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食物链特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酸雨;时空变化;模型;污染原因
中图分类号X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041-02
酸雨污染对生态系统、建筑物以及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日益严重,使其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形成和发展普遍被认为是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逐年增加的结果,在云滴、雨滴内或在大气中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或硫酸盐,氮氧化物被氧化成硝酸或硝酸盐,使降水呈现较大的酸性[1,2]。
大连市降水监测始于1982年,到1985年,历史上仅出现过3次酸雨,随后18年未出现酸雨现象,近几年酸雨污染有加重趋势[3]。本文根据大连市“十一五”期间降水的环境监测数据,阐述了大连市酸雨污染现状及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了酸雨形成原因,以便为大连市酸雨防治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源
1.1 酸雨数据监测及统计
依据《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165-2004)对点位个数、周围环境及位置的要求,大连市布设10个常规降水监测点位,即在市区的各行政区以及县和县级市分别设置1个采样点。采样频率为逢雨和雪必测,每24小时采样1次;分析项目包括降水pH值、电导率以及9项离子组分(SO42-、NO3-、Cl-、F-、K+、Na+、Ca2+、Mg2+和NH4+)浓度,分析均按照HJ/T165-2004的要求执行。
以降水pH小于5.6的作为酸雨评价标准, 区域酸雨评价标准为:重酸雨区,pH≤4.50;中酸雨区,4.50<pH≤5.0;轻酸雨区,5.0<pH≤5.60;非酸雨区,pH>5.6。降水pH平均值采用[H+]浓度雨量加权法计算,其它离子和电导率的平均值均按雨量加权计算平均值[4]。
1.2 数据来源
降水及环境空气数据为2006年~2010年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气流轨迹分析数据来自大连气象台,排放源贡献模拟计算来自清华大学。
2 酸雨污染现状
大连市酸雨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大连市降水的pH均值为5.13,为轻酸雨污染,降水的pH值范围在3.64~8.37之间,其中pH<4.50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6.0%,4.50≤pH<5.00的样品占7.8%,5.00≤pH<5.60样品占13.5%,5.60≤pH≤7.00的样品占64.9%,pH>7.00的样品占7.8%;全市酸雨频率为27.3%。
2010年大连市降水中阴离子浓度最大的为硫酸根离子,其次为硝酸根离子,两者总和占阴离子当量浓度总和的69.9%,表明降水中阴离子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5,6],即致酸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硫酸根和硝酸根离子的当量浓度比为2.0:1,表明降水中的酸性物质仍以硫酸盐为主,但硝酸根的比例相对较大。降水中阳离子浓度最大的为钙离子,其次为铵根离子,钙离子和铵根离子总和占阳离子当量浓度总和的73.2%,即降水中主要起中和作用的离子为钙离子和铵根离子。
3 酸雨污染时空变化特征
3.1 酸雨空间分布变化
2010年全市10个降水点位中,除普兰店市外,其余各区市县位均不同程度出现了酸雨。沙河口区酸雨频率最高,达57.9%,pH均值为4.82;其次为旅顺口区和西岗区,酸雨频率分别为52.5%、48.6%。2006年~2010年,降水pH值降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连北部及旅顺口区和甘井子区,降水PH值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及中心城区南部,5年内庄河市、旅顺口区及甘井子区酸雨频率增加较大,金州区、开发区和中心城区南部酸雨频率有所降低,总体上大连市酸雨面积呈现增加趋势,由2 415km2增加到9 804km2。
图1 大连市酸雨pH值及频率的空间变化分布
3.2 酸雨污染时间变化特征
图2 2006年~2010年酸雨频率四季变化趋势图
2006年~2010年,大连市降水pH的趋势范围为3.45~8.37,降水pH加权均值为4.96,属于中酸雨污染,酸雨频率为29.8%,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详见图2;5年间酸雨频率呈不稳定上升趋势,酸雨频率逐年变化趋势见图3。从降水化学组分变化看,2007年~2010年降水中硝酸根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当量比逐年升高,说明氮氧化物对降水酸度的贡献逐年加大,2006年~2010年降水中硝酸根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当量比的变化趋势详见图4。
图3 大连市酸雨频率变化趋势图
图4 降水中硝酸根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当量比变化趋势图
