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光学工程的发展范文

光学工程的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光学工程的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光学工程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 128公路园区 产学研互动 广州大学城

大学与城市的发展相互影响,紧密相连,产学研合作则是实现两者间良性互动的催化剂。MIT作为波士顿地区最为著名的创业型大学,对128公路园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8公路园区孕育、兴起、衰落、再崛起的历程,也是MIT与地方间产学研互动的不断变化调整的历程。本文通过梳理这段历史,归纳两者互动过程中出现的得失,为广州大学城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借鉴。

一、128公路园区的崛起:“大学―企业―政府”模式的建立

MIT与企业的“联姻”,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学校创始人威廉・巴顿・罗杰斯“一种全新的、与企业相联系、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大学的概念”。[1]罗杰斯的建校思想为后来校友所继承和发扬。MIT与企业实现紧密关系的里程碑是合同办公室的成立。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在工业界的建议下成立了工业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宗旨是“在工业界和大学之间建立直接的互利的联系纽带”。此外,MIT还设立了技术转让办公室,1988年,MIT的专利税收入达620万美元。

作为赠地学院,自建校起,MIT与政府间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二战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分水岭。1940年,MIT与政府的合同不到一万美元。到第二年的9月30日,MIT已有超过1000万美元的研究合同。战时的研究极大地拓展了MIT和波士顿地区的技术基础。校园内的研究者数量大幅增长。下面的一组数据很能反映问题。

二战结束时,波士顿大多数的资金集中于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可用于风险投资的资金非常少。康普顿校长为了向以研究为基础的企业提供资金开放新技术,于1946年组建了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在其带动下,私人投资也显著增长,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 of boston)在1957年也建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并在1958年成立了美国第一家小企业投资公司。[2]

在技术、人才和资金几大元素解决的情况下,战争结束后的短短几年直接造就了“128公路”高科技园区。60年代至70年代初,大公司不断涌现,如EG&G,王安公司等。[3]自70年代中后期,该州经历了为期10余年的高速发展时期。1985年失业率降至全美最低,人均收入也出现大幅攀升,这一现象被誉为马萨诸塞奇迹。

80年代后期园区经济一度陷入低谷,在度过了短暂的低迷期后,通过推动主导产业多元化,减少企业对政府依赖,注重发挥中小型企业的作用,打造开放型社区文化等措施,128公路园区在90年代后期再度崛起。2000年1月,马萨诸塞州失业率降至2.9%,比奇迹时期的1987年还低0.3%。[4]目前128公路园区共计有1800多家计算机软件公司、1300多家环保技术公司。其中生物技术企业总数更是居全美第二。[5]

二、128公路的教训:“大学―企业”的隔阂和过于倚重政府

128公路有过数度衰落。1975年,128公路地区处于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不景气的时期,失业率居全美各州之首;80年代末,已持续了十余年的马萨诸塞奇迹戛然而止。128公路经历的两次危机有其深层次原因。

1.“大学―企业”的隔阂

波士顿所在的新英格兰地区,有着源于17世纪的保守传统。MIT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保守文化的痕迹。尽管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的初创者,但在1955年它缩减了对该公司的资金支持。麻省理工学院认为,投资于刚起步的公司太过冒险,不符合“谨慎、有判断力的聪慧之士的处事原则”。麻省理工学院与这一地区新技术企业的一定距离预示了这所学校与128公路地区的关系。尽管大学致力于商业化的研究,但它与公司总是保持一段距离。[6]这无疑大大阻碍了MIT与企业的广泛深入合作。

2.“企业―政府”的失衡

在128公路地区,稳定和忠于公司较之勇于实验,敢冒风险更受重视。军事合同低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与128公路地区公司文化十分契合,因此深受该地区公司的青睐。

MIT孵化出来的许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直致力于建立并保持与政府之间密切的关系。为军事市场的长期服务进一步强化了企业本身的封闭性,忽视了与其他公司的交流与合作,128公路地区企业对外界经济发展趋势反应变得迟钝,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速度大为下降,产业区缺乏自我生存的机制和造血功能。一旦国防订货大幅下降,128公路园区经济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中。

