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学存在问题范文

教学存在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学存在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学存在问题

第1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多年来,我们学校体育徘徊在传统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死胡同里,特别是一些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落后,课程目标的狭隘和功利性,都客观反映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材体系的陈旧上。所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改变传统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注重创造教学情境,把培养学生自身锻炼能力放在首位,强调要使学生都喜爱体育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享受,激发他们长期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和欲望,建立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和终生体育的能力。这就要求现在的学校体育要改变旧的传统教育观念,将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到首要的地位,引导学生创造性探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的智慧力量更大程度的调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施以心理能力的发展教育,把身体的强健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学生在迈向社会建设中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向。但传统教学只是强调教学的适应和学生的可接受性,通过课堂教学一个渠到进行,教学方法单调;强调教学的系统性和程系性,教学内容单一,限制和阻碍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应从身体、心理、技能、知识、品德,情操等组成部分着手。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即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其健康,又要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应尽可能的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要,成长社会合格公民。现行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误解为单一的身体训练,只重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最大可能性,无视学生智能加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仅仅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唯一依据,满足于现状、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片面的要求学生模仿教师,单纯的适应教学,而非积极的开发学生智能,激励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展。

二、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的学校由于教师不够,体育课便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而这些教师中有些是懂点体育知识的,而有些则是门外汉;有的学校虽然配有专职教师,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因此仍然是过去那种“两根绳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我曾经到过一些学校听课,记得有一次,我见一位教师在教学生跳远,我随口问一句“跳远有哪几个过程?”答曰:“跳远就不是跑过去跳起来。”如果问得是一般的人也许这句话可以这样讲,作为一个体育教师这样回答就不够妥,有些教师连跳箱、山羊之类的体育器材都不知,更不用说教学生。由于体育教师的素质不高,致使教育质量低,训练不到位,动作不规范,效果不突出,存在“跑不动,跳不远,投不了,学生怕,家长急,教师忧”的倾向。因此要打破这种“两个绳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教学。加快农村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小学体育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外,还应当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教学。另外,学校有必要补充一些经过专业训练的专职教师或将本校一些对体育较热爱,具有一定体育教学能力的教师进行短时间培训或进一步深造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经常聘请校外有名的体育教师来校指导并组织教学走出去观摩体育教学公开课,了解体育教学的信息。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只有进行深刻全面持续的改革,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体育改革的宗旨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能否完成其使命,担负起重任,体育教育素质的提高与完善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时代对技能的充分发展往往超出专业知识占有量的要求。体育教师自己原有的一定知识和简单的传授方法是远远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这样体育教师是否具有改革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都取决于体育教师素质的完善程度。同时体育教师不但有现身体育事业的责任感,而且要有培养和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之发展成为适应时展需要的新型的体育教师。“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专业知识的更新,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教育器材的不断改进,需要体育教师继续学习。“真知来自于实践”实践是体育教师素质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投身于实际工作,才能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三、充分利用现有器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学校经费短缺,体育设施无法配齐,只能自制一些沙包、沙坑等器材,经过上级的“六配套”及“两基”检查后一些农村小学相对添置了一些体育器材。这对教师的教学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来说起了很大的作用,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但在某些学校这些体育器材很少使用,原因是体育教师不善用,有的体育教师觉得搬进搬出麻烦干脆不用。于是乎这些器材买来以后就像古董一样被收藏在体育室,有的器材甚至连包装都没拆开。这以上级要求进一步完善“两基”成果充分利用教学器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不相符的。敢问,如果这些器材买来不用那买来做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装装门面的吗?体育器材是学校上体育课必须具备的,充分利用体育器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体质。

总之、体育教学改变目前单一的教学形式,从多角度、多形式开展体育教学,强化和提高学生终生体育的能力。专业知识的更新,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教育器材改进,需要体育教师继续学习。只有投身于实际工作,才能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幼教;美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9-01

一、加强幼教美术教育之意义

加强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旨在通过美术的感染力陶冶情操、提升思想,还使得美术受教育者在美术的技巧、能力以及领悟上得到开发,锻炼抽象思维与审美意识。而对于美术教育对于中职幼教专业特定的学生来说,除了以上概括而抽象的意义,其加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以下具体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本身而言,加强美术教育,是其将来成为一名幼教的内在要求。这种内在要求最突出地体现在对幼教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幼教职业的能力要求。加强幼教美术教育,能够充足幼教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美术绘画技巧和手工实践能力。在理论课上,让学生充分掌握关于美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幼儿教育知识,不仅学习美术理论,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在实践课上,通过绘画、手工、设计等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因为幼教这一专业将来要面对的是一群理解能力有限的幼儿,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幼教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也相应的较为特殊。所以幼教专业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美术理论素养,还应具备较为全面的幼儿教育知识及良好的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对于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而言,加强幼教美术教育也是较为迫切的。毕加索曾说“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天性是其总是通过感官来体会、通过感性来思维,他们总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动作等外表来人是事物,所以对于美术幼儿往往十分敏锐,这就成为了他们能够接受美术教育的基础。美术贴近幼儿的思维,并能有效的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提高其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必须做好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而做好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其源头就在于加强幼教的美术教育。

二、中职幼教美术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如上所述,加强幼教美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中职院校在幼教专业的美术教学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个事实上,对于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予以解决,是加强美术教育所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对当前部分中职院校幼教专业在美术课程的设置、学生整体情况、课堂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借鉴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目前中职幼教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课程规划不合理,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没有针对性。当前许多中职院校专业在课程规划和设置上不甚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没有针对当前的幼教专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于普通高中,中职院校招生的起点低,通常录取的都是未考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因而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当前中职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并没有体现这种特点和差别。中职美术课程通常适用国家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教学规则并使用统一规划的教材,教材的编者将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相平行,编出的教材往往专业性强,也过分重视美术知识技能学习,而忽略了欣赏教学、理论教学,缺少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内容,难以适应中职幼教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做到同幼儿园顺利接轨。

因此,应当调整教材编写,优化课程设计,使得当前中职幼教美术教育既能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提高幼教的职业能力和整体素质。除了在美术技巧的教学上,更应加入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方法。对幼教来说,如何根据幼儿身心成长规律和个人发展水平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促进幼儿在美术上的学习,比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来说更为重要。

2、学生整体素质较低,缺乏美术基础和兴趣。前文已经谈到,中职院校招生起点本就较低,录取的学生相对来说质量也较差,而当前许多中职院校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能招到学生,对所招学生的素质并不做考量,其在中考成绩如何都可以,甚至未参加考试的毕业生只要报名该校也能够录取。因而,当前中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对学习也缺乏兴趣。其在初中学习阶段,美术这种 “偏门”课程自然游离于主流之外,因而美术基础很差。然而尽管基础不高,通常学生对形象思维与动手实践较为感兴趣,所以中职幼教美术教学应力求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之前的学习阶段所丧失的信心在美术课程中得以弥补,同时磨练意志和耐心。在幼教美术教学中,把握学生兴趣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美术教学氛围,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好奇,从而逐步加深教学。

