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对劳动安全的理解范文

对劳动安全的理解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劳动安全的理解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对劳动安全的理解

第1篇

[关键词]安全内涵外延 1引言

安全和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本性问题。实现安全是人类最大的也是永恒的哲学命题。伴随着世界安全运动的兴起,人人渴望安全,国家治理安全,人类呼唤安全,世界共需安全。安全重视程度之高,安全谈论之多,安全投入之大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但反过来思考,安全到底是什么?迄今为止恐怕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不是那么形象、完备和科学。以致于不管对安全作何定义,都很难包容一般意义上安全的内涵。

2安全的定义

为了获得安全的原始含义,先从词意和典故考虑,查阅了相关工具书,得到安全如下的描述:

(1)安全在希腊文之中的意思是“完整”,而在梵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受伤”或“完整”,在拉丁文中有“卫生”(Salws)之意。

(2)“安”字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全、安适、稳定等,可谓无危则安;“全”字指完满,完整或指没有伤害,无残缺等,可谓无损则全。

为了获得安全的真实含义,从安全的科学层面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得到了安全以下的定义:

(1)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或死亡,造成设备或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2)安全是指在外界条件下使处于健康状况,或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率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3)安全是一种心理状态。即认为,指某一子系统或系统保持完整的一种状态。

(4)安全是一种理念,即人与物将不会受到伤害或损失的理想状态,或者是一种满足一定安全技术指标的物态。

凡此种种,要想用一个简单的定义就把复杂的安全内涵表述清楚是异常困难的。这犹如“最优化问题中寻找最优解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值”一样,难以走出这个局部区域”。因此,应当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安全概念。

3对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认识

采用自然辨证法定义技术创新哲学的思考方式,不从正面去解释技术创新是什么,而是从另外的角度来回答它。笔者就是从安全的子系统:文化、科学、技术、经济、管理、伦理与外延(信息网络安全等)来回答安全的本质。

3.1安全是一种文化——安全文化

文化可以认为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所以,应该以哲学的观点来认识安全文化,那么,安全文化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从事生产、生活、生存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的环境和与之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安全文化所涉及的范畴包括: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厂矿的安全生产、核电站的社会性安全、全民的防灾减灾思想意识、公众的安全文化素质、环境保护、产品安全、生活与生存领域的安全。安全是一个包括物质的、意识的巨大的系统工程。

3.2安全是一门科学——安全科学

1993年7月我国国家标准GB/T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把安全科学作为一级学科列入工程与技术门类之中,称之为安全科学技术,被确定为综合类科学中的一门学科。

安全科学是研究系统安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说,研究事故与灾害的发生机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方法,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人类生活各个领域里的危险,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保障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和自身安全与健康的知识和技术体系。

按照哲学的内容,在安全科学的体系结构中,处在安全科学的工程技术层次上的是各类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科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特点就是安全的观点,或者说安全科学是从安全的着眼点或角度去看整个世界,正如自然科学从物质运动,社会科学从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去考察世界一样。但是安全科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等各门科学有关。因此,安全科学是一门跨门类、综合性的新兴横断科学。

3.3安全是一门技术——安全技术

生产、生活和生存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或危险的因素,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会造成生产、生活和生存被动或发生各种事故。为了预防或消除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影响和各类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而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这些措施的综合称为安全技术。

安全可称为技术,在于要消除各个不安全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技术的层面去实施或考虑,或者是说以技术为主,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借助以达到劳动保护之目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科学可以从自然辩证法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说明,安全科学着重于安全的规律,发现、探索、认识其本质,从而掌握好安全,使之为人类服务;而安全技术更侧重于安全的应用,研究事故致因因素,从而转危为安。因此,安全技术丰富了安全科学,安全科学又指导和推动了安全技术的发展。可见安全技术对安全生产、生活和生存是何等的重要。

3.4安全是一门管理艺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问题,既有人对物的管理,又有人对人的管理,还包括人、机、环境三者的多元复杂的矛盾问题。这就表明现代安全管理必须围绕预防事故这个中心课题,变纵向为横向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安全状况指标化;推行事前预测;推行反馈原则进行安全评价等。

认为:管理首先是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自觉活动。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工作重点放在激励人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而人的意识、价值观、认知、信念等都是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本身包括教育方法、法律建设、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手段等。现代安全管理应是系统的安全管理,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使其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安全管理就犹如5个分散的指头握成一个拳头,使之能产生更大的合力。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和流通,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得到迅速推广。因此,所谓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劳动者人人主动参与安全工作。

3.5安全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安全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由“政治立国”进入了“经济立国”的时代,法制手段和经济手段起着主要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安全领域有专家、学者提出安全经济这个新名词。

安全经济首先是基于对人类安全活动需要经济作为基础的理解。比如,无论是生活中或者生产中,实现安全条件需要经济的投入。如何高效、合理地投入?安全经济概念就应运而生了。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安全经济学的观点来运筹安全管理,必将成为一种符合客观的实用模式。

从安全效益的角度,可以把以提高生产与以增加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安全性投入进行对比分析。前者是指为消除和控制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而专门采取安全措施的投入,它将对生产、生活产生某种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后者除了产生生产、生活效益外,还会产生安全效益,并且往往决定企业的基本安全程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区分某一项投入是生产、生活性投入还是安全性投入。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应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资的作用,减少事故经济损失,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安全工作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3.6安全是一种伦理道德——安全伦理

伦理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是人们的信念或信仰,也是规范行为的准则。安全可以认为是观念、思维,意识。安全伦理主要表现为:“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念,“预防为主、安全为天”的意识;安全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与幸福的伦理观念;安全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安全系统是控制系统,生产系统是被控制系统的辨证观念。应该建立:“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意识;“珍惜生命,修养自我,享受人生”的意识;自律、自爱、自护、自救的意识;保护自己,爱护他人的意识;消除隐患,事事警觉的意识。实践证明,要使人从被动(要我安全)到自觉(我要安全)地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但从科技、管理、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来认识安全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使社会(企业),使每个人从价值观、人生观、行为准则等方面,从群体到社会建立起对安全的理念和响应。因此,广施仁爱,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全和健康的宗旨是安全的出发点,也是安全的归宿,更是安全伦理的体现。

安全伦理就是每一个合格公民对安全进行理性思考和自主选择的方法论。以安全理性或法制为手段进行社会调控在过程之前必须经过安全伦理思考的判断和估量,在过程之后又必须进行安全伦理价值的评价。当然,安全是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在道德观念中应该提倡使他人生活得更好、更安全。安全作为伦理的理解就很清楚了。

