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体育教育方针范文

体育教育方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教育方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体育教育方针

第1篇

关键词:门诊;患者;健康教育;方法;体会

医院门诊是各类患者的集中地,也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患者提供集检查、治疗、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的主要场所,我院针对门诊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对增强患者的预防保健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掌握有关保健知识和技能,从而降低各种常见病、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我院医疗护理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我院把健康教育贯穿到门诊整个过程,使门诊健康教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门诊工作特点

1.1患者多、流动性大、人群复杂 门诊患者来自社会不同层次,既有患者,也有陪伴,既有老年人也有婴幼儿,既有病残也有健康人。

1.2患者看病心切 排队时间、治疗环节容易使患者及陪伴烦躁不安。

1.3疾病种类多 门诊患者涵盖各种类型疾病,如传染病、一般急慢性病等。

1.4患者停留时间短 门诊患者轻者就诊后即可回家,重者需要抢救或住院治疗,在门诊时间紧迫,没有过多的停留时间。

2健康教育形式

2.1口头讲解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即患者在就诊的每一个环节门诊护士根据患者的表现主动向患者宣教,对于患者提出的健康问题护士要耐心、细致的给予指导,当护士与患者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到患者需要掌握的健康知识时及时进行宣教。

2.2健康教育宣传 在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健康教育宣传栏、各诊室走廊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介绍常见病、各种慢性病、不同季节的流行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导医台、各分诊台为就诊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健康教育处方为患者及家属宣传健康教育知识。

2.3针对性教育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准确回答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解答要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同时还要区别各咨询者的个体差异,指导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3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

3.1候诊健康教育法 在患者候诊期间,针对候诊知识及该科的常见疾病的防治进行健康教育。采用口头讲解方法导诊护士为患者讲解常见病的科普知识,针对具体情况专病专讲。如最常见的心血管病高血压要向患者说明高血压的发病过程,进行心理疏导,保持心情舒畅合理用药,使血压维持正常水平。饮食方面首先要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小米、燕麦等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少吃含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的食物,以免引起血脂升高。其次饮食宜清淡减少钠盐的摄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5g以下或酱油10ml以下,要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多用植物油,多食鱼类、去脂奶、酸牛奶、豆类等食物,如果合并肾功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物,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等,多食含镁丰富的绿叶蔬菜、荞麦面等食物。对糖尿病患者除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外,科学的运动能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感,降低血糖。教育患者运动时可根据自己爱好、身体状况和环境条件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等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适宜的运动时间是每天早晨和晚上,以餐后90min左右为宜,不宜在饱餐和饥饿时进行运动。运动强度可以用心率确定,心率小于"170-年龄"为适中。同时,还要注意血糖情况。运动时身边要备有糖果、饼干,以防发生低血糖。重型糖尿病患者或出现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应该仅以散步和气功为宜,避免重体力活动。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一般要在清晨服用,因为起床后血压会逐渐上升,而下午和晚睡后会逐渐降低。临睡前不能服用降压药,睡前服用易诱发脑血栓等心血管疾病。如果患者晚上需吃降压药至少应在睡前2h之前服用。

3.2随诊教育法 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口头教育和指导。门诊护士将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结合具体操作项目的要求,护士应针对患者检查项目的有关知识、注意事项、饮食调理、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随时随地给予教育。对门诊输液的患者则可利用巡视时完成宣教。

3.3健康咨询教育法 我院门诊大厅的导诊护士,对门诊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疾病与健康问题进行耐心细致解答。

3.4门诊健康体检教育法 我院体检科根据健康体检者体检结果,有专科医务人员为他们讲解,及时、主动的介绍他们到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治疗。对体检所检查项目完全正常的人员也要教育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讲解一些日常自我保健知识,加强体育锻炼,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4体会

我院门诊护士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满足了患者心里需求,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掌握了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预后情况、自我护理等知识,增强了患者的诊疗效果。使患者认识到护士不只是就会打针、发药、输液等做各种治疗,还能为患者讲解各种疾病的医疗保健知识,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

论文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提升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应该围绕企业需求这一中心,以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为重点,在尊重学生智能特点的前提下,沿着党的教育方针这条主线,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我国的高职教育朝着持续、稳定、健康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再认识

    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只有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才会有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高职教育是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类型,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和教育性的特征。因此,应从满足社会需求、实践理论并重、注重个性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等方面对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重新审视。

    1.满足社会需求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宗旨体现

    满足服务对象需求和让服务对象满意,是衡量任何一种服务质量的根本标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肩负着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因此,高职教育只有以贴近市场经济变化、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价值取向,自觉按照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契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使用标准,缩短毕业生与企业需求员工之间的差距,其教学效果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教学质量才能会让社会满意。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到微观求职者的择业动机,都会对就业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眼睛向内反观自己,做深刻的自我剖析,这其中也有教育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社会需要的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学校没有教给学生;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社会又不需要,即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对称。在结构性失业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毕业生。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实现充分、合理就业,使劳动者在就业前就具有必备的职业资格和能力,大力发展社会需求的高职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供需错位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肯定不被社会接受,不受企业欢迎,错位的教学也无质量而言。因此,满足社会需求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宗旨体现。

    2.实践与理论并重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特色体现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掌握了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良好人文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特点主要是依赖操作技能和服务技能完成任务。换言之,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丰富学生职业知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教育活动,为学生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这种教育兼容了高等性、职业性和教育性,实践与理论偏颇了任何一方都不能称其为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  育的显著标志;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功底,又是高职教育区别于中职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标志。

社会的发展已显示出,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个行业或一个岗位上的时代己经消失,高职教育也随之从就业教  育走向了创业教育。然而,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有两种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前者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后者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已由单纯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着眼于整个职业生涯,能力培养已由单纯满足上岗要求走向适应社会发展。现在的能力标准不是仅指操作能力,而是指综合的、满足行业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能力,既有理论,也有实践。因此,实践理论并重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特色体现。

    3.注重个性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体现

    在我国现有的招生体制下,进人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其高考成绩低于普通高校的考生。依传统的观点,他们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是高中阶段学校的弱势群体,是高考的失败者。这些观点不仅在某些成人中存在,而且很多高职学生也存在自卑心理。然而,在高职院校中也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例如,学生李某在数控机床技能方面见长,在全市技能大赛上屡次获奖,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并取得佳绩,多家企业愿意高薪聘用,但是李某的英语能力却较差,考试一直不及格,按学校规定不能毕业。像李某这样的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大有人在。因此,面对高职院校中这样的学生群体,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足够的深思—究竟以怎样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考察学生;以怎样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地进行因材施教。

    高职教育中之所以出现类似学生李某这种尴尬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解决好高职教育的人才观问题。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同时存在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智能间不同的组合,便构成了个体间智能的差异。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他们是具有其本身智能特点的群体,对于不同的教育类型、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受教育群体,必须有不同的人才观、教育观、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尊重高职学生的智能倾向,因材施教,充分挖掘与发挥他们的智能强项,将有利于增强学生成才的信心,有利于增强教师培养人才的决心,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体现。

4.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本质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各类教育的总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应该在达到教育总目标的前提下保持高职教育的独特性,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把党的教育方针融人课程建设的各个要素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存,高职教育既要教会学生职业技能—学会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发展职业技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学会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有能力从事某种职业,还要使他们有能力融人社会—学会共处;要使学生在开发自己潜能的基础上,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成为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一学会生存。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符合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也是党的教育方针在新形势下的具体运用。

