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育技术学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学校现代教育建设中网络条件较差
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农村小学的多媒体教学硬件设施配置得较为完备。然而,在网络环境建设方面仍不太乐观,如学校很少建设有自己的校园网。并且,学校的办公室虽然配备了计算机,但有一半以上并没有实现入网。网络环境建设的缺失是对多媒体设备的极大浪费,大部分教师因为不能上网,而无法使用计算机查阅教学资料,也因此影响了学校的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二)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不佳
首先,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从整体上来看是较低的,并且在年龄的表现上也呈现差异性,主要以40岁为一个分界线:老教师们在应用计算机来查找教学资料,制作课件等方面具有很大的限制性;而年轻教师也只是在休闲娱乐以及聊天工具等方面比较熟悉,真正涉及到教学方面,如Office软件的使用,教育资源的搜索等方面还是比较弱的。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并不能很好地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有的效应。其次,教师很少采用现代化技术来获取教学资源。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即便捷又高效。因此,在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网络的作用,将会大大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然而,教师很少运用资源网站收集教学资料,或关注教育方面的新闻动态,书籍资料仍是教师们最主要的收集资料的方式。最后,经过笔者对多所农村小学的走访调查,发现多半的教师表示学校虽然有多媒体教室,但自己从来没有用过。偶尔使用的教师也只是在公开课或者课件评比中才用那么一两次,且也只是应付差事,对于课程内容的讲解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观念没有更新,他们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能达到传统板书教学的效果。
(三)学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缺乏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普及,现代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然而,除了一线教师没有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之外,最重要的是学校管理者对其重视不足,管理缺乏。甚至,有些学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和应用,只是为敷衍上级检查,而只做表面工作,并没有将这些工作实实在在的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很多学校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功效,因此,大部分农村小学虽然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通常都被锁着,不让使用。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多媒体设备不熟悉,学校管理者担心由于教师对这些技术设备的不正当使用,造成设备的损坏;另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并不认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大部分学校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同时,学校的教育现代化管理的经费投入过度依赖政府的投资,学校本身投入很少,或者说是严重滞后,影响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对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尽管在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的基础上,农村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的配置已初见成效,但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在借鉴国内及国外其他地区普通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成果以及应用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现代化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1.优化硬件配套建设工程。针对农村小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要彻底改变多媒体设备建设上的缺陷,需要学校不断增加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投资,完善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在一些师生人数较多的乡级重点小学,每个年级组至少应配备一套多媒体教育技术设备,如电脑、收音机、多媒体教室等,并完善网络环境,使师生可以在课堂上实现随时随地借鉴其他教育环境的资源。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一般农村小学校来说,每校至少要配备两个多媒体教室,从而满足教师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需要。虽然现在要所有农村小学都达到以上要求有些困难,但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国家与学校渐渐对农村小学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视不断提高,相信农村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建设会不断走向完善。
2.加快建设学校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完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建设关键在于实现比较迅速地把最高品质的教育资源送到教育资源比较缺少的农村小学教学点。因此,各学校要在教育局电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明确软件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理清思路,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加快音像传统教与学资源、网络教与学资源、多媒体素材等资源建设的步伐。充实和完善本地区的素材资源,建立资源数据库,以有效地改善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学校需要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多媒体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实现责任到人,安排这些专门人员走出去到现代化建设先进的地区去学习,提高他们管理和维护多媒体设备的水平,提高学校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率。除信息教师外,每所农村小学校都应有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负责本校多媒体网络及硬件的建设和维护。每个农村小学应该至少分配2-5名通过专门的培训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中坚力量去带动其他教师提高现代化技术水平。各农村小学应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师资的合理配置,建立一支由授课教师、科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培养人员等组成的合理的人才结构。
