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乡村旅游发展趋势范文

乡村旅游发展趋势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第1篇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这是目前包括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在内广为接受的定义。广义的乡村旅游还包括农村居民的外出旅游。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狭义的乡村旅游。

二、怀柔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怀柔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怀柔区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还停留在初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以观光农业为主体的农家乐旅游,并开展采摘、钓鱼、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这些观光农业园区,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欣赏和感悟大自然。据统计2012年,怀柔区累计接待乡村旅游3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5.8%。2012年元旦、“五一“等5个小长假和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总计27天假期,共接待游客28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5%和4.5%。可见乡村旅游在怀柔旅游经济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其优势也已经逐渐凸现出来。

(二)存在问题

1.科学规划重视不够

根据此次调查显示,63%的游客反映怀柔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和娱乐项目没有新鲜感,缺乏特色。怀柔区乡村旅游基本上是以农民自主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明,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一定无序性和盲目性。

2.档次不高,品味偏低

目前怀柔区乡村旅游产品多规模小、档次低、品牌单一,而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较少,多数产品设施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这一点从调查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游客旅游消费普遍较低,其中消费在200元以下的据多数,停留时间也以一日为主,这与怀柔乡村旅游产品档次和品味是分不开的。

3.宣传力度不够

从调查中发现,41.9%的旅游者是通过朋友介绍的,15.5%通过电视广播了解的,而报纸杂志和网络信息则分别占7.4%和占15.1%,由此可见怀柔乡村旅游的宣传基本依靠游客的口碑效应,这样的宣传方式比较原始,风险也很大,好则千般好,坏则影响整体。因此在宣传力度上,政府、部门以及业主的宣传力度不够,尚未引起社会的多方关注。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从资金来讲,主要是还没有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在税收、贷款、用地、工商管理、食品、卫生、安全保证等政策尚无明确规范。从基础设施建设上来讲,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差是阻碍游客来旅游的一项重要原因,首先最重要是卫生问题,目前怀柔乡村旅游的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一些农家旅馆排污排水通道不畅,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缺乏比如公厕和排水系统等。其次是可进入问题噩待解决。由于怀柔大多乡村旅游点都埋藏在大山深处,交通线路并不发达,可进入性比较差,致使多数游客望而却步。

三、怀柔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调查显示,来怀柔进行乡村旅游的客源有73.8%来自北京城市居民。而另据资料显示北京市有2/3以上的城市家庭到郊区休闲旅游,其中到郊区旅游3―5次的家庭占16.9%。北京现有1400万常住人口,其中城市人口1000多万,按未来一年多次(5次)到郊区旅游的比例为23%计算,有700―1100万人次到郊区旅游。这表明北京的乡村游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何占有这一巨大客源市场,使怀柔的乡村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建立正确的发展模式迫在眉睫。从短期来看,怀柔仍应以低层次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为主,但必须注意特色培养和产品的多元化,从长期来看,必须根据旅游者消费趋势,提升产品层次,往休闲度假方向发展,形成休闲型乡村旅游的模式。

(一)短期内争创特色,形成多元化乡村旅游产品格局

目前怀柔乡村旅游主要是观光及食宿接待为主的农家乐旅游,活动主要是采摘、垂钓、饮食等,类型比较单一,项目比较雷同,没有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格局。具体应做到。

1.特色经营,增强竞争力

乡村旅游要想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突出特色,需要充分利用怀柔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塑造特色产品,开发多种娱乐活动,一方面促进怀柔乡村旅游的特色发展,展示怀柔乡村旅游竞争优势,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另一方面打造怀柔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促进全区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这一点可借鉴国外乡村旅游活动(表1)围绕游客需求,进一步设计推出了一日游、二日游及多日游等多种线路选择,满足了广大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出游需求。另可利用“影视旅游“、“会议旅游“等,延长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支出,带动整区乡村旅游发展;还可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如“赶京北山货大集、赏满族八旗新村“和以踏青赏花节为主的规模大、文化品味高、内容丰富,参与性、观赏性强的旅游节庆活动,扩大怀柔整体旅游形象。(见表1)

2.打破单一,创建多元化发展格局

目前怀柔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更加注重观赏性而忽视了科技型和文化性,因此产品格局单一。而目前来看,此种单一的产品格局,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即以采摘为例,与怀柔相邻的区县,纷纷组织采摘游,平谷的桃,大兴的西瓜,昌平也随处可见采摘园。为了增强竞争优势,必须改变目前产品的单一性,寻求多元化发展格局,即重视科技和文化的渗透,开发科技型乡村观光旅游和乡村文化旅游。

2.1科技型乡村观光旅游

主要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生产农副产品,又给旅游者提供了游览的场所。新加坡将高科技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兴建了十个农业科技公园。农业公园内应用最新科学技术管理,各种设施造型艺术化,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精心布局娱乐场所。养鱼池由配有循环处理系统的“水道“组成;菜园由造型新颖的栽培池组成,里面种上各种蔬菜,由计算机控制养分;田间林荫大道的两边也种上了各种瓜果。可利用中科院研究生院移址怀柔的优势,开发农业科技园,一方面可供观赏,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对于农业普及高科技,提高农产量也大有裨益。

2.2乡村文化旅游

乡村文化旅游是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民族文化为主题,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旅游类型。它有助于深度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文化旅游需求,提升产品档次。匈牙利是乡村文化旅游的典范,其开发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使游人在领略匈牙利田园风光的同时在乡村野店、山歌牧笛、乡间野味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欣赏充满情趣的文化艺术以及体味着几千年历史淀积下来的民族文化。西班牙开发的满足游客多种文化需求的文化旅游线路很多就是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城堡游、葡萄酒之旅、美食之旅等。怀柔区文化丰富,喇叭沟门的满族乡具有独特的满族传统文化,另外寺庙文化、长城文化、红鳟鱼文化应有尽有,应将文化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深度开发,提升产品的档次,提高竞争力。

3.2长期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为主的乡村旅游模式,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怀柔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到52%,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其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呈现着“自然风光为主,山野气息浓厚“的特色。从现阶段人们的旅游需求变化趋势来看,人们一方面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另一方面则更注重休闲、娱乐的需求。怀柔区应根据旅游需求发展趋势,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为主的乡村旅游模式,即发展休闲型乡村旅游。所谓休闲型是指以乡村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形式多样的参与性旅游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游客休闲娱乐、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等需求的旅游类型。休闲型乡村旅游与观光型乡村旅游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主要满足旅游者的健康、娱乐、放松、享受等高层次需求,因此在产品特色上更加突出休闲度假主题,服务内容以康体、休闲、娱乐为主,产品表现形式更加强调创新、互动以及知识性。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休闲娱乐型、康体疗养型、自我发展型。

3.2.1休闲娱乐型

乡村旅游是现代都市人为了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利用假日外出进行令精神和身体放松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形式,娱乐需求成为旅游者基本的旅游需求之一。国外在开发乡村旅游时积极开发娱乐性强、互动参与性大、表现形式新颖的休闲娱乐项目以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意大利农业旅游区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态教育农业园“,旅游者可以从事各种农业健身运动,例如体验农业原始耕作、狩猎、亲手制作工艺纪念品、烹调学习活动等。法国为满足不同偏好度假旅游者的需求,开发了不同主题、种类齐全的休闲农场,包括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民宿农场、露营农场。怀柔应根据其自身资源优势,借鉴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建立相应的“生态教育农业园“一方面满足城市居民的亲身体验的需求,另一方面可形成学生群体的教育园地,为他们普及农业知识提供平台。另外,可借鉴法国建立休闲农场,主要以农场品农场、露营农场和民俗农场为主,在开发时应注意主题的选定,突出特色。

3.2.2康体疗养型

随着旅游者越来越关注旅游产品的医疗保健功能,国外许多乡村旅游目的地针对性地强化了其产品的医疗保健功能,开发诸如体检、按摩、理疗等与健康相关的乡村度假项目。这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健康需求,而且能为其带来不菲的利润回报。例如古巴的医疗旅游、日本的温泉旅游、法国的森林旅游、西班牙的海滨旅游等都以旅游服务项目的医疗保健功能而闻名。怀柔的绿化率很高,空气质量相比城市及其它郊区县具有明显优势,可利用人们保健心理,将乡村旅游与康乐旅游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疗养基地,提高乡村旅游的层次,增加旅游收入。

3.2.3自我发展型

自我发展型乡村旅游是乡村度假地为旅游者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通过团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习等方式而不是专业人士做教练,让游客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熟练新技能,既享受了轻松的休闲,又学习到了知识。美国的农场、牧场旅游不仅能使游客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而且在专人授课的农场学校能够学到很多农业知识。这种兼有娱乐和教育培训意义的参与式的乡村旅游形式深受旅游者欢迎,成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怀柔山区普遍以农耕文化为主,且民俗文化丰富,目前开发的仅是以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形式,开发层次较低。城市文化与农耕文化差异性较大,可利用人们求新求奇心理,开展农业知识普及游,让人们在观赏的同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农事活动,将娱乐和教育有机结合,既为山村带来利益,又让游客得到成长。

四、政府的扶持与引导

在模式建立及转化过程中,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引导至关重要:

(一)强化分类特色管理防止标准化、商业化与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

随着乡村旅游的商业化经营、建筑的城市化与设施的标准化,乡村性中淳朴的民风与低廉的价格等受到严重挑战。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继续保持“乡村性“和“乡村意象(RuralImage)“。乡村性的塑造主要通过三方面来实现:①主题(Theme):以差异与特色确立主题;②地格(SenseofPlaceorLocalPersonality):地方的风俗民情形成地格;③氛围(Atmosphere):地方居民的友好、热情、淳朴与真实的态度构成氛围。目前怀柔区应推行特色管理――-分类管理:形成餐饮、采摘、歌舞、杂艺、农业、节庆等特殊类型的乡村旅游。“家家达标准,村村有特色“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

