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媒体的盈利方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新媒体 特点 运营 风险
新媒体就是指的通过不同的新技术以及新渠道,来向不同的客户提供种类不同的紫云娱乐服务的新兴媒体形态。笔者对新媒体的界定如下,即通^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例如互联网、卫星等,通过各种不同的移动电子设备,来向众多客户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咨询和娱乐服务等等。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产生的因素
1.人类的需求
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无论是什么事物,最终产生的根源都是人类对此的一种迫切需求,新媒体自然也如此。从传统媒体环境来看,人们的价格观、表达方式方面,一般都会妥协,这样一来,个体的需求就特别容易被忽视,新媒体的产生这便是一个根本的动力。
2.时代的发展
时代的不断发展才造就了各种新事物的产生,对新媒体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数字化虚拟网络交互平台的建立,使得广大受众交流更为快捷、方便、随意。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人同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的羁绊。
3.可以进行共享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比较,最为显著的区别就是海量资讯的这种共享性。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新媒体受到了受众的欢迎,并且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样以来更大的信息便从不同渠道、视角来进行汇集,信息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大。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形象地将传统媒体比喻成专卖店,无疑新媒体便是销售产品更为方便的超市。从广大受众的角度进行分析,他们也不再像原来那种局限在传统媒体的束缚之中,而是个人完成对信息的分析及判断。在这个基础之上,作为受众,则又可以对自身所获取的各种咨询来进行释放,继而由他人来选择。
4.凸显个性
新媒体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所独具的这种个性化,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能够在相同的资讯平台上对所有人进行信息传播。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原本存在于语言、国家等方面的束缚正在慢慢地趋于淡化,对于广大受众来说,话语权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新媒体在刚刚开始之初,也会出现一些由于流行而被炒作的话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对于那些不真实的信息肯定会摒弃掉,将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
(二)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从最早出现发展到现在,网络电视的兴起,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得新媒体目前正以一种独特的特点深受受众欢迎和喜爱,新媒体通常具有下述几个特点:这是一种具有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是双方进行相互互动的接受方式。
(三)新媒体运营概述
新媒体运营是指,品牌的推广就是充分利用微信和微博来进行的,对产品的营销;策划一些在传播速度上比较快且优质的各类线上活动。
表2:新媒体运营解析
二、新媒体运营中的风险
(一)宏观市场方面
新媒体产业被冠以了一个新字,但是其依然是需要以实体经济来作为依托的,毋庸置疑,与传统媒体比较,它是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产业,当然与实体经济的兴衰具有非常密切的来年系。如果实体经济逐渐衰退,那么其消费需求自然也就降低。另外,可以看到,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为了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企业便要对各项光靠开支进行降低,那么以广告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新媒体自然要面对利益的损失。
(二)市场盈利方面
对新媒体的盈利风险来进行分析之后会发现,其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盈利模式的这种不确定性,这也是其所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障碍。从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来看,仅仅户外电视平台无论是收费细则亦或是盈利渠道呈现出一种比较明细的态势。新媒体最为主要的的盈利方式就是依靠广告来获取利润,毫无疑问,这种盈利模式是非常单一的,导致其运营风险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增加,根本无法使其自身的发展变得长久,也就无法获取到更大的利益。
(三)行业垄断方面
我国新媒体的产业链分工粗糙,使其发展存在比较多的风险因素。另外,新媒体细分行业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垄断严重。由于这些行业具有垄断地位,因此其可以在新媒体行业逐渐增大自身的利润获取,电信运营就是非常明显的一个例子,互联网、终端厂商都在其麾下,这对于那些中小企业而言所造成的压力是巨大的。
(四)技术方面
新媒体产业要想在社会的进步中不断发展,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新媒体对于技术是具有较大的依赖性的,因此自然就要面临各种技术风险所带来的冲击。对当前的现实进行分析后会发现,技术风险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即:技术创新方面、开发新技术方面所面对的成本较高等。
(五)资本方面
新媒体的出现,是一个崭新行业的诞生,自然也面临着阶段的新投资机会,对其的投资是很大的热门。但是由于大家的意向相同,竞争自然也就激烈异常。如果竞争一旦进入到白热化状态,那么投资是否能够最终产生相应也未可知。特别容易出现投入虽然较高,但是汇报较低的情况。所以对于新媒体产业而言,对于当前的形势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对风险的规避有利。
三、应对风险管理的举措
(一)明确新媒体企业的发展定位
首先,作为新媒体企业,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心中明晰,因为该产业内容丰富,市场环境不同,因此,作为企业来说绝对不能够蜂拥而上,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对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进行认真分析,合理定位,这样一来才能够具有针对性的规避各种风险,尽量地保证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不会遭受任何损失。
(二)关注新媒体的市场发展
对众多的新媒体企业进行分析后会发现,其大小分化的特点非常突出,业务也开始逐渐全面覆盖。特别是对于一些垄断企业来说,他们正通过业务的不断延伸,使其自身的地位更为牢固。再看看众多的中小新媒体企业,毋庸置疑,他们在创新上具有某一方面的因素,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s具有较多不确定因素。他们大多数的业务模式都相对单一,很难为企业谋取到更大的利益。企业之所以要进行风险投资,就是为了能够使得利益最大化。因此他们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之中,对未来的市场在定位上必须要精准,其次对于所出现的每一个机会都要切实进行把握。
(三)注重商业运营模式
任何企业要想取得发展,最为重要的便是运营模式。对媒体行业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过去那种仅仅以广告为主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如果作为媒体还仅仅停留在通过大量广告来进行盈利的话,那么所面对的便是被社会淘汰。因此,对众多的新媒体企业来说,首先要做的一点便是必须要开发那些具有明显的、比较独特的新产品。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市场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掌控,使其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还要不断提高盈利以及对于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
(四)加强新媒体盈利模式的探究
作为企业,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盈利是其最为根本的目的,从这个额角度进行分析,要想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盈利模式的优劣至关重要。目前对于新媒体而言,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广告。毋庸置疑,这是一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对于众多新媒体企业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风投介入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将自身的关注焦点要放置在无限增值服务、合作分成等相关的盈利方式方面。
(五)制定相应的退出机制
无论做什么,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既要想到有利的一面,同时自然也要考虑产生问题的一面。基于此,风险投资在进驻新媒体行业之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好退出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无疑可以有效地使得企业规避风险,继而使其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结语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以及无线通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以其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久的将来,新媒体产业的数量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大量增加,这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这是新媒体所带来的新的机遇。当然,看任何事情都应该两方面来看待,对于新媒体而言,既充满了机遇,也面临挑战。比如,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必须要对这些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够采取有的放矢的解决办法,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使得新媒体能够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若曦.新媒体运营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报业,2015,(04).
【关键词】手机报 类型 运营模式
手机已经成了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一件东西,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看到有人拿着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和上网。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手机媒体有它独特的优势,我们拿传统报纸和手机媒体中的手机报作比较,可以明显感觉到手机报的时效性和传播性远远大于传统的纸质媒体。伴随着3G时代的来临,以及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手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打电话和发短信,现在的手机几乎就是一台小型的电脑。所以手机媒体有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并且由于有很多手机运营商相互竞争,手机媒体的发展势必将会得到飞速发展。
一、我国手机报的主要类型
1、彩信型手机报
彩信型手机报顾名思义就是运营商通过彩信的形式使用户通过手机定制,定时的发送彩信到手机上,使得手机用户能够了解当天发生的最新资讯。由于彩信可以发送图片,区别于一般的短信,可以使用户们能够在感官上更加趋近于实体的纸质报纸。但是由于彩信的容量有限,所以一般的彩信手机报都是经过缩编的,如果想要了解更清楚详细的新闻,还是需要用手机上网进行阅读。目前为止,大部分的手机报都是以彩信的形式传播的。
2、3G网站型手机报
3G网站型手机报就是指用户通过GPRS数据流量,通过手机直接连接到网站进行新闻的阅读。这种方式相比于彩信手机报,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受字数的限制,只要能够连接的移动数据,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自己想要的新闻和资讯。这也极大地扩展了用户的新闻选择性。不再像彩信那样是被动的接受,通过3G网站型手机报,用户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进行阅读,这也算是一次跨越。
3、语音版手机报
语音版手机报就是用户通过拨打一个电话,里面有许多的新闻可以供选择收听,按时计费,可以说是一款可以听的手机报。但是由于是按时计费的,所以相对来说价格比较高,社会大众的认同度也不是很高。而且其推广的地区也收到限制,因此,这款手机报并不是现在社会手机报的主流。
二、我国手机报的特点
虽然我国手机很普及,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手机报只是作为传统纸质报纸的补充,还不能起到完全替代的作用。作为现如今的一种新兴媒体,我国手机报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传播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
手机报在服务与传播的方式上,十分充分的展示了其人性化、个性化的特点,用户可以通过选择短信、彩信、WAP等多种途径来进行订阅和阅读手机报。由于人们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自己需要了解的资讯,人们常常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但是手机报则不同,用户有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可以定制自己所需要了解的资讯,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自己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2、随身携带和互动性较强
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手机报有很强的随身携带性。用户不需要每天拿着一份报纸,走到哪带到哪,这也是手机报最突出的优势。传统纸质媒体只能单向传播,用户没有可选择性,而手机报则是双向传播,可以做到点对多点,加大了新闻的可阅读性,这个改变了用户被动的接受信息的习惯。手机报还有一个最突出的性能就是它的及时性,这点是传统纸质媒体所不可相比的。
3、多媒体的信息传播
手机报虽然名为报,但是它与传统的报纸是有所不同的。传统报纸的报道形式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传播载体则是纸张。但是手机报则是由电信网络和传统媒体等多家产业共同合作打造的一种电子媒体,它的传播载体是手机。
4、极速传播
由于手机报是使用无线网络进行传播的,它的时效性很强。往往一则重大新闻发生后,用户的手机上很快就出现了这则新闻的具体内容,这是传统纸质报纸无法实现的。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性,手机报才能快速的兴起。
三、我国手机报的运营现状
我国现在的手机报运营可以说是出于一个发展阶段,相比于欧美的发达国家来说,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的手机报运营现状主要是由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三家共同分享产业链的结果。
1、运作模式
对于手机报的发展,其并不是单纯的媒体行为,它需要与企业和媒体的密切配合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它独立出去,则其根本就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现在的手机报基本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所有的新闻资讯都是从传统媒体那里拷贝过来的,这其实也是一种降低开发商成本的方式。
2、盈利模式
现如今,我国手机报的盈利方式都是通过用户的手机订阅来收取相关的费用,然后开发商从这些费用中获得利润。这也是现在有的手机报运营商主要的盈利方式,虽然现在有的运营商已经将盈利的注意力转移到广告收入,但是对于目前手机报的技术来说,在手机报中夹杂广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广告收入只能作为日后科技进步的盈利方式,现在大部分的手机报盈利方式都是靠用户订阅。
3、技术模式
现在我国手机报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彩信形式的手机报,另外一种是WAP网站类型的手机报。前者类似于传统的纸质媒体,只不过是将传播的载体从纸张转变成了手机,后者则是将自己的手机当成是一台微型的电脑,用户通过上网浏览网站来进行新闻的阅读,两者都是非常方便的方法。
四、我国手机报的广告特征
长期以来,做营销广告的模式并非是手机报的专长,但是这一商业模式对手机媒体深层资源的挖掘和经营理念的提升意义重大。如果没有广告的加入,手机报将很难有资金运营下去,但是广告一多,读者的兴趣便会降低,这也是手机报运营的一大难题。现如今我国手机报的广告特征:
