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能源开发建议范文

新能源开发建议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能源开发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新能源开发建议

第1篇

[关键词] 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适能;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a)-0145-05

[Abstract]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s of public hospitals shall try to enhance their competiveness by extending business scope and implementing physical fitness test. The essay i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physical fitness test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s of public hospitals based on SWOT method.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trength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s of public hospitals lie in resource, talents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the weaknesses include the lack of experience, the stale operation system and the rigid management pattern.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s of public hospital embrace great opportunities from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market demand, and at the same time, face strong competition.

[Key words]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s of public hospitals; Physical fitness; SWOT analysis

健康w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体检客户进行身体检查,了解体检客户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1]。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我国2012年进行健康检查的人数已经达到3.67亿[2],相比于2011年增长了6.79%。随着我国居民对健康体检的广泛认可,健康体检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00~2008年,全国健康管理机构的数量以平均每年新增52%的速度增长[3]。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民营体检中心和健康管理机构的竞争压力。依托母医院的医疗资源优势,优化体检项目设置,强调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理念,是促进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发展的关键。

在2014年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中,体检基本项目的设置采用“1+X”的体系框架。“1”为基本项目(必选项目),包括健康体检自测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体检报告首页5个部分。“X”为专科项目(备选项目),包括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筛查及健康体适能检查项目[4]。健康体适能在《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中被列为健康体检的备选项目之一,体检中心设置健康体适能检测项目是必要之举。

1 健康体适能的概念

健康体适能是西方学者提出的概念,是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研究中的一个分支。体适能的概念源于美国体育界的健康、体育、舞蹈组织(简称AAHPERD)在1987年提出的体适能健康教育计划[5]。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率先学者将Physical Fitness翻译为“体适能”,在大陆则常被译为“体质”。大陆体育界给出的概念是: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与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6]。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健康体适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五大要素:心肺耐力、肌力与肌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和神经肌肉松弛,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和机体保持愉快完成日常工作和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前提[7]。

2 健康体适能检测的应用

2.1 国内外健康体适能检测的应用现状

国外的健康体适能检测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体质测试中。美、日等国作为体质检测的先驱,在19世纪末就开展了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体质检测。美国的体质检测主要着重于健康体适能的测定,以健康教育为导向。有别于美国的体质监测,日本的体质监测采取体力评定和健康评定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已形成了涵盖7~69岁国民的健全的体质检测制度和科学的评价体系[6]。

国内的健康体适能检测开始较晚。我国在1979~2005年间陆续进行了6次针对7~22岁学生的大型的体质调研,于2000年又进行了有史以来年龄最齐(3~69岁)的国民体质调研,使得体质检测在测试项目和方法学上有了长足的改进[8]。此后,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利用调研数据制定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国内体质检测日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2.2 体质检测在体检行业的应用现状

尽管国内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民体质检测体系,但健康体适能检测的应用,除了针对学生的素质评定,在其他领域并不普及。针对学生的体质检测往往因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对国民的健康风险评估和自我健康管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健康体适能检测的发展。健康体适能检测虽与健康体检的核心思想一脉相连,但依然未能引起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行业的足够重视。健康体适能在《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中被列为健康体检的备选项目之一,但实际开展健康体适能检测的体检机构依然较少,这表明了健康体适能检测在体检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 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开展体适能检测业务的意义

3.1 促进体检业务往全面的健康管理方向发展

在目前的健康管理项目中体疗预防和康复才刚刚起步,对于综合考虑个体的体适能差异来制订运动锻炼的模式、强度、频度和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对健康体适能的管理应该作为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9]。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开展的基本体检项目中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中所涉及的指标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用于对某些疾病风险因素的筛查和机体患病的预警。但这些指标却往往难以反映体检客户机体的整体身体状况和健康素质。而健康体适能可为体检客户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性征提供衡量标准。同时,由于体质与亚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质差的人大多于心理或躯体的亚健康状态[10],在亚健康状态的鉴别上,体适能检测也比基本的体检项目更具有预视作用。

3.2 促进健康体检业务往多样性方向发展

公立医院体检中心设置健康体适能监测项目,有利于扩充业务范围,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给予体检客户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提高客户满意度。体适能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某些基础的体检项目,为体检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体检方式。再者,有些疾病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通过基本的体检项目难以甄别,健康体适能检测可以为体检客户提供更广泛的体检服务。比如,某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早期的临床症状都容易被忽视。体检客户可利用健康体适能测试中的心脏功能能力(function capacity,FC)测试,通过简单的运动负荷试验,得到对自身心血管功能的评价[11]。

