国发展步伐,说明我国快递企业发展还不够成熟。文中将基于我国现行状况下,快递业收发货流程和云物流的概念重新设计信息平台,分析云物流信息平台运行过程。
据我国目前情况,综合云计算、SaaS(软件即服务)等相关理论和技术,设计云物流平台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由图1显示,云物流功能主要是处理大量发货单和订货单。客户选择相应板块,平台通过智能筛选选出符合模块,实现客户需要。如客户选择自定义板块进行多次服务,平台需要进行流程监控,在试运行后,把自定义板块调整到最优运行状况。云物流平台可分为三大板块进行设计,分别是:基础设施层、业务层和应用层。
云基础设施层是平台中基本层面,业务层和应用层运行,都要靠基础设施层支撑,基础设施层中,必须有保障的软件支持和硬件支持。
云业务层为云物流平台的中间层,主要功能是利用云计算提供满足电子商务企业、快递业、供应商提出的要求,包括云物流平台中云服务定位和云服务管理。其中,云服务定位即客户通过平台提出要求,自己或者委托平台相关人员选择适合自己企业提出要求板块的过程。云服务管理主要负责对定位过程中选好的软件板块组合、编排、试运行、调试、运行、监督的过程。
云应用层的功能是为客户尽可能提供有效、实用、创新功能。具备功能有:第一,用户在使用云服务时,只需要在相应端口注册账号,通过审核,就可按照实际在平台中使用量付费使用;第二,只要是可以和互联网连接,就能够不限制访问已付费板块;第三,具备非常好的整合能力,能够及时整合从各方面汇集来的信息。
四、结论
通过对星晨急便失败原因分析、借鉴物流现行状况,设计新的云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在新设计的平台中,共分成云基础设施层、云业务层、云应用层三大层面。把三大层面动态组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通过云物流信息平台实际的应用,既可促进快递业标准化进程,还可节省成本。所以云物流信息平台在快递业的应用必是大势所趋。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琦峰,吕红波,江瑜.云物流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研究[J].电信科学,2012,28(3):126-132.
[2] 徐继燕.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9):38-39.
[关键词] 物流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发展研究
一、概述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推动着物流行业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巨大变革,特别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向物流领域的渗透,凸现了信息的巨大价值,对物流信息的识别、捕捉、传递、处理、存储的能力及其在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直接影响到物流生产、经营、决策领域。
当前,物流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这就是物流要借助新思想、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搬运装卸、包装分拣活动进行改造,实现不断地提高货物流通速度、降低货物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品质、加快资金周转、保证货物安全的目标。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人机系统。它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而且要考虑组织问题和人的行为问题。应当指出,拥有信息不等同于理解信息,理解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然后采取行动,因为只有
这样才能够做到QR(快速响应)、JIT(即时)、ECR(有效客户响应)。
二、物流必须依靠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才能良好发展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建设。必须依靠各个行业、地区、企业的协同配合,借助于技术、管理、通讯和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分步骤、分层次逐步建设。
由于物流生产地与需求地存在空间差异,物流生产力的布局也不够均衡,为了做好物流生产业务,必须在物流信息捕捉上下功夫。目前,在各个地区建立公共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对于降低找货成本、优化物流站点与线路就显得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是物流系统应用的基础。在物流领域常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信息采集技术、识别技术、信息传递与转换技术、存储技术、查询技术等,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改善物流业务流程,提高物流质量。
在物流企业内部,在生产与运作、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借助于信息或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物流业务目标。比如,通过使用GPS技术与GIS系统,能够对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保证了货物安全,也便于客户随时随地查询。
三、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1.取得的成绩
(1)物流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利用已开发建设的网络资源库,建立了交通运输信息网络(CTInet)网管中心,交通科技信息资源网的建设也推动了物流信息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
(2)物流企业信息化正在向实用方向发展
物流、电子商务的开展已经将运输与信息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货运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为企业构筑了货运信息平台,提高了运输效率。
(3)港口和航运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港口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生产调度、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的计算机管理,骨干运输企业集团在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重视自身IT资源的增值服务,提高了竞争力。
2.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加上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非常迅猛,客观上使得物流信息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是:一是信息化覆盖的广度不够,与物流建设粘结力不够强;二是信息资源缺乏统筹开发,共享率低,更新速度慢;三是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健全;四是统筹规划力度不够,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五是信息类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六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四、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物流信息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立足于物流业务本身,充分分析现实的物流业务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先进技术或实用技术来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使用与维护,使其成为既能支持生产又能支持管理、决策的有效工具。
1.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
根据实际需求,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交通产业、仓储产业等的升级。主要目标是:借助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在获取物流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识别与捕捉、分析与处理,关键是能够理解信息,借助于信息系统,进行快速响应,从而实现物流业务目标。
2.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
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使其在快速、持续、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前进。为此,要努力做好五个保障。
(1)组织保障
政府各级部门应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要加强各级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
(2)政策和法规保障
重要的政策和法规,主要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制定。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措施保证,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促进社会各部门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使物流信息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资金保障
资金保证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多方位地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4)人才保障
人起着基础性作用,要培养既懂物流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5)技术保障
实施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物流信息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
3.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重点
近几年,物流信息化建设应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和完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建设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相应数据库为龙头,推进公路、水路、铁路交通电子政务的建设。
(2)利用GIS等技术,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
(3)以管理部门、设计公司为主体,强化物流软件系统的应用工作。
(4)建设智能化的运输系统。
(5)以物流企业为主体,充分应用电子商务的新成果,加快物流系统的建设。
(6)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可靠的政策、法规、经济与技术等信息。
