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纪律教育的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育部2月5日《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师绩效工资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
通知强调,要结合所教学科特点,考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情况;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重点考核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教师专业发展重点考核教师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情况。要强化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重点考核其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
通知表示,绩效考核结果要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对有突出表现或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坚持向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绩效考核结果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通知要求,绩效考核工作一般由学校按规定的程序与年度考核结合进行,同时适当听取学生、家长及社区的意见。
通知还强调考核要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并将此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
据了解,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首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于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书育人事业,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具有重大意义。
教师工资以绩效考核为基础
《意见》指出,教师绩效考核内容为教师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
《意见》将师德放在绩效考核的首位,明确要求“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并将此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
《意见》指出,要鼓励教师尤其是优秀骨干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使他们有热情、有时间、有精力,高质量高水平做好班主任工作,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意见》指出,绩效考核结果要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对有突出表现或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坚持向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
《意见》指出,绩效考核结果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规律 特殊性
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艺术教育有着长足的发展,各类艺术职业学院从之前的十几所发展到现在的几百所,艺术教育逐步走向规模化、正规化和系统化。
一、培养目标坚持“德”为首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把“德”放在首位,和普通教育所提的德才兼备是一致的,21世纪的艺术教育逐渐走向规模化、正规化、科学化。由于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技艺的学习和掌握,重视“做事”能力训练,但往往忽视了“做人”的道德教育。新世纪的大学校园呼吁道德回归,过去的老艺人说“七分做人,三分演戏”,强调做人比掌握技艺更重要。通过对现在艺术教育对象进行分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普遍的溺爱,造成不少小孩偏狭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因此,艺术教育工作者就应该首先教导学生认识社会,学会创造,学会关心,认识自我。
二、艺术教育的实践环节
艺术教育是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是重实践、轻理论的,艺术专业的模仿阶段和成形阶段应努力在学校基础教育中完成,而艺术风格的形成通常是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长期不懈地艺术实践才能形成的。由于艺术教育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师具有示范教学能力,科学的示范可以给学生准确、明晰的信息传递,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实践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的示范是实践,学生的模仿也是实践,“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强调的就是艺术实践,“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傅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我们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
艺术不是靠雄辩的哲理、严密的逻辑使人折服,而是靠悟性,靠想象,靠灵感,用他们特殊的肢体语言、声音、韵律、节奏、造型、色彩等再造形象,表达七情六欲,而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在职业艺术学院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学院音乐系在学生的艺术实践方面是比较注重的,比如声乐专业学生在每个学期期末考试环节中,各年级学生都有8个课时的走台,排练时间,考试场地也在比较正规的舞台,同时配有灯光、音响,加上学生自己的化妆、服饰等,基本上类似于音乐会形式,学生非常重视,有兴趣,也非常认真,这种实践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对学生的专业水平也是有很大提高的。除此之外,大量的校内外演出、比赛也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一种实践。通过开展诸多的不同形式的艺术实践,学生才能够尽情地展示他们的才华。
艺术教育的实践性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而且体现在教师教学上。比如,我院音乐系根据声乐专业阶段性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声乐教研组讨论并制定了“声乐教学指南”,把三年的声乐专业的教学明确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打开喉咙阶段,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教学内容是调整学生的气息,怎样用气,让学生建立声带发声的基本概念;第二阶段是为学生建立稳定的支持点,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打开喉咙、放低喉头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支持点,完成歌唱支持点丹田的对抗作用,强调口腔的放松,力求声音得到共鸣;第三阶段是咬字训练与声音通畅阶段,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教学内容是建立咬字和科学发声相结合的方法,声音应该结实,通畅,咬字中建立表达情感的能力。“声乐教学指南”是在学院老教师、专家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为学院青年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指明了方向,少走了弯路。
三、照顾特殊性,消除落后性
艺术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比有着它自身的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应该充分照顾,同时,也应看到特殊性中的落后性,然后消除这种落后性,才能使我们的艺术教育跟上时代步伐。它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学形式的特殊,艺术专业的教学授课形式一般是以个别教学为主,也就是师生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比如声乐课、钢琴课、器乐专业课等,这种授课方式是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带来的,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照顾,如果我们把学生数量无限制地扩大,只要数量而不要质量,我们的教师就无法全面顾及学生,势必违反艺术教育规律。
(二)注重因材施教,艺术教育和普通教育都要讲因材施教,但艺术专业更注重选材,更有条件论,戏曲行当的划分,戏剧角色的分配,声乐唱法的划分,舞蹈身材比例的选拔,都是根据对象的条件来确定的,如果学生的选拔精确、合适,教师就越能培养出好的人才,学生也将会受益终身,内因固然重要,但方向却大于努力。因此,专业教师责任重大,要有一双能识别千里马的慧眼。
(三)专业训练内容的重复性,一定数量的训练才能保证一定的专业质量,艺术教育的专业训练内容往往是重复的,也是比较枯燥的,正所谓“熟能生巧”,谁能耐得住寂寞和艰苦,谁才会出成绩,专业技巧就是在每天重复和枯燥的训练中逐渐掌握的,同样,专业教师也不能因为专业内容的重复性而疏于教案的撰写和针对性备课。
四、专业课的口传心授与即兴发挥
口传心授多见于传统戏曲艺术的教学模式,过去的老艺人因为没有文化,不识字、不识谱,在戏曲专业的学习中,是靠死记硬背的,一招一式照葫芦画瓢学成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深刻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体现了其落后性的根源。在今天的艺术专业教学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没有教材,不写教案,不备课,全凭记忆上课,这种教学法属于以背诵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封建意识确定了教师的核心地位,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教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能力培养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因此,艺术专业教师应当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
即兴教学法也较多地在艺术专业教学中出现,一方面,这是艺术专业教师灵感的即时显现,比如表演课堂的人物调度、台词的增加、人物情感的交流等,常常与专业教师课前准备的不大相同,而且更加生动,具体,效果更好,这是师生教与学双边活动中互相碰撞出来的火花。另一方面,教师不能以此作为不作教学计划和不备课的理由,艺术专业课堂的即兴教学法只能是我们教学中的补充,这也是艺术教学的特殊性的体现。
五、普通培养与重点提高的辩证统一
艺术教育的普通培养是面对学校和班级的全体学生,但学生的条件参差不齐,而教师又不能选择,光顾挑选好条件的学生,条件差的学生就随意地教,都是予以反对的。所谓因材施教不是只指针对条件好的学生,而是全体学生,自然就包括条件相对差一点的学生,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培养,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不违背我们的艺术教育规律。
关键词:农村初中; 出操纪律教育; 礼仪; 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38-003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育人,育人就是对人的礼仪素养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智力因素是指课堂教学中理论课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等。非智力因素指人的各种非理性的个性品质,如本能、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灵感、气质、情绪等,与智力因素一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出操”是学校的一项常规的工作。我们所指的出操并非仅仅是做“广播体操”,而是包括广播体操、眼保健操、集会、安全演练等到教室以外开展的系列活动。而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一方面的教育,仅仅是完成一个任务,或完成一个仪式。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不重视对学生出操纪律的管理,不会利用“出操”时机对学生进行纪律观、集体感等的教育,据对农村三所初中的大课间活动观察,大多数学校在组织时都是统一组织,统一结束。班主任也是远远地观看,跟班的也是提醒不要讲话,排排整齐一点而已。将出操纪律教育上升到制度化、规范化、体现班级文化精神的很少。本人在8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重视对学生的“出操纪律管理”,并将其上升到班级“出操文化建设”的层面,在优化班级育人环境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班级出操文化的建构框架
学校教育在于帮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促进成才。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发表《情感智力》一书中提出: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三国时诸葛亮在其《将苑・知人性》中,曾列出七条识别人才的标准,其中除了两条属于智力素质的以外,有五条是非智力素质的要求。可见非智力素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非智力素养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学生非智力素养的发展呢?我认为“班级出操文化”的构建可以成为一个有效平台。
“班级出操文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基于班级范畴的制度文化,是班级为管理好“出操活动”而经全体同学商定的本班出操制度。包括出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全体学生在出操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的一种情感、责任、团队的非智力素养。针对七年级学生开展“出操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其基本框架如图1:
三、“班级出操文化”构建的理性思考
(一)理想价值追求
