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光学工程的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128公路园区 产学研互动 广州大学城
大学与城市的发展相互影响,紧密相连,产学研合作则是实现两者间良性互动的催化剂。MIT作为波士顿地区最为著名的创业型大学,对128公路园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8公路园区孕育、兴起、衰落、再崛起的历程,也是MIT与地方间产学研互动的不断变化调整的历程。本文通过梳理这段历史,归纳两者互动过程中出现的得失,为广州大学城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借鉴。
一、128公路园区的崛起:“大学―企业―政府”模式的建立
MIT与企业的“联姻”,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学校创始人威廉・巴顿・罗杰斯“一种全新的、与企业相联系、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大学的概念”。[1]罗杰斯的建校思想为后来校友所继承和发扬。MIT与企业实现紧密关系的里程碑是合同办公室的成立。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在工业界的建议下成立了工业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宗旨是“在工业界和大学之间建立直接的互利的联系纽带”。此外,MIT还设立了技术转让办公室,1988年,MIT的专利税收入达620万美元。
作为赠地学院,自建校起,MIT与政府间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二战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分水岭。1940年,MIT与政府的合同不到一万美元。到第二年的9月30日,MIT已有超过1000万美元的研究合同。战时的研究极大地拓展了MIT和波士顿地区的技术基础。校园内的研究者数量大幅增长。下面的一组数据很能反映问题。
二战结束时,波士顿大多数的资金集中于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可用于风险投资的资金非常少。康普顿校长为了向以研究为基础的企业提供资金开放新技术,于1946年组建了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在其带动下,私人投资也显著增长,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 of boston)在1957年也建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并在1958年成立了美国第一家小企业投资公司。[2]
在技术、人才和资金几大元素解决的情况下,战争结束后的短短几年直接造就了“128公路”高科技园区。60年代至70年代初,大公司不断涌现,如EG&G,王安公司等。[3]自70年代中后期,该州经历了为期10余年的高速发展时期。1985年失业率降至全美最低,人均收入也出现大幅攀升,这一现象被誉为马萨诸塞奇迹。
80年代后期园区经济一度陷入低谷,在度过了短暂的低迷期后,通过推动主导产业多元化,减少企业对政府依赖,注重发挥中小型企业的作用,打造开放型社区文化等措施,128公路园区在90年代后期再度崛起。2000年1月,马萨诸塞州失业率降至2.9%,比奇迹时期的1987年还低0.3%。[4]目前128公路园区共计有1800多家计算机软件公司、1300多家环保技术公司。其中生物技术企业总数更是居全美第二。[5]
二、128公路的教训:“大学―企业”的隔阂和过于倚重政府
128公路有过数度衰落。1975年,128公路地区处于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不景气的时期,失业率居全美各州之首;80年代末,已持续了十余年的马萨诸塞奇迹戛然而止。128公路经历的两次危机有其深层次原因。
1.“大学―企业”的隔阂
波士顿所在的新英格兰地区,有着源于17世纪的保守传统。MIT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保守文化的痕迹。尽管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的初创者,但在1955年它缩减了对该公司的资金支持。麻省理工学院认为,投资于刚起步的公司太过冒险,不符合“谨慎、有判断力的聪慧之士的处事原则”。麻省理工学院与这一地区新技术企业的一定距离预示了这所学校与128公路地区的关系。尽管大学致力于商业化的研究,但它与公司总是保持一段距离。[6]这无疑大大阻碍了MIT与企业的广泛深入合作。
2.“企业―政府”的失衡
在128公路地区,稳定和忠于公司较之勇于实验,敢冒风险更受重视。军事合同低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与128公路地区公司文化十分契合,因此深受该地区公司的青睐。
MIT孵化出来的许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直致力于建立并保持与政府之间密切的关系。为军事市场的长期服务进一步强化了企业本身的封闭性,忽视了与其他公司的交流与合作,128公路地区企业对外界经济发展趋势反应变得迟钝,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速度大为下降,产业区缺乏自我生存的机制和造血功能。一旦国防订货大幅下降,128公路园区经济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中。
三、对广州大学城的启示
MIT在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过程中有过惨痛的教训,但经过不断调整后,终于实现了与城市的良性互动。这为广州大学城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其定位是以发展教育产业为基础、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的集居住、休闲、生产等多种职能的学、研、产、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7]大学城目前进驻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共10所高校,已建成两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和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于2009年1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广州市和中山大学等合作共建。基地自成立以来已开发产品368种,制定标准47项,汇聚专利1500多项,吸引企业228家,并且开展了云浮、中山等地百万户级的应用示范工程。[8]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由番禺区政府与广东药学院共同组建,成立于2009年7月。截止到2010年10月,已有广州新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进驻。
成绩面前,广州大学城高校在产学研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开放性和共享性缺乏,大学与社区互动不足。
由于对大学城的管理缺乏预见性的统筹布局,造成各进驻高校各自为政,基本上仍处在属地化管理状态,各高校缺乏“大学城共同体意识”,其共享机制与共同治理都比较滞后,公共设施、学科实验室、图书馆等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学科融合和资源共享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大学城整合各高校的资源和发挥学科优势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广州大学城地处偏僻,迁入的各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城市的联系减少,形成较为明显的“围城”文化。大学城精神文化活动局限于大学城精神生活圈内,影响了大学城精神文化对社会精神文化营养的吸取和辐射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了加强大学城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广州大学城保留了五个原始村落,但由于大学城建城时间短,加上两者间的文化间距大,实际上大学城与周边社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并不广泛,大学城校园文化的服务与辐射功能不强,未能体现高校对当地社区文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9]
(2)政府干预色彩过于浓厚。
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协调、监督、宏观管理和一定程度配置资源的作用上,政府的作用不能取代市场的作用和替代市场灵活应变的功能。如果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就会造成市场失灵,影响大学城的效益和有序发展。
广州大学城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运行的。政府是规划建设的主体,规划、设计、审批、选址、划地等创建工作及入迁大学城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确定乃至搬迁都依赖政府的行政命令与指令性的安排,从而造成市场失灵。计划色彩过于浓厚,抑制了大学城应有的活力。
(3)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省校办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企业自我循环发展能力不强。[10]在大学城已建的两个产学研合作孵化基地里,高校偏向于与规模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政府科技资金的投入主要流向大型企业;孵化基地中的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眼球集中于即将上市的大型企业,银行为降低风险不轻易向中小企业贷款,等等。以上种种都成为大学城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现实障碍。
回溯128公路园区的历史发展历程,为使广州大学城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下一个阶段,应该做到:
(1)推进大学城内部各高校间教师互聘、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相互开放等资源共享的工作;鼓励并推动各高校共同开展科研、教学和产业开发等活动,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人为障碍,在大学城内真正实现学科融合和资源共享及有效整合,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社区文化的进一步提升。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减少政府部门干预。政府固然是推动高技术园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园区必须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自我维持和自我造血的功能。地方政府须转变角色,从包揽一切的家长式转向为高新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如制定鼓励创新、鼓励人才流动、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等。
(3)大学与企业界合作时,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成熟的大公司,而要对发展前景好的小型高科技术公司给予高度关注,致力于推动新企业的形成和发展。要大力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拓宽融资渠道,为大学城高技术成果的转化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美]亨利・埃兹科维茨著.王孙禺,袁本涛译.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9.
[2][美]安纳利・萨克森宁著.曹蓬,杨宇光译.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17.
[3]曾晓萱.128公路创造发明的摇篮――MIT.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2,(4).
[4]韩宇.战后美国老工业基地马萨诸塞经济转型研究.世界历史,2006,(6).
[5]谷贤林.美国研究性大学管理――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力的平衡与制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94-95.
[6]Annalee Saxenian:《Regio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128》:15.
[7]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对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的思考.城市规划,2002,(5).
[8]国家数字家庭获评广东省新兴产业基地.番禺日报,2010-8-28.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 建筑工程管理 技术 管理 经济 造价
【中图分类号】G710
一、 专业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城市形态的形成,从而带动城乡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市场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 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顺应了建筑市场的需求而衍生的一个专业。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但现有的工程管理培养模式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行业现状仍存在一定距离。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算是较为年轻的专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但基本上以工程技术为依托,兼顾管理、造价、经济,不同的院校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培养土木工程技术、造价、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算是一个建筑“全能”专业。
可是,这样的“全能”专业真的能让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们全能的胜任建筑行业中各岗位的工作吗?