手机报具有“一对一”广告模式。正是由于“一对一”模式的加强,使得手机报广告的信息服务能够更加的个性化。相比于传统媒体的点对面传播方式,缺乏的就是时效性和良好并且广泛的信息反馈。传统媒体广告大都是将所有广告信息毫无针对性的传递给所有人,资源严重的浪费,但是手机广告则不同,它能够精确掌握不同人群所要的广告信息,这样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使用户能够在较少的广告中迅速的发现自己所需要的资讯。还有就是手机广告的时效性相对于纸质媒体有着绝对的优势,手机广告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广告信息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省去了报纸印刷的环节。它并不像传统的广告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再加上手机报的信息检索功能,使得手机广告可以随着手机报一同发送到用户手机上。
手机报广告信息具有互动性和自主性。由于目前我国的手机媒体信息源十分的匮乏,我国的手机媒体用户也缺乏自主性和选择性,只能被动的接受固定信息。比如一个手机页面,我们能看到的广告最多也就三到四个,还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有的也只能是发一个广告的链接,所以虽然有着强大的自主性,但是由于受到信息源的限制,这点还是有待开发。
手机报的广告传播具有动态传播性。手机媒体只是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一种载体,由于现代人手机都是随身携带的,所以用户们可以随时接收广告信息,充分实现了用户和信息的同步性。这点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是它所具有的先天优势。
手机报广告商品信息更加生动,可读性强。由于手机报广告有着精美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这也是传统纸质媒体所无法达到的。传统媒体的广告有着较强的局限性,而手机报广告则将图片,文字,声音结合到了一起,这给用户带来了非常逼真的感受,更能充分的体现广告中商品的价值。
手机报广告反馈信息快速、及时。现在国内的手机报都有用户评论的系统,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感受直接发表在评论系统中,这样使得传受者之间没有了隔阂,实现了直接的交流和互动,可以使运营商们更加及时的了解用户的感受,传统媒体就是用户被动的接受信息,用户根本不能发表自己的言论,这样运营商们也不清楚现在用户的真实感受,而手机报广告避免了这种尴尬。
手机报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在生活节奏高速化的今天,手机媒体特有的时效性和便捷性符合了当代人的生活节奏。但是手机媒体也不是完美的,我国现有的法律对于手机媒体的约束并不是很多,所以造成了诸多垃圾信息充斥着用户的手机屏幕,虚假和不良信息大量传播,侵犯用户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等问题。这是手机媒体的一个弊端,留待我们去克服。
参考文献
①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48-253
②朱海松:《手机媒体化的商业革命》[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133-138
③屈慧君,《手机报未来技术何去何从》[J].《创新科技》,2009(11):28
④张凌云,《手机报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J].《青年记者》,2008(35):69
【摘要】本文以《每日新报》为例,对新媒体冲击下,传统报纸和新媒体的盈利方式以及报纸生存和发展方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 报纸 模式 发展
一、模式分析:传统报纸与新媒体盈利方式
传统报纸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面对新媒体冲击,版权之争和广告收益下降趋势,部分传统报纸进行了创新改革,实施媒体融合策略。刘奇葆在上海视察时指出“在媒体融合方面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跟上时代,努力实现弯道超车,使我国的媒体融合走在时代前列”。相对来说,传统报纸和新媒体具有最接近的模式,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机遇赶上发展的列车。
1、传统报纸盈利模式
对于报纸盈利模式的探讨,普遍认为“自便士报诞生后,报业形成了直到现在依然为许多媒体采用的‘二次售卖’盈利模式,即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两条腿走路,”①也就是说,报社依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内容,发行给稳定的读者群体,进而向广告主二次销售注意力资源,通过发行和广告方式获利。
2、新媒体盈利模式
从内容到服务。新媒体时代,传播活动的主体不仅仅是报社,大众媒介、网络和自媒体争相抢夺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各大网站也提供低价或者免费的服务参与竞争。以门户网站腾讯为例,免费提供新闻,打出事实派口号,含全国各地实事新闻,财经、娱乐、科技、时尚、教育、生活服务等各大板块,且实时更新,有突发事件爆发时,可立即信息。对于读者来说,信息和资讯的获取是免费的,并且是几乎没有时差的。与此同时,腾讯提供邮箱,社交软件QQ、微信、微视等服务并且链接各大购物平台,为登陆网站的用户提供全面,免费,便捷的服务。因而媒介传播的“内容”得以扩大到“服务”。
从广告到多条盈利渠道。传统媒体的盈利渠道单一,而新媒体的盈利渠道多样。在腾讯网站,增值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会员服务、社区服务、游戏娱乐服务等。移动以及通信增值服务包括大众广泛应用的移动聊天、游戏、手机图片铃声下载,并且囊括网络广告和品牌授权等盈利方式。
从读者到用户。读者的概念也得到宽泛的解释,即从受众到用户。用户意识的提高使报纸尊重读者,从读者角度设计思考信息,以用户的眼光审视稿件、版面和节目的编排。
进而可概括为,新媒体时代,媒体提供低价或免费服务,凝聚受众,进而通过网络广告、电子商务、在线游戏等盈利通道让平台获利。
二、《每日新报》案例分析
《每日新报》创刊于2000 年1 月1 日。“经过5 年的艰苦打拼,《每日新报》已经成为天津报业市场销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的报纸,并成功跻身世界报业百强。”编辑队伍认为“一份都市报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就必须在办报中坚持先进性标准。”《每日新报》“摒弃不良广告,制止有偿新闻;铲除八卦文体新闻、低俗社会新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杜绝虚假新闻。”在盈利模式上,“以高质量的报纸产品带动发行,以发行带动广告发展,最终实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②
综上,《每日新报》纸质版报纸在没有经历新媒体冲击前,依托内容,依靠读者和广告的经营模式创造了发展的一个高峰。
2011 年12 月9 日《每日新报》发出第一条微博,每日更新25 条微博左右。内容包括天津本地消息,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天气情况等。随微博热渐退,《每日新报》微博内容大部分零评论,零转发。这与《每日新报》地市级都市报纸身份相关,重大独家新闻的获取难以敌过《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大报,消息上滞后。相对来说,转发和评论最多的是天津本地信息,新报天津板块参与度最高,转发评论和点赞次数最多。
2014 年1 月1 日《每日新报》网络版上线。网络版如同全国报纸一样,将纸质版报纸移植到网络,提供免费内容。
2014 年3 月17 日完成微信认证,微信客户端每日推送约7 条信息。大部分为天津本地内容,图文搭配,反响热烈。品牌栏目在提供信息同时,结合本地特色风趣幽默,亲近而不失思想,幽默而不失理智。充分体现其拥抱数字时代、专注于权威,和谐沟通、人文关怀、价值分享的理念。推送消息的设置方面充分认识到移动媒体的巨大潜能和自身报刊定位,服务天津本地读者,融合城市气质特色,让读者乐于阅读。
《每日新报》隶属天津日报集团,日报集团旗下天津网,涵盖集团内各大报纸内容,以及实时信息,服务信息,网络广告。新近与天津城市大学软件学院合作办学,培养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闻人才。
参考笔者以上的模型分析,新媒体的发展可遵循提供服务,凝聚用户进而转销用户,多条盈利通道获利的方式。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每日新报》在转型的过程中服务范围还有待扩展,用户粘性不高,并且产品形式单一,盈利渠道少。
三、依托分析模型,探讨报纸发展方式
1、认清传统报纸困境
出版形式严峻,多项指标下滑。《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指出:“2013 年我国报纸产业的收入与利润双双大幅下降。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776.7 亿元,同比降低8.9%;利润总额87.7 亿元,同比降低11.7%,数字化阅读进一步普及,信息传播与获取方式深刻改变,对报纸出版的冲击进一步明显。”
读者结构老化,受众分流。阅读报纸的一代已进入老龄阶段,而随媒介生态环境变化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几乎是在电子媒介中长大,使得报纸读者分流,呈现结构老化状态。年轻人对报纸关注的减少,会造成读者群的断层。
受众浅薄化、碎片化、交互化。读者在碎片时间阅读报纸,挑选轻松愉悦内容,跨屏多屏寻找信息,对可视化的数据,动态化的内容介绍,视频新闻报道和互动形式更加关注。传统报纸版面,单一而冗长的文字报道已经不能满足部分读者多元化、风格化需求。
2、报纸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满足用户需求,避免流程再造浪费资源,开发新媒体功能,提高对新媒体的利用效率,真正融入新媒体。传统报纸在适应新媒体过程中,简单机械地将传统报纸内容转嫁到新媒体平台,多种技术形态堆砌,增加的只是流程再造的成本,对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用户没有意义。传统报纸可以加快加深利用新媒体平台功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钱江晚报》在报纸各版处,印有二维码标志,读者便可以扫描二维码看网络版,获得拓展信息,增加各平系性,提升报刊价值。用户在看到有价值信息时,可随时通过链接或扫码的方式满足自身需求,报刊或者“两微一端”的服务属性才能提升。
新一轮变化的核心是传播模式的改变,让受众参与进来。克莱.舍基在《未来是湿的》中写到“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公民新闻,公民记者的出现表明受众参与新闻活动的积极性和可待开发的潜能。尤其是像《每日新报》这样的地方报纸,新闻内容大多和本地受众相关,接近性的心理会促使受众乐意发表看法。人民日报法人微博,针对热点事件设置话题,供读者参与讨论;《人民日报》客户端在消息后附“说点什么吧”,激发读者评论;《参考消息》客户端设转发,评论,点赞等符号,同样是激发参与度。CNN ireport,利用受众参与新闻,BBC 社交化媒体的嵌入使得受众年龄下降约10 岁。用户参与其中,增加互动环节,不单单是读报纸,更可以用报纸发声,数据可视,新闻可动,观点可采用,由被动到主动的角色转化才能提升用户粘性,并且满足需求,最终使报纸得到优化生存。
制作精品版面和节目,弘扬核心价值观发挥传统媒体优势。马特·罗勒曾说,“一场灾难发生后5 分钟内Twitter 做出的贡献最大,12 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传统报纸积攒的信息可信度和美誉度是莫大优势,大众关注新媒体从中获取信息,但关注度不等于美誉度。新媒体在改变传播模式的同时也具有信息可信度低,公信力低等问题。而传统报纸在指导性,感召力和号召力方面具有优势,譬如《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的“微议录”“你好,明天”等针砭时弊的板块。因此传统报纸要加大高质量信息的采集,加大深度报道,提供理性分析,抢夺话语权,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过程中消除新媒体弊端,增强传统报纸活力。通过权威的信息源,高素质的专业新闻工作者和畅通的信息渠道,构建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公共话语空间设置议程,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念。
开拓多条盈利渠道,突破单一同质化,打造新产品,明确在哪些节点盈利。总书记818 讲话指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每日新报》隶属的天津日报集团,开辟的天津网是天津城市新闻门户网站,同时建《天津日报》数据库,64 年《天津日报》全部数据化。输出技术,为客户提供从办公软件、APP 到网站的系列服务。天津市设立电子阅报栏,部署500 个3G 传输及时更新视频终端,以上都是有益尝试。报纸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要依托网站、客户端和平台的技术以及海量内容的优势,创新利益增长点,开辟多条盈利渠道。“新华社党政客户端集群正在积极推进公司化,资本化运作,力争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混合所有制增强发展活力,借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技术运维和商用开发能力,打造成新型主流媒体的先锋队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排头兵。”③
媒体要有自己的特色,做出品牌。根据报纸定位和区域特点开发特色内容,《每日新报》微信客户端一系列富有天津特色的文章受热捧就是地方特色内容关注度高的体现。地方媒体在接近读者,获得支持方面首先要“顺应本土读者的需求”;其次是“体现本土文化”;再次是“进一步服务本土读者和市场”。④地方媒体在采写本地新闻方面具有优势,服务本地读者,体现地方特色提升服务读者的水平,才能把服务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亦即报纸生存和发展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①李岩,《基于报纸盈利模式的报业发展分析》[J]《. 编辑之友》,2014(5)
②周湘华,《坚持先进性标准,推动都市报向主流媒体迈进》[J].《新闻战线》,2005(10)
③慎海雄,《新闻+创意,构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新常态》[J]《. 中国记者》,2014(11)
④何张朋,《用本土元素引领版面改革》[J]《. 新闻战线》,2014(7)
传统的广告盈利模式
传统媒体主要是指电视、广播和报纸,是相对与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而言的。而传统的广告模式,不只是传统媒体在使用的,网络上的一些平台也是在使用相同的模式。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一般遵循“二次售卖”模式。即媒体将媒介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媒体受众,再将受众卖给广告商,通过收取广告费来获得利润。在这一模式下,媒体靠“买内容”盈利,利润往往很小或不盈利甚至亏损。但从利润总额看,由于广告收入的增加,就可以弥补相应的损失,甚至能够增加利润总量。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因素是媒体要占有较大的媒体传播市场份额,才能依此获得较多的广告收益。目前,广告收入在传统媒体的盈利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的大。据统计,将近有一半的传统媒体,其广告收入占经营收入的9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许多媒介集团的广告、发行或节目收入往往只占其全部经营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自从网络上的新媒体出现后,首当其冲的广告聚集地就是门户网站了。门户网站是指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库,也叫网络超市。门户网站主要包括大型综合门户、行业门户、地方门户。这些门户均有其不同的受众群体。其优势是网站内容丰富、总用户人数多。具体的投放方式就是购买广告位置,依靠轮刷和点击量算费用。
百度作为搜索引擎目前在国内的老大,因为广告收入占了总收入很大的一块,现在也将百度拿出来提一下。百度的主要功能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对客户是不要钱的,但是排位还有广告位是对广告商收费的。链接、图片、排位等都是百度的广告位,虽然比不上门户,但是百度其实也到处都是广告位。
淘宝是电商平台,与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广告方式有所区别。淘宝基本没有再招广告商,而是把广告位卖给淘宝店店主。淘宝有淘宝直通车、钻展、淘宝客等等,都是针对淘宝的推广平台,这些上面卖的就是广告位,计价方式各有不同。不只是广告位,还有关键词,关键词的贩卖就和百度类似了,谁出价高,谁的位置就会比较靠前。
大概总结一下,传统的广告盈利模式大概分为广告位硬推和关键字两大类。媒体作为中介,收取投放人的钱,再将这些信息对用户免费展示。
各种各样的红包们
微信在去年春节期间首次推出红包,微信红包的玩法简单,它背后是腾讯财付通运营的名为“新年红包”的公众号,功能上可以实现发红包、查收发记录和提现。关注新年红包帐号后,微信用户可以发两种红包,一种是拼手气群红包,用户设定好总金额以及红包个数之后,可以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还有一种是普通的等额红包,最为流行的是前者。今年,红包的玩法有些变化,改成了摇一摇,还没有到开始的时间,到了时间可以去体验一下。
微信红包最初的目的是增加启用微信支付的用户的数量,而“抢”红包的功能又能一次性炸出潜水的用户,营造微信群中的热闹氛围。
今年,微信一共有35亿的红包,其中5亿现金红包,和30亿的卡券红包,本人猜测卡券红包多是由赞助商提供,也就是说,微信投入了5个亿在新年红包上。但是除了五个亿之外,用户之间还会互送红包。甚至互送红包在微信上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不只是过年,随时都有红包在微信上飞。
微博和陌陌在支付宝的支持下,也玩起了红包,现在把他们与支付宝也结为一派。
微博的红包由大V小V的博主发起,粉丝可以抽红包,也可以往红包里加钱,抽到不是粉丝的人放的钱,就要加粉。微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花钱买粉丝。
再来看支付宝钱包。之前,支付宝与微信的厮杀一直打的火热,最终支付宝为了蹭到微信的流量使用了土办法,却也是当前可行的最佳方法。用图片附加验证码的方式,这样在任何平台上发出来的都是图片,也就一路畅通无阻了。
微博陌陌等的支持金额暂时无法确切的查证,但是只支付宝上,有1.56亿的现金红包和4.3亿的购物红包。微博一共有十亿。
颠覆
最后,再来谈谈红包是如何颠覆传统广告投放的。前面说到,传统的广告投放是花钱买广告位和搜索的,把钱交给提供广告位的平台。微信平台的红包,企业不需要把钱交给腾讯,企业把交给广告位主的钱直接给了客户,花钱给客户自然比给广告位主花钱效果更佳。这样下来,时间久了,企业哪还愿意投放广告,自然是去找能够直接找到用户的途径。用户收了钱,也就证明用户真的看到了。
腾讯不收任何人的钱,却又是赚钱的。微信提现需要一天的时间,何况还有些用户不经常提现。现在假设用户收到红包的一刻就提现,从提现到到账的这一天时间内,钱去哪了呢?去哪了不知道,但肯定是被腾讯拿去赚钱了。就像银行存款一样,腾讯就是这样一个银行,只要有钱没提出来,腾讯就有钱花。广告不用来盈利,却是腾讯的资本来源之一。这样算来,红包就是腾讯巨大的宝库。腾讯这一次微信红包共计35亿,手机QQ红包共计30亿,超大的金额简直是要将客户粘死的节奏。
一问:新媒体广告市场为何如此繁荣?