    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中,只掌握生产过程某一环节的专门技术,难以承担日益具有个性化和创意化产品的生产任务;另一方面,知识经济也使产业的升级换代周期大为缩短,今天的朝阳企业,明天就可能成为夕阳企业。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化,使劳动者的劳动岗位变换加速,为了适应变化着的劳动力市场需求,高职教育必须摒弃功利化的教育目标,不能仅仅由“企业需求”驱动,还应该由“发展需求”驱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理智抉择。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审视与把握,不仅是高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一种觉醒,而且也是顺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一种自然回归。高职教育不仅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更要使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本质体现。

    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I.提升企业参与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进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什么样的高职毕业生最受企业欢迎?高职毕业生就业之后如何迅速融入企业? 高职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要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提升企业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参与度,使企业深层次地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所谓深层次地参与,就是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设置专业,以行业人才素质标准为依据,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种学校育人标准与行业用人标准对接、双向监控、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共同设计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学生评价等教学环节,共同承担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教学场所由学校延伸到企业生产车间,教学评价由学校为主变为校企共同评价,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行业技术水平、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整体教学质量。

    特别是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可大大提高学校的实训教学效果。实训基地的设备可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购买和摆设,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生产环境;实训基地的师资可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他们不仅能教授学生实践技能,还能将他们的实践经验及爱岗敬业的精神传授给学生;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可由企业的真实生产提供。学生在这种真实的生产情境中,不仅能练就操作技能,更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

    2.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坚持理论实践并重的课程建设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就是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教育层次、教育类型之分,也集中反映在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区别上。高职院校必须基于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创建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发挥课程应有的教育价值,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一定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和高职教育的教育价值观,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但又不等同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能本位”的课程观。在课程目标上,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态势,仅拘泥于“岗位能力”的课程设置显然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高职院校要为不同需要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适用课程,以满足高职生个体发展差异性的客观需求。在课程内容上,应采取知识、技能、态度等要素综合化组合的策略,注重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为学生提供与其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不过分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而是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使教学更适合拓展学生的智能强项。在充分考虑职业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使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在课程结构上,要打破传统高等教育所追求的学科内容系统化和学科结构系统化的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排序,这不是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增减,而是追求知识点在工作过程中的系统化。在课程类型上,既要有能够培养学生职业思维、职业技能的专业课程,也要有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思维、创造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综合类课程,为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挥自身潜能和全面塑造自我提供服务,使学生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成为既有职业能力,又有人文素养的人才,在科学开设必修课的同时,尽量为学生多开设一些限选课和选修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3.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重构评价体系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取适合的培养方式,发现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在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教育要有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必须使评价标准与培养目标符合同一价值取向,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改革教学导向系统,使评价发挥其应有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为评价对象指明改进的目标,为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依据,为教师引导教学行动。

    高职院校传统的、终结性的评价体系脱离了高职学生的群体特点,限制甚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重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坚持人性化、多元化、科学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原则,将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结果与学生的长期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就业和成长提供支持服务的评价体系。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成绩多层次化、评价内容多面化。

    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是要打破单一主体评价格局,在原有评价主体基础上引入企业评价、班主任(或辅导员)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使评价更加符合职业规范,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有助于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其次,评价成绩多层次化就是要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在教学上注重因材施教,使学生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专长。再次,评价内容的多面化就是要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不仅要注重高职生操作能力的评价,更要侧重高职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既要体现教育机构对学生知识素质培养的目标,又要体现企业对就业者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需求,即评价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综合发展,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4知识、能力、态度,“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征与功能,现代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三位一体”—知识、能力、态度融为一体的质量。因为,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外在表现,是知识的升华;态度是对职业认可度有使命感而形成的内在品质,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使学生将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做人与做事协调一致、全面发展,是契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能够得到“德才兼备”的人才是企业的理想选择,而做不到“两全其美”时,企业宁可放弃那些“有才”,但职业道德欠缺之人,因为职业道德的缺失会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加强专业理论教学,为学生今后能适应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使毕业生能够迅速上岗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认知、职业态度和职业责任教育,因为这些是学生形成高尚职业道德的基础。学校要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第3篇

【关键词】门诊;健康教育;方式;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508-01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强、覆盖面广,因此对门诊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影响面大,社会效益非常显著;然而门诊患者的特殊性如背景复杂,停留时间短,涉及多个专科等等,导致门诊健康教育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因此,对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在方法与技巧上与病房有许多不同之处[1,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门诊就诊患者反应最好、效果最满意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门诊患者由于职业、年龄、性别、患病种类各异,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以及接受教育的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做好这部分患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护士明确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职责所在,使他们把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预防疾病,指导患者建立健康行为视为本职业务的一部分[3],就会积极主动做好健康教育,同时不断加强和培养护士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的形式

2.1 健康教育处方:患者一进入医院,在导医台即可免费取得健康教育处方,各个诊室也备有各专科疾病的防治手册,通过阅读,患者可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调护知识等。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慢性患者,他们久病后积累了不少医学知识,对健康教育的期望值也较高。

2.2 健康教育宣传栏:利用各候诊厅宣传栏,定期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以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意义。

2.3 个别指导:针对患者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不同,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耐心、准确回答并解释其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对文盲、年老体弱、理解力差的患者,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个别指导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方法。

2.4 电化教育:是用现代化设备将口头、文字等宣传形式与文学、音乐 、艺术相结合,制作成影视资料播放。我院在门诊大厅设滚动屏、候诊区配置大屏幕彩电,全天候播放有关健康保健知识的录像;介绍就诊流程、专家信息、收费标准等等,同时也是我院形象宣传的一个重要方面。

2.5 组织专题讲座:每周双休日上午开设健康教育课堂,组织糖尿病、冠心病等专题知识讲座及孕妈妈课堂,讲解有关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自我保健、注意事项等内容。我院妇产科还每年举办一次孕味妈咪大赛,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健康保健知识,展现孕妈妈风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 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3.1 就诊前教育:患者一进入门诊大厅,健康宣教便可进行。内容包括:挂号、分诊处仔细了解病情,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提高挂号质量;导医护士主动热情迎接病人,介绍医院环境,指明就医方向,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在患者候诊期间,分诊护士要为患者提供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信息,主动介绍坐诊医师、专家情况,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专家,及时通告各诊室诊病进展情况,维持良好的候诊秩序。并通过电视、录像、宣传栏等,介绍就医须知、各科方位、宣传疾病保健及防治知识等,使他们在候诊期间一方面可接受卫生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可减少候诊过程中的焦虑、烦躁心理,保持心情愉快,主动配合医生诊治。

3.2 就诊中教育:患者诊病结束后,下一步进行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护士便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在进行各种诊治操作过程中,进行个别宣教。内容包括: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对这些方面应系统教育,并帮助患者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及自救常识。如: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要教会其进行胰岛素自我注射、手指血糖监测、饮食控制的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卧床者,指导正确的拍背、有效咳痰方法等。

3.3 就诊后教育:患者诊治结束准备离院前,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回家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活动与休息的关系,有关锻炼方法;继续用药的用量、服法及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及方法以及同医院联络的办法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对择医行为非常强烈的患者,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的专家、教授诊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证其病情诊治的连续性,为此,我们提前为患者预约好下次复诊的医师,解除了患者的后顾之忧,患者满意离去。