3、美术课堂教学缺乏创新。传统的幼教美术教育比较死板,往往重视专业而忽视职业。对于幼教而言,其对于美术的专业性要求并不在首位。然而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理念却注重技法的训练,认为“画得好就教得好”,在幼儿美术教师的培养这一点上本末倒置。这种传统理念不重视美术素养的熏陶和师幼间的互动性,忽视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而培养出来的幼教难以符合幼儿教育的真正需求。

因此,创新美术课堂教学,首当其冲的是革新当前的幼教美术教育理念,重视幼教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培养。其次,也可以引进新颖的信息化教学、合作化互动学习,注重改变教师角色定位,致力于建立“学生主动参与型”课堂等等。

三、总结

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将来大多从事的是幼儿教师这个行业。幼儿受到怎样的美术教育,至关重要的是中专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能力。当前的中职幼教美术教育要加强,就必须从各个存在的问题入手,逐一寻找对策予以解决,如此才能更好的改进和加强中职幼教美术教育,推动幼教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 淼.中等幼师美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D].四川师范大学.2009

[2] 沈海莉.浅谈幼师美术教育的创新与思考[J].才智.2014(34),72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21世纪是知识化、经济化和网络化的社会。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是人们在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信息时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课堂教学现状和水平,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和推进。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受到硬件设施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率还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主要问题如下:

1.硬件设施薄弱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配置上还存在很大不足,学校领导或教育主管部门将少量资金投入信息技术建设,使硬件设置薄弱成为影响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硬件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2.课时少

当前,在小学阶段教学中,主要科目是语文和数学,而屈于“副科”地位的小学信息技术,存在不被重视和课时少的问题。对于大部分小学而言,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一周一课时,甚至有些学校是两周一课时。这样的课时量,就算教师有回天之力,也难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因为,信息技术本就是一门技术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应操作技能,而一周一课或者两周一课的教学现状,难以让教师实施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更难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还会被其他科目教师挤占,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信息技术课时更加狼狈不堪,严重影响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稍显落后。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其严谨性和理论性强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尤其教师给学生讲解的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性使小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倍感乏力。尤其对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说,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单一落后,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仅是给学生讲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率难以有效提升。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以上,笔者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怎样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呢?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问题情境中要善于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发问,并在发问过程中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效果。

2.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理论教学很重要。充分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巩固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基础。但是,相比较理论知识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操作实践,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师都应当充分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4.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有效的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的基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进行及时教学反思,及时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改进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总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之下,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当前,信息技术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小学教学中已经逐渐普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传播与运用,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众多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立足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

作者:秦昊 单位:松桃县第二完小

第4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原因;改进措施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与教学现状

1、双语教学的内涵

目前,提及双语(英文解释“bilingual”),有些人会将双语单纯理解为“汉语+英语” 。这种理解误解了双语教学的内核,脱离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有望文生义之嫌。双语教学通常是指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全球思维、锻炼多种语言交流能力而在授课过程中同时采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进行讲授。目前,通常在大学本科的双语授课过程中采用三种模式,分别为:“浸入型”、“保持型”和“过渡型”。

2、双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中国的入世,对教育的要求也更进一步,在《双语教学论》一书中即开篇明确指出了当今双语教学的一大重要目标为将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国际人”。另外,随着素质培养国际化和人才培养及就业国际化的严峻现实,实现双语教学、提高国民的语言素质不仅仅是双语教学的一个目标,同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

自教学改革近10年来,很多重点高校凭借强大的师资力量以及优质的教学资源等建设了很多优秀的双语示范课程。以国内知名大学为例,如2001年清华大学开设的1400多门课程中有50多门课采用双语方式授课,到2004年采用双语授课模式的核心课程增大到500门左右;复旦大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美国哈佛大学的7000多种教材,很好的贯彻了双语教学的思想;大连理工大学也有60多门课程采用了国外原版英语教材。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对双语教学的更高要求。

二、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由于国家的提倡和各大高校的重视,我国的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根据调查表明,在某些学校,特别是一些非重点院校,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有:虽然在教材上选择了英文教材,但是在授课时老师还是用汉语讲授,英语完全是给老师看的,学生只是单纯的吸收老师翻译过来的汉语教案,教材与教案之间脱节;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教学,有时候进度把握不好,对于一些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没有听懂,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老师讲到什么地方了,加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交流,这样落下的课程就越来越多;对于某些用双语授课的专业课,对于低年级本科生来说,对本专业知识还不了解,所以当老师采用双语模式授课时,学生更加理解不了。

三、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由于双语教学涉及到学校、老师、具体课程、选用教材和所针对学生,要解决前面所提到的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分别从以上这几个环节入手:

1、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和英语水平

教师是双语教学中知识的载体,如果教师的水平不够,可想而知所教授学生的水平。因此,对双语授课的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本专业课程基础,还要求其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并能用合适的英语表达方式来表述专业知识。由于一般的专业课教师英语表述能力不足,而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的英语功底虽然很好,但相关的专业知识却有限,对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述经常不到位,所以教师在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两方面很难协调好。鉴于这个问题,可鼓励教师出国交流或者校际交流,让从事双语授课的老师到国外或者双语教学授课效果突出的学校进行学习。

2、合理编写或选用教材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另一大因素,由于公共课的普遍性,对公共课的学习可选择合适的原版教材,但是对于专业课,如作者所在的石油类学校,如果采用一般院校所通用的教材,对本校学生来说可能缺少针对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由本校资深教师编写教材或采用国内同类专业所采用的双语教材,这样一方面老师讲授时更具专业性,另外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比较容易。

另外,在教材建设方面,双语教学还面临教材建设滞后的问题,为此选用高水平的中文教材、配套筛选适合教学的权威性英文教材,并在教学中补充专业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内容是可行途径。同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收集最热资料,汲取精华内容,精心制作前沿技术专题多媒体,弥补教材内容的欠缺。

3、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学生是双语教学的“受体”,其对老师讲授课程的接受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对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要求很高,一方面由于学生英语水平不够(某些地方高校招收的多是二本或三本层次的学生,即使到了大三、大四等开设双语课的学期,其国家英语四级考试都还没有通过,其外语水平不足以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即使同一学校的学生,由于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圆满完成双语教学就颇有难度。对于英语功底不太好的学生,教师应当鼓励或要求这些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这样上课讲授的知识才能被“消化和吸收”。

