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西方教育优缺点范文

中西方教育优缺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西方教育优缺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西方教育优缺点

第1篇

关键词:高校西方经济学;现状;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9;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前言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财经类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中西方经济文化的差异以及中西方在高校教育上对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差别,更好地将中西方的财经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提高就业时的竞争力。然而,当前财经类高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上仍存在不足,要求高校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有利的改革策略,以提高我国财经类高校教学质量,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率。

一、财经类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财经类高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上,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1]。在对财经类专业课程学习时,更注重对传统学科的学习。因而忽略了西方经济学在专业技能培养上的重要性,也对其在就业方面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认为西方经济学课程在国内财经领域的用处不大,对日后的工作并无益处。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科学,导致高校学生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上效果不显著。

二、财经类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财经类高校竞争力的提高

鉴于目前财经类高校在西方经济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实施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2]。对西方经济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财经类高校竞争力的提高,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与改革,使高校学生摆脱传统观念上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财经类高校的教学质量,优化学生资源,有利于财经类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财经类高校竞争力。

(二)有利于财经类毕业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也有利于财经类毕业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提升学生专业素养。通过西方经济学课程的不断深化改革,使中西方文化得到有效的融合,在掌握传统技能知识的同时,融入西方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为日后在财经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打好基础,以此达到财经类高校的教学目标。

三、财经类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加强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要认识

为促进财经类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需强化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宗旨,在于提高学生财经类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与生活中[3]。教师可在理论知识教学中,穿插西方经济学在实际工作及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概念讲解时,要引入与此概念相关的经济学常识或经济学领域对此概念的具体应用以及中西方对该概念的不同解释。通过对相关应用的理解,使课堂内容更加多元化,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化,加深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概念的认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通过中西方教学内容的对比,激发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有利。

(二)改革教学方法

除加强高校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外,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上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上不断改革,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由于高校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多为硕士学位,在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上及知识量上的掌握水平较高,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求对此进行改革。教师可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例如,在对西方经济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发挥,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找出西方经济学与中方经济学在教学内容上的差别以及优缺点,通过学生小组间的讨论,各抒己见,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对西方经济学的认知,也是对中西方文化的有效融合,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在教育理论上的差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4-5]。

四、结论

总之,高校在培养人才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也对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财经类高校教师教学质水平的挑战。针对当前财经类高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存在的不足,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以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雪苑.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思考与建议[J].财会月刊,2013,14(04):165-166.

[2]徐若梅.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2(01):189-190.

[3]朱平安,李冲,范嘉毅.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02(16):154-155.

第2篇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小学英语;学习;对策

小学英语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学科,而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小学英语教育事业的改革起到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文化差异与语言学习息息相关

语言和文化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核心,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方式,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具。但是由于地区、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人们的语言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在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产生一些误会,这与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英语技能是当前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小学阶段作为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英语老师要加强西方文化的渗透,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西方文化意识和西方文化思维,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知识,还要掌握知识背后的文化,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能够做到知其所以然,这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小学英语学习对策

(一)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语言习惯

从古至今,中西方文化之间就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人追求功效,做事的时候通常将功效放在首要位置,但是中国人则不同,中国人讲究感情,为人处世很看重“情”字。在待人接物方面,西方人注重究其根本,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朦胧和含蓄。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这也就决定了中西方的语言习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学生对西方的文化不了解,就很难了解和掌握其语言习惯,也就无法去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去学习句子和词汇,就无法了解和掌握英语的内涵。因为中国小学生拥有的是惯性的汉语思维,对西方人的语言思维习惯不甚了解。比如,中国人受到别人的夸奖,一般会回一些自谦的话,但是西方人则不一样,西方人受到别人的夸奖很少会说一些自谦的话。因此,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一些西方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小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西方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学生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英语思维习惯,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

(二)对比文化差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思想不成熟,性格、品格等各个方面都尚未定型,人生观、价值观也没有成型,在这个阶段如果老师一味地对西方文化进行过分强调,就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英语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西方文化一定要把握好度。既要指导学生认识西方文化的优势,也要引导学生认识西方文化的不足之处,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带领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除此之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还要对我国的传统美德进行弘扬,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学会辩证地吸收,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在潜意识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模板,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小学义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做人。中西方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西方文化强调自由和民主,西方人在孩子童年时期更愿意给予其极大的自由,这些文化可能会诱导我国部分学生形成某些道德价值观。英语老师要加强重视,结合具体情况有效渗透西方文化,防止学生在德育上产生偏差。综上所述,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技能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西方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吸收西方文化,让学生以一种辩证的眼光去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

参考文献:

[1]吕洁,吕巍.中国与西方文化简单比较及关于西方文化的教学[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8(12):18-19.

第3篇

一、娱乐篮球的概念界定及简述

(一)娱乐篮球的概念界定。很多学者对娱乐篮球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认为亢力军的解读较为全面并也符合其发展趋势“娱乐篮球是篮球运动的一个分支,具有娱乐性、大众参与性、韵律性、展现个性、趣味性、艺术性、表演性等特点的游戏和比赛形式,是一种全新的娱乐形式,打破了竞技篮球运动的规则,降低运动负荷,淡化胜负关系,以娱乐为主体,以篮球为载体,一种适合更广泛人群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一项篮球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使身心获得愉悦感与乐趣。体育娱乐活动是强调心理愉悦程度以及身体舒适程度的一种休闲活动,娱乐篮球的本质正是这样的一种表达,因此其从属于体育娱乐活动的范畴之内。

(二)娱乐篮球简述。娱乐篮球除了具备传统篮球运动的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健身性等传统特征外,在形式上还具有多样性、简单化以及较强的娱乐和游戏性质。这些特性的综合表达,使青少年在释放和超越自我的同时,更展示出了自身的个性,同时也促进了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娱乐活动的娱乐篮球在青少年健身中地位不容小觑。在健身活动中其表现出来的生物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是其它运动无法代替的。所以说,毋庸置疑,娱乐篮球所具备的各种特性都为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快速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青少年群体成为了娱乐篮球的倡导者与追随者。[2]其普及与推广,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三)娱乐篮球在青少年健身中的价值剖析。1.增进健康,满足青少年心理需求。青少年群体个性张扬、性格叛逆,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乐于自我表达和自我解读,希望通过尝试各方面活动展示自身的才华,在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同时赢得大众的赞赏和尊重并彰显自身的魅力,追求“娱乐至上”的心理趋向尤为明显。由于青少年群体的兴趣爱好偏向于新奇、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事物,于是致使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快。所以,娱乐篮球作为一种全新的娱乐手段和方式被青少年的心理所接纳相对容易。卢元镇教授在《中国群众体育调查现状与研究》中曾说:“享受运动乐趣是体育的内在因素,是体育的魅力和生命,也是人能一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动力和源泉。”而娱乐篮球融入了创新、时尚、新潮等流行元素,必然会对广大青少年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同时无论是在规则的简化方面,还是形式的变化方面都十分符合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需求,促使青少年主动积极的去进行尝试,而不是被动的受生活习惯所影响,保证了青少年群体心理与生理同步发展的基本需求。

