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生产安全的认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石油;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性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石油行业涉及面很广,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石油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石油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必须严把安全生产关,这样才能促进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石油企业没有深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相应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安全隐患预警机制,石油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这其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用对其安全生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石油企业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聘用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去保证安全生产,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安全生产对石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1.1、生产方式的安全性。现在我国的石油企业采用的是大型化的生产装置,这类大规模生产连续性又很强,如果出现了安全问题,对企业的整个生产都会造成破坏性影响。

1.2、原材料和产品的安全性。石油行业是特殊的战略性行业,石油生产所需的各种能源、燃料、成品、半成品都是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强的物质,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必然会酿成巨大的灾祸,给企业生产和员工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

1.3、动力能源的安全性。石油企业生产需要热源、火源、电源的交织运作,这些都是极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如果其中的任何一种能源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企业的生产就缺乏动力性的保障,会导致火灾或者爆炸事故。

1.4、工艺条件的安全性。石油生产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对生产工艺技术的运行条件要求十分严格,如果人为操作不当的化,也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严重会导致灾难性事故发生。

2、石油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顾此失彼,重“知”才轻“能”才。存在着只有从正规的院校来的知识分子才是人才的观念,因此,实际工作中“知”才和“能”才方面对待的差别很大。

2.2、忽视或者无力顾及员工素质对企业安全与生产的影响。个别企业要么是看轻员工素质的作用,认为只要强化管理就能确保企业的正常运作;要么迫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压力,无力顾及该项工作,因为抓该项工作,既要投入,又有工学矛盾,而培训的效果又不能立即显现。

2.3、缺少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由于抓经济效益的呼声盖过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抓人才培养或考评鉴定工作中用“暴风骤雨”式的工作方法,“一阵风”现象较为普遍,缺乏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2.4、激励员工成才和成才后使用机制不健全。有的企业因为怕有能力的员工流失,不敢鼓励员工去参加考评鉴定,更有甚者,压制员工成才,以确保所谓的相对稳定。

2.5、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因素影响,石油企业存在着生产职工理论基础不足,文化水平较低,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相对较为缓慢,技能提高的空间有限等问题。另外新进员工虽然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然而长期受到当前教育模式的制约,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尚未转变为生产技能。随着员工队伍新老更替,用工机制的灵活多变,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匾乏的状况尤为突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随着石油企业的深人改革,对生产一线的职工的工作效率及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生产一线员工的胜任能力需要提升,其中尤为关键的是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无论是当前,还是放眼未来,拥有高技能人才都是企业致胜的法宝、。

3、加大对石油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的措施探讨

3.1、积极引进高技能人才

石油企业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充实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从而有力地保证石油生产安全。企业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高技能人才招聘机制,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评定准则、人才素质、专业技能、薪酬福利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从而为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奠定政策基础和保障,进一步确保石油安全生产。

3.2、注重内部高技能人才培育

企业不仅要注重引进高技能人才,更要注重在企业内部培育出高技能人才,进一步保障石油生产安全。内部培育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一是对高技能人才能力的提高,二是从企业技能人才队伍中选取出更为优秀的员工,并采取“师传徒”的传统培养体制进行,进一步充实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样不仅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操作出错率,减少安全事故。

3.3、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石油企业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

促使其操作技能赶上技术的发展步伐,减少由于操作不娴熟而引起的石油生产安全事故。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石油生产技术的逐渐发展,“高效率、高利润、安全、环保”是石油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但是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些目标的实现。另外石油行业技能人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能培养体制不很合理,组织高技能人才进行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操作技能,并培育一批年轻的高技能人才,避免年龄断层造成的人才短缺。经过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从而防止由于生产操作过程中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而造成停产甚至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可以从技术上确保石油生产安全。

3.4、注重思想教育

企业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安全事故的出现常常是由于员工责任意识的薄弱引起的,对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责任意识教育,使之深人懂得自己岗位的职责及重要性,主动、细致地完成自身职责并积极引导一般员工干好本职工作,从而避免由于责任意识的缺失而引起的事故。

总言之,高技能人才是石油生产安全的坚实保障,从各方面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各项素养,才能避免石油安全事故的产生,因此,增强高技能人才整体素养对于石油生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在创造社会财富、推进安全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而石油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更是担负着十分重大的使命;要实现石油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抓好安全培训、提高石油职工安全素养就成为关键。实践证明,职工安全素养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组成的,单纯注重提高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必须进一步丰富安全培训的内涵,将安全思想、安全技能、安全责任、安全法律法规、安全习惯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全面培训,才能有效提高石油企业职工的综合安全能力,为我国石油事业、石油行业、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尚铁良,李宁,王霏.浅析高技能人才对石油安全生产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4,05:76-77.

[2]张易成.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探索[J].企业技术开发,2014,12:43-44.

[3]张轩峰.注重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企业经济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112-113.

第2篇

关键词:现场施工 安全生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优劣,尤其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管理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人结合几年来的实践谈谈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肤浅认识。

一、抓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首先强化职工安全意识

要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除进行必要的正常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营造一种警钟长鸣的氛围。首先,要在集团、公司乃至各项目部范围内建立强有力的严密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党政工团一齐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专职人员具体抓,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上下左右共同配合的管理体系。其次,还要大力开展“抓活动”,“开好会”,落实“三个不”的安全生产系列活动。

抓活动,就是要抓好每年开展的“交通安全百日赛”、“安全行车万里行”、“全国安全生产月”、 “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以经常性的活动促安全工作的深入,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落实“三个不”,就是制定出“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所伤害”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在生产第一线,首先必须仔细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其二、作业人员身体素质、精神状态是否胜任工作。其三、在作业中该设专人盯控时必须设专人盯控,随时提醒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安规》,严格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二、抓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

要充分利用时间,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掌握常用的安全知识,吃透《安规》的内容。要设置两道关卡,一是严把新上岗工作人员的《安规》知识关,严格实施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与考核,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与安全操作技能。二是严把持证上岗关,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验证,无证不能上岗,持证上岗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与考核,还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三、抓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做到超前预防

为做到安全无事故,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分析安全形势,找出防范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检查。检查时要从严从细入手,深挖细查,不留死角,避免走马观花。以“宁听职工骂,不听职工哭”的原则,严厉查处违章行为,对于可查可不查的要坚决查处,对查出的安全隐患与事故苗头要做到跟踪整改,对有严重的违章事件坚持上挂下联,上至主管领导,下至班组成员,一追到底,决不迁就。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突出其“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工作主题。但是,事故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安全工作只要我们做到超前预防,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象黄河防汛一样“只准水不来,不准我不备”。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积极的预防思想,常抓不懈,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四、抓安全生产管理还应注重工作方法

(一)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众所周知,“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如果一个单位的安全秩序良好,生产就能顺利进行,经济就能不断发展。反之如果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力,事故频繁发生,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良好的施工环境,给人以安全感、自豪感。试想,没有安全保障的单位,要想加快施工进度是不可能的。只有现场安全工作做好了,才能做到实现进度目标有保障。

(二)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三)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两个不可缺少系统,安全生产是由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的长效机制。

(四)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超前预防,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

五、思想隐患更需查治

最近,在翻阅安全管理方面书籍的事故案例时,有一个明显的体会:很多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因为企业的安全投入不够、安全管理制度要求不严、人的技术业务素质不高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当事人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心存侥幸,有规不依、有章不循、违章蛮干造成的,这充分说明思想上的隐患对安全生产的威胁更大,更需排查治理。

