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安全的核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信息技术 煤矿 安全监控 安全管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本上推动了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矿产业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安全是煤矿业生产和管理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煤矿业的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单靠管理者的经验、知识和有限的责任心,很难应对煤矿业事故的复杂多变性。所以煤矿企业的目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建立起煤矿数字化信息系统,才能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并收到良好的安全监控效果。
1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煤矿业事故频发,我国采取了加强煤矿治理的措施,加大安全投入率,强化管理监督,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煤矿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安全生产和管理情况依然严峻。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341起,死亡人数5986人,重大事故279起,死亡人数3586人。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管理问题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煤矿管理处于经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只要以经验教训作为管理依据,加上很多中小型煤矿企业的经济实力不足,我国的煤矿安全监控设备非常落后,人力财力不足,安全管理起步较晚,重大的安全技术问题不能完全控制。安全信息管理体制不完善。现代安全管理系统是以企业生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象,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手段和现代控制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做好预防和控制,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我国目前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处于传统经营逐步现代化信息系统管理过渡的阶段,但是现代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所占份额还很少。
信息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很多矿井在对安全信息的记录分析上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有效信息没法及时地传递,使安全信息管理的具体应用受到限制。另外,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煤矿的生产以及从过去单纯的挖掘发展到现在的挖掘机械化,生产集中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新阶段,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正逐步提高。而实际上,我国煤炭企业的员工素质和其他行业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规模的煤炭企业的员工具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占职工人数的18%,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5.4%,大专以上的只有8%。煤炭行业需要的机电专业人才更是匮乏,据统计有90%的煤矿企业缺乏专业开发人员和安全工程专业人员。
1.2 我国煤矿业没有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近几年在我国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煤矿企业经营环境的客观要求下,绝大多数的煤矿企业对安全监控和管理工作都有了新的关注和重视。大多数企业就安全监控管理工作提供了专项资金,购买安全设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开支管理工作。并且安装了现场安全管理监测系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但是这个作用只体现在了煤炭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短期目标,缺乏对于整个企业的全过程,全员工的独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现代信息化的监控网络。目前的安全监察模式多数受制于生产过程,对安全管理习惯于事后控制,缺乏对安全生产问题的因果考虑和对事故原因作出前瞻性的研究和分析,只对单一的原因进行分析,而不是从人、心理、情绪、所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没有得到实际的落实,预防为主流于口号和程式。
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应用
信息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安设备、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理念,安全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更加重要。煤矿安全管理是整个煤炭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为煤矿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我国的煤矿安
全管理模式正在从单一管理向网络系统管理过渡,实现动态管理代替现在的静态管理。主要从矿井的考核管理、专家的智能管理和矿井检测管理三个方面具体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2.1 基于信息技术的矿井考勤管理
矿井考勤管理主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安全考勤系统对矿井实行考核管理,主要的流程是首先要选定合适的考勤点,然后在考勤点安放连接网络的信息化的考勤机,通过通讯线路把矿井管理计算机的主机和考勤机相连结,实现对矿井考勤状况的实时性监控与管理。在矿井考勤管理中,一般有两种普遍的安全考勤系统:卡片式安全考勤系统和井下安全考勤系统。卡片安全考勤系统是利用金属卡片进行打卡考勤,井下安全考勤系统需要借助于矿井中的矿灯灯头才能实现打卡考勤。
2.2 基于信息技术的专家智能化管理
专家智能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工作的一种最高层次的信息化系统。利用专家智能化系统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进行系统管理,一般情况下,这种管理系统由专家信息化数据库和专家智能决策两个部分构成。其中,数据库是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智能决策是煤矿安全监控和管理的重点,是信息化管理成效是否达到满意的效果的主要体现。
2.3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煤矿矿井监测管理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最全面最普遍的方面就是在煤矿矿井的监测管理中。在这个环节,信息化安全监控和管理的应用主要是对通风、矿压和瓦斯三个方面的监测管理。
2.3.1 通风监测管理
通风监测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利用由传感器,井下站点、传输设备和地面控制中心组成的监测系统。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和仿真功能,对矿井中通风系统的安全系数,通风装置的合理性和动态模拟等技术进行信息化和模拟化的研究分析,提升矿井中通风网络的安全系数,确保当遇到突发事故的时候可以利用通风监测管理系统对风速和风向进行控制调整,做好救灾的辅助工作。
2.3.2 矿压监测管理
矿压监测系统的构成有三个部分:计算机,传感器和传输线路。矿压监测管理主要利用矿压监测系统对矿井的内部压力实现监控。传感器是液态支架构成的压力信号,多个传感器连接各个站点并通过通讯设备和调节器将信号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对矿压信息进行存贮和分析,计算机对超出限额的压值发出预警,提示和帮助技术人员调整矿压,实现安全管理。
2.3.3 瓦斯监测管理
瓦斯问题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对矿井中的瓦斯实时监控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方面。现代化的瓦斯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地下站点,传输设备和控制中心的配合,对矿井中瓦斯含量信息及时的收集分析。当含量超标时自动发出警报时管理模式自动切换到最紧急状态。要保证现代化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还需要施工人员的严格要求,把该系统切实贯彻到煤矿安全管理中。
参考文献:
[1]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1):69-72.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20-0054-02