2.形式多样,促进青少年个性培养。由于早期中西方教育的差异,青少年的培养方式也不尽相同。中国在青少年的培养过程中以学业为主,而西方则是注重个性的培养和思维的拓展。在中国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制约以及教师和家长的期盼下,青少年俨然成为了学习和实现理想的工具,并且承受着各方面无形的压力。那么一个严重的问题也被凸了显出来——社会在重视学业的同时,忽略了青少年个性的培养和个性化教育。因此,中国的青少年群体急需一个彰显青春活力、突出个性的空间和一个舒缓身心、缓解课业压力的平台。众所周知,在参与运动过程中的娱乐状态可以改善人的心理压力状况,而趣味和娱乐性恰巧又是娱乐篮球的必要条件。娱乐篮球表现出的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的特质,对青少年个性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助动力,此运动的出现恰如其分的满足了青少年个性培养的需求,当仁不让的成为青少年追捧和青睐的对象和满足自我需求的首选,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娱乐篮球在对校园文化的构建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文化交流,促进中西方青少年体育文化融合。娱乐篮球在促进青少年参与健身的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方青少年体育文化的交流。随着进入世界进入21世纪,全球迎来了多元化的开放,各国文化出现大融合现象,而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世界体育文化的融合。娱乐篮球是被认为美国篮球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街头篮球融入中国元素的产物,是中美篮球文化碰撞的一次融合。[3] 这种碰撞也给中西方文化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同时媒体的全方位介入,也使得娱乐篮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了青少年群体,娱乐篮球已成为其日常参与和谈论的焦点。同时也证明了,娱乐篮球正是增进中西方青少年体育文化交流的渠道和平台,引领着中西方青少年体育文化的融合。中国的寓教于乐,西方的自由拓展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值得借鉴的和传扬的价值,二者的融合丰富了教育文化内涵,为各国的新生力量开辟了一条新的学习道路,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各国教育文化的进步,并将这种现象发展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乃至世界文化。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策略;问题与措施

随着小学英语课纳入考试科目以来,人们对英语逐渐开始重视,买复读机,磁带,光盘、有条件的家庭还给孩子买点读机,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提高英语水平,希望在英语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

作为学校的教导主任,我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自己所教学科――英语的教学任务。我担任三、五、六三个年级的英语科目,我们学校人员紧张,没有专职的英语教师,我也是边学习边实践,寻找英语教学的路子。在一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家长不能辅导,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好的方法,没有时间学习。因此,我一直都在摸索着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效率,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课程标准》别强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因此,英语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方式设定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要情景化,重点词汇的掌握,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如实物、模型、图画、录音、面部表情、动作等进行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要尽量多给学生提供参加语言交流的机会,只有口语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有趣。一堂英语课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和组织,这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从心底产生一种对英语的喜爱之情。

二、巧妙使用肢体语言,强化英语教学

肢体语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暗示性,有利于组织教学;具有直观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具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英语教学中,适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容;有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有意义的语言操练。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很难全神贯注地听完整节课。所以我在课堂中适当地插入学生喜欢的歌曲、诗歌或绕口令,可以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营造良好学英语的气氛,还可以重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让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运动说单词,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巧用画图,单词卡片等各种教具辅助教学

在教学中巧妙地安排游戏,可以让学生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既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我根据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打印图片,并写出相应的英语单词,把单词蒙上,让学生分组进行竞猜游戏。教师记分,最后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我利用单词卡片,让学生练习单词发音,记单词。前面是插图,背面是单词,让学生看图说单词,写单词,然后亮出单词对照。这样,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兴趣高涨,气氛活跃,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四、挖掘教材内容,进行东西方文化的比较

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学生用语失误的重要原因。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语,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以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所以当教学有关天气的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指出这一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谈论天气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六年级第三单元课文内容,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春天天气怎样,夏天天气怎样,秋天,冬天是怎样的天气,我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等。并练习英语习作,让学生学习英语和语文有相通之处,并通过视频展台让学生评价同学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优缺点,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第四单元的圣诞节,耶稣与圣诞节的关系等,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感受异国风土人情,领略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色,减少学生用语的失误率。

五、小组合作教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是把学生分组,每组学生分优中差三个等级,教师掌握平衡,学生自由结组也可,必须符合第一个条件,组长,副组长,组员,课堂中的表现,叫单词的成绩,平时作业完成情况,都有记录,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英语课本共分四个单元,每学完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测,然后看哪个小组成绩差,找原因,学完两个单元,进行单词大赛,我们持续了四年的期中期末单词大赛,学生的单词掌握水平逐年提升,今年的单词大赛优秀率达到了99%,这就是小组教学的魅力,并且在这几年的统测中,我校的总成绩,由过去的全乡倒数第一上升为正数第一名。

以上是我这几年中教英语的浅显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在实践中求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英语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第5篇

小说是一种叙述性的文学样式,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其它文体无可比拟的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现行高中语文课本所选小说篇幅长,教学时间不易把握;容量大,内容不易把握;涉及知识面较广,内涵深,思想不易把握。学生阅读重情节、看热闹,处于浅阅读,记忆难以持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少教多学”,成为教师应思考的重要问题。我拟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研究方法,注重实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以课内带课外,培养学生小说鉴赏的能力。

一、培养阅读习惯,奠定阅读起点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线索较清楚的名著。在阅读时做好摘抄,摘录名句,适当旁批标注。阅读结束,指导学生梳理、概括:①条理清晰地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画出人物关系图。③概括主要人物形象。④你最欣赏哪个人物?有理有据谈谈你的见解。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静心读书,初步把握小说的阅读要点。每部小说阅读结束,朗读摘抄,发表见解,进行讨论,形成班级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演讲展示成果,激发思维碰撞

假期,列出小说书目,让学生自选两部阅读并做好摘抄。开学后,语文课前展示成果。内容可以是简介一部小说内容,可研究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也可单独分析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也可人物间对比分析,也可将文本与改编的电视剧、电影进行比较评价,指出优缺点。如有切入点相同的同学,可互相探讨、相互切磋,后演讲的同学的分析研究应更为深入。以此演讲活动在班级中产生思维碰撞,把阅读由自读阶段提升为交流阶段,在学生参与中将阅读推向深入,让学生走出自我狭小的阅读空间,在比较中,提升阅读体验。

