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畜牧业发展前景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作为我国优势的农产品,畜产品的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在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畜产品对外出口的量不断升高,但是传统的小规模养殖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其饲养的动物往往达不到国际市场的标准或者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严重影响到了加工行业的发展和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
1.2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足,疫病防治难度大我国畜牧业专化程度较低,采用的饲养方式也比较分散,无法有效的防治疫病的传染,疫病在防治和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传统的饲养方式对长的变化感知能力较差,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市场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及时的抵御风险发生,对整个产业的波动控制能力较差,阻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3畜牧业产业链没有形成畜牧养殖产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多数在没有组织的形式产生,基本上都是以农户为主要单元独自经营,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很少,或者干脆是一些孤立存在的产业部门,产业链不集中根本不能集中发展一个地区的畜牧产业,地区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畜牧业发展前景分析
2.1畜牧业由数量向着质量转变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推广畜禽产品良种,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是发展畜牧业产业的关键。最近几年,畜牧业生产规模虽然得到了不断的扩大,但是总体的质量却不尽如意,其很难适应市场对畜禽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其自身在市场中竞争能力较弱,为此,在发展畜牧产业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良种推广下功夫,使畜禽产品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保证整个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2.2畜牧业由耗粮型向着节约型转变目前,很多家庭养殖的动物多数以猪为主,牛、羊的养殖比重比较低。家禽养殖以鸡养殖为主,养鹅数量不多,研制结构比较单一,而且猪、鸡、鸭养殖多数以粮食和配合性饲料为主,对粮食的消耗量比较大,投入的成本比较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除了猪、鸡、鸭其他动物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大力发展其草食性动物养殖对于降低粮食消耗,节约成本,满足人们对草食性动物的需求有着显著的作用和意义。
2.3畜牧业由传统养殖向着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转变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时就需要我们不断转变发展养殖思路,采用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养殖模式。当地的农业部门应该在农民群众中积极推广规模化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的集约化水平,集中发展养殖大户,同时还应该积极的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获取更多的资金,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向农民群众和养殖户积极的进行技术指导,同时通过这个合作社建立产销一体化经营,建立相对稳定和集中连片的生产集体,积极的培养动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能够在市场中树立品牌,更好的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4畜牧业由低效率向着高效率转变目前,我国畜牧生产的科技含量还不是很高,与国外相比较,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显著影响到了我国畜牧业效益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转变生产策略。首先,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选育优良的品种,并及时的进行推广;其次,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兽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管理,稳定基层技术服务队伍,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进一步加强防疫检疫工作力度,将发展畜牧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行而提高养殖户专业素质轨道上去,从而保证畜牧业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特用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高淀粉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青饲青贮玉米;爆裂玉米
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A
玉米是吉林省第一大栽培作物和第一大饲料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兴起,特用玉米也飞速地发展起来,在吉林省玉米生产与开发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特用玉米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玉米的深加工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特用玉米的概念及其分类
特用玉米是根据不同需要培育出的适合特殊用途的玉米品种。特用玉米从营养成分、结构、性能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玉米,因具有特殊的遗传基因、较高的科技含量及遗传附加值,被称为“增值玉米”。根据遗传特性和玉米市场的用途可分为高赖氨酸玉米、青饲青贮玉米、高淀粉玉米、高油玉米、爆裂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等。
2特用玉米的发展前景分析研究
特用玉米是优质饲料、优质淀粉、优质食用油和优质食品的重要原料。由于特用玉米具有较高的营养,较高的经济价值,较优的加工品质,市场走俏,是目前农业结构调整中较活跃的开发项目,也是玉米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从食物消费需求看优质特用玉米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而在养生中对饮食的要求更是越来越注重健康,对天然、保健、营养的食物品种更加青睐。而特用玉米以其营养丰富、口感好、品种繁多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糯、甜、爆玉米的鲜食、速冻、膨爆加工食物已经成为餐桌上一道食品,在国内和国外都有了广阔的市场,世界上一些国家鲜食玉米生产及加工产品较少,从而对特用玉米需求量不断扩大,使特用玉米成了重要出口创汇产品,有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利用高油玉米加工的玉米油是人类最理想的食用植物油,在国外素有“健康营养油”之称。特用玉米作为一种食品或食品原料在未来的食品消费结构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优质特用玉米的发展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在生产开发上有着巨大潜力。