(二)合理规划、控制总量防止过度重复建设

模仿是目前怀柔乡村旅游产品高度雷同的重要原因,它导致乡村性消失。民俗村与农家乐的泛化导致乡村旅游出现“低价格-低水平“的恶性循环。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乡村旅游定量规划,确定某一具体地域旅游潜力,从而界定农家乐或民俗村的数量上限,指导地方乡村旅游的发展。鼓励区域分工,反对重复建设,各村形成特色。

(三)规模经营与土地集中

成片联户开发与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要形成特色,尤其是以田园风光(如农田、果园、茶园等)为特色的怀柔乡村旅游,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景观,因此部分乡村旅游项目需要适度的规模经营,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规,鼓励农民自行交换土地使用权,推进土地的集中。

(四)改善基础设施,建立行业协会

政府应对进入民俗村和农家乐的道路进行了整治、绿化和美化,并加强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停车场,修建星级厕所,为道路安装路灯。尤其是进入官地民俗旅游村以及山巴的公共交通设施的完善。目前北京很多郊区县已经建立了或计划成立郊区民俗旅游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通过行业协会建立了乡村旅游经营者之间互通信息、协调一致、自我约束、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良好关系,形成了一个有序竞争的氛围。怀柔乡村旅游目前还处在初级的无序自主经营状态,恶性竞争比较严重,迫切需要政府建立行业协会进行规范和监督。

五、小结

第2篇

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发展时期。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兴项目,已经被广大旅游爱好者所钟爱。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不管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处于落后地位。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劳动生产率缓慢增长,许多问题都制约着我国的发展。我们都知道,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某区域的经济发展,对于农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契机。要是我们能合理地发展乡村旅游业,就不仅能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也能让我们国家向着强国的方向更进一步。

1.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1.1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学习、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在我国,主要的乡村旅游模式是城郊型,即城市居民到郊外去休闲娱乐。最成熟的应该是开展农家乐,人们观光农业,体验农村生活。其他形式是去到一些知名的大型景区,这些景区保留着乡村的原始状态。现在很多人都倡导回归大自然,于是选择到一些真正的苗圃村寨里去感受大自然,欣赏山水、田园风景。

1.2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2.1经营理念、管理制度不恰当。经营者可能过于追求旅游品牌的效应,而忽略了乡村的本真意义。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人们想找到最真实、最纯真的感觉,并让自己置身其中,能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但大多经营者想把自己的品牌打造得更城市化,却没有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其实这是适得其反的。要知道,人们到农村来就是想暂时远离城市中的喧嚣与繁华,去领略乡村的宁静与优雅。而且经营者和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养不是很高,在对游客进行服务时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可能会造成不和谐的现象。

1.2.2盲目开发。盲目开发有两种,一是草草开发,二是过度开发。草草开发虽然能保留许多乡村的本来面貌,但在住宿或者某些设施上配备不足的话还是会对游客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在进行开发时只对一些基础性设施稍加改造,没有真正用心去设计自己的品牌,或者是缺乏创新。过度开发是对乡村最具毁灭性的开发。既把大量乡村的本真面貌给抹去,也没有体现出乡村的内涵与文化,更严重的是还可能会破坏环境。

1.2.3不注重旅游中的环保。游客去某地旅游,并进行一系列的活动,难免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其实对环境的污染是双方的。对管理者来说,在开发时肯定要用到工业技术,也会产生一些废气。如果忽略这些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随着开发的进行,这些一点一滴的因素就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再有就是餐饮行业中产生的污染物不经处理就排放的话,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对游客来说,一些生活用品的随处乱扔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重视,对乡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危险。

2. 对我国乡村旅游中出现的问题的应对对策

2.1改变经营理念,完善管理制度。经营者首先要正确认识乡村旅游的意义,要对乡村文化及内涵有着自己的深刻见解。乡村应该是美好、纯真的,不应融入太多其他元素。真正应该做的是把本村的独特的文化宣传出去,当然要善于从其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具有正能量的东西传递给大家。

其次,在宣传文化的基础上,还要完善管理制度。旅游业本来就是一种服务性行业,能把游客服务得很舒心、放松,这才算成功。由于服务人员大多是本地村民,对其进行专业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面对这些人员进行全面、专业的培训,提高自身素养,这不仅对当地旅游业有帮助,对整个乡村发展也会产生作用。

2.2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发乡村,让游客对其产生深刻的形象,是推动当地旅游业的重要的一步。如何进行开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适度开发。既要有乡村的原本面貌,也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指能让游客在吃、住上面都能舒适,并且也能领略乡村独特的风光。但不能太偏向于城市化,要有一定的乡土气息。

二是要有自己的品牌。这非常需要经营者的创新意识,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但品牌是很有商业价值的,其带来的效应也非常大。不过不能因为太过追求品牌效应而忽略了乡村的本真面貌,最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东西。

2.3加强环境保护。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到乡村去旅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乡村的环境比城市要好。如果在开发和运作过程中使得环境遭到看破坏,那人们也不会愿意来旅游。所以对环境的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开发过程中,尽量选择对环境破坏较小的方式和技术。不能因为某个大型项目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就不顾对环境的破坏,经济利益是次要的,没有了良好和优美的环境,不仅游客不会愿意来旅游,自己也难以长期住下去。

在运作过程中,要严令禁止游客乱扔垃圾,餐饮、住宿行业对外排放的污染物也要规定一个排放量,而且排出的污染物也要对其进行处理。最好有一个专门的环境部门对各种环境问题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管理。

3. 对未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的展望

3.1更具创新性。对于乡村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更具创新性。常规的旅游方式对人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在去过许多知名景点,品尝过各种特色美食后,更渴望有新鲜的东西去尝试。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肯定会有许多更具创新性的项目回被开发出来。

3.2更具地方性。像许多其他知名的景点一样,因为独具其地方特色,所以能被更多人所熟知。乡村也是一样,每个乡村都是独具特色的,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同于城市的工业化气息,乡村是原始的面貌,是纯真的地域。乡村的地方性更具有浓郁的气息,因为它是被大自然所包围,更能让人感觉到一种亲近与舒适。在我国这么一个地大物博的地方,开发乡村旅游时,肯定会更具地方性。

3.3更具文化性。当今社会是一个文明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文化所组成的。世界上的每个地方都有其自己的文化,需要人们慢慢地去挖掘。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才是值得人们去的地方。我们都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才只是了解了其中一部分。城市中的文化大多被高楼大厦所掩盖,而在乡村这种贴近自然的地方会更加明显地展示出来。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能更深层次地去挖掘隐藏在其中的东西,肯定会更具文化性。

第3篇

一、长寿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一)长寿区历史渊源流长、幅员辽阔

长寿区古属巴国枳邑,原名乐温。于1959年4月由涪陵专区划归重庆市。由于境内民多寿高,于公元1363年改置长寿县,并于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面积1423.6平方公里,人口90.4万,辖6个街道12个镇。源远流长的历史和面积的辽阔,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长寿区地理区位优势

长寿地处重庆腹心地带,襟长江而临主城,离重庆主城区50公里,车程1小时左右,属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是重庆陆路交通枢纽和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在地理位置上处于绝对优势。

(三)长寿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长寿境内有1江、3河、13溪、35条沟、175处地下水、2个人工湖和16座小(一)型水库等水资源,航运、发电、养鱼、灌溉等皆得其利;地貌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占18%,深丘占35%,江湖水面占5%,森林覆盖率占34%,可以发展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境内生物资源丰富,粮食作物达300个品种品系,果树154种,其中沙田柚、夏橙、脐橙最为有名;有原生动物116 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3种,三类保护动物6种,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长寿区乡村旅游的开发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四)长寿区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长寿区有巴渝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写春联、正月十五过大年、过中秋、过端午、戏剧、民间文艺、曲艺、手工艺品、绘画等的传统节日,而在这些传统节日中,都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如春节要打礼炮,放烟花;元宵要舞狮子、玩龙灯;端午要划龙舟。

二、长寿区乡村旅游的现状

(一)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足,开发力度不够

绝大多数人认为:乡村旅游不过就是农业游和生态游,没有什么潜力可挖,大不了就是采个果,拍个花,吃个饭什么的。思想上存在麻痹大意,不下大功夫去开发资源。没有长远规划,只重视眼前经济效益,因而开发的力度不够。

(二)缺乏管理人才,经营不力

长寿区乡村旅游开发目前没有什么专业人员,大多是靠当地的农民从业,而这些农民往往文化程度不高,在经营策略、经营手段、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缺陷,服务质量差,品牌意识淡薄,经营不力,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资金少,开发项目少,规模小

由于资金的严重短缺,开发者往往开发几个项目,并且没有任何的论证就匆匆上马。开发的项目即使再多,也没有什么新颖的项目,更没有什么特色。当地农民小农经济意识较强,开发的规模小。乡村旅游?]有纳入我区各街镇村镇建设发展项目规划,无法形成大的规模。

三、长寿区乡村旅游的特点

乡村旅游本身是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它是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它既包括了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又包括了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正因如此,长寿区乡村旅游具有如下特点: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要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煤矿资源以及野生动物,虫虫鸟鸟等。开发乡村旅游的景点要保持好本乡本土的原貌。

(二)长寿区资源丰富

如果没有资源,是要关闭的,短命的,没有生机和活力。长寿区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三)具有独特的地域性