物流企业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体。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总体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企业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因特网(Internet) /内联网(Intranet)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鼓励企业进一步开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现代物流系统。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一、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物流信息系统就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它通常甶设备、程序和人员组成,可以给物流管理者制定、实施和控制等职能提供信息化的服务。广义上来讲,物流信息系统是应用在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狭义上来讲,只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一企业中的应用。
二、物流管理信息的特点
1. 物流信息数量大。物流信息的每个子系统和每个环节都能够产生大量的物流信息,例如物流过程中的仓储、包装、运输、搬运、流通等,随着各个物流企业之间合作的加强,物流过程中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大。
2. 物流信息更新快。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客户订单的增多等,物流信息的更新速率加快,客户对物流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3. 物流信息来源种类多。物流信息系统内部不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物流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在物流信息管理中应当对这两部分信息全部收集并进行统筹管理。
三、信息化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优势
1.实现物流信息的统筹管理。在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方式中,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运输过程中也经常发生运输物品遗失的现象,不仅会对客户造成损失,也严重损害了物流企业的信誉。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在自己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政府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获取运输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对物流信息的统筹管理。
2.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订单的同时也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品安全和送达速度也影响着物流企业的信誉。在信息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物流企业可以充分的了解每辆车的运输路线和运载量,选择最优的路线和方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物品的运输安全和速度。
四、信息化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的企业。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包括很多的物流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保持着“大而全”的经营方式。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销售都靠企业的内部来完成,这种管理理念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物流管理模式严重的阻碍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 我国物流信息技术落后。我国在物流信息化管理方面技术普遍较低,物流信息技术水平、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都严重阻碍着我国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各个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不能完全共享,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亟待整合。
3. 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我国物流行业的人才相当缺乏,特别是物流信息管理一类的人才,其培训和人才储备远远不够,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亟待加强。
4. 政策及制度环境有待改善。物流企业一般都是跨区域和跨部门经营,因此标准化、统一化的标准对于企业自身成本控制和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存在严重的区域化行政现象,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在各个地方政府的辖区内也容易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我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1. 构建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我国的物流企业不仅要以现代的公司理念来管理公司自身,还要构建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物流公司要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办法,在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把所的环节在细分化的基础上作为整体来管理,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给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安全和最快捷的物流服务。
2. 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物流企业应当重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提高宽带水平,运用最新的信息管理技术,提升信息交换平台效率^公司内部还要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信息控制中心,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公司物流管理的高效益。
3. 建立现代的物流管理人才体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培训和管理机制,吸引专业化的物流人才。物流企业还要加强对本公司原有员工的培训,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的员工队伍,这样才能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的专业化、现代化和科技化。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起初,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物流信息系统课程,部分内容和管理信息系统重合,增加了商务智能、供应链管理等模块。发现物流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教材难选
由于多数物流信息系统教材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和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内容重合,导致教学内容重复、贫乏、空洞。学生自然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差。
2、缺乏前沿性
物流信息系统的理论教学内容贫乏,技术性的内容又缺乏实验室软件支持。由于课程性质也比较难开展案例教学。不能做到观念新、内容新、结构新、技术新,没有体现物流技术的自动化、机械化、集装化。
3、学生较难产生兴趣
由于教师的教学内容空洞,势必导致学生对此课程学习兴趣下降。使得学生学不到物流信息化的重要知识。
4、对课程性质把握不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是侧重于信息系统的开发等相关技术还是侧重于理论案例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头疼的问题,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物流信息系统的教学中。因为本学院属于文科学院,学生没有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很多教师是从计算机专业转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长期不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有所退步。如果偏重于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教学显然不适合学生也不适合老师。如果偏重于理论教学,没有好教材,教师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教学开展困难重重,教学效果差。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2013年,随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将物流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和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合为一门课程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加之支教老师的教学和本人的探索,逐渐体会到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方向。主要的体会如下:
1、明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性质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理论教学为重,实验教学为辅。在系统地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技术和组织管理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物流科学的最新发展,力求做到观念新、内容新、结构新、技术新,在物流管理上突出整体系统化;在物流信息上突出数字化、电子化;在物流技术上突出自动化、机械化、集装化;在物流模式上突出一体化、战略化。在物流运作上强调合理化、效益化;在物流发展上注重可持续、现代化、国际化、全球化。
