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市场营销创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艺术创意;市场营销;客户价值
一、艺术创意与体验营销:创造审美感性关联
在消费社会中,“平凡与日常的消费品,与奢侈、奇异、美、浪漫日益联系在一起,而它们原来的用途或功能则越来越难以解码出来”,艺术创意、视觉识别(VI,VisualI-dentity)和美学被看作是整合营销传播的一部分。传统营销过于理性化和规范化,市场上的商品反映的是生产商的利益而非消费者的需要。而现阶段的营销主要强调营销环节中的审美体验,注重消费者的喜好以及消费氛围营造。世界著名的美泰(MATTEL)玩具公司自20世纪40年代成立以来,一直奉行创新的经营理念,在玩具行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最具创新精神的产品是推出了“芭比娃娃”(Barbie)。“芭比”是伴随着美国20世纪60年代婴儿潮一代儿童成长起来的,她的形象千变万化,是一位智慧、独立、积极进取的时代女性。她曾穿过行政套装、挎着公文包,也曾用过名片、报纸、信用卡、计算器,还曾当过“宇航员”、形象代言人、亲善大使等。这些层出不穷的创新设计,使“芭比”最终以完美的体型、灿烂的笑容和“丰富的工作经历”征服了许多人的心。总部设在纽约的SladeArchitecture事务所为上海芭比娃娃旗舰店做了一个漂亮的设计诠释。Slade的设计包括芭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产品的包装、艺术饰品、时装及建筑意象。Slade为商店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身份,表达芭比新潮的时尚感。空间的整个氛围都是粉红色调的,有效彰显了女性浪漫的特征,一个3层的螺旋式楼梯,内附1600个芭比娃娃产品。楼梯连接三个零售楼层:女性的楼层。经营与女性时尚有关的时装、化妆品及配饰。娃娃楼层。销售各种各样的芭比娃娃及相关配件和书籍等。芭比娃娃设计中心也设在这个楼层,女孩可以设计自己喜爱的芭比娃娃。女孩楼层。销售女孩时装、鞋子和配件等。当女孩们踏进芭比梦幻接待大厅,来到芭比上海旗舰店的这一刻,她们正走向梦想成真的天堂,开始体验童话般的浪漫,实现她们最唯美的梦。也就是说消费者可能经常做出理性决策,但他们同样受感情驱使,消费体验常常是倾向于追求梦幻、感觉和乐趣,因此体验营销主要关注顾客体验、消费场景氛围的营造。
二、从体验到参与:艺术创意、游戏与商业娱乐秀
伽达默尔在《诠释学:艺术与真理》一书的第一部分就论述了游戏。在他看来,游戏者的行为是与主体性的其他行为方式相关联的,游戏具有一种独特的本质,它独立于那些从事游戏活动的人的意识,游戏的真正主体并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因此,游戏对于游戏者来说才不是某种严肃的事情。而且正由于此,人们才进行游戏。另一方面,艺术的特性即在于,艺术是一种游戏,而游戏即艺术作品本身的存在方式。伽达默尔将游戏视为通向从自然到文化的转变之门,当人们游戏时,文化便形成了。快速成长起来的小米科技公司非常注重用户的参与感,剧场式会是小米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也是每年小米品牌建设中最关键的环节。尽管小米会的核心是产品,但会场的重中之重是雷军的演示文稿。这一核心要素会在前期准备时经过千锤百炼反复修改。演讲过程中会爆发多少次掌声,有多少尖叫点,这些都需要预先做出合理安排。小米要求最好保证5分钟就会出现一个尖叫点,这样贯穿全场才能做到参与者没有厌倦感。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小米还将演示文稿的视觉效果发挥到了极致,每一张PPT的艺术设计都达到了海报级的视觉冲击力。与此同时,小米还将会时间控制在90分钟内,因为这是听众疲劳感的阈值。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认为,会上新产品是唯一的明星,产品有料才能获得大量的传播。有些会搞一堆不是产品的点,比如请某明星登场,请一些“高大上”的模特、抽奖,这些都是不合适的。
三、艺术创意与客户价值
一、创意经济的特点
1 创新的核心形式是创意。创意经济的创新,主要是在创意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过程中以独有的文化创意贯穿始终。创意产品的生产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和发明的过程,每一项产品,通过创意,都能使它没有雷同,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创意产品的营销过程中,贯穿着艺术创意、经营创意、推广创意、销售创意等系列创意,才能把信息、情感、品味、观念、技术、资金和营销网络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创意产业。因此,创意为王、创意制胜是创意产业的特点。
2 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要素是文化。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发展的主导驱动要素,正由“知识”向“文化”演进。创意产品的生产离不开科技,但科技是全球相通的,并无本民族独特的优势。而文化具有民族性,即有自我的独特性。产品的创意,更多的不是来自科技,而是来自文化,用科技手段与文化内容整合,产生创意产品。产品间的竞争,是比谁更了解和满足客户的文化习惯和心理需要。因此,促使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要素从侧重知识向侧重文化资源转移。这种以文化资源与技术整合产生文化创意,进而生产创意产品的创新形式,是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经济格局中的所谓传统的技术垄断,为具有一定科学技术水平又拥有一定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国家、地区、城市和企业提供了文化图强,创意图新的机遇。
3 观念价值的高增值性。创意产品具有高增值性,原因是创意为产品赋予了观念价值。观念价值是指商品或服务所包含的能与一些社会群体的精神追求或文化崇尚,产生“共鸣”的无形附加物,譬如品位、意味、情趣等。商品的市场价值分使用价值和观念价值,从经济发展状况看,商品的市场价值正在由观念价值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裕,消费需求出现个性化、高级化的趋势,人们购买商品已不再单纯追求其使用功能,而是日益注重商品与服务背后的观念价值。使用价值由创造而成,是商品的物质基础;体现为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商品特性。观念价值是人们对商品主观上可以体会和感受的无形附加物。在经济水平低、技术落后的物质较短缺时代,人们重视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市场价值主要取决于使用价值。人们走出短缺经济就会越来越重视商品的观念价值,商品的市场价值便越来越取决于观念价值。
4 创意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创意产业具有渗透性,不仅表现在创意产业各部门之间相互渗透、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相互渗透,还表现在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渗透,这昭示着创意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意产业繁衍于知识经济部门,是开放性与兼容性的共同体,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部分,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进程加速,演化为独立的主导产业。从产业上看,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产品为主体,如设计创意、题材构思、选题策划、导演形式、生产工艺、标准以及销售模式等等,但它自身的价值实现却更多是以相关产业的产品为基础,如工业品,甚至也包括农产品。从产业组织看,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以众多的相关企业为基础,把艺术家、经纪人、生产商、销售商等不同的参与者连接起来的产业链条。由此可知,创意产业的发展能迅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将创意产品融合到其他产品的方式有效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也因此改变相关产业的生命周期。
5 推进知识经济的深化、泛化。创意经济属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在创意经济中得到充分彰显,并在创意经济的崛起中将这些特点向其他产业渗透。如在创意经济中,将高科技含量、知识化、信息化、多媒体化、网络化、个性化等知识经济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创意经济是在对传统经济缺乏创意的批判基础上产生的,创意经济的特点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特点正在被各种产业经济所吸收,从而推进了知识经济的深化与泛化。
二、创意经济下企业市场营销变革途径
1 培育发掘创意能力。创意经济下,创意是各行业企业立身之本,培养发挥创意能力是各行业企业营销变革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能力。(1)建立制度机制。企业应通过制度,营建创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激励员工积极学习和实践创意能力,在市场营销的各环节、各岗位上建立起利于员工个人创意能力发挥的机制。(2)开展创意能力培训。组织员工开展有助于创意能力提高的学习训练活动,主要有创意思维、水平思考等能力训练、实践内容。创意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要树立每位员工都需要创意,都能产生创意的观念,坚持组织开展创意能力学习、实践活动。(3)打破企业“围墙”,开展创意广泛互动。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大规模广泛协作来产生、完成创意:不同岗位的创意互动、不同行业的创意互动、企业之间的创意互动、企业与消费者的创意互动等,以此着力实现创意价值。
2 坚持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能力建设。企业是通过文化创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的,因此,企业变革市场营销,必须搞好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转化能力建设。(1)促进企业资源和资源转化能力的相转互生。资源和资源转化能力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通过搜集、梳理、发掘、利用文化资源来提高企业营销人员的文化资源转化能力;另一方面,企业的营销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创意设计、推出新的营销模式、推广方法,生成、扩展和放大了文化资源而建立了企业的新文化资源。二者相比,资源转化能力更为重要。企业要赋予产品和服务以更好更多的文化内涵创意,就要从制度和方法上着手,坚持抓好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能力建设。(2)借用社会的文化资源转化能力。受创意经济影响,消费者呈现个性化、知识化特征,个性化导致市场“碎片化”,知识化导致创意的大众性和丰富性,为企业产品提供了文化创意资源。客户企业对产品的商业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成为产品与服务创意的资源提供者。
3 以精神消费为主导运作市场。创意经济下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但不是被动地适应市场需求,而是要围绕如何满足市场精神消费来主动运作市场,通过创意为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1)提供消费者精神需求价值。对企业产品和市场营销的设计要从社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文化、情感、精神、时空等无形价值需求因素入手,搞好市场调研,把握市场精神需求趋势,挖掘潜在精神需求,使企业产品与服务凝入精神价值。(2)从寻找消费者转向制造消费者。传统营销大都在寻找消费资源,寻找消费是有限的,只有制造消费才是无限的,制造消费者是现代企业营销的重要变革。企业要通过文化创意来准确发掘潜在消费需求,再通过创意引导需求,直至培育出新的消费群体来。(3)培育开发忠诚顾客。创意经济使市场更加细分,消费者更加理性消费,因而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策略、战术趋于精确营销,培养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也成为目前企业营销的重要变革。通过营销创意,促使消费者从对产品认知度转向对产品的忠诚度,通过创意快速满足客户精神与物质需求。(4)市场营销要从大众化价值转向个性化价值。消费市场越分越细,从消费广普人群向针对性人群转变,个性化消费又向时尚、健康、绿色、环保、美观等需求转变。企业创意产品与服务时应使消费者感受独特性,荣誉性,亲情性,为此要创设能提供量身定做的系列个性化服务、系列精确化营销手段。企业要施行特色精准营销管理策略,使营销的服务内容更丰富、更生动,能使消费者享受多样化独特消费与实惠服务等。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市场营销策略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营销策略的创新才能为其发展打开新的市场,使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借助于有效的营销手段顺利进行市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进而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福建省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强的省份,其在2006年以来出台了“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式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对福建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但是,随着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并没有实现进一步创新,使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断碰壁。本文主要通过SWOT分析法对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并从4P理论出发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以促进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
1.1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在英国1998年颁布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指出,创意产业就是以个人创造力、天赋和技能中获得动力的企业,包括开发和保护知识产权以创造财富及就业机会的一系列活动。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有所不同,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主要强调主体文化或者文化因素依赖于个人或者团队,通过创意、技术、产业化等的开放方式和营销及知识产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业。主要有广播影视、音像、表演艺术、动漫、雕塑、工艺设计、广告装潢、软件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1.2福建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1)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产业,现阶段国家政策不断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其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能够进一步刺激福建省低迷产业的发展,为其实现产业升级创造更多的机会,不断增强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在福建省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进而有助于福建省各产业的顺利发展。2)有助于提升福建省的综合发展水平。福建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其面临的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其带来新的竞争力,使其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进而有助于提升整个福建省的综合发展水平,使其向国家化文化创意产业大省不断前进。3)能够带动更多的就业和增加收入。文化创意产业涵盖的部门不断增多,其涉及到的行业和企业越来越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福建省的就业率。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使得从业者的收入不断增加,进而增强其购买力,对福建省的整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
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的成就十分可观,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其文化创业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1)知识产权不清晰。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也是其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存在一定的缺失,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系统性的改造不足。福建省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进行改造和重建的过程中受到地方政策方面的约束,相应的改造力度不足,难以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相比,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的发展受到很大的约束。3)营销战略较为模糊。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仅靠政府行政手段的推广和宣传进行营销,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使得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较小,营销定位不明确、各文化创意品牌存在较大的差异,营销战略的思路不清晰。4)营销策略过于单一化。自2008年以来,福建省仅依靠公益性活动等来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并没有充分市场营销策略来最大程度上扩大产业园区的市场知名度,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进一步的竞争优势。5)营销活动缺乏必要的支撑。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并没有充分引进专业机构进行规划与设计,其实施和监督较为缺失,难以达到营销的效果。
2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环境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
1)技术和人才优势。福建省作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省,其在科技创新和人才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根据2013年福建省文化产业的统计报告显示,其在科技创新成果与2012年同比增长23%,高学历从业者数量提高31%,这些都是福建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优势,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强化,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更好发展。2)品牌和渠道优势。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与15个地方电视台进行密切合作,与中央电视台及各省级卫视均有大量合作,不断参与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品牌知名度明显得到提升。在发展渠道方面,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与传统媒体进行合作,而且还创建了专门的网站,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渠道进行宣传,其动漫产业与各种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契机。3)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十分雄厚。福建省经济社会较为发达,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质量不断提高,进而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由此产生并不断取得高速发展,福建省通过国际贸易及与国内各省市的贸易,使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渠道不断拓展,能够借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得以高速发展,基础雄厚也是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2劣势分析
1)盈利渠道单一化。目前,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借助于电视台及人员进行营销,网络营销的力度明显不足,电视台和人力营销的成本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成本的10%以上,使其传播成本不断上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盈利压力,其盈利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没有充分借助于省内的优秀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劣势。2)产品单一化,营销定位不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以丰富的产品为基础,但是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显得十分单一,服装、配饰等产品相对丰富,但是动漫等高层次的产品相对缺乏。同时,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定位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及国内市场进行营销,没有针对更多的人群进行产品的营销,并且没有借助于改革开放的优势促使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国门。3)营销力度不足。目前,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各部门及企业并没有充分重视营销工作,缺乏必要的营销意识,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营销投入较小,2014年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投入力度不足总收入的8%,与发达国家16%的比例相差甚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是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劣势之一。
2.3机遇分析