2.2从饲料消费需要看优质特用玉米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大发展,畜牧业收入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草畜产业不断做大,对饲料需求量和饲料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而以发展高赖氨酸玉米、青贮玉米等特用玉米来代替传统玉米的栽植,不仅降低成本,还提高了饲料品质,极大地适应了饲料消费的需要,对我国甚至世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饲料,是未来农业和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的空间。
2.3从特殊工业原料的需求看优质特用玉米的发展前景
随着淀粉工业的迅速发展急需大量的原料来源,而高淀粉玉米、糯玉米等特用玉米,在加工方面具有普通玉米无法比拟的优势,已成为淀粉工业的重要原料,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石油、化工和纺织工业,特别在将来新能源开发方面大有潜力。玉米淀粉深加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为特用玉米综合利用开拓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特用玉米是可再生的农业资源,具有广泛的特殊用途,近几年,各地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长,不仅为农民增产增效,也使特用玉米的生产及深加工综合利用快速发展起来,特用玉米的生产让人们走上了消闲、保健、特色、优质、产业化的现代农业之路。可以预计,特用玉米的推广利用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玉米产业的重要方向。
3特用玉米生产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3.1特用玉米品种选择的原则
选择品种时,选择通过审定的特用玉米品种;选择生育期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选择特用玉米的品种,不能违背当地生产条件,盲目选择一些不适合本地生产的品种进行栽植,盲目选择不仅不能提高产量,还会给农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选种时,要根据当地的光、热、水、肥、土壤等生态环境具体情况而定,才能达到种植特用玉米高产高效的目的。
3.2搞好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
目前,特用玉米规模化种植属于订单农业,要进行市场调研,充分论证,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订单。根据订单和市场需求,确定种植面积。在无订单的情况下,且不可盲目大面积种植甜玉米、糯玉米、青饲玉米、爆裂玉米。
3.3根据市场需求,选准特用玉米类型
选择特用玉米的栽植品种要根据市场用途与价格来决定。一般城郊农民可选择甜玉米、糯玉米做为致富的好项目,因为这两种玉米品种具有工厂化加工和鲜食啃青的特性,适合城郊农民种植。大型畜牧饲养场适合大面积种植青贮玉米提供饲料,从而有效地发展畜牧业。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单产与普通玉米产量接近,在优质、优价粮食收购基础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3.4种植应适当隔离、加强管理,提高栽培水平
因特用玉米的性状一般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在纯合时表现原品种固有的特性,如果与普通玉米串粉后会失去原品种固有的特性,降低品质,影响商品性。所以种植一定要与其它玉米隔离,严格按栽培技术要求操作。
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种子小,干物质相对较少,导致出苗慢、芽势弱,早发性不好。针对这一弱点,在特用玉米的播种和栽培管理要注意土壤温湿度,同时覆土不能太深。
【关键词】金钟镇;畜牧业;近况;问题
1 金钟镇的基本镇情
金钟镇位于威宁县城东南面,距县城20km,总面积143.6km2,辖19个行政村、145个村民组,居住有汉、彝、白、苗、壮、蒙古、回、蔡家8个民族,全镇总人口51 021人,总户数11 873户。2012年末,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83亿元,财税总收入15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92元,粮食总产量12 490t。金钟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海拔高差1111m,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乡镇之一。
2 金钟镇的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作为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历史悠久,多年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2.1 畜牧业生产现状
据2012年底统计,我镇牲畜存栏数为157 202头(匹),出栏数为90 345头(匹),已建成规模养殖场5个,正在修建的有2个。但是,要解决人民的肉蛋类生活水平,我们的任务仍艰巨而长远。
2.2 畜牧业体系现状
2.2.1 良种繁育方面
我镇目前有人工冻配改良点1个,猪人工授精点1个。
2.2.2 饲草饲料生产方面
近年来,我镇开展实施天然草场恢复与保护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科技扶贫种草养畜、石漠化治理、三江源生态建设等项目,大力开展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和冬闲田土种草等(以独乍、新岩、冒水、大营村为试点),有效解决了牲畜冬春草料缺乏问题。
2.2.3 动物防疫体系方面
我镇共有19名村级兽医防疫人员为养殖户(场)提供诊疗和防疫服务,牲畜免疫注射密度达90%以上,有效防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2.2.4 技术服务体系方面
全镇共有4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他们常年在基层为养殖户提供与畜牧业相关的各种服务。
2.2.5 流通体系方面
全镇共有3个牲畜交易市场,6个畜牧专业合作社,1个正在修建中。
3 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规模小,经营分散
金钟镇的畜牧业规模小,经营分散,难以形成批量,无法控制质量。畜牧业生产经营机制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相对独立,畜产品附加值低,广大养殖户的利益得不到回报,制约了我镇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3.2 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畜牧业结构调整有待加强
主要表现在猪肉比重较大,基础母猪数量少,草食家禽饲养量少,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缓慢,饲草饲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地位尚未显现。
3.3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待遇较低,全镇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有部分专业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岗位(编制)死卡,这严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特别是村防疫员报酬低、业务素质差、工作艰辛、劳动量大、退休防疫员生活无保障,这严重影响了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使得有些工作不能真正得到实施和完成。
3.4 畜牧科技水平低,生产经营机制不完善,生产管理水平低
