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教学特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 要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专业特色体育教学与公共体育教学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专业特色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上均要优于公共体育教学,因此,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时,应给与专业特色体育教学应有的重视与关注。
关键词 专业特色体育教学 公共体育教学 差异性研究
专业体育教学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专业体育教学的开展能够使得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更具时代性和科学性。因此,为了加深对专业特色体育教学的认识,本文就针对专业特色体育教学与公共体育教学之间的差异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专业特色体育教学与公共体育教学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其中,实验历时一个学期,在开展教学实验时,利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从武汉东湖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中,选取了600人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为300人。其中,实验组学生采用的是专业体育教学,教学内容融入了与专业相关的特色体育教学内容。对照组学生采用的是公共体育课教学,是以传统的公共体育课内容为主的。另外,在教学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身体素质测试,并据此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在教学实验结束后,针对两组学生实验前后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两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均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实验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提升幅度要明显大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分布情况出现了明显变化。其中优秀段人数,由实验前的18.00%,增加到了21.00%;良好段由实验前的45%增加到了49.33%;及格段的比例则明显降低由实验前的35%,降低到了28.33%。可知,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学生的体质健康成绩的变化是理想的。
相对于实验组来说,对照组学生虽然在实验结束后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分布情况也出现了变化,且变化的整体方向也是好的。但相比实验组来说变化幅度并不明显。如:实验结束后,对照组优秀段的学生比例的提升幅度为0.66%,要明显小于实验组的提升幅度3.00%;再如,实验结束后,对照组良好段的学生比例提升幅度为1.00%,也要明显小于实现组优秀段的提升幅度4.33%。
由此可知,专业特色体育教学相较于公共体育教学而言,更有助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是积极的、有益的。
(二)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影响其体育学习行为的主要动因之一,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本研究中还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了研究。在教学实验结束后,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验组有效问卷293份,对照组有效问卷290份)。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学生针对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选择“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两个选项的学生占到了74.49%,而对照组选择这两个选项的学生却仅占到了52.76%。由此可知,专业特色体育教学相较于公共体育教学而言,更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据分析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专业特色体育教学相较于一般性质的公共体育教学而言,科学合理的融入了与未来岗位相关的内容,学生出于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重视与关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二是,专业体育教学相较于公共体育教学而言,能够在教学内容中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点滴渗透针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而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了解和认识程度,还能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专业体育教学开展的意义,从内部层次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职业特色;形成分析
一、当前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
在当前中职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沿用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模式,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们只能被动的接受,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种教学观念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为疏远了学生和体育课之间的距离,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性得不到激发,效果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2.片面重视课程教学
中职体育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为他们终身喜欢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从中职教育的这个阶段来看,学生们毕业后多数都要参加工作,难有机会再接受专门体育的训练。所以要求教师不能将目光将仅具局限于课堂教学上,而是重在一种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引导。
3.教学缺乏针对性
中职学校中的专业种类繁多,要求体育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和专业将结合,既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能为学生的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当下的实际来看,多数教师都没有形成这种意识,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环节中,都没有体现出这种针对性,体现出这种专业特色。4.教学效果不佳因为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多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工作,所以很多用人单位都在招聘时,对学生的体能情况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多数学生都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需要,折射出了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需要教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个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中职体育教学特色的形成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适当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上。在教学内容上,既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当下流行的运用项目,如跑酷、体育舞蹈等,旨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在技能上予以一定的指导,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则应该采用师生交流的方式,教师在阐明了教学目的之后,则应该给学生以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教师则在此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在教学评价上,也要改变量化评价这种单一的模式,而是以交流和鼓励为主,让学生及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继而保持对体育的兴趣。以上种种措施,都是为了拉近学生和体育之间的距离,培养他们终身的体育习惯。
2.结合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要通过特色教学内容的制定,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汽车专业中,其对学生的体能要求较高,对此教师就要有目的加入一些身体素质练习、上下肢练习和耐力练习等;钳工专业中,则可以多安排一些提高上肢力量、腰腹力量等方面的内容。而计算机、电工电子等专业因对手指、手腕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所以可以加入一些篮球、乒乓球和排球等内容;而在烹饪、礼仪等服务专业中,则要重点关注对身体姿态和腿部力量的培养。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置,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的价值和作用,为他们从容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就要求教师要有一桶水。一语道出了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作为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来说,除了专业上的进步和提高外,更应该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全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具体来说,主要是对一些新兴体育项目的了解和把握。在之前的教学中,有很多体育项目都是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教师对其知之甚少,难以将其引入到课堂中来,所以要树立起不断学习的意识,主动进对相关体育项目进行涉猎,如国标舞的、网球、跑酷、素质扩展训练等,只有努力练就一专多能的本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4.进行劳动模拟教学
除了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外,教师还应该主动进行一些劳动的模拟教学。可以设计出的一定的场景,以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将劳动和体育锻炼有机融合起来。比如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间距和不同高度的地方,进行实心球的传接训练,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双手和双臂的力量。也可以将杠铃或哑铃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负责快速搬运,让学生不仅接受了相关的体育锻炼,同时也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防止损伤保健教育。长期从事一个职业后,难免会给人们带来身体上某一个方面的不适,也就是职业病。特别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今后多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更要注重对职业损伤的预防,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减少劳动损伤现象的发生。对此教师应该有预见性的安排一些项目。尽量减少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健康影响和损害。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进步,中等职业教育也获得了全面的提高。而作为体育教学来说,理应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获得多方面的积极效果。而对职业特色的追求,正是这种价值和作用实现的前提。要求教师要用一种宏观和联系的视角,从当下的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将体育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结合,能够利用体育教学,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许云峰.结合专业特点探讨中职体育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特色
从小学开始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再到高中大学,无不覆盖了体育教学的浓厚色彩。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在时代的冲击下,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也成为孩子们成长发展的核心教育之一,但是,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缺乏时代的特色,所具有的时效性十分低。小学体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后身心开始发展的最初教学阶段,有特色且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必须迎合时代的进步,着重发展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创设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一、特色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应该具有的特征
1.特色体育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素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体育教学的内容要富有可行性和挑战性,这样会得到学生的支持和喜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并将学生日常玩的游戏适当地引入教学内容中来,进而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同时,不同的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和兴趣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当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的兴趣习惯,比如大多数女孩子喜欢跳绳,男孩则喜欢跑步,教师就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兴趣特长。此外,有的学生在体育方面没有擅长和经常玩的项目,其基本身体素质也十分差,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必须按部就班地对其进行体育兴趣爱好的激发和培育,并不断对其加以激励,使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