4 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开展适能检测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4.1 SWOT分析法概述

SWOT分析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现已成为战略管理的重要技术,其方法是对机构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s)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寻找最佳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以充分利用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近年来已有学者将其应用到医院管理中,效果较好[12]。

4.2 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开展体健康适能检测业务的SWOT分析

4.2.1 内部环境的优势(Strength)分析

4.2.1.1 S1,优质的医疗资源。公立医院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和沉淀,拥有着医术精湛的医务人员、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及成熟的行政管理模式。这是公立医院体检中心的独特优势资源[13]。健康体适能检测中的一些项目,比如骨密度测试和人体成分测试等,对设备、技术和人员等都有一定的依赖。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凭借优质的医疗资源,可保证体检客户在体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4.2.1.2 S2,大量的人才储备。大部分健康体适能检测项目,都需要有一定医疗背景的医师或技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而在检测后的风险评估和疾病甄别中,专业医师的参与,不仅能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能为体检客户提供更为专业的自我健康管理指导和教育。据调查显示,我国医务人员总量增加迅速,高学历者集中在中心城市的公立医院[14]。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对内部人员的从业资质和业务水平审核严格,有大量优秀医疗人才的储备,相比起其他进行体适能检测的机构,如健身中心等,有着不可比拟的人才优势。

4.2.1.3 S3,充足的资金支持。参考2012~2014年公立医院卫生统计数据(表1),在公立医院数量没有明显变化的前提下,医院的收入呈现逐年递增的势头,且业务支出的增长并没有超过收入的增长。各大公立医院的体检中心营业额也在逐年攀升。以广州地区为例,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体检中心,2012年的体检营业总额达到1.2亿元。这说明了公立医院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体检中心的发展,而体检中心的盈利也能保证自身对业务的完善和创新。

4.2.2 内部环境的劣势(Weakness)分析

4.2.2.1 W1,匮乏的实践经验。由于健康体适能检测尚未在体检行业普及,公立医院体检中心设置健康体适能检测业务仍属创新之举,实际应用的经验相对比较缺乏,行业内亦无成熟的参照对象。没有相关经验的指引,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在健康体适能检测的操作流程、规范和人员设置等多个方面都面临挑战。

4.2.2.2 W2,固化的体检体系。由于传统医疗体制的影响,加上长期依赖国家政策的资助和扶持,公立医院体检中心的明显缺乏竞争意识[15],对创新亦是缺乏热情。大部分公立医院体检中心有着相对完善而稳固的体检体系,要想在此体系的基础上新增其他类型的体检服务,需要长时间的论证和检验,在此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造成资源的耗损,若缺乏对创新的动力,往往难以坚持。

4.2.2.3 W3,混乱的人员管理。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开展健康体适能检测业务,需要更多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人才投入新岗位中。然而,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人力管理体系不够科学,管理模式传统[16]。公立医院体检中心虽拥有较多优秀人才,但由于内部缺乏激励政策,员工往往缺乏竞争意识。如何让优秀的人才投入到健康体适能检测的服务中,是公立医院体检中心设置这一新项目的一大挑战。

4.2.3 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分析

4.2.3.1 O1,利好的政策环境。21世纪初以来,由于国家的日益重视,健康管理产业渐渐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健康管理是以健康体检为重点的[17]。健康体检顺应其自身发展的要求,日益向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发展。由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健康体检项目目录可以看出,体质检查是健康体检的一个子集[18]。健康体适能于2014年被列入《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的备选项目中,充分说明了我国卫生界对健康体适能的认可。健康体检开展健康体适能检测业务,拥有利好的政策条件。

4.2.3.2 O2,较好的市场前景。运动不足和营养过剩所导致的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增加,及我国的国民体质状况整体水平在许多检测指标上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已给大众敲响了世纪警钟[19]。随着国民教育水平和认知水平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健康管理给予认可和支持的态度。同时,不断上升的消费水平,使更多的人有条件接受健康管理相关的服务。日渐增加的市场需求和不断开放的市场环境,都为健康体适能检测业务的发展带来可能。