所谓思想隐患,就是指在人的思想意识里存在不安全趋向,进而导致在生产中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对于思想隐患的表现,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侥幸心理作怪。此类隐患主要表现为对灾害事故的发生心存侥幸,在“经常这样干,哪有那么巧”的侥幸心理支配下,明明晓得自己操作行为不规范,却常常以干惯了、看惯了、习惯了的态度,干起活来马虎、忙起来凑乎、出了事还满不在乎。甚至有个别现场管理人员对这种行为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姑息迁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侥幸心理的蔓延。

二是重生产、轻安全思想作怪。“安全第一”的口号在标语里、讲话稿里频频出现,但在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一心为完成任务抢时间,对安全喊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让安全制度、措施等成为了应付安全监管的应时盆景。

三是应付将就意识作祟。“领导咋安排就咋干”的认识在少数管理人员脑海中根深蒂固,存在着“上面强调的多了,我就抓紧一阵;上面强调的少了,我就抓松一些”的应付现象,缺乏工作主动性和到位意识,自主管理能力差,得过且过,不在状态;有些员工养成了“差不多了”、“将就干吧”、“下次再改”等不良习惯、缺乏“抓好安全为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识。

第3篇

关键词:安全 生产 执行力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98-01

高效的企业运作流程就好像一条先进的生产线,执行技能强的员工就是生产线上熟练的技工,意愿就是员工的主动性和工作热情。仅有先进的生产线没有熟练的技工没法发挥生产线的最大效能,同样的生产线,同样熟练程度的技工,如果一边是热情高涨,一边消极怠工,当然是士气高者胜。所以说流程、技能和意愿就构成了影响生产产能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的执行力,各边越长,三角形面积越大,企业的执行力就越强;相反,如果我们把这个三角形的任意一边朝内移动,边长变短,其面积也就变小,其他两边即使很长也产生不了效用,整体执行力也就下降。要产生三角形面积最大化的高效的执行力,就必须保证流程、技能和意愿这“三边”同时得到最长化。

1 关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几点认识

(1)以体面线点为结构,从细微入手。缺少了点,线条就连不起来,工作面就展不开,这个机体是不完整的。我们要依照传统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措施,吸收现代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布好点,连好线,做到事事有人管,管理的责权利到位、管理的目标一致,实现有效的管理。

(2)制度标准出台不仅要严谨,业务流程简捷,更要可操作性强,责权分配明确和到位,否则出现工作空白地带,一旦出现了问题,就相互推委或推卸责任。或业务流程繁锁,频繁的变更制度等相关规定,造成重复工作和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基层员工不必要的工作负担,降低了工作效率。

(3)制度、标准培训要到位,管理层要对制度、标准理解透,在是是而非,模棱两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时候是最容易出错的。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要使下属干好工作,就必须培养下属如何干好工作,就是提高个人执行力在整体表现上的“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对于不同的人要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具体能力。

(4)对制度、标准的执行缺乏监管力度,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是打折扣的,就会出现拖延滞后的现象,就会渐渐降低标准,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建立的制度、标准也就形同虚设,严重影响工作的执行和有效性。所以管理者在布置任务、安排工作后,一定要进行过程的跟踪和督促,提高执行力力度;在监管考核方面,切忌虎头蛇尾,要建立一种科学的、有尺度的监督体系和鉴定标准,对制度、标准执行力的监管做到持续跟进,真正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工作做得才会有成效。

(5)要在责任制落实的有效性上下功夫。说起安全生产管理,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非常重视,第一责任人明确了、领导小组成立了、责任状签定了,各项工作目标分解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可是组织健全不等于发挥了职能作用,责任落实了不等于发挥了有效作用,关键要在坚持经常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

2 关于人员的安全和技术培训、提高人员行为素质的几点认识

(1)如何来看待自已的企业,如何来认识自已。当一个人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自我感觉良好时,是最危险的时候。有两种情况容易自我满足:一是知识面狭窄,二是站位低。作为一名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要认清,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的时代,不是个体的学习,而是团队的进步;要求的不是个人的素质,而是全员的素质;不是培养出多少个优秀的职员,而是如何锻造出一个顶尖的团队。企业要得到可持续协调发展,必须要关注员工的成长发展,为员工创造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以“人本文化”管理人,锻造优秀团队。

(2)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我们认为都是一个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我们有义务把他们培训成工作中的能手和多面手。培训方式上,我们要注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在注重专业技能突出的同时兼顾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点面结合、专博相顾。借助培训沙龙、技术比武、科技表彰等手段将培训内容赋于丰富多彩的氛围,充分让学员感受学习的作用和乐趣,从要我培训转变为我要培训。

(3)高新技术不等于高保险。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这并不等于为安全生产装上了保险,只能说是“单保险”。人与设备之间永远存在一定的“间隔”,只有人的素质上去了,才能实现“双保险”。

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我体会到:执行力其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威信。所以建设有执行力文化的企业应该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3 关于“人本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人自己培育起来的,是全体企业人无形的心理认同和有形的行为准则,它的魅力就在于引领企业不断向和谐和快乐的方向发展。

(1)人本文化――达到思想和谐。文化的主体是“人”,人本文化的核心是集体里每一个人都受到重视,价值得到承认,都有发挥才能的空间和机会;具有人本文化的集体,每个成员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意识行为更多表现为相对统一和自觉的行为。

(2)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健康员工的身心,是创建“人本文化”的基础。只有感情注入的企业才会蕴涵灵感和灵性,彼此间真诚的付出是公司健康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只有将员工的心灵充分融入公司温暖的氛围,员工才会为企业提高不竭的动力。

(3)关注员工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倡导价值体现是世间最完美的道德;我们坚信同心同德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永恒动力;公司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是体现人本管理的重要形式。充分尊重公司员工的发言权、建议权,涉及员工利益的重要政策规定出台前要经过工会等形式审议,利用一切手段为员工创造和领导交流的机会,以保持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从而获得员工最根本的支持和拥护。

第4篇

    这里所说的“电器”是指家用电器及各种电讯、电力器材:"压力容器“是指锅炉、氧气瓶、煤气罐、压力锅等高压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是指烟花爆竹、雷管、民用炸药等产品。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明知是上述产品而销售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未构成犯罪的,按照<产品质量法>第37条的规定处罚。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上述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是犯罪行为,按照新<刑法>第146条规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金。

第5篇

原告:钟宝强等住娄子巷164号19户住户。

被告:江苏盛名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名公司)。

南京市娄子巷164号六层商住楼,底层为商业用房,层高4.2米,建筑面积362.04平方米,产权属被告盛名公司所有。二至六层为居住房,由原告钟宝强等19户居住使用,产权部分属原告房产公司所有,部分由住户按房改政策购买。1998年3月,被告将底层部分的填充墙拆除,地面部分下挖至0.9?1.2米深,准备增建夹层,由此引起与原告方的纠纷。同年6月,被告委托南京市房屋安全鉴定处(下称安鉴处)就其在娄子巷164号底层增设夹层进行鉴定,结论为:夹层施工对主体未造成明显的结构性损坏,目前不影响居住和使用安全,但夹层设计、施工中存在问题,建议被告采取有关整改措施。此后,被告按照安鉴处提出的要求进行整改。同年9月,被告又委托安鉴处对其增设夹层方案进行鉴定,结论为:现经持证设计单位出具的正规施工图,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建设施工期间被告应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同年11月,江苏省建设委员会抗震办经审核同意被告在娄子巷164号底层加一夹层;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区分局消防科经审核,同意被告按所报图纸进行施工。1999年1月,原告向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起诉,诉称:被告大规模地拆改主体结构,房屋装修加大荷载,造成楼上住房墙体严重开裂,屋面、墙面渗水,水箱受损、水管漏水,既严重影响了楼上住户的居住安全,也严重侵犯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要求被告恢复房屋原有的主体结构,拆除夹层,将下挖的部分恢复原状,并对受损的给排水系统及主体结构的基础框架柱采取补救加固措施。

