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纪律教育的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育部2月5日《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师绩效工资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
通知强调,要结合所教学科特点,考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情况;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重点考核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教师专业发展重点考核教师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情况。要强化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重点考核其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
通知表示,绩效考核结果要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对有突出表现或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坚持向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绩效考核结果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通知要求,绩效考核工作一般由学校按规定的程序与年度考核结合进行,同时适当听取学生、家长及社区的意见。
通知还强调考核要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并将此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
据了解,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首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于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书育人事业,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具有重大意义。
教师工资以绩效考核为基础
《意见》指出,教师绩效考核内容为教师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
《意见》将师德放在绩效考核的首位,明确要求“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并将此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
《意见》指出,要鼓励教师尤其是优秀骨干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使他们有热情、有时间、有精力,高质量高水平做好班主任工作,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意见》指出,绩效考核结果要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对有突出表现或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坚持向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
《意见》指出,绩效考核结果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规律 特殊性
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艺术教育有着长足的发展,各类艺术职业学院从之前的十几所发展到现在的几百所,艺术教育逐步走向规模化、正规化和系统化。
一、培养目标坚持“德”为首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把“德”放在首位,和普通教育所提的德才兼备是一致的,21世纪的艺术教育逐渐走向规模化、正规化、科学化。由于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技艺的学习和掌握,重视“做事”能力训练,但往往忽视了“做人”的道德教育。新世纪的大学校园呼吁道德回归,过去的老艺人说“七分做人,三分演戏”,强调做人比掌握技艺更重要。通过对现在艺术教育对象进行分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普遍的溺爱,造成不少小孩偏狭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因此,艺术教育工作者就应该首先教导学生认识社会,学会创造,学会关心,认识自我。
二、艺术教育的实践环节
艺术教育是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是重实践、轻理论的,艺术专业的模仿阶段和成形阶段应努力在学校基础教育中完成,而艺术风格的形成通常是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长期不懈地艺术实践才能形成的。由于艺术教育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师具有示范教学能力,科学的示范可以给学生准确、明晰的信息传递,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实践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的示范是实践,学生的模仿也是实践,“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强调的就是艺术实践,“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傅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我们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