出操活动中学生的态度、心情、队列、动作、着装等方面的情况,无不展现出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状态,直接反映或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质量。当然学生在出操方面的表现跟学校、班级在出操环节的内容和要求有很大关系。因此,我想通过班级出操内容、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创造一个属于本班的“班级出操文化”,以促进学生非智力素养的发展,进而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形成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促进全面发展。
(二)价值指标
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在出操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愉快的心情、整齐的队列、统一的着装、有力的动作、团队的责任、艰苦的品质、合作的精神”等,实现“班级出操文化”的构建。
(三)现状距离分析
六年级学生与七年级学生临近成长期,可是在“出操活动”中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六年级学生的态度认真和七年级学生的嘻嘻哈哈;六年级学生的心情愉快和七年级学生的近乎勉强;六年级学生的精神抖擞和七年级学生的有气无力等等,这些鲜明的对比,至少可以看出七年级学生对待“出操”积极性低下,更深层次看出学生心目中认为“出操”对于“学习”是没有帮助的,即非智力素养对智力素养的提高并无作用。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对于“学习”的概念存在认识上的差别。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概念认识相对广泛些,他们普遍认为在学校里的学科成绩和其他的一些活动都是学习。因此,他们大部分人会积极主动、激情高昂地参加每项活动。而初中生对于“学习”的概念的理解相对狭隘一些,他们普遍把“学科成绩”等同于学习。因此,他们中很少有人会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投入到除了学科成绩以外的一些活动中来。
2.生理、心理上的自然差别。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而初一的学生开始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等等,总之,初一学生的个人意识日趋加强。这些都是导致“出操活动”在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现状,但是初一的学生还是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非常时期,只要做好“唤醒童心、顺延个性”,是可以把七年级学生的出操活动做得生动、有效的。
四、“班级出操文化”构建的实践尝试
(一)优秀出操案例学习与实践――体现出操的教育价值
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只有当我们认为这件事有兴趣、有价值的时候,我们才会投入精力、付出努力。因此,要做好“班级出操文化”构建,首先要做好学习与实践:
1.从认识上导入,行动上实践。组织一些讲座、座谈、班会,向同学们渗透“出操”是一项集体活动,也是展现个人优点或魅力的平台,需要认真、情感、责任、团队等意识的投入。2014年9月第二周的班队活动课,我班组织了一次以“安全演练”为主题的活动,过程如下(见案例一):
案例一:主题――七(四)班主题班会“安全演练”活动
流程:1.活动内容:预设地震从教室(三号楼2楼)逃生到操场。
2.学生组织讨论逃生时的要求:安全、快速。
3.逃生路线:教室教室外走廊下台阶过平地下台阶到操场
4.逃生距离及要求:
(1)教室内听到“地震预报―短哨声”开始集队(时间5秒)
(2)从教室到楼下平地(教室外走廊5米、下台阶30个、平地15米)时间为18秒。
(3)楼下平地下台阶(40个)加一平地10米,时间约20秒。
(4)到操场进场地为40米约9秒。
要求在1分钟之内完成整个逃生过程。
过程:1.班主任在活动开始前提出要求:队形整齐,组织有序,下台阶要低头看准台阶,脚要踩准,前后同学要注意保持50厘米距离,速度一致。同学之间要低声提醒。2.活动开展:由班主任吹口哨,活动开始,学生沿路线进入场地。3.由班主任邀请的学校政教处主任负责评价(计时和监督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4.活动开展2次,中间班主任再次提出要求。
活动效果:
1.都安全到达操场指定地点――主席台前15米处。
2.队形整齐,前后距离一致。
3.两次计时成绩:第一次58秒;第二次53秒。
总结:
1.班主任: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开展了防震逃生演练,从效果来看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防地震演练是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遇紧急情况的心理素质、提高逃生技能和如何团队合作,在有限的时间逃离到安全地域的活动。第二次活动比第一次有进步,同学们应该总结,争取获得更好的效果。下面,我们请政教处领导给我们提出宝贵建议。
2.政教处邵主任:首先感谢你们班主任邀请我担任本次活动评价监督。本次你班组织的演练是我校以班为单位开展的第一次。整个活动过程组织严密、同学们参与态度认真,充分体现了集体组织性、纪律性,这次演练从成绩来看是比较成功的。但我要说的是第一次演练和第二次演练成绩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相差5秒钟,就是因为班主任经过简单总结后,同学们在下台阶的动作和前后同学之间的间隔有了变化,因此从整体上提高了演练速度。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争取更好成绩。
以上案例记录使我们看到,本次班队课既是一次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是一次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学习先进学校学生对待出操的态度,比照提升。观看小学、初中的一些优秀的出操图片、视频,直观地感受出操活动的意义,实现自我反思与意识震撼。例如为了让我班的同学直观感受大课间活动(升旗仪式)的有序、规范,我把学校组织到绍兴实验中学参观考察时带回来的光盘在主题班会课进行播放,要求同学们边学习边写体会,其中一位女同学是这样写道:“他们学校的学生太有精神了,从教师到操场都整齐一致,在走的过程中还整齐叫‘1-2-3-4’口号,活动内容也丰富,还有男女同学的体育舞蹈,真羡慕他们。”可见通过媒体、光盘可以使学生直观了解成功组织出操活动的一些先进做法。学生也会对自己有一个比较,使他们深刻体会出操的意义。
3.积极参与到班级出操文化建设中。组织学生回顾自己在参与出操活动的感受,根据自己对一些出操先进经验和做法学习的体会,要学生在主题班会课谈谈自己实践时候的一些出操的情况和感受。同时,班主任在总结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提出本班在出操方面的目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为实现目标的建议。例如通过2014年9月―10月两个月时间的实践,我班在11月第一周的周三班队活动课开展以“出操文化建设金点子活动”为主题的活动,大部分同学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其中一位陈××同学提出“班级建立出操纪律监督小组,检查出操情况,被扣分的同学不得在学期结束时评先进”;还有一位顾××同学提出“出操不认真,被扣分的计入综合素质评定,以作惩罚”。以上例子可见,学生参与到班级出操文化建设对班级凝聚力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节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班级出操制度建设与实践――体现出操活动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在有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建设的基础上,班主任要组织班上的骨干力量进行出操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目标、内容、纪律、评价等几个方面。
1.目标统领。把经过同学商定的目标和建议,进行整理撰写,并以一定的形式在教室的某个合适的位置张贴。我班在班级的前面黑板左侧贴有我班经过公开征集的目标,具体内容为“整齐一致、精神饱满、合作共进、看我四班”。这个目标一直鞭策我班同学,使我班在出操活动中始终为全校最优班级。
2.内容确定。根据我校的常规活动及本班学生的特点,经班委会讨论,确定出操内容,并制成表格,张贴于班级相应位置。(如下表1:)
3.纪律宣布。目标、内容确定之后,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讨论并通过本班的“出操纪律”,同时做好纪律上墙工作。(附本班出操纪律:)
桐庐县某初中七年级(四)班出操纪律规定
第1条:无特殊情况,每位同学必须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项出操活动。
第2条:组织协调、合理分工,全员参与每项出操活动。
第3条:态度端正、积极参与、认真负责、团结奋进。
第4条:国旗下讲话必须戴校徽或者学生卡,且要队列整齐、精神饱满。
【关键词】 初产妇;焦虑;抑郁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85
分娩虽然属于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但因其特殊性, 给众多初产妇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长期以往, 就会形成抑郁焦虑情绪, 不仅威胁到母子的健康, 而且还可能延长产程, 甚至是并发产后出血等情况。为此, 给予初产妇必要的综合护理干预, 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必然手段。文章抽选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49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 具体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 现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49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 年龄20~34岁, 平均年龄(26.1±3.3)岁,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9.71±1.23)周。随机分为A组(24例)与B组(25例), 且两组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行常规分娩护理, 即动态观察其产程、胎心与宫缩情况, 进行肛检, 并做好会阴与产后的护理等相关工作, 而B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为:①心理引导及健康教育。产妇入院, 护士采用“一对一”的形式, 加强同其的沟通交流, 全面把握其妊娠过程、生活习惯与产检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本身对分娩的了解程度, 鼓励产妇提出疑问, 并给予其及时回答, 引导其保持积极心态, 消除焦虑情绪[1]。同时, 由经验丰富的护师具体结合产妇文化程度与心理状态等展开宣教工作, 如临产知识的征象、缓解分娩疼痛的方法与自然分娩的过程介绍、母婴喂养的知识以及婴儿的护理措施、自我护理措施等, 同产妇间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并采取针对性教育办法, 让每位产妇都能全面把握分娩的过程。此外, 在分娩室中, 责任助产士需发挥出执行者、陪伴者与照顾者的作用, 实施“导乐分娩”, 比如给产妇腰骶部按摩以缓解疼痛, 在待产室中播放轻柔的音乐以缓解产妇焦虑心理, 并对那些需行剖宫产的产妇必要的安慰, 告知其手术的一些注意事项与安全性, 以消除其焦虑[2]。②个性化护理。产妇入院后, 最大限度为其创设一个和谐、舒适的病房环境, 确保室内温度、湿度、光线的适宜, 确保床单的清洁, 让患者产生在“家”的感觉, 以此来消除其抑郁情绪。同时, 引导产妇正确饮食,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多摄入富含高蛋白、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 多食蔬果以保证营养的均衡, 特别是在产妇有了宫缩痛的时候, 更是应鼓励其进食, 以保存体力, 便于产程的顺利进行。此外, 护士还可引导产妇进行一些放松训练, 以转移产妇的注意, 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 比如, 在产前, 告知产妇一些基本的放松动作, 比如腹部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而产时, 则引导产妇进行肌肉放松、情境性放松, 适当按摩等[3]。
1. 3 疗效判定标准 于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问卷均由产妇自行填写或是由测评者体温而产妇回答, 若SAS评分>50分, 则为焦虑, 若SDS评分>50分, 则为抑郁[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A组SDS评分由干预前的(57.25±6.83)分下降到干预后的(48.87±3.83)分, 而B组则由(58.15±6.91)分降至(40.25±4.53)分, 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9, P
3 讨论
一般来说, 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主要来自于产妇子宫阵发性的收缩与胎儿自产道中分娩出来的过程, 而初产妇由于未经历过分娩, 极易出现恐惧、不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增加产妇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儿茶酚类物皮质醇等的分泌物, 进而使产妇出现“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4, 5]。如今, 伴随医疗模式的转变,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被重视, 特别是在产科中, 有效的心理护理, 可显著缓解产妇的不良负面情况, 为母婴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此, 本院结合初产妇的实际心理变化, 最大限度为初产妇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病房与分娩环境, 入院后对其展开全面的健康教育与必要的心理引导, 使初产妇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分娩, 同时, 引导产妇进行一些放松训练, 有效的缓解了初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6]。而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 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B组产妇, 其SAS与SDS评分要显著低于给予常规分娩护理的A组产妇。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初产妇的分娩过程中, 可显著改善其分娩时的疼痛感, 改善其抑郁与焦虑情绪,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化芹.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抑郁的影响.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4):667-668.