1)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之后出现的高端产业形态。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之后就会出现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超过220亿美元,并呈现出高速增长趋势。因此,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符合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潮流,这是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所具有重要机遇,在这种大趋势下,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并将迎来更好的发展。2)政策支持利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纷纷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福建省也从2008年开始逐渐出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不断强化相应的财政支持力度,2011年出台的《福建省关于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中更是进一步强调要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其成为推动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政策方面的支持利好是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3)行业和市场发展状况良好。近些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充分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文化和旅游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不断取得高效的发展,整个行业正处于高速上升期,因此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发展状况良好,为其带来的发展前景不断广阔。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其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不断取得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前景巨大,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市场中的发展将越来越广阔。
2.4威胁分析
1)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明显,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相比,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发展体系,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规模、人才结构、营销策略等方面具有诸多的优势,并且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进入我国市场,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因此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增大,发展的压力较大。2)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不完善。为了赢得更多的利益,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内各企业之间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实力,很多企业为了眼前利益不断过度开发现有的资源,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出现严重的混乱,行业内大型企业具有绝对的垄断权,而新兴的企业难以在市场中立足,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处于严重失衡发展状态。这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不断增大。3)市场需求者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能够给人带来更大的身心享受,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其要求也不断提高。福建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省,其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手段等方面未能及时跟进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关的产品也难以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因此要想满足市场需求者的要求必须要进一步加速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以谋求更高的发展。
3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策略
3.1产品策略
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在产品策略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形象、提升品牌形象和增强体验感受。首先,要以营造完善的消费环境。①要以舒适购物环境吸引销售者,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盈利能力。要增强产业关联,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备更强大的根基,增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增强整个福建省各产业的发展实力。②要不断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在现有基础上,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充分结合,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为依托打造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增强整个福建省的艺术气息,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此实现更为健康的发展。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福建省应该以借助于自身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形象,同时要不断重点开发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产品,完善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充分体现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形象,迎合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青睐,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够在国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同时也要积极走出国门,以完善的品牌形象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实力。最后,要通过物质感受、精神感受、习惯感受等增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体验感受,使其充分体现出顾客价值,将其视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营销产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效益,使其价值得以充分传播。
3.2价格策略
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看,可供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采取的价格策略主要有渗透定价、折扣定价以及满意定价策略。首先,对于一些新的创意产品要采取渗透定价策略,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设定在较低水平,吸引市场中的众多客户,在前期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其次,福建省相关部门要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企业发展规划,对行业内产品进行统一的定价,在政府财政补贴的范围内实施折扣定价方法,采取季节折扣、现金折扣以及数量折扣等定价方法,不断优化文化创意园区的经营和发展环境,塑造良好的形象,使其在获得经营利润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整个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最后,在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之后,必须要采取满意定价策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成本与利润,还要充分考虑客户的满意度,因此要制定出令客户满意的价格,同时也能保证企业获取相应的利润,这样一来就能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处于成熟期内,延长行业生命周期。
3.3渠道策略
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采取的渠道策略主要是直接渠道、商业渠道和公众渠道。首先,相关部门要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及服务的整体形象,制定出统一的宣传方案,利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方式进行最大程度上的营销宣传,提高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内的企业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传递给消费者,对上下游产业内的企业进行分销,增强产业关联度,与知名企业进行充分合作,实现双方的共赢发展,同时也可以与商业机构进行合作营销,比如与旅行社和各大旅游网站等进行密切合作,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与盈利空间。最后,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要使得消费者在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满足之后,对其形成良好的口碑,并能够主动为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宣传。
3.4促销策略
首先,要进行必要的人员推销,通过与投资者和上下游企业进行谈判的方式,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争取更多的投资,同时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形成强大的产业联盟。其次,要通过传统媒体以及网络新兴媒体等进行宣传和促销,通过引入著名企业和名人进行促销,以此来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最后,要举办多种活动进行促销,一般有主题活动、名人活动、纪念日活动等,通过各种活动促销能够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增强相关产品的销售率,以提高盈利能力,实现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长期发展。
4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作为支撑,目前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在市场策略方面显得相对不足,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指出其目前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通过4P理论制定出相关的营销策略,以完善现阶段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策略,使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借助于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实现更好的发展,促进整个福建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代红.论产品市场营销的目标成本分析及管理[J].中国商贸,2010(25).
[3]高秀艳,邵晨曦.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3(1).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新理念;策略
在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新形势下,对电力营销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电力营销逐渐成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在市场经济导向下,电力营销工作作为供电企业的主营业务,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电力营销工作的好坏成为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过程中,电力企业为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必须使电力营销观念由生产导向转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新理念转变。在该电力营销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当前电力市场环境的分析,制定相应的电力营销策略,以有效开拓电力市场,创造高效益,提升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一、电力市场营销的新理念
1、当前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多年来,电力企业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使电力企业员工形成不重视用户需求的作风,导致企业存在着以生产为导向的电力营销观念。具体表现在:第一,电力营销滞后于用户的需求。电力企业对大量终端用户的特性缺少分析研究,没有完整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制约着电力销售,影响了电力市场的正常发育,形成了有效需求和电力结构性矛盾并存的电力销售市场,无法充分满足居民用电需求。第二,市场营销手段有限,开拓市场成效不大。由于电力企业基础工作不扎实,信息不灵,对用电市场及用户消费需求、心理预期、用电潜力分析不够,电力市场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系统,对用户用电变化不能及时掌握,也不能及时了解用户生产经营情况及设备的增减容量情况,对用户用电潜力挖掘深度不够。第三,电力企业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对优质服务的认识仅限于上街宣传、发传单、微笑服务、售电所设施更新等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加快办电速度、提高供电稳定性、减少停电损失等深层次服务问题。第四,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还没有完成从产品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变,最突出的表现是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还是少数职能部门的事情。而不是企业各职能机构的共同任务,计划、检修等等各个职能环节以及服务功能的延伸上都还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总之,当前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表明,电力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还没有调整好自己的营销策略,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在电力市场营销中应坚决摒弃那些过时的和已不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要树立崭新的营销理念,及时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
2、新形势下应树立的电力市场营销新理念。在市场经济导向下,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须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为此,电力企业要树立以下的电力营销新理念:第一,电力营销要树立营销策略建立在市场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的新理念。在电力营销中要加强需求侧管理,把握市场发展动态,对电力市场的潜力以及未来市场情况都要做出一定程序的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制定或调整发电、售电等生产经营目标,及时调整电力营销策略,有效的开拓市场。第二,电力营销要树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新理念。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目的,重点加强电网改造和建设,树立电网建设适应用户用电发展的观念,完善供配电网络,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并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以提供优质价廉的电力商品,减轻消费者负担。第三,电力营销要树立优质服务理念。该理念要求电力企业利用现代化手段健全电力营销的功能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业务流程能够满足顾客需求导向要求,并尽可能借助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最大限度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服务成本。二、电力市场营销新理念指导下的营销策略及其实施
1、电力市场营销新理念指导下的营销总策略。在以市场环境分析为基础,用户需求为导向,优质服务为宗旨的电力市场营销新理念的指导下,电力营销总体策略定位为可持续扩张策略,即: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需求预测管理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满足用户需求、引导用户消费为中心,实行多种促销策略,不断开拓市场,实现电力拥护价值最大化,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上述营销总策略的指导下,可以具体化为以下四个分策略:第一,优质环保产品策略。电能质量是电力营销的基础保证。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使用电能符合国家的环保能源政策,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能源用户的重视,以此为契机作为能源市场的切入口在宣传和推广上打出环保能源的品牌,并成为形象设计的主要特点。同时,为了提高电力产品的质量,可通过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满足客户对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的要求,为电力用户提供优质环保的电力产品。第二,弹性灵活的价格策略。积极推行新的电价政策,处理好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的比例关系,在电价中考虑充分考虑各类费用因素,建立灵活弹性的电价体系,对不同类型的电力用户采取差别定价,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第三,采取长短结合的渠道策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电力市场除采取发电公司——输电公司——配电公司——用户的长渠道销售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采取分销短渠道,即发电公司通过签订合同直接向大用户批发销售电量,同时要求输电公司提供传输通道的有偿服务,各发电公司均有机会使用传输通道。这样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电价,刺激大用户电力消费,促进电力工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第四,采取丰富多样的促销策略。促销的手段以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促销为主,以广告促销为辅,采取立体的、多方位促销方式,加强与电力用户之间的双向信息沟通,向用户传播电能、电力服务及电力观念等方面的信息,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关系,增强用户对电力企业的好感和信任,在促进电力企业销售的同时,塑造电力公司的良好形象。
2、电力市场营销新理念指导下的营销策略的实施。在新形势下,要实现电力市场营销的可持续扩张策略,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优化供电品质,充分满足电力用户的需求。提高供电品质的基础是电网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为此,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市政建设、电网建设等机会,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做好配电网络和设备治理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逐步提高城市配电网的绝缘化、电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并以强大电网为支撑,加强可靠性管理,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以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优质、连续的电力,满足各类用户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第二,根据市场细分,采取弹性灵活的电力价格,扩大供电销售。通过电力用户市场细分,可掌握市场负荷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客户不同时间的用电规律和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采用灵活的电价政策,可实行质量差价和数量折扣,对一些对电压质量要求高的用户可适当提高价格,而对购电量大而稳定的用户应对其实施数量折扣,以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扩大电力销售。第三,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努力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建立配电自动化系统和客户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实现营销在线监控和营销信息自动采集,实施对电力市场营销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与管理。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和客户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简化用电手续,规范服务行为,使用户享受到优质服务,并可以杜绝人为阻塞电力销售渠道的行为,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三、结语
电力市场营销是一种有意识的经营活动,为了保证电力市场营销目标的实现,必须树立满足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营销理念,以电力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环保优质的电力产品,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采取弹性灵活的电力定价策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充分满足不同电力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拓宽电力市场份额,促进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乃昊.关于电力营销策略的思考[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2).
