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能训练的内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的保证。现代田径运动的高速发展,高强度的激烈对抗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的研究,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体能及短跑运动员体能概念
我国1984年出版的《体育词典》和199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新词典》中对体能做出了解释:“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和攀爬等两部分构成。田麦久等专家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最重要的身体运动能力,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健康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
2.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
2.1身体形态。《田径运动高级教程》(1994)中对短跑运动员的形态描述为:形体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中等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键长或扁平,清晰;脚趾齐且较短。教练员可参考上述指标选材和指导运动训练。
2.2 机能。短跑机能评定的主要指标有脉搏、血压、血乳酸等。大强度或速度训练后即刻脉搏30-35次/10秒中等强度或速度训练后26-30次/10秒,均在2-3分钟即可恢复到19-22次/10秒,表明运动员机能好。短跑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收缩压上升或舒张压下降明显,且恢复较快,表明身体机能良好。教练员可参考上述指标在训练中加强相应指标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提高训练成绩。
2.3运动素质。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是人体最重要的运动能力。体能水平主要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近年来国外常把运动素质称为体能,体能的训练也就是运动素质的训练。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素主要有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
2.3.1速度训练。速度素质是短跑运动的核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短跑运动成绩。速度训练要安排在运动员体力充沛时。练习时间应控制在5-10秒之间,距离在80米以下,重复3-5次为宜,强度可在90%或接近全速进行。
2.3.2 力量训练(1)最大力量是快速力量的基础,爆发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最大力量的水平。训练采用本人最大的极限负荷量的60-85%的强度进行练习,每组4-8次,做5组,练习持续时间通常在4秒左右,组织间歇3分钟。(2)快速力量是爆发力的体现,强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表现出的最大力量。发展快速力量的负荷强度的变化区间很大,30%-100%都可。训练通常采用单双脚跳、台阶跳、蛙跳、身跳等练习下肢力量,这些超等长的练习速度快、强度大。
2.3.3 耐力练习。短跑运动员全程保持快速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取决于速度耐力的发展水平。首先要注意发展运动员的速度水平,同时提高他的速度耐力。
3.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
3.1 遗传优势优先性原则。人们把短跑比赛比喻为运动天赋者的项目。运动员天赋越好,就越有机会在短跑项目上获得成功。曾经创造百米佳绩的欧文斯、刘易斯、贝利等全是黑人也说明了这点。教练员按特征选拔运动员并依据遗传优势制定出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成绩。
3.2 渐进性原则。训练实践证明,人体参与运动的各项因素自身的改善需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在体能训练中,渐进原则是指动作结构从易到难,量从少到多,强度从小到大,训练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的增加体能负荷的数量强度是逐步增大短跑专项负荷的前提,也是最终实现整体大负荷训练的基础。
3.3 个体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是指根据短跑不同项目的特征和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任务,选择训练方法及训练负荷。在训练中教练员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个人特点、特长、特定需要及发展目标来制定训练计划,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
3.4 专项化原则。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根据短跑运动的特点,进行专项化的体能训练。一是要针对特定运动员的体能、技术状况、心理特征等,另一方面要针对短跑项目的动作结构、用力性质和参与作用的肌肉。因此训练的手段一定要有针对性。
3.5 激励性原则。在短跑体能训练中,教练员要激发运动员的动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运动员更加积极的参加训练。训练中教练员要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了解运动员的需要以满足,发挥运动员的主体作用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等,以提高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M].北京:人民 体育出版社.2000(8).
[2] 袁运平.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学体系.[J]中国体 育科技.2004.40(2).P1-6.
[3] 关吉臣.田径训练短跑运动员生理机能评定及负荷诊断.[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4).P102-104.
