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生产安全的认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石油;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性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石油行业涉及面很广,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石油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石油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必须严把安全生产关,这样才能促进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石油企业没有深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相应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安全隐患预警机制,石油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这其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用对其安全生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石油企业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聘用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去保证安全生产,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安全生产对石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1.1、生产方式的安全性。现在我国的石油企业采用的是大型化的生产装置,这类大规模生产连续性又很强,如果出现了安全问题,对企业的整个生产都会造成破坏性影响。
1.2、原材料和产品的安全性。石油行业是特殊的战略性行业,石油生产所需的各种能源、燃料、成品、半成品都是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强的物质,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必然会酿成巨大的灾祸,给企业生产和员工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
1.3、动力能源的安全性。石油企业生产需要热源、火源、电源的交织运作,这些都是极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如果其中的任何一种能源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企业的生产就缺乏动力性的保障,会导致火灾或者爆炸事故。
1.4、工艺条件的安全性。石油生产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对生产工艺技术的运行条件要求十分严格,如果人为操作不当的化,也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严重会导致灾难性事故发生。
2、石油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顾此失彼,重“知”才轻“能”才。存在着只有从正规的院校来的知识分子才是人才的观念,因此,实际工作中“知”才和“能”才方面对待的差别很大。
2.2、忽视或者无力顾及员工素质对企业安全与生产的影响。个别企业要么是看轻员工素质的作用,认为只要强化管理就能确保企业的正常运作;要么迫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压力,无力顾及该项工作,因为抓该项工作,既要投入,又有工学矛盾,而培训的效果又不能立即显现。
2.3、缺少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由于抓经济效益的呼声盖过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抓人才培养或考评鉴定工作中用“暴风骤雨”式的工作方法,“一阵风”现象较为普遍,缺乏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2.4、激励员工成才和成才后使用机制不健全。有的企业因为怕有能力的员工流失,不敢鼓励员工去参加考评鉴定,更有甚者,压制员工成才,以确保所谓的相对稳定。
2.5、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因素影响,石油企业存在着生产职工理论基础不足,文化水平较低,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相对较为缓慢,技能提高的空间有限等问题。另外新进员工虽然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然而长期受到当前教育模式的制约,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尚未转变为生产技能。随着员工队伍新老更替,用工机制的灵活多变,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匾乏的状况尤为突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随着石油企业的深人改革,对生产一线的职工的工作效率及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生产一线员工的胜任能力需要提升,其中尤为关键的是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无论是当前,还是放眼未来,拥有高技能人才都是企业致胜的法宝、。
3、加大对石油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的措施探讨
3.1、积极引进高技能人才
石油企业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充实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从而有力地保证石油生产安全。企业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高技能人才招聘机制,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评定准则、人才素质、专业技能、薪酬福利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从而为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奠定政策基础和保障,进一步确保石油安全生产。
3.2、注重内部高技能人才培育
企业不仅要注重引进高技能人才,更要注重在企业内部培育出高技能人才,进一步保障石油生产安全。内部培育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一是对高技能人才能力的提高,二是从企业技能人才队伍中选取出更为优秀的员工,并采取“师传徒”的传统培养体制进行,进一步充实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样不仅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操作出错率,减少安全事故。
3.3、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石油企业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
促使其操作技能赶上技术的发展步伐,减少由于操作不娴熟而引起的石油生产安全事故。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石油生产技术的逐渐发展,“高效率、高利润、安全、环保”是石油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但是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些目标的实现。另外石油行业技能人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能培养体制不很合理,组织高技能人才进行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操作技能,并培育一批年轻的高技能人才,避免年龄断层造成的人才短缺。经过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从而防止由于生产操作过程中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而造成停产甚至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可以从技术上确保石油生产安全。
3.4、注重思想教育
企业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安全事故的出现常常是由于员工责任意识的薄弱引起的,对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责任意识教育,使之深人懂得自己岗位的职责及重要性,主动、细致地完成自身职责并积极引导一般员工干好本职工作,从而避免由于责任意识的缺失而引起的事故。
总言之,高技能人才是石油生产安全的坚实保障,从各方面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各项素养,才能避免石油安全事故的产生,因此,增强高技能人才整体素养对于石油生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在创造社会财富、推进安全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而石油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更是担负着十分重大的使命;要实现石油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抓好安全培训、提高石油职工安全素养就成为关键。实践证明,职工安全素养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组成的,单纯注重提高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必须进一步丰富安全培训的内涵,将安全思想、安全技能、安全责任、安全法律法规、安全习惯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全面培训,才能有效提高石油企业职工的综合安全能力,为我国石油事业、石油行业、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尚铁良,李宁,王霏.浅析高技能人才对石油安全生产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4,05:76-77.