被告盛名公司答辩称:娄子巷164号底层房屋产权属我公司所有。我公司根据使用需要,对自己的房屋进行装修改造,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设计方案经南京市建委、规划局审核批准,安鉴处亦作出鉴定认可,我公司是按法定程序进行的,属合法行为。要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审理期间,被告领取了南京市规划局颁发的准予在娄子巷164号室内加一层夹层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受案法院委托安鉴处对原告钟宝强等19户的住房损坏情况进行鉴定,结论为:原告钟宝强等户住房出现的问题,并非被告底层增建夹层造成的;建议被告对底层公共部分大平台楼梯间的墙体裂缝部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粉刷,对地梁露筋部位做好保护层。

「审判

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认为:原、被告属同幢异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好相邻关系,共同维护大楼的安全。被告进行整改,其设计是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所作。原告主张二至六层房屋受到损坏是被告增建夹层所致,被告提供了相关证据证明与自己的行为无关,原告没有提出反证,对原告的主张,不予支持。但被告应按批准的施工质量要求组织施工,并由有关监理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在诉讼中,被告自愿补偿原告钟宝强等19户每户1000元,予以准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第八十三条及有关部门的规章,该院判决如下:

一、被告盛名公司对南京市娄子巷164号底层公共部位大平台楼梯间墙体裂缝部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粉刷,对地梁露筋部位做好保护层,疏通下水管道。由原告房产公司和被告盛名公司共同委托监理部门负责现场监理,监理费用由被告盛名公司负担。

二、被告盛名公司给付原告钟宝强等19户每户1000元补偿费。

原告钟宝强等19户不服原审判决,以原起诉理由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判,改判由盛名公司恢复房屋原状。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娄子巷164号六层商住楼由盛名公司、房产公司及钟宝强等户区分所有。盛名公司、房产公司及钟宝强等人既对各自的专有部分享有单独所有权,又对共用部分按其专有部分的比例享有共有权。各区分所有权人对专有部分有权进行装修和必要的改造,但在行使这一权利时不得妨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及损害全体区分所有权人的共同利益。一区分所有权人对共用部分的使用,应当经过全体区分所有权人的同意。盛名公司未经其他区分所有权人的同意,擅自开发利用属共用部分的地下空间,侵害了其他区分所有权人的共同利益,故钟宝强等19户以盛名公司侵犯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为由,要求盛名公司将下挖的部分恢复原状的上诉理由成立,应予支持。盛名公司改造专有部分,拆除全部填充墙,增建夹层,致建筑物的结构发生改变,违反了正常使用的原则,故钟宝强等要求盛名公司拆除夹层的上诉理由亦成立,应予支持。原审判决盛名公司对娄子巷164号底层公共部位大平台楼梯间墙体裂缝部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粉刷,对地梁露筋部位做好保护层,疏通下水管道正确;但以盛名公司提供证据证明房产公司、钟宝强等19户的房屋损坏与盛名公司增建夹层的行为无关为由,对房产公司、钟宝强等户的主张不予支持不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该院于2000年7月21日判决如下:

一、维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决第一项。

二、撤销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决第二项。

三、被告盛名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六十日内拆除南京市娄子巷164号底层房屋的夹层,将下挖的部分恢复原状,由原告房产公司、钟宝强等19人及被告盛名公司共同委托监理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监理,监理费用由被告盛名公司负担。

「评析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多人共同拥有一幢建筑物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区分所有人因房屋而发生的纠纷,靠我国民法通则中的相邻关系规定已不能解决。为此,二审法院在二审审理中引入了建筑物区分所有理论。

所谓建筑物区分所有,是指两个以上自然人或法人对同一幢建筑物,各所有人对其在构造上和使用上具有独立性的建筑物部分(专有部分)所享有的所有权,和对供全体或部分所有人共同使用的建筑物部分(共同部分)所享有的共有权的一种所有状况。这种所有构成建筑物所有权的复合关系。由于权利的客体是一个集合体,故这是一个较一物一权关系复杂得多的法律关系。区分所有人在行使不动产所有权时,不但要面对他和房屋之间的“所有关系”,还要顾及他和邻居(其他区分所有人)之间的“共有关系”,其权利的行使必将受到全体区分所有权利人“共有关系”的限制,不像单一所有权关系那样可以任意行使。

第6篇

在我国各城市与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工业与农业的生产活动从根本上离不开电力系统的使用,这就意味着电力设备的建设与应用始终是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与关键问题。随着电力设备在社会生产各领域应用范围与比例的不断加大,电力系统不仅确保工业与农业的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系统能够正常运作,更使得金融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的维持。综上可见,电力系统与设备跨行业应用的实例不胜枚举,这意味着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与效率直接影响着社会运作的效率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避免电力设备过度损耗,杜绝电力生产安全事故,改善当前我国电力环境是电力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满足社会各行业基本用电需求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

二、企业在管控电力生产安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上下对电力生产安全的认识程度不深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刺激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也刺激着企业不断扩大生产活动的规模,将追逐经济效益列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视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企业对电力生产安全的忽视也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小则造成电力设备的严重损耗,降低企业生产效率,大则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威胁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与整个企业的财产安全。企业的生产安全责任人与相关工作人员对生产安全的认识不深、意识薄弱,领导团队将短期的经济效益放在企业生产的首要位置,忽视了对生产安全的控制与管理,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无视生产安全规程、违规操作,最终导致了不可挽救的严重后果。究其原因,企业上下电力生产安全意识的淡薄造成企业片面追求生产效益,忽视了对生产操作环节应有的安全管理与监控。

(二)企业没有建立完善标准的电力生产安全监管体系

众所周知,电力企业的生产活动往往包括着诸多复杂的工序与环节,生产程序的冗杂意味着管理者不易进行统一的指挥调度与监控,追究生产安全的责任时面临千头万绪,难以落实。此外,虽然现阶段部分企业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与制度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企业领导者仍旧未将整个生产环节纳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未形成科学、标准、正规的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控制系统,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的制度加以巩固。部分企业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体系缺乏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生产安全奖惩制度与责任安全的逐层反馈制度,使得生产安全管理沦为一个空架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生产安全监督效率低、效果差的尴尬局面。

(三)技术层面的落后制约了电力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

在企业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企业上下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影响了电力生产运作的环境与氛围,而具体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监管体系的整体水平。先进的生产安全技术是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系统的“软件”,完备的电力生产设备是这一系统的“硬件”,两方面的缺失都牵制了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落后,设备老旧,不仅限制了各项生产安全保障措施的实际落实工作,更造成企业无法同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科学化的大环境相适应,还未开始激烈的市场竞争便输在了起跑线上。

三、电力生产安全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电力系统的结构

电力设备会随着电力生产运行的全面发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电力生产安全技术的更新也面临着广阔的前景与全新的挑战。为确保电力生产运行能够快速高效的发展,企业应当不断加大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上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在该领域的各项成果优化电力生产每一个环节与操作步骤的运行,通过充足的资金支持来推进电力系统结构上的改进与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电力系统与设备的整体水平。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企业将不断引进先进的电力安全生产设备与装备,以高效的电力生产安全技术为依托,从技术水平层面有效减少电力系统的运行损耗,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与生产效率,从根本上改变电力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