(二)全面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一方面,要转变教师观念。基于当前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短期培训已不能满足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需要,而终身学习是教师进行自我完善的最主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获取网络资源、学习计算机知识、与人交流等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农村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成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动力。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来更新、完善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为以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熟练、有效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良好的教育技术素质对于教师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是硬性条件,是各级学校和领导都应该重视的方面。因此,各学校要持续地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增强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具体可以采取校本培训及远程培训的方式。
(三)完善学校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现状;对策
为了解广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配备、管理及使用的现状,广西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于2015年7月面向全区12个设区市发放问卷,以期了解广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现状。经统计分析回收问卷,发现了当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问卷对象及问卷数量
1.1问卷对象本次问卷对象为学校分管装备工作负责人、小学科学教师、初中理科实验教师、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员等。1.2问卷数量共发放问卷363份,回收问卷312份,有效问卷290份,问卷有效率为79.89%。
2对问卷结果的分析
2.1学校功能室用房分析“贵校已有的功能室用房情况”问题的选项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图书馆(室)、体育器材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依次排在前4位,说明大部分问卷对象所在学校都已建设上述功能室。排名后3位的功能用房类型为理科准备室、理科实验员室和文科专用教室。其中,文科专用教室最少,仅有11所学校建设有此类功能用房。2.2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经费投入及图书馆(室)经费投入来源分析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经费投入及图书馆(室)经费投入的主要来源为县级投入、学校自购和自制、自治区调拨和市级调拨;而社会捐助及其他来源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2.3学校图书馆(室)使用分析学校图书馆(室)开放时间见图2。由图2可以充分看出,学校图书馆(室)每周开放时间在10h及以内的学校数量占78.28%,只有21.72%的学校每周开放时间为10h以上。这一结果与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5年5月20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5〕2号)文件要求(中小学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小时)相距甚远。图3为学校图书馆(室)开放方式的调查结果,由结果可以看出,“开架(学生入库选书)”占了大多数学校,达到66.21%;剩余的33.79%的学校为“闭架(管理人员入库选书)”。2.4学校实验室使用及课外开放分析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使用课时较多;大多数学校无课外开放实验室机制。2.5学校实验室管理分析由学校实验室管理结果可知,65%的学校属于“一般管理”,20%的学校为“盘架式管理”,10%的学校为“计算机账目管理”。2.6学校实验室建设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资金、实验室的利用率及领导的重视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校实验室建设。其中,“缺少资金”和“不能充分利用”成为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瓶颈,分别占到问卷对象的56.2%和50.0%。2.7学校装备管理人员培训分析图4为学校装备管理人员的培训结果。由图4可知,没有固定培训学习时间的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室)管理人员为64.50%;每学期进行一次培训学习和每学年进行一次培训学习的管理人员分别为20.00%和12.06%。
3改善现状的对策
3.1以“全面改薄”为抓手,提高学校装备标准化水平以“全面改薄”工程为依托,加强学校校舍建设,健全各类实验室、功能室的设置,充分解决实验室、功能室用房不足的问题;按照国家及自治区有关标准配备基本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实现“保基本、补短板”的“全面改薄”目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实现“全面改薄”目标的基础上向标准化迈进,配足、配齐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努力做到“配备一所,达标一所”;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现代化教育装备(如建设创新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促其切实提高学校装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3.2出台管理规范,制定评估细则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全区实验室、图书室(馆)标准化建设评估办法及细则,为学校实验室、图书室(馆)建设,规范化管理,仪器设备及图书配备与应用,实验教学等工作提供标准和模式;认真研究制定实验教学评价标准。