2.创设有特色且充满活力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大都是以跑步和基本的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且也没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学生在课程的进展中找不到学习兴趣,也就在体育方面没有得到实效的发展。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传统教学内容上加以升华和改革,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同时将学生的日常游戏引入教学当中,并加以改编和创新,形成多层次的学生体质训练体系,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设计教学活动时,主题应当朝着可玩性和趣味性的方向发展,不具备可玩性和趣味的教学活动不仅不受学生欢迎,而且会使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学的进行,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周边的环境和设施,充分吸引学生的d趣,使他们对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进而形成有特色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二、创设特色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策略
1.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需求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而且他们十分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同时这些学生也十分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和感染,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所发生的事物。在特色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和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创设出最符合他们生活实际的活动。比如,在进行体操基本动作学习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舞蹈教学的音乐,与体操动作相结合,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力,进而带动大家开心愉悦地进行肢体动作的练习,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同时也形成了特色高效的教学模式,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构造快乐成长理念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包含的项目十分少,许多时候教师只能将原来的教学活动重复进行,比如体操、跳远等,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发展。为此,在现代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体育教学的活动内容,对传统的游戏类的“老鹰捉小鸡”加以创新和发展,使它们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时代性,形成特色化的体育教学风格,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教师在特色教学的构思中,应当构建合理健康的体育成长理念,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对这一理念加以深化,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特色体育教学的魅力所在,踊跃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学习。
总之,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小学体育教学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教育,现代小学体育教师要对体育教学模式和内容加以不断创新和发展,以学生的心理为活动中心,创设趣味的教学活动,形成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进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欣.健美操课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职业教育 体育教学 教学内容 特色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十多年,在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与选择上进行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简述了中职体育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原则。
二、专业性
所谓专业性,就是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技能训练;从而体现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为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做准备。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可谓门类齐全、专业众多。例如,我校就有旅游与酒店管理,旅游与文秘;会计电算化等文科类专业。也有汽车维修、电工电子等理工科专业。笔者曾深入研究中职学生所学专业与所需专项身体素质的关系,这种专项身体素质对学生以后的从业非常有帮助。例如,会计电算化是中职学校的热门专业,科学研究表明:长期从事计算机操作,容易引起脑神经疲劳、视力下降;且人体长期处于坐姿,脊柱处于压迫状态,造成肩酸背痛和下肢静脉曲张等症状。我们要通过体育课的开设,特别是一些针对性的身体练习,如头部、颈部、腰部的健身操以及向学生传授倒立的技巧,提高与专业相关的身体素质,可以很好地防治上述症状。再如,旅游与酒店管理,汽车维修等专业由于职业特点,要求站立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对下肢力量的要求较高。所以,我们就选择田径中的跑跳项目和体操中的跳箱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另外,中职体育教学针对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职业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职业所需要的身体基本能力的训练,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
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体育教学上尤为如此。中职体育实践课应选择锻炼价值高,有利于身体全面发展、学生兴趣浓厚、体现学校专业特点的运动项目。目前绝大多数中职体育教学模式选用普高体育教材,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中职没有必要完全上普通中学的教材。有些中学阶段学过的内容也不适合中职继续学习,如跳高、跳远项目,学生对这些重复性教材缺少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因为这些技术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几乎没有影响,另外从体育教学的角度讲改变一种错误的动力定型相当困难,我们不能把有限的课时白白花费在改进技术上。锻炼价值高,趣味性强的项目易于接受,当然不能以学生意愿为准,教材的确定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的主体考虑。一般说,竞技项目和现代流行的项目多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上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调查,将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分类;然后按教学计划将这些运动项目安排到每一节课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尴尬场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新生刚入学我们向学生公布我校近年已开设的体育项目,并向学生征求喜爱的项目,力求做到我校开设的运动项目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体育课的快乐。
四、健身性
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所谓健身性是指学生所从事的体育活动要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增强体质、改善机能、愉悦身心的特征。通过体育的健身功能,培养青少年强健的体魄、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成为具有现代化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他们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今年上海市中小学将原来的《体育与健康》改为《体育与健身》,简单的一字之差却寓意深刻,它更强调体育课程的首要、基本的特征,这一特征也是指导中职体育教学的根本原则。
五、实用性
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特点是指学生在校学习与掌握的运动技能,走出学校以后,他们仍然能够有条件不间断地开展下去,达到学以致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健身项目的大众性、普遍性特点。近几年,我校已向苏南、上海输送千余名毕业生,笔者通过问卷回访毕业生表明:中职生工作之余可以开展的体育项目有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舞蹈、健美操、健美、瑜珈、武术等。这为我们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实践证明,在苏南一些企业,我校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本单位体育活动的骨干,组织指导本单位职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这主要得益于学生在校所学习了一些实用的体育技能。
六、终身性
终身体育的教育的理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中职是“终身体育”实施的中间环节,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需要在校期间的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使学生终身受益。通过体育教学贯彻终身体育的意识,对中职体育教学的意义更加深远。我国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2~3年的学习,使他们走向社会成为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学生毕业即就业,以后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在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终身体育理念,使中职体育教学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在1~2体育普修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与爱好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使每位学生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掌握一两项科学的健身方法,并坚持开展下去,为终身体育锻炼与娱乐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育;实践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中职体育教学迎来了花开烂漫的春天。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职业院校依旧存在着体育教学不受重视、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健康第一”“服务就业”“以人为本”等理念成为职业体育教学空谈的口号,很大程度影响了新形势下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因此,开展个性鲜明的职业学校特色体育教学,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需求。
一、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
1.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中职体育教学并没有自己的特色教学目标,而是使用或套用普通中学的教材,使职业体育教育出现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等问题,不但影响了职业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等第一目标的落实,更忽视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心理目标,使职业体育教学逐渐沦为“镜花水月”,未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的提出,职业体育教育逐步上升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依旧沿用旧有的教学模式,促进职业技术人才“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往往流于形式,这正是当前职业体育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
2.体育教育没有凸显职业化特色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为职业学校开展特色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广大职中生而言,他们未来就业大多从事一线技术工作,必须具备充足的体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由于长期从事某一专业,职中生在就业后必须具备预防职业病的专项知识,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同样是职业体育教育必须具备的内容。然而,尽管目前各类中职院校的《体育与健康》有很多版本,但教学内容却主要围绕在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等传统项目,这些内容与小学、初中体育课堂上的内容并没有太多差别,并没有依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作出必要的调整,从而欠缺了“服务就业”的针对性,很难在今后的职业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开展特色体育教学已经迫在眉睫。
3.教学观念和教育方法较为落后
当前的职中生大多处于个性发展较为迅速的青春期,他们大多精力充沛,渴望独立,对未来充满向往。但与之矛盾的是,由于大部分职中生的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自信和自控能力,他们在学习中往往会出现怕苦怕累、适应能力差、厌学等现象,因此,职业特色教育必须改变以往的陈旧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活泼多样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然而,当前的职业体育教育大多依旧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方法单一无趣,让很多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体育的兴趣。由此可知,全方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努力创新才是今后中职体育教学的必要出路。