三、对广州大学城的启示

MIT在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过程中有过惨痛的教训,但经过不断调整后,终于实现了与城市的良性互动。这为广州大学城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其定位是以发展教育产业为基础、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的集居住、休闲、生产等多种职能的学、研、产、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7]大学城目前进驻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共10所高校,已建成两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和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于2009年1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广州市和中山大学等合作共建。基地自成立以来已开发产品368种,制定标准47项,汇聚专利1500多项,吸引企业228家,并且开展了云浮、中山等地百万户级的应用示范工程。[8]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由番禺区政府与广东药学院共同组建,成立于2009年7月。截止到2010年10月,已有广州新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进驻。

成绩面前,广州大学城高校在产学研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开放性和共享性缺乏,大学与社区互动不足。

由于对大学城的管理缺乏预见性的统筹布局,造成各进驻高校各自为政,基本上仍处在属地化管理状态,各高校缺乏“大学城共同体意识”,其共享机制与共同治理都比较滞后,公共设施、学科实验室、图书馆等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学科融合和资源共享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大学城整合各高校的资源和发挥学科优势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广州大学城地处偏僻,迁入的各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城市的联系减少,形成较为明显的“围城”文化。大学城精神文化活动局限于大学城精神生活圈内,影响了大学城精神文化对社会精神文化营养的吸取和辐射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了加强大学城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广州大学城保留了五个原始村落,但由于大学城建城时间短,加上两者间的文化间距大,实际上大学城与周边社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并不广泛,大学城校园文化的服务与辐射功能不强,未能体现高校对当地社区文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9]

(2)政府干预色彩过于浓厚。

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协调、监督、宏观管理和一定程度配置资源的作用上,政府的作用不能取代市场的作用和替代市场灵活应变的功能。如果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就会造成市场失灵,影响大学城的效益和有序发展

广州大学城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运行的。政府是规划建设的主体,规划、设计、审批、选址、划地等创建工作及入迁大学城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确定乃至搬迁都依赖政府的行政命令与指令性的安排,从而造成市场失灵。计划色彩过于浓厚,抑制了大学城应有的活力。

(3)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省校办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企业自我循环发展能力不强。[10]在大学城已建的两个产学研合作孵化基地里,高校偏向于与规模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政府科技资金的投入主要流向大型企业;孵化基地中的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眼球集中于即将上市的大型企业,银行为降低风险不轻易向中小企业贷款,等等。以上种种都成为大学城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现实障碍。

回溯128公路园区的历史发展历程,为使广州大学城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下一个阶段,应该做到:

(1)推进大学城内部各高校间教师互聘、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相互开放等资源共享的工作;鼓励并推动各高校共同开展科研、教学和产业开发等活动,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人为障碍,在大学城内真正实现学科融合和资源共享及有效整合,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社区文化的进一步提升。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减少政府部门干预。政府固然是推动高技术园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园区必须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自我维持和自我造血的功能。地方政府须转变角色,从包揽一切的家长式转向为高新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如制定鼓励创新、鼓励人才流动、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等。

(3)大学与企业界合作时,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成熟的大公司,而要对发展前景好的小型高科技术公司给予高度关注,致力于推动新企业的形成和发展。要大力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拓宽融资渠道,为大学城高技术成果的转化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美]亨利・埃兹科维茨著.王孙禺,袁本涛译.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9.

[2][美]安纳利・萨克森宁著.曹蓬,杨宇光译.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17.

[3]曾晓萱.128公路创造发明的摇篮――MIT.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2,(4).

[4]韩宇.战后美国老工业基地马萨诸塞经济转型研究.世界历史,2006,(6).

[5]谷贤林.美国研究性大学管理――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力的平衡与制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94-95.

[6]Annalee Saxenian:《Regio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128》:15.

[7]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对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的思考.城市规划,2002,(5).

[8]国家数字家庭获评广东省新兴产业基地.番禺日报,2010-8-28.

第2篇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 建筑工程管理 技术 管理 经济 造价

【中图分类号】G710

一、 专业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城市形态的形成,从而带动城乡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市场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 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顺应了建筑市场的需求而衍生的一个专业。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但现有的工程管理培养模式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行业现状仍存在一定距离。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算是较为年轻的专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但基本上以工程技术为依托,兼顾管理、造价、经济,不同的院校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培养土木工程技术、造价、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算是一个建筑“全能”专业。

可是,这样的“全能”专业真的能让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们全能的胜任建筑行业中各岗位的工作吗?