2、刘夏清,向卫东,沈文莉.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3、骆志华.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策略与实施[J].科技资讯,2006.
4、王军关.电力营销渠道和售电市场的开发[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3).
5、王运明.浅谈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
6、赖勇生.浅谈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J].广西电力,2002(2).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可持续发展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必须树立全球化的营销理念,以技术创新的优势带动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知识营销。市场营销创新应该成为推动企业营销的主要动力和趋势。
一、与客户建立亲情关系以实现共赢
亲情营销,强调把客户当成“朋友”或“亲人”,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关系,把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使之成为企业永远的“朋友”,也就是以企业的“感情投资”换取客户的“货币投资”。亲情营销是与关键客户建立长期的、令人满意的业务关系的活动,运用亲情营销最重要的是掌握与客户建立长期、良好业务关系的种种策略。
1、加强与客户的个人联系
个人联系即通过营销人员与客户的密切交流增进友情,强化关系。如经常邀请客户的主管经理参加各种营销活动,使双方关系逐步密切;记住主要客户及其亲属的生日或其他重要的日子,并在当天赠送慰问品以示祝贺,利用个人的社会关系帮助客户解决一些急需的、比较实际的问题等。通过个人联系开展亲情营销的缺陷是,容易造成企业过分依赖与客户长期接触的营销人员,增加管理的难度。因此,运用这一策略时应注意将企业联系建立在个人联系之上,通过长期的个人联系增强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亲密度,最终建立双方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要做到这点,企业应该建立客户数据库,收集和处理与客户有关的各种数据资料,并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一般而言,数据库中应包括以下信息:①一般信息,包括姓名、个性特点、联系方式等;②交易信息,包括订单、退货、投诉、服务咨询等,③促销信息,即企业开展了哪些活动,做了哪些事,最终效果如何等,④产品信息,客户购买何种产品、购买频率和购买量等。
2、实施俱乐部营销规划
俱乐部营销规划是指建立客户俱乐部,吸收购买一定数量产品或支付会费的客户成为会员。目前在我国,由于客户俱乐部形式还较为少见,会员客户会有一种满足感,因此很有吸引力。企业不但可以借此赢得客户忠诚度和市场占有率,还能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同时,要对老客户实施亲情营销规划,向经常或大量购买企业产品的客户提供奖励。通过长期的、相互影响的、增加价值的关系,来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3、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机构
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是亲情营销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建立专门从事客户关系管理的机构,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人任该部门总经理,下设若干营销经理。总经理负责确定营销经理的职责、工作内容、行为规范和评价标准,考核工作绩效。营销经理负责一个或多个主要客户,是客户所有信息的集中点,是协调企业各部门做好客户服务的沟通者。营销经理要经过专业培训,能够制定客户亲情营销计划和沟通策略,认真落实企业向客户提供的各项利益,处理企业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可能发生的问题,维持同客户的良好业务关系。
二、以全球营销理念推进“走出去”战略
1、充分认识市场营销国际化,推进“走出去”战略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的驱动下,各国企业纷纷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会,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产品。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正在以全球营销观念指导本企业的营销活动。
2、推进网络营销,开辟新的营销渠道
网络营销是指在互联网络上开展营销活动,可以取代现行的制和经销制。网络的快捷使世界变小,这种购物方式不仅成为21世纪的时尚,也日益成为产品交易的重要手段。商业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将市场营销中的分销移植到了互联网上,实现真正的虚拟营销。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分销体系,传递商品信息,吸引消费者,如何在网上和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是现代知识营销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新的营销观念。
三、以技术创新优势促进知识营销
1、企业必须具备技术创新优势
21世纪是技术创新的时代,先进的技术优势将领先产品潮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将更注重其品位和质量。快速的生活节奏,也将充分体现在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上。因此,企业如果没有技术创新的能力,将丧失技术优势,其产品就会失去角逐市场的机会。推进技术创新要顺应国际大趋势,朝着多能化、多样化、微型化、简便化、健美化、舒适化、环保化等方向发展。
2、占据高科技市场
高科技市场是我国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量。美国的微软、中国的北大方正等著名企业,都是在拓展这一市场领域中大获成功的。20世纪末人类开始进入高科技时代,电脑、互联网、激光、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还改变了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和原则,高科技营销管理将是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重点。在产品策略的组合方面,高科技所占比重会越来越高。高科技产品在市场总体份额中将逐渐超过传统产品的比重,出现供应引发需求而不是需求决定供应的状况。这完全不同于传统营销理论强调的由调查研究市场需求之后再确定供给的模式。
3、培养知识型的营销人才
营销创新能否成为我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关键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批知识型的营销人才。新的营销人才不再是经营型而应是知识型的营销人才。他们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科技知识水平,丰富的市场营销理论,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能够正确引导客户的消费观念,灵活运用综合知识使科技与营销完美结合,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四、重视绿色营销落实可持续发展要求
自20世纪70年代初,《人类环境宣言》的发表拉开人类环境保护的序幕以来,绿色浪潮风起云涌,使21世纪成为一个绿色世纪。绿色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企业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尽力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把市场需求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尽量减少乃至消除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策略创新国际化
1市场营销的战略内涵
1.1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
市场营销战略,是指在确定的总体战略指引下,根据市场等环境及自身营销条件的动态变化趋势,确定目标市场,选择相应的营销策略组合,并予以有效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1.2市场营销战略的特征
1.2.1从属性。一方面,可以把市场营销战略看作是企业整个战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市场营销战略和企业的总体战略以及其他职能战略都从属于完整的企业战略体系。另一方面,市场营销战略从属于企业总体战略,即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为保证总体战略的实施而制定的关于营销活动的战略规划,市场营销战略规定的方向和内容应与总体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并有利于总体战略的实施。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应为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
1.2.2相对独立性。市场营销是一项独立性非常强的职能。工作,它直接面对外部市场环境,具有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在相对完备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企业处于何种产业之中,都拥有相对独立的营销部门,都有专门的营销人员自主地开展各项市场营销活动。
1.2.3专一性。总体战略指导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而市场营销战略只是指导企业营销及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营销活动,它对与营销没有直接联系的工作基本不具有指导作用。
1.2.4融合性。由于企业内部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制约,市场营销战略也同企业的其他战略相关并融合。这不仅体现在总体战略和经营单位战略对市场营销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中,而且体现在市场营销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之间的相互融合。
1.3市场营销战略的内容
凡是事关企业营销工作的全局性谋划都是市场营销战略的内容。不过,无论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市场营销战略,一般都要对如下问题做出回答:
①企业的顾客是谁,或者说企业的市场在哪里,
②企业当前的市场地位和追求的市场地位是什么,
③企业的主要市场业务及增长向量是什么,
④市场营销工作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市场业务活动间进行分配,
2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过程
与营销战略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项工作,可以统称为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如图1所示。
2.1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
企业营销部门需要在分析评价营销环境、自身条件和总体战略等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需要的市场营销战略方案。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分析企业外部营销环境。包括企业面临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人口、技术、自然环境、产业发展、消费者需求与偏好等因素,进而识别企业的外部营销机会和威胁。
②分析企业内部营销条件。包括企业营销部门的决策权限、可以调动的人财物资源、已有的营销渠道、企业现有产品与服务竞争力、其他职能部门对营销部门的支持程度等因素,进而确认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③提出为实现营销目标可供选择的不同的市场营销战略方案。
2.2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市场营销战略实施与控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①市场营销工作年度目标的确定。企业应根据市场营销战略的要求,具体确定未来年度的营销工作计划。
②市场营销政策与策略组合的选择。企业应根据营销年度计划,提出未来一年实现年度工作计划的各项活动措施。
⑧市场营销资源的配置。企业应根据确定的年度目标和各项政策,对可以控制的营销资源进行分配。
④各项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包括具体指挥、协调开展营销活动时出现的营销部门内部、营销部门与外部环境、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⑤市场营销战略实施效果的衡量。企业应根据计划要求,对照实际执行结果,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和任务完成的效果。
⑥市场营销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偏差纠正。企业应对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进行矫正,确保营销计划的顺利执行。
⑦市场营销战略的调整。在内外条件发生重要变化时,企业应适时对市场营销战略做出调整和修正。
3市场营销创新方法与措施
3.1市场营销观念创新
3.1.1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优质服务来实现顾客的满意和忠诚,以此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获取最佳的利润和企业长远的发展。它侧重于保留与维持现有的顾客,注重长远利益,将服务作用表现出来,向顾客提供足够的承诺,与顾客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
3.1.2网络营销。所谓网络营销,是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借助计算机网络、电视通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进行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的基本营销目的、思想和营销工具与传统营销是一致的,它只是在实施和操作工程中借助了强大的互联网络。网络营销可利用网络开展订单收集、订货、销售、送货、结算等各环节的业务,从而能24h提供随时随地的全球性营销服务;可在网上存储大量的信息供消费者查询,传达的信息量大且精确度高;可避免推销员强势推销的干扰;可经由信息提供与互动交谈,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
3.1.3关系营销。关系营销的目的就在于同顾客结成长期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发展顾客与企业及其产品之间的连续性的交往,达到提高品牌忠诚度和巩固市场、促进销售的目的。关系营销包括3个组成部分:一是营销资料库。即确认并建立现在及潜在的顾客资料。二是传播不同的信息给不同的对象。即根据资料库所显示的顾客特征及喜好,依照其不同的需求,通过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传播渠道,来个别传播不同的信息。三是追踪产品与消费者、销售成果与成本的关系。
3.2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3.2.1产品策略创新。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其重要的标志在于它的产品能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满足变化的市场需要。这要求企业利用互联网、数据库这些新型手段更加广泛深入地收集有关消费者的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在产品开发中把顾客新的多样化需求考虑进去。尤其是在新产品“概念形成”阶段,企业营销部门应;隹确把握市场脉搏,为技术部门清晰地描述新产品的概念。而且,两个部门要相互渗透,相互参加对方的部门会议,在需要的时候组成跨部门的新产品开发小组。
3.2.2价格策略创新。价格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其变化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生产经营者盈利目标的实现。特别是随着现代市场营销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产品的价格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科学而艺术地进行产品的价格决策既有利于吸引和保持顾客,扩大市场份额,又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为此,产品价格的制定要考虑到产品成本的补偿和企业利润的获取,又要考虑到消费者所付出成本。这一成本既包括购买成本又包括使用成本,以及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3.2.3渠道策略创新。销售渠道是企业产品实现其价值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合理制定销售路线,选择、配置中间商和有效地安排产品的运输与储存,将使用的产品适时、适地、经济方便地提供给顾客,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前提下,加速产品的流通和资金的周转,提高企业市场营销的经济效果。
随着消费者收入日趋分层化、需求日趋个性化,企业以往的单一渠道已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营销渠道思维和模式,建立复合式销售渠道结构,针对不同的市场形态安排不同的渠道模式。
[关键词] 市场营销;创造;和谐;艺术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7-0072-03
[作者简介] 彭建仿,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讲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与品牌策划。
(重庆 400067)
一、市场营销:创造和谐的艺术
随着市场营销理论在现代社会的普及与应用,人们对市场营销内涵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最令人推崇的莫过于“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对市场营销所下的定义,即: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联系现代营销实践,细细品味,不难发现,科特勒实际上阐释了市场营销的实质――创造和谐。和谐,是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正是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才使得个人和群体能满足所需所欲,达成一种协调、均衡和有序的状态。没有“创造”,就不会有和谐,没有“交换”,也不会产生和谐;更重要的,没有双方的“满足”――“双赢”,也不会产生和谐。市场营销是一门创造和谐的艺术。本文主要从企业角度对市场营销创造和谐这一新论断进行解读,当然,这并不影响该论断对其他组织和个人的普适性。
