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线上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线上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线上语文教学经验分享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线上语文教学经验分享

第1篇

  语文老师个人总结1

  一学期已结束,我回顾了自己在本学期里所做的工作,认真反思,总结积累经验,希望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位班主任,不仅要抓好自身的教学工作,更要肩负起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工作。社会、家庭把一个个天真活泼,充满朝气的孩子送到学校,交给我们老师,这是对我们当教师的多大信任啊,那么我们就应该懂得如何去爱我们的教育事业,乃至于爱我们眼前的每一位学生。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爱,有了对班级、对学生的爱,才能凭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用恰当、灵活的工作方法教育好、培养好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工作中,我虚心向他人学习,努力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学习《新课标》,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备课,教法力求灵活有实效,让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在上好课的同时,细致地批阅作业,并帮助学生及时订正。课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我努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中。与学生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协助管理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民主、自主的竞选后,在班干部上岗前,要作好岗前培训,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或效果),。学生在工作中总会表现出稚嫩的一面,需要老师去指导、去组织。因此,在班干部日常管理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同时,通过每周的班会和其它渠道,对班级现状了如指掌,做到活而不乱、严而有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下一步决策。

  柏拉图说:"教育者的品质为教育成功的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我努力从小事抓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低年级儿童缺少自主意识,教室里有时粉笔掉地上或地上出现果壳纸屑,很多学生都不会自觉地去捡,于是我就以身示范,自己捡、自己扫。学生看到后,纷纷跑来帮忙,我就趁机表扬、引导,让他们意识到维持环境的洁净是大家的`责任,是大家的光荣。以后,学生都能很自觉地保持教室的洁净。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却更需要耐心和细心。我热爱每一位学生,他们和我是平等的,我尊重他们,也努力地去了解他们。平常课前课后,尽量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聊天,听学生反映,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谁进步了,给予表扬和勉励;谁退步了,给予点醒和鞭策;谁生病了,给予关心和爱护;谁有困难,给予帮助和安慰。让学生亲近自己,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

  在工作中,我发现与学生交谈,特别是进行思想教育时,需要把握学生心理,运用一定的谈话技巧。这一点受自身年龄、教学经验影响,我还稍嫌稚嫩。因此,我正潜心研读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教学资料,学习他人宝贵经验,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上面的五彩斑斓总是慢慢积累,现在的底色将注定其基础色调。红则愈红,黑则愈黑。而我希望我带给学生的的一片晴空、绿地、清水.这些最纯洁、最美丽的画面摆在我面前时,我会更加努力地迈好每一步。

语文老师个人总结2   

  受疫情的影响,假期延长,为了让孩子们“停课不停学”,我们一二年级老师和学生在中心校和校委会的安排下从_月__日到_月__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线上教学。现将一二年级网络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1、认真按学校的课程表上课,每天早上7:50以前都能及时开启打卡模式,进行一天的工作,语文老师提前都会在__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关于诵读的学习任务或预习新课,8:00准时开启一天的晨诵课,并让学生进行诵读打卡,家长们把孩子诵读的视频发到群里,个别老师还会对学生的诵读进行适当的指导。分享直播链接,提醒孩子们10:00准时进行市局直播的在线学习之后进行班级内部直播学习的知识落实与督促,在班级直播时能进行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并及时在家校本里布置当天的作业。

  2、数学老师每天的9:00-9:40都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计算训练为下午的市局直播课做好准备,每次的直播课完后在班级群里对学生本节课的重难点加以辅导,在家校本布置适量的作业并进行详细的批改。

  3、大部分家长还是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各项打卡任务,作业提交及时,有个别家长由于上班,爷爷奶奶照看,不会操作,作业不能及时上交。

  4、由于线上授课是老师、家长、孩子们第一次接触,难免存在着许多问题,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少,没办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重难点落实的效果不是太好。

  总之,网络教学是一套全新的教学方式,既方便又灵活快捷,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和适应。

语文老师个人总结3   

  时光飞逝,一个学期一转眼已经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自觉有得有失。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1)、(2)班的语文老师,完成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教学任务,并展开了学考复习。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原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应该说初步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这一学期,我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备课。每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且做到先周备课。

  2、积极听课,参与教研,善于反思。不管什么教研活动,只要有听课,我都尽量把握机会,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去听,因为这样不仅开阔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优差结合,全面推进

