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能量计量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窃电行为是用电人员为了达到不交电费而用电的目的,采取的一种“免费”用电的非法手段。由于电能表的电能计量主要是根据电能计算方式进行计算的,主要计算因素有电压、电流、功率、时间,是一种将各种元素相结合的计算方式,任一元素的更改或者无记录,都会造成电能表计量的不准确,非法人员就是根据这种电能表的工作原理钻漏洞的。目前非法人员的主要窃电手段分为两大类:其一,在电表和回路上动手脚,使电能计量减少或者无记录;其二,在电能计量开始前的回路上窃电,使电能表不计电。其主要窃电方式分为很多种,有改变电压、电流正常回路的欠压法窃电和欠流法窃电,有改变电能表正常接线或者拆卸电表能的移相法窃电和扩差法窃电,还有私自进行线路接电的无表法窃电,以及采用高技术改变电能表编程的新技术法窃电等。窃电行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升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窃电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严重影响到用户的合理用电和电力营销系统的正常运行,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的营造进程带来很多的麻烦,电力企业急需寻求解决办法,从技术上杜绝这种不良现象的再次发生。
2供电稽查工作中电能计量技术的应用
电能计量技术是当前电力企业应用于电量稽查工作中,用来预防非法窃电,加强电能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保证用户合理用电的重要计电手段,用电能计量技术的远程控制技术和电子智能计算技术对供电系统进行时时监测和数字化计算,营造市场上良好的供电秩序。
2.1电能计量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
在以前,供电稽查工作大多都是采用人工实地操作的方法,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到现场通过记录电能表的电量数据,然后根据电量计算公式进行电费计算,这种做法比较传统,持续时间长,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人工操作不精密,容易在数据的记录和计算上出现误差,导致出现电能计量数据的不准确和计算错误的现象,给用户和企业双方带来不便。现在的供电稽查工作涉及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已经不仅仅是只检测设备这么简单,还增添了电力的远程控制功能,对电力的使用情况进行时时监控,减少人员的来回奔波,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技术上的改善,保障了电能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减小误差,提高了电能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促进了电力企业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
2.2防窃电等违章用电行为
电力企业对于防窃电行为的措施研究由来已久,除了安装高性能电能表、合理布置电线、加固电能表防护措施、完善电力营销系统外,电能计量技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窃电等违章用电行为,对供电系统的合理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电能计量的数字化技术,工作人员进行电力稽查工作时能够及时发现不当用电行为,及时对违章用户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力损失;根据已掌握的用户用电情况进行电量数额控制,增加相关的电力监控设备,一旦出现特殊用电情况,就能够及时发现违章用电行为,并制定相关处罚措施进行规范管理,加大惩罚力度,将违章用电等非法行为扼杀在摇篮中,减少电力损失,规范供电秩序,为电力稽查工作提供方便。
2.3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
现在很多电力企业中,工作人员充足,但是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力稽查工作时,大多采取传统的人工抄表办法,然后进行电费计算。电能稽查工作中的数据记录环节很重要,一旦出现人工失误,相关联的电量计算也会受到影响,导致电能稽查结果的不客观、不准确。将电能计量技术应用与供电稽查工作,采用电子数据采集和智能化电量控制,保证电能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受外界影响,并对电量进行远程控制计算,减少员工的来回奔波路程和电量计算过程,减少供电稽查工作的工作量,同样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目前,工业企业使用的能源流量计量装置应用最广泛的为孔板节流式计量流量计(占70%以上)。孔板节流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是流体通过节流装置时,由于通过节流装置的流体有限,流体将在节流孔板处收缩成束状,流速加快,静压力降低,致使节流孔板前后产生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和流体流量成正比。另外,孔板节流式计量装置长期在工业企业使用,对流体适应性广泛,具有完整的使用体系,技术成熟,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问题如下:
1)装置结构较为笨重。孔板节流装置的质量平均在100kg左右,对于装置中的管道需要进行整体安装,需用吊装机械和其他机械设备配合使用,安装要求较高、施工量较大、维护检修难度较大。
2)流体通过节流装置后产生了较大的永久压损,相关的实验数据显示,永久压损ppl=(0.5~0.6)ΔP,约为20~50kPa(节能型节流装置永久压损ppl=0.3ΔP)。在检测流量计量过程中,被测流体通过孔板节流装置时会产生漩涡,在行进的过程中流体和装置不断摩擦,流体自身存在的机械能转换为热能,在流体中以水蒸气的形式消失,所以,节流后流体的静压力不等于节流前的静压力。
2流量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为解决传统流量计存在的不足,研发人员开发了节能高效的流量计量系统,以下2种流量计被广泛应用。
2.1毕托巴流量计
毕托巴流量计具有测量介质范围广(风、烟、水、汽、气、油)、耐高温高压、防堵、耐磨、耐腐蚀、压力损失小、安装简便、无需维护、节能环保等优质性能,前景非常广阔。
2.1.1毕托巴流量计的特点
1)毕托巴流量计的设计采用高精度探头在风洞或水洞上全量程标定,探针直径选择为20mm的不锈钢材料,在截面积很小的管道中压力的损失也可降到最小甚至为零。
2)流量测量具有高准确度、高强度和大量程比等性能。
3)该装置构造简单、可靠性高。通过测量,该装置内部导压管中无介质流动,阻断了杂物和内部管道的接触,使测试具有高精度。
4)安装方便。无论是直管段或是弯管段都能安装,由传统的直管段改进为多种弯管段以及多倍管径。
5)该装置可以在线安装和检修,同时可直接显示和流量相关的数据,凭借其智能特性可进行远程集中管理,节省成本,准确度高。
2.2V型锥流量计
V型锥流量计和传统差压式流量计的组成部分基本相同,都是由三阀组、引压管、变压变送器组成质量流量测试系统。V型锥流量计是在管道的中心位置安装一个椎体来控制节流,由于椎体前后差压不同形成气压差,通过不同的气压测量流量。
2.2.1V型锥流量计的特点
1)V型锥流量计不仅可测量各种液体,而且对部分气体、蒸汽和气液两相介质也能较为准确地测量。
2)V型锥流量计准确度较高、量程宽、永久压损小、无直管段要求等,是新一代节流装置中的典型代表。
3)V型锥流量计对于气体和蒸汽等介质不仅能压缩,而且还能实现温度、压力补偿,组成质量流量测试系统。由于椎体在管线中心位置悬挂,同流体的高速冲击区域直接接触,使高速区的流体和近管壁低速区的流体强制性相混合从而使流速中和,达到均匀化。
2.2.2与传统孔板流量计的应用对比
管道内径702.4mm,工作压力12kPa,温度70℃,当地大气压力98.39kPa,工作密度1.0326kg/m3,孔板类型采用流量为25000m3/h,β为0.6955。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同等流量时,孔板的压力损失为1.894kPa;V锥型流量计的压力损失为0.479kPa,得出V型流量计比孔板型流量计能耗少12.283kWh。按照工业电费0.7元/kWh,每年按300天计算,V型流量计比孔板型流量计节约2579.43元。由此得出,V锥型流量计在节能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关键词:电能质量分析方法控制技术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电网中各种非线性负荷及用户不断增长;各种复杂的、精密的,对电能质量敏感的用电设备越来越多。上述两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在这样的环境下,探讨电能质量领域的相关理论及其控制技术,分析我国电能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观实意义。
1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
由于所处立场不同,关注或表征电能质量的角度不同,人们对电能质量的定义还未能达成完全的共识,但是对其主要技术指标都有较为一致的认识。
(1)电压偏差(voltagedeviation):是电压下跌(电压跌落)和电压上升(电压隆起)的总称。
(2)频率偏差(friquencydeviation):对频率质量的要求全网相同,不因用户而异,各国对于该项偏差标准都有相关规定。
(3)电压三相不平衡(unbalance):表现为电压的最大偏移与三相电压的平均值超过规定的标准。
(4)谐波和间谐波(harmonics&inter-hamonics):含有基波整数倍频率的正弦电压或电流称为谐波。含有基波非整数倍频率的正弦电压或电流称为间谐波,小于基波频率的分数次谐波也属于间谐波。
(5)电压波动和闪变(fluctuation&flicker):电压波动是指在包络线内的电压的有规则变动,或是幅值通常不超出0.9~1.1倍电压范围的一系列电压随机变化。闪变则是指电压波动对照明灯的视觉影响。
2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
2.1电能质量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电能质量问题是众多单一类型电力系统干扰问题的总称,其实质是电压质量问题。电能质量问题按产生和持续时间可分为稳态电能质量问题和动态电能质量问题。
2.2电能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2.1电力系统元件存在的非线性问题
电力系统元件的非线性问题主要包括:发电机产生的谐波;变压器产生的谐波;直流输电产生的谐波;输电线路(特别是超高压输电线路)对谐波的放大作用。此外,还有变电站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等因素对谐波的影响。其中,直流输电是目前电力系统最大的谐波源。
2.2.2非线性负荷
在工业和生活用电负载中,非线性负载占很大比例,这是电力系统谐波问题的主要来源。电弧炉(包括交流电弧炉和直流电弧炉)是主要的非线性负载,它的谐波主要是由起弧的时延和电弧的严重非线性引起的。居民生活负荷中,荧光灯的伏安特性是严重非线性的,也会引起严重的谐波电流,其中3次谐波的含量最高。大功率整流或变频装置也会产生严重的谐波电流,对电网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使功率因数降低。
2.2.3电力系统故障
电力系统运行的内外故障也会造成电能质量问题,如各种短路故障、自然现象灾害、人为误操作、电网故障时发电机及励磁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改变、故障保护装置中的电力电子设备的启动等都将造成各种电能质量问题。
3电能质量分析方法
3.1时域仿真法
时域仿真方法在电能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其最主要的用途是利用各种时域仿真程序对电能质量问题中的各种暂态现象进行研究。目前较通用的时域仿真程序有EMTP、EMTDC、NETOMAC等系统暂态仿真程序和SPICE、PSPICE、SABER等电力电子仿真程序。
采用时域仿真计算的缺点是仿真步长的选取决定了可模仿的最大频率范围,因此必须事先知道暂态过程的频率覆盖范围。此外,在模仿开关的开合过程时,还会引起数值振荡。
3.2频域分析法
频域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频率扫描、谐波潮流计算和混合谐波潮流计算等,该方法多用于电能质量中谐波问题的分析。
频率扫描和谐波潮流计算在反映非线性负载动态特性方面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混合谐波潮流计算法在近些年中发展起来。其优点是可详细考虑非线性负载控制系统的作用,因此可精确描述其动态特性。缺点是计算量大,求解过程复杂。
3.3基于变换的方法
在电能质量分析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基于变换的方法主要有Fourier变换、神经网络、二次变换、小波变换和Prony分析等5种方法。
3.3.1Fourier变换
Fourier变换是电能质量分析领域中的基本方法,在实时系统中,通常采用短时Fourier变换方法(STFT)和快速Fourier变换方法(FFT)。
Fourier变换的优点是算法快速简单。但其缺点也很多:(1)虽然能够将信号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联系起来观察,但不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只能适应于确定性的平稳信号(如谐波),对时变非平稳信号难以充分描述。(3)STFT的离散形式没有正交展开,难以实现高效算法;只适合于分析特征尺度大致相同的过程,不适合分析多尺度过程和突变过程。(4)FFT变换的时间信息利用不充分,任何信号冲突都会导致整个频带的频谱散布;在不满足前提条件时,会产生“旁瓣”和“频谱泄露”现象。
3.3.2神经网络法
神经网络理论是巨量信息并行处理和大规模平行计算的基础,它既是高度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又是自适应组织系统,可用来描述认知、决策及控制的智能行为。
神经网络法的优点是:(1)可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具有自学习、自适应等特点。(2)不必建立精确数学模型,只考虑输入输出关系即可。缺点是:(1)存在局部极小问题,会出现局部收敛,影响系统的控制精度;(2)理想的训练样本提取困难,影响网络的训练速度和训练质量;(3)网络结构不易优化。
3.3.3二次变换法
二次变换是一种基于能量角度来考虑的新的时域变换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用时间和频率的双线性函数来表示信号的能量函数。
二次变换的优点是:可以准确地检测到信号发生尖锐变化的时刻;精确测量基波和谐波分量的幅值。缺点是:无法准确地估计原始信号的谐波分量幅值;不具有时域分析功能。
3.3.4小波分析法
小波变换是新的多尺度分析数字技术,它通过对时间序列过程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的分析,显示过程变化的整体特征和局部变化行为。常用的小波基函数有:Daubechies小波、B小波、Morlet小波Meyer小波等。
小波变换的优点是:(1)具有时-频局部化的特点,特别适合突变信号和不平稳信号分析。(2)可以对信号进行去噪、识别和数据压缩、还原等。缺点是:(1)在实时系统中运算量较大,需要如DSP等高价格的高速芯片。(2)小波分析有“边缘效应”,边界数据处理会占用较多时间,并带来一定误差。
3.3.5Prony分析法
Prony分析衰减的思想类似于小波。在该方法中,信号总是被认为可以由一系列的衰减的正弦波构成,这些衰减正弦波类似于小波函数。所以Prony分析方法和小波一样,可以做多尺度的信号分析。Prony分析的主要缺点是计算时间过长。
4电能质量的控制策略与技术
4.1几种电能质量控制策略
(1)PID控制: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易于在工程中实现。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其缺点是:响应有超调,对系统参数摄动和抗负载扰动能力较差。
(2)空间矢量控制:空间矢量控制也是一种较为常规的控制方法。其原理是:将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abc)的交流量经过派克变换得到基于旋转坐标系(dq)的直流量从而实现解耦控制。常规的矢量控制方法一般采用DSP进行处理,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与暂态性能。也可采用简化算法以缩短实时运算时间。
(3)模糊逻辑控制:知道被控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是使用经典控制理论的"频域法"和现代控制理论的“时域法”设计控制器的前提条件。模糊控制作为一种新的智能控制方法,无需对系统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它通过模拟人的思维和语言中对模糊信息的表达和处理方式,对系统特征进行模糊描述,来降低获取系统动态和静态特征量付出的代价。
(4)非线性鲁棒控制:超导储能装置(SMES)实际运行时会受到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可通过对SMES的确定性模型引入干扰,得到非线性二阶鲁棒模型。对此非线性模型,既可应用反馈线性化方法使之全局线性化,再利用所有线性系统的控制规律进行控制,也可直接采用鲁棒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
4.2FACTS技术
FACTS,即基于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的灵活交流输电,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提出的。它通过控制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来灵活控制系统潮流,使输送容量更接近线路的热稳极限。采用FACTS技术的核心目的是加强交流输电系统的可控性和增大其电力传输能力。
目前有代表性的FACTS装置主要有:可控串联补偿电容器、静止无功补偿器、晶闸管控制的串联投切电容器、统一潮流控制器等。
4.3用户电力(CustomPower)技术
用户电力技术就是将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运用于中低压配电系统和用电系统中,其目的是加强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并减小谐波畸变,改善电能质量。该技术的核心器件IGBT比GTO具有更快的开关频率,并且关断容量已达MVA级,因此DFACTS装置具有更快的响应特性。
