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范文

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

第1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普及,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中医药理论、中医医疗模式、中医药秘方及相关成果、中医药人才等面临严重挑战,特别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中医教育、科研、医疗模式、宏观管理等关键因素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1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根基不固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教育是基础。据统计,迄今为止,全国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50多所中等中医药学校,为国家培养约30万中医人才,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发挥了先导和基地作用[1]。但是,近些年来中医院校教育受西医教育思想、模式的影响,基础教育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教育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据了解,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越来越趋同于西医院校。削减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弱化中医经典内容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已成为一种趋势。

中医院校教育普遍重视外语、计算机、植物化学、解剖等课程的教学;基础课程设置中,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中文(古汉语)、中医传统理论(中医经典著作)等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低,并且将中医、中药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中医院校这种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改革实践,违背了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难以培养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其结果只能造成中医药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诊治疾病,看不懂《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望、闻、问、切等中医临床硬功夫更无从谈起。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医药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化”。

2 研究思路和方法背离了中医药特色

中医学是我国原创性医学,历经数千年众多医家临床实践的积累。中医药历来重视探索理论发展的未知领域,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完善和发展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理论反而受到质疑、创新性成果越来越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医药科研思路违背了自身发展规律。

近代科学在确立其主导和统治地位过程中,方法论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医学与西医学最根本的区别,是各自文化背景所导致的思维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医强调整体观、辨证论治,西医则重视病因、病理、病位;中药强调性味归经,西药则重视杀毒灭菌。中医药科研应按中医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思维方式,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发展目标和研究方法;必须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归纳辨证论治的方法、思路,应以研究药性,以及药性与中医理论的关系为切入点。然而,目前中医药科研淡化了中医理论整体思维方式,确立了以线性、分析还原论为指导思想,按现代医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实验室量化指标来研究中医药“实质”、“本质”和“有效成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微观探索”、“指标检测”、“客观实证”,试图从实验室里发展中医理论、开发中药新药,甚至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作为中医药研究的突破口,这种完全按照西医科研路子开展的中医科研违背了中医药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据统计,2001-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中医、中药项目中,纯中医药类研究课题很少,其中有些项目属于中西医结合研究课题。因此,加强和正确引领中医药科研,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只有把握中医药发展的根本,确立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才能不断创造和完善符合整体医学的科研成果和理论体系,才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活水源头。

3 医疗管理模式削弱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诊断治疗的模式和标准,以整体论的思维为主导,根据患者的症状,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诊疗疾病。一个处方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也可以用不同的处方来治疗,都能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是中医治病的重要特征。如蒲辅周曾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乙脑,在治愈的167人中,用了98组中药处方[2]。可见,中医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以及医疗模式不同于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应有不同的诊疗模式和标准,在实践中应“求异存同”,而不应“”,这样才能突出各自的优势与特色。

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必须认同和建立不同模式和标准。中医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用西医理论是无法解释的。然而,我国现行的中医医疗模式、标准以西医相应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为主导;中医医院的管理模式也按西医医院的管理方式来实施。西医院是分科管理,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分科越来越细。如北京某大医院共分了37个科室,各科室只负责自己的那一部分,没有一个科室对患者全面负责,通常情况一个患者看一次病要跑几个科室。而中医历来只分内外妇儿,大夫大多是全科医生,每个大夫都对患者全面负责。但目前我国的中医院也同样按照西医院的分科方法,科室越分越细,全科医生越来越少,医药分离、针灸与中医分开等。这种按西医医疗模式和管理方法从事的中医临床实践和管理,丧失了中医药的整体优势与特色,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导致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中医越来越少,中医药必然会日渐萎缩。

转贴于

4 现行法律法规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

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中医药发展的基本依据和保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该着眼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然而,我国现行的一些政策法规没有充分考虑中医药发展的实际,有些甚至不符合中医药的发展规律。实质上,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医生历来重视使用自治的丸散膏丹为患者治病,且医药不分家,但这些传统做法和经验,如按现行的《药品管理法》相关条款规定,则是不合法的。另外,中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治疗传染病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然而,按我国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只能在传染病医院治疗,但传染病医院基本没有中医。2003年有关部门确定SARS是I类传染病后,北京的中医就无法介入SARS治疗。后经多方面努力,中医才在防治SARS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间中医是振兴中医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纵观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民间中医药发展史,历史上闻名于世的医学家,如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无一不是来自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成名于民间。当代的中医名家吕炳奎、董建华、方药中、焦树德等也无一不是来自民间[3]。有许多民间中医具有一技之长、掌握特技疗法,他们的治疗方法不但具有中医特色,而且效果好、费用低,民间中医的研究成果只要加以重视和整理提高,有很多可成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但按现行的《医师法》规定,许多民间中医无法取得合法的行医资格。

5 结语

如何解决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更多的学科专业领域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国家应成立专门中医药发展的工作机构,从抓顶层设计入手,制定一套长远的中医药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法规政策,为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氛围;要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不断创造和发展中医药原创性成果;要逐步建立中医药自己的标准体系,合理搭建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平台。只有各方面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才有可能。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教育机构基本情况[EB/OL].sa

tcm.gov.cn/lanmu/jiaoyu/index.htm,2007-09-21.

[2] 贾 谦.确立中医药战略地位的重要意义[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5):88-97.