  学期初,我就紧抓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

  三、重视读和说的训练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而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高一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整个学期,我注重教学生由词说到句,再由句说到段。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说”的欲 望,勇敢地畅所欲言。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自身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更新。

  2、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

第2篇

一、何为新媒体教学

新媒体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因此它具备互联网设备所具备的部分特性,如信息高速化、互动性强、存储量大等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课件、论坛、网络课程等方面。

1.教学系统网络化

教学系统网络化是指在传统办公方式的基础上,设立网络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课下网络学习的平台,满足课上课下多线教学的需求,丰富教学形式。

2.线上课程

线上课程是指在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在平台中相关的教学内容视频,让学生可以在课下实现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线上课程布置作业,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3.教学互动平台

教学互动平台是一个专属于学校内部的平台,使用的人员包括领导、教职工、学生等,通过注册个人账号登录平台,在平台中,教师可以相互分享课件,交流教学心得,传输学习资料等等,而这种互动平台的设立,也有利于教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新媒体进入课堂的表现形式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很多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由此可见,新媒体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首先新媒体进入课堂,有利于多种教学形式的开展,提高课堂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新媒体进入课堂,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教师与教师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经验的交流,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活动。最后,新媒体进入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部分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的课堂,新媒体教学能够有效缩短课堂时间,将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教学知识面,对于实现课堂高效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都有一定意义。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新媒体的教学应用策略

综上所述,利用新媒体服务于高中语文课堂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但并不是将新媒体引入课堂就可使用,还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加强或适应,逐步推进。

1.增强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强大。因此,首先要跟进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于新媒体的认知和学习水平,积极应对新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种种改变,参加各类教师交流学习活动,从他人身上汲取自己所没有或者尚且还存在欠缺的方面加强学习,才能更加熟练地将新媒体带入课堂,保证教学质量。

2.增强学生客观能动性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进行阅读教学课程《老人与海》时,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的正常教学活动外,可在课下教学平台上传教学PPT,让学生反复看,将课上没有思考到的地方或者不懂的地方自主学习探究,并写写相应的课下学习感受,也可以上传有关的资料书籍供学生查阅,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增强学生客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加强多元教学模式

第3篇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弊病

1.教学模式套版化,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古文教学大都采用“读―译―抄―背”的模式,墨守成规不思改变,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宛如处于生产流水线上。僵化、烦琐的讲解导致文言文教学的程式化和模式化。因为教师主宰了课堂,学生就很少有机会自主理解课文,做练习。哪怕教师讲得再生动,学生也只能获得一些皮毛,长期缺读少练,势必影响学生文言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可谓事倍功半。

2.趋功近利,弱化诵读

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拿到高分,惜时如命,舍不得在课堂上指导诵读,而对学生的诵读,又缺乏检查机制,以至于学生的诵读局限于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没有背诵要求的一些篇目甚至无法读通。学生的背诵也是死记硬背,不去理解字句、揣摩内容,连注释也懒得看。正因如此,学生的背诵效率很低,即便勉强记住,也是错别字多多。如将《赤壁赋》中“取之无禁”写成“取之无尽”等,这都是不理解其意造成的,导致“根据文意写名句”类试题的错误率较高。

3.教学中重“言”轻“文”

教学中,古汉语知识的传授是主要目标。因此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讲解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文言常识的讲堂,而忽略了文言文“文”的重要性,“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成了我们自觉遵守的金科玉律,“满堂灌”是不二的选择。

4.忽视迁移,不注重课外文言文阅读

忽视课外文言文阅读有两个原因:其一学生基础和自觉性差,于是教师认为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能力不够,高三才开始,但因起步太晚,收效甚微;其二教师对语文高考认识不到位,部分责任感不强的教师认为课外文言文教学是高三教师的事,文言文教学只注重课内文言文以应对期末检测和学业水平测试,“以本为本”,缺少迁移和内化,这样教师教“一”,学生只知“一”,不知“反三”。