艺术不是靠雄辩的哲理、严密的逻辑使人折服,而是靠悟性,靠想象,靠灵感,用他们特殊的肢体语言、声音、韵律、节奏、造型、色彩等再造形象,表达七情六欲,而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在职业艺术学院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学院音乐系在学生的艺术实践方面是比较注重的,比如声乐专业学生在每个学期期末考试环节中,各年级学生都有8个课时的走台,排练时间,考试场地也在比较正规的舞台,同时配有灯光、音响,加上学生自己的化妆、服饰等,基本上类似于音乐会形式,学生非常重视,有兴趣,也非常认真,这种实践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对学生的专业水平也是有很大提高的。除此之外,大量的校内外演出、比赛也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一种实践。通过开展诸多的不同形式的艺术实践,学生才能够尽情地展示他们的才华。
艺术教育的实践性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而且体现在教师教学上。比如,我院音乐系根据声乐专业阶段性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声乐教研组讨论并制定了“声乐教学指南”,把三年的声乐专业的教学明确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打开喉咙阶段,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教学内容是调整学生的气息,怎样用气,让学生建立声带发声的基本概念;第二阶段是为学生建立稳定的支持点,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打开喉咙、放低喉头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支持点,完成歌唱支持点丹田的对抗作用,强调口腔的放松,力求声音得到共鸣;第三阶段是咬字训练与声音通畅阶段,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教学内容是建立咬字和科学发声相结合的方法,声音应该结实,通畅,咬字中建立表达情感的能力。“声乐教学指南”是在学院老教师、专家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为学院青年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指明了方向,少走了弯路。
三、照顾特殊性,消除落后性
艺术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比有着它自身的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应该充分照顾,同时,也应看到特殊性中的落后性,然后消除这种落后性,才能使我们的艺术教育跟上时代步伐。它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学形式的特殊,艺术专业的教学授课形式一般是以个别教学为主,也就是师生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比如声乐课、钢琴课、器乐专业课等,这种授课方式是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带来的,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照顾,如果我们把学生数量无限制地扩大,只要数量而不要质量,我们的教师就无法全面顾及学生,势必违反艺术教育规律。
(二)注重因材施教,艺术教育和普通教育都要讲因材施教,但艺术专业更注重选材,更有条件论,戏曲行当的划分,戏剧角色的分配,声乐唱法的划分,舞蹈身材比例的选拔,都是根据对象的条件来确定的,如果学生的选拔精确、合适,教师就越能培养出好的人才,学生也将会受益终身,内因固然重要,但方向却大于努力。因此,专业教师责任重大,要有一双能识别千里马的慧眼。
(三)专业训练内容的重复性,一定数量的训练才能保证一定的专业质量,艺术教育的专业训练内容往往是重复的,也是比较枯燥的,正所谓“熟能生巧”,谁能耐得住寂寞和艰苦,谁才会出成绩,专业技巧就是在每天重复和枯燥的训练中逐渐掌握的,同样,专业教师也不能因为专业内容的重复性而疏于教案的撰写和针对性备课。
四、专业课的口传心授与即兴发挥
口传心授多见于传统戏曲艺术的教学模式,过去的老艺人因为没有文化,不识字、不识谱,在戏曲专业的学习中,是靠死记硬背的,一招一式照葫芦画瓢学成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深刻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体现了其落后性的根源。在今天的艺术专业教学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没有教材,不写教案,不备课,全凭记忆上课,这种教学法属于以背诵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封建意识确定了教师的核心地位,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教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能力培养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因此,艺术专业教师应当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
即兴教学法也较多地在艺术专业教学中出现,一方面,这是艺术专业教师灵感的即时显现,比如表演课堂的人物调度、台词的增加、人物情感的交流等,常常与专业教师课前准备的不大相同,而且更加生动,具体,效果更好,这是师生教与学双边活动中互相碰撞出来的火花。另一方面,教师不能以此作为不作教学计划和不备课的理由,艺术专业课堂的即兴教学法只能是我们教学中的补充,这也是艺术教学的特殊性的体现。
五、普通培养与重点提高的辩证统一
艺术教育的普通培养是面对学校和班级的全体学生,但学生的条件参差不齐,而教师又不能选择,光顾挑选好条件的学生,条件差的学生就随意地教,都是予以反对的。所谓因材施教不是只指针对条件好的学生,而是全体学生,自然就包括条件相对差一点的学生,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培养,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不违背我们的艺术教育规律。