打造乡村旅游景点,要经过专家考察论证,设计规划,根据当地的地域地貌来确定。如果乱打造,乱开发,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四、如何开发乡村旅游

(一)我区乡村旅游要注重特色,打造品牌

乡村旅游开发要以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参与性、休闲性为卖点,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农业、生态、民俗等旅游产品转变,所以必须要深挖乡村旅游的自然景观、农产品、民俗等旅游产品特色,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在长寿湖周边的几个街镇,可着力打造以沙田柚、夏橙、草莓等为品牌的旅游产品;在“菩提古镇――菩提山景区”的菩提街镇、渡舟街道可以打造以钓鱼、湖上游乐为品牌的旅游业,也可以在农家乐外面的森林里做一些“鸟巢”,这样可以让观赏累了的游客们得到休息,吸收新鲜空气。八颗街道在“明月山”可以发展森林公园,开辟休闲度假村,因为那里夏日清凉,空气清新,绿茵成林,鸟语花香,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二)乡村旅游管理必须规划,服务必须制度化

各街镇要建立健全合理的乡村旅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努力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每年由长寿区旅游局对各街镇的乡村旅游项目经营者集中组织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接待人员的素质。通过上岗培训,端正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这样,乡村旅游发展项目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三)乡村旅游必须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

第一,乡村旅游必须融入文化旅游当中。长寿湖风景区要与长寿湖镇、邻封镇相结合,长寿古镇――菩提山风景区要与菩提街道、八颗街道、渡舟街道相结合,研究一些切实可行的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如:八颗街道“鹰冠庄园”除了现有的垂钓、餐饮之外,还可在水上发展几只游船,也可在室外树林里发展一些“鸟巢”、吊床之类,让游客玩累了,可以在野外好好地休息。如果只是单打一,为搞乡村旅游而搞乡村旅游,那就不能搞活一方经济,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第二,我区乡村旅游必须与“三农”相结合。“三农”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总称。三农工作的目的是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既然如此,我区的乡村旅游也必须要与“三农”相结合,来实现农民增加收入的目的。如邻封镇魏家河坎的沙田柚具有很浓的地方特色,全市乃至全国人民都知晓,喻为“十里柚香”;农业生态观光园也打造出了“百里花香”的秀美场景。这些东西的出现,无疑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三,产品必须多样化。要发展好乡村旅游,必须做好景点产品,而且产品不能单一化。这样游客才会将景点多种产品带回家乡与亲朋好友分享。

第4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 模式依靠 发展现状 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89-01

旅游如今已经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所提供的大量旅游资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了旅游业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乡村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开发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主要收入。但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当注意环境的反馈和行业状态的健康。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开发较为落后

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和保护,乡村旅游还是农民自发开发的阶段,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模式和产业规模没有形成,管理滞后。

(二)我国乡村旅游中的设备设施还不完善

很多地方还没有完整的旅游系统作支撑,没有统筹全局的管理方案和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落后导致游客旅游体验差,收入减少,设备更加落后。这样的循环怪圈一直都困扰着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同时设备不完善还导致在兴建设备设施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目标,重复建设严重。其中最能体现的便是乡村交通问题,还有道路泥泞、垃圾处理不科学不合理、住宿条件差、公共设施破旧等。

(三)我国乡村旅游中的管理和规划不统一

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只看到当前的利益,没有看到长远的发展,政府等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够,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乡村旅游进行规范和制约。各种旅游乱象层出不穷,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消费模式落后且高昂,造成在乡村中的竞争偏向,旅游业取得的利益一年不如一年。

(四)乡村旅游在利益的驱使下忽视了环境,过度开发

很多乡村旅游业为了得到巨额的利益或是响亮的名气,无度地向大自然索取,毫无节制地开发。没有规划,没有顾虑,造成环境恶化,生态资源快速枯竭,水源污染严重,垃圾处理不得当,大量树木遭到砍伐。这种盲目的做法是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国家政策背道而驰的,长久下来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就是断绝后路。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未来趋势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大概可以从以下三个模式来发展乡村旅游,当然在整个过程中也离不开健康的管理方式和辩证的、发展的统筹规划。

(一)依托在其他旅游方式上的发展

一些紧挨着旅游区的乡村,可以以该旅游区为指引,开发自己乡村特色的旅游项目。利用临近旅游区的吸引力,逐渐壮大自身,从而取得良好的发展。

(二)城市孕育乡村的模式

很多乡村旅游区应该建立在城市和农村中间的城乡结合部,利用城市的各方面的发展来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距离够近,不需要在途中花费太多的时间,周末就可以前往,随到随走。二是这样的乡村可以依据城市的特点发展自身的旅游特色,依靠特色来吸引大量的人员。

(三)以科技为重要中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科技是@个时代不变的主题,把现今的科技植入到乡村旅游中来,让游客在体验原生态的乡村旅游时能够感受到时刻离不开的科技的作用,无疑会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旅行体验,也能够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现代化气质。

在依托了三个重要的发展点之后,乡村旅游的发展前进必将一片广阔,在未来的乡村旅游中可能会开发出多种旅游模式和特色,主要还是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规范化的,统筹全局的管理,乡村旅游未来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定需要健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而不是放任自流,管理过程中要考虑人文、环境、科学等重要因素,综合发展;二是在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中,科技和自然必然是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科技带动社会的发展。同时在乡村旅游业中科技元素的注入也是必然的趋势,自然则是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原生态旅游体验必不可少的元素,自然也是乡村旅游对人们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的源头,应该长久地保持下去,保持最纯净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三、结语

乡村旅游业近年来悄然崛起,不断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大量的收入,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却也是不可忽视的。运用多种经营模式来解决或是缓解这些问题,在发展中看到机遇,沿着时展的大趋势,客观看待乡村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才是目前正确的观念。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区;可再生能源;旅游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010-01

一、旅游循环经济及其研究现状

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是在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条件下进行旅游开发和开展旅游活动,在旅游业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中,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生态管理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的观念措施,在旅游区内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建立循环链,实现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概念、运营模式、发展体系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国内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是没有进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技术支撑方面应用研究,本文试着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应用入手,探索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旅游区清洁生产的新范式。

二、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1.可再生能源技术介绍

可再生能源是指一些人类认识和利用有着相当长历史且对环境和生态友好的永不枯竭的能源。与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相比,可再生能源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丰富,储量庞大;环境污染小,干净清洁,对环境友好。目前,许多国家制订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使其在全球总能源耗的比例由目前的5%提高到2020年的15%左右。随着一大批成熟技术的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应用的范围也会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未来的一种主要能源。

2.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循环经济应用中的意义

(1)节约运营成本

煤炭和柴薪使用简单方便,前期基本上不需要设备投入,所以乡村旅游区对煤炭、柴薪的利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利用方式也仅仅局限于最基本的燃烧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最主要的是前期设备投入,成本相对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设备只需一次性投入,后期几乎没有花费,且经济环保,能够节约乡村旅游区的运营成本。

(2)降低常规能耗

降低常规能源的使用的比例是应用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目标。乡村生态旅游区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储备,比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有些旅游区还具有丰富的地热能。要合理的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技术,需要依据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可再生能源组合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利用方案体系,把其应用到旅游区所涉及的各个行业、部门和区域,可以有效的替代常规能源,降低其使用比例,实现乡村旅游区的生态化发展。

(3)净化生态环境

常规能源使用所排放的烟尘和燃烧废弃物等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的光环境、大气环境、生物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且燃烧废弃物的随意堆放或不正当处理给旅游区造成明显的污染。应用可再生能源,没有SO2、CO2烟尘排放,没有固体废弃物产生,不会对旅游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对旅游区生态环境能够起到净化作用。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乡村生态旅游区应用的推进措施

乡村旅游地多是环境优美、资源组合较好的地方,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所暴露的问题如常规能耗过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废弃物随意堆放等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把乡村地区的优势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到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中去,对于乡村地区节能减排、优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及对资源循环利用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1.政策激励

与传统常规生化能源利用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前期资金投入较大,旅游企业难以接受,所以政府应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来激励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区的应用。第一,制定激励政策。制定推进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根据乡村旅游区的规模、能源利用方式等制定出针对乡村旅游地区的激励政策。第二,实行价格补贴政策。对乡村旅游区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减免税收、价格补贴等优惠,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前期成本由政府部分补贴。

2.技术改进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技术还远没有达到大规模应用阶段,应用成本较高,应当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和改进。一方面需要加强研发工作,各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应该积极进行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使一批处于试验阶段的技术达到推广层面,丰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体系;另一方面,积极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欧美和日本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应该积极的引进并学习消化。

3.观念更新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一种环保型、无污染的、可循环利用的能源系统,但是由于目前设备成本较高,没有引起乡村地区旅游企业的重视。应该积极的引导乡村地区旅游企业经营者意识到可再生能源的潜在优势,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和价格优惠,使其在观念上意识到利用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4.示范推广

我国乡村旅游区处于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其能源利用系统尚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区更是缺乏。建立乡村旅游地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将会为旅游区特别是乡村旅游区所重视;二是其所建立起来的运作模式将会为其他旅游区借鉴,为其他旅游区建立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提供经验。③

参考文献:

[1]谢军安,郭苏智,王锡莲.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模式构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8).