2003年青州市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首批新农合试点县(市、区)之一,连续9年来,通过科学制定方案,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加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力度,落实责任追究,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确保了基金安全、高效运行。
1 管理机构设置细
健全的管理机构是保证基金安全运行的前提。试点伊始,青州市就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人员编制3人,2006年增编3人,2009年增加到12名,实际工作人员16人,根据工作需要分设了4个科,制定科室制度和岗位职责,并严格加以落实。
1.1分设科室 2006年,随着新农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青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下设了综合管理科、督导检查科、基金核算科和信息统计科。综合管理科主要负责规章制度的草拟、公文处理、处理、转诊审批、档案资料的保管等;督导检查科主要负责定点医疗机构审批及督查,慢性病、住院分娩、急诊急救管理等;基金核算科主要负责账务处理、运行数据分析、补偿凭证复核等;信息统计科主要负责新农合网站维护、新农合管理系统维护、信息外报等。此外,各科还负责补偿凭证审核及定点医疗机构督查。
1.2落实职责 根据各科室情况,分别设立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制订了岗位职责,做到了以岗定人、竞争上岗,在岗人员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青州市确定了市级定点医疗机柯35处,镇级定点医疗机构21处,村定点医疗机构级629处。为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全部实行了“包干管理”,将市:镇、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按的服务参合农民数和年出院人数等分解到市合管办的每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督查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规定执行和为民服务情况,分析医药费用变化、收费标准执行和病人就诊规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参合农民利益,维护了基金的安全。
1.3落实问责 卫生行政部门将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作为问责对象,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对在新农合管理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以致影响服务质量,造成基金损失,损害参合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对发生违规行为的单位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按照《公务员法》、《执业医师法》以及山东省《关于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行政处分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处分和刑事责任等不同层次的问责和经济处罚,同时对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实行末位淘汰制。对有严重违规行为的,立即取消定点资格,一并追究经办机构管理人员的责任,直至调离工作岗位。
2 规章制度制定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基金安全运行的基础。从2003年试点开始,青州市就制订了新农合实施方案、基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规定、就诊及转诊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在运行中不断完善、’细化,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各项规章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为了保证参合农民享受到公开、公正、公平的报销补偿,将参合病人受益资格审核、费用公示及入户随访形成制度化。
2.1资格审核制度 对因病需要住院治疗的参合农民实行住院资格审核制度。参合人员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后,首诊医师及主管护士为第一受益资格审核人,详细审查病人的参合信息和确定病种是否属于补偿范围,为病人出具《受益资格审核表》。同时,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工作人员将参合住院病人的信息输入新农合管理系统,参合病人户口所在地的镇级合管办收到信息后,安排参合病人所在村的卫生所进一步核实病人身份,避免冒名就医现象发生。
2.2费用公示制度 为让参合农民做到明白消费,增加基金支出的透明度,青州市实行了新农合基金支出的市、镇、村及定点医疗机构公示制度,每季度公示1次。市级报销支出在《青州通讯》刊登、电视台播出,同时报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成员单位;镇级报销支出公示明细到村,按住院报销、门诊报支出销分类,在镇政府的政务公开栏和镇合管办张贴公布;村级报销支出公示在村卫生所和村委的政务公开栏张贴公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每月1次公示在本单位住院的参合病人费用、报销费用、目录药品使用率、每床日费用等情况,让参合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
2.3入户调查制度 有针对性的入户调查是发现基金漏洞的最直接途径,也是杜绝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必备措施。随时对医药费用及报销数据进行选择性分析,对分析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按人按病种及费用进行细化分析,对存在问题的,立即深入参合农户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定点医疗机构虚开发票、伪造病历等违规行为,及时按协议书规定对定点医疗机构追究责任,有效地杜绝了基金的跑冒滴漏,保证了基金的安全运行。
3 管理措施落实细
各项管理措施的认真落实是基金安全运行的保障。青州市通过对医疗机构的为民服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认真细致地审核上报的每份补偿凭证,督查每一份住院病历。
3.1适时监控 全市共有13家市直定点医疗机构的35处报销窗口、21处镇级合管办500余处村卫生所和2家潍坊市级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与市合管办的中心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每个医疗机构在院病人的适时治疗、药品使用、收费情况和每位门诊病人报销资料随时上传到市合管办,市合管办工作人员通过调阅资料,能够对各医疗机构进行实时监控,发现超标准收费、目录药品使用率低等情况及时调度,确保了医疗机构为参合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3.2凭证审核 审核每份报销补偿凭证和每份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是青州市合管办每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对上报的所有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报销补偿的凭证全部审核,每月审核凭证400余卷,原始单据近20万份,做到审核每一份原始单据和每份补偿凭证的真实合法性,确保基金支出的合规合法。
3.3病历督查 由于住院报销标准逐年提高,参合农民的住院率也逐年提高,为防止冒名就医、超范围报销等违规情况的发生,青州市合管办每月对所有出院报销病人的病历逐一审核,全年审核病历5万多份。同时对病历的医嘱、处方、微机报销记录全部核对。随机抽查病历的目录内药品使用情况、医疗收费及治疗方案等,确保每位参合农民的治疗方案合理,收费合理,目录内药品使用率高。
4 运行数据分析细
对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及时掌握基金运行规律,有利于调整基金支出结构,有利于发挥基金最大的效益。
4.1医疗费用分析 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后,市、镇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增长幅度较大,这既有农民合理医疗需求的释放,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医疗机构诱导病人过度医疗消费。为此要时刻对参合农民人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日均费用、人均门诊费用、住院率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增幅超过前3年平均增长比例以上的,将作为监控分析的重点,适时分析,及时警示。
4.2基金支出结构 按照山东省新农合规定,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含健康体检费用等)占当年基金筹集总额的比例一般不高于35%,住院统筹基金和当年提取风险基金占当年基金筹集总额的比例一般不低于65%。连续几年来,青州市新农合基金的门诊支出和住院支出都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这样既能保证参合农民的“广受益”又能解决“因病致贫”,又能促进了新农合制度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技术 烟草 网络安全 建设 管理