4 评估

为了解门诊健康教育的效果,我院门诊部及护理部联合,每月向患者发放调查表,听取病人的意见及建议,使这项工作得到不断改进与完善。问卷调查满意度达到91.6%。

5 体会

通过开展门诊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使病人及其家属得到系统的、专业的健康指导,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缩短病程,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4~6]。而作为护士自身,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就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雷红丽,王伟洁.门诊病人开展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45-46

[2] 钱雪芳.如何开展门诊病人健康教育.实用医技杂志,2004,11(7):1246

[3] 邓英,沈雯霞,罗旭.健康教育在特需门诊中的实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7:12

[4] 彭雅君.门诊输液患者健康需求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7:651

第4篇

一、新建本科院校法学发展的困惑

(一)学校硬件与软件的不配套

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配备方面,一部分是从原来的专科院校转来的,有些甚至是非法学专业转行的,有些人自己都不懂的多少,怎能会给学生一个高素质的课堂?且不少是职业教师,大多只注重学术研究,在任教前后都没有多少法律实务经验,很少有法律实践的传授,导致学生所学理论不能很好与实践相联系。更有甚者,个别老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法律法规修订与出台的速度,使得新知识不能及时取代旧知识而给学生造成了误导。而新引进的高学历的教师,由于领导的认可与信任不够,不能很好地全面投入到工作当中,来发挥其人才的优势,再加之教学经验的缺乏,也需要在课堂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地锻炼与成长。

所以,在规模扩大,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学校软环境的改变与投入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

(二)学校管理相对滞后

学校是个公益性质的单位,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是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对竞争的压力,很多学校也在注重自己赢利的一面,想法扩大招生规模,收取更多的学费,来扩大学校的建设。许多领导用企业的理念来管理学校,这种指导思想,无疑会使学校收益增加,但是也导致管理上的滞后性与非科学性。

在课程设置的时间上,呈现前松后紧的态势,前三年的课程设置较少,大学四年级课程反而最多,导致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去考取研究生,去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从而造成大四的课堂上学生缺勤率太高的现象,结果许多课程的开设,形同虚设,导致人力、物力与财力的不必要浪费。

在课程设置的内容上,一直与主要的法律文件对应,课程内容大多偏重于法律规范的介绍和注释;在培养要求和教学方法上过于重视课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与知识的传授,缺乏全面的素质教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缺乏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模式上还没有建立起与法律部门相适应的协调机制,更多的是关门办学,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2](P28)

(三)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与其说法学是门理论课程,不如说是门实践课。实践能力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培养尤为重要。新建本科院校法学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法学教学方法的缺陷

法学教育以书本教育为主,重视法律知识的培养,但教学方法僵化,与实践脱节,不能使学生形成法律思维形式;未开设法律检索课程,没有专门的师资配备,学生没有掌握法学检索技能的途径;教学内容重本学科传授,轻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造成学生知识面较窄。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联想式教学、互质式教学等。

2.法律图书馆作用未发挥

很多法律图书馆规模小,硬件和软件设备不达标,不能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检索工具,专业的法律检索软件等的配备也不完备,图书馆员专业知识技能不高,不能提供专业的服务。

3.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尽管在课程设置上会有二个月的实习期,但由于对实习的不重视,大多数实习单位也没有对实习生培养的计划,多以干点杂活,最后交个实习报告作为结束。真正能从实习过程中有所收获的很少,影响到学生对法律实践的认识和认知。[3](P165)

(四)法学教育与法学就业的不协调

法学本科教育是以培养专业的法学人才为己任与目标。法学专业的就业难也是法学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法学的人才就业真正能对口的很少,大多在就业时被迫改行,这也是他们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原因。因为在实践中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不能直接从事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而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其他法律工作者又不一定是法律专业毕业的。非法律专业毕业的人,没有经过法律专业学习的人,也可以从事法律职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显而易见。

二、新建本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加快学校软环境建设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新建本科院校,也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用一些优惠条件来吸引优秀人才,比如给安家费,提供房源等等,无疑会吸引一大批年轻的法学学者加入进来,这就给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意味着经验的不足,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弱点,年轻的教师应该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课堂经验,管理方法;而老教师也应该尽快转变观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水平,向年轻教师请教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同时,要改善教师的待遇条件,尊重课堂,尊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的地位与待遇,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同时,新老教师在搞好科研,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多接触些案例,把法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教给学生更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是封闭思想,搞闭门造车。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是从原来的专科学校演变而来,保守思想的承继在所难免,思想的解放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领导要率先走出去,引进来,虚心向老校、名校请教,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找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与生存特色。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的驱使,使学校面临经济的压力,但是学校毕竟不是工厂,不能以利益来衡量得失,更不应该以此改变公益服务的性质与方向。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才是我们的正确的导向。尤其是法学系的领导,如果自己不懂法学教育,应该尽快让位,提拔那些优秀的专业的法学人才。学校的发展要在尊重市场,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走特色化建设的道路,大胆改革建设新专业,培养出适合市场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

(三)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课程

1.课程设置的先后要合理

在法学课程的时间安排上要尽量科学合理。既要有法学基础教育的十四门核心课程,又要有提升法学专业能力的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还应该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课程的设置应尽量与司法考试接轨,教师可以用司法考试的高标准去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要照顾到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讲解学科的最新动态与理论前沿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再创造能力。

2.课程内容要针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课程内容上,更要讲究科学。既有公共课的学习,对学生政治方向的指导和英语能力的培养。也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为学生专业素质和再教育储备能力。强大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反过来,实践能力的培养又使得理解教育更加丰富。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

(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改变法学教学方法

法学教育应在重视法律知识培养的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使学生形成法律思维形式;开设法律检索课程,配备专门的师资,传授法学检索技能;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拓宽学生知识面。

2.发挥法律图书馆的作用

扩大法律图书馆的规模,增加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投入,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检索工具,完备专业的法律检索软件等的配备,提高图书馆员专业知识技能,以便更好地提供专业的服务。改变不向学生开放的做法,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

3.重视毕业实习的作用

在课程时间的设置上延长实习期,注重实习过程的培养。并与法院、检察院、监狱及律师事务所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实习岗位与场地的充足。同时,学校和实习单位应该制定专门的实习计划,严格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并将其纳入到毕业的总成绩考核与测评中,使得实习得以足够的重视。

(五)法学教育与法学就业相结合

法学教育与法学就业相结合,司法考试的作用不可忽视。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国家的法学教育、司法考试和法律职业紧密结合。法学教育是司法考试和法律职业的前提,司法考试和法律职业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目的,司法考试是联系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这种做法在这些国家充分利用法学教育资源,提高法律职业者素质,保证司法公正,促进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4](P77~81)

因此,大学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与大学四年级,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辅导班,提供最新的信息与辅导资料,以帮助学生顺利地通过资格考试,为将来从事法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同时,也为就业增加一个优越的条件。如果法学本科生的素质提高了,他们就可以再参加法院、检察院、监狱等的公务员考试,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参加到政法机构的队伍中来,增强法律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为国家的司法实践多做贡献。同时,从事律师、公证员、法律顾问、企业的法务工作的,也是法学专业较为理想的就业选择。

第5篇

关键词:质疑教学;思维能力;应用策略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选

择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课堂,更好地实施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1.体育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特点

由于高中生的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思维逐渐从经验

型过渡到理论型,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小组探讨等方式进行部分的技能教学,但此时由于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虽然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运动知觉必须经过一定运动