第6篇

[关键词]乡村休闲旅游;旅游产品;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1-0072-03

[作者简介]张秋芳(1980-),女,江苏苏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日语教学。

[基金项目]苏州市社科应用课题阶段性成果(编号:13-C-23)。一、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背景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使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造成城市绿地减少,交通拥堵,环境质量恶化。一方面,紧张的城市生活节奏使城市居民承受着来自环境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人们更希望放松身心、贴近自然、感受泥土的芳香,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同时,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和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和美学观念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了大众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人们的旅游兴趣不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化古迹、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上,对乡村风光、农村生活方式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乡村休闲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以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农业生产生活形态、农村乡野风光、民俗文化、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等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及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规划设计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的旅游产业形态,是把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体验和欣赏融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方式。

二、苏州发展乡村休闲游的主要优势

(一)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东邻上海;西抱太湖,紧邻无锡,隔湖遥望宜兴和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邻浙江,与嘉兴接壤。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陆路交通条件非常便利。

苏州东部有上海的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南侧有位于浙江的萧山机场,北部有位于南京的禄口机场和位于常州的奔牛机场,西部有位于无锡的硕放机场,尽管苏州,没有机场,但周边航空交通条件非常便利。

苏州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市内河航道系统发达,而自北向南在苏州穿行而过的京杭大运河与连接苏州大街小巷的内城河水系相互呼应,互为补充,因此水路交通也非常便利。

(二)经济基础优势

近十年来,苏州经济的综合实力一直保持强劲增长,其中电子、汽车制造等行业引领着苏州经济在全国地级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下辖的县级市经济高度发达,张家港、常熟和昆山在2012年官方公布的全国百强经济实力榜中并列为全国百强县第一,下辖的太仓市则高居百强县第二。

苏州经济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必提高苏州城乡居民的工资和家庭综合收入。从而为苏州地区的旅游市场提供了长期、稳定、充沛的客源,为扩大旅游经济在苏州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供可靠保证。

(三)乡村旅游资源优势

苏州是闻名遐迩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本地主要特产有洞庭枇杷、杨梅、碧螺春茶、阳澄湖大闸蟹、太湖银鱼、太湖白鱼等。改良栽种后形成规模化种植的农产品有树山黄桃、翠冠梨、葡萄、小西瓜及大棚栽种的无公害蔬菜等。

旺山生态村、树山生态村、三山岛、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苏州玫瑰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为苏州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东山陆巷古村、西山明月湾古村、直古镇、同里古镇等一批古色古香、古风保持完好的水乡古镇吸引了无数喜爱乡村悠闲生活风貌、古镇古朴浓郁风情的城市游客。

三、苏州地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分析

围绕着苏州地区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苏州市结合各地区的独特物产,已开发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这些产品紧密结合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风物特产,乡村古朴的民俗民风不仅吸引了苏州市区大量的城市居民在五一、十一等黄金周和周末节假日前往欣赏、观光、体验,还带动了苏州周边的无锡、上海乃至浙江部分地区的居民前来。

(一)水果采摘游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入海口地区,常年雨水充沛,为水果种植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季节的水果各具特色,包括:5月的枇杷、6月的杨梅、7月的葡萄、8月的翠冠梨、9月的石榴、10月的甜枣、11月的柑橘等七种旺季水果。按照水果原产地的不同,水果采摘游可分为以下两种:

1地产水果采摘。每年的5月、6月和11月,恰好是苏州地产水果枇杷、杨梅和柑橘上市的季节,这些时令水果的上市,带动了以采摘为主要目的的乡村休闲游的新。或以家庭自驾、或以单位团体方式前往上述水果主产地的东山和金庭两地进行采摘,前往两地采摘水果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季节性。伴随着水果采摘活动的展开,两镇道路两侧的农家乐餐馆生意火爆,部分生产户还在道路两侧设摊出售,从而带动了乡村餐饮和农产品销售的快速发展。

2果园实地采摘。这种形式可采摘地产水果,但主要以农业园引进后规模种植的水果为主,如葡萄、提子、草莓、蓝莓、小西瓜等。后者的采摘规模和影响不及地产水果,而且从农业园的布局来看也比较分散,经营方式上来看以个体经营或合作开发为主。

(二)水产品尝游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西临太湖,北部有阳澄湖,南部有澄湖,淡水资源非常丰富,淡水养殖的水产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营养丰富、享誉整个江南地区。围绕着这些特色水产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集思广益,举办美食节,打造水产品品牌,扩大地区吸引力。

1品尝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的成熟时期为每年十月上旬左右,期间前往相城阳澄湖地区品尝大闸蟹美味的游客络绎不绝,还可以游玩周边的莲花岛或太阳岛。

2品尝太湖“三白”。与大闸蟹不同,太湖淡水水域出产的白鱼、白虾和银鱼(俗称“三白”)不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一般夏秋季节为捕捞旺季,但春季和冬季也可以品尝到以冷冻“三白”为原料烧制的菜肴,因此季节的延续性更强。

3水生蔬菜采摘游。苏州地区的水生蔬菜主要指莲藕、茭白、茨菰、芡实、菱角、水芹、荸荠、莼菜八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水生蔬菜产品基本都是“凉性”食品,莲子、芡实、慈菇等还含有较多的生物碱成分,长期食用有较好的“降火”功效,水生蔬菜的这种良好的药用价值,对于追求高品质健康人生的城市居民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三)农业生态园休闲游

苏州地区的生态园数量多、景致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旺山生态园。旺山生态园处于天然山林环抱中,是一处山林植被、农业生态、田园村落、历史古迹都保存较为良好的田园梦乡。园内开发了包括钱家坞“农家乐”、耕岛、茶园采撷以及登高揽胜等项目。整个景区利用山水田园景观、自然绿色生态等环境资源,并借助于现代物质技术条件,融现代农业、乡村文化、度假观光以及环保教育、农事体验、竞技游乐于一体,为苏州及周边都市居民提供了优良的旅游与休闲环境,成为独具魅力的集约化、多功能、高效益的当代生态农庄型度假观光胜地。2012年底,旺山生态园景区与吴中区陆巷古村等景点,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级景区。

(四)温泉养生休闲游

苏州地区温泉资源虽不丰富,但苏州乐园四季悦温泉却是享誉整个苏州的好去处。四季悦温泉位于高新区树山生态村,整个村庄依山而建,家家户户掩映在层层绿色中,绿意盎然,隐秘幽静,犹如世外桃源。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下,树山确定了以养生、乐活为主题的旅游开发规划,并计划通过4-5年的建设,将树山建成为一个以乐活理念打造、集人文胜景、生态乡村、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旅游项目,一个苏州人最想去的温泉休闲度假胜地,树山生态村以“享温泉之灵动,观自然之美景,尝树山之珍味,触四季之丰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

(五)休闲农家乐游

为了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弘扬苏州乡村美食文化,提升农家乐菜肴品质,宣传农家菜肴名牌,2012年由苏州市旅游局主办,张家港永联村协办的“永联杯”2012苏州乡村美食大赛在江南农耕文化园成功举办。通过专家、新闻媒体、行业部门的评审,评选出了特等奖2名、金奖9名、银奖10名、优秀奖若干名,其中2名特等奖选手荣获了“苏州烹饪技术能手”称号,该项活动有效促进了旅游产业与饮食文化的融合发展。

截至2012年底,通过苏州市旅游局核准的星级农家乐饭店共有111家,这些农家乐饭店分布在苏州各大景区附近,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具有本地特色和各种风味的美食佳肴。

四、苏州地区乡村休闲游发展模式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划分,如以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地理分布、空间结构、开发投资主体、产品类型等模式进行划分。结合苏州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本文从产品类型模式将其大致划分为观光农业型、乡村民俗型、古村镇型和文明生态村型四大类。

(一)观光农业型

观光农业涵盖了农林牧渔业,按发展阶段可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高科技农业。比如采摘园或观光园,主要依托了当地的传统农业,以各个季节出产的时令水果采摘或四季花卉观赏为主要内容。采茶、采枇杷、采杨梅、采橘子、采草莓、采黄桃、采梨等多种内容的采摘旅游活动在苏州吴中区和高新区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带动了当地传统的水果种植业融合现代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高科技农业园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或栽培手段,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时令水果蔬菜采摘以及休闲娱乐为一体,向人们展示农业科技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成果。比如苏州地区的绿光休闲农场,以无土栽培技术培育的超大南瓜、茄子等蔬菜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观光、增长见识。

另外还有休闲垂钓、水产养殖等将旅游与渔业相结合的旅游景点,比如张家港永联村依托江鲜美食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吃江鲜,到永联”的美食文化品牌。

(二)乡村民俗型

乡村民俗旅游主要依靠地区独特的乡土民风习俗、传统节事活动、饮食习俗等内容吸引游客前往欣赏、体验。包括“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的农家乐游、乡村美食节等。

苏州地区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主要依托了周边景区发展而来,随着农业观光旅游的兴起,带动了苏州农家乐旅游的不断兴盛和蓬勃发展。乡村地区的农副产品种类多样、营养丰富,健康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欣赏乡村原生态、自然纯粹美景成为各地举办各种美食节的最大吸引力。

(三)古村镇型

古村古镇以原生态的乡村村落建筑群为主要景点,结合当地保留比较完整的地方传统文化习俗吸引游客。苏州地处长江以南,“东方水城”的旅游印象中,“水”的因素占比较大。凸显了苏州城市形象的水乡古村、水乡古镇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布在苏州的各个区域,周庄、同里、直三大水乡古镇是苏州水乡古镇最生动全面的代表;木渎、东山陆巷、西山明月湾等古村镇如小家碧玉般散发出历史温柔而悠久的光芒。这些完整保留的珍贵的古建筑群,为苏州乡村旅游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化历史资源,也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

(四)文明生态村型

文明生态村以完美的生态景观、整洁的村容村貌、绿色植被高覆盖率吸引游客。这些村庄在改善卫生面貌、提高交通可进入性、提升整体生态景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和优势项目。