根据艾瑞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整体网络广告市场达到1540亿元,同比增长40.0%,超过电视坐上了媒体广告经营的第一把交椅。
从特征上看,新媒体广告具有互动性好、投放有针对性、广告效果可以精确测量且广告形式新颖多样的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的崛起让互联网广告在提升消费者分析的准确性,降低广告资源浪费,提高广告投放回报率上大踏步向前。而广告界流传已久的魔咒“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但是我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似乎也随着精准广告的发展逐渐被打破。技术上和效果上的优越性,自然赢得众多广告主的青睐。
从广告主的构成上来看,传统媒体最主要的广告投放行业和互联网虽然部分重合,但互联网广告更多来自不同的行业,比如网络服务、通讯服务、娱乐及消闲、消费电子、个人用品等等,这些绝大部分可以归类为互联网的相关行业。是互联网行业内的广告流动,互联网的繁荣直接促成了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壮大。
二问:新媒体广告能替代传统广告吗?
竞争存在的前提是具有可替代性,新媒体作为交互传播的代表,实施一对一、点对点的传播,网状的传播模式有利于企业与用户的沟通和互动,是实现精准投放的基础。但广告的逻辑就是建立在规模化用户基础之上低成本的信息传播,而精准广告的逻辑则是在拥有某一种特性的人群中进行定向传播,甚至是针对个人提供定制化的广告服务,而这必然带来成本指数级的上涨,这是追求商业盈利的广告主最不想看到的。
同时,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也给品牌带来无尽的焦虑,一对一的传播难免顾此失彼,信息的碎片化和浅层触达往往无法在用户的心智中留下深刻印象。更令广告主忧心的是小道消息、捕风捉影往往能够在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越发声势浩大,给产品、品牌带来极其消极的影响。
反观传统媒体,它是通过中心节点批量复制同样的信息、实施一对多传播的大众媒介,能够让广告主在载体上进行自己清晰明确的“品牌独白”,信息传达直接干脆、鲜明强势。这也是为什么像电视这类媒体能够为企业品牌塑造、品牌传播提供背书的原因。
企业需要通过新媒体沟通用户、了解更多的用户需求,企业更需要通过传统媒体来形成鲜明、直击人心的品牌形象。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者相互补充,是企业进行营销传播的两大抓手。谁更重要,广告主心中自有一杆秤。
三问:新媒体广告真的那么精准吗?
2012年以来大数据就已经被吹嘘的神乎奇乎,仿佛只要和大数据沾上边,互联网就能像“老大哥”一样监控这亿万民众的日常生活、把握其生活动态、提供其无法拒绝的广告信息。
我们不否认RTB(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广告的精准匹配对电商带来的销量推动,也不否认搜索广告让我们能更快、更有效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倘若把这种便捷夸大为能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解析人性、把握心智,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事实上互联网公司所谓的“给用户画像”,预测未来消费趋势,并不是依赖大数据来进行勾画的,反倒是更多的运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这种传统的调查方式来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倘若大数据真的那么有效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说到底,大数据、DSP(Demand-Side Platform需求方平台)、RTB,甚至近来颇火的程序化购买都不过是新媒体对广告工具的重新包装、甚至是过渡包装,也没有那么神秘。
再退一步想想,广告仅仅是做给目标消费者看的吗?
四问:新媒体是如何制造紧张氛围的?
为什么新媒体会给传统媒体一种如临强敌的感觉?事实上,真正让传统媒体感到棘手的并不是新媒体,而是成分不断丰富、愈发复杂、包罗万象的互联网。不单对传统媒体,对其他的行业,互联网也是高举“平等、自由、分享”的“互联网精神”闯入城门,把“价格战”搅乱行业生态的行为称之为“破坏性创新”;主事者赚得盆满钵满之后潇洒抽身,留下无奈的跟随者和茫然的用户,最后只剩下一地鸡毛,真正获利的仍然是那些互联网、资本界寡头。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重心的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导致资本、人才、物资、土地等要素从实体经济中流出,全球的实体经济都呈现出疲软之势,这与追求“一夜暴富”的浮躁社会心态紧密相关,也与制度性安排的缺陷相关。试想,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追求“梦想”的互联网上,那么谁来关心“粮食与蔬菜”?实体经济的疲软和建立在其上的虚拟经济的空前繁荣呈现出极大的对比和反差,难道这种现象不该令人担忧和思考吗?
互联网是否真的像蒸汽机之于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电机之于第二次科技革命一样,给世界带来了颠覆性的生产力?还是说,互联网只是惯用“借鸡生蛋”的伎俩,营造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假象?
五问:新媒体为何如此具有攻击性?
互联网诞生之初,以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自由、平等、分享的精神和理念赢得拥戴。然而,随着其不断成长却走了样,一副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的架势,“报纸将亡”、“电视将死”的言论甚嚣尘上,抢用户、争资源、博关注,不禁让人感叹攻击性真强啊!
思及此,我们不禁想问一下,新媒体的成长基因是什么?是资本。资本导向下,盈利是关键。但倘若问一个新媒体从业者,你们的盈利方式是什么,他绝对不会很爽快的告诉你,而是神神叨叨的扯白半天,从用户体验谈起、讲如何打造极致的产品、讲讲现在我们有多少用户规模、最后满含情怀的说下一步才是盈利。换言之,绝大多数新媒体都是不盈利的。以视频网站为例,优酷土豆2014年整体亏损高达8.89亿元,而2015年上半年的亏损就高达8.59亿元,几乎与2014年全年相较。而一向高调、大手笔的爱奇艺,同样深陷亏损的泥潭,根据百度201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爱奇艺第二季度广告收入虽有10亿元,但是整体亏损达8.69亿元。
新媒体所倡导的多元化盈利模式实施起来也颇为艰难。除了游戏公司,互联网企业的盈利几乎都来源于广告,实现盈利的百度、阿里巴巴莫不如是,用户付费、版权交易、全产业链经营等盈利名头几乎可以忽略。兜兜转转,新媒体的盈利还是回到了和传统媒体一样的老路上,这也意味着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至关重要。互联网用户与传统媒体的受众有很高的重合度,从有较大用户基数的传统媒体处抢夺用户成为必然;而互联网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倾向也让处于紧张竞赛中的互联网公司们撕破了脸皮,抢夺用户注意力便成为了一场不见血的战役。
互联网公司拿着投资商的钱,肩负着盈利的使命,但是盈利又是如此艰难:吸引规模化的用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用户规模转化为盈利收入无疑又是“惊险的一跃”, 成王败寇的简单思维让新媒体们上火着急失了风度。
六问:新媒体能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吗?
抛出这个问题,其实是笔者对新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担忧。本着商业逻辑至上的原则,新媒体这些年所做的事总结为四个字就是“投其所好”,因为用户喜欢,才会有流量,才能变现,才能获得资本方认可。那么,什么内容最能够打动用户,最容易打动用户?无疑是娱乐性的内容。娱乐性内容竞赛的结果就是不断拉低娱乐大众的底线,于是乎无数猎奇的、过分低俗的内容充斥着互联网,又鉴于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内容管控的两套标准,凡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内容在互联网上都大行其道。用户已经给互联网内容贴上了“娱乐”、“恶搞”、“八卦”等标签,而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内容管控的逐渐严格,这些曾经哗众取宠的内容终将被涤荡干净,到了那个时候互联网才思考怎么办似乎就显得来不及了。
撇开娱乐性内容的管控问题,就供给上来看,新媒体的内容就一直存在稳定性问题。一来,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内容具有极大的依赖性。门户网站的新闻都转载于传统媒体,而社交媒体上的热点头条也几乎与传统媒体的息息相关,视频网站就更不要说了,最大的用户流量均来源于向电视台高价购买的节目内容,这些内容也是其广告收入的大头。二来,新媒体近年逐渐深入内容制作的领域,前有视频网站大玩原创内容,现有“今日头条”巨额补贴内容创作,但是花费巨大却回报有限;更重要的是内容生产者有奶就是娘,往往不会忠于一家媒体机构。例如优酷捧红的《晓说》团队就已经在去年4月加盟到爱奇艺“工作室战略”;而《奇葩说》的出品人、原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也已离职,在视频内容领域创业,同时带走了大部分《奇葩说》的原班制作人马。
娱乐性内容竞争激烈又有管制风险,高质量的内容又面临高成本、回报周期长的问题,拿着风投商资金的互联网企业能否在快速盈利、稳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七问: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思考至此,我们就不得不退一步想一想,为什么传统媒体会集体陷入发展的焦虑?除了居安思危的警戒心理,难道自身真的没有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吗?
以电视媒体为例,近年来广电总局频频出面管理电视市场,电视剧方面有“禁止宫斗剧、穿越剧、涉案剧”、“两剧一星”;综艺节目方面有“限娱令”、“限选秀令”、“限相亲令”、再到不久前的“引导调控真人秀”。每一道政令的出台,都会引起业界和不少人的调侃。然而,政令背后是中国电视市场盲从跟风、内容高度集中化的现实。坚持类型多样、题材健康的传统媒体毕竟是少数,不少媒体瞅着什么在市场上受欢迎就往哪个方向走,典型的羊群效应,是一种失去理性思考的行为。中国电视57年,早不该是随波逐流、易被煽动的毛头小子,而该是位睿智、冷静又不失幽默的长者,成为内容领域的定海神针,在启迪民智、教化群众中起到带头作用,而不是被人蛊惑、娱乐至死。
早在2008年网络视频用户的规模已经超过2亿。而且是逐年增长的,并且大部分网民已经成为视频网站的活跃用户,但目前国内网络视频企业只有少数能做到盈亏持平。2010年初,视频网站从还一度达到的300多家巨降到20多家。那么,在中国做视频网站的挑战究竟在哪?
视频网站遭遇发展瓶颈
中国的视频网站现阶段维持网站日常运转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风险投资,但相对于视频网站巨大的运营成本来说,风险投资也显得有些杯水车薪。许多视频分享网站都寄希望于它们这两年砸钱聚集的眼球和人气能吸引广告主,特别是大品牌广告主能把广告预算从电视转移到视频网站,但是南于视频网站的内容同质化、大量非正规版权威胁、微视频长度和清晰度的限制等,导致广告主对网络视频广告的投放十分慎重。
虽然国内学界普遍认为,广告是视频网站最行之有效的盈利方式,一些视频网站也的确通过广告获得了微薄盈利,但光靠广告单一的盈利显然不足以支撑带宽和服务器的巨额成本。如何促进视频行业的稳健发展已经不是某家视频网站的经营问题,而是整个视频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广告主》杂志专访了阳狮锐奇集团大中华区主席李亦非,了解阳狮锐奇为了促进行业整合推出的最新调研计划“The Pool”。
行业整合的期待:联合调研项目
2010年4月,阳狮锐奇新媒体整合中心联合了8家广告主和7家垂直视频网站以及门户网站搜狐,开展了一项名为“The Pool”的调研计划。通过这个行业联合调研项目,联合业界领先的广告主、媒体、商和调研公司,进行调研分析,找到最适合网络视频网站的广告模式。
目前,国内整个视频行业是一种粗线条的产业链:内容一平台一注意力广告。视频网站对内容和带宽的投入巨大,如果不在下游的广告销售上形成气候,很难达到收支平衡,更不要说赢利。虽然带宽成本随着电信的基础设施成本下降已成趋势,但由于在带宽和内容上面的成本依旧占巨大比例,广告销售是否成规模尤其关键。
关键词:户外数字广告;新媒体;前景分析
自从2003年,分众传媒首创中国户外视频广告联播网络之后,户外数字媒体特别是液晶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大众的关注。户外数字广告是伴随电子技术的进步而诞生的,当然这一广告业蓝海领域的开辟更离不开传媒人的创新理念,户外数字广告在传统媒体和户外媒体之上寻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广告媒体渠道。
户外数字广告并不是一种凭空出现的事物,从载体上看,其播放广告内容的设备是LED或LCD电子显示屏,是一种区别于电视、电脑显示器的显示设备;从营销方式上来看,也是通过受众的达到率来吸引广告商,获得收益。户外数字广告的创新意义在于它比传统媒体更直接地接触大众空间,丰富补充了广告市场,而又比户外平面媒体多了数字科技,广告展现形式更生动,更吸引人。
经过几年的发展,户外数字广告创造了广告业增长的奇迹,也逐渐从“圈地运动”发展到了细分市场竞争加剧的状态,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户外数字广告业也受到巨大的冲击,这个行业的现状如何?2010年以来,经济逐渐复苏的过程中,户外数字广告行业又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前景呢?