明确了课程性质后,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技术作为重点内容,需要大量课时去讲解和实验。然后再简单介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和维护;最后介绍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战略与支持系统和典型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教学内容充实而有意义。
2、将物流信息的先进技术作为重点
在介绍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之后,在第二章重点讲解条形码技术、EAN.UCC系统、射频技术、物联网技术,第三章重点讲解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如GIS、GPS技术等。这两章占得课时最多,也是整个课程要重点掌握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因为本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重点的,所以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维护作为了解内容。再加以介绍物流管理信息战略与支持系统、物流电子商务等知识,最后举例典型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这样就可以做到整体教学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3、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解、学生上机训练相结合,理论授课32课时,上机训练16学时;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任务驱动式、研讨式、翻转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实践性较强的物流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理论、上机教学环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地理解和领会,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通过对实验教学大纲的编写,系统而详细的制定实验的项目、内容、学时,是学生通过实验环节理解条形码的制作、使用情况、存在问题,校验码的自动运算,电子标签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等等。通过实验揭示实际操作中所获得的知识与课堂上获得的理论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查阅资料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应用系统给管理工作提供的支持。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对知识有个广度的了解,一定要从中认真分析,遇到同一类的问题都应该会解决,也就是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做还要教他们有独立的思考能力。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模式 物联网
电子商务的运营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再加上其具有成本低的优势,使得电子商务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消费习惯。而物流行业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辅助行业,以其高效的货物流通速度与物流信息查询等优势为电子商务而服务,因此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物流行业的进步,促进了物流模式的变革。
一、关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概述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即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商品的经营、销售以及流通,通过数字技术将商家与客户联系在一起,实现商品交换活动,而不用受到地域的限制。在电子商务中,不同的销售主体与消费主体都能够参与到其中,扩大了经营的范围,可以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对商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商务平台,消费主体能够借助这些商务平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销售主体则是在平台上进行各类商品的销售,因此电子商务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在积极拓展国内业务的同时,也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物流模式,发展新兴的物流行业。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物流模式制约了电子商务平台的拓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拓展,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到2014年为止,各类物流企业数量已经超过70万。尽管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其中大部分企业在服务方面仅仅是提供运输服务与仓储服务,网络化程度较低,很难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无法提供完整的、数字化的供应链服务。无论是物流管理能力还是物流速度都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平台的进一步拓展。
(二)物流服务附加值较低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当前在我国物流行业中,仍然以传统的物流企业为主,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速度滞缓,仅仅占了20%左右的比例,发展空间较大。而其他大型的物流企业存在着转型困难的问题,难以适应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体系改革,单纯地将物流活动作为运营的辅助,而没有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束缚了企业的发展与改革。
(三)物流行业基础设施落后
在物流的过程中,运输环节与仓储环节是最关键的,这就要求必须建立起专业化、数字化的配送基地,完善仓储与运输设备,以改善物流基础设施现状。但是,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中无论是物流基地还是配送中心等都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物流节点设置混乱等问题,使得物流节点与物流基地这两者无法有效衔接起来,降低了货物流通的速度。而电子商务的发展涉及到了大量的物流,如果在物流速度上跟不上的话,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2]
三、电子商务发展所带来的物流模式变革
(一)多功能化的变革
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传统的仓储与运输的物流服务已经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必须转变现有的物流模式,积极拓展附加业务,提高物流产业的附加值。例如,借助物联网的优势增加物流信息增值服务,为有需要的客户提供第三方物流信息、商业信息、竞争信息以及供应信息等。或者与第四方物流企业合作,建立起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囊括物流咨询、物流方案规划、物流运输与仓储、物流信息查询等环节,提供多元化的物流服务,促进物流企业在新背景下的发展。[3]
(二)信息化的变革
电子商务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而产生的,其发展与互联网是息息相关的,而要实现物流多功能化的发展,同样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前提的,因此促使物流产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不仅仅是电子商务的要求,同样也是促进物流模式变革的需要。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应当体现在供应链上对不同物流信息的搜集与反馈,这就需要借助ECR以及JIT系统,通过对电子标签扫码的方式以获取物流信息,并将之录入到数据库中,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全球化的变革
电子商务本身也具备了全球化的特点,而当前我国的物流行业正逐步与世界市场接轨。这就要求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下,促使物流模式向全球化方向的转变,在世界各地建立起统一的物流体系,并与其他国家的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从而为国际间的商务贸易、跨国货物流通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但是在这一变革势下,对现有物流行业的管理模式、人才素质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实现物流模式的全球化变革,就把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对专业化的高端物流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应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建立起全球范围内的物流网络。[4]
(四)社会化的变革
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与拓展,物流行业在物流服务提供还是供应链方面,社会化分工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在生产环节,制造商所需要的原材料等都需要通过物流企业提供。而在销售环节,商品的运输与流通都与物流服务紧密相关,因此无论是生产制造方还是商品销售方,为了节约物流成本都需要与物流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优化物流资源的配置,改善物流速度。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朝着社会化的方向房展,以迎合不同客户群体专业化的需求,实现物流服务的进一步细化。
(五)系统化的变革
要促使物流行业的改革与转型,就需要建立起系统化的物流体系,将物流服务拓展到生产――销售――售后整个供应链,将供应商、物流企业以及客户这三者纳入到一个整体中。这样才能够保证在物流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达到统筹安排的目的,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物流效率。[5]
四、结束语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当下,物流模式的变革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为了进一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就要实现物流模式向多功能化、信息化、全球化、社会化、系统化方向的变革,促进物流行业的调整与升级。
参考文献
[1]拱宪军.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91.