用户电力技术概念的提出,有助于供电部门提供高可靠性和高质量的电力,也有助于满足各种新工艺用户对电力供应的更高要求。目前主要的DFACTS装置有:有源滤波器(APF)、动态电压恢复器(DVR)、配电系统用静止无功补偿器(D-STATCOM)、固态切换开关(SSTS)等。
5电能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
5.1研究电能质量分析控制领域的基础性工作
一方面要深入探索电能质量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包括电能质量的定义、评价标准与体系,电能质量问题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防治方法等。同时,积极研究电能质量控制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策略,将更为先进、科学的控制理念和控制思想借鉴到电能质量管理领域。
5.2推广使用数字化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以DSP为基础的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为:①可提高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活性;②由程序控制,改变控制方法或算法时不必改变控制电路;③可重复性好,易调试和批量生产;④易实现并联运行和智能化控制。随着DSP性能的不断改善和价格的下降,电能质量控制装置将用DSP来实现实时信号处理从而取代模拟量控制。
5.3对电能质量检测技术的新要求
传统的检测仪器一般局限于持续性和稳定性指标的检测,而且仅测有效值已不能精确描述实际的电能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发展新的监测技术。具体要求包括:①能捕捉快速(ms级甚至ns级)瞬时干扰的波形;②需要测量各次谐波以及间谐波的幅值、相位;③需要有足够高的采样速率,以便能和得相当高次谐波的信息。④建立有效的分析和自动辩识系统,反映各种电能质量指标的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5.4大力发展应用新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FACTS、CusPow等新技术更是为解决电能质量问题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一些非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很迅猛,将这些技术融合发展,并合理使用、大力推广,必然会逐步满足电力负荷对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DuganRC,MegranghanMF,BentyHW.E1ectricalpowersystemsquality[M].NewYork:McGrawHill,1996.
[2]DaubechiesI.Tenlecturesonwavelets[C].Philadelphia,Pennsylvania,SIAMMathematicalAnalysis,1992.
[3]ArumArora,etal.InnovativeSystemSolutionsforPowerQualityEnhancement[J].ABBReview,1998,(3):4-12.
影响建筑能耗的建筑因素有三种,首先是,围护结构,如:门、窗、墙等,这些建筑结构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其节能要求不同;其次,生活方式,建筑的设计结构、温度湿度要求、建筑功能、功能模块的设计结构等;最后,设备系统,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建筑的自我保护能力、独立运行能力都要符合一定要求。上述因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想有效控制极为困难,即便有法律条文规定、限制,但依然有许许多多不确定的因素,干扰着正常的施工建设。为此,利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计算建筑节能量,明确建筑强制性能的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2基于建筑节能标准估算节能量
2.1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估算节能量的成立条件
节能量是指节能改造之后建筑物能耗的减少量所反映出的收益增加量。依照建筑节能标准,确定节能量,需明确计算、分析条件,方能进行。如:拥有100%的能耗基准值的内容,建筑所有的节能要素都要被算在内。以居民建筑为例,东北地区主要的节能要素是采暖,而南方地区主要的节能要素是空调能耗,不同地区选取的节能要素是不同的。
2.2举例说明
以大连富豪小区为例,该居民建筑所处严寒地区,其节能设计标准为JGJ26-1995,节能目标50%,基准值和能耗标准与传统节能要素能够相互配合,节能要素是采暖能耗、成立条件是全空间、全时间。在计算节能量时,技术人员统一调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资料显示,居民为获得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会按照假定方案,消费采暖能耗,并使用相应的设备系统,如电、水、空间能量等。围绕建筑的设计标准和现实建筑情况,对建筑所属的集中供热系统设备进行能量考核发现,同一地区,居民建筑的平均能效没有较大差别,与节能百分比完全相符。综上分析,大连富豪小区完全符合节能设计标准估算节能量的条件,以整个小区建筑面积为5300×104m2来计算的话,节能设计能耗为50%,则该小区的居民建筑的平均耗能为24kgce/m2,用它来估算居民建筑的节能量。再加上供热系统官网系统的运行功率、热源的传播效果、建筑功能设计的配合度等因素的影响,便可准确估算出整个富豪小区的年节能量为53.23×104tce,且相关指标数据在标准范围内。分析上述案例可知,建筑的节能设计要素大体相同,无非是采暖能耗和空调能耗,电、水、空间的能耗都是固定的,不会随着地区建筑的变化而变化。与居民建筑相比,公共建筑在节能设计方面,考虑的问题和因素更多,依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提出的观点可知,只要按照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施工,保证其室内环境参数、结构指标在标准范围内,其节能量不会少于建筑总节能量的50%。从这一点看,以节能设计标准为节能量的估算依据是相对科学的,因为在一个计算公式中,标准是不变量,节能设计、节能要素是变化量,节能量是因变量,这种估算方式,符合统计科学。
3结语
关键词: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计量器具;标准化
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量仪表进行联网,实现计量仪表的在线实时数据采集和管理[1]。系统的组成通常由计量检测设备、数据集中器(分站)、用户终端、管理服务器(主站)、管理软件和网络器件等构成,具有能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能源计量功能,其输出数据可用于能源统计与能源审计。
一、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各行业开发和使用的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无统一规范标准。因为缺乏国家规范性的指导文件,企业按照自行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能源计量管理系统模式较混乱。许多企业因为没有相关标准或规范的指导而茫然。据浙江省医药化工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调查显示,现阶段企业在能源计量系统由于系统结构、功能模块、数据结构与输入输出报表等多方面的不规范,使得企业在计量器具选择、计量数据采集点设置的规范导致企业能计量与源平衡的不确定性。因为缺乏相关标准或规范,很多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输出政府能源监管部门的需要的各类申报报表(企业耗能设备一览表、企业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工业企业能源购销存表、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报表、生产信息报表),误报和漏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政企不一致的状况,使得政府能源监管部门较难统一管理企业的能源统计与审计工作。本文就结合当前中国用能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对系统的设计规范做一些浅层次的探讨与研究。
二、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一般要求和设计原则
1.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设计要求
在设计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时,对设计硬件上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逐步完善。同时,配备的计量器具必须要能在线检定或校准;软件设计要考虑全面,给予必要的完善及升级的空间。
2.确定现场能源计量检测点设置与计量器具配置要求
(1)现场能源检测点确定。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能采集行业不同种类能源的数据。所称能源数据,指煤炭、原油、电力、天然气、焦炭、水、蒸汽等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回收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2]。
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点的设置原则是以能够准确和实时采集数据的作为计量检测点,并且要考虑能满足能源平衡、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3]。具体数据采集范围包括:
a)输入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b)输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c)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使用(消耗)的能源及载能工质;d)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自产的能源及载能工质;e)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科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
(2)计量器具配备率要求。根据GB/T17167—2006标准要求,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点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不低于表1的规定(见下页表1)。
3.合理选用现场能源计量器具
根据GB/T17167—2006标准要求,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所选用的能源计量器具,要依据不同用能设备所耗的能源类型不同,而选用相应的计量器具。所选用的计量器具必须要能提供数计量据输出接口。选用的计量器具除了保证精度要求,也要根据生产工艺、使用环境等条件的要求,进行选择相适应的计量器具。
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计量器具准确度不低于表2的规定(见下页表2)。
4.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原则
(1)计量器具系统模块。计量器具系统模块的功能是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与能源供应部门收费端计量数据联网,实时监控一级计量和二级计量能源数据偏差,并将所采集计量数据形成对比图,出现不合理偏差系统立即报警。系统对电能供应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并有报警提示和报警记录。
(2)能源数据采集系统模块。能源数据采集系统模块的功能是自动采集各类能源计量点的实时瞬时量和累计量,采集周期在1分~24小时范围内可调。采集数据项目完全符合能源统计和能源计量管理部门的要求。
(3)采集数据传输、存储、查询系统模块。采集数据传输、存储、查询系统模块应满足实时传输的要求,考虑到数据传送速度,有线传输200米以内可采用双绞线串口传送,超过200米宜采用光纤以太网传送,也可采用无线传输;各采集点数据传输到人机交互界面的时间不应超过1秒。数据输出应满足集中化管理的需要,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查询到所有的能源计量数据输出。能源数据中心服务器实时监控历史数据一般要求保存不少于60天。
(4)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块。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的功能是对能源消耗计量数据进行汇总,并按照系统设定各种能耗定额指标和节能量化指标计算分析,并自动形成对比分析图表。超过指标系统立即报警提示。通过报警提示,企业能够及时发现能源浪费现象和能源消耗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纠正与改进,及时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和能源成本开支。能耗定额指标和节能量化指标主要包括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企业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企业和车间能源消耗定额及用能设备单耗等。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块功能能够对每个产品能源成本、每个车间能源成本和企业能源成本进行监控和分析,并自动形成对比分析图表,用能成本超过预定费用,系统立即报警提示。
(5)报表统计系统模块。报表统计系统模块功能是能够根据政府、各级公司及分公司需要,自动导出所有的各类满足政府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的用源申报报表(企业耗能设备一览表、企业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工业企业能源购销存表、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报表、生产信息报表等),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均能追溯到系统计量检测记录。
(6)企业、车间、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模块。企业、车间、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模块功能是实时监控企业、车间、设备能源实时消耗量,监控各项用能指标不超过定额指标。超过定额指标经报警提示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改进。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能对重点用能设备能耗状况、负荷率、有效利用时间、开启、停止时间等影响能源消耗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设备的高效、经济运行,减少设备的空载时间和能源浪费的地方。
5.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和维护原则
信息系统应做好防电磁干扰,采集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线,并禁止与强电信号线混敷;与信息系统相连的外网系统应做好防火墙等病毒隔离措施。用能单位应设系统维护人员负责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整体维护;各车间也应有专人负责每天不少于一次的仪表值和信息系统反馈值的一致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系统维护人员。
三、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工作成效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3月,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上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了《医药化工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系统》联盟标准,建立了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的管理模式,实现能源计量管理标准化。通过近一年的标准实施表明,统一规范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工艺过程中的能源计量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的正确必可靠性,为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改节能效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真正发挥了能源计量数据的功效。其次应用能源管理的科学方法,结合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精确计量,自动采集能源量值数据信息,对能耗数据进行计算汇总、图形对比、经济分析、量化评价,控制能源消耗,节约了能源成本开支,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例如,浙江省重点试点企业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发酵车间经过对蒸汽消耗数据的分析,将灭菌工艺由原来的间歇消毒改为连续消毒,使车间每月蒸汽消耗量下降30%。精馏车间强化循环水温差管理,优化了操作参数,耗汽量从原来6吨/小时下降为4.5吨/小时,循环水用量从910吨/小时下降到450吨/小时,使该车间每吨产品能源成本下降15%。通过考核,公司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6%。