3.7安全的外延——信息网络安全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正快步走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如政府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已经或正在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然而就在网络技术向各个领域快速渗透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一个关键问题——信息网络安全,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信息统领全球,信息主宰国家命运,信息广泛渗透各个部门、领域的时代,着眼于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说是致命危险的。传统意义的安全即使做得很好,但是面对新形式安全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信息网络安全的理解和掌握,实际上是对安全更新的、更深层次的领悟。如今的安全理念都是与信息网络挂钩的。在传统的安全观下,引申出当今的信息网络安全观,的确是对安全理念的一次深刻性革命。

目前,对信息网络安全的认识并不是很全面,可以归结为对信息网络安全的概念不清。有的认为信息安全就是“杀杀病毒,最多再加上设置命令”。有的认为信息网络安全就是“七分技术,三分管理”等等。笔者参考了相关的资料,现介绍信息网络安全的定义:保护网络信息资源,使其不受意外的或蓄意的(未经授权)破坏、更改和泄露,包括暂时的,其目的是保证网络信息可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

诚然,安全的外延还应包括高科技生物技术安全、高科技材料安全等内容。这方面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能使其安全地造福于人类,这也是当今安全工作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应用动态的、永恒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安全,安全所涉及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拓展,即安全会有更多、更新的内容向外延伸出去,就犹如安全这棵参天大树会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同时,这也展现出安全的生机和活力。“”版权所有

4结论

安全是没有时空局限的,安全的子系统也是无限的。从科学学、哲学的观点,安全是动态的、发展的。基于目前对安全认识的局限,笔者只列举了6个内涵和一个外延。从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安全的本质,可以使安全的定义更科学、完备,从而形成正确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科学观,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保护人类的生息繁衍和社会发展活动指明正确的方向并提供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罗云等.安全文化百问百答[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8:3—25;51~52

2安全科学技术词典[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12:1~3

3张景林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5):6~9

4曲和鼎等.安全软科学的理论与应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1.10:19~23

5罗云等.安全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6:7~23

6韩永飞,杨富春,李宗鹏.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信息与网络安全(一),2002.2:33—35

第2篇

安全是自有人类以来永恒的主题,它比文字创作中的爱情与死亡的主题更长远,人们对它的需要更迫切。从需要层次来说,人的第一需要是生理的,即:吃、喝、空气,第二需要就是安全。安全的需求伴随人的一生,从呱呱落地直到死亡,安全问题一直陪伴着每个人,安全和生产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安全与生产也决定生存和发展,安全是生存的需要,生产是发展的手段。每个人需要安全,每个企业需要安全,国家需要安全,全世界整个人类呼唤安全,但反过来问一下,安全是什么?迄今为止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还不是那么形象、完备和科学,我们企业应把安全生产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不断的研究,不断解决存在问题,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下面说一下什么是安全:

    一、什么是安全?

    安全的含义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完整,在梵语中是没有受伤和完整的意思,在中国语言中就字面而言,安则无危,即无危为安,指没有危险,安适、稳定,则可视为无危,即安。全,无损为全,即完整、完满、无残缺等,即无损则全。请大家记住:无危为安、无损为全。

    从安全的科学层面区剖析,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胁迫、不出事故、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或死亡,造成设备停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2)安全是指在外界条件能使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率活动状况人员的客观保障条件。

    (3)安全是一种心里状态,即认为指某一子系统或全系统保持完整的一种状态。

    (4)安全是一种理念,即人与物将不会受到伤害或损失的状态,或是一种满足一定安全技术指标的物态。

    二、什么是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即人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就是在企业内部正常的工作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通过采取一切措施,包括: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检查:排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就是隐患,通过正确的加工工作方法、手段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所采取的一切措施、方法及劳动保护的总合,使劳动在保证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及国家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安全生产是一种企业文化,安全生产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保证,是企业生产、生活、生存一切活动的基础。

    (2)安全生产也是一门科学——安全科学,1993年7月我国国家标准GB/T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把安全科学作为一级学科列入工程与技术类中。

    (3)安全生产也是一门技术——安全技术

生产中存在威胁人们健康和生产安全的因素,为了预防和消除这些因素,改善劳动条件,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需要安全技术的保证,或者说以技术为主,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掌握好安全为人类服务,使安全技术侧重于应用,研究事故因素,科学指导实际,转危为安。

    (4)安全生产也是一门管理艺术,安全生产既包含人对人的管理,也包括人对物的管理,包含着人、机、物、法、环的有机联系,体现了多元素、复杂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求安全生产管理要以人为中心,以不发生任何事故为目标,做好管理工作。

第3篇

分析这2起职工死亡事故的发生,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原因还在于安全制度不执行、安全措施不落实。那么,为什么安全制度不执行 、安全措施不落实?这不仅是困扰劳动安全的老问题,也是摆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其实,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相辅相成的,制定制度与执行制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从管理者身上找原因,如果安全制度脱离实际,不以人为本,不合情理,不易操作,那就不是简单的谁出问题谁“买单”的问题了。制度执行不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制度本身有问题,形式主义,落而不实。劳动安全管理流于口号,没有现场检查标准,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定性的多,定量的少,没有可操作性。二是制度不能与时俱进。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环境是变化的,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制度必须随环境变化不断完善。现实情况是,生产布局与时俱进,工作现场千头万绪,作业环境千差万别,但许多安全制度却一成不变。特别是近年来,职工工作环境尽管有所改善,但 “先建设后生活”的思路并未改变,因工作环境问题影响职工有效执行安全制度,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三是管理方式过于简单,以罚代管,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执行。通常情况是,受处罚的职工虽接受了处理,按时交纳了罚款或写出了书面检查,但是,口服并不一定心服,由于存在逆反心理,想方设法来应付检查,成为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打折扣的顽症。这说明,一味地、简单地靠人盯人严管是管不住的,靠不合理的规章管人也是靠不住的,如果制度本身不严密,制度管理中的人性化不够,制度中的安全理念没有得到操作者的认同,没有外化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象“一站二看三通过”诸如此类低级的错误还会发生的。特别是管理者如果没有“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对竞争上岗中的职工心理、健康没有必要的人文关怀,对带病坚持上岗者不能给予有效制止,反而作为一种先进行为给予鼓励,这不仅是对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极大漠视,还不自觉地埋下了劳动安全的“定时炸弹”。