由于农户散居,观念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养殖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畜牧业科技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难以提高和体现,这些都成为阻碍我镇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
3.5 畜产品商品率低,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
畜产品大部分是自产自食,只有规模养殖场外销。牲畜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农户很难把握行情,养殖热情受到极大影响,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速度。
3.6 种畜禽场起步晚,供种能力和质量不高,产业化经营能力弱
由于种畜禽场起步落后,资金不足,数量较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因而供不应求;另外,市场产业链短,体系不健全,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养殖风险大,因此不愿发展,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4 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作用
4.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结果
要把传统农业向现代科技农业转变,最终实现产业化、集约化,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只有通过人工种草和冬闲田土种草来补充饲草饲料的不足才能提高种植业复指数,提高农业收入,绿化大地,涵养水源,增肥地力,维持土地再生能力,使我镇草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4.2 农牧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发展生态畜牧业是草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农业种植业的需要,更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种草养畜的需要。
5 生态畜牧业发展前景分析
5.1 畜牧业发展思路、布局规划及总体目标
坚持稳定发展猪禽、加快发展牛羊、协调发展奶蛋、做大特色养殖的方针,按照科技优先、市场导向、依法治牧、产业化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畜牧业项目引进和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培育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支持畜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养殖,加快优质畜禽产品基地建设,健全良种繁育、饲草饲料、动物防疫、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加工流通、技术服务这七大体系,推进畜禽品种优良化、养殖数量规模化、生产管理标准化和市场流通组织化进程。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经营的思路,大力打造优质生猪、肉牛、肉羊、家禽产业带,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加快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推进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进程,逐步实现畜牧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和安全。
5.2 畜牧业发展趋势
今后,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已成为大趋势,组织化经营带动产业发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地位更加突出,畜牧业内部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6 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6.1 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正确定位当前我镇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阶段,彰显政府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引导与保护作用。首先要切实改变畜牧业从属于种植业的观念,打破“坡上草万千、哪还用得着种草”的老思想、老观念;其次要放弃单纯追求粮食生产的方针;第三要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来发展,开展各项技术培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畜牧业的认识程度。由于我镇大部分地方尚未达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规模养殖和扩充总量。因此,建议政府制定和出台关于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政策,统一和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指导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6.2 实行规模化经营
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商品率,提升产业化经营能力,培育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支持带动农村畜牧业发展和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探索和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的路子,从区域优势着手,建立核心区,形成产业带,最终实行专业化和规范化生产。
6.3 推广科学技术,加大科技投入
大力推广畜牧科技,提高科技水平,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要多形式多渠道的加大对农民地畜牧科技培训活动,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用于实践;要大力推广畜牧业生产管理和配套科学技术,主动争取项目,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增强我镇畜牧业发展的牵引力,逐步改善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面貌。
6.4 加强队伍体系建设
加强畜牧业服务队伍体系建设,彻底改变当今基层防疫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要到生产第一线为农民做好技术服务,首先要思想创新、技术过硬、信念坚定;其次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服务水平,提供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增强其全身心投入畜牧业的信心;第三要建立村级兽防员经费保障长效机制,逐步提高报酬,制定管理办法,确保规范运作,争取政策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行绩效挂钩,建立奖惩机制,加大村防疫员的培训工作。
6.5 抓好良种、饲料、防疫三大体系建设
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创建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品种改良力度,加大冬闲田土种草和绿肥种植力度,推广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推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强化动物检疫制度和防疫条件管理制度,建立疫病诊断监测、疫苗冷链储存、防疫监督、动物检疫和动物免疫等体系,加强村级兽防队伍和兽医室建设,建立较为完备的防疫体系。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