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创意产业研究范文

创意产业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意产业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创意产业研究

第1篇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depends on the set of wisdom,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a creative talent. Creative talents who have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are the guarante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f creative talents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points out a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area.

关键词:创意产业;人才;创意人才

Key words: creative industries;talent;creative talents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012-02

0引言

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源源不断的创意的产生与实现,而创意来自于集智慧、知识、技能于一身的创意人才,所以拥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据相关学者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创意人才短缺及其结构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国外有关创意产业人才研究综述

自1997年英国政府将发展创意产业作为一项国家产业政策的核心战略起,创意经济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世界各国相继将发展创意产业视为对未来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有重要贡献的经济增长领域。通说认为,德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及经济思想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是创意经济的先驱,1912年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

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其著作《创意经济》(The Creative Economy)[1]中,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其中,知识产权包括四大类,即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每一类都有自身的法律实体和管理机构,每一类都产生于保护不同种类的创造性产品的愿望。

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德・弗罗里达(Richard Florida)首个着眼于创意产业中创意人才的研究,在其2002年所著的《创意精英》(Creative Class)一书中,率先分析了富有创意的人力资源,即创意阶层,并对他们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和生活形态进行了剖析。弗罗里达在2002年出版的《创意阶级的兴起》中提出,美国的社会阶层构造发生了主要变化,除了劳动者阶层(working class)、服务阶层(service class)以外,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作为一个新的阶级在悄然兴起,并将创意阶级分成“具有特别创造力的核心(super creative core)”和“创造性的专门职业人员(creative professionals)”两个组成部分。他认为,创意阶层是指所有需要创意的职业,包括科学家和工程师、诗人、艺术家、设计师、卫生及法律从业者、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业者。一个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决于三个条件――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即创意经济发展的3T原则。根据城市发展与创意阶级之间互动促进关系,3T条件也是各大城市和地区吸引创意阶级,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必备因素。在3T理论模型中,科技是“3T”的中心要素,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宽容极大地影响着国家和地区促进其创意生产力和为创意人才而竞争的能力。

2国内有关创意产业人才研究综述

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学者对创意产业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总体来说,国内有关创意产业、创意人才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对各领域相关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尤其是对创意人才的研究还很欠缺。由于产业实践的推动,对创意人才的研究迫在眉睫,尤其是在当前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创意人才短缺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创意人才及其培养研究。

李程骅,赵曙明[2](2006)借鉴发达国家创意经济发展经验,认为一个国家的政府对创意产业和创意人才资源开发的态度,是创意经济能否快速成长的关键;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不仅需要国家大战略,更需要对传统的人才体制与机制进行创新;要站在国际化的高度重视创意人才的环境建设,创造适合国际化创意人才的生态环境。

李具恒[3](2007)从人力资本演进过程,阐述了“创意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高级形态,是人类最稀缺的资本,是人类创造力的化身。在知识经济,创意经济时代,最划算的是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创意人力资本投资。要发展创意产业,紧跟创意经济时代步伐,就必须依赖创意人才。不断地创新培育机制,培养大批量创意人才是我国创意产业健康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保障。

陈晓倩,邓婷[4](2007)通过对北京地区创意产业人才状况的调查发现北京创意产业人才供不应求,人才质量成为该产业发展的瓶颈;认为当前急需实施创意产业人才开发计划,针对创意产业人才的核心要素要求,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加速人才培养,采取专业教育和市场培育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

姜文学[5](2008)认为发展创意产业需要大量富有智慧、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意人才。根据国内外创意产业实践,吸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意人才培养战略是当务之急。要解决我国创业才资源问题需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战略高度,进行创意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和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与整合,建立多样、完整、通常的人才培养渠道。

赵坚,姚红[6](2008)将创意产业所需人才分为三类,即管理人才、专门技术人才和营销策划人才。营销策划人才是创意的提出、构思和谋划者,他们在创意产业中的每一个领域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是创意产业人才结构中的核心人才。营销策划人才又被分为:咨询策划人才,直接在咨询策划业中从事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进行信息咨询、分析研究,提供专业性、项目性策划等;企业营销策划人才,在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时尚消费等企业中从事设计策划、文化传媒策划、时尚消费策划等;企业营销策划管理人才,在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时尚消费等企业中从事营销策划活动的组织、实施、控制等。

徐静,胡晓梅,何静[7](2008)在总结了弗罗里达有关创意阶层的论述后,将创意阶层特征归纳为三点:第一,创意阶层具有创意与创造力;第二,创意阶层的成员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和能力;第三,创意阶层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他们通过英国创意产业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弗罗里达提出的“3T”理论模型,为我国创意产业及创意人才的宏观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

孙福良,张英[8](2008)通过我国与亚太新兴国家创意经济的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创意人才与新加坡比起来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认为我国创意产业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另外,我国创意产业人才结构性问题严重,缺少高端原创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完善产业链,而完善产业链的关键是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培育。创意产业链上的创意人才可分为创意的生产者、创意产业的引导者和创意产业的经营者。创意人才的开发需要针对产业链上不同人才的不同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厉无畏[9](2009)认为,对创意人才地开发和经营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一个完整的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原始创意的产生、创意产品的生产和创意产品的商品化三个过程,对创意人才地开发和经营应根据产业链条上不同参与者的特点,加以差别对待。对创意生产者的培养在于不断地创造促使其头脑产生火花碰撞的机会;对于创意生产的引导者来说,首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和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敏感性;对创意产品的经营者要注重培育其先进的经营推广理念,并拥有成熟的市场开拓方法。

3结论与展望

从国内外学者有关创意产业的研究可以看出,对创意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科学体系,甚至对相关概念的认定还处于百家争鸣的态势。当前,各国学者对创意产业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对发展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的价值论证分析,相反,有关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创意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少。对于发展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的价值这一问题,在世界各国的产业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论证。当然,学者们对发展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的价值从理论上进一步的分析论证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创意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那些切实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中来,比如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创意人才培养的研究。各国的产业实践也证明,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国创意人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直接影响着其创意产业的发展。

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创意产业及其创意人才发展现状,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而导致该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现阶段人们对创意人才素质构成认识的不足,使得当前用以培育创意人才的培养机制缺乏针对性,终究不能满足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创意人才的需求。所以,要解决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意人才短缺问题,首先必须能够准确的识别出哪些是创意人才的核心素质要素,建立创意人才的素质模型,从而使得创意产业中人才的培养具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笔者认为,这也是今后在创意产业这一研究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John Howkins.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London:Penguin Global,2002:1-5.

[2]李程骅,赵署明.发达国家创意人才的培养战略及启示[J].经济学研究,2006,(11):1;4-5.

[3]姜文学.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5):76-79.

[4]赵坚,姚红.创意产业发展与营销策划人才需求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6):165-167.

第2篇

关键词: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经验启示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些特别倚重创意及才华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中日益受到关注。英国率先于1997年有系统地推广文化创意产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亦紧随其后加以发展。中国香港地区长期以来是亚洲的创意中心,数码娱乐、电影、设计、漫画、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在业内均享负盛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经济型态看,香港已进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阶段,具有知识型、创意型及服务型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我国内地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内地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由于历史渊源与地理条件的关系,香港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会的舞台,因此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独特环境。根据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香港创意产业在狭义上分为三大类,包括11个行业。第一类是文化艺术类,包括艺术品、古董与手工艺品、音乐、表演艺术。第二类是电子媒体类,包括数码娱乐、电影与视像、软件与电子计算、电视与电台。第三类是设计类,包括广告、建筑、出版与印刷。然而以广义的角度来思考,香港也将健身美容、美食、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称为创意行业。

进入21世纪,香港陆续推出研究报告,全面梳理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2002年9月,香港贸发局公布了首份题为《香港的创意产业》的研究报告,评估文化创意产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3月,香港创意产业聘用员工超过9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3.7%:创意产业在2000年的出口总值达100亿港元,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31%;同年,创意产业产值为250亿港元,约占香港本地产值的2%。

