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范文

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第1篇

Abstract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market as the guidance, cultivate the social needing of high quality, high skills, applied talents.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cultivate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affec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ntingent of talent in our country. Underachiever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touchstone testing the success of ideological.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trength the research on the underachiever probl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promo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pertinence of the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cultivation of talents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占首要地位,关系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高职院校后进生的思想政治素培养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高职生后进生因在心理素质、时间观念、责任观念等问题比较突出,深刻影响到了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深入发展,也影响到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后进生思想政治素质整体提升和转型研究,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拓展思政教师教育职能,开展“帮扶结对”教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目标培养的重任,是学生思想政治灵魂素质的工程师。任课教师,在坚持传统课堂教育的同时,将职业教育理念融入到后进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作中去。依据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理念,思政教师以高职后进生为载体,开展“结对帮扶”教育,有效地针对学生个体情况量身定制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方案。

一是深化教师密切联系学生职能优势,深入后进生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学生的困难、思想困惑等方面入手,寻找影响学生思想素质提升的根源或因素,为下一步教课教师制定学生个体培养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后进生进答疑解惑,逐步摸索地培养和提升其政治素质有效路径。

二是发挥辅导员密切联系学生的优势,将辅导员吸纳到思政教师队伍中来,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服务学生的职能,打破传统理论传授模式。将情景模拟融入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过程中,以解决学生情感需要、心理发展问题、职业发展为抓手,重点培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职业判断问题,职业分析问题能力等素质。将这些问题的解决融入到高职后进生个人素质提升方案中去,突出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辅导员或班主任队伍的业务培训,采取将职业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同时并举的策略,做到既要满足企业(行业)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自身能力提升的需要,主要通过长期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的形式提高加以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需要建立高职后进生思想政治发展档案,分同步阶段制定不同解决策略。

三是发挥企业的育人功能,让企业师傅参学生素质提升工程。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利用企业人力资源优势,选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且愿意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师傅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他们将企业优秀的文化带入“厂中校”课堂中去,努力提升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整体提升需要与职业教育相适应,将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科学研究、与人发展等职能融入到思政教师队伍内涵建设中来,吸收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强化对高职后进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工作。

2 强化专题教育模式,重在“接地气”、“塑灵魂”

专题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加强专题教育研究,成为提升后进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领域。需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专题的内涵和形式,强化其育人的重要功能。

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高职学生整体思想状况,尤其是后进生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确立课程专题教育设计和内容编排,将企业或行业对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目标要求纳入专题整体设计,做到既要体现整体需要,又要强化个体情感教育,达到“接地气”、“塑灵魂”的目的。

“接地气、塑灵魂”需要从职业教育特点、高职院校后进生的思想特点入手,寻找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突破口和培养路径。

一是强化后进生思想动态针对性掌握,加强社会不同思想潮流对高职院校后进生的思想影响研究,理清影响高职院校后进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思潮和主体因素,以问题为导向寻求解决问题应对方法和策略,不断强化对高职后进生的针对性专题教育。

二是加强任课教师与企业行业的交流,制定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标准,明确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领域。邀请有关用人单位参与专题目标设定及案例教学的恰当运用,融企业入职业教育理念和策略。依据高职后进生的自身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由企业或行业文化或者职工专题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切身感受,不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是加强思政教师“双师”化教育,打破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思政教师应从学生职业发展丰富相关知识,拓展教育视野,深入企业一线工作,进行历练和锻炼,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具备当“师傅”的各项“硬”条件,从人格教育到职业素养提升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工作的“地气”带到对后进生的教育感化和素质提升工作中来,使得教育更加“有血、有肉、有灵魂”。

3 强化跟踪专题辅导教育,建立教育长效机制

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与人的思想认知、心理素质、价值认同、是非判断、分析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高职后进生个体思想容易受到各种价值观、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具有多变性和反复性。高职院校后进生思想政治素质塑造的这种复杂性和长期性,客观上需要建立跟踪专题辅导的长效机制。该机制需要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用人单位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搭建专题辅导教育的有效平台,融入企业发展文化,真正将高职后进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落到实处。

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和企业师傅长期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是担负后进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转型的主力军。客观需要企业(行业)通力配合,完成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作:

一是选择由素质优秀的学生、优秀企业员工和后进生组成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小组,定期开展思想认识问题讨论,着重培养后进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增强价值认同感。任课教师或辅导员(班主任),全程参与讨论和记录,正面引导学生思想争论,根据每个人不同程度的表现,修订每个后进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个体培养方案,以增强方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2篇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工会组织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职工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职工生活保障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服务群体是广大职工群众,最终工作的效果如何,发挥的作用如何,职工群众的满意度如何,对工会工作的评价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关系到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关系到党和政府在职工群众中的地位,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工会生活保障工作,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要注重解决好困难职工群体遇到的就业、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等最现实的具体问题。要着眼于建立工会保障工作长效机制,从实际出发,以改善和提高困难职工的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把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才能调动他们热爱企业、关心企业、发展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强化职工生活保障工作,必须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提高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新时期职工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作,就要求工会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必须有所作为。就要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高素质工会生活保障队伍。要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贯穿于工会工作实践中。要把关心职工、服务职工群众作为第一要务,要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紧密相连。