三、授课立足全局,教学有所侧重

高中两个单元的小说教学,涉及古今中外,涵盖面广,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每篇小说教学都要有侧重点,以点定教。以必修三小说阅读单元为例。《红楼梦》鸿篇巨制,可重在作家与作品的关系、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祝福》指导学生,学会理情节、看环境、品细节的小说阅读三步走阅读方法。从知命运、明成因、评性格到解主题,步步深入,学会阅读方法。《老人与海》拓展视野,重在进行中西方小说阅读比较,分析人物内心独白。三篇各有侧重,让学生学有所得。

四、设计严谨精心,教学环环相扣

以《老人与海》为例,单元中的前两篇小说情节曲折,可读性强,吸引学生,学生阅读兴趣浓烈。相比较而言,《老人与海》选文部分情节单一,又有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与中国传统的小说差距较大。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耐性不足,不够深入,只限于文字表面。阅读完后,问及学生的阅读感受,较为乏味。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教学关注的首要问题。必须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深入阅读小说。

经过思考,我先告诉学生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以期引起学生的关注,探究其获得奖项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和已经阅读过的两篇中国小说作对比,讨论中西方小说的差异。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起阅读需求。而后设计了以下问题,深入阅读:①老人进行了几次搏斗?对象分别是谁?②老人各次搏斗的武器分别是什么?使用的结果怎样?③老人的身体状况有什么变化?④老人不顾一切搏斗的目的是什么?他达到目的了吗?⑤在这一过程中,他有没有动摇过后悔过?(心理描写)⑥你认为他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⑦请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了预期目标。

五、课本改编表演,强化教学效果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少教”不是不教,而是要教得有效,牵一发而动全身。想方法,促“多学”,让学生动笔、动心,主动去学。学完文本,进行小说课本剧改编,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学生参与性极高。编剧组要分场分幕,将文本加工转化;演员演,要揣摩人物,要谈塑造理念;观众看,要思考鉴赏,评表演能否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由写到演到评,二次加工,将知识内化,将对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延伸下去。

六、高考真题体验,提升学习能力

用真题来进行阅读提升与检测,将理论付诸实践。引导学生熟悉高考小说阅读考点,了解基本题型、考查方式;将题目归纳,找出共性,掌握并归纳情节、人物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具体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升。

第6篇

口述| 俏江南集团董事长 张兰

那年,我们与友人一同去加拿大旅游。在我与朋友们垂钓的时候,因为玩儿得太开心了,忘乎所以,甩鱼杆儿的力气太大以至于我的身体失去了平衡。这时儿子从身后抱住了我,让我很感动。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却让我感觉到他对我的关心。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令我感动的一件事情。

在孩子出生后的一段时间,我就一直在盼望着他能快点长大。与很多身为人母的妈妈一样,我总在问我自己,孩子什么时候能够长大。

但当孩子真的长大成人后,回过头看这些年,我又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现在我又很怀念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在那个时候,他总是很需要我,总会粘着我,也很听我的话。这种感觉对于中国的父母而言,是非常难以割舍的。

不得不承认,在传统文化浸染的中国社会中,尤其是作为中国母亲,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传统观念的保有上,应该做到有舍有得。舍的是婆媳关系中总是强加于人的强势,传承的应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沟通之道”。

中国确实有很多做儿子的都在这份“特殊关系”中饱受“夹板气”。不过,我与儿子、媳妇的关系很好,我不会强加于人,因此我们是彼此信任的。他们俩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愿意主动与我沟通。我也想告诉全天下的母亲,应当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们考虑。

作为母亲,我只有赋予孩子生命的权利和义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要因此享有决定他未来的权利。中国的父母总是期望孩子成为“自己”,殊不知,孩子有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在孩子择业这一问题上,我坚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会干涉孩子的未来。

(采访|本刊记者 张延陶)

王树生 孩子一定要接班

口述|大田集团董事长 王树生

刚身为人父的时候,感觉就是喜悦,喜悦过后便是责任。我认为,父母之于孩子,第一重要的就是尽责任和义务,怎么养孩子,如何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

当时,我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比对妻子还多。

我对出国留学是很向往的。觉得孩子出国留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因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思想、理念。我的孩子在英国学习八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父亲是做什么的。但是我坚持要发展还得在中国,因为人不能忘本。

我反对孩子长期在国外生活。出国只是师夷长技,最终是要把学到的东西用到中国企业发展和建设上来。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会达到1+1>2的效果。

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孩子对我的关心,他经常叫我注意身体。另外,他对企业也有很强的责任感,让我觉得非常欣慰,因为这很重要。在工作单位,他很平易近人,不把自己当作老板的孩子。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一点也不担心。从小到大,幼儿园到中学都是整托;后来去国外,一直是独立的。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群体中生活,他的特点就是不管跟什么群体,都能很快建立密切的关系,生存能力非常强。

谈到接班,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孩子一定要接班,关键还是传承企业的思想和文化,一个企业的发展关键是靠文化的支撑。所以要把企业的文化传承下去,让企业的专业技术更好地发展、升级。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对这个企业要有深厚的感情,要有服务的意识,把我的思想传承下去。

企业得有一个扛旗的人,扛旗的人必须有威信,树立威信关键在于他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我主张必须在自己的企业,给孩子更多的培养机会。因为,在我跟前,问题会发现得比较及时。虽然孩子聪明,也很上进,但是缺少经验,经验不是靠聪明就能得来的,是靠时间来积累的。

我相信,在自己的企业培养,比他在外面企业能学到的东西多得多。而且时间长了,他也会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能充分了解企业的优缺点。你让他到外面去,那只是外面的一些东西,回来不一定适合。

第7篇

关键词: 《种子机械》 双语教学 关键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需要培养出大量的既精通英语又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增强人才竞争力。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其中“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还特别强调“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青岛农业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在《种子机械》教学中试验性实施双语教学。从长远看,双语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提高终身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本科毕业后能够自如地继续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本学科,以及相近学科领域的前沿与最新进展。所以,本科院校实施双语教学对学生的成才十分重要,意义深远。

一、双语教学建设

1.教学模式的选用。

自从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以来,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总体来说,双语教学可分为单语授课和混语授课两种形式。单语授课即要求教师自始至终应用外语授课,不渗入母语,此种模式称为浸入式教学模式。混语授课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可同时混用两种语言,包括多种形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灵活选择授课方法。在目前《种子机械》双语教学的试验阶段,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主要采用后者。课堂师生交流主要使用英语,遇到学生不理解的可用中文解释,此种模式要求大比例的英文授课,但对授课比例没有具体的确定。教师在教学中穿插中文,并运用各种非语言行为、多媒体等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