劳动安全中的人性化管理,要求各级管理者必须带着感情抓安全,带着责任抓安全,时刻把“人命关天”的事放在心上,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作为安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否则,职工人身安全没有保障,职工安全素质没有提高,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就难以得到体现,铁路跨越式发展就会失去前提条件和基础。因此,要求管理者制定安全制度时,注入安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高安全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并通过宣传培训内化,营造出“人人生产安全,人人享受安全” 的浓厚安全氛围,使“违章就是违法,违章就是犯罪,违章就是自杀”的观念变成全员共识,变成职工自觉遵守安全制度的行为习惯。

劳动安全中的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学会理解人、关心人和尊重人,多一些“人情味”,少一些简单粗暴;多一些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理解引导、认同关爱,少一些居高临下、我打你通、以罚代教。管理并不是把职工管死,而是强化职工对安全制度的认同,消除作业中的侥幸心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强化劳动保护措施,激发保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不仅要强化职工按作业标准的执行意识,更要强化管理者“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人本管理理念,通过提高管理干部的管理“情商”,及时化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为职工执行规章创造和谐环境,共同担负起劳动安全的责任。

第4篇

【关键词】安全;思想教育

一、如何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呢

1.着眼人的安全心理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主要包括: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心理、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群体心理、安全组织心理等。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安全教育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员工进厂后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员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二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三是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

2.把握人的安全行为贯彻安全制度。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机器等物质的一切动作。在我们电力建设行业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自动化操作、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安全行为不仅是个体自我保护行为,而且是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总体行为。要建立起总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这套制度要站在安全行为者的角度来编制和操作,由安全行为者从内因产生“我要安全”的行为。因为企业生产性质不同,存在着多工种联合、多工序交叉、多环节衔接作业的特点,所以就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紧紧把握员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建立和健全个人自我安全保护制度。主要是:员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指挥不执行;有权对违章的生产工序不交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设备不操作;有权不在违章的生产环境中作业。这就从行政法规上确立了员工劳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自觉地进行安全保护。员工们说得好,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最大祸根是失职,最大隐患是违章。只要我们真正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当成生命之友,安全之伞,就能够站在安全生产的主题地位上,实现安全生产。

3.针对人的事项障碍展开安全活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思想障碍是影响员工“要我安全”的重要问题,是各种不安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在抓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般情况下,员工都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则可能因为存在某些思想障碍,不仅忘记了“我要安全”,而且做不到“要我安全”。这类思想障碍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对安全生产规程并没有真正理解,看不到违章操作的严重危害性;对安全生产规程感到麻烦,图省事、求简便而不去遵守;因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忘记安全生产规程;对自己的熟练技术过分自信,心存侥幸,麻痹大意;逞强好胜,表现为胆大妄为的冲动,明知故犯;因为身体疲倦,精神松懈,注意力分散而顾不上安全生产规程等。因此,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从消除员工思想障碍入手,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活动。通过这些,使员工逐步消除抵触、违反、消极、侥幸、松懈、逞能等思想障碍,增强“我要安全”的自觉性。

二、注重“人性化”安全思想教育,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第5篇

[关键词]河南;农村劳动力;城市定居;障碍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5-0129-03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障碍性因素。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多样化就业,是有效地解决“三农”的“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河南省作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大省,共有农村劳动力4915万,而2010年实际转移农村劳动力仅为1843万,占比37.5%(河南省统计局,2011),我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仍有很大的潜力。研究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在定居城市障碍方面的情况,探讨农村劳动力的定居城市障碍的内在规律,从而有序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转移,对我省城市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实证调查

本研究采用实证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按劳动力工作的地域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本县镇和本村。2009年1月10日至2月10日,通过对豫中郑州市登封县宣化乡才沟村第6村民组、许昌市鄢陵县南坞刘圪村和平顶山汝州市小屯乡范湾村第4村民小组,豫南信阳市潢川县白术村第9村民小组、南阳市红泥湾乡竹园村第5村民小组和驻马店市遂平县和兴乡后楼村第5村民小组,豫北安阳市安阳县辛村乡南伏恩村、新乡市原阳县陡门乡安庄村、焦作市郇封镇雪庄村第6村民小组、濮阳市南乐县张果屯乡西韩森固村第6村民小组和济源市北海庙后村,豫东周口市淮阳县齐老乡杨楼大队西三刘村、商丘市虞城县城郊乡罗庄村和开封市兰考县坝头乡孟房村第2村民小组,以及豫西的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七里坪村第9村民小组和三门峡市灵宝县马家寨村等河南省豫中、豫北、豫东、豫西和豫南等五大区域的十六个村庄或村民小组共2077名农村劳动力在定居城市障碍方面情况抽样普查,通过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力求得出河南农村劳动力在定居城市障碍方面的规律。

2 河南农村劳动力产业分布

2.1 农村劳动力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研究发现,河南农村劳动力具有以下特点:男女比例接近,女性稍多;已婚占大多数,其次为未婚劳动力,但离异比例呈上升趋势;年龄集中在18~55岁年龄段;教育程度以小学和初中等较低的教育程度为主,其次为高中和中专,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占比较低。

2.2 农村劳动力定居城市障碍的总体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在对全省不同地域16个村庄2076名农村劳动力进行的调查表明,愿意居住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还不到一成,除了一部分是出于对乡村环境的喜好、交流和安全的担心以外,城市房价高、收入无法保障以及子女教育问题等均构成了农村劳动力不愿到城市居住的较大阻碍因素。

2.3 河南五大不同地域农村劳动力定居城市的障碍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河南五大区域农村劳动力居住城市的障碍均表现为收入和住房构成农村劳动力移居城市的主要障碍。另外,豫东农村劳动力移居城市的其他主要障碍还包括子女教育和安全担心;豫中农村劳动力移居城市的其他主要障碍还包括子女教育、受歧视、喜欢乡村生活、不适应城市生活、交流困难和安全担心;豫西农村劳动力移居城市的其他主要障碍还包括不适应城市生活;豫南农村劳动力移居城市的其他主要障碍还包括子女教育、喜欢乡村生活和不适应城市生活;豫北农村劳动力移居城市的其他主要障碍还包括子女教育、喜欢乡村生活、交流困难和安全担心等。

2.4 农村劳动力定居城市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2.4.1 性别与劳动力定居城市障碍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男女农村劳动力城市定居障碍方面表现出一部分是出于对乡村环境的喜好、交流和安全的担心以外,城市房价高、收入无法保障以及子女教育问题等均构成了农村劳动力不愿到城市居住的较大阻碍因素。另外,男性农村劳动力喜欢乡村生活、交流困难所占的比例高于女性,而对于安全等障碍的担心则低于女性农村劳动力,这说明男性适应社会的能力比较强。