市场营销不仅是当代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管理利器,而且已逐渐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核心思维方式,激发了律师、医生、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以及经济发展专家的丰富想象力。借助市场营销,个人和企业注重树形象,塑品牌,实现了与社会、时代的和谐,政府则树立了形象,加强了与民众的沟通,赢得施政支持,实现政治与社会和谐。
美伊战争期间,统一油在中国率先利用美伊战争事件进行行销传播取得极大成功,并荣获该年度“中国企业营销创新奖”,其营销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借世人期盼和平、和谐的心声,为自己的产品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宣传,“多一些,少一些摩擦”的经典广告语似乎至今尚在耳边回响。“摩擦”是不和谐的,惟有“”,才能实现和谐。墨守成规是不和谐的,营销的艺术性要求营销活动不断创新,惟有不断的营销创新,才能实现和谐。
二、市场营销的产生与发展:变不和谐为和谐
市场营销的兴起与普及推广乃至市场营销人才的走俏,实际上都与社会存在的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密切相关。企业要么因所在行业生产的产品总量超过了用户的总需求而出现过多的积压;要么因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滞销。供大于求、积压、滞销,这些都是不和谐的表现,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消除这些不和谐的因素。
市场营销创造和谐,这一本质性内涵有助于将其与推销等概念区别开来。推销是说服顾客来适应产品或企业,而营销是要求产品或企业去适应顾客。一切推销总是带有一定强迫性的,它强调“产品是被卖出去的,而不是被买去的”,它满足的不是顾客的需要,而是产品脱手的需要,“强迫性”以及满足的仅仅是企业单方面的需要,显然与和谐的要求相去甚远。推销不等于营销。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可以设想,某些推销工作总是需要的,然而,营销的目的就是要使推销成为多余。营销的目的在于深刻地了解顾客,从而使产品或服务完全适合他的需要而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当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时,也就实现了从不和谐到和谐的转变。
市场营销创造和谐,在其相关理念或概念中也可见一斑。市场营销管理哲学之一的社会营销观念更是强调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也就是说,它更关注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在未来的持续和谐。绿色营销概念则将追求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市场营销的着力点:创造三大和谐
1.市场营销创造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企业营销活动既要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也要受外部条件的制约。企业必须根据环境的实际与发展趋势,相应制定并不断调整营销策略,善于把握市场机会,防范可能出现的威胁,扬长避短,才能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适者生存”的状态实质上是企业与市场营销环境之间达成了某种和谐。相反,遭市场淘汰的企业则是由于企业与市场营销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和谐,甚至是严重的不和谐。百年老店“王麻子剪刀”的破产,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企业未能适时地进行技术创新,以致生产的剪刀“外观老土、容易生锈”,满足不了用户对剪刀“美观、新颖”的要求,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时代,王麻子剪刀的技术明显存在与时代的不和谐,或者说,“王麻子剪刀”的破产是企业经营或营销观念与新的市场环境下用户消费观念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和谐所致。
需要指出也是容易为企业所忽视的即为,企业不仅要与外部环境保持和谐,而且要在内部创造和谐,尤其是企业必须与内部员工达成和谐,这就是“内部营销”,内部和谐需要“照顾好照顾顾客的人”,因为员工满意是顾客满意的先决条件。员工对企业的选择,如同顾客对产品或品牌的选择,也是基于获得最大的“顾客让渡价值”。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会获得“顾客总价值”,如员工获得的薪酬福利、工作认同、培训、升迁机会等,也会付出“顾客总成本”,如体力与脑力劳动、机会成本等。因此,企业要从物质、精神、企业文化等层面为员工提供最大的顾客让渡价值。
2.市场营销创造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和谐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主要产生于生产同类产品或争夺同类顾客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且愈来愈集中在企业运作的市场营销环节。但市场经济不仅是竞争经济,还是竞合经济,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关系由竞争走向竞合就是佐证。所以,营销不是一味的战争,战争只是一种手段,营销要解决、实现的终究是“和谐”问题。
竞争性市场分析也表明,市场上之所以存在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和市场跟随者等企业角色之别,就在于通过不断的市场竞争、市场洗牌,使各类企业各得其所,也使各类顾客群体的需求得以满足,才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行业和谐与市场和谐。
3.市场营销创造企业与客户(顾客)之间的和谐
企业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与竞争者的较量,归根结底是适应客户、争夺客户,市场营销旨在创造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一种和谐状态(氛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和谐,可以从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方面得到体现。
企业通过树立市场营销理念,约束自身的行为,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建立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在产品或服务中融入情感因素以及为顾客增值实现共赢的思想,这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双方的交换氛围,而且重构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变一次性的交易关系为长期稳定的关系,这种发生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和谐氛围经过放大,产生供应链和谐,进而扩散到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使整个社会氛围日趋和谐。可见,市场营销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大有裨益(如图1)。
四、市场营销之本:和谐赢得客户
让客户满意,赢得客户是市场营销的宗旨,企业实施的一系列市场营销行为都是围绕这一宗旨展开的。
第一,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消费趋向、新的需求、消费偏好的变化以及对产品的期望等,然后,设计出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市场调研实际上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的促销活动也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作为卖方,企业需要掌握真实的客户需求信息,作为买方,客户也需要获得能真正满足自身需求的企业信息或产品信息,实践中经常出现的信息失真、闭塞或不对称问题,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或客户需求的满足,造成买卖双方的不和谐状况。
第二,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就是要探究客户心理,满足客户需求,以便在影响客户购买行为的诸因素中达成一种和谐,最终令客户实施购买行为,创造卖方与买方之间的和谐。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人们总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实现一种和谐――打破和谐――实现另一种和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人们所处的这种状态。
第三,STP营销。即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就是要找准企业自身的生态位,创造与环境、竞争者、客户之间的和谐。其中,最根本的是与客户之间保持和谐。比较而言,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客户的需求是无限的,企业惟有集中有限的资源为特定的客户提供最具吸引力的特定产品,才能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特定的产品给特定的客户,意味着企业不可能与所有的买方保持和谐,只能与特定的买方――目标客户群保持和谐。正是由于众多企业与客户达成的小和谐,才汇聚成了行业的大和谐,直至整个社会的大和谐。大和谐是一种趋势,这既给企业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拥有保持与客户持久和谐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四,4P策略。企业为占领目标市场制定的一整套营销组合策略,是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和谐的种种方略。具体地说,产品策略是创造和谐的现实使者,价格策略则充当了和谐的调节者,渠道策略充当了和谐的传播路径,促销策略充当了和谐的沟通工具。营销组合策略的动态性、整体性特征表明,4P之间的有效搭配,营销资源的有效配置,均应遵循和谐原则,和谐就是力量,这种力量会激发产生一种更大的和谐。
第五,4C策略。作为对“以企业为中心”的4P策略的发展,4C策略更是充分考虑客户的利益: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客户所需的而不仅仅是企业想卖的产品,考虑客户满足需求肯付出的能承受的成本,强调客户购买产品的便利性,依靠双向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出,每一个策略的提出都是为了消除买卖双方之间的障碍,变不和谐为和谐,从而赢得客户。可以预见,4C策略在今后企业赢得客户的过程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要在4C策略的基础上,实现4C策略与4P策略的融合,最终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和谐共生。
五、市场营销制胜方略:利益共享是最佳的和谐
和谐的本质是利益均衡、利益共享。解决营销中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和谐问题,归根结底是解决二者之间的利益共享问题。菲利普・科特勒说过一句话,没有降价两分钱抵消不了的客户忠诚。显然,这里的“两分钱”只是一个概数,旨在说明要培养客户忠诚需要企业让利于客户,与客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市场营销制胜之道应该是在培养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忠诚客户的同时给客户也带来价值,应该是“双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和谐。
和谐是一种境界。创造和谐既可理解为企业追求的营销目标,也可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还可理解为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但有待加强的一种营销活动。
企业要切实树立“与客户和谐共生”的观念。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即便提供相同产品或服务、互为竞争对手的企业之间也在寻求合作,企业更应与属于“共生”关系的客户合作,视客户为企业延伸的一部分。通过培养成功的客户,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获得企业自身的成功。
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受自身资源和实力的限制,在实现与客户和谐过程中可以分层次逐步实施。依照“和谐”程度的不同,企业可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方略。
1.紧密衔接和谐型市场策略。即在不牺牲企业利益的情况下,竭尽全力配合客户开展工作。如在供需方面,为客户及时提供原材料,保证客户的正点生产和及时供货,实现步调一致基础上的产供销一体化。这种和谐状态可以使整个“共生链”的资源得到整合和有效配置,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客户的经营成本,提高了客户的经营绩效。
2.资源渗透和谐型市场策略。即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或企业拥有但客户没有的资源(如技术)参与到客户的生产经营中,增强客户的经营实力。这是一种企业与客户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生方式。世界500强企业中,GE、爱默生、巴斯夫等44家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反过来,海尔就是这些企业的客户。3成多的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他们与海尔共同面向用户,使订单增值。他们与海尔也由过去简单的买卖关系,变成了今天的“和谐共生”关系。
3.甘当人梯和谐型市场策略。即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为帮助客户成功可能牺牲企业的眼前利益。20世纪末,道化学公司旗下的道塑胶在进行定位时,就提出“帮助客户成功”的理念,以寻求与客户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公司不仅出售产品和服务,还“出售”客户成功,广告部门的一位高级经理说:不论他们使用道的塑胶去做安全袋还是复杂的飞机设备,我们(显然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都要去帮助他们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这一新思路在定位声明中总结得很好:只有你们获得成功,我们才会成功。这种新的定位使道塑胶真正成了一个顾客导向型的公司,道塑胶也因此成为塑胶行业的领先者。
显然,企业与客户和谐的这三种类型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的,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前两个层次,第三层次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如图2)。
六、结束语
在企业营销纷争不断且战术多变的时代,把握营销创造和谐的实质,变不和谐为和谐,实现企业与环境、竞争者、客户之间的和谐。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与竞争者、客户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微观体现,这也预示着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创造和谐的艺术将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 医药市场营销;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R95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a)-102-02
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它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分支,又涉及医学、药学、心理学、广告学、管理学、药事法规等许多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时它又集方法性与实务性于一体。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对营销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并不只是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中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他们理解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营销策略和方法,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即发现问题的能力、组织资源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与客户沟通协调的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而中职的教育与高等学府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不同,侧重于学生的技能的培养,培养市场所需要的实战型的人才。学科的特点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向我们的医药市场营销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寻找适合市场营销这一学科的创新教育方法。
1教学观念上寻求创新
在过去的教育甚至现在的很多学科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习惯地把自己定位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通过各种方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书呆子”、“高分低能儿”。我们教师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更多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团队合作、全班交流等机会。这些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另外,我们营销工作者不是单枪匹马战斗,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我们现在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创业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还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把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教给我们的学生,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教师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可以通过观察、倾听、交流等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因为学生的一些好的想法会让我们惊喜,那是我们不曾想到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教法上要寻求创新