4、其它需注意事项

另外,由于双语授课的特殊性,它除了需要英文教材之外,还需要一本或多本辅助教材,这样就会造成该科的学习成本比别的学科成本增加,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四、结论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各高校应当坚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但由于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对于双语授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感到惧怕,这是新事物出现的必然现象。我们只需抓住问题的本质,尽快从学校、师资、课程、教材和学生几个环节考虑,这些问题就会予以解决,否则一来会使双语教学模式如同鸡肋,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二来也会引起学生对教育改革的质疑。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一、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偏离

初中政治教学的目标:通过对学生在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社会发展常识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及法律观念,从而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树立更崇高的社会理想,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是,目前的初中政治教学是以考试为指导的,最终的目标是高分数,因此,出现了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三部曲:课堂讲题,考前背书,中考拿分,导致形成了如今政治教学的目标:注重讲授知识,轻视培养道德;重视课堂学习,轻视课外实践;重视提高分数,轻视提高能力。教学目标的偏离使得教师不能解答学生的疑惑,不能引领学生的思想,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入社会无生存之本,无竞争之力,成为社会的负担。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政治不感兴趣,最重要的就是害怕学习政治。为什么害怕,就是因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重点不突出,他们听了半天没用的,当讲到有用的地方的时候,都已经失去兴趣了,这就导致了教学的失败。

2.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

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学习指导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可是,传统的政治教学往往采用单向填鸭式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记忆课本知识和观点,并以此作为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标准。这种忽略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使得政治学习本身成为一件极为枯燥的事情,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得政治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阻碍课堂内容的流畅传授。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我国最缺少的就是创新型人才,这是我国教育的短板。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够找到好的工作。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自己的能力不强,纸上谈兵是不可行的。当学生离开学校,走入社会,就要靠能力“吃饭”了,而不是学习成绩。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就已经被学习经历磨炼成了一个非常听话的人,怎么可能有创新思维,怎么可能有个性呢?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育应该面对的问题。例如,很多成功人士并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但是他们成功了。而那些学习好的人,毕业之后去给他们打工。这就说明了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加上中国父母的传统思维,就必然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孩子的思维是按照父母的思维路线走的,而父母的思维路线也是延续前辈的路线。照此下去,中国人走的还是古人的路线。

3.学习内容远离生活

初中政治作为一门关于政治思维的启蒙课程,其设定的学科意义在于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念。这就需要政治老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利用最平常的情景将学生思维的枷锁打开,让他们在生活中培养对政治学习的兴趣。然而,事与愿违,现实中少数老师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通过抽象的语言和文字进行大概的讲解,造成学生对于政治的理解更加模糊不清。因为政治语言本身的抽象性,使得学生的思维逐步变得抽象,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对策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具体含义是政治教学的方式是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的,按照学生个体本身存在的差异性以分批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式教学,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这就要求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在保证每个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政治课程的收获与快乐,从而逐步提升对政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预先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教学情景中体会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享受权利的时候也不忘履行义务。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政治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测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依照具体情况分批次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吸引学生对某一观点的注意力,老师还可以创设故事情境,以感性的情感与理性的思维的变换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归根到底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基础好的学生,加强综合训练,继续深化,将课本上的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觉悟;其次,基础薄弱的学生抓基础,在理解的前提下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最后,对基本没兴趣的学生,加强基本的训练,当堂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为学生设立不同的等级,而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特征,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2.联系实际

联系实践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之后,就没有了抽象感。因为中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还不丰富,而且局限于校园生活,思维更是受到很大的限制。联系实践情况,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政治可以带来什么,就可以让学生对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一句真理,只有如此,才能够做到真正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例如,在授课过程中,讲到消费者权益问题,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身边时时刻刻在发生着侵权问题。例如,某同学在商场买了火腿,回家发现是变质的。回去找商场,商场以丢失小票为由,拒绝更换产品。这时人们往往都会选择放弃,因为即使拿起法律武器,最终也不过是一根火腿。这种法律意识淡薄,必然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穿插讲解一些这样的知识,相信学生们会更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孙文涛.初中政治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12(06).

第6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21-02

反思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我反思的意义早有论述。《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都强调了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国外对于教学反思的意义也不乏精彩的论述。例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只靠以往的经验,教师要想有所成长是不可能的,更无法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而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总结得失,扬长避短才能不断提高。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举足轻重。但遗憾的是,在实践中,还有很多教师存在缺乏反思意识、反思效率低下、反思方法欠缺等问题。

一、教学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学反思存在诸多问题。

(一)缺乏反思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推进,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师成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遗憾的是,还有一部分教师缺乏反思意识,不知反思,不愿反思。例如,有的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额外负担,认为是浪费时间,所以往往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而勉强应付。这样,教学反思就只能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教师不仅无法从中得到收获与进步,反而成了教学反思的奴隶,其教学反思根本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二)反思效率低下

教师虽然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也积极进行了反思,却由于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致使反思效果不佳,效率低下。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的教学过程反思往往只着眼于表面现象,满足于感性经验,而不能深入到理论探索的层面。例如,不少教师的教学反思是这样的:“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除少数学生外,一般掌握得还可以”,“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除个别环节外,其余都实现了教学目标”,如此等等。这类经验型反思即使写得再具体,充其量也只是教育叙事,缺乏深刻性,更无理论升华,效果可想而知。

也有一些教师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反思方法而导致反思效率低下。据调查,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么写的教师约占20.4%;从教师备课资料笔记看,教师的教学反思质量普遍偏低。例如,某教师的同一本备课笔记中有10节课的课后教学反思都是同一句话:“进展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还有些教师对教学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而往往苛求自己。当课堂教学的效果与理想出现较大差距时,他们就完全归咎于自身,其自我反思则成了“自虐”,结果自己因反思而痛苦,甚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还何谈反思效果?

(三)重教师,轻学生

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其“教”与“学”是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因此,必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综合反思,并将二者有机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反思的效果。

但遗憾的是,不少教师的教学反思多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的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忽视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和思考,反思的意义和价值就无法充分发挥。

(四)重全面,轻系统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了解、认识了教学反思的重要价值,并付诸了实践。仅以公开发表的教科研论文为例,在CNKI(中国知网)以“教学反思案例”为关键词检索,即可得到从1989年至今的相关文献9962篇,其中,1989年至2000年仅有23篇,而2002年以后每年的文献篇数都呈较大幅度增长,2012年的发表量达到了1742篇,比1989~2000年的发表总量增加了32倍多。可见,教学反思已经引发了教师的良好效应和较强反响。

分析现有反思案例,发现比较成形的教学反思虽然都写得结构完整,内容全面,且多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的改进措施等角度全面地进行了陈说、阐述,但是由于过于机械化、模式化地追求教学反思的全面性,以致大多缺乏具体性、针对性和深刻性,从而注定它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此外,反思的内容都或多或少地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对问题缺乏思考的深度和较为连贯、系统的深入分析和认识。效果不佳,对教学行为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而这往往也致使不少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实效性产生怀疑,甚至严重影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热情,更无法形成反思意识和习惯,难以促使教师进步。