4.体育课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固化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推进体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对于职业体育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目前的体育评价体系依旧沿用了传统的技能性评价模式,只关注期末体育成绩的考核,单纯用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只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达标,而忽略了学生在情感价值观、身心健康、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只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却忽略了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未能实现教学评价与职业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步发展,不利于提高职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养成,这些问题已成为阻碍当今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瓶颈,严重影响了职业体育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职业学校特色体育教学的有关建议
1.体育教学应注重身心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①这句话道出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需要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强化学生体能训练的同时,教师必须关注德育目标的渗透,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进行接力跑这一技能训练时,教师不妨采用“抢救伤员”接力游戏的活动形式,将普通的接力跑转化为有趣的游戏,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逐步形成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从而实现技能训练和心理健康的有机统一,促进职业特色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长此以往,体育教学将会为职中生的全面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2.职业体育教学应强化职业特色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服务就业”的特色,有意识的依据专业特色为学生设置不同的运动项目,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体能保障,有助于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的适应能力,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例如,文秘专业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形象具有一定的要求,教师不妨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开展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气质,并通过排球、乒乓球、篮球等项目强化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腕的力量,为今后的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以后从事护理、烹饪等站立型工作的学生,教师则应通过下蹲起立、太极拳、健身跑等项目,帮助学生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身体素养。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做好职业保健教育,有意识地增加相关职业与健康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和保健手段,有效预防职业疾病的发生。
3.体育教学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体育教学承载着“健康第一”的基本教学任务,又具有“服务就业”的自我特色,因此,教师可以依据职业院校教育专业的多样性,建立基础课与特长课齐头并进的课程模式。其中基础课以发展学生基本体能、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主要面向教学过程中的全体学生。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适当创新,将实用技能训练与健身、休闲等项目巧妙结合,为学生创建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精彩的NBA比赛,增加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并结合“传球”“接力”“对抗赛”等游戏形式,将枯燥的技能训练化为快乐的活动。而特长课则可以依据学生的专业特色有效展开,主要训练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在特长课中,除了常用的游戏形式和教学竞赛等模式,教师不妨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跆拳道、街舞、滑板等休闲体育运动,多方面开拓学生技能训练的途径,使整个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灵活,富有个性。
4.确立多元化的新课程评价体系
现行的体育教学评价大多依旧沿用传统的量化评价模式,没有充分兼顾到学生体质差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很容易使学生丧失体育学习的兴趣。因此,确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非常必要。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从出勤、作业、课堂训练参与性、学习态度等方面,实现学习过程的动态化考核,同时为了突出职业体育教学“服务就业”的特色,教师不妨设立专业技能考核、心理健康考核等辅助评价体系,创设更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具体的考核方式上则可以采用教师评定、学生评价、小组互评等模式,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和发展潜能,力求科学全面地评价每个学生,使整个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转化为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应有的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职业学校特色体育教学的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摸索、创新。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之下,我们的职业体育教学终将迎来辉煌的明天,我们的职中生也将在特色体育教学中获得巨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苗.中等职业学校体育选项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1,(8).
[2]陈学勇.让中职体育教学凸显特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
[3]叶会乐.略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设计[J].教育观察,2010,(6).
摘 要 技工学校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这一核心内容对技工学校特色体育教学的开展进行了深入讨论,从三个层面展开了分析。其中,文章认为必须将体育教学与技工学校特色专业相互挂钩才能使得体育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技工学校的专业活动开展。文章分析从实际出发,能够作为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参考。
关键词 技工学校 体育教学 特色体育活动 身心健康发展
一、引言
技工学校是我国当前教育形式中的一类,是培养基础性技术人才的重要院校,对于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技工学校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生长的时期,因此,体育课程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很多技工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并不重视,认为体育课程会浪费学生很多专业技能知识学习的时间。但是,从长远的发展出发,技工学校必须加强体育课程教学,并且将其设为重要的课程内容,从多层次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保障。
二、技工学校特色体育教学探索
技工学校与普通中学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技术技能。在体育教学方面,大多数技工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并不完善,甚至有些学校没有设置体育课程,在这种基本状态下,学生的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得不到保障,对于后期个人发展影响较大。针对技工学校的基本情况,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层面开展特色体育教学活动,保障学生的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一)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理念
由于专业设置及教育要求,技工学校很多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以及未来从事的行业都与体力工作有关,例如机床,土工建筑等。这些工作对于学生个人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身体条件才能更好的进行工作。特别地,在技工学校学习阶段,学生大多是未成年的少年,因此,必须要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强化其体育锻炼的理念,为未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层面上,体育教学应当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第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学生一生有益,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理念,并且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第二,帮助学生选择良好的体育锻炼方式。体育锻炼方式有很多),例如长跑、篮球等,每一种体育锻炼方式所带来的身体锻炼效果是不同的,教师应当针对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第三,体育锻炼过程中个人身体保护措施。在体育锻炼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状况,例如受伤等,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一系列个人保护措施,以及突况,例如骨折等急救措施,为学生健康的体育锻炼提供保障。
(二)体育教学与专业特色挂钩
技工学校具有特色的专业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专业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特色能够深化到学生基本技能锻炼中。体育教学与专业特色挂钩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开展活动,第一,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要将体育教学与专业特色相互挂钩,必须将技能教学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例如,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体育课程中设置点钞运动,最好能够编成体育操的形式,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强专业技能的锻炼;第二,体育器材的专业特色化。对于一些技工学校而言,专业体育器材可能并不完善,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专业技能培训的工具作为体育器材辅助体育教学。例如汽修专业的学生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将汽车轮胎等作为基本的体育器材进行体育课程的设置,不仅有效的减少了体育器材成本的投入,并能够深化学生专业技能学习。
(三)开展多种特色的体育专题活动
在前文中,对于技工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对于技工学校而言,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同样也是学生个人身体发展以及后期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技工学校中必须从教学设置到学生个人体育锻炼意识多个层面进行相应的强化,使得体育教学成为学生专业学习及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第一,重视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从学校管理层以及体育教师本身,对于体育教学必须重视,重新树立体育教学的全新理念,在课程设置上紧扣专业特色,并且进行系统的体育教学管理;第二,开展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对于技工学校而言,学校可以根据专业设置,通过技能比武等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另外学校可以定期的举行体育活动,例如新生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理念,并能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第三,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的针对当前主要体育事件,例如迎新杯篮球赛、羽毛球赛等进行专门研讨等活动,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当然这样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而不能作为经常性的活动开展。
三、结语
技工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这种现状不利于正处于身体成长期的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学生后期发展不利。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为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思路,特别是与学校本身专业设置相挂钩能够为实际的技工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马红春.对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1995.3.