2.4.2 婚姻状况与劳动力定居城市障碍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婚姻状况的农村劳动力城市定居障碍方面表现出出于对乡村环境的喜好、交流和安全的担心,很多的农村劳动力不愿意去城市定居,另外城市房价高、收入无法保障以及子女教育问题等均构成了农村劳动力不愿到城市居住的较大阻碍因素。另外,已婚的农村劳动力对于城市定居障碍的问题认识中住房和收入占得比例较大,说明已婚的家庭责任比较大,养家担子比较重,考虑问题比较现实。未婚的农村劳动力也是住房和收入占得比例较大,但是对乡村环境的喜好、交流和安全的担心等问题相对于已婚的较低,说明年轻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强。离异的农村劳动力对城市定居障碍问题中考虑最多的是收入和对乡村环境的喜好,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4.3 年龄与劳动力定居城市障碍相关性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村劳动力城市定居障碍方面表现出出于对乡村环境的喜好、交流和安全的担心,很多的农村劳动力不愿意去城市定居,另外城市房价高、收入无法保障以及子女教育问题等均构成了农村劳动力不愿到城市居住的较大阻碍因素。另外,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城市定居障碍问题中收入和住房的问题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其次是子女教育问题和受歧视的问题,但是对乡村环境的喜好、交流和安全的担心这些问题,除了12~17岁这个年龄段也都是农村劳动力考虑的比较多的问题。而26~35岁这个年龄段对于乡村环境的喜好占得比例较高近三成,比65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还要高,这个问题很难理解,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的了解。

2.4.4 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力定居城市障碍相关性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农村劳动力城市定居障碍方面表现出出于对乡村环境的喜好、交流和安全的担心,很多的农村劳动力不愿意去城市定居,另外城市房价高、收入无法保障以及子女教育问题等均构成了农村劳动力不愿到城市居住的较大阻碍因素。另外,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农村劳动力对于城市定居的障碍中收入、住房和对乡村环境的喜好这几个问题表现的比较一致,而且学历越高对于这些问题考虑的越多,而对其他的问题顾虑相对少一些。

3 研究结论

农村劳动力城市定居障碍方面表现出一部分是出于对乡村环境的喜好、交流和安全的担心以外,城市房价高、收入无法保障以及子女教育问题等均构成了农村劳动力不愿到城市居住的较大阻碍因素。

第6篇

[关键词]高校 教师职业安全 场域

一、职业安全的基本要求

韦氏大词典中,“安全”界定为,人和物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没有或不受或免除了侵害、损伤和威胁的状况。当人们采用各种措施,使危险降低到某种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因此,安全是相对的,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安全与危险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安全的最理想状态是不发生伤害、损失或事故。总之,安全是人类理性状态下的可控风险。

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的出现与发展,职业“应运而生”。所谓职业是指“个性的发挥,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在这个概念中包含着这样一层含义:职业是与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有关的工作。因此,这职业所涉及的工作活动不是自己家里的家务劳动,而是社会生产劳动。进而,在“职业安全”这一概念中,“职业”赋予“安全”一个确切的发生范围,也就是说,“职业安全”所涉及的“安全”是指发生在社会生产劳动中,而不包括发生在其他范围内的危险、事故或威胁。

职业安全的共性是由于各行各业的职业者都具有相似的职业意识;而职业安全的特殊性是由各行各业的职业特殊性决定的。共性之处在于,任何职业的职业安全都要保障从事者的人身安全,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免受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危险、伤害的威胁或事故的发生;职业作为社会成员谋生的手段之一,还要保证从事者通过自身劳动能够获得合法合理的报酬和福利待遇;在发生劳动争议的时候,任何职业都应尊重和维护从事者申诉的权利,申诉权是一项依法获得的并维护从事者合法权益的权利。

二、高校教师职业安全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安全,即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自主自由地从事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从而彰显自身的生命意义、安全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进而,教师的职业安全可以理解为是,确保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能够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安全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责任的客观存在状态。

高校教师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他们处于高等学校的“象牙塔”中,教育对象是更接近成人心智的学生,工作伙伴是社会知识分子和科研团队,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承担着指导、帮助青年一代顺利社会化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安全具有其独特内容。

必须明确,高校教师的职业安全保障的是履行职责的合格教师的合法权益。而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不仅是要教书育人,还要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和学术研究能力,此外,“双肩挑”的教师还要完成相关职务的行政任务。本文根据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的观点,从关系的角度出发,依据高校教师在职业环境中的三种主要的人际关系,将高校教师的职业安全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场域:师生关系的场域,教师的任教安全;学术群体关系的场域,教师的学术安全;行政群体关系的场域,教师的职场安全。

1.高校教师的任教安全

在依据师生关系划分并保障高校教师的任教安全的场域中,高校教师和学生是围绕着文化资本来展开“力的较量”,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有维护课堂秩序、尊敬师长等等,教师在此场域中由于占有相对优势的文化资本而处于支配地位,根据实际情况或要求决定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等;学生处于服从地位,服从教师的合理安排并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评价。

高校教师的任教安全,即教师能够自由组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机智,实施师生的课堂互动,获得学生的尊重与支持,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够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和评价;

2.高校教师的学术安全

在依据学术群体关系划分并保障高校教师的学术安全的场域中,仍然是围绕着文化资本而展开“力的较量”,但是参与者不再是教师和学生,而是单纯的高校教师学术群体,他们所遵守的“游戏规则”是维护知识产权、反对学术腐败等,在此场域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是拥有丰富学术资源和学术研究成果、且其研究成果的价值和其学术地位被认可或被公认为学术权威的高校教师个体或科研团队,此学术个体或科研团队在高校教师学术群体中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引领整个学术团队或学术领域的研究走向。

高校教师的学术安全,即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教师能够自由自主地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享有发展自己、提高专业学术水平的权利,共享学术资源,进行学术研究与创新,同时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

3.高校教师的职场安全

在依据行政群体关系划分并保障高校教师的职场安全的场域中,行动者是为完成学校或院系的预期组织目标的教师行政群体,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围绕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展开“力的较量”,这是由高校特殊的职业场所环境决定的。在高校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必须拥有学术能力和行政能力,才能形成自身的行政权威,利用其占“绝对优势”的学术能力吸引众多高校学术个体,并赢得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同时利用其“相对优势”的行政能力或威望获得众多高校行政个体的尊重、信任与支持,进而成为“相对高峰”。