2.教材的选用。

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利器,必须仔细而恰当地选择。教师的授课语言和课件全部用英语,这样在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上可达到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与和谐,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用第二语言思维能力。

3.合理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灵魂,其制定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一般本科院校而言,双语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制定,首先应当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基础;只有综合考虑这两方面,才能制定出符合授课对象的教学大纲。

4.高素质的双语教师。

用英语教授专业知识,对于双语教师来说,要探求一种师生之间的适当互动,双语教师最好能遵循渐进的原则,授课时做到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慢到速度适中地逐步解释专业知识。对于专业知识中的难点、重点,可以采用汉语讲解,使学生主动采用双语学习知识。这需要双语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研究更好的双语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及时总结经验。目前上课的教师都有过出国学习的经历,本身英语能力很好。还可引进和聘请国外客座教授,增强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

5.适当的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对师生而言,都是一种对自身的挑战。如果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就难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授课内容,采用适当的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还可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开展教学,采用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形式教学。应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制作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Flas等,使教学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二、双语教学的关键

1.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学首先要明确目标,不是为了双语而双语。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实现一门外语基本过关,既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吸收借鉴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既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又具有尊重、开放与平等的全球意识,成为具有跨文化素养的世界中国人。

2.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几乎完全不同。西方是分析式思维,中国是直觉思维。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西方智慧是逻辑型、思辨型、实证型的,中国智慧是记录型、描述型的。例如中国的古人记录了哈雷彗星四十多次,但没人总结它的运行规律,最终让英国人哈雷获得了此项发现权;中国早就有类似于血液循环的看法,但没有上升为理论,最终是英国人哈维奠定了理论基础。爱因斯坦说:“西方的科学是以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为基础的,中国式的思维对未来是通过直觉来把握的。”雨果说:“中国是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庄子、韩非子等中国思想家以寓言故事论证哲学命题,而不是缜密的推理思考。中国人对现实之外的东西不感兴趣,缺乏形而上的逻辑思考,这必然带来理论的肤浅、不成体系,而理论的缺乏导致技术的停滞、落后。

(2)西方的思维是清晰的,中国的思维是模糊的。西方有实证主义哲学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为西方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西方产生的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科学对象以可被观察的资料为限,即概念一定要清晰。汉语文约义丰,充满了随意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暗示性,也引人遐想,趣味无穷。

(3)西方价值澄清,中国价值灌输。西式思维多告诉人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中式思维则告诉人们如何接受。道德教育中这一特点很明显,中国的道德教育总是以一种肯定语气,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重视价值的澄清。比如说,为什么大家必须遵守纪律,除了要扣分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中国人弱于分析,告诉人们做,但是为什么这样做呢?没有理由,只是做。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但是孔子是一个叙述者,他并没有对为什么会这样进行论述,之后,儒家的许多经典都是教义式的。中国人虽然有了极限的直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但微积分体系是西方人建立的。自然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当代心理学的许多范式为什么是西方的,这与中国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

(4)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局的、系统的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在中国人眼里,人与大自然、社会是一个整体,这是天人合一、集体主义的思想基础。如中医是整体疗法,头疼可能医脚。整体观、系统观当然很好,但我们还应学会局部的、解剖的、微观的、严谨的、分析的西式方法。

以上主要分析的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中国大学生如果能够很好地掌握西方的思维方式,并真正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结合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优势,中国的发展就会如添双翼。

三、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低,尤其听力水平更低。

大学生在毕业时的英语水平一般达到国家4级,部分学生需要认真复习很长时间,甚至需要连续考几次才能过关。学生对所授课程的相关词汇不了解,在不了解专业词汇的情况下,运用双语教学,收不到期望的效果。甚至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比用汉语讲授的效果更差,因为运用母语,学生至少可以听懂教学内容,用外语讲授学生连基本的概念都听不懂,在此状况下,学科的知识性教学效果都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思维方式的培养。

2.教师运用双语教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双语教学中,目前师资是限制各高校提高层次和扩大发展的瓶颈,双语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过硬的外语水平,包括掌握正确的专业词汇、标准的发音等,更需要掌握外语授课的技巧,能够用简单的外语把问题解释清楚,引导学生用西方的思维方式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分析。

3.教材方面存在欠缺。

双语课程的教材,选用国际一流水平、国外著名大学的名牌外文原版教材。有人质疑,认为这些教材虽然好,但是洋能中用吗?外国的教材无论在理论还是案例教学方面做得都很好,但是外国的教材是按照西方人的逻辑思维方式编写的,是否合适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方式呢?针对这种观点,我认为,运用原版教材非常必要,如果连原版教材都看不懂,那么还谈什么双语教学呢?只有看懂、理解原版教材的内容,才能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

4.语言环境的欠缺。

在课堂上老师用外语进行教学,学生课后是否运用英语思考和讨论呢?至少在我的调查中,很少有学生回答他们会用外语思考,即使有也很难坚持,更不用说形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

四、建议采取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以及为了实现《种子机械》双语教学的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拟开设双语教学的教师培训,包括专业词汇的培训、口语的培训,更要注重西方思维方式的培训,且培训要有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培训期间要求学员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业余生活中,都需全用英语交流和沟通,使这些教师真正具备用外语教学的能力,而不单单具备用英语备课、做课件和读课件的能力。教师需要具有随时回答学生提问和组织课堂讨论的能力,即即兴运用外语的能力。应该选择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外籍教师进行培训,这样更有利于根据中国教师的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也有利于西方思维方式的训练。

2.重视教研、科研,提高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有英语教师和各学科双语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集体论课、集体分析、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聘请一些知名大学的双语教学专家到学校听课、评课,具体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以科研带动教学,在不断地研究、实践和总结中,促进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3.对选修双语教学课程的学生首先要注重大学生的基础英语的学习,使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阅读能力。

还需要进行专业英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词汇,在双语教学中能够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从而理解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而学会用西方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4.运用原版教材,教学思想中西结合。

虽然有人认为运用原版教材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要培养学生的西方思维方式,运用原版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读懂、真正理解原版教材的内容,掌握知识体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西方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学思想应注重中西结合。中西方教学思想都有自身的优缺点,西方的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中国的教学强调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两种教学思想结合可以产生互补作用,从而培养出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

5.提供外语交流的环境,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外语活动,增加教师、学生说、听外语的机会,加强与外国留学生的沟通,等等。周末组织英语角鼓励师生踊跃参与。

五、结语

在理解双语教学的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中西结合的思维方式应该是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有效的双语教学的开展需要对师生进行前期培训,具备开展双语教学和接受双语教学的能力,使双语教学顺利开展,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国际竞争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佳.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22.