[2] 傅蕾, 张楠莹.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30):3764-3765.
[3] 邢孟琴.舒适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4):40-41.
[4] 万里莉, 周瑞棋.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5):29.
[5] 耿兰, 王惠仔.舒适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心理和情绪的影响.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 24(4):528-529, 560.
如,有些旅游商品策划不到位,缺乏个性特色,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有些旅游商品缺乏品牌战略,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缺乏明确的主导形象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已经严重阻碍了旅游商品的销售,很难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旅游产业及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以常州旅游为例,近几年常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春秋乐园、天目湖、南山竹海、淹城动物园、嬉戏谷、中华恐龙园等一批全国知名旅游点相继推出。但与之相对应的旅游商品的特色研发相对薄弱,旅游商品设计中缺少彰显地方特色的地方符号,难以得到消费者的瞩目和青睐。如,春秋淹城旅游区的开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硬件方面有了明显的发展,在国内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但迄今为止,春秋淹城旅游的开发在推出特色旅游商品方面仍有所不足,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缺乏。
此外,宫梳名篦作为常州的代表性特色旅游产品、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其包装风格大都程式化,多个系列使用同一包装,缺少个性特色和精致感,有待专业设计的提升改进。因此,要有效结合高校资源,利用艺术设计教育特长和高校的人才优势,加强常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对地方特色的重视。
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将地方特色的发展纳入高校的专业设计教育建设,开拓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办学特色,理论联系实践;进一步找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服务地方、高等教育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促进常州旅游商品产业发展,使高校艺术教育成为常州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的技术、智力支持和研发平台,充分体现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学校教育与社会教学结合,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与体验结合,技术与能力培养结合,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结合,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常州的艺术设计教育应结合常州地域文化和经济现状,增强和发挥艺术设计的优势,加强旅游商品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开拓常州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特色,实现常州旅游商品的特色服务。首先,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可直接作用于实践教学活动,并有重点、分层次地解决具体问题。
教师要以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前沿的设计理念为指导,还要有较丰富的设计实践为后盾,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其次,学生能够按照企业实际要求,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再次,设计作品的开发利用,专利升级,走向市场。
[关键词] 孕妇;焦虑;抑郁;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a)-0116-02
The assess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regnant women
XU Xiufang FENG Chunme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the Central Hospital Taian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anxiety, depression in pregnant wome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the perinatal care. Methods Sixty four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of the initial prenatal clini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3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outine care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routine care and systematic care interventions were given 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SAS and SD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P < 0.01). The scores of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actor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P < 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care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can improve the mood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mprove mental health and reduce dystocia rate.
[Key words] Pregnant woman; Anxiety; Depression; Influence factor; Nursing intervention
妇女妊娠、分娩带来的应激反应,往往造成孕妇出现一些精神心理变化。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孕妇的社会及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焦虑和抑郁是妊娠期妇女最常见的心理反应,焦虑、抑郁是唯一能够对妊娠并发症有预示作用的因素,从而不利于良好妊娠结局的获得[1]。因此本研究对孕期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并根据其相关因素,探讨实施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减轻孕妇焦虑抑郁症状,以促进正常分娩和保障母婴健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0年12月来门诊初次产前检查的孕妇为对象,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无严重内科疾病,排除精神病史和人格障碍,定时在门诊产前检查,孕妇年龄21~33岁,孕周18~36周。依据上述标准入组的64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只给予孕妇学校常规护理,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孕妇学校常规护理基础上,还接受系统、规范化的个体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热情接待孕妇,帮助安排就诊,主动介绍门诊产检的医师,取得孕妇的信任。②加强孕妇学校教育,讲授妊娠、分娩相关知识,介绍妊娠过程的放松技术与配合以及科学育儿等知识,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生育观。③向孕妇说明按时产检的重要性,做好妊娠期营养、饮食、睡眠健康指导,及时筛查高危孕妇,积极治疗产前并发症。④通过讲座、个别座谈等方式对孕妇家属进行教育,以获得积极的配合。引导孕妇及家属正确对待孕期出现的不适,尤其当孕妇表现焦虑、烦躁、抑郁时要表示充分理解,并给与安慰与指导。⑤树立孕妇信心,加强孕妇对积极应对方式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其心理承受力和应激能力。⑥开展心理保健知识专题讲座,提供个体化心理咨询与指导,必要时给予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
1.2.1 评定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在无干扰情况下进行测评,SAS和SDS均包含20个项目,按照4级评分,SAS中国常模标准总分50分,50分以上存在焦虑,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3];SDS中国常模标准总分53分,53分以上存在抑郁,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于37周前收回问卷进行量表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孕妇在护理干预前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通过测查,结果显示:两组SAS、SDS分值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1。
2.2 两组孕妇经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通过测查,结果显示干预组孕妇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3.1 孕妇焦虑、抑郁发生及影响因素
妊娠虽是自然的生理过程,但也是一项重大的生活事件和创伤性过程,致使孕妇产生重大的应激反应,从而造成孕妇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4]。目前孕妇多为初产妇,对孕期出现的生理变化没有足够认识,缺乏生育经验及指导,担忧胎儿营养不良、胎儿性别、担忧分娩疼痛、妊娠和分娩中孕妇与婴儿的安全、对医护人员照顾及家庭支持缺乏信心等,易使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加重。我国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孕产妇在围生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影响分娩及母婴的身心健康[5]。本组资料显示,两组孕妇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高于常模值(P < 0.01),表示孕妇群体中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3.2 孕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危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长期和高水平的焦虑、抑郁与某些妊娠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焦虑、抑郁与习惯性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产程延长、产后出血、产后抑郁症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有资料显示,有明显产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孕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比率是无焦虑、抑郁情绪的6倍[6]。孕期对母亲的健康及婴儿的发育都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重视孕期焦虑、抑郁情绪对孕妇的负面影响,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必要的,对提高孕产妇及胎婴儿健康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3.3 护理对策
积极开展围产期保健,加强孕期教育,使孕妇认识到妊娠只是一个生理过程,而不是疾病,减轻心理负担,正确对待由此产生的生理心理问题,反复宣教使孕妇重视孕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意义、重要性及必要性,消除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以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护之目的[7]。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给予重点关注,给予帮助、劝告与指导,必要时给予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根据孕妇不同年龄、职业、学历等不同心理需求开展个体化、互动式的心理疏导与护理对策,帮助孕妇在认知、情绪、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以应对孕期不适。加强护患间沟通,注意语言交流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指导家庭成员关心体贴孕妇,协助孕妇调整心理适应和应对不良情绪的发生,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增强孕妇自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顺利度过妊娠期。
4 小结
孕妇在妊娠期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倾向,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孕妇SAS、SD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孕妇身心健康,进一步提升围产保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元娥,朱谦.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住院孕产妇的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0):46.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6-41.
[3]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0,135-137,194-195.
[4] 范玲,黄醒华.对孕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3):185.
[5] 谷香珍,薛慧英.孕妇情绪障碍对分娩及产后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80-182.
[6] 李淑玉,王桂芬.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2,8(11):807-808.
