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营效益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经营效益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农林复合经营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本文主要就黄淮海地区农林复合经营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实现当地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借鉴。

1 黄淮海地区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总结

农林复合经营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为基本原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是一种林、农、牧、渔等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常见模式有:

模式1:林农复合型是一种实现了同一土地单位上林木与农作物有机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根据组成成分不同又可分为以林为主、以农为主、农林并举这三类。常见的形式有林农间作型、绿篱型、农田林网型等。模式2:林牧(渔)复合型是一种在同一土地单位上将林木与农作物有机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它主要包括林牧间作型、牧场饲料绿篱型以及林渔结合型等类型。模式3:林农牧(渔)复合型是指在同一土地单位上综合经营林业、农业、渔业,各产业间可以相互结合,有效地提升了经营效率,在当地比较普遍。模式4:特种农林复合型,这种经营模式主要以生产特殊品种的农林产品为目标,主要包括林木-资源昆虫结合型、林木混交型、林-药间作型等复合系统。

2 农林复合经营的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分析 徐州市丰县有一农户选用在种植金银花的地里养鸡这一模式,近年来取得了良好收益。这一农户承包了220亩地种植金银花,承包价为每年单千斤小麦的价格。金银花生长周期一般为20年,第三年进入盛产期。金银花采花期结束后其叶子即可以出售也可以打碎做饲料。金银花枝晒干也可以用做饲料。在金银花地里的鸡都是散养的,其主要食物为地里的虫还有由金银花叶子和枝干做成的饲料。这种鸡的肉口感纯正,肉嫩且香,而且其鸡蛋营养价值极高,因此这种鸡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为详细分析种植金银花的经济效益,运用净现值法来分析这种投资法案。净现值(NPV)计算公式为:

NPV=■■-C

式中:NPV――净现值;NPV■――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K――贴现率(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的报酬率);n――项目预计使用年限;C――初始投资额

表1 金银花种植初始投资额表 单位:元/亩

注:土地价格按单千斤小麦的价格折算(文中小麦价格为1.6元/千斤)

实地调查得知单种植金银花每年每亩地净收益(净收益=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大约为5000元,假设投资成本为10%,则:净现值为22570。由此可知:在金银花地里养鸡的成本低,每只鸡大约为100元,因此收入也很可观。

2.2 生态效益分析 丰县自进行农林复合经营以来,农田林网完善、河道退耕还林、新农村村庄绿化等一批高标准造林工程得以实施,全县15万亩重点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和沙化程度显著降低。丰县农林复合经营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防风沙和土壤改良两个方面:一是防风沙。丰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有效地降低了风速,并改变了其他一系列小气候因子;二是土壤改良。实施农林复合经营使当地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2.3 社会效益分析 ①林业覆盖率提高。自实施农林复合经营之后,丰县林业用地面积87.2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为65.3%,林木覆盖率38.98%,高出全省平均的21个百分点,高标准农田林网面积115万亩,林网率98.5%,四旁植树2600万株,活立木蓄积330万立方米。②林木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近几年,丰县共发生林木病虫害1.9万亩,防治面积1.86万亩,防治率为97.9%;林木病虫监测覆盖率达98%;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产地检疫苗木48万株,产地检疫率达99%。③木材加工业发展迅速。由上分析可知,丰县具有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条件。近年来,丰县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林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效林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木材加工产业体系。

3 政策建议

3.1 加强对农林复合经营的宣传教育 农民是农林复合经营的主体,而农民本身接受的文化知识较少,素质偏低,因此通过多种有效渠道,在农民群众中深入宣传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知识很重要。加强人们对农林复合经营的认识,有利于人们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利于农林复合经营的推广。

3.2 政府应加强对农林复合经营的投入,建立专门管理机构 林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业相关产业需要政府的关注与资金投入。当前,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农林复合经营管理机构,以致于农林复合经营无法形成规模等。因此,建立专门的农林复合经营管理机构十分重要。

3.3 提高农林复合经营的科技含量,努力进行技术创新 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技术水平还不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缺乏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定量研究;在技术研发中,组装配套技术研究不足;技术水平与地方建设的结合度不高等。因此,经营单位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农林复合经营的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1]刘世岩,曹有成,等.混农林业及其应用概况[J].防护林科技,2010.

第2篇

关键词:农信社;经营;安全;分析

一、农信社资产安全内容综述

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职工,在大力组织存款,盘活资金存量,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仍存在人员素质低、经营管理不规范、呆滞呆帐贷款较多,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处于低效益经营状况,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1、业务素质低、风险意识差。目前农村信用社职工主要是内招的职工子弟,学历普遍为初、高中毕业,基本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就上岗操作,信用社负责人中具有大中专学历者也廖廖无几,与各家银行职工中大中专毕业生占多数形成明显反差。同时由于受计划体制的影响和束缚,思想上、业务上缺乏更新求上意识,工作思路仍滞留在老套路、老观念上,风险意识淡薄,贷款发放考察不严,贷后管理不力,对保持足额备付金作用缺乏足够认识,金融风险在部分基层社中相当严重。信贷管理失控,信贷资产质量差。

