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盈利能力现状范文

盈利能力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盈利能力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盈利能力现状

第1篇

>> 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保设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现状研究 管理会计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及建议 论我国制造业企业物流改革 我国玩具制造业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方向 我国通信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升级路径研究 我国制造业新产品开发与销售现状分析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我国制造业升级路径分析 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为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企业利润的下滑对宏观经济整体增长造成的严重影响,引起了政府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因而,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现状的认识,尤其是对我国企业以利润为主要指标的盈利能力下降的解释,成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时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现有文献中对于企业利润与盈利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是将其解释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刘易斯拐点(LTP)之后的必然现象,企业长期的利润增长依靠的是低要素成本,特别是低劳动力成本,而当这一条件消失之后,企业的盈利能力迅速地下滑(蔡P,2010;Aghion, P,et al.,2009);二是从市场结构变化与竞争力的角度来解释。有学者认为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主要与市场的垄断程度和企业竞争力两个因素相关(金培,2007),利润率的下降可能伴随着市场垄断程度的下降和市场整体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因而企业利润的下降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其可能会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Porter,2005;曲h,2008)。

因而,我国企业利润率的快速下降,既有可能是经济下滑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有可能是经济正在发生转型升级的外在表现。如何科学地认识这一变化,对于政策制定者尤为关键。已有实证研究证明政府的管制所形成的垄断利润是企业高利润的主要来源(曲h,2008),因而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突破政府管制,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分配性努力,形成制度型企业家(汪伟,史晋川,2005)。但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这种制度突破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越来越需要通过创新能力的提升来获得利润(程虹、宋菲菲,2016)。然而,现有文献对于我国企业盈利水平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存在着缺憾,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乏较新较全的数据分析。目前对于我国企业利润现状的分析,主要使用的是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该数据库并未覆盖占我国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因而难以真实反映我国企业整体的盈利状况。学术研究中所使用的企业数据,主要是2007年公布的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其不仅在时间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性,且在数据质量上存在着各类问题(聂辉华等,2012)。二是对于我国企业利润下降的现象缺乏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国家统计局等对于企业利润下滑做了一般性描述,从需求不足、成本上升、工业品价格下降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但总体而言,现有文献并没有对于企业利润下滑进行定量分析。为此,本文基于最新的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数据(CEES),对企业的盈利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影响当前企业盈利水平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目的,是要在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借以为延缓企业盈利能力下滑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对于现有文献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使用了随机抽样的一手企业调查数据,能够对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做出全面评价;第二,基于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来对我国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分析,特别是结合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特定背景,分析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余下的内容安排是:第二部分介绍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指标以及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第三部分阐述我国制造业企业盈利现状的特征性事实;第四部分是对我国制造企业盈利现状的解释;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说明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武汉大学等单位开展的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该调查于2015年实施,调查了企业2013、2014年的状况。这一数据调查对于企业盈利状况分析的主要优势在于:

第一,调查了较为全面的企业盈利指标。该问卷重点调查了企业的财务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利润、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因而,能够满足多维度的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调查涵盖了不同规模的企业样本。现有文献使用的主要是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忽略了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论的稳健性。CEES基于经济普查的企业全样本数据进行随机抽样,对于各种规模的企业均有所涉及,因而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

第三,CEES数据的匹配性。该数据不仅囊括了企业盈利状况的基本数据指标,同时还调查了与企业相匹配的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如劳动力工资状况、受教育程度、技能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等指标,这有助于对劳动力这一影响我国企业盈利能力重要因素进行更为深入而细致的分析。

(二)数据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主要参考了金碚、李钢(2007)所提出来的企业盈利能力概念,其主要指企业的利润状况,在衡量指标上主要使用了企业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ROS)。但他们同时指出,企业的利润率并不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唯一指标,实际上盈利能力是一个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概念,更高的盈利能力代表更高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高利润率既有可能是由于企业的竞争力较强,也有可能是由于市场的垄断性较强。因此,企业的盈利能力应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进行研究。

本文选取了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来表示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用净资产利润率来表示企业盈利与投入的关系,即企业的经营效率状况。同时,本文还考察了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以所在行业的进入壁垒状况来控制行业的市场结构,以企业研发投入、人力资本、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企业家能力等变量来控制企业竞争力。

三、特征性事实

(一)企业利润率整体稳定

调查表明,企业整体的销售利润率为555%,较前一年提升了092个百分点,而官方统计,2014年

(二)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产业利润下降明显,新兴消费类产业利润趋稳

从不同行业的销售利润率来看,主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整体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如纺织服装业利润率为268%,纺织业利润率仅为121%,均远低于平均利润率水平。一些新兴的消费类产业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平均利润为577%,略高于总体利润率,且较上一年度提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一行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导行业,在随机抽样的样本中占据18%以上的比重,对于维持制造业整体利润率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利润率高达1324%,较上一年提高了664个百分点。此外,部分行业利润远高出平均利润率水平,如医药制造业为2188%,烟草制造业为1526%,且均较上一年有所上涨,这可能与其行业的垄断性有关。整体而言,不同行业的利润水平整体趋稳,反映出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的压力,其利润率迅速下滑。部分行业仍依赖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而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然而,利润率的高低仅仅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方面,这些行业的企业盈利能力的具体变化,将在第四部分进一步控制行业进入壁垒等因素以后得到更为稳健的结论。

(三)利润率随着市场份额提升而增长

企业的利润率与其市场势力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具有垄断能力的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垄断溢价”,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一般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率。用不同的市场占有率来代表企业的市场势力,分组统计表明(图1):销售利润率随着企业市场份额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利润最高的组别为市场份额占1%~10%的企业,达到541%,最低的为小于1%的企业为391%,市场份额占50%以上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为525%,要低于1%~10%的组别;从年度变化来看,市场份额小于1%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出现了067个百分点的下降,而市场份额为1%~10%以及50%以上的企业则分别出现了222个百分点和039个百分点的增长,因此充分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的利润率下降,但具有一定市场势力的企业也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利润增长。

表3不同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及其变动

〖2〗行业名称平均利润率2014平均利润率2013利润率变动数量占比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77%5.26%0.51%18.42%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4.62%4.14%0.47%10.18%33金属制品业 7.15%6.56%0.59%8.42%18纺织服装、服饰业2.68%3.29%-0.60%7.89%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22%-11.00%17.22%7.37%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0.80%-1.47%0.67%5.61%34通用设备制造业5.18%7.16%-1.99%4.56%24文教、工艺美术、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0.01%-1.69%1.70%4.39%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9.39%10.03%-0.64%3.86%17纺织业1.21%1.13%0.07%2.98%2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3.24%6.60%6.64%2.98%35专用设备制造业 8.15%9.17%-1.02%2.98%13农副食品加工业3.09%2.10%0.99%2.63%21家具制造业 8.63%12.78%-4.15%2.63%40仪器仪表制造业1.06%0.82%0.24%2.46%36汽车制造业6.68%4.62%2.07%2.28%22造纸和纸制品业 31.21%9.17%22.04%2.11%27医药制造业 21.88%18.81%3.07%1.58%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37%1.44%-0.07%1.23%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68%3.59%0.08%1.05%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97%1.17%0.80%1.05%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3.57%3.52%0.06%0.88%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24%3.21%0.02%0.88%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5.64%4.22%1.42%0.70%14食品制造业2.07%1.21%0.87%0.53%16烟草制品业 15.26%13.86%1.40%0.35%5.58%4.64%0.94%

图1不同市场份额企业的利润率变化(四)企业经营效率稳中趋降

企业利润率的增长,除了与市场势力相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企业的经营效率。判定企业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金碚,2007)。一般而言,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表明,企业主要是通过经营效率的提升,而不是通过投资规模的扩大来获得利润。表4显示,企业整体的销售利润率有所提升,但是净资产利润率出现了略微下降,因而企业的经营效率未见显著改善。其中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值得注意的是,两大主要行业――电气机械、计算机,虽然利润率有所上升,但净资产利润率均有下降,分别下降了1991和265个百分点。因而,企业利润的增长可能很大程度上仍是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来达到,企业经营效率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

(五)政府审批与管制显著影响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政府的行政审批与管制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增加了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但同时也可能为进入的企业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提高其利润率。图2表明,政府的管制与审批因素对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即一开始随着管制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然后随着管制程度的提升而下降。其原因在于,政府的管制与审批本身会导致行业的垄断效应,因而越是利润高的行业,其审批强度就越大,如烟草、医药等行业;管制程度较小的行业,更接近于充分竞争市场,因而使得行业的利润率下降。从年度变化来看,政府审批与管制较小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而管制程度较高的企业,其利润率则呈现出略微的下降。从静态来看,政府的审批与管制使得一些企业获得较高的垄断利润,但是从动态来看,由政府管制而带来的利润率优势并不能持续,只有放开管制、充分竞争的行业才能够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

图2政府管制与审批对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影响注:图中的无、较小、中等、较大和完全,分别表示企业对于这一因素的妨碍程度的评价。

图3显示了政府管制与审批对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总体而言,净资产收益率与政府管制程度之间也呈倒U型关系,但在形态上有一定差异。审批与管制程度“较大”的企业组,其净资产收益率明显较低,而该组的销售利润率却较高,反映出政府的管制与审批虽然带来了较高的利润率,但其整体效率不高,企业需要依靠较高的投资或负债来支撑其经营。从动态来看,不同管制程度的企业组的净资产利润率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管制程度在“中等”及以下的企业组,其净资产利润率较为稳定,或有一定程度上升;而管制程度为“较大”以上的企业组,净资产收益率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其中管制程度为“较大”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9个百分点,管制程度为“完全”的企业组,净资产收益率在887%的低水平下还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进一步说明,政府的管制与审批导致了一部分企业形成了垄断地位,获得了较高的垄断利润,但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却是负向的。政府的管制因素降低了企业提升效率的内在动机,不利于企业向高盈利能力转型。

图3政府管制与审批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综合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处在转型期,整体利润水平较为稳定,但净资产收益率趋降,这表明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存在不足。依靠投资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部分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较高的盈利能力,但仍有较大比例的企业依靠政府行政管制所形成的进入壁垒而获得高利润。在第四部分的实证分析中,本文将进一步地控制企业、行业和地区因素,考察市场竞争、行政垄断、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对企业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四、回归分析

(一)基准回归

本部分将进一步分析在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哪些是最为显著的。根据金碚等(2007)提出的企业盈利能力理论,企业利润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结构,即是垄断的还是竞争的,一般而言垄断程度较强的行业平均利润率较高,而竞争越充分的行业利润率越低;二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要素,如企业的技术能力、创新水平、质量水平、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三是政府的规制因素,政府对企业的规制既可能对企业的利润产生负面的影响,也可能使得企业的利润较高,但对其盈利能力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据此,本文的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Profitij=β0i+β1iX1i+β2iX2i+β3iX3i+β4iXci+Dj+εij

其中Profitij表示第j个行业第i家企业的利润率,X1i是市场竞争程度向量,主要包括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行业的进入难度、市场需求状况等变量;X2i是企业的竞争力向量,主要包括企业的研发强度、质量水平、劳动者技能等;X3i代表政府对于企业的管制程度、政府补贴等变量;Xci为企业的其他控制变量向量,主要包括了企业的规模、劳动力成本、固定资产投资、融资成本、出口状况等变量;Dj为行业虚拟变量。