[2]李峻峰.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商业模式的对策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13,02:4-6.
[3]杨玉婷.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研究[J].商业故事,2015,14:35-36.
[4]张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J].商业故事,2015,28:35.
关键词:物流信息管理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物流信息管理是现代物流运作管理的重要基础,它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正确认识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是提高现代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物流企业及物流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掌握了本门课程的重难知识点,可以使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快速适应现代社会物流企业的运作和发展,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讲,物流信息管理是一门理论、实践、技术、操作、过程、信息传递等知识兼具的课程,如何设计教学思路,如何更好的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传递、信息作用的理解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 有关课程设计思路
①对于这种走在知识技术前沿的课程,我们可以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单元)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能力。②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学习。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传话”游戏来让学生体会信息准确传递的重要作用。③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到课堂,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比如,多媒体的应用,现代教具的应用。对于一些实训条件较好的院校,可以在授课时借助POS机、条码打印机、手持终端、物流软件等进行实地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可以改善教学效果。④合理组织课程内容,保证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现在的学生不会认真学习对自己今后来说没有帮助的知识,所以我们要以企业物流运作为基础,以物流人员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合理编排学生的学习单元和学习任务。⑤在完成一定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可以带领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认识实习,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企业参观实习+理论教学+校内虚拟实训+实际操作”的教学过程,打造“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2 教学内容设计
2.1 课程内容 单元一 物流信息管理概述;单元二 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基础;单元三 物流信息系统实用技术;单元四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单元五 物流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单元六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单元七 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与安全管理。
2.2 学习单元设计
3 教学实施建议
3.1 教学建议 ①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②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引入案例(具有典型作用的、较新的)或情境(可以是实际场地,也可以是虚拟的)以帮助学生学习、分析和运用。③强化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对物流信息的认识(物流信息的使用贯穿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诸多课程)。④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电子课件和物流现场的教学视频,把抽象的信息管理具体化,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⑤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⑥充分利用学校现在资源,如图书馆,校园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一体化教学,方便了学生自学。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实习软件,随着模拟软件的使用,使学生了解不同物流企业的职能及活动流程,今后在企业中工作能更快的适应。
3.2 考核评价建议 考核的具体方法:一是以成绩评定为主。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训考核成绩综合后按百分制进行评定。二是以赛代考或以实操代考。“赛”主要是指评估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校内外的职业技能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实操”主要是指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物流设施设备、现代化工具的基本能力。
4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为了使《物流信息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紧随经济、科技、物流动态的发展而调整,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和相关物流技能。
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课件一定不是照搬教材,文字叙述,而应当包括丰富的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集声音、动画、影像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②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景中进行学习,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教师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③积极利用实训室、微机室、图书馆、各大网站等资源,使教学方式从单一的课堂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随工作过程及学生学习的逻辑顺序而调整。
参考文献:
[1]易灿,黎明,旷健玲,李炫林.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J].网络财富,2010年8月.
[2]宣玲玲,刘欲晓.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分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6月.
[3]黎晗.高职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年11月.
[4]高丽娜.基于工作工程的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训课程的开发[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9月.
[5]梁雯,陈来,汪传雷,刘宏伟.《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实践与探索[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4月.
[6]章文燕.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5月.