2、利率政策执行不严。个别基层信用社仍存在违反利率政策吸收存款,贷款未执行期限利率等问题。

3、办公环境恶劣,安全防范手段落后。部分信用社办公房屋简陋、基础设施差,其金融机构形象及实力受到一定影响,且安全隐患多,防范手段落后,发案率高。

4、全局意识差,我行我素现象严重。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一直归农业银行管理,虽设有县联社等机构,但管理力度不够,信用社属官办,还是民办的概念含糊,弱化了对农信社管理。管理上的松驰,助长了信用社的我行我素,使金融法规政策不能有效地付诸实施,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对于上述现象和问题,如不引起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势必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阻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大潜在的金融风险或引发区域性的金融风波,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危害。因此,强化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务必引起人民银行和县联社的高度重视。

二、加强农信社资产资金安全的措施

1、信誉好、有较好偿贷能力的中小企业,开户银行保证其正常生产的合理资金需求,使其满负荷生产。对整体亏损,但有效益、有市场销路产品的中小企业,开户行可根据有关精神,发放“封闭贷款”,促使其扭亏增盈。人行应积极引导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对资金有困难的商业银行,在必要时可以在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直接融资方式,增加融资渠道,改善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2、调整信贷结构,突出支持重点。各金融机构新增的信贷资金应重点支持那些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能增加社会就业和还本付息的有信誉的中小企业,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防止出现新的“小而全”和不合理重复建设以及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此外针对中小企业抵押担保贷款难的问题,人行应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借鉴上海等地“中小企业风险担保基金”的做法,逐步加以解决。

3、实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金融部门支持中小企业除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力度外,还应实施全方位金融服务战略。在结算方面,不仅要提倡优质服务,改进结算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的结算方式,还要对中小企业的开户、结算、提现、销售资金归行、还本付息等进行监督,杜绝中小企业资金体外循环。银行要充分发挥信息中介的作用,向中小企业及时提品、市场融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推广信贷员驻厂制度,协助企业搞好信贷资金在生产各环节和不同占用形式的管理,使信贷资金顺利地实现双重支付和双重归流。协助中小企业搞好清收盘活工作,尤其是帮助企业压缩不合理库存,解开“三角债”链条等,切实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

4、正确处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人行要把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与金融监管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商业银行应把积极发放贷款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可偏废。各金融机构在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贷款中的金融风险,配合有关部门,促进中小企业规范改制,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防止企业利用改制逃废银行债务。

5、信用社在经营中应实现三个观念的转变:一是安全与效益并举的观念。要明确信用社目前不良资产多、潜在的风险大,这是客观存在的,要实现不良资产的降低和盘活,既要加大收贷、收息的力度,又要防止新的不良资产的形成,但不能“因噎废食”,为防避风险就不敢再放款。只有在防避风险的基础上加大投放的力度,掌握好存贷比例,确保备付金的合理、最佳运用,才能实现利润的提高和不良资产的降低。二是由面向城镇大、中型企业转变为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观念。农信社作为合作制经营的实体,过去那种求大、图省事、一味寻找好的大、中型企业作为放款目标的观念必须转变。实践证明,农户、个体私营经济才是信用社的最佳投资对象,虽然金额小、笔数多、工作量大,但农户、个体私营业户信用强、风险小,所以,要选择好农村集体、个体和私营经济加大投放力度,对部分信用强、经济实力足的个体工商业户和农民必要时经考察可发放信用贷款,以不失时机地实现最佳效益,切忌惜贷。三是由“存款第一”转变为“安全、效益第一”的观念。确保存款的增长,壮大资金实力,是加大投放、保证支付的必要条件,但片面追求存款的增长,加之存款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成本必然加大,如果不转变经营观念,讲求效益,充分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势必造成经营亏损,长此以往,将无生存余地。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看法;现状

1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研究现状

最近几年,林业运行综合利益的探索得到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很多地区从各个方面、以不一样的形式对其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同时在下面所讲述到的两个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1.1 如何认识林业经营综合效益

伴随着生态经济的思想以及有关实验的前进,林业运行对经济、生态以及社会利益所创造出的价值慢慢的被人们所认识,不过要怎样才能够表示出林业运行的整体利益,存在很大的差异。一部分学者认为要把林业到来的社会利益放在生态利益中一起计算。目前的状况是,怎样在人类社会永续前进的整体上,掌握林业运行综合利益的实质,确定其内部等级以及整体构造,进而能够更加深入的探索林业运行整体利益思想。

1.2 如何计量林业经营综合效益

虽然在思想研究上还没有完整的系统,不过全球很多地区陆续对林业运行整体利益中的一种利益或者几种利益开展了计算,同时建议了一些评估方式。

总而言之,虽然林业运行整体利益思想对林业顺利前进的用途日益增强,不过因为很多原因,林业运行整体利益思想的探索依旧在最开始的程度上,还在研究这种道理是否能够实施。怎样能够整体的、深入的、体系的创建林业运行整体利益思想系统,依旧是现在林业科学技术方面所面对的难题。