表5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资产规模对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无显著影响,企业研发强度(研发支出与销售收入之比)对企业的利润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品牌和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利润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企业的市场份额(占50%以上的取值为1)对于利润率无显著效应。这说明,企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一方面原有的依靠垄断或市场势力来获取高利润的空间已经非常小,需要通过质量的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等来获取利润;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企业仍处于转型初期,科技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效应还不明显。科技创新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依靠科技创新来显著提升其盈利水平的能力。控制企业的市场份额、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以后,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强度,对于销售利润率无显著影响。控制其他变量以后,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率显著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约高出10%。在控制了高新技术企业这一虚拟变量后,企业的品牌、员工受教育年限的效应均不显著,这说明企业的质量与人力资本对利润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变量来体现的。

6):研发、质量、人力资本等因素的效应均不显著,政府的管制与审批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效应为负,但不显著。这进一步地说明了,政府的管制虽然对于企业的利润率无显著性影响,但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则可能存在负影响。此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要显著地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更高,表现出更高的经营效率。这验证了,出口企业虽然并不存在利润“溢价”,但却可能在经营效应上表现出更高的水平。 (-2.020)行业固定效应控制区域固定效应控制Observations410410407407407Rsquared0.5520.5520.5740.6030.615值,即变动一个单位企业利润增长的百分比,其主要反映了对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效应。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的品牌、人力资本水平等要素对企业的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有品牌企业较无品牌企业利润约高出40%~50%,员工受教育年限每提升一年可增加利润约30%。研发强度变量和政府管制变量仍不显著,而高新技术企业变量对利润增长显著为正。

(二)分组回归

为深入考察不同类型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本文进一步地对企业进行分组回归分析。本文主要选取了三个分组变量:政府管制程度(强和弱)、市场份额(高和低)以及出口(是和否)。选取这三个分组变量的原因是,首先,政府的管制强度影响了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同时对于其他企业的进入造成了一定的壁垒,从而可能对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产生影响,已经进入管制强度较高行业领域的企业,其创新激励可能会降低;其次,市场份额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因而企业可能更多地依赖垄断地位带来的利润,使得产品创新能力下降;再次,选择是否出口作为分类变量,是为了考察出口和非出口企业在盈利能力上可能存在着差异性(Fryges & Wagner, 2010;苏振东、洪玉娟,2013等)。

按不同管制程度的分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表8),管制程度较强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在管制程度较弱的组中,研发投入对于利润率是显著为正的效应,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变量对于净资产利润率的效应只在管制程度为弱的组别显著为正,品牌和员工受教育年限对于利润对数也只在管制程度为弱的组别中显著为正。这均表明,政府的管制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其既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激励,也削弱了企业的质量、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效应。在政府管制程度较强的行业领域,企业可通过较高的进入壁垒而形成利润优势,从而降低研发、质量、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入激励。

按不同市场份额分组回归分析表明(表9),研发投入只有在市场份额较高的组别显著为正,而在市场份额较低的企业中,其效应是显著为负的,其原因在于研发投入效应的发挥需要一定积累,因而只有具备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才有能力进行研发投入。在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中,员工的受教育年限在低市场份额中显著,而在高市场份额中不显著,这说明了在较为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人力资本所能发挥的效应更大。

表10的回归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在出口企业中对于利润率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在非出口企业中其效应则显著为负。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变量也只在出口企业中具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这表明,出口企业确实存在着“干中学”效应,其不仅能够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还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

(三)主要的结论与讨论

对于企业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利润具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而研发强度则具有显著为负的效应;政府的管制壁垒对于企业的利润率无显著影响,但对于净资产收益率具有负效应;从企业的异质性来看:政府管制较强的行业,其盈利能力显著较低,表现为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要素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作用中并不显著,甚至显著为负,这反映出在管制较强的行业中,企业缺乏内在的创新激励;市场份额较高的企业,其在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效应要显著更高,证明了企业的市场份额与研发、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效应;出口企业在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等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以上回归结果突出地反映出,我国企业正处于盈利能力模式转型的过程,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企业开始出现了盈利模式的明显分化(程虹等,2016)。

首先,企业的盈利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依靠高投资和低要素成本,以及大量空白的市场需求。大部分企业只要投资就可以获得利润,而突破政府设置的进入壁垒是决定企业利润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由进入壁垒而形成的垄断地位与企业的利润水平正相关。但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政府管制壁垒的日益减少,原来依靠管制壁垒而获得垄断“租金”的空间已越来越小,而更多地需要依靠企业的人力资本提升、产品质量改进和管理效率提高等供给能力提升,才能持续性地获得利润。

其次,市场竞争对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优势日益显现。虽然越是充分竞争的行业领域,其利润率越低,但是在我国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竞争越是充分的企业其利润增长的速度越快。相反,竞争程度越低的行业,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保持较高利润,但长期来看其利润优势会逐步消失,会被越来越多潜在的进入者所替代。

再次,企业的技术创新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回归分析中,企业的技术研发强度对于企业的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均呈现出显著为负的效应。这并不代表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不重要,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我国企业仍处于技术创新的起步阶段,原始创新真正形成市场收益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同时,通过分组分析可以发现,出口企业和高市场份额企业中,研发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的利润率具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这表明我国仍有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一定优势,也说明出口企业的“干中学”效应仍有一定空间。

五、政策建议

基于一手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正处在一个盈利模式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加快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

(一)有效减少政府的管制壁垒

政府管制壁垒是导致部分企业转型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企业仍可能被动地依靠政府的行政管制壁垒而获得高利润,而不是主动地加快自身的转型,从而使得转型升级的进程延滞,这是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高最为重要的制度原因。为此,本文建议减少政府的行业进入壁垒,政府主要定规则、定标准,而让企业竞争性地进入,降低企业经营的制度易成本,消除企业依赖政府的行政壁垒来获得高利润。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竞争程度,充分的市场竞争可能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形成,从而有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此外,应当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补贴,消除政府对本地区企业的“父爱主义”,引导已经不具有盈利能力企业退出市场,加快“僵尸企业”的消亡。同时,要将各类补贴转化为税收减免,提升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和进行质量创新的内在激励。

(二)进一步发挥出口企业的“干中学”效应

出口企业在盈利模式上,更多地转向质量和人力资本方面,表明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分工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技术积累,具有盈利模式转型的基础条件。因此,加快我国制造业企业盈利模式转型的重要路径,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地迈向价值链的高端。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企业的标准能力,使得我国企业制定的标准更多地转化国际标准,从而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企业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另一方面,还要有选择地“引进来”,提升外资利用的质量,单纯引进外资扩张经济规模并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应利用我国的智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吸引国际上技术能力强的企业,提高我国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三)促进企业供给侧质量提升

目前依靠高投资的规模速度型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产品质量、员工人力资本等要素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效应十分显著,因此应加快制定有利于企业盈利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减少对企业的质量规制,如减少对于企业进入的事前许可等,同时制定面向中小型企业的质量专项,实施面向中小企业的标准导入培训,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质量配套能力。加大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国劳动力红利消失以后,人力资本红利即将到来,建议进一步降低务工人员落户城市的门槛,尤其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的盈利能力转型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程虹、宋菲菲,2016:《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绩效的下降:基于企业家精神的解释――来自2015年广东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经验证据》,《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Cheng, H. and F. Song, 2016, “The Decline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An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Entrepreneurship”,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1.]

[2]程虹、刘三江、罗连发, 2016:《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状况与路径选择》,《管理世界》第2期。[Cheng Hong, Liu Sanjiang, and Luo Lianfa, 2016, “The Situation and Path of Enterpris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4794 Employees in 570 Enterprises”, Management World, 2.]

[3]陈艳莹、鲍宗客,2013:《行业效应还是企业效应?――中国生产企业利润率差异来源分解》,《管理世界》第10期。[Chen Yanying and Bao Zongke, 2013, “Industry or Enterprise Effect? The Decomposition of Chinese Productive Service Enterprises Profit Margin Sources”, Management World, 10.]

[4]陈艳莹、吴龙,2015:《新企业进入对制造业在位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基于逃离竞争效应及其异质性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第8期。[Chen Yanying and Wu Long, 2015, “Impact of New Entries on Profitability of Manufacturing Incumbent Firms from the View of Competition Escape and Its Heterogeneity”,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8.]

[5]金碚、李钢,2007:《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力》,《中国工业经济》第11期。[Jin Pei and Li Gang, 2007, “Improvement Of Profitability Vs Company’s Competitiveness”,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11.]

[6]蔡P,2010:《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经济研究》第4期。[Cai Fang, 2010, “Demographic Transition,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Lewis Turning Point in China”,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4.]

[7]陈仲常、吴永球,2005:《中国工业部门资本利润率变动趋势及原因分析》,《经济研究》第5期。[Chen Zhongchang and Wu Yongqiu, 2005, “The Tendency and Causal Analysis of Capital Profit Rate Change in Chinese Industry”,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 5. ]

[8]樊纲、王小鲁、马光荣,2011:《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研究》第9期。[Fan Gang, Wang Xiaolu and Ma Guangrong, 2011, “Contribution of Marketization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9.]

[9]迈克尔・波特,2005,《竞争优势》,中译本,华夏出版社。[Porter, M. E., 2005, “Competitive Advantage”, Huaxia Press.]

[10]聂辉华、江艇、杨汝岱,2012:《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使用现状和潜在问题》,《世界经济》第5期。[Nie Huihua, Jiang Ting, and Yang Rudai, 2012, “The Statu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of the Chines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Database”,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5.]

[11]曲h,2008:《中国工业产业利润差异及其决定因素――2000~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12 期。[Qu Yue, 2008, “Difference of Profit and the Determinants in China Industry: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from 2000 to 2004”,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12.]

[12]苏振东、洪玉娟,2013:《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利润率溢价”?》,《管理世界》第5期。[Su Zhendong, and Hong Yujuan, 2013, “Does There Exist ‘Margin Premium’ In Chinese Export Enterprises: 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 Using Stochastic Dominance and Generalize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ana“gement World”, 5.]

[13]万华林、陈信元,2010:《治理环境、企业寻租与交易成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非生产性支出的经验证据》,经济学(季刊)》第2期。[Wan Hualin and Chen Xinyuan, 2010, “Governance Environment, RentSeeking and Transaction Cost: Evidence from the NonProductive Expenditures of Chinese Firms”,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

[14]汪伟、史晋川,2005:《进入壁垒与民营企业的成长――吉利集团案例研究》,《管理世界》第4期。[Wang Wei, and Shi Jinchuan, 2005, “Barriers to Entry and Growth of Private Enterprise: GREE GROUP Case Study”, Management World, 4.]

[15]张杰、黄泰岩、芦哲,2011:《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与差异的决定机制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第1期。[Zhang Jie, Huang Taiyan and Lu Zhe, 2011, “Study on the Determine Mechanism of the Source and Differenc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Profit”,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1.]

[16]Aghion, p., R. Blundell, and R. Griffith, “The Effect of Entry on Incumbent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The 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9, Vol. 91(1), pp.2032.

[17]Mann, H. M., 1966, “Seller concentration, barriers to entry, and rates of return in thirty industries, 1950~1960”,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Vol .48(3), pp. 296307.

[18]Martins, P. and Y. Yang, 2009,”The Impact of Exporting on Firm Productivity: A Metaanalysis of the Learningbyexporting Hypothesis”,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Vol.145, pp.431445.

[19]H. Fryges, H. and J. Wagner, 2008, “Export s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First Evidence from a Continuous Treatment Approach”,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Vol.144, pp.695722 .