第8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 寓情于景 最近发展区 完善化教育

中国画是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民族绘画,并有着灿烂辉煌的艺术成就。国画作品可以与西方任何时代的作品相媲美,越来越为当今世界各国所瞩目。常言道: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有世界性。中国画作为中国一个具的强烈民族性的传统绘画,在中西方文化融合渗透的今天,正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方式发展变化着,为人们展示着它的独特魅力。为此,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地开展国画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国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画教学现状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问题

(一)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高科技的工具是接踵而来,今天的中小学生,是"汉堡、牛奶"与"卡通、漫画"的时代,利用电脑进行绘画,古老的书画艺术有时常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且绘画技法和调色等方面的能力严重受到制约。对于学生不熟悉的事物,教师讲解起来困难大增,学生是否感兴趣,还要靠教师积极引导。

(二)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讲完后全班完成同一幅画。陈章良教授曾经说过:"创新教育从某一角度来说,应是鼓励学生发展他们有个性,有一种创新的意识,千万别把孩子们变成像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人。"

(三)家长的不支持,不投资不为学生购买国画用具,我们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还有家长的不理解,教师和学生家长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学生为适应教师和家长的评价标准而把表现潜能严重扼杀掉。

在这种教育现状下,我们的国画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学的有成绩了,就会慢慢得到认可,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好的教学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接触中国画时便在笔墨游戏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使之对国画学习充满期待并在每一次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学生在将来的中国画学习中取得成就至关重要. 小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从玩中让学生熟悉中国画,并培养其乐趣。在学生尚未接触到中国画课时,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模式机械地要求学生临摹,学生易产生厌烦。此时,我巧妙地利用了"玩","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引导学生通过玩墨、玩笔,让其发现笔的运用。结果学生们随心所欲,画的是千奇百怪,我为他们的画取名为-美丽的梦,因为梦是虚无飘渺的,形态怪异的,他们的画也是如此,对我起的名字他们很满意。

(二)采用多种表现方法激发兴趣。如采用揉纸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拓印法等等,使学生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成功感,增强创作热情。

(三)教学中运用风趣的语言,提高学习兴趣。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孩子不同于成人,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风趣化,尽量接近孩子们的生活,这样他们才能够易于接受,也会使教师的工作得以顺畅进行。

(四)讲名人轶事引发兴趣。中国画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很多,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

三、探索新的国画教学模式

美国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学生对于学国画有了一定的兴趣,就要看教师的教学模式了,当务之急就是改变现存的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我在从事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尝试着抛弃传统的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我的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一)欣赏中国画,从感受到领悟国画的艺术魅力。在名画欣赏中感受美术作品本身蕴含的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意识。中国画,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因此,美术作品欣赏就是让学生从感受作品到渐渐领悟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及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前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实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好奇心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

(三)学生课堂活动贴近"最近发展区"。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的要求,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 翻译教学 重要性

一、引言

翻译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翻译技能和语言能力。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是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考查学生综合性语言技能的标尺之一。因此,翻译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翻译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一个薄弱环节,而高职学生普遍英语翻译水平偏低。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大多是从应试教育中过来的,但是高职的录取分数线要比普通本科院校低,所以,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薄弱。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翻译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知道忠实和可接受性的度,常常出现翻译病。

如在长句的处理上,有些学生在翻译时只知道逐字翻译,不善于变通,不善于调整从句的类别,不能根据英语句子的特点,理清长句脉络,分出主次,致使译文不能打破原文语序,句子太长,不符合中文的习惯。又如逻辑关系混乱不清,不能将原文的隐含信息深入理解并在译语中表现出来,或是过度发挥,言过其实。其原因应归咎于高职学生缺乏翻译技巧方面的知识。

(二)高职学生缺乏西方文化知识和社会背景知识。

学生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就会产生误译的现象。如:He was born blue-blooded.不少学生译成:他出身贫寒。实际上,“blue”一词在英文中有“高贵”之意,故该句应译为:他出身高贵。

(三)在语言结构转化上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向。

不同的语言结构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的差异又造成了不同语言的语义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翻译时思维脱不开源语的结构方式,过分遵从原文的词性、语序和结构,使译文洋化而不自然。如:He was so tired that he couldn’t say a word.(他累得不行,话都说不出来。)不少学生译成:他是如此的累,以至于说不出一句话来。

(四)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待提高。

译文语言平淡,不精练、不形象,累赘且缺乏文采,不能用译语表现法再现原句的神韵。在篇章结构上,不能把握原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衔接,致使译文结构松散,上下不连贯。

三、加强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建议

(一)让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通常大一只开设一门英语精读课,到大二时,学生就开始学习专业英语了,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翻译基本理论的学习。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可开设一门翻译课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或不定期地进行翻译讲座,较系统地讲授一些翻译理论和技巧,并通过翻译实践培养学生的把握语句与语篇结构能力、语感认识及双语驾驭的能力和语境认识及准确理解上下文的能力。

(二)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会引起误解。因此,文化是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之一。学生不仅要了解外国文化,也要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还要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在翻译教学中,对待文化因素的处理,大的原则是向读者传递准确、真实的信息,完整的源语文化,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提取文章信息,抓住源语所欲表达的意思。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系统地从教材的每单元精读课文中选出两至三个能体现明显的英语结构特点的句子着重进行翻译练习。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现场翻译,然后引导全体学生找出黑板上各译句的优缺点,最后得出较理想的译文。在此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英汉之间、黑板上的译文之间、黑板译文与自己译文之间进行多次反复的对比、判断。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进行比较才能显示出来。所以,拿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学生就能自己慢慢地得出英语的语言特点和汉语的语言特点,在比较和鉴别的基础上学生的翻译能力也能渐渐地提高。这种由个体带动整体的翻译比较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是很有帮助的。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翻译讲座,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文章所要求的语言特点、语言风格和翻译特点都是不同的,如天文、地理、军事、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等。要让学生懂得无论何种文体,翻译不仅是要将源语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概念、思想、价值和感情传递出来,而且要将表达这些东西所用的文体和风格用译入语表达出来,充分发挥译语的表现力,完整准确地将源语的信息、意义、文体和风格传达给译语读者。通过对这些语言和翻译知识的了解,学生自身也会意识到培养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的重要性。

(四)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用词方面,要做到用词准确,通过上下文及全篇内容,分清词的概念意义和词的隐含附加意义,根据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常识来确定一个词或一句话的真实含义,避免错误理解词义或望文生义。