2003年6月和2004年8月,香港与内地签署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第一、第二阶段协议,内地承诺开放26个服务业领域,其中有多项行业(如广告、视听、文化娱乐等)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按有关规定,香港影视制作等行业可以进入内地投资,并可从事文化市场开发等活动,大大促进了香港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后,香港特区政府于2004年正式策划推出香港创意指数(HKCI),拟定了5Cs作为香港的创意指数:创意的成果、结构及制度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研究结果表明,香港自1999~2004年的整体创意指数显示出正增长,指数由1999年的75.96上升至2004年的100(以2004年作为基准年)。

2005年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更详尽论述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因和限制,并指出目前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左右,相对于英国的8%尚有很大的增长余地。2006年以来,CEPA在实施中不断深化,内地居民访港“个人游”的计划逐步扩大,已遍及泛珠三角全部省会城市;2007年元旦起进一步扩展至石家庄、郑州、长春、合肥及武汉等5个省会城市。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更加持续建设、落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公共投资,包括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和公众休憩用地的添马舰工程等。

二、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

经过多年发展,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创造了令人称道的成就。相关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出15%,并且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巨大的催化和推动作用,促进了整体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迈进。以广告业为例,目前香港经营广告业务的公司超过1,100家,其中约半数从事广告策划及顾问服务,其他包括广告招牌制作以及广告赠品制作公司分别约200家,宣传展览公司约50家,广告喷画制作公司40多家,电视广告制作公司20多家,户外广告制作公司约20家,直销市场服务、报纸及期刊广告制作公司,以及网上广告制作公司各1O余家等。各行业广告开支十分巨大,2004年香港各行业整体广告总开支剔除折扣后为164亿港元,同比上升14.8%。此外,在数码娱乐、电影、设计、漫画、出版等方面,香港在亚洲也占据重要位置,在业内赢得了广泛的影响力。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的自由市场体制

香港的自由市场体制,表现在企业可以自由经营、自由贸易,无关税及配额,对外来投资和对外投资亦无限制。同时,香港实行独立税收制度和低税政策,无外汇管制,港币可以自由兑换。香港连续10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是世界上主要的金融商贸中心,但政府除了发行低面额的辅币外,没有中央银行和存款保险制度,印发法定钞票由私营商业银行负责,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较松,资金流动和进出十分自由。目前,香港是亚洲唯一低风险地区,已成为美元和欧元的亚洲实时结算中心,以及人民币最大境外流通中心。作为独立的关税区,香港还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在WTO框架下进行商贸活动。正因为香港具有健全的自由市场体制,使企业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随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快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

(二)自由市场主导下的政府角色

香港特区政府依照不同产业链的需要,承担着不同角色,尽量使文化创意产品实现自由生产和流通,政府只提供必不可少的法治基础和商业环境。具体管理方面,香港采取事后机制,即市场的文化创意产品只在违法或受到市民正式投诉之后,政府才依法处理。在自由市场的主导下,香港政府的政策范围虽然有限,但执行力度却很有效。在私人企业能力不达的范围,在符合公共利益和资源许可的情况下,政府才予以协助。例如,近年来,香港电影业与银行业达成共识,由政府成立电影贷款保证基金,银行以履行合约保证的方式,发放贷款给电影制作公司,使各界在不同的平台上相遇和合作,缔结出更多的文化创意良缘。

(三)积极有效的吸引创意人才机制

香港在吸引创意人才方面极具竞争优势,创意人才汇集。在“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下,香港过去3年已成功吸纳超过1.1万名内地人才。对于人才引进,香港都持自由开放的态度,各类人才可以根据行业变化的需要,自由申请工作签证或以其他身份来港发展及定居。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很多方面,香港都拥有众多高水平的专业及管理人才。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出身的人才汇聚在香港,不断产生交流及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增加了香港企业的创意与活力。目前,香港的文化创意人才,普遍具备企业经营技巧,而且有长期的国际合作经验,精通国际融资、成本控制、人才搜罗与市场开拓等技能,为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人力基础。

(四)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法治精神

香港是法制社会,其独立的司法制度,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香港除了外交事务、国防及中国宪法外,终审法院是其他一切事务的最终裁决机关。于1985年成立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如今已是全球主要仲裁地之一。香港在商业、金融、船务及建筑等方面的专长,能为仲裁提供经验丰富的各行各业专家,包括会计师、律师、建筑师、工程师、银行家等。香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已通过《防止贿赂条例》、《廉政公署条例》,建立起有效的肃贪倡廉的执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法治精神,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确保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和个人无须顾虑隐蔽不清的交易成本,实现在商业上的公平竞争。

三、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内地的启示

我国内地目前正在建设创新型社会,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内地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必须建立自由的市场机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近几年来,我国内地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许多地区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生产基地。但内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产品比例偏小,广播影视业、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休闲娱乐业等行业的原创能力还很薄弱;市场规模也不够大,单靠本地市场难以获得足够盈利,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利用南洋华侨和美加华人聚居地市场来扩大产品发行网的经验,确保文化创意产品的外销出路和资金回笼,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例如,可以音像制品出口为突破口,确立电视剧、电影、民乐、书法、杂技、现代舞以及武术、风光、医药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音像节目为重点目标市场,利用文字和文化亲和力,辐射港台、韩日、东南亚华人文化圈,并进军欧美等文化创意主流市场,积极拓展外向型文化创意产业。

其次,必须制定有效的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意社会基础。世界性的文化创意中心,如伦敦、纽约等,往往以金融商贸中心的地位为发展基础。考虑到香港国际性金融商贸中心的战略地位,我们应超越常规,突破传统政策局限,凡是企业愿意投资于适合经济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政府都应给予大力支持,包括给予批地和税收优惠;并充分依托香港的地理优势,从总体视野来制定发展政策,用区域市场的经营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化生产。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广大市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增加对文化创意艺术及其传统的认识与参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共同价值观。在这其中,尤其需要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灵活、变通的文化创意氛围,在提倡保留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更要广泛接触海外先进文化,做到洋为中用、东西结合,开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第3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产业链;价值链;价值系统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它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它由英国政府于1998年正式提出,被定义为“依靠个人的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具有创造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潜力的产业”。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这种规律对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因此,有关创意产业价值链的研究,对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意产业链

根据经济学中的标准定义,产业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所有企业的集合,产业链是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的

生产加工过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构成的整个纵向的链条。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将抽象的文化转换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品,并规模化、产业化,具有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性、强辐射性的特点。创意产业链包括五个进行价值创造的生产环节。

内容创意。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生产者,将文化资源转化成创意内容的环节。该环节位于创意产业链的顶端,是控制整个链条的关键,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

生产制造。创意企业通过技术、工艺等生产流程批量生产创意产品的环节,将创意(或作品)转化为产品的过程。

营销推广。以商、策划人、经纪人为代表的“新媒介人”阶层通过对创意市场的准确预期和把握,运用各种营销模式将创意产品推向大众,将创意产品价值让渡给消费者的过程。

分销传播。电影、电视的播映机构、报刊、电台、演出经营场所以及网络运营商构成创意产业链上的销售、发行通路环节,从事创意产品的分销传播活动。

交换消费。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创意产业价值链上的最终决定环节,通过创意产品的消费过程得到满足,消费者对整个价值链条具有反馈和互动的作用。

二、创意产业生产要素

产业发展和价值创造离不开要素的投入,创意产业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本、产业资本、文化资本和技术资本四个方面。

(一)人力资本

1、创意人才。创意人才指掌握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创作技能和手段把特有的表达内容和信息转换、复制、浓缩到新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中去,并且能够推动该产品(服务)的生产、流通和经营的人才集合体。

2、创意阶层。根据英国学者弗罗里达在《创意阶层》中的定义,创意阶层包括“超级创意核心”和更广泛的群体,即在商业和金融、法律、保健,以及相关领域的创造性专业人才。

3、创意都市。工业化中后期,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的约束,使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意驱动;经济水平提高导致城市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意都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4、创意生活。创意产业强调“生活氛围”的营造,提供消费者审美、情感、文化层面的体验,创造全新的体验型、娱乐型、享受型生活方式,同时提高创意的水平与空间。

