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动画电影的特点范文

动画电影的特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动画电影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动画电影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动画电影;色彩;特点

概述:

作为年轻的艺术门类――电影从最初的无声片、黑白片到今天立体声的彩色片,这期间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不断完善和探究的过程。就如同有声电影的出现是一次电影史上的革命一样,自彩色影片诞生的那一刻起,观众的眼球就被牢牢的锁定了,那些斑斓的色彩吸引着观众的视线,开启了他们的心灵,调动着他们的情绪,丰富了他们的视觉感知,使电影成为大众娱乐领域中最主要的手段。

动画片作为电影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也同样经历了从黑白二维默片到立体音效三维彩色动画的一个演进阶段。而色彩作为动画电影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一直以来为刻画角色的情感,为营造场景环境的氛围,为增进剧情、丰富画面、加强真实感,提高动画本身的欣赏价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动画电影的色彩基调

当我们创作一部影视作品,诸如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音乐电视等都有一个与主题相对应的情绪基调或情感倾向,如浪漫的、欢快的、沉闷的、忧郁的等等。而表现在具体的画面内容当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情绪基调和情感倾向落实到色彩基调上。要使色彩的运用与作品的主题、情境及氛围等结合起来。那么在动画中通过一定的色彩组合来强化基调、塑造形象、烘托主体。给观众以鲜明的视觉印象和强烈的感染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动画的色彩基调,即指在动画中或在一个段落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彩。色彩基调是表现主题情绪的色彩手段和色彩倾向。

色彩基调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色彩在整体节目中的时间长度。二是该色彩在单一画面中的空间面积。作为色彩基调的色彩,必须在时间长度和空间面积上都占据主导地位,这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基调”也就无从谈起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色调即情调。在一定的色彩基调的统筹之下,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主题的情绪特征和基调氛围。比如说。像蓝色的平静、深远,红色的温暖、热情,黄色的明快、沉稳,黑色的凝重、阴郁等,都可以通过在画面色彩构成中的设计和组合表现出某种富有寓意的色彩倾向和感情倾向。如动画片《花木兰》中设计者考虑到影片是以中国传统故事为题材,而中国大都喜欢用藏青、黑灰、土黄、土红等颜色。这些颜色均被很好的运用到影片中来,所以《花木兰攫部影片的色彩反差较小。为了表现古代中国的故事,人物、服装、道具的色彩做了暗部选择和处理。通过这些色彩定位.从而奠定了全片充满着东方气息的视觉基调,成为影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同样是迪斯尼的动画片《狮子王》的色彩却完全不同,全片特别是影片上半部都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这和非洲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大有关系。色彩在这里受题材的影响,已经成为风格化的处理。

二、动画的色彩造型

当整部动画风格确定之后,角色造型设定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对角色造型进行上色的处理。过去制作动画片的时候每一幅画面都要在赛璐珞片上描线着色,然后逐格进行拍摄合成,所以每一个角色的色彩设定都由人工调配大量的主用色以保证全片用色的统一。现今在动画制作中后期已改用电脑处理。主要是设定角色的皮肤、衣服的色彩。如故事情节有夜间戏,还需分别画出角色白天和晚上的颜色,并以RGB的数字标明各个色块的数值。动画中色彩的造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写实型一真实的再现人物、环境和事物之间的色彩关系的条件色造型。例如:动画电影《听到涛声》中的人物,就用了接近真实的色彩来进行角色造型。

(2)固有色造型一不受时间、环境影响引起色彩变化的。例如:动画片《哪咤闹海》中的单纯的人物色彩应用。

(3)装饰性色彩造型一根据影片风格使色彩装饰化、理想化的。例如:动画剪纸片《八仙与跳蚤》中的极富装饰性的色彩造型,美术片《狐狸打猎人》中狐狸和猎人的色彩造型。

三、电影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异同

电影和绘画是两个在形态特征和载体上都有着本质区别的艺术形式。电影是综合视觉和听觉等众多因素的视听艺术。而绘画相对于电影无论载体还是形式上都要单纯和简单得多。简单的讲电影画面是流动的绘画,每一格画面只是整部电影之中的一个细胞,而一幅绘画作品已经是独立而完整的艺术作品,已在一幅绘画作品中,画家是通过对场景、事物或事件、人物等一个“瞬间”的捕捉或选择来表现、诠释客观真实的主观意象。电影则是直接表现活动着的形象(角色)和不断变化着的场景,正如人眼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到的一样,整部影片的视觉形象是在光影与色彩不断流动中产生的,银幕上表现的是最接近于现实本来面目的空间、时间的运动关系。所以在色彩的表现上是不同的。