为了扎实推进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对企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规范、有效、科学的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规范企业能源计量与管理,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家依法实施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涛.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274.
在工作人员多年来累积的实践经验来看,加强电力系统和用户的用电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其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就目前我国用电的用户来看,有少数用户有偷电等违法行为,这种不良行为对国家和电力企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忽视我们要坚决杜绝偷电的违法行为,其次就是要加强对偷电行为的法律惩罚强度,减少偷电行为,这也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营的主要条件。违章用电的行为不仅会影响用电用户的安全和用电质量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还会给电力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避免这些问题就是电稽查工作的主要内容。由于电稽查工作十分的重要,电力公司应该加强电稽查的工作强度,在技术方面也要有明显的提升以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管理等等。为了能够更好的避免偷电行为和用电安全并减少电力公司的经济损失,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电能计量技术在电稽查工作中的重要应用
1)减少电稽查工作的错误提高效率。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系统的进步也十分的神速,所以电能计量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不仅性能越来越好而且数量也越来越准,十分的适合如今的电力系统的发展。在科技更新的状况下,电能计量技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计量和检测,而是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管理和监控,这样的电能计量越来越先进,同时电稽查也更加的智能化。以往电稽查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亲自到现场抄写电量使用情况,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在电能计量技术应用到电稽查工作中后,工作人员可以十分轻松的获得数据分析从而得到结论,是电稽查工作更加快速、智能并减少人为所造成的影响。
2)提高电稽查工作质量减少损失。一些电力企业中,由于缺少电能计量技术和高科技的技术支持,就靠几个工作人员来完成如此繁重的电稽查工作,不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十分的巨大,也导致工作人员十分的疲劳,对电稽查的工作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还有数据准确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不论是工作人员的粗心还是素质都会造成数据的不准确,这对评定的结果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把电能计量技术运用到电稽查工作中的话,不但能够减少人员的负担和工作量、提高工作的效率,也会减少失误和不必要的损失。通过远程的控制和监控,时刻关注用户的用电与用量是否正常,是否有偷电窃电等违法行为。这样,也减少了违章用电等违法行为,加强了用户用电安全,减少了经济损失。
3)对违章用电的判定更加合理。由于有电能计量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使电稽查工作智能化,效率高,也更好的追踪了用户是否有违章用电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电能计量技术监控用户是否有违章用电的行为,还可以通过得到的数据来判断用户是否有违章用电等违法行为,并且根据偷电的电量来定量惩罚的成都,这样对违章用电的判定更加合理,让人们减少偷电行为,文明用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综上所述,电能计量技术运用在电稽查工作中,其优点可以概括与:提高工作效率,检测的数据更加的准确、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对违章用电的判定更加的合理化等等。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电量的浪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有效的运行。
3结束语
关键词: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计量器具;标准化
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量仪表进行联网,实现计量仪表的在线实时数据采集和管理[1]。系统的组成通常由计量检测设备、数据集中器(分站)、用户终端、管理服务器(主站)、管理软件和网络器件等构成,具有能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能源计量功能,其输出数据可用于能源统计与能源审计。
一、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各行业开发和使用的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无统一规范标准。因为缺乏国家规范性的指导文件,企业按照自行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能源计量管理系统模式较混乱。许多企业因为没有相关标准或规范的指导而茫然。据浙江省医药化工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调查显示,现阶段企业在能源计量系统由于系统结构、功能模块、数据结构与输入输出报表等多方面的不规范,使得企业在计量器具选择、计量数据采集点设置的规范导致企业能计量与源平衡的不确定性。因为缺乏相关标准或规范,很多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输出政府能源监管部门的需要的各类申报报表(企业耗能设备一览表、企业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工业企业能源购销存表、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报表、生产信息报表),误报和漏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政企不一致的状况,使得政府能源监管部门较难统一管理企业的能源统计与审计工作。本文就结合当前中国用能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对系统的设计规范做一些浅层次的探讨与研究。
二、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一般要求和设计原则
1.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设计要求
在设计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时,对设计硬件上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逐步完善。同时,配备的计量器具必须要能在线检定或校准;软件设计要考虑全面,给予必要的完善及升级的空间。
2.确定现场能源计量检测点设置与计量器具配置要求
(1)现场能源检测点确定。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能采集行业不同种类能源的数据。所称能源数据,指煤炭、原油、电力、天然气、焦炭、水、蒸汽等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回收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2]。
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点的设置原则是以能够准确和实时采集数据的作为计量检测点,并且要考虑能满足能源平衡、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3]。具体数据采集范围包括:
a)输入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b)输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c)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使用(消耗)的能源及载能工质;d)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自产的能源及载能工质;e)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科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
(2)计量器具配备率要求。根据GB/T17167—2006标准要求,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点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不低于表1的规定(见下页表1)。
3.合理选用现场能源计量器具
根据GB/T17167—2006标准要求,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所选用的能源计量器具,要依据不同用能设备所耗的能源类型不同,而选用相应的计量器具。所选用的计量器具必须要能提供数计量据输出接口。选用的计量器具除了保证精度要求,也要根据生产工艺、使用环境等条件的要求,进行选择相适应的计量器具。
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计量器具准确度不低于表2的规定(见下页表2)。
4.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原则
(1)计量器具系统模块。计量器具系统模块的功能是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与能源供应部门收费端计量数据联网,实时监控一级计量和二级计量能源数据偏差,并将所采集计量数据形成对比图,出现不合理偏差系统立即报警。系统对电能供应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并有报警提示和报警记录。
(2)能源数据采集系统模块。能源数据采集系统模块的功能是自动采集各类能源计量点的实时瞬时量和累计量,采集周期在1分~24小时范围内可调。采集数据项目完全符合能源统计和能源计量管理部门的要求。
(3)采集数据传输、存储、查询系统模块。采集数据传输、存储、查询系统模块应满足实时传输的要求,考虑到数据传送速度,有线传输200米以内可采用双绞线串口传送,超过200米宜采用光纤以太网传送,也可采用无线传输;各采集点数据传输到人机交互界面的时间不应超过1秒。数据输出应满足集中化管理的需要,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查询到所有的能源计量数据输出。能源数据中心服务器实时监控历史数据一般要求保存不少于60天。
(4)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块。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的功能是对能源消耗计量数据进行汇总,并按照系统设定各种能耗定额指标和节能量化指标计算分析,并自动形成对比分析图表。超过指标系统立即报警提示。通过报警提示,企业能够及时发现能源浪费现象和能源消耗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纠正与改进,及时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和能源成本开支。能耗定额指标和节能量化指标主要包括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企业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企业和车间能源消耗定额及用能设备单耗等。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块功能能够对每个产品能源成本、每个车间能源成本和企业能源成本进行监控和分析,并自动形成对比分析图表,用能成本超过预定费用,系统立即报警提示。
(5)报表统计系统模块。报表统计系统模块功能是能够根据政府、各级公司及分公司需要,自动导出所有的各类满足政府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的用源申报报表(企业耗能设备一览表、企业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工业企业能源购销存表、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报表、生产信息报表等),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均能追溯到系统计量检测记录。
(6)企业、车间、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模块。企业、车间、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模块功能是实时监控企业、车间、设备能源实时消耗量,监控各项用能指标不超过定额指标。超过定额指标经报警提示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改进。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能对重点用能设备能耗状况、负荷率、有效利用时间、开启、停止时间等影响能源消耗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设备的高效、经济运行,减少设备的空载时间和能源浪费的地方。
5.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和维护原则
信息系统应做好防电磁干扰,采集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线,并禁止与强电信号线混敷;与信息系统相连的外网系统应做好防火墙等病毒隔离措施。用能单位应设系统维护人员负责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整体维护;各车间也应有专人负责每天不少于一次的仪表值和信息系统反馈值的一致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系统维护人员。
三、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工作成效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3月,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上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了《医药化工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系统》联盟标准,建立了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的管理模式,实现能源计量管理标准化。通过近一年的标准实施表明,统一规范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工艺过程中的能源计量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的正确必可靠性,为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改节能效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真正发挥了能源计量数据的功效。其次应用能源管理的科学方法,结合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精确计量,自动采集能源量值数据信息,对能耗数据进行计算汇总、图形对比、经济分析、量化评价,控制能源消耗,节约了能源成本开支,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例如,浙江省重点试点企业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发酵车间经过对蒸汽消耗数据的分析,将灭菌工艺由原来的间歇消毒改为连续消毒,使车间每月蒸汽消耗量下降30%。精馏车间强化循环水温差管理,优化了操作参数,耗汽量从原来6吨/小时下降为4.5吨/小时,循环水用量从910吨/小时下降到450吨/小时,使该车间每吨产品能源成本下降15%。通过考核,公司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6%。
为了扎实推进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对企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规范、有效、科学的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规范企业能源计量与管理,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家依法实施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涛.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274.