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帮助下,烟草企业内部的订单交易、货款支付等均变得更为方便,然而在实际网络建设以及管理工作当中经常发现,企业内部的网络存在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运营安全。因此本文将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简要分析新技术发展环境下的烟草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
一、影响烟草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的原因
1、自然原因。所谓的自然原因指的是在烟草企业内部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电子计算机等因质量问题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出现故障,或是因为停电、火灾等自然原因导致数据损毁、丢失。除此之外,网络中节点多元异构性和多样性,电池在网络节点中的实际续航能力,以及网络设备耐高温、抗寒冷能力等也会对烟草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由于自然原因很难进行提前预估和判断,因此管理和建设安全网络中的困难和阻碍也比较多[1]。
2、信息传输。在传输网络数据的过程当中,数据很有可能未得到有效的加密保护,在无线模式或是广播等方式下,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遭受黑客的非法入侵,通过非法破解网络秘钥,强行入侵企业内部网络;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信息数据在中途遭到拦截阻断,路由协议等遭到私自篡改,某些黑客或企业竞争对手为窃取烟草企业内部数据、非法获取重要信息,还有可能会采取伪造虚假路由信息等方式,这同样严重影响了企业网络安全。
3、隐私泄露。在物联网下,烟草网络系统中使用大量的电子标签与无人值守设备,而设备一旦遭到劫持将直接导致企业内部隐私信息和机密文件大量泄漏,还有可能不法分子在用户登录的界面当中安装追踪软件,对用户的登录信息和浏览记录等隐私信息进行恶意追踪,从而进行非法勾当。物联网只有具备极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够有效保护内部隐私信息的安全[2]。
4、自身缺陷。企业内部的网络建设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即使是在新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下,仍然没有设计出一款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任何一种网络当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安全漏洞,特别是在遭受黑客的非法入侵、木马病毒等恶意攻击下,网络系统中的重要信息可能遭到损毁和破坏,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盘。因此物联网自身若缺乏安全稳定性将为黑客等不法分子以及木马病毒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物联网下的烟草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
1、安全路由协议。物联网平台下的烟草企业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各网络节点中均有属于自己的路由协议与算法,因此需要以具体的路由算法为基础对安全协议进行划分,譬如说根据位置信息建立地理路由或根据数据信息建立层次式路由等等,尽量弥补路由的安全漏洞,以免发生丢失或损毁而导致企业蒙受损失。2、隐私信息处理。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烟草网络系统在采集和传输隐私信息的过程当中必须注重保障其安全性,防治隐私信息被中断拦截或遭到恶意篡改与窃取。因此可以在网络系统中增添基本的定位功能,利用电子地图、卫星信号或手机移动信号等进行位置确定,采用位置伪装技术如将IP地址进行隐藏或时空匿名等方式对查询、阅览隐私信息进行全方位安全保护。3、访问认证控制。在物联网下,用户在登录烟草网络系统时需要交换会话密钥用以确认申请者的真实身份,防止网络系统遭受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3]。另外,还需要在网络系统当中加入信息认证功能,只有通过对对方真实身份信息进行确认之后才能够同意其访问申请,利用随机密钥预分布技术、公钥认证技术等物联网的认证机制,合法认证用户,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性[3]。4、采用密钥系统。烟草企业内部的财政报告、数据报表、发展规划等重要信息数据需要进行加密,从而有效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在传输数据报告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加密处理,在接收数据只有进行解密才可进行阅览和使用。在物联网技术下,可以采用VPN即虚拟专网保护远程节点,也就是说各网络节点中的通信节点在具体的网络结构当中使用密钥协商进行管理;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密钥分配中心对密钥系统进行管理与分配,尽量使用复杂的密钥算法,提高其完全程度,并且将密钥的周期压缩至最低,即使已经截获部分密钥并进行破解,也无法生成新的密钥。
结论:总而言之,在新技术发展的环境之下,烟草企业的发展与互联网和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在顺应社会和时代潮流,不断建设网络的过程中,烟草公司需要重点注意其安全性问题,通过定期对内部网络进行病毒查杀以及加密重要数据等,切实做好网络管理工作,有效保障企业内部生产运营安全。
参 考 文 献
[1]马强. 试谈烟草企业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方法[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08:93-9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36例产妇,均为初产妇,B超检查显示单活胎。年龄23~35岁,平均(26.12±1.46)岁;孕周37~42w,平均孕周(38.65±6.32)w,宫颈评分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上午8时左右,在无菌操作下,将欣普贝生(蚌埠市宏业生化制药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4022980)1粒(10mg)置入产妇阴道后穹隆,嘱产妇平卧2 h以上方可下地活动。用药后监测胎心音,观察产妇血压及宫缩,1次/h。观察并记录产妇出现规律宫缩的时间,监护胎心,并观察有无子宫过度收缩及胎儿宫内窘迫。24h后再次进行宫颈评分。未出现规律性宫缩或宫缩乏力者用5%葡萄糖500ml+催产素2.5U,静脉滴注,速度要慢,起始用量8滴/min,每隔30min调整滴速1次,调整后最大滴速
1.2.2对照组 上午8时左右,将米索前列醇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68,规格0.2mg)25μg在无菌操作下置入孕妇阴道后穹窿,嘱产妇平卧30min,观察宫缩情况。当宫缩1次/5min,持续30s/次时,提示有效宫缩出现。如未出现有效宫缩,则24h后重复给药1次。给药1次/d,最大剂量≤75μg。给药3d后未临产者提示引产失败。
1.3观察指标 记录用药前、用药后24h的宫颈评分,观察规律宫缩出现时间、总产程;观察新生儿胎儿窘迫、羊水污染的发生。
1.4疗效评价 宫颈评分:总分≥6分为宫颈成熟。显效:用药24h后宫颈评分增加≥3分;有效:增加≥2分;无效:增加
引产疗效标准:用药后 72h内出现规律宫缩,宫颈管展平、宫颈口开全。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促宫颈成熟效果比较 观察组72h内显效4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引产结局比较 观察组用药后出现有效宫缩的时间(18.98±7.23)h、总产程(9.31±2.21)h明显短于对照组; 引产成功率(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 2。
2.3新生儿情况比较 观察组羊水污染率8.82%,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P0.05。说明欣普贝生用于引产更安全。见表 3。
3 讨论
足月妊娠分娩时进行宫颈评分,宫颈评分越低,宫颈成熟度越差,引产成功率就越小。临床上就要采取药物来促进宫颈成熟。近年来主要使用欣普贝生和米索前列醇。
欣普贝生激活内源性前列腺素的产生,软化宫颈; 松弛宫颈平滑肌,扩张宫颈;收缩宫底平滑肌,加快有效宫缩的出现[3]。米索前列醇使宫颈组织胶原纤维发生降解,促进宫颈成熟,具有扩张宫颈口的作用[4]。
本研究中,观察组72h内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引产结局比较,观察组用药后出现有效宫缩的时间、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欣普贝生引产见效快,总产程所需时间短,引产成功率高;新生儿情况比较,观察组羊水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宫内窘迫发生率差异不大,说明欣普贝生用于引产更安全。与赵秀梅(2012)报道基本一致[5]。
综上所述, 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促宫颈成熟作用强,引产成功率高, 母婴安全性好。但欣普贝生价格较高,从另一个方面限制了使用率。
参考文献:
[1]缪频.普贝生用于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180-1181.
[2]车云芳,郝兰英,张爱芹,等.不同药物在延期妊娠和过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36-137.
[3]尉江平,陈利行.地诺前列酮栓联合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100例[J].中国药业,2013,22(09):114-115.