The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of the Profitability Statu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Empirical

Research Using the CEES Data

Luo Lianfa and Han Xiao

(Institute of 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y,Wuhan University;Coordination Innovation Center of

Macro Quality Management in Hubei Province)

第2篇

盈利能力理论及其应用分析

一、盈利能力的内涵。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既能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水平、现金获取水平、降低成本水平,又能反映企业资产的营运效益、获得报酬控制风险的水平以及未来的增长潜能。对上市公司而言,利益相关者关注股东报酬的高低、债权人债务的安全程度、经营业绩及公司的健康发展,这包括现实的盈利能力和潜在的盈利能力。因此,本文调整了以下因素: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计影响等。

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为了准确合理地分析公司的经营效益和盈利状况,需要了解决定盈利水平的各种因素。由于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影响其盈利能力的因素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非财务因素和财务因素两种。

首先,非财务因素包括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全球经济形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行业或产业发展的情况、产品所处的市场环境等。虽然外部环境变化万千,但是内部条件的改善可以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优化企业内部因素,化劣势为优势,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些都能够有效地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其次,财务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生产经营盈利能力。生产经营盈利能力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一定的营业收入或消耗一定的资金而取得的利润额,它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赚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最基本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其他盈利能力的基础;二是资产盈利能力。它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分析,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资产,资产的各种形态应有合理的配置,并要有效运用;三是所有者投资盈利能力。所有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报酬,公司投资报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现有投资者是否继续投资,以及潜在的投资者是否追加投资。企业存在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股东创造财富,由此出发,所有者投资盈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

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框架构建

一、研究对象选取。由于ST类上市公司经营净利润为负,且风险溢价较大,盈利能力稳定性很弱,因此剔除ST类上市公司。以2010年审计财务报告的非ST类A股海南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共包括17家上市公司,涵盖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及房地产与建筑业等多个行业,这些公司都是各个行业发展中突出的代表性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海南整体微观经济体的盈利能力与企业活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在研究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过程中,势必要涉及对评价体系的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系统地综合现有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如何体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内涵,力求使指标体系兼顾科学性、全面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科学性。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准确地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实际情况,以便于企业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发掘企业的赢利潜力;二是全面性。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一系列相互依存的指标,来从各个不同角度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剖析,从而全面准确地反映盈利能力的状况;三是目的性。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状况,发现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原因,指出改善企业盈利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最终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四是可操作性。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内涵的前提下,指标体系的设计,尽量与现有的会计统计制度相衔接,同时做到指标含义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了综合全面地评估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本文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借鉴平衡记分卡方法,采用加权平均的综合分析方法来构建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评估体系,主要考虑生产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与所有者投资盈利能力几个方面。

首先,生产经营的盈利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是企业获利能力的基础,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指标;其次,资产盈利能力能够放映企业整体资产的运营效率及盈利基础,主要包括总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最后,所有者投资盈利是核心,是权益投资者最关心的指标,也是财务盈利能力分析的基础,其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

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统计分析与建议

一、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统计结果与分析。根据上文对样本的选取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主要从生产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与所有者投资盈利能力三个方面予以评估,其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知,2010年17家样本上市公司中,海南航空、海南椰岛、海南瑞泽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表现最强。农业板块、医药板块的整体盈利能力较好,而计算机服务行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盈利能力不甚理想。由此,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的行业分布也揭示出未来海南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及上市资源配置的重点。总体看来,2010年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整体偏低,成本费用控制能力较弱。2010年海南上市公司简均的净资产收益率约为12.26%,低于A股上市公司总体盈利水平。另外,大部分公司尽管销售毛利率较高,但最终的净利率与净利润却不甚理想,这反映出上市公司成本费用控制需要改善的问题。二是盈利能力波动性较大,可持续性较弱。由于主营业务发展方向不明确,核心竞争力薄弱等原因,上市公司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不足,因而造成盈利能力的连续性较差。

二、改善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针对以上分析的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突出公司主营业务,强化投资管理。主营业务获利能力是公司盈利能力的基础指标,也是公司长期稳定盈利的根基所在。海南上市公司具有主营业务不明确,资产重组频繁等特征,由此造成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不足,特色优势领域不能有效发挥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做精做专主营业务的同时,强化投入资本管理,防止过度分散化投资是提升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之一。

其次,优化组织结构,强化公司成本费用控制水平。成本费用控制能力较弱是造成海南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做大做强主营业务是一个方法;另一个方法是优化组织结构,减少期间费用支出,提高公司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第3篇

【关键词】湖南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盈利能力

湖南省上市公司在全国上市公司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总体,对湖南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湖南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够理想。同时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偏低、负债结构不均衡、流动负债比率过高等问题,从而制约着湖南省上市公司的发展。

一、湖南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一)资本结构指标定义

(二)资本结构描述性分析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和长远发展,按照“由于负债的节税效应,负债的公司因能获得所得税抵减和杠杆利益,一定比例的负债可以大大降低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从而比无债或低债的公司有着更高的市场价值”这一资本结构理论,可知公司在经营状况较好时,应多举债以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理论上湖南省上市公司也应较好地利用负债这个工具来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经统计分析发现,湖南省上市公司整体平均资产负债率水平偏低,历年的平均负债率均在55%以下,而且近几年还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具体情况如表2。

对湖南省上市公司十年资本结构财务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发现湖南省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表现为:

(1)湖南省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

从表2可以看到,湖南省上市公司2000-2006年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分别为37.69%、42.77%、44.1%、45.9%、48.13%、50.29%、52.37%,成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湖南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融资比率逐渐上升,企业逐步放弃股权融资的观念,更多地尝试负债融资,随着湖南上市公司的不断成长,其抗风险能力增强,公司能够承受更大的财务风险,达到了资本结构的平均水平。但是自2007年到2009年,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分别为51.31%、50.4%、48.5%,就总的情况来看,湖南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里,2007-2009年这三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与2007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关。理论上认为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左右是较为合理的,但是,有些专家认为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0%左右才符合我国国情。因此可见湖南省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目前还没有达到标准。

资产负债率的水平跟公司的现金流量的速度正比,目前过低的负债比率反映出湖南省上市公司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一步举债的潜力很强。所以湖南省上市公司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债务融资,以改善公司的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利用财务杠杆,降低资本成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2)负债结构不合理,表现在流动负债比率较高,有些公司甚至不存在长期负债

湖南省上市公司2000-2009年流动负债比率平均值分别为88.35%、84.39%、81.98%、85.03%、84.79%、87.19%、86.17%、85.75%、85.36%、83.93%,可以看到湖南省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水平一直处于很高的状态,负债结构不均衡,上市公司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高达8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的净现金流量不足,导致公司需要过量的短期债务来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这说明了湖南省上市公司利用债务资金时普遍偏好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水平明显较高,公司面临的偿债压力和财务风险很大。这样通过使用过量的短期负债来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对公司而言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对于流动负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其他应付款等。

与之相对的,湖南省上市公司2000-2009年长期负债比率平均值一直处于0.2以下,这说明其长期负债水平很低,公司未能有效地利用长期负债。这也反映了湖南上市公司获得长期负债资金的途径非常有限,很难利用财务杠杆增加企业收益。具体表现在长期负债的构成主要是长期借款,资金过度依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债券筹资很少。如果再考虑到流动负债中的短期银行借款,那么公司对银行的依赖程度更高。在金融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遇到银行信贷政策紧缩,利率上调时,湖南上市公司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导致资金严重紧缺的局面。同样,这些也都说明了湖南省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单一,影响了公司的筹资规模和资本结构的弹性,从而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成为了公司经营的潜在隐患。

二、湖南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现状分析

(一)盈利能力指标定义(见表3)

(二)盈利能力描述性分析

从表4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湖南省上市公司2000年到200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分别为:9.99%,10.28%,7.83%,6.23%,2.38%,-6.63%,8.88%,14.76%,6.24%,7.34%,对于净资产收益率的评价,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合理范围一般以10%为界线,超过为好,低于则差。从湖南省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只有2001年和2007年超过了10%,2005年甚至出现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负数的情况,所以可以看出湖南省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情况并不乐观。另外,净资产收益率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公司盈利能力水平低会直接导致留存收益少,造成湖南省上市公司内部融资比例不足,导致其不允许过多的负债融资。

总资产报酬率指标值越高,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好。就湖南省的情况来看2000-2009年总资产报酬率平均值分别为5.58%,5.24%,3.97%,3.7%,1.99%,0.62%,4.1%,4.72%,2.79%,3.81%,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盈利能力并不高。

销售净利率是衡量公司在一定时期的销售收入获取的能力。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与净利润成正比关系,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关系,也意味着公司在增加销售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根据表4来看,湖南省上市公司2000-2009年的销售净利率平均值分别为15.4%,10.1%,4.86%,4.94%,2.93%,-4.8%,5.31%,8.54%,3.64%,7.73%,2000年到2005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到2005年甚至达到了负值,2007-2009年这三年的情况也是有升有落并不稳定。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由此可见湖南省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Frank,Murray Z,Goyal,Vidhan K.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J].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2003(9).

[2]李宝仁,王振蓉.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

[3]沈杰.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实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9).

[4]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5]王娟,杨凤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8).

[6]张佳林,杜颖,李京.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3).

[7]陈佩佩.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获利能力的实证研究——以我国房地产行业为例[J].经济论坛,2009(1).

第4篇

关键词:原子能;原子弹;核聚变;核泄漏

一、开发原子能的意义

原子能利用是解决能源问题必由之路,它在能源中的比例将逐步加大,从而改善能源结构,并有希望在将来彻底解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这是因为(1)原子能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又是高度浓集的能源,地球上存在约40万亿t氘,聚变反应堆成功以后,能源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核电是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目前世界上大量燃烧有机燃料后排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气体,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还导致酸雨和大气层的“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而核电就没有这些危害。(3)核电的发电成本能与火电相竞争。电厂每kw·h的成本是由建造折旧费、燃料费和运行费这3部分组成的,主要是造折旧费和燃料费,核电厂由于考究安全和质量,建造费高于火电厂,但燃料费低于火电厂,火电厂的燃料费约占发电成本的40%~60%,而核电厂的燃料费则只占20%左右,总的算起来,核电厂的发电成本是能与火电相竞争的。(4)发展核电有利于减轻交通系统对燃料运输的负担。1座100万kW 的燃煤火电机组每天需烧煤约1万t,1年约需300万t,而1座100kW 的核电机组每年仅需核燃料30 t,可见核燃料运输量仅是煤运输量的十万分之一,能大大减轻交通运输负担;(5)以核燃料代替煤和石油,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煤和石油都是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宝贵原料,能用它们创造出多种产品。它们在地球上的储藏量是很有限的;作为原料,它们要比仅作为燃料的价值高得多。所以,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来说,也应逐步以核燃料代替有机燃料。

总之,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供应能力强、能大规模应用的发电方式;加快核电建设,提高核电在电力供给中的比重,有助于缓解电力增长与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矛盾;发展核电对带动高科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重要意义。

二、原子能应用的历史与现状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1942年12月1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从此人类开始了利用原子能的新纪元[1]。原子能在第二次大战中首先被运用在军事上,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先后投放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其能量相当于2000吨炸药,24万多人遇难。

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从此解开了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序幕。到1960年,有5个国家建成20座核电站,装机容量1279兆瓦(电)。由于核浓缩技术的发展,到1966年,原子能发电的成本已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原子能发电真正迈入实用阶段。1978年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运行的30兆瓦(电)以上的核电站反应堆已达200多座,总装机容量已达107776兆瓦(电)。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原子能发电的进展更快。到1991年,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的核电机组为423套,总容量为3.275亿千瓦。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有核电厂发电,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其中有十几个国家超过了25%,在法国超过79%。我国目前有4个核电站11台机组在运行,正在建的有7个,还有4个正在筹建中。预计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机组数量将仅次于美国、法国、日本,世界排名第四。2035年我国运行机组数量将超过美国,更远远超过法国和日本[2]。