[2]张易成.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探索[J].企业技术开发,2014,12:43-44.
[3]张轩峰.注重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企业经济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112-113.
关键词:现场施工 安全生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优劣,尤其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管理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人结合几年来的实践谈谈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肤浅认识。
一、抓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首先强化职工安全意识
要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除进行必要的正常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营造一种警钟长鸣的氛围。首先,要在集团、公司乃至各项目部范围内建立强有力的严密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党政工团一齐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专职人员具体抓,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上下左右共同配合的管理体系。其次,还要大力开展“抓活动”,“开好会”,落实“三个不”的安全生产系列活动。
抓活动,就是要抓好每年开展的“交通安全百日赛”、“安全行车万里行”、“全国安全生产月”、 “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以经常性的活动促安全工作的深入,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落实“三个不”,就是制定出“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所伤害”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在生产第一线,首先必须仔细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其二、作业人员身体素质、精神状态是否胜任工作。其三、在作业中该设专人盯控时必须设专人盯控,随时提醒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安规》,严格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二、抓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
要充分利用时间,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掌握常用的安全知识,吃透《安规》的内容。要设置两道关卡,一是严把新上岗工作人员的《安规》知识关,严格实施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与考核,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与安全操作技能。二是严把持证上岗关,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验证,无证不能上岗,持证上岗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与考核,还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三、抓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做到超前预防
为做到安全无事故,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分析安全形势,找出防范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检查。检查时要从严从细入手,深挖细查,不留死角,避免走马观花。以“宁听职工骂,不听职工哭”的原则,严厉查处违章行为,对于可查可不查的要坚决查处,对查出的安全隐患与事故苗头要做到跟踪整改,对有严重的违章事件坚持上挂下联,上至主管领导,下至班组成员,一追到底,决不迁就。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突出其“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工作主题。但是,事故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安全工作只要我们做到超前预防,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象黄河防汛一样“只准水不来,不准我不备”。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积极的预防思想,常抓不懈,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四、抓安全生产管理还应注重工作方法
(一)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众所周知,“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如果一个单位的安全秩序良好,生产就能顺利进行,经济就能不断发展。反之如果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力,事故频繁发生,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良好的施工环境,给人以安全感、自豪感。试想,没有安全保障的单位,要想加快施工进度是不可能的。只有现场安全工作做好了,才能做到实现进度目标有保障。
(二)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三)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两个不可缺少系统,安全生产是由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的长效机制。
(四)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超前预防,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
五、思想隐患更需查治
最近,在翻阅安全管理方面书籍的事故案例时,有一个明显的体会:很多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因为企业的安全投入不够、安全管理制度要求不严、人的技术业务素质不高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当事人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心存侥幸,有规不依、有章不循、违章蛮干造成的,这充分说明思想上的隐患对安全生产的威胁更大,更需排查治理。
所谓思想隐患,就是指在人的思想意识里存在不安全趋向,进而导致在生产中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对于思想隐患的表现,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侥幸心理作怪。此类隐患主要表现为对灾害事故的发生心存侥幸,在“经常这样干,哪有那么巧”的侥幸心理支配下,明明晓得自己操作行为不规范,却常常以干惯了、看惯了、习惯了的态度,干起活来马虎、忙起来凑乎、出了事还满不在乎。甚至有个别现场管理人员对这种行为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姑息迁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侥幸心理的蔓延。