【关键词】高支模板施工;安全隐患信息;信息融合技术;D-S证据理论方法
1. 引言
1.1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和建筑体型的扩大和复杂化,高大模板支撑的需求越来越多,由于高支模体系施工的工程经验不足,近年来我国模板支撑坍塌的重大事故时有发生,高支模施工发生坍塌事故后,大多都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模板支架安全性,特别是加强对保证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性的研究,并相应采取预警和管理措施,预防和杜绝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发生。
1.2 经过对历次事故进行分析后得出高支模扣件脚手架安全事故原因主要包括:
(1)架体或其杆件、节点实际受到的荷载作用超过了其实际具有的承载能力、特别是稳定承载能力,架体受到不应有的荷载作用(不合理堆载等),架体发生了不应有的设置与工作状态变化,导致非原设计受力状态的破坏,称作荷载变化因素。
(2)支架立杆伸出长度过大,顶托工作长度过大,没有设扫地杆或设置过高,缺少横杆、斜杆或剪刀撑等,称作构造措施缺陷。
(3)支架搭设质量差,扣件扭紧力矩过小,立杆垂直度或横杆水平度存在较大偏差,造成支撑体系局部承载力严重下降或者受力过大,称作安装缺陷。
(4)支架中使用的钢管杆件、扣件、木方、模板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扣件或钢管存在弯曲、锈蚀等,称作初始缺陷。
(5)支架施工方案编制,安全人员配置,安全防护措施,施工人员教育,日常安全检查,支架验收等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称作管理缺陷。
1.3 本文将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D-S证据理论法对高支模施工中的各方面诸多的工程数据信息进行融合、分析、预测,由此判断施工项目是否处于安全状态,从而及时矫正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施工。
2. D-S证据理论法在高支模板脚手架施工安全预警中的可行性
D-S证据理论是对概率论的进一步扩充,适合于专家系统、模式识别和系统决策等领域的实际问题。D-S法可以依靠证据的积累不断地缩小假设集,能很好地解决因传感器的多样性以及观测手段、观测方法的不同而采集的数据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D-S法是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很好的工具之一。鉴于D-S证据理论方法的优点,本文主要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D-S证据理论法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模型,对高支模板施工中荷载变化、构造、安装、管理及初始缺陷五个方面的工程数据信息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和融合;用融合的最终结果判断该施工项目是否处于“安全”施工状态,并说明该施工项目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进而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3.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和D-S证据理论融合原理
多源信息融合(Information Fusion)即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一种多层次、多方面处理信息的过程,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来自多个传感器的多源信息进行检测、关联、估计和综合处理,它把多渠道、多方位的局部不完整的信息进行综合,使信息加以互补并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得到直观明确的融合信息。
3.1 D-S证据理论。D-S证据理论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时,由各传感器获得信息,并产生对命题的度量,构成该理论中的证据,利用这些证据通过构造相应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mass函数),对所有的命题(包括鉴别框架)赋予一个可信度。
变化因素安全状态预测流程图4. 高支模施工安全预警模型构建
分别对高支模板施工中荷载变化、构造、安装、管理及初始缺陷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的子项目(见图1)。
4.1 传感器输出数据的分析。
4.1.1 第一步,依据各项多个传感器的输出数据与预先设定的状态(安全,临界,警戒)区间(允许范围)比较得出各杆件的安全状态隶属度,这一步得出的是最基本的数据级融合信息。
4.1.2 第二步,利用式(1)求出各隶属度对应的基本概率分配mass函数。
4.1.3 第三步,每个传感器就是一个证据体,利用D-S证据组合独立证据的能力合成来自不同传感器(证据体)的信息。利用证据理论的合成法则公式,即式(3),将不同证据体得出的基本可信度分配合并产生一个总体基本可信度分配,即一个新的证据体,从而根据置信度得出最后的识别结果。
4.1.4 以荷载变化因素为例,近似把每种杆件(横杆,立杆,剪刀撑)传感器隶属度看作一个证据体,基本概率分配mass函数的辨识框架由3种状态构成:Ⅰ(安全)、Ⅱ(临界)、Ⅲ(警戒),由式(3)得出该影响因素的安全状态的预测结果。图2为以5个传感器的项目为例作出的安全状态预测流程图。
4.2 高支模施工项目各影响因素施工安全状态的预测。根据4.1节的步骤依次得出此施工项目中构造因素、安装因素、初始缺陷、管理因素的“安全”状态。
4.3 高支模施工项目安全状态的预测。通过4.2节的融合结果找出低于Ⅰ(安全)状态的因素,在该方面加强防范措施,或者改进。为保证绝对安全,取各子项目安全状态的最大级别作为整个因素的安全状态(高支模施工项目安全状态预测流程图见图3)。
5. 结语
本文用D-S证据理论法构建高支模施工安全事故信息融合、预警模型,可通过预警模型的预测结果得到项目的施工安全状态,从而能够防范事故的发生。将信息融合技术应用到预测高支模施工安全能起到很好的风险防范效果,将信息融合技术应用到高支模安全状态预测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平,裴晓丽,薛剑.基于信息融合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0):106~110.
[2] 孙辉,赵峰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J].海洋测绘.2009,29(5):77~81.
[3] 梁仁钟,谢楠.当前我国模板支架安全性现状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8):36~40.
关键词 天轮;轴承;损伤;安全;再使用
中图分类号:TD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150-02
1 设备简介
鹤煤六矿新副井提升机为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提升系统由:提升容器、提升钢丝绳、提升机、天轮、井架、装卸载设备及电器设备等组成。两组同规格天轮组件位于井架顶部上、下平台,天轮组件型号为:T―2.8/2,由主轴、四个绳轮、两个轴架、两套球面滚子轴承(22356CA)、四个轴承挡盖等组成。每组天轮由两端的轴架支撑并稳固于井架平台,绞车四根主绳绕过绞车主滚筒后经上下两组天轮导向后进入井筒与提升容器连接,通过尾绳的平衡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提升系统。图1为提升系统简图。在绞车运行过程中,天轮组可以以最高8.2 m/s的速度运行。
2 故障现象
新副井提升系统担负着升降人员、物料、设备、提升矸石任务,除了规定的检查检修时间,几乎是连续运转。天轮组绳轮直径与绞车滚筒直径相同,同步运转,圆周速度及线速度相同,均为29.45rpm和4.3 m/s。该天轮组件是2011年4月1日更换并投入使用,2013年10月23日在矿井年度计划停产检修时检查发现,上组天轮南端轴承外圈正下偏顺时针方向约15°-20°位置有两处面积约30 mm2的疲劳点蚀损伤,若继续使用损伤面积势必会继续扩大,使用条件将进一步恶化,势必会发展到滚动体及内圈,影响轴承的运转精度,产生异常噪声和温升,使提升系统处于带病运转状态,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3 原因分析
由滚动轴承的负荷分布可知,由于滚动体所处的位置不同,受力不同。轴承在工作时各个滚动体所承受的载荷将由零逐渐增大到最大值,然后再逐渐减小到零。因此,滚动体承受的是变载荷。对于工作时旋转的内圈上任意一点,在承载区内,每次与滚动体接触就受载一次,因此,旋转内圈上任意一点的载荷及应力是周期性变化的。对于固定的外圈,各点所受载荷随位置不同而大小不同,对位于承载区内的任意一点,当每一个滚动体滚过便受载一次,而所受载荷的最大值是不变的,承受稳定的脉动循环载荷。外圈承载区任意一点的应力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通过提升系统图可以看出,作为支撑件,天轮轴承在罐笼自重、提升、平衡钢丝绳自重、提升重物及钢丝绳张力的作用下,始终处于受力状态,通过受力分析可知,其最大受力点处于第Ⅲ象限,与铅垂方向约呈19.5°角位置,与故障点位置进行比对发现,故障点位置与最大受力点位置基本吻合。天轮轴承内圈与主轴连接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连接配合,提升系统运行后,天轮轴承内圈与滚动体、保持架随主轴一起转动,外圈固定不动。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故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该处始终处于受力状态,且持续受最大脉动循环载荷的作用,造成疲劳点蚀损伤。于此同时也不难发现,由于轴承中径向游隙的存在,轴承中负荷区将减小,除了包括最大受力部位的承载区,轴承外圈其他部位基本不受力,处于非工作状态。
4 解决方法
解决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有损伤的轴承更换掉。采用此方法,首先,必须购置一套价值万余元的同型号轴承,因其所处的使用位置及其重要性,该轴承一般选用进口轴承,轴承到位后,即实施更换。我矿是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天轮处在井架顶部,据地面高度约25米,且天轮上下平台面积有限,空间狭窄,作业过程中,天轮组起吊、旧轴承拆卸、新轴承加热、加热后安装等作业都是现场完成,对高空作业而言,作业难度相当大,作业安全性极差,而且施工时间长,影响矿井正常提升,因此,不是万不得已,尽可能不采用此法。