三、和平安全利用原子能: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有人把爱因斯坦叫做“原子弹之父”,因为他的公式E=MC2,奠定了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因为他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开启了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进程。

1955年2月中,爱因斯坦收到了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的信,告诉他由于制造核武器的竞赛,人类的前途实在令人担心,希望以爱因斯坦为首团结几个著名的科学家发表宣言避免毁灭人类的战争发生。广岛和长崎的悲剧已经使爱因斯坦深感痛心,禁止核武器,反对战争,成为爱因斯坦晚年思想活动、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于是他积极主张和平利子能,并促成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诞生[3]。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由罗素起草,1955年4月5日,罗素把他拟的宣言草稿寄给爱因斯坦,4月11日爱因斯坦在宣言上签了名。这篇宣言直到1955年7月9日才由罗素在伦敦公开发表。当时在宣言上签名的除了罗素和爱因斯坦外,还有美国的布立奇曼和缪勒、英国的泡威耳和罗特布拉特、法国的约里奥·居里、波兰的英费尔德、日本的汤川秀树、前联邦德国的麦克斯·玻恩、美国的泡林等12个人,其中除了英费尔德和罗特布拉特外,其余都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其中宣言中指出:“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核子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我们号召,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都应该用和平手段”。

自原子能被人类利用以来,在全球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1978 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反应堆出现了人为的失水事故。1986 年 4 月 26 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反应堆问世以来人类核电史上最严重的事故。2011 年 3 月 11 日 ,北纬 38.1 度,东经142.6 的日本海域,发生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福岛第一、二、三、四核电机组发生爆炸,核泄漏严重,这就为原子能的安全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本福岛核泄漏发生后,欧盟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京特·奥廷格在布鲁塞尔召集各成员国能源部长及相关业界代表举行紧急会议评估日本核泄漏造成的危害程度,如有必要欧盟将采取预防性措施,对未来的能源政策进行调整。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能源部长朱棣文发表讲话表示:美国将从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故中汲取教训,进一步完善本国的核工业。俄罗斯总统普京指示:对俄罗斯境内的核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目前,全世界对核电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家认为:核电厂主要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第一、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核电站的设备精良。有严格的质量保证系统,建立周密的程序,严格的制度和必要的监督,加强对核电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人人关心安全,人人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故障。第二、加强运行管理和监督,及时正确处理不正常情况,排除故障。第三、设计多层次的安全系统和保护系统,防止设备故障和人为差错酿成事故。第四、启用核电站安全系统,加强事故中的电站管理,防止事故扩大。第五、厂内外统筹计划,努力减轻事故对居民的影响。同时核电站废物处理也要严格遵照国家标准,核电厂的三废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其原则是尽量回收,把排量减至最小。核电厂的固体废物完全不向环境排放,放射性液体转化为固体也不排放,像工作人员淋浴水、洗涤水之类的低放射性废水经过处理、检测合格后排放;气体废物经过滞留衰变和吸附过滤后向空中排放。实际排放的放射性物质的量远低于标准规定的允许值。

四、原子能利用的前景

原子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目前人们开发原子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重元素的裂变,如铀的裂变;二是轻元素的聚变,如氘、氚、锂等。重元素的裂变技术,己得到实际性的应用;而轻元素聚变技术,也正在积极研制之中。可不论是重元素铀,还是轻元素氘、氚,在海水中都有相当巨大的储藏量。铀是高能量的核燃料,1千克铀可供利用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250吨优质煤。然而陆地上铀的储藏量并不丰富,且分布极不均匀。只有少数国家拥有有限的铀矿,全世界较适于开采的只有100万吨,加上低品位铀矿及其副产铀化物,总量也不超过500万吨,按目前的消耗量,只够开采几十年。而在巨大的海水水体中,却含有丰富的铀矿资源。据估计,海水中溶解的铀的数量可达45亿吨,相当于陆地总储量的几千倍。如果能将海水中的铀全部提取出来,所含的裂变能可保证人类几万年的能源需要。现在海水提铀已从基础研究转向开发应用研究的阶段。日本已建成年产10千克铀的中试工厂,一些沿海国家也计划建造百吨级甚至千吨级工业规模的海水提铀厂。 原子能有裂变能和聚变能,核聚变发电的前景更广阔,核聚变所用的燃料氘每升海水中含有 0.03克。这0.03克氘聚变时释放出采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海水的总体积为13.7亿立方公里,共含有几亿亿公斤的氘。这些氘的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足以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而且氘的提取方法简便,成本较低,核聚变堆的运行也是十分安全的。因此核燃料从海水中提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到核聚变反应堆在全世界普及时,人类就相当于掌握了一个新太阳,但旷日持久,人类大概仍需努力半个世纪,到那时,人类的能源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参考文献]

[1]蔡伦,吴磊.大学物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5.

第5篇

一、问卷的设计

1.学生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学生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数学认识的应用,分别为: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调查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调查学生对培养自己数学应用能力方面的关注程度;调查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认识;调查学生对培养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2.教师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教师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主要是了解教师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认识:教师对数学应用教学现状的评价;教师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所持的态度;教师对教材中关于数学应用能力方面内容的评价;教师在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二、问卷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1)关于中职学校学生的自我评价。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成绩也不理想。只有7.95%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喜欢数学。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其中46.02%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主要是为了升学考试,而选择“A.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学生只占33.52%。

(2)关于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认为数学在现实中很有用的学生只占15.91%,对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占35.23%,在生活中经常用数学的思想或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学生有7.39%。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在生活中很少联系数学,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级层面,如日常买卖算账等。

(3)关于教师和教材对数学应用的关注。认为数学教材中应用实例很多和较多的总共占15.34%,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教材中应用性实例缺得太多;从学生自身需求来看,有一半的学生非常希望学校组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有57.95%的学生迫切希望数学与专业课结合。

(4)关于学生对数学应用题态度的调查结果分析。52.84%的学生不喜欢数学应用题,甚至有10.23%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害怕”。在对解答应用题困难原因的调查上,有42.61%的学生选择“弄不清楚题意”,还有7.95% 的学生选择了“教师没教过这种题目”,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应用题的态度是既怕又有期待的。

中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对数学应用性和实用性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如果在教学中、在课外活动中、在数学教材的选用中,关注到数学应用的问题,可能会改变数学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该次调查面向淮安技师学院等院校的数学教师,共发放教师问卷调查表8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6份。

(1)教师对数学应用教学现状的认识。只有21.4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强,有近1/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一般甚至偏弱。教师认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较弱,能力为一般和差的占到80.35%。

(2)教师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态度。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89.29%的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很有必要,只不过学生不理解。在“数学首要培养学生哪一种能力”调查中,教师普遍将逻辑思维能力(33.93%)作为首选。

(3)教师对中职数学教材内容的态度。85.71%的教师认为目前中职数学教材中数学应用实例内容占比过小,78.57%的教师认为教材内容与时代脱节,不符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需求,应当在教材编写和选用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4)教师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态度。教师认为学生解应用题存在困难的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占41.07%),所有教师都选择了在教学过程中有或多或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抗挫能力;影响因素

一、前沿

近年来,大学生因各种原因采取极端行为的事件屡见不鲜,原因也是各种各样。2013年5月8日下午3点多,北京著名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一女研究生从校园内的知行一楼跳下身亡。该女生跳楼的原因引起了很多学生的猜测,学业压力、感情问题、就业压力都成为根据,“现在是毕业季,毕业生各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女生,就业压力非常大。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例如:2011年5月24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一大四女生跳楼自杀,官方解释是父母离异,双方都不要她。2012年09月11日,吉隆坡,一名刚毕业的博大女学生向心仪的男生求爱不遂,在简讯向朋友道e后,难掩难过之心,从23楼公寓走廊坠下,当场毙命。2012年11月8日下午,咸阳一所高职院校,一男生为挽留爱情遭拒,持刀刺死女友,企图自杀未遂。

从表面上看,大学生采取极端行为多是因为失恋、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上遇到了挫折,从而走上了不归路。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的抗挫能力太弱。本调查通过查阅历年来大学生采取极端行为的案例,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得出当前大学生的抗挫能力现状,旨在为提高大学生抗挫能力提供参考。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问卷61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83份,问卷回收率为87.1%,有效回收率为83.3%。

本次调查的基本资料见表1所示。

表1 样本人口统计学资料

属性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261 44.8

女 322 55.2

年级 大一 203 34.8

大二 192 32.9

大三 142 24.4

大四 46 7.9

是否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 296 50.8

非独生子女 287 49.2

生源 城镇 232 39.8

农村 351 60.2

在校职位 学生会干部 114 19.6

班级干部 161 27.6

普通学生 308 52.8

三、大学生抗挫能力现状

(一)大学生抗挫能力总体情况

本文主要以因子分析方法来研究问卷,提取因子的方法为主成份分析,转轴的方法是极大方差(正交旋转)法,选取特征根大于等于1作为保留因子的标准。删除4个歧义项目之后,最后保留16个项目。之后,有五个因子被提取出来。根据项目测量内容,因子1解释率为13.772%;因子2解释率为12.702%;因子3解释率为12.329%;因子4解释率为11.229%;因子5解释率为10.609%,5个因子的联合解释率为60.641%。

因子1命名为“个人成就抗挫”,因子2命名为“人际关系抗挫”,因子3命名为“学业抗挫”,因子4命名为“家庭关系抗挫”,因子5命名为“恋爱抗挫”。

计算各因子得分:因子1得分:3.17;因子2的得分:2.47;因子3的得分:2.41;因子4的得分:2.83;因子5的得分:2.22。5个因子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大学生的抗挫能力现状,从因子得分可以看出:大学生总体的抗挫能力还是不错的,在恋爱抗挫上的能力最强,学业抗挫能力次之,个人成就抗挫上的能力最弱,但是也在“同意”的方向上。

(二)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下大学生抗挫能力

1.性别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男生和女生在抗挫能力上的效应,见表2。结果显示,男女生在大学生抗挫综合得分及抗挫现状各因子上都有显著差异。男生在综合能力及各项因子上的抗挫能力都明显高于女生。

表2 抗挫能力在性别上的差异

因子 性别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差 t 显著性

抗挫因子综合得分 男 256 2.2447 0.48175 0.03011 -8.035 0.000

女 320 2.5508 0.43117 0.0241 -7.937 0.000

个人成就抗挫 男 261 2.076 0.685 0.042 -3.332 0.001

女 322 2.250 0.579 0.032 -3.274 0.001

人际关系抗挫 男 259 2.246 0.627 0.039 -7.454 0.000

女 322 2.652 0.673 0.037 -7.511 0.000

学业抗挫 男 260 2.257 0.759 0.047 -4.585 0.000

女 322 2.537 0.712 0.040 -4.553 0.000

家庭关系抗挫 男 259 2.605 0.801 0.050 -6.036 0.000

女 320 3.007 0.797 0.045 -6.033 0.000

恋爱抗挫 男 260 2.078 0.572 0.035 -4.925 0.000

女 322 2.338 0.682 0.038 -5.017 0.000

2.年级

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验证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综合抗挫能力及抗挫能力各维度上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综合抗挫能力、个人成就抗挫、人际关系抗挫、学业抗挫、家庭关系抗挫上都有显著差异,在恋爱抗挫上不存在差异。大学生在综合抗挫能力、个人成就抗挫、人际关系抗挫、学业抗挫、家庭关系抗挫上随着年级的增大,抗挫能力在逐步增加,到大三的时候在上述几个方面的抗挫能力达到最强,到大四的时候抗挫能力又有所下降。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恋爱抗挫能力上没有差别。