关键词:电能计量;电能计费;误差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用电规模的增大与用电量的增加,电能计量表在电力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关键,这是关系到群众与企业共同利益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利用电能表进行电能统计时,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总是会存在一定的计算误差,这些误差有可能影响到供电企业与用电用户的合作关系,所以电力工作者应该重视误差存在的问题。
一、电能计量现状分析
计量设备的准确性、抄表的科学性、反窃电技术等都会对电能计量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当前,我国电能计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首先,在高压出线侧,电能计量无法实现。过去,发电厂供电量的计算方式是发电机的出口电量减去厂用电量;当前,还有一些发电厂将电能计量点设置在发电机的出口处,在高压出线侧则没有设置相应的计量装置,无法准确计量关口电量。其次,当前采用的关口电能表通常是感应式电能表,属三相两元件,其结构和功能上有缺陷。再次,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导线上存在压降,会引起计量误差。最后,互感器的准确度有待提高,它不符合规程要求。
二、电力系统中有功电能的计算与误差
(一)电力系统中有功电能的计算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计算电能资源中的有功电能,主要根据一定时间内的电能资源的平均功率加上计量时间这两个因素。计算公式为:W=T×P,在这个公式中,T表示在进行有功电能计算的实践,P是相应的有功功率的功率值。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只要计算出在一个时间范围内的有功功率就能计算出这个范围内的有功电能的状况。比如,在一个三相四线制的系统运行的时候,根据这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状况来计算有功电能。在三相四线制的电力系统中,其瞬时的功率加在一起等于这个电路中的平均有功功率的任何一个时刻。但也有例外,就是在三相四线制电力系统中出现谐波分量的状况的时候,要计算相关的有功电能,就要计算系统的瞬时功率,通过计算这个功率来计算出有功电能的状况。
(二)电力系统中的有功电能误差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中,一般通过利用电能表来统计电能的消耗与使用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一般都是采用全数字电能表。供电企业重视电能表的计量,且定期检查。全数字式电能表字在电力系统中有功电能的计量过程如下图:
在使用全数字化的电能表计量与监测电力系统有功电能的时候,为达到实时监测有功电能的目的,要通过电能表的前置低通滤波器进行监测。但在利用数字化电能表进行电力系统有功电能的监测中,会产生有功电能监测的误差。首先,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利用全数字化的电能表的前置低通滤波器监测有功电能。但不能全部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相同频率电流或电压中有功电能,这样会造成高频率有功电能的损失,那么利用数字化电能表对有功电能监测会产生误差;其次,利用全数字化电能表监测有功电能过程中,全数字化电能表的前置低通滤波器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信号分量相互移动,这样也会造成丢电力系统有功电能检测的误差。
三、电能表计量误差存在的原因
1、电能表同一线路中电压不对等。电能表内部同一线路中电压的不对等是影响电能表计量精确度的次要原因。这里导致误差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是当电能表内的附件很多存在差异时,由于附件在同一线路上,同一个电压与电流在通过时会使不一样的附件产生不均衡的影响,使转动滑轮改变而导致误差;第二种是当电能表中的附件一样时,同一个电压与电流在通过时不会对一样的附件产生不同影响,但在电压不对等时,转动滑轮还是会发生改变,依旧影响计量精度。
2、电流、电压、温度的变化。造成电能计量表在数据计量时产生误差的首要原因是电能表中电流、电压及温度的变化。电能表中的电流与外界线路上的电流量有差异,这使电能表所显示的用电度数与用户自身所消耗的用电度数不一样,造成电能表计量存在误差。同理,由于电能表中的所加载电压与外界线路上产生的电压不同,造成电压表中转动滑轮比例改变,导致电能表计量上出现偏差,最终造成电能表计量上的误差产生。此外,电能表内温度的变化也是主要影响因素,因为电能表内部是用一定温度的,但同时电能表内部又有电流通过,这样会使电能表内部温度改变,随着温度改变又会反作用于电能表中的电流与电压,最后产生计量误差。
四、电能计量与计费问题分析
在电能计量中,总有功功率包括基波有功功率及谐波有功功率,当前,对于谐波有功功率的计费,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不同的电表厂家在有功电能计量上各有不同。当前,感应式电能表及电子式电能表是最常用的计量装置,其中,前者只有在电压和电流处于理想状态时才有较好的工作性能,这是由其工作原理和构造决定的。这种电能表的电气性能是非线性的,当电网中存在谐波时,其计量的电能量不是基波有功,同时也不是基波和谐波单独作用时的功率和。电子式电能表在计算电能时有很多种方法,因此市面上也存在各种类型的电子式电能表,但没有一种类型的电能表能准确反映出用户实际使用的电能情况。
电力系统本身在正常运转期间,其中的电能计量主要是针对电网输电期间利用有功功率的方式来对于谐波有功、基波有功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但以往在进行计量的过程中,有功功率无法对谐波进行精确计量,如此以来,也就无法真正精确的对于不同波段之下所存在的电能用电加以精确计量。就目前来说,相当一部分供电企业对于电网输电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谐波损耗现象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通常情况下都是直接利用电子式、感应式的电能计量表来达到计量的目的。感应式计量表本身在运行期间,只有较为理想的环境之下,才能够较为良好的发挥出工作性能;电子式计量表仅仅只能够对电力使用做一个粗略统计,再加上电能本身的计量标准没有完全统一,各个不同的标准较多,并且都无法完全客观的反映出用户的实际用电,因此以往的电能计量方式都无法充分的反映出用电量。而要真正切实有效的解决这方面问题,就需要不同情况下的用电用户用电,来采取不同的计量方式达到精确计量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务必要将计费、计量这两个方面进行区分,最终达到计量的目的,实现不同用电用户电能计量工作统一的唯一方式,就是要将现代化高精度的谐波探测技术在计量工作中进行应用。
利用研发电能计量信息采集自动系统,能够更加高智能的对计量工作进行控制,利用现代化的自动化系统能够是以往电量信息采集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此外,由于计量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使得人工劳动力强度大幅度降低,这也达到了降低供电企业运行成本的目的,务必要将电能计量信息的相应采集工作持续不断的向着自动化、高速化、轻量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只有通过高效率的自动化运行模式才能使电量系统本身的工作效率能够大幅度的提升。
结语
电能计量的误差和计费问题不仅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严重的影响,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要在全社会形成安全、科学、合理用电的共识,努力开发与应用新技术,真正实现公平公正的电能收费政策。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性能测量技术性能指标分析与研究
1.引言
随着Internet技术和网络业务的飞速发展,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需求空前增长,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不断增加的网络用户和应用,导致网络负担沉重,网络设备超负荷运转,从而引起网络性能下降。这就需要对网络的性能指标进行提取与分析,对网络性能进行改善和提高。因此网络性能测量便应运而生。发现网络瓶颈,优化网络配置,并进一步发现网络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更加有效地进行网络性能管理,提供网络服务质量的验证和控制,对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指标进行量化、比较和验证,是网络性能测量的主要目的。
2.网络性能测量的概念
2.1网络性能的概念
网络性能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定义[1]:网络性能是对一系列对于运营商有意义的,并可用于系统设计、配置、操作和维护的参数进行测量所得到的结果。可见,网络性能是与终端性能以及用户的操作无关的,是网络本身特性的体现,可以由一系列的性能参数来测量和描述。
2.2网络性能参数的概念
对网络性能进行度量和描述的工具就是网络性能参数。IETF和ITU-T都各自定义了一套性能参数,并且还在不断的补充和修订之中。
2.2.1性能参数的制定原则
网络性能参数的制定必须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性能参数必须是具体的和有明确定义的;
2)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对于同一参数必须具有可重复性,即在相同条件下多次使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测量结果应该相同;
3)性能参数必须具有公平性,即对同种网络的测量结果不应有差异而对不同网络的测量结果则应出现差异;
4)性能参数必须有助于用户和运营商了解他们所使用或提供的IP网络性能;
5)性能参数必须排除人为因素;
2.2.2ITU-T定义的IP网络性能参数
ITU-T对IP网络性能参数的定义[2]包括:
1)IP包传输延迟(PacketTransferDelay,IPTD)
2)IP包时延变化(IPPacketDelayVariation,IPDV)
3)IP包误差率(IPPacketErrorRateIPER)
4)IP包丢失率(IPPacketLassRate,IPLR)
5)虚假IP包率(SpuriousIPPacketRate)
6)流量参数(Flowrelatedparameters)
7)业务可用性(IPServiceAvailability)
2.2.3IETF定义的IP网络性能参数
IETF将性能参数[3]称为“度量(Metric)。由IPPM(IPPerformanceMetrics)工作组来负责网络性能方面的研究及性能参数的制定。IETF对IP网络性能参数的定义包括:
1)IP连接性
2)IP包传送时延
3)IP包丢失率
4)IP包时延变化
5)流量参数
2.3网络性能结构模型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网络整体性能可以分为两种结构:立体结构模型和水平结构模型。
2.3.1立体结构模型
IP网络就其协议栈来说是一个层次化的网络,因此,对IP网络性能的研究也可以按照一种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可以以IP层的性能为基础,来研究IP层不同性能与上层不同应用性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2.3.2水平结构模型
对于网络的性能,用户主要关心的是端到端的性能,因此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可以利用水平结构模型来对IP网络的端到端性能进行分析。
3.网络性能测量的方法
网络性能测量涉及到许多内容,如采用主动方式还是被动方式进行测量;发送测量包的类型;发送与截取测量包的采样方式;所采用的测量体系结构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等等。
3.1测量包
网络性能测量中,影响测量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测量数据包的类型。
3.1.1P类型包
类型P是对IP包类型的一种通用的声明。只要一个性能参数的值取决于对测量中采用的包的类型,那么参数的名称一定要包含一个具体的类型声明。
3.1.2标准形式的测量包
在定义一个网络性能参数时,应默认测量中使用的是标准类型的包。比如可以定义一个IP连通性度量为:“IP某字段为0的标准形式的P类型IP连通性”。在实际测量中,很多情况下包长会影响绝大多数性能参数的测量结果,包长的变化对于不同目的的测量来说影响也会不一样。3.2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方式
最常见的IP网络性能测量方法有两类: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这两种方法的作用和特点不同,可以相互作为补充。