(二)完善继电保护技术,加强安全管理与技术监督

在电力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对整个电力系统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重视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将继电保护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纳入到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体系中。企业应当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与机制,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的检测与试验,确保设备能够在电力设备产生故障时及时启动,最大程度上减轻安全事故的危害与后果。此外,人作为电力设备的终极使用者与直接操作者,其操作水平的高低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迫在眉睫。

(三)推广远程监督技术,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

为全面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企业可适当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引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电力生产安全的管理同通信工程、无线视频等领域的技术成果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远程视频监控技术提升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范围与效率。企业的电力生产安全负责人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管理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不仅大幅度提升了生产线上各流程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还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电力生产中的问题,在电力生产发生安全事故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挽回损失。

四、结束语

第7篇

1.1生产中安全防护不完善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单位对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机械和设施的防护不够,而且很多设备均未按照合理的规定进行设置;另外主要负责单位对安全防护不重视,施工单位也在施工过程中投机取巧,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和监督管理;以上在安全防护方面的问题都对生产人员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进而严重影响了所造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年限,对以后的建筑使用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1.2对建筑生产安全认识不足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认识不足。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高度的安全意识;但是现阶段在我国不仅领导对建筑安全问题不重视,而且员工也上行下效,对安全问题忽略无视,这些都导致在安全生成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安全问题,对建筑本身也是一种隐患。且在政府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这种不良现象。

1.3安全和教育培训不够由于生产一线人员以农民工为主,这部分人员的安全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安全认识培训和教育。一方面领导层的未对该部分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让其了解在施工过程中所应注意的事项;另一方面这些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和技术水平欠缺,很难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1.4工程主要负责单位对建筑安全生产缺乏足够重视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未形成相对正规化的建筑负责制度,这样就导致了经常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采用层层分包,以包代管的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在承包的过程中,上级生产单位关心的是施工进度,而对施工质量要求甚少,甚至是从不问津;而下级生产单位为了敷衍上级所要求的施工进度,会极大限度的压缩工程质量,造成欲速则不达的现象;这样,在缺少应有的防护措施和装备的情况下,建筑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就不可避免,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在建筑行业形成不良的生产影响。

2建筑安全生产问题的对策

对以上存在的建筑生产安全现状及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2.1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问题应该首先从基层抓起,主要生产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和规范的建筑安全讲解。让施工人员明白建筑安全与自己息息相关,加强生产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如何保护人身安全的学习以及对生产现场危险因素的辨识。在培训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让施工人员了解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2.2加强生产安全防护措施首先要加大对安全防护措施的投入,引进先进的设备进行安全防护,提高每个环节和员工的安全等级;其次,对进入生产现场的各种防护设施,应该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应按照设备的标准使用方法进行施工,杜绝不合理放置设施和不合理使用现象。

2.3加强生产现场安全为了避免高空坠物、机械伤人、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生产单位需要注重高空作业、机械设备、电气电路等方面的检查。生产单位要对施工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产品进行严格的处理。对生产现场的设备和设施的放置进行规范化,及时纠正不良操作程序,在规定地方设置安全防护标志,对于作业现场的进出口、楼梯口等重点地方要进行重点防护。

2.4明确和落实安全责任度建筑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事故负责制度,从严抓起,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分工,责任到个人;对出现严重的违规的事故,应及时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对责任人进行严格的处理,这样才能建立起来良好的建筑安全制度。

3结语

第8篇

【关键词】石油安全 形势

事实证明,我国石油生产工作形势严峻有其固有的历史原因,尽管如此,我们一定要加大石油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努力探究出针对严峻挑战的有效措施,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彻底解决我国石油生产安全问题。本文旨在针对当前我国的石油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1 解析我国当前的石油安全生产形势

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我国的石油生产事故率有所下降,但总体事故数量还是很多,使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经常发生石油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因此,石油安全生产问题成为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中国石油能否可持续性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石油生产方面主要存在安全事故数量多,人员伤亡情况严重,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很多石油生产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常出现违反操作规范的情况,与此同时,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纪律性不强等,以上情况都容易导致石油生产工作运行缺乏科学性,效率低下等,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继而导致出现石油生产安全事故。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进行反思,出现石油生产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何在?如何解决当前的石油生产安全问题?

2 探究我国石油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逐渐与世界接轨,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根据市场需求,人们都将注意力转移到经济规模的扩大,而忽略了产品质量问题,数量的骤然扩大,科技发展速度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量,自然出现了产品生产安全问题。现阶段,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工业化历时较短、水平不高,在种种不利条件下,出现安全问题也在所难免;我国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方面都在进行改革、创新,整个社会结构都在发生变革,在这种大环境下,各方面进行新旧交替,摒弃了旧的制度,但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制度,导致出现断层,管理上出现了漏洞,安全监管力度不够,疏于防范,因此经常出现安全事故;石油产业在我国还算是年轻的项目,与欧洲一些老牌国家相比,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在石油生产中,经常出现一人多岗等现象,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会出现安全漏洞,并且随着石油项目的不断增多、石油产业的不断扩大,严重缺乏人才资源,使相关领导工作繁重、负荷量过大,石油安全生产管理力度不够。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石油安全生产形势与我国的综合发展情况息息相关,掌握了出现石油生产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改善生产模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各大石油公司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问题,善于发现石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解决,加强相关工作的管理力度,抓住机遇,勇于实践探索,相信一定可以缓解当前的安全情况,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针对我国当前的石油安全生产形势提出几点建议

尽管我国石油生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在我们广大石油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各个方面有所好转。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石油生产行业的重视程度,近些年出台很多的政策,提倡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我们石油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模式不断得到改善,石油生产事业正在阔步向前。

3.1 创新观念

新颖的管理理念是企业进步的基础力量,只有以正确的观念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才能使管理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发挥作用。我们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更新观念,善于接受合适的新思想,要清晰的认识到现阶段安全管理上存在瑕疵、漏洞,制定一条既结合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又符合我国自身发展特点的发展路线,创新观念,改善管理模式,建设新体制,提出新对策。企业相关领导要组织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学习,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培养工作人员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坚决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理解安全生产内涵,更新观念,制定出严格、科学的管理标准和考评标准。崭新的管理理念可以更好的指导石油生产工作的进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率。

3.2 创新管理

想要有效改变石油生产安全现状,就要着重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生产安全问题。这就要求石油企业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设置专业的石油生产安全部门,实现“生产安全化,管理专业化”的新目标。与此同时时,要努力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强化各个部门的功能及相关执行力。不仅如此,还要善于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及相关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做到有理可循,有理可依,尽量避免管理上出现漏洞和实效现象,使石油生产工作高效、安全的进行。

4 小结

石油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今,石油生产行业竞争激烈,对生产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中国石油企业一定要重视生产安全问题,善于接受外来文化,勇于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努力与世界接轨,缩短与百强企业的差距;我国对石油企业一直比较重视,但是在安全生产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容乐观,往日的石油安全事故仍历历在目,时刻为我们敲响安全的警钟。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消除在石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内容。尽管如此,我们也要乐观的认识到我国石油行业的进步,承认该行业的发展。只有创新观念,改善管理模式,树立安全意识,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路线,才能有效缓解目前的石油安全生产问题,改变被动局面,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有一席之地。我坚信,只要我们广大石油工作者严于职守,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不断的学习,探究,一定能够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改进方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石油安全生产事故率,促进石油生产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风雷. 美伊战争对中国进口石油的警示[J].中国石化. 2011(07)