通过轴承受力分析可知,在正常情况下,其受力特点是:轴承外圈非受力部分占到圆周长约1/2-3/4,而且,一旦轴承安装定位,外圈固定,受力与非受力部位即固定不变。因此,根据这个特点,决定采取轴承外圈转向的方法解决问题,具体方法步骤如下:打开故障天轮组两端轴承座端盖、上盖,吊起天轮组,将故障轴承外圈逆时针旋转120°(也可顺时针旋转),即将有损伤的部位旋转至非受力部位,为了保持天轮组件转动精度的统一性,将另外一端的轴承外圈也同步旋转120°,天轮组重新落入轴承座孔安装固定,通过如此操作,合理有效的解决了轴承外圈损伤后的安全再使用问题。这样处理后,经过一个时期的运转使用,其受力特点决定轴承外圈该受力部位仍可能再受损,倘若受力部位再损伤,可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亦即一套轴承在没有其他特殊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延长两个使用周期安全再使用。大胆的说,每次旋转90°,可以延长三个使用周期,但考虑到轴承本身制造的使用寿命和受力的合理性,故采取折中保守的方法,每次同方向旋转120°予以安全再使用。
5 效果及效益评估价
采用此方法处理后,截止笔者发稿之前的2014年5月31日,再次打开检查该轴承,使用状况良好,未发现异常的损伤。因此,与更换轴承方法相比,不但节省了万余元的轴承购置费和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还避免了一次大型高危作业活动,同时可缩短施工时间约16小时,不但使用效果好,还安全高效,解除了新副井提升系统的安全隐患,确保其安全运行,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此法对有类似情况的设备修理维护均可借鉴使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宗泽.机械零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6.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按照《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劳动安全管理办法》,经审验,同意你单位对下列工种的特种作业人员开展培训、考核工作。
一、焊工类:普通电、气焊、气割
二、起重类:客、货运电梯驾驶,电梯运行维修,桥式起重机驾驶
请你单位到预防中心办理资格证书手续。
关键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癌;新辅助化疗;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安全性
肺癌作为我国临床上一类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且同时伴有较高的死亡率,难治愈且预后效果较差,常由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或病毒侵袭所致,以非小细胞肺癌作为多见[1]。所谓非小细胞癌主要指包括大细胞癌、鳞癌及腺癌在内的生长速度较慢,扩散相对较晚的一类肺癌。但由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特殊性,在发病初期因未具有突出的临床表现,常易被临患者自身及临床工作者所忽视,直到确诊为中晚期肺癌,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现临床上为了提升非小细胞癌的治愈率,将新辅助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取得了突出的临床效果,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6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在我院行CT扫描及病理检查确诊,且为伴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符合新辅助化疗及三维适形放疗的适应症,同时签署了知情权同意书。将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61.29%),女13例(41.94%),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为(55.9±3.6)岁,经病理检查证实有21例鳞癌(67.74%),10例腺癌(32.26%)。试验组患者中男19例(61.29%),女13例(41.94%),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为(56.1±3.8)岁,经病理检查证实有19例鳞癌(61.29%),12例腺癌(38.7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癌症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方案,主要治疗方法为:①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嘱其将双手放置在头顶部以上,并保持此姿势,必要时可对其进行固定。②嘱患者正常平静呼吸,使用扫描层厚度在4mm左右的螺旋CT对其进行扫描,将其扫描范围控制在肺底部至胸锁关节上3cm,且在扫面期间注意将患者的整个肺组织均在扫描范围内。③根据国际辐射单位及测定委员会制定的靶区定义标准制定适合患者的照射方案。④在照射过程中使用高能6mv-X线直线加速器照射,并将整个照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⑤其中第一个阶段是按照CTV设野照射,给予2~5个野于一个靶点,行常规分割,注意照射期间将脊髓部分避开,控制DT为200cGy每次。⑥另外在第二个阶段中,给予3~6个野于一个靶点,同时将GTV照射量控制达到70Gy。⑦在照射期间,保证心脏受照量低于20Gy,脊髓的受照量低于40Gy,而食管的受照量不超过45Gy。⑧在照射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若发现心电图异常现象,需及时停止照射并采用有效的急救处理。试验组患者对照组所采用的方案基础上给予该组患者新辅助化疗,主要操作方法为:给予该组患者175mg/m2的紫杉醇以及300mg/m2的卡铂,进行为期3w的重复化疗,于第4w开始给予60mg/m2的弹药化疗,保证1次/w,直至放疗结束。
1.3疗效评价标准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四个等级,其中将肿瘤完全消失评为完全缓解,将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评为部分缓解,将肿瘤体积有缩小趋势评为稳定,将肿瘤体积未缩小或有新病灶的出现评为进展。将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作为总有效[2]。通过对两组患者,疗后行心电图检查、血常规检测及肝肾功能测定,观察并记录该组患者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不良反应情况,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骨髓移植、白细胞检查、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 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 P
2结果
2.1两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达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的人数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总有效达41.94%,试验组的总有效达66.74,试验组较对照组总有效高24.80%,P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期间,出现11例恶心呕吐,占35.48%,17例放射性食管炎,占54.84%,5例白细胞减少,占16.13%,以及16例放射性肺炎,占51.63%,其中以放射性食管炎作为常见(P
2.3随访期间试验组患者复发及转移情况 死亡情况:试验组患者共31例,在随访期间发现死亡12例(38.71%),其中10例患者出现不同部位的转移(10.00%),包括5例脑转移患者(50.00%),4例肝转移患者(40.00%),1例骨转移患者(10.00%)。复况:2例患者出现的局部复发(16.67%),包括1例纵膈淋巴结复发(50.00%)及1例肺原发灶复发(50.00%),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其余19例患者截止调查日期尚未出现复发或死亡(61.29%)。
3讨论
肺癌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以非小细胞癌发病率最高,治疗起来较为复杂,极易出现转移,预后效果较差。以往采用传统手术对早期肺癌进行治疗,但临床效果一般,对于中晚期癌症治疗无效。现为了提升临床治愈率,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在传统三维适形放疗的基础上联合新辅助治疗非小细胞癌可取的较为突出的临床效果。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达66.74,试验组较对照组总有效高24.80%,P
在本次研究的随访结果中发现,试验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有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转移及复发最终导致死亡,仅剩19例患者继续接受康复治疗。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显示[3],新辅助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取得突出效果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紫杉醇及卡铂等化疗药物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增强了放疗的效果,而放疗也可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起到了相互辅助治疗的作用。②化疗对于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较为突出,也可同时对发生转移的病灶进行消灭,而局部非小细胞癌治愈失败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此病常出现局部复发及原处转移,因此,此种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局部控制作用,对患者的治愈情况较好。③放疗在工作当中更加准确,分为不同角度的照射野,可更加精细的直达病灶,且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照射损伤,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这与本次试验的研究结果大致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易于被患者所接受,近期效果尤为突出,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于推广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向作林,吴铮,曾昭冲,等.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6,11(2):91-93.