二、专业改革现状分析
现下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的用人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单位等。这些公司对建筑管理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是市场的迫切需求了。从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水平来看,多数的学历水平较低,但是基层相关的施工技术工作经验丰富,良好的专业技术是保证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就是要培养具有工程、建筑、施工、生产等相关专业技能,而且具备了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通过以下行业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看出,行业当下的现实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尽契合,导致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尴尬。
而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其专业领域过泛,什么都想抓,什么工作岗位都想能胜任,虽然愿望是好的,但由于知识技能多而不精,反而有“小刀很多把,把把都不利”的无力感。相比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术型毕业生来说,感觉更显弱势。如何把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建筑类教育中的极强专业,并具有竞争力,已成了呼之跃出必须的改革。
三、已有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但由于是新兴的专业,存在着专业实践基础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理论研究还欠缺、实验室及设备不完善的缺陷等,在专业实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形成特色职业发展模式,既需要把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规律,又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和学院发展实际出发,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系统研究职业化、特色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问题。
四、改革目标和内容
如何能提升我们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本次主要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具体包括: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
从技术、造价、管理、经济、这四个核心大方向出发,四手都抓,但可以根据专业的历年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出偏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在摸索和跟随市场的脚步中前进,分出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方向。从现下行业需求情况和我院综合办学能力来看,主抓土木施工技术和造价两个方面,兼顾经济和管理,既可满足市场对建筑行业大批量施工技术和造价人员这两块的需求,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施工和造价两个方向做到知识结构和技能虽少而精,又能兼顾胜任管理类和经济类的工作领域,为就业拓宽方向,提高竞争力。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因工程管理行业的实践性要求较高,除了内部教师需继续进修及提高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加强企业工程师来担任课程教学的模式是我们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这一方面我们学院可以说较有优势,利用学院自有建筑产业中的资源,聘请项目中现场施工和预结算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进行实践教学,将项目带进课堂,课堂融入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枯燥的理论知识“填鸭式”灌输模式。
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材改革研究。
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要求等领域的知识根据政策要求和市场情况不断在改进和调整,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材因内容陈旧和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与实践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同时对于最新的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拓宽专业,应把合理应用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知识领域作为首要问题考虑,而不应再死守教材理论。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吸收传统知识外,更多地还要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仅用加法和减法修改教学计划无法体现教学内容的改革。
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根据专业侧重方向,完善核心课程,修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增加贴近当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知识需求的课程,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5、建筑工程管理的教学模式建设研究。把课堂移步至实验室、企业、工地现场,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等。
五、改革的创新之处
1、不盲从部分高校较极端的课程教学体系,偏“土木”,或偏“管理”。根据各类建筑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向,建议按主抓技术、造价,兼顾经济、管理开办专业。
2、利用本学院自有产业项目的优势,加重和加大学生实践课程,让学生把课堂搬到工地更为便捷,提前角色带入,为市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3、重视和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我们的毕业生能进入就业岗位直接就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结语
总之,广西北部湾经济商圈和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坐落广西南宁为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无限商机,使得建筑等相关行业还在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的人才空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招生与教学就还将继续下去。我们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学方式探索,都有待于专业教师的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以越来越娴熟的步伐顺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以越来越饱满的姿态填补市场的空缺,为该专业的人才输出和提高就业竞争力补充更完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方案研究》,张兰英,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02期;
对,都出现了镜子。从本质上说,都和光学有关。
大到探月的嫦娥卫星,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单反相机、CD光盘,无论是国家进步,还是你我的生活质量,都与光学工程息息相关。由于光学工程的应用实践要求十分严格,相关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无力承担与光学工程科学技术研究直接相关的工作。因此,每年有大量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
由于光学工程是一门高层次、高门槛的学科,相较于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并不多。总体看来,光学工程专业的考研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在一些光学工程名校之中,2012年浙江大学光学工程的报录比就曾高达17∶1。
目前,我国具有光学工程博士一级授予资格的高校共38所。具有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共有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9所,具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高校有上海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两所,具有博士培养资格的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院所主要有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上海光机所、上海技术物理所、安徽光机所、成都光电所等6所。
我们如何在为数不多的顶级名校或科研院所中选择一所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呢?
第一,重视院校综合实力,避免依赖单一数据。
各种评估结果中的得分、排名等数据往往只能反映院校的宏观指标,且不同机构均有不一样的标准,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院校的全部情况。各院校的研究方向独具特色,互有长短,具体到每个研究方向,实力强弱更不相同,比如,光学设计这一领域,普遍认为实力强弱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同样的道理,单纯地看重院校的院士、长江学者数量、实验室规模、研究经费等指标也是不科学的。院校研究水平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院校的导师构成、地理区位与就业环境、同学本科来源的层次与学术氛围等软实力也不是量化指标可以衡量的,然而这些因素对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成就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往往比宏观数据具备更大的影响,万万不可忽视。
第二,光学工程不是什么院校都能“玩得转”。
在考生中广泛存在“211高校未必比985高校差”的思想,从而选择考研难度相对较小的“211工程”院校深造。不可否认,一些“211工程”院校在其传统优势学科上的确不比“985院校”差,甚至更有优势。但是,光学工程是一门“高富帅”的学科,只有高层次的院校才能承载光学工程这门学科,而优秀的光学工程人才往往也出自优秀的院校。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光学工程精密程度非常高,对实验仪器设备和资金的依赖性比较强,缺少国家重视和资金上的倾斜,院校很难承担昂贵的实验仪器设备,从而限制研究生的发展;第二,“985”院校导师的视野更加开阔,对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更加严格、培养目标更高,甚至某些院校的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也能在诸如Optical Letters等国际顶级光学期刊上。此外,高层次的院校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出国深造、就业等方面也具备更大的优势。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光学工程相关院校及其考研情况进行深度解读。本文将以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的上海光机所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浙江大学:为强者而生
学科地位: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设立于光电信息工程学系内,该系前身为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是中国光学工程学科的诞生地,具有雄厚的学科实力。在2007―2009年、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
学科特色:有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目前设置有光学工程研究所、光电信息及检测技术研究所、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光电显示技术研究所、先进纳米光子学研究所和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光学惯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
研究领域:浙江大学光学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包括微纳光学与介观光学与器件、光学光电子薄膜、光电显示技术、高精度光纤传感、光电成像技术、微纳米精密检测技术、生物光子学、新型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光电子集成器件与系统,光通信技术与系统和新颖人工光电介质等。
师资力量: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以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何赛灵为领军人物,大部分导师均为杰出“海归”或外籍教授,在光子学和电磁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获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
地理区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规模庞大的光电产业集群,具有国际化、起点高的特点,相较于珠三角地区以封装、为主的光电―半导体产业而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竞争情况:浙江大学就读光学工程的研究生中超过半数来自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的推免生。考研竞争极为激烈,从近年报录比便可见一斑。
考试特色:浙江大学光学工程考研参考书为郁道银、谈恒英著的《工程光学》。浙江大学光学工程的专业课考试较其他学校包括的内容更多,报考的同学需要复习几何像差、傅里叶光学等本科阶段较为薄弱的知识板块。此外,也会考查一定的激光原理知识。
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传奇
学科地位: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近年来发展迅速,实力雄厚。尤其是在筹的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我国目前仅有的几个国家实验室之一,学科地位非同一般。华中科技大学在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与浙江大学并列第一。
学科特色: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设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激光加工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电子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B类)、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建,依托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共同组建,已投入4亿多元建立了12个科学研究平台以及1个光电公共测试平台。
研究领域:华中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测控技术、光电信息存储、光通信技术、基础光子学、激光科学与工程、光电子器件与集成、纳米光电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能源光子学、太赫兹技术。
地理区位:华中科技大学地处著名的武汉光谷,当地产业集群形成的产学研体系研究水平很高,产业价值巨大,尤其在光通信、激光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就业前景看好。
竞争情况: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复试分数线2013年为330分、2012年为340分、2011年为330分。招生人数60人左右,随当年推免生比例有所波动。
考试特色: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课考试偏向物理光学、电子学、激光原理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有两个单位可以接收光学工程的硕士生,分别是光电学院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天津大学:精益求精
学科地位:天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设立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是我国较早设立光学工程的高校之一。天津大学光学工程在2007―2009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二,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三。此外,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也是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的15个全国试点学院之一。
学科特色:所在学院设有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仪器中心、现代光学研究所、光电子研究中心、传感工程研究所、照明技术研究所、光电测控技术研究所、激光与光电子技术研究所、生物光学研究所、安全防伪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和开发机构。
研究方向:超快激光理论与应用研究、光学信息处理及其应用、光学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光学传感器技术、先进固体激光及非线性频率变化技术、光电子学与光通信技术、激光与光电子应用技术等。
师资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4人。天津大学光学工程的师资队伍配置十分合理,老中青年教师比例合理。老年教授如姚建铨院士、王清月教授等可以保证该学科的顶级实力,中年学科骨干如刘铁根教授近年来在光纤传感领域硕果累累,超快激光实验室的胡明列教授是天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学术前景十分光明。
地理区位:既紧挨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的天津滨海新区,又毗邻首都北京,就业环境较为优越。
竞争情况:就读于天津大学的研究生中,本校生源占有较大比例。天津大学工学复试分数线2013年为330分,2012年为335分,2009―2011光学工程报录比如下:
考试特色:天津大学考研参考书目为郁道银、谈恒英著的《工程光学》和周炳著的《激光原理》,建议欲报考的同学参考天津大学蔡怀宇教授编写的《工程光学复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南开大学:虽小而精
学科地位:南开大学光学工程设立于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内,隶属于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由光学工程元老母国光院士创建,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取得光学和光学工程两个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在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光学工程名列第五。
学科特色:设有教育部光电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力量:南开大学光学工程规模较小,共有教师28人,教授、研究员18人,副教授8人,其中有院士1人,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3人,但导师队伍水平相当优秀,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欧美名校留学、访问研究的经历非常普遍,近年来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最顶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令国内同行为之拜服。较为出色的是青年教师刘海涛教授,在Nature发表两篇论文,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两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表面等离子体等微纳光学的相关理论。
培养模式:南开大学光学工程招生规模较小,几乎与导师人数平齐,每个研究生均能得到导师的大量指导,研究生教育接近于精英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南开大学光学工程的专业型硕士培养计划与学术型硕士培养计划基本相同,这与其他学校的培养模式有所区别。
研究领域:相比其他高校,南开大学光学工程的研究方向的理论特色较为明显,其研究领域主要有:光学/数字图象处理科学与技术、光学处理与光计算技术、激光与非线性光学科学与技术、现代光通信技术、光波电子学、光子技术、眼视觉光学和共焦显微技术、飞秒激光技术、微纳光学。
地理区位:与天津大学相同。
竞争情况:南开大学近年来考研报录情况如下所示,可见相较于其他院校,南开大学光学工程的性价比较高。
考试特色:南开大学光学工程往年专业课参考书是赵凯华、钟锡华编著的《光学》,专业课考试风格自2013年起有所变化,并且2014年考研没有提供参考书目,需要考生注意。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卧虎藏龙
学科地位: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
学科特色:上海光机所现设8个研究室,分别是: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空间激光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含:中科院空间激光通信及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全固态激光器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高密度光存储技术实验室、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光机所建成了国内仅有国际上也为数不多的“神光”系列高功率大型激光装置,用于激光分离同位素的激光与光学系统、超短超强激光系统、激光原子冷却装置、空间全固态激光器研制平台。在各种新型、高性能激光器件、激光与光电子功能材料的研制方面,也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现代光学和激光与光电子领域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单位之一。