4.2.4 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分析

4.2.4.1 T1,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开展健康体适能业务的道路上,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将遇到的最主要的竞争来源于民营健康机构和健身俱乐部。如今,如“奥美健康”等民营健康管理机构纷纷开展健康体适能检测业务,加入健康体适能的市场竞争中。健康体适能俱乐部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世界迅速崛起的一种健康体育产业的经营形式[20]。健康体适能俱乐部可为会员提供体适能检测,并设计合理的健身计划,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和评价。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破重围,是公立医院体检中心需面对的挑战之一。

4.2.4.2 T2,薄弱的公众意识。虽然我国已经进行过多次国民体质检测,但由于过于注重调研结果而忽视对健康体适能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公众对于健康体适能的认知依然比较模糊。加上我国在对健康体适能的称呼上更多沿用“体质”的说法,容易跟中医辨证中的“体质”相混淆,导致公众难以准确认识健康体适能的概念。再者,健康体适能检测不同于一般的健康体检,对体检客户来说还比较陌生。如何使体检客户接受健康体适能检测这一新生事物,是公立医院体检中心需要解决的一大困难。

4.3 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开展体健康适能检测项目的SWOT诊断

以上的分析显示了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开展健康体适能检测业务工作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的相互博弈既预见了公立医院在开展此项工作的契机,也同时暴露了需要突破的重重困难。在SWOT诊断图中(图1),可以更清晰地看见公立医院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将面对的各个关键环节。

5 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的SWOT分析,可以总结出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开展健康体适能检测业务在总体来说是可行的。要保证开设健康体适能检测的工作切实可行,公立医院体检中心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苦练内功,完善自我。公立医院体检中心所体现出的内部劣势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僵化的管理体系。首先,要改善固有的体检体系,需从让组织内部开始接受健康体适能检测这一新事物开始。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可以尝试运用一些先进的管理理论,推动健康体适能检测项目的实行。然后,在人员管理方面,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可以通过完善激励政策和建立薪酬激励体系,以提高内部人员参与健康体适能检测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体检中心亦需通过对内部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内部人员对健康体适能相关知识的认知。

第二,立足市场,勇于开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破重围,公立医院体检中心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做好市场调查,进一步了解客户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公立医院体检中心亦可尝试与专门的研究机构合作,如各地方的国民体质检测中心等,既可在业务发展上挖掘强强联手的可能性,亦可学习研究机构在健康体适能方面的科研经验和实践经验。同时,公立医院体检中心还需加强在健康体适能方面的健康宣教,向体检客户乃至公众普及健康体适能知识,使健康体适能检测被更多人接受和重视。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体检中心设置体质监测项目有其必要性,是创新与发展的明智之举。虽然面对着许多挑战,但只要坚持“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利用机会,化解威胁”的策略,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在开展健康体适能相关业务上,必定可以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关于印发《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9(10):31-3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

[3] 张斓,黄建始,王煜,等.中国健康管理相关机构现状调查(2007-2008)[J].中A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4):210-215.

[4]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8(2):81-90.

[5] 张建平.体适能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6):33-34.

[6] 蔡旺,艾育华,刘永军,等.健康体适能检测在健康体检领域中的应用[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6(1):63-65.

[7] Powers SK,Dodd SL. Total Fitness:Exercise,Nutrition,and Wellness [M]. Boston,Massachusetts:Allyn & Bacon,1999.

[8] 余志琪,潘红霞,董静梅.美国体适能的学科发展对中国体质健康测评体系的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 31(1):42-46.

[9] 徐峻华,刘云清.体适能测评技术与健康管理的关系[C]//第4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暨世界抗衰老医学大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首届年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2007.

[10] 徐勇灵,赵广才,闫济宁,等.体质和亚健康测评的现状及其展望[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4):173-175.

[11] 王松涛,曾云贵,王正珍,等.心率变异性检测在老年人体质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6):689-691.

[12] 雷航,陈伟芳,.运用SWOT分析方法规划健康体检中心的发展策略[J].现代医院,2008,8(10):155-156.

[13] 陈涛,孙晓东.公立医院体检中心竞争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307-308.

[14] 张新庆,高文慧,李红英,等.我国医院医疗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4):2-5.

[15] 卢惠娟.浅谈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33):6174-6175.

[16] 魏巧娟.新医改下公立医院人才管理的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2016(9):130,134.

[17] 王静.对于健康管理的体检项目设计与管理规范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0):56-57.

[18] 孙瑶,李文源,艾育华,等.健康管理及健康管理信息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2):13-15.