二、解决教学反思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鉴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建立教学反思的意识,坚持写教学反思,一方面要逐渐地提高教学反思笔记的撰写能力,连贯、系统地阐述问题,增强反思成效。

(一)教师必须建立教学反思意识

建立反思意识的当务之急是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学反思。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观察、分析,直至获取直接的、个人化的教学经验的自我认知过程,即对个体经验的自我总结、回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呈现为: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找原因――确定对策――优化成效。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能动、审慎地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经验的再造和重组的过程。所以,教师不能把教学反思作为任务、负担,而应正确认识,乐于反思,这样才能促进自己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此外,从学校层面看,也不应只对教学反思量化评价,而应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评价标准来促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学反思,杜绝应付,追求实效。

(二)教师必须提高教学反思效率

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目标也必须依靠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实施和落实。尽管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具有普遍性的,但课堂教学活动往往带有教师的鲜明个人色彩,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主要体现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需要首先从宏观角度反思,把握教学实施策略的有效性、科学性,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1.看反思是否在教学中实现了“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应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释疑、表现个性、体验成功与愉悦的平台,而不是老师完成“教案剧”的场合,即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应安排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浓缩教材的能力,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一般看,在一节课中,教师持续授课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而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个性学习、师生情感交流的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0分钟。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时间安排上直观地确认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策略。

2.看反思随堂训练的指导是否到位。随堂训练,是教师最重要、最直接地接收学生学习反馈的途径之一。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总是习惯于把本应随堂训练的内容布置成家庭作业,而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形式化、实际无效的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上。事实上,课堂教学的练习反馈环节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本属于课堂上的练习反馈变成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很不明智的。

3.看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是否有效。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必须以充分、独立思考为前提,发挥学习小组的管理和相互督促的作用,力争把最重要的课堂反馈完成于课堂之内。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与巡查督促下,合作学习的功能会发挥得更好。

第7篇

关键词:农村数学教学 问题 对策

积极加强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农村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从农村数学教学入手,对教学设施不足、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落后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展开了详细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对于提升我国农村数学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的全面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学设施不足

同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在教学设施的投入上也相对较少,而学校方面,忽视了引进先进教学设施的重要性,因此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验性特点,缺乏先进教学设施,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同时,在缺乏教学设施的辅助基础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仅限于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都有所下降。

(二)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落后

农村数学教学质量始终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数学教师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思考知识点的能力都得不到锻炼。而现阶段,我国多数农村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认识到先进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但是对先进理念和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仅仅是形式上的转变,实际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无法将各种教学手段同教学环节进行结合,教学重点无法突出出来,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是影响农村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多数农村数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得不到系统化的训练,因此对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较少。还有部分教师素质相对较低,在教学中甚至出现了体罚学生的现象等。面对课堂学习溜号和违反纪律的学生,会以罚站等方式对其进行教育。种种现象说明,农村数学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提升教学先进性的能力。

二、提升农村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数学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主要教学设施为黑板和粉笔,新时期,在积极加大农村数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过程中,应首先投入大量的资金,引进并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升学习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从学校现阶段的师资力量以及规模入手,有针对性的引进基本教学用具,并适当增加多媒体等先进设施,确保每一年级数学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够对充足的设备进行应用,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增加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现阶段,在积极加强对农村学生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农村数学教师应有效结合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确保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因地制宜的展开,杜绝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农村生活的特点,例如,在展开数学基础运算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小麦、玉米等学生常见的农作物引入课堂,学生在实际运算过程中,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东西进行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提升农村数学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农村数学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提升农村数学教师整体素质是农村数学教学质量上升的关键。因此,现阶段农村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数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农村数学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应首先加大对农村数学教师现状的了解,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促使其掌握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

在提升培训课程针对性的过程中,应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村数学教师而展开,例如,农村数学教师的解题能力通常较强,数学基础知识也相对扎实,针对这部分教师的培训,应重点放在教学理念和模式的革新上,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展开教学。因此,在对农村数学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就可以将PCK作为培训重点,即“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发展”,通过促使教师更深入的了解PCK含义、功能,引导教师将数学知识和教学方法有效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还应当提升培训的灵活性。例如,将案例分析法引用于对农村数学教师的培训中,促使其在学习中对各种先进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并产生深刻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同其他教师进行竞赛,合理的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赛,在交流、切磋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积极提升农村地区教学水平和质量,对于我国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同城市数学教学相比,农村地区在积极展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设施不足、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落后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缺陷,严重影响着农村数学教W质量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我国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大经济投入,完善农村数学课堂教学设施,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有效措施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最终为提升农村数学教学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爽.继续教育支持下的西部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3).

[2]许秀川.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定量研究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3]朱莉娟.影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构建创造型教学策略的因素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5,(04).

[4]罗文虎.浅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S4).

第8篇

1 对朗读教学意义认识不足

朗读教学之所以不被重视,语文课堂长期充斥讲解分析的一方面原因在于:相当多的教师把朗读教学与教学朗读混为一谈,以为朗读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朗读,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朗读水平。进而认为这不是语文教学的必要内容,更不是重要内容,可以有所涉及,但无需强调。其实不然,朗读教学不等于学习朗读,有着更宽泛的内容,对语文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所论述的朗读教学,特指中学语文教学中,隶属于阅读教学的朗读教学方法,它既是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内容,是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其目的直接指向阅读教学的目的,即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实现言语能力的提高。因此,朗读教学对于提高语文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教学方法方面

作为教学方法的朗读可以较通俗地理解为“用朗读”,既是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学法。教师通过(运用)朗读来教语文,如教师范读、放录音、组织学生朗读等;学生通过朗读去学语文,如课堂上的群读、个别读、小组读等。

2、教学内容方面

作为教学内容的朗读,可理解为“能朗读”,则表现为一种读的方法和技能,与朗读学中的朗读类似,只是程度上略浅。具体说,就是学习如何朗读以获得朗读能力,这有赖于对朗读技巧的掌握,如停顿、重音、语气、快慢等等,包括教师对朗读技巧的传授、朗读方法的指导和学生朗读技巧、方法的学习、训练。

因此,朗读教学实际就是在语文课堂上对方法的运用,以及对内容的学习和指导。具体说,就是包括“用朗读”和“学朗读”的教学过程。其中,“学朗读”是“用朗读”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获得一定的朗读能力,才能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朗读,而这又能反过来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