一、什么是户外数字广告
户外数字广告是指通过电子显示设备在户外公共场所,如楼宇、机场、医院、卖场等处播放的广告。户外数字广告的运营商多为户外新媒体企业,使用的电子设备主要有视频播放机、框架刷屏机、LED显示屏等。
户外数字广告的分类不一,大致有两种分发,一种是按照播放终端载体不同,一种是按照细分市场行业划分,后一种在行业内更为普遍被采用。
(一)按照播放终端载体分类
户外数字广告根据载体不同,分为LCD类广告和LED类广告。
LCD类广告播放器是指采用液晶面板制作成的播放终端播放的广告,同理LED广告的播放终端是采用二极管发光技术制作成的显示屏。
LCD与LED相比,各有优劣。LCD分辨率更高,能将图片、视频、文字播放更清晰,但防风、防爆性差,因此不适合在露天摆放,多用于楼宇内、卖场内等场所;LED分辨率差,因此不适合近距离观看,多应用在广场、楼宇墙外等露天场所。LCD的价格比同尺寸的LED要偏贵。多数情况下人们所指的户外新媒体如分众传媒,使用的是LCD播放设备。
(二)按照细分市场行业分类
按照细分市场不同,户外数字广告可分为地铁数字广告、公交车载广告、楼宇电梯广告、机场数字广告、医院数字广告等。地铁公交车载广告主要运营商有华视传媒、世通华纳等,楼宇电梯广告则以分众传媒为典型代表,机场数字广告的最大运营商为航美传媒,医院数字广告中以炎黄健康传媒较为突出。
二、户外数字广告市场现状分析
户外数字广告,作为媒体运营有其独特之处,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二次销售,而是以空间换时间,以绝对的强迫性来吸引观众眼球。如今这种初期模式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竞争加剧导致运营商开始寻找新的模式,而技术的变化和新模式的出现也使行业竞争者大大增加,围绕户外数字广告行业形成的产业链已经日趋完善。目前户外数字广告市场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一次销售吸引力降低
户外数字广告行业盈利方式主要是通过数字显示屏点位铺设,卖时间段给广告商。传统媒体是典型的二次营销,即卖内容给观众,再卖注意力给商家。但是数字新媒体跟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它并非依靠内容吸引眼球,而是通过空间的的强迫性来牵制受众的注意力,再将注意力卖与商家,可谓一次销售。只有地方数字电视与传统媒体相似是二次销售的方式,但其内容无论是质量还是丰富程度都远不能跟传统媒体相比。
那么终端摆放场所的选择、点位数量成为户外数字广告营销的重要卖点,但也由于缺乏内容和受众互动过程,加之数字显示屏数量激增,对受众而言数字广告已经从一开始的新鲜事物,变成了司空见惯,因而缺少了最初的吸引力,卖点变少也限制了户外数字广告的盈利方式。
(二)垄断竞争的行业格局
根据传统的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环境下,领头企业身后必然会产生追随者,经济利益必然带来竞争,有限的资源将变得更显稀少匮乏。从现实的经济规律看,绝对的垄断和完全自由竞争都不可能存在,当然中国的户外数字广告也不例外。特别是户外数字广告需要占用公共空间,像楼宇广告占用的是电梯口、大厅的位置,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占用公交车的位置,另外还有机场、医院等公共场所位置,这些位置都是有限且不可再重生利用的,目前一座楼宇电梯门口经常会出现同时摆放2、3台机器的现象,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少,因此虽然行业整体成本因技术进步而降低了,但是由于可利用资源也减少了,所以进入行业的门槛也提高了。
目前全国有开展户外数字广告业务的企业公司有几百家,全国规模运营的知名传媒公司有十几家,地方区域运营的知名公司则更多。全国经营规模的大多是进入行业较早,有相当的户外广告经验的公司,比如分众、航美等。区域性经营成功的,也大多是由本地的广告公司转变而来。因此,从全国范围看,户外数字广告行业是由少数几家公司形成的品牌垄断,而地方区域则处于自由竞争状态,地方广告公司和全国经营规模的公司不断巩固目前市场,开辟新的市场,从空间位置抢占到盈利方式、价格竞争等,竞争者之间不断地探究、革新,以求达到吸引客户占领市场的目的。
(三)跨行业竞争者的出现
户外新媒体最初也是有风投资金注入而日渐发展起来的,每个行业特别是新行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资本支持。分众传媒也是获得国际著名投资机构SOFT BANK和UCI维众投资数千万美金的投入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而有钱的投资者并非局限于风投,许多传媒集团甚至非传媒行业的大集团看好户外数字广告,纷纷进入这一市场。像CCTV推出了CCTV移动传媒,地方传媒集团杭州文广集团推出了杭州移动电视。而中国电信也推出了“114啦”系列的户外数字广告,占据了江苏、浙江的广大一级、二级城市市场。
户外数字广告是建立了新的媒介平台来播放广告,相对于传统媒体,户外平台的进入难度要容易得多,几乎是只要有资本即可运作这一模式。而目前一些大的品牌公司已经自己投入设备在自己的公司专卖店、卖场里,用于播放自己的广告。一家大型企业,全国连锁店可以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家,那么完全可以形成一套自己的广告播放网络,把落地电视广告搬到地面。像贝因美公司,在自己的奶粉专卖店里放置了数字播放设备(广告机),播放自己的奶粉广告、育儿教学等内容,为客户提供最直接的产品介绍和企业品牌形象,同时也成为专卖店特色。而王老吉则是在卖场里自己的专属位置安装了广告机来播放自己的广告,并且这种形式正在行业内展开,那么这些商家同时必然会减少分众在卖场里的数字广告投入。
不仅如此,一些楼宇大厦、公共场所也效仿分众等新媒体,在场所内摆放数字播放设备,正如前面所说,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信息成为趋势,而在信息的同时,播放商家广告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如果场所的物业本身购买播放设备,那么媒体公司再进入其间时,进场费以及双方的谈判比例将会发生大的变化。
(四)规模经济凸显
尽管08、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分众传媒等户外新媒体受到很大影响,但是行业的整体格局并未受到大的影响,只是一些资金薄弱的小型公司因业绩不佳而倒闭,但是分众、航美等几家领头羊在经历了市场重新洗牌之后,仍然掌控着市场的绝大多数市场,并在10年开始新的起色。
目前这种格局会有市场波动,但短时间内出现大的变动可能也比较小。而市场空间已经相对饱和,从数量角度增长空间已经不大。再图新的发展,则主要是从营销方式上改变。营销方式改变,一类是与长期的大客户合作,把大品牌客户做全国范围的广告推广,同时还可以结合商家的业务进行自身业务延伸。
(五)产业链形成
由于数字新媒体行业的诞生,也催生出了一批上游媒体设备供应商。户外数字媒体使用的是电子设备,即前面提到的数字播放器,设备厂家多称其为广告机、数字标牌,而媒体客户多把这些产品按照自己的销售体系来命名,像框架传媒把电梯内平面广告称为框架1.0,把标清小尺寸的数字标牌称为框架2.0,而大尺寸的高清数字标牌成为框架3.0。
目前生产数字标牌的企业众多,其中大多是从传统电子行业转向数字标牌行业,数量以深圳厂家居多,其次为上海及江浙沪周边。生产厂家中又有侧重软件、硬件厂商之分,像上海信颐电子以硬件设备见长,杭州星级网络以软件见长,而宇松科技、厦华电子则以公交车载电视设备见长,在这些厂家上游又有面板厂家、机柜厂家、电子零件厂家、存储卡厂家等。围绕户外数字媒体形成一条产业链已经形成,并且在原来基础上正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户外数字广告的诞生,就是利用了生活中的媒体空白点,结合数字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媒体。经过几年的发展,一次营销以空间换时间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因为空间是有限的,而行业竞争者增多,传统的市场空间趋于饱和。因此新的竞争者要进入市场,必须拥有雄厚的资本,且有新的盈利渠道和空间,这就使得新的竞争者已经于以往大不相同。这种从蓝海到红海的转变,使得整个产业链也逐渐形成完善,使得其发展规律与多数行业一样具有可分析性。
三、户外数字广告的前景分析
户外数字广告市场已经成为广告行业的稳定细分市场,其发展变化遵循行业规律,同时受到产业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户外数字广告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很大,一方面将体现在市场空间扩大,突破目前的楼宇、车载空间,在其他空间上打造全新的市场;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运营方式的变化,不在是单纯的广告播放,可能效仿传统的媒体围绕内容展开,或者依托某种载体,如饮料机、售货机等,而不在仅仅依托于现有的空间。
在各种调查资料中,均显示出未来数字显示设备的快速增长,据iSuppli预测:2010年全球数字标牌可能增长25%( Display Search 预测26英寸以上已达110万台),从2011至2013年,户外屏幕媒体数量估计能够达到年均增长40%(2013年599万台),如图1所示,这意味着数字广告市场的巨大潜力。从目前户外数字广告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未来的户外数字广告将呈现出如下几个趋势特征:
(一)随科技发展而变化
作为数字媒体和新媒体的集合产物,户外数字广告与电子科技的关系很密切,3G应用,甚至4G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而电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户外数字广告经营方式的变革、采用载体以及传播技术的变化都有可能超出现在人们的想象。[13]目前精视文化传播公司已经采用了3G网络技术,利用后台统一管理终端信息,而这一模式正在复制到其他数字新媒体公司。
(二)继续垄断竞争状态
这一点在过去几年的数字新媒体发展中也体现了出来,而且根据户外数字广告的市场规模和多数产业的发展规律,市场将会持续垄断竞争状态,分众、航美等企业会继续领军,
在区域性市场会有竞争者不断进入和退出,但总体规模变化不大。垄断竞争是大多数行业的常规市场状态,数字新媒体也不例外。
(三)从单一广告到重视内容
当户外数字广告刚刚出现的时候,在以往空白的区域出现了生动的广告内容,特别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力,而发展到今日,受众对单一的广告播放已经习以为常关注度大大降低。如何能发挥媒体的吸引力作用,并需要从内容上下手。
比如公交车载媒体最为明显,其播放内容与电视台形式颇为相似。而即使是分众传媒这样的领军企业,也在借助网络等其他媒体来整合内容。并且,数字广告吸引受众并非一定要与电视台一样制作栏目,比如一些媒体商与咖啡机结合、与彩票机结合、与镜子结合等,先通过人们必须接触或者经常使用的事物将注意力吸引过来,才能实现广告的传播效果。也就是说在单一广告的基础上,会出现很多依托其他载体的集成式广告。
另外,观众互动也受到关注,触摸屏技术发展很快,现在很多广告屏加入了触摸功能,打印优惠券、充手机话费、公交指示等等信息的查询。无论是增加内容还是互动功能,目的都是为了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达到广告传播的目的。
(四)深度营销与多渠道营销
对于目前已经壮大的户外新媒体而言,一方面要稳固目前的市场,而稳固已有市场,一要注意自己的空间位置是否有其他新媒体入驻,因为往往物业公司为了赚取入场费,把同一场地租给多家广告媒体客户;而且还要针对现有客户做深度捆绑式营销,使其成为自己的稳定客户。另一方面要寻找新的发展,必定要通过与其他同行或者跨行业间的资源置换,多渠道营销来获取收益。当然,对于不成熟的公司或者刚刚进入行业的公司,还主要是以占领市场为主。
四、思考与启示
户外数字广告的产生,是一种营销理念和市场细分领域的创新,新型行业的诞生往往是伴随科技而形成的。但是一个新行业的空间有多大,在什么阶段进入又在什么阶段退出是投资者必须要思考的。户外数字广告已经是一个细分市场,在前期进入的企业会获得火山爆发式的增长,而后期跟随者进入的空间已经不大,若要进入除了资本,更重要的要具有广告客户资源、场地资源或者全新的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庆.户外空间的分割:走出家庭的“电视”将广告进行到底[J].东南传播,2008年,第10期:100-101.