4 大连市酸雨污染原因分析
4.1 降水的化学组成分析
2010年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在酸雨和非酸雨降水中,硫酸根、硝酸根和铵根离子浓度占离子浓度总和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但在非酸雨中钙离子浓度占离子浓度总和的比例明显升高,在酸雨中其比例明显下降(见表1),说明钙离子是大连市降水中主要起中和作用的离子,当钙离子浓度所占比例下降时降水的酸性就增强。
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点位,位于工业区的甘井子和位于居民区的黑石礁点位,比较其降水中主要离子含量的比例变化:甘井子点位的钙离子所占比例明显偏高,甘井子点位Ca2+/ (SO42-+NO3-)为0.8,而黑石礁点位其比值为0.3,与之对应的两点位酸雨频率分别为21.2%和57.9%,进一步说明了降水中的钙离子起到了中和酸雨的作用。
4.2 酸雨与空气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
选择黑石礁(居民区)和甘井子(工业区)作为研究区,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2006年~2010年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与pH、降水中主要离子浓度之间的相关性(见表2)。
相关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甘井子的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中,除可吸入颗粒物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与主要离子浓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黑石礁的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与主要离子浓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大连市本地的空气污染物对酸雨形成影响不显著,特别是在非工业区。
4.3 酸雨形成的气流轨迹分析[3]
为说明大连酸雨形成的气流轨迹,利用Hysplit4.9轨迹模式和2008年~2009年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计算2008年~2009年每个降水过程期间逐3小时抵达大连地区的后向气流轨迹,分析大连地区降水的大气输送特征,并对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和条件概率分析(赵恒等,2009)。
利用酸性降水期间的211条气流轨迹计算出2008年~2009年大连市酸雨的条件概率场,同时利用非酸性降水期间的196条轨迹计算出大连市非酸雨的条件概率场,通过两者对比直观地反映了大连酸雨气团的主要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大连酸雨期间,低空对大连输送的主要来源更偏向于华东和华南等广大内陆地区经山东向北的输送,并且以华东沿海到山东半岛经黄海中北部为主。
4.4 排放源对酸雨形成的贡献分析[3]
为定量分析各种排放源对大连市酸雨形成的贡献,以2007年大连市污染源普查结果和2004~2008年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网格化的本地源排放清单;同时根据能源平衡表的周边污染源排放资料,得到周边污染源网格清单;并将排放源分配到4km2×4km2网格,建立了高空间分辨率的模拟用清单,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利用美国环保署开发的Model-3/CMAQ模型模拟计算各种排放源对大连市酸雨的贡献。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大连市本地源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其中SO2和NO2占70%~90%,PM10占50%;本地源排放对酸雨影响较小,其贡献不足20%,而外来源通过大气输送对大连市酸雨的贡献十分重要,华东和华南等广大内陆地区经山东向北对大连的输送占30%~40%,辽宁其他区域对大连酸沉降的贡献在10%左右。在5月~8月,日本等境外排放亦对大连市酸雨有一定贡献。
5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大连市酸雨污染以硫酸型污染为主,但氮氧化物对降水酸度的贡献逐年加大,因此应同时削减氮氧化物的排放。“十一五”期间大连市酸雨污染呈不稳定上升趋势,本地空气污染物对酸雨形成影响不显著,本地源排放对酸雨形成有一定贡献,但以华东和华南等广大内陆地区经山东向北对大连的输送比例较大,占30%~40%,辽宁其他区域对大连酸雨的贡献在10%左右。
参考文献
[1]蒋维楣.空气污染气象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366.
[2]指宿,等.NOx和SOx是如何成为酸雨的.日本:化学,1996,51(6):356-357.
[3]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清华大学大连气象台.大连:大连地区酸雨形成机制及控制对策研究,2011:233-237.
[4]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1991:21.