二、应对之策

1.以生为本,让学生动起来

文言文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改变那种传统的“传道授业”模式,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把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分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落实布置的任务;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班上讨论,最后师生共同解决。这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体验学习中的乐趣的做法。教师应结合学情,开展文言文学习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眼光长远,瞄准学生的发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关键。局限于名句名篇的“按部就班”式诵读不可取。读的方式要丰富多样:教范读,小组之间的竞读,学生之间的比读,分角色朗读等,旨在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不“罔”就必须“思”。课堂上要努力培育学生的文言文思维品质,学会“提玄勾要”,学会判断、推理、联想;学古人之纵横捭阖,鉴古人之见微知著,正确处理诵读与理解的关系,二者并重,重点讲解难理解的字词句,加强练习,让学生养成看课文注释的习惯,指导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及时检查背诵的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有价值的问题,以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带动词句的理解,以便弄清句义和文义,举一反三,解读文本。

3.注重迁移,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分析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标,这就是知识的迁移。要达到这一目标,课堂上,我们要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知识的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引导学生迁移,适当向课外延伸,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能力。文言文迁移的难度要与课文相当,以文言文知识或思想内容为重点,比如教学《鸿门宴》,学生了解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积累了文言词汇,那么,《张良列传》就可以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掌握了“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谢”“信”“以”等文言词句,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也就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识和已经形成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阅读典籍文献。为此我们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学生不仅能主动掌握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知识,形成能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认识。

第4篇

本栏目将聚合你我他的视点,每期邀请几位嘉宾对教育领域中的热点、焦点、前沿问题以圆桌形式展开讨论,以期引发思考,推进探索,共同促进教育大发展。

话题引导:苹果ipad4高调问世了。继之前亚马逊Kindle掀起的潮涌,电子阅读的全盛时代已然到来。

谷歌、索尼等国际巨头早已涉足电子阅读,中国的电子书厂商也在探索中喊出了“十年内取代纸质书”的豪言,硬件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甚至是移动运营商,都争先恐后地挤进这个行业。电子书的诞生和发展必将使传统行业进行重构,尤其是传统的出版社、实体书店和配送系统。同时,电子书的诞生也许会给教育领域带来一些惊喜、一些困惑、一些改变,我们邀请您一起来畅谈,汇聚你们的声音,教育改革会更有力量。

注解:电纸书和电子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纸书是看电子书的设备,而电子书指的是不用传统纸张印刷的书籍格式。通常能看电子书的设备有计算机、手机、手持PDA、MP3、MP4等,而电纸书的特点是屏幕为电子墨水屏、无辐射、无闪烁、强光下可阅读。本期话题主要就电子书展开讨论。

主持人:上期,我们从电子书谈到了电子教科书,对电子书进入课堂的发展进行了讨论。本期,我们邀请到开启了大陆“电子书进课堂第一课”的江苏省扬州市的几位老师,共同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在快速发展的电子阅读时代,教育领域中“书”能怎么走、应该怎么走?

参与嘉宾:

■仲建国江苏省扬州市施桥中心小学

■ 谈正银江苏省扬州市三元桥小学

■佘亚琴江苏省扬州市三元桥小学

■ 韦志强江苏省扬州市施桥中心小学

主持人: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能说出电子书与传统的纸质书相比的好处,但对电子书进入教育领域有什么优势,电子书进入课堂具体有什么好处并不是很清楚,老师们能谈谈吗?

仲建国:电子阅读器作为大众信息产品它并不占优势,价格和功能上能够与之竞争的有大屏幕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等,再加上受限于使用人群等因素,它不可能像手机那样迅速普及。但它独有的显示技术加上轻巧便携、操作简单的特点,都是教育电子产品应该具有的基本功能,因此电子书定位为教育电子产品更易于推广和普及。

谈正银:电子书运用到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质量。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电子书进入课堂,开创了课堂教学新模式。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1.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重视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强调知识的累积,学生被动地学习。使用电子书进行教学则基于建构主义,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有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自觉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信息资源

传统教学信息资源来自教师和书本,采用声音和文字,依靠粉笔、黑板、教师讲解、辅助教具或实验演示进行授课、其信息量远不及电子书来自计算机和互联网。电子书向师生提供了大量的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有效应用网络资源。例如,运用电子书教学可以很方便地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音频和视频效果,尤其是适当地插入一些动画以后,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再如,电子书可以向学生展示课文出处的原书,如“儒家十三经”、“二十五史”、《唐诗三百首》等,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的知识。教学的环节始终围绕着教师“怎样教”进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仍局限于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模式。而运用电子书进行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其目的在于重视学生“怎样学”和“学得怎么样”,创设教学情境,强调人机互用和师生共同参与。