(五)培养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将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标,在一定的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翻译教学应从改错的做法中解脱出来,把重点放在发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上。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挑选翻译材料,翻译自己喜欢的文章,以利于发挥个人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创造性。学生还可按要求把自己的译文和名家的译文进行对比,或进行小组讨论,找到自己译作中的精彩之处,并从名家译作或同伴中吸取营养。语言能力的提高,建立在一定量的翻译练习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质的提高,所以,大量的翻译实践必不可少。

四、结语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翻译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高职英语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翻译是一个非常辛苦、费心思并需长期实践的工作,我们不能苛求学生一蹴而就,但要学生有恒心、耐心、决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辅之有效的指导与大量的翻译练习、阅读欣赏,对学生因材施教,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翻译水平和语言能力,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一定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穆雷.中国翻译教学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11.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 英语教学 现状分析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220-01

写作教学一直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头痛问题,针对于这一难题,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分析写作教学的尴尬局面,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政策,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大学英语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的教学条件

相对于英语专业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高、任务重、学时少。一般而言,高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在前四个学期,总学时数是280学时。在短短的280个学时内完成课文讲解是很容易的,可是如果还要在这280个学时内添加写作教学是非常有难度的。此外,对于教师而言,作文的批改工作又是一件额外而且繁重的工作。所以,很多教师即使意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也没能要求学生定期写作,从而导致大学生写作的薄弱意识。

(二)英汉思维差异

早在1966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Robert B.Kaplan从收集到近600篇非英语国家学生所写的英语作文中发现,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英语作文有着不同的语篇结构。他认为母语为英语的作文语篇结构呈直线型;而中国学生作文语篇结构呈迂回式,即不直接提出主题,先说原因,后给定论。这种差异源于中西的文化差异。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响,性格直爽,不拐弯抹角;东方人受八股文的影响,讲究“起,乘,转,合”。这种思维的差异会干扰中国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

(三)教学法的问题

在中国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我们大多采用的是结果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强调的是刺激、反应、强化、形成习惯。其基本的模式分为以下4个步骤:范文讲解(老师给出与所给作文题目一致体裁的范文,进行范文中语法特点,用词特点的讲解),控制性练习(通过对范文的学习,模仿范文,写出与范文中相同结构的简单的句子和段落),指导性练习(写出第一稿),自由写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着重强调语法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准确性,换句话说结果教学法关注写作的结果,关注写作成品中的语法错误是不是越来越少,这种方法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是减少,甚至杜绝自己的语言错误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压抑,写作兴趣索然,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没有调动起来,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

二、解决策略

(一)培养英语的思维模式

针对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表达方式,比如说,汉语中所说的“救火”,英语中就要翻译成“put out a fire”而不是“save fire”。其次,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归纳讲解典型的汉式英语的纠正和避免方法。最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平时阅读国外的杂志,多看和多听英语原版新闻和小说,久而久之,学生的母语干扰会逐渐的减少。

(二)引入多种教学方法

针对于结果教学法的不足,教育学家把注意力转向了过程教学法。其方法认为写作是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例如像打草稿,修改这样的写作过程。然而,人们又发现了过程教学法的种种缺点,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发现。与前两种方法相比,体裁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其根本宗旨是引导学生分析某些特定体裁的语篇,使学生意识到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交际目的及语篇结构和语言选择。可是,体裁教学法也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例如。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介绍所有体裁的语篇。因此,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各有其优缺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博采众家之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采用多种批改方式

修改包括自己修改,同伴评议以及教师批改。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得到来自同伴和教师双方的修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一部分批改负担,而且还可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培养学生英语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英语写作教学。学生对话题的敏感程度和兴趣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写作的结果和质量。学生对指定话题越是熟悉和喜欢,就越有可能写出流畅和优美的文章。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尽量出些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贴近的题目。同时,教师在讲授写作技巧时也可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增加写作练习与指导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用英语写日记,记周记,与朋友写e-mail等。我们应当像鼓励学生开口一样鼓励学生动笔。教师可以先不计较学生最初表达出的语法的错误,而是鼓励他们完全地表达思想,养成写作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作为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摆脱母语的干扰,从而写出地道而又精彩的英语文章。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高职英语;口语教学

现代高职院校在教育目标设定方面多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以确保学生就业问题得以解决。但关于英语口语教学一直为难以突破的关键,学生多表现出交际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基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要求。究其源在于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仍以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无从谈及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目标。因此,对英语口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

关于支架式教学,其创建理论明确提出,学生知识的获取并非完全依托于教师的讲授,更多的是基于在长期教学活动的参与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习伙伴的配合而习得,并以此形成框架式的知识体系。假定将学生比喻为建筑物,该建筑物的完成需经历长期的累积过程,而此时起到支架作用的便是教师,他们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填充,完成整个建筑物的构造。从当前支架教学的案例可发现,其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极大的区别,要求舍弃“灌输式”或“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整个过程应以脚手架的搭设、情境的引入、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等环节为主,这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英语口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关于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以教学Intruduce Yourself and Your Family为例,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结合习得的知识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具体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脚手架的搭设

脚手架搭设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基本教学内容,并了解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基本状况。从刚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特征入手分析,他们更乐于通过自我表现结识更多朋友,教师可充分利用此特点,引导学生在Introduce yourself环节中将自身性格特征、业余爱好以及优缺点进行描述。为避免学生因自身口语能力不足而不敢发言情况的出现,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中与话题相关的句式、词语,如I am eager to,I’d like to,characteristics等,采用多媒体展示,并指导学生利用这些词语、句式创编对话,相关的知识内容将固化为学生的知识内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以初步构建。

2.情境的引入环节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阶段普遍存在基础能力较差等问题,利用情境引入的方式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在完成基本脚手架搭设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对自信心缺乏、焦虑现象明显的学生,教师应以朋友身份做好鼓励引导,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现更加自如。

3.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融入整个语言环境中。教师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小组划分,要求各组结合教学内容对中西方家庭的不同观念进行分析。如典型的Talk Show便可作为小组活动开展的方式,假定小组为四人,一人充当主持人,其他人为嘉宾。在访谈过程中针对“家庭类型”这一话题利用英语口语进行探讨,培养学生交际意识,这对知识体系的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评价工作

评价环节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所在,其需要针对小组表现以及学生个人表现采取学生互评、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所在。但需注意在评价活动中教师应给予更多鼓励性评价语言,确保学生参与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成就感与充实感得以保持,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需注意的问题

不可否认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口语教学中的融入对英语教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很多现行高职院校在应用中并未使其发挥应有的效果,其原因在于未做好关键性问题的把握。具体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口语教学活动梯度的控制

学习活动开展中过小的梯度往往易造成内容简单,学生由此出现厌烦枯燥心理,而过大梯度的教学活动有可能对学生自信心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首要问题在于梯度的合理设置。

3.跨文化知识的适时融入

教学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过程多以中国文化背景为例,实际走入工作岗位后会发现存在较多错误问题。因此,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应注重做好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引入,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参与中体会交际的价值所在。

3.做好全面能力的培养工作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并非局限在口语表达能力提升方面,应从英语整体素质着手,确保语言输入与输出都可达到英语教学要求,才能培养学生整体能力。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解决传统口语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际应用中,应正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结合教学内容完成脚手架的搭设、情境引入、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以及教学评价等工作,使支架式教学模式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英语能力共同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郁帅.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5(5):40-42.