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一些纯理论的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工作,并且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所以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案例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是市场营销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利用自己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案例进行学习、思考、分析、研究和辩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工具,使学生设身处地去处理或解决企业市场营销所面临的问题,即学生处于决策者的地位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对医药企业营销问题的真实描述,包括管理人员在制定营销决策时所依据的事实、观点甚至是偏好。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中所涉及的所有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研究,以做出营销诊断,找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从中筛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显然,在医药市场营销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下以极小的风险来培养和发展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案例,学生会比较容易地掌握本课程内容,并根据案例来模仿操作,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所以,案例教学是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我们要注意选取一些与时代相近,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
2.2创建“全真”营销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采用模拟销售的训练方法,比如分小组或分角色扮演顾客、销售人员等进行模拟销售训练。不可否认,通过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销售的过程,锻炼了能力,但是,毕竟这是设计好的情景,无论是交易成功与否都存在着感情因素,与真实的销售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真实销售训练,这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营销工作的苦与乐,才能真正锻炼能力。
那是不是说,让我们的学生到企业,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去体验呢?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我们很难长期提供这样的条件。但是,我们生活在经济社会里,学生每天也会从事各种各样的交易(主要是以买东西为主),而这些正是真实的销售活动,也是我们训练学生的很好素材。在这过程中就有书本中理论知识的体现和运用,只是我们的学生没意识到或错误地认为,只有踏上销售工作岗位才是真正地做营销工作。因此,我们可以反复提醒我们的学生从这些生活经验中来理解我们所学的知识,而且,现在是换位思考,从买方、顾客的角度思考,能更好地总结销售技巧,为将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提供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定期举办销售竞赛或销售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小市场,一个实践的平台。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搞一次这样的活动,以自愿为原则,学生自由组合创建自己的企业,并自行开展销售工作。教师只是为大家提供基本的场地和召集活动,在必要时给予指导。资金的筹集,公司的组建,目标市场的选择,产品的确定,柜台的设计,促销方式的实施等等,全部都是学生自己实施操作的,可以说是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让学生真正当了一回老板,真正尝试去赚“第一桶金”。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如何解决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这过程中,并不是所有队伍的经营都是成功的,有的队伍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经营失败,但这恰恰就是真实的市场,市场的真实――市场中存在着太多的因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据事后的反馈,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因为活动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也通过实际操作证实和纠正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巩固了知识结构。
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兴艳.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营销战略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4):79-80.
[2]单学滨.营销人员综合素质探析[J].经济管理,2004,(4): 79-81.
[3]李云伟, 伊利, 张黎.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电子商务》教学的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170-171.
[关键词] 市场营销;创造;和谐;艺术
一、市场营销:创造和谐的艺术
随着市场营销理论在现代社会的普及与应用,人们对市场营销内涵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最令人推崇的莫过于“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对市场营销所下的定义,即: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联系现代营销实践,细细品味,不难发现,科特勒实际上阐释了市场营销的实质——创造和谐。和谐,是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正是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才使得个人和群体能满足所需所欲,达成一种协调、均衡和有序的状态。没有“创造”,就不会有和谐,没有“交换”,也不会产生和谐;更重要的,没有双方的“满足”——“双赢”,也不会产生和谐。市场营销是一门创造和谐的艺术。本文主要从企业角度对市场营销创造和谐这一新论断进行解读,当然,这并不影响该论断对其他组织和个人的普适性。
市场营销不仅是当代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管理利器,而且已逐渐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核心思维方式,激发了律师、医生、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以及经济发展专家的丰富想象力。借助市场营销,个人和企业注重树形象,塑品牌,实现了与社会、时代的和谐,政府则树立了形象,加强了与民众的沟通,赢得施政支持,实现政治与社会和谐。
美伊战争期间,统一油在中国率先利用美伊战争事件进行行销传播取得极大成功,并荣获该年度“中国企业营销创新奖”,其营销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借世人期盼和平、和谐的心声,为自己的产品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宣传,“多一些,少一些摩擦”的经典广告语似乎至今尚在耳边回响。“摩擦”是不和谐的,惟有“”,才能实现和谐。墨守成规是不和谐的,营销的艺术性要求营销活动不断创新,惟有不断的营销创新,才能实现和谐。
二、市场营销的产生与发展:变不和谐为和谐
市场营销的兴起与普及推广乃至市场营销人才的走俏,实际上都与社会存在的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密切相关。企业要么因所在行业生产的产品总量超过了用户的总需求而出现过多的积压;要么因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滞销。供大于求、积压、滞销,这些都是不和谐的表现,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消除这些不和谐的因素。
市场营销创造和谐,这一本质性内涵有助于将其与推销等概念区别开来。推销是说服顾客来适应产品或企业,而营销是要求产品或企业去适应顾客。一切推销总是带有一定强迫性的,它强调“产品是被卖出去的,而不是被买去的”,它满足的不是顾客的需要,而是产品脱手的需要,“强迫性”以及满足的仅仅是企业单方面的需要,显然与和谐的要求相去甚远。推销不等于营销。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可以设想,某些推销工作总是需要的,然而,营销的目的就是要使推销成为多余。营销的目的在于深刻地了解顾客,从而使产品或服务完全适合他的需要而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当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时,也就实现了从不和谐到和谐的转变。
市场营销创造和谐,在其相关理念或概念中也可见一斑。市场营销管理哲学之一的社会营销观念更是强调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也就是说,它更关注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在未来的持续和谐。绿色营销概念则将追求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市场营销的着力点:创造三大和谐
1.市场营销创造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企业营销活动既要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也要受外部条件的制约。企业必须根据环境的实际与发展趋势,相应制定并不断调整营销策略,善于把握市场机会,防范可能出现的威胁,扬长避短,才能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适者生存”的状态实质上是企业与市场营销环境之间达成了某种和谐。相反,遭市场淘汰的企业则是由于企业与市场营销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和谐,甚至是严重的不和谐。百年老店“王麻子剪刀”的破产,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企业未能适时地进行技术创新,以致生产的剪刀“外观老土、容易生锈”,满足不了用户对剪刀“美观、新颖”的要求,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时代,王麻子剪刀的技术明显存在与时代的不和谐,或者说,“王麻子剪刀”的破产是企业经营或营销观念与新的市场环境下用户消费观念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和谐所致。
需要指出也是容易为企业所忽视的即为,企业不仅要与外部环境保持和谐,而且要在内部创造和谐,尤其是企业必须与内部员工达成和谐,这就是“内部营销”,内部和谐需要“照顾好照顾顾客的人”,因为员工满意是顾客满意的先决条件。员工对企业的选择,如同顾客对产品或品牌的选择,也是基于获得最大的“顾客让渡价值”。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会获得“顾客总价值”,如员工获得的薪酬福利、工作认同、培训、升迁机会等,也会付出“顾客总成本”,如体力与脑力劳动、机会成本等。因此,企业要从物质、精神、企业文化等层面为员工提供最大的顾客让渡价值。
2.市场营销创造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和谐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主要产生于生产同类产品或争夺同类顾客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且愈来愈集中在企业运作的市场营销环节。但市场经济不仅是竞争经济,还是竞合经济,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关系由竞争走向竞合就是佐证。所以,营销不是一味的战争,战争只是一种手段,营销要解决、实现的终究是“和谐”问题。
竞争性市场分析也表明,市场上之所以存在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和市场跟随者等企业角色之别,就在于通过不断的市场竞争、市场洗牌,使各类企业各得其所,也使各类顾客群体的需求得以满足,才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行业和谐与市场和谐。
3.市场营销创造企业与客户(顾客)之间的和谐
企业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与竞争者的较量,归根结底是适应客户、争夺客户,市场营销旨在创造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一种和谐状态(氛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和谐,可以从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方面得到体现。
企业通过树立市场营销理念,约束自身的行为,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建立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在产品或服务中融入情感因素以及为顾客增值实现共赢的思想,这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双方的交换氛围,而且重构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变一次性的交易关系为长期稳定的关系,这种发生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和谐氛围经过放大,产生供应链和谐,进而扩散到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使整个社会氛围日趋和谐。可见,市场营销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大有裨益(如图1)。
四、市场营销之本:和谐赢得客户
让客户满意,赢得客户是市场营销的宗旨,企业实施的一系列市场营销行为都是围绕这一宗旨展开的。
第一,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消费趋向、新的需求、消费偏好的变化以及对产品的期望等,然后,设计出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市场调研实际上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的促销活动也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作为卖方,企业需要掌握真实的客户需求信息,作为买方,客户也需要获得能真正满足自身需求的企业信息或产品信息,实践中经常出现的信息失真、闭塞或不对称问题,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或客户需求的满足,造成买卖双方的不和谐状况。
第二,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就是要探究客户心理,满足客户需求,以便在影响客户购买行为的诸因素中达成一种和谐,最终令客户实施购买行为,创造卖方与买方之间的和谐。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人们总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实现一种和谐——打破和谐——实现另一种和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人们所处的这种状态。
第三,STP营销。即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就是要找准企业自身的生态位,创造与环境、竞争者、客户之间的和谐。其中,最根本的是与客户之间保持和谐。比较而言,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客户的需求是无限的,企业惟有集中有限的资源为特定的客户提供最具吸引力的特定产品,才能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特定的产品给特定的客户,意味着企业不可能与所有的买方保持和谐,只能与特定的买方——目标客户群保持和谐。正是由于众多企业与客户达成的小和谐,才汇聚成了行业的大和谐,直至整个社会的大和谐。大和谐是一种趋势,这既给企业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拥有保持与客户持久和谐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四,4P策略。企业为占领目标市场制定的一整套营销组合策略,是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和谐的种种方略。具体地说,产品策略是创造和谐的现实使者,价格策略则充当了和谐的调节者,渠道策略充当了和谐的传播路径,促销策略充当了和谐的沟通工具。营销组合策略的动态性、整体性特征表明,4P之间的有效搭配,营销资源的有效配置,均应遵循和谐原则,和谐就是力量,这种力量会激发产生一种更大的和谐。
第五,4C策略。作为对“以企业为中心”的4P策略的发展,4C策略更是充分考虑客户的利益: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客户所需的而不仅仅是企业想卖的产品,考虑客户满足需求肯付出的能承受的成本,强调客户购买产品的便利性,依靠双向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出,每一个策略的提出都是为了消除买卖双方之间的障碍,变不和谐为和谐,从而赢得客户。可以预见,4C策略在今后企业赢得客户的过程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要在4C策略的基础上,实现4C策略与4P策略的融合,最终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和谐共生。
五、市场营销制胜方略:利益共享是最佳的和谐