[19] 尤培建.中国健康体适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第2篇

Abstract: How to innovate the schooling mechanism has been a hot issue in recent years after the restructuring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ransfer to local management. Hunan Petrochemic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was transferred to local management three years ago and has continued to closely rely on the original host company Sinopec Changl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and actively carried out the "government-led, government-enterprise jointly built, industry guidanc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echanis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Based on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college academic education, th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front-line staff position skills training module information platform was developed jointly by the college and enterprise and targeted teaching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a certain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and practic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校企合作;信息化;探索;实践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formatization;exploration;practice

中D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56-03

0 引言

2013年10月,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从中石化集团公司整体移交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成为省属事业单位。移交三年来,学院依然与原主办单位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长炼”)紧密合作,努力探索与构建高职院校“政府主导、政企共建、行业指导、校企一体”办学体制机制,践行“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地方企业一体化、资产运用一体化、专兼职教师一体化、育人用人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工作。其中,围绕企业员工培训实际和学院学历教育实际需求,校企合作开发了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学与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受到企业好评。

1 企业提出项目开发需求,校企联合组建开发团队,确定开发方案

2011年6月初,按照中石化人才成长通道建设要求和长炼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规划,长炼决定建立一套成熟、通用的技能培训、考核管理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具有长炼特色的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集一线员工自身岗位在线学习、培训、考核、职业技能鉴定、人才选拔等多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一线员工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该平台还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标准化、可动态化管理、可推广性等特征,使一线员工明确岗位技能要求,从而建立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评价体系,形成一线技能人才学习、培养、成长、选拔的管理通道。

校企合作开发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人员、技术、管理、资金等问题众多。长炼向学院提出了合作开发意向后,学院高度重视,并根据企业的要求,调集学院各专业的精英教师,与企业推荐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联合成立了九个通用基础模块开发项目组,分别负责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基础知识、产品质量基础知识、化验分析、炼油基础知识、石油化工基础知识、机械设备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电工基础知识等模块的开发工作;针对长炼炼油作业部、聚丙烯厂、动力厂、供排水厂、油品管理处等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还成立了精馏、加热炉、催化剂、冷换设备、炼油工艺、高分子化工、锅炉、汽机、电气等十九个专业模块开发项目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项目开发的研讨,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和开发时间安排,确定了项目成果验收和使用标准,并要求最终形成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库和纸质教材,不仅要满足长炼职工培训的需求,待条件成熟时,还可向中石化其它企业推广使用。同时,在对上述信息化平台资源库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后,可形成满足学院相关专业学生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库,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

2 校企联合开发,多头并进,分步实施

2.1 确定信息化平台开发原则

①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平台的开发应坚持科学性与系统性,即坚持开发内容正确、科学,各个工种的技能培训模块之间、培训模块与考试模块之间等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

②共建共享与开放性原则:平台的开发将坚持校企共建共享、开放的原则,吸收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行业企业应从自身人才需求与培训需求出发,从课程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体系构建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同时吸取企业员工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以利平台的后期持续改进,这样才能使教育资源与企业培训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③以人为本原则:在平台设计上应建立针对教师、职工、管理人员及社会大众、在校学生等不同用户的登录界面;内容选取和组织安排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多个受众群体的资源需求。

④与时俱进、持续更新原则:平台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后,要根据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企业员工素质提升需求等,不断与时俱进、持续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更长远地发挥平台的功效。

2.2 校企联合进行企业员工培训需求调研

在平台建设初期,各项目组成员通过调研,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及长炼生产单位一线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总结整理出一系列平台开发的需求意向,相关单位按炼油(炼油一部、炼油二部)、化工(长盛公司)、化验(检验中心)、油品(油品储运作业部)、动力(热电作业部)、供排水(水务作业部),分为六个专业(炼油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油气储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整理出了相应的培训需求。

例:长炼长盛公司化工专业员工应掌握的培训模块内容如图1所示。

2.3 校企联合制订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发方案

为了搞好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学院、长炼信息技术管理中心、长炼人力资源处联合开展工作,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发人员根据总体方案及信息化需求,设计制作模块程序及网页,组织信息技术专家制订一套完整的网络平台开发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待平台初步成功后,可将开发完成的培训模块内容录入此平台进行试运行。本项信息化平台开发工作以长炼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学院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教师参与其中的部分开发工作。平台开发工作主要内容如图2~5所示。