吴中区的旺山村立足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的结合,利用山水田园景观、自然绿色生态等环境资源,保存良好的山林植被、农业生态、田园村落、历史古迹成为当代休憩型度假观光胜地。

高新区树山村以村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不仅实现了产出率低、附加值低的传统农产品的“更新换代”,还利用开发的温泉资源引进企业来投资建设,将树山村打造成集人文景观、生态乡村、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温泉休闲度假胜地。

五、结语

苏州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种类全,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区传统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是旅游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保持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对旅游企业来说,了解目前乡村休闲旅游现有产品的形式和发展模式,及时推出形式更新颖、参与性更强、文化内涵更深刻的乡村旅游线路,才能吸引更多的城市游客参与到了解乡村、体会乡村自然之美、回味乡村原生态之神的活动中。

[参考文献]

[1]余昌国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思考[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5(12)

[2]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05(3)

[3]张文等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问题及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4]丁鸿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09(5)

第7篇

关键词:乡村生态;饮食文化;旅游业发展

贵州省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然而贵州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已经具备雄厚的资源优势,现在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更为贵州旅游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2号文件把贵州旅游发展战略定位于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道路。给了贵州一个创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发展民族乡村生态饮食文化旅游业倍受人们的关注,它不仅丰富了国内旅游产品种类,延伸了旅游产业链,且成为国内外游客和都市人回归大自然,向往体验农村生活,促进新农村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丰富,民族饮食文化也很丰富,如苗族的酸汤系列在全国以被大家所知。本文以布依族村寨农耕饮食文化信息资源为视角,尝试探索贵州文化旅游创新中的乡村生态饮食文化旅游发展。

一.贵州布依族农耕文化资源概况。

布依族是以农耕种植为主体的民族在农耕文化上有着独特民俗习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广泛推进贵州布依族生态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游客,成为旅游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布依族,现有2545059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 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 西等省。贵阳的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花溪和乌当。(包括瓦窑、牛场、新堡、偏坡等地)。一般认为布依族是古代“百越”中的一支,与壮族同源。有人还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日布依族可能有渊源关系。历史上布依族常被称为“夷”、“苗”、“仲苗”、“仲家”、“仲蛮”等。1953年根据本民族意愿,才统一叫布依族。布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过去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布依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布依族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单家独户很少风。他们喜住楼房,房子一般为三层。底层饲养牲畜,堆放农具、杂物;二层住人,三层储存粮食等。有的地区也居住吊脚楼式的房子。?布依族服饰,男性式样简单,与汉族大致相同;女性则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大多数穿裤,也有穿裙的。喜欢腊染,领、肩、襟、袖、衣摆都镶有花边。地区不同,服饰也各有异包头帕,系围腰,妇女喜欢银饰等。?布依族信鬼神,尤崇拜祖先。

二.贵州乡村农耕饮食旅游信息资源现状

(一)布依族农耕旅游资源;水稻是四川布依族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布依族长期种植水稻,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耕作制度和耕作习俗。旧时,他们主要种植白日草、大白谷、小白谷、毛粘、红谷、白酒谷、红酒谷等品种,有早稻、中稻、晚稻三个类型。布依族农民一般将稻种分为粘稻和糯稻。粘稻为主要粮食,广泛栽培;糯稻仅作副食,栽培面积较小。布依族传统农耕文化中有许多祭祀神灵的活动,如;传统的“牛王节”,布依村民们要给牛过生日节,感谢牛的辛苦付出,希望来年有更好的收成。还有插秧季节的秧苗会,也是布依族传统农耕文化的传习,其寓意主要是为了驱除虫害祈求来年粮食丰收。丰收季节布依族还有喜迎丰收的尝新会。同时布依族还有六月六、三月三、四月八、赶干洞等民俗节庆活动。

(二)饮食文化资源:乡村生态饮食文化业发展,丰富了中国饮食品种类,延伸了饮食产业链,带动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贵州布依族食品主食多以大米为主。住山地的兼吃玉米或以玉米为主。民间喜欢用一种专门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饭。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节日或婚丧宴客离不开糯食,有"无糯不过节","无糯不成礼"之说。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善作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布依族的传统生活习惯造就了其独特的布依乡村生态饮食文化。它具有多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的乡村饮食特征。

(三)布依民族艺术资源:布依族有无歌不成席的说法,布依山歌既是布依族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布依民族文化资源的宝贵财富。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以布依山歌最具特色,种类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曲调分“大调”、“小调”两种。“大调”用于婚丧等隆重的场合,音调高昂大方,引人入胜。“小调”则在月夜或“赶表”谈情说爱的时候唱,音调柔和、婉转、活泼动听。

(四)贵州布依族民间工艺资源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衣服大都是自己亲手缝制的,合身得体,古朴典雅。布依族服饰的制作集蜡染、扎染、挑花、织锦、刺绣等多种工艺技术于一身,布依姑娘还根据自己喜好设计绣制。布依族刺绣 布依花包是布依族刺绣工艺品。又称“糠包”。流行于布依族聚居区,用布或绸缎制作。呈方形,绣上色彩艳丽的图案,一般都以花草、蝶、鸟、几何纹样为主。

第8篇

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发展趋势

自从托马斯·库克组织了近代历史第一次正式意义上的旅游之后,旅游业的发展便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内发展壮大。由于旅游业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能源资本,不会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染,因此被称为“无烟工业”和“绿色产业”。现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模式的组合要素,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主要内容,极大地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使经济结构向良性方向发展,因此它成为了各国竞相发展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产品的开发,乡村旅游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开发乡村旅游的意义

(一)对旅游企业的意义

我国的旅游业开始于入境接待,随后旅游市场逐步打开,转向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由于起步时间晚、旅游发展模式存在缺陷、缺乏有效的市场规范等原因,我国的旅游市场目前呈现出恶性循环的状况。为了追求客源,低价竞争使旅行社利润越来越低,直接导致了频繁出现的负地接、零地接现象,破坏了我国旅游市场的良性运作,使旅游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和挑战。乡村旅游是一个新型的旅游模式,对于优化旅行社产业升级和净化旅游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二)对旅游者的意义

旅游业的发展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也就是要迎合旅游者的需求,寻找符合现代旅游理念的产品。当代的社会发展使大部分都市人处于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旅游成为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一种绝佳方式。但是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多数人只能在放假期间进行旅游活动,而这也正是旅游旺季,景区人数呈爆炸性发展趋势,吃住行等方面都很不方便,使旅游失去了原来的乐趣。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最求安静、纯净、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

(三)对旅游目的地的意义

旅游业的连带性特别强,辐射面非常广泛,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有重要影响。我国现阶段对三农问题极为关注,解决农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保证,而发展经济则是主要手段。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当地住宿业、餐饮业、建筑业、零售业等行业的发展,并且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二、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现状

我国的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发展时间相对较晚,理论建设还不完善,并且受到整体旅游市场环境的影响,使其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旅游基础设施差,服务质量难以提升

能够进行旅游开发的乡村一般位于地理区位偏僻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这些地方由于很少受到现代都市文明点影响而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但是这些同样为旅游业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受区位条件和经济的影响,很难进行先进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旅游中的吃、住、行等要素受到很大限制。同时由于提供旅游服务的人员大都为当地村民,缺乏现代的服务理念,使对游客的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直接导致游客回头率降低和旅游地形象难以提升的现象。

(二)缺乏市场细分,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市场缺乏有效的产品规划机制,使乡村具有的丰富旅游要素不能充分表现出来,致使市场结构相对单一,旅游产品项目数量较少,并且缺乏新意。主要表现在不能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开展合适的营销活动,只注重景观的设计而忽视了农村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开发,使乡村旅游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普通旅游形式。

(三)营销手段落后,管理体系不完善

乡村旅游的发展的还不成熟,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营销手段也相对落后,使旅游产品不能有效地进行推广,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虽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乡村旅游市场的潜在动力非常巨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通过产业升级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乡村旅游市场必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期,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全面整合乡村旅游市场营销

整合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将企业的营销力量进行集中,从而发挥更大的营销效力和影响力。通过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可以为扩大企业品牌效应形成产业整体优势做出重要的贡献。

(二)运用先进技术开发营销渠道

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市场营销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使传统的营销策略在方法和技术上得以改进,从而更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要求。除了运用网络营销方式进行乡村旅游的的推广之外,还应该根据乡村旅游市场的特色开发出多元化的营销模式,例如将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在推广农业产品的同时对旅游进行大范围的宣传介绍。此外还应抓住目前国家对农村的大力扶持这一机会,争取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具有更大的政策优势。

(三)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和品牌化

进行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前提是提升乡村旅游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只有这些旅游基础要素的完善才能为市场营销的有效进行提供保证。农村旅游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品的单一和服务质量的地下,通过增加对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旅游市场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尤海涛,马波,陈磊.乡村旅游的本质回归:乡村性的认知与保护[J].中国人口,2012,(09).

[2]高玲.乡村旅游安全控制与处理的科技支撑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5).

