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田的划分标准范文

农田的划分标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田的划分标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田的划分标准

第1篇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资源;水文响应单元;供水量;需水量

中图分类号:S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1-0029-05

农用地是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物质的供应者和调节者,土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由于自然地理位置不同,土地生产潜力有着较大差异[1]。因此,根据生产潜力的大小和资源禀赋特征,开展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水资源供需分析及评价,可以科学利用水资源,以此改善农用地质量,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生产力 [2]。

河北省黄骅市处于黑龙港流域,是严重的缺水区,但地势平坦,耕地广布,属于水土耦合矛盾的典型地区,中低产田改造任务艰巨,土地利用潜力巨大,是耕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地区 [3-5]。随着经济发展,该地区对水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水资源约束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虽然有相关的土地整理规划,但缺乏可靠的水土资源依据,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耕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布局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仅效益不高,而且还会破坏地下水系统结构。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能够全面反映下垫面、气候条件差异对流域降雨-径流过程影响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已成为当前明确区域水资源数量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研究方法 [6-10]。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思路是按照水循环机制,在GIS及相关空间分析软件的支持下,根据DEM数据,结合地形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水力联系的集水区 [11-16]。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得出的集水区图与土地利用类型图、土壤类型图进行叠加后,提取水系特征,得到水文响应单元[17-20]。最终,运用基于水文单元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研究方法,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水资源供需分析评价,为在水资源约束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调整提供依据。

本文以黄骅市旧城镇为例,运用基于水文响应单元的水资源模型对研究区水资源供需量进行模拟计算,利用ARCGIS软件平台进行空间分析,从而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析和评价,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规划提供依据。

1基于水文响应单元的水资源模型计算方法

1.1水文响应单元的划分

水文响应单元(Hydrologic Research Unit)是指一个子流域内具有相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区域。本研究通过将集水区图、土地利用类型图和土壤类型图进行叠加,进一步细分为下垫面相对均匀的水文单元。同时考虑研究区人工与自然水系交错和地势平坦的特点,通过自动与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系特征提取,对照当地水系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正。从而得到水文响应单元。

(1)集水区划分。利用ARCGIS的水文分析(Hydrology)工具对DEM数据进行集水区划分。要得到流域分区结果需要经过无洼地DEM生成,水流方向计算,汇流累积量计算,提取河网和集水区划分五个步骤。图1为水资源现状分析及空间分布模型流程框图。

(2)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为依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改进。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本次研究对于典型示范区采用建设用地区、农用地区和其它土地区三类用地区。

第2篇

关键词:耕地治疗;农田建设;标准;综合整治

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主要就是指通过一定的配套设施,采取科学有效的农田建设举措,集中、连续的形成一套完整的耕地治疗体系,旨在提高耕地的抗灾能力、改善农田经营方式,提高产能。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耕作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但是对于农田建设的高标准耕作研究尚且不够完善。如何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先进技术和经验制定详细标准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是研究的主要目的。[1]

一、高标准耕地治疗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高标准耕地综合治疗是指在传统农田建设基础上强化建设条件、建设要求等内容,侧重于不同区域的具体农田改进办法。在综合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耕地本身的区域性、适应性,根据土地条件的优良,完善基础设施,综合提高耕地质量。制定出的具体实行办法,要考虑到是否科学可行,要保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基本权益,有针对性、有导向性的开展农田建设、整治。

耕地的保护是从数量到质量的双重保护,农村耕地的基本整治是要保证高产和稳产,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抗灾能力,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积极实现耕作方式的创新性改革。耕地综合治疗要保证高标准,对于农田质量要划分等级,按耕地的优、良分布,这是对于耕地区域性整治的质量要求,说明基本的农田建设要努力实现高标准、高要求,落实好土地的灌溉、排水工程等,预防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实现科学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满足规模生产的要求。[2]

二、耕地综合治疗标准下基本农田建设的研究方法

指标考察。研究区域内土地的地形、地貌,结合气候、水文和土壤的基本特征,对耕地的总体生产力水平进行等级划分、评定。首先从构建评价体系着手,考察因素要从土地质量、生态水平双重方面进行,提高质量、稳定数量,保证生态景观良好。总体来说,高标准建设农田,一方面要考虑到耕地的生产条件,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是否能长久可持续的发展,这是高标准要求下农田基本建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综合判定。在农田内部指标核查中,考虑到农田基本自然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考察方面要从耕地的土壤湿度、土层深度、有机质含量和整体土地质地入手,测定PH值。这些因素对于基本的农田建设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根据研究指标得出结论后,可有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实施土地生产、保护机制。保证灌溉率、做好排水工作、完善道路的通达度,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活动,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进一步为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保障。除此以外,主导农田高标准建设的因素还包括当地的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程度和人口规模等。指标的综合判定一定要遵循全面性和独立性。[3]

三、基本农田建设研究结果分析

耕地的自然生产水平主要是由自然质量条件决定的,耕地自然质量等级可以按照评价值进行划分,等级靠前的耕地质量水平较高、自然条件优越,耕作没有太大的限制因素,应当作为农田建设的有限选择区;水平较低一级的耕地该是自然条件一般,主要会受土层厚度、土壤肥力等因素影响,可能还会有轻微的土壤盐渍化。这种等级的耕地一般灌溉设施较差,应该是建设高标准农田体系中重点建设的潜力地块。这些可以通过增加土地平整度、改善基础生产实施实现土地的改良和升级,进一步提高农田建设的质量条件。最后,末端评价等级的耕地属于总体水平较次,自然条件没有什么优越性,改造难度系数较大,同时各项整治工程实施较难,不适宜建设。[4]

