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特点范文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特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专业认同;职业教育范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34-02

口腔医学技术是主要从事口腔颌面部修复体设计、加工制作和修补等工艺过程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口腔医学、工艺制作、色彩美学三方面的知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精通口腔工艺制作的专业实用性人才。学生在学校主修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全口义齿的制作工艺原理和主要步骤,实习阶段则在义齿制作公司接受工艺制作流程的强化训练,然后根据带教老师的安排、实习学生的自我意愿双向衡量标准来确定其专攻方向,学生通过接受专项内容的长期培训成为精通工艺流程中某一道工序的口腔技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和口腔医学专业有很大的出入,而且在职业方向、晋升的职称系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区别。口腔医学技术学生毕业后参加的是国家卫生部统一组织的口腔技士(或技师)资格证书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技师,晋升的职称是技师系列,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各口腔医院下属的口腔技工室和社会上其他各种私营的义齿制作公司;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参加的是口腔职业医师资格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医生,晋升的职称是卫生系列,毕业去向是各医院的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目前,国内义齿加工业蓬勃发展,各种义齿加工厂、修复体制作公司纷纷崛起,并逐渐规模化、企业化和行业化。与此同时,“医技分家”的新局面已逐步形成,口腔医生从业资格的审查越来越规范,医师和技师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义齿制作方面急需大批经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训练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然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口腔修复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相对滞后,层次较低,大多停留在中专、大专的水平。不仅如此,由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不健全,导致学生专业性不强,对义齿制作工艺技术一知半解,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学生进入企业后大多需要培训后才能上岗,无法满足义齿加工行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普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口腔技师势在必行。然而,在湖北省2010年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上,多名代表提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存在学生转专业率高,毕业后转行率高等问题,反映出当前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低认同的状况,这说明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升专业认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口腔医学技术高等教育应重视在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

目前,国内学者将其归属到态度领域。1963年,埃里克森(Erikson)首次提出专业认同(major identity)的概念,指出专业认同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感受,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主题。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内涵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即学生认可、接受、喜欢所学专业,对专业涉及的内容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钻研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第二是指学生对自己专业未来对应的职业的认可,学生以能够从事这项职业为荣,并愿意将其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专业认同会随着个体自身喜好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是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概念。大学阶段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专业认同现状有利于了及时发现隐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正确引导专业认同的形成、发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是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目标、性质、内容、社会价值及评价、个人意义以及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专业方面因素的心理感知,主要包括对自己将会成为口腔技师这一专业群体成员身份的明确认识;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技师群体的态度和情感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主动学习和学习倦怠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专业认同与主动学习呈正相关,能正向预测学业成绩;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能有效预测学习倦怠存在的可能性。国内也有学者对此领域展开研究,如孔慧、张田、秦攀博等对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陈妍、杨晶等对教师专业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等,为专业认同的基本特征、形成路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但是大部分研究着眼于大学生这个广泛的群体,较少考虑到专业自身的特点,所得的结论缺乏专业针对性;或者将高等院校提供的专业教育与专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分开,从教育层面分析口腔医学技术学生专业认同形成与发展的研究相对欠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首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类职业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所进行的教育类别,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一同作为我国教育类别的模块之一;其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虽然属于医学范畴,但是其最高学历却只是大学专科,与口腔医学专业的最高学历是博士有着天壤之别;最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虽然名称上带有医学两字但是其职业走向是口腔技师而不是口腔医生等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从长远角度来看,甚至影响着该专业的远期发展。大学时期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此阶段接受的高等教育对专业认同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该阶段的专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结合专业特点在高等教育层面对专业认同形成路径与机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现有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隐藏的问题;有助于从高等教育层面挖掘专业认同形成的根源,为教育政策的调整与改革提供切实依据。

通过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让高等院校有关部门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程度,以及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程度,为口腔医学技术教育决策者和管理决策者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备专业素质的优秀口腔技师和推动未来口腔医学技术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能够提高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个体的职业技能,提高个体的满足感;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能够为口腔技师行业输送大批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为口腔技术专业的发展乃至这个口腔医学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孔慧,吴敏榕,韦燕云.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171-173.

[2]张田,孙卉,贾林祥.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42-844.

[3]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口腔医学专业;现代师徒制;技术能力

学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专业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以传统学徒制为基础,结合现代专业教育的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内在基础。而这种内在基础也需要通过外部建设得到保障。在高校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相对来说比较弱,学生的主动性也不高。口腔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要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专业的技能。

1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构建现代师徒制的培养理念

1.1主体性培养理念

“主体性”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最关心的问题。从教学关系来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性。然而,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主体性”这个问题,也没有树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兴趣是激发主体性意识的重要因素。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需要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往往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构建现代师徒制时,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主体性”意识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高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1.2发展性的培养理念

“发展”是一个不断上变化的过程。发展具有普遍性。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时,要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以现代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发展的眼光组织学习活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

在口腔医学技术教学中,要重点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现代医学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技术更新非常快。在专业教学中,学校要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引导学生参与到专业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口腔医学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空间。

2构建现代师徒制的方法策略

2.1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建立双向培养的模式

现代师徒制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师傅与徒弟双向对话,能够促进师徒之间的了解,也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可以和相关的医疗机构或者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小组”,专门负责学生培养的工作。

例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进入相关医院或者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每个学生都要安排一个指导师傅,专业指导的师傅既可以是学校教师,也可以是医院或者相关企业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同时还能够整合校企资源,共同开发利用,实现人才培养的双向互动。

2.2构建“理论+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师徒合作关系

学习口腔医学技术重在实践操作训练。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理论学是枯燥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构建师徒合作关系。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运用理论知识。

例如,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时,探索“理论+实践”的课程模式,在学生学习《口腔修复学》《口腔材料学》理论知识后,就组织学生跟随专业师傅进行实践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早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兴趣。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活动往往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性也会更高。通过运用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效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呈现出更加完善的态势。学校也能培养专业技术过硬,应用能力较强的实用性人才。

3小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师徒制的培养模式下,主动学习的效果比被动学习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在高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到口腔医学技术实践学习中。高校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转型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成型。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了解还不深刻。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有限。那么。专业师傅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开放多元的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型的专业,因此,构建现代师徒制的模式,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蔡峰.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6:154+156.

