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范文

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第1篇

浙江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试题

课程代码:06216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4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09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门形制。

2.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历朝都很重视,有吴王派伍子胥__________,建造阖闾大城,即今__________。

3.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__________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__________。

4.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__________,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的轩,以__________椽构成。

5.隋代开始在中央政府设立__________,用以掌管全国的__________和屯田、水利、山泽、舟车、仪仗、军械等各种工务。

6.尼罗河流域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泥土作为建筑材料,它们又是建筑重要的装饰题材。

7.大约在公元前__________纪,两河下游在生产砖的过程中发明了琉璃。__________的保护和建筑物的彩色饰面因为有了琉璃砖而大大提高。

8.爱琴文化的建筑中有一种“正厅”(Megaron),它是长方形的,以比较__________的一边向前,正中设门,门前有一对柱子,形成__________。它也曾作为最早的庙宇的形制。

9.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殿南北宽71.7米,东西长__________米,连廊子一起总长__________米。

10.伯鲁乃列斯基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园林布局中哪一种是运用了联想手法?( )

A.主题多样 B.远借邻借

C.曲折萦回 D.余意不尽

2.悬山的土、砖墙,其山尖部分多做成( )

A.五花山墙 B.观音兜

C.五岳朝天 D.空斗墙

3.嵩岳寺塔平面为几边形?( )

A.正方形 B.六角形

C.八角形 D.12边形

4.佛光寺屋架大木作哪个构件是支托于各平榑侧下方之斜撑?( )

A.侏儒柱 B.草栿

C.托脚 D.平棊

5.什么朝代的梁、额枋彩画中有藻头分段?( )

A.宋代 B.唐代

C.明代 D.清代

6.凡尔塞宫的花园属于( )

A.意大利台地园风格 B.英国自然式园林风格

C.中国古典园林风格 D.法国广袤式园林风格

7.下列谁不是文艺复兴盛期的建筑师?( )

A.帕拉第奥 B.珊索维诺

C.米开朗琪罗 D.伯拉孟特

8.下面哪一个不是哥特式教堂?( )

A.恩瓦立德新教堂 B.索尔兹伯雷主教堂

C.韩斯主教堂 D.夏特尔主教堂

9.“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 )

A.非理性的 B.畸形的珍珠

C.变形的 D.岩状饰物

10.卢佛尔宫东立面双柱与双柱间的中线距与柱子尺度的关系是( )

A.1/1 B.1/2

C.1/3 D.1/4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僭越

2.金刚宝座塔

3.四面厅

4.巴齐礼拜堂

5.玛斯塔巴

6.帆拱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考工记·匠人营国》篇。

2.简述中国庭院的围合方式。

3.简述《论建筑》的主要观点。

4.简述哥特式教堂骨架券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分析唐、宋木结构体系建筑的主要特点

2.绘制古希腊多立克与爱奥尼柱式简化图,分析其特点比例。

B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我国现存的唐代木建筑是__________。

2.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两种。

3.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__________,确立了古典的模数制,把__________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

4.__________住宅是我国江南中下游地区的典型住宅形式。

5.__________在宋代也称“铺作”,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

6.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__________;第二类是依靠旧城建设新城;第三类是__________。

7.古罗马留下一部建筑学的教科书——《建筑十书》提出,建筑的“三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和美观。

8.拜占庭建筑的结构方式与艺术形式__________、鼓座、__________在欧洲广泛流行。

9.__________,是古罗马建筑的特色、的成就。

10.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柱式,加以发展,创造了一种最简单的柱式,即__________。

1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伟大的雕刻家和画家__________和伟大的画家__________,也都是重要的建筑师。

12.雅典卫城建筑群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伊瑞克提翁庙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哪种构件不属于大木作?( )

A.梁 B.斗拱

C.大门 D.柱

2.冠云峰为苏州各园湖石峰中尺度,形态优美,它位于( )

A.拙政园 B.留园

C.寄畅园 D.退思园

3.建筑的屋顶造型多种多样,按照由高到低的等级顺序,以下哪一组是完全正确的?( )

A.庑殿,歇山,悬山,硬山 B.庑殿,攒尖,硬山,悬山

C.歇山,攒尖,硬山,悬山 D.攒尖,歇山,悬山,硬山

4.以下哪本书是战国时成书,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被认为是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 )

A.《梦溪笔谈》 B.《营造法式》

C.《园冶》 D.《考工记》

5.中国古代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较大发展,并出土较多画像砖、画像石等资料的时期是( )

A.清代 B.宋代

C.汉代 D.唐代

6.以下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建筑为( )