和谐的本质是利益均衡、利益共享。解决营销中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和谐问题,归根结底是解决二者之间的利益共享问题。菲利普·科特勒说过一句话,没有降价两分钱抵消不了的客户忠诚。显然,这里的“两分钱”只是一个概数,旨在说明要培养客户忠诚需要企业让利于客户,与客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市场营销制胜之道应该是在培养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忠诚客户的同时给客户也带来价值,应该是“双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和谐。
和谐是一种境界。创造和谐既可理解为企业追求的营销目标,也可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还可理解为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但有待加强的一种营销活动。
企业要切实树立“与客户和谐共生”的观念。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即便提供相同产品或服务、互为竞争对手的企业之间也在寻求合作,企业更应与属于“共生”关系的客户合作,视客户为企业延伸的一部分。通过培养成功的客户,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获得企业自身的成功。
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受自身资源和实力的限制,在实现与客户和谐过程中可以分层次逐步实施。依照“和谐”程度的不同,企业可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方略。
1.紧密衔接和谐型市场策略。即在不牺牲企业利益的情况下,竭尽全力配合客户开展工作。如在供需方面,为客户及时提供原材料,保证客户的正点生产和及时供货,实现步调一致基础上的产供销一体化。这种和谐状态可以使整个“共生链”的资源得到整合和有效配置,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客户的经营成本,提高了客户的经营绩效。
2.资源渗透和谐型市场策略。即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或企业拥有但客户没有的资源(如技术)参与到客户的生产经营中,增强客户的经营实力。这是一种企业与客户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生方式。世界500强企业中,GE、爱默生、巴斯夫等44家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反过来,海尔就是这些企业的客户。3成多的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他们与海尔共同面向用户,使订单增值。他们与海尔也由过去简单的买卖关系,变成了今天的“和谐共生”关系。
3.甘当人梯和谐型市场策略。即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为帮助客户成功可能牺牲企业的眼前利益。20世纪末,道化学公司旗下的道塑胶在进行定位时,就提出“帮助客户成功”的理念,以寻求与客户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公司不仅出售产品和服务,还“出售”客户成功,广告部门的一位高级经理说:不论他们使用道的塑胶去做安全袋还是复杂的飞机设备,我们(显然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都要去帮助他们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这一新思路在定位声明中总结得很好:只有你们获得成功,我们才会成功。这种新的定位使道塑胶真正成了一个顾客导向型的公司,道塑胶也因此成为塑胶行业的领先者。
显然,企业与客户和谐的这三种类型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的,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前两个层次,第三层次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如图2)。
六、结束语
在企业营销纷争不断且战术多变的时代,把握营销创造和谐的实质,变不和谐为和谐,实现企业与环境、竞争者、客户之间的和谐。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与竞争者、客户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微观体现,这也预示着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创造和谐的艺术将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铁路货运;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80
[中图分类号]F532;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开展市场营销是现代企业所希望实现的目标,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于企业方面,它能够为企业提供最为先进的营销理念及方法;于市场方面,它能为市场优化营销理念,为经济秩序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实践的基础。国家铁路货运市场在多年传统体系的发展进程中已形成一套独有的运营理论及实践经验体系,现如今,其应尝试在融入电子商务领域的基础上,吸收现代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组织体系的经验,提出市场营销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最后寻求创新,突破企业自身发展的瓶颈。
1 电子商务条件下铁路货运市场的营销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2年9月,我国铁路货运市场正式开通电子商务模式,它改变了铁路运输企业及其市场营销领域的整体格局,主要对运输组织、经营模式及利益分配进行了深入地调整,也提出了基于市场需求的组织运输策略,并实现了以电子商务受理为主的开放式货运、随到随运的运输组织模式,是从内部生产到市场导向的跨越性转变。当然,为了适应电子商务背景下全新的市场营销理念,迎合市场信息化发展的规律特征,铁路货运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1.1 问题提出
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化是对传统铁路市场发展的新挑战,它融入了更多信息化的工具手段,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分析市场,加快产品服务更新的节奏,并实现服务时代性的优化,解决传统铁路货运市场中所存在的产品需求、市场开拓、角色分配等问题,即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的铁路运输模式的创新,进而间接的打开市场营销环节。以下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铁路货运企业在融入电子商务市场,发挥营销理念创新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首先,我国铁路货运企业在营销观念上严重落后,电子商务环境与西方国家相比发展水平不足,没有真正的营销主体。具体来说,我国铁路货运企业并不能从实质上融入电子商务环境中,因为其不存在一个职责明确且营销体系组织健全的主体,没有严格的分配机制,指派哪些部门来做市场工作、哪些部门来制订物流解决方案,又有哪些部门要与生产部门形成联动,改善、更新运输物流的数据。所以这种无专业性的市场营销是无法匹配其已有的电子商务的相关功能的,这就导致了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恶性停滞。
其次,我国铁路企业在实现政企分开后,铁路局成为了货\市场的主体,但实际上这种政策的改变并没有对铁路货运形成实质性的改变。如果按照市场营销学中所阐述的“4P理论”(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我国传统的铁路企业都是存在问题的,其缺乏对前期市场的调研、缺乏市场需求满足能力、缺乏价格调整能力和渠道挖掘能力,也严重缺乏营销经验,无法真正驾驭电子商务平台的所有功能,所以营销理念的提高、市场形势的分析及主动营销意识的增强等都是铁路货运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解决思路
铁路货运企业应融入电子商务理念,走信息化市场营销路线,在电子商务市场中也应开阔思路,不能局限于电子商务的模式、解决方案、应用软件及网络平台,应从铁路货运本身深入考虑问题,要从市场需求及作业任务流程出发进行营销活动的规划,并将其与电子商务理念充分融合,做到“市场调研在先、产品规划设计跟进、客户关系管理在后”的发展主线,明确市场开拓方案、开拓办法,分析市场需求,满足客户需要,全面促进铁路货运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营销理念的创新,使货运环节更加透明化和市场化。下面给出基于电子商务条件下铁路货运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模型,企业应根据这一模型来寻求营销管理理念的创新。
2 电子商务条件下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理念创新的途径
2.1 市场营销模块创新设计的途径
2.1.1 市场细分
铁路货运市场细分应基于客户实际的地理位置、需求心理及企业在市场的现实收益,针对不同的铁路货运产品展开分析。同时也要做好客户调研工作,将调研信息传递到电子商务市场分析模块中,再根据分析结果划分子市场,寻求共同的特征,找到市场差异,给出运输技术的方案。市场细分的原则在于将细分市场的消费群体作为目标客户群,同时制定市场目标和市场营销策略,基于客户需求、满足程度与竞争状况来得出市场收益。通过市场细分,铁路货运企业也能够根据自身的运作及政府的优惠政策来争取局部市场占有的优势,提供能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货运服务,全面提升企业在铁路货运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
2.1.2 客户细分
铁路货运企业应基于物流市场的客户构建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以客户需求为侧重点,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为满足客户多元化、异质性的需求,其应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客户细分,它主要通过计算机数据存储库的信息来整合、调查日常客户的信息,将客户细分为最有价值的、最忠诚的、潜在的、成长性最好的、最容易流失的几类群体,然后根据各色客户的物流需求,基于分析模块进一步进行细分,最终为铁路货运及市场营销决策提供科学性合理的依据。
2.1.3 产品定位分析
铁路货运市场需要围绕物流的需求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它主要依据市场分析模块中市场细分及客户细分的数据来把握和衡量客户的心理,将对产品的设计定位准确精细到客户的货运需求基础上。同时,铁路货运企业要明确自身只是物流行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因此,它的营销工作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信誉度优势,摆正位置,合理的与诸如水运、陆运等同行企业之间进行有效合作,满足客户对于物流整合的现实需求,利用电子商务网络将物流综合化、连锁化,这也能从某种程度上降低同行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实现铁路货运基于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营销收益的最大化。
2.2 客户服务模块创新设计途径
2.2.1 创建模块
首先要围绕客户服务来创建模块,该模块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能根据市场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它的主要功能应包括针对客户所提出前、中、后期的企业需求实时把控,并通过信息化网络将模块与物流、客户二者联系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结构。然后对其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并将筛选后的信息及时传递到营销人员一方,委任他们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优化电子商务背景下货运市场营销的创新途径。同时,信息系统也要接纳用户所提出的新要求,要基本围绕全面提升营销服务质量来给出相应的对策。
2.2.2 畅通铁路货运产品信息传递
应该在铁路货运开行后对客户进行定期走访,找出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举例来说,某食品深加工产品的企业希望通过铁路货运50万吨货物,同时选择运输的方式为集装箱运输,但由于受到收货企业订单要求的影响,希望改成列配车货运来满足收货企业的需求。此时铁路货运企业就应调出客户的信息对其项目进行数据的重新计算和整合,为其协调,并推出全新的产品调整运输方式,以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同时全面提高物流服盏闹柿俊
2.2.3 完善跟踪回访机制
在货运项目周期运作完毕后,要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对货运市场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看客户是否已拥有新想法和新需求,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建立三级营销机构处理临时问题和网络应急机制,对产品货运运行的前、中、后期分别构思货运产品的新规划,按照其信息数据结构分层次来解决货运营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铁路货运的信息化服务水平,让企业快速适应电子商务环境,并不断拥有创新的发展思路。
3 结 语
本文围绕电子商务条件的背景论述了货运企业在市场营销理念方面的创新思路,明确理清了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之间商业运营的互补互助关系。同时也提出了要对企业市场营销规划进行相关的细分,构建基于客户满足的服务模块技术的方案,证明了电子商务环境对促进企业市场营销理念创新的重要性。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恩替卡韦,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28-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感染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61例,这些患者均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且谷丙转氨酶(ALT)为31―400 U/L。这些患者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诊断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修订的诊断标准,均有3年以
上乙肝肝硬化病史,且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
将这61名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治疗组患者31例,其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6例,年龄范围在34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岁。对照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5例,年范围在35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岁。
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还原型谷肤甘肽、甘草酸二胺以及利尿、防治感染等综合性治疗,在腹水消退、ALT复常后停用。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让患者空腹口服恩替卡韦,每天服用0.5毫克,用药前后各2小时不能进食;对照组让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每天服用10毫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乏力、纳差、厌油、尿黄、腹胀等症状减轻及复常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
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ALT值:女
有效:有效:症状消失或减轻,肝功能、HA等恢复正常或降为原来的1/3,HBV
-DNA阴转,治疗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
无效:症状减轻不明显,肝功能指标等不降低或者升高。
肝功能改善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表示: ±s;
计数资料表示:%;
P
2 结果
2.1 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如表1.
2.2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等改善情况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等改善情况如表2.
由表2.可知,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及HA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治疗后两组病毒学指标改善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毒学指标改善情况如表3.
2.4 HBV耐药发生率
HBV耐药发生率如表4.
2.5 肝脏MR好转率
治疗组肝脏MR好转率为96.8%,对照组肝脏MR好转率为40%。
2.6 并发症及毒副反应
治疗组无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
对照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3例,肝癌2例,肝昏迷2例,死亡1例。
3 结论
本研究中治疗组的症状复常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ETV可以使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乙肝五项标志物中HBeAb阳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
明ETV可继续抑制HBV的复制。治疗组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及毒副反应,说明ETV长期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总而言之,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是较好的。
4 结语
本研究表明,ET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明确,可不同程度逆转肝硬化,抑制病毒复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好,毒副反应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红彬,胡中伟,郭家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2(2):121-123.
1 商品市场及其交易效率概述
(一)商品市场概述