动作的练习,才能逐渐转化为精细的、准确的运动感知,因此在教学方式的安排中仍需重视动作练习,避免体育课堂上出现“讲而不练”的现象。

2.体育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情感意志特点

由于高中生在技能学习中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使得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一定的运动水平,体验到运动的成就感,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运动创造能力。例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情境的导入方法(利用学校周边的地理环境,设计成两队人马需要长途的跋山涉水进行交战的形式),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恐惧感和麻木心理,让旧的教学内容焕发新时代的气息。

二、针对女生的体育教学方法

1.高中阶段的女生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要安排适合她们自我调节的项目

高中阶段的女生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

在生理方面,此时期高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在心理方面,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

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

鉴于以上特点并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高中女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宜围绕发展其运动器官,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向。

2.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是提高女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为了合理地安排体育教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在高二女生中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女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乒乓球,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排球、篮球,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有800米、铅球。从调查结果来看,高中女生喜欢运动量不大、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而对于诸如800米铅球这样运动强度大、脏的项目则有明显的排斥心理。调查中还显示,由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某些项目的学习周期太长,不集中练习,学生容易生疏、忘却。

3.帮助高中女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终身体育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

发展起来的。从终身体育观看,转变学生对待锻炼身体的态度,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高中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怕苦、怕累、怕晒、怕流汗,缺乏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自制性和顽强性,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我们在对本校中的300名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态度的调查中发现,没有养成锻炼习惯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7%,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女生占总人数的48%。她们除了生理、心理上的因素之外,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体育的片面理解和审美观念不正确。体育态度问题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构成的,这3个心理因素是相互协调一致的,学生认识到上体育课的重要性,乐于参加体育运动,并做好锻炼身体的思想准备,说明态度中认知、情感、意向因素十分和谐。

而且,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关键要树立学生终身体育价值

观。终身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终身体育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体育。身体锻炼应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一方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展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提倡终身体育的思想对加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应为高中女生开设主题为:“终身体育与你”“终身体育的意义”等专题讲座,使她们对终身体育也能有正确的认识,参加体育锻炼会逐渐成为她们的自觉行动。促使学生在体育课上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并希望能学会制订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希望能制订短期与长期的自我锻炼计划,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4.体育教师要通过自身素质影响高中女生

爱岗敬业,为事业献身的精神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成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

道德,要勤奋热情、积极进取,要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必须精通体育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做到不断完善自我。体育教师应有开拓进取精神,有独到的教学与训练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和丰富的形体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帮助、提示、保护,让学生有良好的感受;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运动量,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教学环境中获得一定的技能。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女生的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教师和学生活跃在新世纪。

参考文献:

[1]吴键.试论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艺术.

[2]周登嵩.学生厌学与体育教学改革.

第6篇

【关键词】 门诊; 换药; 交叉感染;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4-0085-02

doi:10.14033/ki.cfmr.2015.24.046

门诊换药室是对患者的手术切口、外伤创面或感染等进行换药处置的场所,是医院的一个重要诊室,其特点为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创伤及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高[1]。因此,必须切实做好门诊换药室的消毒管理工作,加强医护人员素质,保证换药室的环境卫生,将预防交叉感染作为门诊换药室的重点工作之一[2]。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换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换药670例患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0例,女360例,年龄5~80岁,平均(56.23±17.34)岁。

1.2 方法

1.2.1 严格管理医护人员 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强化无菌观念,如要求操作前后应用“六步洗手法”流水清洗并消毒双手;操作时必须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帽子,并定期清洗更换。定期培训医护人员,并组织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调离患有传染性疾患者员[3]。

1.2.2 完善换药室管理规章制度 如物品清洁消毒登记制度、消毒液更换时问登记制度;严格控制换药室进出人数和人员,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检测空气质量;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并执行;要求使用专用抹布和消毒药液对室内桌椅物件进行消毒灭菌,保持清洁;及时处理使用过的敷料、引流器等一次性医疗物品;及时严格清洗消毒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必要时进行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不使用过期药物和医疗用品。

1.2.3 医护人员及时正确处理创口 根据伤口严熏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换药方式;换药时遵守清洁伤口再现,感染伤口在后的原则;换药时检查伤口是否红肿,是否有血迹,是否有分泌物等;彻底清除创口处的异物,缝合时保证皮肤对位;根据伤口选择相应的药物,必要时给予抗生素药物[4]。

1.2.4 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心理健康指导对于患者,尤其是创伤严重的患者的意义厦大,无论换药时间长短,换药过程复杂与否,都应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感[5]。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将创伤情况、换药时长、注意事项等告知清楚。对于儿童患者,与其交流沟通或鼓励可以分散其注意力,减少恐惧感,减轻疼痛。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减少换药后意外情况的发生,减轻患者的消极心理影响,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足护理效果和预防效果更加良好。

1.2.5 改善换药的环境 门诊换药室的布局最好分内外两室,外面为等候室,里面为换药室,每次只能一名患者进入换药室换药,对于外伤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的应直接进入清创室,伤口处理完及时清理血迹,对室内物品进行消毒后才能让其他患者进入换药室;除了常规的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外,每日应对患者座的椅子、桌面以及患者可能接触到部位用消毒液擦拭,进行感染较严重的伤口换药后应尽可能及时进入空气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培养及物品、椅子、桌面进行微生物监测,动态监控,及时有效地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6]。

2 结果

所有患者创口均痊愈,且没有发生交叉性感染,护理措施及感染控制结果优异,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患者对伤口换药处置的满意664例(99.10%,664/670)。

3 讨论

为了避免门诊换药室发生感染的现象,医院虽然采取规范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方式,然而现今门诊换药室仍然保持着较高几率的感染的发生[7],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环境污染。空气是疾病主要传播媒介,一些常见的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沙门氏菌、链球菌等,在室内存活的时间长达5 d,门诊换药室人员流动率极高,带有菌种较多,使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增多,这些病原体会随空气流动感染患者,从而引发交叉感染[8]。(2)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没有遵守换药室的规章制度,无菌观念不强,医源性感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医护人员未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如为患者换药时不佩戴口罩、帽子;医护工作者没有形成较强的无菌操作观念,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创口进行缝合前,为清创或清创不彻底和缝合伤口时,缝合不良,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均易造成交叉感染;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同时换药,没有做到每个患者换药后及时洗手或消毒手,未及时清理污染敷料等都可能引起院内交叉感染。头皮部位伤口缝合未备皮,创口被毛发污染出现交叉感染[9]。(3)医疗器械用具污染。为患者换药过程中,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的消毒方面不达标,忽视换药前拆剪患者敷料用的外用剪刀处理是否合格,脚垫是否进行消毒处理等,这些用物同样是可能引起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10]。(4)医疗垃圾处理不当。不及时有效的处理门诊换药室的医疗垃圾会污染室内环境,诱发致病病原体传播,并引发二次感染,威胁患者健康。

针对性上述引起门诊换药室感染因素,本文通过严格管理医护人员,完善换药室管理规章制度,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多与患者沟通,正确快速处理伤口,控制换药室人员流动,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及时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物品等医疗垃圾,消毒清洗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改善换药的环境、监控人员加强管理。结果所有患者创口均痊愈,且没有发生交叉性感染,护理措施及感染控制结果优异,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患者对伤口换药处置的满意664例(99.10%,664/670)。因此,在对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之后,采取有效适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换药室内患者交叉感染,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玉梅.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6):545-546.