表3 抗挫能力在年级上的差异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抗挫因子综合得分 组间 11.267 3 3.756 17.820 0.000

组内 120.546 572 0.211

总数 131.813 575

个人成就抗挫 组间 9.066 3 3.022 7.780 0.000

组内 224.924 579 0.388

总数 233.990 582

人际关系抗挫 组间 17.989 3 5.996 13.721 0.000

组内 252.164 577 0.437

总数 270.153 580

学业抗挫 组间 11.320 3 3.773 6.992 0.000

组内 311.919 578 0.540

总数 323.240 581

家庭关系抗挫 组间 25.128 3 8.376 13.152 0.000

组内 366.193 575 0.637

总数 391.321 578

恋爱抗挫 组间 1.961 3 0.654 1.563 0.197

组内 241.671 578 0.418

总数 243.631 581

3.是否独生子女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是否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抗挫能力上的效应,见表4。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与否在大学生在综合抗挫能力、人际关系抗挫、学业抗挫、家庭关系抗挫上都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上述个维度上的抗挫能力都比非独生子女要强一些;在大学生个人成就抗挫上有边缘显著差异,在恋爱抗挫上不存在差异。

表4 抗挫能力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因子 独生子女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t 显著性

抗挫因子综合得分 是 292 2.337 0.493 0.029 -3.988 0.000

否 284 2.494 0.451 0.027 -3.993 0.000

个人成就抗挫 是 296 2.123 0.636 0.037 -1.911 0.057

否 287 2.223 0.629 0.037 -1.911 0.057

人际关系抗挫 是 296 2.375 0.709 0.041 -3.459 0.001

否 285 2.570 0.640 0.038 -3.466 0.001

学业抗挫 是 295 2.326 0.713 0.042 -2.823 0.005

否 287 2.500 0.770 0.045 -2.820 0.005

家庭关系抗挫 是 293 2.663 0.820 0.048 -4.957 0.000

否 286 2.995 0.792 0.047 -4.959 0.000

恋爱抗挫 是 295 2.230 0.690 0.040 0.307 0.759

否 287 2.213 0.602 0.036 0.307 0.759

4.来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是大学生来源在大学生抗挫能力上的效应,见表5。结果显示,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综合抗挫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抗挫能力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个人成就抗挫、恋爱抗挫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在学业抗挫、家庭关系抗挫方面强显著差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学业抗挫能力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家庭关系抗挫能力显著低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抗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抗挫能力较高。

表5 抗挫能力在大学生来源上的差异

因子 来源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差 t 显著性

抗挫因子综合得分 城镇 227 2.342 0.502 0.033 -2.981 0.003

农村 349 2.462 0.457 0.024 -2.922 0.004

个人成就抗挫 城镇 232 2.189 0.679 0.045 0.528 0.598

农村 351 2.161 0.604 0.032 0.516 0.606

人际关系抗挫 城镇 231 2.396 0.701 0.046 -2.138 0.033

农村 350 2.520 0.667 0.036 -2.117 0.035

学业抗挫 城镇 231 2.272 0.716 0.047 -3.695 0.000

农村 351 2.503 0.752 0.040 -3.732 0.000

家庭关系抗挫 城镇 229 2.679 0.827 0.055 -3.543 0.000

农村 350 2.924 0.807 0.043 -3.525 0.000

恋爱抗挫 城镇 231 2.199 0.672 0.044 -0.681 0.496

农村 351 2.237 0.631 0.034 -0.672 0.502

5.在校职位

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验证不同在校职位的大学生在综合抗挫能力及抗挫能力各维度上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在校职位的大学生在综合抗挫能力、个人成就抗挫、人际关系抗挫、家庭关系抗挫上有显著差异,在学业抗挫上存在边缘差异,在恋爱抗挫上不存在差异。

表6 抗挫能力在不同在校职位上的差异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抗挫因子综合得分 组间 3.563 2 1.782 7.960 0.000

组内 128.250 573 0.224

总数 131.813 575

个人成就抗挫 组间 11.168 2 5.584 14.535 0.000

组内 222.822 580 0.384

总数 233.990 582

人际关系抗挫 组间 6.527 2 3.263 7.155 0.001

组内 263.626 578 0.456

总数 270.153 580

学业抗挫 组间 2.951 2 1.476 2.668 0.070

组内 320.288 579 0.553

总数 323.240 581

家庭关系抗挫 组间 5.257 2 2.629 3.922 0.020

组内 386.064 576 0.670

总数 391.321 578

恋爱抗挫 组间 1.821 2 0.911 2.180 0.114

组内 241.810 579 0.418

总数 243.631 581

四、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一、相关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在这四种技能中,“写”这一技能属于较高层次的综合语言能力,是最能反应学生综合英语学习素质的。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在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有效地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实效性,把写作的训练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探索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二、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的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相对滞后,一般来说学生写作水平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尽管新课标已实施多年[1]。但是仍有部分教师把写作视为对话和阅读的附属部分,将其布置为课后作业,一带而过。或者是给出题目,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在初中的英语课堂上,很少有专门的写作指导课,大部分教师采取简单的方式处理写作:往往是为学生指定题目,然后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上交,最后由教师逐一批阅,给予评价或划分等级,如此这般,往复循环。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过多地关注写作结果,忽视了在写作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技能的培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严重匮乏;并且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仅限于简单的打分和评判[2]。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写作的动机和兴趣,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无从谈起。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写法指导,过于强调语言的准确性,这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初学的热情,不注重思路的酝酿,提笔就写,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样的训练是不科学的,是不规范的,更是不可行的。所以尽管中学生写了很多作文,有着大量的作业负担,但他们依然存在阐述不清、文笔混乱、词汇空乏、措辞不当、中文式英语以及缺乏谋篇布局能力等诸多问题

三、教学策略

(一) 听说读写,四位一体

不管哪种语言的学习,写作技能与听说技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书面语言总是从口语发展来的,为了交流的需要,补充口语交流的缺憾,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3]。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首先要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在学会跑之前一定要扎实的先学会走路。一般来说都是要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听说训练素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多种交际情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使学生有更多训练听说的机会。比如说如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讲述故事、表演对话和短剧、小组讨论、阐述观点等这些方法都是口头表达训练的好方法。接下来我们教师应当趁热打铁,在围绕本课的话题进行口头表达后,再让学生养成书面表达的习惯,进行写作训练,这样学生便会觉得容易得多,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这种方式也可以增强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初中生的听力训练材料是很多的,这方面的辅导书也是琳琅满目良莠不齐,对此,英语教师应当根据课堂甄选质量过关的资料,并且要规范大家的训练材料。在做完听力训练后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材料中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句型。连接词在表顺序和逻辑关系时的正确使用方法; 比较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 体验中英文表达方式的差异。此外,还可以让同学把听到的英语材料写到纸上,这样达到双重训练。在平时练习中多注意听说读写,结合运用,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4]。

(二)重视背诵,培养英语思维和语感

英语写作最主要是英语思维的培养与运用。只有打破中式英语倾向,培养用英语思维来构思作文框架、表达思想、遣词造句,才能形成较好的作文。而背诵和朗读是培养英语思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古人说: “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唐代大诗人杜甫也说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5]。”我国英语界前辈葛传教授在其专著《英语写作》(The Writing of English)中谈到解决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的困难时写到: “You ought to read very carefully.Not only very carefully,but also aloud,and that again and again till you know the passage by heart and write it as if it were yourown.”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熟读成诵对写作是多么重要。与听力,英语语言的输出相对应,背诵是知识的输入,知识积累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背诵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而且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单词、短语、语法、句型等英语基础知识。内化语言是语言输出的基本保证,写作时才不会出现中国式英语。

(三)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

利用阅读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作文素材和表达方式的源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充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从而汇集大量的语言信息,为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老师应鼓励学生阅读后仿写相似题材和内容的文章,这样的写作就不会结构混乱、内容空洞,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写作能力将大有帮助。为了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阅读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脉络及组织结构,了解一个主题是怎样展开的,内容是如何充实的。基于阅读的写作教学实践,归纳出扩写、仿写、续写、改写及缩写几种方式。

(四)及时交流,多与学生沟通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方式和同学交流: 对于课堂限时的写作训练,规定学生限时写完,同桌、前后桌互相评改,重新行文后再上交,这样更容易找出典型错误和普遍错误,有利于讲评。对于课后作文,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后,教师从中选出好、中、差的作文进行批阅,从中找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记录下来,课上讲评总结; 也可以在批改时,只把其中的错误划出,让学生自己动手改错后再给老师看。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座谈的方式和同学交流英语写作的注意事项等等,把课堂学过的东西及时的放到课后与同学共同温习。

上面就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在教学实践中,各种方法和措施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的。初中的写作教学应贯彻整个初中阶段,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适应现代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不断研究,自己组织教学材料,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引导,总结出适合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目标的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写作课。训练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低起点、小步子、量适中、快速反馈,让学生有话可写。

参考文献

[1] 曹秋钗.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现状分析及教学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1:99-100.

[2] 尹旭.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之浅探[J].海外英语,2011,04:82+84.

[3] 庄恒玲.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2,10:73-74.

第8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特点;营销策略

电力市场营销作为电网企业的重要业务内容,不仅关系到电网企业本身发展,而且对其他行业和各类用户有巨大影响。它不仅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密切有关,而且与建立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加强电力营销理论方法学习,提高营销技术水平,强化电力营销管理,开创电力营销工作新局面。

一、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的特点

1.具有整体性

电力交换要通过电网,电网覆盖的区域就是电力市场的整体范围。电网是统一的,在同一区域内可能有不同需求的客户,电力销售部门一般只能将同一区域看作一个市场,进行整体销售服务,因此,不同的电力目标市场也由电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2.具有差异性

虽然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产品的类型,客户的分类等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但在其他方面又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划安排。不同的客户对电力供应的方式具有不同的要求。第二,需求量。不同规模的消费者对电力的要求不同。第三,需求时间。不同性质的用户对电力需求时间有不同的需求。第四,消费方式。电能的热转化消费、动力转化消费和照明消费都属于消费方式不同的目标市场。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电力企业的不同目标市场的依据,是研究电力目标市场的总体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所以,对电力目标市场进行划分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3.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可放弃性

电力目标市场是动态的市场,不是一经选定就一成不变的市场。这种动态是相对于一般稳定的电力市场而言。电力目标市场的发展变化是逐步实现的,而不是频繁或骤然的突变。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都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与此同时,在选择电力目标市场时应考虑国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供电企业专营区的电力目标市场必须全部满足,不能对盈利少或难度大的市场就完全放弃。

二、电力市场营销的策略

1.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

(1)树立全体员工的营销观念。供电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输变配售过程是同时进行的,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运作才能完成这一业务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具有全员参与性,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树立一种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协作的生产与销售理念,即全体员工营销观念。

(2)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关键。供电企业开发市场应该立足于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个平衡,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营销体系,它应该包括:①观念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增强竞争意识、优质服务、品牌价值观念等;②信息方面:市场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市场报告子系统、市场决策子系统等;③人才方面:营销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④客户管理方面: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服务系统,业务咨询、投诉处理等。