[关键词] 气压治疗仪;硫辛酸;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a)-001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ir-pressure therapy instrument combined with lipo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August 2016 in our hospital, 66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3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3 cases) which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ipoic acid,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ressure therapy instrument base on the control group, then compared the different between two group with TCS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DNS and NSS score and the total adverse reactio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nes
[Key words] Barometer; Lipoic acid; Diabetes mellitus
周围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下肢为主,患病率可达45%~65%,常规医治治愈几率低,而且起效较慢,可患者生存质量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1-2]。目前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施行气压治疗仪联合硫辛酸医治,为明确气压治疗仪联合硫辛酸的医治疗效,研究针对该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选取的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于该院接受诊疗的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医治
方式不同,分设为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前者女17例,男16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2.64±5.79)岁,糖尿病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89±3.08)年;后者女18例,男15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3.21±5.67)岁,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96±2.98)年。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的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触觉、痛觉以及温觉减弱,膝腱与跟腱反射消失或减弱,下肢感觉异常,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其它原因造成的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肿瘤疾病、心律失常以及精神疾病,近期接受过手术医治。
1.3 方法
两组均予以运功疗法、饮食指导、补充矿物质与维生素、血脂调节以及血压控制等常规化医治。对照组添加硫辛酸医治,于250 mL 0.9% 氯化钠溶液中加入0.6 g硫辛酸,避光行静脉滴注,控制滴速约20滴/min,1次/d。研究组于此基础上予以气压治疗仪医治,应用Power-Q3000型号的气压治疗仪治疗患者双下肢,气压医治30 min/次,1次/d,持续照射2周,操作仪器时需注意患者反应,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若有不适需立即停止操作,撤走套筒并排尽空气;硫辛酸的使用方法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两组TCSS评分,TCSS包括感觉功能、神经反射以及神经症状检查评分,神经反射包含膝反射与踝反射,进行双侧计分,消失记2分、减弱记1分、正常记0分,总分8分;神经症状包含走路不稳、乏力、针刺感觉、疼痛以及麻木,存在相P症状记1分、正常记0分,总分6分;感觉功能包含右侧拇指的位置觉、振动觉、触压觉、温度觉以及痛觉,异常记1分、正常记0分,总分19分。两组医治前后MDNS与NSS评分,NSS 评分:重度为7~9分,中度为5~6分,轻度为3~4分;MDNS评分:大脚趾感觉与腱反射消失记2分,减退记1分,正常记0分;下肢远端肌力无法动弹记3分,严重减退记2分,轻度减退记1分,正常记0分,MDNS>6 分显示异常。两组总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皮疹、腹泻、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3]。
1.5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TCSS评分
医治后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0~5分者、6~8分者、9~11分者以及12~19分者分别为49例(74.24%)、9例(13.63%)、5例(7.57%)以及3例(4.54%),其中
2.2 两组医治前后MDNS与NSS评分
医治前两组MDNS与N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治后研究组MDNS与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总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总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可致使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变缓,起先患者自觉眩晕、头痛以及手脚麻木,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昏迷、低血糖、易摔倒以及身体后仰等症状[4]。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发展至一定程度后可引起心脏、肾脏以及肝脏等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心肌梗塞与休克等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医治后0.05),与阚卫军等[5]分析结果相似,表明患者行气压治疗仪联合硫辛酸医治能改善神经功能症状,提高医治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轻微。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医治多以抗氧化应激、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以及控制血糖为主。硫辛酸药物属于强氧化剂,能增加患者神经酶的活性以及神经血管内的血流量,继而保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清除细胞内的氧自由基,以此维持神经传导速度与神经内膜的血流量。气压治疗具不良反应小、无痛苦以及安全简便的优势,在医治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方面效果显著,气压治疗是依据3级压力性系统理论与流体力学原理设计而成,开始充气时从远心端起,达至所需压力后维持充盈状态,之后排除压力,加压阶段可促使患者静脉血管排空,而减压阶段患者的静脉血液快速回流,约30 s间歇,开始新一轮空气循环。整个气压医治过程中,患肢能感受到按摩时的舒适以及大面积挤压,医治完毕后,其肌肉与肢体关节能得到放松,患肢疼痛麻木感逐渐减轻。通过间歇减压加压,能明显提高静脉血流的速度,致使血液淤滞得到缓解,形成一股脉动流,继而促使血流加快,刺激患肢血管扩张,致使患肢静脉血液正常循环,并改善下肢组织供氧与供血的目的,继而缓解患者各项疾病症状[6]。关于对患者使用气压治疗仪联合硫辛酸医治时的神经传导速度,需再行研究。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患者行气压治疗仪联合硫辛酸医治不仅能改善神经功能症状,提高医治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妙妍,薛阳利,张婷婷,等.气压治疗对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症状及缺血状态的效果观察[J].医药杂志,2016,28(7):51-54.
[2] 甘淑芳,段瑞华,易爱玲,等.红外激光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 志,2015,31(3):166-168.
[3] 郑敏杰.神经血管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8(1):39-40.
[4] 郑卫莉,张文.鼠神经生长因子与硫辛酸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新疆中医药,2016,34(3):22-23.