1.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到目前为止,随着现代信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和信息化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目前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两个种类:条码技术和无线射频(RFID)技术。随着这两种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识别技术已经在全世界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由于信息量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扩大,现代的物流行业涉及的种类是很烦琐的供应链结构也相应地变得很复杂,很多时候都是要求远距离的传输,在这种传输中传统的物流方式就存在很大的弊端。RFID技术,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为飞机的一种敌我目标识别出现的。但是由于成本和技术限制等诸多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2.研究现状
(1)物流信息的研究现状。物流信息管理的发展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情况都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在线地对车辆和货物进行信息的追踪和查找,但是这种方式对网站的信息和其他的链接都没有可靠的保障。这种系统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统来对运输货物的车辆进行位置的追踪,从而掌握货物的运输情况,以这种动态的管理方式使得车辆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2)RFID技术的研究现状。条形码技术可以说最早是由沃尔玛公司开始应用的,从此成为了各个物流行业中的重要识别技术。而现在沃尔玛公司否定了条码技术开始使用电子标签,这充分地说明了RFID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的条码技术。也预示着RFID技术在商业物流行业中的应用会得到普及,最终取代条码技术。RFID技术在中国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动非接触式识别技术的发展历史还不是很久,所以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RFID技术还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的。
3.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把RFID技术应用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从而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调度优化和控制的动态性。
二、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1.物流管理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1)物流系统的定义。物流信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涉及到我们社会经济的任何一个方面,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从大的材料供应商、批发商到零售商和消费者,几乎都有物流信息系统的身影。现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有以下三方面:商品的流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流;信息的流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流;资金的流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资金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英文名称是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为LIS。LIS的主要组成:计算机软硬件、通信网络的主要设备和人组成的智能人际交互界面系统。(2)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概述。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向运营商和客户提供相应的共享数据,并且可以加强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更加优越和完善的供应链网络。
2.物流管理系统的主要结构及类型
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完成的主要功能包括:首先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存储,然后对有用的信息进行相应的传输和利用。与此同时也涉及到了活动中的每个要素。
3.物流信息管理识别中主要的采集技术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将各个环节的物流信息联合到一起,表现出了物流管理系统强大的整合能力。(1)条码技术简介。这种识别技术主要是被应用在计算机的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具有很多的优点:可靠性高、成本低并且采集和输入输出的速度非常快。由于这些优点的存在,条码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的物流行业中。条形码识别技术由于具有非常优越的优点,准确可靠快速的传输,使得它的应用价值非常大。其中条形码的设备主要分为条形码的印刷设备和条形码的扫描设备。(2)RFID识别。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的技术。一个标准的射频识别系统是由三部分构成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但是由于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这种RFID系统好使需要软硬件之间的良好配合才能完成它的功能。
三、RFID技术简介
由于射频的数据保密性非常好,所以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在防伪行业中。RFID的主要优点是:具有唯一的UID号码。
1.RFID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一个最基本的RFID系统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标签、阅读器、天线和数据的读写系统。
图1 RFID系统组成
标签的作用:RFID的电子标签是由耦合元件组成的。上述每个电子标签都具有唯一的UID编码。是标签唯一识别的标识。读写器:读写器是电子标签的读写设备。主要控制数据的读写。天线:主要完成读写器和标签之间射频信号的传递。
如图1所示,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还包括一个中心处理的电脑和应用软件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将读写器上的信息和数据传递到电脑上的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和应用。这也是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
2.RFID组成部分简介