关键词:设计;概率统计;教学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概率统计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简称。概率论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数理统计研究样本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各种方法,这其中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试验设计与统计推断。试验设计研究合理而有效地获得数据的方法;统计推断则是对已经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对所关心的问题做出尽可能的估计与判断。这种不确定性、抽象性是概率统计思想的突出特征,亦是学生学习中难以浸透的数学思想方法,要让学生学有所用,若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如下缺陷:
(一)教师传统的思维定势存在缺陷。其一体现在教师在选择教材上的“图便利”思想,教师多年使用一本老旧的教材,内容过时,例子陈旧,方便教师的备课,却有碍学生的接受;其二是教师教学模式的定势,以已为主,以生为辅的老旧思想,既把教师固禁在自己设计的条条框框内,还束缚着学生的创新思想。
(二)把知识当成定论,没有灵活使用课本。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既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却把课本知识当成了定论,看成是无需检验、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课本简直就是至高无上、毋庸置疑的圣经,好像只要理解了、记住了课本知识,就可以套用它去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
(三)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我们常常认为,在教学之前,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主题本身基本是无知的,他们所具有的只是些零碎的、片面的日常经验,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基础,而日常经验与课本知识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它常常会妨碍正常的知识传授,所以教学必须把正规的知识告诉学生,并与日常经验划清界限。这可以是教师讲授,也可以是学生自学教材等。在此之前,学生自己是无法或很难形成这些知识的,当然也就无法解决与此有关的问题。
(四)教学模式两极化。课堂上除了粉笔、黑板以外,还有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脑等多媒体作为辅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或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就多年从事教学的体会,本人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二、教师的备课应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课前备课是每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概率统计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必须在课前作出详尽、周密的备课;教师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以使得这些空洞的知识具有直观性,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尤其应该注重实例的选择,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出一个与知识点相对应的实例,并由此实例排演过程和结果来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在对知识点进行实例构造时,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全面考虑。在备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各种理解,各个击破,以加强教学环节的严密性。如全概率公式的应用是概率论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其正确的表述应为:“设A1、A2、…、An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B是一个事件.则P(B)=”。根据经验,许多学生在使用公式时往往会想当然地直接把几个条件概率相加而忽略了。如何提醒他们注意到这一点呢?我们选择这样的例子“假定人群中有0.1%的绝症患者,且绝症患者寿命不超过5年的概率为90%;再假定根据统计,未患绝症者寿命在超过5年以上的概率为99.9%,则从人群中任选一人,其寿命不超过5年的概率为多少?”这一问题,正确地使用全概率公式可得从人群中任选一人,其寿命不超过5年的概率约为0.189%。但若在计算时忽略了,则可得到从人群中任选一人,其寿命不超过5年的概率为90.1%的荒唐结论。对学生来说,这一实例比严格的证明更有说服力。
备课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调整。课本的例子往往显得陈旧不够切合实际,学生往往感觉这样的例子离他们的生活太远,听的多了反而觉得概率与统计现在已没什么用处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目前的应用情况,选取能反映时代特色的东西来说明问题。如以前在介绍数学期望概念时常举粮食的平均亩产量的例子,现在可以改为彩票或证券投资的平均收益,学生认识到这一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求知欲,积极地学习。要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就应不断的充实自己,不能仅仅满足于熟悉教材,而应广泛涉猎,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把最先进的知识教给学生。
三、教师教学中应授以学生思想方法
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要说掌握全部科学知识,即使是全面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都是不可能的,但各学科都有其特有的学科思想。知识体系就是在这种学科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我们教授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把知识越多越好地灌输给他们,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思考,如何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如在概率统计中,许多概念抽象、难懂,许多人一时无法接受随机的思维方式,若采用严格的数学定义方式,学生恐怕最终只记住了一些定义、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统计中,不少初学者只看到了其中大量的公式、方法,为背公式、记步骤而疲于奔命,却不知为什么要用这些公式、方法。其实,统计问题的许多做法都源于非常朴素的思想,如,极大似然估计法源于人们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应有相对较大的概率”,假设检验源于“小概率事件不应发生”等想法的认同。因此,教师可从这些朴素的想法出发,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出概念,如先考虑“一个专业射手和一个普通人中的一位,向目标射击了十发,结果命中9发,问是哪个人射击的?”,再考虑“已知离散型总体的样本观察值,如何估计总体未知参数?”,再推到连续型总体的情形,最后引入似然函数与极大似然估计的概念。这样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讲述,学生自然地体会到了“极大似然”的思想,并掌握这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具备了用“极大似然”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应及时总结并进行知识迁移
教师的总结不但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理解,更能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网络化的构建。教学的总结中我尝试了用一个练习题的改变来总结。
课本练习题:在总体N(52.6,32)中随机抽取一容量为36的样本,求样本均值X落在52.1到53.1之间的概率。
这是一个求概率的问题,可以把均值X的范围进行扩大或缩小就可以得到概率的大小不一样。
——当规定概率€%Z为一个定值,通过查表就可以求出均值X的范围,这就是均值X的“区间估计”问题。
通过计算同样知道概率€%Z的值越大均值X的范围就越小,反之,概率€%Z的值越小均值X的范围就越大。
——当概率€%Z的值很小时,利用小概率原理,给定均值X的值,就可以知道给定的均值X的值是否落在小概率€%Z所求出的范围(拒绝域)内,这就是均值X的“检验”问题。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只要教师认真去钻研、去挖掘,善于归纳、善于总结,适时地进行知识迁移,学生就会学得更轻松,学得更扎实。
五、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双主体教学模式
双主体教学模式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两个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双方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录”的现状,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第一节课,我就说:“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风气,赌博也是,但我偏偏教大家学学,而且包赢。”学生兴趣极浓,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涌发强烈的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有许多抽象、乏味、难碴的知识,教学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老师应力求用一些深入浅出、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在学习“事件的概率”这一概念时,教师首先提出“掷一棵骰子,掷得6点的可能性有多大?掷得单数点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问题贴近生活,一经提出,学生争先恐后发言。问题虽然简单,但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了,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这时,教师再切人正题,引入古典概型的概率定义问题。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联想到前面的例子,经过思考、讨论,得出答案。教师再超热打铁,让学生考虑这样定义的“概率”有什么性质、与大家对“可能性”的理解是否一致。再提出“某人对目标射击一发子弹,命中目标的概率为多少?”,让学生在讨论中将概率的古典定义转为频率定义,最终通过分析两种定义的缺陷,指出公理化定义的必要性,再通过分析两种概率定义的共同点,自然地引出公理化定义。这种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由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性高,一节课下来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也突出的好。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当适时而巧妙地启发学生,帮助他们开启思路,从而获得知识。在介绍数字特征知识之前,教师先通过金融投资的例子说明数字特征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用处很大,从而产生
求知欲。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以学生的主动思考、讨论进行新课。例如讲解“数学期望”,教师提出如何计算打靶平均环数的问题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想到平均环数自然是应该用总分除以射击次数。然后教师再启发学生“当某射手100次射击成绩为20次8环,20次9环,60次10环时平均成绩该如何表示?”,请一位学生将式子列出来。根据学生列出的式子,可以很自然的引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再提出,“当随机变量在定义域内连续取值时,也就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该如何表示?”先让学生讨论,再引导学生根据“连续地求和就是积分”进行思考,最后得到了正确结论,给出了数学期望的定义。由于是学生经过思考自己获得的知识,所以记得住、用得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主体精神得以体现,同时,也获得了成功感、满足感,自信心增强了,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更加了解,调整进度,对教学也起了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师生的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不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而发展成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人才.这正符合了我们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变易理论;关键属性;乘法分配律
一、变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内容与关键属性
传统意义上认为,学习内容就是学科知识。变易理论认为,学习内容包括三个要素:①要认识的事物;②为要认识的事物建立的意义;③为了建立特定的意义而必须掌握的该事物的特征。学习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学科知识,还需要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意义是什么,学习的关键地方在哪里。
每件事情都有其关键部分,这个关键部分就叫关键属性,它能更好地达到解决事情的目的。对事物的认知,必然会聚焦于事物的某些属性,审辨到的事物的关键属性不同最终导致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不同结果。关键属性不同于关键特征。关键属性是一个可以变易的维度,而关键特征是一个维度的值。
2变易与审辨
变易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经验周边世界现象的能力的变化,也就是能审辨出并关注到这个现象的关键属性。学生只有经验了事物关键属性的变易,才能对关键属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创建变易图式,在变与不变对比的情境中,帮助学生审辨事物的关键属性。
变易图式具有对比、类合、分离和融合四种教学功能。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事物某一关键特征是什么,不是什么,对比的是变易维度上的值。类合指学生经验到事物某一属性不变,其余属性都在发生变化,在变化背景中审辨出事物不变的关键属性或关键特征。分离功能体现在事物某些属性保持不变,某一属性的值发生变化,通过对比,事物的关键属性就会被审辨出来。融合是指运用多种变易图式的功能,同时审辨到事物的关键属性,了解事物关键属性之间以及关键属性与整体的联系。
二、基于变易理论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以及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本文主要对《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学生能够经历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利用乘法的意义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23×15×25×37×225×6×4
(设计意图:乘法的运算律中已经学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且能够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汇报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怎样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2探索新知