3.2.1主动测量
主动测量是在选定的测量点上利用测量工具有目的地主动产生测量流量,注入网络,并根据测量数据流的传送情况来分析网络的性能。主动测量的优点是对测量过程的可控性比较高,灵活、机动,易于进行端到端的性能测量;缺点是注入的测量流量会改变网络本身的运行情况,使得测量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测量流量还会增加网络负担。主动测量在性能参数的测量中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大多数测量系统都涉及到主动测量。
要对一个网络进行主动测量,需要一个测量系统,这种主动测量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测量节点(探针)、中心服务器、中心数据库和分析服务器。有中心服务器对测量节点进行控制,由测量节点执行测量任务,测量数据由中心数据库保存,数据分析则由分析服务器完成。
3.2.2被动测量
被动测量是指在链路或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上利用测量设备对网络进行监测,而不需要产生多余流量的测量方法。被动测量的优点在于理论上它不产生多余流量,不会增加网络负担;其缺点在于被动测量基本上是基于对单个设备的监测,很难对网络端到端的性能进行分析,并且可能实时采集的数据量过大,另外还存在用户数据泄漏等安全性和隐私问题。
被动测量非常适合用来进行流量测量。
3.2.3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的结合
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各有其优、缺点,而且对于不同的性能参数来说,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也都有其各自的用途。因此,将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相结合将会给网络性能测量带来新的发展。
3.3测量中的抽样
3.3.1抽样概念
抽样,也叫采样,抽样的特性是由抽样过程所服从的分布函数所决定的。研究抽样,主要就是研究其分布函数。对于主动测量,其抽样是指发送测量数据包的过程;对于被动测量来说,抽样则是指从业务流量中采集测量数据的过程。
3.3.2抽样方法
依据抽样时间间隔所服从的分布,抽样方法可分为很多种,目前比较常用的抽样方法是周期抽样、随机附加抽样和泊松抽样[4]。周期抽样是一种最简单的抽样方式,每隔固定时间产生一次抽样。因为简单,所以应用的很多。但它存在以下一些缺点:测量容易具有周期性、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会使被测网络陷入一种同步状态。随机附加抽样的抽样间隔的产生是相互独立的,并服从某种分布函数,这种抽样方法的优劣取决于分布函数:当时间间隔以概率1取某个常数,那么该抽样就退化为周期抽样。随机附加抽样的主要优点在于其抽样间隔是随机产生的,因此可以避免对网络产生同步效应,它的主要缺点是由于抽样不是以固定间隔进行,从而导致频域分析复杂化。
在RFC2330中,推荐泊松抽样,它的时间间隔符合泊松分布,它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对测量结果的无偏估计、测量结果不可预测、不会产生同步现象。但是,由于指数函数是无界的,因此泊松抽样有可能产生很长的抽样间隔,因此,实际应用中可以限定一个最大间隔值,以加速抽样过程的收敛。
4.性能指标的测量与分析
4.1连接性
连接性[5]也称可用性、连通性或者可达性,严格说应该是网络的基本能力或属性,不能称为性能,但ITU-T建议可以用一些方法进行定量的测量。目前还提出了连通率的概念,根据连通率的分布状况建立拟合模型。
4.2延迟
延迟的定义是[6]:IP包穿越一个或多个网段所经历的时间。延迟由固定延迟和可变延迟两部分组成[7][8]。固定延迟基本不变,由传播延迟和传输延迟构成;可变延迟由中间路由器处理延迟和排队等待延迟两部分构成。对于单向延迟测量要求时钟严格同步,这在实际的测量中很难做到,许多测量方案都采用往返延迟,以避开时钟同步问题。
往返延迟的测量方法是:入口路由器将测量包打上时戳后,发送到出口路由器。出口路由器一接收到测量包便打上时戳,随后立即使该数据包原路返回。入口路由器接收到返回的数据包之后就可以评估路径的端到端时延。4.3丢包率
丢包率的定义是[9]:丢失的IP包与所有的IP包的比值。许多因素会导致数据包在网络上传输时被丢弃,例如数据包的大小以及数据发送时链路的拥塞状况等。
为了评估网络的丢包率,一般采用直接发送测量包来进行测量。对丢包率进行准确的评估与预测则需要一定的数学模型。目前评估网络丢包率的模型主要有贝努利模型、马尔可夫模型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等等[10]。贝努利模型是基于独立同分布的,即假定每个数据包在网络上传输时被丢弃的概率是不相关的,因此它比较简单但预测的准确度以及可靠性都不太理想。但是,由于先进先出的排队方式的采用,使得包丢失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即在传输过程中,包被丢失受上一个包丢失的影响相当大。假定用随机变量Xi代表包的丢失事件,Xi=0表示包丢失,而Xi=1表
示包未丢失。则第i个包丢失的概率为P[Xi|Xi-1,Xi-2,…Xi-n],Xi-1,Xi-2,...Xi-n取所有的组合情况。当N=2时,该Markov链退化为著名的Gilbert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是对马尔可夫模型的改进。
MayaYajnik等人所作的172小时的测量试验[11]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数据采样间隔下(20ms,40ms,80ms,160ms)采用三种不同的丢包率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在不同的估计精确度的要求下实验结果也各有不同。因此,目前需要能够精确描述丢包率的数学模型。
4.4带宽
带宽一般分为瓶颈带宽和可用带宽。瓶颈带宽是指当一条路径(通路)中没有其它背景流量时,网络能够提供的最大的吞吐量。对瓶颈带宽的测量一般采用包对(packetpair)技术,但是由于交叉流量的存在会出现“时间压缩”或“时间延伸”现象,从而会引起瓶颈带宽的高估或低估。另外,还有包列等其它测量技术。
可用带宽是指在网络路径(通路)存在背景流量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给某个业务的最大吞吐量。因为背景流量的出现与否及其占用的带宽都是随机的,所以可用带宽的测量比较困难。一般采用根据单向延迟变化情况可用带宽进行逼近。其基本思想是:当以大于可用带宽的速率发送测量包时,单向延迟会呈现增大趋势,而以小于可用带宽的速率发送测量包时,单向延迟不会变化。所以,发送端可以根据上一次发送测量包时单向延迟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此次发送测量包的速率,直到单向延迟不再发生增大趋势为止,然后用最近两次发送测量包速率的平均值来估计可用带宽
瓶颈带宽反映了路径的静态特征,而可用带宽真正反映了在某一段时间内链路的实际通信能力,所以可用带宽的测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4.5流量参数
ITU-T提出两种流量参数作为参考:一种是以一段时间间隔内在测量点上观测到的所有传输成功的IP包数量除以时间间隔,即包吞吐量;另一种是基于字节吞吐量:用传输成功的IP包中总字节数除以时间间隔。
Internet业务量的高突发性以及网络的异构性,使得网络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建立流量模型越发变得重要。早期的网络流量模型,是经典流量模型,也即借鉴PSTN的流量模型,用poisson模型描述数据网络的流量,以及后来的分组火车模型,Markov模型等等。随着网络流量子相似性的发现,基于自相似模型的流量建模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譬如分形布朗运动模型和分形高斯噪声模型以及小波理论分析等等。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巨大的网络流量进行直接测量几乎不可能,同时,大量的流量日志也使流量分析变得相当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流量抽样测量研究已成为高速网络流量测量的研究重点。
5.网络性能测量的展望
网络性能测量中还有许多关键技术值得研究。例如:单向测量中的时钟同步问题;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的抽样算法研究;多种测量工具之间的协同工作;网络测量体系结构的搭建;性能指标的量化问题;性能指标的模型化分析[12]~[16];对网络未来状况进行趋势预测;对海量测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或者利用已有的模型(Petri网、自相似性、排队论)研究其自相似性特征[17]~[19];测量与分析结果的可视化,以及由测量所引起的安全性问题等等都是目前和今后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性能相关理论、测量方法、分析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各种测量工具的不断出现以及大型测量项目的不断开展,人们对网络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从而不断地推动网络技术向前发展。6.结束语:
本文对目前网络性能测量技术的主要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未来网络性能测量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1]ITU-T建议1.350
[2]ITU-T,建议Y1540
[3]IETF,RFC2330,"FrameworkforIPPerformanceMetrics"TableofContents6
[4]IETF,RFC2330,"FrameworkforIPPerformanceMetrics"TableofContents11
[5]IETF,RFC2678,"IPPMMetricsMeasuringConnectivity"
[5]IETF,RFC2679,"AOne-wayDelayMetricforIPPM"
[6]IETF,RFC2681,"ARound-tripDelayMetricforIPPM"
[7]IETF.RFC3393,"IPPacketDelayVariationMetricforIPPM"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
[8]IETF,RFC2680,"AOne-wayPacketLossMetricforIPPM"
[9]H.SanneckandG.CarleGMDFokus,Kaiserin-Augusta-Allee31,D-10589Berlin,Germany,"AFramework
ModelforPacketLossMetricsBasedonLossRunlengths"
[10]MayaYajnik,SueMoon,JimKuroseandDonTowsley,"MeasurementandModellingoftheTemporal
DependenceinPacketLoss",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Amherst,MA01003
USA
[11]JacobsonV,"PathcharATooltoInferCharacteristicsofInternetPaths."
[12]LOPRESTIF,DUFFIELDNG,HOROWITZJ,etal.“Multicast-basedInferenceofNetworkInternet-Delay
Distributions”.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Amherst,ComputerScience,TechnicalReportUM-CS-1999-055,
1999.
[13]DUFFIELDNG,LOPRESTIF.“Multicastinferenceofpacketdelayvarianceatinteriornetworklinks”.
IEEEINFOCOM2000[C].TelAvivIsrael,2000.
[14]HUANGL,SEZAKIK.“End-to-endInternetDelayDynamics”.IEICETechnicalReportofCQWG,May
2000.
[15]OHSAKIH,MURATAM,MIYAHARAH,“Modelingend-to-endpacketdelaydynamicsoftheInternet”
usingsystemidentification[A].InternationalTeletrafficCongress17[C].SalvadordaBahia,Brazil,2001.
[16]SueB.Moon,"MeasurementandAnalysisofEnd-to-EndDelayandLossinTheInternet"
[17]J.-C.Bolot.“End-to-endpacketdelayandlossbehaviorintheInternet”.InProceedingsofACMSIGCOMM,
SanFrancisco,August1993.
[18]V.Paxson,“MeasurementsandAnalysisofEnd-to-EndInternetDynamics”,Ph.D.dissertation,1997.