高校教师的职场安全,即高校教师个体在其职业群体中,能够得到群体内其他成员的尊重与支持,群体成员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沟通,共享高等教育资源,共同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并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高等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完成相关职务的行政任务,与其他成员(行政群体和学术群体)共同协作完成学校或院系的预期目标。

总之,高校教师职业安全依据特定的人际关系,划分为三个不同场域,它们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联系在于三个场域联结起来基本涵盖了高校教师工作所涉及的主要场所和主要人际关系,这三个场域有机组合在一起,构成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安全,缺一则不完整;区别在于不同场域,其自身的特性或界限,即在不同的场域内,特定的行动者围绕不同的资本类型,遵守不同的“游戏规则”,从而展开“力的较量”。

参考文献:

第7篇

高中阶段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关键时期 高中生多数为14岁至18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学生身体发育已臻成熟,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基本保持平衡,但神经系统的联系和机能复杂化仍在继续。在认识方面,高中生绝大部分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命运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但也有部分学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倾向:自我意识过强、抗挫折力差、自控力弱、缺乏辨别能力、叛逆心理严重等,从而导致种种漠视和践踏安全的行为屡屡发生。从高中生身心发展来看,已经具备了进行安全教育的物质条件,更有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可以说,高中阶段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关键时期。

1.1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安全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

安全教育需要借助各门学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中,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感悟、体验安全的意义,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和健康的安全情感,提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塑造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树立起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1.2高中思想政治课可强化青少年学生安全意识

对于每一位政治教师来说,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责任把“安全至高无上”的思想传递给学生;有责任时常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他们“珍惜安全和健康”的意识;有责任呵护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拥有正确的安全观、他们安全意识的强弱,关系着未来中国的健康发展。

1.3高中思想政治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就必须关注人的安全世界。人是以安全的方式存在的,没有安全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安全是人的智慧、力量和一切美的情感的唯一载体。因此,教育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当是以人的安全为本。安全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力量本源。其次,要弄清以“什么样的人”为本的问题。人是整体的人,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人是自然安全、精神安全和智慧安全的统一体,“以人为本”应当是以鲜活的、现实的、完整的人为本。教育要引导人追求安全的完善,追求安全存在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起点就是人,而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的基点。

二、安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1师生共同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培养热爱安全、积极生活的学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教师职业被工具化了。教师受制于升学指标等行政性压力,教师的精力过多地被各项考核和单一的考试机制所牵制,久而久之,教师成了教会学生取得高分的“教书匠”,失去了教学上的自和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思想政治课在高中学科中处于“副科”的地位,这就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陷入更为尴尬的境地,从而使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处于无奈、倦怠的职业和生活状态中。试想,这些教师又怎能成为优秀的政治教师,又怎能成为安全教育的实施者呢?教师要融安全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一是自身洋溢着对安全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安全的理解和热爱通过互动传递给学生;二是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真正热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安全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坚持以生为本,将安全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安全教育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安全热情,同时也要让教师焕发出安全的光彩。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挖掘安全教育内容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强化知识目标实现的同时却把认知功能从安全整体中分割开来,把完整的安全体只当作认知体来对待,从而使课堂教学丧失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功能。教师充当了教材的搬运工,单调的知识灌输使课堂教学显得死气沉沉,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忽视学生体验生活的局面,要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安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发现、感受安全意义,追求安全质量,使课堂教学透射出安全的气息。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们不仅要讲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正确消费观的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消费观,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尊重他人劳动、孝敬父母的思想情感。再如,通过《哲学与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抵制消极人生观的能力,确认安全的意义在于自身的精神安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2.2改变教学观念,倡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传统课堂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上,强调刺激——反应。而“安全课堂”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做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并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这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主动,尤其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构建“安全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自己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

2.3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安全教育新方式

第8篇

1、安全认识的导向功能

对安全的认识,必须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不断的安全文化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员工逐渐明白正确的安全的意识、态度和信念,树立科学的安全道德、理想、目标、行为准则等,给企业在安全生产经营和日常安全生活活动中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使人民大众和企业职工都能懂得,自己的行为和习俗已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安全要素,提高安全文化意识和素质是为公众与社会、企业和员工的安全行为导向。

2、安全观念的更新功能

安全文化给人民大众及员工提供了适应深化改革、开放进取的安全新观念和新意识,使其对安全的价值和作用有正确的饿认识和理解,树立科学的安全人生观和现代安全价值观,从而用新的安全意识和新的观点指导自身的活动,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安全生产和保护自己。

3、安全文化的凝聚功能

安全文化一使人为本,尊重人权,关爱生命的大众安全文化,是保护企业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可行的手段,是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维护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中合法权益的群众监督和自护安全体系。社会及企业都要尽义务和人民的安全与健康创造条件,遵纪守法、尽职尽责、珍惜生命、爱护人民、关爱职工,以独特的企业安全文化,树立一种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共同遵守的安全行为规范。通过安全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宣传,形成人人需要安全,人人都应对安全尽义务、做贡献的新风尚。通过安全文化的思想、意识、情感和行为规范的潜移默化,更显示了安全文化对大众安全与健康需求的特殊粘合、凝聚的功能。以实现社会文明,企业发展,保护人民大众安全与健康,调动各方积极因素,通过互尊、互爱的人际关系,体现出为实现安全生产、社会生活安定、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爱国家、爱社会、爱企业、爱集体、爱社区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共同的安全与健康,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国家的进步与文明,凝聚一起,成为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众向合力和强大的动力。

4、安全行为规范的功能

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将会使职工加深对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安全规章的理解和认识,学习安全知识及技能,增强安全意识,从而对职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操作和生产劳动以及社会公共交往和行为,起到保障安全的规范作用或具有自觉的约束功能。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主义是树立正确的安全文明生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使员工形成强烈的安全使命感和激励动力。心理学专家指出:越能认识行为的意义,行为的社会意义应越明显,越能产生行为的推动力。倡导安全文化正是帮助员工认识安全文化的意义,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进而发展到“我会安全”的能动过程。

5、安全知识的传播功能

通过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采用各种传统而有效的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方式,对职工进行传统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对职工进行各种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安全意识、安全法规等的教育,从而广泛地宣传和传播安全文化知识和安全科学技术。

第9篇

一、安全生产教育的意义

1、安全生产教育可以提高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做好劳动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订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法令,认真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做到人人重视安全,人人懂得安全。