课件展示例子: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找出题目中条件和问题,独立完成解答,并让用(6+4)×24和6×24+4×24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汇报,汇报中要讲清楚两种方法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板书:(6+4)×24=6×24+4×24
3提出猜想
观察等式,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能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回答:等号两边都是有加法、有乘法,等号左边的三个数在等号右边也有。学生还可能回答:等号左边先算6和4的和是10,再算10乘24的积是多少,等号右边先算6乘24的积与4乘24的积,再求两积之和,结果相同。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去理解这一发现。)
4验证规律
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说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写出的例子,可能会发现,等号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等号右边都是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相加,等式都成立。也可能发现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相加。)
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知行合一大学生择业焦虑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知行合一观,在我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并对现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在去年9月24日,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的的讲话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十五点重要启示,十分明确将王阳明先生的“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包含其中,足以显示知行合一具有巨大的现代意义。本文则尝试将“知行合一”思想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试图从中开辟出一条预防与矫正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光明大道。
一、知行合一的心理学解读
1.知行合一思想。知行问题,一直是我国哲学史上一对特有的范畴。从孔子开始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到程朱的“知先行后”,在知行关系问题的研究中逐步向前不断发展。而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就是针对程朱而来的。
王阳明先生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必行,行而必知。”指出知与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不能割裂的。他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是行的出发点,而行是知的落脚点,是知的归宿。而知是知行合一的本体,指的是“良知”,最初源于《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指人的天赋道德观念,王阳明继承发扬了此观点,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即所谓恒照者也。
2.知行合一心理学解读。心理学中认为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整合,是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包含着先天的气质与后天的性格。而王阳明所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中,知为先天良知,行为后天的实践过程,在致良知中知行合一,在知行合一中致良知。精神分析大师荣格认为个人的人格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并且永远不会消失。人本主义学派更是坚信人是值得信任的,由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一定程度上说,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就是个体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健全人格的过程。
二、大学生择业焦虑及原因
1.大学生择业焦虑。择业焦虑是个体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强烈、持久的情绪体现,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变化。适度的择业焦虑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择业动机并促进其顺利就业;过度的择业焦虑则可能引发各种负面情绪,损害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对生理的伤害,如自卑、失眠、厌食等。
2.大学生择业焦虑原因。造成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原因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个人因素。
2.1外部环境因素:(1)从社会方面看,我国人口基数大,社会竞争激烈,人才的供需较为不平衡。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对大学生择业的支持和关爱较少,没有能够合理的营造出更为公平、和谐的就业市场。(2)从学校方面看,不少学校在教育产业化下盲目扩招,设置的不少专业课程也无法与社会需求接轨。对于就业指导也不够重视,没有形成一种专业化、成套的手段和方法来指导学生就业。从家庭方面看,父母对子女怀抱的高期望,在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观以及择业标准,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
2.2内部个人因素:①从个人条件来看,人生而独特,生而不同,每个大学生的自身个人条件也是不尽相同的,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拥有不同的人际关系,持有不同的各种能力等都将对大学生择业焦虑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②从心理因素来看,首先是自我定位不适,大学生没有对自己有清楚正确的认识,在择业时,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其次是认知的偏差,来看待就业形式时,无法正确的认识,往往产生过低的估计。再次是自我效能低,在择业时,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心态不良,可能会选择逃避,自我封闭等消极方式,给自己带去更大的压力。最后是职业价值观偏差,部分大学生会过分关注自我价值实现,强调个人利益的追求,却忽略了对自身情况、职业要求等了解,在求职受挫时,导致焦虑。
三、如何运用知行合一思想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择业焦虑
1.客观看待外部环境和内部个人因素,掌握择业“真知”。王阳明认为良知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大学生产生择业焦虑,正是因为受到各种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失去了“良知”,不能客觀的看待外部环境以及个人内部。当面临择业时,大学生需要清醒头脑,摒弃掉错误不合理的认识,对周围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条件有着正确的认知,不盲目,不跟从,从自身实际出发与市场需求接轨。
2.勇于不断尝试,克服“知而不行”。自我效能低的大学生,往往“知而不行”,选择逃避,自我封闭的方式去应对择业。而阳明先生提示大学生,知行合一等同致良知,也就是需要大学生不断的勇敢尝试,去实践。当你面对择业时,在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的同时,能够直面困难,思考如何解决困难而不是回避,克服“知而不行”,在反复的探索以及尝试中,终能成功就业。
3.正确自我定位,践行“知行合一”。不管是个人条件的不同还是心理因素的迥异,最终都是因为不能正确自我定位,而在择业时产生焦虑。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和分析,而不是把自己断裂开来看,准确合理的定位自我,不过高,不过低,正是合适你自己的自我评价。在择业时,根据对自己的定位,选择合适的工作。择业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大学生产生的择业焦虑都在警示着大家应当在择业时重视知与行的齐头并进,践行“知行合一”。在不断的“知行合一”中,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提升自身竞争力,预防与矫正择业焦虑。
总而言之,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思想对解决我国面临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对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择业焦虑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遇到择业焦虑时,不防尝试合理的运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思想去应对,克服各种“知而不行”“行而不知”,践行“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吴光.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2015,(1).
[2]林培锦,“知行合一”观影响下的教育管理伦理思想重塑[J].教育评论,2015(5):30-31.
[3]陈会锋,李晨.“知行合一”与当代高职教育[J].职业教育,2015(3):147.
[4]田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浅析与对策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07.
[5]周晏.农村大学生择业焦虑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4):488-489.
[6]林瑞馨,林晶,郑晖阁.大学生择业焦虑研究现状[J].校园心理,2013(4):253-255.
摘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树立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见习实习、教师模范行为等进行礼仪教育;在校园内建立礼仪示范岗、礼仪志愿者队,举办礼仪大赛等活动,让礼仪教育承载着微笑走向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礼仪教育;微笑教育
作者简介:邹燕,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工处处长,讲师,扬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德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53-03
汪国真的一首诗,曾给笔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1]如何让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们微笑着走向生活?这是德育工作者应该思索的一个问题。由此,笔者试图尝试用礼仪教育来让学生们微笑,找一个可以承载微笑的德育载体。
2010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2]这样的目标正是为学生们微笑着走向生活,为以后的“文明生活”、“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虽然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中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是可以参考《纲要》,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礼仪教育。
本文所提出的“礼仪教育”,不是通常意义的“文明礼仪教育”。其理由为,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没有了礼仪,就没有了人与人之间最默契相处的准则。到了高职阶段的学生,需要更多强调的是礼仪教育,而不是停留在文明教育阶段。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
《纲要》指出,对于高中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礼仪的渊源和内涵,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合作、参与、交往的能力,培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形成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3]
2013年,江苏省文明委出台的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简称为“八礼四仪”的规范)。“八礼”是指,餐饮之礼、游览之礼、观赏之礼、仪表之礼、行走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仪式之礼;“四仪”指的是,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4]“八礼四仪”中对未成年人的礼仪规范非常系统、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也为高职学生提供了礼仪教育的规范参照。
要确定五年制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目标,首先要明确五年制高职学生与高中生相比而言的特点。五年制高职录取的大部分新生,他们的中考成绩大多处在高中录取分数线之下。有些考生成绩相当低,甚至有不少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日常行为等诸多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自卑感强、上进意识差、自我约束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行为习惯比较差、纪律松散,正处于身体上、心理上的成熟期,情绪易激动,性格易冲动,行为易波动,头脑易发热,做事不注意方式方法、不考虑后果,等等。因此,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需要更加具体落实为:树立自信,树立责任,学会微笑,学会合作。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内容
《纲要》指出,高中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个人礼仪。了解礼仪的功能与作用,理解礼仪的内涵与实质;理解礼仪与自身素养的关系;掌握不同场合谈吐和仪容仪表的原则与艺术;(2)交往礼仪。掌握各种场合介绍和自我介绍的礼仪要求;掌握各种场合握手的礼仪要求;掌握演讲、辩论的礼仪要求;做到在排队、乘用电梯等公共场合与人保持恰当的距离;掌握基本涉外礼仪。[5]江苏省的“八礼四仪”中对高中阶段的要求和成人仪式的规范也作了细致的阐述。[6]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兼顾未成年与成年学生的跨越、职业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内容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即基本礼仪常识和专业礼仪常识。
(一)基本礼仪常识
五年制高职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具备了一定的礼貌礼节的基本素质和认识,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礼仪训练。在入学之初,应该通过入学教育和礼仪课程,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个人仪表、形象和行为的审美取向,并让他们懂得高职校的校园礼仪,鼓励新生增强自信、大胆交际、合理交际。
(二)专业礼仪常识