第12篇

数学素养是什么?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说法,就是当一个人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以后,如果把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忘掉或都“抽出去”,剩下的就是数学文化。而这些数学文化在人的头脑中落户,则形成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学习数学非常有用,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得到的训练,使思维更具条理性、敏捷性、深刻性,会有更多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比没有学过这些数学知识的人要“聪明”许多,这就是数学文化在起作用。

2数学无处不在——广泛的运用正是数学生命力的源泉

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它在人类文明中一直是一种主要的文化力量。数学在科学研究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决定了大部分哲学思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创立了逻辑学,而且数学作为理性的化身,成为了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因为数学,许多新的科技得以开放,医疗保健得以显著改善,人们也得以发现新的沟通方式。数学为众多科学学科的发现提供背景,谱写着社会和现代工业的重大创新。此外,数学与一些人文科学的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产生了数学经济学科群,包括经济控制法、数理经济学、经济预测、经济计量学等分支。而且莎士比亚新诗的真伪可以使用数学中的统计方法来鉴定。可以说,数学方法的运用为历史研究开辟了许多过去不为人重视或不曾很好利用历史资料的新领域。数学方法的运用在历史学、社会学、法学、哲学以及医药学中都可以使一些仅靠思辨很难搞清楚的问题非常明了。

2.1传统的中西方数学文化

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他的科技发不发达。而科技的进步却源于基础数学,简单的说,没有掌握基础数学的研究,就无从掌握自主创新的主动权“。经世致用”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实用主义格调。影响中国传统数学的社会文化因素。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和经济,无疑对科学文化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很少产生职业数学家及学术团体。外部交流缺乏,由于封建统治者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传统数学缺乏必要的外部交流,这是中国传统数学衰废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传统数学的语言始终囿于汉语言的范围,阻碍了中国传统数学的进步。数学的进步是引进了较好的符号体系,就数学而言,符号的引进不仅具有简化表述的作用,同时其本身还有思维载体的作用。

第13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外国文化意识 培养措施

1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共同具有的传统、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知识和技能等。可以说,文化包括了一个社会中人们所想、所说、所做的一切事情。那么,语言和文化又是什么关系呢?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由于各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范,即所谓的文化差异。文化教会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而某些语言形式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产生相关的语言交际意义。例如,中国人同桌吃饭,先吃完者离席时常说“慢用,慢用”,这是十分得体的情景性语言。但如对同桌的英美人说“Eatslowly,eatslowly.”,他-=~fk为你暗示他贪吃而大为恼火。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上的差异,给学生学习与正确使用语言带来了困惑。再加上实际教学工作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简单地认为英语教学就是教授词汇和语法,英语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对词汇的讲解和语法的训练上。很多学生英语语音语调准确,语法运用正确,可是在理解某些篇章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文化错误”。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受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片面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语言环境的创设、英美文化的介绍。当然英语教师本身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淡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单词、短语讲授课文和做练习,而且还应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2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在基础语言教学中积极导入异国文化知识,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动力。然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并非只是学生层面上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同时也涉及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材、课外教学等诸多方面。根据基础英语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1教师首先要具有跨文化意识

教师要会语言学的观点来指导外语教学,应充分认识到跨文化知识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了解西方国家的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出现的新动向;要不断更新知识,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另外,教师还应努力营造语言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渗透文化教育,加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比,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吸收异国文化,促进学生对异国语言的了解,熟悉所学语言的使用环境。同时也加深了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培养了学生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2.2组织课外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向学生渗透文化信息,帮助学生多方面。多来源地积累文化信息,鼓励学生进行具体的语言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异国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例如,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如《双城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等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学生们能够开阔视野,感受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制度、人际关系等,从而拓宽知识面,更深刻地感受异国文化,从而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放映英语原版电影。并且组织学生模仿其中的一些场景,通过模仿电影中演员的语音、语调来感受当时的社会习俗,使学生对外国文化意识有更加直观认识。另外,如果碰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加以延伸扩展,如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各自有优缺点的鉴别,学生通过收集材料,进行采访等活动来了解其中的差异,在对饮食习俗有了解的同时,也对其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2.3通过媒体网络渗透文化意识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教师教育的理念、教学的模式、教学的手段等等。多媒体的利用可以较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图像、声音、动画、音乐的同时作用,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的左右脑并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创造真实可信的语言环境,使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有利于贮存大量的信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质量。此外,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缩小了时空差距,加大和方便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语言学习者可以直接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沟通,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条件,在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

第14篇

关键词:字体设计 教学方法

字体设计课,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程,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文字的形象进行符合设计对象特性要求的艺术处理,以增强文字的传播和展示效果。字体设计课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特别是视觉传达、包装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多个专业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对于环境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方向来说,字体设计也是非常具有价值的课程之一。

而现在的字体设计课程的训练只是书写一段黑体或一段宋体字、变体美术字等。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技巧训练和主观情趣,缺乏观念的灌输,思想的引导,或者只注重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将字体设计与设计对象相结合,实现一定的功能和目标。

1 字体设计传统教学模式优缺点分析

1.1 传统的字体设计有着长久的知识积淀,传承历史悠久的文字艺术,比如注重传统文字的基本结构、文字理性之美、书写方式,培养学生快速、规范书写的技巧和能力,要求学生字体书写准确、生动、严谨和完整,对于提高学生对文字美感的认知和掌握书写技巧,有其科学和合理性,这是需要保留的教学优点。

1.2 传统字体设计教学模式老旧过时,只注重文字书写、文字结构、文字笔画等认知与掌握,或是只注重摹写已成体系的字体,或是只做些许字体变化练习,就称为文字设计,从而忽视文字特殊创意的环节,重心没落在“设计”的概念上,这种模式是不利于优秀设计人才的培养的。

