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决策范文

高效决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决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效决策

第1篇

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打造出较为成熟、适应时代需求的高效课堂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然而要改变在我们头脑中早已根深蒂固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下面是我们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后总结出的化学高效课堂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老师在转变观念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新课改是一种全新的理念,由于相应的专业培训较少,一线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肤浅,不知改什么,怎么改;有部分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缺乏学习和探索的兴趣,甚至抵触新课改的推行;有部分教师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成绩没多大变化,从而质疑“高效课堂”的作用,认为新课改形式下的“高效课堂”模式只是一种形式,摆花架子,不能很好的落实知识体系,不执行或者中途放弃教研计划。

2、对应策略

新课改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及时、深入、彻底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观念转变的快慢和程度对于新课改的实施起着很大程度的制约作用。鉴于此,针对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积极参加有关新课改的各种培训,个人参加后及时召开备课组会议传达培训精神;主动请求有经验的老师给学科组的成员进行指点和辅导;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和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制定科学、详细的教研组工作计划,任务落实到时、到人,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制定专人汇报自己学习、探索、实施的情况和存在的疑惑,小组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写成“教学反思”做好资料保存。逐渐从多角度让老师明白新课改是时代的需求,不改不行,早改早好。

二、课堂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策略

1、在自学环节,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缺乏,自学后不能提取教材中的有用信息。解决策略:教师在认真专研教材和充分解读课标后设计科学适用的“自学导航”,引领学生自学方向。在“导航”中既要包涵基础知识要点,兼顾知识的深度广度,还要在潜移默化中起着培养学生自学方法与技巧的作用。比如在学习《苯和芳香烃》时,一句“了解人类认识苯分子结构的过程”既可告诉学生一要去了解苯分子的结构,二还要关注化学学科的发展史。

2、学生阅读教材后,缺少对相关信息的归纳与总结,出现在“自学检测”环节不知或不会运用相应知识去解决问题。解决策略:一要不断告诉学生“整理与归纳”这一学习方法的好处,二要指点学生怎么去整理归纳不同章节或框题的方法,授人以渔。

3、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在“合作探究”和“交流与讨论”环节不会或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会主动去质疑同学或老师得出的结论,提出自己独到见解。对应策略: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用心去了解学生,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甚至去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有可表扬之处一定不要吝啬表扬之词。比如:内向的孩子只要他们开了口你就得表扬他敢于发言的勇气;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哪怕他答错了你也要表扬他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自信心;善于提出不同于常规结论的孩子你要表扬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勇于指出别人不足及时纠正别人错误的学生你要表扬他们的诚挚与无私……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初始阶段,只要学生开口就是进步,怕的是他们不说话。其次还要设计环节或情景去感染学生、刺激他们想说的欲望。比如基础较差,说错后怕同学取笑而不敢答的同学你可以让他们先自己给自己说,让后过渡到说给旁边的同学听,最后在讲给大家听。还可以实行小组“捆绑”等奖惩制度,只要有人回答既可给小组加分等方法去刺激他们的主动性。

4、在完成分析、讨论、归纳后,学生往往忽略整理记录的环节,加上各个环节时间非常紧凑,课后去消化巩固时缺少素材。解决策略:一是不断讲解和强调记笔记的好处,随时提醒学生记录,二要传授记笔记的方法技巧。比如在理解“同系物”这一概念时,学生记录的不是“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有机物叫做同系物”这样完完整整的一句话,而是概念中的几个关键词“组成相似”、“分子式相差(CH2)n”。这样的笔记既可以突出理解这一概念的要点,还节约了记录所需的时间,而且学生课后复习时可以一目了然。

5、课堂训练时间不够,训练题量偏少,不能达成课标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应策略:一是课前老师要充分备课,尽量设计精简的习题,二是针对不同章节或要求层次不同的内容适当设计一定量的课后作业题。毕竟高考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并非所有课时知识学生都能在课内解决,也就是说,适量的课外作业也是必需的。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相应的尺度。

6、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备课量很大,感觉力不从心。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科组的老师必须团结一致,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新课改本事就是集体才能完成的工作。所以科学、详细的教研计划,步调一致的教学观念,认真踏实的工作热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必不可少。

第2篇

关键词:决策树;启发式;免疫模糊;关联分类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1-0000-02

The Efficient Immune Fuzzy Associative Classification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Peng Yuyuan1, Zhou Cheng1, Jiang Jianjun2

(1.Guanghou Kangd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511363,China;2.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421001,China)

Abstract:Just everyone knows that traditional decision tree arithmetic,for example ID3,C4.5 etc,simple logic expression is poor,computing mutual information is complex,performance improving is great difficult,only consider error rate of decision tree,not take into account node and deepness of tree,one by one explore for property value grouping,no use a mechanism of heuristic search and grouping efficiency is great poor.Aim at the situation,the paper presents an immunological fuzzy correlative classified decision-making arithmetic.

Keywords:Decision-making tree;Heuristic;Immunological fuzzy;

Associative Classification

关联规则在分类问题上已经使用多年,一般来讲,它比TDIDT算法[1]有更高的精确度。CBA,基于关联的分类[2],是使用关联规则去建立一个完整分类模型的一种算法。在CBA中,所有的类关联规则都可以从训练集中得到,大多数都用于去建立关联分类模型。

基于多关联规则的CMAR分类算法[3],与CBA不同在于:频繁项集挖掘方法和它们之间的分类结构上。CMAR分类算法采用一系列FP-Growth算法得到有效的决策树结构分类规则,而不是处决于分类数据的单一规则。

基于预测关联规则分类的CPAR算法[4],该方法避免了CMAR分类算法所产生的大量后选规则处理,CMAR直接从传统规则分类模型训练数据集中产生规则。

一般来讲,评价关联分类决策树两个重要特征是精确度及良好的组织性。上述算法在这方面仍存在不足,鉴于此,本节所提出的免疫模糊关联分类决策树方法将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更清晰的组织模型。

一、基于免疫原则模糊关联分类设计

人工免疫系统可以看成是通过一个理论上的免疫学所遵守的免疫函数原则及机理的一个可计算系统。AIS的出现对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AIS已经广泛应用许多领域,如:模式识别,分类,优化,数据分析及安全计算等。

被提出的算法是基于无性选择原则和自然免疫系统的特征,无性选择原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形成,经常用于解释成自适应免疫对抗原刺激的一种响应。被提出的算法演绎了一系列抗体,目的就是要获得一个带最大分类精确度的紧密分类。成员函数参数和包括许多规则的模糊规则集在同一时间被进化。

在被提出的算法中,每个抗原代表一个事例,每个抗体代表一个模糊规则。一个模糊规则能够通过每个模糊集相关联的成员函数和规则集而被确定。每个抗体可以通过规则的先例和每个属性的成员函数参数进行进化。当一个规则的先前部分被确定后,它们的结果类和确定的等级可以通过上面所说的得到。

在本研究中,假设每个属性有五个语言术语表示,使用整数1-5表示五个语言术语,整数0表示不在意的条件,用三个参数来代表每一成三角形的模糊集。为了得到同类的染色体,整数被选择去代表这三个参数。每个成员函数完全由三个参数决定:开始点X1,中间点X2,结束点X3(X1≤X2≤X3)。设变量X范围是[a,b],s(s=0,……..50)表示Xi(i=1,2,3),那么Xi(i=1,2,3)能够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

Xi=a+s*step,i=1…,3,这里:Step=(b-a)/50;

假设每个抗体由m个规则构成,那么整个个体的长度是:m*n(5*3+1),并且抗体能被表示成:Sl= (R1….., Rm)

其中,Ri=(ant1…., antn,p1…,pn)代表第i个规则的参数,anti代表第i个先前条件,pi=(ai1, bi1, ci1,

……ai5, bi5, ci5)代表第i个属性的参数。

二、免疫模糊关联分类决策树的实现

(一)基于属性并行处理分裂方法

对每个特征,为发现最好的分裂,我们需要做同样的操作,因此,每个节点可以通过把特征分布到次处理器上进行并行处理。下面给出这种思想的代码:

FParallel(Node n,Instances x,Features f)

For each feature i in f

Submit fi and n to slave processor

Endfor

CREATE_CHILDREN(n,x,bestfeature)

Call FParallel for each child node

该算法中,首先把将要处理的特性和数据送到次处理器。在次处理器部分,对每个属性fi,它们将找到最好的分裂(Si)和最好的增益(gi)。在计算后,最好的分裂(Si)和最好的增益(gi)送到主处理器中,通过这些最好信息增益的最小性,我们能够找出整个分裂中的最好的分裂。在求最好的信息增益时,我们采用c4.5算法。

基于并行处理特征的优势在于它执行的简洁性,因为对每个特征我们已经具有c4.5算法的一系列编码,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剪枝及很方便把代码送到次处理器去发现最好的分裂属性。

根据我们已经有的数据集,基于并行处理的特征性能有时可能会改变。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只包含离散属性的数据集,因为,获得离散属性的信息增益时间复杂度为O(N),那么这时,所加载的平衡度将是好的。如果在数据集中有两个类,我们不需要用一个方法把类分成两个组。所以L=1。在这样的事实中,处理离散属性和连续属性的时间复杂度是相同的,并且次处理器加载的方法也一样。在连续属性的事例中,c4.5算法在每一个连续的属性上以同样的方式加载,但这时在离散属性上的时间复杂度是O(N log N),而不是O(N)。如果多于两个类,对连续属性为找出最好分裂的时间复杂度是O(LN)。

(二)基于节点并行处理分裂方法

决策树在每一个决策节点中的构造过程是一个递归过程,所以我们可以把决策树的节点分布到处理器进行处理。下面的算法显示了基于节点的并行处理方式:

NParallel(Instances x,Features f)

Queue q=Emptyqueue

Enqueue(q,RootNode)

While(Not Empty(q)