研究领域:强激光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信息光学、量子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等。显而易见的是,上海光机所的研究方向非常偏向于理论研究,因而十分适合于光学工程理论方向的深造。
地理区位:地处长三角的核心上海,地理区位优势相当明显。
竞争情况:每年有许多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学府的毕业生通过推免进入上海光机所,研究所人才济济。近年来上海光机所光学工程的复试分数线为:2013年320分,2012年325分,2011年330分。每年招生人数在40―50人,随当年推免比例有所浮动。
培养模式:上海光机所的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培养计划相近,且第一年是在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
航技术的进步 、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
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 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着名 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
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 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
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 程的发展。目前,我
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 教学工作
,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
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
解剖学向 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
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 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
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 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
的超微细结构 、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
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 )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
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 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
之一。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
术的出现 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
平。即计算机体断层 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
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 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
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
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 提高了诊断准确率[1]。医学
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 clear magnetic resonanc
e)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 可分辨病理解剖
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 病在
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
断学 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
RI、MRS发展。 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
创造 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
把PET列为十大 医学生物技术的榜首。PET问世不过30年历史,但它已显示出对肿
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病 学、器官移植,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2]。
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介入医学问世 介入医学是一种微创伤的诊疗技术。Dotter和Judkin(1964 年
)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他们用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
扩张治 疗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过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
diology),这是医 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1977年 Gruenzing成功
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 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其创伤小
、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临床欢迎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
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DSA)、射频消融技术以及
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 继问世,使介入性
诊疗技术发生了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 非血管
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
,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视 为与药物诊疗、手术诊疗
并列的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之为20世 纪发展起来的
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3,4]。
人工器官的应用 当人体器官因病伤已不能用常规方法救治时,现代临床医
疗技术有可能使用一种人工制造的装置来替代病损器官或补偿其生理功能,人们
称这种装置 为人工器官(artificial organ)。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
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 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
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 死亡。而今天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
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进行更换人 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
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心外科 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
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机的问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脏瓣膜、人工 血管等新材
料、
新技术的结果[5]。
[关键词]光学零件 加工技术 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课程是研究光学零件加工的理论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光学零件制造原理与方法、制造设备和相关仪器、工艺装备、光学材料、光学辅料以及工艺设计等内容。“光学零件加工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学科基础课程,在光学制造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应用光学、物理光学等基础课程和光电仪器设计、光电器件、光学检测技术、光通讯等专业课程的重要联接纽带,又是光学设计、微制造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光学工程师和光电仪器工程师所必备的一门专业基础知识。[1]
一、“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紧迫性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这门课程相对冷门,学生们入学前对该课程知之甚少,学习起来显得比较吃力。由于我国以前在光学方面相对比较落后,在光学加工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材内容相对陈旧
我们所用教材编写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缺少当今科学发展需要的新内容,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较差,无法突出光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光学加工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外先进加工技术与先进设备不断进入我国,而我们所用的教材还没有及时反映这些新技术。
(二)授课过于死板
课程内容大多属于定论的东西,或可以直接从理论推导出来的实例,不容置疑。对于实践中经常遇见的现象,尤其是新技术在发展中出现的新论点,尽管实践中屡有成功实例,但由于前人没有定论而不敢涉及。缺乏对学生的启发性,致使学生习惯于接受书本已有的结论。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学中不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概念。其结果是,学生到了企业,几乎全部从头学习。因此,如何加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也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课程改革思路
现代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启发式教学,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的需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课程教材应该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2-3]因此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应是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优化的课程体系应促使人才从以下几方面得到提高:
其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统一,综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等。
其二,自学能力的增强。课程改革必须有利于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因为独立思考是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
其三,人格品质的塑造。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学校必需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中心,产学研结合,课程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4]
三、课程改革探索研究
本课程改革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教材改革;二是课堂教学改革;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一)教材内容改革
(1)突出专业特性
新教材应突出专业特性。专业课程是使学生形成某种职业定向以及用较短的时间胜任某一专业领域工作的保证。专业赋予人们谋生的技能,是社会发展和人口发展都需要的生存与发展的手段。光学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大致为:光电相关行业中的管理、销售、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关键岗位技术人员或生产骨干。
(2)重视基础理论,强调新方法、新技术
基础理论是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的基础。[5-6]基础理论以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基础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去除原教材中低效率、落后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着重介绍新方法、新技术。
光学玻璃材料部分。光学玻璃是光学加工的主体。光学玻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决定光学工艺的重要因素,原教材对这部分介绍略显单薄,对于从事与光学玻璃材料性质相关的研制生产工作,这些理论根本不够。
冷加工部分。近些年,国内光学零件冷加工技术发展很快。古典法加工为主的逐渐被高速加工技术取代,对加工机理的理论部分,以前的教材略显不足。在新教材中更多体现了实验光学玻璃加工机理理论,以及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用工序间的匹配技术。以前由于没有计算机,工艺编制和模具计算都相当麻烦而费时,新教材在这方面做出很大的改变,使用精确公式,学生可使用编程方法解决实践中的计算问题。
实用资料。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除了要掌握技术,还有许多需要掌握的实用资料。企业为了竞争而重视质量。在光学行业,近年来国家已出台了不少光学加工方面的标准,用以规范光学产品的质量。这些资料以前教材未曾涉猎,新教材在这方面有相应介绍。
特种工艺。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地方特色的不断变化,课程的内容也应紧跟光电企业发展主流,将实际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为此,教材中选用适度超前的内容。如光学晶体、光学纤维、梯度折射透镜及非球面的加工、超光滑表面加工技术等。
(二)理论教学手段改革
结合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强、涉及学科较多、重点难把握等特点,课程采用了实物教学法、实例讨论式教学法和研究型教学法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实物教学法
将光学零件或相关材、辅料等实物引入课堂教学,如透镜、棱镜、反射镜、磨具、磨料等,教师将实物与授课内容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将一些抽象的概念以简单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
(2)讨论式教学法
教师有意识地给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比如讲到具如抛光工艺时,提出为了得到光学镜面,如何选择工装夹具、磨料以及其它工艺参数等问题,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和掌握主要工序、加工原理、工艺参数以及所涉及的材辅料、加工设备、检测仪器等。
(3)研究型教学方法
将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实际科研问题带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高精度平面的加工技术时,将超光滑表面光学零件的加工技术作为科研问题带给学生,指出如何得到超光滑表面的光学零件、如何测量如此高要求的面形和粗糙度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关键问题所在以及解决的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7]这些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知识与最新的高科技是息息相关的,还有很多高技术的实际问题需要现在所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4)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应用
针对“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课件全面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现场录像、三维动画、图片、声音解说、文本,彻底地将复杂的光学零件加工过程或概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活泼,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网络课件可将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课件、习题和习题答案、实验指导均上网,并启用了网上答疑、讨论、在线测试、网上提交作业等功能,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8]
(5)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为了更加合理的考核学生,培养学生平时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采用将学生平时成绩纳入到最后的考核。按照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创新素质并重的培养目标,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成绩=100分来进行考核与评价。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课程的课堂讲授与加工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改革不仅要改革教材,实验和实习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授课与加工实验应穿行,使学生学到立体的知识。因此,与教材相配套的实验设置也是本课程教材改革的一大内容。建立功能齐全的光学工艺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渠道。密切学校与更多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并选聘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9]课程制定了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原则:认知实验与实习相结合,综合实验与理论课程相结合,选修实验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工程创新能力训练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具体关系如下图。
(1)认知实验与实习相结合,感知光学零件制造工艺特点
学生需要在课程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平面、球面光学零件的全部加工过程,包括下料、铣磨、精磨、抛光、定心磨边、镀膜等加工过程和相应的光学零件加工过程中的检验实验。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光学零件加工基本流程、使用设备和仪器的结构和功能、基本装置功能、进行动手能力训练。
(2)综合实验与理论课程相结合,深入了解课程内涵
经过生产实习环节,学生熟悉了光学零件制造工艺全过程,对于光学零件制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装备原理和功能也有了初步了解。随着理论课程的进行,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光学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中对零件精度控制机理和加工制造原理和方法。
(3)选修实验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延续课程工程实践训练
为弥补课程学时的限制,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优质资源,通过教学研究的方式探索了面向本科生开设选修实验的可行性,并制定选修实验开设条例,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时间进入实验室继续深入进行与课程相关的研究型实验。[10]
(4)毕业设计与工程创新能力训练相结合,强化工程能力训练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注意在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开拓性科研实验,从而达到强化光学零件制造工程能力综合训练目的。
结论
通过对课程的全面改革及方案实施,使教材内容充实、新颖,形成一套针对本科生的完整光学加工理论体系;在理论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尤其研究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更多实际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环节中,认知实验与实习相结合、综合实验与理论课程相结合、选修实验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毕业设计与工程创新能力训练相结合方法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光学零件制造工艺特点,为学生进行光学零件工艺学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涵,并达到了强化光学零件制造工程能力综合训练的目的。
教研课题:精密刻划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201022320)
[参考文献]
[1]简民.“光学工艺”课程改革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3)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1(1):338.