(二)产业资本

1、产业集聚。创意产业的理论中,“集聚”除了指产业的集聚外,还包括空间的集聚与功能的集聚,从过去的空间概念向品牌概念转变,“集聚”已成为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发展模式。

2、资源禀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禀赋资源促进文化遗产数字化和传播信息化,为打造创意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奠定了基础。

3、多元融资。传统融资渠道主要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和彩票基金。政府直接投资或银行贷款对创意型企业明显缺乏驱动力,为了逐步完善创意产业的财务支持系统,需要探索设立奖励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区域专项贷款、地方网络基金等融资新途径。

4、市场运作。市场主体通过对创意产业整体的构思和认识,对运作模式、发展项目、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选择。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市场运作不仅要考虑外部条件、政府政策,还要使运作模式、项目选择能汇聚本地优势资源,并通过优势因素的簇群发展、连动推进产生强大的积聚效应和溢出效应。

(三)文化资本

1、隐性需求。隐性需求指消费者为获取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产生的或客观事物与刺激通过人体感官作用于人脑所引起的一种潜意识、未明确表述的,并能够实现或超越消费者期望的一种心理要求和行为状态。为了掌握市场的真正需求,创意企业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直接向消费者征求新产品创意,进行顾客隐性需求的深度开发。

2、文化创意。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文化创意资本正成为创意经济时代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生产要素。创意能够将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本,产生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各种创意产品吸引消费者,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拓展新的消费群体,为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通道和空间。

3、开放情境。创意的目的在于创造足够开放的情境,使决策人士能够:思考各项潜在可能;赋予隐性资源价值;重新构想、衡量资源;点燃生活的热情;挑起学习与创新的欲望;重新投资自己的人才,并重新看待自己的文化资源。

(四)技术资本

1、创意教育。创意教育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和培训两种类型。学历教育是通过在高等院校中建立创意产业的相关学科,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创意人才;创意培训则是以高校、政府劳动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的企业为主体,对已经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进行系统性、实战性的培训。

2、信息技术。创意产业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的反映,也是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结果。数字内容依托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对文化艺术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涵盖影视特效、电脑动画、游戏娱乐、多媒体制作等领域。

3、内容产业。内容产业是以新兴技术手段为基础的文化产业,也称为“信息内容服务产业”。创意产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容密集型产业,以内容产业为物质载体,创意与内容的相互渗透,使创意有了实现价值转化的平台。

三、创意产业价值链系统

“价值链”这一术语首先由迈克尔波特提出,他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各种等活动的集合”。创造价值的过程可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总和即构成“价值系统”。价值系统包括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等。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隐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产业价值链决定了产业链的价值属性,决定了产业链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有效地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反映价值的转移、创造和分配。

创意产业是一个经济活动群组,通过开拓和利用创意、技术及知识产权,以生产并分配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创造财富和就业的价值系统。无形的创意可创新产品及提升服务,同时,产品和服务的可转移性容许他们通过不同市场、透过不同途径分散并进行交易。创意产业的价值系统是以传统的“价值链”概念为框架,创意产业的各项生产要素:人力资本、产业资本、文化资本、技术资本为基础,作用于由内容创意、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分销传播到交换消费的一系列生产运作环节,如图1所示。

四、创意产业价值系统的扩展与价值增值

创意产业不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系统,而是与其它经济及文化领域互动合作,其作用结果就是发生价值向系统拓展,对社会及经济带来有形和无形的价值(如图2)。

(一)创意产业化

创意的产业化,即以市场机制来促进文化、科技创意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创意产业生产系统中产生直接经济价值。这一价值创造过程用前文所述的创意产业价值创造系统可以很好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二)产业创意化

产业创意化,即在传统产业的商品和服务中融入创意元素,使创意产业成为各种企业附加价值的一环。

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也可以是价值形态。创意产业通过产业关联对传统产业产生改造和促进作用,促进传统要素的重新组合,这体现为创意产业价值系统的对外拓展。创意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因素,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创意的作用越突出。一方面,创意的繁荣与特点体现了经济实力与产业特色,另一方面,创意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城市创意化

一个城市的独特性除有赖于本身独特的历史及商业动力外,也是创意产业促成的成果。创意累积的无形价值受惠于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塑造并改善未来的文化特征与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看法、观念和印象的总和。创意产品的消费往往带有文化体验的意义,在消费的同时也缩短了城市与消费者之间的文化距离,增强了城市的亲切感,并使城市品牌在无形中得到大范围的和深度的推广。所以,以文化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创意产品与城市地域的协同营销,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合达到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输出城市文化和张扬城市个性,树立城市品牌优势,增强城市对消费人群的吸引力、提高城市空间的经济价值、打造文化特色和符号象征中的多重作用,进而使产品与城市的品牌价值得以达成互动增值的良性发展格局。

五、结论

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了内容创意、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分销传播、交换消费五个环节,与人力资本、产业资本、文化资本、技术资本四大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创意产业价值链系统。该系统在创意产业化进程中创造价值,并通过产业创意化和城市创意化两种途径进行拓展和增值。创意产业价值链分析为观察产业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是认识和判断产业各环节竞争能力、确定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并为政府和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学林出版社,2006.

2、Michael E.Porter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1.

3、Hartley.J.编著;曹书乐,包建女,李慧译.创意产业读本[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陈溪.创意产业与价值链调整[J].金融经济,2006(12).

第4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评估指标体系

创意产业内涵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创意经济进一步成为经济学家论述的核心。美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中给创意经济定义了一个范畴,他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产业,并划定了知识产权的4个类别: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

真正出现创意产业一词则是在1997年,当时英国组织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旨在提倡、鼓励和提升英国经济中人的原创力的贡献度。1998年该工作小组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率先对创意产业的概念做出了界定,这一界定对创意产业的影响十分深刻,同时也引发了学术领域内对创意产业的研究热潮。

近年来,欧美等国家的报告和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推进了关于创意部门和创意产业的新观点。一些经济学家对创意产业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调查,力图建立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而事实上,各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却存在着不同,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和产业统计指标还比较模糊。

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界定和统计实践界定

1997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提出的“创意产业”就是指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形成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通常包括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行业以及表演艺术等十三项产业,也是截至目前影响最深的创意产业概念。

创意产业在中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关于创意产业的定义存在争议。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金元浦指出,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或创造性产业)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支持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实践。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徐清泉认为:创意产业狭义地理解大体上等同于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高端;广义地理解就是思想产业、观念产业、核心产业、关键产业、高端产业,它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产业的某一个领域或门类,而是涉及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丰富创新度的任何产业。本文并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范畴给予明确定义,更多关注的是实践意义上的文化创意产业范畴。

由于理论体系上的争论,也造成了创意产业统计实践中的差异。北京市统计局结合我国的统计体制现状,已尝试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统计,将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细分为以下几项: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服务、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其他辅助等。但是在我国更多的城市或地区都没有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独立的统计核算,然而越来越多的国内城市对本身的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潜力都有迫切的了解需求。因此,基于当前统计数据的文化创意产业评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理论研究概述

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很多城市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维持城市持久发展力的重要举措。但是每个城市的禀赋条件并不一样,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的短板也不一致,因此建立一个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各个城市正确审视自己十分有必要。国内外学术领域针对区域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评估指标体系做出了大量理论研究。

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3T”理论。创意型城市的“3T”理论是由理查德佛罗里达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创意型城市必须具备“3T”要素,是指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包容(Tolerance),它们相互补充,是创新型城市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针对“3T”理论中的三个主要要素,理查德佛罗里达利用“人才指数”、“技术指数”、“包容性指数”来评估创意产业发展的条件优劣。

由于“3T”理论及其产生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在美国的统计体系之下而产生的,在我国当前的统计体系下很多指标不在统计范畴内,因此该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实践。针对我国的统计实践,以可行的数据进行量化评估为前提,国内学者对该评估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同济大学韩平将我国的评估体系简要概括为两大类:总指标体系和发展重点指标体系,分别从产业规模、人力资源、人文社会环境等角度来构建指标体系。这从理论角度给予了评估实施的支持,但略显遗憾的是,在指标体系中仍有很多指标无法从现有的统计实践中获取数据,若能依其所述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仍需要新的统计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这无形中为评估行为设置了障碍。