[2]蔡峰.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3:84-85.

第3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口腔医疗保健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对口腔治疗的接受程度与日俱增,过去牙疼就拔牙的现象少了,选择义齿修复的人越来越多,义齿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1]。但是我国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技术起步较晚,目前绝大部分口腔技术专业人员为中等专科学校或者大专院校毕业,甚至一部分人没有进过学校,直接是“师傅带徒弟”模式培养出来的,起点相对较低,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在现有条件下要想使我国口腔医学技术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操作能力。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标准是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不需培训或简单培训就能上岗,即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2]。要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学生,就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学历普遍偏低,多为中专和大专学历,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少,不能进入高校当专职教师。因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师以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为主,他们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不是“双师型”教师[3],虽然讲授理论课问题不大,但是基本不能胜任各种技工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以及各类修复体的制作(如嵌体、贴面、烤瓷冠桥、铸造支架[4])等示教工作。

1.2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经费投入,培养力度不够,既具有高超的操作水平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严重偏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在义齿制作方面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知识陈旧;绝大部分学历较高、理论知识全面的教师实践能力比较差,虽然对义齿加工流程比较熟悉,但具体操作能力不强,甚至不能胜任实验课示教工作。

1.3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混淆

教师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特点不是很了解,分不清楚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容易混为一谈[5]。但事实上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重点不一样,理论课与实践课侧重点不一样,如果混为一谈,最终的结果就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理论不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差。

1.4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如何培养符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是全国很多开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但许多学校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特点不是很了解,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经费投入少,严重影响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1.5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由于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各学校缺乏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在考评、奖励等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从而影响到学科带头人的引进、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2解决方法

2.1明确口腔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区别

“双师型”教师是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的专业课教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是既能胜任固定义齿工艺学、活动义齿工艺学、全口义齿工艺学、活动矫治器工艺学等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又能熟练进行实践操作,如可卸代型的制作、耐火模型的翻制、铸造冠烤瓷冠和活动义齿支架的蜡型制作以及各种卡环的弯制等。因此,一定要明确口腔医学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区别,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2.2加强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的主导是教师,只有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师资队伍,才能开展最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长久发展;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动手能力差,没办法高质量就业。因此,学校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投入及培养力度。

2.3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总体规划

对现有专业教师梯队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长远、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4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本校高年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以提高教师整体实践教学能力。(2)利用寒、暑假分批、分专业派送教师到“日进齿科”等专业机构进行口腔技术操作培训,如雕牙及全口义齿排牙等,这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技能[6]。与我校合作的义齿加工厂有很多高水平的口腔技师,可要求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与工作的情况下定期到义齿加工厂进行技术培训,迅速提高实践教学水平。(4)聘请义齿加工厂的高级技师到学校兼职授课,提高在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这也是一个迅速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问题的有效方法。(5)引进优秀的“双师型”人才。从企业或行业一线引进既有工作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口腔高级技术人员,这不仅是一种补充“双师型”师资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适应专业发展要求。

2.5创建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考评机制

“双师型”教师工作繁忙,既要承担大量教学工作,又要进行实践。因此,学校应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晋升、课题申报等给予一定的支持和照顾。同时要尊重、关心并信任“双师型”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7]。总之,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腔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瑞中.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岗位需求调查研究报告[J].当代职业教育,2014(6):61-63,78.

[2]谢丽娜,,冯贵芝.浅谈口腔工艺技术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及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5):16-17.

[3].引进国外教学理念提升口腔工艺技术教育水平[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5-6.

[4]于海洋.口腔固定修复工艺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徐国华,胡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0):8-9.

[6]陈冬冬.浅谈中职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职教研究,2012(33):139.

第4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1.028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劲头,办学思路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高职教育呈现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本专业也得以蓬勃发展。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近三年招生人数逐年上升,2012年53人、2013年64人、2014年76人。但调查显示,本专业认同度仍然较低。为此,本文通过对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滨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等12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主要包括学生现状、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就业形势六个方面。分析本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人才培养现状

1.1学生现状

(1)生源状况。目前高职院校主要招收五年制大专以及三年制大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五年制大专学生多数初中毕业,年龄小,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差。三年制大专学生高中毕业,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基础知识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动手能力较差,开始学习实践性较强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时有些吃力。

(2)专业认同。专业认同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专业认可度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接受容易专业知识,有利于职业发展。专业认可度低,学生学习兴趣低,接受专业知识吃力,影响职业发展。本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普遍较低。部分学生想学习口腔医学专业,毕业后考取口腔医师资格证,从事口腔临床工作,但在填报志愿时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等同于口腔医学专业。部分学生是专业调剂后学习的本专业。学生整体专业认同度低。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从长远角度来看,甚至影响着该专业的远期发展。①

1.2师资状况

师资力量决定高校的教学质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起步较晚,任教老师专业多为口腔医学。导致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师资状况存在问题,包括年龄不合理,“双师教师”少,兼职教师配备不合理。

(1)年龄结构。大部分学校是学科带头人年纪偏长,大多数老师均为青年教师,缺乏中坚教学力量,年龄结构不合理。

(2)“双师教师”。95%专职教师既具备教师资格证又具备口腔修复工证书,但具备口腔技师的老师较少。专职教师本科阶段学习的是口腔医学专业,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工作模块不熟悉,需要长时间再学习、练习后才能熟练。96%专职教师不在义齿加工厂兼职,所以大部分教师修复体制作能力不能达到义齿加工厂的要求,影响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

(3)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多数来自口腔临床,这部分教师授课时偏口腔临床知识较多,影响学生实践操作的学习。来自加工厂的口腔技师制作义齿精美,但部分老师学历较低,影响授课质量。

1.3课程设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口腔技工有较高的美学素养以及与医生、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以满足患者对美的追求。然而在课程设置环节,多数学校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开设了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拓展技能模块、临床实践模块,忽略了美学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口腔技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1.4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章节授课,讲授基础知识再到实训室练习。实际生产工序的内容涉及多本书,传统章节授课将实际生产工序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1.5实训基地多数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只是作为学生的技能操作练习场所不能与企业生产保持同步性。以至于学生在上学阶段不能了解真实的义齿操作流程,不利于学生对本专业了解,不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