2 教师不重视自身朗读能力的提高

1、指导能力缺乏

一些教师缺乏指导学生朗读的能力。他们欠缺朗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或者对这些知识、技巧一知半解,因而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地指导和训练。即便是指导也往往是局部的、肤浅的、大而化之的,难以全面、精细、深入、具体,难以有示范性。这就导致了学生难以形成较好的朗读能力。读不好课文,师生均感索然无味,训练也就无从谈起了。有的教师没有示范朗读的能力,激发不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缺乏朗读兴趣,以读为苦,即使读也是被动的、机械的、不动脑筋的、毫无感情的,这样一来,师生都无兴趣进行朗读训练了。以至于在课堂上学生读得昏昏沉沉,教师却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行现身说法。

2、普通话不标准

想要达到良好的朗读教学效果,必须掌握标准的普通话。但由于受方言干扰,有些教师示范朗读时,语音不纯,缺陷较多。平翘不分、前后鼻音不分、鼻化、二三声混淆、声调短促等问题依然存在,方音色彩还是很浓,严重影响朗读效果。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够严肃,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多音字、生僻字不求甚解,不查字典,造成了误读,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己不正,如何能正人,以讹传讹,只会贻害学生。

3、示范朗读缺失

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然而,有些课堂又很少能看到教师一字不苟、有板有眼的范读。一些教师认为,现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范读会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一些教师常常苦于不知道该怎样指导学生朗读,他们千方百计求助于种种朗读技巧,结果收效甚微。其实,教师的示范朗读就是最好的朗读指导。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该怎样读才算准确、流利、有感情,而教师的范读为他们树立了感性的榜样,起到了示范引路的作用。

3 朗读教学技能的匮乏

由于考试对朗读考得比较少,很多教师片面地追求升学率,除了对于朗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自身朗读技能同样匮乏,无法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

1、朗读教学方法不当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尤其是经验较少的年轻教师,安排不好讲和读的时间比例,并认为语文课堂不缺少“读”这一程序就可以了,没有意识到朗读的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又总觉得自己不讲学生就不会明白,以致讲得过多而读得太少。这样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课堂上经常呈现摇头晃脑昏昏欲睡的场面也就不足为怪了。

2、课堂朗读范围不广

在课堂上,朗读的表现对象似乎永远只是课代表、班长或朗诵能力强的同学。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说:“同学们,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下面请我们班上的‘朗读专家’为大家朗读,大家仔细体会。”在公开课、竞赛课上这样的情形更是比比皆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老师往往只是关注几个有朗读特长的同学,朗读成为了少数同学展示才能的舞台,老师们完成教学任务的环节,大多数学生在朗读中是被边缘化的,致使他们有意无意地放弃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放弃了自己想怎样读出这种感受的努力,而去刻意模仿他人,当朗读变成一种机械被动的声音模仿时,朗读的灵动与生气也就荡然无存了。

3、朗读节奏机械单一

第9篇

一、透析:小学数学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教学应突出“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的活动。事实上也因为老师对“活动”教学把握不准,因此出现了“问题”。根据课堂观察,这些问题主要涉及数学学习活动的准备、时间、组织、展示、评价等五个不足。

1、活动准备不足。有的活动需要学生前一天准备好学具,但是往往会因为老师事先估计不足,当天检查发现不少学生因为有困难没有准备;或者课前老师没有检查学生的学具情况,到了课中用的时候才发现学生并没有准备好。另外,数学实验活动,由于课前老师没有先做,因此课中也会出现一些老师难以把握的情况。这些“课前准备的不足”,势必影响了数学活动教学的高效、正常开展。

2、活动时间不足。数学活动需要时间,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性的活动。而我们的老师,由于要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所以往往会终止学生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直接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显然,这样的活动是低效的。

3、活动组织不足。小学生乐于参与活动教学,但是由于老师忽视对活动的组织、参与和调控,数学活动往往会出现纪律松散、动手操作出现混乱的场面,甚至出现开小差、皮闹的现象。虽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但是小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仍然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点拨。

4、活动展示不足。活动不仅要关注活动的过程,也要关注活动结果的展示与反馈。而现在的数学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的课堂,能展示反馈的往往是那些学优生,学困生往往处于遗忘的角落。学困生也需要参与展示,他们的学习活动效果更应得到关注和反馈。

5、活动评价不足。评价的主体单一,数学活动评价的主体往往教师,学生很少参与评价;评价的方式单一,老师往往说“真棒”“把掌声送给他”等,缺乏有针对性地实质评价;不尊重错误的活动结果,往往采取漠视或批评的态度,其实错误的资源也是重要的资源,错误也需要尊重与分享。

二、破解:小学数学活动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小学数学活动教学存在问题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老师们只有从根源出发,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负责的态度做好活动教学的各项准备,提高数学活动教学的组织、调控等能力,实践证明,这些就是破解小学数学活动教学存在问题的良策。

1、将数学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理念不是排斥、被动、消极,而是积极通过专项培训、网络、报刊杂志等途径领会新课程理念,特别要加强《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与内化,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行为:落实“四基”,转化师生角色,改进学习方式和课堂评价方式,实现三维目标。事实上,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提升专业素养,才能增前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开展好数学活动。

2、充分做好课前的活动教学准备。活动教学准备是否充分,关系到数学活动教学是否顺利进行。这里主要是指小黑板、挂图、课件、教具、学具等,而且要有一定的提前量。学生能准备的学具尽可能让学生或家长帮助准备,如果缺乏条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实在有困难的老师可以采用变通、创新的方式解决,切不可因随意地弱化、放弃相关的教学准备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效果。另外,凡是要求学生做的实验、做的操作、做的观察、做的习题等,老师务必要先做,做到心中有数。

3、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少老师开展的数学活动课堂比较“乱”,反映出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折射出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缺乏严格要求与组织。即便是公开教学中,也会发现有些学生全然不顾教室内有听课老师,仍然会因为矛盾“打起来”或“吵起来”。特别表现在中低年级的学生,上课学习习惯养成较差。在课堂上,随便说话、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不听老师讲课等是最普遍的课堂问题行为,极大地影响了活动教学的效果。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倾听、表达、思考、合作等数学学习习惯表现的都不够成熟,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引导与教育。

4、尊重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学生是有差异的,也正因为差异造就了数学活动过程与结果的精彩。事实上,学生们乐于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猜一猜、议一议等活动,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而这样的学习活动也必然是尝试性的,可能遇到困难,其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无论如何,学生们需要的不是冷眼与批评,而是肯定与尊重,即便是失败,也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更需要宽容和理解。在他们做错题目时,我们可以“等一等”,让他们再试一试;可以“引导点拨”,让他们豁然开朗,重新跃起,相信老师、同学们的尊重和宽容,能让那些学困生感受到温暖和关心,更能让他们树立自信,获取一份不竭的学习动力。

第10篇

相对于日趋发展的旅游业来说,旅游教育的相关理念还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要想促进职业学校旅游教学相关方面得到有效地提高,那么久一定要找出目前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才能提高相关的教学质量,而且才能够培养出专业能力比较强,实践能力比较强的人才。