四、动画电影色彩与实拍影片色彩的区别与联系

1.题材。与实拍电影不同,动画片是带有强烈主观性和非写实性的电影片种。由于动画片具有这样的特点故而在题材上就更加广泛,内容涉猎也极其丰富。

2.创作与表现。在实拍电影中色彩的表现和处理,是通过摄影机真实客观地记录场景中景物和角色的活动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实拍电影的色彩都要遵循自然的光影法则和色彩规律,所以其色彩是一种生活本来面目的写实表现。

3.民族、民问色彩的运用。相对于实拍电影,动画电影更具有绘画性,所以各民族、民间传统色彩的影响就成为了动画片色彩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因素。我国水墨动画就是这种受民族性色彩影响的成功案例。《牧笛》、《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蓝花花》等作品都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佳作,这四部动画片分别在国内外各大动画电影节上获得过多个奖项,受到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赏。这几部动画片在画面意境,特别是色彩的运用上充分展示出中国水墨画单纯、优雅的韵味,充分发挥了“墨分五彩”的魅力。将中国文人的气质融入其问,具有淡雅、朴素的色彩趣味。

结束语:

当前动画作为一门方兴未艾的艺术产业,正需要广大的创作人员和从业者的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动画色彩的表现和运用是创作中极重要的课题,需要从业人员进行不断的探讨和研究。以便使我国动画创作领域多出精品、佳作。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三维动画电影;装饰化;变形化;夸张;特效;

三维动画电影,动画领域的新生儿,电影艺术的新拓展,以其更加真实的特质吸引了无数观众的注意力。这种不同于传统动画的电影,不仅仅是在视觉语言有很多新的手段,而且在视觉艺术的欣赏方面也具有更多新的特征,正是因为其在视觉语言的诸多发展,从而带来了视觉艺术许多新的审美特征,拓宽了视觉艺术的表现力,也开拓了动画的成人市场。

单纯从其审美特征和审美的表现形式来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表现手法多样化

尽管三维动画最初是应用在科技领域,并且最大的用途是用来仿真,但是在目前的三维动画却主要应用在艺术领域,尤其是在影视行业,出产了大量的作品,也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尽管三维动画可以模仿真实,但是这并不是动画的最高目标。三维动画的艺术性设计当然也秉承了动画的特质,夸张、变形、天马行空是许多好莱坞大型三维动画片的特点。但是,写实并不是动画的终极目标,而且从目前计算机图形学的研发趋势来看,三维动画的非照片真实性渲染技术正在成为焦点,水墨效果、油画效果、水粉效果、彩铅效果……

最新的科技正在把传统艺术和三维动画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形成了新的风格和审美特征,也丰富了动画的表现手法。从三维动画的表现手法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力求模拟现实世界,再现真实的角色的超级写实类型:代表作有《最终幻想》,这是传统二维动画永远无法实现的表现方式,一种接近电影全新的表现手法。作品往往采用动作捕捉来实现动画的关键帧的定位,比较好地解决了动画因为手动打帧而出现动作不流畅的弱点,而且动画制作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使动画师把大量精力放在角色的塑造上面,在建造自然场景的时候,往往采取拍摄与三维模型相结合的办法,使场景气氛尽可能真实。有时候采取真实的自然世界进行巧妙的贴图,达到模拟自然的目的。但是这类作品投资大,动画味道更弱,通常用在CG电影制作中间,比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为了模拟沉船那一幕惊天动地的场景,采用了微模与计算机仿真结合的手法制作。

(2)在对现实世界模拟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创造,无论是场景还是角色,都采取保留着传统动画特点的漫画类型,代表作有《冰河世纪》。漫画类型始终是动画的热点,多少年来,动画一直围绕这一风格进行发展变化,从二维走到三维,动画师们始终在努力保持动画的个性。绝大多数的三维动画都属于这一风格作品。

(3)采取二维与三维结合的手法进行处理,在三维场景中加入二维的角色,在三维软件中采用三维的制作手法制作角色和场景,然后采用二维的渲染输出,创造一种类三维的二维动画。例如《小马王》、《埃及王子》。这些动画在本质上不属于三维动画,却完全采用三维动画的制作手法制作。实际上也模糊了三维动画与二维动画之间的界限,而且这种手法正在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正在慢慢代替传统二维动画的制作方法。

(4)通过传统的手法和计算机结合的方法制作三维动画,例如采取手绘的方法和计算机制作的方法制作,或者采取传统的偶动画的方法制作主体,用计算机制作背景,然后再对二者进行合成处理等,这种方法正在收到众多的动画师的喜爱。代表作有《小鸡快跑》。

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没有一部影片会单纯的属于其中某一类,都会多种处理手法来丰富影片的感染力。