第2篇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意义;困境;努力方向

中医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摇篮,其教育目的是提高各级中医药人员整体素质,担负着推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神圣职责。因此,研究探索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面临困境、发展方向等方面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一、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医学所具有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属性以及医学的职能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中医药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加强中医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中医药人才,使他们不仅能胜任医疗卫生技术服务,掌握一般医学科学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短程更新能力的医学实用型人才,在当今医药人才尚缺的情形下尤为重要。弘扬中医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医医德理念,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医院校特色,对加强中医药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高等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推行素质教育的现实困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医药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一样,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批高质量的医学生已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但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理想与现实的严重落差,中医药院校已经实现的目标与整个社会对医学生所期望达到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专业技能的培训挤占人文教育的时间;部分理科学生重理轻文,文化基础知识欠缺;繁重的专业课学习,制约着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等。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已成为摆在各个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

1.注重全体性。“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中医药院校要坚持向全体学生开设各类学术讲座,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做报告,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2.注重基础性。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其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因此,在学科上,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等一批人文学科和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的,只有做到素质教育与医药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培养的学生才能是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合格实用型人才。

3.注重发展性。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提高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加速培养中医药创造性人才,是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

4.注重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不仅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几个共同的方面有较全面的发展,而且更注重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他自己而言最好的发展。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在高中阶段为理科学生,人文科学的知识薄弱,缺乏文化素质教育的熏陶,先天不足,亟待弥补有关的知识。所以高等中医药院校加强素质教育应首先突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式给学生“补课”,完善知识结构,在“补课”的同时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5.注重未来性。所谓“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一般说来,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医药院校在推行素质教育时要培养大学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在教学环节上,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努力实现培养会学、会干、善于创新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更新学习理念,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知晓和践行“获得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从而获得全面、个性、终身发展的能力。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中医药院校素质教育必须从战略和长远地角度出发,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更新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需要。

第3篇

[关键词]中医药;传统;困境问题;西医

中医药科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资料,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中医药数千年的强大生命力,发展至今与现代医这共同构成我们卫生事业.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但在新时期的医药卫生环境中,如今出现了西医统一中药的局面,难免让我们感慨和遗憾.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多种多样.

临床上大多数病人的第一选择是西医,只有医疗资源缺乏,或者病症特别的时候,例如西医疗效不行的病,才会有患者求助于中医,作为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却带来一丝无奈的悲凉.

一、首先从政策上来分析,重西医轻中医存在较大的困境

虽说“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但是长期以来,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国家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方面明显缺少投入,国人普遍重西医轻中医,致使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一度面临难关。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还没有放开,有些政策对于中医院的扶持工作做得不够.对于中医药行业的生产和技术帮忙不足也是制约中医药行业的困境主要因素。另外,政策标准在引导向,中药标准盲目“与国际接轨”,中药标准西药化.

二、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上不够

除少数知名中医有较厚实的中医文化功底外,大多数中医的中医文化基础严重不足,如此下去,再过若干年,中医文化可能只会留存于典籍之中,无人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加之现代医药行业对热忠西药治疗,对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视就更显得苍白无力了.

另外,传统中医理论发祥于古代,并基本成熟于汉代,虽然经过后人的历代完善,但以今天的眼光看,缺陷不少,最重要的是缺少生理、病理的微观机理部分,有待扩充,对很多疾病认识不深,对很多疾病没有认识,总体疗效有待提高。

对传统医药的不够重视,很多患者选择西药觉得见效快,其实,中医治病实际上是不会慢的,只要辨症准确,治疗得法,就能很快地取得效果。

三、中药新药产品的开发力度

随着目前世界医药发展趋势和人们健康水平的需求,大家都在关注传统的医药包括中医药新药的开发,开发力度影响因素,政府政策固是一方面,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质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比较落后;中药生产工艺及制剂技术水平较低;中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不完善,创新水平较弱;中药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

国内资源情况看,由于环境污染、生态条件恶化,也由于生产加工不规范,中药资源正面临严重破坏。据一报道统计了解,现在处于濒危状态的植物近3000种,其中属于中草药或有药用价值的就占60%-70%,这也成了制约新药开发,中医药发展的问题之一.

中西医结合研究满足于低水平层次,没有带来中医的升华,相反部分内容被歪曲、被低俗化。由于中西医药标准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导致中药的出口存在着很大困难,即使中成药出口也并不太理想。相对于庞大的国际医药市场,中药企业想要走出去并不容易。

四、在中医教育上出现了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中知教育模式与中医的传统模式越走越远,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表述思维,诊断、治疗的思维方式是特殊的,有宏观的、非线性的、模糊性特点,不容易具体化、量化,较难被非中医人士理解;西医是线性的、机械的、直观的、实验性思维方式。按西医模式培养学生的,没有按照中医的发展规律来设置和研究这个学科显然是会出问题的.比如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中医教育在语言上外语量很大,古汉语训练不足,许多学生看不懂中医古籍;

2.在课程安排上中西医课时几乎相等,中医理论训练严重缺乏,中医高等教育体制与课程设置存在致命缺陷;

3.在技能培养上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致使学生毕业后,普遍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

五、在医院的管理模式上过多采用西化的管理方式

在西医全面进入中国之后,医院的西方化管理也进入了传统医院,加上纯中医的中医院不存在了,医院的西化管理方式就显得越来越突出.时间一长,西医横行,很多中医院已经不具真正中医临床基地的性质了.

越来越多的已难说姓“中”姓“西”,望闻问切和辩证施治的传统中医诊疗技术被淡化,手术等西医治疗方法被大量采用,最明显的中医病历明文要求中西医双重诊断。

现代西方教育体制全面占领中国。中医院作为中医发展的精神所在,中医院都放弃了中医的发展和升华,那么中医就没有了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的基础,显然中医就被制约了.

六、中医发展舆论导向有失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