Node=Dequeue(q)

Enqueue(q,Node.chile nodes)

End while

该算法中,使用一个队列去处理当前未展开的节点。如果在该队列中有节点,就从该队列中出队并把节点送到次处理器去找最好的分裂节点。因为C4.5算法已经对单节点进行了定义,所以每个次处理器能够调用那些代码序列去找最好的分裂节点。在产生扩展节点后,所产生的孩子节点将进入队列已供以后处理。当该队列中没有节点可以扩展时,算法终止。

基于并行处理的节点,在主处理器和次处理器之间所花费的时间是最小的。对单个节点来讲,只有一个信息通过。如果决策树较少,根节点的处理时间将比整个树其他节点大得多。基于并行处理节点的缺点是在深层中找最好分裂节点时,复杂度会下降,在这样的事例中,在次处理器之间可能会出现加载不平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免疫模糊关联分类决策树与传统的决策树技术相比,在时间和空间复杂性上都会明显降低,特别是对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决策过程更是如此。使用这种改进决策树技术会使整个系统的决策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能够对管理者的分析、判断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区志毅,周海波.决策树算法的一种改进算法[M].计算机应用,2008.6

[2]周亮.基于原形抽象和分类价值量的决策树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8

[3]胡记兵,蔡家楣.一种决策树算法的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4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困境;解决策略

一、高效课堂下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

高效课堂下小学数学教育有以下特点:

1.基础性对应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偏重基础,在考虑到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其基础性旨在使全部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构建起知识结构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一阶段教学主要有普及知识的作用,而不在于择优培养。

2.“开放、互动、小组合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这一阶段的教学必须贴近日常,将逻辑严密、思辨性强的问题转化成生活情景,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教师、学生间的互动,更深入进行小组合作,以便灵活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生成”即长久习惯的培养

学习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能力。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正处于价值观形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通过高效课堂的熏陶能够“生成”自觉、认真等学习习惯,对学生之后的教育受益匪浅。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困境

高效课堂教学是“结构、开放、互动、小组合作、生成”各环节和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包含着诸多个体和诸多矛盾。比如,课程安排不合理,有些教师由于课时紧,会出现“赶课”的现象,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扎实;新教材变化较大,不仅仅是难度,更有结构和目标的变化,受小学生认知程度的限制,使教师陷入讲深了怕不理解,讲浅了怕不到位的两难境地,因而无法在“开放、互动、小组合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小学阶段正处于童年的“尾巴”,学生往往玩心重,不爱学习,缺少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厌学情况;有些经验不足的教师由于讲课形式单一,教学能力不高,缺乏创新和实践精神,想要提高效率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些教师对职业本身缺乏热情,上课敷衍了事,对改进教学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因而耽误了学生的发展,因而在“生成”学习习惯这个环境中还有很多缺漏。这一系列的现状,正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但这些困境是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方法等加以改进的。

三、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目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身心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条解决策略。

1.以小见大,从深入理解学生开始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主要地位,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深入理解每个学生,对学生知根知底才能构建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比如,根据学生卷面成绩推测其计算能力,进一步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结构等。

2.以点到面,从各方面尊重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明确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各科目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尊重都应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差别对待一些学习较差、行为不规范的学生。教师应该在“互动、合作”的环节,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各方面尊重学生的身心差异。

3.由浅入深,设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计划

高效课堂教育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它需要每一个学生、教师、家长相互配合,积极促进,然后有选择地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思想进行辅导。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做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计划,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结构、开放、互动、小组合作、生成”各环节的推进实施。而教学计划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引导学生参与的方面,抓住学生学习思绪的高效时间段,快速把重难点知识通过“互动、合作”等环节传递给学生。

4.推陈出新,心理辅导同步进行

小学教学中开展高效课堂建设不仅需要改变传统的知识教授方式,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合理的方式把自己的学习需求、心理想法等表达出来。因为小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高效课堂各环节的建设需要严密根据学生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好的效果。比如,教师根据学生反映的自卑心理情况,统筹规划,帮助学生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阴影,以保障后续的知识内容教学和“互动、小组合作”等环节,能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紧密结合,从而达到高效有序的学习。

5.“教”“学”有所依,顺应新课改要求

新课改的要求之一是学生能自学,学生能表达,学生能创造。系统的高效教育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前狠抓师生的思想观念转变,切实进行相关的思想观念转变培训。比如,教师通过培训提升自己对新课程基本要求、方向和依据的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立自主参与学习的教学计划。再如,教学管理方面也应该和新课改紧密结合,把落后的评价制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完善评价、奖励制度等。教师在课上多做指导,而不是多控制学生学习,只需要促进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方向和核心内容,有目的地学知识,这样就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就促进了“结构、开放、互动、小组合作、生成”各环节的实施。

总之,新课改以来,打造高效课堂一直是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是新课改侧重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成课堂的需求者,而不是接受者。虽然建成“结构、开放、互动、小组合作、生成”的高效课堂的各环节中会存在各种不可避免和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我们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坚定信念,吸取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高效课堂一定会越来越完善。只有不断地创造,才能永葆教学青春与活力,只有师生一心,才能创建出高效的教育课堂,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最有益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毛云.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用兴趣引导学习[J].新课程(教师),2014(12).

第4篇

[关键词]办公室工作;执行力;服务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23-01

强化办公室自身的执行力,做好表率,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每一项任务,以办公室系统的高效执行来推动整体工作的有效落实,对服务企业决策至关重要。

1 着力打造更高效率的运转中枢

值班工作要恪尽职守。要牢固树立“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持续提升值班人员综合技能,锤炼“严细实”工作作风,做优日常值班工作,完善日常岗位值班、节假日值班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落实首问负责制,强化应急值守,认真执行油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突发事件信息处理程序,准确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密切内外部联络协调,树立良好“窗口”形象,充分发挥“枢纽”作用。

文书办理要规范高效。精细文书处理的闭环管理和节点把控,在系统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完善网上办文的过程“留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建成联系各方、流转高效、即用即查的全天候文件处理中心。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领导办公会议纪要整理和会议资料的存档管理。依托办公信息平台升级,加强保密技术防护系统,落实公文处理安全保密机制,确保文件安全流转。认真落实请示文件限时办复制度,加强规范性、合规性审查,即时呈转、按时催办、及早答复,切实提高请示文件办理的质量和时效;密切跟踪请示文件办理进程,适时按需反馈办理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做到急事急办、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公务活动要严细规范。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审批程序,规范服务标准,精打细算,压减费用,树好形象。做优标准化服务、做实个性化服务、突出精细化服务。要按照“事前充分准备、事中优质服务、事后梳理总结”的工作要求,抓好活动的组织运行,强化全过程无缝隙优质服务,实行表单运行管理,精细服务,提升会务接待工作层次和水平,提升服务信息推送效率,擦亮“窗口”形象。

政务督查要高效落实。完善专项督办机制和政务督查考核机制,着力督促决策部署落实,从严领导批示督查事项的跟踪督办反馈,从细领导批示交办和会议议定事项的高效督办反馈,从实领导决策部署的定期督办反馈,加大反馈情况评判和政务督查业务考核力度,力争在推动政令落地、提升工作时效和转变工作作风上取得新成效。

2 着力提供更有质量的参谋服务

信息调研要提升价值。信息工作注重在保证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份量上下功夫。要强化考核激励,实行政务信息工作量化考核,结果纳入执行力年度绩效考核;完善政务信息工作平台,展示和交流政务信息工作成果;开展好树先评优工作,充分调动各单位积极性,确保信息数质齐升。调研工作要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保效创效、降本增效、深化改革、管理创新等重点、难点和热点,开展“短平快”调研,联合联手联动,采取座谈交流、现场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反映实情、提出建议、推动工作。要优化选题立项、业务交流、合作众创、成果共享的推进机制,推荐优秀调研成果参加创新成果评选,为调研工作多出精品提供有力保障。

公文制发要规范严谨。强化精品意识和法制意识,加强综合审核和业务指导,坚持少发文、发短文,进一步提升文件质量和制发时效,做到优质服务、规范严谨和依法合规,切实维护公文的操作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建立制度类公文修订解释说明制度,提高审批和审签效率。史志编纂要服务现实。推进和加强史志资料建设,突出强化以资料为重点的基础工作。大力推动以资料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编研工作,创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推出展示油田成就、反映油田特色的史志新成果,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3 着力构建更加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

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力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制度建设。以“按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为目标,按照简明、务实、管用的原则,抓好制度梳理完善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度体系,努力推进管理经验的集成、提升和应用。建立制度问题快速处理机制,动态优化,持续改进,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抓好制度的宣贯。通过宣传、解读、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制度、理解制度、掌握制度,熟悉本岗位相关制度和流程,增强依法合规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要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落实。各单位办公室要结合实际,将相关制度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岗位,明确责任主体,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要突出业务流程管理,加强制度执行落地的过程控制,专项业务要严格按工作程序运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制度和程序嵌入管理流程,确保制度规定不可逾越,切实把制度落实到工作的每个阶段和环节。加强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完善制度执行考核办法,增强制度的权威性。要认真抓好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的落实,针对内审外查和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抓好整改和规范,切实压减管理费用,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进一步发挥办公室系统整体合力。树立大办公、大协调、大服务理念,深化系统管理,充分发挥办公室系统人力、信息、物资、公共关系等资源的整体优势和系统效能,扩大共享范围,搭建好纵向、横向沟通交流网络。对内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办公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搭建畅通的交流平台,通过网络交流、电话咨询、调研走访等方式,在办公室之间形成沟通交流长效机制,相互学习借鉴,提升整体水平。办公室系统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协调,加强资源共享,加强工作配合,发挥办公室系统整体优势,使工作推进更有力度,圆满完成任务。