[2] 刘仕华,刘志林,胡国松.中国石油供需与石油安全[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9(01)

第9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化工;问题;应对策略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工行业,社会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在这种现状下,更要强化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更及时的化工服务。同时,加强对化工行业生产安全的管理,为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一、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化工生产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安全隐患较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且事故一旦发生,其危害程度较大。比如2014年,我国化工行业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11起,伤亡人数上达数百人。由于化工生产时会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一旦生产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火灾甚至爆炸,所以为降低化工安全事故的概率,化工企业一定要采取加强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化工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当前,一些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因而为化工生产埋下安全隐患。化工企业部分员工在操作设备时,不按照规范执行,而且对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垃圾未能及时处理,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进而严重影响了化工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化工企业的发展。

(二)生产设备及材料的影响。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具有较强的毒性以及腐蚀性。因此,当化工企业在原材料的运输以及保存的过程中,未按照国家以及行业标准执行时,则将会为化工生产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同时,部分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未对从业人员配备齐全的个人防护措施,进而造成从业人员直接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长此以往,将会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现阶段,化工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设备类型多样化。然而,假如所使用的机械化设备未达到国家标准,或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疏于检修时,则将会较大程度影响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当设备出现问题时,会影响化工企业的生产进度,使企业蒙受一定的损失。

(三)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存在生产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极大地安全隐患。一些化工企业过于重视生产,忽视对生产安全的管理,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而且在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未能按照《新安全生产法》法律法规展开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化工生产安全隐患。同时,部分化工生产企业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从业人员对应急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培训,导致一旦发生事故时,多数从业人员并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因此,在事故发生时,从业人员并不能够安全的从事故现场逃离,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

三、应对化工安全生产安全漏洞的策略

(一)全面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合理的控制安全隐患,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并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全面增强了安全生产意识,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学习安全生产法规,通过为员工播放一些近期发生的化工事故案例来警醒员工的安全意识,然后将所学习的内容运用在实际生产中,在实际设备操作时,严格安全规范进行。总之,全面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能够有助于化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加强设备的日常检修力度以及原材料的管理力度。在对设备进行选购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严格依照国家以及行业的标准,结合化工生产实际的需要,对设备的性能、规格等进行细致的挑选。当设备运抵作业现场之后,化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应对该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并进行试运转。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相P技术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杜绝各类设备出现“带病”运转的情况。在对原材料进行运输以及保存的过程中,应严格依照原材料的状态、挥发性、腐蚀性等指标,对运输工具、存放位置进行科学的选择,并制定专人进行管理。

(三)增强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管理人员应不定期的对生产现象进行巡视,发现从业人员存在不符合操作规范的行为时,应立即予以制止,并对其进行严格处理处罚。管理人员应结合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制度进行详细的制定,使其能够符合实际生产,并将各个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

(四)强化对消防设备的管理。优化配置消防设备管理人员,保证每个管理人员能做好自身保养消防系统、消防设备,确保消防设备的正常使用;二,加强人员的消防学习和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三,为各个岗位职工普及消防法律法规、消防知识、消防设备使用方法,为日后消防设备的维护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安全是各个行业正常生产或运营的前提条件,也是要遵守的最根本原则。化工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优化生产工艺,及时检查维修生产管线,及时更换来就的消防设施,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安全生产专项使用长效机制,从而确保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概念 问题 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国的石油公司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其安全性和生产问题成为群众和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当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主要集中在生产现场,其重点是作业的标准化和管理的标准化。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生产现场的规范管理体系和机制,强化重点项目的安全管理,逐步加强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人、机等的全方位的有效持续监控,以保证企业作业环境和机械设备的状态良好,实现事事标准明确、时时监控有效、处处管理规范、人人职责清晰的企业生产模式。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指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二、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人员缺乏有效的自我防护意识

目前,在许多的企业工程作业中,作业人员的受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作业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缺乏相应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其自身的安全防护技术不高,思想上还因安全意识的缺乏出现怕麻烦、走捷径的侥幸心理,结果不知不觉中产生违章,这就使得作业人员在工程项目作业过程中,不能充分、有效的对自身进行安全防护,造成安全事故的多发。(例如:石油钻井作业中,有一次简单吊钻杆上钻台过程中,因作业人员为了省时、省事,不遵守吊一根钻杆上钻台的规定,而是两根梱绑一起起吊,结果起吊途中有一根滑脱,砸伤场地上的作业人员)

2.缺乏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目前,在我国众多企业当中,虽然大部分的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在有些细节的地方仍然不到位、不完善,另外制度长时间不修订,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新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由于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安全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将所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处理,进而造成生产作业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和落实;操作员工遵循的安全标准已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危害,给工程的作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

造成工程作业中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监督部门及人员没有严格、认真的对工程作业的安全性进行全面、仔细的监督和控制。有些监督部门及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的认识不足,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工作过程中态度散漫、消极,不能积极、主动、有效的对作业工程开展安全监督工作。再加上对安全管理相关配套设施的投入不足,造成安全监督工作的不到位。(例如:在一次石油钻井设备拆除铺台过程中,因安全监管人员帮助其他作业人员去干活,没有认真的对这起作业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指挥,铺台下撑杆销子被打掉时未及时发现和制止,使铺台上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事故)

4.缺乏强有力的安全管理基础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基础上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

4.1作业中的安全防护用具、防护技术、机械设备等较发达国家落后很多,其作业安全的工业化、定型化、标准化程度低。

4.2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参差不齐。

4.3对安全的技术研究工作薄弱,安全科技的成果应用滞后,缺乏能够有效的解决工程作业安全问题的关键性技术。

三、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措施

1.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

企业要加强领导,提高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标准工作的认识,将安全生产意识贯穿到整个工程项目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中去。同时,还要树立人本思想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在生产过程中牢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强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的保护措施。企业应携手相关的政府主管单位在生产安全上统一思想,相互协作,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和核心工作来抓,牢固树立生产安全无小事的思想,重点关注和管理企业生产中安全方面的情况,避免和降低生产现场发生大的安全事故率,从而降低企业因安全事故造成的在经济上的损失,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

2.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的标准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要根据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的相关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具体措施内容如下:

2.1建立集管理、生产、监督三位于一体的企业生产现场的标准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促进和引导企业在全面落实贯彻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程以及标准的同时,完善和修订原有标准和制度, 建立全新的企业生产安全标准,从而形成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2.2建立企业生产安全责任制度。企业要根据具体的项目生产情况,明确生产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个人员的生产安全责任和义务,量化生产安全的标准和指标,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

2.3企业要严格贯彻和认真落实已制定的安全生产标准,并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上来。

2.4建立标准化的企业生产安全监督机制。企业要制定和建立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对生产作业人员的工作安全性进行严格的业绩考核和评审。同时,还要规范和纠正生产作业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5企业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作业,如管理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操作标准化、人员行为标准化等,使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在从事每项工作时都能按标准来办事。

3.对安全设备设施的投入

企业要加大在生产作业安全上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通过购进先进的安全生产设备设施,提高项目作业的安全系数。同时,还要及时的更换和淘汰落后、过时的安全设备,对损坏的安全设备设施进行及时、全面的维修和养护,以保证安全生产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工作状态。

4.对高新技术成果的运用

企业要紧跟时代变化,加强对当前安全生产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和利用。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项目生产作业中关于安全生产的高新技术成果也越来越多,其生产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企业要积极地了解和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设备,积极的将安全生产业界中的高新技术产品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作业中去,以用来提高项目作业的生产安全系数,保障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