本文借鉴国内外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当前的统计实践体系,从可行性角度来建立评估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指标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经济环境

1.产业规模影响指标。产业有其自身的集聚效应,自身规模的大小产生的行业凝聚力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评估时,就必须把文化创意产业的自身规模考虑在内。在衡量过程中,既要考虑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大小,也要考虑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人才存量。

评估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规模时,可利用我国现行统计体系下的第三产业行业划分标准,考察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四个行业的产值指标。本文将这四个行业统称为“类文化创意产业”,以做大致区分。具体应用时,不仅可以对比“类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绝对值,也可以对比“类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例,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规模和相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情况。

由于创意产业的主要产出来源于创意人才的创意,因此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首要的因素。因此在分析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潜力时,需要对创意人才的保存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具体分析时可采用“类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人数”做量化分析指标,同样在量化分析时,仍可以采用绝对数对比与相对数(行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员数比例)对比两种方式。

2.经济结构影响指标。经济产业结构主要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本文在评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标时,也按这种产业划分方式分别介绍。第一产业对文化创意的需求很少,因此本文不对该领域展开分析。第二产业可划为工业与建筑业。对于工业而言,不同的行业对文化创意的需求不同。比如同属工业领域,煤炭产品和服装产品两者的文化创意价值含量会有非常大的差异。一般来讲,最终消费品的文化创意价值含量会比较高,而工业初级产品或中间品包含的文化创意并不高,通常轻工业占比重较大的经济结构会更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对比轻重工业比例可以了解工业对文化创意的需求大小。

建筑业的地域性非常强,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这一行业往往是最早发展的,即本地的装饰装修市场往往是由本地的装饰企业最早占领的。但是随着人们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整体艺术素养的上升都会使装饰装修行业市场发生分化,在分化过程中才会带来真正的竞争,从而引发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一致。建筑业数据分析可以利用经济普查年鉴的“建筑装饰业产值占比”和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进行预估。如在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中,浙江宁波市的建筑业总产值为5958898万元,其中建筑装饰业的产值为184222万元。按比例预估,2007年宁波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宁波建筑业的总产值为7168731(其中在外省完成为3979万元)万元,则其中的建筑装饰业的产值应该大致在221625万元左右。当然这种近似的比例推导并不严谨,但是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与现实情况并不违背,所以可以采用类似方法来预估。

第三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面对对象,其在经济总量的比重关系也十分重要。经济中第三产业比例越高的城市,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也就越大。因此在分析区域经济结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时,应首要关注第三产业的占比,尤其是第三产业中“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占比。

(二)对要素的吸引力指标

1.对资本要素的吸引力指标。产业的发展需要要素的投入,资本要素的投入由行业的投资利润率来决定,由于当前我国的开放程度已经比较成熟,资本的流动在省域间非常容易,因此资本利润率的差异并不会造成区域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差异。资本吸引力的高低更多的体现在政府对资本的扶持力度和赋予的优惠政策。优惠政策是一个相对定性的因素,本文并不对该因素进行分析。另一个体现吸引力因素的扶持力度可以用统计数据来基本衡量。

对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分别有政府财政支持和企业研发支持。由于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由政府以财政支出支持作引导,才能更好的激发企业个体的研发支持。针对政府的财政支出支持力度进行对比,可将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较大的财政支出项单列进行对比,这些财政支出分别是:教育事业费、科学支出、文体广播卫生事业费三项支出的绝对数量和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另外,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也能反映整个社会支出结构中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

2.收入对劳动力要素的吸引力指标。劳动力的流动相比较资本流动来讲更加困难,区域间产业吸引力的分析必须重点考虑劳动力的流动。区域产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产业收入相对水平的高低。工资水平的高低不应该仅仅考虑绝对的数量,而且需要考虑行业工资水平在社会整体水平的高低。

利用我国现有的统计数据,考察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时,可以选择“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指标,由于我国没有现行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项统计,因此可以选择“类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指标。从业工资水平要具备吸引力,不单纯是工资绝对数值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往往社会平均高工资水平对应的是高社会平均生活成本,所以某一个行业的工资水平吸引力的高低不能单纯以绝对数量反映,更需要考虑该行业工资水平是否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幅度越大,则越说明该行业从业人员处于社会的高收入阶层,因此行业从业吸引力也就越大,自然有助于该行业人才的储备和引进。在此处以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作分析指标,选择“类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关系来判断行业从业吸引力。

3.环境对劳动力要素的吸引力指标。人的一生由三大事项构成:学习、生活、工作。创意人才在决定其工作发展地时考虑更多的是工作与生活,工作的吸引力源于收入与机遇,生活的吸引力源于生活的舒适程度。对于工作的吸引力分析已经通过上述收入进行了简要说明,而工作的另外一个吸引力机遇,需要区域加大城市影响力、提高国际开放程度来弥补,本文对此不进行研究探讨,而是重点分析生活环境对劳动力要素的吸引力指标。

根据统计居民生活的八项支出数据,针对食、住、行等方面进行分析,选择的统计分析指标可以为:恩格尔系数、人均居住适用面积、公路运输里程密度(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化覆盖率。

(三)创意源泉指标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需要的是创意人才,而创意人才的创意源泉也并非凭空而来,创意也是源于生活的。因此一个地区对创意产生所营造的氛围也直接影响到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创意氛围的营造与区域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创意氛围的构建十分重要,其中文化多元性是创意产业十分重要的因素。以国际一流创意城市纽约为例,作为“民族大熔炉”的纽约,有近800万人口来自世界各地100多个民族,其中犹太人有200万左右,非洲裔黑人有200万人左右,华人也有60多万。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而文化多元性可以成为创意的基本源泉。在我国现行的统计体系中,对该因素分析时可以选择年旅游人数和城市迁移指标来对比文化交流情况。

另外,创意氛围的营造还包括创意人才生活中的文化氛围,其多源于城市的文化氛围。在评估分析时可以选择如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艺术表演场所观众人次、公共图书馆藏书、电影放映场次、电影观众人数、文化团队机构人员数、高校在校生人数、高校教师数。区域间对比时不应单纯对比绝对数值,应以人均数值来对比两地的水平程度来显示差距。

结论

本文从经济角度、要素吸引力角度和创意源泉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评估提出了一些指标,构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评估指标体系。不足之处在于,未能赋予每个指标权重系数,无法具体量化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而且本文所列指标体系对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评估,只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从数据的科学严谨性角度而言,这些指标评估并非最佳选择,评估的权威数据尚待我国建立健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体系。

参考文献

1.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上海三联书店,2006

第5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展望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5日

一、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和后工业时代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国外的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和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扶持其发展。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社会经济全方面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转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兴盛,开拓了创意产业新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尚没有达成一致,例如它在美国叫版权产业,在英国叫创意产业,在日本、德国、荷兰、韩国等国家叫文化产业。虽然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不同,但在内涵与外延上却有相似之处。

创意产业的萌芽最早出现于1912年,当时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使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上述两位学者虽明确了创意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并对其做出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真正引起世界的关注源于英国“创意产业”的提出。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为了继续保持英国经济的增长,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即“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并将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互动休闲游戏软件、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和古董交易市场、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在内的13种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学者霍金斯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等4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该定义大大扩展了创意产业概念原有的内涵,把以科学、工程或技术为基础的部门中所有以专利为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囊括其中。

哈佛大学凯夫斯从文化经济学角度定义创意产业,并力图构建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他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提供与文化的、艺术的、娱乐的附加价值相联系的商品与服务的产业。按照凯夫斯的分类,创意产业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

此外,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探索和界定。如王缉慈从创意产业的主要来源出发,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金元浦认为,创意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集群理论。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如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等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的有机整体。