(2)Dave Morgan.The End of Advertising and Media as We Have Known It. AdvertisingAge,2006
(3)周三多.市场营销[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年:105
(4)吴信训.新媒体与传媒经济[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193
(5)肖勇.赢在新媒体[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199
[关键词] 传统媒体 移动互联网 终端化 App 开放平台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4-0073-04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迅速普及,手机与移动互联网呈现移动化、碎片化、多源化、即时化、多媒体化等特征。它们的出现已经使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这种改变促使传统媒体向移动新媒体方向转变。
迄今为止,大部分传统媒体还没有找到一条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移动化发展路线,部分传统媒体简单地认为将互联网内容搬进移动设备即为媒体移动化。然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较量不仅仅在于看谁的内容最佳,谁最懂媒体制作,谁的成本最低,还要看谁能将传统的内容资源无限细分地占据受众的所有空间、时间和感官,传媒的竞争已由内容转向了移动终端[1]。终端化是媒体移动化的最终形态,指将传统媒体的内容、分发形式、交互方式、盈利模式进行整合,并集成社交网络,结合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组成有高度用户黏性的移动智能终端产品。
1 媒体移动化发展历程
1.1 彩信与手机报
2000―2005年期间,我国在移动通信方面处在基础建设期,移动电话逐渐普及,但移动互联网服务尚未开展,手机几乎只用于通讯,移动运营商的定位仅停留在通信服务的层次上。这一阶段后期,随着移动通信进入2G时代,移动互联网开始投入使用,出现了以WAP技术为主的互联网移动化,彩信开始流行。手机的媒介功能和特性开始被逐步认识,各种新兴的有代表性的手机媒体陆续出现[2],其中最典型的是手机报,这是最早出现在移动端的具有订阅功能的多媒体信息。
手机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局限性较大:用户使用成本高,信息源有限且信息量小。这一阶段的移动媒体还不存在终端化现象,技术上归于订阅式推送服务,与使用何种软、硬件终端无关。
1.2 2.5G与WAP
2006―2008年期间,2.5G(GPRS)技术普及,移动上网速度明显提升。与此同时,高性能、智能化多媒体终端相继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2007年苹果的iPhone。从此之后,移动端的可操作性得到大幅提升,手机可以部分完成以前只能在电脑上完成的工作。此时,少数互联网企业将自己旗下高用户量的PC应用移植到手机上,从而开始了国内的移动终端化进程。
这一阶段,传统媒体与移动技术的融合变得更加深化,国家级媒体开始涉足移动传媒领域,移动运营商大力推广内容服务。然而,此阶段的发展仅仅是将互联网搬进了移动设备,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移动终端化。
1.3 智能终端、社交性集成、App
2009年之后,移动技术领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首先是2.75G(EDGE)、3G网络的引入及Wi-fi的普及,移动网络速度大幅提升,使用成本明显下降,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激增。据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之一的TalkingData在2015年1月的《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0.6亿。其次是智能设备的普及,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2015年1月的2014年国内手机销量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达4.52亿部,我国也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数最多的国家。
“社交性”是一个与社会化媒体密切相关的概念。实际上,今天互联网上的应用,除了各类基于 Web 模式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外,其他应用或多或少具有社会化媒体的属性[3],如微博、微信等。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推出开放平台,与提供内容的传统媒体合作,以此来争夺流量;而提供内容的媒体也可以依靠社交网络获得更多用户。随着开放、聚合App的推出,媒体移动终端化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4 多端融合、大数据与物联网
2013年以来,多种硬件终端互动与同步技术迅速崛起,常见的如手机、平板与PC,手机与电视之间的信息互动。从更广阔的应用范围来看,任何智能设备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联、同步和互操作,设备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为了实现多终端融合下的信息互通,需要依靠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概念是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所发生的事情都会产生巨大的数据信息量,通过记录和分析这些看似毫不相关,但却隐藏千丝万缕联系的数据,人们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只需一个身份记录,所有与该身份相关的信息都可以快速获取。利用大数据,可以分析用户的喜好,还可以预测用户的行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各种终端可以做到万物感知、智慧控制,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全方位交互,人与物世界的联接[4]。拥有物联网技术的设备能够对人体动态和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并获取相关数据,从而为实现更加人性化的功能提供前提,例如使用手机、手表、眼镜监测人的健康情况,提供增强现实功能等。
在新技术的带动下,传统媒体的定位应该是信息、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在一个数字媒体平台上向社会提供其需要的信息与服务[5]。传统媒体只有紧随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潮流,才能更好地面对媒体大融合的考验。
2 媒体移动终端化的技术形态
终端化相对于网络页面(Web)的优势是明显的。首先,它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每一个软件终端只完成某方面功能,这样就加强了服务深度和专业性,提升了用户黏度。其次,终端化能够提供各种交互功能和视觉设计,满足用户对应用的高要求。再次,终端化能够与企业盈利手段进行集成,有利于企业电子商务化,同时也给用户提供安全、快捷的消费环境。针对现有的移动终端发展情况,本文将媒体移动终端化的技术形态分为以下三种。
2.1 社交开放平台终端化
开放平台从软件角度来看是指软件系统设计一些对外的应用接口(Open API)提供给第三方开发者。当开发者拥有接口后,可以为这个开放平台开发各种应用,例如游戏、插件、工具等。同时,开发者的应用可以通过这些接口与开放平台进行深度的信息交互(即共享开放平台的用户数据),从而能够实现开放平台本身没有的功能。
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开放平台不仅是对应用开发者的开放,也是对所有公众媒体和自媒体的开放。媒体用户可以依托开放平台实施内容、用户互动、商业运作等各种业务。现在国内最大的四个开放平台分别是腾讯QQ空间、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百度云,其中腾讯与新浪以社交为主,百度以资源搜索和共享为主。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有着最大的电商开放平台。
现有社交开放平台均有移动客户端,例如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等,传统媒体加入开放平台后,可以借用平台的终端App,以非常低的成本实施移动终端化,本文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为例进行分析。新浪微博除了普通用户外,还有经过认证的大V用户。大V用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构。传统媒体可以申请为机构大V用户,普通用户就可以直接以关注方式浏览媒体内容(如图1所示)。由于微博有字数限制,传统媒体往往以摘要加链接(或是贴图)的形式提供阅读路径。
图1 人民日报在微博手机端的显示
腾讯微信本质上是一款即时通讯软件,提供一种称为公众账户的特殊账户,与微博中的大V账户相似。传统媒体可以注册成公众账户,普通用户添加公众账户为好友后,能收到公众账户的推送信息(如图2所示)。微信采用关注与信息发送的形式,其消息没有字数限制,并且可以发送链接、图片和视频等,还可以在微信内部浏览网页,并集成支付和电商功能,就形式而言,比新浪微博更加强大。
图2 人民日报在微信手机端的显示
基于社交开放平台的终端化具有极强的交互性,用户能够直接与内容提供者进行互动,例如采用评论、留言、发送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e,IM)等,形式上不仅限于文字,还可以是图片、语音。更为重要的是,现有社交平台还引入了平台游戏和会员功能。传统媒体可以通过这些附加功能完成与用户的深度互动,通过游戏奖励和会员积分功能增加用户黏度,同时挖掘具有高附加值的客户,为媒体自身的增值业务打下用户基础。
2.2 聚合终端化
聚合类应用是将某一领域的信息以及关注该领域的爱好者聚集在一起的应用,例如网易云阅读、豆瓣电影、豆果美食等。这些应用往往只关注某一个领域,例如阅读、时尚、美食,能够提供该领域多源化、个性化、专业化信息以及一定的社交功能。聚合类应用的基本形式是将不同媒体中的内容进行精选、整合,再推送给用户。同时用户之间也能够依照兴趣进行互动,完成基本的社交功能。
聚合终端中的内容可以来自应用本身或由各个合作媒体提供(可以是收费内容),用户可以订阅自己喜爱的内容。这里以网易云阅读(如图3和图4)为例进行分析,该应用本身无原创内容,它作为一个开放聚合平台,与众多媒体和企业合作,将它们的内容以订阅源(或是试用)的形式供用户选择。聚合类应用发展的方向是能够在应用内购买媒体内容或服务,媒体可以直接出版电子书籍或学习资料,让用户付费使用。聚合类应用支持一定的交互,比如收藏、分享、评论、私信等,但基本上仅限于App用户间,不能与内容提供者进行互动。
图3 网易云阅读的订阅源分类
图4 网易云阅读的订阅页面
2.3 应用(App)终端化
将媒体内容和服务直接放置在专用App中,供用户安装到移动设备上,这是终端化的最直接形态。传统媒体,尤其是专业媒体,可以将自己的内容直接以App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如网易新闻、汽车之家等。出版媒体还可以将一本书作为一个App产品进行发售。
3 传统媒体采用移动终端化技术形态的依据
传统媒体无论在技术层面或是经营层面相较于互联网企业都更加保守,因而需要更明确的标准来判断采用何种技术形态进行终端化。本文从交互性、位置服务、支付功能、社交性、成本和盈利性几个方面来分析以上三种终端化形态。
3.1 交互性需求
交互性需求包含用户对移动终端的可操作性即人机交互,以及用户和内容提供者的互动即人人交互。人机交互主要考量软件的设计,不属于本文讨论范畴,下文中主要讨论人人交互部分。
基于社交开放平台的移动终端化(以下简称社交终端化)往往提供了用户与媒体的互动渠道,比如微博的@功能,微信的消息功能。这种交互性质类似于IM软件,无论对方是否在线,理论上对方都能够看到用户发过来的信息,这为信息互动创造了可能。聚合终端化采用订阅形式,内容的处理和展示均由应用开发者完成。这限制了用户直接与内容提供者之间的交互。应用终端化的开发者本身是内容提供者,所以在交互上能够进行非常自由的设定,例如设置专用的交互通道。这种终端化的交互性是最强的。
3.2 基于位置的服务、支付功能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是通过移动基站和卫星定位实时获得用户位置信息,并提供与位置相关服务的一种功能。传统媒体在移动化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媒体内容是否与位置信息有关,尤其是地域性较强的媒体。社交终端化具备完整的定位功能,且媒体可以调用用户的位置信息完成相关服务。聚合终端化一般也提供定位功能,但不会允许媒体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故很难提供LBS服务。应用终端化可以自由设定是否提供完整的LBS功能。
快速、安全、简单的支付功能是移动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服务。社交终端化的支付功能一般是与某种支付平台合作,例如支付宝、财付通等。用户绑定银行卡后,可以购买该终端合作商户的服务或产品,这就为传统媒体开辟了一种参与移动电商的途径。例如腾讯微信的支付功能,合作媒体能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售卖产品与服务。聚合终端化也可以与支付平台合作,提供类似支付服务。应用终端化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提供支付服务。
3.3 社交服务
由于社交网络已经渗透进普通人的生活,任何应用在设计初期都需要考虑是否集成社交网络。社交终端化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其本身就是社交网络的移动终端。聚合终端化的重心是内容,其社交功能仅限于用户间的交流,很难像社交平台一样提供多样性的社交应用。应用终端化的社交功能非常灵活,它可以通过App本身组建自己的社交网,也可以集成现有成熟的社交网。
3.4 实施成本与收益方式
传统媒体实施社交终端化和聚合终端化的成本非常低。其中社交平台不但不向内容商收费,还会从自身收入中给内容商一定的分成。传统媒体只需在开放平台注册账号并通过认证,即可内容。应用终端化因为需要自己开发和维护App,所以成本会高很多,而且有失败的风险。传统媒体在移动终端化中大致有以下三种盈利方式。
平台收益分成。这种方式适用于社交终端化和聚合终端化,平台提供者按照内容商提供内容的被访问量(或销售量)与内容商分享收益。如果平台本身是非盈利的或不存在盈利环节(如内容都是免费),则内容商可与平台商议价,由平台商支付内容费用。如果内容商提供的是收费内容,则平台商可以依照一定比例来获得销售收益。总体而言,内容商能够在议价中占有主导地位。
销售产品收益。这种方式对以上三种终端化形态都适用,它是以销售收费内容进行盈利的,例如书籍、视频等。其中,对于应用终端化而言,可以在App用户下载时进行收费。
广告收益。这种方式对以上三种终端化形态都适用。不过从用户体验考虑,如果广告出现方式不妥(如占用大块屏幕区域、推送过多等),或是广告内容不适当,会引起用户反感。对于应用终端化,一般是内容免费,但会在App中植入广告。对于社交和聚合终端化而言,广告收益可以分为两种:一为平台商作为广告者,获得的收益与内容商分成,分成的参考依据可以是内容商贡献给该平台的访问量(Page View,PV)。二为传统媒体直接将广告植入到内容中一起,从而绕过平台商,获得完整的广告收益。
表1是对三种终端化技术不同特征的比较,作为媒体移动终端化技术选择的参考。
表1 三种终端化特征比较
4 结 语
移动终端化是现代媒体进行移动化发展的最佳选择,传统的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并不适合移动设备。随着物联网技术加入到移动终端领域,未来的移动设备将会出现更多形态,可穿戴智能设备就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传统媒体需要在终端化选择上更加灵活,才能跟随时代共同发展。
注 释
[1]宋迪. 传媒变革时代的媒体移动化[J]. 中国传媒科技,2010(8):22-24
[2]魏丽宏. 关于我国手机传媒产业发展的研究[D].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3]彭兰,苏涛. 2012:新媒体时代的升级[J]. 新闻战线, 2012(2):13-15
[4]李秀莹,付玉辉. 2012年我国移动新媒体传播研究综述[J]. 中国传媒科技, 2013(3):56-61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已达6.52亿之多,庞大的数字背后隐现着海量的信息沟通及惊人的传播速度。随着4G和“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移动通信产业与传播媒介的融合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引起了包括新闻人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整合了移动媒体的新形态,使移动媒体给新型新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传播环境,逐步发展为集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生活娱乐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于一身的新型媒介,对传媒生态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体行业在传播终端、传播渠道、传播形态上已经形成了新的力量对比,有专家预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媒体将更富实力、活力与竞争力,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势必对社会发展和新闻环境产生重要而深刻的
影响。
1 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
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在组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上并没有很大差异,然而移动互联网在使用的便捷性、传输的即时性、定位的精准性和数据的移动性等其他层面的独特性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却是传统互联网所无法企及的。同时,移动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相互促进,移动智能产品的日益丰富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使移动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
1)信息传播的便利性。移动互联网使用的方便与快捷尤其体现在其无线信息数据传输的便利上。移动网络及智能产品的涌现,带来了传统互联网络和PC机所无法比拟的便利性。尤其是近几年兴起的智能手机,以其触摸屏引领科技与时尚,其快捷的操作方式征服了众多移动终端的消费者。结合移动终端设备利用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在网上获取各类信息。
2)信息终端的实时性。用户的移动终端设备在无线移动状态下接入网络,使用互联网服务以获取即时资讯,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终端获取信息的实时性。利用这个特性,终端用户可利用移动网络设备及时的、实时的、高效的享受到移动互联网服务。
3)信息传播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不仅体现在内容的综合上,更体现在渠道的组合上。从传播渠道来看,移动互联网既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更可以利用移动客户端产品――诸如微信一类的通讯产品来实现文字、语音、图片等综合信息的传递,甚至能够实现实时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功能。