[2]黄春霞,曾萍,陈萍红.门诊换药室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91-93.

[3]李茜,郝花.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6):679.

[4]席祖洋,郭春兰.门诊换药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554-555.

[5]刘育莲.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50-151.

[6]胡淑英,胡明英.基层医院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薄弱环节及管理措施[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8):980-981.

[7]张淑霞,钟红玲,赖燕.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对策[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6):405-406.

[8]胡明霞,张剑利,夏燕萍.换药室专职质控员岗位的设置与成效[J].护理学杂志,2012,27(外科版):56-57.

[9]王威,李淑迦,杨梓,等.本院伤口护理中心工作方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71-72.

第7篇

Evolu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in

Embodied Agents

2010

Hardback

ISBN9783642012495

Nolfi 等著

交流和语言的本质及其发展演变目前依然是科学界的一个难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怎样使多个人工智能体之间进行类似于人类或其他动物一样的交流”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兴趣。这个领域的研究将使我们了解交流产生的根源及其演变过程,使我们能制造可以进行沟通的人工智能来解决目前遇到的诸多问题。本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介绍了这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常用分析研究方法,还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本领域的发展方向。书中还给出了若干具体的实验过程,介绍了常用的软硬件工具。

本书除第1章外共有五部分组成,1.交流和语言发展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交流和语言的理论分析,包括第2-6章,主要介绍了人类语言的几个特点,随着历史的变迁,个体交流和语言研究常用的理论、语法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等。第二部分交流的演变,包括第7-12章,主要介绍了仿真智能体的交流方式的演变,促使交流产生的环境因素,怎么解决交流中遇到的问题,多智能体体系中信息的传递与获取,多智能体之间交流产生的演变的条件等。第三部分语言的发展演变,包括第13-16章,主要介绍了应用于仿真智能体的语言体系模型的建立及其面临的挑战,介绍了一些相关实验,介绍了一些语言游戏的数学模型等。第四部分结论,含第17章,表达和交流的人,旨在构建坚固的理论模型和方法框架。第五部分附录,含第18-20章,本书研究工作用到的软硬件工具。

本书的主要作者Stefano Nolfi是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的资深科学家,领导着自主式机器人实验室,并且是进化机器人学的创始人。本书适用于认知领域、人工生命、人工智能和语言学等领域科研工作者、研究生和教师。

刘军涛,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第8篇

针灸学受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近十几年取得较全面的发展,当代针灸治疗已被赋予了许多崭新的内容。本人结合自己10余年的教学体会,撰写成文,以抛砖引玉。

1 针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理论与实践分离 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条件限制,致使针灸教学中存在着三多二少现象。即理论教学多,书本知识多,老师讲得多,学生亲自动手少,学生临床实践少。针灸教学基本上是抽象的推演,学生对针灸的学习,大多是以被动的记忆去把握。即使是靠死记硬背掌握的知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到临床实际,心中无底,手忙脚乱。这是影响中医院校教学质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学与科研脱节 针灸学本是通过利用多种学科而创立发展的,从"帛书经脉"到"灵枢经脉",其发展速度之快,主要原因是先秦两汉时期科学文化比较发达。自汉以后,针灸学比较倾向于单纯的临床治疗,而忽略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导致针灸学发展缓慢。近十几年来经络研究蓬勃发展,相关科研成果累累,但针灸教材及教学却与科研缺乏相应的联系,造成教学和科研长期分离。

(3)教材内容与临床实际不符 从历届学生实习回校后的反馈信息来看,针灸学的教学内容到临床使用时,存在着"用不上"、"不够用"、"不好用"等反映。如内科一些疾患,在临床实际中,很少用针灸来治疗;而腰腿肩臂、关节疼痛的一些疾患在临床中大量地运用针灸治疗,教学中讲授内容显得不足。由于针灸教学中的这些情况,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实习带来了不便,而且还影响针灸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思想。加上教材发展缓慢,又与科研脱节,不能满足临床实际运用的需要。

(4)教学手段陈旧 针灸教学长期以来采用三个一的方法,即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这种方法势必造成教师辛苦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结果是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吃力,教师讲授缺乏形象性、直观性,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创造性。相比其他学科的实验手段和电教手段,针灸教学手段陈旧,这是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5)教材层次单一 目前我院针灸教学对象的层次有专科、本科,专业有针灸、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各层次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差距很大,这就需要有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系列教材。目前既缺乏研究生层次的教材,也缺乏适应专业要求的专科、本科教材。由于教材层次单一,教师遇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只得自行确定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无法统一衡量。

2 针灸教学的改革方法和途径(1)培养动手能力,加强临床见习 在针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地开展相互指穴、自身试针等。在教学中,还应穿插安排临床教学见习,以结合临床实例,进行理论教学。学校建立固定的见习基地,形成教学见习网络。通过动手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针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教学科研渗透,培养高级人才 针灸教学除内容上需要不断吸取科研最新成果外,还应让学生在学习期间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和攻关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展一些教学研究工作。我院坚持十几年的学生论文研讨会和开展的大学生科协的活动,也是很好的形式。通过教学和科研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献整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为学生成为高级人才和走向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更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研究 电视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其形象直观、视听结合、信息量大、情节有趣、功能强大等特点,涌入现代教学领域。一系列的电教片和多媒体教学片的问世将弥补中医传统教学的缺陷,以其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刺激脑的思维和记忆,并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缩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此,中医针灸教学应积极开展新教学手段的研究、制作和使用。

(4)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首先,在加强各专业针灸教材建设的同时,抓好研究生层次教材建设。对研究生层次的教材增加针灸规律性、经穴本质性研究的内容;在疾病治疗中,增加效量关系、时效关系等内容;尤其增加科研前沿的新成果以及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信息。其次,还必须做好教材分化工作及分科补充针灸教材的建设,如外科针灸治疗学、养生康复针灸治疗学、妇科针灸治疗学、老年病针灸治疗学等。

第9篇

【关键词】门诊;换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67-01医院门诊换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诊室,承担着处理患者的外伤创面或感染、手术切口等部位并对该部位进行换药、护理的工作,其特点为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创伤及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高[1]。因此,门诊换药室应当严格遵守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素质,保证换药室的环境卫生,将预防交叉感染作为门诊换药室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对我院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收治的3076例门诊换药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交叉感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收治的3076例门诊换药患者。其中男1933例,女1143例,平均年龄6~73岁,手术切口患者826例,外伤创面1748例,其他1242例。

1.2方法

换药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多与患者沟通,正确快速处理伤口,控制换药室人员流动,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及时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物品等医疗垃圾,消毒清洗使用过的医疗器械,防止交叉感染。

2 结果

3076例患者的创口均痊愈且没有发生交叉性感染,护理措施及感染控制结果优异,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

3 讨论

3.1 门诊换药室易感因素分析

为了避免门诊换药室不发生感染的现象,医院应当采取规范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方式。然而现今门诊换药室仍然保持着较高几率的感染的发生,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3.1.1环境污染 空气是疾病主要传播媒介,一些常见的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沙门氏菌、链球菌等,在室内存活的时间长达15天。门诊换药室人员流动率极高,带有菌种较多,使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增多,这些病原体会随空气流动感染患者,从而引发交叉感染。除此之外,换药室不合理布局,换药室不彻底消毒,卫生用具清洁不全面等也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为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的机率,应当严格控制进出换药室的人员,避免相关人员的进入,控制致病病原微生物的传播[2]。