A.圣索菲亚大教堂 B.古罗马万神庙

C.凡尔赛宫 D.巴黎圣母院

7.以下哪种柱式刚毅雄伟概括了男性的体态与性格( )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塔斯干柱式

8.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会客厅”的圣马可广场位于( )

A.巴黎 B.罗马

C.佛罗伦萨 D.威尼斯

9.以下哪种艺术潮流是被称为充满脂粉气的( )

A.文艺复兴 B.巴洛克

C.洛可可 D.古典主义

10.文艺复兴建筑的发源地和中心是( )

A.法国 B.意大利

C.英国 D.德国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开间(面阔)

2.明堂

3.藻井

4.希腊十字式

5.折中主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简述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

3.唐宋至明清对我国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中国古代木架建筑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其优势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第2篇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进犯,在一些边塞处广种

A.杨树 B.柳树

C.榆树 D.松树

2.敬顺昊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

A.尧舜禅让 B.和合五教

C.绝地天通 D.敬授民时

3.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

A.八王之乱 B.董卓之乱

C.永嘉之乱 D.安史之乱

4.《神灭论》的作者是

A.萧子显 B.陶弘景

C.慧琳 D.范缜

5.1291年到达泉州的意大利方济各会士名为

A.利玛窦 B.鄂多立克

C.马可波罗 D.孟德高维诺

6.元朝称汉族读书人为

A.书生 B.学士

C.儒士 D.儒生

7.徐光启的名作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授时通考》

8.清朝的税制改革为

A.募役法 B.初税亩

C.租庸调法 D.摊丁人亩

9.乾嘉学派的创始人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雎景臣

lO.不属于行旅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是

A.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 B.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

C.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 D.迁徙定居的习俗传承

11.不属于家族共同体的地缘合作的是

A.生产互助 B.生活互助

C.民主自治 D.进香朝拜

l2.“闰月”的概念源自

A.回历 B.泰历

C.藏历 D.阴阳合历

13.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传到

A.东南亚国家 B.中东阿拉伯国家

C.欧洲 D.美洲

14.不属于传统社会礼与俗关系的是

A.礼从宜,使从俗 B.因俗制礼

C.齐之以礼 D.化民成俗

15.不属于《周礼》列入吉礼祭祀的是

A.天神祭祀 B.皇族祭祀

C.地祗祭祀 D.人鬼祭祀

16.冠礼的年龄一般在

A.16岁 B.17岁

C.18岁 D.19岁

17.孔子研究的“六经”变成“五经”是因为《乐》的失传.表明失去文化特征中文化的

A.事象 B.事类

C.产物 D.载体

18.中国能归属的语系之一是

A.阿尔泰语系 B.高加索语系

C.乌拉尔语系 D.德拉维达语系

19.我国多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的基本点是

A.保障权利 B.语文平等

C.改革文字 D.双语教学

20.属于汉字的造字方法的是

A.词根 B.指事

C.前缀 D.后缀

21.未被称为汉语“域外方言”的是

A.泰国语 B.越南语

C.朝鲜语 D.日本语

22.将前一语言片断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语言片段开头的词语所形成的一种修辞格是

A.对偶 B.顶真

C.回文 D.析字

23.哪一种不是因汉语汉字形成的中国文学在形式上的特点

A.形式整齐 B.平仄抑扬

C.节奏调配 D.重音分明

24.哪一项不是对联常用的手法

A.顶真 B.双关

C.谐音 D.拆字

25.哪一种是中国受佛教影响产生的文学样式

A.唱导 B.转读

C.宝卷 D.梵呗

26.日本出版的拥有23900多卷的佛学巨典是

A.《大藏经》 B.《大正经》

C.《大正藏》 D.《大藏正》

27.两汉的文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征辟制 D.九品中正制

28.“孔子的门徒,是天地间最纯正的自然神论的学徒”。这句话作者是

A.伏尔泰 B.莱布尼兹

C.沃尔夫 D.休谟

29.不属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的是

A.中体西用论 B.全盘西化论

C.东方文化论 D.儒学复兴论

30.第一个提出全盘西化的是

A.梁启超 B.