4)信息传播的私密性。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更具私密性,信息的一对一传播、定向传播更加精准、高效,个人信息保密的程度更高。
2 移动互联网的媒体传播方式
移动互联网媒体注重的是内容丰富,展现形式多样,而传统媒体注重的是内容加形式,新媒体(互联网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交要素,相比之下互联网媒体在受众面上更甚一筹。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情境的意义突显并被极大强化,移动互联网扩展为内容、形式、社交加情境要素的结合。与情境时代密切相关的五大要素: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移动传播业已发展成为基于情境的服务,更加强调对环境的感知和信息的适配。移动互联网致力于满足用户的个体偏好,基于空间或情景提供服务,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盈利模式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手段更为多样化。与传统媒体及互联网媒体以强制性广告为其主要的盈利方式有所不同,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则是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互动性、可选择的营销策略,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特点,凸显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付费服务、在线交易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盈利重心。
在创新态势上,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手段更为多样,互动空间更为广阔,资讯内容更为丰富。传统媒介以及互联网媒体的创新点基本只局限于内容方面,发散及外延的创新手段是十分有限的。移动互联网基于内容、关系、服务而延伸的创新手段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场景应用的多样,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前景。
3 移动互联网对媒体传播的影响
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其实是很明确的,未来的报纸将以电子媒介的形式呈现,掌握丰富及时的讯息内容再加上适应时展的展现方式。2013年,美国最负盛名的报纸之一的《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2.5亿美元收购一举震惊整个传媒业。紧随其后,《纽约时报》亦以7 00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了旗下《波士顿环球报》,《新闻周刊》也告别了纸质时代。
我国大多数传统媒体已经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可抵挡,大多数媒体在拥有自身专业媒体平台之外,不得不另辟蹊径来谋得生存。在互联网大变革的时代,国内很多纸媒和电视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式是一方面利用自身的平台和受众开创公众平台进行传播,另一方面是借助自身的客户资源优势,举办各种活动,来拉拢客户和吸收广告资源费用,而本身拥有的纸媒和电视媒体平台的存在只能够作为媒体人的一个身份。
传统媒体的存在仍然有它的优势,高质量的新闻仍然要靠专业的媒体来操作完成。互联网媒体虽然在信息载体方面产生了变化,但是新闻的专业性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依然和传统媒体不可分割。互联网媒体虽然在信息载体方面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内容上对传统媒体依然存在依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闻资讯的快速浏览是用户的主要体验之一,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传统媒体必须适应新的传播媒介的特性,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未来甚至可能是谷歌眼镜和智能手表等,否则传统媒介将仅成为新闻内容的生产方,而新闻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则将被移动媒介牢牢掌控,前者的盈利空间将被极大压制而迅速萎缩,以致出现前述被新兴移动媒介所收购兼并的不利局面。对着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很多传统媒体已经有了自己的公众平台,在发挥资源及采编的优势的同事,推出适宜移动互联网搭载的内容形式,适时而合理的利用用户碎片化的时间资源,这对开发并吸引年轻客户群体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为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带来了契机。
4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五媒体催生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革新飞速、发展迅猛,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覆盖率不断扩大,使其一跃成为社会主流媒体。大众按照时间顺序,罗列出新闻传播存在的五大媒体。纸媒为第一媒体,无线广播为第二媒体,电视为第三媒体,互联网为第四媒体,微信、微博等新闻传播为第五媒体,第五媒体的受众是使用智能手机或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的用户,而其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门户、手机报刊杂志、手机电视、手机社会网络、手机微博、电子阅读、二维码等。
第五媒体无法替代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它无法单独存在,必然要实现各类型媒体的融合发展。比如新闻资讯、影视文学,既可以通过纸质印刷品传播,又可以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媒体传播,还可以通过手机媒体传播;社交网络、微博等也同样向着互联网和手机等跨平台融合的方向
发展。
关键词 全媒体环境;传统报业;改版;转型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2-0016-02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在各自的阵营和领域发挥着作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媒体的外在环境,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式已经出现了诸多问题,不利于报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传统媒体必须依托改版和转型来获得更快的发展。
1 全媒体环境下给传统报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从刚刚出现,到如今的发展壮大,受到了传统报业不同的关注程度,原来的自信和竞争,逐渐转变为迷茫和沮丧。在各类新媒体的竞争下,传统报业的发行量在不断收到冲击,广告收入下降,针对这种情况,传统报业急需“把脉”时展潮流,对全媒体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大力进行改革和创新,融合新媒体技术,开创各种有竞争力的媒介产品。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报纸要想生存和发展,新闻性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新闻依然是报纸的主角。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广大读者所关注的依然是媒体中传播的新闻信息。对于报纸来说,在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全媒体环境下,创新就是发展的动力。全媒体在新闻传播上,正好有着十分丰富的传播载体形态,它的传播形式不仅覆盖了人们的全部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并且还有着十分丰富的传播渠道,如局域网、互联网、传统纸质等。 究竟报业的全媒体形态是什么样子?尽管从目前报业试水新媒体、全媒体的实践看,大多仍在尝试阶段,能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成功案例为数不多,但传统媒体却都在探索全媒体这一问题上达成空前共识。
2 全媒体环境下传统报业改版和转型的方式
第一,应该构建多元媒体格局,做大发展平台。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业要想获得发展和壮大,不能够仅仅强调内容为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媒体格局,丰富传输渠道,促使发展平台得到壮大。
如杭州报业集团充分意识到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业改版和转型的重要性,积极融合新媒体技术,如今已经构建了很多个网站,从最初照搬报纸上的新闻内容,到针对受众需求再加工,构建了“杭州十九楼”这种极具影响力中国最大的生活消费社区网站,并在去年成立了杭州十九楼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与此同时,杭州报业集团还积极与其他渠道合作,在多元媒体格局下,将传统报业的弊端给有效克服掉,在对专题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基础上,还积极的报道即时新闻事件,对传统报纸的新闻截稿时间进行了创新,将即时报道新闻放在网络版上,而将那些时效性较弱的专题新闻放在纸质版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机制,增加了报业的综合竞争力。
第二,借助于新媒体,对报业主业进行创新。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增加,出现了各类传播载体和自媒体,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社会现象、新闻事件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舆论的干预和影响,而网民对从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方式却越来越依赖、越来越习惯。那么对于传统报业来讲,在新媒体语境下,就需要积极“借力”新媒体,对自身主业进行创新和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报业集团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都构建了自己的网页、官微、公共账号,除了可以将新闻第一时间出来,又可以实现网络互动,以此来促使报纸媒体的影响力得到有效增强。部分报业集团在创办移动终端的电子报纸的同时,也在传统报纸上做起“文章”,通过二维码、魔码等技术,将视频、音频嵌入到纸质报纸中,用手机配合阅读,让报纸“码上动起来”。
早在2007年,成都商报开创了首个报网互动平台“社区金版”,社区居民可以通过两个即时数字通道来进行交流和互动,不仅增强了新闻的实时性,而且可以更好的采掘到新闻信息。另外,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2007年开创了中国宁波网BO播报,将数字报纸形态创新了出来,它因为有视频窗口功能,那么读者就可以获取到相关的视频新闻,另外,在信息获取方面,还可以通过语音播报来获得。这些有益尝试,都亟需传统媒体重视自身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加强新兴技术创新。
第三,努力打造全媒体采编运营业态。新媒体存在碎片化、多点化、分众化、易变性和个性化,它的运作模式、盈利方式完全有别于传统媒体。因此,必须采编全媒体化、运营全媒体化、人员全媒体化,在同一平台上针对不同盈利模式分别发力,形成各具特色,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媒介经营性项目或产品,力争成本最低、效率最优、效益最大。
第四,加速媒体融合,打造全媒体。传统报业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发展和壮大,就需要将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促使媒体融合有效实现,打造全媒体。结合自身特色,通过联合、整合,对资源进行更加科学的配置,以此来促使传统报业在全媒体环境下获得改版和转型。
3结论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对传统报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介入有风险,不介入就没有希望。当机遇和挑战并存,传统报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创新主体报业,加速媒体融合,根据用户需求传播更加及时、更精准的资讯,增强自身竞争力,以此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林刚.全媒体环境下报业复兴的路径探析[J].新闻世界,2010,20(10):199-201.
[2]欧英男.数字化背景下报业全媒体转型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20(4):177-190.
关键词:视频自媒体 粉丝经济 资本市场
2014年以来,中国网络视频自媒体成爆发性增长,引发业界和学界的关注。知名视频自媒体《罗辑思维》在2015年实现B轮融资,因其700万的粉丝关注量,市值估价达人民币13亿元之多;以网络短视频走红的网络红人“Papi酱”不仅登上了《纽约时报》等外媒,其广告处女秀就拍卖出了2200万元……诸如此类现象尽管可以解释为中国政策面和产业层在创新发展中的必然,但视频自媒体自身的发展状况尤其值得深入思考。另外,这种现象是否能够持续,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笔者将在文中逐一探究。
视频自媒体运营类型与特点
笔者对中国当前影响力较大的20个视频自媒体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内容类型上看,当前的网络自媒体主要有新闻、财经、文化、娱乐四种类型。新闻类知名自媒体代表有优酷等平台播放的《暴走大事件》(王尼玛);财经类知名自媒体主要包括优酷平台播出的《鸿观》(宋鸿兵)、《罗辑思维》(罗振宇),爱奇艺平台播出的《吴晓波频道》等;文化类知名自媒体主要有优酷平台播出的《晓说》(高晓松)、《看理想》系列(梁文道、陈丹青)、《都嘟》(马未都)、《袁游》(袁腾飞)等;娱乐类知名自媒体有爱奇艺平台播出的《晓松奇谈》(高晓松)、《奇葩说》(马东、蔡康永等)(尽管《晓松奇谈》被定位为文化类型,但是从其整体基调和效果看,归为娱乐类更为贴切)。
纵观这些视频自媒体的运营情况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其运营主体多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人。这些人开办自媒体后因其具有的名人效应和粉丝号召力,能快速打开局面,聚拢用户,开展各种商业活动支持自媒体的发展。第二,播出平台主要集中在优酷和爱奇艺这类网络视频网站。其本身内容制作力量较弱,内容生产团队和能力较差,因此,愿意接受外来资源,并能够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况且,这些外来资源基本上可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大量优质的视频资源。第三,较少严肃内容,核心在快速满足普通大众知识文化需求,追求大数法则。比如讲述金融知识的财经自媒体《鸿观》,作为一档以金融视角还原过去,审视现在,预见未来的节目,其风格是“正经不严肃,解密不浮夸”,在节目的一开头宋鸿兵会以亲历历史文化名城引出话题谈论,对于不适合亲历的话题,则会以新闻报道开头,增强其可看性和趣味性。
视频自媒体发展的内部动因
不可否认,视频自媒体的繁荣背后必然有其内在逻辑。从自媒体的参与主体看,来自传统媒体但不能充分发挥才智是主持人弃传统媒体投入自媒体是微观原因。而中国视频网站目前跑马圈地的竞合格局构成了产业发展环境。当然,这些能够发生,得益于当前中国条块分割的地方电视集团体系。
微观层:传统媒体僵化的机制以及相对过剩的人才资源。从当前知名的视频自媒体从业者的工作背景看,大部分都来自于传统媒体的知名主持人或制片人。这些人具有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受制于体制内各种条框,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因此,或离开体制自主创业,或在体制外进行兼职。传统媒体人的身份为他们投身自媒体提供了可能,另外,因为本身具有从业背景,对于媒体运作和专业运营有自己的心得,使得他们能够从众多的小号中获得用户推崇,从而形成用户的规模效应,具备商业运营的基础。
中观层:视频网站跑马圈地的产业发展格局需要。造成目前自媒体的繁s景象也源于中国播出视频自媒体内容的网络平台较多,且隶属于几家大的网络公司。这些公司为了竞争会四处出击搜索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用户基础的内容进行投放和支持,并利用自己的平台以及资源优势对自媒体内容进行营销,从而加速该内容的传播以及商业运营成效。
较之国外,例如美国的视频节目播出平台相对单一,YouTube等视频网站竞争压力小,无须借助自身的平台优势对个别媒体内容进行推广和营销,网络视频自媒体的内容生产靠个体完成,但个体的运营和营销能力有限,从而导致了即便美国的“网红”出现,也不会像中国那样产生巨大的、持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宏观层:内容生产和播出资源条块分割的市场环境提供了生存可能。从电视内容生产的市场环境看,中国的传统做法是由电视台制作播出节目,尽管近些年开始将部分节目外包给商业公司,但大部分为文化娱乐节目类型,严肃的时政新闻类节目仍然由电视台自制。整个内容产业制作、规范交易都远未成熟,而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某些人具有创意和制作某一类节目的能力,但是也没有传播平台的支持,至少在传统媒体的播出平台上如此,这就导致了在以往的环境中,创意资源、制作资源尤其是资本资源不会关注该块市场。网络平台出现之后,尤其是自媒体平台播出渠道大量出现之后,激活了创意、制作资源,当资本也进入该领域进行推动,立刻引爆了自媒体视频的海量生产。
反观美国,各类节目的生产、播映和交易市场一直都是成熟独立的,只要你具有创意、制作的能力,就不难找到资本,生产出了好的产品,也不愁找不到播放平台,整个市场的产业链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因此网络自媒体播出渠道的出现与否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也就不会出现类似中国的引爆效应。
目前视频自媒体的商业模式
在笔者2015年8月访谈优酷土豆网副总裁葛威时,她提出自媒体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优胜劣汰行业。一方面,平台推不推节目或给不给流量很重要,但另一方面,即便平台给了推广和流量,如果节目内容不行,没有可能留住观众,就只能给下掉了,因为位置要留给别的节目,每个推广位的价值都非常高。所以这二者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正是由于这种激烈的生存现实,各个自媒体在完善内容的同时都试图通过多元化的经营实现生存和盈利。
广告收入盈利。如上提到的,有了流量、有了好的内容就能够吸引受众,而足够多的受众就可以吸引广告投放。这是最为简单的盈利模式,也是媒体最为熟悉的一种盈利模式。目前播出平台的广告收入,分成给自媒体的,约占总体广告收入的三成。另外,寻找节目的赞助商和冠名商也是广告收入的另一种形式。总的来说,自媒体和网络平台二者之间各有分账,一种是广告分账,另一种是冠名分账和赞助分账。有些受众层次较高的节目,更能够获得知名品牌的青睐。比如《吴晓波频道》节目的赞助商有宝珀手表、福特汽车等。