[关键词]公务员;关联绩效;结构
[中图分类号]C931;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0)11-0060-04
绩效评估是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务员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在公务员管理制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工作具有多重目标,承担着政治、经济、社会、道德等多重责任,因而政府绩效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务员绩效的复杂性。私营部门绩效考核通常使用的效率、效益标准不完全适用公务员,公务员的绩效是复杂的、多元化的。
全面竞争将持续提高对员工努力程度的要求,如何使员工乐于对组织做一些超越正式职责要求、对组织有益的事,成为管理者考虑的一大问题。在这样的新模式下,营造有利于实现组织宗旨的有效环境就成为组织的重要课题和目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命题之一,就是要有效解决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以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员工的主动合作行为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关联绩效fcontextualperformance)体现的正是员工的这种自愿合作行为,自Borman和Motowidlo 1993年提出关联绩效概念至今,对关联绩效的研究成为了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研究热点。
关联绩效能够促进组织内的沟通,对社会沟通起作用,促进任务绩效,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有效性,特别是组织变革使得关联绩效的作用更加重要。公务员绩效的特性决定了绩效考核的难度,不能简单通过行政效率和成本比率来判断其绩效。尽管目前我国学术界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在探索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的创新,但公务员绩效考核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本文拟将关联绩效引入公务员绩效评价,构建公务员关联绩效量表并探索其结构维度。
一、关联绩效相关研究
Borman和Motowidlo在分析员工绩效时,发现人们着重于关注一些工作绩效,而排斥或不重视另一些工作绩效,而这些工作绩效恰恰对组织绩效的完成非常重要。所以,他们指出,工作绩效除了包括任务绩效以外,还应该包括关联绩效。关联绩效不是直接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是构成组织的社会、心理背景的行为,它可以促进其中的任务绩效,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有效性,比如,自愿承担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帮助同事、并与之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等等。
关联绩效对组织人力资源的人员选拔、绩效评定、培训、职业生涯、工作分析、薪酬以及劳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拓展了绩效的研究领域。国内一些学者如沈峥嵘和王二平、陈捷、孙健敏和焦长泉、唐春勇和陈维政等也对关联绩效的概念、特点、构成、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对于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关联绩效更好地体现了他们自觉的、组织和社会期望但又没有明确要求的、非直接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有利于部门总体绩效的行为。
Borman和Motowidlo确定了五类关联绩效行为:主动地执行不属于本职工作的任务;在工作时表现出超常的工作热情;工作时帮助别人并与别人合作工作;坚持严格执行组织的规章制度;履行、支持和维护组织目标。VanScotter和Motowidlo将关联绩效的结构分为两个维度: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Coleman和Borman应用因素分析等方法形成一个新的三维绩效模型:人际公民绩效、组织公民行为、任务责任绩效。
尽管在关联绩效的研究领域开展了很多研究,但是在关联绩效的内涵和维度的上,仍然存在诸多分歧。由于跨文化及研究对象的影响,中国公务员的关联绩效维度可能同现有的关联绩效维度有差异,由此我们拟探索公务员的关联绩效如何评价?人口统计变量和组织环境如何影响关联绩效?
二、问卷编制与回收
(一)问卷的编制
本文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在理论构思、访谈和关键事件法的基础上,构建公务员关联绩效量表。基本步骤如下:(1)在文献回顾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运用关键事件指标的汇集初步确立关联绩效内容;(2)通过专家(相关领域学者、政府官员)对指标的筛选确立初始项目;(3)对项目进行初试筛选;(4)对筛选后的项目进行测试;(5)形成包含35个题项的初始量表。
(二)样本选取
本研究适用对象为政府部门公务员,研究样本主要在大连地区通过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获得。以往研究中,较多选用上级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但是关联绩效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在工作中上级并没有完全接触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员工本人和同事观察的机会最多。因此,本研究选择公务员对关联绩效自我评估,并由主要负责人及同事判断填答的可信性。