这应该是五年制高职礼仪教育的重点,也是五年制高职礼仪教育的特色内容。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的专业设置都具有很强的就业针对性,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也是以操作性和职业性为原则。同样,五年制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对自己将来所要就业的特定岗位的礼仪规范了解和熟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工作中去。特别是对于服务性行业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务、文秘等,这些行业的工作都是与人打交道,所以职业礼仪修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7]专业礼仪教育要特别强调实践操作性,因此,课堂教学需要和实训操作、见习和实习相结合。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途径
(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礼仪知识
五年制高职学校区别于中小学校,学校应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编写校本教材,开展校本课程礼仪教育。同时,德育课、心理课、语文课、历史课、艺术课、体育课等其他课程,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二)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学生礼仪意识
每个学校的一日常规管理中无处不透露着文明礼仪的气息,仪表仪容、出勤、上课纪律、好人好事,都体现着着装礼仪、上课礼仪、交往礼仪等,文明礼仪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要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才能体现优良的素质。一日常规的强化,正是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行为心理学认为,21天以上的重复,可以变成习惯;90天以上的重复,可以变成稳定的习惯。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礼仪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引导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提高修养是必要的。学校应不断开辟和拓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以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采取礼仪竞赛、文艺演出、辩论会等形式,抓住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校园典礼等契机,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挂图、校园网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校的团委、学生会、社团组织、业余党校等团体组织的作用。
(四)通过社会实践、见习实习等活动使学生践行礼仪
学校可以利用工学交替、实景教学、教学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专业实践场所践行礼仪。也可以利用社会公益劳动、社区志愿者服务、成人仪式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社区、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场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
(五)通过教师模范行为引领礼仪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8]应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在微笑中做人、待人、育人,职业学校教育将出现更为可观的景象。在教育学生时,多一些充满希望、饱含深情的微笑,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六)通过改革礼仪评价方式,健全礼仪评价体系
礼仪教育不是体现在理论上,更多是要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所以,实践检验比笔试要更为重要。最终的评价应是上课实践活动、平时表现、岗位礼仪的综合表现,这样才能达到礼仪教育的育人、教化和提高综合素养的目的。
四、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特色活动与成果
(一)建设“礼仪示范岗,礼仪示范班”——以微笑面对师生
当同学和老师清早踏进校园,迎面而来的是一声问候和一个微笑,这将是美好一天的开始。学校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各系都积极开展礼仪示范岗活动。示范岗的学生身着学校的西装校服,佩戴胸卡,按照学校的发型、仪表要求,每天在不同的岗位上用笑脸和问候迎接着每一位师生。这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选拔“礼仪志愿者团队”——以微笑服务社会
学校礼仪志愿者队是一支在全校选拔的礼仪服务队,队员们都经过了礼仪教师的专业培训。礼仪队员的身影活跃在苏州市的各大政府及非政府的大型活动、会议及颁奖典礼上,“2010苏州十大教育人物颁奖”、“2010上海世博会礼仪服务志愿者”,“2010广州亚运会礼仪接待”,“2011年中国国际旅游服装服饰赛博会”,“2011太湖文化首届论坛”等礼仪服务工作,队员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三)举办“礼仪大赛——以微笑看待竞争
一年一度的全校礼仪大赛,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到系部之间的较量,礼仪的种子播在了每个学生的心理。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通用礼仪规范的展示之后,在各显神通,利用团队展示、情景模拟,茶艺礼仪、商务礼仪、银行礼仪,展示着各自专业的特色礼仪。
礼仪教育就是微笑教育。微笑,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面部表情,更是一种亲切而传神的心语交流;微笑,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仪表神态,更是一种博大而高尚的人生境界。人与人的交流离不开微笑,心与心的沟通需要微笑,对于如何教育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更加依赖微笑。用我们的微笑面对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面带微笑走向生活。
参考文献:
[1]安静.也谈汪国真的诗歌鉴赏[J].考试周刊,2009(16):34.
[2]汤建华.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文明礼仪教育[J].E动时尚(教育科研论坛),2013(10):84-85.
[3]王来润.行走在素质教育路上的教师必须具备“五种意识”[J].E动时尚(教育科研论坛),2013(2):83-84.
[4]傅顺康.教而不思则罔——谈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内容与形式[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24):27-30.
[5]瞿皓.我的“下马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
[6]苗立安.那将成为现实[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09(5):42-43.
[7]李晓宜.高职礼仪教育模式初探[J].大学时代:学术教育版(下半月),2006(11):137-138.
一、优化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气氛的优化,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产生学习兴趣,激发运动热情,产生良好动机,把运动热情与集体荣誉、个人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对高中学生来说,积极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魄,还可以增长体育知识、技能,调解情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优化体育课堂的心理气氛,将推动学生自觉的锻炼,这就是动力效应。优化课堂心理气氛,可看成是一种教育力量。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护、关心,是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教师对学生一句鼓励或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师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常常被优化的课堂气氛所陶醉,于是自觉进入角色,在紧张愉快的氛围中,心情舒畅,体力充沛,认识清晰,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自觉地、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美育功能,提高教学效果
美育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性和感染传导的动情性等特点,其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最真实也最直接,学生也最容易接受。因此,以美育来提高教学效果已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重视。在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包括下几方面:场地器材布置美观——上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场地设计美观,器材布局合理,图形新颖,雅观醒目,使学生临场时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教态仪表——高中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求知欲和模仿性很强,感情丰富,有着追求美的强烈愿望。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是学生的注意中心,也是审美中心,所以教师在课中必须以崭新、美好的形象出现在学生之中,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更要与课堂气氛协调一致,无论从穿戴到言行,从外表到心灵深处,都应具有教师应有的风度,从而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把对老师亲近羡慕之情转化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讲解示范美——教师授课时,要想让学生静心听讲,成功达到教学目的,就要灵活而熟练地运用讲解技巧。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教师要通过示范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练习动作的过程,准确、熟练、轻快、优美的示范动作,使学生对教师漂亮的技术动作产生一种连锁式的心理反射:由赞叹而钦佩,由钦佩而向往,由向往而理解,由理解而实践。
三、精心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三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而有些体育项目需要学生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如在耐久跑教学时,如果总是让学生绕着操场一圈一圈的单调乏味地跑,学生练习几次后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耐久跑教学中可采用穿插图形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采用越野跑,走跑交替,有条件还可以采用定向运动方式进行耐久跑练习等。
四、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会表现出个性化特征,这既有先天遗传素质的原因,更有后天教育发展的原因。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所谓“优等生”与“后进生”,其实只是在某些领域的体现,并非绝对的层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的特长,并通过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他们个性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当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缺陷时,教师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克服,一方面要引导他们作积极的补偿,扬长避短,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精神上的满足,激发其对自己的缺陷加以克服的信心。所以,教育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把个别化教育与整体教育有机协调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化发展正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真谛所在。
五、正确评价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焦虑;抑郁;临床效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1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55-02
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很早就被引入国内的情绪自评量表,因其使用简单方便,精神科常作为测量人群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工具,在临床诊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量表在快速筛查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应用中对其信度和效度尚存在一些争议,本文中,笔者将自己所在科室2012年6-12月门诊接诊的非精神病的初诊患者及陪伴患者就诊的无障碍亲属作为调研对象,分析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与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的一致性,并借此判断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能否用于标定临床症状。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本次调研均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将本科室2012年6-12月门诊接诊的非精神病的初诊患者分为病例组,陪伴患者就诊的无障碍亲属分为对照组。病例组的入组条件为不伴有影响精神状态的躯体疾病(如甲亢、脑血管病等)的非精神病、非痴呆患者。对照组的入组条件为由精神科医师按照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检查程序,目前符合精神障碍的家属或者排除有精神障碍历史的家属。
111病例组患者共有67例,男37例,女30例,年龄平均37岁,受教育程度大部分为中专到大学本科,病程平均33个月。强迫症、恐惧症、惊恐障碍、广泛焦虑、适应障碍等神经症组共42例,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25例。初次临床诊断由一名精神科副高职医生根据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标准做出,初诊患者需要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障碍或躁狂发作等精神病。随后第一步让患者自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第二步让一位不了解诊断和自评结果的医生将患者带到另一个诊室,利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情绪症状评估。
112对照组共有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平均42岁,受教育程度大部分为中专到大学本科,请对照组成员完成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自评。
12工具
121焦虑自评量表共有20个条目,其划界值一般按照大样本人群分布划分,但是本次调研严重程度划分标准参考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及医院现行通用标准划分,具体标准为重度焦虑≥70分,中度焦虑≥60分,轻度焦虑≥50分,无焦虑
122抑郁自评量表也是共有20个条目,按照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标准抑郁程度指数为题目累计总分除以80,具体标准为重度抑郁≥07,中度抑郁为06-069,轻微或轻度抑郁为05-059,抑郁严重程度指数小于05者为无抑郁。
123汉密顿焦虑量表共有14个条目,是目前精神科最为广泛应用的评定量表之一。具体标准为重度焦虑≥30分,中度焦虑22-29分,存在焦虑15-21分,可疑焦虑8-14分,五焦虑为0-7分。