二、专业改革现状分析

现下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的用人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单位等。这些公司对建筑管理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是市场的迫切需求了。从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水平来看,多数的学历水平较低,但是基层相关的施工技术工作经验丰富,良好的专业技术是保证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就是要培养具有工程、建筑、施工、生产等相关专业技能,而且具备了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通过以下行业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看出,行业当下的现实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尽契合,导致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尴尬。

而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其专业领域过泛,什么都想抓,什么工作岗位都想能胜任,虽然愿望是好的,但由于知识技能多而不精,反而有“小刀很多把,把把都不利”的无力感。相比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术型毕业生来说,感觉更显弱势。如何把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建筑类教育中的极强专业,并具有竞争力,已成了呼之跃出必须的改革。

三、已有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但由于是新兴的专业,存在着专业实践基础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理论研究还欠缺、实验室及设备不完善的缺陷等,在专业实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形成特色职业发展模式,既需要把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规律,又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和学院发展实际出发,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系统研究职业化、特色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问题。

四、改革目标和内容

如何能提升我们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本次主要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具体包括: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

从技术、造价、管理、经济、这四个核心大方向出发,四手都抓,但可以根据专业的历年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出偏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在摸索和跟随市场的脚步中前进,分出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方向。从现下行业需求情况和我院综合办学能力来看,主抓土木施工技术和造价两个方面,兼顾经济和管理,既可满足市场对建筑行业大批量施工技术和造价人员这两块的需求,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施工和造价两个方向做到知识结构和技能虽少而精,又能兼顾胜任管理类和经济类的工作领域,为就业拓宽方向,提高竞争力。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因工程管理行业的实践性要求较高,除了内部教师需继续进修及提高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加强企业工程师来担任课程教学的模式是我们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这一方面我们学院可以说较有优势,利用学院自有建筑产业中的资源,聘请项目中现场施工和预结算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进行实践教学,将项目带进课堂,课堂融入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枯燥的理论知识“填鸭式”灌输模式。

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材改革研究。

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要求等领域的知识根据政策要求和市场情况不断在改进和调整,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材因内容陈旧和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与实践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同时对于最新的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拓宽专业,应把合理应用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知识领域作为首要问题考虑,而不应再死守教材理论。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吸收传统知识外,更多地还要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仅用加法和减法修改教学计划无法体现教学内容的改革。

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根据专业侧重方向,完善核心课程,修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增加贴近当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知识需求的课程,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5、建筑工程管理的教学模式建设研究。把课堂移步至实验室、企业、工地现场,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等。

五、改革的创新之处

1、不盲从部分高校较极端的课程教学体系,偏“土木”,或偏“管理”。根据各类建筑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向,建议按主抓技术、造价,兼顾经济、管理开办专业。

2、利用本学院自有产业项目的优势,加重和加大学生实践课程,让学生把课堂搬到工地更为便捷,提前角色带入,为市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3、重视和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我们的毕业生能进入就业岗位直接就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结语

总之,广西北部湾经济商圈和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坐落广西南宁为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无限商机,使得建筑等相关行业还在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的人才空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招生与教学就还将继续下去。我们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学方式探索,都有待于专业教师的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以越来越娴熟的步伐顺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以越来越饱满的姿态填补市场的空缺,为该专业的人才输出和提高就业竞争力补充更完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方案研究》,张兰英,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02期;

第3篇

对,都出现了镜子。从本质上说,都和光学有关。

大到探月的嫦娥卫星,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单反相机、CD光盘,无论是国家进步,还是你我的生活质量,都与光学工程息息相关。由于光学工程的应用实践要求十分严格,相关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无力承担与光学工程科学技术研究直接相关的工作。因此,每年有大量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

由于光学工程是一门高层次、高门槛的学科,相较于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并不多。总体看来,光学工程专业的考研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在一些光学工程名校之中,2012年浙江大学光学工程的报录比就曾高达17∶1。

目前,我国具有光学工程博士一级授予资格的高校共38所。具有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共有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9所,具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高校有上海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两所,具有博士培养资格的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院所主要有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上海光机所、上海技术物理所、安徽光机所、成都光电所等6所。

我们如何在为数不多的顶级名校或科研院所中选择一所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呢?