(1)电子标签。RFID系统中的电子标签是整个系统的数据的载体。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电子标签主要是由标签元件和天线组成。电子标签与条形码不同的是电子标签可以自动地把自身存储的信息发送出去,它是可编程的,可以适当地改写编程的程序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电子标签的需求。(2)读写器。在RFID系统中,负责数据的读写的设备主要是读写器设备。读写器的功能非常强大,通常在系统中它都是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读写器可以单独地对数据进行读写、处理并且显示等。(3)数据的管理系统。完整的RFID系统除了包括最基本的标签、天线、阅读器外,还应该具有一整套完整的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信息的处理和存储共享。
3.RFID技术的优点
RFID技术的出现,使人们认为RFID技术是条形码的高级形式,但是这种说法是没有什么理论依据的。RFID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在很多方面都优于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的优点很明显,它不需要光源,并且更加安全。
4.RFID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
RFI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识别技术,它与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所以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发展的问题。
四、物流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RFID技术的主要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被应用在许多不同的领域,最主要的应用范围包括:零售、仓储、生产和运输行业。
2.目前物流公司的现状
经济需求的不断增长,市面上有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来满足人们对物流的需求。但是很多物流公司的规模都比较小,存在着一些缺点。
3.需求问题的解决
目前的物流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标准和网络化都不完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物流公司有了新的需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每个公司都可以发挥它的长处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赢取共同的利益。这种集中管理和共享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物流公司来提高他们的运输速度,而且还大大地降低了物流中货物运输的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有助于管理者的经营。
4.RFID系统结构的选择
本文主要用到的数据库是SQL。采用的主要构架是B/S模式。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1)SQL简介。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它的意思是结构化查询的语言。SQL这种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它可以很好地与各个数据库建立相应的联系并且可以进行很好的沟通。(2)浏览器/服务器(B/S)构架。目前来说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构架类型主要包括:主机/终端型、客户机/服务器即所谓的C/S模式、文件/服务型、三层的B/S和多层分布的形式。
这种技术是www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结果,是未来数据库发展的主要方向。
B/S模式的主要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B/S模式结构示意图
5.系统成本的分析
我们知道RFID系统主要是由标签、天线和阅读器构成的,所以它的主要硬件成本也是由这三部分构成,这主要是从RFID系统的市场需求来看的。对于物流管理行业来说,这三部分也是主要的硬件投资方式。虽然目前RFID系统的成本略高,但是它带给我们的优点远远胜过了糨的这个不足。
五、系统的总体设计研究
1.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
物流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是:(1)缩短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2)库存适量化(压缩库存并防止脱销);(3)提高搬运作业效率;(4)提高运输效率;(5)使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6)提高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精度;(7)防止发货配送出现差错;(8)调整需求和供给回答信息咨询等。一个好的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会很好地解决上述的问题。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并且降低物流运输的总成本。
2.系统硬件产品介绍
本系统设计的是一个基于RFID硬件产品已有的物流管理系统,所以首先对RFID不同用途的读写设备和它们的应用场合作了一下简单的介绍,例如,下面这款电子标签。
本系统选用的电子标签是T12048,这款电子标签是TI公司新出的一款粘贴式的电子标签。如图3所示。
【关键词】信息网 物流 网站 呼叫中心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44-02
一 、背景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热的进一步升温,物流行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最显著的一点是物流业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迈进,物流业的发展应该从早期单纯的以货物集中管理(配送)转变为信息化的综合管理。
山东省临沂市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著名的商贸物流城,有“商贸之都,物流天下”之美誉,现有专业批发市场70余处,市场占地约8000亩,总建筑面积500多万平方米,经营摊位4.6万个,从业人员近75万人,专业物流配载市场30余处,专业运输业务3万多户,商贸物流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山东省临沂市联通公司结合临沂市商贸物流城区位优势,建设联赢物流网,开发适用于物流产业的信息化产品,整合临沂市分散的物流信息资源,促进临沂物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 、系统建设目标
本系统针对临沂独有的物流从业用户,包括物流园区、配货站、运输车队、运输业户,开发物流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用户服务深度,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业务管理方式,提高用户盈利空间。系统采用网站(cnly56.com)+客户端(联赢车管家)+呼叫中心(9600656)模式,综合使用联通公司语音、宽带、网站、手机、短信等多业务,为各个物流企业建立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力求企业、客户业务信息、接收即时、便捷、高效,使企业效益的不断增加,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设计原则
1统一性
统一平台网站:中国联赢物流网—cnly56.com
统一对外客服:9600656,专业坐席24小时服务;
统一客户端:联赢车管家;
统一短信接口:106559656;
统一对外宣传。
2实施简易性