迈克尔·波特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区域内由于产业集聚而出现的产业集群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竞争: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产业的集聚程度大大增加,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集聚点的产业集聚现象。Landry(2000)提出了“创意城市”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对城市环境引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城市外在影响提升的吸引力,从而“重塑城市形象”;二是催生城市内在布局优化的牵引力,从而“重绘城市”。另一个由产业集聚延伸出的概念是由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出的“创意阶层”。他认为,当具有新鲜想法的创意阶层以组织或区域的形式聚集时,价值和财富随即产生,这些资源就形成了区域的“决定性竞争优势”。Florida进一步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定义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群体,其核心是雇佣从事自然科学和工程、建筑和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等领域的人才来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或新的有独创性的内容。

(二)价值链理论。1985年,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认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及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其实,产业价值链不仅存在于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而且也存在于不同企业的相互协作之中,特别是随着产业内部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不同企业围绕价值创造活动形成了相互协作的上下游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价值链。

刑华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是由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增值环节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多样性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所包含的相关行业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发展领域,产业功能不断延伸,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过程,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整合创造了条件。

四、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研究

(一)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状况。作为全球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在政府引导下,英国创意产业增长速度居全球首位。十多年来,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居全球之冠,并与金融业一起成为英国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据官方统计,过去10年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了93%。英国自1997年以来,创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大大超过传统工业2.8%的增长率,是其他传统产业的3倍,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统计资料显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发展策略。

(二)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措施

1、完善法制,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命脉。为此,英国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和制度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1993年颁布《彩票法》,1996年颁布新的《广播电视法》,以及《著作权法》、《电影法》和《英国艺术组织的戏剧政策》等等,从而在制度上确保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持续繁荣。

2、科学规划,多头并举,大力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政府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近年来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积极的推动政策相契合。政府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方面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在全社会的发展。

3、资金保障,重视人才。创意产业从业者多为中小型企业,甚至是以个人工作室方式存在,资金是中小型创意企业创办与发展的关键。英国创意产业发展中往往会遇到缺少资金、研发投入不足、无力开拓海外市场等问题。因此,政府积极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业者,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免埋没了许多创意构思及商机。

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要靠对青少年的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视、开发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进行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五、结论及启示

(一)几点结论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尚无统一确切的定义。虽然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文献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时间毕竟有限,许多研究还基本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整体比较零散。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

2、缺乏统一的统计标准。目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范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各个国家的统计口径就存在很大差异,无法进行直接比较,更为重要的是,当政府在决定是否支持某一产业部门时,由于缺乏具体数据和统计资料而难以进行抉择,因此给政府的公共政策选择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从本质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积累为根基,对知识作为最具活力、最具价值创造力、最具可持续的生产要素的广泛认同,其核心是基于“创意”。

(二)对我国的启示

1、创意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国制造业的升级需要创意产业的推动。没有创意产业,制造业将永远是艰难的OEM(又叫定牌生产和贴牌生产)。英国的经验表明,创意产业能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其次,创意产业在增加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强调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意是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的重要部分。另外,发展创意产业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于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因此能够有效地把商业、技术、创造和文化等要素融合成一个整体,使原有产业创意化,产业联动效应强,污染低,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创意产业事关一个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政府必须把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出面进行宏观规划和协调,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政策,方能引导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建军,葛宝琴.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9.

[2]侯晓雪.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概述[J].新闻传播,2009.9.

[3]约·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Howkins J..The CreativeEconomy:How PeopleMakeMoney from Ideas[M].London:Penguin,2002.13.

[6]Cave R.Creative Industries:Cont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 Press,2004.

[7]吴庆阳.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经济师,2010.8.

[8]王缉慈.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续)[J].前线,2006.4.

[9]徐延.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07.4.

[10]Porter,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l.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11]Landry,C.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M].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8.

[12]Florida,R.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Leisure,Community,and Everyday Life[M].New York:Basic Books,2003.

[1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4]邢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2009.2.

[15]梁燕君.英国创意产业对我国的启示[J].中外企业文化,2009.10.

[16]林菊香.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0.

[17]李淑芳.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启示[J].传媒产业,2010.6.

[18]李雪玲.英国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8.9.

第6篇

[关键词] 创意产业;政策性信贷政策;市场性信贷政策;一体两翼

[中图分类号] F830.5 [文献标识码] A

Credit Policies for Supporting the Creative Industry

TUO Zhong, QU Hongjian

Abstract: To proactively develop the creative industry meets the demand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ative industry depends on the support of credit policies.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he creative industry is analyzed based on life circle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ivation, development and mature stages of the creative industry, a credit support system with"one body and two wings" is proposed for offering credit support for the industry. The credit system is the body and the two support systems, state-provided and market-based credit policies, are the two wings.

Key words: creative industry, state-provided credit policy, market-based credit policy, one body and two wings

一、引言

2010年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颁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指出:加大金融支持创意产业的力度,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文化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加快推动适合创意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信贷创新,推动创意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支持银行根据创意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进行业务创新。创意产业与一般产业不同,它一般不单独存在,而是与其他产业融合,这种融合能够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创意产业发展一方面能够直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民增长。经国家统计局核算,2015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25829亿元,比2012年增长42.9%;年平均增长14.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2%,比2012年增加0.3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文化及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日益显著,对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按照支柱性产业的标准是产业增加值的GDP占比要超过5%,创意产业要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要充分发挥信贷对创意产业的支持作用,推动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针对创意产业融资难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理论研究。兰仁凤[1]认为基于投资方式不合理、投资渠道不畅通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创意产业投资明显不足;侯燕[2]认为创意产业投资具有产业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等特点;魏鹏举[3]认为我国创意产业存在融资能力弱、投入机制不成熟和投融资体制不稳定三个困境。为了解决这些融资难的困难,徐明亮[4]认为应该构建创意产业融资体系解决融资难问题;朱佳俊等[5]分析了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多元化融资模式;王运生[6]、王家庆[7]针对创意产业融资难问题,提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融资和政府支持等多元融资渠道;刘学华[8]针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难问题,提出信息对接、重点聚焦、主体示范等建议。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创意产业信贷支持政策研究不多,特别是针对创意产业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提出信贷政策的更少,对于创意产业金融支持方面的研究较少,没有系统性根据创意产业发展阶段进行信贷支持政策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为切入点,分析创意产业培育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每个发展阶段信贷支持政策。

二、信贷支持创意产业的影响机理

何琦和高长春[9]认为创意产业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萌芽发展阶段、向市场化转移阶段、进入成熟阶段。按照生命周期理论,一般产业的发展分为培育期、发展期和成熟期,所以我们认为创意产业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培育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每个阶段创意产业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处于培育期的创意产业具有以下特征:创意产业发展潜力水平较大,产业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创意产业发展规模较少,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较少,市场占有率不高,产业地位低下。当创意产业从培育期进入发展期,创意产业的特征产生了变化:创意产业发展潜力水平逐渐减少,但是潜力水平仍然为正值;创意产业规模水平呈现增长趋势,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步增加,从而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创意产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规模,产业地位较高。当创意产业从发展期进入成熟期,创意产业的特征随着变化:创意产业发展潜力水平进一步减少,最终减少为负值状态;而创意产业发展规模水平持续上升,创意产业规模水平达到最高水平,直至稳定,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出于较高水平,成为国家支柱产业,创意产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顶峰,创意产业地位很高。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依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创意产业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培育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信贷政策依次对创意产业演进三个过程进行支持,从而实现创意产业的演进目标。因而,信贷政策支持创意产业的演进过程,即信贷政策如何支持创意产业的培育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其中:信贷政策支持创意产业的培育期和发展期,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发挥信贷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从而引导创意产业的内部动力因子对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推动作用,使信贷政策支持和帮助成为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快速发展的催化剂。而处于成熟期的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水平逐步减少为零,意味着出于成熟期的创意产业内部动力因子已经消失,这也是创意产业处于成熟期的重要特征,因此,处于成熟期的创意产业需要实施技术创新策略,用技术创新策略代替内部动力因子对产业的推动作用,使技术创新策略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外部推动因子,促进创意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所以,信贷政策支持创意产业的成熟期发展,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发挥信贷政策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和帮助,来实现创意产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信贷政策支持创意产业培育期的发展,是通过初次信贷资源优化配置来实现创意产业培育期的发展目标;信贷政策支持创意产业发展期的发展,是通过二次信贷资源优化配置来实现创意产业发展期的目标;信贷政策支持创意产业成熟期的发展,是通过三次信贷资源优化配置来实现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因而,信贷政策支持创意产业演进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从机理图中可以看出,在信贷政策支持创意产业的培育、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政策性信贷支持政策和市场新信贷支持政策的共同作用。其中,政策性信贷支持政策是指通过政府直接或间接方式的干预,促使金融部门向某些产业开展信贷活动,通过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的领域的发展;市场性信贷支持政策是指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不受任何干扰,完全依据市场信贷资金的需求进行信贷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按照信贷资源配置的要求,市场上的信贷活动应该以市场性信贷活动为主体,按照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辅之以政策性信贷活动。下图显示的是“一体两翼”情况下的信贷政策支持创意产业演进的机理。其中,以信贷体系为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持主体,市场性信贷支持机制和政策性信贷支持机制为创意产业发展支持的两翼。该机理侧重于市场性信贷支持机制与政策性信贷支持机制的相互协调和相互支持,通过信贷资源的合理优化与配置,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对创意产业培育期、发展期与成熟期的支持作用,实现创意产业发展的目标。