4.交流范围

传统教学模式下,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家校交流等仅局限于面对面、书面、电话、发短信等,内容少,耗时多。而运用了电子书之后,各方面的交流便捷多了,其交流范围、内容等不受时空的限制。例如,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源可以与家长共享;作为解答疑难的平台,家长的质疑可以直接通过电子书发送到教师用书上;学生的作业反馈方便快捷,教师可以坐在家里对某位学生的作业点评和辅导;学生也可以收集作业所需的资料及资源,自行练习或自我评量,可利用网络与同学进行线上讨论;教师之间也可以利用电子书作为教案、教学经验与教学资源分享的平台,加强业务交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仲建国: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阅读成为现今获取信息最快捷的渠道之一,电子书进课堂不但能大大减轻学生书包的重量,还能增强教师授课的便利性与互动性。使用电子书的课堂是介于传统课堂与网络化多媒体课堂之间的新型课堂,相对于网络化的多媒体课堂更容易操作和实施。

第一,电子书利用新技术改变教材载体,能附加简单的多媒体素材,将文字教材和现代教育媒体进行融合,可以提供比较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搜寻与检索,用指尖划过屏幕就可翻页。它的功能虽然没有计算机那么全面,速度也没有计算机那么快,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方面与传统的纸质教科书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二,电子书运用新型显示技术,专为阅读设计,可以全视角阅读,阅读的真实感很强,符合学生平时的阅读习惯。它没有背景光源,长时间阅读不会引起眼睛干涩,有利于保护视力。

第三,电子书非常节能,不翻页时不耗电,一次充满电可翻阅几千页,免去了学生经常忘记充电的烦恼。比起传统书籍,电子书轻巧便携、更省空间,能解决书包过重的问题。

第四,电子书存储量大,可以集成字典、词典、参考资料、课外读物等辅助学习材料,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

第五,电子书可以通过目前比较成熟的Wi-Fi和蓝牙等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简单互动和交流。教师还可以参与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避免学生偏离学习目标。

第六,相对于多媒体网络教室和计算机,电子书功能键不多,简单易学,使用方便,适合年龄不大的小学生使用。

主持人:电子书进入课堂有那么多的优势,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呢?

仲建国:尽管电子书进课堂有许多优势,但真正大规模进入课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投入问题。按市场上最低千元左右的电子阅读器估算,加上教室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无线传输网络和投影机、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演示环境,每一个班级仅硬件最少需要投入6~7万元,如果选择最新型的第三代电子阅读器预算,要达到10万元左右。所需的经费不是学校能够自行解决的。

第二,与现行义务教育教材同步的电子教科书的来源及版权问题。现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用书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若要合理有效地用好电子书,要做的工作不仅仅是教材简单的电子化。

第三,课堂教学模式问题。传统的课堂是“线性”的课堂,按照教师备课的预设进行教学;使用电子书的课堂是“网状”的课堂,由许多知识组成的网状节点,便于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和学习。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

谈正银:可以说,电子书在教学上的运用开创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然而,运用电子书进行教学其实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发扬和改造,两者之间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应力争实现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传统教学至今仍有其优点,而电子书的出现也并非要取代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能及时地分析、解惑和总结,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电子书教学与传统各有自己的优势,教师应延续个人在传统教学的主导性作用,让电子书教学处于辅助地位,必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共同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主持人:作为大陆第一位运用电子书上课的老师,佘亚琴老师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做法呢?另外,电子书的第一课是语文课,作为数学老师的韦志强老师,您是否也希望电子书进入数学课堂,什么样的电子书才是数学课堂需要的呢?