1.6就业环境

义齿加工厂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很大,然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一年内、两年内离职率分别高达20%、10%。一方面由于而国家对本行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规范的义齿加工企业进入市场,企业间不良竞争多。技术熟练的老员工多数是通过短期培训或通过“师传身授”的方式学习,文化程度低,技术上“传、帮、带”效果差。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初级员工待遇差,工作时间长,工作性质单一,发展空间小,再加上口腔技工人才流动性大,使得义齿加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少,造成恶性循环。

2人才培养对策

2.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专业认同度

首先高考招生宣传工作要做好,要从源头抓起,切实做好高考招生工作,②让学生明明白白入学。其次,大学阶段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国外及国内发展前景及工作性质,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学生在学校阶段能认认真真学习,在工作岗位兢兢业业。

2.2培训再学习,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鉴于本专业专职教师所学专业基本是口腔医学,对义齿制作流程不熟悉,动手操作能力差。不能完成指导学生实践的任务,讲课流于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这将对学生学习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入职后应接受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系统培训、再学习,到正规义齿加工厂学习义齿制作的各个流程,利用课余时间到加工厂挂职上班。每位老师既能在课堂出色完成授课任务又能在加工厂制作出精美义齿。学校应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使得每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老师都能接受系统培训,迅速适应教学岗位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从老师的工作中能看出本专业的性质及特点,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2.3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开设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拓展技能模块、临床实践模块外,应加设人文模块,如美学基础课、基础雕塑课,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为以后制作出精美修复体打下基础。还应加设职业素养模块,如职业道德方面、言语交流技术方面。一方面本专业学生多为中专生、大专生,毕业年龄偏小,独生子女多,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而义齿制作是流水线工作,要求团队合作。另一方面,口腔技工与口腔医师交流沟通至关重要,否则影响义齿制作的质量,导致物力、人力浪费,还影响患者满意度。所以加强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非常重要。

2.4引进“工序化”教学模式

传统章节授课将实际生产工序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学习整个义齿制作流程。将实际生产工序引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在学习每个工序时,挑选与此工序相应的知识点学习,这样既节省时间、强化技能、增加学习兴趣,同时达到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一致。③

2.5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职业学校以校内师资技能为依托,以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为基础创办企业,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来经营管理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不仅发挥了专业教师的特长,更为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场所。④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重要的是提高了实践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2.6政府主导,改善就业环境

第5篇

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为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临床诊疗水平、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口腔医学专业实用型人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临床医学课程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很多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从事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与预防工作,只需掌握口腔医学专业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内、外、妇、儿等学科知识缺乏重视,致使学习效果不佳,这将对学生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工作非常不利,为此,克服学生的轻视思想,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临床医学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兼顾局部和全身,是非常重要的。

1.1 临床医学与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关系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重要的专业课程,是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学好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对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体系的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一样,能造成局部软硬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引起局部及全身反应,也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不仅要掌握拔牙技术,更应了解各种全身疾病可能产生的影响、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处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牙拔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拔牙后出血,除局部因素外,还常有可能是出血性疾病所引起,这就要求我们的医师具有相关内科学知识。

口腔颌面部损伤发病率较高,同时容易伴发其他部位的损伤,并且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例如颌骨骨折伤员容易并发颅脑损伤,重要本文由收集整理脏器或肢体严重损伤,这就需要医师有相关临床医学知识,根据疾病特征迅速做出正确判断,首先抢救病患的生命,待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行颌面部处置,若对相应临床疾病缺乏认识与判断,未分清轻重缓急,将治疗的先后步骤弄错,贻误治疗时间,则易酿成大错,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更是要求必须掌握一般外科基础:外科基本操作、水与电解质平衡、麻醉知识等。

因此,要想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除了必须掌握的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还要学好临床医学中的普通外科学,麻醉学,内科学等等。

1.2 临床医学与口腔内科学的关系

口腔内科学也是口腔医学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口腔内科学与临床医学中的很多重要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龋病是口腔内科学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龋病及其病灶可能会引起身体其他病变——心内膜炎、风湿性关节炎。

口腔医学另一个患病率较高的疾病是牙周病,牙周病的病因复杂,近来有学者研究发现有些牙周组织疾病是全身疾病的表征或受全身健康的影响,例如有人提出将牙周炎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因此,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学好牙周病学,就需要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相当的认识和掌握。

另外,许多口腔黏膜病是全身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征,如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克罗恩病,这些疾病的早期损害就体现在口腔内,患者首先到口腔科就诊。这就要求口腔医师特别警惕,做好鉴别诊断,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除了加强局部处置,还需要重视全身的综合治疗,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hiv感染者在发展为艾滋病前并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多数在早期很有可能出现口腔病损,所以艾滋病的防治是口腔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他们具备相关知识,以便对疾病进行控制,提高治疗效果。

2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灵活掌握

2.1 有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内容丰富,但对于口腔专业的学生不必一一掌握,应该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重点课程,重点课程中又有重点讲述内容,例如外科学中重点讲授外科基本操作、水与电解质平衡、休克、创伤、肿瘤、颅脑损伤、麻醉知识等。内科学中重点讲授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与免疫缺陷疾病等。总之,本着重点讲授与口腔疾病相关的临床疾病的原则进行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学。

2.2 改进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指导思想,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同时配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糖尿病、艾滋病等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的疾病时,应用多媒体,在重点讲述该疾病的相关知识点时不忘突出口腔特征,使学生对该疾病产生浓厚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为日后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

3 加强相关教研室间的交流合作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不断学习,扩充知识储备。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各教研室间应加强合作,定期开展研讨活动,进行业务学习,也可有针对性的听课,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更全面的了解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哪些知识,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6篇

职业教育不仅仅要求教师要有专业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及指导学生创新的能力。原有的师资力量来源于口腔医学队伍,他们在口腔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是很扎实和丰富的,但是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缺乏相应的教育背景和临床实践活动。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制订、实施教师培养计划,安排每一位教师到先进义齿加工企业接受技能培训,学习先进理念,并规定每年利用假期在义齿加工企业上班满足一定时间。