二、场景的立体装饰化

尽管计算机的水平每天都在发展,尽管三维动画的写实技术每天都在进步,但无论人类怎样努力,他都用计算机无法创造出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即使技术的发展,有一天真的有这样的技术,那么这个技术也是一钱不值,至少在电影这个领域是没有意义的,人类没有必要用计算机来替代摄像机,没有必要用手工制作来替代机器拍摄。那么我们再看看《玩具总动员》,看看《冰河世纪》,我们确实为他们叹为观止的模拟现实的计算机技术折服,这种奇迹会使我们感到计算机正在想赶上摄像机模拟自然能力。但是事实上无论技术多么发达,计算机创造的虚拟自然始终是一种人工的自然,这种真实是建立在人工处理的基础之上,人类不会仅仅满足用它来写实,人类会利用计算机对现实世界进行加工,规整化――是艺术家们用计算机做的最多的工作,我们总是用计算机把画面弄得很干净,很整齐。就像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把野草铲掉,种上单一的装饰性的花草一样,我们也在对三维动画的场景进行改造,这种改造不但提高了观众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计算机虚拟的世界里,整齐比杂乱要容易得多,去建造一个花园比建造一个天然草地要容易几百倍,所以三维动画画面最重要的一个新的审美特征――装饰性,有条理,有次序的装饰感,在每一部动画里都有充分地体现。也就是说,三维动画的画面都是通过设计者创作和计算机的处理产生的,没有一个元素并不是大自然的真正再现,所以我们看到了一种不同电影摄影的画面,虽然也充满了写实特征,但是在构成元素上却更加精致,更加艺术化,有更多的重复,更多人工化的特点。(图1)

如果说传统二维动画是一幅壁画,一幅挂毯,现代三维动画更像一座雕塑,一个建筑。在视觉效果上,是对现实的一种立体的有机改造,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再现。虽然,电影也是一种有机的再现,一种有目的的记录,但是电影更多是通过剪辑来达到这个目的,属于一种蒙太奇的艺术。而三维动画更多是靠创造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属于创建的艺术。

第3篇

【关键词】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叙事空间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上,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陆续涌现出了一批以探索中国动画民族化为己任的艺术家,包括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特伟、靳夕、钱家骏、王树忱、徐景达等,他们创作的一部部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作品,先后在国际上获得一个个大奖,从而以“中国学派”而著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动画艺术家取得的成就越来越被人们所淡忘,他们的名字也越来越被埋没。尽管当今动画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动画受众群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一种叙事艺术来说,无论其如何发展变化,一些基本方面总是相通的。“中国学派”在动画电影叙事方面所做的探索仍然值得我们当前的动画制作者借鉴。本文主要谈谈“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在叙事空间塑造上的特点。

一、鲜明的民族化风格

“中国学派”动画家是以“探民族风格之路”为号召的,为打造具有高度民族化的作品,他们广泛借鉴各种民族传统艺术元素,不仅运用于人物造型上,更是运用在叙事空间的塑造上。

《神笔》和《骄傲的将军》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前者中的城郭、村庄的建筑及屋内各种家具陈设不仅处处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风民俗,其图案和造型还吸收了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特点;而后者中将军府的亭台楼阁、门窗几案以及铜鼎、酒具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古典风味,尤其是背景设计中汲取了中国古代壁画的精华,并采用中国传统绘画工笔重彩的技法突显了建筑物的宏伟气势。《大闹天宫》作为“中国学派”的扛鼎之作,更是一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杰作。该片在场景设置上从中国民间年画、敦煌壁画、庙堂艺术、出土文物、舞台布景等方面吸取营养;在用色上大量采用红黄蓝等符合中国人喜好的传统色调;背景音乐或音效上则大量运用中国传统京剧配乐,强化以锣鼓等为代表的传统打击乐器在制造节奏上的作用。影片在以上基础上推陈出新,体现出既具有鲜明民族传统,又具有新颖时代特色的艺术风格。与《大闹天宫》一样,《哪吒闹海》在背景设计上也具有中国传统装饰画风格;它在道具的运用上,房屋样式、室内装饰以及人物服饰花纹等基本上以唐宋时代为依据;配乐以民族器乐为主,特别是对具有浑厚音色的战国编钟的引入使用,为影片更增添了浓郁的民族和历史气息。至于水墨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鹿铃》、《雁阵》等,则在银幕上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情趣”,它们将中国水墨画独特的晕染技术发挥到极致,从而创造了在国际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动画艺术形式。此外,《天书奇谭》、《三个和尚》等也都是在叙事空间塑造上较好地融合了各种民族艺术元素的典型范例。

“中国学派”动画家醉心于民族传统文化,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继承者和弘扬者,又由于他们大多是美术行伍出身,因而能较好地运用绘画手法把各种民族艺术形式巧妙地组织到动画电影的画面之中。