2、安全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使广大职工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作用规律,提高安全技术操作水平,掌握检测技术、控制技术的有关知识,了解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基本要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力安全生产的开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条件的改善。

3、经过对事故的追查分析,有相当数量的事故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属责任事故。由于职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安全知识,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三违造成事故。必须加强对广大职工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工作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宣传教育,来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素质,主要包括提高安全监察管理人员、企业从业人员和安全科技装备人员的安全科技知识、业务水平和安全自律意识,大幅度减少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稳步好转。

二、要做好安全教育,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忌理论空谈,重联系实际。

安全教育就是把安全思想理论和安全技术知识理论、规章制度、现场要求等传授给施工人员,是个学知识、考知识、更新积累安全理论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安全员主动去现场发现安全问题、督促职工改正违规操作、安全示范等。要让现场施工人员养成一种安全生产的习惯。

2、忌眼高手低,练学以致用。

培养安全操作技能是安全教育的重点,必须与安全教育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此,现场说法、案例分析、师带徒等都是很好的培训方式。例如现场施救,如果我们只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培训者缺少实际操作和演练,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手忙脚乱,不得要领,达不到快速抢救生命的目的。另外尽可能的为安全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尽可能的带领职工到现场去实际操作几次,使他们熟知现场内的危险区域设备和该危险的安全防护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等,这是搞好安全工作重要的一环。

3、忌虚夸浮躁,遵循序渐进

安全知识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展而改变;另一方面安全知识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又是偶然的,加上人的生理遗忘规律,就会使得已掌握的安全知识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遗忘。因此需运用复训手段,不断的进行巩固性安全教育培训,持续地强化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的应用,更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安全培训和学习去完善自己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将安全培训系统化、制度化,并加强抽查和考核。这方面,国外在进行诸如农机操作手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中,就采用了每年定期办班培训、现场随机抽验考核的办法,将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化、效益化,彻底根除了虚夸浮躁的形式。我们应该持之以恒的坚持安全教育培训模式,为我省在全国创造一流生产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安全习惯的几点要求

1、培养安全习惯,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的重要过程。一个人的安全习惯,既可在生活中慢慢养成,也可在工作和实践中刻意培养。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安全的习惯,多数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养成的,而诸如带有职业特点的安全的习惯,则多为人们刻意培养出来的。如果你让一位比较优秀的司机用你的车帮你出趟远门,他首先是看一看你车的性能如何。如果你找的是一位驾驶新手,他往往比老手所做的准备更加简单。优秀司机的安全的习惯,就是在长期工作中刻意培养出来的,甚至是工作逼出来的。

2、培养安全的习惯,是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的有效方法。我们常说落实规章贵在自觉,自觉就是一种习惯,是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的有效方法。一旦一种良好的习惯业以形成,远比任何外力所致更富成效。

第10篇

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后,企业自逐步扩大,约束机制相应减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安全管理出现滑坡现象。其具体表现为:

1.1重生产、重效益、轻视安全的思想严重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已实行多年,但是坚持得不太好,关键是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出了事故就抓一阵子,安全生产的弦就紧一阵子,当生产任务忙的时候,安全生产工作又放到了一边,认为经济效益是企业第一位的任务,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关系不大。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企业安全生产的观念淡化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动摇了,安全专门机构和安全技术人员的作用被忽视了,安全例会和安全检查也很少组织和参加了,安全生产的投入也大量削减,安全生产成为空架子。

1.2合并和撤消安全机构,安全技术人员大量缩减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企业用工分配制度的改变,部分企业采取压缩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办法,力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一些企业领导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合并和撤消安全机构、过分削减安全技术人员,使大批安全技术人员转岗或下岗。一些企业的安全技术人员身兼二职或多职,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引发工伤事故。

2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之前,首先必须掌握安全经济效益的概念及其特征。所谓安全经济效益就是指企业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安全经济效益是揭示安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衡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质理的好坏,以及衡量安全设计、安全规划和安全目标的合理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多效性等特征。

邹家华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电话会议上曾强调指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经济政策,安全生产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次序,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和首要条件,没有安全生产作保障,经济效益就不能实现。安全生产对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通过改善劳动生产场所、消除事故隐患、增强职工的安全行为,从而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生产力,促进生产的顺利进行,避免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费用支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如:某汽车运输公司几年前,由于安全管理工作搞得不好,连续多年不断发生各类事故,其中一起因汽车驾驶员技术不熟练、雨天超速行驶发生的恶通事故,致使5死11伤和车辆报废,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十几万元,使经济效益本来就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经济效益又怎能提高呢?所以说安全生产出效益,安全就是妊益。

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目的,没有经济效益作依托,安全生产就不能正常开展。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所需的资金无法落实,一些事故隐患就释不到整改,物的不安全因素就不能消除,安全生产就要受到影响。而企业通过安全生产保障了生产者,提高人员的劳能生产率。通过减少事故损失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如:日本铁路客运公司,自1987年逐年增加经济投入,消除事故隐患,使列车每百万公里的行车事故数从1987年的6.6次下降到1990年的1.2次,即下降了25%,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从而保证了安全生产。

所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片面强调安全生产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必须把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要实现安全生产,又要提高经济效益。

3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当前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坚持企业法人是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原则

国发(1993)50号文件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要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国务院明确规定的企业法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搞好生产经营活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2加强安全技术队伍建设,发挥安全机构和安全技术人员的积极作用

安全机构是本企业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的日常工作。要明确安全机构的职权,发挥专门机构和安全技术人员的积极作用,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给他们创造和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条件,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通过他们的科学系统管理,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3.3继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安全生产实行责任制度,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分管领导负重要责任,其他领导负综合治理责任,同时各部门、各岗位都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安全责任制的调整,完善和落实,形成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局面,促进职工安全责任制意识的提高,强化安全生产。

3.4认真组织事故隐患的整改

事故隐患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只有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事故隐患的整改要在人员、物资、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保证和投入,还要明确隐患整改的措施、时间和责任人,使隐患及时根除,避免职工伤亡事故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3.5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断提高安全科技水平

第11篇

论文摘要: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其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了解建筑业的安全现状,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施工企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建筑行业主要从事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和建筑维修等活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产业地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建筑业也是一个仅次于煤矿、道路交通行业的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在巨大贡献的背后,其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搞好建筑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除了在组织上建立起必须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之外,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当前建筑行业的安全现状