采用网站、语音、短信、手机等综合手段接入,可以提供电话、web、客户端、短信和手机客户端服务,并能接受现有所有的通信服务接入,支持自动和人工方式。
3安全稳定性
系统采用web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分离的方式,web服务器采取双机热备,提供自动备份功能,能够对客户提供7x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并在一定情况下采取集群服务方式。
4开放性
系统采用linux平台、mysql数据库系统,采用开放性免费策略,具备很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四 、统整体架构
1 系统应用架构
山东省临沂市联通公司开发的联赢物流网系统包括:联赢物流网网站—cnly56.com、联赢物流网信息客户端、联赢物流网车管家客户端(此二客户端将进行融合),通过门户网站的展示和网站客户端的融合,以实现对物流行业客户的综合开发。/
(a)物流用户通过联赢物流网网站注册会员,可以通过语音、短信、网站实现信息查询及,并通过证件查询、车辆定位、会员电话、会员短信实现系统增值收入。
(b)系统后台对系统接收数据进行整合匹配,分发给联赢物流网网站、联赢物流网客户端,实现用户服务。
2 系统整体架构描述
联赢物流网网站域名为:cnly56.com,是联赢物流网物流信息门户,向公众用户开放,提供物流车辆/货源信息查询(联系方式需注册可见)、物流软件下载、物流政策信息、物流专线、诚信物流企业展示、物流周边信息查询等。
联赢物流网车管家客户端综合使用语音、短信、手机定位、身份证查询、保险套餐等手段提供给物流运输公司公司提供全面的车队信息化管理手段,物流中介公司也能使用此客户端建立起自己的虚拟车队。
3 系统网络拓扑
联赢物流网中心服务器包含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仅开通web服务以提升安全性,采用静态页面以提升浏览速度。用户可以采用web页面、电话、短信、客户端等多种方式获取物流信息服务,改善自身业务模式,提升盈利水平。
五 、系统功能
1、概述
本平台包含三大功能模块,分别是
中国联赢物流网网站:cnly56.com,主要提供会员注册、web浏览等网站基本功能;
呼叫中心平台:9600656,为用户提供业务咨询及语音信息;
客户端软件:联赢车管家,提供用户下载软件,通过软件客户端进行浏览。下面分别对以上三大模块进行详细解析。
2、信息网站
联赢物流网建设专用网站:cnly56.com,向公众用户开放,提供物流信息(车辆/货源)查询、物流软件下载、会员服务、业务介绍、物流政策信息、物流专线、诚信物流企业展示、物流周边信息查询等。
关键词: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006-02
1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概述
1.1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是对航空货物进出口过程中所伴随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服务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整体最低的成本和最佳的效益满足客户的需求。
航空物流供应链的信息流包括货运信息、单据信息、航班信息、机场信息、客户信息等。
航空物流供应链的物流包括:货物从发货人经由货代、物流公司、机场、货运站、航空公司、目的地机场货运站、目的地物流公司、直到终端客户的正向物流;因货物的错发、破损造成的退货以及包装材料等回收处理的逆向物流活动。航空物流供应链的资金流指的是信用、支付、托收、托付和发票结算等信息的流动。
1.2 航空物流供应链的成员及其作用
包括主要成员和辅助成员。主要成员有:国内货主、物流服务商、国内货代、国内机场(货站)、航空公司、国外机场(货站)、国外货代、国外物流服务商、国外收货人。
辅助成员包括:国内外海关、报关行、金融、保险、检验、检疫机构、部门。
主要成员的作用是:
(1)国内货主。航空货运服务的需求者或托运人。
(2)航空物流服务商。负责选择运输方式、货代、或者承运商,确定运输计划,进行订单处理,协助仓储管理以及进行运输单证管理。
(3)国内货运。负责零散的货源集中,运输单证处理,预付航空运费并向货主收款,地面收货,货物暂时存储,以及寻找合适的航空公司承运业务。
(4)国内机场(货站)。机场(货站)同时具备货代职能,从事进行单证审核,安全检验,货物暂时储存,货舱配载,货舱装卸、货舱装卸,货物入港检验,单证审核,货物暂时储存,及通知收货人或者公司提货等。
(5)航空公司。主要从事经营航线,负责货物机场到机场之间的空中运输,以及单证审核的工作。
(6)国外机场(货站)。货物的进出港、检验检疫、装卸,单证审核等管理
(7)国外货运公司。负责从机场提货,预付提货费用,最后进行从机场到收货人的地面派送等终端工作。
(8)国内、外收货人。航空物流的最终用户。
1.3 航空物流供应链的主要业务范围
航空物流供应链由生产、仓储、地面运输、航空运输、货物处理、财务会计结算等多个方面构成。
主要业务包括:货运销售业务;仓储管理业务;运输管理业务;上门取货及递送业务;第三方物流业务;收入管理及结算业务。
2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2.1 货运销售和业务管理系统
提供客户管理、运价管理、销售业务、订舱管理、进出港业务、派送管理、物流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功能。
2.2 供应链仓库管理系统
该系统支持包装单元,多级物料清单(BOM,)序列号,批号,保质期,商品属性,存货单元(SKU)等作业管理。能够执行打包,组装,越库运输(Cross Docking),批量拣货,供应商拥有库存(SOI)的物流作业活动。
2.3 供应链运输管理系统
它是基于订单-运输订单-调度单的模式,以订单执行和跟踪为主线管理整个运输环节。
航空公司货运系统分为两个部分:
2.4 航空公司货运系统
(1)业务管理部分。负责航空公司集团化货运业务操作和管理,支持多个基地、多个营业部、多个部门、多个营业地点同时进行航空货运业务操作和集中统一管理,支持航空公司提供多种方式的客户服务,它是整个航空公司货运系统的核心。
(2)数据交换部分。负责航空公司货运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系统的应用开放性,充分利用航空公司内部与外部信息系统资源,把航空公司的业务系统融入到国内乃至世界上大的航空物流系统中,融入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中去,使航空公司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受益者。
2.5 空港货站货运处理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
(1)货站业务核心处理与管理部分。负责货站航空货运业务操作和管理。
(2)数据交换接口平台部分。负责航空货站货运处理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和物理网络接口间的数据交换,实现系统的应用开放性,对外把货站信息系统融入全国乃至世界的航空物流大系统中,对内进行内部信息系统整合。
2.6 航空物流信息平台
它是一个的集成业务系统,通过信息交换及等技术,将信息平台内的货物、库存、运输、客户等信息,以多种方式提供给客户,最大程度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对象包括货主、收货人、制造企业、航空公司、机场、海关等政府机构。它分为航空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商务平台两个方面。
(1)航空物流信息系统。它利用电脑和网络信息技术,对航空物流各环节的作业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物流作业的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分析、管理和控制,利用公共网络系统和资源与其他的商务系统构成全球联网,实现电子货物跟踪、物流作业的可视化,航空物流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无缝交换。
(2)物流商务信息平台。它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实现以航空货运物流服务为主的网上虚拟交易市场。该平台的参与方有专业物流公司、货运公司、机场航空货运站、销售、航空货运承运人、海关、检验检疫、银行、保险等涉及航空物流业务链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2.7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应用的信息技术与设施