一、现实状况
1、教学指导思想方面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在当前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忽视思想教育;重竞技,轻普及。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等观念问题。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学势必成为单纯的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只重视了运动队中少数学生的选拔,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只注重了短期效果,而忽略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2、教学内客选择方面
翻阅了大部分职高教材和普高教材,发现二者内容几乎一致,缺乏职高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与特色。然而我们都知道,由于职高专业的特殊性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烹饪专业的学生要求有较强的臂力、腕力;服务专业的学生由于长时间的站立工作,因此要有一定的体力等等。专业的各种专项身体素质能力的特种需要,客观上要求教师据实变更学校体育教学纲要及教材,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体系。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发现教师对教材处理上的特殊性。
3、教学方法手段方面
从事“注入式、填鸭式”教学的教师,他们强调教学“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上课,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事“新理念”研究的教师,他们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他们提倡体育教学中也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干脆来个“放羊式”,并采取“一个哨子几只球,晒晒太阳,吹吹牛。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方式。
二、制定相应的对策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是搞好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的关键。从体育方面来看,既要完成大纲规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又要结合专业的劳动技术特点需要,发展学生的专项素质和特殊能力。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考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措施等一系列问题时,也要从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并结合专业特点,实施对体育教学的改革,使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更好地体现自身特点和特色。
2、结合专业,因材施教
重视人的个性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满足人不同层次需要,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自我需求和展示自我能力水平的机会和条件。在教学中不但要教技术,教动作,更要注重教方法,教学法,使他们会观察、会思考、会描述、会实践、会创造,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和能力。比如,有的教师针对烹饪专业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和上肢力量的要求,将炒菜等系列技术动作,按其动作技术规格要求编出一套或几套哑铃操,让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练习,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同专业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结合职业特点教给他们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体育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根据主、客观情况而变化运动量的能力及自我保健、自我评价的能力。在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己的专长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3、加强学生的选课指导
提供和合理安排适量的选项内容,教师要加强选课教学的宣传,让学生了解选课的意义、方法与要求,然后通过对学生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学校体育资源和师资情况,确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满足本校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需要的体育选项内容,选项内容或项目过多会增加学校的负担,会造成学校体育资源的紧缺或浪费,选项内容或项目过少,又会造成学生选择余地小、选项人数太多,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所以学校在提供的选项内容或项目菜单中,一般控制在5―6项为宜,每个选项班的学生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
4、注重课堂调控,提高教学效率
职业高中的学生由于教学要求的特殊性,很容易把体育教学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通过调控,不断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离和失误,使师生双方始终保持信息畅通,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可根据以下途径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实现课堂调控,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的表情变换,以便掌控课堂。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都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中反映出来。如果大多数学生全神贯注,情绪高涨,说明教师的教学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如果大多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说明对教师的讲解、示范不感兴趣,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及时调整讲解、示范的方法和速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教学方法。假如学生表现出困惑或畏缩情绪时,说明学习和练习中有了疑难,教师必须及时处理,或降低动作难度,或降低器械高度,或采取诱导练习,或改变练习方法,以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其次,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练习给予反馈。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从而掌握教学进度。通过练习,师生才能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以掌控课堂。须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及时、客观、合理的评价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手段。教师对那些回答问题和完成动作较好的学生应及时加以肯定,并指出不足;而对司空见惯的问题和动作较差的学生也不应作简单的否定,而要尽力挖掘其合理、正确的因素,并诚恳指出其错误之处。这样,学生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自信,乐于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从而为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高祥.新视域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浅见[J].成才之路。
[2]王保成.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与选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特色课程;沿海地理特点
2002年,《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进一步加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全国高校都在进行着积极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许多好经验。本文就基于地域特点的青岛市高校体育教学特色课程改革作一探讨。
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国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现代化等方向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高校体育课程也同步发生了深远的变化。生活教育、身体教育、情感教育、竞技教育及保健教育成为现代高等体育教育的主体,为此,我们应与时俱进,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建立全新的课程目标体系。
1、追求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在新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的健身健心功能,将身体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体育教学的原理、方法、手段达到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2、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了提高体育素养的总体目标。提高体育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身心发展相协调,终身体育为方向。体育素养既包涵了身体的、心理的素养,又突出了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面,它作为一种体育素质或能力,应该包括:认知要素、技能要素、操作要素、情感要素。这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导向作用,因此体育素养的培养应成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中心。
3、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养成自我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关键时期。运用终身教育的理念重新审视学校体育,必将形成职前的学校体育与职后的社会体育结合起来,从学校体育开始,贯穿于人生职业生涯全过程的一个连续过程的大体育的形态。
二、创建有沿海特色的体育课程
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该文件不称为“大纲”而称为“指导纲要”,实现了由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计划的转变,为高等学校制定各有特色的课程模式提供了可能性。2003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对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具体的运动项目分类及课程模式的构建方面,没有任何的规定。在宏观上求“和”,以达到体育课程各部分要素的协调和整合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中观和微观上求“异”,以追求高校体育课程发挥各校风格和特色,构建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多元化的创新思路。
这样,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就可以在《指导纲要》统筹指导下,遵循体育教育规律,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和社会需求,充分挖掘学校潜力,发挥学校优势,建立有特色、有个性的体育课程模式,通过对原生模式、派生模式、子项模式的演变、实现课程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1、原生模式体育课程改革
模式的生成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原生课程模式,是通过对特定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在归纳和演绎的前提下,创造出的原来不存在的课程内容。例如:2008年奥运会帆船项目在青岛举行,借此机会青岛市提出打造东方帆船之都的口号,在市委大力支持下,大学生帆船项目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青岛市大学生帆船赛等体育竞赛也积极推广,青岛市各高校在帆船教学资源上也得到了社会的大力协助,借此机会高校体育课程可以跳出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增加帆船、帆板等航海特色运动,拓宽学生视野,打造属于青岛高校的特色体育课程内容。
2、派生模式体育课程改革
派生模式,它是借助已经建立的课程模式,派生出新的课程模式。例如:足球项目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必备课程,常年单一的场地训练模式难免会使得学生感觉到枯燥。借助地域特点,青岛高校体育课程可以使用沙滩、海水浴场等免费的地理资源,使学生走出校门,充分享受大自然,开展沙滩足球、沙滩排球等项目,并在原有的竞赛规则上适当做出修正,使得学生更容易的融入到体育课程中去,通过授课环境和场地状态的改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3、子项模式体育课程改革
子项模式,它是在对体育课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课程的基本模式,以这样的基本模式为母体,在基本模式允许的范围内,构建出新的课程模式。例如:由公开水域游泳、长跑、自行车三个项目的铁人三项赛由于其比赛的艰苦,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的高标准要求而文明。而这个项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有着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可以取其一项或两项内容结合地域特点添加在日常体育课程内容中,利用海水浴场资源开展公开水域游泳的训练,利用沙滩或者青岛市丘陵地形的特点开展越野跑的练习,从而磨练学生意志品质,达到健身健志的目的。
以上三种课程模式生成方式表明,青岛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构建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青岛海洋、沙滩、丘陵地带地域特征,借鉴别的学校的经验和模式进行再创造,也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以基本模式为基础,创造出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亲近自然,走进自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走出校门,接触到更多的体育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以促进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振民.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辜伟节.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和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3]顾书明.特色教育的发展与课程改革的校本化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3.