4 着力建设一流的办公室团队

要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子,严要求,正作风,提素质,努力打造作风硬、业务强、敢担当的队伍。坚持抓好学习。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员工全面认识油田面临的形势,深刻领悟油田的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中心工作上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锤炼作风,在努力工作中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身于改革发展的事业中。锤炼严细实的作风。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发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深入开展“践行严细实,全力创效益”活动,坚持细字当先,严字当头,实字当家,融为一体,让严细实在办公室系统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及体系结构

(一)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 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在各业务处理子系统积累的历史数据为基础的情况下,根据领导对辅助决策信息的需求,以及财务分析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一个专用决策支持系统。传统的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局限于实现财务的反映与监督职能,缺乏对财务的预测和决策功能,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是能够直接用于支持单位高层财务管理决策。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为高校财务决策分析的制定提供支持的一个计算机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在高校财务领域的应用。

(二)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 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在逻辑层次上可分为信息采集层、信息利用层、信息展现层三大部分,如图1所示。(1)信息采集层为整个系统提供面向主题的数据环境,高校现有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学生收费、工资发放等业务子系统均包含在信息采集层之中,主要负责为决策支持系统搜集财务原始数据信息,并进行简单加工和汇总存储。对于多数高校而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有待利用的历史数据,为系统构建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基础。(2)信息利用层在信息采集层之上,本层集中了系统的主要应用部件,构成信息综合利用的引擎,是整个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层。在这一层,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利用现有各系统基础数据,根据业务分析需要,通过抽取、清洗、转换、整合、装载等,建立高校财务数据仓库,以形成决策支持的支撑功能。其次,分析模型库与专家知识库。模型库通过选择合适的预测、决策、统计模型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加工,比如用于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发展潜力、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各级各类指标公式等。知识库保存数据挖掘结果和财务专家经验的模式,并提供给决策问题处理,可供实现定性分析,比如某个指标值的熟高熟低、好坏优劣的评定等。(3)信息展现层提供数据分析结果的表达、共享与传递的功能,是信息服务的主要平台,主要包括数据展现与人机交互、信息等。这一层,高校需要考虑的应当是针对不同的决策信息需求者采用不用的信息展现方式,或者依据不同用户、不同级别划分不同层次的信息范围,以确保各类用户对决策信息的数据获取,同时还有系统展现的网络运行平台,用户与管理的界面设计等。三层体系结构,充分体现层次化的系统设计思想。每层次功能分布合理、逻辑性强,各层次间接口清晰,适合于规模扩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既有利于系统的逻辑设计和开发,也能方便、灵活地进行物理分布实施,达到系统性能的充分发挥。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还通过业务协同平台与学校中的其他系统发生联系。业务协同是充分考虑学校的整体性和学校内各部门、岗位之间的业务协作关系而提供的一种信息获取、加工、传输与综合利用的基于信息流处理的工作方式。在业务协同的基础上,保证学校内部各层次、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对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不同需求,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标。

二、构建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实际,充分调研,找准决策需求,明确服务对象,做好科学规划搞好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工作,结合实际,充分调研,找准决策需求,明确服务对象,做好科学规划是关键。主管领导要坚定构建决策支持系统、推进财务信息化的决心,重要事项要亲自决策,人力财力要予以保障。要成立一个专门领导小组,找准各部门各级人员对财务决策分析的需求,明确服务对象,做好科学规划工作。科学规划要以实用性和综合性为重点,既注重基础性工作全覆盖,同时技术上适度超前,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在进行具体规划时一定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高校成熟的校园网络,结合高校现有的流程处理和业务需要,制定出适合本校特点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力争以适当的规模和成本做出最合适的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二)统一规范财务信息标准,明确财务决策范围,做好系统构建所需数据的基础性工作 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采集是通过校园网将各分部数据库中的数据集中到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包括学校财务相关的基本信息、收支费用基本信息、业务管理信息等一系列与开发财务模型有关的数据表。另外可以充分利用WEB服务的全面化及多层次化获得相关的教务、学工、后勤、图书馆等职能部门提供的服务,这就构成了重要的外部数据源。由于数据来源于多个业务管理系统,没有统一的基础标准,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是构建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标准,这些标准要贯穿从逻辑建模到物理实现整个系统全过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分为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信息系统开发标准、信息交换接口标准。

(三)更新财务观念,加强技术培训,培养高素质的高校复合型人才财务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变得更加开放,财务资料通过网络实现共享,财务信息化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财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水平,更好地适应高校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高校亦应积极引进或培养兼具会计专业知识和信息网络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充实到财务部门中去,只有既精通会计又精通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把财务信息化的工作做好,高校更应重视对财务信息化骨干力量的培养,加强对财会队伍的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战斗力,加速高校财务信息化进程。

(四)建立与完善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内部控制制度 在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平台上,由于计算机具有自动、高效的特点,许多不相容的工作都合并到一起由计算机统一执行,这样很容易形成内部隐患。高校应始终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结合系统的特点,及时制定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完整。实行严格的系统软件授权制度,应设置有关操作人员的姓名、操作权限、相应人员的密码和电子签名。同时要按操作权限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和修改,为了防止非法修改软件,必须对软件的修改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

(五)强化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安全建设与管理 加强信息技术防范,提高系统安全性,采用有效的安全密钥技术、防火墙技术、经常性的病毒检测工作等方法,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抵抗来自系统内外的各种干扰和威胁。针对目前高校用户和财务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对网络安全重视不够,安全措施不落实的现状,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网络安全宣传和培训,并加大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检查的力度,以真正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尤其应避免密码泄露,防止非法用户以假冒身份对网络进行破坏,并定期对系统软件进行安全性检查。

[本文系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扬大社科2010(1)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东:《基于数据仓库的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第11期。

第6篇

1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1.1 决策方法科学化的需要

科学化、民主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两面旗帜。引进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各种方案进行全面、定量的分析,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决策的主观化。建立在数量关系上的分析方法,还有利于掌握备选方案的发

2.2.2 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作用

首先,扩大决策者的信息源,使决策更加准确和科学。传统的舆情,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普通谈话和议论之中,难以捕捉。决策者为了搜集意见而进行的调查,浪费时间且效率低,搜集到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部分遗漏或者丢失的状况,甚至出现信息失真。网络舆情弥补了这一缺陷,其形成和传递较为迅速、直接,使决策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师生的意愿,借助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力争使决策者的认识更加统一,决策更加合理、科学。

其次,提高决策对象参与权,提高决策的民主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应是决策者和决策对象互动的过程,是不断征求决策对象意见对备选方案进行遴选,做出最优选择的过程,网络舆情环境的开放性和主体的匿名性,提高了决策对象的参与权,也激发了其话语权,通过BBS、博客、MSN等自由交流、自由表态,弥补了决策者在某些问题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

最后,对决策的执行进行监督和回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决策者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决策对象的利益,要想知道所做的决策是否正确,就需要将其运用于实践,了解其实际效果和各方面的反应。决策对象的满意度和回馈意见为决策者选择最佳方案提供了说明,网络舆情实时提供了决策对象的看法,为决策者不断完善和修正决策提供了依据。

2.2.3 网络舆情的实施程序

例如,某高校欲实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相关部分制定了几种不同的课改方案,可通过以下程序进行选择:

首先,准备阶段。决策部门工作人员将各备选方案,通过校园网络和媒体报导后,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并在师生间传播,使师生可以心中有数。

其次,初步形成阶段。师生通过校园BBS、微博、E-mail等方式,发表自己对各备选方案或者某一方案的看法,并跟帖自己喜欢的主题。此时师生选择的自己认为较好的方案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而定的们需要进一步的思考斟酌。

再次,深入发展阶段。随着关注量的上升,会有更多的评论和新的方案的提出。每个备选方案都有人支持,而且持相同看法的人会形成一个舆情圈,他们的不同的评论和见解是决策者参考的主要依据。

最后,信息整合、评价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决策者将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和评价,将各方案的意见进行归类,并对收集的信息“去伪存真”。综合网络舆情和决策者的意见,做出最优选择。

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和“网络舆情方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中,我们对模糊因素集和权重集的建立,都是依靠定性分析而得的。因此,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进行量化分析之前,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非量化因素进行定性思考,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最后定量分析的结果。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实现最优选择。

在“网络舆情方法”中,首先要注意网络舆情信息的准确性。网络的匿名性,使部分师生的言论毫无禁忌,导致出现大量的无用信息或者垃圾信息,浪费决策者筛选信息的时间。其次是网络舆情信息的安全性。舆情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到非法篡改,造成信息失真,或者信息收集系统遭受病毒袭击,导致系统的瘫痪。这些都将对实施网络舆情方法产生冲击。因此,要努力建构和完善高效、安全的网络舆情运行系统,建立专业的工作队伍,为决策者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为师生发挥决策主体性创建平台,为师生和决策者的沟通搭建通道。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 要】高校负债问题一直是影响高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经过跨世纪的大改革、大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完成了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二是从高等教育的小国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大国,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成就。而伴随着高等教育大发展,一些高等学校所积累的债务越来越为政府、银行和社会各界所关注,也有不少指责、批评的声音。对待高等学校负债问题,应该站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理性分析高校负债的历史背景,客观评价高校负债背后的历史性贡献,并在政府主导下有效化解高校负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2007年完成的《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02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为88亿元,而至2005年底贷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校均贷款额4.4亿元,平均年度增幅达到76%。2007年7月初,经过对30多所知名高校的调研,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到2500亿元左右。

高校负债对高校日常教学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由于财务困难,不少地方高校在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等方面资金捉襟见肘。据一位高校医学院老师说:“高校人体解剖课需要的尸体是一次性消耗品,但其价格已从400元涨至8000元。以前上课解剖人体,现在只能用小白鼠或兔子。”

二、我国高校负债的原因

目前高校财务困境的形成是内在制度因素和外在现实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在制度层面上,我国高等学校存在极其严重的预算软约束特征,这是造成目前高校学校群体性负债的内在制度驱动与根源所在。