关键词:足球体能训练结合技战术训练
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其整体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能是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的基础,它不但是完成日常训练课的基本条件,更是在比赛中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和战术组合的保证。目前在很多青少年运动队和学校运动队中,由于训练时间有限,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任务很重,内容很多,教练员和教师很难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运动员进行系统的体能训练,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普遍不高,这对于他们参加激烈的比赛有很大影响,也使得他们在进入高水平运动队后体能成为进一步提高运动水平的障碍。当前我国职业俱乐部足球运动员的体能与世界及亚洲的足球强队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激烈的国际比赛中,下半场的体力下降往往时我们处于被动地位,这也时一些重大比赛失利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对于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1. 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点
1.1足球运动员的跑动距离和特点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要进行大量的跑动。由于比赛的时间长,运动员跑动的时间和距离都很长,有众多专家对此都进行过研究,其中我国专家对42名中国甲A运动员所作的统计结果表明:在这些运动员当中,前锋、前卫、后卫不同位置的运动员的平均总移动距离分别为6073m、6531m和5829m。其中前锋队员的走、慢跑、快跑的距离分别是1890m、2247m、1736m;前卫队员的走、快跑、慢跑的距离分别是1024m、3553m、1954m:后卫队员的走、慢跑、快跑的距离分别是1746m、2321m、1262m。
为了进一步了解运动员跑动的特点,专家对这些运动员的每次跑动距离也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为:在每场比赛中,一个运动员平均要走83次、慢跑119.4次、快跑68.7次。在上述运动中,10m-30m之间的移动最多,慢跑中达到86次,快跑中达到54次,分别占慢跑和快跑的70%和76%。
1.2 足球运动员跑动的供能特征
在人体运动时的三个供能系统中,有氧代谢系统是为超过3分钟以上的运动供能的,无氧乳酸代谢系统是在几十秒到3分钟的激烈运动中大量采用的,而20秒以下的高强度运动是由ATP-CP系统供能的。从上述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情况来看,一是他们的跑动持续时间长,在一场比赛中至少要跑动30分钟以上;同时跑动距离长,前锋、前卫都超过了6000米,后卫也接近6000米。二是足球运动员的跑动是快跑、慢跑、走交替进行的,而大量短距离(10-30米)的快跑是运动员完成技战术的必要手段,是训练中需要发展的主要环节。因此,足球运动员的供能系统应主要是有氧代谢系统和无氧非乳酸代谢系统(ATP-CP),前者是各种供能系统发展的基础,后者是完成大量短距离快跑所必需的。
2.结合技、战术训练内容进行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2.1发展不同供能系统的要点
从体能训练的概念可以知道,所谓休能训练就是在一定时间段内让运动员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达到发展人体的特定的供能系统的目的。发展有氧代谢系统,必须保持长时间的持续运动,强度要达到心率120-140次/分,低于或高于这个强度,训练的效果都不好;发展无氧乳酸代谢系统,运动时间要在30秒至3分钟之间,强度要达到心率170-180次/分:发展ATP-CP系统,运动时间要在20秒以下,强度达到极限或极限下强度。根据这样的原理,在技术或战术训练中,如果运动员的运动时间和强度能够达到发展上述某个代谢系统的标准,就可以对这个代谢系统进行发展,也就达到了在进行技、战术训练的同时发展体能的目的。这样做的关键在于持续运动时间利严格保持一定的强度,这两点是发展人体特定供能系统的必要因素,也是成功实现在技、战术训练中进行体能训练的关键。
2.2将技术、战术训练内容按照体能训练分类
通过征求教练员的意见,可以将以下练习按照不同的时间和强度划分为发展不同供能系统的练习,教练员和教师可以在训练中相互组合,以达到结合技战术训练进行体能训练的目的。
(1)发展有氧代谢系统的练习
练习要求:十分钟以上、心率保持120-140次/分、间歇时间充分。
2人行进间传球短传、25米长传;
3人跑动传球8字传球、套边传切;
5对5 l/4场地传抢20分针;
5对5 l/2场地攻防20分钟;
7对7全场攻防3组轮换;
11对11全场分队比赛20分钟以上。
(2)发展无氧乳酸代谢系统的练习
练习要求:30秒一3分钟、心率达到170―180次/分、间歇时间30-60秒。
1对l 过人射门、过人抢截;
2对2 小场地抢截、传球、过人后射门;
3对3 l/4场地传抢(3分钟1组);
循环练习快速运球跑一运球过障碍-运球冲刺跑-
射门(连续进行1分钟一组)。
(3)发展ATP-CP供能系统的练习
练习要求:20秒以下、心率达到180―200次/分、间歇时间60-90秒。
运球两人轮换50米急起急停;
传球射门跑动10米运球传中射门;
连续抢点射门连续头球冲顶(多人传球);
全队循环练习快速运球跑、冲刺跑射门、快速运
球障碍。
2.3 时间、强度、间歇是体能训练的关键因素