[3]何洪,郑确辉,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述论[J] 理工高教研究,2006,(01)
[4]朱萌,杨会萍.影响课程实施的归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6]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30~131.
[7]李林,安连生.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8]李文华,对知识经济时代下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9]张微,黄伟九,曾英,龙军峰.教学型高校课程建设的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7)
关键词 光学超分辨;光储存;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3-0135-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储存信息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从原始的纸张信息记录形式发展到当前最为先进的光学超分辨技术。在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化,人们对于超高容量、密度、快速的信息储存技术越来越向往。而光储存技术是以光子为信息载体的一项优秀技术,特别是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在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社会中信息储存已经无法离开以光盘为基础的储存器件,其对于活动图像以及数据的储存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而光学超分辨技术对于光储存的发展有着引导作用,特别是储存密度的提高更是关键。调制激光束载有信息,光盘储存技术通过物镜使其聚焦于光盘存储介质之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两项技术,光刻技术与工艺超分辨近场结构技术都是将近场光储存技术与超分辨光盘技术结合起来的新技术,对于新兴储存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进行有效解决。
1 光学超分辨近场技术及其应用
1.1 光学超分辨进场技术概述
基于传统的超分辨光学技术基础,综合近场光存储技术而发展起来的Super-RENS技术,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通过磁致超分辨技术来实现的,其读出是通过热虹食原理来进行的。一般来说具有两层工作薄膜,其中一层用来记录,而另一层是用来作为掩膜层,光盘处于高速旋转的时候,激光就会照射到其上面,进而对于光束进行读取,并且存在着一个光束与照射前高温区的重叠,因为该重叠会引发热虹食的效应,对于光斑通过一个类似于光孔来有效的减少,对于信号有效的加以读取。
通过一定孔径的光束会发生散射,但是进场光在这种局限条件下实现突破,在孔的后面一定范围内,根据小孔的尺寸来限制光束的束宽,而波长的大小对其不会产生太大的印象,因此超过衍射极限的超精细结构也就可以有效的加以读取。该技术之所以能够突破衍射极限,取得更大的优势在于其结合了两项传统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说该技术有多层膜系,而在近场范围内设置掩膜层与记录层。掩膜层介质在激光的照射下能够产生非线性效应,其微区光场可以有效的形成,或者为中心型或者为孔径型。在该技术下实现超分辨的技术基础在于掩膜在激光的作用下,能够快速的产生光学性质的变化。
1.2 光学超分辨近场技术在光储存中的应用
由几个科学家率先提出的光学超分辨近场技术,在超高密度光储存中进行应用。其掩膜层是采用Sb型的,在记录膜上可以实现一定的记录点。在发展过程中有其他科学家发现了介电保护层的不同对于超分辨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介电保护层由于Sb薄膜的熔化而受到一定的压力,对于信噪比有很大的提升,对于介电保护层有很大的提升作用。Sb型掩膜的特点是其晶态与非晶态之间的转变可以使得激光的透过率发生变化,进而近场记录得以实现。一旦有激光照射后,激光束能量具备了高斯分布,Sb膜的光斑中央区域可以从晶态向熔化装状态转变,针对入射光,熔化状态的Sb有着较高的透过率,因此也就类似于在晶体状态下的掩膜中设置一个光斑直径的小孔,记录层与Sb膜层之间的厚度与近场光传播距离相比较小,也正因为这样,Sb掩膜层中小孔的投影与到达记录层的光束相类似,一旦移去激光束,熔化状态的Sb就会迅速的变成结晶状,也就是实现了整个近场记录的过程。
如果记录点的大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而膜层也处于固定状态下,SiN/Sb/Sin膜层可以使得系统的信噪比达到最优化,其厚度为一定值。对于介电保护层的结构进行调整,使得介电层间的压力处于最优状态,对于信噪比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
2 光学超分辨技术在光学头中的具体体现
从光学超分辨的各种实现途径可知,其具有自身的优劣势。基于现实中各因素的考虑,一般采用光瞳滤波器的光学变迹术。作为光盘驱动器的重要元件,在保证物镜的波长和数值孔径的前提下,在光学头中运用超分辨技术可减少光斑的读出,同时在衍射极限上取得突破。这种光学头一般被称为超分辨光学头。在DVD光学头中加入光瞳滤波器可获得超分辨光学头,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超分辨光学头能够获得高于常规光盘存储器的储存容量。
光学超分辨系统属于比例分辨率放大系统中的一种,光瞳滤波器的超分辨增益是影响整个光学超分辨系统分辨率的决定性因素。而能够影响超分辨增益的只有光瞳本身的设计,跟其他因素无关。基于此,在诸如DVD、BD、HD、CD等系统中都可以运用光学超分辨技术,从而提高DVD、BD、HD、CD等的分辨率。从这一点上看,光学超分辨率具有很大的市场优势。
2.1 超分辨光学头系统机构分析
以一个带有超分辨原件的典型光学头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要使从激光器发射出来的激光能够准直,需要通过准直镜来达到这一目的,然后准直的激光通过超分辨光瞳,在光盘表面上会有一个压缩焦斑的形成。跟大众的DVD光学头进行比较之后,不难发现其在结构上跟DVD光学头的最大差别即是在超分辨原件上。对于老式的光学头来讲,在其上面再添加一个超分辨光瞳就能够变为现今的超分辨光学头。
2.2 超分辨元件的结构和行为
对于三段式相移光瞳来讲,通过相关的结构参数和透过率的设计,就能够调制中央主瓣的大小,从而实现超分辨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光瞳的超分辨行为可以通过半宽比、旁瓣强度比和斯特列尔比来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拿斯特列尔来说,其表示的是焦点强度和其相应的未整形光束的强度之间的比值。
3 结束语
信息技术时代对于信息储存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光储存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信息储存技术。光储存领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储存密度的影响较大,通过光学超分辨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光学超分辨近场技术对于光储存技术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光储存技术以光子为信息载体,突破了传统的储存技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近年来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对于数据以及影响活动都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对于超分辨近场结构技术以及光学超分辨技术在光学头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特别是就如何提高储存密度进行分析,对于超分辨掩膜的功能进行分析,其产生的微小光场以及介质层的功能对于实现光子纳米储存技术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志坚,陆敬泽,吴雅琼,陈良怡.几种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和近期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12).
[2]于前洋,曲宏松.实现同步轨道(GEO)高分辨力对地观测的技术途径(下)[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09(01).
[3]乔彦峰,刘坤,段相永.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及发展现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09(03).