二、独特的意象化表现手法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在叙事空间设置上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意象化表现手法的运用。

意象作为中国传统的审美范畴,是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中华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独有的意象。相应地,在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戏曲等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意象化表现手法。这些意象化表现手法被“中国学派”动画家吸收,运用在动画电影创作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线条和色彩的意象化。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线条为造型基础,对线条有独特的审美要求,讲究笔法和功力,讲究象征意味。“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不管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还是《天书奇谭》,基本上都是以山、石、云、海为主要背景,这些事物本来就是中国传统绘画反复表现的对象。“中国学派”动画家在描绘它们时,更是充分发挥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在线条的勾勒与色彩的运用上,力求使其与所表现的内容相符合,成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如《大闹天宫》中在描绘花果山时,线条洗练流畅,色彩明朗,体现出光明、积极的象征意味;而在描绘龙宫和天庭这些与花果山相对立的场景时,不仅整体色调偏于暗淡,线条也显得凝重。其次是动作的意象化。如《三个和尚》借鉴了中国戏曲舞台表演中的“虚拟”手法:“挑水的动作,并不是把和尚画在一个具体环境中挑水,而是在一个几乎空白的背景上向左走几步,转身,又向右走几步转身,再向左……于是就到了。”[1]97《大闹天宫》的开头,两只小猴子分别拿着一把月牙铲把水帘洞前的瀑布从两边拨开,这是模仿戏曲舞台大幕的拉开,预示主要角色即将登场。再次是情境的意象化。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和《山水情》都善于利用中国画留白的技巧,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水塘空间:前者通过在空白处添加几笔波动的曲线、轻柔摇动的水草、上升的水泡以及欢快摆尾的蝌蚪等予以展现;后者通过在空白处点缀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游动的小鱼以及水牛身体在其中的显隐变化予以展现。此外,《神笔》中用一根桃树枝经历的开花、结果、枯萎、飘雪表示“一年过去了”;《草人》和《螳螂捕蝉》则通过飞舞的蜻蜓、蝉鸣、鸟叫,烘托出一片恬淡闲适的田园风光;《牧笛》中,通过对倾听天籁之声、乐而忘返的老牛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对意象化表现手法的多方面运用,使其叙事空间的意蕴内涵更加丰富深厚、耐人寻味。

三、富有诗意的意境设置

浓厚的民族化风格、独特的意象化表现手法,加上深入细致的刻画,使“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叙事空间具有诗一样优美的意境。

“中国学派”的经典短片,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鹬蚌相争》、《草人》、《螳螂捕蝉》等具有田园诗般的艺术境界;而《山水情》、《鹿铃》、《蝴蝶泉》等则具有山水诗般的艺术境界。这些影片将叙事空间与人物活动、故事情节融合无间,创造出情景交融的高妙意境。尤其是《山水情》,虽然时长仅短短的20分钟,但影片几乎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帧画面,尤其是结尾:少年端坐崖巅,手抚琴弦,深情的琴声在山谷大河间回荡,老琴师在连绵不绝的琴声中渐行渐远,逐渐消失于茫茫的云海。[2]动画电影通过酣畅淋漓的水墨画面和优雅纯净的古琴音乐把“天人合一”的高远意境完美地呈现出来。

在“中国学派”的经典动画长片中,也有很多富有诗意的意境设置。《大闹天宫》整部影片就仿佛是一幅逐渐展开的壮丽的山水长卷,其中有花果山、龙宫、天空、蟠桃园、灵霄宝殿等场景,其所营造的虚无缥缈、光怪陆离的神幻景象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花果山,意境设置深邃、层次丰富,这里飞瀑直下、怪石嶙峋、草木葱茏、花果繁盛,是群猴自由自在生活的乐园。《哪吒闹海》在背景的处理上延续了《大闹天宫》的风格,采用色彩瑰丽的平面装饰与朦胧写意的意境塑造相结合,在表现波澜壮阔的大海、富丽多彩的水下世界、雄伟优美的古代建筑以及重峦叠嶂的陆地景观时,影片背景设计给人以强烈的装饰之感,富有壮观、华丽的格调;而在处理天宫、仙境、云天、荷塘时,背景则倾向于烟雾缭绕、霞光满天的写意风格。[3]191《天书奇谭》中的山、石、云、树、花鸟、建筑等都采用工笔和写意相结合,并根据环境气氛的不同及表现剧情的需要使用不同手法营造不同风格的意境,如,云梦山景象采用水墨渲染,烘托气氛;市井楼台亭阁则全是工笔细描,突出其繁华。[4]

总之,精工细致的描绘、多样的表现手法使“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叙事空间呈现出幽深美好的意境,能激起观众无限的联想与想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