3.1.2医源性感染 医源性感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医护人员未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如为患者换药时不佩戴口罩、帽子;(2)医护工作者没有形成较强的无菌操作观念,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为一位患者处理伤口后不清洁双手就为下一位患者换药,混用镊子,未使污物桶保持封闭状态,未及时清理污染辅料等;(3)对创口进行缝合前,为清创或清创不彻底和缝合伤口时,缝合不良,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均易造成交叉感染;(4)头皮部位伤口缝合未备皮,创口被毛发污染出现交叉感染[3]。

3.1.3医疗器械用具污染 为患者换药过程中,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的消毒方面不达标,如消毒浓度不够、消毒液被污染、消毒时间不够、消毒不规范等等,导致其他患者再次使用时发生交叉感染。

3.1.4医疗垃圾处理不当 不及时有效的处理门诊换药室的医疗垃圾会污染室内环境,诱发致病病原体传播,并引发二次感染,威胁患者健康。

3.2预防换药室交叉感染措施

3.2.1严格管理医护人员 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强化无菌观念,如要求操作前后应用"六步洗手法"流水清洗并消毒双手;操作时必须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帽子,并定期清洗更换。定期培训医护人员,并组织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调离患有传染性疾病人员。

3.2.2换药室管理 完善换药室规章制度,如物品清洁消毒登记制度、消毒液更换时间登记制度;严格控制换药室进出人数和人员,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检测空气质量;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并执行;要求使用专用抹布和消毒药液对室内桌椅物件进行消毒灭菌,保持清洁;及时处理使用过的敷料、引流器等一次性医疗物品;及时严格清洗消毒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必要时进行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不使用过期药物和医疗用品。

3.2.3医护人员及时正确处理创口 根据伤口严重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换药方式;换药时遵守清洁伤口再现,感染伤口在后的原则;换药时检查伤口是否红肿,是否有血迹,是否有分泌物等;彻底清除创口处的异物,缝合时保证皮肤对位;根据伤口选择相应的药物,必要时给予抗生素药物。

3.2.4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心理健康指导对于患者,尤其是创伤严重的患者的意义重大,无论换药时间长短,换药过程复杂与否,都应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感。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将创伤情况、换药时长、注意事项等告知清楚。对于儿童患者,与其交流沟通或鼓励可以分散其注意力,减少恐惧感,减轻疼痛。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减少换药后意外情况的发生,减轻患者的消极心理影响,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是护理效果和预防效果更加良好。

本文研究我院2012年11 月至2013年11月门诊换药患者3076 例,全部未发生交叉感染显示,在对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在对患者进行换药时采取有效适合的预防护理措施,严格遵守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改善换药室环境管理、器械物品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为患者换药时可以有效避免换药室内患者交叉感染,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梁丽英.外科门诊换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9):304.

第10篇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4、使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自救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1、在黑板上写出班会主题: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2、收集有关防溺水事故发生的资料;以及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略资料。

三、活动内容1、导入:教师讲述近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溺水死亡事故。

听了这件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小结:人,应该珍爱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珍爱我们的生命--防溺水教育。

2、溺水是游泳或掉入水坑、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

夏天是溺水事故的多发季节。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

事故发生。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因此,为了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这几点:

①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

②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

③深水的地方不去;

④不熟悉的江溪池塘不去。

⑤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熟知自己的水性

⑥游泳前先接受正规的培训。

第11篇

关键词:任职教育;学历教育

一般而言,任职教育是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历教育是任职前教育,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生长学员,属于基础教育;而任职教育则是针对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已属成人的在职学员,因而属于提高教育;学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员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使学员在德、智、体、能等方面能够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而任职教育,主要目的则是着眼于对学员的知识、技能进行增新、补充和拓展,旨在进一步完善学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因而,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存在很大区别。

当前,我们在继续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对学员的实际需要,任职教育的内容也要不断增加。那么,如何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应对这一挑战,努力提高任职教育质量呢?我感到,作为教员应认真做好三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员是院校教育的主导,是育才环境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教

员都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任务的转变,必然会对教员素质提出新的挑战。作为教员应尽快由习惯于进行学历教育,转而兼顾做好日益增多的任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教员都要牢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道理,明确要解别人的“惑”,首先自己就必须先做到“不惑”。为此,教员就必须针对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先学一步。一要向书本学。通过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适应任职教育的业务素质。具体讲,就是要通过学习,做到不但对本专业要精通,具有深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广泛涉猎交叉学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二要深入了解学员的实际工作和实际需要。通过到一线、到基层代职锻炼和与任职学员加强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学员实际,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良师出高徒,只有教员先学一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积极适应学院教学任务的转变,做到胜任任职教育的要求,保证教学效果。在这方面,我们每一名教员都要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早作准备、多下功夫。

第12篇

摘 要 体育教师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传播者和维护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保证其身心健康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身心健康,做到真正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体育教师进一步开展体育活动。本文以镇体育教师在做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首先做到保证自己的江24所学校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这24所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调查,了解镇江市体育教师运动伤病的基本现状,找到镇江市体育教师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镇江市体育教师发生运动伤病的主要原因是场地设备缺陷、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不科学的运动习惯等。所以,对于镇江市体育教师运动伤病的调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镇江体育教师伤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旨在为镇江市体育教师提供科学合理的预防与措施,并为其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镇江 体育教师 运动损伤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该课程的室外工作艰苦性,并且体育教师在工作前参加竞技体育运动较多,运动伤病时有发生,引起身心上的极大苦痛。本研究拟通过对体育教师运动伤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引起运动伤病的主要原因,为减少运动损伤、指导科学锻炼提供参考。

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体育教师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对体育教师运动伤病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镇江市24所学校的体育教师的损伤为研究对象。分别是镇江市伯先中学、镇江市大港高级中学、镇江市大港初级中学、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镇江市大港中心小学、镇江市平昌小学、镇江市石桥中心小学、镇江市姚桥小学、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镇江市第一中学、镇江市第二中学、镇江市第九中学、镇江中学、镇江京口区实验小学、镇江市中山路小学。镇江市红旗小学、镇江市桃花坞小学、镇江市江滨小学、镇江市江南中学等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体育教师及其运动伤病相关文献22余篇,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对镇江市24所学校的体育老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5%。

3.访谈法

走访了24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对他们进行访谈,并记录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

(一)镇江市体育教师运动伤病的现状

1.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

经过对镇江市200名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男教师有128个,占调查总人数的67.3%,女教师有62个,占调查总人数的32.7%。其中被调查男女教师23岁到30岁之间有6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3.6%,31岁到40岁之间有8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3.6%,41岁到55岁之间的有4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2.8%,55岁以上的没有。

2.场地设备缺陷

经过实地考察,我发现镇江市多数校园的运动场地虽然做的很漂亮,但是质量以及安全系数不容乐观。

(二)思想上不够重视

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受到损伤后,思想上麻痹大意,不够重视,处理方法不够科学甚至不处理任其自己痊愈,导致受伤部位恢复的较差,落下病根,更是有一些体育教师,觉得自己身强力壮,什么伤病自己扛一扛就过去了,过分的自信,导致伤病没有及时处理。