2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基本含义

林业经营的产出成果与投入要素的比较,就是林业经营综合效益。它实质上是林业经营者(主体)在林业再生产过程中,在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基础上进行的转化和创造,且为环境社会系统(客体)所需求和接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和统一。

因为这种利益不仅包含着林业的直接经济利益,还包含着林业的间接利益,并且还体现了人的关键性,所以从这方面和以往的林业经济利益或者整体利益存在差异。为了更进一步的展开计算以及评估探索,把林业运行整体利益更加精确同时并不相互干扰、又没有遗漏的区分出三种利益的界线,是思想探索的关键并且具有歧义的根本探索内容。我们的见解是,因为利益是投入存在歧义的根本探索实质和制造的对比关系,所以林业三大利益本质上代表着林业产出的结果中被不一样的客体所表现收纳:即林业经济效益是社会系统从林业经营系统产出成果中获取的经济收益,它包括已纳入现行货币计量体系,可在市场上交换而获利的一切直接收益;林业社会效益是社会系统获得的非货币化的一切社会收益,它体现在对人类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方面,体现在对人类社会结构的改进方面,体现在对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状态的改善方面;林业生态效益是从人类化的环境系统获得的,有益于维持其有序结构和动态平衡的生态效益。这种思路为进一步分层次地构建林业经营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分类指导的基本线索。

3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认识基础

从现代体系思想来讲,林业是十分繁琐的一个体系,并且它又归属于经济环境中,这两者间和林业运行体系内部各个构成因素间还有着很繁琐的互相影响的因素,必须从经济大体系中掌握林业运行的活动制度,才可以显示出林业运行整体收益的组成要素,正确了解林业运行整体利益的实质与特点。在经济体系中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中制造出的林业运行体系是把自然环境体系供应的森林体系为目标,以经济体系所供应的外界物质环境要素等组成的林业社会体系为根本依靠的重合体系。它和经济体系间组成了开放形式的、不均衡状况的繁琐的互相影响的关系,它能够吸收经济体系的能量以及物料,向环境社会输送运行结果。

所以我们能够了解到:①林业运行是经济和谐前进的根本支柱,尤其是林业运行的生态利益,是社会朝着良性方面发展,进入可循环性能源社会最根本的要素。②林业运行依靠经济大体系的调解前进,一个区域内的林业能源积蓄、居住人数以及品质、生产因素对林业的投放以及整体状况以及有关社会经营体制,对林业运行整体利益的状况有着直接抑或间接或大或小的作用。③林业的多功能作用是林业运行整体收益的发展根本,人类的加入是林业运行整体利益完成的媒介,社会要求标准是林业运行整体利益的产生环境,而林业体系的良性发展是林业运行整体利益长久稳固施展用途的基础。

4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效益评价理论有其科学性和严密性,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在这一评价体系中收益部分只重视在市场中可以进行交换的直接经济效益,忽视了直接经济收益外的间接收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部分)。这样,它抹煞了不同产业活动的间接收益的差别性,难以真正反映产业或企业对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也就是说,社会边际净产值与私人边际净产值是不一致的。在评价体系中,成本部分不包括对环境质量的消耗(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自然资源基础削弱等),使产业的个别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显然,传统的效益评价理论是需要改进和完善的。事实上,许多改革和完善效益评价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进行。

环境体系和谐前进为宗旨,我们的理念是创建以社会全消耗替代以往的成本,以整体效益取代以往的市场效益,真正实现林业产出的效益以及成果和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是相同的,就是创建现代利益评估思想,同时在这项根本上建设林业运行整体收益计算以及评估的价值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公平公正、客观的表述出林业运行效果以及效益,同时能够和别的产业行为进行对比,进而明确林业在经济大体系和谐前进中的重要影响以及地位。

5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理论的应用

林业生产具有三大效益,尽管在其排列次序、评价方法和经营重点上还有许多争议,但是,在重视林业经营特殊性这一点上,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已取得共识。我们认为,深入探讨林业经营综合效益问题,将对我国林业建设有重要意义。

5.1 有利于社会观念更新,树立起现代效益观,提高人们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必要性的认识,提高林业经营在国土保安、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创造一个社会办林业的气氛,这将是林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5.2 有助于强化林业运行整体利益的计算探索,明确林业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林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根据。尤其是林业生态利益的弥补制度现在已经被证实是国内当前林业前进过程中重要的问题之一。林业运行整体收益思想能够为赔偿制度供应思想根据以及合理的方法。有助于林业运行式样的选用,因为各个国家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环境是不一样的,林业运行形势也有很多方式,存在各自的优点,各自的短处,不能够随便使用。现在,国内林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从国内的林业运行形势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单位的林业运行形势,都要在飞速改革的宏观条件的限制下持续的改善前进。

参考文献

[1]张玉珍,王福才,周怀钧,黄选瑞.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J].河北林果研究,1999(1).

[2]张三,吴志庄,王建武.工业人工林经营理论与实践──进展与问题[J].世界林业研究,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