第一,重视院校综合实力,避免依赖单一数据。

各种评估结果中的得分、排名等数据往往只能反映院校的宏观指标,且不同机构均有不一样的标准,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院校的全部情况。各院校的研究方向独具特色,互有长短,具体到每个研究方向,实力强弱更不相同,比如,光学设计这一领域,普遍认为实力强弱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同样的道理,单纯地看重院校的院士、长江学者数量、实验室规模、研究经费等指标也是不科学的。院校研究水平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院校的导师构成、地理区位与就业环境、同学本科来源的层次与学术氛围等软实力也不是量化指标可以衡量的,然而这些因素对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成就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往往比宏观数据具备更大的影响,万万不可忽视。

第二,光学工程不是什么院校都能“玩得转”。

在考生中广泛存在“211高校未必比985高校差”的思想,从而选择考研难度相对较小的“211工程”院校深造。不可否认,一些“211工程”院校在其传统优势学科上的确不比“985院校”差,甚至更有优势。但是,光学工程是一门“高富帅”的学科,只有高层次的院校才能承载光学工程这门学科,而优秀的光学工程人才往往也出自优秀的院校。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光学工程精密程度非常高,对实验仪器设备和资金的依赖性比较强,缺少国家重视和资金上的倾斜,院校很难承担昂贵的实验仪器设备,从而限制研究生的发展;第二,“985”院校导师的视野更加开阔,对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更加严格、培养目标更高,甚至某些院校的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也能在诸如Optical Letters等国际顶级光学期刊上。此外,高层次的院校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出国深造、就业等方面也具备更大的优势。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光学工程相关院校及其考研情况进行深度解读。本文将以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的上海光机所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浙江大学:为强者而生

学科地位: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设立于光电信息工程学系内,该系前身为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是中国光学工程学科的诞生地,具有雄厚的学科实力。在2007―2009年、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

学科特色:有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目前设置有光学工程研究所、光电信息及检测技术研究所、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光电显示技术研究所、先进纳米光子学研究所和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光学惯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

研究领域:浙江大学光学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包括微纳光学与介观光学与器件、光学光电子薄膜、光电显示技术、高精度光纤传感、光电成像技术、微纳米精密检测技术、生物光子学、新型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光电子集成器件与系统,光通信技术与系统和新颖人工光电介质等。

师资力量: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以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何赛灵为领军人物,大部分导师均为杰出“海归”或外籍教授,在光子学和电磁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获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

地理区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规模庞大的光电产业集群,具有国际化、起点高的特点,相较于珠三角地区以封装、为主的光电―半导体产业而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竞争情况:浙江大学就读光学工程的研究生中超过半数来自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的推免生。考研竞争极为激烈,从近年报录比便可见一斑。

考试特色:浙江大学光学工程考研参考书为郁道银、谈恒英著的《工程光学》。浙江大学光学工程的专业课考试较其他学校包括的内容更多,报考的同学需要复习几何像差、傅里叶光学等本科阶段较为薄弱的知识板块。此外,也会考查一定的激光原理知识。

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传奇

学科地位: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近年来发展迅速,实力雄厚。尤其是在筹的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我国目前仅有的几个国家实验室之一,学科地位非同一般。华中科技大学在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与浙江大学并列第一。

学科特色: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设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激光加工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电子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B类)、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建,依托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共同组建,已投入4亿多元建立了12个科学研究平台以及1个光电公共测试平台。

研究领域:华中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测控技术、光电信息存储、光通信技术、基础光子学、激光科学与工程、光电子器件与集成、纳米光电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能源光子学、太赫兹技术。

地理区位:华中科技大学地处著名的武汉光谷,当地产业集群形成的产学研体系研究水平很高,产业价值巨大,尤其在光通信、激光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就业前景看好。

竞争情况: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复试分数线2013年为330分、2012年为340分、2011年为330分。招生人数60人左右,随当年推免生比例有所波动。

考试特色: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课考试偏向物理光学、电子学、激光原理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有两个单位可以接收光学工程的硕士生,分别是光电学院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天津大学:精益求精