【作者简介】
摘 要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家校合作在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中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发展趋势。美国在许多领域获得领先成就的同时,在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理论及实践领域也同样处于领先水平。“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是美国近五十年来不断改革的主题,经多次改革取领先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果。我国虽已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总体来讲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通过对美国家校合作的案例进行分析,科学的借鉴国外体育教学经验,有助于我国体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 家校合作 青少年 教育
一、美国“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案例介绍
活动目的:(1)使家长有机会看到孩子在体育课中所学的内容;(2)争取让家长支持学校体育计划。
建议等级水平:K-2,3-5,6-8,9-12。
所需材料:选择以前做过的并适合自己的活动。
活动描述:通常在每年的二月份,学校通过新闻信通知家长(也鼓励学生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首先,让一个孩子做热身运动,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一对一的互助。然后进行小组活动,允许父母与他们的孩子的朋友有一些互动。在课程结束时给家长和孩子照几张合影。
教学建议:邀请校长检查活动程序,了解学生对此事件的期望。
适应残疾学生:将特殊学生纳入常规体育课,对活动内容进行修改,使之适应残疾学生。
二、美国“家校合作”的教学特色案例分析
美国基础教育的家校合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教师的职前教育
教师是家校合作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是家校合作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是否得到良好的职前教育,影响着教师入职后与家长合作的态度。从案例可知:美国教师能够很好的制定、实施家长参与体育教育的计划,懂得如何在工作中与家长、同事以及校领导交流沟通,说明美国教师获得了良好的职前教育,有利于家校合作顺利进行。
(二)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家长与学校合作的核心,在家校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案例可知:学校通过让孩子为家长和学校传递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家校合作提供了便利,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校领导是学校的指挥棒,深刻影响着本校工作理念与发展方向。从案例可知:美国校长能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说明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一方面调动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师参与工作的信心。
(四)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
近几年,美国联邦和许多州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和法规,这些规定有的涉及家长教育和教师培训,有的明确要求家长参加学校管理和决策,有的拨发专款设立家庭教育资源中心等,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美国“家校合作”对我国的启示
为促进我国家校合作的发展,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寻求对策,其中,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不失为一条捷径。以下是从美国家校合作的历史经验中所获得的一些启示:
(一)完善教师的职前和职中培训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教师现状不容乐观,师范院校生源逐年减少,教育精英不断流失,家校合作技能未纳入培训计划。因此,加大力度,不断完善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技能正式纳入培训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宣传,促使家长和教育者转变观念
在我国,多数家长缺乏参与教育的意识,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要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美国的经验表明,要促进家校合作,就必须加强宣传,使家长认识到其参与教育对学生和学校所起的重要作用。鉴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宣传还很薄弱,建议各类教育出版物要加大宣传力度,力争使家校合作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制定系统、科学的家校合作计划
系统、科学的家校合作计划不仅是家校合作活动开展的指南,也是实现家校合作目标的基本保证。在制定计划之前,学校必须做出周详的调查研究,收集学生家庭背景资料,切忌只凭校方主观愿望而不考虑家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心态和不同需求,此外,学校应当组织有主要领导参加的专门小组负责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四)为家校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证
在学校层面上,可以适当地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感,使广大家长与学校同心协力,为学校教育多做贡献。政策支持还应当包括为学校和家庭提供适当的经济资助,使学校在为家庭提供服务时有经济保障,促使更多的家庭与学校合作。
四、总结
众所周知,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而家庭作为学校的天然同盟者更需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如今,家校合作已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趋势。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的特殊情况,我国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仍旧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方面。而美国在家校合作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学的借鉴国外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有助于我国体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职院校;职业特色;教学改革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207
0 前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已经迈开了改革的步伐,但仍然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着欠缺。如何将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突出职业特色,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园期间的成长,更对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是教育改革需要着力探索之处。
1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早已迈开步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包括教材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器材及资源的增加等,这些都将高职院校体育改革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美中不足之处却恰好是职业特色的不突出。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仍然停留在以基础体育教学为主的阶段,能够关注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以及审美需求等方面的发展,但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程度反而不足,这就导致体育教学始终停留在基础学科地位,并且与学生的整体教育相分离,不能以实践支援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诸多困惑[1]。
在具体方面,则有一些相应的方向上的不足。首先体现在教材体系上,高职院校所采用的体育教材,仍然与普通高效的教材相一致,具有普及性却缺乏特别性,不能突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特色。在教学体系构建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已经逐渐开设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以及专项课程等完整的教学体系,但对于学生的课程选择没有明确的指导,使学生除了兴趣使然外没有其它选择参考;在教学评价中,高职体育教学仍然采用最终的考核评价法,未关注到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使学生在“一刀切”的评价模式下只能看到分数,却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2]。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体现职业特色
2.1 构建新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体系
当前职业院校选用教材与普通高等院校相同,内容主要为体育学科基础内容,并不能体现出职业院校特色,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上的转变,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组织中要加强自身教学体系建设,形成与职业院校相适应的体育教学理念。在教学目标上,除了体育教学应当承担的学生身心健康维护,还要承担起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除了教材中一些基本内容的保留,还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探索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包括所学专业的对某些身体素质的要求,体育精神与专业素质相适应之处,并进行有效开发,使体育教学中突出职业特色。在教学评价体系中,从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以及课堂学习效果、技能性评价等综合进行评价,打破传统上以单纯的某次考试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3]。
2.2 体育教学改革注重以人为本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强调职业特色,需要教学中更加关注到学生,关注到学生的发展。因为职业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体育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相结合的过程,也许体育教学与学生相伴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的影响却是无限的。体育素养、体育精神,以及在教学中探索出的体育对职业的影响,都将在不自觉中伴随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而这种精神的养成是一段内化的过程,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培养。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学科对身体素质,包括体能与协调性等方面的关注,反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特征的关注。在未来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到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使体育教学不局限于外化的体育技能的训练――并将这一点毫无质疑的传递给学生。
2.3 设置一些专业课程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程设置,形成层级教学体系。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学已经包括基础课、选修课等,可以将这些课程内容更为细化,分化出一些专项课。专项课是指从某项体育项目,或者是某种体育课应当承担的素养入手,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课程。在内容种类上,除了专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课程设置,还应该逐渐扩展领域,增加一些如网球、体育舞蹈等非常规项目,这些项目的融入,不仅是给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丰富体育教学,更在于能够扩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选择与自己未来职业相适应的体育科目。例如在舞蹈专业对形体以及美感要求较高,还有一些服务业对于形象气质等要求,就可以选择体育舞蹈。一些与商业相关密切的专业学生,就可以选择网球等运动。在学生选择专项课程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提示学生哪些课程能够对未来的职业有所帮助,但这种指导并不是强制,否则专项课与选修课就失去了本来的价值。
2.4 增强体育教师职业特色的传递
体育教学改革向着职业化方向发展,突出职业特色,不仅要对教学体系加以完善,更要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实现。现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多数都是专业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体育专业知识,并且了解新课改的动态,但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的融合的经验。职业院校要想突出体育教学的职业性,就要帮助教师进行这方面的转变,在思想上认可并主动探索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融合的路径。定期的教学培训,是实现体育教师转变的重要方式。加之增强职业院校凝聚力,引导各学科教师向着实现“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培养”方向努力,形成职业院校特有的氛围。
3 结论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融合职业素养,这是职业院校体育发展的方向,需要从院校及教学工作者入手进行转变,进而在实践中探索与完善职业素养渗入体育教学的实践。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的,职业教育各学科的发展,除了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素养外,也要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房庆华.基于职业体能特色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1,10(01):67―69.