佘亚琴:我们班学生有幸率先使用电子书进行学习。电子书走进课堂,并不是简单地取代传统课本,它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电子书现有的优势,进行教材的开发与重组,从而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上电子书第一课时,讲的是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七律・》,我主要运用了电子书的三个功能,以期达到比传统课堂更好的教学效果。

1. 运用电子书的视听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何等的壮举,然而对当前的小学生来说有些遥远了,单靠教师的一本书,一支粉笔,无法让未经风雨的学生体会的艰辛。因此,在导入课文时,我让学生先将电子书打开到音乐文件夹,欣赏歌曲《》,再欣赏路线图,并进行了必要的介绍,给学生带来了视听上的震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对的了解,实现了潜移默化的语文教学。

2.运用电子书的存储功能,辅助学生轻松释疑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我充分借助电子书强大的存储功能,经过课前的精心设计,存放了相关的图片、故事、资料,注重形象感悟,不孤立地讲词析句。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领悟,特别是“暖”和“寒”中所表达的情感,学生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恰当地引导学生欣赏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图片和故事,使学生体会到了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和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这样安排既帮助学生轻松释疑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

3.运用电子书的及时删补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那么语文的外延就应该有多大。在整节课结束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学生课后收集故事、歌曲、描写的诗词。由于电子书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的增补、删减,因此,在学生收集了相关资料后,我对其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并输入电子书中供学生慢慢赏析,感受的精神,感受伟人的诗词成就。

韦志强:从数学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电子书为课堂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无论是创设课堂情境,还是引导学生动手探究,都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课堂需要的电子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本美丽有趣、吸引学生的书。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电子书不仅在悄悄地改变人们对书的理解,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传统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单维性。电子书的“美丽”外显在,要有明显书的特点,但与纸质读物有着明显的区别,外观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征。要对学生形成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体验到高科技与数学完美结合的魅力。

一本操作简捷、体验快乐的书。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电子书进课堂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的繁琐程度,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形式上的障碍,有没有建立学生熟悉的操作平台,做到简便易学、易操作、反应快。

一本兼容性强、满足需要的书。电子书的应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①等同于已有的传统教材课堂教学功能;②特有教学功能的应用;③交互功能的充分发挥。这三个层次,一方面代表了电子书应用过程的几个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在电子书的实际应用中,可以是三个层面的整合。层次一和层次二主要以电子书的技术应用为特征(目前处于这两个应用层次)。但是现有的电子书支持的格式比较少,形式和功能比较单一,兼容性不够,如EXE文件格式阅读方便、制作简单且制作出来的电子读物相当精美,而且无需专门的阅读器支持;但不支持Flash、Java及常见的音频、视频文件,需要IE浏览器支持等。EBX、CHM、RB文件格式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要达到动静结合、数形结合的效果,要有随机输入、识别判断、评价反馈的功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本展现情境、充满魅力的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处理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利用电子书教学,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到“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如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时,采用电子书的教学就能通过“平移”拖动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把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完全重合让学生意识到这两个三角形的底相等、高相等,当然面积也相等。这样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借助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定义。定义清晰化、空间形象化,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本交互性强、结合完美的书。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电子书为师生互动建立了一座桥梁。完美的电子书除了要有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外,还应具有师、生、机的三维交互,如教师可以将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输入到电子书,学生一旦打开电子书,就会自动跳出教师布置的内容,提醒学生按时按要求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主持人:电子书进入课堂已经有了第一课,那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或者说我们还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索呢?另外,我们谈了很多电子书的现状,那么,电子教科书在未来会是什么样?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仲建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电子书教学应用的效率,着力于提高使用的有效性。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基于电子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让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传统的课堂强调的是“预设”,按照教师事先的备课以线性的链状结构组织教学活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知识的系统传授。而电子书存储量大,可以附加简单的多媒体素材,并能够按照网状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形成与课堂学习相关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电子书的教学应用为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

第二,对传统文本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研究。如果只将现行的文本教材简单转换,电子书进课堂将失去生命力。要充分发挥电子书在教学中的优势,应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应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电子教材中可以加入多媒体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超文本等形式集成课堂学习需要的名师导学、词语注释、参考资料、练习提示、课外阅读等相关学习资源,以网状结构组成学习系统,形成多个学习节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兴趣取向自主选择学习方向。

第三,电子书管理方法的研究。电子阅读器是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平时的保管和使用不同于价格低廉不易损坏的纸质教科书,应该制定适应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长辅导、课外阅读的管理规则;因为电子书有Wi-Fi、有蓝牙、还有3G,内容的增删是十分方便的,应该怎样对下载到电子阅读器上的内容进行筛选和管理;需要研究的还有教学环境的技术保障,教室里的Wi-Fi网络、电子白板、投影机等的管理维护的制度等。