外墙外保温工程:(1)在节能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私自更改保温材料和保温体系,而未经过审查机构的审批。(2)工程中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实际施工与原本施工的材料设计方面不符,是一些单位单纯的追求利润而导致的结果。(3)施工现场选用的节能产品现场质量低劣,存在实际粘贴与抽检送样不符的现象,如选用的玻纤网格布为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玻纤网格布,不是工程中所要求的涂塑耐碱玻纤网格布。还有聚苯板容重等,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也影响了建筑的节能效果。(4)施工不规范,严重影响了节能建筑工程质量。在配置粘结胶浆时不按照规定的配比拌制,水灰比失调;在粘贴聚苯板时粘接剂的用量达不到要求,粘贴面积达不到标准要求。简化施工程序,如粘贴挤塑聚苯板时没有使用界面剂或使用不当,且聚苯板拼缝缝隙个别处较大,有的同缝现象严重,影响了粘贴质量。有些随意改变保温层种类、厚度。有的锚栓数量少,有些没有锚固在基层墙体上,起不到锚栓作用。在建筑首层、阴阳角、门窗洞口未增设加强型玻纤网格布(翻包网、加强网),使抗冲击能力减弱;有些部位相互搭接长度不够,造成裂缝。一些钢丝网不符合标准要求,耐腐蚀性能差,上墙后不平整,造成抹灰层过厚,容易造成抹灰层脱落,引起质量隐患。外窗节能工程:(1)部分工程窗户采用普通双玻塑钢窗,未按照中空玻璃的工艺标准制作,密封性能差,冬季易造成玻璃结露、流水、结冰等现象。(2)现场安装不规范,有变形的,吊扇的、胶条短缺,有的甚至没有密封或严重破损。(3)不能提供型式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相关技术资料。
2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管
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节能工程管理体系的重要管理者,具有强制性监督管理职能。在建筑节能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应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制订并贯彻执行;实行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产品标识及认证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规范工程参与主体单位的建设行为,严格主体单位的资质审核和建筑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监督节能工程的实体质量,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此外,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又是节能政策的倡导者和维护者。要配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加大节能技术的支持力度和鼓励政策。
并对节能技术产品技术做好推广和宣传。积极推进使用获得国家、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荐或认定的建筑节能产品、建筑节能技术,大力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节能型产品及技术。此外,政府还应及时总结节能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大理鼓励节能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健康快速的发展。监理单位是建筑市场重要成员之一,监理单位应该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严格的按照建筑行业的相关规定去实行权限,因此,工程监理制度的实施,遵循公平,公正,科学,严谨,加强现场监督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建筑节能项目开发专门的监督计划的特点及对审计制度的实施细则;建设单位的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组织施工,加强工程质量控制点监督,屋面保温工程隐蔽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采取现场监督;对节能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施工质量,设备和涉及建筑节能功能专项的检查和验收。另外,各相关单位或部门,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对节能建筑工程、规范建筑节能市场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事节能建筑工程的相关人员特别是检测人员应坚守职业准则和道德,正确认识建筑节能,积极积累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检测单位及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现有的该行业的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政策,并结合具体情况开展建筑节能检测。
3结束语
关键词:电厂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平衡率
在电力市场运营过程中,买卖双方交易的物理量是电能量,对发、供电量、联络线交换电量、网损(线损)电量及分时、分类电量的采集、监视、统计、分析、运算是电力市场运营的主要内容;建设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是实现电力市场运营的基础。对火力发电厂,主要对发、供电量进行统计,对机组平衡率、交接班电量等进行统计计算,以加强管理,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损耗,提高效率。
以我们江苏新海发电有限为例,每天分四班,传统的方式是每次交接班时抄表,人工录入进行统计计算;这种人工抄表、统计不能满足实时、分时及动态分析管理的要求,电能量采集方式的改变已势在必行。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于2001年9月底基本建成。该系统已采集了所有机组的全部电能量数据,完成了电能量的自动采集、存储、总加计算、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系统代替了人工抄表,提高了数据的同步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系统对全公司发电情况和各类平衡率进行自动统计,提高了统计计算速度和自动化水平;利用系统进行分班次考核,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各部门可通过Web查看所有数据和报表,进行不同的二次开发,提高了电能数据的利用率。系统(如图1所示)分主站和采集终端(ERTU)两部分,主站与ERTU之间采用网络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主站采用南京华瑞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COM-2000系统、厂站采用该公司的MPE-III电能量远方数据终端。
1、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配置
1.1主站系统配置
该系统采用高性能的PC机作为硬件平台,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备份,互为热备用,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前置机负责采集数据,连接GPS用于全网对时,后置机负责处理并保存数据,报表工作站负责所有报表的编辑和打印,Web服务器提供Web浏览,各MIS工作站通过Web可查看所有数据和报表;主网采用10/100M网,由交换机来连接服务器和所有计算机。
系统操作系统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安全性能较高的Windows2000Server,网络通信采用TCP/TP协议,数据库采用具有Client/Server模式的商用数据管理系统SQLServer2000,编程全部采用VC、VB、Delphi等,集成EXCEL作为报表工具生成图文并茂的图形报表。
1.2主站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数据库管理系统
COM-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标准的商用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涉及到数据结构、数据存取、数据维护、数据共享等多方面的管理
数据库大致分四部分,即系统信息数据库(档案信息库)、原始数据库、二次统计数据库和公式统计库。系统数据库存放了有关系统的配置、参数等信息,原始数据库主要数据来源于各采集终端的电表数据,二次统计数据库主要存放来源于原始数据库,经过计算、统计的数据。公式统计数据库来源于二次统计数据库,存放了公式的计算结果。
(2)WEB服务管理系统
WEB服务管理系统响应来自Internet/Intranet的WEB服务请求,提供客户端请求的数据库数据和WEB页面格式。
(3)前置通讯及数据处理管理系统
此系统完成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对采集终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采用大容量高速数据传输部件,保证准确性。全部操作均为在线完成,随输随用,响应性好。具体功能为:对所接收的报文完成规约转换、系数处理和合理性检查,将处理结果交给数据库。可即时查看通讯状况及具体通讯报文。
(4)数据统计及公式管理系统
该系统完成统计计算公式的设定和定时统计任务,如班次电量、日电量、月电量、年电量及电能量总加、平衡、线损、变损等数据的定时统计任务。
(5)报表图形设置显示打印系统
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报表和图形显示的格式,完成班次电量、日电量、月电量、年电量等报表数据的定时打印,并可根据用户要求对任意电表、任意采集终端或全厂的历史数据的显示及打印。
(6)终端、电表参数设置下装及召唤系统
该系统完成从主站对采集终端中各电表的基值、转比、时段方案、PT、CT等参数的在线设置和下装,并在线查看终端、电表状态和参数。
(7)内部网络通讯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纽带,其功能为: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网络支持的基础上实现面向应用的高层网络通讯;根据应用所定义的数据流动模式确定数据流向,提高应用的通信效率。该系统采用完全的Client/Server模式,基于TCP/TP协议,保证了整个平台在不同网络通信协议之间的可移植性。
(8)告警管理系统
该系统根据用户的要求和数据处理的结果,以及设备状态的变化,对系统中发生的特定变化进行提示和告警。如电量值越界、设备异常等,可进行弹出提示框、语音等多种方式告警,对告警信息,可进行打印和保存,可分时段查询和检索。
(9)远程诊断管理系统
该系统用以完成对用户已投运的系统的诊断和维护。系统可通过拨号MODEM和用户系统连接,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诊断;可远程更新系统程序,排除系统故障;并可远程系统更新消息,提高系统使用水平。
(10)安全机制管理系统
该系统完成安全性校核,防止非法操作。对使用用户进行分级管理,根据用户的类别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在进行关键操作时,对使用者身份的操作权限进行合法性检查;记录关键操作过程,提高系统管理水平。.3电能量采集装置
采用MPE-III电能量远方数据终端,装置采用交、直流双电源,同时对全厂的脉冲和数字电表进行采集。每时段的电能量均带时标,并保留1个月;采用Polling方式实现远程通信;具备接受当地或远方参数下装、自诊断、远方诊断、自恢复等功能;中文液晶显示;设置、查看、核对具有密码保护;具有输入、输出电压、电流保护、防雷保护、直流反极性输入保护。
1.4通信方式
主站系统与远方电能量采集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采用网络方式通讯,由于距离较小,各采集终端直接连接在主站系统网络交换机上。电能量采集终端与电能表之间直接通过RS-485口进行数据传输,对脉冲电表增加脉冲采集板。
2、火电厂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2.1主站系统建设
(1)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有别于SCADA/EMS系统。当电力工业转向市场化运营后,电网的生产和经营工作将更加细化,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必将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
(2)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计量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3)数据库的设计。在选用数据库时,一方面要考虑性能和功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和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库的继承,以及开放平台和数据接口等问题。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数据库内容的设计,要涉及到今后兼容的问题。我国的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从无到有,市场规则一定会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应尽量减少和避免数据库结构和内容的变动。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是研究和设计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
(4)系统的安全性。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实现的功能涉及到企业的切身利益,系统应当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系统运行必须稳定可靠。
(5)数据的完整性。由于电能消耗是前后连贯的,因此电能计量的是一系列随时间递增的电能量累加值,要求在计量、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的整个过程中,保证在任何环节出现故障时,都不允许丢失数据。特别是在进行分班次电能量统计和结算时,数据的完整性成为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的基础。系统数据处理应采用分层处理方式存储数据,确保电能量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6)数据的修改。系统必须保证采集的电能量原始数据完整准确。存入的原始电能量数据只能查看,不能修改;各电能量备份数据有权限才能修改,并保存修改记录档案。
(7)数据的可恢复性。对意外情况引起的系统故障,系统应具有恢复数据的能力,保证电能量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8)数据的及时性。电能量数据应以5min(或1min)为单位进行带时标采集、传送和存储,便于电能量的统计、分班次考核。
(9)系统的时间性,整个电力系统一直处于电能的发、变、输、配、用的动态平衡状态中,电力交易的产、售、购是同时进行的,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应以标准时钟(GPS)为基准,以保证各个计量点基于相同的时间基准完成对电能量的计量及电能量数据带时标的存储。主站系统连接GPS时钟,系统对采集终端对时,采集终端对电表对时(要求电表支持)。
(10)系统的容错性。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当各软件、硬件功能发生一般故障,以及运行人员或维护工程师在操作中发生一般性错误时,均不引起系统的主要功能丧失或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11)系统的灵活性。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有其特殊性,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的应用功能应当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适应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并符合不同用户的要求。
(12)系统的扩展性。系统设计必须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结构,功能扩展部分的安装要简单、方便,对系统不造成有害影响。
(13)系统的开放性。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求系统的开放性强,保证电力市场运营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高电力企业的信誉。
(14)系统的可维护性。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应便于运行维护。系统应具有在线维护处理功能,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的维护处理必须在不中断和不干扰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确保系统安全。
(15)系统的接口。电能量自动采集主站系统要为SCADA、EMS以及MIS等系统提供标准接口,实现数据共享。