3.3增加实验操作考试的权重,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1)积极开展初中毕业升学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确保实验教学的开课率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发挥考试对仪器配备和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纠正实验是为了考试的错误认识;加强考试内容和方式的研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避免因机械式训练学生而忽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倾向;应把学生的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甚至纳入中考总成绩之中。(2)研究制定理化生实验考查评价体系,将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成绩、学校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室使用记录、对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等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促进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1]。3.4强化督导检查,完善装备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办学条件中装备部分的评估标准,全方位体现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大幅增加教育技术装备在整体评估体系中的权重,即通过制定科学、系统的装备指标评估体系达到以评促建、以评督建的目的;研究制定中小学实验室及功能教室评估细则,将各功能室的建配管用赋予不同权重的量化指标;表彰先进,以典型引领带动区域装备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3.5加强实验教师及装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1)加强实验教师及实验管理人员、图书馆人员的绩效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装备使用效果、实验活动效果、图书馆使用效果的评估机制与评估办法;完善主讲教师与实验辅助人员、图书馆人员的任务与职责,探索和推行评估实验准备工作量、利用图书馆开展主题活动工作量的方法;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结果、实验探究活动的评价结果纳入学科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年度绩效考核之中。(2)科学设置实验和图书管理岗位。明确学校实验和图书管理岗位编制、职称结构;尝试实验教师职称评定途径与办法;鼓励优秀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教学活动。(3)多途径提高实验教师业务水平。开展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的专业培训,特别是加强对薄弱学校实验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以提高任课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教学能力;在常规面授方式上创新培训模式,创建全区实验教学及管理网络培训平台,让全区所有实验教学及管理人员都有机会参与网络培训和业务考核;定期开展全区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全区实验教师操作竞赛等活动;激励广大教师热爱实验教学,善于从事实验教学,努力研究实验教学,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6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利用网络技术搜集、存储、加工、输入、输出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的信息,实现无纸化办公;全力推进全区统一的集信息采集、管理、应用、查询、统计、分析于一体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平台,以便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实时、动态地掌握辖区内的基础教育装备信息,并可实现实时监管全区的教育资产、装备及实验教学管理活动的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为各级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3.7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图书、仪器配备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确保部分实验室和图书馆(室)建设经费用于实验教师及图书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和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营、维修、更新;图书馆(室)定期开展剔旧工作;积极推进标准化、经费制度化;积极探索教学仪器设备产品监督检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装备经费使用监督与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何慧莹.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的能动作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12):72.
关键词:教育游戏;研究生;教育技术学;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2-0046-04
一、引言
2003年以来教育游戏作为教育技术学新的研究方向或领域,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和研究。既有在宏观层面探讨教育游戏的概念、本质、功能、理论基础等,并尝试构建教育游戏设计的框架或模型,提出教育游戏设计策略及方案等;也有对游戏主题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游戏任务设计、关卡设计、参与者角色设计和情感设计等微观细节的研究。作为重要的教育游戏研究群体,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对教育游戏的研究日益增多,在我国教育科研领域占有一定的地位。对近十年教育技术专业中游戏主题的硕博论文进行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调查方法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博论文中关于游戏的相关研究状况采用元分析的方法,从全国硕博论文库检索文献。将检索到的论文题录信息包括篇名、作者、学位授予年份、摘要等转换到Excel表中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笔者对以上数据做了筛选,去除一些与主题不符的文章,筛选出182篇硕博论文。
三、研究现状