[2]刘琼,杜雪玲.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以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为例[J].中国学校教育(高等教育),2014,17(11):36-39.
关键词:高校;特色教学;体育教学;合作性学习
受到传统思想和大众传媒影响,国人的对于体育的理解还仅限于一些奥运项目、流行程度高的体育项目。只要一提到“体育”二字,不少人头脑中浮现的都是竞技体育项目,随之会联想到十分辛苦的训练,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刻板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职学校忽视了休闲体育课程的开设,比如说体舞、跆拳道、健美操等课程都没有开设。而这些偏重于艺体类的课程正是一些专业以后工作所必须的,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可以选择一些健美操课程来学习,而文秘专业学生为了培养自己良好的气质并且应对以后的工作环境,学习一定的舞蹈体育舞蹈也是有好处的,建筑工程的学生则可以学习跆拳道等项目来强健自身的体魄,以应对较为艰苦的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步入今后的工作中之后,由于职业的特点,很容易产生一些职业病。不论是坐姿工作、站姿工作、运动姿工作都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使得其颈椎、腰椎、心脑血管等产生一定的疾病,从而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痛苦。然而,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就可以让学生强健体魄,从而减少以后职业病的发生,缓解职业病带给人的痛楚,使得其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除此之外,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属于某些专业的技能范畴的,职业学校就更应当开课,使得学校教育成为学生的岗前培训,能够有针对性的为其工作打下基础,使得学生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合作学习,教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同学时刻的表现能力,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1)参与意识强的学生主导了合作学习导致“搭便车”现象产生。学生性格各异,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不一,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参与意识强的 学生处于中心地位,统领了整个小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但因为其合作意识差、占有欲望强导致其他队员无法享受到“合作”,甚至只能“旁观”,搭便车现象就此产生。这是教师必须本着“以学生为本”实现每个个体发展的教学原则进行引导与疏导。首先教师可以迅速转换角色加入到这些小组中,以身作则积极将那些较落后的同学拉入到合作学习中,不给他们压力而是鼓励,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特别是要抛弃因为不规范动作导致嘲笑的心理。如通过小组足球、篮球比赛,尽可能给那些技术基础较差的同学传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保持对他们的关注,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不怕献丑。另外,在课堂上合理分配时间,当小组较多时,要尽可能加入到每一个小组中,不能对某个小组或某个成员有过分的关注,公平对待每一个小组和学生,客观说也起到了对每个小组进行监督的作用,尽可能避免“搭便车”行为的产生。(2)“小权威”导致“搭便车”现象产生。所谓小权威就是技术相对出众的同学控制小组。这种现象比第一种现象更为严重,因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生能力较强,其他人员特别是内向、文静、能力又较长的学生不好意思也不敢“合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小权威还体现出独断专行、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小组想法,忽略教师的存在等等。懒惰的学生也乐于在“避风港”出工不出力,但又享受小组共同的成果。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然有学生各自为政、开小差、耍小聪明、说闲话,还有的学生因为关系好而抱团并排挤他人的加入,或者在对抗中故意使坏、报复对方等。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及时加以制止,必要时对其考试成绩进行降分甚至不及格处理。因为他们的存在事实上影响了其他同学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当然也有部分同学确实不愿意集体活动,可以尝试让他们单独活动,但通过小组竞赛、对抗比赛将其纳入其中。
课程编排是基础,教学内容是关键,那么建立一支体现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师队伍就是实现高职学校体育教学职业化的保障。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老师多是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对于自己的专业项目有一定的造诣,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都比较高,然而他们对于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并不了解,对于其今后的职业特色、职业需求更是缺乏理解,因而使得课程的开设缺乏职业特色,因此,打造一只体现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师队伍迫在眉睫。首先,对于学校来说,可以从体育教师的招聘上把关,在梳理本学校的专业以及体育教学组的人员之后,要对于本校体育教师的水平和特点了然于胸,从而在招聘过程中寻找一些资历比较丰富,具有一些其他行业职业背景的教师。比如说有的体育教师曾经在医院工作过,那么担任护理专业的体育教师就再合适不过,有的教师可能自己就是兼职的模特,那么他们去教授空乘专业、模特专业的学生体育课程就再合适不过。其次,对于招聘有困难的高职学校来说,开展培训和学习,让在职教师不断了解各专业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情况也是有必要的,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满足各专业同学的需求。最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学生一般对于自己的专业比较了解,对于体育课程的内容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善于与学生相处,在互动的过程中记录下学生的需求,可能其中就会产生很多“金点子”,在采纳之后就会给体育课的专业化带来很多新鲜的元素。总而言之,在高职学校体育课程特色不明显的现在,必须以体育教师为主导来带动体育课向着突出职业特色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与肩上的职责,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引领着学生不断的向职业化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核心;职业特色;突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11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53[本刊网址]http//
和普通院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培养目标具有专业性、定向性和实用性的职业特色。虽然和普通院校的体育教学一样,教学的基本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但高职体育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特点上,培养出来的也主要是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人才。在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过程中突出职业特色,也就是重点突出高职体育教学在职业特色下的教学特点。
一、高职体育教学职业特色的概述
(一)高职体育教学职业特色的基本内涵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突出高职体育教学的职业特色。这里所说的职业特色指的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特征以及学生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岗位特点与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用职业性体育教学。
(二)高职体育教学职业特色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可以直接进入社会生产、工程建设和服务管理等行业参与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所谓的职业教育也就是进入社会之前的就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从高职院校毕业之后大多都会从事生产、建设和服务等领域的一线工作。这就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突出了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和强化学生与职业直接挂钩的体育保健知识、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社会岗位适应能力、一般性的身体素质和职业特殊需求下的身体素质。不仅能够充实和完善学生在基础体能和职业运动技能上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对学生职业性的身体素质和思想意识进行重点性的实用教育。
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想观念转变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院校的体育教学始终都保持着一致性,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和强化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作为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然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对开设有体育课程的全体高职院校提出了突出职业特色的改革目标,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贯穿于整个高职体育的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还明确规定,体育课程的设置要参照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要符合学生就业的指导方向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在设置体育课程的时候,应该充分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体现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和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开展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在内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课程模式改革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课程主要分为三个教学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应用不同的课程模式实施职业性的体育教学。第一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基础性的知识理论和运动机能,培养起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卫生保健的体育常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第二和第三个教学阶段则结合了学生所在专业的培养要求,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性身心素质为主。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学制的时间特点和教学周期的具体安排,高职体育的教学一般都采用的是“1+1+1”的教学模式。三年制学生的第一学年或是五年制学生的第一、二学年,学习体育基础课程。三年制学生的第二学年或是五年制学生的第三、四学年,参与普修体育选项课的学习。三年制学生的第三学年或是五年制学生的第五学年,则以同类专业为基础,主要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学习。
(三)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课程内容改革
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订应该紧扣住体育课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强身健体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核心内容。除了专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以外,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纳入体育课程课堂教学的范畴内,有所侧重地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培养、教育和训练。
1.体育基础课程
有一些高职院校的是五年教学制,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刚刚被招收进校的学生基本上都在14岁到16岁之间,年龄普遍偏小。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和高中毕业生相比,要薄弱得多。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初期的体育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敏捷性和灵活性等基础性的体能为主。同时,高职体育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的课程内容中兼顾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积极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卫生保健基本常识的教学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等。只有综合考虑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发展,才能为学生将来的职业体育能力奠定坚实而稳固的生理基础和心理条件,培养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高层次人才。