作者简介
陈成杰(1992-),女,山东德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光学工程。
论文摘要: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设备 ,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本文就其目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著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 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 教学工作,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 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 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即计算机体断层 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医学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 可分辨病理解剖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病在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断学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ri、mrs发展。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创造 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把pet列为十大医学生物技术的榜首。pet问世不过30年历史,但它已显示出对肿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病学、器官移植,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三、介入医学问世
介入医学是一种微创伤的诊疗技术。dotter和judkin(1964 年)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他们用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扩张治疗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过介入放射学,这是医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1977年 gruenzing成功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临床欢迎。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dsa)、射频消融技术以及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继问世,使介入性诊疗技术发生了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非血管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视为与药物诊疗、手术诊疗并列的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之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
四、人工器官的应用
当人体器官因病伤已不能用常规方法救治时,现代临床医疗技术有可能使用一种人工制造的装置来替代病损器官或补偿其生理功能,人们称这种装置为人工器官(artificial organ)。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而今天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进行更换人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心外科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机的问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等新材料、新技术的结果。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愈后不良,而人工肾血液透析技术已挽救了大量肾病晚期患者的生命,肾病治疗学也因此有了很大进步。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中人工器官的发展也非常迅速,除上述人工器官外,人工关节、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人工肝、人工肺等在临床都得到应用,使千千万万的患者恢复了健康。可以说,人体各种器官除大脑不能用人工器官代替外,其余各器官都存在用人工器官替代的可能性。
此外,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核医学、医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远程医疗技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是现代医学工程研究开发的成果,综上可见,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地推动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五、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纵观医学新技术诞生和发展的 历史,从伦琴发现x线到今天x射线诊疗技术的发展,从朗兹万发现超声波到今天b超诊断的广泛应用,从布洛赫和伯塞尔发现核磁共振到今天mri的问世,从赫斯费尔德发明ct到今天ct成像系统的应用,都是以物理学工程技术为基础、医学需求为前提发展起来的医学新技术。
(一)各种诊疗仪器、实验装置趋向计算机化、智能化,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化,诊疗用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
(二)介入性微创,无创诊疗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和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在医疗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
(三)医疗实践发现单一形态影像诊查仪器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随着pet的问世和应用,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将有大发展。非影像增显剂型心血管、脑血管影像诊查系统将在21世纪问世。
(四)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将有较大发展,生物机械结合型、生物型人工器官将有新突破,人工器官将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五)材料和药物相结合的新型给药技术和装置将有很大发展,植入型药物长效缓释材料,药物贴覆透入材料,促上皮、组织生长可降解材料,可逆抗生育绝育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将有新突破。
关键词:光电专业;光学元件组装;实训
1 引言
为适应时代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对于光电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如掌握光电子器件和光电子信息系统开发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光学元件是所有光电仪器的基础[1-2],针对光学元件开展的系列检测会综合应用到工程光学、物理光学、信息光学等基本原理与知识[3-4]。通过开展光学元件组装实训,可以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知识、综合应用光学实验仪器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光学元件装配动手能力。为此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开设“光学元件组装实训”课程具有重要意义[5]。
2 具体实训项目
结合光电信息专业的学科特点,具体开展了以下几项实训内容。
1)光学元件清洁包装与光洁度检测
在日常使用中,光学元件会接触灰尘,水和皮肤油脂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增加了光学表面的散射和对入射光的吸收,这会在光学表面形成热点和腐蚀点,造成永久性的损伤。由于光学元件的材料,尺寸,精度等因素不同,使用正确的处理和清洁方法非常重要。
本实习工位内容涵盖了光学元件的拿取、清洁、包装、光洁度检验。实训中,学生学习光学元件的拿取、清洁、包装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进行操作实习;在自己动手对待测光学元件进行清洁后,用三目显微镜对光学元件的光洁度进行检测,对光学窗口、透镜、棱镜、反射镜、滤光片、分划板的光洁度进行检测与分级,并对给定的光学元件进行崩边检查。
2)光学元件外形与面型检测
该实训工位要求学生了解、学习光学元件外形尺寸检测的注意事项,学习光学元件图纸标注外形尺寸的检测方法,并进行光学元件检测操作实习。实训时采用数显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仪,对光学透镜、光学棱镜以及光学窗口的的外形尺寸和面型进行检测。充分锻炼学生的识图和动手测试能力。
3)光学元件抛光面形位公差检测
自准直仪是一种光学测角仪器它是利用光学自准直原理来观测目标位置的变化,广泛应用于直线度和平面度的测量。它和多面棱镜、标准量块等配合可以检测分度机构的分度误差,此外还可以测量零部件的垂直度、平行度等。
“光学元件抛光面形位公差检测”实训工位要求学生学会光学自准直仪的使用方法,用自准直仪检测平面光学窗口的平行度误差,对分光棱镜的分光角度、直角棱镜90°角、直角光学元件塔差进行误差测量。通过该工位的实训练习,使学生对前期所学光学光路知识得到巩固,让学生在掌握光学原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动手调试仪器、认真观察读数、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4)分光、偏振、衍射光学元件检测
光在传播过程中有不同的振动方向,即光在振动方向上具有偏向性,亦被后来称为“偏振光”。光在传播过程中的不同振动方向增加了一个可被控制的自由度,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光路安排或者特殊材料、镀膜等光学元件进一步将偏振状态的改变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传播方向、位相、频率以及光强的改变,进而分析一些光参量;反之我们通过光强变化和光参量来测量一些特殊光学元件的分光比和消光比。
本实训工位旨在让学生认知常用的光学分光、偏振光学元件;学习分光元件的分光比检测,并进行操作实习;学习偏振元件的消光比检测,并进行操作实习;以及学习光学元件的衍射现象及衍射效率测试。相关实验通过激光器配合激光功率计进行结果测量。该工位对光电专业的学生来讲,是对其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形象化普及和巩固,将平时学生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光学元件和光学原理实际展现在眼前手边,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操作,对这些知识进一步理解。
5)光学镜头组装
光学镜头是机器视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优劣,影响算法的实现和效果。光学镜头组装工位主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调节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光学镜头种类和基本光路原理的前提下,对准直镜、远心成像镜头以及变倍镜头等几组光学镜头进行动手拆装,并配合激光器对组装后的光学镜头进行相应的检测校准及参数测量。
6)镜片镀膜检测
使用光学方法测量薄膜厚度有多种方式,例如:棱镜耦合法、光谱法和椭偏法。本实验所使用的是光谱法,利用白光干涉的原理测量薄膜厚度,具有设备成本低,易于搭建光路的优点,是目前在线测量薄膜厚度的主流光学方法之一。
本实训工位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白光干涉测定薄膜厚度的基本原理,通过使用拟合算法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来测量薄膜厚度,测量多种类型滤光片的透射光谱并对其参数进行计算。
7)原子发射光谱测量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依据各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光谱学各个分支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在发现新元素和推进原子结构理论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
本实验使用光谱管组来观测多种气体的原子发射光谱。光谱管组是一种低气压放电管,共包括五支直形光谱管,每支光谱管两端均装有电极。实验时,通过在光谱管的两端加以高压,使管内的气体产生辉光放电,发出一定颜色的光。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的明线光谱。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据此可对元素进行定性分析。实训时,学生使用光谱仪对发射光谱进行采集,通过谱线的条数、位置、颜色来识别出它是由哪种元素发出的,并对相应光管进行标定。
3总结
《光学元件组装实训》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独立实践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的实验选修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学习及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识别光学元件、知道其光学作用、掌握光学元件的组装和调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涉及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综合素质将有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郁道银,谈恒英. 工程光学[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梁铨廷,刘翠红. 物理光学简明教程[M]. 北京:电子工I出版社,2010.
[3]郑国经.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及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光学三维测量;三维激光扫描;面结构光
光学三维测量是指运用光学方法获取物体表面的三维立体坐标的技术。光学三维测量利用现代光学技术成就,结合光电子学、计算机图像处理等学科成就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测量技术。
1 光学三维测量的分类
图1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分类图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按测量原理可以分为摄影测量方法、结构光技术和光学干涉方法。摄影测量法是基于多视角的非主动式测量方法。在普通照明(阳光、日光灯)情况下,由摄像头获取多视角物体图像,利用计算机查找多幅图像的同态标记点,进而获得物体的表面形貌。结构光技术通过不同宽度且明暗相间的结构光照射被测物体表面,获取到的经物体调制的图像,再经过计算获取物体的立体形貌信息。光学干涉法是利用干涉原理进行测量,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等优点。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光学三维测量方法。
图2 三维激光扫描工作原理图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根据光学三角形测量原理,以激光作为光源,光电探测器接收反射光,通过对采集到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物体的深度信息。三维激光扫描仪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射出一束脉冲激光,激光经过物体表面漫反射,沿相同路线射入接收器。由脉冲激光发射到反射被接收的时间tL可计算出扫描点到扫描仪的距离值S。扫描仪内精密测量系统获取每个激光脉冲的水平方向角α和垂直方向角度β。依据上述数据计算出扫描点的三维空间坐标(XP、YP、ZP)[1]。
双目视觉技术属于摄影测量方法,是通过视差原理被动测量三维数据的技术。双目视觉技术测量物体三维形貌的原理是,从两个或以上的视角去观察一个物体,获得多张不同视角下物体的二维图片,根据三角测量原理得出同一个像素点的坐标偏差,以此获得测量物体的三维形态。此过程与人眼的立体视觉原理相类似[2]。
面结构光系统由投影仪和数码相机组成。投影仪将明暗相间光栅条纹投影到待测物体上。物体高度的变化引起光栅条纹的形变。条纹形变可认为是载波信号相位和振幅被空间物体调制。数码相机拍摄调制后的图像,对其进行解调制,获得物体的整个高度信息值,依照三角法原理,形成物体的三维立体影像[3]。
2 光学三维测量的应用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如非接触式测量、高精确度、快速获得结果等。光学三维测量技术主要应用在虚拟现实、逆向工程、医学工程等领域。
2.1 虚拟现实
利用光学三维测量技术对实物外形进行三维形貌扫描,经过三维建模软件处理,在计算机内生成人物、场景的三维模型。由三维模型生成人物动作,实现动画制作,满足电脑游戏、CG特效等场合需要。
2.2 逆向工程
逆向工程是利用光学三维测量设备获取物体表面上所有点的三维立体坐标,根据坐标点信息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实物模型重建的过程。逆向工程获得的模型被用于改进、完善原有的产品,被广泛地应用到磨具开发、汽车制造等领域,是现代产品快速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
2.3 生物、医学工程
运用光学三维测量技术获得人体骨骼、肌肉的数据用于人体工程学研究。例如根据人体相关三维数据,制作出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防护头盔、防护服等。三维光学测量技术还可以测量伤口的尺寸、分析人的面部结构、设计牙齿矫形手术等。
参考文献
[1]潘建刚.基于激光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2]隋婧,金伟其.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实现及其进展[J].电子技术应用,2004,30(10):4-7.