一、职业学校旅游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比较传统

在职业学校具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而且也没有很好的与相关的企业社会进行密切的联系,只是一味的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注重相关的理论,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实践培养,技能培养。而且学校举办的大多数活动也只是在校内完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知识内容比较注重,而相关的实践活动比较少。而对于《餐厅服务》《前厅服务》《饭店管理概论》等等这一系列课程,往往也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比如说经费的限制,场地的限制,致使这些课程只能进行理论化的教学,而没有采取有效的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

(二)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

首先从教学理念上来看,大多数职业学校只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的教授给学生相关理论,所以对学生的应变能力也没有良好的促进,在具体进行某些课程的时候,也只注重了学生的技能培养,所采用的方式比较固定化,没有起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儿童教学方法这个角度上来看,比较固定化的方式模式进行训练,会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的气氛比较死板,只是注重老师的教,而且整个教学过程都有一个规定的流程,不能够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所以也不能够极大发挥学生的独特个性,对于餐饮教学内容来看,宴会产品的相关设计以及个性化的服务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如果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就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些创新能力,从而导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促进职业学校旅游教学的策略

(一)改革具体教学内容

对于旅游教学这门课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所以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色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他们的优荩实施更为全面的人才培养。一定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会促进学生对相关的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所以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对应的改革,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相关的知识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加大对于实践的教育,在不影响整个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多加设一些实践课程,而且也要将具体的上课时间,上课的地点考虑在一些酒店行业中进行,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充分利用实践课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够只局限于以往的教学流程,要把整个工作重点都转移到学生的身上,让他们自觉进行相关的实践,从而促进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再具体进行餐饮摆台的时候,就应该改变以往比较传统的操作程序,其实不同的酒店,不同的场所对于相关的摆件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具体实施实训项目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比较创新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从事学生的思想能够活跃起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起来,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真正乐趣,有利于学生将具体等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在生活实际中,对于他们的能力提高有一定的促进。

第11篇

[关键词]:医学英语 教学现状 问题分析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不断需求,许多医学院校开始设置医学英语专业及课程。医学英语这种说法很显然不能获得专家学者的认同,本质上它仍然属于科技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但为了简明扼要起见,人们还是倾向于采用这种说法。在英语学习热的大环境下,医学英语课程的开设显然为部分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提升自己的机会和可能性,因而学校和学生为此都投入了很大精力和热情。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大学英语教育的前两年为基础教育,后两年为高级教育,主要设置专业英语课程,即专门用途英语。教育部下发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效果,专门用途英语应采取多样、灵活和实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益。但根据束定芳教授2004年在同济大学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对该项课程并没有很大的期望和要求,而且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计划混乱、上课时间不定、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效果太差等。

医学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在发展创新的道路上也肯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鉴于此,笔者以所在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来调查医学英语课程开展现状以及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本校以及相关院校的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的对象来自于全校三年级开设医学英语课程的6个系部的184人,其中男生87人、女生97人,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的形式。问卷涵盖教学的六个方面:课程定位、教材现状、教师认可度、教学方法和侧重点、课时数量安排以及课堂气氛。问卷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三、问卷数据分析

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排除无效数据和其他数据,53.63%的学生认为ESP课程是一门英语课,24.77%的学生仍然把它定位为一门专业课,由此可见,部分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定位存在误解,或许从一开始大部分教师就没有给学生解释清楚这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教材分析显示:60.47%的学生认为教材比较容易,大部分的内容都可以理解,只有2.33%和4.05%的同学认为非常容易和非常难。对于教材的认可度方面的调查结果却差强人意,50.1%的学生认为教材虽然都是近年出版,但内容时代性不强,且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内容重复性比较高。而对于教材的编排方面,30.23%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43.68%的学生认为文章编排不合理,内容层次不清,相关题目设置存在缺陷,同一单元文章之间关联性有待加强。

对于教师认可度方面的调查显示:73.2%的学生都比较认可教师的授课,仅有个别学生对于老师有强烈的不满或抵触情绪。但学生表示他们对于不同教师在授课内容的选取方面存在的差异存在困惑,认为这样不利于考试。另外,部分学生提出应让本专业英语基础较好的的教师授课,因为这些教师的专业基础比较扎实,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对于课堂教学的调查显示44%的教师讲解时主要使用英语,但有时也使用汉语;32%的教师解释知识点时用汉语;只有个别老师基本使用英语授课。75.35%的学生认为教师如果能采用多媒体教学会有更好的效果。另外对于授课内容的调查显示:30.67%的教师讲解全部的知识点,54.2%的教师讲解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明课堂大部分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而已。47.6%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中讲解重点和难点,其余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学。这个现象表明学生们期待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方式而并非传统地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

该门课程基本安排为每周两课时或四课时,对此,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较合理或可以接受,但部分学生表示在医学专业课和实验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该门课程的设置以每周两个课时为好。至于课堂气氛方面,14.92%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而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课堂气氛一般甚至沉闷,有待改善。

四、访谈结果分析总结

在面对面的访谈中,学生们也提出了他们对于该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首先,他们认为很有必要在完成了两年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专业英语方面的知识,因为这门课程无论是对他们毕业之后从事相关行业或者是将来继续深造都会会非常有用。这就要求学校和相关教师应该更加努力提高该门课程的含金量,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服务。

说到教学内容,学生们普遍有五种观点。第一,教师除了教授专业词汇和翻译外,还应帮助指导他们写专业论文;第二,科技文献的讲授和写作应该占一定比重;第三,讲授内容应紧贴时代脉搏,新颖有可读性;第四,英语技能的训练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应并驾齐驱;第五,听说比重应逐步加大。

课堂气氛方面,学生们普遍认为应该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应该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吸收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结论

以上的调查结果和分析显示学生对于目前医学英语课程有着诸多不满。要改善这种情况,首先学校应努力贯彻执行教育部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方法,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考虑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应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起,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另外,逐步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和教师之间很好的沟通和协作。尽管部分教师已经注意到教课时出现的问题,但限于种种约束,他们无法开展更多的尝试,因此,学校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如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给予他们教材的自由选择权,提供更高层次的培训和深造机会,组织观摩教学等。

除此之外,学生整体水平也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需要大量学习和努力才能完成CET-4的要求,因此只有少量学生有能力完成医学英语课程的要求。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着手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更好地学习并且掌握医学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Tom,H.& Alan W.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第12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形势需要我们对外语进行普及,中国教育更需要不断提高中学外语教学水平。但由于我国存在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地区教学质量差,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教学质量令人担忧。笔者将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探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1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1.1 教师师资水平不高、数量不足;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不稳定、面临的难题