C.吴稚晖 D.陈序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以下几个方面,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观察捕鱼 B.月晕与风

C.建安风骨 D.元曲

E.巫术

32.中国古代的“九州”包括以下的

A.冀州 B.兖州

C.徐州 D.沧州

E.雍州

33.“五帝”的谱系包括

A.皇帝 B.炎帝

C.尧 D.舜

E.禹

34.百家争鸣中刑名家的代表人物有

A.邓析 B.邹衍

C.惠施 D.老聃

E.公孙龙

35.汉朝官员选拔的最重要三科是

A.孝廉 B.茂才

C.明经 D.治剧

E.贤良方正

36.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包含

A.玄学 B.禅学

C.般若学 D.涅槃学

E.明学

37.中国生产经济的文化特征包括

A.“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的农业起源

B.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

C.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心理

D.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E.“养备动时,则天不能使之病”的农业规律

38.中国传统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主要有

A.市 B.商

C.墟 D.集

E.会

39.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主要表现在

A.居住地点 B.居住时间

C.居住方式 D.居住建筑格局

E.居住建筑仪式

40.服饰的人文文化标志包括

A.信仰标志 B.阶层标志

C.仪礼标志 D.政治标志

E.职业标志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42.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

43.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4.简述古人对学与思关系的看法。

45.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性。

46.简述对中国古代文字崇拜的认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O分,共20分)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史 作用 教育质量

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中,穿插了较多的数学史料,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地引入数学史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1.初中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简析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数量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多。初中教材一共有六册,在这六册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通常体现在“阅读与思考”中,根据数据统计,“阅读与思考”共有15处,其内容详细,具有真实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知识的了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史知识。如在九年级上册的数学教科书中,“阅读与思考”中加入了“海伦―秦九韶公式”、“黄金分割数”和”圆周率π”等内容。在课后习题中则引用了古算题,共有12道,不仅有古代文言文历史原题,还有白话文对原题的解释。除了“阅读与思考”和古算题之外,还有“专题片段”、一些数学家的简介和数学著作的书影等数学史内容。虽然在数学教材中引入的数学史较多,但是用途较浅,大部分只是作为铺垫,容易让人忽视其重要性,让老师和学生误认为只需了解,不必深入探讨史料之中隐藏的数学思想,老师和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史料的内容,数学史料的价值无法呈现。

2.数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

2.1 数学史能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老师而言,数学是难教的科目,对学生而言,数学是难学的科目,数学课堂如果过于枯燥无味,即使是在激情澎湃的年龄,也难以让人兴致勃勃、认认真真地听课。数学本身并非无趣,只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起,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愿意自觉专研数学问题。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恰当地引入数学史知识,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听史料的过程中思考其中蕴涵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2.2 引导学生自觉探究数学知识。

顾名思义,数学史就是有关数学的历史,包括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的思想起源及发展。数学史的引入,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过程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数学知识,体会其中的奥妙。同时,数学史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2.3 有助于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数学史中众多的优秀作品,如《九章算术》、《四元玉鉴》和《海岛算经》等,通过对其内容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基础,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情感,能降低学生在日常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的难度。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当地向学生讲述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对数学知识的专研和探索精神,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克服苦难的勇气,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了解古人伟人专研探索数学知识的奋斗历程,有助于学生学习前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正确价值观,让学生能够直面困难和失败,树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3.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3.1 重视数学史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分为同时期和不同时期的数学文化。它的存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对话和课堂活动的自然情景是同时期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期的数学文化则是教师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介绍,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掌握数学知识。比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立一个专门研究数学史的小组,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探讨数学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强化所学知识。

3.2 丰富数学史内容

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虽然数学史的引入数量较多,但其内容不够丰富多彩,且数学史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较单一。因此,可把数学史转变成数学文化史的形式解读,让数学与哲学、政治、艺术、经济等多方面挂钩,尽可能地体现出数学文化的多样性,阐释数学发展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让数学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补充数学教学与数学史相结合的资源,开发与我国国情息息相关的数学史资源库。数学史的内容,应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不超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水平范围的,要讲究实事求是。编排教材时,对数学史的内容应仔细挑选,史料应编排在适当的位置。此外,教师和学生一同回顾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谈论为数学发展史作出贡献的重要人物,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明白数学知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数学史史料的选取,应呈现多元化,可选取不同文化背景下,一些国家及地区研究在数学知识研究上的发展历程,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

3.3 加强教师的数学史修养

教师的数学史修养程度,决定了数学史与课堂教学能否有效结合。数学史本以历史形态存在,由于教师对数学史的理解与诠释,使数学史逐渐向教学形态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教师担任主角,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数学史修养,认可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意义,理解数学史内容,选择合适的数学史材料,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可以使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把数学史植入到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一般教学设计的灵感来源学历史资料,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或者陈述,内容过于单调,应有针对性地对讲解方法进行改良,使历史资料发挥最大的引导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通过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还能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屈不饶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