第9篇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将食、住、行、游、购、娱与观赏、考察、学习结合在一起的能够改进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资源,促进三农发展,同时使城市居民扩大了娱乐休闲范围,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一、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地方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以当地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了解乡村风情民俗,对乡村进行考察、学习、研究体验提供了一个机会,它在促使时尚与原生态的结合的同时也使得农村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扩大了农村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和发展状况

1.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我的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由于我国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农村深入发展进而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多产化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景区化使乡村风貌成为乡村旅游的基础,用景区的观念构建乡村景观用旅游的理念经营乡村、农民多业化可以使农民在经营农业的同时经营旅游业,让主业与副业并存从而吸引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资源产品化把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和休闲价值的旅游资源,总的来说,我国的乡村旅游在政府大力实施政府的主导型发展战略下为农村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大力带动了旅游地农民的积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大好趋势。

2.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游客需求的逐渐变化,我国的乡村旅游也正在从初级的观光、游览向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康体、参与、娱乐、度假的综合方向发展,使得奔波于喧嚣的城市中的居民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悠哉中流连忘返,进而选择成为乡村旅游的钟爱者。

根据中国目前旅游状及各大旅游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目前乡村旅游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点:(1)以乡村风情、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文化习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2)以农业风光以及田园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3)以农庄农场为主的包括体验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4)以疗养、康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三、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在部分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欠缺,景区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房屋及内部摆设简陋,食住卫生达不到游客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交通问题就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服务意识欠缺,旅游业是以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对服务标准要求很高的一个行业,而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缺少正规的管理与规划,从业服务人员岗前缺少培训,服务水平不够端正,没有掌握基本的服务知识。

3.旅游产品单一,缺乏乡村旅游自身的内涵和特色,很多景区出现景观内容雷同,旅游产品粗制滥造等现象。旅游产品不能将资源充分的综合利用

4.环境意识差,许多景点只注重眼前利益,盲目开发对现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乡村原有的风情景观进行改造,大兴土木,失去了乡村所独有的浓郁风情。

5.客源市场有限,乡村旅游大多为短期游、近郊游,因此乡村旅游的游客大多来自周边城市地区,受时间、经历、金钱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乡村旅游对于较远地区的旅游吸引力还不够。

6.对环境的破坏加大,旅游人数的增加对带来更多的废弃物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样会带来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交通工具的汽车尾气是大气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我国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策略

1.针对基础设计薄弱的问题,应当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由于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地都是城市地区,因此在基本的生活条件与用品上要与城市接轨,例如厨房、厕所、用水、用饭、洗澡等设施及卫生的保障,其次要改善交通设施,可以在城市与旅游地之间建设旅游专线,交通改善了,游客通往旅游地的道路也就畅通了,在基础设施完善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魅力,从而留住游客获取经济效益。

2.针对乡村旅游服务意识欠缺的情况,应当在政府的引导下对景区进行规划,对从业人员加强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加强对旅游地的人才引进,对在岗服务人员以及即将上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3.针对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与文化内涵方面,首先应该发掘乡村气息,树立鲜明的乡村景象,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在游客的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其次发现乡村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乡村旅游的形式不能局限于表面层次的观光,也不能局限于资源的表面现象,要注重综合的发展与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才能开发出具有民间文化特色的,具有独特的乡村气息的旅游产品。

4.针对环境意识差的问题,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乡村旅游进行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想要长期的进行发展获得效益就要在短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合理地安排与规划,科学的对环境的承载力进行评估;其次针对游客的空间移动中使用交通工具会对空气造成破坏方面,可以建立一条专门的旅游线路,并且使用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第三,针对游客素质低的问题,可以在景区内进行宣传教育,加强游客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第10篇

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在这一年,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了我国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旅游业也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将传统的农业转变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以城镇所不具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吸引城镇旅游爱好者,通过满足他们休闲和回归自然的需求而获取经济效益。随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乡村旅游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我国当前开发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市场依托型

乡村旅游的目标客户是城镇人,所以他的目标市场就是大都市。利用都市郊区来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目前最普遍、发展最成熟、最具有市场潜力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从当前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来看,这种乡村旅游的基本定位是给都市居民提供“后花园”式的休闲场所。借助与现代化大都市完全不同的田园及村落景观,为观光者提供采摘、捕钓等各种农村特有的活动来吸引顾客的一种旅游产品。

2.景区依托型

景区依托型的乡村旅游,是指那些在著名景点附近的乡村,借助著名景点的名气和客源,来带动自身的住宿、餐饮、购物等等旅游配套服务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土特产的销售。

3.资源依托型

部分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可以依托其独具特色的生态、建筑、人文等资源来吸引游客的一种旅游模式。这些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一般都远离都市,现代化程度较低,与外界接触较少。可能正是由于交通的不便,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才使得他们能够保持自己本身的特色而未被外界同化。

根据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所具备的开发类型,已经开发出许多不同的乡村旅游项目:

(1)“农家乐”:一些农民利用自家的农家庭院以及房舍周围的特色风光,吸引城镇游客前来吃、住、观光的一种旅游形式。农家乐也开发出了许多了相关产品,如农家旅馆、农家菜、观光园等等,这种旅游模式投入少、收益快、风险低,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2)度假村:在一些气候舒适,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带,建设一些比较高档的乡村旅游场所来满足有需求的旅游者休闲、度假,这种旅游模式称之为度假村。

(3)民族民俗风情园:一些乡村或者少数民族的建筑、生活方式、举办的各种活动等等具有其独特的风情特色,也可以做为一种吸引外地游客的一种旅游方式。

(4)观光购物农园:对于绝大多数在城镇生活的人来说,一些观赏、食用植物的种植以及动物的饲养都是新奇的,于是就有一些现代的种植生产园或者实验和科技示范基地等利用自身的特色,将自身同时开发成为度假休闲型的乡村旅游景点。其服务内容包括观光、体验、度假、休闲等各个方面,利用其高科技与高附加值的农业示范、科普教育、提供新奇的农特产品品尝等吸引游客。

(5)租赁农园:一些市民为了体验家禽家畜的养殖或者蔬菜等植物的种植,去向一些农民租赁土地或家畜。于是一些农民便将这种租赁方式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他们通过收取一定的租金,将自家的家畜或者土地出租给市民,由市民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体验家畜的养殖以及一些植物的种植,平时则由农民负责管理,最终的种养殖成果则属于租赁者所有。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让广大的农民朋友从中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但是同时,我国的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解决。未来将会对我国的乡村旅游带来一定的困扰。

(1)建设盲目,没有规划性

从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的项目可以看出,多数项目都是由个人或者小集体开发。在开发之前没有进行过专项的旅游规划,发展过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且,由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政府部门还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立法也还不健全,乡村旅游的管理单位形同虚设,经营者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总的来说,乡村旅游虽然发展很快,经营者很多,但仍是一盘散沙,没有形成品牌,也没有什么营销战略,仍处于很原始的水平。其主要的营销手段就是靠回头客以及朋友关系等。

(2)产品单一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品种比较单一,如经营农家乐的就单纯经营农家乐,经营度假村的就单纯经营度假村。而且同一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大多比较类似。尤其是在同一区域内,各经营者的经营方式更是具有极大的相似甚至雷同。这种雷同的经营模式,很难吸引客户。从而加大了不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增加了市场风险,降低了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同时,当前的乡村旅游,主要的项目还停留在住宿,观赏,餐饮等低级层次上,并没有对民俗文化本身所存在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游客文化程度的提高,他们在旅游的同时,也会考虑到游玩背后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3)季节性强

旅游的季节性非常明显,普遍存在着冬往南,夏往北的特点。这也就导致了在旺季的时候,各个景点客源集中,人满为患。许多乡村旅游都是由个体或者小公司经营,资金不够雄厚,旅游相关的服务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在淡季的时候,由于游客量少,又会导致大量的旅游资源闲置,甚至部分旅游景点由于入不敷出而停业,造成了“淡季时没东西吃、旺季时没地方吃”的局面。而且由于一般淡季时间都不短,一年中最少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处于淡季。这种情况使得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不能有效的吸引投资进行后续的建设,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经营水平不高

由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户,受到文化素质及旅游专业素养的限制,他们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档次偏低,经济效益不高。但是,一些经过培训的农户或者由企业经营的旅游景点,从规模、档次、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都要强于没经过培训的农户。由此可见,对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水平,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

三、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分析当前客源市场、政府政策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1)政府将加大干预力度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许多地方政府已经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加大了对其扶持、培育以及管控的力度。

(2)投资趋势逐步多元化

许多有远见的人都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纷纷对其进行投资。有部分乡村旅游项目是农民个体经营的,也有合伙经营的,还有一些是村集体投资的,一些有实力的公司也纷纷介入乡村旅游的开发。

(3)逐步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第一批经营者要么投资失败,改做他行。要么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准备扩大规模。但是现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想要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要在新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就必须采取错位竞争,也就是要发展自己的特色,扩大经营规模,经营自己的品牌。

(4)自助游将成为一种趋势

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喜欢乡村旅游。但是同时,他们也不满足于一些已经发展成熟的、老套的旅游项目。他们喜欢自己开辟新的旅游点,自主提出一些新的旅游要求。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和旅游的项目越来越广泛,旅游者在参加乡村旅游时越来越希望采取自助的形式。

(5)旅客来源区域越来越广

在乡村旅游刚刚兴起的时候,由于对其不了解,以及经营者宣传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游客多数为附近城市居民。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经营者对于宣传以及品牌建设的日益重视。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已经形成了较为响亮的品牌,吸引了国内其他地方甚至国际上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四、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在欧洲,从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了。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兴盛。由于欧洲的乡村旅游发展较早,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来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欧洲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进行品质认证

德国农业协会在1972年就制定了乡村旅游的品质认证制度,有效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该制度经过多次修订,一直沿用至今。该制度对度假农场进行品质认证,对于经过检验合格的农场进行登记,并颁发度假农场认证徽章。而认证的后续工作由经济部和财政部负责实行。

(2)成立组织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政府的监管还有待完善,此时需要成立一些组织来监管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预定系统

随着自助乡村游越来越受到欢迎,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不明确,突发性很强。只有有着完善的预定系统,如网络、电话、旅行社等等,才能让游客及时了解目的地的情况,以便及时安排未来行程。