(1)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通过近些年多种形式的师资培养和在职培训,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师资水平,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新课改的要求仍在差距,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仍存在很大欠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读,实行填鸭式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诉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英语教育基本形成“哑巴英语”,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依然很差,“听不懂、认不出、读不准、写不好”等现象普遍存在。

(2)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设备简陋。由于受到教学方法的束缚,加之农村教学设施的简陋和缺乏,许多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以中、高为导向,大讲特讲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语法知识,忽视了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等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反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教学定势,最终教学目的和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很好的完成,教学效果不得不大打折扣。事实证明,英语教学要想达到新课标规定的要求,需要加大适量的教育经,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电教设备,如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录音机、语言机等。学生可根据不同需求适当购买一些必要的英语学习电子设备。

(3)农村环境差,条件十分艰苦,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外流或改行现象十分严重。农村中学教学任务重,福利待遇又得不到有效提高,导致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特别是优秀的英语教师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有专门从事家教有偿服务的;有农村挤进城市的;有从内地流向沿海发达地区的;有改变现状考研深造外出的;更有暂时无法改变现状则“得过且过,听之任之”的。

1.2 农村中学教学环境不适应时代要求

(1)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首先体现在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偏离,评价体系不当。不少学校在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时存在一定误区:一是“用”,根本目的是为了“评优质课”、岗位竞争或晋升职称,功利思想明显;二是“不用”,大部时间学校的教学设备束之高阁,无人过问,依然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支撑着课堂教学;三是“不会用”或“用不好”。部分教师甚至用不好或根本不想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从根本上无法发挥电教设备的教学优势。

(2)家庭和社会问题依然严重。许多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英语不够重视,无法为孩子提供相应的语言环境。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家长教育程度较低,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学英语无用”的思想,始终抱着将来反正是出去打工的落后思想。另外,农村文化基础(方言等)和语言环境也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3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学生以做习题为主,重“笔头”练习,而轻“口头”练习,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思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结论往往不全面,甚至会给其它学生造成误导;还有的教师怕学生说不出或说不准,担心让学生任意说控制不了课堂,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进度,就索性将答案或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本该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归纳和总结的知识,全部变成教师“直接灌输”。长期下去,学生有了依赖感,不愿自己动脑去思考,更不想开口“说”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已基本丧失。

2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对策与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师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教育,鼓励一部分优秀教师扎根农村,献身农村教育事业。想方设法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为农村中学在岗教师提供更多在职深造培训机会,在评职评优上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努力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

(2)利用农村学生的自身优势,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

兴趣。实践证明,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差问题。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要想改变农村中学生英语基础差问题,必须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抓起,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公开招聘一些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中学的教师队伍中去。利用农村学生能吃苦耐劳的特点,全方位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端正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良好的积极的心理体验且促其产生愉悦的轻松的情绪的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着正确的态度、充满着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和兴趣,且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情绪的学生,才可能学好英语。

(3)加大对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实际,分阶段逐步加大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断满足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需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努力为教师创造舒适的教学环境,大力弘扬人类灵魂工程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只要我们重视农村中学的英语教育,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就一定能全方位地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就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姚伟.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困境.2009(6).

[2]米庆叶.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不良现状及应对[期刊论文].凯里学院学报,2007(2).

第13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存在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效果

小学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小学生对于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并且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较差,很多时候,由于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天性导致学习成绩得难以提高。尤其是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英语。不论是教授还是学习相比于语文数学较为吃力,由于国家对英语这门语言的重视,所以更需要在小学阶段掌握该门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英语的教学内容不科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制定相应的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然而与此相悖的是,现实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教学的主体由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转变成英语教师,他们根据自己独特的教学的习惯或教学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教师不可能完全按照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施教,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学生口语的练习。长此以往,培养出的学生可能会拥有较高的笔试能力,但是在口语交流方面会存在严重问题。

(二)没有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这门学科较为陌生,而且作为中国人,母语是中文,所以会对其他语言类学科造成一定的冲击。并且,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正处在一个较为敏感的时期,由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所以对于新事物接受的能力不强,一般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期去接受。还有一点就是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学生使用的语言大多是中文,利用英语交流的时间仅限于英语的课堂教学,所以,学校无法提供一个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有利的环境,使得小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

(三)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小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重点是为学生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忽略了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与教师忽视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都把英语仅仅当作一门课程来学习与讲解。 长此以往,形成了以讲解课文、语法与词汇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英语教学长期处在读背的状态,忘记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口语表达能力。

(四)不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长时间以来,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都是以学生的书面考查作为依据,使得师生的心思大部分放在了备考上,对学生实际性的写作能力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不够重视。虽然一些教师也在改进,但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当中,评价标准缺少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与教师,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小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英语教学

很多情况下,小学英语相较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来讲,课程制定的学时要少得多,学校对于英语的重视也不够。教师应加强重视英语教学,只有从本质上改变,才能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课堂时间学习英语,为中学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小学英语教师应突破传统趋向于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英语教师应当迎合小学生的爱好。

(三)课堂上加强互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小学的英语学习中,教师应加强课堂上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定各种各样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讨论,或是以故事叙述的形式,或是以对话的形式等,然后让学生去讲台进行情景再现的表演。这样,不仅能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锻炼同学,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对于评选出的一些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奖励都可以,达到鼓励学生学习的目的。

(四)实施行多元化的评价

教师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评价时,应把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列入评价范围之内,对于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例如课堂表现,课下表现,小组表现等进行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一般实行课堂学习与课下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统一,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统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作为评价学习的主要成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评价他人来警示自己,更好的提高自己英语学习的能力。对于最终成绩的判定,应将平时课堂和课下的成绩,平时的考试成绩和期末的考试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折合,最后得出最终的成绩。切记不可将最终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结语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有利性,不断地改进并完善,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主,总结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理想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问题 解决措施

引言

青少年的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青少年身心健康能为其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为加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必须足够重视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让学生能够平衡发展。在中学学习和生活阶段,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健康发展,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加强中学体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许多中学在体育教学中存在许多教学环节需要改善,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应加强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让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全面地发展。

1.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师生间的互动较少,并且理论性知识较多而学生实践较少。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点:

1.1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我国许多中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加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较低。在体育教学中,大多以技能教学为主,一般有篮球、足球、田径等竞技项目。由此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程设置大都相同,缺乏个性化的设置。

1.2过分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教学。

目前我国许多中学的教学活动虽然逐渐向素质教育接轨,但仍有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教学,或多或少地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更有甚者将体育教学的课时挪用其他教学任务上,剥夺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长时间地忽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这些都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3体育器材缺乏,资金投入不够。

许多中学由于缺乏一定的资金,导致中学体育教学场地和体育教学器材不足,严重影响中学体育教学效果。许多中学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和器材购买远远不能满足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导致中学体育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同时,没有像样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设备,学生也就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