建筑业点多面广,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且工作环境差,多为露天作业,因此,安全隐患多。2008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较大及以上事故41起、死亡181人,分别比2007年上升17.14%和25.69%。尤其是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发生了3起。全国有22个地区发生了较大及以上事故,其中有9个地区的死亡人数上升。分析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少有效的安全培训教育。当前,建筑施工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大多为农民工,且流动性比较大,所以很多施工队伍轻视甚至忽视对他们的安全培训,导致他们中有部分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其次,管理层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某些管理层只看重市场利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未能将安全管理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维修以及人员培训上投入资金不足,对国家有关建筑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置若罔闻,未能及时有效的传达贯彻与落实,看不到安全生产带来的长期效益。还有的管理层身兼数职,疏于对安全工作的管理。

第三,客观环境因素。在建筑工地,施工人员不仅工作劳累,而且缺少娱乐项目,再加上周围环境的青灰色、土黄色等冷色调,对这些不仅对工作人员的心理产生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露天作业,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雨雪雷电、大雾冰雹等恶劣天气也是安全事故的帮凶。

第四,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不够。近些年来,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以及社会关注度和媒体曝光度的增加,施工企业在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上的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只是物质层面的。对人们的精神层面即意识形态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并未足够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未能在人们的大脑中生根发芽。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种精神财富,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在精神层面的体现,代表着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安全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根本因为是因为安全文化的“以人为本”,它注重人的道德、观念、情感、品行等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奖惩等手段,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职工的安全素养、安全意识,从而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可以说,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把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转贴于  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让安全成为一种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保障。让企业安全文化深入人心,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1.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安全文化建设。一个建筑企业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才能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使企业的管理和运作充满活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

2.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

受建筑施工的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建筑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如施工人员大多进行体力劳动,安全意识薄弱;工作地点随着项目的改变而具有流动性,这样容易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安全事故不仅损害财力物力,也损害了公司的形象,给员工以精神上的压力。而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正是通过精神层面来创造一种安全氛围,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等进行无形的影响,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员工在操作中的行为,把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打下基础。

3.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安全文化在企业具有约束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通过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够让企业员工在意识、信念、目标、行为准则等方面逐渐提高自己的要求,把全体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和安全氛围,使员工自己成为对企业安全的主人,积极发挥各自在安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自己成为企业安全的创造者和保障人。安全文化建设同时也给企业员工提供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潮流的新观念和新思想,让员工对安全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迫使他们用新意识和新观点指导自身的活动,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安全。

4、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企业员工以安全文化的标准来激励或约束自己的行为,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安全意识,积极的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的知识和要领,增强自我防护的能力,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水平,从而使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促使企业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投入,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改善安全状态,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增强企业的安全防范能力,这也有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总之,加强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弘扬先进企业文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客观需要。一个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必需的。当前,在金融危机面前,在建筑业发展壮大的大好形势下,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减少施工安全事件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郭军义.《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问题成因》,《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第12篇

对于“要钱还是要命”这道选择题,许多矿工与家属所以选择前者,其实只要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状况也就不难理解。正如湖南师范大学学生们调查所发现的,矿工们大多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但又缺乏必要的受教育经历去参与其他工种的竞争,因而只能选择冒着生命危险下矿挖煤。所以,矿工们“漠视”自己的生命实是一种无奈选择。

尽管矿工们不得已冒着生命危险下矿挖煤,但是“要钱不要命”并不注定应该是矿工们的宿命。因为挖煤固然比其他工作风险要大,但是只要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好,原本是并不必定要矿工们付出生命的代价的。也就是说,如果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得到落实,“要钱还是要命”并不是摆在矿工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煤矿工人作为被雇人员,雇主即煤矿老板有义务为他们提供生命安全保障;煤矿工人作为劳动者,煤矿作为企业有义务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也就是说,煤矿工人作为劳动者,有权在不承受生命风险的条件下工作,这是他们原本应当拥有的法定权利。

作为政府来说,同样具有保障煤矿工人生命健康安全的职责。事实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与有关规章制度,并非没有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作出应有规定,因而只要政府职能部门强化监管、履行职责,煤矿工人们是可以不用对“要钱还是要命”作出选择的,“要钱”与“要命”兼而得之就不会是一种奢望。

放眼世界,我们发现,不少国家极少传出发生大规模矿难的消息,极少像我们这样接二连三地出现矿工失去生命的现象。这说到底是因为这些国家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周密,法律法规得到了落实到位。所以,只要我们国家在安全管理上像人家一样严格,煤矿工人们就同样可以不必无奈地在“要钱还是要命”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第13篇

个人安全保证书模板简单

为了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学生平安,学校做如下要求:

1、珍爱生命,不断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2、在校外行走时不追车、不爬车;自行车做到车铃、闸、锁齐全,不乘坐三无车辆、超载车辆。

3、不吃变质瓜果和食物,不乱吃零食,不乱喝饮料,不在无卫生保证的摊点就餐。4、不私拉电线、不私自使用电器;严禁携带火种进入学校。5、不攀爬校墙、宿舍、教室及树木等;不进入建筑施工现场。6、不逃学、旷课;不进入网吧、歌舞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7、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放学后不在外逗留或夜不归宿。

8、不在校园内追逐打闹;上体育课时不拥挤或狂奔。

9、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着装整齐,不在穿拖鞋、背心。

10、正确处理同学关系,不打架斗殴,不携带管制刀具、棍棒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

11、 不私自动用他人的物品;不勒索、盗窃、损毁他人财物和不盗窃、损毁公共财物。

12、正常上课时间确需离校时必须当面向班主任请假,由班主任同意并开据假条后方可离校;学生自行外出和擅自离校发生意外,责任自负。

13、不到池塘、水库和河流中洗澡、游泳;发现学生私自到池塘、水库和河流中洗澡、游泳者,学校将严肃处理;学生私自到池塘、水库和河流中洗澡、游泳发生意外,后果由学生及其家长负责。

14、教育好您的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请家长与学校密切合作,加强监督,让学生远离危险,确保安全。敬请家长签字或盖章。

二年级(2)班

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盖章):

个人安全保证书模板简单

为满足河南晋煤天庆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要求,本人作出如下承诺:

一、 本人已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能够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能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二、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抵制违章管理,杜绝三违行为。

三、主动接受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做到持证上岗。

四、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着标准装上岗。

六、不带火种进入生产区,不在非吸烟区吸烟,严格遵守防火防爆、禁烟禁火、交通安全等制度。

七、不乱排废水、废气、废渣,不乱扔生活垃圾。

八、会报警、会自救、会互救、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气防设施。

我已经接受了入厂安全培训,完全理解了公司的基本安全规定,并承诺严格遵守,如果违反规定自愿接受处罚。

单位(部门)名称: 承诺人(签名):