土地的总体质量评价应当综合各要素分析,作出科学计算、判断,同时还要结合农田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作出评价结果,将建设区域划分为重点建设地块和建设潜力性地块。耕地区域建设要控制在风险范围内就还要为一般建设区预留建设地块,保证耕地综合利用和保护。

建设农田保护机制还要优化耕地的基本自然条件,提升总体质量,凸显地块优势。需要优先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结合土地特点,完善基本工程实施。对于稳定性一般、自然质量水平较高的土地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处理好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耕地建设中,要提高土地产能就要可持续利用。例如,山区地块,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主要农作物的耕作,但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地区自然条件还是属于较优越,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保护机制;对于平原地区的耕地,地形平坦,灌溉便利,水文、土质条件都十分适用于生产活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耕地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5]

结语:

当前社会经济要求下,要实现农业的大发展、大进步,在关于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方面一定要做足调研、做好研究,在农田建设方面积极创新,实施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好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工作。在研究数据方面要选取不同区域、不同条件土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总体评价科学评判等级,作出合理的分析、验证。对于土地的限制性因素要做好控制,对于其优势要充分利用,提高耕地总体生产力水平。重点研究土地的综合情况,多元化推动土地建设工作,始终尊重民心民愿,以长久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使基本的农田建设实现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朱传民,郝晋珉,陈丽,双文元,刘平辉.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J].农业工程学报,2015,08:233-242.

[2]钱凤魁,王秋兵,李娜.基于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综合评价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J].农业工程学报,2015,18:225-232.

[3]钱凤魁,张琳琳,边振兴,牛朋,贾璐,王秋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研究[J].土壤通报,2015,05:1049-1055.

第3篇

关键词:耕地保护;目标;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合理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5.059

耕地的重点内容是基本农田,优质的基本农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在农业耕地方面应该把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作为耕地保护的重点目标。通过合理的划定方案进行耕地的划分十分必要,同时也要确保划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协调性,在划分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实现对基本农田的合理划分才能够确保粮食产量的稳定提高,确保我国的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实现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合理性的原则

1.1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对粮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对基本农田划定方面严格审核,而保护粮食的质量就是耕地保护目标所在。要想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就要提高粮食的产量,而粮食的产量和基本农田面积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在农田划分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在划分中不但要明确划分数量,还要严格按照我国的耕地质量要求标准来行划分,不能出现“就远”和“就优”的现象,因此在基本农田划定时,一定要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1.2注重对生态的保护

虽然经济飞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但是我国的环境问题却十分的严峻,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因此,在基本农田划分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农业结构和生态退耕的良好结合,进而促进我国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使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例如在实际的划分过程当中要注意不要将退耕地区的土地再次划分为基本农田,还要注意居民周围耕地的保护,尽量将空闲的土地划分为基本农田。

1.3划分的基本农田要方便管理

对于基本农田的划分来说,秉承方便管理这一原则尤为重要。在基本农田的划分过程当中,要做到尽可能的集中划分基本农田,最好能蚴够本农田形成一定的区域,这样不但能够方便农机作业,提高粮食的产量,还有助于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更有助于对基本农田的管理。对于基本农田的划定还可以一个村落一个村落的进行划分,以行政村为单位,既方便管理又方便操作。

1.4 基本农田和相邻土地的适应性

要考虑到基本农田和相邻土地的适应性,对一些有优越条件的土地,还要考虑其地理位置是否合理,不要选择群众集中生活的地区,对于只有一小部分土地条件较差,但是周围一大部分区域土地条件都非常优质的耕地,也可以划分为基本农田。所以在对基本农田进行划分时,还要考虑到基本农田和相邻土地的适应性。

2 对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合理性的评价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基于耕地保护目标并结合对我国的土地情况调查发现,要不断落实对农田的保障体制,做好这面就要对农田划定合理性的评价机制方案,在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的评价中,要以不减少土地面积、提高划定质量作为划定的根本目的,在划定的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划定,并严格遵循划定的相关技术,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从划定的最终目的出发,严格遵循综合、代表和系统等原则,建立由约束指标和质量监控两方面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不但具有约束性和预期性,约束性评价指标就是指在划定方案时要严格遵循划定指标来完成。预期性评价指标课根据实际情况不完全要严格遵循划定指标来完成。有具体内容的指标还可以分为具体性评级指标和约束性评价指标,可以根据评级指标的完成情况对指标进行修正。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做好基本农田的划分工作,这要求在平时的生产实际当中,大力宣传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调动群众对于基本农田保护的积极性,建立多种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等。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基本农田的划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实现对耕地的保护这一目标任重道远,需要相关部门做出更多努力,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使基本农田的划分更具合理性。对土地的总体利用规划中的重点环节就是基本农田的划定,科学合理的划分能够使粮食产量获得大幅度提高,对于我国耕地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孔祥斌,张凤荣,姜广辉,等.国外农用地保护对北京市耕地保护的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15,19(05):50-55.

[2]赵学涛.发达国家农地保护的经验和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04(06):43-47.

[3]李宪文,林培.国内外耕地利用与保护的理论基础极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04):30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