(16)系统的权限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必须具有严格的权限管理功能。
2.2电能量采集终端
(1)采集终端要求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主要部件应有备份。
(2)采集终端与电能表之间的通信宜采用RS-485数据通信。
2.3电能表
(1)电能表是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的基础,数量非常大。电能表要求运行稳定可靠、精度高、使用寿命长、通信可靠、易于安装维护等。
(2)电能表与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之间能进行自动对时,实现统一时钟,
社会舆论导向对两后生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要加强对两后生的宣传报道,通过舆论引导发动全社会广泛关注“两后生”生存现状,营造善待、宽容、关爱两后生的良好社会氛围。
1.1让社会关注和了解两后生,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要对“两后生”群体的生存现状基于高度的民生关注和舆论关注,让全社会了解“两后生”的生存现状,深知其技能匮乏、无所依存的寂寥,呼吁全社会对两后生多些人文关怀;呼吁传媒机构为“两后生”开辟宣传专栏,深入其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将他们的生存状态展示给全社会,同时把国家、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培训规划带给他们;将“两后生”群体中的优秀个体作为典型案例大力宣传,同时表彰这一群体中具有优秀品格的先进个人,为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转变社会公众对这一群体的不良的态度和看法。电视媒体可以拍摄反映他们真实务工生活的纪录片、专题片,发挥新闻媒体的强大社会作用,针对“两后生”这一群体策划举办多种形式的主题新闻实践活动,通过新闻活动在全社会掀起舆论。
1.2让市民逐步认同和接纳两后生,加强社会舆论引导。长期以来解决两后生问题的最大阻碍是逐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城镇居民习惯性地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城乡分治观念,客观上放大并加重了两后生问题的严重性。尽管很多地方显示了城镇对两后生的心理认同和作为平等主体的尊重并给了两后生“新市民”、“新产业工人”的新定位,但这一称谓的改变和新身份的确认,对城镇居民和两后生来说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市民与两后生和谐相处应采取措施让两后生能够参与城镇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彼此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其参与企业和社区管理和服务以及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
1.3转变思想,达成重视两后生职业培训的共识。要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规划,首先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项落实。政府层面应该认识到两后生职业培训对破解“三农”和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各级政府要通过电视媒体、互联网等传递技工需求信息和国家政策,对经过技能培训改变生活质量的先进个人进行跟踪报道,引导其关注对子女的教育,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其次,用人单位增强用工责任,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观念,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企业两后生劳动技能,增强企业成员的安全感;再次,要让两后生认识到提高自身技能谋取发展空间,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更好地融入城市,职业培训是第一要务。
2组建培训基地,整合培训资源
依托高校、职业院校建立两后生职业培训基地,打造河北省两后生职业培训的“航空母舰”。当前河北省参与两后生培训的部门多、项目多、资金也不少。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协调机制,各部门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重复培训、为培训而培训的情况。针对河北省职业培训教育资源面广、规模小、效益差、重复浪费等状况,进行战略性资源整合重组,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2.1加大培训经费投入。促进两后生职业培训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将培训资金纳入到政府的财政预算,强化培训力度,并且为始终致力于“两后生”群体职业培训的相关机构给予财政支持。
2.2整合两后生培训资源。围绕“两后生”职业培训整体规划,面向这一群体广开言路,深入了解其学习需求,建立专业化的培训资源库,以现有培训资源为基础建设“两后生”培训基地。依托大、中、专职业院校和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教育资源,强推“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将网络培训纳入“两后生”职业培训范畴,积极推广“两后生”网络培训。
2.3借力企业和民间组织。地方政府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或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针对“两后生”群体定期开展在岗培训活动,政府应该利用政策、税收等杠杆手段鼓励支持;社会非盈利组织应该面向“两后生”群体提供更多的免费的技能培训项目,协助地方政府搞好“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2.4认定定点培训机构。一直以来,不少有一技之长的“两后生”由于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未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不能及时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鉴于此,政府应该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遴选出资历较高的定点培训机构,明确专业设计、课程内容、费用标准,依法组织“两后生”群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结业后按照常规程序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学员一律颁发国家认定的职业技能资历证书,以规范“两后生”的职业技能鉴定流程,为其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职业资质认定的途径。
3拓宽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基于“两后生”的双重身份和双向流动的特点,拓宽渠道确保重点群体就业。以政府购买岗位的形式,提供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困难人员稳定就业。以政策扶持,资金注入等形式,实现自主创业,拉动“两后生”群体顺利就业。通过组织招聘会、座谈会等多种渠道搭建“两后生”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实现重点群体就业。
3.1加强“两后生”输出体系建设。河北省应该结合本区竞技发展实际情况,以职业培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出一系列内转外输政策,与域外重点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与京津地区谋求合作,实行人才联网推介和培训,扩大域外输出信息来源。总之,多措并举,加强“两后生”输出体系建设,促进“两后生”劳动力有技、有序地就业。
3.2加强输出地两后生培训建设。依托企业做好两后生在岗技术培训和适应城镇生活的,可通过补贴资金、提供场所、选配师资、减免税收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卫生保健、文化补习、劳动技能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培训。同时,发动社区为“两后生”群体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服务项目,大力开展两后生转变为新市民的文明素质教育。积极开放教育培训系统,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生产特点,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两后生”培训活动,参训费用全免。根据不同专业的技术要求,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编印培训教材,免费发放给“两后生”群体。同时与企业签订培训服务协议,使培训合格的人员直接上岗。以订单搞培训,以培训促就业的模式提高两后生的职业培训效果。
3.3加强培训基础管理。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台账,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统一的培训学员信息库。按规定流程对参训人员进行人数统计,并报送相关部门备案。另外加强两后生培训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在全省范围内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教师任教,聘任各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到培训基地上课抓好培训教材规划编写和审定工作。
4动员全社会,共同构建“两后生”培训机制
提高两后生素质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个机制,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4.1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完善协调机制。由河北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针对“两后生”培训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首先,财政部门按上级指示拨付相关款项,设立“两后生”培训转向资金;教育部门组织“两后生”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劳动部门协助地方政府开展非农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跟踪服务等工作;农业部门围绕“青年农民培训”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商部门围绕“蓝色证书”的培训,乡镇企业统一组织“两后生”群体参加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科技部依照“星火产业带”计划,重点搞好星火企业家的培训;建设部负责建筑技工的职业培训工作;司法部门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共青团、妇联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家政服务等培训。其它相关部门开展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使两后生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4.2地方政府与职业院校密切配合协作。全力促进“两后生”职业培训。一方面,建立职业院校和人社等部门协调机制,依托辖区内各职业院校进行“两后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让初、高中生一毕业就进入技校接受创业就业辅导,在技校毕业的同时拿到毕业证、创业培训合格证和职业技术等级证。另一方面,加强对“两后生”的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其稳定创业就业。
4.3强化职业培训力度促就业。针对市场急需、企业急用的专业,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确保“两后生”群体培训后顺利就业。依托区域培训资源多的优势,不断探索与职业中专、技校等合作培训新模式,积极发挥各级公共就业、培训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职能,开通“两后生”技能培训工作“绿色通道”,积极引导、动员、组织“两后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做到有培训意愿的人能100%得到培训。同时,创新培训机制,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广泛开展定单、定向、定岗和特色品牌培训。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以高就业率吸引“两后生”入学。项目立项与制定培训计划相结合,强化培训与用工的有机对接。同时,强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把职业学院作为培训实训的主阵地,加强本级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以职业学院为主、职介培训中心为辅的家庭服务业、电工、电焊等职业培训实训新格局。
关键字:水轮机;能量;检修;试验研究;状态监测
中图分类号:[TV73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通过实例说明水轮机能量特性是衡量水电机组检修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各个水电厂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和制定能量指标下降及恢复程度的检修标准,并将此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
一、现行检修体制下的机组能量状况
当今社会不断的高速发展,机组状态检测技术也随之日益完善,在设备检修方面由过去传统的利用时间为基础的定期预防性检修,逐渐的转变成为以状态检测为基础的预知性检修。所谓状态检修,就是一种先进的检修管理方式,在实践运用当中它能够有效的避免检修当中体现出来的盲目性,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力以及物力等资源的铺张浪费,对于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可用性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提升和全面加强,所以其在当今社会中作为检修方式是一种相对而言较为理想的方式。但是,在社会当中具体运用过程中,状态检修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其还是存在一些负面的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检测系统在实践中还显得不够完善以及故障诊断机理还显得不够成熟等,由此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状态检修在社会进行全面推广以及具体应用。
对于1 台水力发电机组,水轮机的能量指标、稳定性指标和空蚀特性是决定水轮机性能优劣的3 大指标,然而水轮机的综合性能反映是水轮机的能量指标,其主要是取决于水轮机过流通道的完善,而且还取决于水轮机在结构以及工艺方案的水平和具体的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的质量,在实践当中运用所得到的效率越高则体现出其发电成本就越低,这样就能够使得水电厂更加的经济和有效。水轮机其主要由于工况复杂以及零部件较多等问题,在实践运用当中没有得到进一步更好的处理,作为决定检修工作的水轮机空化性能指标和泥沙磨损程度的监测工作仍然处于停滞状态。说以,水轮机进行有效的定期检修以及检修完成之后质量的好与坏,对于机组安全稳定性的运行以及经济效益的全面有力的发挥,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水电厂机组检修的时机、检修工期的安排主要取决于水轮机的运行状态,除一些设备更新改造外,每次检修的主要任务是对水轮机及其过流通道被空化、泥沙磨蚀严重的部位进行补焊、打磨处理。当空蚀磨损部位修补结束,机组其它部件检修安装完成,参数调整合格后,经过机组检修水轮机能量指标能否“ 恢复”,机组的能量指标客观地反映了设备的健康状况、机组的检修质量、机组当前的运行状况以及运行人员的操作水平等综合信息,对指导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二、水轮机能量指标现场实测
某电网的主力电厂,原设计装机容量1225MW(实际核定容量为1160MW),机组改造后,电厂领导非常重视发电设备的健康状况,大修前后开展机组性能指标的检测工作已成惯例,以此作为检验大修质量的重要数据之一,并为机组以及全厂开展优化运行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水轮机的能量指标并不是突然下降的,而是设备受到损坏后,使水轮机效率逐渐降低。通过比较,也可以判断检修前水轮机经过一个大修周期运行后能量指标的下降程度,以及检修后的机组是否恢复到了初始状态及恢复程度,并成为检验检修质量的标准之一。水轮机效率的一般函数形式为: ηt=f(Pt,Q,H) ( 1)
式中ηt———水轮机效率,%;
Pt———水轮机出力,MW;
Q———机组流量,m3/s ;
H———水轮机工作水头,m。