二是重生产、轻安全思想作怪。“安全第一”的口号在标语里、讲话稿里频频出现,但在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一心为完成任务抢时间,对安全喊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让安全制度、措施等成为了应付安全监管的应时盆景。
三是应付将就意识作祟。“领导咋安排就咋干”的认识在少数管理人员脑海中根深蒂固,存在着“上面强调的多了,我就抓紧一阵;上面强调的少了,我就抓松一些”的应付现象,缺乏工作主动性和到位意识,自主管理能力差,得过且过,不在状态;有些员工养成了“差不多了”、“将就干吧”、“下次再改”等不良习惯、缺乏“抓好安全为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识。
关键词:安全 生产 执行力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98-01
高效的企业运作流程就好像一条先进的生产线,执行技能强的员工就是生产线上熟练的技工,意愿就是员工的主动性和工作热情。仅有先进的生产线没有熟练的技工没法发挥生产线的最大效能,同样的生产线,同样熟练程度的技工,如果一边是热情高涨,一边消极怠工,当然是士气高者胜。所以说流程、技能和意愿就构成了影响生产产能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的执行力,各边越长,三角形面积越大,企业的执行力就越强;相反,如果我们把这个三角形的任意一边朝内移动,边长变短,其面积也就变小,其他两边即使很长也产生不了效用,整体执行力也就下降。要产生三角形面积最大化的高效的执行力,就必须保证流程、技能和意愿这“三边”同时得到最长化。
1 关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几点认识
(1)以体面线点为结构,从细微入手。缺少了点,线条就连不起来,工作面就展不开,这个机体是不完整的。我们要依照传统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措施,吸收现代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布好点,连好线,做到事事有人管,管理的责权利到位、管理的目标一致,实现有效的管理。
(2)制度标准出台不仅要严谨,业务流程简捷,更要可操作性强,责权分配明确和到位,否则出现工作空白地带,一旦出现了问题,就相互推委或推卸责任。或业务流程繁锁,频繁的变更制度等相关规定,造成重复工作和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基层员工不必要的工作负担,降低了工作效率。
(3)制度、标准培训要到位,管理层要对制度、标准理解透,在是是而非,模棱两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时候是最容易出错的。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要使下属干好工作,就必须培养下属如何干好工作,就是提高个人执行力在整体表现上的“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对于不同的人要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具体能力。
(4)对制度、标准的执行缺乏监管力度,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是打折扣的,就会出现拖延滞后的现象,就会渐渐降低标准,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建立的制度、标准也就形同虚设,严重影响工作的执行和有效性。所以管理者在布置任务、安排工作后,一定要进行过程的跟踪和督促,提高执行力力度;在监管考核方面,切忌虎头蛇尾,要建立一种科学的、有尺度的监督体系和鉴定标准,对制度、标准执行力的监管做到持续跟进,真正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工作做得才会有成效。
(5)要在责任制落实的有效性上下功夫。说起安全生产管理,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非常重视,第一责任人明确了、领导小组成立了、责任状签定了,各项工作目标分解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可是组织健全不等于发挥了职能作用,责任落实了不等于发挥了有效作用,关键要在坚持经常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
2 关于人员的安全和技术培训、提高人员行为素质的几点认识
(1)如何来看待自已的企业,如何来认识自已。当一个人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自我感觉良好时,是最危险的时候。有两种情况容易自我满足:一是知识面狭窄,二是站位低。作为一名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要认清,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的时代,不是个体的学习,而是团队的进步;要求的不是个人的素质,而是全员的素质;不是培养出多少个优秀的职员,而是如何锻造出一个顶尖的团队。企业要得到可持续协调发展,必须要关注员工的成长发展,为员工创造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以“人本文化”管理人,锻造优秀团队。
(2)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我们认为都是一个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我们有义务把他们培训成工作中的能手和多面手。培训方式上,我们要注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在注重专业技能突出的同时兼顾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点面结合、专博相顾。借助培训沙龙、技术比武、科技表彰等手段将培训内容赋于丰富多彩的氛围,充分让学员感受学习的作用和乐趣,从要我培训转变为我要培训。
(3)高新技术不等于高保险。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这并不等于为安全生产装上了保险,只能说是“单保险”。人与设备之间永远存在一定的“间隔”,只有人的素质上去了,才能实现“双保险”。
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我体会到:执行力其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威信。所以建设有执行力文化的企业应该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3 关于“人本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人自己培育起来的,是全体企业人无形的心理认同和有形的行为准则,它的魅力就在于引领企业不断向和谐和快乐的方向发展。
(1)人本文化――达到思想和谐。文化的主体是“人”,人本文化的核心是集体里每一个人都受到重视,价值得到承认,都有发挥才能的空间和机会;具有人本文化的集体,每个成员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意识行为更多表现为相对统一和自觉的行为。
(2)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健康员工的身心,是创建“人本文化”的基础。只有感情注入的企业才会蕴涵灵感和灵性,彼此间真诚的付出是公司健康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只有将员工的心灵充分融入公司温暖的氛围,员工才会为企业提高不竭的动力。
(3)关注员工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倡导价值体现是世间最完美的道德;我们坚信同心同德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永恒动力;公司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是体现人本管理的重要形式。充分尊重公司员工的发言权、建议权,涉及员工利益的重要政策规定出台前要经过工会等形式审议,利用一切手段为员工创造和领导交流的机会,以保持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从而获得员工最根本的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