2.普修体育选项课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自改革以来,先后在体育课程的普修选项课中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武术、体操、跆拳道和体育舞蹈等选修性的体育项目。这种选修课程的开设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且主动适应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在进一步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这样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又可以让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的集体意识和随机应变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教材改革原则
高职体育的教材改革,必须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和职业特色,在教材上充分展现出一下三个改革原则:首先是实用性原则。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从宏观上了解到学生生理体能的真实情况、专业技术的实际水平和对体育教学的心理需求,选择和使用一些实用价值较高的体育教材。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体育教材,可以激发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维持住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与集中力,还能让学生通过对体育教材的学习,掌握到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有效的体育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职场工作带来一定的有利影响。其次是针对性原则。不同的社会职业有着截然不同的“职业病”。学生如果能够充分掌握这些具有终身锻炼意义的体育技能,在今后的职场生活中必然会受益匪浅。
三、突出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改革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强调对职业特色的重点突出。这种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改革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体育课程的开发者与设计者,高职体育教师是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改革的一线人员。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着高职体育课程创新改革的质量和效率。可见,高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一个角色,承担着关键性的责任和任务。高等职业院校里的体育教师,必须转变高职体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全面掌握体育教育的发展动态,拓展体育教学改革的知识结构,开发突出职业特色的实现路径。体育教师只有保持与时俱进,才能在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保健、康复方面的体育教学。
创建学校特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同指导应考过程等同起来,把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的学校都逼到单纯追求升学率和考分的独木桥上,造成办学一般化、简单化和“千校一面”、“万人一貌”的格局,湮没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扼杀了学校的个性特色,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面对21世纪的挑战和世界人才的竞争,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改变“万人一貌”的状况,培养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才;只有办出学校特色,才能改变长期以来“千校一面”的单一学校模式和畸形发展。由此可见,办出学校特色与实施素质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办学特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特色办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各个行业、各种职业对用人的需求与计划经济时期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对应,人们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知识观念、择业观念等等,日臻多元化、实用化、世俗化、个人化。这种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必然波及教育领域,学校不能不引起注意和思考。有孩子入学的许多父母也到处打听哪些学校有什么办学特色,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到“特色”班去。“特色”似乎与优质教育联系起来。尽管人们对“特色”的理解不同,但是要求学校办学有个性、有特色却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人的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满足社会的需求,确立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推动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 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因此,学校开展的体育特色教育既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此外,学校开展的体育特色教育,无论对于学校品位的提升,还是学校综合成绩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特色教育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稳定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身心状态,增进体育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显现,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来发展人的身心,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体育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适合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能使学生在运动中寻求最佳心境,在各项运动中去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就感;能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馈赠、洒脱,奔放的心灵愉悦和机体每一细胞进发而出的勃勃生机活力,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通过体育活动和比赛,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从中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心理耐挫力和良好的情感,防止和减弱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合理渲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特色教育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心理相容
人际间维持一种融洽正常交往,就能给人带来一种存在的安全感,就会引起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间建立一种亲密友好关系,生活在和谐氛围中增加集体凝聚力,向心力,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且能充分挖掘潜能,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有益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
体育课中存在着人际关系。体育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完成的,课堂中存在多种人际交往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到,师生之间因处在教与学的不同位置上,而必然有教与被教,组织与被组织的关系。如在队列练习、队伍调动、教师讲解时,学生应无条件服从命令听指挥。而师生之间还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协作关系。如学生在自由练习、活动性游戏时,要让学生摆脱羁绊,充分表现他们的个性。
教学过程中,还大量存在着学生个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小集体之间的关系,应该培养学生摆正个人的位置,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可见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活动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心理相容、以及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体育特色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未来社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体育中的各种竞赛,是在平等条件下的竞争,教师应通过比赛和游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应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进取,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比赛中总是胜利与失败并存,对学生进行胜负观的教育尤为重要。正确对待胜负,胜不骄,败不馁,在胜利中找不足,继续前进;在失败中找教训,以顽强的毅力去争取胜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中、各遇到的失败与挫折,振奋精神、克服困难、永远成为一个强者。
四、体育特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生活中不是每一个都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心理不健康的人,有的自以为是,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之处;有的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卑的心理使之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事也不愿去做。心理正常的人,应正确的认识自己,把自己放在群体中的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和大家同心协力共同进步。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会出现这种情况:运动能力强的总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课上练习时一般很活跃,精神状态较好。而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跑不快,跳不高,投不远,什么运作也难以完成,他们往往把上体育课当成一种负担。若不注意这些学生的情绪,就可能在个别人中产生心理障碍。体育教师要从细微处发现他们的长处,要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展示其优势、特长的机会,逐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知识,尽管我很多不够的地方,但事实上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使他们丢掉自卑感,在集体中平等相处,并主动地提高自己。
五、在特色体育教育活动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
1、必须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
2、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
3、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4、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5、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
6、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首先应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教材的选用应生动有趣,适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和集体荣誉感。
六、发展体育特色教育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发展体育特色教育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特色的形成需要学校作长期艰苦的努力,不能一蹴而就。学校在发展特色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处理好合格与特长的关系问题。应该明确,特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竞争的社会。但是合格加特长作为一个目标,现实中还应注意到学生的生理和智力因素,遗传及天赋因素,对学生应因材施教,切不可揠苗助长。应当很好地处理好合格与特长的关系,做到先普及后提高。在合格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特色优势。
(2)应摆正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关系。理论上讲,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的提高应是一致的,但是在当前由于“挤独木桥”的形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许多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是急功近利,热衷于“题海战术”、挤牙膏式的开发智力,只图升学率上去,一俊遮百丑,很难兼顾到学生特长开发;有些学校虽然搞了特色班,但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其当升学的“帮忙田”。对这部分学生往往疏于管理,不注意品德方面及文化素质的教育,“特色生”也就成了“学困生”。如此特色教育是令人担忧的。所以办特色教育,要从办学思想和办学观念上,彻底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否则会事与愿违。