管理不善导致高校的损失浪费严重,2004年,教育部建立了每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而且每年公开一次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的相关数据。这是关系到学校声誉和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本科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硬件建设,盲目扩张,“过度”建设,所以,学校宁可举债也要把学校建设为现代化的高校。评估制度出发点在于推动我国高校建设,但其实质上推动了我国高校的负债。

财务管理落后。许多高校对财务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开始重视财务预算控制,但是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收入支出的预算没有按照学校当年事业发展的规划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仅凭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这种方法会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另外,学校缺乏长远的资金规划,高校事业发展规划与财务规划相脱节,无法从学校相应的预算中得到保障,这种缺乏长远性、连续性的预算不利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

三、解决我国高校负债的对策

我国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改变债务迟早会由国家解决的想法,树立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学校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自身努力改变财务困难的现状。

解决高校负债问题无非从增收节支两个方面入手,而且侧重是增收。如通过兴办校办企业以及学校和企业合作获取相应的资金赞助,或通过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出资和捐资高等教育事业,也可以通过争取国际银行组织的贷款用于地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等途径。我国高校应该学习美国经验,在销售产品和服务社会、科研经费吸纳与管理、开展社会捐赠、资本运营、开展项目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创新工具等方面寻求突破,美国高校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资金来源中这些渠道来源的资金占据40%左右的份额,而我国只有8%左右,差距非常明显。这也表明我国在社会捐赠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大有可为。所以我国高校应该学习美国经验积极开拓融资渠道,构建合理科学的融资体系。

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节约高校支出;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利用自身在学术、科研、医疗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种社会服务,并销售相关产品和服务取得收入,高校在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和高校与企业利益共享机制。

创新教育思路,鼓励民间资本和富裕家庭投资教育,主动为富人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满足对学习有针对性、实务性、高层次要求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有专业知识的高水平人才,优质教育资源能迅速产生经济收益,实现高校与富人的双赢等。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组建高素质投融资队伍,美国高校往往具有一支高素质、懂金融的财务管理团队,融投资是美国大学校长的首要任务。而我国高校基本都是核算型财务,校级领导和财务部门往往缺乏精通投融资的专业人才。学校要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资金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程序。所以我国高校必须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手段加快专业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精通投融资和财务管理的专业团队,建立涵盖财务、基建、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的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经费收支和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积极增收节支,合理安排资金,加强投融资管理。能够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低成本、高效率地融通资金,化解债务危机。可借鉴美国经验由专业人士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债务战略发展计划,并及时根据政府政策或市场变化调整学校债务。

修正会计核算基础,逐步由收付实现制为主向责权发生制会计制转移。同时,增加或调整相应会计科目,将基本建设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重现构建高校财务报告体系,以利于高校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贯穿于高校日常活动的全过程,以高校的财务报表、财务预算及其他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会计、金融、统计学和管理学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并预测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为管理者决策提供警示。

综上所述,上述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欣喜地看到,高校负债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美国高校债务融资发展的历史和管理经验对我国目前解决高校债务困境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国学者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深入探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高校能够较为妥善地解决高负债问题,高等教育也必将步入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负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93-01

经过跨世纪的大改革、大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完成了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二是从高等教育的小国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大国,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成就。而伴随着高等教育大发展,一些高等学校所积累的债务越来越为政府、银行和社会各界所关注,也有不少指责、批评的声音。对待高等学校负债问题,应该站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理性分析高校负债的历史背景,客观评价高校负债背后的历史性贡献,并在政府主导下有效化解高校负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2007年完成的《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02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为88亿元,而至2005年底贷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校均贷款额4.4亿元,平均年度增幅达到76%。2007年7月初,经过对30多所知名高校的调研,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到2500亿元左右。

高校负债对高校日常教学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由于财务困难,不少地方高校在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等方面资金捉襟见肘。据一位高校医学院老师说:“高校人体解剖课需要的尸体是一次性消耗品,但其价格已从400元涨至8000元。以前上课解剖人体,现在只能用小白鼠或兔子。”

二、我国高校负债的原因

目前高校财务困境的形成是内在制度因素和外在现实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在制度层面上,我国高等学校存在极其严重的预算软约束特征,这是造成目前高校学校群体性负债的内在制度驱动与根源所在。

管理不善导致高校的损失浪费严重,2004年,教育部建立了每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而且每年公开一次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的相关数据。这是关系到学校声誉和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本科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硬件建设,盲目扩张,“过度”建设,所以,学校宁可举债也要把学校建设为现代化的高校。评估制度出发点在于推动我国高校建设,但其实质上推动了我国高校的负债。

财务管理落后。许多高校对财务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开始重视财务预算控制,但是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收入支出的预算没有按照学校当年事业发展的规划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仅凭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这种方法会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另外,学校缺乏长远的资金规划,高校事业发展规划与财务规划相脱节,无法从学校相应的预算中得到保障,这种缺乏长远性、连续性的预算不利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

三、解决我国高校负债的对策

我国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改变债务迟早会由国家解决的想法,树立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学校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自身努力改变财务困难的现状。

解决高校负债问题无非从增收节支两个方面入手,而且侧重是增收。如通过兴办校办企业以及学校和企业合作获取相应的资金赞助,或通过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出资和捐资高等教育事业,也可以通过争取国际银行组织的贷款用于地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等途径。我国高校应该学习美国经验,在销售产品和服务社会、科研经费吸纳与管理、开展社会捐赠、资本运营、开展项目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创新工具等方面寻求突破,美国高校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资金来源中这些渠道来源的资金占据40%左右的份额,而我国只有8%左右,差距非常明显。这也表明我国在社会捐赠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大有可为。所以我国高校应该学习美国经验积极开拓融资渠道,构建合理科学的融资体系。

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节约高校支出;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利用自身在学术、科研、医疗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种社会服务,并销售相关产品和服务取得收入,高校在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和高校与企业利益共享机制。

创新教育思路,鼓励民间资本和富裕家庭投资教育,主动为富人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满足对学习有针对性、实务性、高层次要求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有专业知识的高水平人才,优质教育资源能迅速产生经济收益,实现高校与富人的双赢等。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组建高素质投融资队伍,美国高校往往具有一支高素质、懂金融的财务管理团队,融投资是美国大学校长的首要任务。而我国高校基本都是核算型财务,校级领导和财务部门往往缺乏精通投融资的专业人才。学校要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资金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程序。所以我国高校必须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手段加快专业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精通投融资和财务管理的专业团队,建立涵盖财务、基建、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的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经费收支和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积极增收节支,合理安排资金,加强投融资管理。能够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低成本、高效率地融通资金,化解债务危机。可借鉴美国经验由专业人士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债务战略发展计划,并及时根据政府政策或市场变化调整学校债务。

修正会计核算基础,逐步由收付实现制为主向责权发生制会计制转移。同时,增加或调整相应会计科目,将基本建设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重现构建高校财务报告体系,以利于高校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贯穿于高校日常活动的全过程,以高校的财务报表、财务预算及其他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会计、金融、统计学和管理学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并预测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为管理者决策提供警示。

综上所述,上述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欣喜地看到,高校负债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美国高校债务融资发展的历史和管理经验对我国目前解决高校债务困境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国学者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深入探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高校能够较为妥善地解决高负债问题,高等教育也必将步入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第9篇

【论文摘 要】高校负债问题一直是影响高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经过跨世纪的大改革、大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完成了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二是从高等教育的小国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大国,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成就。而伴随着高等教育大发展,一些高等学校所积累的债务越来越为政府、银行和社会各界所关注,也有不少指责、批评的声音。对待高等学校负债问题,应该站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理性分析高校负债的历史背景,客观评价高校负债背后的历史性贡献,并在政府主导下有效化解高校负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2007年完成的《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02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为88亿元,而至2005年底贷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校均贷款额4.4亿元,平均年度增幅达到76%。2007年7月初,经过对30多所知名高校的调研,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到2500亿元左右。

高校负债对高校日常教学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由于财务困难,不少地方高校在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等方面资金捉襟见肘。据一位高校医学院老师说:“高校人体解剖课需要的尸体是一次性消耗品,但其价格已从400元涨至8000元。以前上课解剖人体,现在只能用小白鼠或兔子。”

二、我国高校负债的原因

目前高校财务困境的形成是内在制度因素和外在现实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在制度层面上,我国高等学校存在极其严重的预算软约束特征,这是造成目前高校学校群体性负债的内在制度驱动与根源所在。

管理不善导致高校的损失浪费严重,2004年,教育部建立了每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而且每年公开一次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的相关数据。这是关系到学校声誉和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本科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硬件建设,盲目扩张,“过度”建设,所以,学校宁可举债也要把学校建设为现代化的高校。评估制度出发点在于推动我国高校建设,但其实质上推动了我国高校的负债。

财务管理落后。许多高校对财务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开始重视财务预算控制,但是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收入支出的预算没有按照学校当年事业发展的规划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仅凭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这种方法会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另外,学校缺乏长远的资金规划,高校事业发展规划与财务规划相脱节,无法从学校相应的预算中得到保障,这种缺乏长远性、连续性的预算不利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

三、解决我国高校负债的对策

我国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改变债务迟早会由国家解决的想法,树立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学校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自身努力改变财务困难的现状。

解决高校负债问题无非从增收节支两个方面入手,而且侧重是增收。如通过兴办校办企业以及学校和企业合作获取相应的资金赞助,或通过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出资和捐资高等教育事业,也可以通过争取国际银行组织的贷款用于地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等途径。我国高校应该学习美国经验,在销售产品和服务社会、科研经费吸纳与管理、开展社会捐赠、资本运营、开展项目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创新工具等方面寻求突破,美国高校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资金来源中这些渠道来源的资金占据40%左右的份额,而我国只有8%左右,差距非常明显。这也表明我国在社会捐赠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大有可为。所以我国高校应该学习美国经验积极开拓融资渠道,构建合理科学的融资体系。