2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由于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口腔工艺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口腔工艺技术基本理论、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既能胜任各类口腔医疗机构、各级义齿加工企业口腔修复技术工作,又能应用口腔工艺前沿技术制作精密修复体的高端技能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重点放在熟练掌握医学技术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训环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很快适应且将成为业务骨干。我们的学历是专科,多数学生有继续深造的热情,并且每年的专升本率达50%以上,每年全省专升本考试中位列前10名的同学中至少有2位我系的学生。2013年升本率高达74%,其中,贾婷婷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于健敏第二名,徐方方第四名。要照顾此部分同学的需求,因为专升本考试是以普通高等口腔医学的教材为依据,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全部使用本科口腔医学教材,但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不变,这样学生节省了成本,把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教学。同时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校为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对、申请专利均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并给予教师科研计分,因此极大地鼓励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优化实践教学人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人员奖励机制,鼓励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工作。这需要教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也需要系部给予大力支持,对在业余时间积极开放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真正做到奖勤罚懒。为保证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方法、课后开放实验室、课程成绩评定。全年在规定时间、有规定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4改编实验大纲与教程

在完成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参考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实验要求,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学习目前的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组织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师共同探讨实验课内容,撰写实验教程,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实验,使学生对实验课更有兴趣、实验课效果更显著。特别是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验室条件及学生专业,以突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特点为前提来编写实验教程。尽管专业基础课学时总体偏少,但改革后实验学时仍占总学时的50%左右。这些改革,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兴趣,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验课的课时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把课堂的知识熟练掌握,必须依靠业余时间的刻苦努力来达到。单纯的要求课余练习不容易实现。我系依靠技能比赛的途径来达到。动员全体学生参与、通过专门辅导团队的全方位跟踪指导、筛选出认真踏实、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感的同学。校内每年举办“雕牙大赛”、“全口义齿排牙比赛”,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性专业技能操作大赛,并对优秀选手给予综合教育学分、奖金、证书等奖励。通过参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认知。同时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卫生部口腔修复工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比赛辅导中秉承“以比赛促建设、以比赛促提高”的指导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对理论、实验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开展多方面的教研活动,有利于教研室全体老师的成长和提高。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和就业率。

6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和专业课相结合

《医学文献检索》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一门很实用的选修课程,以往选派高学历的非口腔专业的教师授课,学生反应该课程兴趣不大、不实用。根据这一状态我们改变了思路,不能只为了学课程而教,要立足专业,近今年选派了从事口腔专业的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来教授此课,这样不是简单的理论讲授,而是在理论基础上要求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基础上能提出较切合实际的设想或实践中应用,这样的医学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学习不是空洞的纸上谈兵,而要求学生真正会检索文献并能为己所用。

7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的市场机制

第7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肩负着将中国建设成世界口腔医学大国的使命,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一、重视口腔医学课程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所采取的仍然是班级授课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程建设水平集中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成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要积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打破常规,放弃知识内容和技术水平落后的教材,大胆采用发达国家口腔医学优质教材。还要增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了解口腔医学的新进展。

二、进行口腔医学教学改革

我国是口腔医师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社会需要大量的口腔医学人才。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依据专业特点,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努力提高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增加门诊、病房、实验室参观学习时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采用双向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强化形象化教学,通过使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使用形象思维,准确把握学习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三、建立课堂教学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文化课教学要坚持必需和够用的原则,而专业课要体现宽基础和活模块的原则。要加强专业建设,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潜能倾向,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深入研究教学,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掌握专业岗位上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情况,积极建立适合学生实际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教师不能再“拿一本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所进步。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能力和素质。高等院校只有正确分析对策,抓住机遇,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才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使中青年学术骨干早日成熟,努力建成结构合理、高水平、具有稳定研究方向且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

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习惯等。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做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是医生职业的灵魂。所以,学生要把医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这是顺利完成实习阶段学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一名合格医师必备的素质。口腔医学实践性很强,口腔科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而且需要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先进的临床思想。因此高校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口腔医学教育中的科研活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实习期间,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学生素质均衡发展。

六、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有关依法行医的政策法规,提高他们自觉依法行医的意识,促使他们用卫生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还要使他们熟练掌握常规技能的规范化操作,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开展医疗活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1).

[2]高越明.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

[3]涂晓,方厂云.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医师杂志,2002,(6).

[4]贾淑娟,王君,张铁柱.新时期口腔医学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8).

第8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5)24-0031-02

我国口腔工艺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自2000年起才陆续开展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高职教育。国内现有约75家院校在开展高职高专层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工艺技术方向)办学,各个学校的办学时间、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实力水平各不相同。这体现在虽然各院校都建设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但基地的定位、硬件规模、管理水平等参差不齐。有些实训基地规模较大,能开展学校安排的所有实训项目,而部分实训基地只能承担非常简单的实训项目,对教学起到的支持作用较小;有些实训基地可以独立面向市场生产运营并盈利,是名副其实的生产性实训中心,而有些只能开展单纯的教学性实训项目;有些实训基地能够承担地方的职业鉴定工作,并能够和企业合作开展一些科研项目,功能得到扩展延伸,而有些功能相对单一。总的来说,各院校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差别较大,主要在于各自的经济实力、师资力量、地方产业支撑有所不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腔医学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规划、如何建设以及建成后如何评价,各院校和专业内部并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笔者根据自身长期从事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经验,结合目前国内其他高职高专院校的研究成果,吸取行业意见,总结出了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并从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框架、实施方法[1]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各高职高专院校建设、评价口腔医学技术校内实训基地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1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特点及对考核评价体系的指导作用

当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但主要是在总体建设方针上的研究,对于评价指标体系上的研究较少,而针对单一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更是较为缺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往往开设在各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但它又包含工科专业的一些性质,相对于医学临床专业实训基地,其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1承担实践教学学时较多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口腔技工岗位,每天的工作就是制作义齿,对于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相较于传统的医学类专业,实践课所占比例更大,对于实训基地能够提供的工位数及实践教学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对实训环境要求较高