(3)开拓潜在市场,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这是供电企业永久不变的主题,也是供电企业开拓电力市场的源泉。目前虽然我国普遍存在电力供应小于需求的矛盾,但这只是低用电水平下的不平衡。从长远看,电力产品最终会像其他商品一样走向买方市场,供电企业不能有“等”的思想,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必须积极培育和扩展电力市场,及时调整电力市场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

(4)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市场开拓和培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将售电量和职工工作业绩相联系,如何用好人才、网罗人才以及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高层管理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说,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激发人的能动性是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保障。

2.电力产品策略

(1)电能产品质量策略。在目前电能与替代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电能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供电企业要采取的产品质量决策是:提高电能产品质量,以提高企业收益和市场占有率。

(2)实施电能产品差异化策略。为了迎合广大用电客户的不同需要,以吸引更多的用电客户,开拓用电市场,供电企业要不断增加电能产品组合的深度。对于一些特殊企业,如特殊冶炼、高新技术等企业,其对电能的供电可靠性、供电频率、供电电压等技术指标有特殊要求,应该为其供应高质量的电能产品。

(3)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目前供电企业主要面临下列两类竞争:在与其他替代能源竞争时,电能产品本身有其特殊之处,可以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在电力行业内竞争时,电能产品在核心产品层次上来讲,是一种同质品,而由于不同供应企业在质量、服务、形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差异。所以在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层次上,电能产品又可以看成异质品,故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

3.电力优质服务策略

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1)电力优质服务是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电力销售的重要手段;2)电力优质服务是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3)电力优质服务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4)电力优质服务是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信誊及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而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需要提高营销人员素质、服务管理水平和营销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入手。

三、结束语

电力市场营销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由于电力营销活动过程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体系,以市场营销为支撑的企业发展体系,加深营销深度,进一步渗透目标市场,增加营销宽度,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和服务深度,增强电力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直接关系电力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因此,必须对电力市场营销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横断面调查;影响因素

专科护士(ClinicalNurseSpecialists,CNS)指在省属卫生厅或护理协会资格认定的某一特定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进行2~3个月培训,完成专科护士所需教育课程且考试合格者[1]。护士专科化培训是护理人员接受职业再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外研究[2~3]表明,专科护士在降低患者疾病并发症和复发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生命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护士核心能力(NurseCoreCompetency)指护理人员在安全从事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多方面、至关重要的工作能力[4],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库尔勒地区所有取得自治区及兵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结业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旨在了解库尔勒地区开设正规化专科培训以来的效果及本地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水平及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库尔勒地区所有取得自治区及兵团专科护士资格证的145名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离职者;②离开护理工作岗位者;③不愿参加本次调查者。共有效调查114名护士,其中女109名,男5名;年龄23~46岁,平均(30.57±5.86)岁;工龄4~25年,平均(11.23±5.89)年;职称:护士26名,护师57名,主管护师及以上31名;学历:中专9名,大专59名,本科及以上46名;月收入:<3000元58名,3000~5000元37名,>5000元19名;婚姻状况:未婚31名,已婚79名,离异或丧偶4名;专科分布:手术室47名,ICU40名,急诊急救22名,瘤科5名;专科护士所属医院等级:三乙:61名,二甲:53名。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①一般资料问卷:包括问卷编码、年龄、性别、科室、学历、职称、工龄、最近半年平均每月夜班数等,其中问卷编码可区分专科护士与非专科护士。②选用刘明等改编注册的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CIRN),包含7个维度5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等级评价,赋0~4分(0=没有能力,4=很有能力),满分为232分,评分越高能力越强。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是0.89,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为0.79~0.86[6]。1.2.2调查方法①获取基本资料:调查人员取得两家医院相关部门合作,获取所有取得专科资质护士基本资料。②专科护士问卷收集:研究人员与专科护士说明目的取得合作,问卷均当场发放,检查无误后当场回收,实际发放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有效回收率95.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见表1。表1专科护士能力得分(分,x±s)维度及总分例数专科护士得分率(%)法律伦理1143.05±0.6276.25专业发展1142.80±0.6270.00人际关系1142.75±0.6668.75教育咨询1142.72±0.6368.00领导能力1142.69±0.5867.25临床护理1142.62±0.6065.50科研思维1142.55±0.5851.00总分1142.73±0.5368.252.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核心能力总分为应变量,性别、年龄、工龄、职称、学历、月收入、夜班数(最近半年平均每月)、婚姻状况、专科结构、所属医院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入=0.05,α出=0.10,结果显示,医院等级、所属专科、婚姻状况为正向预测因素,夜班数为负向预测因素,见表3。

3讨论

3.1西北偏远地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状况分析

表1显示,库尔勒地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为(2.73±0.53)分,低于陈群[6]研究结果,提示我国西北偏远地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水平在全国处于一般水平。我国护理专科化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出由东到西,由南至北的发展趋势,新疆地处我国边疆,在经济、科教方面起步较晚,虽然国家对西部医疗事业重点扶持,但护士仍呈现出年龄偏小、学历偏低、接受继续教育力度欠缺的特点,而专科护士准入标准也较低,可能是西北地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内地很多地区存在一定差距的原因。在专科护士各维度中,法律与伦理实践维度得分最高,思维能力维度得分最低,这与陈群[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在日益严峻的医疗环境下,护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的意识逐步加强,在工作中能注意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懂得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专科护士的思维能力比较欠缺,可能一方面在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无论是普通护士还是专科护士循证护理思维能力的锻炼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被忽视了,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专科护士的准入标准多数为大专文凭,没有经过很好的辨证思维学习。因此,在我国专科化发展的进程中,专科护士培训和实践应重视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

3.2专科培训可提升护士的核心能力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分高于同一地区非专科护士,与孙翠芳的研究结果一致[7],表明专科培训可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新疆自治区与兵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在国家正确的指导方针引导下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3个基本属性,综合反应在七个维度中,被认为是护士的最佳行为[8]。各地区对专科培训基地的硬件条件、师资力量、培训计划都有着严格的准入指标,培训内容上最直接反应在专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另外,在法律伦理、专业发展、人际关系、教育咨询、临床护理维度得分都高于同地区非专科护士,提示专科护士培训对护士的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的提高是全面而有效的。

3.3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影响因素

表2显示,等级医院不同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不同,且二级医院的专科护士低于三级医院。护理人员作为医院人员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能力受当地医疗水平限制,环境可能是影响其核心能力因素的原因。其次,婚姻状况依次为未婚、已婚、离异或丧偶的专科护士对核心能力总体上为正向预测作用,这可能与不同婚姻状态中社会支持系统不同有关。再者,专科属性依次为肿瘤、手术室、急诊急救、重症监护的专科护士在总体上为正向预测,此次调查是针对各个专科的普适性核心能力调查,各专科核心能力的差异可能与不同专科在具体工作中所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不同有关。此外,夜班数对核心能力起负向预测作用,频繁的昼夜轮班对护士身心健康易产生不利影响,可能是造成研究中影响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4小结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适应能力 现状 探讨

职业适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每个准备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社会生活领域的青年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他们各项基本素质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决定了他们就业的成功率,而且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稳定、高校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作为即将转为职业人的大学生来说,大学加强其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现状调查

职业适应教育和培养本应该贯穿于教育体系中各个阶段(自小学启蒙、中学了解自己以及职业定位、大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同时更应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我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教育起步较晚,缺少理论指导,实践操作上不太规范,使得大学生在职业适应方面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

为了具体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的现状,我对所在学校开展了相关内容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20份,一年级260份、二年级250份、三年级260份、四年级250份,共收回996份,通过整理有效调查问卷988份。调查共分为“职业规划”“适应能力”“学习能力”“道德意识”“交际能力” “心理状态”“对校评价”等方面内容,主要依据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判断作出回答,同时增加个人的想法和意见的主观调查项。

通过对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足

在调查中,只有17%的同学自己认为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且在回答“进入大学后是否进行过职业规划”中,选择不清楚和否的比例接近55%,在“是否知道未来理想职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持肯定的只有38%,而对自己兴趣和能力专长不清楚和不了解的同学达到60%。而作为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也只有25%的人明确了解职业规划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以及适合哪类职业的比例只有36%。通过以上的统计,可以明显地感到在校大学生在职业规划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有待提高,高等学校须加强该方面的普及和培养。

2.能认识职业适应的重要性,但适应能力欠缺

通过适应能力相关调查,发现有66.15%的同学“能够随着对自己和环境认识的改变而修正原先的目标”,并且只有17.35%的同学在“能够不断地审视环境,从而不断地深化、改变对环境的认识”方面持否定意见。但是对当前的社会就业政策、职场的办事原则和规则以及可能从事的职业的特点、发展趋势、行业背景等方面的知识不足,如对“能深刻领会和把握当前的社会就业政策”持肯定的只有20%;对“了解并能接受职场处事原则和职业规则”持肯定的只有38.46%;对“了解可能从事职业的特点、发展趋势和相关行业背景”持肯定的也只有39.49%。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就业政策、职业背景和职业特点、职场规则等方面认识不足,就连毕业班的学生上述三项分别也只有47.22%、41.67%、41.66%,而非毕业班更明显,如一年级只有3.5%、31.58%、31.57%。

3.有自我完善意识,但学习能力不强

大部分学生有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意识,如在回答“是否善于关注他人对你行为的反馈,并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个问题持肯定的为64.1%,“是否知道学校生活和职场的差距,并能够为此积极调整心态和行为”持否定的为12.76%,这些也比较切合青年学生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实际。但是在学习方法运用、途径选择等方面不令人满意,比如“在学习和工作处于低潮时,是否知道从哪里获得帮助”给予肯定回答的只有44.1%,“已着手参加参加各种与未来职业发展有关培训和实践活动”的只有26.67%,毕业班也有27.78%,自认为短时间内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容易的只有42.05%,有很强知识寻求热情和学习动力的只有47.18%。

4.职业责任自我评价较高,但承受挫折能力不强

作为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是本次调查结果最值得欣慰的一项:“只要答应了的工作或任务,你都能尽职尽责地完成吗?”“你做大部分事情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激情吗?”“你是否敢于接受和尝试新知识、新技能,并应用于实践中?”以及“你是否善于和不同背景、个性、价值观者和谐共处,协作共事”肯定回答比例较高,分别达76.92%、57.95%、60%和55.9%,但是,“即使受到不公平待遇,你是否也能基本上保持工作激情?”“在学习和实践中,你是否能够做到先制订具体计划,然后认真执行?”这类问题给予肯定回答的也只有35.9%、35.38%。

5.有包容心,但人际沟通能力和条件较差

在回答“是否通常待人随和,并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能够容忍”用持肯定意见者达64.62%,并且在“到新的环境后,你是否需要很长时间才和周围的人相处融洽”对此持肯定的也只有27.69%。但是,“你能否清楚、准确地向别人展示自己(比如说:介绍自己的价值观、兴趣、个性、能力、特长、职业发展方向等)?”持肯定意见者只有36.9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很少主动与人交往和交流?”持否定意见者只有38.97%,同时同学们对参加社会交流活动方面。如对“大学期间你是否有机会经常与社会上的各种人接触”

6.整体上有抱负,但面对就业心理脆弱

大多数同学肯定自己有抱负之心,可以有所作为,并认为求职会遇到挫折和波折,能够较快地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但是整体上对就业前景比较悲观,如:“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肯定的学生只有36.92%,在承受挫折能力方面也只有34.69%的同学对“估计自己在求职时,如果连续碰钉子是否会灰心丧气”持否定认识。