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节约高校支出;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利用自身在学术、科研、医疗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种社会服务,并销售相关产品和服务取得收入,高校在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和高校与企业利益共享机制。

创新教育思路,鼓励民间资本和富裕家庭投资教育,主动为富人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满足对学习有针对性、实务性、高层次要求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有专业知识的高水平人才,优质教育资源能迅速产生经济收益,实现高校与富人的双赢等。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组建高素质投融资队伍,美国高校往往具有一支高素质、懂金融的财务管理团队,融投资是美国大学校长的首要任务。而我国高校基本都是核算型财务,校级领导和财务部门往往缺乏精通投融资的专业人才。学校要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资金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程序。所以我国高校必须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手段加快专业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精通投融资和财务管理的专业团队,建立涵盖财务、基建、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的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经费收支和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积极增收节支,合理安排资金,加强投融资管理。能够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低成本、高效率地融通资金,化解债务危机。可借鉴美国经验由专业人士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债务战略发展计划,并及时根据政府政策或市场变化调整学校债务。

修正会计核算基础,逐步由收付实现制为主向责权发生制会计制转移。同时,增加或调整相应会计科目,将基本建设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重现构建高校财务报告体系,以利于高校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贯穿于高校日常活动的全过程,以高校的财务报表、财务预算及其他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会计、金融、统计学和管理学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并预测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为管理者决策提供警示。

综上所述,上述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欣喜地看到,高校负债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美国高校债务融资发展的历史和管理经验对我国目前解决高校债务困境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国学者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深入探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高校能够较为妥善地解决高负债问题,高等教育也必将步入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第10篇

摘要:高校学生收费是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收费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初步阐述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收费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助推构建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收费管理体系,为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关键词 :数据挖掘技术;高校收费;精细化管理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育投入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费筹措呈现多元化、多样化格局。但多数高校还是以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为主。因此,学费收取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控制点。如何确保足额收缴学费,规范收费管理工作路径,创新收费管理工作手段,提高收费工作效率,已成为高校收费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收费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实行收费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就是规范收费、优质服务、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确保资金安全。一些高校的收费管理工作较为粗放,存在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不严格、管理体系不完善和制度不健全等现象,导致产生收费管理漏洞,收费工作效率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资金安全。开展以收费管理为突破口的加强高校收费精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精细化管理科学性的要求

精细化管理是始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同时也是一种管理工程,它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管理理论体系,突出体现精益生产、集约管理和注重效益的管理思想。其核心理念是精、准、细、严,其基本方法包括细化、量化、制度化、流程化。目前高校的办学层次和形式多样化,各科各类学生专业不同,收费不同,再加上转专业、中途休学等情况,以及奖、贷、减、困、补、缓等学费减免措施的存在,都增加了收费工作的复杂度,因此收费要做到及时、足额、高效,高校收费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三)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信息化程度普及较高,财务管理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信息数据,但目前高校的电算化和网络化,并不能提供收费活动中数据的分析、规划和决策活动,更不能随时从财务数据仓库中提取数据,财务信息系统存在信息不统一的现象,使得高校收费信息孤立,财务相关部门的收费系统都在独立运转,这些情况的存在都需要高校财务部门整合现有财务信息化资源,强调信息化技术和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有机整合,不断提高收费管理工作水平。

二、数据挖掘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高校财务收费系统信息中包含大量时间跨度长、范围广的数据,数据量日渐增大,查询条件日趋复杂。传统的财务数据分析是依靠财务人员采用手工的方式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效率很低,精细化管理的各种决策需要数据的支持,而信息化系统可以为精细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和决策辅助,因此,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

数据挖掘是20 世纪末崛起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一门广义的交叉学科,包括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数据统计、并行计算等方面的技术。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有数据中,提取隐含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的任务就是发现隐藏在数据中模式。根据模式特征,可分为分类模式、聚类模式、回归模式、关联模式、序列模式、偏差模式和广义模式。这些模式包括的具体算法有市场分析、聚类检测、神经网络、决策树方法、遗传算法、连接分析、基于范例的推理和精集以及各种统计模型。数据挖掘的流程具体包括确定业务对象、数据准备、构建数据挖掘模型、结果分析和知识的应用。将数据挖掘运用高校收费管理中,就能在数据量庞大的收费数据中,对数据进行筛选,提取出有价值的数据。

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校收费精细化管理策略

(一)实现财务数据无缝对接,提高收费工作效率

收费信息化建设是精细化收费管理的基础条件,其基本特征是计算机、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收费领域,使收费信息收集、提取、处理比较便捷而高效,实现收费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和高度共享,能够实时、主动的获取收费完成、催缴、执行、监督、考评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收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调整。目前,高校收费工作涉及诸多相关部门,例如:教务处、学工处、学生资助办公室、后勤管理处、银行等,教务处提供考务费、报名费等数据,学工处提供住宿费等数据,学生资助办公室提供学费减免数据,后勤管理处提供水费、电费数据,银行提供批量处理学费、助学贷款等数据,这些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不顺畅,共享程度不高,要实现收费信息在不同部门的不同角色流转中产生的数据可以关联,高校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条件成熟的优势,搭建收费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将相关部门机构设置、学生信息、基本定额信息全部纳入到平台里面,做到基础信息口径统一。其中机构设置包括部门属性、部门信息、部门职权、负责人等信息,学生信息包括学生所属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入学时间等统计信息;根据数据来源和采集途径的不同,认真梳理业务部门职责内的主要工作,科学确定工作程序,编制相应的工作流程图,优化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充分考虑采集周期和时间,实时把相关部门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加载到收费数据仓库。通过该平台,财务处可调用教务管理系统中学生变动信息及时掌握学生休学、退学、转专业等情况,及时更改学生的费用信息;还可调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学生住宿信息,及时更新学生的住宿费标准;教务处可调用收费管理系统中学生缴费信息,并以此为标准办理学生开学初入学报到注册;各二级学院可调用收费管理系统中学生欠费信息,掌握本系学生的欠费额及欠费率,进行及时的催缴;学生可通过数据平台对本人收费信息的进行查询、核对等等,使财务收费数据与业务数据实现无缝化对接,畅通收费管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科学、规范管理路径,提高收费工作效率。

(二)提高收费信息利用能力,增加收费工作针对性

学生拖欠学费一直以来都是各高校普遍遇到的问题, 欠费学生占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类模式中的决策树算法对收费数据仓库中每个学生每学年应缴纳的学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先分析欠费原因、划分欠费类型,确定催缴的难易程度,然后根据欠费类型,设计催缴方式。具体步骤有:(1 )按已知的全部缴费和欠费信息对数据进行初始分裂;(2)按已知的以往的有无欠费记录进行第二次分裂;(3)再按欠费原因分别对以往有无欠费记录再次分裂;(4)生成决策树;(5)根据模式评估对分类方法进行改进或者对决策树进行修剪,根据需要从步骤一重新开始。最后通过对决策树进行修剪把决策树转换为分类规则分析可得知出高校收费工作欠费收缴应以以往有无欠费记录为导向,提高对家庭贫困的学生的帮扶力度,加大对恶意欠费学生的催缴力度,在以在校学生人数为基准的情况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充足的学费收入。

在针对欠费学生进行催缴过程中还可采用聚类模式对学生校园“一卡通”各类消费情况进行分析,以自然月生均消费水平为基点,定义远远偏离该基点的数据为离群点,对学生日常校园消费数据进行挖掘,然后评估和解释挖掘结果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于远低于基点的学生消费人群,列为学校重点资助群体,进入学校学生资助系统,进行跟踪管理,用足用好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的资助政策,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对于远高于基点的学生消费人群,可以交与学校资助管理部门进行核实,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必要时可以建立诚信电子档案,并将分析数据提供给相关业务部门,对欠费学生在校园内的相应活动权限进行限制,如图书借阅数量、网上选课、学生注册等,实行动态化催缴管理。

(三)创新收费票据管理手段,提高收费工作水平

高校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只对实际收到的学费进行账务处理、报表反映,对应收款总额和欠费总额不予账务处理和报表反映,为全面、真实地反映高校的学生收费情况,实现高校缴费业务、票据管理以及财务核算形成对应关系、稽核关系、互相印证关系的统一管理,高校应将收费票据信息纳入数据仓库,创建一整套完善的票据自动化信息系统,加强对收费各种票据的数字化管理,健全票据管理制度,按照收费服务流程详细划分票据类型,例如:申购票据、领取票据、开具票据、核销票据等等,确保各种票据管理都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确保任何一项收费项目的进出都纳入数据仓库,以此达到对票据的信息化控制的目标,有效控制收费管理漏洞,不断推进收费工作水平上台阶。

通过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高校收费管理系统,获得大量对收费信息的采集、挖掘和分析,可以使收费业务部门管理更通畅,学生支付更便捷,财务部门监管更严密,整体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为高校收费管理精细化发展起到一个科学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魏丽亚.刍议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2012(24):36-37.

[2]毛国育.基于工作理念的高校财务数据采集与挖掘分析[J].会计之友,2013(02):114-116.