广告模式盈利与播出平台的运营也密切相关。内容为王,自媒体节目以质取胜,一旦具有吸引用户的能力,平台也会不遗余力推送,并形成良性循环,双方构建起固定的用户群和稳定的广告收入,实现双赢。基于这种互动,自媒体和播出平台也会构建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线上粉丝经济。当节目内容吸引了足够数量的粉丝,自媒体也能够从粉丝产业中实现盈利。一些“网红”同时也是“淘女郎”,能通过自媒体链接到其淘宝店,可根据粉丝的点赞与投票,选定最受欢迎的服装样式和饰物等,吸引大量粉丝购买,在已有布料的情形下,一般一周左右就可发货。但是粉丝的吸引和维护需要耗费很多精力,粉丝对节目的留言评价,网红与粉丝的即时互动,自媒体节目符合粉丝要求的调整,播出平台通过微信、微博对自媒体的转发,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一段时期的社群经营,大量固定的粉丝群体形成,自媒体还可以通过向粉丝会员和自己的微信订阅用户收费实现盈利,也可以在微信、微博上发软文来形成广告之外的盈利模式。
线下多种经营。对于卓有成效的自媒体,线下的多种经营也成为盈利的重要渠道。尽管罗振宇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自媒体之一,但是他却声称,“我们不是什么媒体,我就是一个买卖人。”2014年他在线下卖出了75吨大米,2000多个跳蛋,售书则达到1.5亿元多的营业额。有人粗算罗振宇2015年的年营业额(不包含非图书/自媒体类产品)在13亿元左右。举办相关培训也是通过线下活动实现盈利的一种方式,如《吴晓波频道》的自媒体电商大课,以及一些网红培训等。此外,成功的自媒体人还会有其他的一些收入,如粉丝见面会赞助,商业活动出场费等。
视频自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前面这三种主要的运营模式代表了自媒体勃兴以来的赢利模式。而随着自媒体自身品牌形象的构建和品牌声望的积累,知名的自媒体可以利用品牌效应做延伸,扩充品牌的盈利途径。比如,吴晓波充分利用《吴晓波频道》的品牌影响力,将浙江省千岛湖上承包小岛出产的杨梅酿酒,命名“吴酒”开展经营,其创下了33小时售5000瓶、72小时预订3.3万瓶的纪录。吴晓波认为,当生产者的内容足够好的时候,连接的成本将会很低。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吴晓波通过自媒体积累的声誉连接到其他衍生领域,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完成利益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品牌和产品构成了一个利益整体,用吴晓波自己的话讲,如果吴酒做不好,首先被质疑的是吴晓波本人,这就以人格担保的意味,潜在地告知消费者,也有助于反省内视,确保吴酒质量的上乘。①
未来这种模式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形成在视频自媒体品牌下发展更多类型的线下产品销售。将这些商品变成自有品牌的加盟产品,仅仅是一种较为初级的品牌合作模式,未来也可以通过特许、贴牌等方式进行合作。只要自媒体的品牌在,只要运营人的影响力在,就能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商业合作可能。除此之外,一些在视频网站和视频产业中新出现的赢利方式,一些优秀自媒体在自身发展中的尝试,同样可以引入到其他的视频自媒体中,从而为自媒体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
原生广告植入及电商模式。以2015年为例,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2097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分类广告、以原生广告为主的其他形式广告和电商广告增长最为迅速。②从近年的广告发展趋势看,网络广告尽管每年还在增长,但是整体的增速在放缓。只有创新的广告形式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而这种创新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能够发现精准客户,并依据客户需求和兴趣进行广告投放。自媒体的优势在于以粉丝和会员为主体的受众具有相似的兴趣和偏好,围绕相同的自媒体账号构建相对固定的、特征相似的精准客户群,这就为原生广告的制作和投放提供了效果保证。而且,自媒体平台往往拥有强大的内容原创能力,因此,视频自媒体应该成为原生广告的主要生产者和投放者。
此外,既然客户群是已知且基本固定的,那么近来相对流行的视频电商模式同样可以引入到视频自媒体中作为自媒体盈利的一种必要补充。视频电商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商品和使用场景,让消费者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产品的实物特征与风格。商品在视频内容中的体现,展现方式更加生动,营造了整体氛围,大大增加了消费者购买的好感度,同时视频内容具有的吸引力和示范作用,可以帮助商家最大限度提升消费转化率。③自媒体的视频创作更为灵活,适用电商产品在节目制作中植入产品,能够让视频营销更有效。
程序化广告交易模式。从2014年开始,中国程序化购买市场中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就在于大量的视频资源开始进入程序化购买市场当中,并且可以预见,未来视频的程序化购买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④2016年腾讯、陌陌加入程序化交易阵营,而且在网络广告增速下滑的环境下,陌陌得益于程序化交易获得广告收益的快速增长。目前视频行业所采用的这种模式完全可以被视频自媒体所采用,在视频自媒体的平台上形成广告打包,并通过交易平台进行竞价,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扩大广告营收。尽管目前自媒体作为内容生产者自身并不具备视频平台进行程序化交易的优势,但一方面,自媒体的内容可以在多个视频平台进行播放,比如《二更视频》在腾讯、搜狐、爱奇艺、优酷 、PPTV、新浪视频、凤凰视频、乐视TV等平台播出,另一方面程序化广告交易也有中介平台可以沟通供需。在@样的环境下,优秀的自媒体内容生产者可以构建自己的程序化广告交易模式,主导自己的广告经营,扩大内容价值。
融资再投资模式。2015年《罗辑思维》被估值13.2亿元,实现B轮融资,由中国文化产业基金领投,启明创投等跟投,投资名单中更有:柳传志、柳青、俞敏洪等圈中大佬, 罗振宇构建起了真正的金钱帝国,成为不折不扣的自媒体“首富”。⑤2016年《罗辑思维》和真格基金等机构以1200万投资网络红人“Papi酱”;4月,“Papi酱”的广告首秀以2200万元的价格被天猫卖家丽人丽妆最终拍下,被誉为“新媒体史上第一拍”;7月,“Papi酱”在花椒、优酷等8个平台同时首次直播,8个平台同时在线观看量达到2000万。⑥尽管网红经济不被看好,但是罗辑思维的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自媒体作为商业平台运营的无限可能。既然平台可以是一个商业运营的主体,能够自己融资,拥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具有品牌号召力,那么自媒体就可以商业组织来充分利用自身的商业资源。融资再投资模式不仅仅是利用自己的资本为自己盈利,更重要的是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能够将自身的资源和自己的运营经验投入到投资项目中去,提升资本运作的成功几率,这是自媒体投融资的优势之所在。
结语
艾瑞分析认为,在线视频企业广告收入目前最主要由外购版权电视剧与综艺节目所贡献,而随着在线视频企业自制内容业务的深入发展与移动端商业化的进一步深入,未来这两块业务所贡献的广告收入也将成为在线视频广告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⑦这一统计数字也说明,尽管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的视频自媒体市场已经非常繁荣,而从整体的市场格局来看,仍然是视频市场微不足道的一块蛋糕。但是,不管如何,作为在线视频市场充满活力的一部分,视频自媒体丰富了整个网络视频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大号”的运营模式和已经盈利的事实,促发了更多具有知识储备和视频制作兴趣的用户加入到自媒体的运营中来,并以市场长尾的形态不断充实整个视频市场。从这个意义来看,这些网络自媒体的有形广告收益有限,其带来的无形用户价值无穷。而且,伴随着个别优秀自媒体自身颇具想象力的平台化运营,已经让自媒体不仅仅是一个内容生产者,更像是一个基于品牌的运营公司。从这个角度看,视频自媒体将同中国的视频产业一样,在未来的发展上具有无限可能。(本文系 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指导性项目《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沟通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15G05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东华大学)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①李 :《33小时5000瓶 吴晓波是怎么卖酒的》,http:///20160401/n443062190.shtml。
②《凤凰网高级副总裁徐进:看原生营销4.0如何HOLD住多变“互联网+”》, http:///a/20160418/41596176_0.shtml。
③④⑦《2015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年报监测报告简版》,艾瑞资讯网提供下载。
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上任后,放松了电影管制,派拉蒙法案基本废除。自此以后,几大电影公司不但重新恢复了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而且开始走上横向并购的道路,日益形成当前所谓的六大传媒集团。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六大集团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逐渐将触角延伸至传统媒体的各个领域,如电视、电影、动漫、出版、音乐等细分行业,构筑了较为稳固的地位。以迪斯尼为例,通过并购大都会/ABC集团,迪斯尼获得了ESPN有线电视网和ABC无线电视网;以迪斯尼动画为背景,公司还建设了迪斯尼公园。目前公司已经拥有电影、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公园等多个业务单元,市值在六大传媒集团中排第一位。
然而,正是由于六大集团多年的耕耘,其核心利益亦都在其中。当新媒体出现,并对其造成一定威胁时,六大集团势必会联盟进行反抗狙击。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是,互联网视频在美国的渗透率不论是速度还是深度都较中国要低。此外,美国的网络视频公司也只有少数几家,不像中国群雄称霸。
中国的电影行业受计划经济影响,2002年以后才进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很多民营企业也是这时候才开始崛起。仅就时间长度而言,尚不足以支撑其走的更深。更重要的是,国内电视剧的行政垄断及音乐等其他版权市场的不完善,阻断了各类传统媒体进行横向整合的可能。因此,国内目前尚无可以比肩美国六大的大型多元化的传统媒体集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新媒体来势汹汹时,国内的阻力较小,各类网络视频得以野蛮成长,百花齐放。由于没有传统媒体整合的根基,在互联网这一波大浪潮下,中国更可能直接进入新媒体的横向整合。
传统媒体集团和新媒体集团的特征比较
1、互联网平台主导vs传统媒体大佬主导
传统媒体集团横向并购的目的主要在各业务的协同,因此那些在传统媒体领域具有资本实力的公司最有可能成为整合的推动力。如索尼在音乐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其并购了哥伦比亚影业;新闻集团是出版业大佬,其与20世纪福克斯合并,形成出版、电影电视等多业务。
互联网时代,流量是王道。已经具有平台优势的互联网企业最有可能率先打造互动娱乐新媒体。从过去几年发展的节奏来看,亦可证明如此。BAT三家和小米都已经在布局。
2、游戏业务为变现来源vs电视和电影为主要收入
从业务收入构成来看,传统媒体集团主要来源于电视和电影。无线电视靠广告收入,有线电视月租的收费习惯已经形成。而电影,除了票房,美国已经形成了多窗口放映的秩序。
而新媒体从当前形势来看,对游戏收费是可能性最大的。其他如网络视频、音乐最有可能成为一个引流的渠道。就目前主流的网络视频而言,免费观看已经成为大众的习惯。视频网站主要靠广告收入来维持,但从2004年至今,普遍未能实现盈利,亦未找到其他可靠的盈利方式。而游戏业务不同,腾讯的盈利中很大部分来自游戏业务,说明对游戏收费的土壤存在。
当前国内的新媒体集团布局
国内的新媒体主要围绕游戏、动漫、小说、网络视频、音乐等几个层面来布局。当前国内打造互动娱乐媒体集团的候选人主要有五家,BAT三家+小米+乐视。
首先来讲讲腾讯,在BAT三家中,腾讯应该是最有竞争力的。第一,就大家常讨论的基因而言,腾讯的社交基因显然和互动娱乐是最为契合的。第二,虽然腾讯在2014年初才明确互动娱乐业务板块的打造,但较BAT其他两家的业务布局较早。腾讯视频、QQ音乐、腾讯文学等业务板块早已建立。第三,最重要的是,腾讯在互动娱乐最有可能变现的环节——游戏上,已经耕耘多年,未来在这一块发展上可以驾轻就熟。当前最重要的应该是,如何以游戏为核心,带动其他板块发展,并形成协同效应。
再来讲百度。虽然从基因上来看,百度以搜索引擎为主,似乎和娱乐搭不上边。但其搜索业务下,早年已经有了百度文学,百度音乐,2010年后也开放了游戏平台。网络视频方面,爱奇艺和PPS的合并,也让其即将超越优酷土豆,成为视频界老大。可以说,百度在互动娱乐版块各业务的布局还是较为齐全的,未来怎么发力还有待观察。
再看下阿里。相比其他两家,阿里的电商基因应该说离互动娱乐最远。但近几年阿里在这块行动较快,频频出手进行收购。先是控股文化中国,再有收购华数传媒,同时音乐端已经收购了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最近收购优酷土豆,补齐其在网络视频上短板的举动更是彰显了其在互动娱乐版块发展的决心。虽然布局较晚,内在基因似乎不搭,但马云的实力不可小觑。
除了BAT三家,互联网平台中,小米似乎也对互动娱乐有所觊觎。去年传说小米收购了金山游戏部分股权,还有意注资迅雷,文学版块上已经有了多看阅读。虽然小米创立较晚,平台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但雷军的野心亦不可低估。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1.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现状
1.1 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网络的优势显现,网络视频形势的发展良好。网络视频是指以网络为传播媒介、以网络视频服务商提供的视频资源为内容以在线直播或点播的形式,供人们观阅的声像文件。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成为我国规范视频新媒体发展的一个征兆,在这一年,原来的产业格局开始变化,国家力量介入,版权市场逐渐规范化、制度化,有一些视频网站退出了市场。
各个视频网站在资本和版权方面进行博弈,使得我国的在线视频行业的规模扩大,形势良好。但是,我国的网络视频行业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版权不明,内容重复雷同;其次,不良视频充斥网络,难以管理;再次,视频画质有待进步;最后,商业盈利模式还不完善。由于经营模式还不够完善,盈利方式也比较单一,所以很多视频网站长期入不敷出,处于亏损状态。
1.2 手机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4G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地普及,手机广播电视媒体逐渐走向了大众的视野中来,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手机广播电视的发展势头却不够强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太多:手机广播电视媒体的内容比较单一,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国家的技术标准与行业标准相互存在;盈利主要依靠用户的数据流量费用和用户订制产生的费用,盈利方式过于单一。
1.3 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之后,数字电视横空出世。所谓的数字电视,是指从节目的摄制开始,一直到信号的显示,整个过程都是数字化的电视系统。数字电视早己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得到了受众的拥护,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国家的支持。国家和政府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数字电视。其次是拥护规模庞大,无数个家庭都离不开数字电视的陪伴。最后是盈利空间充裕。但是,在现实中,数字电视的盈利范围依然有限,运营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受众的反应不一,主要表现为网络分散:有些电视网属于地方建设,权力分散,不好管理;内容匾乏: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娱乐节目都是照着一个模式进行,缺乏高水平的电视节目;产业链中的利益分配不均匀:网络运营商拿一半以上,节目集成商不到10%,这就使得节目的重点不在内容上,而在广告收入上;产业营销模式滞后:目前我国的受众己经形成免费消费的习惯,对于新兴的收费方式比较抗拒。
2.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
2.1 对传统电视产业的发展造成冲击。网络视频是新媒体的主力军,跟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网络电视的观看不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播放设备和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其次网络电视的内容也更加的多样化,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最后网络视频的清晰度也优于传统广播电视,画质相对来说更好。面对这些优点,人们很难不选择新媒体,对传统的广播电视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2.2 对视频的生存方式产生影响。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高,数字化技术被应用到新媒体上,影响了网络视频的生存形式。数字化技术可以压缩传输广电信号,原先可以承载一个频道的宽带,现今可以承载四个以上的频道。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的从业人员对频道进行重新的编排,重新审视立台特色。
2.3 节目的形态发生改变。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功能是为观众提供新闻资讯和放松娱乐节目,现在随着新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广播电视需要进行电视节目形态的调整,在保留原有的电视节目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角色。
2.4 收视率的统计方式改变。在新媒体时代,不应该在使用统计收视率的方式反应广播电视盈亏情况了。传统的电视节目收视率通过抽选出一部分的用户,进而对收视率进行测定,其所统计的收视率则直接会影响盈利情况,这种统计方式产生的问题比较多,而且观众的兴趣爱好越来越多样化,公共场所收视与移动收视也在逐渐的增加,传统的收视统计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3.广播电视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全球媒介发展的过程中,内容共享、媒介边缘弱化、渠道融合是主要的发展趋势。在理想的环境下,新媒体成为集声音、视频等资源为一体的综合工具。广播电视的边界将逐渐模糊,甚至消失。