[5] 阚卫军,郭丽君,朱静.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肢体气压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12(13):21-23.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公路运输安全事故频发、公路运输行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分析了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地位,指出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符合实情、结构合理、良性互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公路交通事故尤为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何解决公路运输安全问题成为困扰公路运输发展的一大难题。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因此,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
1.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也被视为运输的首要条件。自从1899年8月,一名叫得斯科的妇人在伦敦海德公园被汽车撞倒致死,成为世界第一位车祸牺牲者后,运输与安全从此便密不可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00多万,还有2300万至3400万的人口在车祸中受伤或终生致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2%。安全生产是人的生命、经济、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交通运输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将安全摆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首位,视提高安全性为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判断标准。
2.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活动的主体,对公路运输的安全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公路运输安全是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关资料显示,尽管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仅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1.58%,而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4.3%。其中,公路交通事故尤为严重。人是影响公路运输安全诸要素中唯一的自主性变量,交通事故的关键在于“人”,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核心因素。
二、人力资源管理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1.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我国公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行业人员素质低、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安全管理工作仍处于经验型、低水平的层次上;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科技含量低等,极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需要管理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创新。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2.加速公路运输队伍职业化进程,是促进我国公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职业化的公路运输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根本性的大计。面对中国严峻的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以及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的势头,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负面影响,提高全国公路运输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加速公路运输队伍的职业化进程,建立基于公路运输安全的人力资源选拔、培养、激励、考核、分配的全方位立体交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3.构建“以人为本”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人-车-路-环境和谐管理理念。公路运输安全的制度保障是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而真正实现公路运输安全目标的是“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公路运输安全管理需要创新的发展模式,即构建以人为本的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新模式,建立人力资源的培养储备、流动交流、评价激励、选拔使用等管理创新机制,实现人、车、路与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管理理念。应在政策立法、控制手段、管理手段等方面建立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耦合机制,提高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公路运输系统的效能。
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公路运输安全必须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和实施科学管理是我国公路运输安全的现实需求,必须建立符合实情、结构合理、良性互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6
[2]张俊丽.客运行业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4
[3]裴玉龙编着.道路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8
[4]谈勇,陈琦.客运安全风险管理初探[J].交通企业管理,2006,12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安全管理 公路运输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公路运输安全事故频发、公路运输行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分析了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地位,指出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符合实情、结构合理、良性互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公路交通事故尤为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何解决公路运输安全问题成为困扰公路运输发展的一大难题。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因此,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
1.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也被视为运输的首要条件。自从1899年8月,一名叫得斯科的妇人在伦敦海德公园被汽车撞倒致死,成为世界第一位车祸牺牲者后,运输与安全从此便密不可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00多万,还有2300万至3400万的人口在车祸中受伤或终生致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2%。安全生产是人的生命、经济、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交通运输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将安全摆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首位,视提高安全性为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判断标准。
2.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活动的主体,对公路运输的安全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公路运输安全是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关资料显示,尽管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仅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1.58%,而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4.3%。其中,公路交通事故尤为严重。人是影响公路运输安全诸要素中唯一的自主性变量,交通事故的关键在于“人”,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核心因素。
二、人力资源管理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1.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我国公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行业人员素质低、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安全管理工作仍处于经验型、低水平的层次上;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科技含量低等,极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需要管理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创新。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2.加速公路运输队伍职业化进程,是促进我国公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职业化的公路运输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根本性的大计。面对中国严峻的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以及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的势头,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负面影响,提高全国公路运输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加速公路运输队伍的职业化进程,建立基于公路运输安全的人力资源选拔、培养、激励、考核、分配的全方位立体交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3.构建“以人为本”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人-车-路-环境和谐管理理念。公路运输安全的制度保障是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而真正实现公路运输安全目标的是“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公路运输安全管理需要创新的发展模式,即构建以人为本的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新模式,建立人力资源的培养储备、流动交流、评价激励、选拔使用等管理创新机制,实现人、车、路与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管理理念。应在政策立法、控制手段、管理手段等方面建立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耦合机制,提高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公路运输系统的效能。
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公路运输安全必须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和实施科学管理是我国公路运输安全的现实需求,必须建立符合实情、结构合理、良性互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6
[2]张俊丽.客运行业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4
[3]裴玉龙编著.道路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8
[4]谈勇,陈琦.客运安全风险管理初探[J].交通企业管理,2006,12
首先,社会矛盾凸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加速转型,社会各类案件数量迅速上升,劳动矛盾冲突加剧,突发性、明显增多,重大事故频繁发生。
社会风险由此居高不下,集中在就业问题、三农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生态与资源问题、信心和诚信问题、贫富差距、国内治理危机、艾滋病和公共卫生。此外民族冲突、社会保险与社会保护问题、社会差别与社会运动、社会秩序、公共安全等都存在严重隐患。
这些矛盾若不及时有效应对,有可能在一定地域或时间内急速爆发与恶性蔓延,严重削弱经济的稳定基础与持续增长。
其次,经济安全意识薄弱。这是我国经济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隐患。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持续繁荣,使得相当一部分国人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安而忘危,忽略了世界范围内后进国家因经济附庸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对全球化下没有把握好对外开放的步骤与秩序而引致的金融与经济危机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
因此,在重大决策时逐渐缺乏经济安全方面的考量,忽视了国民经济均衡开放、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工业体系相对独立与完整对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忽视了全球化下的经济风险的形成与传递规律以及巨大破坏力。
第三,部门与地方利益作祟。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的主导目标下,政府部门利益以及地方政府局部利益逐渐觉醒并迅速走向膨胀。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日趋与相关利益集团交织在一起,使得政府职能部门、地方政府在做重大决策时,往往只看见眼前与布局利益,而忽视长远与整体利益。
长期以来,外资企业一直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使得众多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越来越多地为外资所控制,严重阻碍中资企业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加重中国经济对外依赖;
国有垄断企业一直安享垄断利润,排斥国内竞争,扭曲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与此同时,这些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普遍存在严重缺陷,隐含着重大操作风险;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局部利益,无视市场规则,实行地方保护,导致走私贩私、制假贩假、骗税逃税、恶意逃废债务等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信用体系建设,延缓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与健全市场运行机制的进程。