信贷政策支持创意产业的机理图

三、创意产业的市场性信贷支持政策

(一)培育期的市场性信贷政策

培育期的市场性信贷支持政策总体设计思路如下:市场性信贷政策以银行信贷支持为主体,建立创意产业培育期的信贷支持体系。首先,由于创意产业培育期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按照信贷资金的配置要求,商业银行不愿意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因此,应该按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做法,成立专门为处在培育期的创意产业服务的小额信贷部门。创意产业小额贷款部门的股权结构主要以民营资本为主,国家政策进行引导,按照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为创意产业培育期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这种股权模式一方面体现了国家政策性的引导,另一方面符合市场化信贷资源配置的要求。其次,由于创意产业培育期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按照正规信贷体系的信贷标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信贷资源无法提供相应的支持,所以,可以引导民间信贷为主的非正规信贷体系进入,通过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化为创意产业提供信贷支持,但需要加强非正规信贷体系的有效监管,使之符合国家信贷发展的要求。处于培育期的创意产业的高风险特点与非正规信贷体系的市场化运作特点相符,非正规信贷体系与正规信贷体系形成相互补充的关系,两者共同促进创意产业培育期的发展。因而,非正规信贷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对于创意产业培育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发展期的市场性信贷政策

发展期的市场性信贷支持政策总体设计思路如下:市场性信贷政策以银行信贷支持为主体,建立创意产业发展期的信贷支持体系。首先,按照现阶段的金融发展模式,处在发展期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很难引起大型商业银行的重点关注,它们从大型商业银行获取信贷支持的概率较低。因此,可以通过设立专门服务创意产业发展小型商业银行、在大型商业银行内部设立创意产业信贷部等创新方式,引导小型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积极拓展创新产业方向的信贷活动,为创意产业中的企业载体提供信贷支持活动。其次,重点发展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贷款、融资租赁贷款、收益权质押贷款等信贷业务。处在发展期的创意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发展规模较小。所以,没有办法提供房产等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来获取商业银行的贷款。因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创新,为发展期的创意产业提供了信贷支持。

(三)成熟期的市场性信贷政策

成熟期的市场性信贷政策总体设计思路如下:市场性信贷政策以银行信贷支持为主体,建立创意产业成熟期的信贷支持体系,且这种信贷支持政策体系应该重点支持创意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上。首先,应该加强商业银行创意产业的信贷审核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促进商业银行建立适合创意产业特征的的信贷审核和管理制度。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不同,是新兴产业,其财务报表与其他传统产业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商业银行信贷审核和管理制度应该关注这样区别。其次,要重点优化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商业银行与创意企业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关系。优质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使创意产业比较容易地获得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因此,政府要加强创意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构建创意企业诚信的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库资料对创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同时,创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优质的合作关系,可以有效缓解创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优质的创意企业在市场化的信贷资源配置条件下,获取更多的信贷支持。

四、创意产业的政策性信贷支持政策

(一)培育期的政策性信贷政策

培育期的政策性信贷支持政策总体设计思路如下:政策性信贷政策以银行信贷支持为主体,建立创意产业培育期的信贷支持体系。首先,为了加快处于培育期的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设立创意产业培育基金,其资金的来源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辅之以其他资金形式,按照创意产业培育期的发展程度每年适当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并逐年递减,直至创意产业培育期结束。该专项资金主要为符合条件的创意企业提供培育资金,帮助创意企业实现培育目标。其次,基于创意产业培育期的高风险且很难获得信贷支持的特征,政府可以要求一些政策担保机构适当介入,为处于培育期的创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确保创意企业在有担保的情况下获取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从而实现创意产业培育期的发展目标。再次,政府也可以采用直接干预的方式,指导政策性银行改变现有的信贷业务发展模式,进行信贷业务和产品创新,扩大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的范围,通过提供低利率的信贷资金,降低创意企业信贷资金的成本,从而实现创意产业的培育目标。

(二)发展期的政策性信贷政策

发展期的政策性信贷支持政策总体设计思路如下:政策性信贷政策以银行信贷支持为主体,建立创意产业发展期的信贷支持体系。首先,与培育期高风险特征不同,处在发展期的创意产业风险适中,可以获取部分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但并不是说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政策性信贷的支持。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创意产业信贷倾斜政策,来保障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创意产业信贷倾斜政策是指政府调整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领域来贯彻创意产业发展目标,这是国家扶持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其次,政府可以采取差别化利率政策扶持培育期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措施,为商业银行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性信贷活动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对创意产业的贷款利率上限进行管制或窗口化指导。再次,政府应该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在创意产业方面的担保作用,还应该引导建立民营资本出资的担保公司和互担保公司,发挥它们在创意产业方面的融资担保作用,建立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商业性担保和互担保为辅的多层次担保政策体系,为创意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成熟期的政策性信贷支持政策

成熟期的政策性信贷政策总体设计思路如下:政策性信贷政策以银行信贷支持为主体,建立创意产业成熟期的信贷支持体系,且这种信贷支持政策体系应该重点支持创意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上。首先,处在成熟期的创意产业规模较大,贷款风险较少,因此满足商业银行的信贷要求,为了体现政府对创意产业支持的目的,需要制定创意产业信贷倾斜政策,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开展创意产业信贷支持业务,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商业银行开展信贷支持业务,对创意企业给予信贷政策倾斜,支持创意产业扩大规模。其次,与其他产业融合是创意产业升级的重要步骤。为了鼓励创意产业不断与其他产业融合,政府可以采用差别化利率政策,通过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措施,对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给予政策支持。再次,政府可以按照支持农业发展的做法,成立创意产业发展银行和创意产业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信贷机构,支持成熟期的创意产业发展。其中,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提供创意产业技术升级贷款,而创意产业发展银行主要提供创意产业规模升级贷款。

[参 考 文 献]

[1]兰仁凤.试论文化产业投资不足问题之克服[J].科学教育,2008(7):132

[2]侯燕.文化产业投资特点及融资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10(9):293-295

[3]魏鹏举.我国文化产业的融资环境与模式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5-49

[4]徐明亮.创意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国际经验与借鉴[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316-322

[5]朱佳俊,郑建国,薛伟业.金融危机下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多元化融资服务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10):5-8

[6]王运生.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新思路[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6):109-111

[7]王家庆.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7):302-305

第7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乡村旅游;模式与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0日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概述

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苏州的乡村旅游起步虽晚却发展迅猛,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逐渐成为人们放松心情、舒缓压力、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截至2014年底,苏州共拥有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点34个(其中,四星级24个,三星级10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0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4个,常熟蒋巷乡村旅游景区(4A景区)、太仓现代农业园(4A景区)、张家港常阴沙农业旅游区(3A景区)和张家港市梁丰生态园(3A景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不少问题,急需转型升级。