在本研究中,有如下情况为废卷:遗漏过多,遗漏题项连续超过2个以上、或者问卷共有3个遗漏题项的,连续10题完全选择同一数值等级、或者认为是明显的恶意作答的,一题多选答案的,视为废卷。
三、数据计算与分析
(一)样本描述
测试的对象涉及大连市有代表性的10个政府部门,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56份,有效问卷为440份,有效回收率为88%。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表如表1所示,从人口统计的情况来看被试的组成比较合理。
(二)信度和项目分析
本文使用SPSS12.0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Cronbachd值是0.9568,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以了解题目的鉴别程度,按照量表总分高低排序,前27%总人数为高分组,后27%总人数为低分组,以独立样本T检验高低分组在每个题目的差异,将T检验结果未显著的题目予以删除。结果显示:题项12、13的t值分别为0.404、0.479,没有通过检验,其他题项均达显著,具有较好的鉴别度,能鉴别出不同研究对象的反应程度。
(三)探索性因素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公务员关联绩效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为0.966,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表明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使因素负载大小相差最大,有利于共同因素的辨别与命名。因子载荷量均大于0.5,表明各题项非常重要,共提取4个主成分,解释方差60.2%。根据确定量表维度的经验,在不同因子上的载荷量之差小于0.1的题项说明该题项在不同因子上具有相近的解释能力,量表不具备良好的效度,应该删掉这些题
项。所以,题项4、15、20、23、24、26、27、29、35被删除。另外,一个维度的题项数最少应在3题以上,第四个主成分只有一个题项11,因此删除。最终保留23个题项作为正式测量的量表,各个因子题项数目均大于3,方差贡献率为59.938%,可以分为三个维度,见表2。
F1为责任意识,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上的不便与挫折,自愿并主动地从事与工作相关且超出了组织要求的行为。
F2为自我发展,认可、支持和维护组织的目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也间接地对组织和其他成员有利,帮助同事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F3为工作尽职,主动参加组织的活动,保护组织资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后,总量表及各维度a系数分别为0.948、0.9182、0.9055、0.8228,各个维度的一致性信度都在0.80以上,说明各个维度下各个项目的一致性较好,测量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X2/df=1.881,P=0.000,GFI值为0.908,RMSEA=0.063,NFI=0.916,CFI=0.921。PNFI=0.789,PGFI=0.732,三因素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指标较好,关联绩效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由表3可知,公务员在关联绩效分量表中的得分情况,总体平均得分为4.0739,显示关联绩效水平较高,得分最高的维度是责任意识,得分最低的是工作尽职。
(四)人口统计变量差异显著性检验
以往研究认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及组织规模等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其关联绩效不同。因此,本研究选取以上因素作为人口统计变量,来检验公务员关联绩效按这些人口统计变量所划分的样本群体之间有无显著差异。
不同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的Sig值为0.165,远大于0.05,说明公务员中男性和女性的关联绩效差异不显著。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年龄的关联绩效相伴概率Sig值为0.384,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教育程度的关联绩效Sig值为0.096,组间差异不显著,且方差齐性检验显著,各组总体方差不相等。
不同工作年限的关联绩效F值为6.331,Sig值为0.000,差异显著,其中第2组即工作6年~10年与其它组间两两差异都显著,第2组得分为85.00,其他组得分分别为94.68、93.8、91.65、93.64、96.62、93.72,第2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
不同职务的关联绩效F值为2.389,Sig值为0.050,差异显著,其中第4组领导班子与第1组普通职员、第2组一般干部间两两差异都显著,第4组得分为86.83,1、2组得分分别为94.68、93.85,第4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
不同部门规模的关联绩效F值为4.330,Sig值为0.002,差异显著,其中第1组20人及以下与第2组21人-30人、第3组31人-40人、第4组41人-50人间两两差异也显著。第1组得分为96.66,2、3、4组得分分别为90.14、88.21、87.54,第1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组。