2.4 学院专业教师配合企业开发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模块培训考试资源

学院专业教师在开发、完善自己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模块培训考试资源的同时,还积极配合企业开展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培训模块的开发工作,协助企业将本单位已有的岗位练兵、操作流程等一系列大量的培训资料数字化后上传归档。截至2016年3月,各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等模块的教材开发、教学视频录制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将各种教学资源上传到了网上信息化培训平台。

2.5 学院培训中心组织企业员工进行网络在线培训与考试

2016年4月至6月为企业员工试用时间,此部分工作由学院培训中心负责。长炼人力资源处通知各生产单位员工分期分批到学院培训中心机房进行平台使用的培训,并按所从事的工种在线学习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等模块的培训内容,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电子稿及纸质稿)、授课课件、试题库及教师授课视频、企业技师现场操作视频等,还可与教师进行在线讨论和课后答疑等交流活动,并请各参培员工就平台的技术手段和具体培训内容提出意见与建议,交由培训模块内容开发人员与网络平台开发技术人员进行修订、完善。2016年7月,整个网络信息化培训平台经完善后正式运行,后续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再继续修订、完善。

3 信息化平台使用后效果良好,受到企业好u

3.1 信息化平台在运行后表现出的优点

①自下而上进行培训模块课件制作,实用性强。岗位操作技能模块课件的制作都是由来自一线的岗位能手开发制作而成,专业性强,简单实用、操作方便;

②打破了员工学习的时空限制。只要可以登录该信息化平台系统,员工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上网学习,不受培训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③扩大了培训规模,共享了优质资源。通过组织专家录制课件并放置于网上让员工学习,将原局限于几十人的线下培训班扩展到了几千人参与的网上培训班,将局限于学院培训中心的线下培训资源在全长炼实现了网上共享;

④节约了企业培训成本。在线学习功能的开发是一次培训模式的变革。由于长炼各单位领导重视,宣传到位,管理人员推广有序,目前该在线自学功能在长炼一线员工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被成功地应用到了员工日常的岗位练兵学习之中。利用在线培训的方式组织企业员工培训,可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差旅、食宿及办班费用。

3.2 信息化平台的培训效果逐步显现

该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从2016年4月试运行及7月正式运行以来,实施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在一线员工中掀起了网络学习的,比学习积分、比考核成绩的现象蔚然成风。

①目前在该信息化平台注册的员工人数已达5784人(主要为企业一线员工,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也有部分进行了注册),一线员工累计自主学习上万人次,学院培训中心组织的网上一线员工在线考试也达到了40余次;

②长炼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将企业员工在该平台上的学习、考核成绩与员工的定岗定编、绩效考核、晋薪晋级等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③由于运行效果良好,长炼人力资源处领导表示此培训模块开发工作可推广至企业管理与技术系列岗位,这将在下一步另外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开发;

④平台资源可为我院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所用。该平台所有资源可通过长炼生产内网与学院内网的互联互通,提供给学院全体师生应用共享,成为校企共享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院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参与培训模块课程开发,学院专业教师深刻领会并实践了课程建设“三对接”原则(即“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践教学与实际操作技术应用对接”),推动了学院各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

4 结语

该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以服务石化企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一线操作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优势,将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与企业的实际人力资源需求、企业相关配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充分运用培训模块开发、拍摄教学视频、信息化培训平台开发、员工在线培训、交流与考试等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提高了企业一线员工整体专业技术素质,为企业安稳长满优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创了一条高等学校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新模式,具有较强的市场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轶,徐方.校企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7):5-6.

第3篇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于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问题也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能源的浪费也使我国的能源状况出现了危机,下面我们就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作以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而可利用土地面积却在急速的下降。在一些地区因为沙化、建房用地、土地荒芜等,我国平均下来每年都要减少将近五百万亩的可用地。可耕地逐渐减少,但是所需要的粮食还要增加,所以就出现了在耕地中出现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过分使用,不仅破坏了土壤特有的微生物结构,使耕地土壤的质量急剧下降,还给环境带来的很大影响。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步入小康阶段,并且在教育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是还会有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的一些农村乡镇。由于发展急迫,而且专业性的技术不到位、设备不完善、环境保护意识也不强,在乡镇建立工厂的同时,造成了地方性的环境严重破坏问题。例如,一个造纸厂污水排放污染了一条河;皮革厂的建立严重污染了地方的空气;个别地区还会出现冶炼把大片空地搞得寸草不生的现象。由于我国的监督制度目前还不能每个地方都会做到位,就造成了这些地方环境一直处于严重污染状态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能源还是以煤为主的,在工业中和民用中的煤的用量都是很大的。在短期内把煤改为其他燃料还不是很现实,燃煤对我们环境造成的污染还是要持续。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偏远地方还砍伐树木作为燃料,不仅仅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还对我国生态循环造成了很大破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是我国目前对污水处理的体系建立的还不够完备,国家还不能提供对我国污水完全处理的资金用量。我国工业生产污水加上人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据相关专家估计每年要拿出几十亿才能对这些污水做到较为合理的处理,目前我国还没有这个实力。