1.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教育游戏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从数量上来看,2003年开始有对该主题的研究,十年来研究成果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06年后,研究数量急剧增加。这种现象表明,教育游戏由于巧妙地将教育的知识性和游戏的趣味性融为一体,正在成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热点。
2.服务对象针对性较强,多集中于中小学
通过对论文的梳理分析,我国以游戏为主题的教育技术学硕博学位论文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领域,在服务对象的类目设计上着重区分不同层次类型的教育,具体数据统计如图 2 所示。
总体上看,一方面我国有27%的硕博学位论文在探讨教育游戏相关问题时,没有设定明确的服务对象,且这部分论文多集中于近十年早期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73%的论文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且这种针对性体现在实例开发的内容选取。我国硕博论文中教育游戏的服务对象覆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部阶段,且研究范围日渐从学校教育向其他领域扩展。但目前,研究者较多关注的是中小学教育游戏问题,研究小学、中学教育游戏的论文各有57篇和45篇,分别占总数的31%和25%。
3.研究类型逐渐多样,仍以方法、设计类为主
研究类型能集中反映研究者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从研究类型上可以大致看出文章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的结果、形式,所以笔者将硕博论文划分了五种研究类型,如表1所示。
(1)理论探索类
我国研究者对此类论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一是理论基础研究。例如,方芳论述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教育游戏的技术支持。[1]二是应用模式研究。例如,余英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建构了教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四种模式,并分别对其理论基础、特点、实践流程进行了阐述。[2]三是设计策略研究。例如,逄博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教育游戏的设计方法,分别从教育、游戏以及游戏整体开发流程三个角度分别对教育游戏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3]
(2)调查分析类
此类论文针对当前教育游戏的应用现状展开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者的综合调查与访谈,收集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整理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策略和解决方案。例如,杜三全和王谊群分别对小学生的游戏素养和大学生游戏应用现状做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其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3)方法设计类
从技术的两种形态来看,论文可分为两类。一是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研究者通过软件开发等技术手段完成教育游戏设计的目的。这种开发既包括基于游戏开发平台设计的大型教育游戏软件,也包括基于flash等软件设计的游戏性课件。例如,罗丽基于J2ME开发技术,阐述了教育手机游戏的开发方法。刘政良设计了针对一线教师的、支持知识竞答式教育游戏创建的教育游戏开发平台。二是智能形态的技术,指对利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和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设计。例如,崔继振总结了网络教育游戏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三种应用模式。
(4)应用实践类
应用实践研究者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辅助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已开发教育游戏的各项功能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者多集中于教育游戏在促进学习者知识水平提高功能的研究。另外,也有研究验证教育游戏其他方面的功能,例如:在提高学习者兴趣方面,张志宏通过实验得出,[4]教育游戏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原来的学习态度;在促进学习者创新发展方面,邓超采用行动研究法对教育游戏促进创造性思维进行了初步验证,并提出运用策略。[5]
(5)评价管理类
部分研究生对教育游戏整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其中部分内容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例如,卿小波在分析影响教学游戏软件中交互设计因素的前提下,尝试构建了教学游戏软件中交互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赵阳尝试建立一套完备的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学习资源和过程的管理,早在AECT 94 定义中作为教育技术的五大范畴之一就被明确提出。教育游戏作为新的教学和学习资源,理应受到研究者和管理者的重视,但由于教育游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博硕论文的内容尚未涉及该领域。
四、研究反思
通过对近年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育游戏论文的分析,其研究特点还是清晰的,可以梳理作为借鉴。
1.研究服务对象集中于中小学,忽视其他教育
十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关于教育游戏的研究与实践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中小学教育。由于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教育游戏被率先应用于中小学教育,并且相关研究也多着眼于此。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对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教师教育如何应用教育游戏的研究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都相对较少。与学校教育相对的社会教育,则成为教育游戏研究的盲区。
2.研究类型“重”设计开发,“轻”教学应用
学习资源和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中,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关于教育游戏研究涉及除管理以外的四个范畴。但四个范畴的研究数量分布极不均衡。在182篇论文中,有108篇论文着重研究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的策略、流程,占论文总数的69%。其中仅有22篇设计了与教育游戏相适应的教学应用方法和策略。这种重视开发等“硬”技术轻视方法等“软”技术现象,导致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缺乏,造成了教育游戏软件、课件的重复开发,以及教育游戏硬件资源的浪费。