1 加强医疗仪器设备使用前的人员培训
在引进医疗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单位要安排操作使用者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都参与,以便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要求,正确使用方法等。也可向厂方工程师学习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等环节,了解维护保养方法。仪器启用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还要经常上门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厂方反映,并利用仪器保修期内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由厂方工程师负责保修这一有利条件,多观摩、多学习,为日后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工作打好基础。
2 注重医疗仪器设备日常修护
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是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减少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医院设备科或维修部门要做好计划,根据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有计划、有方法,每年两次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了解使用情况,检查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防尘等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其安全性能等,并要做好记录。保养方法具体为:对光学仪器的光通道要进行防尘、除污及除霉点;对电子线路板除尘;对碳刷电机部分除碳粉;光电检测部分除尘、除污;机械和传动部分清除锈迹污物和上油;另外还要检查接地线是否接地良好等。通过维护保养,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把一些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保证其安全、高效、高质量使用。
3 加强医疗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
工作医疗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工作是整个管理环节的核心,一台质量好、性能稳定、保养及时、运行情况良好的医疗设备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是做好医疗设备使用记录。要求医疗设备操作人员每天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设备管理科通报,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故障的及时排除。其次是做好医疗设备日常维修记录。当遇到医疗设备在日常使用中发生故障时,必须在短时间内及时排除故障,并做好维修记录,如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故障部位,经检修后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排除故障的办法以及更换了何种元器件,恢复正常运行的情况。第三是加强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制度,加强岗位责任制。每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都具体落实到人,做到台台医疗设备有人管。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第四是提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能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2 新能源;
3 计算机软件;
4 互联网/电子商务;
5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子工程师、专利人、光学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电子工程师;
2 专利人;
3 光学工程师;
4 测试工程师;
[关键词] 工程光学;教学改革;多元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2-0089-04
0 引言
《工程光学》是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专业平台课,根据燕山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设置,其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6学时。在知识结构上,该课程以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知识为先导,同时又以光电检测技术、光学仪器设计、激光检测技术、红外检测技术和光纤传感及通信等课程为延拓。将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作为主要授课内容,讲授测量过程中涉及光学测量的各种方法,讲授其基本思想、原理与技术,并以此为理论基础,使学生在光学参量测量的过程中进行测量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并对其性能进行优化及误差分析,从而满足系统设计参数的要求和工程实际中的特定需要。
1 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目前的《工程光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在教学内容上,原来的教学大纲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物理光学的部分章节与大学物理中的相应内容存在一定重复[1,2],在几何光学部分,存在大量的理论公式推导,抽象晦涩。
2)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内容较多,《工程光学》主要以板书教学为主。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推广,多媒体教学方式虽然提高了单位学时内的授课信息量,但也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式学习的基本状况,互动环节明显缺失,忽视了授课效果的及时反馈,未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3,4]。
3)实验内容陈旧,只能完成一些基础性验证实验,而对设计性实验的实现能力较差。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加工过程都十分繁杂,因此,根据设计性实验的要求购买或加工光学组件,其可行性不高。随着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实验室的作用应得到重视和充分的显现[5,6]。
在《工程光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性环节的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2 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
在《工程光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尝试课堂教学与信息网络平台、实践教学和光学前沿讲座相结合的多元化相辅相成的改革方案。其框架见图1。
2.1 引入先进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本科生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一个系统性基础理论教育部分,而后续的研究生教育阶段将主要着眼于知识创新和技术攻关,具有更强的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和方向性。因此,本科生教育恰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应注重对学生科学思想的培养,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全面系统性学习必须被视为重中之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精选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以问题的解决为主线,致力于对学生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针对每个教学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教师选择有代表性、难度适中、综合性较强的光学系统,合理设计问题,以点带面,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光学原理在测量中实际应用的认识,锻炼分析和系统设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板书教学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将教师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相结合,教学方式生动,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使教学思路得以逐步地展示,从而使教师的讲解过程与学生的理解过程同步。以板书教学为主体,注重学生对基础性原理知识的掌握,最终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能够综合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立体教学更适合人的思维习惯和记忆规律。通过声音、图像进行多维教学,使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更为流畅、学生的思维更为敏捷、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由于授课学时的限制和系统化授课的要求,在保证知识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将物理现象的呈现、应用背景的图片等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形象地展示,可使学生获得的信息丰富且直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带着问题对理论性的内容进行学习。
2.2 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平台相结合
由于授课学时有限,除了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核心内容之外,对于其先导课程大学物理中已经涉及的内容和难度较小的辅内容,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授课视频和学习资料来完成。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培养学生网络提问和教师离线解答的师生交流模式,更好地保证授课效果,并排查授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网络信息平台除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之外,还应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为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过去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学校教务部门也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分和督导组的教学评价,对每门课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过去时的反馈信息只能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缺乏实时性。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留言板,方便老师对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及时调整,并以此作为增进师生交流的互动平台。
建设《工程光学》课程网络习题库。为了配合课堂教学,使之产生更好的收效,课后的练习和自我测试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编制各类习题,并以期末考试和考研等各类考题为参照,编制典型习题,并提供习题讲解,从而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考前准备。
2.3 引入任务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程光学》的教学改革尝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科技创新比赛以及《工程光学》开放性实验,是课程教学改革要涉及到的实践性环节。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学的主导位置变为指导和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以明确的任务为驱动,使学生以主动的和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建立实践环节和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堂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
Zemax是目前功能较为强大的光学设计软件,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可以用其完成光学系统的辅助设计,并帮忙学生完成课堂几何光学教学中各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像差分析。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分组的形式安排了“照相物镜镜头设计与像差分析”、“牛顿望远镜设计与像差矫正”、“带有非球面矫正器的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多重结构配置的激光束扩大器”、“折叠反射镜面和坐标断点”和“消色差透镜设计”等多个设计任务。例如,在照相物镜镜头的设计中,如图2所示,应用Zemax软件可以对后置光阑三片物镜原始结构(其中,分别代表该多光组系统中的3个透镜元件)进行参数优化,输入参数并进行焦距缩放,从而生成初始参数及结构。如图3所示。
进而在Zemax中进行像差分析及参数优化,在初始结构的MTF 曲线中,可看出成像质量很差, 因此需要校正像差,如图4所示。调整其可变参量(包括6个曲率半径,2个空气间隔和3个玻璃的厚度),对物镜的结构进行逐次优化。每次调整后再次优化实时关注MTF图的曲线变化,最后使各个参数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如图5所示。通过课程设计中对具体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学生们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了更新和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学以致用,更加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创新性研究,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和方案论证,以项目组的形式,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或开发,通过项目的实施来驱动学习,在实践中加深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导师不需特意强调成果,应注重其研究和实施的过程。
在创新训练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通过赛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以个性化的思路提出设计方案,从而大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精心的赛前准备,所设计的“光电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在燕山大学校团委组织的“世纪杯”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实验室条件,《工程光学》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大学生创新训练的相关内容、科技创新比赛的前期准备和方案实施等实践环节对实验的需求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将开放性设计性实验、竞赛题目、科研课题与工程光学某些知识相联系,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规划实验流程,列出实验仪器及元器件清单,通过实验验证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探索和追求未知的科学领域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研究过程中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2.4 开展现代光学前沿知识讲座
《工程光学》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光学的基础性应用知识,通过开设光学讲座的方法,向学生传递这些知识在现代光学技术中应用的信息,更能使学生了解光学前沿的概况,给课堂教学内容赋予时代气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类活动,不但能增进学生对学科和本专业科研方向和科研梯队的了解,更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工程光学》的意义,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热爱专业、致力于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收效。
2.5 教学安排及课时调整
《工程光学》教学改革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推进了一年,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在上一个教学周期中,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采用,已将整个学时安排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采用网络信息平台,针对大学物理中已经涉及的部分知识点,缩减了每堂课复习旧知识点和考前总复习的时间,网络试题库的建设节约了习题课的时间,以上两方面节约学时数约6个学时,从中分配4个学时进行课堂项目式教学,其余2个学时开设光学前沿讲座。更为深入复杂的设计任务则在为期1.5周的《工程光学》课程设计中完成。另外,学生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及科技创新比赛,除了获得实践能力的锻炼之外,还获得了大学四年中必修的“科技创新”学分。
3 结束语
在现今的高等教育中,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工程光学教学和实践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有些教学改革的想法还不完善,还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尝试,在优化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入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研究和就业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施建华,王弘刚,梁永辉,江文杰.关于“光学工程”学科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光学技术,2007,33(S1):309-310.
[2]付瑞红,王爱冬.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理念及课程模式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3,36(2):8-12.
[3]蔡建文.工程光学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58.
[4]李丽,刘晓波.工程光学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29-131.