第四,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的研究。会用电子书不难,用好电子书不易。简单的操作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学会,要把电子书熟练用于教学仅仅会操作还远远不够。就像驾驶员一样,人人会开车,但每天在路上遇到的情况不一样,处置的方法也不一样。这些年教师培训部门组织了许多针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的方法可以借鉴到电子书培训中来。

第5篇

关键词:学分制;校本培训;模式创新

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是教师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分管理制度背景下开展校本培训,可以消除教师培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实现长效性和连续性,消除形式化和片面化,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可以说,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是校本培训政策导向的“导航器”,是推动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驱动器”,是衡量教师参加培训多少、好坏的“计量器”。

一、“学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训政策深入的“导航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了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2010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D2020年)》,其中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每五年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每一位教师要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随后,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试行办法》。我省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常德市教育局在转发该文时对学分登记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为顺利完成“十二五”期间的教师培训任务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从培训任务、机制建立、学分登记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对“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师在5年周期内,需修满规定360学分(学时)的培训课程。如: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不少于120学时,在职教师岗位培训每5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所有班主任每5年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在360学分(学时)培训中,校本培训占120学时,占整个培训课程的三分之一。可见,校本培训在新一轮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是很重要的。

二、“学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训目标达成的“计量器”

教师培训学分制实现的首要条件是,要根据3个方面的要求制订培训方案,设置培训课程:一是学习者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二是学习者当前的学习需求,三是学习者的学习支持条件。如果教师培训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些,培训课程及其实施必然具有较强针对性,适应学习者的特点。

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学分量化、过程管理、学习评价等构成培训的整体性,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作用。要素之间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要素也是一个子系统。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场所这几个因素,也是具有整体性的,学习者需要系统地设计自己的学习,展开学习,控制学习。如果学习者不能整体地计划、系统地设计,将直接影响学分取得和学习效果。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阵地,立足岗位、立足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再学习、再提高的一种培训形式。

桃源县在新一周期的教师培训中,结合本县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桃源县教育局、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制订了《桃源县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方案(2010―2015年)》及《桃源县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考评细则》。考评方案从“职业道德执教规范”“职业技能教科研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科研课题研究”“校级和校际教研”“青年教师培养”等模块,围绕“廉洁从教”“文明执教案例”“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等33项具体内容。采用分析讨论、学习交流、展示答辩等培训方式,选修或必修相关内容。同时,从“组织与管理”“基础建设”“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培训效果”等方面,按照“培训制度”“新课程理论培训”“培训方式”“培训措施”“培训效果”等具体评价内容。采用100分制对单位与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考评。

三、“学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训模式创新的“驱动器”

为了解中小学教师对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掌握其培训现状与需求,桃源县特别注重听取广大教师对新一轮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方法及校本培训内容、方式、评价考核等方面的意见,多次在桃源县中小学范围内开展了培训需求调研活动,特别是近两年来,会同县教育局领导组织师训教师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培训的迫切需求。仅就2013年开展的调研活动来看,收回调研问卷500多份,参加座谈教师达300多人,收集整理了部分中小学校本培训经验资料10多本。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以往的教师培训还存在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评价考核失真等诸多问题。

我们通过对调研情况的分析,认识到改进与创新培训内容是解决教师培训问题的突破口。为此,我们在设计培训内容的时候,力图做到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尊重学员的实际需求,让全县每一个教师都有培训的机会。本着这样的服务宗旨,桃源县进修学校为特殊教师群体量身定做了不少培训项目。近几年的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导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后备干部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考虑到偏僻乡镇村小的教师信息闭塞、教学任务重、电脑操作水平欠缺的客观情况,特地为他们安排了暑假集中培训,为他们开设了“新课标解读”“课件制作”“校本研修基础理论”等课程。

在如何突破培训内容的问题上,陬市镇、龙潭镇、漆河镇的200多位参加调研座谈的老师给了我们这样的信息:每次培训的内容老是那些教育教学的理论,我们学的时候感觉是那么回事,但是回来之后还是不知道怎么做……

这些信息沉甸甸的,犹如重锤敲打着我们的每一条神经,深刻思考之后我们幡然醒悟。

在近几年的校本培训实践中,我们正视现实,敢于实践,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由“单式”转向了“多式”,我们走出了“灌输式”“讲授式”“教条式”的培训老路,构建与实施了“案例式”“情境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的培训活动。“2+3”教师培训模式,以及与模式特点相应的“四结合”就是教科室、继教室根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特点整合而成的策略。