(4)政府拨款支持促销

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多是一些农户,他们普遍受到资金的限制,旅游项目的促销一直做的不够好。如果政府能够在促销上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将会极大的提高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如2003年,英、法、德三国对本国乡村旅游促销方面的拨款分别是500万英镑、600万欧元和360万欧元,这一数值在近年来还在持续提高。

与欧洲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前景非常好。但是也需要取长补短,借鉴欧洲的一些好多的经验,提高我国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1)加强政府监管

任何行业在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行业自律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国家的监管也不可放松。欧洲国家多属于发达国家,其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但是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直实施有效的监管。如法国政府部门对于农场旅游的管理,德国政府对于乡村旅游实行质量认证等。当前,海南省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要规范化乡村旅游的发展,除了靠行业协会的自律之外,应该借鉴欧洲经验,尽快加强完善政府的监管。

(2)确定发展重点与优势

欧洲的国家多数都不大,一个国家总与多个国家接壤。一些不同的国家之间也总是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惯。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各个国家都尽量发挥自己的特色,找出创新点,以有别于别的国家。特色的优势使他们能最大程度上吸引不同爱好的游客。海南的乡村旅游点众多,经营同一旅游项目的不同商家之间的雷同之处也较多。应鼓励他们发展自身特色,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乡村旅游文化的发展。

(3)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

第11篇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潘新华,刘平安.延安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改革与战略,2005,(138):28.

[2]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旅游学刊,2005,20(1):63.

[3]阳芳.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形势与战略选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0(40).

第12篇

1.1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1.2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第13篇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过去的满足吃、穿、住、行,扩大到观光、休闲、度假和旅游的新要求,人们空前地渴求着远离喧嚣,返璞归真。这是一种现代人追求的生存质量,又是一种生活时尚。由此,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乡村旅游是指以景区景点和生态农业观光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农家生活为特色,以乡村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游览、民俗风情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休闲方式。从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看,目前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自然生态游、农家度假游、农事休验游、民俗文化游、乡村情趣游、农业经贸游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文化交流,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乡村旅游是国际上最主要的三种旅游形式之一观光、度假、乡村旅游,国内也渐成时尚,我国也将今年的旅游主题定为“乡村旅游年”。从杭州市来看,乡村旅游在各地发展迅猛。桐庐、临安、富阳等地,都已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加大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其示范点和示范户的培育,乡村旅游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也不断丰富了其旅游内涵。我县作为旅游资源大县,面对如此发展良机,应抓住机遇,及时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快发展步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内涵,着力建设旅游经济强县。

二、乡村旅游对我县经济发展的意义乡村旅游是我县推进旅游转型、促进旅游由湖区向全县辐射的新载体,是丰富我县旅游产品的新类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方式,乡村旅游在我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1、乡村旅游可以丰富千岛湖旅游内涵。千岛湖以一流的山水资源闻名于世,但千岛湖旅游以观光为主,游客来千岛湖旅程一般为一日,内容相对单调。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把藏于民间的文化、民俗、景点、人物挖掘出来,让游客一饱千岛湖美丽湖光山色的同时,走进农村,体验淳安原生态的乡村环境和乡村韵味。这样,不仅丰富了千岛湖的旅游产品和内涵,还延长了游客在千岛湖旅游逗留时间,拉长了旅游消费产业链。2、乡村旅游可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随着改革的开放,我县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创业,留在家中的以老人妇女居多,增收途径相对缺乏。乡村旅游具有

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发展乡村旅游,既可以挖掘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同时还可以发挥乡民自身的才干,农民们在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的过程中渐渐把旅游资源、农副物产、土特产品以及富有浓郁乡村特色的菜肴、传统的人居环境转变为商品,获得收益,从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促进农村家庭经济的快速发展。3、乡村旅游可以成为提高农民、转移农民的新方式。乡村旅游通过政府推动和引导,制订服务质量标准,主动嫁接餐饮服务业、住宿服务业,对从业农民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加农民的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从而促进农村的分工分业,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的转移。4、乡村旅游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政府的指导和农民自主创造,可以整合各种要素资源和政策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具有农村特色的产业,加快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实施。当农民在旅游发展中尝到甜头,农民自会认识到“泥泞的小道、污染的河流、贫苦的生活,野蛮的习惯,肮脏的环境”是不会吸引游客的,是急需彻底抛弃的,就会主动去保持美好的自然环境,保护古典的民间建筑风格,传承悠久的民俗特色,而不是盲目开发,盲目发展。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必将有效促进农村的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

三、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依托千岛湖景区旅游,我县的乡村旅游,特别是“农家乐”发展已悄然兴起,一部分乡镇的农户已占得先机,吃到了我县乡村旅游的“头口水”。1、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1资源丰富。我县的乡村旅游资源可以说是景人合

一、特色明显。有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宁静的田园意境为依托的,如屏门上西村、富文青田村;也有古村落景观,如浪川乡芹川村;有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如金峰朱家村赛猪头、抬菩萨;还有丰富历史人物沉淀的,如朱熹、陈硕真、朱元璋等。2交通便捷。目前我县开发的乡村旅游以“吃在农家”为主,比较兴旺的几家都在城郊,景色优美,环境清雅,是依托千岛湖镇,凭借相当便利的交通而发展起来的,接受千岛湖镇客流辐射作用明显,比如千岛湖大坞山村、富文青田村、汪宅斋堂村等,到县城时间都是仅需三十分钟。3开发适度。由于我县乡村旅游开发相对较迟,对自然的破坏较少,农村原生态的东西保存较好,乡村淳朴、原始的风味,对于渴望返朴归真,追求自然安详的城市人别有吸引力。4市场巨大。以千岛湖品牌为依靠,拥有巨大的客源。据统计,2009年来千岛湖旅游人数达150万人,旅游经济收入15亿元。随着千岛湖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和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我县乡村旅游市场将有充分客源保障。2、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1开发模式相对单一。一般以纯自然观光和“农家乐”餐饮服务为主要类型,其他的体验型、度假型较少。表现为特色不明显,文化内涵相对缺乏,开发不成熟,设施配套不够齐全。旅游产品单一,不能满足旅游需求。2开发档次不高。表现为接待区分散,“经营户”分散,而且规模较小,以个体经营户占主体,旅游服务素质低,接待层次、接待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千岛湖镇大坞山村仅有支部书记一户人家参与“农家乐”,接待游客最多二十五人。3条件相对落后。主要是各乡镇相对分散,道路

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不能满足旅游需要,农村环境卫生与农民环保意识也与乡村旅游发发展有一定差距。4监管欠缺。目前的“农家乐”基本上是农民自发、自主行为,政府部门的监管、引导和鼓励欠缺,无规划也无示范,无证营业现象普遍,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开发处于无序状态。

四、促进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淳安乡村旅游的发展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推进淳安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强化发展引导,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

2、注重规划,突出特色。统一制订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突出不同乡镇的特色,防止雷同。要聘请旅游规划专家对我县乡村资源实地考察,提高规划水平和档次,避免我县乡村游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破坏和无序开发。要注重乡村旅游特色化建设,以特色来打造品牌,如开发屏门上西以景观休闲游、石林以景观和高山避暑游、芹川古居游、千岛湖镇周边以品尝农家土菜为主等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同时要制订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做好产业发展的指导、服务和管理,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发展。3、政策扶持,强化投入。要将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议程,县委县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来扶持,通过制订一系列的奖励、扶持政策,如项目优先、审批优先、收费减免、以奖代补等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同时,强化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向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区域倾斜。农村放心店、农村社区卫生网点建设等要重点向乡村旅游发展相对集中、发展前景好的区域延伸。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康庄工程、库区建设工程、49100帮扶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主动为乡村旅游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县旅游局要强化乡村旅游的整体营销,对乡村旅游发展重点乡镇、重点村、以及乡村旅游产业发育较为完整的重点区域,列入旅游局景点、景区、旅游线路推荐名录,统一包装营销。4、农民主体,注重引导。乡村旅游是以三农为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方式,要以农民自愿、自主为基础,有序发展。政府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引导,明确程序,结合本县实际出台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标准和基本审批条件,如服务标准、公共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等,同时提倡优化管理为主,按照“有资源、有条件、有积极性”标准,对重点乡镇、村落、农户重点扶持,以“先上车、后买票”理念,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在手续办理上,各有关部门均要简化程序,从优从快提供办证服务,只收成本费用。鼓励外来资本投资乡村旅游业,并给予优惠政策倾斜。对乡村旅游规划范围内的农户,因经营乡村旅游项目需兴建、拆建房屋的,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审批办理宅基地等相关手续;需临时用地的,给予按效益农业方式审批。新开办的乡村旅游项目,自生产经营年度起3年内,企业所得税(乡村旅游经营

所得)地方留成部分由县财政每年一次奖励给企业。对引进乡村旅游项目的,按照县外实际到位资金给予0.5%的奖励。5、加强培训,规范服务。乡村旅游要以农民自主为基础,按照开发有序、服务有质理念,强化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培训。通过以点带面、典型示范,让更多农民自发参与到这产业中。县旅游局、质监局要建立《淳安县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来组织对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培训的对象首先为重点乡镇、部门旅游发展负责人,其次是村干部及有积极性、有条件、有资源的农户。培训内容可以结合参观考察,重点对语言、职业道德、服务标准、经营理念等进行的培训。以实施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为载体,推行乡村旅游经营户星级评定活动,对按照星级评定标准被评定为