相较于医学临床类专业,口腔医学技术更偏向于工科专业,涉及义齿材料的加工和处理。因此校内实训基地需要各种加热加温设施、便利的防尘排水条件以及安全、防噪、防污染方面的措施保障。

1.3实践教学物资消耗较大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人民对卫生保健要求提高,义齿制作材料的性能和价格也水涨船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练习会消耗大量义齿制作材料,即使部分材料能够用专用练习材料代替,仍然耗资较大。面对这种情况,部分院校开设校办工厂,将实训基地和校办工厂融为一体,成为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让部分纯练习用材料转化为生产性材料,抵消了部分消耗。也有一部分院校采用减少涉及较昂贵材料的实训项目的方法,但同时也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水平。

1.4有一定社会服务的要求

高职高专专业建设往往要依托所在区域行业和企业的力量,因此实训基地在满足校内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之外,还必须要承担一定的服务当地行业企业的工作,比如面向社会的短期培训、职业资格鉴定[2]、企业技术服务等。综上所述,因为高职高专院校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有自身的种种特点,在建设与评价上,就不能完全照搬医学临床专业实训基地的标准,而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对环境建设的考核,增大社会服务和科研发展的比例,重视物资管控、资金预算方面的评价,使之更适应高职高专层次专业实训教学及区域辐射的现状。

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1全面性与科学性原则

[3]即所有代表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软硬件实力的因素都要被考虑进去,同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结构分明,避免指标体系过于繁琐复杂。建立指标体系要有统一的分类基准,各项指标都有明晰的内涵,指标的外延互不交叉和重叠。因此,选定要素包括指导思想与规划、实训条件、基本功能、管理队伍、管理规章制度、实训效果、特色功效、信息保障8项。

2.2普遍适用性与可比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适用于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腔医学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应充分反映高职教育特色,同时又具有可比性,在评分上能够使不同院校基地间拉开一定层次和差距,便于进行比较。因此,评分集中在实训条件、管理运行制度、基本功能、实训效果等基本项目上。而在校企合作、科研创新、生产盈利等方面并非所有院校的实训基地都能够深入开展,因此得分比例不高,只作为特色项目打分,起到拉开不同基地评分差距的作用。

2.3激励性与引导性原则

任何一种评价体系都有潜在的规范与引领作用。因此,评价标准要科学可行,具有创新与超前意识,既能够对已有的建设成果予以肯定,又要立足于引领实训基地向未来的目标迈进。引导建设和执行人员不拘泥于满足考核达标,而是能够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不断提升自我,发挥自身特长,做出更大的成绩。

2.4可操作性原则

[4]由于各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专业招生规模、运行模式存在客观差异,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也无法简单地采用统一的定量评分,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由评价主管部门组织符合资格的评定委员会考核打分,将各二级指标评定级别折算成相应分数。为保证公平性,评定委员会由专业或行业内专家组成,每人得出一份独立的评价结果,最终得分为所有委员评价结果平均分。

3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1项目设定与分数权重

该评价指标体系共有8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指导思想与规划(10分)、实训条件(20分)、基本功能(21分)、管理队伍(9分)、管理规章制度(14分)、实训效果(11分)、特色功效(6分)、信息保障(9分)。各一级指标下还包括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为最底层指标,同样有精确的分数权重。各二级指标评定结果分为A、B、C3级,分别对应的权重系数为1.0、0.7、0.5。各二级指标总分乘以评定级别对应的权重系数即为该指标最终得分。

3.2考核方式与评分细则

考核时,直接对二级指标进行评分[5]。二级指标在本体系仅给出基本内涵说明,起指导作用。具体到各分项的评价或评分细则,可由专业或行业协会制订,也可由评委会在评价前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各二级指标的评分只确定级别,再由相对应的权重系数换算出应得分数。

3.3合格与评优标准

得分60~69分为合格,70~79分为良好,80~100分为优秀(总分为100分)。

4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统一评价细则

虽然评价体系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内涵要求,但是并没有绝对量化。因此内涵要求如何转化为评价等级,需要评委之间统一思想,具体把握。建议在评价前参照全国同类基地建设先进水平以及地区行业发展水平,以国家既有文件为指导,制订具体加减分标准,以对应评出A、B、C3级,增强评价的科学性。

4.2评委的组成结构应合理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较新的专业,实训基地偏重一线仿真环境的建设,专业性较强,所以评价人员组成应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专家或行业内专家为主。同时不能忽视运行机制及社会服务的作用,因此评委会还应加入管理类、职业鉴定类等其他方面的专家,以增强评价的全面性。

4.3评价方式要注意科学全面、多方结合、灵活实施

在评价过程中,既有对现有硬件的评分,又有对软件资料的评分,还有对运行状态的考核。这就要求评价人员既要对场地、设施设备、环境进行评分,还要对实训基地各种文件、记录、留存资料进行细致审核。如果有条件,最好在学期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观察打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使数据来源全面合理,评价规范。

参考文献:

[1]杜旭林,何兵,车林仙,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10.

[2]纪晴,陈钟,曾丽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人才[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8-11.

[3]黄宏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13-16.

[4]詹跏璇.高职院校产学研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4-35.

第9篇

由于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口腔工艺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口腔工艺技术基本理论、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既能胜任各类口腔医疗机构、各级义齿加工企业口腔修复技术工作,又能应用口腔工艺前沿技术制作精密修复体的高端技能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重点放在熟练掌握医学技术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训环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很快适应且将成为业务骨干。我们的学历是专科,多数学生有继续深造的热情,并且每年的专升本率达50%以上,每年全省专升本考试中位列前10名的同学中至少有2位我系的学生。2013年升本率高达74%,其中,贾婷婷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于健敏第二名,徐方方第四名。要照顾此部分同学的需求,因为专升本考试是以普通高等口腔医学的教材为依据,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全部使用本科口腔医学教材,但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不变,这样学生节省了成本,把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教学。同时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校为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对、申请专利均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并给予教师科研计分,因此极大地鼓励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优化实践教学人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人员奖励机制,鼓励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工作。这需要教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也需要系部给予大力支持,对在业余时间积极开放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真正做到奖勤罚懒。为保证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方法、课后开放实验室、课程成绩评定。全年在规定时间、有规定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3改编实验大纲与教程