    二、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状况与我国经济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有能源含量很丰富,但是平均到个人的量却是少得可怜,而且还有各地能源分布不均匀、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受污染相当严重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不完全是技术的不够完备,还可能是因为管理体制的不科学以及我国经济体系不够完备等等原因。在专业技术方面对新资源的开发还没用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制度,如此一来就对新能源的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能源的利用对外的依存含量日渐增高已经成为了一个公认的事实,最近海关公布的相关数据有一次提醒了我国市场,随着当下我国从海外进口能源的含量逐渐地增加,从而使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含量也迅速升高。相关科研专家认为,伴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产量和人均耗能量已经十分不对称,日后煤、油、天然气从海外进口的趋势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我国能源对外依存量的上升也在继续着。这样的能源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以及国防各方面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就目前世界能源逐渐减少的趋势来看,这些生活能源终有一天会用完,所以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珍惜这些可利用的能源,做到合理科学的利用,不浪费。最重要的还是努力开发新的可利用能源,代替目前逐渐减少的能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能源问题。

    三、对新能源开发与我国综合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在对“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在新能源的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也暴露了很多不容易发现的问题。为了从本质上加强我国新能源开发的发展力度和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变革,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环保、经济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能源发展新体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会对我国的新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所帮助。

    (一)对新能源开发的发展规划要加强

    目前,由于政府的职能变换不是很到位,重视相关项目的发展,从而忽略了相对应的规划问题。能源发展规划和现实中能源的开发相差太大,规划不仅落后而且还没有相关的约束管理,致使能源开发过程中发展无序化、资源浪费现状很严重。新能源的开发面临难并网、难调峰、难消纳等现实问题。所装设备多但是发电量却很少、运转速度很快但是产生效益却不容乐观,有些地区没有资源开发的条件,但是也盲目的跟随别的地区构建能源开发基地。因此我们在对新能源的来发进行发展规划时,要从战略全局的统一、科学、长远的的角度出发,对战略决策的约束力度和严肃性要加以强化。

    在进行规划时首先我们需要解决的是电源和相关的电网配套的问题,要对相关项目发展的有效性做到保障,必须送的出去。其次,要对新能源的发展和传统能源的科学环保的利用之间的关系做到合理的处理。同时要把新能源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到合理调整,对发展的分布形式、和新能源的就地消纳给予鼓励。最后我们要学会因地制宜,对新能源开发产地要做到科学有效的利用,对于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不发达不利用运输,无法进行就地消纳的,我们要做到合理的缓解,从而避免对新能源的开发带来不必要的浪费。还有就是地方性的能源发展规划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划要求进行。

    (二)节能排减是新能源开发的基础

    针对我们开发所要利用的资源和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严格按照节能排减的开发原则,加强对一些耗能高、排放高、效率低的能源开发技术的有效改造力度。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能源发展合同化的管理理念,从而对通过拉闸限电这类的行政方式推行节能减排的方式做到有效的避免。我们还要结合东西方的科学寂静发展水平与环境容纳量,对节能减排的指标做到有效安排,坚决避免一刀切的方式。

    (三)掌握新能源开发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新能源的开发最关键在其技术上。近年来,虽然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也有较为多的研究,但是我们却始终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在新能源的开发上核心技术及其设备我们还是在依靠海外进口。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要根据新能源发展要求对相关的科学发展体系做到更加的完善,从而加强能源开发的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攻克。在一定程度上政府要增加相对应的科研的资金投入和政府对新能源开发的扶持力度,要建立健全新能源开发的标准,坚强能源开发的监督和检测力度。在遵循市场服务机制的前提下,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新能源的开发,增加企业自觉投入的税收优惠,从而对新能源相关科研成果的研究做到有效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