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总体上以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探索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学科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问题为主,注重新兴交叉学科和综合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2)新型传感器及仪器自动化,(3)纳米测试及微型光机电集成技术及系统,(4)信息光学及光存储。
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为了使学科发展均衡,特别是把深圳研究院的“光机电研究室”扩建为一个分室。调整后,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目前实验区内共有研究人员96名。其中,有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研究员)31名、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5名,实验室专职技术管理人员5人(高级实验师3人)。
在2004年的科研项目中,清华实验区承担了国家“973”两个专题项目中的6个子课题;国家“863”课题9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9项:其中1项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省部重点科研项目6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4个;重大国际合作研究1项。其科研成果年均获国家科技奖1~2项、省部级5~6项;2002到2004三年共获专利权129项。年均200多篇,2004年SCI收录54篇;2004年科研经费达到了3844余万。
原始创新 成绩斐然
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注重应用基础研究,并以国家的实际需求为最终目标,实验室的许多研究是原创性的,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超高密度超快速光学体全息存储及相关识别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光学体全息存储具有存储密度高、并行传输、冗余度高、寻址速度快和具有关联寻址功能等诸多优点,是光存储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实验室在超高密度超快速体全息存储机理、关键技术、小型化系统集成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技术的研究成果对于军用、医疗、金融、广播电视等领域大型数据库等数据存储、加密保存和快速传输,制导导弹武器的目标快速跟踪识别锁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成果的部分相关技术已转为国防重点基金项目实施;该项技术的成功对于提高我国国防能力,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微流体器件设计、加工、测试和应用研究成绩显著
新型的微流体系统技术是一个涉及微机械、流动控制和测试等多学科交叉的技术领域,微流体器件与系统在生化检测、医学和航天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该项研究是在 “集成微光机电系统”国家“973”项目等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成功实现“微流动机理和技术基础器件和系统设计微制造技术微测试技术应用研究”的微流体技术平台。突破了几个关键技术,研制出了多种关键微器件和应用系统,如:高灵敏度的微量流体控制的微泵和微阀器件及其测试技术、阵列微喷和微推进器系统及其测试技术、生物微量采样和分析芯片的微型仪器技术等。该项技术的研究已经协助创建了两个高科技企业,已有正在发展的产业和应用;以微流体技术平台作为微流体系统开发的基础,将会衍生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大的技术和产品。
双频激光理论、现象、器件和在精密计量中的应用研究实现突破
这是一项经长期研究获得的较系统、完整的成果之一:从原理提出,到新器件的研制,再到这些新器件的新特性(效应)的观察发现,然后又利用这些发现创造出新的传感器。在长期的研究中,实验室发现了两个偏振激光模的在腔调谐中的相互竞争(抑制)效应和HeNe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的回馈自混合纳米干涉条纹。首次研究成了以下激光器和测量仪器:应力双折射产生激光频率分裂及双折射双频激光器, 可获得40MHz以上的频差;研制成塞曼-双折射双频激光器,可以产生1 MHz到几百MHz的频率差;成功地将一支普通氦氖激光器“演变”成一个可判向的测量位移的激光器“激光器纳米测尺”;研究成功了激光频率分裂波片测量仪;双折射外腔回馈波片测量仪和激光器偏振、纵模、纵模分裂和模竞争教学实验系统等系列产品。
近年来,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也是一系列重大奖项的获得者。2002年,由陆达,潘龙法等完成的“电影数字制作系统及应用研究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由冯冠平、朱惠忠、刘岩、董永贵等主持完成的“石英数字式力传感器及系列全数字化电子衡器的研究与产业化”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由叶声华,殷纯永等主持完成的“几何量计量仪器现场校准方法和装置”和由周兆英,朱荣,王晓浩 , 熊沈蜀完成的“MEMS的载体测控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则分别荣获2004年和2005年的国家发明二等奖。
在省部级科技奖方面,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也是建树颇丰。由周兆英、叶雄英、王晓浩等主持完成的“新型微流体器件、结构加工和相关应用研究”获得了2003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由金国藩、何庆声、曹良才等主持完成的“超高密度超快速光学体全息存储及相关识别技术研究”和由徐端颐,潘龙法等主持完成的“高密度光盘存储技术”则同时获得2005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志在一流 勇攀高峰
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的学术带头人是金国藩教授。金教授是博士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世界光学学会副主席、亚太地区仪器与控制学会主席,美国光学学会(OSA)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资深会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副主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机械学院院长等职。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从事光学工程研究,是我国光学领域的知名学者,曾主持几十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是我国光学信息存储、信息光学和二元光学的开创人与奠基人,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在国内外22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
【论文摘 要】《光学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光学工程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修课。本文对《光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方法与思路。
《光学设计》是许多工科院校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专业的主修课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应用光学、物理光学等必修课基础上也开设了这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光学设计》是一门将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的了解光学设计方面的知识,了解一些最常用的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了解光学设计的发展方向。该课程的特点是应用性较强,涉及的内容较多,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熟练设计各种光学系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该课程一般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完成教学内容,本文将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工作所积累下来的心得与体会加以总结,主要涉及到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考核方式的变革等。
一、精心组织授课内容,理清主线,突出重点。
光学设计课程囊括的知识点比较多,面向不同的教学对象,因为其本身知识积累就不同,而不同的教材组织方式,调强的知识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教师因人而异、不断调整授课内容的组织方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将该课程核定为32学时,在这么短的课时内,如何选择讲授的知识点来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成,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我们精心组织了教学内容,主要为了理清思路,并突出重点。光学设计涉及到的内容可分为:高斯光学、像差理论、典型光学系统、计算机自动优化方法、光学系统公差分析及光学元件制图等。高斯光学是光学系统分析的基础,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计算就是基于高斯光学理论的;像差理论是光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只有深刻了解了像差理论,才能够自主、灵活的设计光学系统;典型光学系统包括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系统,是了解实际光学系统的钥匙,也是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计算的理论基础;而计算机自动优化方法、光学系统公差分析及光学元件制图等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也是把上述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过程联系的纽带。只有理清了这些内容的知识体系,才能有的放矢,条理清楚的讲授。我们经过探索,发现在授课时选择一个实际的光学系统(如开普勒望远镜系统),从它的基本结构讲起,引出物镜和目镜的各自特点,用高斯光学知识分析其放大率、视场角等参数,再引申到实际系统像差对像质的影响,最后讲授怎样设计这样一个系统以及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就能把所有要讲授的内容串联起来,学生就能更好地理清思路,知道哪部分内容的作用以及怎样学习效率更高。另外,讲解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突出重点,每个知识模块的学时要分配得当。比如像差理论是本课程的重点,需要占用较多的学时讲解;而且像差理论这一部分应该把重点放在各种系统参数(比如,光阑大小、位置,材料折射率、相对色散等)对初级像差的影响上,因为这是一个优秀光学设计工程师必须练好的最重要的基本功。最后,处理好知识点与实际光学系统之间的关系。比如要提醒学生每一部分知识点都要结合与实际光学系统设计(包括加工、检测)的关系来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清晰。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1.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
学习基本原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设计与综合分析能力。比如,在学习了照相系统基本知识以后,我们鼓励学生调研如今市场上的各种照相机(包括数码相机、传统相机、摄像机等),让学生考察照相机的基本结构以及重要技术参数,并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台照相机系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他们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再重新回过头在课堂找答案,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能交互的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更丰富、更复杂的信息多媒体教学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基于多媒体的光学设计课程教学优势包括:第一,图文并茂,简洁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授望远系统时,我们把目前世界上的各种望远系统图片投影到黑板上,并列举各系统的优缺点,使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教师语言、人格魅力的发挥,学生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比如,在讲授各种目镜结构时,由于目镜的种类很多,有惠更斯目镜、冉斯登目镜、凯涅尔目镜、对称式目镜以及广角目镜等,一一板书这些目镜结构和特点非常花时间,而且作用不大。使用多媒体就可以很快的展示各种目镜结构以及特点,从而把更多时间放到讲授目镜选型以及设计中去。第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二者相互有机结合,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比如,在学习球差与系统相对孔径以及光阑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我们让学生自己提出各种参数,然后现场用多媒体计算光线轨迹并画出光路图、像差图等,学生再根据像差图提出新的修正结构,直到得出满意的球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填鸭式的灌输与接受知识,而是很好的互动,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光学设计软件的应用
在光学设计课程教学中,为了演示光线追迹结果及光学系统在各种不同情况下、不同输入光场时的输出光场情况等,需要编制相应的模块软件。但由于编制这样的模块软件工作量大、难度较高,往住使任课老师放弃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复杂的光学现象,即使有人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编制出一些,也因为功能不强、效果不佳而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将诸如zemax、oslo、code-v等功能强大的商业光学设计软件引入光学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减小设计工作量,并且使课程课件的深度得到加强,从而扩大学生的感性认知和视野,增强教学效果。
现有的成像光学分析与设计软件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美国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 公司的code-v软件;lambda research corporation公司的oslo软件;focus software inc开发的zemax软件。其中zemax软件由于界面友好,容易上手,目前占据市场最大份额;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也是zemax软件。该软件可做光学组件设计与照明系统的照度分析,也可建立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模型,并结合优化、公差等分析功能,是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集成在一起的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课堂利用zemax的计算与模拟功能,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自己输入参数去完成对光学系统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并对光学系统像差进行详细了解,为进一步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例如,如果要给学生讲授cook三片式透镜组(入瞳10mm,全视场角40°)的结构以及性能,通过zemax可以很形象地显示。图1所示,cook透镜组的二维和三维结构图都可以画出,而且所选三个视场(0视场、10°视场、20°视场)的光线轨迹也可以准确画出,这样就使得学生有更形象、直观的认识。如果要了解该透镜组性能,就可以利用zemax光线追迹程序快速计算出每一条光线的轨迹,并算出各种像差值。该cook透镜组的几种像差图见图2所示,这里只显示了四种像差图:点列图、波像差图、调制传递函数图和场曲、像散及畸变图。根据这些像差图,学生可以对该系统的像差有个全面的认识,可以更进一步改进并优化结构参数。而计算实际像差利用传统的手工计算花费时间是巨大的。
总之,利用光学设计软件,可以使光学设计课程授课效率更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效果更好。
三、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试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与课程的实施方法相辅相成,从而更客观地反映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拓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能力和兴趣的目的。传统理工科课程通常以闭卷笔试加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针对《光学设计》的课程特点,我们采用了以考核综合知识和能力为主导的考试方法。具体包括:①建立小课题,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比如让学生们调研目前流行的单反相机的原理并进行初步设计,学生通过查资料,深入调研,强化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能考察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②开展课堂讨论,给予总结评价。这部分的考核主要是通过讨论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和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试卷考核。该部分主要考概念题和思考题,加深学生对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三种方式来全面综合地考察、评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和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反馈和指导教学。这样的考核方法覆盖指标更全面,考核的结果就会更客观合理,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能力水平,有利于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师自身能力提高