首先,由于足球比赛是持续90分钟的运动,因此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有氧代谢系统,同时有氧代谢系统又是发展无氧代谢系统的基础,所以更有必要重视发展该系统。如果能够在进行其它技战术练习的同时,只要达到练习持续时间3分钟以上、练习运动强度保持在140次/分心率左右,就可以达到发展有氧代谢系统的效果。例如练习中在一段时间内(15-50分钟)一直保持心率在140/分以上,就相当于进行了3000-10000米的长跑练习。但是如果在训练中教练员对练习时间和强度(心率)掌握不严格,就会影响训练的效果,不能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应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由于足球运动员正比赛中要进行大量的短距离的快跑,因此发展无氧非乳酸代谢系统(ATP-CP)是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发展ATP-CP系统的关键要求是强度和间歇时间。强度一定要达到最大,以尽量消耗体内的三磷酸腺苷(ATP)。间歇时间是在进行10-20秒以下的短距离的快跑后,要有一定的间歇时间,以供ATP的重新合成,间歇时间以1-3分钟为宜,或使脉搏降至120次/分以下。间歇时间短于25秒,ATP仅恢复了50%,如果此时又进行高强度运动,机体将进入无氧乳酸代谢系统供能。
最后,有资料统计显示,一般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水平为3.54-6.48mmol/L之间,可能预示足球运动员较少地依赖无氧乳酸代谢系统,但是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的乳酸水平有时会达到10-12mmol/L,因此对发展无氧乳酸代谢系统也应给予足够的安排。发展该系统应使运动员的心率保持在170-180次/分,运动时间在20秒-90秒之间。间歇时间在30秒-60秒,监督运动员的心率降到130-135次/分时即开始下一个练习,注意一定不能低于130次/分,否则会降低发展无氧乳酸代谢系统的作用。如果运动员的心率降至130次/分所需时间超过所规定的间歇时间(30秒一60秒),就应考虑降低该运动员的运动强度,例如可降低至心率160次/分的强度。
同样道理,对ATP-CP系统和无氧代谢系统的训练也可以结合各种枝战术练习进行,教练员只要把握好运动强度和间歇时间就可以达到训练目的。
2.4严格要求的重要性
如上面介绍,教练员对所要进行训练的科目的强度进行了划分,但是在实际实施中训练科目的强度有着很大的伸缩性。简单来说,运动员练习时的努力程度就基本决定了练习的强度。比如1对1过人练习,在练习中运动员全力以赴、积极拼抢,练习的强度就会达到心率180-200次/分:而如果运动员松松垮垮,只是应付差使,那就没有什么强度。因此运动员在训练中的表现是教练员关注的焦点,教练员必须在训练中加强监督,使运动员练习达到一定的要求,防止练习强度“缩水”。
参考文献:
1.何加才. 我国足球运动员的体力评价,体育科学,1992(4);
2.瞿煜忠.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体能特征的探索,体育科研,1997(3);
3. 罗伯平. 职业足球队进行有球大强度练习的应用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
摘 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常见的运动项目,在体能训练上有着特殊要求,通过强化体能训练不仅能够强化运动员的体能素质,还能够进一步强化技战术水平,提高竞技本领。本文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理论与内容进行分析,以体现加强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基本理论 内容
任何一项运动项目均有特定的训练原则与要求,尤其对于竞技体育项目来说,明确训练原则与训练内容会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成绩。前提是要对比赛成绩与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所了解,运动训练专家强调的项目特征或特点问题就是影响比赛成绩与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为此,需对一项运动项目特点有深刻理解,这是训练的前提条件。比如,以长跑比赛为例,5000米与1000米的比赛,无氧代谢上升至50%与40%,800米达到90%,如果运动员训练方法有误,缺乏速度与无氧代谢能力[1],将使运动水平降低,成绩也将平淡无奇。由此,要想获得良好的比赛成绩,提高运动素养,就必须正确认识运动员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内容,这也是减少体能训练误区的保证。
一、篮球运动项目特点
篮球运动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区别体现在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可以将特点总结为规则特点、战术特点与技术特点等,还总结为集体性、游戏性、对抗性等特点,但是这些几乎是所有运动项目的特点,并没有将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体现出来。篮球运动中,灵魂与核心是快速,主要手段是技术对抗与身体对抗,基础是身体对抗,而保障使速度与力量,这些均是以投篮得分为出发点。竞技体育运动的灵魂是速度,篮球运动也是如此,运动员如果身体各方面体能均好,如果速度慢,也不会获得好的比赛效果,篮球运动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位置转换均以速度为基础,具备速度才能够灵活转移、防守、抢断等,最终才能得分[2]。基于此,将篮球项目特点总结为:以投蓝得分为目的,以快速攻防为基础的速度型、对抗性的体能项目,是一类技能项目。由此,在体能训练中,重点为速度力量、对抗身体练习,最终可以在比赛场中充分发挥训练成果,准确投篮得分。
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内容
(一)体能提高的刺激―适应理论与内容