第四,对经济安全的认识出现偏差。
相对于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制造业安全,金融安全应该更为重要。在国际,很少听说因为制造业安全而导致国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相反由于金融风险所导致的经济乃至社会危机则屡见不鲜。原因很简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虽然难以立国,但是可以强国,可以弱国,还可以亡国。金融竞争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国家整体安全大于局部安全,综合经济安全要大于个别产业安全。
一方面,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非传统安全已逐渐取代传统安全,成为大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
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应当以更新的安全观来应对全球化下的经济安全。这不仅要求对外奉行“互利、协作、共赢”,而且对内强调“整体、综合、核心”。在经济全球化使相互依赖加深的前提下,只有“互利、协作、共赢”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这就必须有所取舍,不能通吃独占。什么产业、行业都力求安全,则最终什么都不安全。
第五,防范各类经济风险的总体能力较低,而且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防范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经济安全意识薄弱以及对经济安全的认识存在偏差,加上一些客观条件限制,我国经济安全能力建设相当薄弱,而且“短板”问题严重:大凡简单明了、众人瞩目的领域(如国防、农业),安全能力建设较好,安全系数较高;而那些纷繁复杂、社会关注较少的领域(如金融、环保),安全能力建设不足,安全系数较低,甚至存在越来越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背景链接
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二、治理生态问题的措施
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信息安全;国家安全;挑战;应对策略
最近媒体曝光的“棱镜门”事件警示我们,敌对势力网络监控和窃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的安全问题。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不仅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其地位和作用也在日益凸显,已成为国家安全各个领域联系和交汇的纽带,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性保障。因此,信息安全已提升到国家核心的战略层面,成为国家综合性安全战略的制高点和新载体。
一、信息安全的内涵和特征
1.信息安全的内涵
信息安全最初仅是一个技术领域里的概念,其被推广到国家安全领域中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才被广泛运用。对信息安全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狭义上来说,其主要是指信息的安全,即信息状态的安全存在与转移,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实用性、完整性、可控制性以及可靠性五个方面[1]。广义上,信息安全指信息的稳定与有序,即一个国家的信息化状态和信息技术整个体系未受到外来的威胁与侵犯,在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均不受外境的威胁和破坏,处在正常运行的状态。
2.信息安全的主要特征
信息安全具有脆弱性。目前,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依赖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控制系统的中枢。在当代社会,由于缺乏合适的国际治理机制,的信息网络技术漏洞防不胜防,导致安全攻击和灾难也时有发生。社会对信息系统的高度依存,这必然导致社会安全的脆弱性,只要控制或摧毁了一个国家的信息系统,就能对这个国家带来灾难性打击。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攻击成本的低廉性,使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攻击的发起者,导致信息系统遭受的威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
作者单位:472000河南省三门峡军分区
息安全面临着高度的风险性。
信息安全具有潜伏性。在传统的国家安全中,一个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具有透明性,敌对双方均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可以使双方有充足的时间去应对。倘若国家的信息安全出现问题,极易遭攻击或损坏,且没有预兆,蔓延迅速,常导致信息系统的瘫痪,社会稳定遭受威胁,被侵国家的军事、文化、政治、经济等信息可能被渗透和侵犯。入侵方仅靠对方的硬件或在软件中设置一个“逻辑炸弹”就可在任一时间破坏对方的信息系统[2]。此外,黑客系统也可以利用某些程序或芯片潜伏到一个国家的重要信息管理中,执行某项指令,摧毁对方的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具有跨国性。这是由网络结构的全球性、互联性、开放性、信息资源的数据共享性、通信信道共用性决定的。不论是在影响的地域范围、传播的速度或规模,还是在媒体的表现形式等各方面,互联网都已远远超出了其它大众传播媒体,它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世界各国的时空距离,使地球人有了瞬间即可共享的信息。同时,互联网不仅互联,而且互动,过去人们尽管有选择信息的自由性,但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无法利用媒介去主动地传播个人信息,然而现在,所在用户都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成为信息的者,甚至可能成为引发某一全球性事件的根源。信息流动的便利性使得国家的边界显得异常脆弱,在某方面甚至形同虚设,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其国土上流动,这为犯罪分子、等跨地域、跨国界作案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放大效应和催化剂作用,某个国家的信息安全受到攻击和破坏时很容易波及给其他国家。
二、信息安全对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
目前,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但是人类社会在感受信息网络高效便捷、资源共享等魅力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它给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发展、军事安全和文化安全带来的种种隐患。
1.信息安全影响国家政治安全
当前,任何国家的政治安全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政治生活的影响和冲击,信息已成为国家重要构成部分,而维护国家就必须要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必须牢牢掌握国家的信息。从国内角度看,政府的权威因信息技术面临严重挑战。由于网络是全方位开放的,人们很容易地获取所需信息进行转发,但政府却没有能力做到对网上所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和控制,使得信息网络媒体的舆论效果愈加强大。如果对一些利用网络攻击政府的言论不加控制,任由其自由泛滥,必将导社会混乱,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
2.信息安全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目前,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网络安全是密切相连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网络。一方面,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信息的纽带作用十分明确,甚至已经渗透到了经济安全的核心地位,承担着国家农业、工业、商业、科技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和战略安全,保障国家的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一旦经济信息遭受外境威胁,整个国家的安全也将受到严重的损害[3]。另一方面,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广泛应用,使以网络为构建的现代金融系统成为社会运行的核心系统。由于网络中总是存在很多无法克服的技术漏洞和安全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经济的不安全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信息网络被敌对势力侵入,与国家经济密切相关的银行、证券交易所、空中交通、通讯网、电力网等系统受到破坏,那么很可能会导致整个国家财政金融崩溃,交通运输瘫痪,能源供应中断,从而引起人们的恐慌和社会的动荡。
3.信息安全对军事安全的影响
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消除了海洋、大山、距离等国家的自然安全屏障,把军事活动扩展到整个世界。在和平时期,针对军事秘密的网络窃密和泄密防控难度大。随着信息网络不断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军用网络和民用网络的界限也日渐模糊,这加快了泄密速度,扩大了泄密范围,致使泄密事件屡有发生。同时军用网络与民用网络的互联也给了“黑客”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可以通过民用系统侵入军事系统,开展窃密破坏活动,行动防不胜防,给国家和军队带来了极大的隐患。由于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被广泛应用,信息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信息对于军队就像血液对于人体一样重要”。敌对双方通过信息网络,利用计算机技术侦察、获取、破坏另一方作战系统的重要信息,进而影响甚至决定战争发展的进程。可以说,战争的结果已主要取决于哪一方对信息掌握得更多、更准确以及谁对信息利用得更好,即完全取决于“制信息权”的归属。
4.信息安全对文化安全的影响
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它大大推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使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比以往所有时代都多;另一方面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也带来了文化发展的失衡,弱势文化不断被强势文化所同化,导致弱小国家很容易出现价值观念的混乱,民族与国家认同感降低的问题。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把推行“文化扩张”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这种扩张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他们利用本国信息科技的“技术霸权”,极力对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国家进行文化扩张。网络时代信息霸权和强势文化的冲击更使网络文化交流变成了单向渗透。当今西方国家占据着互联网传播的制高点,互联网上 90%的信息是英语信息,他们依靠这种语言上的霸权,到处宣扬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对其它文化横加指责,向别的国家大量倾销带有其政治模式、价值观念的各种信息,迫使别国接受他们的文化信仰,从而对众多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持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三、中国应对信息安全的对策
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及我国的现实情况,保证信息的安全首要任务是尽快形成一个科学的信息安全战略,使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发展,使我国的信息安全工作紧跟时展的进程。
1.加大信息安全教育的管理,提高公民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
信息安全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人与信息系统的结合,而人又是组织管理和决策的核心关键,因此强化人的信息安全意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首要工作。只有全民把信息安全意识和素质都提高了,中国的信息安全事业才会有更可靠的保证。要把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放到战略地位,着眼于全民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加强全国人民信息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从事与信息相关的政府、企业等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的观念,提高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使他们人人都能主动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地位,并能以维护国家利益的全局出发,自觉保守国家的秘密,自觉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2.增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国家信息安全防卫体系
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许多关键技术还依赖进口,处于受控于人的状态,信息安全隐患较多。为了提高我国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必须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协调指导下,制定国家信息安全总体战略,增加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对我国信息安全研发机构进行整合,有计划地开展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科技攻关,建立独立的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平台,切实保证我国信息技术和装备体系的安全性,使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去预防和抗击敌对势力对我国发动的一切信息战争和高技术犯罪活动。
3.加强信息安全的国际交流,建立国际信息的安全保障机制
信息流通是全球的,维护信息安全更需要国家间的合作,因此。建立全球性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已迫在眉睫。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霸权的氛围下,我国有必要加强国际信息安全秩序建设的投入力度,参与国际信息安全协议的制定,争取国际信息安全的主导权。要主动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有关的网络传播和网络安全的研讨和谈判,不断推动信息的共享,反对信息的垄断,尤其是要制定国际网络信息的传播公约,有效地约束网络负面信息的自由流动,遏制网络犯罪和信息战,加强信息传播安全,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参考文献
[1]张静.国家安全中的信息安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3:3.
一、背景链接
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二、治理生态问题的措施
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