人口统计变量对关联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性别、年龄、学历、对关联绩效无显著影响(取显著性水平p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来探讨公务员关联绩效的评价,以及人口统计变量对其的影响。构造了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量表对关联绩效进行测量,探索了公务员关联绩效的结构维度,采用大连市10个政府部门的样本来检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公务员关联绩效总体水平较高,得分最高的维度是责任意识,得分最低的是工作尽职。人口统计变量对关联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性别、年龄、学历对关联绩效均无显著影响,工作年限、现任职务、部门规模对关联绩效有显著影响。工作6年~10年的公务员关联绩效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工作年限的同事,这个阶段的公务员正处于事业、家庭等最繁忙的时期,因而影响了其关联绩效。领导班子成员关联绩效水平低于普通工作人员及一般干部,主要是因为领导班子日常事务较多,与工作人员接触较少。部门规模小的公务员关联绩效水平明显高于部门规模大的,显示了沟通和交流对于关联绩效的重要性。
关键词 国际炼油 商务模式
国际油气合作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模式和惯例。国际油气合作相对集中在勘探开发领域,合作模式丰富多样,相比之下,国际炼油项目合作模式比较单一。随着国际油气上游资源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延伸国际油气合作领域,实现中国石油企业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对国际炼油项目合作的商务模式加以研究。
一、商务模式的类型与特征
(一)固定报酬模式
固定报酬模式,即外国石油公司对炼油项目设计建设并进行全方位服务,其中包括资金筹措及设备采购等,直到最终将炼厂建成交付给资源国政府。采用固定报酬商务模式能够保证项目最低收益水平,项目的经济效益不受国际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该模式是一种稳健的投资策略,相当于存款之后分年收回本金和获取相应的利息,收益固定、风险低。采用固定报酬模式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弱或者意图进入某些地区的外国石油公司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二)自负盈亏模式
自负盈亏模式是一种较多采用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外国石油公司与资源国政府或国家石油公司组成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各股东既是炼厂的投资者,又是建设承包商和生产经营者。该模式经济效益随国际原油与成品油价差波动而变化,外国石油公司享受价差扩大所带来的利润,同时也要承担价差缩小对经济效益产生的负面影响,属于完全市场化项目。该模式投资回报不固定,经济效益随着油价波动而变化,对于以通过建设和运营炼厂,获得长期效益为目的的外国石油公司是一个好的选择。
(三)一体化模式
一体化模式比较特殊,所谓一体化就是上游油田与下游炼厂作为一个投资项目。由于具体项目的情况有所区别,因此一体化模式也有所不同,但其相同之处也十分显著。该模式是油田加炼厂作为一个整体,由于独立运营炼厂的不经济性,资源国推出了一体化商务模式。其目的是用油田产出的原油低价供应炼厂,确保炼厂盈利。然而,压低原油的进厂价格,使油田经济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致使一体化项目整体收益一般。因此,对于目的是进入油气资源国,以下游带动上游,未来预期获得较多上游合作机会的外国石油公司是一个好的选择。
二、国际炼油项目商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国际炼油项目作为国际油气合作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商务模式的选择是石油公司发展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发展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受到资源国家政策的影响。笔者在多年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国际炼油项目合作呈现以下特点与趋势。
首先,沿海资源国倾向于采用自负盈亏的市场化模式来发展独立炼油项目。此模式为早期的炼油合作项目的商务模式。炼厂依靠国际和国内的原油供应来保证加工所需原油,产品(成品油)出口或在国内以国际市场价格销售。由于资源国政府给与投资者较为优惠的财税政策,包括进口设备和材料免除关税,生产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等,这无疑给旨在延伸产业链,提升国际化程度,将炼厂建设、工程服务带人国际市场的中国石油企业带来良好的经营环境。
其次,油气资源丰富、炼油能力匮乏的资源国,为了满足本国成品油市场需求,实现地区或国家的成品油自给自足,愿意采用上下游一体化的合作模式。通常,资源国将给予外国石油公司一些优惠条件,如给予原油进厂价格的优惠和包销部分成品油的保证,以及一些优惠的财税政策,包括进口设备材料关税免除、生产营业税免除和所得税减免等。炼厂在这些优惠条件下,一般可以保证项目经济效益达到预期水平,生产运营正常。且外国石油公司通过参与这些合作项目,可以下游带动上游,择机进入更多的上游项目,使炼油项目成为进入该地区石油市场的桥头堡,进一步扩大其在该资源国获得油田合作机会的可能性。
最后,近来的国际炼油项目合作有突破传统资源地域化限制的趋势,如在成熟的炼油中心或石油交易集散中心,借助当地先进的炼油技术与国际化的管理经验进行合作。通过该模式,外国石油公司可以发挥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获得较高利润。同时,也有助于外国石油公司推广“国际惯例”,扩大其在国际油气市场的控制力。而资源国可以学习到外国石油公司炼油的先进技术与国际化管理经验,对其延伸产业链,整合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油气资源国对于炼油项目合作的导向
相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合作风险主要来自于油气资源的勘探风险,炼油项目合作的风险则受原油供给与成品油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随着国际油气合作市场的不断成熟,任何商务模式都体现了“平衡原则”,即在市场资源、财税条款、政治风险之间是平衡的。市场资源丰富的地区,要么财税条款比较严格,要么政治风险较高,反之亦然。