3.理论研究不够成熟,未找到教育与游戏的平衡点
目前,我国研究生关于教育游戏研究的理论基础,多是基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游戏理论以及一些技术理论。但是教育游戏不是教育与游戏的简单相加,仅靠单一视角的理论来指导教育游戏的开发是不合适的。它需要以相关的教育理论为基础,将游戏理论整合于教育理论,并结合心理学、美学、传播学等,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内容本身的娱乐属性。所以,研究者需要对教学理论、传播理论、文化理论进行综合研究,以建立和完善教育游戏的基础理论[6]。在教育与游戏的融合过程中,如何将二者兼顾,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这是教育游戏的研究者一直探求的问题。但我国研究生针对理论探究的研究较少,大多关注基本理论的介绍和应用模式的设计。
4.数据来源于理论而不是调查实践,调查和分析缺乏科学、规范性方法
根据教育游戏的研发流程来看,前端的需求分析是基础,游戏的整体设计方案是前提,技术实现和教学方法设计是关键,教育游戏的应用是目的,教育游戏的修改与完善是保障。研发的每个环节都影响着教育游戏最后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从目前各个环节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来看,在前端分析和测评环节,虽然部分研究通过已有经验理论和逻辑推演进行分析,但是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认知发展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等只能提供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和知识基础等智力因素的普遍共性信息,针对非智力因素,比如,兴趣、学习风格等需要进行调查分析才能获取准确数据。而对于教育游戏测评之后的修改,对游戏的完善、学习者满意度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研究生在教育游戏研究中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实施修改的是少之又少,深化研究迫在眉睫。
五、研究建议
1.拓展服务对象的范围,关注弱势群体和非学校教育对象群体
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资源或者学习方式,能够为学习者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体会其教育的娱乐性。这种愉悦的学习体验,应该被所有的学习者感知,不应受到年龄、感官和是否在校的限制。这就要求研究生要扩大教育游戏研究服务对象的范围,将处于弱势的感官受损人群和社会上渴望获取知识的人群纳入到服务对象的范围中,使人人共享教育信息化中教育游戏为学习者带来的愉快学习体验,使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能够体会到教育游戏所带来的益处。
2.以教学实践应用为导向,注重教育游戏的管理、评价研究
在教学中的推广和使用是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的目的。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育游戏应用的研究,开展应用模式、应用策略的指导性研究,另一方面加强对教育游戏的资源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的研究,积极构建教育游戏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师、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游戏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使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研究范畴能够协调发展。
3.树立基于设计的研究理念,增强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的规范性
根据设计的研究理念,教育游戏的研发是通过设计、实施、分析和再设计的持续循环进行开发和研究。在这种研究理念的指导下,研究者要完成五个环节,将整个设计开发过程看作是持续完善、改进的过程。即:①以问卷、访谈为主的调查,分析学生学习需求;②对教育游戏进行教学设计和技术实现;③对游戏软件进行试用和测试,根据反馈信息对游戏进行修改和完善;④根据反复测试和修改,总结游戏设计开发和应用指南;⑤对游戏进行推广应用。在研究过程,要注重数据来源的科学性,而不仅仅通过理论和思辨获取信息。
4.适当设置教育游戏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国内高校教育技术学的课程设置中,依然不见和教育游戏相关的课程。教育游戏是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交叉的产物,仅靠学习其游戏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相关的开发技术,很难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游戏;其人才“应兼收并蓄,既能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又有相当的人文与艺术素养” 。[7] 以现有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均无法满足培养教育游戏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设置适当的教育游戏的课程,并且为教育游戏研究人员设计合理的培养方案,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然选择。
5.合理管理科研成果,促进教育游戏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已经设计、开发出67款教育游戏产品,由于知识产权和研究成本的限制,并不能在广大教学课堂中推广、使用,使教育游戏在学位论文完成后就被“束之高阁”,难以发挥其设计、开发的作用。如果能加强对教育游戏科研成果的管理,多方参与合作,学校和科研单位提供设计思想,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从而形成一条设计、研发、应用的产业链。[8] 这样不仅能够加强我国研究生教育游戏研究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教育游戏的推广,并且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育游戏资源,真正实现教育游戏的产学研结合,促使教育游戏更好地服务教学。
参考文献:
[1]方芳.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2]余英.教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逄博.教育游戏设计方法与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4]张志宏.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应用中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5]邓超.教育游戏对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应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6]杨晓宏,李鸿科.对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现状的思考――基于 “娱教” 理念的信息化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