5.强对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素质培训

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工程项目的一线生产作业人员的文化层次和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其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技能不完善等特点,给生产作业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因此,企业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定期的为他们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在生产作业中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自身防护能力和业务素质水平,打造一支安全意识强、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现代化的生产人才队伍。

第11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052-01

引言

机电设备的管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安全生产以及质量是否达标的保障。更是机电设备是否可以高效、可靠、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对管理人员的一个重大挑战。作为一个管理者,则应该认真的贯彻“装备、管理、培训”三个并重原则以及“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并且提高自身对机电设备的生产安全的认识,以及对机电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及其该故障所产生后果的认知。

1.针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策略

机电设备的管理策略,对于机电设备的安全来说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某种程度来说它决定了企业生产是否能够正常良好的进行。增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能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益。所以,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

1.1 合理的选择机电设备

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多样化,同一种产品在性能、质量以及价格上都有所不同。机电设备也是如此。而选择的多样化,必然促使着我们首先得对设备本身的性价和质量要有一定的认知。其中,我们可以通过机电本身的性价和质量选择企业合适的设备;也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设备和技术或者全国其他企业、院校、科研、设备厂家的经验,不断探索并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对机电设备选择和合理搭配的经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也只有不断引进外来的设备、技术与经验,才能改变我国落后的作业模式;才能提高生产企业的产量、效率,以及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健全机电设备市场的机制,减少机电设备引发事故的几率,促进我国机电设备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1.2 机电设备安全性能应不断的提高

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大以部分安全事故都是由设备产生故障从而所引发的。所以,生产企业的生产资料应当要不断的改善也更新。应当致力于提高设施与设备数字化、机械化的水平;通过促进设备的更替,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加强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应用。多方位的杜绝机电设备在各环节所产生的安全隐患,最终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系数的效果。另一方面,设备与技术的改革更有力的促使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同时也为企业增加了效益。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效率也逐渐提高,从而带动经济的大幅度的提高;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更是促进了企业的长足发展。

1.3 管理制度化

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给机电设备安全的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建议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这就必须从企业制度上人手,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急需更新的一些设备的投入。

完善规章制度首先我们要依照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我们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各机电工、操作工种岗位制,并吊挂到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对设备的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

1.4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人是安全工作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在“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下,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建立良好的生产、管理理念的同时,应注重个人操作技能力,现场安全分析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素质的提高。根据事故的冰山理论,从员工的“三违”开始突破,抓紧抓实,那么矿难就可以避免。反“三违”,不只是一线工人,而是所有管理者的问题。只有从管理者到操作人员,人人都重视安全,抓安全,管安全,才能把煤矿事故的根基瓦解,牢筑安全生产的基础。

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自身工作的需要,我认为抓机电管理首先应从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质做起。机电管理的决策层如同战场的指挥官,应树立超前思维观念和创新思维观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突破旧框框,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转变观念,只有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走出一条向机电管理要效益的路子。

2.针对生产员工的安全管理

在整个生产过程机电设备的安全中,人是安全最关键,也是最活跃的因素。针对在生产过程中人对机械所产生的安全问题以及人本身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可以说是生产安全的一个主题。而企业针对这一隐患,则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去针对生产员工进行管理的必要。这样,既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更能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企业应当在坚实以人为本和“装备、培训、管理”三个并重的原则下,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建立优良的管理。生产理念的同时。还需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如:现场安全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等等。通过“三违”和反“三违”来提高从员工到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实现人人都能重视安全,管安全,抓安全,也只有这样才能牢固生产安全的基础,尽量的减少人和机电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几率。高的技能,素质,技术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员是塔高机电队伍整素质的关键。不然,就是再怎么先进的机电设备和再怎么先进的激素,也无法发挥其所能达到的效果。正是这种工作的需要和认识,要完善、抓紧机电设备的管理首先应该从素质坐骑。也只有机电设备的机电队伍的素质达到了所需的要求,生产才能安全有效的进行下去。而对于管理者,则更应该树立创新思维观念和超前的思维观念,把握住主动权。通过对市场经济的了解,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应对企业机电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状况。要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勇敢的突破那些旧的、过时的跳跳框框,在创新中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更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转变自己的观念,开辟出一条有效的机电设备管理的路子。

3.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在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部件。一台设备能否长期有效的工作和企业对这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有着必然的关系。缺少维护和保养额机械,不说绝对,但是可以肯定有很大一部可能是造成设备的带伤工作,磨损,甚至出现严重故障。若,这样之后才去进行检修,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还可能对生产产生影响。所以,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机电设备管理之中是必不可少的。

4.结束语

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的重要条件。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不断的规范和完善企业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问题,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且引进、吸收、消化外来的经验和结果。总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邢海顺.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4期.

第12篇

1.1安全观念不足

现阶段,我国中小型的化工生产企业数量较多,缺乏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机械设备,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缺乏较强的安全管理理念。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它们对经济效益过度重视,而对安全设施与管理上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企业经常产生安全事故。在企业的化工生产中,员工心中安全生产观念不强,并且由于企业内部对员工在该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不足,更难以保证企业安全管管理。企业未引进先进的高科技设备,缺乏较强的维护力度,设备运行负荷较大,且潜在的安全性风险较大,难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导致企业生产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

1.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缺位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不够完善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经过调查,我国一些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企业的领导者以及相关监察部门来执行,负责企业产品生产的一线员工对于安全生产并无具体概念,即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这对企业的生产安全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另一方面,有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减少对生产安全管理上的支出,只是做一些表边工作去应付安全检查,这样的安全管理并不能起到实际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1.3技术上跟进速度缓慢

企业的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以技术、工艺与设备作为依托,在企业生产中,技术不过关,工艺水平较低,安全管理得不到保障。对于实际情况中,亟待提高企业的易燃、易爆物品中阻火器及其它防火防爆措施与跟进速度,必须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阀、压力表等,一般这些设备仅在进场后则直接使用,到最后报废都没有检查,安全生产必须以技术力量作为支撑,有效提升企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与安全监测能力,进一步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而言,企业其实更愿意投入于安全生产方面,而对应的技术投入则稍有欠缺。

2化工管理管理的重点和要点分析

2.1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只有让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共同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否则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成了空谈,所以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企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方面下手。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安全知识培训,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安全生产成为自觉、规范的行为,让员工在科学文明的安全文化氛围下,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

2.2严查事故安全隐患

化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普遍较多。从生产设备上来看,化工企业生产设备一般都处于高温、高压等极端的工作环境下,其中一些生产设备更是运转速度高、材料特殊,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在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同时,也要注意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排除。此外,我们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配备的安全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在产品生产的同时,安全设备也必须投入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2.3加强班组安全建设

要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让进行产品生产的一线员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班组制度可以将几个或者一整个生产线上的员工做成一个班组,每个班组都由一个组长,这样可以将安全生产责任具体到每一个员工,对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以及安全生产责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如何加强班组安全意识的建设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第一,提高班组组长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技能。班组组长是一个班组的领头人物,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强化培训班组员工安全知识与技能。操作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有决定性作用。事故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操作人员安全技术素质水平不高,缺乏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经常发生“三违”事件。第三,积极强化生产现场管理。以生产现场作为班组活动的核心场地,将班组安全生产落实在生产现场中,作为班组安全建设的载体,对生产现场进行强化管理,进而贯彻落实班组安全建设。