第11篇

关键词: 高校就业工作;全程信息化;就业决策;就业信息推送;就业依据采集;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360-04

自1999年开始我国普通高校开始扩招,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到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约为2001年毕业生人数的6倍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各高校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毕业生就业管理及决策系统作为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基本单元,它的建设有利于及时为毕业生提供真实、有效就业信息,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有利于提高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水平,有利于提高就业工作的效率,规范就业工作管理。

目前,随着教育工作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均已根据学校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就业管理系统,但这些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还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孤岛” 现象严重,就业管理系统独立于其他系统,无法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的同步和交换;

2)功能单一,仅对就业信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未对毕业生就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监督;

3)无决策意义,未对就业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挖掘,不能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4)无就业纸质依据的管理,未根据毕业就业状况对毕业生就业的纸质依据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

5)就业信息传递的主动性、及时性差,未建立一套主动的就业信息即时传递系统,就业信息在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上等待毕业生上网查询,毕业生无法随时随地即时的掌握就业信息。

1 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及决策系统的构架与设计

为避免出现“信息孤岛”,解决就业管理决策系统与校内其他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的问题,该系统通过利用重庆邮电大学数字化校园已建立的企业级共享数据平台库,根据WebService理论和技术,实现就业管理与决策系统的统一认证,保证了数据的实时同步和更新,提高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二次开发和其他部门提供了接口。

系统通过招聘事务管理子系统和毕业生就业管理子系统实现了对毕业生就业活动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对毕业生就业活动中的各项数据和指标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学校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通信交互子系统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就业信息传递方式,将传统的就业信息等待被查阅的方式变为主动推送就业信息到毕业生手中,实现了网上咨询、预约同网下辅导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方式。

1.2招聘事务管理子系统

该模块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从联系招聘、招聘信息、到校宣讲、笔试、面试、录用以及招聘效果评估的全过程的信息化服务,确保招聘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有效的信息技术保障和约束,保证了就业服务的质量。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远程面试的方式对毕业生进行考察,为适应就业工作的需要,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系统在面试管理功能中,增加了远程视频面试的功能,毕业生通过统一的平台参加单位组织的面试,保证了面试的真实性,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便利。

1.3毕业生就业管理子系统

其中,毕业生就业纸质依据是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判定依据,例如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三方协议书或劳动合同、考研入学通知书、待就业登记表、出国登记表等。从CNKI检索的数据来看,目前各高校均未将毕业生就业依据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引入就业信息化工作中,由于方案报送时间紧张,部分考生的就业依据返回不及时,毕业生数量大,毕业生填写的纸质依据复杂等原因,因此毕业生就业纸质依据的采集也是就业过程中最为繁杂的工作,该子系统通过毕业派遣数据中的就业状况实时生成各项就业依据的应收情况和已收情况,使用条码技术对纸质依据进行了数字化,实时记录毕业生就业依据的收集情况,确保了就业方案报送过程中相关就业依据准确、有序、完整的采集和归档,实现了就业纸质依据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

1.4数据报表及决策支持系统

1.5通信交互子系统

2 结论

本文通过走访和调研部分高校就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结合重庆邮电大学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依托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平台、功能全面、方便二次开发的高校就业管理与决策系统。该系统率先提出了对就业依据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就业信息主动推送技术,以及毕业生就业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该系统的使用保证了就业工作全程信息化、规范了就业工作的管理,改变了就业信息化系统“信息孤岛”的现状和就业信息传递的模式,为学校决策提供了真实、准确的支撑数据,提高了学校决策科学化水平,对于构建高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范重庆. 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平台系统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45-46.

[2] 李志更,唐志敏.国外基于电子政务的公共就业服务的实践与启示[J]. 电子政务,2010(5):3-10.

[3] 肖d.浅谈俄罗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系统.[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7):69-71.

[4] 曾维佳.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1(7): 125-126.

第12篇

[关键词]决策行为;信息共享;联合决策;有效沟通;权力分散;决策效果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9—0019—05

一、引言

决策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管理可以看成是一个对决策进行管理的过程,是一种决策管理。高层管理团队(TMT)由拥有企业战略制定权和很大行政权力以及各方面知识、经验丰富的专家等组成,是企业决策的核心力量和典型形式,由于TMT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TMT所作出的决策是企业最高层次的决策,是影响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的关键性决策。对TMT决策行为及决策过程的研究有利于把握TMT特征对决策效果影响的实质,提高团队及组织绩效。

二、高层管理团队决策反映一判断模型

决策是管理者对外部环境信息刺激的反映结果,行业发展、竞争动态、资源情况的变动都会对管理人员产生决策刺激。管理人员受多因素影响,只能接受所有信息的一部分,由于个人敏感程度和感知力的不同,其只能对更少的一部分信息作出反映。当TMT对一些特定信息产生反映的时候,在自身知识体系基础上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会迫使他们对是否需要作出重要决策作出初步判断。最终的决策,是TMT根据自身价值观过滤的重要信息,在决策行为、决策过程以及TMT个人偏好集结下形成的方案。由TMT价值观筛选出的重要信息,便是TMT决策信息源。

在此过程中,被管理者不同层次的能力所筛选出来的信息,在决策判断的不同阶段起到了作用。外部客观信息通过有限理性转化为TMT接收到的信息,此时有限理性和接收到的信息共同形成环境刺激;接收到的信息通过个人敏感程度及感知力转化为感受到的信息,共同作用于决策层反映阶段;感受到的信息通过TMT的知识体系和理解能力转化为理解后的信息,在决策判断阶段起到主要作用;最后的决策形成则是价值观和TMT决策信息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1所示:

三、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在对TMT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将焦点集中在TMT特征上,TMT的特征其实是其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异质。然而这些敏感程度、心理素质、价值观、认知等能力和素质在现实活动中是难以区分和衡量的,于是一些学者将对不可观测的特征转化为对可观测特征的研究,这些可观测的特征包括人口特征和偏好特征两方面,教育程度、性别、年龄、专业背景、风险偏好都属于可观测的高层管理团队特征。这些特征往往是通过一些中介间接对TMT团队绩效的影响。大量研究已经证实TMT特征对决策效果有影响,本文建立的高层管理团队决策效果影响模型,选取了决策行为作为TMT运作过程的切入点,研究高层管理团队决策行为对决策效果产生的影响及变革型团队领导风格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图2为本文研究假设框架:

学者们从单独研究团队沟通、合作、冲突、激励等转而将不同要素整合起来研究团队运作的过程中提出了“行为整合”的概念。Hambrick(1994)将高层管理团队行为整合归纳为三个关键要素:团队合作行为的水平、信息交换的质量和数量、对联合决策制定的强调。Sim-sek(2005)从合作行为、信息交换、和联合决策三个方面对高层管理团队的行为整合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经典量表。国内学者马可一(2005)验证了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包括合作行为、信息交换和联合决策三个维度,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高管团队的行为整合对组织绩效有促进作用。孙海法,刘海山,姚振华(2008)认为高层管理团队的行为整合应包括沟通频率、信息分享充分性、决策参与、合作行为四个维度。笔者在对文献梳理的过程中发现团队运作的众多研究变量如冲突、领导、信任、忠诚度、凝聚力之间很多存在相互解释关系。Simons和Peterson(2000)的研究也发现团队之间的沟通频率能增强高管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Simsek(2005)的信息交换维度测量指标也更偏重于沟通。Eisenhardt,Bourgcois(1988)发现,当权力越倾向于集中时,政治就越倾向于显现,他们通过实证检验了组织的政治活动与组织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权力分散和有效沟通加入到高层管理团队决策行为的衡量要素中。信息共享:决策过程中所分享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信息流的数量、准确性及更多高质量和创新性观点的提出;有效沟通:决策过程中的沟通频率,战略任务清晰地表达及准确理解;权力分散:决策过程中的权力分散程度;联合决策:决策过程中高层管理团队内部成员的互助行为与相互依赖程度,从上述四个维度研究高层管理团队决策行为对决策效果的影响。本文提出如54个假设:

Ha1:信息共享对决策效果具有正面影响。

Ha2:联合决策对决策效果具有正面影响。

Ha3:有效沟通对决策效果具有正面影响。

Ha4:权力分散对决策效果具有正面影响。

研究表明有效的领导可以通过影响团队运作的进程、团队气氛、行为规范等提高组织绩效,因此团队的领导风格影响着团队的行为整合,也影响团队战略决策过程。众多学者对领导风格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其中广受认可的是美国学者巴斯等人提出的将领导风格分为交易型和变革型两个维度,并且进一步证实对领导风格的研究不仅适用于个体也同样适用于群体。Mullen,An-thony(1994)等人的研究发现命令式的领导会导致群体做出低质量的决策。国内众多学者也对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绩效或组织绩效具有正向作用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高层管理团队的领导风格也可分为交易型和变革型两个类型,高层管理团队的变革型领导风格对决策效果起正向作用,且与高层管理团队的决策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b1:变革型团队领导风格在信息共享与决策效果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Hb2:变革型团队领导风格在联合决策与决策效果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Hb3:变革型团队领导风格在有效沟通与决策效果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Hb4:变革型团队领导风格在权力分散与决策效果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Hc1:变革型团队领导风格在信息共享与决策效果之间起调节作用。

He2:变革型团队领导风格在联合决策与决策效果之间起调节作用。

He3:变革型团队领导风格在有效沟通与决策效果之间起调节作用。

He4:变革型团队领导风格在权力分散与决策效果之间起调节作用。

四、数据分析

除控制变量外,问卷均采用Likert 6点量表的形式对所有变量进行测量以避免被试的“趋中”反应定势。本文采用的量表主要源于国内外学者所开发的经典量表并在此基础上作了适当的修改,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并通过对各变量进行Alpha系数估计、KMO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可保证量表数据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

表1为决策行为的四个维度与变革型团队领导风格及决策效果的相关关系,从数据可以看出各变量与决策效果均显著正相关,信息共享与决策效果显著正相关,(B=0.687,p

变革型团队领导风格在决策行为与决策效果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信息共享与决策效果(p=0.687,p

变革型团队领导风格对决策行为与决策效果的调节作用检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如模型1所示,信息共享与决策效果显著正相关(β=0.678,p

五、结果讨论

第13篇

一、高等学校完善会计决策与控制体系的意义

(一)高教大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切实提高管理效益

自《面向21世纪振兴行动计划》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通过大发展步入大众化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主体的各高等学校要持续协调发展,必须以科学管理来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经济学中管理的含义是:在既定资源的投入条件下如何提高效率。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高等学校所面对和所需要的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了。高校在履行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的过程中,已由单纯的社会事业型变成了事业经营型,其办学行为已与社会经济行为融为了一体。良好的管理效益是高等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二)提高高校管理效益的关键是决策与控制