在完成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参考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实验要求,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学习目前的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组织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师共同探讨实验课内容,撰写实验教程,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实验,使学生对实验课更有兴趣、实验课效果更显著。特别是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验室条件及学生专业,以突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特点为前提来编写实验教程。尽管专业基础课学时总体偏少,但改革后实验学时仍占总学时的50%左右。这些改革,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兴趣,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验课的课时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把课堂的知识熟练掌握,必须依靠业余时间的刻苦努力来达到。单纯的要求课余练习不容易实现。我系依靠技能比赛的途径来达到。动员全体学生参与、通过专门辅导团队的全方位跟踪指导、筛选出认真踏实、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感的同学。校内每年举办“雕牙大赛”、“全口义齿排牙比赛”,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性专业技能操作大赛,并对优秀选手给予综合教育学分、奖金、证书等奖励。通过参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认知。同时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卫生部口腔修复工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比赛辅导中秉承“以比赛促建设、以比赛促提高”的指导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对理论、实验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开展多方面的教研活动,有利于教研室全体老师的成长和提高。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和就业率。

5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和专业课相结合

《医学文献检索》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一门很实用的选修课程,以往选派高学历的非口腔专业的教师授课,学生反应该课程兴趣不大、不实用。根据这一状态我们改变了思路,不能只为了学课程而教,要立足专业,近今年选派了从事口腔专业的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来教授此课,这样不是简单的理论讲授,而是在理论基础上要求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基础上能提出较切合实际的设想或实践中应用,这样的医学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学习不是空洞的纸上谈兵,而要求学生真正会检索文献并能为己所用。

6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的市场机制

第10篇

中国作为口腔疾病的高发国家,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和口腔卫生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且地区发展不均衡,广大农村基层地区的人们仍得不到正规有效的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因此,高?医学院校为社会培养服务于基层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是解决当前基层口腔医疗人才需求问题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高度模仿五年制本科、口腔基础和专业课程课时不足、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致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需要。

如何培养出符合基层需要的合格口腔医学人才是高职医学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在深入行业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将精准医疗的理念与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育相结合,开展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精准医学教育改革研究,提出“河南口腔”的宏伟目标,现就口腔人才需求调研、职业能力、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层口腔医疗人才的需求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点内容。本着精准医学教育的理念,为基层培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成就河南口腔的伟大梦想。我校口腔系经过基层调研,现将专业技术能力总结如下。

掌握口腔疾病的病史采集,口腔检查及病例书写

掌握牙体牙周以及口腔颌面部组织结构特点

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原则和诊疗技术

掌握口腔常用材料性质和作用

掌握口腔常用药物的药理和应用

掌握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体格检查的方法

掌握全身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掌握无菌术、心肺复苏等急救常识

掌握牙体牙髓、牙周、粘膜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掌握牙齿拔除术,牙槽外科手术

掌握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常见的修复方式

2.创业能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在现阶段全国经济不景气,中国GDP增速首次突破了7%的大背景下,鼓励创新创业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毕业生能通过创新创业开辟一条新通道,在这个开放有规则的社会和市场里,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拓展自己的人生,获取更好的生活[1]。

二、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综合改革建设

1.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基础满足个体需求的课程设置

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一名医学毕业生是否具备从业资格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考试,是国家医师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口腔医学作为更具实践操作性的学科,其执业医师考试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实施十年后,2009 年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不仅增加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同时评分标准也更加细化和规范。因此,我校口腔医学教育应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由专门研究执业医师考试的教师负责分析执业考试执考点以及权重分,并且以此重新定义教学课程标准以及各科以及理论实践技能的课时分配。两年课程根据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将综合英语纳入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自身发展目标以及规划进行选择。同时适当增加解剖病理等医学基础课程的比例,为我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增设口腔设备学、口腔市场拓展与营销、河南各市文化集锦等课程为学生更好的了解口腔医疗行业现状、个人创业奠定基础。

2.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系结合本校以及河南省实际情况出发,在实习阶段,通过带教老师进行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使创业教育贯穿整个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医院以及门诊的运作管理当中,激励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并邀请国内外创业的成功人士,行业专家做创业方面的讲座。

3.教学模式方法的调整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课程任务量繁重,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书本上的重难点,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问题所在。我校口腔医学系制定了临床见习--理论讲解--实训室操作--生产实习互相渗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前了解,实训操作后让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帮助学生理解。为学生以后临床执业以及应对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制定了每一学年的的临床见习规划,返校后进行见习交流。

第11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型人才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口腔医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医院和义齿加工厂对此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也有所提供。为此,必须加快口腔医学教材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一、加强实践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实践型人才培养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只有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必须不断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指导学生创新。这种创新型教师队伍不仅仅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功底与实践能力,还要有相当深厚的教育能力与教育背景,在临床实践中深入创新要素。学校应当为口腔医学队伍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创新型教育培训,并在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企业技能培训活动,并且要求每位教师都应当在义齿加工企业进行实习,了解先进的实践教学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二、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口腔医学是一门教育很强实践性与技术性的学科,强调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必须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加强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因此,口腔医学的培养方案应注重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在德智体方面都应当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并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职业素养,能够胜任在医疗异构和义齿加工企业内的工作需要,掌握扎实的口腔恢复技术技巧,制作精密修复体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成为医疗前沿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此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强对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革,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技能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上,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专业性的口腔医学知识,并增加学生实践和动手的机会,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要尽量减少讲授和演示方面的教学环节,增加综合性实训课时,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提高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中作出贡献。

三、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加快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教师培养体系,让他们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奖惩措施,让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提高,增强教师队伍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工作中,完成实践教学课题的研究。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奉献,当然这也需要学校给予大力支持,给更多实践创新型教师以更多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来。

