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对新媒体运营的理解范文

对新媒体运营的理解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新媒体运营的理解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对新媒体运营的理解

第1篇

【关健词】 传统媒体 现状分析 生态环境

这几年,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媒体大多致力于转型,但在PC端少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建树,不过移动互联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本文关注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切入点――微信公众账号。“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1]。截至2014年末,诞生仅4年的微信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41%至5亿。其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产品――微信公众平台更为传统媒体提供了转型的契机。这一平台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商业价值吸引着敏锐的媒体和媒体人。本文关注的就是这一现象。

一、传统媒体微信公号的现状分析

1、内容简移: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世界,能吸引大众的不只是资讯本身,更是与自己思想契合的媒体性格。如果仅仅把微信公共号当做自己的新闻客户端,把内容做简单的平移,甚至只是把刊发的稿件或播出的节目直接放进去,显然无法吸引受众订阅。2、维护力度不够,缺乏互联网思维: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共号的维护大多是由媒体从业者兼职来做,难免会因为运营者本身精力不足或对互联网思维理解不深刻而导致账号失去生机。3、互动性差:“网络要能持续地发展,必须要有一种超越人与内容关系的新动力。[2]”习惯于进行“一对多”大众传播的传统媒体,如果没有与订阅者产生“一对一”的私密交流,就势必门庭冷落。4、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后劲不足:缺乏成熟的盈利能力是微信公众账号可持续发展的又一瓶颈。如果无法突破商业化困境,仅靠热情和毅力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显然可行性不大。因此,很多传统媒体的微信公共号出现新瓶装老酒的味道。

二、传统媒体发展微信公号需营造的生态环境

1、正确看待微信公共号对传统媒体的意义。“微信是自愿聚合的群体成员之间的窃窃私语之地”[3],相比于微博,需要订阅的微信公共号还是有较强的密闭性,所以,一个微信号的运营,绝对只是媒体转型的一小部分,但这个小的切入点试错成本更低,培养团队的周期更短。传统媒体对待微信公共号既要看到它的重要性,又不能急功近利,要鼓励员工大胆实践。2、要有产品意识。微信是一个平台,但运营公共号需要将其视为产品,而不是宣传渠道,这方面传统媒体可以借鉴小米公司在研发MIUI操作系统时的产品开发模式。只有了解和把握了用户的需求,及时了解用户对公共号体验的意见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内容进行调整,公共号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3、为公共号的运营提供资源和支持。传统媒体的微信公共号应该组建专门的团队来维护,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就公共号内容筛选与编辑、推广与吸粉、后台数据分析等内容展开介绍与研讨,让大家掌握更多的运营技巧。

三、传统媒体发展微信公号的相关策略

1、多号联动,各领域细分化。每一个蚕茧形成一个中心,从而使互联形成了多个中心、多元中心[4]这一观点也适合传统媒体微信公共号的整体布局。定位自身的母号和各个部门、线下活动及员工个人公号,组建“公号集团”,互相借力推广,多方积累经验。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动员媒体上下加入到转型实践中,同时,各领域细分的新媒体产品会使管理更加容易,一个轻团队即可推动,而且每个新媒体产品都非常垂直,受众粘度更高。2、精选内容,提升阅读。微信限制每天只能1-3个消息,并支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所以,选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十分关键。总之,只有让自己的受众觉得爽,才能吸引主动订阅、朋友圈推荐和长期活跃。3、活动引领,探索盈利模式。通过活动增加粉丝数量,这对传统媒体来说并不陌生,像有奖答题、有奖征文、真人秀等等都是传统媒体熟悉的项目。“基于互动的关系嵌入比单向度的影响力更有解释力”[5]所以,利用微信多维互动行性,策划更有吸引力的活动,增加平台粉丝量,促使用户从接收者转变为传播者,并合理地嵌入商业元素,以服务性和趣味性来探索新的盈利模式。4、数据分析,公号长变常新。微信公众账号具有“深社交、精传播、强关系”的传播特性,一个公号不可能人见人爱,只有深度满足某一特定群体,公号才有价值。除了定位要设计好,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清晰地了解用户的数量、年龄、学历、收入、价值取向等信息,根据他们喜好调整策略、培养信任和忠诚度,这些都会增加微信公号的市场价值。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差别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一个以领导或者广告主为中心。只有打破这个思维局限,传统媒体在运营微信公共号的时候才不会新瓶装老酒,才能在手机端与用户亲密接触。

参 考 文 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0.