二、学生对学校教育培养的评价分析

在针对学校开展职业适应能力培训方面的工作调查中,整体上学生对学校的肯定度比较低。虽然在毕业班对学校开展就业指导、社会适应培养、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培养和指导等方面肯定的分别达到38.89%、30.56%、33.33%、38.89%41.67%,但1~4年级整体上的“肯定”均不足30%。特别在社会适应方面只有22.56%。虽然该结果受学生面对当前就业形势焦虑心态的影响,但也确实值得高校思考在教育培养方面的不足和欠缺。

三、学校教育培养的问题分析

当前各高校均已启动相关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和研究,但是作为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只是强调大学生在毕业前寻找用人单位的能力和技巧方面的培养,而忽视或者没有注重从人生规划和在社会职场竞争中自我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和研究。

1.人才培养质量认识上不全面

虽然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概念,不宜用统一的标准对其进行规定和限定,但精英与大众、学术与职业、单一性与多样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是以多样化和基本的质量要求为前提的。作为力求反映知识与能力类型差异的现当代高等教育质量观,无疑应该坚持“社会导向”的原则。高校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更能为社会所接受应该成为人才培养质量观的重要导向。能够就业、充分就业虽然作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职业适应能力作为大学生顺利地走向社会,实现人职、人与组织、人与团体的匹配和提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工作的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重要保证,理应得到重视。只有加强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才能保证高校学子能“闻道于天下”的最高使命和理想的实现。

2.培养方案对职业适应能力重视不足

制订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良好职业适应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升对职业适应能力重要性认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巩固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从人才职业目标、能力与素质、课程体系、实训、课程考核等方面落实相关的内容及要求,保证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3.教学上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一是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长期存在重视获得间接知识的方法,学生难以通过思考培养获得一手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其次,学校重视培养技能技巧的方法,而轻视培养智力和能力的方法。再次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手段。缺乏参与式的教学,不重视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和自主求知的意识,智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引导和开发,而智力和创新能力正是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是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必修课程的教学,轻视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多维的知识架构和知识结构的交叉优化。重视理论性课程的教学,轻视实践性课程,无法真正实现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是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人才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阻碍。存在着重共性、轻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职业适应能力的养成。另外,还普遍存在重视课堂教学、轻视非课堂教学的问题,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发展。

4.第二课堂的针对性不强

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具体培养目标、内容要求、评定程序和考核指标等,没有系统规划和科学组织,导致课外学生活动流于形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没有规定具体的要求,在职业适应能力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

四、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生产自动化和管理扁平化发展,产业结构与职业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带来对从业人员能力的新需求,尤其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大学生顺利地走向社会,实现人职、人与组织、人与团体的匹配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工作的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高校更应将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切实从提升人才质量观,在完善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第二课堂建设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强化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立生,庄雯培.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24~26.

[2]郭军,游文慧,肖云忠.社会学专业人才职业适应能力培养探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77~81.

第11篇

论文摘要:21世纪,各国在经济、政治、卫生、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和交流越来越频繁,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机会与挑战同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

一、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21世纪,地球已成为人类群居的村落,不同肤终·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像“村民”一样朝夕与共、息息相关地同生存、同劳动。这种变化使得外语学习的目的,外语教学的目标、方法、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人类社会迈人了一个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时代。现在人们可以自由地在因特网上快捷便利地交换信息。据报载,全世界互联网中85%以上的信息,是用英文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注视着中国,中外文化的建立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外语学习的目的,现在是作为交流的工具,为生存生活本身而学。在交际中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就英语专业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跨文化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我们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

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80年代中期,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统一制定了教学大纲,全国统编了几套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87年开始实施四、六级考试,这些都对大面积的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浙江大学1993年的调查,社会上对本科毕业生听、说、写的要求分别为67.25%、71.11%和61.480,然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育却明显滞后。一方面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我们教师的手脚。中国的学生,从小学直到大学,有的还进人博士生阶段,总共学习十多年的英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查词典、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上。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问题。

现在学习英语的人数庞大,越来越多的人对英语感兴趣,各个高校的学生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及精力都是相当多的,学生在各种英语等级或水平考试中也屡获佳绩。但是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并未有多大改善。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低下,语用失误频繁。传统英语学习是一种“应试性”的学习,使我们陷人了纯知识性的记忆和漫无边际的题海,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状,下苦功夫学习的只是能“应试”而不能应用的“英语”。

(一)调查武汉各高校,我们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有:

问题1: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这样不但发出信息的能力很差,就连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差,综合交际能力低下。

问题2:学习方法陈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受传统方块汉字学习的影响,学习外语也是一板一眼、循规蹈矩。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上,而较少注意篇章;往往重视信息的接收,忽略信息的发出。

问题3:尽管许多高校有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化”“跨变化交际”等。这类课程直接系统地传授了英语国家的方方面面,包括历史、地理、制度、教育、生活方式、交际习俗与礼仪等文化知识。但是许多同学都不重视他们的学习,加上这些课程的考卷只是表面上的问题,并没有深人,因此大多数学生只是蜻蜓点水或者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而已。

问题4:综合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会技能。当语言能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平之后,文化障碍便更显突出。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发生,甚至造成交际失败。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的人,往往背后隐藏着一种文化假象,使人误认为他同时也具有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他的语用失误,有时令人怀疑是一种故意的言语行为,因此导致冲突发生的潜在危险性也最大。

英语专业学生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相当一部分人凭常识、按习惯解决文化问题。然而,常识这个东西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一种文化下的人怀着敬意说出的话,另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一句带侮辱性的话;拿汉语的习惯去套外语,有的时候套得对,有的时候则会套错。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何说”、“不说什么”,有时候比“说什么”更加重要。仅能够运用语法上正确的外语,并不能足以与外国人打好交道。这反映了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

(二)通过分析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小组认为主要原因有:

1.缺乏对不同文化差异的了解和理解。

2.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俗称Chinese-English。或把中西文化等同起来,忽略了文化差异。我们往往用本族文化模式来理解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当两种文化表达的方式和意义产生差别时,就很容易用本族文化的模式来理解、思维和表达。因而常常产生误解。

3.缺乏真实的主语。在我国,英语不是我们的第一语言,我们使用语言只限于课堂上,缺乏真的语言环境。尽管老师们告诉我们在寝室里等场所也要尽量用英语交流,但是强调不够许多同学都没有做到。由于受传统教学法一翻译法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成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是盲目的记笔记,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他本身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但由于没有给我们创设一种良好的愉悦的学英语的氛围,经调查多数英语专业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淡而无味,从而会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4.老师在讲解时对于英美文化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未深人进行阐释。比如老师在讲授词汇时没有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进行有目的地讲解。老师通常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从词典下载的词义解释,很少能将词汇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介绍给学生。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在学习生词时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所学的词汇成为一组僵化的符号,无法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加以运用。再比如在阅读学习中,老师们致力于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关注的是语音语法词汇句型和翻译等语言学习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阅读篇章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即使谈到相关文化的某些内容,通常也不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能力为目的,只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篇章本身。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80年代初,受国家教委的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开始着手起草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有关基础阶段和高年级英语教学的两个大纲经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审定通过后,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后在全国实施。十多年来,这两个教学大纲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近十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有的两个大纲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而有必要作相应的修订。受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于1998年由何其苹、何兆熊、黄源深、姚乃强、吴古华、陈建平、朱永生、钟美荪、王蔷和文秋芳10位教授组成了大纲修订小组,英语组于1999年12月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送教育部高教司审批。在新大纲中提出: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等等。

其中对于英语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则提出了一套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培养方案:

1.文学课程: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的内容可包括:(1)文学导论;(2)英国文学概况;(3)美国文学概况;(4)文学批评。

2.语言学课程:语言学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语言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授课内容可包括:(1)语言与个性;(2)语言与心智;(3)口语与书面语;(4)语言构造;(5)语言的起源;(6)语言变迁;(7)语言习得;(8)语言与大脑;(9)世界诸语言与语言交际;(10)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3.社会文化课程:社会文化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授课内容可包括:(1)英语国家概况;(2)英国社会与文化;(3)美国社会与文化,等。

4.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情况,培养科学精神,并熟悉常用的科技词汇。相关知识课程可以包括:(1)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2)国际金融概念;(3)国际商业概论;(4)西方文明史;(5)中国文化概论;(6)外交学导论;(7)英语教育史;(8)世界科技发展史;(9)国际法人门;(10)英语新闻写作。

第1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说能力;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4-000388-01

在实际的英语运用中,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较为突出,但是在听说能力上处于短板状态,甚至为哑巴式英语,无法真正投入到实际运用中,更多的符合应试教育标准,英语听说教学也进入一种尴尬境地。

一、当下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现状

(一)以笔试考试为主的阅读写作能力超越实际听说交际能力

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中,无论出于何种教学阶段,英语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由于应试教育更多侧重与阅读与写作,因此学生在视觉上识别英文内容的能力较为突出,但是在实际临场发挥的口头表达与听力能力上则存在较大的短板。甚至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相关水平的等级考试,缺乏对英语实际运用的考量,不善于英语实际口语交际。教学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是促成教学内容与方式导向的重要原因。学生甚至在相关考试前进行突击学习,特别是学校考核中,教师会划定考试范围,学生进行事先突击学习,并不能代表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实际状态。

(二)课堂填鸭式教学对听说能力的局限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有效掌控课堂进度,需要在有限时间中完成教学量,因此缺乏师生互动,将更多的教学时间投入到语法和词汇讲解等,缺乏对学生口语训练。一方面是课堂进度需要,另一方面与教师缺乏创新思想有关。教师更多的局限在照本宣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水平,缺乏营造有效的口语训练课堂环境,也缺乏对学生日常私下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当下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培养提升方法

(一)分组学习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较为呆板,要进行有效改善才能获得突破。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分组学习,在小组划分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依据情况划分讨论学习时间,给予讨论话题,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口语交流,创造英语口语听说能力。具体的小组划分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做有意的引导性组合,也可以充分尊重学生自愿精神来自由选择组员。前者分配需要教师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情况,这种方式教师的压力较大,一般后者方式运用可行性更强,效率更高,学生满意度更高。

(二)建立口语听说的教学氛围

可以创设较好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是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网络资源的整合,可以通过下载英语情景视频,让学生在一定情景环境中感知现实的英语交流情景,甚至可以开展趣味性的情景角色扮演方式的英语口语训练,提升情景中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幽默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发挥自身的口语能力。相关情景模拟方式不仅训练口语,同时可以调整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打破沉闷课堂中学生单纯听,教师单纯讲的呆板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情景扮演方式展开,具体情况可以通过学生的意见反馈收集来灵活处理,不要刻板的抛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思想而独立操作。而多媒体的运用中,除了播放英语口语视频情景内容,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偏好,学习英文歌曲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在英语教学基础氛围上,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全英文模式教学。当然,这种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实用简单易懂的英文单词,让学生逐步的熟悉英语听说环境,同时也需要让学生采用英语口语回答的模式来达到教学互动,建立一种强有力的口语听说氛围。

(三)营造课下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空间

随着网络交流互动平台热潮来临,学生可以在私下有更多的互动交流空间,不必要像以往一样到专业的英语角进行英文训练,在QQ、微信等平台上,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间就可以进行英文交流互动,可以分享英语听说能力学习心得,也可以进行英语实际的听说互动,不仅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同时其免费的交流机会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经济成本压力。学生可以依照日常生活热门话题做英文的交流互动,有效的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对课堂教学展开了有力的拓展作用。教师可以在相关群中安排管理人员,及时的相关资料信息,或者组织学生积极交流互动。

三、结束语

当下英语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局限性,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丰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秀婴.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3,(1):32-33.