三、

第14篇

    关键词: 村镇绿化;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发展模式

    村镇绿化是村镇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是村镇外在形象的体现,而且可以反映出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园林绿化在保护村镇环境、调节村镇气候、提供文化教育和游憩场所、美化村镇景观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村镇绿化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1.1村镇绿化的义务责任制问题

    村镇绿化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更应当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每个人有权利、有义务绿化好自己周围的每一寸土地。不仅有义务绿化好自家的房前屋后,而且有义务绿化周围的道路和其他空闲地方。不仅有绿化义务,还有管理责任。我县一直在倡导义务绿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投入相比较,收效甚微。这不仅与我县广大农民的道德修养和认识水平不高有关,更重要的是在义务绿化问题上,只讲义务、责任,而没有提出相应的利益,大大挫伤了人们义务绿化的积极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就要有所收获,这是普遍的道理,也符合市场运行的规律,在绿化方面也是如此。在村镇绿化方面应倡导谁劳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政府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全民绿化的积极性。

    1.2村镇绿化的全面覆盖问题

    绿化应该全面,不应留有死角。有人认为,村镇处于广阔的原野,到处郁郁葱葱,既有农作物,又有树木,没有必要再搞什么绿化。其实不然,在我县,水土流失不仅仅是在农田,村镇内部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只要存在裸露的土地,暴雨过后,随处可见雨水涌漫的泥泞,水土必然流失。由此可见,村镇绿化并不全面,还存在着大量的裸露的疏松的土地,应该坚持全面覆盖的原则。所谓全面覆盖,就是没有裸露的土地,凡是空闲的裸露的土地都应该绿化。

    1.3村镇绿化的科学问题

    北方的村镇羡慕南方的秀美,梦想常年绿林成荫,于是大量移栽南方树种,但很快就枯萎,没有任何绿化效果。因此,绿化要讲科学,并以此指导具体的行动。绿化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因地制宜。村镇绿化一定要根据本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合理选择适宜本地区的树木花卉。②错落有致。绿化在空间布局上要有层次,错落有致,不应只栽树木或只种花草。在绿化上要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视觉的美感。③内外结合。室外绿化固然重要,但室内绿化更是自然宜人,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消除疲劳,使人更接近自然。④文化艺术。通过绿化把文化艺术的感染、陶冶、净化等作用有机地溶于自然之中,花草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观念、心态和情绪,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4村镇绿化的管理问题

    绿化的管理应随着村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方法,从植物品种的选择、种植栽培、浇水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日常修剪等各项工作都应当专业化、合同化。绿化可委托绿化公司进行管理,淡化政府职能,减轻政府负担。

    1.5村镇绿化的经济效益问题

    绿化不讲效益或效益不高是阜宁县义务绿化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把绿化同科研结合起来,同产业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适合阜宁县实际情况的村镇绿化发展道路。

    2村镇绿化的发展趋势

    2.1城乡绿化一体化趋势

    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在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的同时,城乡绿化一体化是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必要环节,是村镇绿化的一种趋势。所谓城乡绿化一体化是指在着力抓好城区绿化的同时,大力向农村辐射,加大郊区、农村、小城镇的绿化力度。通过道路绿化建设将城乡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村镇的绿化水平和面积,缩小城乡差别。

    2.2乡村景观化趋势

    景观规划不仅要提供一个健康的城市环境,同时也要提供一个受保护的乡村环境。乡村景观规划不仅突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而且提出了对环境的创造性保护。人居环境的改善,成为乡村景观规划追求的境界。我县未来村镇绿化将与乡村景观规划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乡村建设的合理规划,走村镇绿化的景观化道路,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为人类未来最适宜的居住空间,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2.3乡村园林化趋势

    由于我县村镇自身的环境特点,使其朝着园林化方向发展。我县广大的农村有着广阔的土地、美丽的田野、稀落分散的农舍,但是随着农村各个产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原有的景观格局正在不断地改变或被破坏。因此,在村镇发展中,保持和发展乡村环境成为村镇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村镇绿化将沿着乡村园林化方向发展,对农村绿化进行合理规划,突出绿化的环境美、艺术美,与乡村的景观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的旅游业结合起来。

    3村镇绿化的发展模式

    3.1村镇绿化与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村镇绿化不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农民也不是只为了经济效益而绿化自己的家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全社会所共同面临的危害。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村镇绿化进行整体性规划显得日益迫切。生态绿化是绿化发展的一个主流,也是人们环境意识增强的体现。在村镇绿化中,注意乔、灌、草三者的结合,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结合,观花与观叶植物的搭配,使其在绿化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做到层次有变化、色彩丰富、四季有绿。还可充分利用村镇原有的自然景观(河、湖、林等)为背景,创造出更为丰富的乡村园林景观。此外,在村民庭院绿化中,提倡垂直绿化。垂直绿化是园林绿化的新形式,是利用攀缘植物在建筑上攀附,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土地。

    3.2村镇绿化与发展农村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第15篇

关键词:村镇绿化;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发展模式

村镇绿化是村镇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是村镇外在形象的体现,而且可以反映出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园林绿化在保护村镇环境、调节村镇气候、提供文化教育和游憩场所、美化村镇景观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村镇绿化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1.1村镇绿化的义务责任制问题

村镇绿化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更应当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每个人有权利、有义务绿化好自己周围的每一寸土地。不仅有义务绿化好自家的房前屋后,而且有义务绿化周围的道路和其他空闲地方。不仅有绿化义务,还有管理责任。我县一直在倡导义务绿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投入相比较,收效甚微。这不仅与我县广大农民的道德修养和认识水平不高有关,更重要的是在义务绿化问题上,只讲义务、责任,而没有提出相应的利益,大大挫伤了人们义务绿化的积极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就要有所收获,这是普遍的道理,也符合市场运行的规律,在绿化方面也是如此。在村镇绿化方面应倡导谁劳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政府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全民绿化的积极性。

1.2村镇绿化的全面覆盖问题

绿化应该全面,不应留有死角。有人认为,村镇处于广阔的原野,到处郁郁葱葱,既有农作物,又有树木,没有必要再搞什么绿化。其实不然,在我县,水土流失不仅仅是在农田,村镇内部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只要存在的土地,暴雨过后,随处可见雨水涌漫的泥泞,水土必然流失。由此可见,村镇绿化并不全面,还存在着大量的的疏松的土地,应该坚持全面覆盖的原则。所谓全面覆盖,就是没有的土地,凡是空闲的的土地都应该绿化。

1.3村镇绿化的科学问题

北方的村镇羡慕南方的秀美,梦想常年绿林成荫,于是大量移栽南方树种,但很快就枯萎,没有任何绿化效果。因此,绿化要讲科学,并以此指导具体的行动。绿化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因地制宜。村镇绿化一定要根据本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合理选择适宜本地区的树木花卉。②错落有致。绿化在空间布局上要有层次,错落有致,不应只栽树木或只种花草。在绿化上要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视觉的美感。③内外结合。室外绿化固然重要,但室内绿化更是自然宜人,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消除疲劳,使人更接近自然。④文化艺术。通过绿化把文化艺术的感染、陶冶、净化等作用有机地溶于自然之中,花草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观念、心态和情绪,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4村镇绿化的管理问题

绿化的管理应随着村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方法,从植物品种的选择、种植栽培、浇水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日常修剪等各项工作都应当专业化、合同化。绿化可委托绿化公司进行管理,淡化政府职能,减轻政府负担。

1.5村镇绿化的经济效益问题

绿化不讲效益或效益不高是阜宁县义务绿化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把绿化同科研结合起来,同产业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适合阜宁县实际情况的村镇绿化发展道路。

2村镇绿化的发展趋势

2.1城乡绿化一体化趋势

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在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的同时,城乡绿化一体化是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必要环节,是村镇绿化的一种趋势。所谓城乡绿化一体化是指在着力抓好城区绿化的同时,大力向农村辐射,加大郊区、农村、小城镇的绿化力度。通过道路绿化建设将城乡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村镇的绿化水平和面积,缩小城乡差别。

2.2乡村景观化趋势

景观规划不仅要提供一个健康的城市环境,同时也要提供一个受保护的乡村环境。乡村景观规划不仅突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而且提出了对环境的创造性保护。人居环境的改善,成为乡村景观规划追求的境界。我县未来村镇绿化将与乡村景观规划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乡村建设的合理规划,走村镇绿化的景观化道路,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为人类未来最适宜的居住空间,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2.3乡村园林化趋势

由于我县村镇自身的环境特点,使其朝着园林化方向发展。我县广大的农村有着广阔的土地、美丽的田野、稀落分散的农舍,但是随着农村各个产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原有的景观格局正在不断地改变或被破坏。因此,在村镇发展中,保持和发展乡村环境成为村镇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村镇绿化将沿着乡村园林化方向发展,对农村绿化进行合理规划,突出绿化的环境美、艺术美,与乡村的景观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的旅游业结合起来。

3村镇绿化的发展模式

3.1村镇绿化与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村镇绿化不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农民也不是只为了经济效益而绿化自己的家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全社会所共同面临的危害。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村镇绿化进行整体性规划显得日益迫切。生态绿化是绿化发展的一个主流,也是人们环境意识增强的体现。在村镇绿化中,注意乔、灌、草三者的结合,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结合,观花与观叶植物的搭配,使其在绿化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做到层次有变化、色彩丰富、四季有绿。还可充分利用村镇原有的自然景观(河、湖、林等)为背景,创造出更为丰富的乡村园林景观。此外,在村民庭院绿化中,提倡垂直绿化。垂直绿化是园林绿化的新形式,是利用攀缘植物在建筑上攀附,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土地。

3.2村镇绿化与发展农村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