决策,就是从为达到同样目标而采取的许多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判断过程,决策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管理决策创始人,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正确的决策符合教育和客观经济规律,能够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完成学校的既定目标,是提高高校管理效益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决策需通过完善的控制体系保障实现。控制,就是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有计划地按决策的既定目标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可分为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高校提高管理效益,内部控制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高校经济效益需完善会计决策与控制体系

高校管理在国家财政已取消了全额预算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了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节约留用”的原则的情况下,财务管理的作用及意义被日益突出出来。维护学校良好的财务状况,加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高等学校财务在理财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追求资金的使用效益,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经济环境下,会计决策成为与保障高校的教学决策、科学决策、人事安排决策、物资供应决策、后勤服务决策等经济效益决策的双刃剑,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经济效益决策中心是会计决策。

高校的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自产生之日起就与会计信息质量密不可分,会计信息是决策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直接关系到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影响高校管理的经济效益。同时,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形成上下协调、前后呼应、相互制约的控制能力,强化监督、堵塞漏洞,防止错误和舞弊,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而且内控制度的完善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为目标,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直接促进高校经济效益。

二、高等学校会计决策与控制的特点

会计决策与控制是在会计的专业领域中所体现的具体管理职能,科学的会计决策与控制借助于完善的会计决策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得以实现。高校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由于其上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到目前虽然在财务管理的大环节上已有一定的规范,但还缺乏系统的管理,存在一些不足。

(一)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存在局限性

高校普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平台,较之过去传统会计手工记账生成的会计信息有极大的促进,降低了劳动强度,使账簿与收支册不符等差错率大为下降,改变了手工记账只有到月底才做月结,平时无法得到财务报表等信息的绝对静态状态。但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不少局限:系统信息处理方式单一、系统缺乏管理会计职能、系统所生成输出的会计信息有限、系统缺乏信息交流界面,不利于校内部各部门间交流。

(二)片面强调不相容职务分离使管理信息成为信息孤岛

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出现差错和舞弊又便于掩盖其错弊行为的职务。高等学校管理中历来对不相容职务分离工作非常重视。各学校都专门设立人事、教务、资产管理、科研、财务部门等作为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以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事实上高校的管理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会计的角度,学校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无一不与财务管理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现实的高校管理中,各部门都运用机辅助管理,但数据都是分别生成,各自为政地运用各专业的管理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学校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帐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实物帐严重不符,学费收缴明细帐与学籍管理情况不一致是许多高校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把学校的人权、财权、物权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实现了不相容职务分离,但使数据割裂,使各部门的管理信息成了一个个无法协同发挥作用的信息孤岛。

(三)未能充分运用校园局域资源进行会计信息交流界面的建设

目前各高等学校都拥有较完善的校园网络资源,但对网络财务管理系统使用非常贫乏,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上一般都是以财务部门内部组成的局域网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实时处理业务系统,对运用校园网资源的效率有限。在校园网上实施的主要是由财务部门维护财务的法规与相关政策的信息,或开通一些职工个人工资信息等查询系统,缺乏高校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数据与财务部门核算互动交流处理的界面。

三、以CIM哲理为指导进行高校会计决策与控制系统的建设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高校会计决策与控制系统的建设首先应解决的是会计信息的孤立问题,因此导入CIM哲理作为指导具有实际意义。

(一)关于CIM哲理

CIM是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的缩写,CIM的哲理提出者是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博士,在1974年提出来的解释为:组织现代化生产的哲理。欧共体CIM-OSA(开放系统结构)课题委员会定义为:CIM是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的综合作用,旨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响应市场的能力。

(二)CIM哲理的价值

CIM旨在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和对市场多维变化的响应能力,按CIM哲理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CIMS,抽象地表述就是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这种理想的运作不可否认地由高度的信息集成与物理集成为支撑,以人的集成为关键。因为在市场分析、决策、生产经营目标的确定、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新的构思永运需要人的创造性。CIMS作为人、经营、生产、技术的集成系统可以满足这种及时、精益生产方式的需要,并已取得惊人的效率,实现了它应有的价值。邯郸钢铁集团公司作为国家863的《邯钢CIMS重点示范工程(一期)》的信息化建设,是CIM哲理在应用的成功案例。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一种称为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资源计划)的新型企业管理系统在国外逐渐兴起,众多的企业纷纷建设自己的ERP系统。在,联想、康佳等国内知名企业不断加入实施ERP行列之中。回顾ERP的轨迹,ERP是由20世纪80年代的MRPⅡ演进而来,而MRPⅡ的代表技术就是CIM。

(三)完善高校与决策体系的思考

1、加强信息集成,建立会计决策控制系统

企业的CIMS系统从上至下一般可分为四个级次:企业管理决策级、生产作业调度级、过程控制级和基础自动化级,在信息集成的支持下实现的。高校的会计决策控制系统的完善可以引入企业CIMS的理念与,以高校各职能部门核算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由下至上依次为职能业务层、会计核算层、内部管理层、财务决策层。

按照CIM哲理物流和资金流集成的理念,就要把会计数据的取得延伸和前置到物流业务发生时,即把职能部门在履行资产管理、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职责时产生的物流、信息流等业务数据存入与会计核算部门统一的数据库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为系统的职能业务层;会计核算层根据职能业务层基础数据,按照会计制度编制记账凭证,实现会计业务,而完成会计业务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职能业务层的数据进行审核的过程,大大增加信息的真实性,并真正发挥出会计部门对业务部门的监督控制作用,经过核算处理的数据为向内部管理层提供的信息,同时向外部使用者提供统计会计报表或同时生成职能业务层的职能业务信息,会计核算层再根据管理层下达的控制信息不断调整具体工作,并把调整信息及时传递给职能业务层;管理层处于系统的中间层,起着中枢作用,它根据内部核算层提供的核算信息,经过统计,产生一系列财务信息,提供给决策者,同时又能对外提供有关财务计划方面的控制信息,并结合外部输入与决策层提出的管理计划和控制指标信息等指导会计核算层不断改进工作;决策层是系统的最高层次,它根据外部瞬息万变的动态、发展信息,在充分分析内部中层管理者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高层领导者的智慧,提出预测和决策信息,并下达决策方案。当然以上系统的运行必须在各个级次的自动化建立的基础上,各层级之间有相互联通的,能实现各种数据的整体集成功能,产生实时的动态信息,实施对高校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运行与控制,达到进行预测、控制和决策的目的,做到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阐述上述系统的构架,以固定资产管理为例,对高校决策会计决策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在形成固定资产需求的前提下,首先由需求部门向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提出固定资产需求申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已有的规定进行审批,并将审批意见中有关资产基本性状、使用部门、资金需求概算等基本信息输入机并传递给会计核算层,会计核算部门依据资产管理部门计算机传递的信息提供固定资产采购的资金支持;在购入资产后,办理固定资产的验收、领用手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把验收领用手续的基本信息如采购价格、资产性状、领用部门、经办人员等输入系统数据库,会计核算部门依据现有规定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传递的信息进行审核,以经审核无误的信息为基础编制会计凭证,完成采购经费的报销,使用部门的归集等,实现固定资产核算会计业务,并存入系统数据库,使固定资产管理的物流信息与财务管理的资金信息即时集成,成为管理层合成会计报表、资产管理部门生成固定资产明细帐的核算信息;管理层(包含会计部门管理者与职能部门管理者)可根据决策者的需要对核算信息进行汇总、筛选,提供包含固定资产与资金状况的专项信息或全面的财务报表传递给决策层;决策层可对会计、管理信息进行实时调用、查询,结合学校的实际,分析管理层提供的有关固定资产的信息,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决策并授权给相关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会计核算部门根据决策层的下达决策有序开展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述流程周而复始,真正实现信息流向理顺,数据来源于底层,数出一门,加工快速,传递通畅,查询方便,便于领导能够进行科学的预测、正确的决策和及时的控制,实现的高校管理新模式。

2、有效利用校园网资源,实现实时的会计决策与控制

高校会计决策与控制系统应充分运用学校丰富的局域网资源实现决策与控制功能。首先以校园网资源为依托,建立“实时核算系统”,对学校的各种事项在发生时即可实时记录、实时处理、实时报告,并且提供“金字塔”式的报告结构,形成包括最底层的原始数据到高层的浓缩信息,通用、专用信息的信息流,经授权信息使用者可直接进入信息系统,信息使用者进行双向交流, 及时获取、自主选择会计信息,从而满足其决策需要,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去获得那些经综合的历史信息。同时,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交流的平台也使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进行实时的相互监督、控制成为可能,信息使用者可以依据授权的权限审核信息的正确性,而信息的提供者则可依据系统的数据验证领导决策的民主性与合理性,从而使信息更准确、工作更有序、决策更科学。

第14篇

关键词:项目决策、项目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系统控制论原理和科学技术对施工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反馈、控制、协调等全过程的管理。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把各种劳动力、材料、设备等资源整合建造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物(构筑物)而发生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和过程,同时也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如果工程建设投资决策失误,或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水平低, 势必造成工程不能按期完工,质量达不到要求, 损失浪费严重, 企业效益低等状况, 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因此, 保证工程建设决策科学, 并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对于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提高投资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产业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以及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加入 W T O, 为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对我国建筑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们在重视硬件 (主要指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机械等) 发展的同时, 不能忽视软件 (工程管理) 的发展。必须在实践中研究和采用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新理论、新方法和先进的手段, 培养造就一大批工程建设管理人才, 逐步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在完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去除了政策层面和垄断的干扰,大家机会均等,每个企业都是站在同一个走跑线上,企业与企业之间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包括软实力),作为一个施工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在决策层做好前期科学决策,在执行层能否提供高质量、短工期、成本低的建筑产品。可见,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是施工企业实现效益目标的最重要因素。