(三)预防对策

1.膝关节损伤的预防措施

在较硬场地上运动时要注意穿鞋底脚软运动鞋,以及不要剧烈的跑跳。

受伤后要引起思想上的重视,认真处理受伤部位,自己不能或不会处理,要去医院进行处理,痊愈后再进行体育活动。

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前要进行体育运动,要根据体育运动做相应的准备活动,使身体各关节充分活动之后在进行运动,切忌什么都不做就进行激烈运动。

2.踝关节损伤的预防措施

在体育运动之前,一定要充分的活动踝关节,避免强度过大的运动,可以戴上护具,这样能保护到脆弱的踝关节,大大降低踝关节扭伤的几率。

四、结论与建议

(一)在镇江市体育教师当中,膝关节损伤、踝关节损伤、腰部损伤成为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在被调查教师中分别占46.8%、41.6%和27.3%;肌肉痉挛成为最常见的运动伤病,在被调查教师中占29.5%。

(二)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做准备活动的体育教师发生伤病的几率较小,不做准备活动的发生伤病的发生几率较大,说明准备活动对发生运动伤病预防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中南.湘、鄂两省高校体育教师运动伤病的调查与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

[2] 李小唐.甘肃省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伤病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15).

第13篇

为进一步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内容,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紧密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提振精神、加快发展”学习教育活动,切实把学习教育活动成效转化为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发展的推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一、围绕“五大课题”,解放思想创先争优。按照“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与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规划机构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五个重大课题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先争优。一是城市化课题,围绕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发展方向等开展研究;二是工业化课题,围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开展研究;三是国际化课题,围绕国际发展形势,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等开展研究;四是城乡一体发展课题,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开展研究;五是发展战略模式课题,围绕本区实际,重点研究发展的战略目标、模式途径等。各课题组分别形成专题报告和专项规划,以科学的规划助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二、突出“六个反对、六个倡导”,提振精神创先争优。扎实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反腐倡廉教育,重点围绕“六个反对、六个倡导”狠抓思想作风教育。一是反对固步自封的狭隘观念,倡导区域合作、共谋发展的开放精神;二是反对埋怨叫苦的消极情绪,倡导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自强精神;三是反对安于现状的落后意识,倡导勇争一流、勇创卓越的拼搏精神;四是反对各自为政的错误倾向,倡导协作共事、共兴__的合作精神;五是反对瞻前顾后的保守思想,倡导敢于担当、敢作敢为的进取精神;六是反对忙于应酬的不良风气,倡导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好学精神。通过加强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振精气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三、抓好“五个重点”,加快发展创先争优。紧紧围绕把我区建设成为“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的“十二五”发展总体定位,抓好“五个重点”,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创先争优。一是以江南新城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二是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三是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四是以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五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和谐、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第14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135-03

Simulation and Practical Integration Teaching in Electrician Course//ZHANG Qitao

Abstract Integration teaching of simul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elec-

trician course, is a kind of way of teaching that abstract, difficult, bor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earning object constructed as visua-lization, visualization, practice, it is not only accurately and vividly

describe electrical equipment, electric work principle, operation en-

vironment, electrical electrician process and practice of achieve-ment, but also can make students feel the learning interest, inspire participation practice power and skill enhancement to achieve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electrician course,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e skills.

Key words electrician course; simulation; 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1 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概述

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是指专业教师在电工基础、电工技能与训练、电气控制与运行等电工课程的教学中,以贴近电气技术岗位的教学内容为主,利用自己设计和开发的教学课件、教学软件或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等多媒体电工教学信息资源[1],通过计算机和投影仪真实、直观、形象地再现电工原理、电工操作程序和工作场景,让学生上机进行电工原理、电工操作过程的模拟仿真操作,然后进行电工技能训练的实际操作;或者将多媒体引进实训室,一边进行模拟仿真操作,一边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不仅学到电工课程的理论知识,又学到电工实训操作的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电工实际工作能力,实现电气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2 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电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实训操作则具体实在,而且只有在掌握电工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不至于盲目而机械地操作,真正地掌握实际的电工操作技能。如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但只有理解和掌握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才能正确而有效地进行电动机控制电路配电板的安装、调试、检测、通电运行与故障排除。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师借助于粉笔与黑板对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讲解和描述,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实践也仅是简单地模仿和机械地操作,不能真正领悟和掌握专业技能。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和情绪,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利于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结合。所以,如何把抽象难懂的电工原理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易学,又如何把电工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在的操作有机地进行过渡和衔接,提高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是电工课程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电工课程的模拟仿真,不仅可以把许多抽象枯燥和难以理解的电工理论和原理变得形象直观、简单易学、生动有趣,而且具有丰富的交互界面和人机交互的特性,学生可以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模拟在真实场景下的电工操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视觉和感受。教师在电工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将电气工作原理、电工作业环境和实践操作过程进行全面、生动、形象的模拟与仿真,然后使用电工器材的实物,进一步进行电气工程安装的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电工实际工作的能力。

如针对现阶段中职学生喜欢电脑和游戏,形象思维能力优于逻辑思维能力,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在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2-4]“两地控制一盏灯电路”的教学中,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电路工作的原理、电器元件的实物和楼上、楼下两个地方控制一盏灯的工作场景,卡通人物在不同的方位进行开关灯操作的同时,电路原理图中电灯的图形符号与仿真工作环境下的电灯也就显示对应的或亮或灭的工作状态。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两地控制一盏灯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游戏的方式,按照原理图中给出的先后顺序,在实物图中模拟在真实场景下进行连接导线的练习:1)断开总开关,切断电源,防止带电操作;2)按原理图完成全部接线;3)通电运行。

学生在通过虚拟的学习获得实际的知识和初步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采用双控开关、电灯和导线等实物,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际而真实的技能操作的训练,就能够进一步掌握“两地控制一盏灯电路”安装操作的技能。

由此可见,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是融电工知识、动画和音响效果、操作实践为一体,符合学生兴趣和爱好的教学方法。它降低了学生学习电工理论知识的难度,把电工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在的操作有机地进行过渡和衔接,避免了电工操作的盲目性,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电工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电工操作技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以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成长。

3 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应用分析

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是最基本和典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学生在学习了低压电器的构造和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为正反转电路、Y-降压启动电路等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学习打下基础。下面以电工技能与实训[2-3]

及配套的电工技能与实训仿真系统[4]“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教学内容为例,进一步介绍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方法及应用。

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模拟仿真

1)器材识别。进入“器材”界面,清晰地呈现交流接触器、空气断路器、热继电器、按钮和熔断器的外形结构,让学生对电器有直观的、整体的认识。将鼠标放到各器件的触点上,师生观察和讨论器件各触点的名称及电路符号。

2)工作原理。进入“电路”界面,呈现电路实物图和电气原理图,将鼠标放到原理图中器件符号上,电路实物图中突出显示对应的器件,与学生一起查看和讨论器件的名称和作用。学生通过电气原理图与电路实物图的对比,为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做好了铺垫。然后进入“原理”界面,通过动画演示,教师讲解或师生讨论分析“有过载保护的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电路安装。

①元件的布局:进入“布局”界面,从系统元件库中取出器件,合理布局;布置器件时应考虑器件的位置要与主电路有一定的对应,相同电器尽量摆放在一起,达到布局合理、间距合适、接线方便的效果。