第2篇

手机实名制无疑是个好东西,它对于减少短信诈骗、减少垃圾短信非常有价值。从长期而言,它对于建立一个有信心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提升用户对于移动小额支付的认同,对于3G时代开展基于手机平台的电子商务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一方案从提出开始,到方案推行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各种反对的声音,进展也并不太顺利。

那么到底是哪些人在反对手机实名制呢?这里不妨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一是犯罪分子和潜在的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就是利用手机这个工具,进行信息传输,通过手机短信进行诈骗。如果实行实名制,其犯罪成本就大大增加了,很多信息传输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实实名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他们来的,他们当然要反对实名制了。

据说,我国台湾地区绑架现象曾经比较严重,抢劫后罪犯们一般都是用预付费的手机打电话,通知被绑架者家属支付赎金。警方对于这样的电话,要追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罪犯是在移动中使用,锁定地区较难,就是锁定了地区,他一直是移动的,找到人也难,而这个电话是谁打来的,那是根本找不到了。但是实行了手机实名制后,绑架案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为通过电话号码,犯罪分子容易留下蛛丝马迹,破案率上升,犯罪分子受到了震慑。

当然这些犯罪分子影响社会舆论的能力很差,他们虽反对,但他们不太能影响社会舆论。

二是不法SP及提供手机群发服务的企业。一些不法SP,尤其是提供群发服务的公司,它们就是依靠发送垃圾短信生存,它们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手机用户的生活。它们也是要通过手机实名制治理的对象。如果采用了手机实名制,而且执行得又较好的话,这些发送垃圾短信的服务商就容易被找到,被惩处。他们当然不想自己的饭碗被端掉,当然也是手机实名制的坚决反对者。

相对于犯罪分子,他们可以明目张胆地跟媒体讲述他们的苦衷,用一些手段让记者同情他们,帮助他们。他们更容易把自己的不满与建议,通过媒体和一些渠道发泄出来,社会影响力较大,一些媒体就在传达他们的声音。

三是没有很好理解自由和管制关系的媒体。要指责我们的同行,有点犯忌,不过确实我们一些同行,对于自由有本能的敏感,却不太理解管制的必要。一看政府出台管制政策,并不实际了解情况,就马上站出来进行指责。他们并不全面分析实名制的利弊,也不了解世界各地的情况和做法,不比较用户付出的代价和获得的利益,一味强调自由。甚至一些媒体人写文章的方式并不是找出真实的理据,唱反调就是本身的生存方式。对于这样的政策当然要站出来反对。

因为媒体有话语权,有影响力,他们在影响舆论上作用非常巨大。可是,没有深刻了解一个行业,没有认真理解一个法规,就开始评论甚至抨击,这本来就不是专业的做法。这样的媒体也是不负责的,会被读者唾弃的。

四是运营商。运营商骨子里是反对实名制的,实名制长远对运营商并不是坏事,但是眼前如果实行实名制,需要对数亿用户重新登记,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这部分钱,以现在的情况肯定要运营商自己消化,而且运营商还重新购买自己的管理系统,出台商政策,对于商进行规范,需要对商进行管理。此后眼前的营业厅会出现大量的排队现象,服务质量压力会大大增加,增加人手又是成本开支。实行实名制,运营商不是花一个亿的事,我看少说得数十亿,这包括进行管理平台的调整,购买软硬件,扩充营业厅,加强商的管理,同时也会因为购买卡号困难,减少部分收入。

当然运营商不会站出来明确反对,他们在政策出台时,即便是有微词也都只会在背后说几句。另外他们在政府的说服下也会逐渐认同,不过运营商是手机实名制实行中最关键的一环,运营商做得好,手机实名制才有价值;运营商不好好管理,不积极推进,可能使手机实名制名存实亡。谁也不会愿意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运营商在这种时候显得十分尴尬,不做不行,做了又没什么好处。所以他们也是一种私下的反对声支援者。

不过,从长远角度看,实行手机实名制对运营商来讲是利大于弊:一是能减少用户欠费风险,二是运营商可以对客户进行精确管理。从目前来说,客户资料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实名制提供了这样的契机。

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用全球通的已经是实名制,用预付费卡的谁不要去交费?做一次登记不是没有成本,但是成本并不特别高,对于大家的生活影响并不特别大。个人资料泄露的问题大家也会担心,实行手机实名制后,如果制度设计不完善,商和运营商能否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也令人怀疑。但是大运营商的管理一般都比较严格,从运营商处泄露资料的情况并不多,其实大家买房等其他方式泄露的更多,消费者的抵触很大程度上是媒体的放大和引导。

第3篇

手机电视是一种服务导向的新媒体

肖 您是如何理解手机电视这个概念的?