2 字体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2.1 继承传统并创新

过去的字体设计教学,注重传统的继承,学生的技能训练,重心在“字体”书写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设计”是这一课程的真正目的。其实字体设计不仅仅是对传统字体的了解与掌握,而主要目的是在掌握传统字体的基础上,对其做出具体的美化加工处理,也就是对其进行“设计”,创造出新的字体图形。

2.2 清楚字体设计内容

设计某一个字体时,应当先考虑到字体应传递何种信息内容,其给消费者何种印象,然后再强调字体的个性识别和表现手段以及字体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制作方法。有了这些问题的思考,设计师的设计工作也就有了较为明确的内容。一旦有了主题和创意的一些想法,先用草图记录下来,考虑一下使用何种色彩、形态、肌理;表现一个特定时期的某种风格,会令人想起某个特殊的事件或感受。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创意内容所需要的形式进行判断。

2.3 培养社会需求相结合的理念

教学的专业知识如果是落后的,它与社会需求并不匹配,培养的学生也无法立足于社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他们就很容易被淘汰,这样我们的教学也是失败的,最终也会被社会淘汰。

2.4 强调手绘设计的重要性

字体设计的前期阶段以手绘为主比较合适,手绘的学习方式比较能调动学生观察和体会文字笔画、结构,以及互相协调的能力,防止电脑操作带来的学习机械化。在字体设计课程的各个阶段都必须有手绘草图的课程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课题时都以手绘作为主要方法,而把电脑制作作为最后的制作手段。

2.5 针对不同问题,分知识点、分阶段教学

比如:文字的属性(对不同风格的字体以及它的时代性、应用上的定向性的了解),文字作为图形或作为主题词、句(对文字的造型处理与视觉效应的营造),文字与“图” 的配合(对图、文字的诸关系的处理),文字作为主要信息内容(对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组织关系的安排)。

2.6 结合现代语言和信息化进行字体表现

作为艺术设计类的字体设计课程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不只是以上课、授课、提问、做作业和审阅作业等传统教育方式就能完成的,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教育手段和采集时尚流行语言作素材进行设计表现,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对字体进行准确定位和优化方案后,可以借用各类专业电脑软件对字体进行图形化、立体化、位移、解构重组、装饰变形等多种效果的处理,以呈现字体生动的姿态,使字体设计的视觉语言效果更加丰富。

3 以现代汉字为重心的设计

3.1 重视文字的信息功能

现在的学生在搞设计时愿意把英文作为主要文字的问题,尽管是一个面对中国人的设计也是如此。这个问题是老师的责任,应该从教师做起。做到从对信息受众的定位到所传播的信息文字进行严格把关,有的放矢。切忌盲目使用外文,导致原本有效的信息只成为一种形式上的摆设。即使是模拟设计,也应从实战出发,使文字不仅具有视觉效应,更具有其严格的信息功能。

3.2 汉字在视觉表现上较难

汉字则是以一个“方块”为独立的形态出现的,这使中国汉字在进行编排时本身就显得比较平板,缺乏一定的节奏性与可变性,这也导致了汉字之间的构成关系较难处理的状况。

特别应当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汉字的更多知识,并把汉字字体设计的相关内容比例加大,让学生尽早地接触汉字字体设计。

3.3 重视汉字改进措施

具体教学上加入文字、字体设计理论知识并安排在字体设计课程的开始阶段,针对的是艺术设计专业各个方向的学生,是字体设计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让学生了解文字的发展史,字体设计的产生、发展、流派,并通过欣赏经典案例开阔视野。通过以较多的图片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字体设计的基本概念、汉字的产生发展、拉丁文字的产生发展、字体设计的现状与流派、中西方字体设计现有分类、字体设计的目的意义,并使学生了解到字体设计的实际价值与未来趋势,通过一些手绘临摹的作业完成汉字字体设计的艺术分析。

4 创造好的设计氛围

4.1 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文字设计课的高低档

教师一知半解,对基础知识点生疏,不熟练,课堂气氛也永远活跃不起来,学生对老师也会失去信心,这种教学就难免枯燥乏味。

4.2 教师要有十二分的热度投入到实际教学中,外加丰富的文字创意知识与理念。

第1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外国文化意识  培养措施

1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共同具有的传统、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知识和技能等。可以说,文化包括了一个社会中人们所想、所说、所做的一切事情。那么,语言和文化又是什么关系呢?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由于各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范,即所谓的文化差异。文化教会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而某些语言形式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产生相关的语言交际意义。例如,中国人同桌吃饭,先吃完者离席时常说“慢用,慢用”,这是十分得体的情景性语言。但如对同桌的英美人说“Eatslowly,eatslowly.”,他-=~fk为你暗示他贪吃而大为恼火。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上的差异,给学生学习与正确使用语言带来了困惑。再加上实际教学工作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简单地认为英语教学就是教授词汇和语法,英语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对词汇的讲解和语法的训练上。很多学生英语语音语调准确,语法运用正确,可是在理解某些篇章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文化错误”。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受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片面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语言环境的创设、英美文化的介绍。当然英语教师本身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淡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单词、短语讲授课文和做练习,而且还应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2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在基础语言教学中积极导入异国文化知识,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动力。然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并非只是学生层面上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同时也涉及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材、课外教学等诸多方面。根据基础英语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1教师首先要具有跨文化意识

教师要会语言学的观点来指导外语教学,应充分认识到跨文化知识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了解西方国家的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出现的新动向;要不断更新知识,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另外,教师还应努力营造语言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渗透文化教育,加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比,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吸收异国文化,促进学生对异国语言的了解,熟悉所学语言的使用环境。同时也加深了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培养了学生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2.2组织课外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向学生渗透文化信息,帮助学生多方面。多来源地积累文化信息,鼓励学生进行具体的语言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异国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例如,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如《双城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等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学生们能够开阔视野,感受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制度、人际关系等,从而拓宽知识面,更深刻地感受异国文化,从而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放映英语原版电影。并且组织学生模仿其中的一些场景,通过模仿电影中演员的语音、语调来感受当时的社会习俗,使学生对外国文化意识有更加直观认识。另外,如果碰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加以延伸扩展,如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各自有优缺点的鉴别,学生通过收集材料,进行采访等活动来了解其中的差异,在对饮食习俗有了解的同时,也对其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2.3通过媒体网络渗透文化意识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教师教育的理念、教学的模式、教学的手段等等。多媒体的利用可以较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图像、声音、动画、音乐的同时作用,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的左右脑并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创造真实可信的语言环境,使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有利于贮存大量的信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质量。此外,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缩小了时空差距,加大和方便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语言学习者可以直接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沟通,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条件,在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