②电路的连线:进入“连线”界面,让学生以交互性模拟仿真的方式,按照原理图中给出的先后顺序(连接线闪烁的先后顺序),在器件布局完毕的实物图中连接导线。

4)试车运行。进入“运行”界面,学生模拟仿真操作:合上电源开关,按动启动按钮SB2,电动机旋转;按动停止按钮SB1,电动机停止旋转。

5)故障排除。进入“排故”界面,根据仿真电路出现的故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查找和排除故障。

学生通过上述过程的模拟仿真练习,基本上掌握了的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操作的步骤,为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配电板的安装实训奠定基础。

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配电板的安装实训

1)绘制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图:学生用铅笔、三角板、图板等绘图工具,或者用计算机AutoCAD软件,绘制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图,为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安装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配电板的安装:①电器元件的检测;②电器元件的定位及配线;③通电运行;④电气线路故障处理;⑤清理现场。教师巡视和指导学生安装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配电板,检查、指导学生通电调试,设置电气故障,让学生分析和排除故障。学生在配电板实物的安装实践中提高了职业技术的能力。

作品展示与交流 学生在完成了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配电板的安装操作之后,进一步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实训操作的经验和体会;然后,教师点评学生作品,赞赏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训操作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教学步骤往往容易被忽略,使得教学过程不完整而感到缺憾。其实,它不仅是激活课堂欢乐气氛,促进师生交流与沟通的主要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精华和部分。学生通过作品展示与交流,不仅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激发和保持参与操作实践的动力,还可以共同分享彼此之间的劳动成果,体验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增强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展现自我,提升职业素养。因此,作品展示与交流是进一步地深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配电板安装的操作技能,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和配电板安装的操作训练,以及作品展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职业技能训练的热情,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促进教师直观地测评学生成长指标,关注学生技能的实现以及项目教学的具体化。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体验和感受课堂氛围和谐的愉悦,关注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促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将模拟仿真引入电工课程的理论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它并不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唯一的手段和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文化层次、年龄大小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而综合地考虑,灵活地加以应用或取舍。再者,在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实践活动中,计算机模拟仿真是通过虚拟设备和电路的形状、工作原理、操作程序,使学生在视觉和感觉上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和感受,实现人与机的交流,便于学生对电工的理论知识和电路原理以及操作程序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虚拟的情境和操作必然要回归真实的电工设备和器材的操作,才能掌握实实在在的电工操作技能。因此,在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既要重视计算机模拟仿真的应用,更要重视真实的电工设备和电工器材的实践操作。

4 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的价值体现

利于学生胜任企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电气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反衬出教材内容和教学设备呈现出相对滞后和更新缓慢的状况。模拟仿真能够使用真实先进设备模型,作为学习者的操控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实际操作,给学习者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使得模拟仿真教学可以及时跟进产业技术的变革和高新设备的学习,从而适应和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职教新理念,以利于学生胜任企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电工课程是理论和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如果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教学同时进行,效果是最理想的。因此,在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模拟仿真的演示和操作,将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易学,再通过亲身实践操作,就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兴趣。从直观到抽象再回归实践的认识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避免实践操作的盲目性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完理论知识后才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果教学班级的人数过多,教师的指导就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所以,很多学生在操作实训的最初阶段就感到难以下手,无所适从,甚至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果学生通过模拟仿真的演示和操作,就容易掌握实践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就容易上手,按正确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训操作。因此,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避免了学生实践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节约教学成本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必须购置一定数量的电气实训器材供学生实习用。但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规范性操作行为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此,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损坏一定的实习器材,增大学校的教学成本。计算机仿真,模拟真实环境下的电工作业,没有损坏电工器材的后顾之忧。通过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学生就容易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损坏器材的可能性大大减小,而且也可以缓解因实习器材不足影响教学的压力。

强化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 电工课程的模拟仿真,逼真地再现了电工技能训练的项目,对学生身临其境和亲身参与从而获得技能提升和技能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过,模拟仿真虽然具有直观性的教学效果,毕竟它是虚拟的教学场景,与实际的真实场景还有一定的距离。要使学生掌握真实的实际操作技能,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模拟仿真教学是实践操作的桥梁,通过实践操作强化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对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专业理论知识运用的能力、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营造寓教于乐环境的能力和调控课堂秩序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尽可能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因此,通过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1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全方位 立体化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媒现代化的进步,使得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电影、广播、广告、多媒体软件、信息高速公路等传媒作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的扩充辅射,几乎把整个世界的古往今来都呈现在人们面前,所有这些构成了“大语文”环境。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就是从“大语文”环境出发,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实施多方位、多起点、多层次、多联系的立体化的语文教学。

1.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的意义

1.1 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时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社会的调整发展,对人们语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识一些字,能读一些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连能说会写的要求已日渐有了新的内涵。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人们能说会写,更要求人们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说到点子上,说到关键处,卓有成效地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社会的发展更要求人们能写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做好本职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少慢差费的现状,实施全方位、立体化,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1.2 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传统教育是建立在旧经济体系之上的,而教育改革提倡新的教育,应该建立在新的经济体系之上。因此,旧经济的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传授技能为目的;而新经济的教育是以终生学习为目的。“教育改革的中心,应以创造一个学习的社会为目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运用他们的天赋,从幼年到成年不断地学习,随着世界本身的变化而不断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倡导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乐学、爱学、会学、自学。

1.3 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适应人才选捉任用制度改革的需要

现在用人制度虽然还没有彻底地改革,但是,引人公平、公正的竞争制度势在必然。例如,招考公务员要考试;律师证、注册会计师证、英语等级证、各类计算机证的取得都要通过考试。这些考试,都要求应试者有较好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这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重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正好适应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升学考试制度、考试形式也在不断改革,改革的趋势就是对学生读写综合能力与语文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升学考试中,就是读写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适应升学考试改革的需求。

2.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的实施办法

2.1 转变语文教学观念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不仅在于要使学生识多少字、读什么程度的文章、写多少字的作文,更要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授之以渔”,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驱动力,使学生主动发展,以达到低耗高效的目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建立“大语文观”,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而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扩大视野,多渠道学习语文,多渠道获得信息,多读、多想、多说、多写,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要改革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要实施师与生、生与生多向的信息传递方式,提倡主动自学、小组学习、分组讨论甚至辩论,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学会为会学,变评价学生单看考试分数为看全面发展、是否学有个性。要实施语文教学立体化,首要的条件就是转变教学观念,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和教学。

2.2 改革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观念要落实到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上。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适应了教改形势的需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制订了《语文课程标准》,大纲精神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实现,都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建立以培养学生主动自学观念、主动自学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主动式”教学、“自学辅导法”、“导探教学法”等,体现了新教育思想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主旨。

2.3 读、说、写结合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在讲读课文时,必须重视读写结合、说写结合,不能像过去一样,泛泛地分析课文,机械地背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课堂教学要充分挖掘课文的因素,创造学生说、写的条件,使他们得到更多的说、写锻炼机会。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踏上“自得”之路;同时,要结合课文的讲读传授写作知识,结合课文的讲读创造学生说与写的情境,得到相应的锻炼。例如教学(荷花》,让学生模仿(荷花》的写作特点说一种自己喜爱的植物,再写下来;教学《凡卡》一课,让学生想象凡卡把给爷爷的信寄出后的情形会怎样,续写凡卡的命运;学习《穷人》一课,想象桑娜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的艰辛,续写桑娜以后的生活等。这样,就把课文讲读孤立地进行转变为阅读说、写融为一体的有机结合,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4 多梁道培养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