丁 手机电视这个词有两个概念。“手机”和“电视”。手机原来是种通讯工具后来在手机上能看video也就是视频了。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视频这个词不好理解因此我们就叫它手机电视说白了仍是视频其内容也不仅局限于电视。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需要受到政府监,管因此它的驱动力首先是宣,传在这个基础上才发展起娱乐:而手机本身并不主要用于宣传,用户其实是享受种服务,通信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沟通的需求。这是手机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音乐视频放在手机上都是种服务人们看视频不是为了被宣传,视频是有它的价值的,传统媒体的主导是宣传,它并不考虑手机的这些功能价值的主体是不一样的。

所以相对于传统电视来讲,功能导向不一样手机媒体在服务的选择上就更强了。手机媒体服务其实就是一种销售方式让用户与提供服务方成为一种买卖关系传统媒体的用户一般很难固定而手机电视的终端与用户是――匹配的,用户终端的数据很清晰,什么样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内容,都能经过一定的分析具体适配好。

融合与共建:手机电视的运营架构

一您本人是风网的创始人之一,而风网是基于有线与无线互联的视频社区,后来您又从事手机电视的运营,请您谈谈风网与国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丁 国视是风网和CRl的合资公司,风网是国视的一大股东,这是在资本层面上的合作。但更重要的还是业务层面的合作,风网目前是国视的家内容提供商,同其他CP一样风网给国视提供内容按照国视的门户设计,经国际台审核后进人平台,国视从运营商获得部分收益然后国视和这些内容提供商根据他们的产品点击情况收入分成。

另外,风网作为内容提供商也有很强的独立性既可以把这些内容提供给国视,到移动联通的运营商平台上面: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内容,国视只是风网产品的渠道之一。

肖 互联网与手机电视的融合与共建,是不是您所看好的种运营架构?

丁 国视通过对业务消费数据的监测显示,目前最受欢迎的内容形态是手机剧,包括专门为手机屏幕定制的短剧短视频电视剧和些草根原创作品,而这些内容主要是风网提供的,风网直专注于手机视频的制作,CRI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必须有与之配合的新内容产品,而风网在移动内容领域的尝试是被国视所著好的。

现阶段,产品销售和商业化运营是最重要的

肖 您认为目前手机电视产业中,哪个环节是最为关键的7是内容还是渠道?

丁 刚才谈到,手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服务所以手机电视的运营更像是手机服务产品的销售,各种销售都具备相同的规律,没什么特别,好的标准就是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都不全面好的内容和好的渠道其实是两条腿,在一些产业起步阶段渠道和销售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内容就可以成为王,两者是种辩证关系。

我们和运营商及内容提供商是合作关系。这三方的资源不同主导性和话语权也不同,目前的市场状况决定了运营商大干我们我们大于内容提供商但是这个市场大到一定程度后也许内容方的话语权就会变大,也就是所谓的内容为王。

肖 针对您谈到的这些环节国视目前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丁 目前拿到手机电视全国运营牌照的共有央视,cR和上海文广三家。他们都具有平台运营的资格负责对内容产品根据国家的政策和规定进行审核,但更重要的是,还要负责手机电视平台和门户的设计。对内容产品来说我们并不负责设计具体的产品形式(包括产品形态产品内容)。但是国视可以通过对消费数据的监测和对市场的判断给内容提供商些建议,告诉他们手机电视的产品形态应该是怎么样的。

应该说,国视只做手机电视,致力于成为手机电视领域的领导者,与其他一些机构相比,不是一个层面的事情国视在手机领域具有专业性的优势。而且这种专业性不仅仅体现在经营领域上,还有经营中所关注的重点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媒体其实分很多种有的媒体主要是做影响力,而有的媒体则主要是做用户服务,并从提供的服务中获得定的商业回报。国视就是希望在商业上比竞争者做得更好所以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个商业机构独立运营专注于销售了多少东西,卖了多少钱,在特别的环境中做特别的事情。

现有商业模式的是与非

肖 您怎么看手机电视目前的商业模式,今后会如何发展?

丁 按目前的现状来说现在通过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找用户收费的模式暂时是合理的。但到了明年再看现在的这种模式就不好评判了。对于种媒体来说广告是很重要的,但现在市场不大,目前看手机电视的用户还不足100万人广告价值有限。

媒体商业模式的根基在于内容。手机电视的监管还是很严格的,在梦网只有三家牌照商,三家定都会对自己的内容非常负责。目前已经明确的商业模式,还处于一个不断验证的过程中尚未成熟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

影响产业做大的因素应该分两种去看。广电定会主导广播式手机电视但是标准要尽快确定,网络要尽快确定终端要尽快普及,电信主导的点播式手机电视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终端要尽量适配商业模式要合理资费策略也要进行调整,高资费将会严重影响用户数量的增长。

国视其实是一个很创新的机构,以前风网起家靠的就是在内容产品形态上的不断创新,现在来做手机电视运营,也会比其他机构更能创新出更好的销售模式。

政策、推广、技术:手机电视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

肖 您认为目前整个产业还存在哪些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