从水轮机效率的现场实测提供的工况数据基本信息中可以看出,在各种水头下,机组的工作特性曲线有一定的规律,如水轮机效率ηt=f(Pt,H)是水轮机出力Pt 与工作水头H 的函数,只与机组的运行工况有关。
设机组完好无损时的效率为:
ηt0=f0(Pt,H) ( 2)
机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由于转轮受到空蚀和泥沙磨损等的作用后,在同一水头下,其效率变为:
ηti=fi(Pt,H) (3)
式中i———测量次数,与时间有关。
水轮机磨蚀越严重,则ηti 就越低,式(2)与式(3)的差值Δηti:
Δηti=ηt0- ηti=f0(Pt,H)- fi(Pt,H) ( 4)
在相同工况下,Δηti 表示与机组无损状态时的效率相比的差值。Δηti 越大,则说明水轮机过流部件被空蚀、磨损破坏得越严重。
反之,也可通过机组能量监测装置来比较和判断水轮机磨蚀破坏的严重程度以及由于效率的降低所带来的能量损失。同理,水轮机出力Pt=f(S,H)的变化为:
ΔPt=Pt0- Pti=f0(S,H)- fi(S,H) ( 5)
式中S———接力器行程,mm。
当然,也可以在机组运行的任一时段(t1- t2)内,通过2 次测试来判断机组经过这一时段的运行后,水轮机能量指标的变化程度,其表达式如下:
水轮机出力:
ΔPt=Pt2- Pt1=f2(S,H)- f1(S,H) ( 6)
水轮机效率:
Δηt=ηt2- ηt1=f2(Pt,H)- f1(Pt,H) ( 7)
采用检修前后能量特性测试数据完全可以鉴别水轮机的检修质量,其变化值是判断机组检修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三、加强检修管理,提高检修质量
随着状态检修逐渐提到议事日程,检修中要全面了解并掌握机组的设计参数、静态和动态品质运行状态等等,才能制定相应的检修标准规范,要紧紧围绕影响机组性能的重要指标来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做到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所以,从能量指标角度出发,检修中应重点考虑这几方面的检修质量,尽可能恢复到原来的设计标准。另外,检修过程不仅仅是修修补补,要带着问题去检修,要从深层次查找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尽可能地加以消除,以进一步提高机组的可用率,延长机组的检修周期,使发电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总结】: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新时期全面有力的加强水轮机设备检修管理、提高检修质量,充分发挥水力发电机组能量效益的基础,那么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势必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水电厂取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刘秀良. 水电机组状态检修中能量指标的监测与评估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2] 赵耀,李臻,董开松. 碧口水电厂3号机组水轮机增容改造后能量特性验收试验及结果对比[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2(01)
[3] 赵耀,董开松,李臻. 基于多线程和虚拟仪器界面的水轮机噪声测试与分析系统[J].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06(04)
[4] 高聘,闫军伟. 创建学习型班组打造高技能队伍——农一师电力公司水电厂检修车间创建“学习型班组”先进事迹[J]. 兵团工运. 2012(04)
[5] Hossein Kazemi KAREGAR,Maryam KHODDAM. Effects of Wind Turbines Equipped with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s on Distance Protection[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08)
1、关于温控与热计量的关系
以我国供暖现状,采暖能耗指标是同类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5倍,而且供暖效果也远远不如,能耗大量浪费的原因中固然有百姓用户节能意识淡薄、收费体制不能刺激节能,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的落后。如果不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而一味地追求收费,就是将自身水平落后造成的浪费转嫁给消费者,这样显然不合理,也不利于节能工作。按热收费,比以前进步了,实现了交易公开的原则,但是用户不能主动控制以实现节能,也就是不能主动地去省钱或是选择其他方式供暖,违背了公平与公正的原则,很易造成矛盾,挫伤或阻碍供暖节能技术的发展,不利于供热改革。我们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温控与热量并重,相辅相成,甚至温控更加重要。供热单位先提高自身水平,提高室内热舒适度,也就是提高服务质量,再合理地向用户收费,促节能事业发展。
2、户内系统和户外系统的关系
目前有一种趋势:认为讲温控就是要在室内安装温度控制阀,讲计量就是在户内安装热量表,至于户外控制就可以不被重视了。温控与计量是不是只要针对户内系统,户外就可以忽视呢?对于一个户内控制设备完善的系统(安装了温控阀和热量表),如果没有相应的户外控制,很难保证户内设备正常地工作。如果户外水力失调严重,温控阀不能工作在正常工况下,压头大就会频繁地开关甚至产生噪音,压头太小会始终常开而室内温度不足;热量表也可能工作在额定之外的流量下,测量不准确。如果外网不能根据户内工况变化相应调节,如:水泵不能变频、压差不能稳定的情况下,水泵、锅炉或换热器的效率也不能保证。如果户内采取了节能手段,而户外没有配合措施,一方面会引起管网水力热力工况的失调,另一方面室内节省的能量不能体现在热源的节能上,节能这一根本目的就没有实现。所以我们认为好的户内控制一定要与户外控制相结合。
随着先进计量、控制设备不断应用于系统中,分户计量供热系统逐步在我国发展起来。从用能的角度看分户计量供热的技术能够有效利用自由热,提倡用户的行为调节,以减少能耗;另一方面,从用户出发它能够提高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在散热器上安装温控阀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有效手段。当温控阀被设定在某一值时,它可以通过感温包测量室内温度,实时调节散热器流量以符合设定值。如果热网的运行工况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各个用户的需求,那么温控阀控制的散热器供暖房间温度就不会出现过冷过热的情形。但是舒适度因人因时而异,提高用户的舒适程度不仅要求在设计温度18℃时保持室温仅有微小的波动,而且应该尽可能的满足用户希望提高室内温度的要求。
3、是温控计量产品去适应系统,还是系统去适应产品
我们采取“拿来主义”来消化学习国外的温控计量技术,包括消化和应用国外的产品,但是外来的产品并不适应我国的现有系统,除了水质问题和管理问题外,还有许技术问题。如:系统末端压差、系统规模大小、设备工作环境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做任何改变就应用在一起很难得到正常的效果。如有的示范工程,产品应用效果不好,出现一些问题,厂家就提出要彻底地改变中国的供热系统,殊不知,对中国这一巨大规模的供热体系,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谁应该去适应谁并不存在一个分明的界限,但是合理的寻求结合点,花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回报,这个工作非常重要。
4、政策、技术标准、产品开发的相互关系
过去几年里,温控与热计量事业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一个产业。产品供应商经常抱怨国家政策不到位,没有强制措施,政府又考虑到技术方案和相关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设计部门往往无章可循,缺乏标准指导,开发商在无强制措施的情况下,不愿增加温控与热量的投资,存在侥幸心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影响温控与热计量技术的发展。从行业管理部门来讲,近期成立的建设部热改与热计量领导小组可统一管理、规划、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推进该事业的发展。新型采暖方式与集中供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发展的相互关系当前,新型的采暖方式发展迅猛,在一些主要城市中,分户燃气炉采暖和户内电采暖发展很快,挑战旧有传统供暖方式,成为集中供暖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些新型采暖方式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促进传统的集中供暖系统变革的重要力量。这些新型采暖方式除了投资相对较少,物业管理方便,有利于大气环境之外,其主要点之一就是可以分户计量和收费,解决收费问题。这将极大地挑战和促进集中供热发展分户计量计费技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很可能被挤小市场占有率,丢掉市场份额;同时,新型采暖方式也可以促进计量收费的普及,让百姓受供暖体制改革,对集中供热也有好处。新型采暖方式的另一个主要优点就是采暖费与传统的供热方式相当。在现有的燃料价格体系下,分户燃气炉的燃烧效率低于集中燃气锅炉的燃烧效率;燃烧天然气比烧煤贵;要产生同样的热量值,用电比烧煤或烧天然气贵。
综上所述,无论是新型采暖方式和集中供热方式,在实施供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节能上,都需要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有关部门扶植政策支持,就哈尔滨市而言,供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节能工作,还远远没有落实到位。新型的集中供暖系统采用了温控与热计量节能技术,就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增加调控手段,就可以与新型采暖方式同等竞争,夺回价格优势,争取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节能;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1 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技术的优势
在建筑节能备受关注的当今时代,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保温工程的施工十分必要,以节能保温外墙的保温效果而言,外保温技术相比于其他施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外保温的手段可以利用与新建的建筑,也可以用于固有建筑保温系统的改造,施工过程在建筑外侧进行,避免了住户临时搬迁带来的生活困扰,扰民程度较小;新建建筑的外保温工程可以与室内的装修同步进行,二者之间不会互相影响,能加快工程进度;采用外墙保温技术,可以在保温材料之外铺上装饰材料,使建筑的整体外形更加美观。
外墙外保温系统能够有效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在外墙的内部粘贴保温层的做法是建筑的外墙和内墙出现温度差,内墙以及室内环境的年温度变化在60-80摄氏度左右,导致建筑结构的不稳定,而外保温系统的保护材料位于外墙之外,能够防治建筑的主体结构受到风吹雨打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增强了建筑的结构稳定性。热桥是保温系统常见的隐患,既增加了室内热源的消耗,额外的热损失以及冬季的返冰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建筑的居住效果,建筑的外墙是建筑重要的承重部位,为了实现保温必然采用增厚墙体厚度的措施,以保温层的手段可以使建筑的墙体厚度适当变薄,内保温的手段增厚了保温层,既影响了室内的建筑面积,在外墙更薄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热桥,使墙面返霜的现象严重化,外保温的手段则能有效避免热桥的形成,减缓室内热能的流失。
2 外墙外保温技术存在的问题
外墙的外保温层常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承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加之室外的气温变化,会出现裂缝。裂缝是保温建筑通病中的重症,因此外保温技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就是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受到自然界的各种环境的影响。保温层外的抗裂防护层只有3~20mm,且保温材料具有很大的热阻。在接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保温层的温度变化较小;当温度突降时,由于保温板的热容量较大,保温层的温度变化较小,但抗裂砂浆层的炕温差能力却较差,会产生较大的温差,同时由于其柔韧性的限制,难以满足由温差引起的体积变化,于是产生了裂缝。
3 建筑节能外墙保温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管理
施工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进行详细的质量检查及验收,仔细分析图纸对保温材料的要求,确保所使用的材料相互匹配。防止有质量问题及与图纸不符的材料使用到施工中,给外层保温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的威胁。由于使用的材料过多,很多施工单位都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这种做法虽然方便,但是给材料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尽可能的对施工材料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所有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规范。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施工材料都应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定的地点进行摆放,并使其整齐、一致、稳固。材料的堆放不能超过一定高度,并且严禁在围栏或者其他建筑物墙壁堆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厘米,两头空间应密封,防止有人入内,引起意外事故。对于施工过程中一些剩余材料或者拆卸下来的材料应按照类别进行回收、清理,并且⑵渲械亩ぷ拥任O瘴锲烦去或者打磨,防止搬运人员产生刮伤等现象。对于油漆类或具有挥发性物质的材料,应防止在通风较好、严禁烟火的仓库。
3.1.1 使用保温材料玻化微珠外保温系统
玻化微珠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是现在常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一种,这种外墙外保温系统所具有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种外保温墙系统施工工艺较为简单,可以随意造型,在建筑立面丰富的建筑物中经常会被运用;第二抗压强度高,抗压强度高这个优势可以同时保障保温外墙的保温性能和保温材料强度,让两者同时得到兼顾;第三,整体性好,在整个保温外墙中没有空腔,渗漏的情况不容易发生;第四,蓄热和隔热性能比较好,可以有效防止内部热量的散失和外部热量的进入,对夏季炎热、冬天寒冷的地区特别适用;第五,可以有效防火,这种外墙保温系统是A级不燃材料,可以有效阻止火势的蔓延,并且在火灾发生时也不会产生有毒的气体,更好保障人的生命健康;第六,这种外保温墙使用寿命较长,一般与建筑物的存在相同步,首次施工完成后不需要再进行保温施工;第七,透气性和收缩性好,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湿气往室内渗透,也能使保温墙外部尺寸保持稳定。
3.2 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
施工技术关系着外墙保温质量是否能够符合建筑产品的规范,对于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施工技术能够使施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能够使施工技术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使用之前应进行试验,并且将试验结果编写成技术操作指南,供参与施工的人员阅读和学习。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员应对施工技术进行监督与管理,当发现施工技术不符合操作规范时,要及时叫停并勒令整改,指导施工人员按照行业内规范完成施工。应积极在施工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来提升外墙保温施工的质量和效果。
4 结语
作为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建筑节能在能源和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前提下,能够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更加满足生活的实际需要,建筑节能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对实现建筑物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建筑外墙保温技术,促进这种技术的普及,真正实现建筑节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