年 月 日

个人安全保证书模板简单

结合本单位安全精神及总体要求和发展转型步伐,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建立于安全高于一切为主轴去实施各项生产指标和任务。并学习和贯彻有关安全指示精神,不断宣传大安全发展理念,发展部署,保持稳定、促进和谐,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变思想,变换观念,提高安全第一是思想,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在这大的环境状况下,时刻牢记安全为你,也为我,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时刻警示自己,提醒自己要把工作做细致,做扎实,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出现的漏洞及时处理,不要出现侥幸心理,麻痹思想,认真对待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在这炎热的季节里,出现的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容易出现自身疲劳,瞌睡,机械过热,过载导致的火灾,,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工作,把各项工作完成好。在此保证如下:

一 预防与防范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要稳妥处理好,

二 保持好正常状态上下班,在家休息好,不带情绪上班,预防暑气,

三 提高安全警示工作,端正工作作风,提高安全思想素质、意识、观念。

四 发现不安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做好安全责任心,责任感工作理念。

五 炎热天气,雨水比较多,常常会出现一些,漏水,漏电,塌方等诸多问题,对一些不安全因素存在的比较多,加强防范,出现问题及时反馈上级领导,

六 做好自保,互保,联保安全的相关工作,

七 对一些针对性的不利于安全的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和得力办法,去进行工作,杜绝出现疲劳,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及时处理,存在的一些漏洞和纰漏问题要加以防范,加上警示标志。

八 不断学习好各项安全知识,提高安全业务水平,学习和宣传安全文化,提高自身安全素质。

第14篇

1.1缺乏专业知识,技术操作不熟练: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工作经验不足,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业务技术生疏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对于疗养员出现的某些病情变化经验不足,无法准确判断,不能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以至于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有些低年资护士对药品的使用方法、剂量或浓度不明确,造成临床用药的护理差错。

1.2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不能严格落实:有的护士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和侥幸心理,未严格按照各种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执行各项临床护理操作,最终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1.3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缺乏:护理工作是体力、脑力劳动兼而有之,加上三班倒的不规律生活,使护士的体力、脑力消耗极大,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无法适应多种角色的转变,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给疗养员带来不安全感。

2防范对策

2.1加强与疗养员及护士的沟通: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应同情、理解、尊重疗养员;改善服务态度,实行个性化护理,因人施护,在交流过程中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与疗养员建立良好的关系,要取得疗养员的信任,对疗养员提出的疑问,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对疗养员疾病诊断、用药情况、护理措施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应与主治医生沟通,达到与疗养员沟通信息一致,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2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护理安全意识:针对可能存在的危及疗养员和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定期对护士进行安全教育;使护士了解这些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风险,提高护士的自律及依法护理的意识。促使护士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自觉维护护理安全。

2.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护理人员的素质与护理工作的安全密切相关。疗养人员可能存在多种疾病,面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疾病,加强本院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疗养护理的知识面,并且认真实施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使护士的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紧跟学科的发展;加强科室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护理技术和经验;同时也要求护士学习人文、心理、社会科学等知识,提高沟通能力。

2.4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操作流程及规章制度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根本。应强化落实操作流程和核心制度,特别是值班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使护士在观念上、行为上确认各项制度的重要性,防范护理差错。各病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避免因不良工作习惯给护理、医疗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3体会

第15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培训

1.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安全是确保企业生产的根本

对于企业而言,安全与生产管理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生产设备和劳动工具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两种物质具有非常典型的双面性,它们既能造福社会,同时又会危害到人类,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当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人与物配合不协调,便很难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近年来,随着生产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安全隐患已经被基本消除,但是产业的变革、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导致了新的安全生产问题再度出现。可以说生产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若是企业连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件都不具备,则很难实现顺利生产,想要确保生产顺利开展,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并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借此来消除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简单来讲,就是安全才能促进生产,生产也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

1.2安全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保障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只有搞好安全生产,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赢得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任务,这对于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企业采取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生产顺利进行,并尽可能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几率,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企业而言,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不但会给当事人的家属带来痛苦,而且还会给企业自身造成非常巨大的损失。通常情况下,企业发生的伤亡事故都会成为新闻媒体追踪报道的热点,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彻查的重点,这将会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为此,企业想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赢得市场,就必须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1.3安全是企业经济目标实现的前提

现如今,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就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大量的实例表明,为了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而罔顾安全第一的原则,其结果都是得不偿失的。可以说企业的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势必会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影响。为此,只有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使每一名员工都在最安全的环境中创造经济价值。换言之,企业想要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从而形成以安全求效益,以效益促安全的良性循环。

2.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有效对策

企业在进行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安全意识教育、劳动保护政策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等等。

(1)安全意识教育培训。这是企业安全培训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之所在。一方面通过安全意识教育能够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从而在生产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教育能够使全体员工都树立起敬业精神,有助于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从而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劳动保护政策与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教育培训。主要是对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员工进行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通过该项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政策水平,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法律观念。

(3)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该项培训可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一般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具体是指对员工进行最起码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如一般的安全要求、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现场急救技术等等,借此来使员工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安全常识;另一方是专业培训。主要是对各工作的员工进行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如安全生产技术、工业卫生、专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等。

2.2强化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一项最为基本的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企业必须对安全检查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应按照车间、班组的不同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其次,应当进行经常性安全检查,同时企业每年最少应组织不少于四次的定期安全检查工作,并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同时还应按照季节和上级领导的要求对各车间、各部门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最后,应开展群众性安全检查。可以广泛发动员工群众,以查隐患、查制度为重点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并结合检查对员工进行相应的教育。通过安全检查工作的开展,企业能够对当前的安全状况有所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及时发展各种不安全因素,有助于安全事故隐患的消除,这对于确保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2.3加大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

为了给一线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应当不断加大对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具体内容如下:现场定置管理、安全文明生产、消防设施管理等等。通过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随时提醒并激发员工的个人安全意识,有助于避免因人为失误造成的某些危害。

3.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想要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将安全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要用安全保生产,用安全促效益。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当不断加大安全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使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这有助于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何尔锦.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构筑和谐社会—浅谈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

[2]袁雄军,朱常龙,葛秀坤,王凯全.基于行为安全方法的企业安全管理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学术年会[C].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