教师是课程改革最直接、最关键的群体,因此教师的自身成长与课程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仅是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的累积与丰富,更是教师由被动到主动参与课程决策、课程运作和课程评价,促进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不断变革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即“教育既是为了促进个人的终身全面发展,又是为了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只有具备这样的观念,才能不断解决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建构新课程条件下的目标、教学、评价体系。另外,很多人对于光学设计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学好几种光学设计软件就可以进行光学设计。其实,光学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它需要经验也需要设计人员有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而软件只是工具而已。光学设计总要从像差补偿开始,如果没有对基础像差理论的深入、正确理解,只是按照已有参数按步就班地操作,光学设计则成了完全的技术工作,毫无思想性可言。对于这部分理论内容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准备,从复杂、枯燥的公式中理解设计的基础,打好光学设计的基础。光学设计是一门需要慢慢磨的手艺,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更要负起责任,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不浮躁、不图快,踏踏实实的不断学习,积极地参与科研,积累更多的光学设计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讲授好这门课。
五、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系统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迫切需要光学设计的专业人才,为此高校肩负着培养具有良好光学设计人才的重任。本文对光学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安排、教学方式的优化改革以及考核方式多样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光学设计知识、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之江.光学设计理论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 李 林.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3 黄一帆、李 林.光学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 张卫纯、王开圣.浅谈《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j].甘肃科技,2009(18):170~171
【论文摘 要】《光学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光学工程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修课。本文对《光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方法与思路。
《光学设计》是许多工科院校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专业的主修课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应用光学、物理光学等必修课基础上也开设了这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光学设计》是一门将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的了解光学设计方面的知识,了解一些最常用的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了解光学设计的发展方向。该课程的特点是应用性较强,涉及的内容较多,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熟练设计各种光学系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该课程一般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完成教学内容,本文将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工作所积累下来的心得与体会加以总结,主要涉及到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考核方式的变革等。
一、精心组织授课内容,理清主线,突出重点。
光学设计课程囊括的知识点比较多,面向不同的教学对象,因为其本身知识积累就不同,而不同的教材组织方式,调强的知识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教师因人而异、不断调整授课内容的组织方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将该课程核定为32学时,在这么短的课时内,如何选择讲授的知识点来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成,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我们精心组织了教学内容,主要为了理清思路,并突出重点。光学设计涉及到的内容可分为:高斯光学、像差理论、典型光学系统、计算机自动优化方法、光学系统公差分析及光学元件制图等。高斯光学是光学系统分析的基础,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计算就是基于高斯光学理论的;像差理论是光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只有深刻了解了像差理论,才能够自主、灵活的设计光学系统;典型光学系统包括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系统,是了解实际光学系统的钥匙,也是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计算的理论基础;而计算机自动优化方法、光学系统公差分析及光学元件制图等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也是把上述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过程联系的纽带。只有理清了这些内容的知识体系,才能有的放矢,条理清楚的讲授。我们经过探索,发现在授课时选择一个实际的光学系统(如开普勒望远镜系统),从它的基本结构讲起,引出物镜和目镜的各自特点,用高斯光学知识分析其放大率、视场角等参数,再引申到实际系统像差对像质的影响,最后讲授怎样设计这样一个系统以及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就能把所有要讲授的内容串联起来,学生就能更好地理清思路,知道哪部分内容的作用以及怎样学习效率更高。另外,讲解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突出重点,每个知识模块的学时要分配得当。比如像差理论是本课程的重点,需要占用较多的学时讲解;而且像差理论这一部分应该把重点放在各种系统参数(比如,光阑大小、位置,材料折射率、相对色散等)对初级像差的影响上,因为这是一个优秀光学设计工程师必须练好的最重要的基本功。最后,处理好知识点与实际光学系统之间的关系。比如要提醒学生每一部分知识点都要结合与实际光学系统设计(包括加工、检测)的关系来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清晰。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1.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
学习基本原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设计与综合分析能力。比如,在学习了照相系统基本知识以后,我们鼓励学生调研如今市场上的各种照相机(包括数码相机、传统相机、摄像机等),让学生考察照相机的基本结构以及重要技术参数,并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台照相机系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他们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再重新回过头在课堂找答案,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能交互的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更丰富、更复杂的信息多媒体教学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基于多媒体的光学设计课程教学优势包括:第一,图文并茂,简洁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授望远系统时,我们把目前世界上的各种望远系统图片投影到黑板上,并列举各系统的优缺点,使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教师语言、人格魅力的发挥,学生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比如,在讲授各种目镜结构时,由于目镜的种类很多,有惠更斯目镜、冉斯登目镜、凯涅尔目镜、对称式目镜以及广角目镜等,一一板书这些目镜结构和特点非常花时间,而且作用不大。使用多媒体就可以很快的展示各种目镜结构以及特点,从而把更多时间放到讲授目镜选型以及设计中去。第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二者相互有机结合,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比如,在学习球差与系统相对孔径以及光阑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我们让学生自己提出各种参数,然后现场用多媒体计算光线轨迹并画出光路图、像差图等,学生再根据像差图提出新的修正结构,直到得出满意的球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填鸭式的灌输与接受知识,而是很好的互动,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光学设计软件的应用
在光学设计课程教学中,为了演示光线追迹结果及光学系统在各种不同情况下、不同输入光场时的输出光场情况等,需要编制相应的模块软件。但由于编制这样的模块软件工作量大、难度较高,往住使任课老师放弃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复杂的光学现象,即使有人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编制出一些,也因为功能不强、效果不佳而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将诸如ZEMAX、OSLO、CODE-V等功能强大的商业光学设计软件引入光学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减小设计工作量,并且使课程课件的深度得到加强,从而扩大学生的感性认知和视野,增强教学效果。
现有的成像光学分析与设计软件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美国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 公司的CODE-V软件;Lambda Research Corporation公司的OSLO软件;Focus Software Inc开发的ZEMAX软件。其中ZEMAX软件由于界面友好,容易上手,目前占据市场最大份额;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也是ZEMAX软件。该软件可做光学组件设计与照明系统的照度分析,也可建立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模型,并结合优化、公差等分析功能,是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集成在一起的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课堂利用ZEMAX的计算与模拟功能,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自己输入参数去完成对光学系统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并对光学系统像差进行详细了解,为进一步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例如,如果要给学生讲授cook三片式透镜组(入瞳10mm,全视场角40°)的结构以及性能,通过ZEMAX可以很形象地显示。图1所示,cook透镜组的二维和三维结构图都可以画出,而且所选三个视场(0视场、10°视场、20°视场)的光线轨迹也可以准确画出,这样就使得学生有更形象、直观的认识。如果要了解该透镜组性能,就可以利用ZEMAX光线追迹程序快速计算出每一条光线的轨迹,并算出各种像差值。该cook透镜组的几种像差图见图2所示,这里只显示了四种像差图:点列图、波像差图、调制传递函数图和场曲、像散及畸变图。根据这些像差图,学生可以对该系统的像差有个全面的认识,可以更进一步改进并优化结构参数。而计算实际像差利用传统的手工计算花费时间是巨大的。 总之,利用光学设计软件,可以使光学设计课程授课效率更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效果更好。
三、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试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与课程的实施方法相辅相成,从而更客观地反映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拓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能力和兴趣的目的。传统理工科课程通常以闭卷笔试加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针对《光学设计》的课程特点,我们采用了以考核综合知识和能力为主导的考试方法。具体包括:①建立小课题,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比如让学生们调研目前流行的单反相机的原理并进行初步设计,学生通过查资料,深入调研,强化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能考察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②开展课堂讨论,给予总结评价。这部分的考核主要是通过讨论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和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试卷考核。该部分主要考概念题和思考题,加深学生对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三种方式来全面综合地考察、评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和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反馈和指导教学。这样的考核方法覆盖指标更全面,考核的结果就会更客观合理,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能力水平,有利于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师自身能力提高
教师是课程改革最直接、最关键的群体,因此教师的自身成长与课程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仅是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的累积与丰富,更是教师由被动到主动参与课程决策、课程运作和课程评价,促进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不断变革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即“教育既是为了促进个人的终身全面发展,又是为了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只有具备这样的观念,才能不断解决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建构新课程条件下的目标、教学、评价体系。另外,很多人对于光学设计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学好几种光学设计软件就可以进行光学设计。其实,光学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它需要经验也需要设计人员有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而软件只是工具而已。光学设计总要从像差补偿开始,如果没有对基础像差理论的深入、正确理解,只是按照已有参数按步就班地操作,光学设计则成了完全的技术工作,毫无思想性可言。对于这部分理论内容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准备,从复杂、枯燥的公式中理解设计的基础,打好光学设计的基础。光学设计是一门需要慢慢磨的手艺,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更要负起责任,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不浮躁、不图快,踏踏实实的不断学习,积极地参与科研,积累更多的光学设计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讲授好这门课。
五、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系统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迫切需要光学设计的专业人才,为此高校肩负着培养具有良好光学设计人才的重任。本文对光学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安排、教学方式的优化改革以及考核方式多样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光学设计知识、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之江.光学设计理论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 李 林.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3 黄一帆、李 林.光学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 张卫纯、王开圣.浅谈《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J].甘肃科技,2009(18):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