高报酬一定伴随着高风险,从事国际油气合作更是如此。因此,选择不同商务模式是基于对于风险的综合平衡而定的。一方面,资源国政府从本国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满足本国利益的油气政策;另一方面,外国石油公司通过研究油气资源国的政策导向结合本公司发展战略,综合权衡风险收益,选择最佳的商务模式。综合研究各个资源国炼油项目合作的导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本国油气需求。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大部分资源国都是资源导向型经济,油气资源占到本国经济总量的80%以上。虽然自然条件给这些国家带来丰厚的收益,但其相对薄弱的工业、农业等其他基础,严重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源国虽然盛产原油,但由于工业体系不完善,缺乏下游炼油化工设施,依然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于油气的需求。因此,引进外国石油公司,以上游促进下游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资源国开展下游项目合作的战略选择。
(二)延伸下游产业链,获得油气增值效益
在资源国取得石油价格控制权之后,由于缺乏下游业务,不能分享产业链向下延伸带来的增值,只能依靠高油价来获得高收益,并造成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短期来看,高油价给资源丰富的国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持续过高的油价会影响全球经济,
造成石油需求减少,并促进新的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等,这样使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最终损害资源国的利益。如果资源国实现了油气一体化经营且下游业务较大,资源国可从油价上涨的激进力量转变为油价稳定的积极力量,更有助于满足本国长期利益的获得。
(三)以资源换技术,增强整体竞争力
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拥有油气上游资源的优势,其发展下游业务,实施一体化和国际化取决于技术、人才以及管理经营水平。另外,因为国家石油公司还要承担繁重的政治、文化责任,使得国家石油公司难以集中财力发展公司业务。通过提供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优惠政策下的炼油合作机会、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等,来获得外国石油公司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培养本土人才,增强整体竞争力。
四、对参与国际炼油项目合作的思考
纵观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一百多年,能够在竞争中存续下来的大石油公司,都是在一开始就致力于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并使这种模式不断延深和提升,即向上努力占有更多的油气资源,向下不断延伸产业链,牢牢把握下游核心技术和市场网络通道。中国石油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大踏步的跨越式发展,在国内已经形成上下游、内外贸、产经销一体化模式。海外业务经过十多年的长足发展,也初步形成了集油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营、炼油化工、油品销售于一体的海外油气产业链。
相对于外国石油公司的全球化经营网络,中国石油企业的一体化产业链布局还有一定差距;相对于中国石油企业海外较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国际炼油合作项目仅占国际油气业务较小的份额。作为以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目标的中国石油企业,应该积极开拓国际炼油项目,不断完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炼油项目既存在重大机遇,又面临着各种挑战。
(一)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不断重视下游业务,逐渐打破石油市场竞争格局
随着世界主要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加快向下游业务拓展,原有国际大石油公司对于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被逐步打破。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开始摆脱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控制,独立进入石油终端市场与其进行全方位的竞争与合作。一方面,下游业务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于中国石油企业是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国际石油大公司对于资源国市场的控制被打破,有利于中国石油企业进入该国石油市场,参与炼油、管道等下游项目的合作。
(二)石油上游资源市场竞争激烈,积极借助炼油项目进入上游业务
目前国际石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后备石油资源的获取越来越困难。国际石油市场进入资源为主导的时代。谁占据了资源谁就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也就掌握了公司发展与盈利的基础。随着资源国的国际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外资进入其上游勘探业务的难度越来越大,条件也越来越苛刻。相对于资源国对于油气资源的地域垄断,其下游炼油化工等技术水平相对薄弱,进入较为容易。虽然从短期来看,炼油化工等业务利润较薄,但可以借此下游的机会带动上游的发展,择机进入更多的资源勘探开发合作领域,获得长期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