文化创意是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智慧,以资源为载体,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强调产品的差异性、突出产品的个性化,以此来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是创意的平台与来源,是创意源源不断的温床。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于2009年,目前发展态势良好,用文化创意理念来指导乡村旅游,充分挖掘苏州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历史文化和农耕文化,并进行提炼、解析、整合和延伸,能够使旅游者由“看风景”转变为“品文化”,在享受乡村安静清新生态环境的同时,学习并体验乡村的民风、习俗、文化、艺术及生活方式。只有让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才能使乡村旅游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二、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关系

(一)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旅游者为了满足求新、求知、求异、求悦的心理需要,去往异地感受异域文化的过程。苏州乡村旅游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渐显露出一些缺陷,如乡村的改造趋于城市化,商业气息较浓;民俗文化的展现流于表面,徒有形式不得内涵;旅游产品层次较低,仅停留于餐饮、住宿、采摘、垂钓等物质层面,造成产品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等,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缺少了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的渗入。乡村旅游想要创新发展,文化是基础,把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的开发设计中,可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二)创意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创意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和理念,代表了新鲜、特别和独一无二。创意不仅能够创造新事物,还能够改造旧事物,赋予它新的生命。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到现阶段,已经逐渐由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也从追求物质享受向精神体验转变,他们希望经由旅游的过程创造独一无二的美好回忆,然而传统的开发模式过于肤浅,无法满足旅游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只有用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思路去创新改造,才能实现苏州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让旅游者不仅能看,还能感受和品味,实现与时代接轨的目标。

三、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相融合,以文化为平台,用创意来改造乡村旅游,就形成了创意乡村旅游,这样的模式可以延展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使其从单一的链条结构,扩展成“铰链式”发展,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助于旅游目的地个性鲜明地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创意乡村旅游还注重旅游者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更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图1)

(一)政府大力支持,培养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本。创意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发挥政府的决策优势。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创意人才和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乡村旅游地村民的实际情况,制定乡村创意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村民的创新意识和旅游管理能力。既可以请相关专家学者下乡送培训,也可以送村民到国内外的高等旅游院校进修,还可以组织村民到开发成功的乡村旅游点,学习交流先进的经验。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鼓励多方参与。创意来源于文化,只有自由愉悦的文化氛围,才能给创意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创造出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意。除了营造良好的创意氛围,还应该鼓励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创意开发中,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式和征集创意的方法,寻找最好的点子。既可以采纳国内外文化创意公司的科学策划,也可以采纳乡村旅游者或村民的经验之谈,既增加了旅游者与当地村民之间的互动交流,打造和谐的氛围,又提升了村民的素质,是一种科学的创意营销方式。

(三)稳定经济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促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企业和村民都能在乡村旅游的创新开发中获得利益,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苏州市共有建设项目115个,总投资1,118.1亿元。政府财政、金融贷款、社会资本已成为苏州旅游项目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中乡村旅游项目的资助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2014年,苏州市共有22个旅游项目得到省旅游业专项引导资金扶持,引导资金总额达1,530万元,其中乡村旅游类项目10个,资金400万元。此外,苏州市在推进全市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工作上精选了30多个项目上报江苏省旅游局招商指南,涵盖度假区、景区、星级乡村点、创意策划、主题酒店等多个类别和项目建设。在融资手段和渠道上更是不遗余力地为旅游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搭建平台,积极为苏州市旅游项目争取国家、省、市级各类引导资金,为贴合苏州市旅游发展的项目积极争取相关土地和资金政策。

四、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一)把握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切入点。准确把握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的切入点,是促进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可以以吴文化为基础,从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纪念品设计及旅游营销手段几个角度切入,开发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精品项目,使文化创意成果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为苏州乡村旅游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旅游景点衍生出与其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发符合当地风俗民情的原创旅游项目,丰富乡村旅游活动。

(二)加强苏州市政府在产业融合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苏州市政府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快转变苏州市政府职能,要增强服务意识,构建以自身为主体的旅游产业服务体系,形成高效的管理型政府;第二,政府在政策上对文化创意产业有所倾斜,放宽其进入市场的门槛,从政策上对产业融合发展给予指导,加大对产业融合的资金投入,提供低利息贷款来扶持其发展;第三,加强乡村创意旅游的市场监管与行业管理,丰富和完善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内容和形式。

根据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入相联系,在苏州设立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示范点。政府主导可以弥补市场的盲目性,政府统一规划,制定规范,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整体上给文化创意产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引导乡村旅游地的村民去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工作,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又使创意乡村旅游更加“接地气”。

(三)引进和培养旅游创意综合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既懂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又懂旅游策划、管理和营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它是两者融合发展的必备因素,也直接决定了两者的融合程度。引进和培养旅游创意综合型人才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苏州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人才的引进做出详细规划,积极引入旅游创意综合型人才;其二,文化创意产业加强了乡村旅游与旅游类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加以培养,使其成为兼具创新意识及旅游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可以以苏州文化的视角来观察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

(四)延伸产业链,跨越产业边界联动发展。产业链的延伸可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进行。横向上把文化创意产业融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全过程,促进双方的互融互通,提高苏州乡村旅游产业的文化附加值。纵向上抓住苏州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通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引导政府管理者、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者和文化创意提供者加快改变乡村旅游内容及形式的创新,有效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2014年,苏州市旅游局联合江苏电视台《从南京出发》栏目组,整合并串联苏州乡村旅游特色资源,按照时令季节,编排设计精品结线路,以自驾游、亲子活动方式,组织“诗画苏州,美丽乡村”专题活动,重点举办了“荷塘月色醉、相城爱意浓”、“乐享房车露营季・趣摘树山翠冠梨”、“快乐果园、甜蜜港城”、“诗韵芦荡・如画村庄――游沙家浜、蒋巷村的N个理由”、“慢游吴江・快乐芬芳”五个专题活动,每期组织100人、30辆自驾车从南京到苏州自驾旅游,活动吸引了近百家媒体宣传报道,网络点击量超过20万人次。另外,配合江苏省乡村旅游节活动,与省交通广播F101.1合作,于9月份用一周时间,以乡村美食为由头辅以乡村景区、住宿和自驾线路的专题宣传。除此之外,还精心制作《苏州乡村旅游画册》,对全市乡村旅游点、星级农家乐、自驾游基地等集中展示、全面介绍,既有整体简介、四季照片、乡村特色商品,也有地址、预定电话和全市乡村旅游点交通示意图,进一步为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做出了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曼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4.7.

[2]康杰,杨欣.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J].农学学报,2015.5.5.

[3]朱琳.文化创意视角下河南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4]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4.

[5]刘志勇,王伟年.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J].企业经济,2009.8.

第8篇

(一)独特的性格特征

一是年轻,有激情,有冲劲。二是有创新,不墨守成规。三是敢于接受挑战,敢想敢做。学生年轻有冲劲,有激情,很多工业设计课程都非常注重创意,现有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都比较注重创意和视觉美感,但相对于视觉美感,老师针对创意的要求较弱,学生可以很漂亮地表现视觉感,创意部分稍欠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课程设置要加强创意部分。

(二)具有高度的审美能力

除了工业设计等培养审美能力的课程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有影响力的江西省内博物馆,感受历代传统文化的审美,并用文字分析审美形成背景、原因等;安排专门课程欣赏观摩著名现代主义大师作品,用文字加以分析。

(三)市场营销知识与市场运作能力

开设市场营销课程,了解企业管理、营销管理等,加强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跨专业交流,如一同社会实践、撰写产品的市场研究报告,再互相比较,发现不足,讨论分析原因。模拟管理公司,避免纸上谈兵,两个专业的学生利用专业优势互补。市场学的师生参与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产品设计课程和毕业设计,从市场角度进行指导,提高工业设计学生对市场的正确把握度和敏感度,掌握创意企业经营与商品市场的一般规律。