1. 理念输送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我们依托高校,长年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严格按照5∶3∶2的比例设置教师培训团队,聘请西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文理学院等专家来校上课、讲学,每年聘请专家十多名,一线骨干教师三十多名,他们博学多才、理念前位,学员无不为他们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折服。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我校附属实验学校这个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学教师研修活动。除此以外,我们还把湖南省桃源县文昌中学、湖南省桃源县漳江小学、湖南省桃源县三阳镇中学等8所学校作为进修学校开展教师培训的基地,充分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上挂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培训机制,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优势互补。

2013年3月,我们为了推动桃源县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工作,召开了桃源县中小学校长、人事专干专题研讨会,聘请了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教授、院长来校讲学。我们还主办了全县中小学教导主任、骨干教师校本研修专题研讨活动,分别聘请了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文理学院等学校的知名专家讲学。通过专题研讨,大家把握了校本研修的理论,明确了桃源县开展校本研修的具体思路。

我们针对部分教师知识储备过少、教学技能单一、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闭塞等问题,在培训内容设置层面,我们大力改进,从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特别是选择以教育教学技能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如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我们开展了以“新课程背景下幼儿艺术教育领域的课堂教学探讨”为主题的研讨课观摩活动,学员现场听课评课,共同交流研讨课的教学情况,及时解答课堂教学中的困惑,有效地解决了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在小学学科教师跟班研修中,我们带领学员来到高效课堂示范校――湖南省桃源县漳江小学,参与他们的课改实验活动,学习教研组集体备课技巧,参与制作导学案,让全体学员在学中做,在做中体验,不断提升学科教学专业能力。

2. 名师引领与骨干带动相结合

我校名师李安军的美术教学打造了“美术工作室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为工作室配备电脑、彩印机、一体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安军美术工作室”,这是一个艺术创想的实践空间,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一种能够使教师更加主动参与其中、带有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形式――美术工作室教学模式,更好地激活了农村美术教学。40米艺术长廊延伸至尽头的“安军美术工作室”为老师们营造了宽松自由、充满人文与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老师们在美术活动――这种特殊的游戏中自由地想象,大胆地表达,发现小天地里的大世界。工具材料充足是工作室教学环境的优势,老师、学生来到这里,根据自己的意图,拿起工具,选择材料就可以进行创作。为师生们分门别类放置的期刊、画册、图片、教师自刻的近千张CD影像资料、上百本教师美术藏书随时供老师、学生翻阅、浏览、查看,帮助他们在综合的美术学习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开放的美术工作室使受训教师与学生流连忘返,乐在其中。美术工作室活动模式在校内教学中的运用,体现了尊重教师发展的个体差异和不同,个别分层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在湖南省美术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我校《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走向美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的经验交流,受到与会领导及教师的高度评价。

特级教师葛国清是我校师训工作的一面旗帜,他在“湖南省优质空间课堂”项目申报中,个人成功获得“首席教师”荣誉,所带领的团队获得优秀团队称号。

名师的引领带动了一大批优秀的骨干。2014年9―11月,湖南省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训五、六班的培训落户桃源,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桃源县实验学校高质量地完成了湖南省教育厅交给的任务,学校骨干教师江华波、王惠娟、黄敏、刘娟等,分别展示了案例课《角的度量教学设计》《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等优秀教学案例,受到了来自湖南省14个地州市的参训老师的高度评价。

名师引领,骨干带动,使桃源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2014年5月小学学科教师培训的跟班研修中,我校首先选派实验小学骨干教师赴湖南省常德市育英小学跟班学习,然后回到各自的岗位,带领桃源县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在岗实践探讨,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如小学语文学科教师针对“如何避免语文教学走入肢解课文的怪圈”话题,很多老师都主张以“肢解”为契机,将“生成”化为“精彩”,组织学生开展正反小辩论。让学生在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时进一步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然后积极思考,组织最有感染力的语言驳倒对方以维护自己的观点。在这一系列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自主完成“与文本、编者的对话”,达成课程目标。这样的阅读教学不算用“教条”“牵鼻子”,而是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创新思维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标准。如果把“哈姆雷特”解读成了“李尔王”,那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就都要走调了。