工会保障工作是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每个工会工作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工会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要了解职工、贴近职工、服务职工、心系职工。要始终做到心里装着职工群众,凡事想着职工群众,工作依靠职工群众,一切为了职工群众。要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等形式把从事生活保障工作的干部培养成为熟知制度政策、善于沟通协调、工作有成效、得到职工群众信赖和认可的行家里手,从而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三、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正确处理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要将送温暖活动与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相结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对困难职工群众体现人文关怀

工会组织是“职工之家”,就应该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近年来,包钢工会组织不断深化送温暖工程、创新送温暖内容,对困难职工加强档案管理,做到针对困难职工群体的不同困难程度、不同的致困原因、不同帮扶需求等情况,因人施助、分类帮扶,采取送资金、送物质、送岗位、送培训、送医疗、送助学、送政策、送文化等措施实行帮扶救助。把节假日帮扶向平常化、日常化转变,不断推进送温暖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要不断推动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支付保障和协商共决机制,督促企业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一线职工、低收入职工的收入水平,实现在企业增效的同时,使职工收入不断增长,确保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继续实施好“金秋助学”“帮困助学”活动的开展,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为缓解和帮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包钢工会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已形成品牌工程,它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加强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体现。它为确保单亲困难职工子女得到资助,完成学业,圆他们的上学梦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针对女职工开展 “医疗救助”,增强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包钢工会着眼于特困女职工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全面推行实施了《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依法保护了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定期为女职工进行妇科病普查,交纳生育保险,为在职的女职工购买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为女职工特别是困难女职工构筑了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这些好的做法分担了患病女职工因大病致困的后顾之忧,为她们构筑了一条医疗保障线。

四、以贯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为契机,在建立职工生活保障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职能作用上下功夫,增强企业工会活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整合资源,扩大帮扶力量,困难职工与低保工作相结合,构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完善多层次的生活保障体系

依托帮扶中心,将送温暖工程、再就业工程、接待、法律援助等工作纳入困难帮扶站,围绕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重点帮助职工解决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突出的问题。要用《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保护职工工资、休息休假、社保、医保、劳动安全卫生的权益不受侵害,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企业要为职工创造良好愉快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二)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群、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做好就业帮扶,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3篇

关键词:理工科研究生 思想政治素质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74-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理工科院校作为专业性较强的高校,随着研究生的大量扩招,其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也日益艰巨,理工科高校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当代研究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该群体的政治思想教育途径和方法,有效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使之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相协调。

一、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三方面。当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主流上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适应时展变革,思维活跃,反应敏锐,见解独到,容易形成新观点、新看法;但同时由于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某些局限性和社会的急速变化,思想上也容易出现许多问题和矛盾。

(一)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包括政治观念、政治信仰、政治诉求等。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达到社会要求的标准,首先要看研究生有没有一个坚定的政治信念、明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政治品质。在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绝大部分精力是投入到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套用一句话“理工科院校的研究生,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 理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多流于形式,大部分研究生只是为了得到学分,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死记硬背一些政治理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相差甚远的。虽然有关资料显示,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绝大多数关注国内外社会热点,关心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拥护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倡导和谐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也有部分研究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对政治表现出冷漠和排斥的现象。

(二)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研究生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和开放的信息社会,总的来说,理工科院校大部分研究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比较积极乐观的,他们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敢于尝试和挑战,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憧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理想和目标。但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健康风气,正悄然侵蚀着相对纯净的大学校园,使得一些是非观念不强的学生把金钱和权利视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生活奢侈浪费,艰苦奋斗意识淡薄,思想严重功利化、庸俗化。由于理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从而使研究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缺乏有力的引导,更易使其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

(三)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是非观、荣辱观、作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民族的一员应该遵守的道德观念,道德素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处理他人利益关系的内在枢纽。 理工科院校的研究生大多是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不乏也存在着一些道德失衡的状况,比如普遍存在的各种等级考试的作弊、校外非婚同居、宿舍失窃等现象,都在触动着社会的道德标杆。

二、理工科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的成因

(一)理工科院校疏于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理工科院校由于其专业性强的特点,实验室的课题较多,学校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对单一,导致了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视不够,“两课”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感染力不强,加之研究生的专业课学习任务较重,他们就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只是把它们作为不得不学习的课程去完成考试;这样的消极状况直接影响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