常见的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应用的信息技术和设施如下:
(1)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技术。包括网络、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条码、、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单元装载(ULD)等。
(2)管理软件。包括货运社区系统(CC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运输管理系统(TMS)、仓库管理系统(WMS)等。
(3)运输、装卸、搬运技术。
(4)仓储技术。包括自动化立体库、货架、一贯化托盘、自动分拣系统、条形码、自动识别系统等。
3 我国航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3.1 航空物流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缺乏
条形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物资需求计划、企业资源计划、配送需求计划等物流管理软件等未普及应用。
3.2 航空物流供应链的成员间信息不能共享,无法协作运行
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支撑,航空物流企业间系统互不兼容,造成了货运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资源的浪费,影响到航空货物运输的效率和效益,导致整个航空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低下。
3.3 航空物流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备
没有为客户提供与国际互联网的接口,缺乏实施现代物流所需要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功能,服务对象仅限于国内相关物流企业和机构部门。
4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航空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要求
4.1 业务范围广
能够支持航空公司的销售业务,机场货站的地面处理业务,空运业务,海关监管库和保税仓库的报关与仓储业务,以及航空物流企业的营销与配送业务等,满足航空物流供应链的各成员业务操作的需求。
4.2 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设施
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能将航空物流供应链的各成员信息无缝连接和整合,实现全球信息共享和交换。
4.3 可以进行全球化、标准化同步作业
能够通过多种网络进行连接,实现全球化的同步作业,完全采用国际标准化作业设计,按照国际航协Cargo2000规定的业务标准,对每个业务点进行详细的规定和控制,确保操作的国际化和数据的标准化。
4.4 具有强大的数据交换能力,航空物流供应链的各成员可在单一窗口内进行业务操作
通过开放平台的接口可以连接航空物流供应链的各成员的子系统,支持对美国海关的各种业务操作要求。
4.5 安全性
具有极高的系统安全性、保密性,满足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的要求。
5 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航空物流信息平台
5.1 实施航空物流供应链信息化战略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航空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的实施战略应与航空物流信息化的战略相吻合,航空物流信息化战略包括:
(1)航空物流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及时响应;
(2)航空物流需求客户的信息收集和分析;
(3)航空物流企业竞争对手信息的获取和迅速反应;
(4)航空物流供应链的成员间信息的交流;
(5)航空货物信息的控制和及时反馈等。
5.2 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航空物流信息平台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航空物流信息平台是一个综合的航空物流信息系统,它不同于一般的航空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商务平台,它应具有二者的特点,包括:
5.2.1 航空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的使用者
(1)航空物流企业。航空物流企业利用航空物流信息平台,提供航空物流服务。
(2)制造商。制造企业通过该信息平台获取国内外各类航空物流信息,以便进行集成的供应链管理。
(3)国内外政府部门和机构。包括国内外政府、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税务以及口岸管理部门。
(4)货物维修服务企业。提供航空货物的维修、售后服务支持的企业。
(5)终端客户或收货人。
5.2.2 航空物流信息平台服务的范围
(1)航空物流供应链的各成员间信息共享与交换。主要包括有关航空物流供应链业务运作时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服务流的流动。
(2)系统的安全服务。系统的保安、加密、电子安全交易、认证服务等。
(3)航空物流信息港服务。包括航空物流有关企业行业信息、航空物流法律制度信息政策,航空物流的有关行政文献信息、航空物流专业用语信息、航空物流业务文件、航空物流最新信息。
(4)公用信息服务。物流相关站点、物流资讯新闻、经营管理知识、国家物流经济政策、计算机信息知识。
(5)航空物流知识信息服务。航空物流最新信息、航空物流信息搜索、物流知识库、航空物流统计与展望、航空物流分类索引等。
(6)航空货物信息系统。航班进出港管理、气象信息、货物订舱、货物跟踪、电子结算、主航空运单(MAWB)管理。
(7)航空物流企业协作系统。包括航空物流供应链的各成员的货物信息系统连接模块、电子认证及结算、商用运输系统(CVO)连接模块。
(8)航空物流知识信息数据库。航空物流企业信息、航空物流产业信息、法律制度信息、行政政策、文献信息、航空物流业务知识信息、空运货物统计信息、机场航空公司代码信息、航空物流专业用语信息等。
(9)供应链管理服务。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可为各供应链成员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直到终端客户的一体化、无纸化、实时化、网络化和全球化运作。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实施策略
6.1 准备阶段
包括系统的规划和实施。主要是面向航空物流企业的问卷调查,鼓励航空物流企业和其它供应链成员企业积极参与,并公开供应链运作所需的有关信息资料,以及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航空信息平台系统数据库的构建等。
6.2 基本稳定阶段
信息平台系统进入运行阶段,航空物流供应链的成员间的业务运作和信息平台系统的运行进入稳定期。
6.3 服务范围扩大化阶段
根据市场客户的需求,及我国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面向全球用户逐步扩大航空物流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和范围。
6.4 信息平台的品牌化建设阶段
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航空物流信息管理技术和经验,培育优势航空物流货运企业,创建航空物流信息系统品牌,进军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