培训过程中,要求参训教师按所任教学科每人上一堂展示课,我校组织教研室教研员对展示课进行评定通报。在中心小学校长培训活动中,我们组织了挂职培训,要求中心小学校长到桃源县高效课堂示范学校――湖南省桃源县漆河镇中心小学、湖南省桃源县茶庵铺中心小学,名优学校湖南省桃源县彰江小学挂职锻炼,集中学习这些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让校长在与名校的零距离互动中感受高效课堂,学习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3.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2009年,我校第一次作为教学点参与了湖南省万名班主任远程培训项目。在桃源县教育局领导的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的周密安排,全体师训老师的齐心协力下,桃源师训一炮打响,桃源班主任一班顺利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班级。同时,这一支优秀的培训团队从此就有了更好的发展因子。

随着远程培训事业的兴起,我们的培训管理也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从多人带班到后来的两人或一人带班(班主任、辅导教师),培训教师们的辅导和管理能力越来越强。无论是国培还是自主培训项目,桃源的各项指标都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兼具美术和技术的班级学情简报已经成为了远程平台的一大亮点。简报的激励加上精细的辅导,让参加远程培训的学员一步步进入培训的最佳状态。

当然,书上得来总有限,功夫还得亲身练。我们把集中县城培训与送培下乡相结合。开展“送教下乡”“送培下乡”的活动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校本培训的一种常态,它集中凸显了中小学教师将教学理论变成具体教学实例的一种演绎水平。我们把桃源县所有中小学分成东、西、南、北、中几个片区,每个片区选择一所学校为基地学校,近三年来,我们以这些基地学校为依托,开展了20余次的送教、送培活动,将远程培训的课程精髓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让学员对新课标、对新课程有了真切的体会。

校本研修是教师研修之本。网络研修的线上、线下结合,同伴互助、结对帮扶、观课、摩课等都是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根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特点,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2+3”教师培训模式,“2”是指两个阶段,即“集中培训阶段”“校本培训与分散研修阶段”。一个是“集中培训阶段”,学员在我校集中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集中培训;另一个是“校本培训与分散研修阶段”,学员集中培训结束后,回到所在学校参加规定课时的校本培训,完成相应的作业,或完成规定的分散研修任务。只有两个阶段培训均合格,才能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和继续教育证书。这样做,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新理念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落实。

“3”是指集中培训阶段的三个模块。即“专业引领”“教学实践”“总结提高”。在集中培训阶段,按三个模块组织培训。“2+3”培训模式,遵循了“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的练习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很切合我们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实际。

4. 课题研究与课堂实践相结合

用课题研究来引领课堂教学与教师培训的实践,是我们近几年来教师培训工作的一大特色。目前,我校正承担着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课题“农村中小学“三・四”式校本培训实践研究”的课题。“三・四”式的基本含义是:“三”指义务教育阶段内三种不同类型或者不同块面的学校,即“城镇中小学”“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乡镇村、完小”;“四” 指每一类型学校所构建的四种校本培训模式,如“城镇中小学”校本培训主要运用的模式有:①网络自学模式;②专题训练模式;③骨干示范模式;④课题研究模式。

这一课题的实施,在桃源县中小学校本培训中起到了引领与指导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中小学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课堂,体验到了教师“任务式” “参与式”“案例分享式”的研修成果。

2013年,我们创办了内部交流刊物《桃源师训》,至今已有四期成果,这本内部刊物的发行为桃源县中小学老师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四个结合,多种形式,我们把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加工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营养大餐,让一线老师见色动心,闻香动脚,尝味欲罢不能。

近几年来,我们共组织培训项目18项,培训人数6118人,参训率达98G以上,合格率达95G以上 。网络研修是目前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在县教育局领导下花大气力,下大功夫,除了提前完成全员远程培训外, 还借助省网、国网平台,指导教师坚持网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方法。2015年桃源县作为参与教育部师范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湖南省四个单位之一,推荐8个单位350名中小学教师参训。在全国学情总结视频会上,桃源县被评为优秀项目县,湖南省桃源县实验学校数学一组被评为优秀教研组。

近几年来,在学分制管理的背景下,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活动,不断总结与反思,力求达到培有所需、培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