关键词:农村初中; 出操纪律教育; 礼仪; 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38-003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育人,育人就是对人的礼仪素养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智力因素是指课堂教学中理论课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等。非智力因素指人的各种非理性的个性品质,如本能、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灵感、气质、情绪等,与智力因素一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出操”是学校的一项常规的工作。我们所指的出操并非仅仅是做“广播体操”,而是包括广播体操、眼保健操、集会、安全演练等到教室以外开展的系列活动。而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一方面的教育,仅仅是完成一个任务,或完成一个仪式。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不重视对学生出操纪律的管理,不会利用“出操”时机对学生进行纪律观、集体感等的教育,据对农村三所初中的大课间活动观察,大多数学校在组织时都是统一组织,统一结束。班主任也是远远地观看,跟班的也是提醒不要讲话,排排整齐一点而已。将出操纪律教育上升到制度化、规范化、体现班级文化精神的很少。本人在8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重视对学生的“出操纪律管理”,并将其上升到班级“出操文化建设”的层面,在优化班级育人环境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班级出操文化的建构框架
学校教育在于帮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促进成才。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发表《情感智力》一书中提出: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三国时诸葛亮在其《将苑・知人性》中,曾列出七条识别人才的标准,其中除了两条属于智力素质的以外,有五条是非智力素质的要求。可见非智力素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非智力素养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学生非智力素养的发展呢?我认为“班级出操文化”的构建可以成为一个有效平台。
“班级出操文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基于班级范畴的制度文化,是班级为管理好“出操活动”而经全体同学商定的本班出操制度。包括出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全体学生在出操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的一种情感、责任、团队的非智力素养。针对七年级学生开展“出操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其基本框架如图1:
三、“班级出操文化”构建的理性思考
(一)理想价值追求
出操活动中学生的态度、心情、队列、动作、着装等方面的情况,无不展现出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状态,直接反映或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质量。当然学生在出操方面的表现跟学校、班级在出操环节的内容和要求有很大关系。因此,我想通过班级出操内容、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创造一个属于本班的“班级出操文化”,以促进学生非智力素养的发展,进而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形成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促进全面发展。
(二)价值指标
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在出操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愉快的心情、整齐的队列、统一的着装、有力的动作、团队的责任、艰苦的品质、合作的精神”等,实现“班级出操文化”的构建。
(三)现状距离分析
六年级学生与七年级学生临近成长期,可是在“出操活动”中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六年级学生的态度认真和七年级学生的嘻嘻哈哈;六年级学生的心情愉快和七年级学生的近乎勉强;六年级学生的精神抖擞和七年级学生的有气无力等等,这些鲜明的对比,至少可以看出七年级学生对待“出操”积极性低下,更深层次看出学生心目中认为“出操”对于“学习”是没有帮助的,即非智力素养对智力素养的提高并无作用。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对于“学习”的概念存在认识上的差别。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概念认识相对广泛些,他们普遍认为在学校里的学科成绩和其他的一些活动都是学习。因此,他们大部分人会积极主动、激情高昂地参加每项活动。而初中生对于“学习”的概念的理解相对狭隘一些,他们普遍把“学科成绩”等同于学习。因此,他们中很少有人会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投入到除了学科成绩以外的一些活动中来。
2.生理、心理上的自然差别。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而初一的学生开始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等等,总之,初一学生的个人意识日趋加强。这些都是导致“出操活动”在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现状,但是初一的学生还是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非常时期,只要做好“唤醒童心、顺延个性”,是可以把七年级学生的出操活动做得生动、有效的。
四、“班级出操文化”构建的实践尝试
(一)优秀出操案例学习与实践――体现出操的教育价值