学科地位:天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设立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是我国较早设立光学工程的高校之一。天津大学光学工程在2007―2009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二,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三。此外,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也是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的15个全国试点学院之一。

学科特色:所在学院设有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仪器中心、现代光学研究所、光电子研究中心、传感工程研究所、照明技术研究所、光电测控技术研究所、激光与光电子技术研究所、生物光学研究所、安全防伪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和开发机构。

研究方向:超快激光理论与应用研究、光学信息处理及其应用、光学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光学传感器技术、先进固体激光及非线性频率变化技术、光电子学与光通信技术、激光与光电子应用技术等。

师资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4人。天津大学光学工程的师资队伍配置十分合理,老中青年教师比例合理。老年教授如姚建铨院士、王清月教授等可以保证该学科的顶级实力,中年学科骨干如刘铁根教授近年来在光纤传感领域硕果累累,超快激光实验室的胡明列教授是天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学术前景十分光明。

地理区位:既紧挨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的天津滨海新区,又毗邻首都北京,就业环境较为优越。

竞争情况:就读于天津大学的研究生中,本校生源占有较大比例。天津大学工学复试分数线2013年为330分,2012年为335分,2009―2011光学工程报录比如下:

考试特色:天津大学考研参考书目为郁道银、谈恒英著的《工程光学》和周炳著的《激光原理》,建议欲报考的同学参考天津大学蔡怀宇教授编写的《工程光学复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南开大学:虽小而精

学科地位:南开大学光学工程设立于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内,隶属于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由光学工程元老母国光院士创建,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取得光学和光学工程两个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在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光学工程名列第五。

学科特色:设有教育部光电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力量:南开大学光学工程规模较小,共有教师28人,教授、研究员18人,副教授8人,其中有院士1人,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3人,但导师队伍水平相当优秀,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欧美名校留学、访问研究的经历非常普遍,近年来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最顶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令国内同行为之拜服。较为出色的是青年教师刘海涛教授,在Nature发表两篇论文,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两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表面等离子体等微纳光学的相关理论。

培养模式:南开大学光学工程招生规模较小,几乎与导师人数平齐,每个研究生均能得到导师的大量指导,研究生教育接近于精英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南开大学光学工程的专业型硕士培养计划与学术型硕士培养计划基本相同,这与其他学校的培养模式有所区别。

研究领域:相比其他高校,南开大学光学工程的研究方向的理论特色较为明显,其研究领域主要有:光学/数字图象处理科学与技术、光学处理与光计算技术、激光与非线性光学科学与技术、现代光通信技术、光波电子学、光子技术、眼视觉光学和共焦显微技术、飞秒激光技术、微纳光学。

地理区位:与天津大学相同。

竞争情况:南开大学近年来考研报录情况如下所示,可见相较于其他院校,南开大学光学工程的性价比较高。

考试特色:南开大学光学工程往年专业课参考书是赵凯华、钟锡华编著的《光学》,专业课考试风格自2013年起有所变化,并且2014年考研没有提供参考书目,需要考生注意。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卧虎藏龙

学科地位: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

学科特色:上海光机所现设8个研究室,分别是: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空间激光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含:中科院空间激光通信及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全固态激光器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高密度光存储技术实验室、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光机所建成了国内仅有国际上也为数不多的“神光”系列高功率大型激光装置,用于激光分离同位素的激光与光学系统、超短超强激光系统、激光原子冷却装置、空间全固态激光器研制平台。在各种新型、高性能激光器件、激光与光电子功能材料的研制方面,也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现代光学和激光与光电子领域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单位之一。

研究领域:强激光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信息光学、量子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等。显而易见的是,上海光机所的研究方向非常偏向于理论研究,因而十分适合于光学工程理论方向的深造。

地理区位:地处长三角的核心上海,地理区位优势相当明显。

竞争情况:每年有许多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学府的毕业生通过推免进入上海光机所,研究所人才济济。近年来上海光机所光学工程的复试分数线为:2013年320分,2012年325分,2011年330分。每年招生人数在40―50人,随当年推免比例有所浮动。

培养模式:上海光机所的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培养计划相近,且第一年是在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