3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员工和附近居民也至关重要。对于化工企业来讲,更应该把生产安全放在整个企业工作的第一位,把提高企业生产安全意识当做工作的重点,再生产过程中营造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不断提高企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王小飞 蔡广辉 单位: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乳化炸药 生产技术 五人生产线 思考

中图分类号:TP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034-02

1 乳化炸药生产现状

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我国乳化炸药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已基本成型、成熟。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随着民爆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民爆行业技术进步指导意见的具体实施,均要求民爆行业进一步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尤其是民爆生产企业面临新一轮的企业重组,对生产布局、生产技术、产品品种将有一次大的调整。其中,乳化炸药的生产能力将有所增加;生产技术也将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目前面临着产品技术更新换代的局面,而生产工艺、设备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2 乳化炸药生产技术

2.1 乳化炸药水、油相的准备

目前大部分乳化炸药生产线的水油相制备,采用搅拌式蒸汽熔化罐来制备与贮存,也有部分企业采用集中制备后压力管道输送的方式,当前硝酸铵水溶液在工业炸药中的应用,因其具有减少炸药生产工序、减少噪音与粉尘污染、节能降耗、减少生产线定员等经济与社会效益,已成为民爆行业力推的发展方向与生产模式,有一些生产企业已经采用该项技术,但此项技术受运输距离与运输保温安全的制约,不可能在所有生产企业中使用。

2.2 乳化炸药生产工艺现状

乳化炸药生产工艺技术由水油相物料的定量控制、乳化、冷却、敏化、装药和包装等内容组成,在乳化工艺技术发展过程中,生产本质安全、生产冷却的高效性、敏化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始终贯穿其中。

2.2.1 生产的本质安全

乳化工序是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工序,乳化器是关系到乳化炸药质量与生产安全的最重要设备,是最需要也是最不容易解决将质量与安全如何平衡、互补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手段。在乳化器设计时,也最容易走入误区:为了提高炸药产品质量,忽略了安全,如把乳化器功率加大、转速提高、间隙减小、定转子组数增多等危及安全的技术措施,而为了安全,忽略了乳化炸药的产品质量,如把静态乳化用于生产商品炸药。

我国乳化炸药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于乳化技术的认识,实际经历了两个过程:初期,大家只是认识到采用什么样的乳化器才能确保提高炸药产品质量,而对安全因素认识不够,因此,当年采用的乳化器以小间隙、小产能的胶体磨为代表。为了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有些企业用大功率、高转速的乳化器,从而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造成了2006年前的多次大爆炸事故。在这些事故中,不管是否是天灾人祸,都无法与乳化器的不安全性脱离干系。从而,大家对乳化器的认识进入一个新阶段:高度重视其安全性。民爆行业为此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乳化器的专项安全保证措施的文件,有效地扼制了事故发生,保证了近几年来乳化炸药生产安全。在这一阶段,对乳化器的安全性给予了高度重视,效果是显著的,但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以“一级乳化器”的问题为尤。

自从行业下达要求在乳化炸药中使用“一级乳化器”后,各科研单位纷纷出台了一些满足“一级乳化器”的技术手段,但在实际实施中,普遍遇到一个问题:使用一级乳化器时,炸药产品质量有所下降,贮存期有所缩短,尤其是殉爆距离和煤矿型炸药的各项性能,特别是在产能超过2.5吨/小时时,性能下降尤为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级乳化”比“二级乳化”少了一个“危险点”,有利安全,然而从乳化机理、产品质量而言,不符合生产实际,乳化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乳化剂、乳化设备、工艺参数是影响乳化质量的关键因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降低乳化级数、降低对物料的剪切强度,乳化效果会大打折扣,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当初制定“一级乳化器”政策时,乳化产能普遍在2.5吨/小时以下,故采用一级乳化器是可行的,而现在产能普遍在提高,再坚持用一级乳化器,对生产安全与产品质量会带来新的隐患。

而事实上,目前一些单位为了应对“一级乳化器”的政策要求,采用了一些不太适宜的技术措施:

(1)在同一台乳化器内,将定转子组增加,事实上是将几级乳化器串起来,造成乳化器内部结构更为复杂,转子轴更长,更不利于安全。

(2)将定子、转子的结构设计更为复杂,定、转子上用以剪切的“齿”更多、更密。

(3)乳化器结构设计、显示参数与实际不符,比如有些乳化器标明有效容积小于5升,实际容积却大于5升,更有甚者,将小功率电机铭牌贴在大功率电机上。

(4)个别工厂在使用一级乳化器时,遇到炸药产品质量问题后,有意将乳化器某些参数给予调整(如提高转速)。

等等这些做法有违于采用“一级乳化器”的初衷,也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后果,可能比采用二级乳化器更不安全。

因此,“一级乳化器”的政策应根据目前普遍采用大于2.5吨/小时产能的生产线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而不应强制要求所有乳化工序都必须采用一级乳化器,应当与粉状乳化炸药生产对乳化器的要求一样。

乳化器选用及级数应从本质安全入手。具体来说,应从乳化器的内部结构上下功夫,建议采用:大产能、敞开式、大间隙、小功率、低转速、无泄漏密封、升温小、定转子结构简单,转子轴短、易于清洗等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而不宜片面强调一级乳化与二级乳化。

第14篇

(独山子石化公司营销调运处南站新山子833699)

摘要铁路运输生产的根本任务就是把旅客和货物安全、快捷地运送到目的地,而铁路运输生产的作用、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因此,为确保铁路安全正点、方便快捷、高速高效,就得全面抓好职工的安全教育,职工的安全教育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 安全教育 企业发展

安全存在于社会各行各业、各个环节之中。铁路专用线有不同于国铁的特殊性,对我们身处生产一线的职工来说,安全不仅属于企业也属于社会、属于家庭、属于自己。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影响着企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一、安全教育首先是对员工的思想意识教育

职工的安全教育是保证运输生产安全的关键,只有职工在安全意识上从一种本能的反应上升到在主观上去认识运输生产的客观规律、去阻止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观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抓好运输生产安全,因此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想做好安全教育就得从职工思想入手,在对安全的认识上,有两种看法:一种人认为事故发生是必然现象,只要火车一动,就必然有事故发生,事故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看法是把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看不到安全对生产的促进作用,认为安全生产的规律是不可认识、不能把握的;另一种人的看法是认为发生事故是偶然现象,事故是可以认识的,在正常情况下,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从哲学的因果关系来看,事物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是指在同样条件下,某种现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这样发生,也可能那样发生的趋势,必然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现象必然发生,且合乎规律、不可避免的趋势。凭经验和直觉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很不够的。而能事先预测到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防止和消除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这就需要职工从思想认识来做保证。只有对职工做好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和认识程度,才能真正确保安全。安全管理包括对人和物的管理,对事物的管理,如生产过程的管理,探索事故发生的规律和预防措施;对人的管理,即对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的了解和掌握。在处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时,要始终把解决安全问题放在首位,经常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不要出了事故才讲安全,不出事故就忘记安全。

二、安全教育是保护职工生存权的重要措施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就是按照铁路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通过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改善劳动条件,最有效地调动劳动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实现安全生产,达到杜绝事故和减少事故,减少和减轻对职工的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抓好安全教育是保护职工生存权的重要措施。

人们常说:不知者不为罪,作为铁路专用线,没有完全和系统和铁路专业教育,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每天只是空口强调安全,但不用具体作业环节中分析安全因素,培训安全技能,教育就是虚空的,安全也是无法保障的。在培训过程中还应当避免灌入式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更深入的开展培训。