四、改编口腔医学实验大纲与教程

在贯彻与落实口腔医学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依据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术研究和医学研究会议工作中,参与医学新思想和新技术的交流,并经常性地组织口腔内科学、口腔解剖学、口腔外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的教师共同研究,一起撰写教育教学内容,让教师拥有更宽的视野与空间,实验课程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必定更加丰富。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综合实验中,激发学生探究和探索的欲望与兴趣,这样学生的实践效果也会显著提高。例如,很多高校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中,突出技术应用型特点,并花大心思搞好实验教程的撰写,并以此为前提形成专业特色,尽管这些学校的实践课程仅占50%左右,但仍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五、组织学生参与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课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但实践课毕竟课时有限,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让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活动,让他们在业余时间也刻苦努力地学习课程知识。基于此,很多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技能比赛的途径,让学生广泛地参与进来,并且加强对学生在比赛前后的辅导,全方位跟踪学生的比赛过程,找出学生在比赛中表现中的优缺点,并对踏实认真、实践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让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得以提高。

结语

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作为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改革的重点内容。要依据市场需求和口腔医学发展的趋势,深入探讨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从学生的需求和利益出发积极探讨,对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进行详细探讨与安排,以培养更多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02).

第12篇

论文摘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积极探讨高职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和手段。我校从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结构、突出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社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加强科学创新精神教育等方面入手,在高职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上进行探讨和摸索,并已取得了成效,现与各兄弟学校互相交流,为培养应用型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多做贡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高职高专教育蓬勃发展,我校开办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已有8个年头,8个口腔医学班的400多名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校对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就业率达到98%以上。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的形势下,能有这么高的就业率让人感到欣慰,但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我们仍要居安思危,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积极探讨高职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和手段,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加强对学生技能及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不断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下面谈谈我校在培养应用型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上的具体做法。

1 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教学观念

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每一个人都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我校的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乐于从事基层临床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学技能型人才。

2 改革课程体系结构.突出技能培养

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小本科”教育模式,在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临床医学课、口腔专业课等五大模块的比例上进行了较大调整。具体见表1。

调整的目的在于适度缩减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的课时,理论教学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不求系统与完整;增加专业基础课和口腔专业课白课时,突出口腔医学专业的特点,保证实验课正常开出,增加操作技术训练、临床见习和病例讨论,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社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加强对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认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高职学校过于注重技能培养,缺乏道德培养、人格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以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难以适应。学生到单位实习或就业后,由“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凸显出一系列问题,如以自我为中心,受不了规章制度的约束,难以与群体融合,不得已只好弃岗或离岗,失去了就业和走向成功的大好时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良好的习惯,要有责任心、爱心、同情心,诚实守信,能较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校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设了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礼仪等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学院还利用每周的校会时间举办了“学做人、学做事”系列讲座,用生动的实例、通俗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做人、做事的诀窍;成功的人生有赖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学会感恩;善于听取意见等。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磨炼意识,懂得人生无坦途的道理,正视困境,克服困难,培养健全的人格,才能逐步成熟,走向成功。

4 加强科学创新精神教育

第13篇

1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和课程情感

1.1 培养专业情感

很多学生在入学时并不是很了解口腔医学技术这一专业,与口腔医学专业的区分很模糊,对于毕业后的工作方向也很茫然,在“是否热爱本专业”的问卷调查中,仅30%的学生表示热爱本专业,这种状况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非常不利。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感受口腔技师的责任、使命和骄傲,对于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几年内,我们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历史教育,以便他们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现本专业的闪光点,帮助学生认清该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初步确认职业目标。随着人们对口腔保健和口腔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学生们感觉到将来的自己是被社会所需要的,只有口腔医师和口腔技师的完美合作才能给患者提供理想的修复体,给人以美的享受,于是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当专业热情和专业动力被激发出来后,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就由被动自然而然的变成主动。

1.2 培养课程情感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基础学科,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紧密的联系临床实际。学好口腔解剖生理学,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因其内容复杂、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每一届学生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第一次课,充分展示口腔解剖生理学在整个专业中的基础作用、坚实地位和独特魅力,并且使学生明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腔技师,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不可缺少的,从而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2强化理论教学

2.1 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科学、实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内容涉及牙体解剖生理、牙列与牙合、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口腔生理四大部分。根据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际岗位的任务需求,将牙体解剖生理、牙列与牙合作为教学重点,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和口腔生理作为次重点。重点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突出科学性、职业性、实用性,力求学生掌握口腔工艺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2 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应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指导思想,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讲解牙体解剖时使用标本、模型、挂图、多媒体,使教学直观、生动,理论部分结束后,教师随即进行牙体雕刻,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距离,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同时便于学生随时发现问题,教师随时帮助解决问题;再如讲解颌面部解剖时,若采用传统讲授法,学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我们采用病例讨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不仅学会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而且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特别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推崇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是应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否则容易造成师生的惰性或忽略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有悖于扎实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初衷,最终难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另外,在授课过程中还应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渗透、指导,如提高自学能力,学会归纳总结,勤思考,多讨论等,为今后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3重视实验教学,提高操作技能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要培养的是既掌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口腔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是理论课的延伸和升华,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为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技能基础。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早期见习、加大实践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最初的探索与尝试,构建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3.1 加大实验课学时,加强实践操作

增加了大量的牙体雕刻实验课学时,本课程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达到1∶3,内容全面,包括重要牙位的三倍大牙体雕刻,等大牙体雕刻、蜡牙冠的雕刻、滴蜡塑形、仿离体牙雕刻,设计科学,符合学生每一阶段的能力特点。

3.2 以赛促教、以教促学

近两年举办校内牙体雕刻比赛及参加全国牙体雕刻比赛是我系实验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经校内比赛选拨优秀学生后,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对其集中培训,层层筛选,优中选优,参加全国性比赛,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也促使专业教师不断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学实践的重构与合理化,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3 重视早期见习

为了使学生早日接触工作环境,感受口腔技师,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有效缩短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期,提高其就业能力,在三年级实习之前的,尝试见习,可以去校办工厂或者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以义工的身份去附近的义齿加工企业。调查发现学生经过见后学习积极性增强,对所学专业知识能更快理解掌握,并在实验课上能和同学很好的交流合作。

3.4 重视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是检测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我们将实验课成绩比例定为总成绩的50%,内容包括牙体形态雕刻作业和牙体形态雕刻考试两部分,同时规范、细化了考核标准。