3.1 内容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共享是媒介融合的必经途径。这是因为内容资源是受众接收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新媒体进行竞争的核心资源。当资源实现共享之后,各种媒介的垄断优势将不复存在,科学、新颖的内容就成了竞争的必杀技。例如网络媒体,受众之所以对于网络如此青睐,除了它本身的速度较快、时间自由等优势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源丰富多样,而且更新较快。所以,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就加强与传统媒体或者业余媒体制作人的合作,同时给予普通用户以上传资源的权利,来获得尽可能多的合法内容和素材。
3.2 渠道与终端融合。目前,广播电视的业务主要有高清电视、付费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多媒体的业务主要有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等。在未来,这些业务将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实现更深层次的交融。渠道交融的最常见方式就是三网融合,即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通信网的融合。三个网络经过改造,使得某些技术和业务趋于一致,在此基础上,三方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将手机、电视和电脑融合为一体,彼此之间的壁垒不再明显,各种信息、通讯等可以共享共用等。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全国的其他地区都能够实现渠道与终端的融合。
各种形态的新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比较多,由于政策的限制,致使新媒体在运营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的困难。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会被使用到新媒体中来,这些问题也将会被解决,电视新媒体行业一定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周边产品衍生品;产业链文化消费;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0-0048-02
新媒体的出现使不同的文化相关产业之间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传统媒体产业的单一经营模式在新的媒体形式冲击下生存日趋艰难,跨界整合、求新求变以延续生存成为诸多传统媒体产业的选择。图书出版业作为传统媒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应对数字化浪潮冲击,也纷纷开始探寻新的盈利模式,其中的出路之一就是图书周边产品的开发。
1 图书周边产品及相关概念
周边产品的概念由来已久,但在图书出版领域鲜少提及。因此,笔者需要对图书周边产品的概念进行相关阐述及界定。
与图书周边产品关联度较高的概念有图书附属版权经营和图书衍生品。三者之间虽有交叉重叠,也存在细微差别。关于图书附属版权的研究较少,主要侧重于微观的案例研究,如汤伟武的《试论图书附属版权的多元化经营》,对“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的附属版权多元经营产品进行了详细分析。此外,冷秋丽的《媒介融合视角下的图书附属版权产业价值分析》从“大出版”的角度对图书附属版权进行了出版产业效益上的考量。
对图书衍生品的研究相对更丰富,主要有两类,一类侧重对细分图书衍生品进行系统研究,较具代表性的有邹蕊的《漫画类图书衍生品开发研究》、姜曼的《文学类图书衍生产品研究》等,侧重于对图书的衍生品进行界定并就特定的营销方式进行阐述。另一类将衍生品置于出版产业链下,进行出版业盈利方式的探讨。如余人、徐艺婷的《论图书衍生品开发与出版产业链拓展》、韦林鹿的《大众图书增值研究》等。
但此类论文或模糊图书附属版权产品与图书衍生品的概念,甚至引入另一概念“周边产品”,进行3种概念的互释;或将二者归于普通商品,模糊其特殊性。
周边产品,顾名思义,指的是某种产品的衍生品,该词通常指代动漫衍生产品,包括单纯赏玩收藏性质的硬周边(Core Hobby)和具有实用价值的软周边(Light Hobby)。以日本动漫为代表,热门作品通常会有相应的周边产品,包括价格较高的人形、扭蛋①等硬周边及挂卡、文具等软周边。因此,日本动漫能推动一套与之对应的周边体系形成,可见,周边产品背后潜藏的是一套立体化的商品经营模式。
随着营销观念的跨界创新,不同经营思路相互借力谋求发展,周边产品的研发思路也逐渐被借鉴,诸多文化产业开始依托某种成熟的原始产品,进行跨领域、多形式的周边开发及市场投放。
图书出版产业作为典型的传统文化产业,在立体经营理念的影响下也开始试水周边产品。图书的周边产品通常与图书内容紧密相关,与动漫类周边产品不同,其特殊之处在于不受图书内容是否虚构的影响,而且,也不排斥同类型纸本书的新形式,再版、翻版图书也可以成为原版图书的衍生品。
根据图书周边产品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2种标准对图书周边产品进行分类。
1.1 按产品的形式属性分类
按照周边产品所属的形式,可以划分为同属性周边与跨属性周边。
同属性周边主要包括与原版图书相似的其它版式、形式的图书。譬如,老年版、青少版、线状版、精装版、平装版等不同版式的四大名著。不同版本的周边产品通常针对特定的读者群体,如老年版针对老龄读者,将字号放大以方便老龄读者阅读;青少版注重图文并茂,加注拼音、对原内容进行适当删改以契合青少年的阅读水平等。
而跨属性周边主要指的是不同于纸质书的其它形式的周边产品。比如与原书内容相关的明信片、T恤衫、CD等,这类周边不局限于纸质形式,因而能够较好地满足读者标榜个性的需求,将阅读感受本身物象化,并延伸至其他领域,使得图书内容能够跨领域、全方位互补协作,实现一种立体式的品牌塑造效果。
1.2 按产品的效用分类
与“硬周边”和“软周边”的划分类似,图书周边产品按其效用、使用价值的不同也可分为2类。一类是单纯具有审美价值的周边;一类是实用和审美价值并存的周边。
单纯具有审美价值的周边主要用于收藏,在少儿童书中极为普遍。如童书随书附赠玩具类产品,譬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查理九世》系列读物的人物立体纸模。获得这类周边或需要读者购买价位相对较高的套装书、精装书,或在周边产品上付出较高数额的开销。因此,受众面较小而盈利空间极大,购买者多为图书的“脑残粉”“骨灰级粉丝”。
实用和审美价值并存的周边较前者更为广泛。包括与图书配套设计的明信片、书签、T恤、包袋等等,甚至包括游戏类的虚拟产品。如安妮宝贝《且以永日》随书附赠的古典明信片,《达・芬奇密码》幸运购书读者获赠的达芬奇密码T恤等等。虽然这些产品实用性与审美性并存,但其象征意味远高于使用价值。例如,《达・芬奇密码》的T恤的获得者事实上并不在意这件衣服质量如何、是否合身甚至是否好看,他们在意的仅是T恤上有《达芬奇密码》书中的内容符号。这也说明,从内容中剥离的文化符号的意义较内容更易为读者重视。
2 图书周边产品的开发思路
图书周边产品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制造符号、生产意义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贩卖周边产品卖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作为物质载体所携带的意义。因此,如何将图书作品中的抽象意义剥离并打造成一种具有鲜明识别度的理念,并使其能在特定范围内具有受众认可度,进而使相应的周边产品能够携带从内容中剥离出的理念,成为商品使用者形象的建构介质,是图书周边的开发目的。
图书周边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生产意义并将意义付诸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结起来,大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图书内容进行宏观概括。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对文本原有意义进行的解码过程,也是一个赋予文本新意义形式的制码过程。一方面,周边之所以为周边,就在于其有相对明确的母体,即周边须有迹可循;另一方面,周边要对原内容进行摘炼,使之在不同群体中碎片化地高效传播。这一过程必然会受到信息提炼者的主观影响,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使这一制码过程尽可能符合原作者意图,且具有普适性是重点及难点所在。
其次,将图书内容进行形象化再现。图书周边作为承载图书文化的产品载体,不仅需要将抽象形象、理念具象化,而且具象化方式需要与周边特点相契合,同时,具象本身需具有典型化、程式化、品牌化的潜力。比如,明信片主要通过与原书内容相关联的图文再现,摘取原书符号以够唤起读者关于原书最直接的印象。而CD光盘中的内容应立体化呈现原书内容,视频应为原书经典场景、音频应为贯串原书的主旋律。
此外,需对周边进行品牌式打造。包括品牌意义塑造、品牌文化传播、品牌营销方式创新等。如村上春树《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一书富有艺术感的封面设计使封面上如独角兽之类的图案通过各类周边印花产品成为都市爱情观的一种象征,如能保持一定的传播热度,该手绘独角兽图案或将成为Hello Kitty、Snoopy式的品牌也未可知。
3 图书周边产品的意义及风险
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但出版业涉足周边产品已日趋普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图书周边对急于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出版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首先,周边产品的打造是图书盈利方式的创新。周边改变了传统出版的单一模式,延伸了销售链条,使图书潜在盈利空间得到拓展。图书产销和盈利作为整体,不仅需要获利,更需要践行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延长产业链拓展盈利空间,反哺盈利有限的部分,实现出版系统内的协调,从而维持出版系统运作,是周边开发的重要意义。
其次,有利于迎合大众在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再止步于吃饱穿暖,而逐渐讲求文化消费。相当部分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实物消费,开始注重产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图书周边的出现正是对读者文化消费心理的迎合与推波助澜,倡导了一种理念消费的新模式。
此外,图书周边有利于发挥图书的品牌效应,延长图书生命周期。与动漫产业相似,图书周边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海量出版物面临的生命周期有限带来的盈利风险。且通过周边产品,出版产业得以形成一个立体系统,对文化理念及品牌的跨领域传播大有裨益。
然而,新事物的发展难以一蹴而就,图书周边产品也存在一定的难题与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情况,也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一方面,对于部分随书附赠的周边而言,其产销捆绑在一起,在售卖过程中极易存在周边遭窃的情况。尤其在开放阅览式书店里,只拿赠品不买书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产品安全与产品体验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另一方面,周边研发对图书销售的影响难以量化。由于影响销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销量进行定量研究并不现实,导致只能泛化估计图书周边的作用,即周边可能与图书保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也可能喧宾夺主一枝独秀。
图书周边模式发展潜力相当可观,但在周边的研发销售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并且,现有周边多运用于童书出版,其成熟及广泛投入市场尚需时间、实践来检验和完善。如何从这一新路径中探求规律并指导图书产销,从而形成更为稳固的文化消费体系,进而拯救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饱受质疑的传统出版业,这值得我们深思。
注释
①人形、角色模型为动漫人物的人偶式产品,扭蛋为一种日本蛋形玩具。
参考文献
[1]余人,徐艺婷.论图书衍生品开发与出版产业链拓展[J].出版广角,2013(4):75-77.
本文就学习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林海日报社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实践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谈一些看法。
一、用互联网思维建设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1.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党和国家把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第一入口,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颠覆了传媒业。如果传统媒体不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就会失去舆论引导,正面宣传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正是因应形势变化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是适应新时期媒体管理和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掌握舆论主导权,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好这项工作,传统媒体才能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2.必须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
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要把林区的重大战略、辉煌成就在新媒体以神形兼备、直观形象的方式深入到千家万户。同时通过新媒体巨大的信息平台,把党和政府的主张、职工群众的呼声、愿望及时准确地传达出来,从而形成为全局服务的向心力、凝聚力。要在重大事件活动报道中,显示新媒体巨大的影响力。把网络视频、微博、微信、LED屏等新媒体作为历史活动和事件的记录者,在凝聚职工力量,营造时代氛围,满足职工群众信息需求上发挥媒体引导舆论方面的重要作用。
3.必须加快新媒体建设
要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抓住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建立优势新媒体平台,完善信息服务。以先进技术为支撑,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紧抓移动互联网发展契机,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媒体等,加强各类移动终端建设,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转型步伐,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媒体资源,发展网络视频、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抢占发展主动权。
二、实现7个打造,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面对新形势,传统媒体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具体到林海日报社来说,就是要以新技术为引领实现7个打造,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1.打造《林海日报》品牌优势。《林海日报》有着很好的品牌影响力、公信力、内容优势和通联资源优势。在新形势下,要将报纸的内容优势与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进行融合互补,把互联网中的中国绿网、电子报,移动互联网中的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作为《林海日报》新闻的新载体,内容得以快速便捷无界传播,新媒体也借助报纸的品牌、人力和新闻资源优势,传播力、公信力得以提升,收到信息互动、宣传互动、受众互动、品牌互动的良好效果,产生强大的合力效应。
2.打造中国绿网升级版。自2009年以来,林海日报社全力打造“中国绿网”这个传播平台,建成了“中国绿网”网络直播间,掌握了视频转换技术,实现了网络视频直播与视频点播。目前,“中国绿网”总点击量已超过2500万人次,已被百度认证为官网。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林海日报社把打造“中国绿网”升级版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对页面和数据库进行全面优化,对首页进行改版,购置全新的适合时代需要的大容量、功能全面的数据库和服务器,增加云服务器空间,加大带宽,增加网络视频网页,建立视频工作站,更好地成为森工集团(林管局)政务、新闻和民生信息的平台。
3.打造“两微、一端、一报、一屏”。为顺应新形势,林海日报社专门配备了新媒体编辑,通过《林海日报》官方微博、微信,使网友在新媒体平台实现与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林海日报》在“中国绿网”设立了电子报,在移动互联网上建立了手机客户端。这些媒体形态集原创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立足林区特色,实时资讯,用简单便捷的方法记录了林区的变化。充分发挥位于森工集团(林管局)机关南楼院内的户外LED屏这一直观传播平台的作用,使之成为集新闻宣传、民生资讯、形象展示的全新平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4.打造优质的信息内容。《林海日报》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大力推进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创新,实现题材体裁和表现手法的极大丰富,使文化产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积极鼓励原创作品,报社记者现场采访、写稿,既发回通稿,同时也带着新媒体思维的策划到前方,除在报纸上刊载外,新媒体同步发稿。同时记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终端将新闻报道转载出去、传播出去,从而显示媒体融合的独特威力。
5.打造科学的体制机制。媒体融合发展要在尊重和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建立职责明确、权责一致、整合与分工相协调的新型的机制体制。机制体制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在理念、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适应媒体融合。在建立体制机制方面,既要系统总结和继承以往传统媒体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也要深刻反思和改变以往媒体管理当中存在的不当做法。
6.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把传统媒体记者、编辑转变成一专多能的全媒体记者、编辑。在采访手段上,要求记者除会使用录音、录像等常规采访设备外,还要熟练掌握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技术。从采写方式上,要树立“全媒体”理念,要深入采访现场,生产出消息、通讯、图片、视频等多种新闻产品。全媒体编辑则要对各种新闻产品进行深加工,根据不同的内容推送到不同的终端,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