运动员体能提高的机制与保证就是负荷采集与机能适应,就是运动员需要调整自己的机能系统功能,以适应运动项目的特殊要求,运动员的机体系统适应性越好,就表示其体能水平越高,是长期坚持训练才能达到的效果。“训练适应”是人体器官与系统结构与技能双重改善,通过刺激―反应―适应―提高―再刺激―再反应的规律实现。越高的体能水平,就越需要克服生理与心理困难,神经肌肉与其他系统适用需要的训练负荷时间就越长,为此,教练员需要明确,运动员的适应力是不可估量的,运动潜能也一样,唯有长期坚持训练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第一阶段是机体刺激阶段,从训练、比赛以及生活几方面刺激与适应;第二阶段是刺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阶段,是不适应出现的短暂反应阶段;第三阶段是局部与整体适应阶段[3]。第四阶段是器官与系统、技能改造与完成阶段,达到这一阶段后适应期基本结束,长期适应性已经形成。第五个阶段是衰退阶段,此后的训练不合理或者负荷加重或减少,机能出现消退。
(二)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统一理论与原则
“量”与“强度”对立是训练时对训练量与训练强的正确处理方法,侧重训练强度,就要将训练量减少,反之,侧重训练量,就要将训练强度降低。但是这种训练方法并不满足篮球训练要求,对运动员体能水平快速提升非常不利。由此,篮球训练中需将“量”与“强度”同时提升,协调推进。在日常训练中,达到“量”与“强度”的统一很难,最重要的是找到训练的正确方法,比如,每日在满足基本训练次数前提下,将每次训练课时缩短,这样才能使训练的强度保证,与“少食多餐”的原理一样,每次将训练次数增多,每次训练的强度降低,放慢训练步伐,逐渐将训练次数增加,将每次训练强度提升[4]。此外,需要配合生理基础的训练,即,有氧与有氧―无氧供能训练,可以在训练开始后开展这样的训练,为高强度体能训练创造良好条件。
ATP-CP与糖酵解功能是训练强度的生理基础,可以体能训练中强化这部分训练,这种训练理论与方法可以使训练强度与训练量达到统一,同时得到提高。在过去“量”与“强度”是对立的,未能过将两者统一,也使得在篮球训练中出现了冬季训练量大,强度小,而夏季训练量小强度大的情况。在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每年均有大大小小的篮球比赛,每年都有训练,包括技术与身体训练等,需要在周期训练理念中融入新的内容,增强训练的活力[5]。
(三)以速度为核心的训练理论与内容
篮球运动员虽然体型高大,但是奔跑时依然有较强的灵活性,这与日常的速度训练分不开,篮球训练以技能战术为主,以耐力为主、还有综合力量为主等,这些都是训练的类型与手段,但必须意识到,体能训练以速度为核心的,速度是运动的灵魂,也是战胜对手的不二法宝。在日常体能训练中需要增加长、短跑的训练,提升速度,以更好的适应赛场中变幻多端的战术与战位等。体能训练中需加强提升速度的专项训练,用心设计并安排速度训练。
(四)力量训练的原则与内容
如果是速度是篮球运动的灵魂,那么力量就是保障,运动动力的源泉是肌肉力量,也是支撑完成竞技比赛的基础与前提。在@球比赛日趋激烈的今天,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实践显示了,如果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未能达到标准,将很难体现竞争力,难以在赛场中充当主力,需要进行大负荷的力量训练提升体能水平。力量素质同时也是篮球运动员专项速度与专项技术提升的保证[6]。篮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均需要快速反应、快速奔跑、抢拼等,力量素质直接决定了防守与攻击是否有效。力量训练需要融入在战术与体能训练中,贯穿于整个训练周期。由此,需要系统化、计划性的进行力量训练,确保各个运动器官高效运转,力量训练与运动员的爆发力与耐力有着密切相关性,篮球运动中的攻击性与威慑力同时也需要有力量作为保证。
(五)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结合的理论与内容
篮球运动项目中,技战术训练也是重点,因为篮球运动项目中技战术是手段,同时也是目的,通过制定整体化的战略战术,可以发现并创造出很多战机,进而更好的进攻,顺利得分。为此,在体能训练过程中,需要体现出专项特征,因为不同的球类运动体能训练的特色也各有千秋,只有结合专项技术与战术才能将体能训练目的真正实现,通过在体能训练中检验技术与战术也可以巩固并发展技战术训练。由此,需要教练员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身体素质等,在体能训练中合理穿插技战术的训练,真正将其与其他训练融合到一起。需要注意的是,高水平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也应该随着提升,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需要从小强化技战术意识,提升综合运动素质[7]。最后,需要体现体能训练的计划性与系统性,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长期坚持才能收获成效。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与训练理论及内容进行了论述,体现了篮球运动体能训练需要达到运动强度与运动量的统一、侧重速度与力量训练,合理安排技战术训练,体现体能训练计划性与系统性,这样才能使篮球运动员的体能不断强化,体现篮球运动项目训练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参考文献:
[1] 肖熙.湖南省CUBA男子篮球运动员体能评价模式构建[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0.
[2] 谭朕斌,王保成,黄黎,等.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7(8):1128-1131.
[3] 王保成,匡鲁彬,谭朕斌,等.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体育科技.2010.38(2):3-4.
[4] 田红卫.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2.31(18):300.
[5] 元向耿.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与促进方法的探究[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6.35(9):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