124汉密顿抑郁量表共有24个条目,是目前精神科最为广泛应用的评定量表之一。具体标准为严重抑郁≥36分,轻度到中度抑郁为21-35,无抑郁为0-8。
13统计方法将调研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情况与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价情况比对,通过软件自动画的ROC工作曲线计算特异性、敏感度来评价自评工具的效度。
2结果
21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病例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自评平均得分为415,对比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自评平均得分为336。病例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自评平均得分为465,对比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自评平均得分为359,所以病例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高于对比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
22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作为筛查工具的效度焦虑自评量表的ROC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封闭区域面积为076,勉强可以接受,如果按照通行的40分,敏感度为57%,如果要求敏感度在80%以上,特异度不到52%;抑郁自评量表的ROC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封闭区域面积为077,如果按照通行的40分,敏感度为80%,特异性为36%。如果要求敏感度在80%以上,特异度不到42%。
23题目组合或个别题目作为筛查问题的可能性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条目分析显示,焦虑自评量表中条目内容为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抑郁自评量表中条目内容为我晚上睡眠不好,这两组睡眠条目差异最大。因此可以分别取出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中差异前4最大差异条目,重新组成一个8条目,总分为32分的筛查问卷,此时再次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ROC曲线计算,就会发现ROC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封闭区域面积高达086,并且当划界值为16时,敏感度为84%,特异度接近70%。
24自评工具与医生评定的一致性在神经症组中,焦虑自评量表与医生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得出焦虑等级的一致性kappa值为03;在抑郁组中,抑郁自评量表与医生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出抑郁程度的kappa值为036。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区分非精神病就诊者和一般陪诊家属效果不好,但是可以抽取上述两个自评量表中组合敏感度更强的条目来标定临床症状程度。
参考文献
[1]李保刚95例HIV感染者焦虑、抑郁心理自评量表的评价[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14(6):20-22
[2]段泉泉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9(26):676-678
关键词:记忆规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都说英语学习的基础是词汇教学,其实更准确的说是词汇记忆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的时候,对词汇记忆采用的更多是机械记忆的方式,也就是说通过不断地重复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从人类的记忆规律来讲,这种教学方式确实有可取之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枯燥的重复记忆方式,很容易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英语的兴趣,而英语又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因此一旦失去兴趣,必然会给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充分的对记忆规律进行重视,并且加以运用,促进学生进行词汇记忆,是现代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1]。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感觉记忆
在众多有关记忆规律的理论中,应该是信息加工理论的解释最合理。在这项理论中,将记忆分为三个环节:感觉记忆、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对于小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来说,感觉记忆是第一个步骤,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感觉记忆呢?比如在5BUnitl《Cinderella》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以下单词:why、because、clothes、puton、putoff等。在数量上来说,本节课需要学生记忆的词汇量并不大,采用重复式记忆方式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能有效的运用情景进行教学,那么教学效果将有更大的提升。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请两名学生上到讲台做一下示范,一名学生做出提问的表情,并向另一名同学提问why,然后另一名同学在做回答的时候就要说because...;通过这种简单的情境创设,学生不仅能记住相应的单词,同时当时的情景也会再次浮现,对学生加强词汇的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2]。
二、精细加工,帮助学生有效的形成瞬时记忆
人的感觉记忆时间是比较短的,并且有专家曾将研究过,人的感觉记忆一般只能维持几十秒甚至几秒钟。之后,学生的记忆将进入到瞬时记忆,也就说瞬间形成的记忆,由此可知,这种记忆方式的时间也相对比较短,但是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对词汇或是信息进行记忆的过程中会和原有词汇信息产生相互影响和作用,这就使新旧词汇和信息之间产生了一个加工的过程,并且这个加工还是精细化加工过程,也正是因为这个过程的出现,帮助新的词汇知识在学生的记忆中得到了记忆和发展[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虽然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机械记忆能力,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也将逐渐变弱,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精细加工对学生加强词汇的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实际上,上文中的例子在教师指导学生的演示过程中就已经进行了十分有效的精细加工,因为学生在问和答的过程中和学生熟悉的场景都发生了相应的联系,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词汇精细加工的过程,虽然这个时间相对比较短,但是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词汇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4]。
三、加强词汇练习,帮助学生形成长时记忆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的机械性记忆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并且即便是利用了强劲教学模式,学生的瞬时记忆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要求。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教师的教学出现了问题,而是学生的长时记忆出现了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加强长时记忆呢?根据笔者对记忆规律的研究发现,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组块进行记忆。所谓的组块记忆就是将学生将要学习的词汇进行拼凑,比如,学生在学习why和because的时候,如果分开进行记忆就两个单词,但是教师如果将其进行组块,变成whydoyoueat?Becauseiamhungry,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组块,两个单词就变成了一个记忆单位,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掌握英文词汇,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对更多的词汇进行掌握和应用,使得原本相对抽象的单词变得更加形象,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记忆,长时记忆的效果必然会有所加强[5]。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需要将本来没有联系的词汇进行组合,使之形成一个合理的组合,这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的掌握各种教学方式,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更深刻的记忆。
四、结束语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联系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际下的旅游英语翻译活动也日益增多。由于和外国人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导致在翻译时出现的问题以及探讨它们的解决办法。不管我们采取何种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有跨文化意识。同时,坚决制止不法分子的文化侵略活动。着重强调只有在跨文化交际下的旅游英语翻译,才能发展得更全面,更深人,更完善。
随着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联系日益密切,很多国人迫切地想了解外国,反之亦然。于是,之间的来往就更加频繁,旅游英语就应运而生。如何既让外国游客更好地对我国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明有所了解,又要使得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我国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诗词典故,景点传说等,这就涉及了跨文化交际下的旅游英语翻译。
一提到这个主题,对旅游英语有所涉猎的人们首先会考虑的问题可能是: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持洋化?关于这个问题,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分析得非常透彻:“依我看来,所有的翻译工作都不过是在试图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译者必然要触到两个暗礁中的一个而遭到失败:或者过于严格地遵守原著,结果损害了本国人民的兴趣和语言;或者过于严格地遵守本国人民的特点,结果损害了原著。两者之间某种中性的东西不但难以达到,而且简直是没有的。
可是在我们人类文明的前进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翻译,所以,我们必须来尝试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既然如此,翻译本质又是什么呢?“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翻译是把具有某一文化背景的发送者用某种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尽可能充分地、有效地传达给使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接受者。
鉴于上述理由,我们在翻译时能尽量做到把一国的语言翻译成另一国相应的可接受的语言,对方通过自己的文化水平来感悟其真谛,并对其有更深的理解,可以更充分地领略其中的韵味即可,旅游英语更是如此。
1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外国人无法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名词
我们在进行翻译时,肯定会碰到这个问题:外国人和我们在思维和表达上的不同。思维上的不同暂且不论,但在表达上的不同直接涉及到了我们的译文一般要比原文长,因为要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意思,可能还要借助一定的补充说明,有时甚至根本无法表达。由于两国的物质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导致翻译困难是合理的。如在农历五月初五,我们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会在当天赛龙舟,吃粽子。因为这是汉语有的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那我们如何让外国人在吃到粽子时怀有这种感情,我们肯定要加上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又如SpringFestival,对外国人而言,它是春天的一个节日,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而已。可它所隐含的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等关键信息都没有了。那是因为他们的文化中没有这样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把它忽略了。如果我们要向外国人传递这种信息,那肯定要加上注释。再说龙,在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它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和高贵的象征,可在外国文化中,它是邪恶的代名词。那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不就成了魔鬼的传人啦。因此跨文化交际的深刻含义和它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力,必须要仔细领会并融会贯通。
2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
2. 1在跨文化前提下,对景点和景区采用的译法
旅游英语中部分景点和风俗的直译和完全意译使他们失去了原来蕴含的内在意义。相对来说,人名、地名、朝代直译的话,还可以接受,诗词典故如果直译的话,由于外国游客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会使他们一筹莫展,不知所云。在翻译时可采用一些方法,把需要的资料补充进去加以说明,以便外国游客能很好地理解它的意义和渊源,引起在情感,观念及行为上的互动。这样外国游客能更好地产生兴趣,对我们国家的历史了解得更深入。如云南傣族的“泼水节”,Water-Sprin-kung Festival,不仅仅是互相泼水而已,而是游客通过泼水,祈求生活快乐,祥和。我们要把这个言外之意让外国游客领会到,他们泼水时会更开心,然后更喜欢我们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对于景点和景区的翻译,我们不能采用完全意译的方法。如天安门广场:Heavenly - peaceSquare,译名如果完全西化,就无法传递出地名的信息,也不利于外国游客来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可以试着采用音译十意译的方法,即前半部分采用音译,后半部分采用意译,这样有利于外国游客理解我们所要传递的信息和文化。如八达岭长城,13adaling Great Wall,承德避暑山庄Chengde Summer Resort。又如,外国游客去参观红楼大观园时,肯定会涉及到《红楼梦》中的人物,里面有几百号人,如果都采用音译的话,译名没有任何内涵,听者肯定是如一头雾水,大倒胃口。其情形正如我们读外国作品一样的感觉。这也可以解释我们小时候一看到外国影片就调台的缘故。实在是太多没有任何意义的姓名,纵然情节曲折,内容丰富,可由于一点都记不住纷繁复杂的人名,根本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欣赏了。因此作为译者,我们有义务帮助没有任何文化背景的读者来理解译文的内涵。