1.4学生体育意识的缺乏。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意识缺乏也是中学体育教学中常有的问题。体育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是体育意识的三项基本内容。下面对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育意识出现的问题进行简析:①体育认识不足。许多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比较简单,体育知识掌握得较少,在体育学习中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计划,没有制定适合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②对体育的情感投入较少。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只有很少的学生能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情感投入不够,没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本身的体育锻炼情况认识不足,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课堂的教学中。③体育意志比较薄弱。拥有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重要前提。现在许多学生缺乏坚强意志,对于中学体育学习和锻炼中遇到的困难,缺乏解决勇气和信心,体育意志比较薄弱。

学生体育意识缺乏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过分重视对学生体质的锻炼,而忽视体育知识的传授。二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只注重考试,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三是学校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

2.解决问题的措施

中学体育教师应根据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按照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一个新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解决中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促进中学体育事业长足发展。

2.1增加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体育教学的内容单一往往会使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实施多种方式的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还有许多中学的体育设施建设不完善,教学场地和体育器材都不符合要求,对于此种情况,学校领导应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投入相应的资金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增加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得到更好的体育锻炼。

2.2注重培养中学生的体育意识。

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育意识,才可以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应注意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全面发展。

2.3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老师的教学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一个拥有良好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的体育老师对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应加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结语

对素质教育来说,中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我们应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学体育教学,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好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张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和解决路径研究[J].金田,2013,8(8):11-12.

第15篇

关键词:英语语音 语音教学 问题

一、引言

学好语音是掌握语言的基础,又是提高语言整体水平的关键。语音掌握与否以及掌握的程度都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语言能力。遗憾的是,当前的大学英语语音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瓶颈之一。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语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的考试更注重对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考核,对语音知识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少老师仍采用应试教育的路线,于是语音教学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例如:大学英语教师迫于四、六级的通过率,在上课时,大量讲解与四、六级相关的语言点,缺乏对学生语音知识的补充,只用很少时间“提一下”相关的语音知识,使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语音水平停滞不前。

二、学生语音认识存在偏差

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英语四、六级。而大学四、六级考试对词汇量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阅读、写作和听力都是以必备的词汇量为前提的。因此,学生们花了很多时间记忆单词。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只需要书面英语或简单口语。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语音过程中很被动。其次,学生往往对语音教学的长期性认识不够。语音是技巧性的,需要经常练习。然而一些老师习惯把语音教学作为英语入门教学的首要任务,一旦学生基本掌握英语的发音、音标等知识后,就把语音教学丢在一边儿去,不再理会它。这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音得不到长期的练习和巩固,于是,便出现了“习英语的时间越长,语音却越差”的怪圈。

三、学生语音语调存在问题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发音习惯各不相同,受到汉语语音或方言的影响,把母语中的语言习惯带到英语发音中,以及长期忽视语音的学习,导致大多数学生语音语调存在问题,并且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1.元音长短不分,辅音容易出错。发音舌位不对,口型不准。有很多学生将长音读成短音,也有将短音读成长音的。如:将[i:]、[a:]、[o:]分别读成[i]、[a]、[o]。另外,英语中的一些辅音与汉语声母完全不同,发辅音时要感觉到气流受到某种阻碍,需要用力冲破阻碍,发出来的音不如元音清晰响亮。辅音的爆破音如:[p]、[b]、[t]、[d]、[k]、[g]等音素没有爆破,所以,在英语语流的朗读技巧中对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很难掌握。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长元音和短元音的区别就只是音的长短问题,而没有认识到发音器官的活动有微妙的区别。如:[i:]与[i];[u:]与[u];[a:]与[a]等不仅仅是音的长短问题,还有嘴形,舌位的微妙区别,其实许多学生在开口发英语语音时,舌头定位不准,口型不适合,导致读音不准。比如:单元音中的[i:],发音时舌尖要抵下齿,口型小,很多学生不重视舌的位置,随意变换口型大小,导致小口音不够小,大口音不够大;短音不够短促有力,长音又拖得不够长。2.加音和漏音现象。一种情况是词尾辅音后加元音;另一种情况是辅音之间或者辅音丛中添加元音。汉语中不存在以辅音即声母结尾的词,中国学生习惯了以元音即韵母为结尾的发音方法。漏音现象就是没把该发的音发出来,读双元音时后一个元音发音不到位,极容易引起误解、不解。3.重音把握不准。英语单词具有多音节性,因此,单词中有重读音节,亦有非重读音节。重音掌握不准,同样会造成读音失误,特别是同根词的派生词,经常在重读上有不同变化4.语调错误。由于英语教学忽略了必要的语音语调知识的传授和训练,许多学生语调平直,没有起伏感。听起来呆板乏味,不优美,不能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情感。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懂意群、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重音、节奏及语调等语音知识。不知道哪些词该重读,哪些词不该重读;不知道句中何处该停顿,何处不该停顿;停顿时不知用升调还是用降调,于是干脆一律用降调。5.节奏不鲜明,语义中心不突出;朗读一字一顿,词与词之间有不该有的停顿或者停顿时间过长,音的连接和过渡不自然,节奏感差。

四、教师语音水平急需提高,教学方法和设备有待改进

首先,教师自身基本功不过硬,对语音知识掌握的不全面。他们对有些音素的发音不得要领,只是凭感觉教学生,对语音中的不完全爆破和连读等语流、语调教学无法提供标准的示范。有的还沿用自己当初学习英语的方法,忽视语音教学,导致恶性循环。其次,语音教学方法和设备滞后。语音教学方法长期停留在教师领读,学生机械重复、模仿的模式上,课堂气氛不活跃,致使学生感到学习语音很枯燥无味,丧失了学习语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语音课很少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听力和口语教学融入语音教学之中。上语音课时,教师拎一台录音机去教室授课,授课方式只能局限于录音机播放,学生跟读,教师纠音,学生改正后再次模仿。

英语语音教学首先不应只局限于某个集中的阶段,而应当作为一项长久持续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语音练习或对语音知识作必要的补充,使学习者的语音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材也应编排科学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语音知识。其次,教师应端正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发音的信心和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配合教学,自觉模仿、正音,从而使语音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然后,教师要强化音标的学习,以帮助学生正确发音和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则;教师还应把握音素这一关键,进行字母、音素、音标同步教学,以培养学生拼读能力;在训练学生的语调语感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有节奏的朗读,有韵律的重复,及现代化的视听手段和各种媒体等直观教具,设置不同的语境以训练各种语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以提高学生对语音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调习惯、发音习惯,形成语感。

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早已超出英语教学规律本身对它的期望值。以上主要就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针对这些问题概述了几点建议。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英语语音教学,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就能把语音教学推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王桂珍:《英语语音语调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李 刚:《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教学建议》,2006。

[4]刘洪凯:《关于英语语音程序教学问题的探讨》,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