三、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是保证铁路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职工有安全教育,可以说从有铁路开始就有它的存在,有安全就有效益。实践证明再好再新的设备,只要使用者不认真照样会发生事故。相反,设备虽然落后一点,只要狠抓管理,加强维护工作,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就有可能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再有一点就是职工的安全意识、职业责任、劳动纪律、技术作业标准、群体安全和生产过程中的自控、互控、他控都要靠人的控制能力去体现或完成。搞好安全管理的目的,就要充分体现“安全运输”是最现实的生产力,是最有效的挖潜扩能,因此,安全教育是保证安全运输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四、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的可控能力是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人的意识影响人的行为,安全意识只是一种安全愿望,职工要实现这种愿望,必须通过以自身的安全素质和技能为支撑的行为去实现。故此,应通过各种途径与渠道,大力开展职工安全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职工在劳动作业过程中对安全的可控能力。在加大安全技术装备投入的同时,还应着力培育职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素养,使职工能尽快熟悉掌握、正确使用新技术新装备。当前铁路运输生产任务繁重,部分管理人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有些在潜意识中存在凭经验、凭感觉的侥幸心理。这种状况对职工安全意识的侵蚀作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

五、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班组管理

铁路安全运输稳定与否,更与班组安全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最基层的管理单元,是企业进行思想、技术、文化教育的前沿阵地,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班组在铁路企业生产结构中虽然是最小的生产和管理的一层机构,但它是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都体现在班组安全管理之中,班组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铁路的安全,反映铁路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着整个运输工作的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班组的安全教育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保证。人力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它是一种力量或能量。安全生产的实践证明:在安全生产中,最重要、最持久的决定因素是人,是人的安全素质。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主导作用,任何先进的、现代化的设备条件,都不能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造成事故的因素有:指挥决策的失职与失误,管理上的疏漏与渎职,生产作业过程中的违章与失误等,而人的安全意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安全素质包括人的安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生理因素、心理素质、群体素质,这几个素质都达标或处于最佳状态,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发挥正常,使安全生产处于有序可控状态。而安全运输是铁路企业各项工作的中心,是铁路的生命线。铁路企业生产效率要想提高,设备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物资消耗达到最低水平,安全运输能够得到有力的保证,生产任务能够及时完成,都必须依靠每一个职工的努力,通过班组的活动来实现。班组的安全教育工作扎实了,铁路企业的安全运输就有了保证。

2.班组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化表现在班组负责人抓好班组管理,而班组教育的核心在于抓好班组安全管理,班组的其他方面管理都是为安全管理服务的,因此,抓好班组安全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工班长在做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应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劳动纪律、作业纪律、作业标准、规章制度都要靠人自觉地遵守和执行;在进行一项工作中或作业过程中的自控、互控、他控、联控要靠人去完成,通过自身遵守和互相监督,实现规定目标和标准,这就要依靠控制手段。班组来自一线远离站、段所在地,独立承担繁重的生产任务。为保证安全运输生产,班组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决不能有半点闪失和发生失控现象,否则班组缺乏战斗力,安全基础就不稳定。因此,必须把班组的安全管理作为铁路企业管理中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来抓。只有班组安全教育工作实实在在搞好了,铁路企业安全生产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15篇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介绍了煤炭企业生产安全费用管理的意义,就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及有关规定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问题;措施

一、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的意义

(一)为煤炭企业的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安全生产费用管理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对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地作用。煤炭企业加大了对生产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对矿区内采掘、探测等技术设施不断完善,为煤矿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大大减少了矿井事故的发生。另外企业为了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政策,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及时迅速发现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环境出现的问题,便于管理人员尽快采取措施,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炭企业安全生产。

(二)减少煤炭企业安全负债,促进煤炭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据有关数据显示,由于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投入长期空白导致煤炭企业欠账达到数百亿之多,加上前几年煤炭市场的低迷,煤炭企业亏损严重,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安全基础设施装备上,导致企业安全生产负债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煤炭企业市场逐渐好转以及国家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治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日益重要,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管理,不仅解决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负债,还促进了煤炭企业的进一步的经营发展。

二、安全生产管理中出现的漏洞问题

(一)企业对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目前,很多煤炭企业都建立了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体系,但是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水平却相差很大,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煤炭企业领导对于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只是片面的理解,没有从煤炭企业的整个的运营来考虑,致使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不能真正落实;另外一方面因为完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必须要加大对企业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而这些资金产生的利益则比较隐性化和长期化,不能直接对企业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导致了煤炭企业管理层没有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费用管理的重要意义。没有进行完善与定期的监督检查,缺乏有效的执行力,严重影响了了煤炭企业生产安全的保障与管理。

(二)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不科学,随意性大

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按照煤矿规模的大、中、小以及煤矿可开采的技术条件来进行划分,大中型的低瓦斯煤矿每吨不少于5 元,高瓦斯煤矿不少于8 元,这种提取标准具有明显的“一刀切”的特点,忽视了不同煤炭企业之间开采技术的条件与实际生产需要的差异,许多煤炭企业,在经营效益好的情况下,提高安全生产费用,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利润,掩盖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有的煤炭企业虽然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符合最低标准,但是生产技术设施非常落后,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没有投入相对足够的安全生产费用,对企业生产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三)费用使用范围难以界定,不利于监督管理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和维简费按照有关规定都是按吨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是用于煤矿的安全生产设备和设施以及煤矿安全改造和重大隐患的支出,而维简费是用于煤矿的正常延续的开拓延伸、技术改造等再生产的资金,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所以两种费用有一定的相似。但是由于煤炭企业内部生产工作环境非常复杂,企业安全生产设备与普通设备很难做出精确地界定,所以导致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与普通设备生产费用、维简费等费用混为一谈,不容易分辨、剥离,不利于企业对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与监督。

三、安全生产费用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完善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与管理,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的经营效益,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企业煤矿伤亡事故屡见不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合理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煤炭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高度重视生产安全费用的管理,从煤炭企业未来的安全生产水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重新对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进行深度认识,完善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二)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的监督力度

1.完善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责任制。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必须交给企业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健全完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责任制。财务部负责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核算、分析,定期监督审查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情况;安全管理部门使用资金时,必须提出相应计划方案预算,经财务部门审核同意,才可以使用资金,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合理有效利用。

2.落实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户管理。企业对安全生产费用必须专款专户管理,其它项目不得私自挪用安全生产费用资金,对费用的控制管理必须加强监督、定额管理,监察部门对资金的提取使用情况定期监察审核。3.及时披露安全生产费用财务信息。煤炭企业对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应该透明化,定期对费用的提取使用情况进行披露,保证企业相关管理和审查部门及时了解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信息,从而促进安全生产费用资金的合理利用。

(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我国煤矿地质复杂,瓦斯的含量比较高,而且中小型煤炭企业较多,技术比较落后,所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很高,因此,提高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成为保证煤炭生产安全的必然手段。

煤炭企业应该根据煤矿的地质条件、矿井规模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立足于实际情况,在国家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上,再制定一个符合企业自身的提取标准,这样既减少了过度提取安全生产费用造成的资金浪费,又保证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足够投入,切实保证煤炭企业生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安全工作贯穿于煤炭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煤炭企业的生命, 也是煤炭企业管理的核心主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完善,对于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确保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煤炭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重视力度,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更加规范完善,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资料:

[1]荣树新.采掘企业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财会月刊,2010.8.

[2]方应欣,张雪玲.对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和煤矿维简费会计处的商榷.江西煤炭科技,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