三潭印月是被誉为水上仙境一蓬莱仙岛之我们经常看到的译名是:Xiaoying Island,Xiaoyingzhou Island, Lesser Yingzhou等。其实这种译法是采用的最简单处理一音译法。但是这种处理使得外国游客根本无法领略西湖美景的绚丽,更不用说给人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意境了,只留下一堆拼音的拼凑。对旅游景点的翻译最终的目的是让外国游客看到译名不仅能产生出美妙的联想,而且对旅游境地更有向往的想法。其实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构思,把它译成Fairy Is-let(海上小仙岛)。这里面就涉及到了意义对应问题。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为了翻译简单,进行懒惰的处理,这样不仅是对外国游客的一种敷衍。使得译名没有任何内涵,而且对本国的旅游文化传播也极为不利。关于旅游景点翻译,不应该是逐字逐句地译,关键是要把它所包含的内涵显示出来。因此这类翻译是讲究活译,让读者能够领略到其中的意境之美。
2. 2对于诗词典故中的人物,尽t采取类比法
对于诗词典故中的人物,我们如何来诊释?其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设法把我们文化中的内容类比成西方文化中的内容,这样外国游客可以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深刻含义。如把梁山伯与祝英台比喻成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孔夫子即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济公为中国的罗宾汉,观音菩萨为中国的圣母玛利亚。这样,外国游客顿时感到很亲切,很容易接受眼前的中国古代文化。我们在进行此类旅游翻译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到这种情况的转变性。
2. 3在处理特殊情况的旅游翻译时要进行必须的删减和增添,和意义的联想
中国人在介绍名胜古迹的时候,大多数情况是有感而发,主要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思想。一般它的脉络是景点的历史,历代名人和景点的关系。景点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会吸引这么多的文人墨客争相一睹其风姿,当然此次游览也有所值,增添了游客对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如果把这些都翻译为英语的话,就显得拖沓冗长,不着重点,外国游客也不知我们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概念。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相应的变通手法,删去汉语介绍中主观性比较浓的词汇,着重进行客观介绍,语言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主要是让外国游客体验异域的不同历史变化和风土人情。
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一般来说,只有听懂或读懂对方所表达的内涵时这次交际的目的才能算达到,而且内涵中所具有的联想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外国游客一听到北京,马上会联想起the Great Wall和the Forbid-den City等;一说到杭州,就会想起West Lake等;一听到少林寺,马上会摩拳擦掌地来比划几下。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反应呢?理由很简单,他们知道这些蕴含中国文化特色的专有名词所具有的意义。所以景点的翻译应尽可能地让对方知道它们的内涵意义,甚至是联想意义。让外国游客看了此类翻译能理解该名词的基本内涵,能产生出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效果,这种跨文化交流应该是良性循环的。
2. 4体现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上的功能对等,从而引申出适宜原则和对等原则
我们根据当代翻译理论得知,由于两国语言和文化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使得我们无法做到全方位的对等,但功能对等的提出应该是一种新思路。它要求译文尽可能的在多方面进行对等。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何况我们人类语言的诊释呢?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强调的是天人关系,天人合一,爱护自然,维持生态和谐。西方人所看重的是克服自然,战胜自然。同时中国比较重视人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人伦的原则;西方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独特性。这些都会在译文中碰到,我们怎样把这两种思想在不同文化中的出现演绎得真实自然。
当我们在看到松、竹、梅的时候,自然会联想起岁寒三友,斗霜熬雪、高风亮节的情感。可英语中的相应词语却不能使操这种语言的人引起联想,也没有类似的联想意义。这就涉及到了翻译中的适宜原则和对等原则。我们的译者一手要拉两个朋友,让他们进行默契的交流。因此必须深刻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对这两种文化差异所持的态度,都会在旅游翻译文本中得到最真实的体现。因为我们在进行文本翻译时,肯定会无意识地对两种文化进行对比,这也是情理中的事。只要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了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往来.那肯定会在各方面进行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互动,当然也包括文化的融人和分离。
象有些有歧义的词如“同志”,在翻译时应该很谨慎,要考虑到适宜原则。在国外,该词一般有同性恋之意。可在我国,它仅仅是一个称呼用语。如果涉及到此种场合,那应该是区别对待的。再者,“小姐”这一词,在国外,它仅仅用于对年轻女子的尊称。可在我国,它有着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在古代,一般用于大户人家的女儿,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这词竟然成了贬义词,成为某种不正当行业的代名词。可在最近,已经有地方把它列为招呼人的文明用语之一了。这其实也可以说明我国为了与世界文化的接轨,正逐渐以自己的方式来演绎着这种文化的迁移。
我们进行旅游翻译时主要的目的是:第一,把祖国大好河山的安静态变为活动态,使得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古迹彻底苏醒;第二,使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栩栩如生,恍如转世;第三,领略当地风土人情,从而使旅游者感到旅游生活妙趣横生,对旅游景点恋恋不舍。同时,旅游翻译要注意现场效果,气氛调控。处理一些诗情画意的名胜古迹的译名时要简洁,明快,不可拖沓冗长,并尽量把内涵体现出来。
3注重翻译对旅游的辐射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要有意识地注意翻译对旅游的辐射作用。因为只有在翻译文字本身漂亮,讲究市场效果的前提下,才能使得游客对这个旅游地产生兴趣,该旅游地也有了被别人观赏,甚至在当地进行消费的可能性。这一系列的辐射效应应该是属于正态分布的。如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一云南,它的标语是七彩云南一Colorful Yunnan,气势磅礴又琅琅上口。我的家乡无锡一鱼米之乡,A Land of Fish and Rice,原文很直白,译文也非常通俗易懂,使得外国游客有兴趣到此一游。我们再也不能让这些旅游境地“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定要充分利用旅游英语的辐射效应,让它们声名远播,创造更多的人文影响和经济效益。
4文化交际始终贯穿于旅游翻译全过程
萨姆瓦等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此陈述交际的定义:“一种双边的、影响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信息源)有意地将信息编码并通过一定的渠道传递给意向所指的另一方(接受者),以期唤起特定的反应或行为。”飞其实,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来处理旅游翻译中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有跨文化意识。(1)愿意尊重和理解外国文化,通过书本上的描述和实地考察能得到相应的感受;
为了突出统计与概率的思想,避免把这部分内容处理成纯计算的内容,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经历统计与概率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突出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形成统计特有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产生和发展统计与概率思想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考虑是否需要抽样,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如何运用统计图表,频率分布以及平均数和方差等统计量等来展示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能主动的探索现实生活与科学领域中的随机事件,选择运用实验,模拟,推理等方法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体会概率论的基本思想
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产生和发展统计与概率思想的全过程,需要把握两个要点,首先,要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实际情景联系起来,让他们在现实情景中解决问题。其次,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己制定指标并设计调查统计表,提倡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以提高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让学生感受抽样的重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抽样是第三学段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通过丰富的实例,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和随机抽样的重要性,经历抽样的过程,并根据样本的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估计总体的特征,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让他们体会随机思想的特征
概率中的数学方法和其他确定性的数学方法一样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能够有效的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众多问题,能够认识到概率的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就是随机感念。这一观念是初中这一学段的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重要目标。例如:通过学习,学生应该知道某个活动的中奖率为]/1000,买1000张奖券也不一定会中。如果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概率为10/100,后天是90/IO0,而明天下雨了后天没有下,他们能够理解这是为什么,而且也知道即使是这样,明天不带伞,后天带伞仍然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4、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在实际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统计的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生活中有多种渠道可以提供有意义的问题,课程中要充分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既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数据库等许多方面寻找素材,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直接联系,并拥有充分实践的机会,以使他们认识到统计在实际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选择现实情景中的数据,理解概念、原理的实际意义,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提高他们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让学生利用新技术手段来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仅用计算器来处理统计中的计算问题。或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可以说并没有体现信息技术的强大辅助作用。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利用技术手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首先,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提高整理和显示数据的效果,建立、记录和研究信息,这样可以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究统计的实质要素。其次,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产生足够的模拟结果,克服手工实验不能得到大样本数据的缺点,树立他们正确的概率直觉。
6、让学生把握概率与统计的联系
要引导学生把概率与统汁联系起来看问题,数据的统计与处理不应只是纯数字的运算,它们与概率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很多的概率模型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例如,天气预报中降雨的概率,防洪标准的设立等。因此,要使学生在随机实验中统计相关的数据,并了解这些数据的概率含义,在数据统计时了解其中所蕴涵的随机性,切忌将概率与统计分割处理。
7、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并能读懂数据信息
在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学会处理各种信息,并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能力,已经成为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这是他们应用意识的具体体现,《标准》在本学段要求“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阅读产品说明时能主动利用其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判断产品的可信度,如有广告称“75%的人使用本产品”,如果学生对统计过程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会很快意识到广告没有提供数据的来源,也许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没有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
8、让学生经历“猜测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学生在生活中的一些经验是他们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在这些经验当中包括一些直觉经验,但这些直觉往往是不正确的。例如: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猜测―年级的小学生睡眠质量没有六年级的小学生好。这主要是因为生活中给他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年龄小的孩子比起年龄大的孩子更容易在夜间哭闹。但是他们调查了两个年级学生后得到的结果让他们吃惊:原来一年级的小学生睡眠质量比六年级的小学生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这使得他们将调查继续下去,发现大的活动量是一年级学生睡眠质量好的主要原因。这下他们彻底相信自己原来的猜测错了。在概率的学习中也是这样,在经验中建立的错误直觉要在经验中消除,要建立学生正确的概率直觉,必须让他们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他们亲自动手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真正树立正确的概率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