不同经济发展环境下,商品市场的形态或形式有所不同,大致经历了四种形态;第一种,初级的形态,主要表现为沿街、露天场地交易,主要存在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以我国西部或者偏远山区集镇中定期的集市为代表;第二种,有集中、固定场地的“摊位”形态,该形态下的商品市场每天都有交易活动,有一定的基础设施,但是相应配套设置严重不足,主要存在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县城;第三种,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规模相对较大的大型商品市场,交易方式主要以批发为主;第四种,类似于第三种形态的商品市场,主要区别是在批发基础上增加了零售,特别是在现代物流系统支撑下的电子商务批发零售,该种方式商品销售在市场商品销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伴随“电商”的越来越成熟,第四种形态的商品市场形式变得越来越普遍。
(二)商品市场交易效率
商品市场的发展必须对交易效率予以足够重视。为了保证商品市场良好的交易效率,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给予客户更好的用户体验,必须不断的审视商品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尝试进行转型、创新,力争不断提高交易双方的便利性,提高交易效率。特别是在新建、扩建商品市场发展的初期,众多企业开始入驻状态下,要积极的从企业发展角度考虑商品市场的改进与创新问题,考虑商品市场交易效率的提升问题,无论是对刚刚入驻企业的未来发展还是商品市场自身的未来发展,都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2 当前影响商品市场交易效率主要因素
(一)商品市场存在经济基础的变化
随着商品市场发展的越来越成熟,特别是商品市场中各企业的发展壮大,商品市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这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成功生存、发展壮大的企业已经有了很强的市场销售渠道开拓能力,不再单纯依赖商品市场。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我国商品市场存在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对商品市场提出了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
(二)商品市场之间的竞争渐趋激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地区商品市场数量不断增多,从最初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城市、类型较为单一的商品市场,发展至今遍布全国各地、各类型一应俱全的商品市场,即使同一商品市场中同类商品较大的销售网点也不止一个,这就导致同一商品市场中不同销售网点、不同商品市场之间竞争的越来越激烈,竞争环境的加剧必然引起企业生存环境的剧烈、严峻变化,企业对商品市场越来越难于选择,关键是商品市场间同质化严重,无法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便利的服务,商品市场自身发展也难免要陷入困难境地。
(三)成熟现代物流业与电商的成功
对当前商品市场交易效率提出最大挑战的莫过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成熟和电子商务的成功;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越来越成熟,极大的降低了产品运输成本,特别是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的崛起,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二者的绝佳组合使商品市场中的“批发”交易效率优势彻底不复存在,商品市场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面前是“批发输给了零售”。同时,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品市场中传统的现金交易方式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支付”显得更加的安全与便利,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商家的选择,所谓“线上交易、线下提货”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和最佳选择。
3 基于提高交易效率的商品市场创新发展策略
(一)实现商品市场集约化、多功能发展,提高交易效率
对于商品市场的创新发展,有必要从有计划降低交易成本入手,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降低商品市场中商品的交易与流通成本,特别是借降低交易成本之机提高商品市场的交易效率,只有商品市场的交易效率提升了,缩小了与其他交易方式在交易效率上的差距,才有可能真正夺回商品市场在商品交换、交易中的优势与地位,才能将更多的老客户留在商品市场内及吸引更多的新客户入驻商品市场,奠定商品市场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基础。具体措施,如淘汰客户较少的商品市场改造它用,逐步降低地区范围内商品市场的数量,减少商品市场之间的不良竞争,促使地区范围内的商品市场向着集约化、多功能方向发展。
(二)加强商品市场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支持与建设
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子商务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不容人们所忽视,其对商品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对商品市场发展而言,需要进一步认清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必须主动适应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所需,加强商品市场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的功能支持;就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而言,商品市场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货源基地与物流集散地,如果能得到商品市场的支持,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必将再提升一个新的层次。因此,使商品市场尽快适应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将商品市场建成企业云集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集散地,是加快商品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商品市场商场化,实现向商品同时批发与零售转变
通过商品市场的商场化改造,将商品市场的批发与商场的零售功能集于一身,必然会大幅、有效提高其交易效率,促使商品市场向着可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易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商品市场在经济发展初期具有的交易效率优势不断收到挑战。商品市场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转型,重新获得交易效率的竞争优势或者进行商场化改造来转型升级,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发展需要,同时也要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市场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尽相同,商品市场对当前的经济发展起的推动作用也不尽相同,对商品的专业市场进行创新转型时要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天津300193)
摘要:为培养“医药学+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分析要素及创新评价标准。结果显示,该系统在网络的环境中能达到使学生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 :“医药学+市场营销”;高校;教学网络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038—02
基金项目:天津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产学研结合体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研究——以天津高校为例”(CE3007)。
收稿日期:2013—12—10
作者简介:张健(1963— ),女,天津人。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医药战略管理与创新系统。
一、构建教学网络创新系统
(一)教学网络创新系统描述
通过对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进行研究发现:各大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都比较接近,专业差别化不明显。即便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市场营销特色专业,也同样没有形成明确的行业特色。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开办的市场营销专业依托医药学院校的行业优势,在课程设置上除市场营销的核心课程之外,还增加了医药企事业工作人员所必需的中医药学概论、基础医药学概论、药学概论、临床医药学概要、药事管理学、制药工程等医药专业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既具有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更具有医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必需的医药类相关知识,真正成为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主要要素构成了传统教学系统,而“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构建必须全面引进网络教学媒体,使其成为系统内的第四要素。因此,“学与教”的四个要素已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师以“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开发“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的学习系统,把自己的情感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网络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先进的媒体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即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自由支配的时间端上从互联网寻找和选择学习资源及教师,根据相应的要求,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可以评价学习成绩,通过主动学习,学生充分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时尚;而教学内容这个要素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教材,还应当包括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录音带、录像带、CAI课件、多媒体课件以及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取的各种“医药学+市场营销”的信息资源。教师将传授知识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建立“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结构的对象。网络教学兼有光、电、声三种综合效应,提供的是多姿多彩的鲜明画面、三维的立体空间、活泼的动画效果和动听的语音效果,充分刺激和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方便、快捷地处理“医药学+市场营销”的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通过链接的“医药学+市场营销”资源,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弥补了教师个人方面的局限性。教学中心从教到学的转变是网络教学的客观要求,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不能把四个要素简单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应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教学网络系统创新运行中的要素分析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稳定的“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使这四个要素相互促进,形成完善的教学活动进程。
1.以学生为中心是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核心理念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成为可能,教师不能单从管理者和系统的便利性来考虑,而应以是否满足学生的要求为主要出发点。网络教育在时空上的独立性使得四个要素产生了一定的分离,如果这种分离不能很好地相互配合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教学的目标就无法达到。因此,教师不应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医药学+市场营销”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探索“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的态度和技巧,提高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网络教学系统已由传统管理理论中的工业化模式转变为服务业模式,它不再将效率作为唯一的出发点,而是更注重“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学生借助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就能够从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个人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去获得知识,这是网络教育个别化学习得以实现和成功的保证,是网络教育独具特色之处。
2.建设教学资源是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前提
教师应从市场营销的特点出发,熟悉医药学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型、资源型学习。但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应当充分搜集、整理和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只要是网站上可用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可以用于教学,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时,再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3.开发教学设计是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核心内容
要注意运用情感激励和创新精神来整合课程设计,促使教学资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网络教学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激发出创造精神。为此,开发网络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学习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二、完善教学网络系统创新的评价标准
完善评价标准是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客观要求。掌握教学评价的新方法、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客观要求。“医药学+市场营销”网络课程具有一些与网络相关的特点:突出了交互的重要性;重视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学管理与支持的评价内容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应该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
(一)协调标准
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既要客观反映评价者之间的价值观念,也要遵循客观条件,最终形成对学习资源客观一致的评价,这应是评价活动的基础,是在评价中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
(二)系统标准
根据知识连贯的特性,从综合角度考察学习资源,特别要关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彼此联系和相互作用。
(三)有效标准
网络教学要根据有效性来评价,合理和有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对网络课程进行评价时,唯一的出发点是一切以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为目标。
三、结论与建议
在“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现代网络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手段的变革,其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中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网络教学中应注重“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中四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注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策略,做到人机优势互补,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把丰富而切实的学习资源带给学生,使交叉的“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变得相对简单,让抽象的“医药学+市场营销”理论变得具体。这样,“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才能在快乐学习的环境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张贵华,石青辉.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法创新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5).