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只有当我们认为这件事有兴趣、有价值的时候,我们才会投入精力、付出努力。因此,要做好“班级出操文化”构建,首先要做好学习与实践:
1.从认识上导入,行动上实践。组织一些讲座、座谈、班会,向同学们渗透“出操”是一项集体活动,也是展现个人优点或魅力的平台,需要认真、情感、责任、团队等意识的投入。2014年9月第二周的班队活动课,我班组织了一次以“安全演练”为主题的活动,过程如下(见案例一):
案例一:主题――七(四)班主题班会“安全演练”活动
流程:1.活动内容:预设地震从教室(三号楼2楼)逃生到操场。
2.学生组织讨论逃生时的要求:安全、快速。
3.逃生路线:教室教室外走廊下台阶过平地下台阶到操场
4.逃生距离及要求:
(1)教室内听到“地震预报―短哨声”开始集队(时间5秒)
(2)从教室到楼下平地(教室外走廊5米、下台阶30个、平地15米)时间为18秒。
(3)楼下平地下台阶(40个)加一平地10米,时间约20秒。
(4)到操场进场地为40米约9秒。
要求在1分钟之内完成整个逃生过程。
过程:1.班主任在活动开始前提出要求:队形整齐,组织有序,下台阶要低头看准台阶,脚要踩准,前后同学要注意保持50厘米距离,速度一致。同学之间要低声提醒。2.活动开展:由班主任吹口哨,活动开始,学生沿路线进入场地。3.由班主任邀请的学校政教处主任负责评价(计时和监督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4.活动开展2次,中间班主任再次提出要求。
活动效果:
1.都安全到达操场指定地点――主席台前15米处。
2.队形整齐,前后距离一致。
3.两次计时成绩:第一次58秒;第二次53秒。
总结:
1.班主任: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开展了防震逃生演练,从效果来看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防地震演练是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遇紧急情况的心理素质、提高逃生技能和如何团队合作,在有限的时间逃离到安全地域的活动。第二次活动比第一次有进步,同学们应该总结,争取获得更好的效果。下面,我们请政教处领导给我们提出宝贵建议。
2.政教处邵主任:首先感谢你们班主任邀请我担任本次活动评价监督。本次你班组织的演练是我校以班为单位开展的第一次。整个活动过程组织严密、同学们参与态度认真,充分体现了集体组织性、纪律性,这次演练从成绩来看是比较成功的。但我要说的是第一次演练和第二次演练成绩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相差5秒钟,就是因为班主任经过简单总结后,同学们在下台阶的动作和前后同学之间的间隔有了变化,因此从整体上提高了演练速度。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争取更好成绩。
以上案例记录使我们看到,本次班队课既是一次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是一次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学习先进学校学生对待出操的态度,比照提升。观看小学、初中的一些优秀的出操图片、视频,直观地感受出操活动的意义,实现自我反思与意识震撼。例如为了让我班的同学直观感受大课间活动(升旗仪式)的有序、规范,我把学校组织到绍兴实验中学参观考察时带回来的光盘在主题班会课进行播放,要求同学们边学习边写体会,其中一位女同学是这样写道:“他们学校的学生太有精神了,从教师到操场都整齐一致,在走的过程中还整齐叫‘1-2-3-4’口号,活动内容也丰富,还有男女同学的体育舞蹈,真羡慕他们。”可见通过媒体、光盘可以使学生直观了解成功组织出操活动的一些先进做法。学生也会对自己有一个比较,使他们深刻体会出操的意义。
3.积极参与到班级出操文化建设中。组织学生回顾自己在参与出操活动的感受,根据自己对一些出操先进经验和做法学习的体会,要学生在主题班会课谈谈自己实践时候的一些出操的情况和感受。同时,班主任在总结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提出本班在出操方面的目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为实现目标的建议。例如通过2014年9月―10月两个月时间的实践,我班在11月第一周的周三班队活动课开展以“出操文化建设金点子活动”为主题的活动,大部分同学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其中一位陈××同学提出“班级建立出操纪律监督小组,检查出操情况,被扣分的同学不得在学期结束时评先进”;还有一位顾××同学提出“出操不认真,被扣分的计入综合素质评定,以作惩罚”。以上例子可见,学生参与到班级出操文化建设对班级凝聚力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节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班级出操制度建设与实践――体现出操活动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在有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建设的基础上,班主任要组织班上的骨干力量进行出操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目标、内容、纪律、评价等几个方面。
1.目标统领。把经过同学商定的目标和建议,进行整理撰写,并以一定的形式在教室的某个合适的位置张贴。我班在班级的前面黑板左侧贴有我班经过公开征集的目标,具体内容为“整齐一致、精神饱满、合作共进、看我四班”。这个目标一直鞭策我班同学,使我班在出操活动中始终为全校最优班级。
2.内容确定。根据我校的常规活动及本班学生的特点,经班委会讨论,确定出操内容,并制成表格,张贴于班级相应位置。(如下表1:)
3.纪律宣布。目标、内容确定之后,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讨论并通过本班的“出操纪律”,同时做好纪律上墙工作。(附本班出操纪律:)
桐庐县某初中七年级(四)班出操纪律规定
第1条:无特殊情况,每位同学必须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项出操活动。
第2条:组织协调、合理分工,全员参与每项出操活动。
第3条:态度端正、积极参与、认真负责、团结奋进。
第4条:国旗下讲话必须戴校徽或者学生卡,且要队列整齐、精神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