1、决策管理要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

市场经济千变万化,企业特点各有千秋,决策管理是企业领导个人能力与魅力的精髓所在,是企业生存发展兴衰的分水岭,它涉及企业的发展规划、内部管理、资本运营等各个方面,对企业内外环境、国家经济政策、投资方面、金融市场、建筑市场诸方面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以科学的态度、敏锐的视觉增加对政策和市场发展的预见性,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战略目标和资本经营为核心,高起点、高标准构筑企业发展平台,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因决策失误而导致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衰退的例子举不胜举:如中国一冶集团公司1984年在施工深圳国商高层民用工程取得三天一层的深圳速度等非凡成绩,当时一冶刚刚进入民用建筑市场,如果在当时决策层能有敏锐市场嗅觉,及时转战民建市场,那么可能将是另外一番天地了。日本的电子产品质量驰名世界,拥有许多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当初,美国的计算机刚刚起步,日本电子业界未能看出其未来强大的发展空间而给予充分重视,错误的决策直接造成美国在此领域的后来居上,在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的数字化的时代在遥遥领先,昂首挺胸地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其计算机芯片、系统软件、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研发能力的国际领先地位至今无人憾动。

2、投标决策要具有现实性和及时性

投标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发展关系重大,这方面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2.1规模与效益问题

规模效益是指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面引起的单位成本下降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结合评标办法分析项目盈亏平衡点就显得非常重要,太小的项目该舍掉就应舍掉,根据目前建筑市场的仍广泛存在的挂靠联合经营而出现的种种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弊端,风险太大,应尽量不采用,目前,这种潜在的风险(特别现场施工安全)正在加快转变成现实。真正上规模,做出品牌的国有施工企业是不屑于做挂靠工程的。对于具体项目,其资金来源情况如何,是否带资承包,有无预付款(施工动员款),其比例是多少,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能否满足业主要求,从合同上讲有无无法承受的格式条款。

2.2投标策略问题

一个项目能否中标,中标后能否取得好的效益,一方面取决于编制人员的水平和编制质量,另一方面不要从行业、地域、竞争对手情况、自身与业主的关系等方面去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区域经营、联合经营、借船下海等方式投标,避免盲目投标而增加成本。

3、企业信息管理要具有时代性和系统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在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变革性的冲击,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利用和管理信息资源。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治理结构以及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相比,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创新处于初级阶段。当前一些施工企业仍停留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粗放作业模式,普遍存在信息采集力不够,信息处理能力不强,信息传输手段落后的现象。国家目前对施工总承包为特级资质的施工企业申报硬性要求申报企业具备功能强大并与网络平台的紧密联系的项目信息管理软件来分析处理项目各种数据,为此,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对管理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联合开发,实现公司-项目部-个人之间信息流通与传递、内部邮件系统管理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以及实现办公自动化,在施工生产、投标经营、企业管理各方面发挥科技优势,为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奠定基础,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中抢尽先机,占领时代的制高点。

4、把项目评估、目标责任合同签订作为对项目管理的基础

当前不少施工企业对项目评估、成本核算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认识,它是一个项目能否赢得的关键所在,所谓做得好的不如算得好的,成本核算需要专门的人才、科学的方法以及相当的时间与精力等。因此,在实际执行中评估工作难以完全到位,导致有的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基础数据收集不齐全,方法不科学,造成项目盈亏到竣工时算总帐。

加强项目评估与成本核算,第一、提高认识,建立项目评估与成本核算管理机制,在思想上切实把项目评估、成本核算用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第二、加强评估、核算的组织机构建设,公司成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审计部门。第三、在做好项目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项目的赢利水平,公司同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经营目标责任书”,以明确项目管理各项管理目标与责任,用合同来约束项目经理的管理行为。第四、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审计考核,包括委派财务管理人员,代表公司对项目进行财务监督与和审计,要求项目经理按规定汇报项目整体进民情况,及时帮助项目经理纠正项目管理偏差。

5、施工技术要具有创造性和先进性

第15篇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l、完善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必须具备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监管机制。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国家对资本市场管理仍有行政干预的现象;(2)市场割据,流动性不足;(3)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健全;(4)监督不力。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减少行政计划因素;二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结构;三是增进市场流动性;四是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五是建立与整个经济开放程度相适应的高度权威的管理体制。

2.完善法律制度。(l)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规范证券机构、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2)扩展金融市场容量,完善金融法规体系;(3)完善公司法律制度,规范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破产等行为;(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行为。

3、改善政治环境。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卸下企业的包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这要具体做好下列工作:(1)打破社会保险分散管理格局,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的管理制度。

4、净化社会中介环境。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各个环节,均需中介机构参与运作,中介机构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资本运营的成败。要建立并规范包括信息网络、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在内的中介机构。

二、营造必备的企业内部环境

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管理者应做到:(1)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现代知识武装自己;(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并运用于实践;(3)提高创新能力,不拘泥于现状;(4)牢固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观念。

其次是重视对人的管理。做到:(1)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2)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3)弘扬先进,培育职工的团队精神;(4)关心职工生活,不断理顺职工思想情绪;(5)不断增强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三是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1)要立足现有基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2)对外拓宽融资渠道,对内抓好产品生产,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应不断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比例,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4)完善企业的科学决策体系,无论进行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项目或是兼并其他企业,都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5)建立对资本运营项目的考核制度。

三、加强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资本的产业结构关系。企业通过多个产业的投资,既可以避免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又可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二是资本的产品结构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将资本投放在不同的产品上,使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三是资本的空间结构关系。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域的资源条件、自然条件、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四是资本的风险结构关系。资本收益总是和一定的风险相关的。因此,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首先,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资、合作等办法吸引多个投资者联合进行项目投资,共同分享利益,分担损失风险;其次,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再次,进行投资的风险组合。投资要在不同的产业,不同风险的项目间进行组合,既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又保证资本的增值性。使之做到:运行协调、供求平衡、资产流动和风险适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资本经营

筹资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而经常的活动,那种靠企业自我积累或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实现直接融资,也可以股权出让和转让的形式以及以存量资产出让、土地置换、发行债券等形式筹资。

五、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培育资本运营动力机制

一是要重塑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增强所有权虚拟化程度。将有竞争性、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折成股份,组成一批国有控股公司,建立法人产权,代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成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和一级企业法人,行使资产收益权和处置权,成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二是要改革国有资产管辖权制度,将管辖权由政府部门让渡给作为企业法人的国有控股公司,政府的资产管理方式则相应由收益权、处置权直接行使过渡到政策法律的制定,为企业资本运营营造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三是要广泛建立法人产权制度,架构以企业法人产权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运营体系。

六、理顺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建立企业资本运营的联动机制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扩大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的规模,使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因此,企业的资本运营应该有利于剥离企业非经营生产,提高企业资本质量,使商品经营成果直接转换成资本经营成果,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商品经营效率。资本运营要在有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尽量减少无关联企业的兼并,以合理的市场结构,形成企业适度的竞争状态。抛弃或防止资本运营中一哄而上的做法,将资本运营行为和商品生产经营的切实需要紧密结合,规划出有序的、渐进的资本运营轨道。

七、正确认识市场规模与资本规模的比例关系,建立有序的资本扩张机制

处理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中资本规模与市场规模的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资本扩张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搞外延式的扩张,而要着重培育国有企业通过资本的运营和相关生产能力的配置增强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所引起资本利润率的提高来转增资本的机制。二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中资本扩张必须重在存量盘活,而不是铺摊子,搞重复建设,通过存量重组,扩大相对市场份额。三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必须注重无形资产的运营,通过创立品牌,运用品牌的市场渗透力来达到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发展。四是国有企业目前资产状况是固定资产大于流动资产,存量大于流量,资产负债比率和净资产比率都相当低。要有效的达到规模经济即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还需依靠政府制定兼并政策、产业化政策和市场容量扩张政策来扶助和指导,以加速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扩张机制的培育。

八、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与企业法人治理的关系,完善资本运营的决策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必须正确定位,明确决策的权限和管理责任,形成良好、快捷、有效的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分权模式,明确划分决策权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的决策权,应限于当企业资本运营涉及资产所有权在不同性质的主体之间重组或变更时作出明确的选择;而当资本运营在相同所有权主体之间发生,则只需企业法人批准;至于企业的资本运营只涉及所有权的派生权能如经营权、占用权,则其决策权利属于法人。二是明晰企业资产决策的责任,构建资本运营决策的风险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决策的任务是促进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价值保值和有利于提高资本的生产配置效率,降低资本运营风险。王是建立资产运营决策的价值实物协同机制,促进国有企业资本运营

决策的回馈循环。资产运营决策必须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对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决策确定价值量化指标,企业法人则根据这些指标运营法人财产,完成价值量化指标与资本运营协同,使国有资产运营决策形成回馈循环。

九、加强资产评估管理,力求评估结果正确公平

资本运营离不开资产评估。只有准确、完整、合法地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被侵蚀。

1、制定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对同一资产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同方法共存是与资产评估对象、评估要达到的目的及评估的经济环境相关的,即这三者的结合状态是决定采用哪种评估方法的内在依据。对企业整体分析时应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对企业以某项固定资产投资入股时,则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在外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收益现值法,非特殊情况时,一般不采用清算价格法。

2、加强对评估结果的确认工作。资产评估结果是否合法、真实,标准和方法是否正确、科学,资料是否完整等都需要进行审核和鉴定,以保证评估结果正确无误、公平合理。

3、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资产评估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非任何组织和机构都可以从事该项业务。对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应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十、强化企业财会工作,促使企业资本有效运营

1、只要是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的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因资金纽带关系而置于一个管理机构或集团控制之下,就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2、准确地确认和计量企业的负债,并对坏帐发生的可能性和大小进行合理地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