[2]邱溆,肖丽萍.网络营销案例教学方法初探[J].技术与市场,2009(6).
[3]张宏山.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27).
>> 转观念适应新常态,抢市场争创大效益 积极探索路企战略合作长远发展之路 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 着力构建“五大”体系 适应新常态,谋划新发展 适应新常态 实现新发展 适应新常态 共谋新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如何转变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崭新发展 积极适应新常态,加快人才工作发展 适应金融新常态 创造发展新活力 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努力实现贵州经济发展新跨越 金融市场最大挑战是适应“新常态” 以市场为导向适应新常态的思考 如何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大逻辑 投身丝绸之路大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积极适应新常态 实现经济稳增长 积极引导大学生适应就业形势新常态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积极适应新常态 积极适应新常态 推进石嘴山产业转型升级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开创新局面 新首页 新平台 新战略 百度建新生态系统抢市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彭其渊,等.客运专线运输组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A.A.Assad.Models for rail transportation.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1980,14(3):205-220.
上海产权市场起步于1994年,基于乡镇集体企业改制需要而成立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1996年3月,城乡产权交易所改组为上海产权交易所,扩展为为国企改革服务。1999年12月,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建立,成为全国最早进行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的机构。2003年12月,产权交易所、技术产权交易所合并成立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海联交所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产权交易市场。2008年,上海产权市场全年累计成交各类产权交易2057宗,成交额达到1073.52,在国内首破亿元大关,同比上涨了12.18%以上,交易规模和运行质量连续14年保持国内第一。上海产权市场创新模式下形成的先发优势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的广泛认可,其发展特点可以概括为:
(一)起点高――瞄准国际成熟资本市场框架,高标准建设上海产权交易市场
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最初的市场定位为国有产权交易的平台。但是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为主要载体的市场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框架,高标准建设上海产权交易市场,在现实中已经发挥了资本市场中准三板的作用。这得益于市场完善的交易制度和监管机制。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构筑了经纪人队伍、交易平台、监管机构相对分离又管理统一的市场系统,以制度建设确保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二)目标准――通过服务央企做大做强产权市场,占据国内产权市场制高点
上海产权市场抓住了服务央企这一核心目标,通过服务央企带动了其他各类企业的产权交易,并且占据了国内产权交易市场的制高点,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产权交易市场。2004年至今,累计服务的央企单位达1707家,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尤其是吸引了中石化、中石油、中国邮政、宝钢集团、中远集团等大型央企进场交易,提高了市场能级。
(三)创新快――不断结合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热点创新交易品种,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
第一,顺应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央企重组:第二,顺应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如组建了“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权交易中心”等:第三。顺应了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成为私募股权投融资活动的重要平台:第四,顺应了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积极搭建外资并购的重要平台。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共有691家外资企业通过上海联交所进场交易,成交金额274.68亿元。
(四)视野宽――立足国际视野,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权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注重市场的国际化拓展,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逐步提高。目前,上海联交所已经有330家国内外会员单位和9个海外信息联络处,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南南合作特设局一起发起成立了联合国全球技术产权交易系统(GATE),联交所已在尼日利亚、泰国、土耳其等7个国家,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4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全球技术产权交易工作站。上海联交所的发展模式引起了国际市场的关注,很多国家相继来学习上海联交所的成功经验。
二、产权交易市场对手上海提升城市功能的综合效应
(一)产权市场是上海发展服务经济的重要引擎
第一,产权交易市场本身是高端要素市场,是上海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通过服务业的产权交易促进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以来,上海产权市场七成以上的交易来自现代服务业,其中投资管理业成为成交金额最大的行业,占市场整体交易额的1/3以上,金融、风险投资、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类企业产权交易都比较活跃。第三,产权市场还带动了相关中介服务的发展,如并购审计、咨询、资产评估、信息服务等等。
(二)产权市场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
第一,有利于拓展金融创新,如最近推出的并购贷款。第二,有利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目前,中国1000多万户企业中只有1400多户在股票市场上实现了直接融资,产权市场弥补了中国资本市场层次单一的制度性缺陷。第三,通过推动跨国并购,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第四,通过金融资产的交易有利于增强上海金融的辐射服务功能。2007年金融企业产权交易额同比增长了134.08%,对于上海加快建立金融资产管理中心意义重大。
(三)产权市场是提升上海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一,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第二,有利于使上海进一步融入国际创新网络。第三,产权交易市场吸引了大量风险投资的进入,如科尔尼中国、中国创业投资等。2007年。风投通过产权市场实现收购项目为334宗,收购额达126.97亿元,退出项目有375宗,收回金额达125.90亿元。风险投资的参与有利于促进上海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进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产权市场是提升上海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动力
第一,产权市场为各类企业提供了并购重组的平台,推动企业做大做强。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共有14701家企业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开展了并购重组活动。第二,有利于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2008年实现的相关融资金额达到132亿元以上。第三,有利于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市场交易的企业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权市场成为服务于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五)产权市场是上海延伸服务和辐射半径的重要平台
产权交易市场的异地并购、外资并购等有利于增强上海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上海在世界城市网络节点中的地位和作用。2007年上海有508宗企业国有产权在场内实现了550.54亿元的转让,占到全国的一半;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中央企业、异地并购和外资并购宗数3149宗,成交金额1176.51亿元,异地交易涉及全国30个省市、3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产权交易,上海的辐射半径不断延长,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加强。
三、上海产权市场面临的发展机遇及创新动态
(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催生并购贷款创新业务
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以及国内经济困难的出现,为产权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需求增加,并购活动频繁,为产权市场并购平台功能的发挥带来了机会。如上海联交所于2008年年底联合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推出并购贷款,是产权市场并购业务向金融市场体系靠拢的重要举措。
(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强化产权市场企业融资平台功能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危机后更加凸显,上海产权市场抓住了这
一发展机遇,正在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新平台。2008年上半年,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共成交926宗,金额230.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2009年4月。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宣布在北京、上海等5城市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产权交易平台试点,是对产权市场投融资平台功能的进一认可和切实推动。
(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最新批复拓展产权市场空间
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出台。客观上为产权市场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如提出“研究探索上海服务长三角地区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转让的有效途径,研究不同市场和层次间上市公司转板机制”和“鼓励发展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及创业投资企业”等,这对产权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和深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凸显产权市场的权益性资本市场特征。
(四)服务业扩大开放进程拓展产权交易板块业务
服务业在产权市场交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是伴随着国内服务业开放进程深化而出现的新现象。2007年以来,上海产权市场七成以上交易来自现代服务业,2008年推出了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和环境能源交易所,不断拓展交易板块。近期,上海联交所又率先对外推出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服务方案,规定非上市国有金融资产必须进入产权市场交易。服务业产权交易的增加势必带来产权市场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双赢格局。
四、推进上海产权市场创新发展的举措建议
(一)将产权交易市场纳入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明确功能定位
要对产权交易市场给予充分重视,进一步明确产权交易市场对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拓展产权交易市场的内涵和基本业务,将非标准化的、柜台式交易均纳入到产权交易市场中来,对接不同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不同需求,增强资本市场的功能。
(二)完善更加规范的产权交易运行机制,做大做强产权交易市场
要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比较成熟的企业资产评估方法,通过第三方客观评估,合理确定转让产权的价格,并为国内同类产权交易转让提供参考标准:进一步加快与全国其他交易所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扩大会员范围,降低入场交易门槛;主动与工商、外资、房地、银行、劳动、税务、公安等部门的协调,完善一门式服务,提高产权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成交率。
(三)积极探索适应产权交易业务发展的金融工具,推动金融创新
产权交易市场应该借助政策优势,大胆进行金融业务和交易品种的创新。大力发展债券交易、资产抵押证券、衍生品交易等新型金融交易产品:积极为科技型企业、成长型企业以及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融资服务,为创业风险资本提供进入和退出渠道:为国内外证券交易市场输送优质的上市资源:加快拓展私募股权融资业务等:细化落实上海产权市场作为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试点工作。
(四)加快引进和整合适应产权交易发展的中介组织,带动金融服务功能
产权交易市场作为非标准化的、柜台式的交易需要有良好的投资、中介机构的参与。需要有良好的信用支持环境。产权交易市场应该加速建立投资银行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做市商机构,进一步完善评估、拍卖、会计、律师等产权交易服务体系。这些中介服务机构的集聚和完善对强化上海金融中心机构集聚的功能非常重要,同时,也会不断提高产权交易中介的服务水平,拓展市场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