总之,想达到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效果,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和课程情感、强化理论教学的讲授,更要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方面为成为一名高素质、高技能的口腔技师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牙体雕刻;口腔医学技术;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R47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17-01

牙体解剖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后续修复工艺主干课程的教学有深远的影响。我校从2005 年设置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以来,不断探索并改进牙体解剖学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为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改革策略,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们根据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探索出牙体解剖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1 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只求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对能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动手能力关注较少。而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活动重心由关注“教”转向了关注“学、做”,由关注“学会”转向了“会学、会做”。这样不仅要求教师会“讲”,还要求教师会“做”,不但要求会“做”,而且要求精益求精。这样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熟练,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我们通过“走出去”即学院提供各种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口腔医学技术短期技能培训或去义齿加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进修学习,让教师走在口腔工艺技术应用的最前沿,学习新知识,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鼓励教师通过技能鉴定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制订有关措施,要求老师专业实训项目人人过关,促使老师实践指导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准确把握课程知识要点,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引导学生合理规范的操作,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保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在走出去的同时,还可以“请进来”,邀请国内知名义齿加工企业的技术能手来到学院对教师开展相关项目的指导,将其多年的操作经验、技能和新技术带入学校,与教师相互促进,形成互补,促进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从而使教师改变教学思想,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一体化教学能力。,

1.2 构建牙体雕刻“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

牙体雕刻一直属于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一部分,传统的教材不能突显这部分内容对于口腔修复工这一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我们组织本校教师和义齿加工企业的专家,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实际,以完成项目为出发点,对传统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创新整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调整,开发出以项目为引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训练为主线,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牙体雕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配套校本教材。

我们将28颗恒牙的牙体解剖形态和雕刻技术结合起来,形成28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又分牙体雕刻和滴蜡塑型两部分;牙体雕刻有三倍大小和标准大小的石膏牙雕刻。按照任务项目中牙齿排列顺序安排课程的先后顺序,教学时数向重点项目倾斜,以确保教学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求每人累计完成牙体形态雕刻及牙体堆塑200余颗。

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对牙体雕刻课程的评价突出能力评价优先的原则,以动手操作、牙体雕刻等方式实施,通过现场展示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考核贯穿在技能考核过程中,在实践操作过程同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完成理论知识考核,不单独进行纯理论性试卷考试。

1.3 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建设完善的实验实训室,具备良好的实训条件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条件。我校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能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牙体雕刻课程需要的实验实训器械较简单,我们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套雕刻工具。学生可以在正常工作时间随时来实验实训室进行牙体雕刻实验,专人负责牙体雕刻实训材料的发放和作品的收回,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1.4 注重教育信息化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指出,要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校已经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我们在牙体雕刻课程中应用QQ等即时通讯软件构件移动教育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移动教育平台,利用职能手机随时随地观看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如牙体解剖图谱、牙体雕刻步骤示意图、牙体雕刻视频等,在操作视频的协助下,进行牙体雕刻技能训练。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学生人数过多而导致的示教效果差的问题,也可以避开开放性实验指导教师缺乏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实训质量和效率。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利用移动教育平台能够弥补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的问题。

2 实施牙体雕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我们在进行牙体雕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加强。高职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虽然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认真学习,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达不到预期效果。常规实验分组,会使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实行弹性机制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医学生;科研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320(2016)03-0000-00

十以来,全民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首要举措。创新的核心是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支持创新的关键,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1]。科研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探索活动,综合性较强,涉及学科门类多,在这一复杂的认识过程中,遇到挫折、困难都必须坚持不懈地追求,才能将课题继续研究下去,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其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理论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对医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增强学生进行医学研究和学术探讨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2010年我校制订了大学生科研立项管理办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努力,我校学生立项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我校大学生科研立项活动的情况,探索口腔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注重项目的可行性

选定一个设计合理、起点高同时难度又不大的课题,是创新训练计划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条件[3]。从立项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本科生的知识储备量和视野的宽度,切忌好高骛远。在选题时要注意课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科研要立足于实际应用,落脚于临床实践。科研经费是立项可行性的另一个重要条件,课题设计时需要做好经费预算,尽量控制在规定预算内,这样可以保证科研过程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课题不能选的偏难、偏大。知识储备、科研应用和经费预算是学生科研立项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需要指导教师进行着重指导以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2强调综合素质能力

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并形成最终成果,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条件。在科研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包括学术上和人员协调看上的。这时需要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资料的查找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清除实验中的问题和障碍。在科研中,有些实验指标需要应用特殊实验技术,这些技术在课堂上是无法学到的,学生需要协调沟通相关专业的教师请教,查阅相关专业资料,在反复操作中掌握该项技能,这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理论及操作的学习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验。此外,科研中的资料查找不单局限在本专业的知识上,可能会涉及到其他学科,同时会有国外文献的查找,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翻译专业文献并整合知识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需要整个科研团队的精诚协作,每个成员需要有团队精神,做好成员间的协调和沟通是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在答辩过程中需要通过专家的审议,提问,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口头表达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参与科研立项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探索,更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社会提供了高竞争力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3体现口腔专业特点

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是在大学三年级以后开始学习口腔专业课,这相比于国外的从一年级涉及专业课程的时间较晚,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认识没有达到逐渐融合的水平,大量的专业课内容使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弱,理论联系实际的时间也较短。学生科研立项为学生进一步接触口腔专业知识提供了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口腔专业方向的项目,调动学生对口腔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并将口腔临床知识运用到科研实践中。

4总结

综上所述,口腔医学生科研立项全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现场表达能力以及人员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医学生的特点就是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科研项目研究为医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这对医学生今后的发展无疑是有着无法比拟的积极的影响。现今社会对医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有文凭会看病,而是要求看好病,能沟通,会创新,综合能力过硬的优秀医学人才。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社会的需要,对医学生的培养需要朝着多元化,创新型发展,这为高校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戴振东,吴庆宪.大学本科教育中创新意识培育的试验和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10):82-85.

[2]梁瑛琦,金可可,宋张娟.科研能力系统性培养在医学本科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