体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综合表现,是教师多种素质、才能的集中体现。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的经验体现和独特创造。它包括教师的仪表、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与众不同之处,是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是教师长期探索、研究、修养,水到渠成的一种自然表现,而绝不是东仿西效、刻意苛求出来的矫揉造作。不同时期教师形成的特色各不相同,如现在有的老师在先进的教育设施情况下形成了多媒体的特色,有的老师在百花齐放的情况下形成了多种特色。这些都是传统体育中所不能达到的。但想形成特色,有一点是相同的,必须是努力、奋斗、钻研。比如教学方式有激趣潜心感受的情境教学,活跃思维促进思考的启发式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发现教学,先学后教的探究式教学等。又如教师风格迥异的个性:或热情奔放激情投入;或严谨庄重一丝不苟;或稳健持重儒雅整洁;或风趣幽默自然流畅;或干脆果断雷厉风行等。再如教师的语言:或简洁幽默而富有表现力,或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或抑扬顿挫富有感召力等。
二、体育教师要了解教学特色的特征
1.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独特性
教学特色是教师个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正是特色才把不同教师的教学区别了开来。教学特色的形成,是由于教师对教学有独特的认识,在教学中有独特的追求,在学校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教师较受学生欢迎,他们的教学一般讲,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也没有显著个性,由于不具有独特性,这部分教师的教学不属艺术,因而他们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教学能手。
2.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个性要鲜明
凡有独特教学特色的教师,其教学个性都是十分明显的,独树一帜的认识或行为,总是显而易见的。因而,业已形成的教学特色,都会具有鲜明的特征,比如体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态语言。恰当的体态语言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特征,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小学生老师就要学会儿童的语言,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组织方式,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组织,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用游戏化进行教学,在小学还可以用故事化进行教学,初中分层教学等。
3.体育教师教学特色要具有稳定性
体育教师稳定特色的形成,是长期磨炼的结果,又是教师精心独创和选择的结果。优秀教师经常使用的独特的教学手段,是经过反复思考、反复实践之后认定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发现有的教师时常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那说明他的认识和追求仍处在动摇、变化之中,说明他正在学习和选择,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体育教师形成体育教学特色的意义
体育教师形成教学特色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存在个性的差异,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和总结,摸索出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流程和技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特色的形成需要时间和事实的检验,特色的形成过程是漫长和艰巨,要经过一些挫折,可能要走一段弯路后才能形成,在形成的过程中要不断用理论支撑,用检验的成果来做为证明,它的前提就是能提高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体育教师形成教学特色后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充分的将教育规律、教学思想与自己的教学相融合,与本学校、自己教授的学生实践有机结合,因材施教有教学特色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欢迎,爱屋及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特色的意义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双丰收。
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特色的方法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的话,那就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了,学生才能喜欢上课,教师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教学经验的逐渐增长,教学水平也会越来越高,教学方法越来越丰富,一些常规的东西在坚持的过程中就逐渐地演变成特色了。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地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和激情,在老师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渐地体会到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和进步,每节课学习有所收获,这样的课学生才会喜欢。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地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这是个双赢的过程。
3.学习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也是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必经之门。“闭门造车”只会让我们的教育目光变得更短浅。平时要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向同行请教。通过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增长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收获成功,在成功中形成特色。通过实践、总结,在教学中运用别人的先进经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特色,设计好教学的每个步骤,并做好教学反思。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经验越积越广,方法越来越多。通过努力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特色课堂和教学风格。
【关键词】中职体育特色教学分析
中职学校与普通的高中相比,它本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有着身鲜明的职业和专业特色,中职学校是专门培养高技能水平和思想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的基地,因此中职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从现阶段的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来看,中职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如果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积极融入专业特点,开展特色化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1、中职院校现阶段体育教学的状况分析
多数的中职业学校体育的现阶段的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加强对相关体育知识的学习,从而加强中职学校的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并在体育教师的积极教学引导下,以合理健康的运用方式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不过,在实际的中职体育教学方面,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制度都与最终的体育教学长远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职院校作为一种技术导向性很强的院校,它的实际体育教学活动应该尽量与其专业相靠拢,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动手学习和操作能力为首要任务。
当前中职院校的招生普遍都来源于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学生的年龄一般都相对比较集中在十六七岁左右。这些学生普遍虽然都较为青涩,但是他们都已经处于叛逆期的后期,大部分学生的性格已经相对稳定,兴趣和爱好都已经养成,这些学生总体上来说都是活泼好动的,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如果能够合理引导,那么他们对于体育教学的态度也是十分积极的。但很多时候,这些中职学生因为中考失利等原因,其心中关于考试阴影或多或少还是会影响着他们,因此他们的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没有什么积极性,学习的热情不高,这样就很难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2、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当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2.1知识教学和活动实践不相符合,活动开展过程中常常多面受制
多数的中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并没有将知识教育和体育活动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作为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体育知识教学中学习的内容并不是很多,而且大多都是偏重概念抽象性,但是如果不结合相应的体育活动实践,知识教育也就没有了任何的实际作用效果,这样就很少会有学生拥有自主运动锻炼的思想观念。同时,在实际中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自由选择权。
2.2教学内容单调,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
当前很多的中职学校在设置体育课程的时候,都会沿用旧有的教学内容,在特色化教学方面并没有狠下功夫,教学活动的内容单调乏味,并没有让人想要积极参与进去的吸引力。即使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变化,但也只有一小部分的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选项进行教学,大部分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作为技术导向型的中职院校要想进行特色教学,就必须突出其相应的职业特点,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课程开展过程中,课程设置未能体现出其相应的职业特色。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课程的设置主要还以长跑等训练项目为主,缺乏一定的实用性,而且这些项目很难和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
3、中职院校开展特色教学活动的几点建议
3.1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教学
我们都知道学校的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中职学校由于其特殊的职业性,因此它的特色体育课程就必须围绕着"职业"性开展。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展体育特色教育过程中,就必须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再从学生日后从事专业特点和岗位对体能的具体等多方面角度进行分析,利用系统的、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再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和体育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未来良好身体素质的构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3.2注重学生的个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开展特色化体育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的爱好特点,进行相应地个性化教学。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就比较喜欢传统的、富有地域文化气息的民族体育项目,而其他的一些同学则各自有各自的喜欢项目。因此,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差异性以及他们的共同爱好,因材施教。通过相应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完善相应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维护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秩序。除此之外,个性化体育教学的开展还需要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而学生也要充分尊重教师。这样就能在一个较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程,积极融入进去,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3.3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积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适当加入一些当下流行的运动元素,如瑜伽、街舞等体育锻炼项目。同时在教学手段上还可以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通过这些先进的教学器具,有效调动体育教学时的课堂气氛,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热情。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还可以将教师的角色解放出来,有效缓解师生之情的一些矛盾。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要想开展相应的特色体育教学,就要从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性特点等多个方面出发,集合中职院校的专业技术性,以及中职院校的相关长远发展目标,在体育教学方式和内容上作出有特色的改革。通过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并积极融入当前流行的体育内容,加强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最终通过这种特色的体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体育锻炼的最终内涵,不断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