[2]王小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2):230-230,231.

第13篇

关键词 气象影视服务;南阳市气象影视现状;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101-02

0引言

不断变化的天气,不仅直接影响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安排,还关乎国计民生大业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日新月异,科技发展也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影视节目就是气象部门对外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经过长期发展、创新,这一方式成为了宣传气象工作最重要的渠道。气象影视服务在各大城市拓宽气象服务领域中发挥了不可比拟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南阳气象影视发展现状的分析,深入浅出的探讨提高影视服务能力的具体措施。

1 南阳市气象影视服务现状

1995年开展影视制作业务,设备几代更新,节目形式也从无主持人即后台配音到现在的有主持人上镜主持,现有设备伍豪非线编辑系统一套,大洋非线编辑系统两套,演播室两个,经过长足发展节目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实现了数字化输出,内容上更为丰富。节目覆盖率最广,在南阳市民当中深受欢迎。为满足人们对气象影视服务上档次的需求,南阳市气象局加强与电视台的合作,让气象影视设备配置兼容电视台的现行设备,实现节目的无阻碍传输。为南阳市做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2 现存问题分析

尽管南阳市气象影视服务工作成绩斐然,但是仍旧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下述方面。

2.1节目内容缺乏新意,缺乏专业性

目前南阳市电视气象预报栏目比较单一,主要以南阳地区村镇还有周边旅游景区进行24小时天气预报,可是没有预测三维立体影像,而且气候对主要农事活动区域的影响和防范预报十分有限,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另外气象影视节目的编辑、排版、片头片尾三维制作,图片、音效合成等方面缺乏专业性,相关专业水平不到位,影视服务的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布局协调、色彩搭配和动画制作上尤为需要改进。

2.2传输系统滞后

气象局的气象影视节目数据的传输还是传统的依靠人工送带,一套节目无法通过现有网络进行传输,带来了数据传输方面的滞后和不便。

3 提高影视服务能力的几点措施

3.1持续拓展各方合作

以适应南阳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出发点,广泛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共同搭建专业气象影视服务平台,努力寻求多渠道媒体作为依托,建立健全气象影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气象影视服务的业务化进程,不断在服务中有效融入现代气象业务元素,实现气象影视服务的横向结合。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加强气象频道建设,重点抓好气象与农业、资讯、新闻、旅游、交通、健康、地质灾害、气象科普等方面的联系,丰富气象节目内容,利用数字公众媒体信息传播新途径充分展示公共气象事业的全方位、多元化周,体现气象影视服务的周到、细致。

3.2加大创新力度,增强节目效果

气象影视服务的现代化同样需要创新和包装。因为电视产品的商业属性逐步得到公众认可,广告商越来越重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气象影视节目从人文理念加以商业包装,打造出气象影视服务的品牌,增强节目的人性化与趣味性,让气象预报服务贴近民生,服务于民。适当在节目中增添农业资讯、热点新闻和生活小常识都能起到增加观赏性的作用。播报主持可以深入农村田间地头,以轻松风趣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话语为观众预报天气情况,还可以结合每一种天气情况与农谚结合起来,更加增添非凡效果。广告的介入要与天气预报完美结合,做到预报天气的同时宣传了广告,能够给气象影视服务吸引更多广告投资,为气象影视厚积资源。

3.3加强地方特色,人文气象预报服务

气象影视服务要吸收当地特色,还以南阳市为例:南阳市地处中原,其气候属南北过渡带,四季分明,常年的年平均气温为15℃。最热月份为七月,月平均气温27℃,最冷月份是一月份,其平均气温在1℃左右。南阳地区的年降雨量有800mm,年无霜期220~245天。以服务农村春耕夏作为基础,提供优质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气象服务。保证常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针对当地寒潮、降雪、大雾、暴雨等气象提前进行预报服务,尤其在汛期,成立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及时有效强降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并采取传真、电话等形式,上报各类天气决策服务材料至领导和相关部门。

3.4依靠高科技,大力提升气象影视服务精细化水平

影视节目的素材要不断的优化,结合天气预报的具体内容声情并茂的制作。结合动态画面,不同角度展现天气信息。多渠道获取节目素材,标新立异选取符合天气累节目的创意,更好的完成节目整个过程中的合成、优化和组成,大力提升气象影视服务精细化水平,更好的吸引广大观众的关注度。

3.5改善和加强快捷气象视频文件的传输

重大灾害性天气、转折性天气的预报信息,气象视频文件对农村减灾起决定性作用,气象影视节目制作的数据资源必须及时到位,才能让群众提早预防准备。这就需要加大乡镇气象影视节目数据传输的改善工作,通过完善设施早日实现光纤远程传输,打通点到面的传输渠道,让气象信息深入农村基层,确保农民能及时获取形式多样的气象服务。

4 结论

气象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变得更加丰富化,以网络、数字化为新特性的传播载体越来越多,日趋完善的气象栏目将满足社会公众更深层次的需求。气象影视服务能力的建设成为了各地区气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义务。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树立起多媒体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利用的新理念,运用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增强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统筹兼顾克服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阻碍,解决气象影视服务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增强节目的影响力,强化气象社会管理,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为构建和谐气象、和谐社会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14篇

一、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现状

1 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由于高职院校属于最后一批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也相对较低,因而大部分专业基本都未设门槛,就连英语专业也无英语单科成绩及口试要求,生源的英语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入学前由于没有重视英语,词汇量严重匮乏,影响了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提高。在中学阶段,升学的功利性使老师容易忽视英汉翻译的重要性,以致学生在思想上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能大致看懂就可以了,没必要去认真地翻译。且高职高专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学习外语时遇到发音及语法等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有的学生本身又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缺乏自信等现象,这些对高职学生学好英语翻译造成了障碍。

2 学生翻译能力欠缺。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来说较差,而且在高中阶段,翻译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虽然能理解句子意思,但无法正确的用汉语表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翻译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一方面,学生对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差异缺乏了解。在翻译过程中往往脱离上下文,孤立地翻译一个词或词组,从而造成翻译不准确。另一方面,学生理解原文时,因不熟悉英译汉翻译技巧而造成译文的不通顺,或表达上的失误。所以他们对翻译都有一种畏难情绪,翻译能力薄弱。

3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班级授课制是教育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方式,由于条件及规模的限制,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也沿袭了这种教学模式。但这种统一的授课模式、进度方式,对于整体水平有很大差异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不恰当的。笔者就一个自然班做过调查,他们的高考英语成绩最高分是100多分,最低分为60分左右,成绩好的学生英语整体水平高,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成绩不好的学生,还达不到优秀初中生的英语水平,这样的学生可以想象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必然不足,英语学习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需要从基础开始。这种英语能力差异较大、强弱能力对比明显的情况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来进行英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样给英语翻译教学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4 教学模式单一。目前,高职英语三、四级统考一直是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教师和学生都把这种考试作为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现行英语教学中教学与实践应用出现严重脱节。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学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重考证,轻应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高职英语教学基本上还处于以应付过级考试为核心的阶段,大多数教学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特别由于高职英语专业的英语翻译课教学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本科英语专业的英语翻译课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和文学翻译训练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在高职这样的特殊环境下,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与高职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也有一定的距离。

二、提高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应对策略

1 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因素。高职学生由于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在英语和其他专业的学习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水平偏高、学习信心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实质上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缺失”的具体体现。教师应从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入手,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实施情感教学。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2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一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控制学习内容和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鼓励学生更多地负责自己的学习。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特长及其弱项等来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积极评价学生的优秀译文,培养学生对翻译的自信心,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以及使用这些技能和方法的自信心,而学生也会在这一点上受益终身。无论在课堂教学或实践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走向社会竞争力为归宿来安排教学。二是进行“以岗位需求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职业英语的能力,包括较熟练地运用英语获得知识、获得信息、构建人际关系、表达自己及演示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如进行商务英语的口译、谈判等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这些需求来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和布置不同的任务,通过种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3 倡导灵活的教学方法。一是偿试快乐式教学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的过程其实也是提升修养、培养和检验中英文水平的过程。在讲授翻译课时,创设情景,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进行快乐式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翻译的省略、增词、重复、词性转换等各种常用翻译技巧和方法时,可以通过将英文歌曲《Do Re Me》的歌词翻译成汉语来熟悉、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并且记忆牢固。二是要有选择性教学。若老师什么内容都教得很细,什么内容都教得很详,那么学生就没有思维,成为了一个被动学习的机器,永远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的内容进行重点教学,对教学内容中培养实用型人才无需掌握的繁杂理论适度删简或让学生自学,从而达到突出实用知识、强化综合能力培养的根本目标。有力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将来的就业与发展增强竞争力。三是进行讨论式教学。翻译课最忌讳教师独霸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活跃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自觉地运用和巩固学会的翻译技巧和理论。讨论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要求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出现的问

题,经过他们主动的思考达到融会贯通。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工作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如,学习了增词法和重复法,可以通过讨论了解它们的异同,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4 加强英汉语言对比。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在语言历史、语言本质、句子结构、词序、语态、词类系统、词类转化、词义、缩略语、民族思维等各方面的差异,比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属于主语显著语言,汉语属于主题显著语言,英语文章常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少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十分有益。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这些语言差异,翻译能力很难得到较快提高。

第15篇

 

关键词:高校 英语教学 应用能力 改革 跨文化教育 CET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为祖国培养了许多有用之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工作渐渐进入了一个“应试化”模式,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似乎成了教学的终极目标。然而,这时我们却忽略了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通过考试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往往由于“听不懂”、“说不出”、“写不地道”而影响工作。以上情况反映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许多弊端,如学生英语水平评价方式单一化、忽略学生口语操练、教学环节与实践相脱节等。总之,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忽略“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各技能之间的平衡发展,同时过分突出四、六级考试的功效,造成了大面积的应试教学现象,制造出大批“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式的高分低能“人才”。  

一、如何解决高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坚决摒弃传统的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牢固树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新理念,根据我国英语教学现状,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点: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这一主题教学模式把英语教学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课外主动阅读和听,一块是课内听、说、读、写、译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读、主动听主要安排包括大量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动的阅读和视听活动。课内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能力,从不同侧面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并能引起思考的共同主题,在这一主题下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分别采取主题预演及以听和阅读为中心结合辩论、演讲、小短剧、写作文等各种语言活动来完成预先设定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同时注重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识的熏陶,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

   

2.把四、六级考试作为激励手段。  

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四级与学位挂钩这一规定,但由于用人单位看重四、六级证书,再加上新的四、六级考试侧重学生能力的测试,而且学生也希望通过正规的考试来证实自己能力,所以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的热情仍然很高。老师可以把此作为一种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去锻炼听说能力,并在教学中穿插四级考试的写作练习以及各种实用文体。  

二、结论  

总之,改革的趋势势不可当。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勇于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测试体系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改变原有的对四、六级考试过度重视的观念,逐步闯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英语教学新路子,在调和内因的基础上,采用以上“教、学”联动、学用相长的双向实践式教学模式,才有望收到可观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培零.提高大学生使用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9).  

[2]程冷杰,秦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四、六级考试[J].外语界.2004,(6).  

[3]高淑玲,赵丽梅.四六级英语考试阅卷后的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4]高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文学爱好者,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