(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

江西陶瓷业比较发达,是江西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所以要求江西高校工业设计学生应学习陶瓷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般知识。开设相应的陶瓷文化课程,了解陶瓷形成技术及艺术表现,安排去景德镇现场进行考察观摩。开设相应的陶瓷产品设计课程,可安排64学时,了解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形成技术及艺术表现,再进行创新性的陶瓷产品设计,随后安排两周时间去现场考察观摩,同时制作成品,最后办一个陶瓷产品设计的汇报展。

(五)具备必要特定技能

首先,一定的人文知识和文化产品鉴赏力,可选修考古文化等方面的学科进行学习;其次,有相当的电脑、互联网信息方面的能力,创意产业与电脑、互联网紧密相联,现有工业设计专业应加强这些课程的设置;再次,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尤其是知识产权知识,因为创意产品来自创造力,属于智力财产,只有在产权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良好回报,可选修法律专业方面的课程;最后,具备知识适时更新能力。根据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不断学习新知识。可组织研讨会,加深对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交流最新前沿知识,更新知识结构。

二、大学后期让学生参与产品设计项目

第9篇

关键词:泰宁梅林戏;设计元素;文化创意产业

1 泰宁梅林戏的文化艺术特征

梅林戏是泰宁当地方言和泰宁民歌小调、道教音乐相融合,而衍生的地方剧种,更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梅林戏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当地传统文化,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财富。它是综合了歌曲、舞蹈、文学、戏剧等很多的艺术种类的综合艺术,因此它具有综合性。

泰宁梅林戏最大的特点是音乐性的对话与舞蹈性的动作,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机结合,才能使戏曲具有它独特的艺术特征。泰宁梅林戏的服饰带给人们很浓的色彩感,也具有很强烈的中国特色。泰宁梅林戏的脸谱采用了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很具有象征性,色彩十分讲究,色彩缤纷看似只是为了美观,实际上无论巨细每一种色彩的运用都有其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将所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完整地展现出来。

脸谱图案变化多端,色彩丰富,生颖普妗L梅林戏的戏曲动作夸张传神,具有很强的虚拟性。通过服饰、脸谱、动作、色彩可以看出泰宁梅林戏具有审美性。

泰宁梅林戏的最重要的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比如跺脚、拂面、走姿、关门等,每一个动作都有着特定的程式。而程式又不只是一种规范,它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此,戏曲又有有规则的自有动作之称。

2 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的现状

文化创意产品的服务主体是消费者,产品在设计师最初设计之时便需要将文化特征与艺术表现相融合,这样既能满足消费者对生活的需求,也能提升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但由于泰宁梅林戏是小剧种,无法和国粹京剧、粤剧、豫剧等这些有名的剧种做比较,因此衍生出来的产品少之又少。

在泰宁梅林戏文化,如果在产品的创新设计时能够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将之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我们就可以使之成为一种品牌,进而可以使泰宁梅林戏成为本地的一大标志,并被当地人比喻成泰宁人传统文化的名片,这张名片蕴含着当地人对大众对梅林戏产生认同的精神寄托,它的价值不可估量。它已经不再单纯的表示一个产品,它还蕴藏着泰宁悠久的文化,对整个泰宁文化的传承都有着重要作用。

现如今已有的泰宁梅林戏文化仍旧存在着如下几大问题。第一,太过小众化。尽管梅林戏有些悠久的历史和戏曲文化底蕴丰厚,由于是个小剧种,还不为人们广泛知晓,但正是因此,有利有弊,导致很多文化产品开发企业仅仅因为对这些剧种的不熟悉,凭主观判断,没有很好开发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第二,缺乏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是冲动型的消费,所以说我们要对消费者的消费负责,给他们真正意义上眼界的拓宽,真实地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并且提供一些有文化价值的纪念品,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表现而表现,要符合现代的认知美。第三,不够美观且没有实用价值。现如今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人们想要的文化创意产品已经从以往单一功能上升到既实用又具有审美功能和象征意义,同时文化创意产品还需要在色彩,形态,肌理等突显出文化创意的造型。

3 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

3.1 文化价值

泰宁梅林戏可以说是当地文化的一种传承,而这种地方特色文化又给了设计师设计产品的灵感。因此,当前的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必须要做到实用性和文化价值的有机结合,提高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感情诉求,将泰宁梅林戏艺术特征作为运用元素,从而体现出泰宁人文化历史底蕴浓郁而富有独特的魅力。现如今在全球经济形成一个高度协调统一有机体的过程下,许多的文化创意产品都要首先考虑能否国际化,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对于本土产品设计师来说最注重的是要将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物质、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融入传统的地方文化元素,也就成为了我们现在乃至以后的一条设计方向,并且如果要在国际化的潮流下生存下来,就要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在历史的潮流中有价值的存活下来。

3.2 创新价值

所谓文化创意产品便是指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具备实用价值有创新性的产品,也就是说这种产品在设计时要具有其应当蕴含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着产品本身所有的实用价值,当然创新依然必不可少,所谓创新,就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价值,就是说不仅仅只有眼前的可观价值,还要在未来有一定的衍生价值,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生活品质的追求。文化产品的创新首先要是人们思想上的更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的设计,因为产品最终是要服务于消费者的,而我们的客观世界却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由此引发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将不断随之变化,所以要想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创新就必不可少,所以说我们要坚持不断创新。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于设计之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应该成为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核心概念。

从当前泰宁梅林戏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来看,都没能很好地实现创新价值,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实用价值,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不能在时展潮流中站稳脚跟、不被淘汰。所以说我们应该从人性化、功能实用性、满足消费者对梅林戏文化的感情诉求等上出发,对产品进行资源重组、结构重组、文化特征重组等,并且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将之与现代文明元素相融合,产生出新的更好更有特色的文化韵味,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3.3 市场价值

产品的市场价值与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材料、工艺有关系,而泰宁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例如竹编、竹雕、木雕等,这些手工艺都承载着特殊的价值,现如今的设计师们也越来越喜欢运用传统手工艺,作为泰宁的特色工艺,要用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开发设计,与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更好的结合。传承手工艺需要重新定义它的形式,规划与布局都要考虑清楚我们的服务主体和市场动态,只有生产出消费者满意且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让消费者因为购买我们的产品而体现出应有价值,能够了解和传播泰宁梅林戏文化,让消费者对泰宁梅林戏产生认同感,提升泰宁梅林戏的知名度,对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价值有着积极作用。

在挖掘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时,要注意从预期目标和市场需求两方面着手,协调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特别是在预期目标的制定上,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的种类,分析不同的消费人群对产品不同的需求,当然我们要走的不只是国内路线,还有国际化的市场目标。因此,要制定好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的短期与长期规划;其次是市场定位,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仅要注重艺术性,更应该让文创产品成为实用性的“日用品”,绝不是只有观赏这一作用。文创产品不需要刻意去模仿,更多的是突出泰宁梅林戏的特征,比如泰宁梅林戏中人物的造型、服饰图案、角色的姿态等,提取鲜明的特征加以深化。比如,故宫博物院研发的朝珠耳机、皇帝折扇、花翎伞系列等文创产品创造了可观的销售业绩。再比如一些地方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方面也很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将一些名画运用到了鼠标垫上。

4 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在文化意产业发展中的意义

4.1 加深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形象

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利用梅林戏文化元素和创新理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使濒临灭绝的小剧种文化区别于不同国家的地区文化,还能增强国内外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共赢,还能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加深友谊之情,增进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的实现,为世界文化碰撞出耀眼火花做贡献。

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推出我们中国本土品牌的戏曲文化创意产品,达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和产品附加值的效果。一方面,我们继承发展了本土文化资源,对其创新,另一方面,我们要增强国际文化意识,我们的戏曲文化不仅仅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特色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带领戏曲走向世界,让全人类共同欣赏。

4.2 促进经济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想走出经济危机首先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使我们的经济实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是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借助于高科技与传统手工艺对泰宁梅林戏文化资源进行创新,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开发和运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对加快经济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4.3 泰宁梅林戏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泰宁梅林戏是民间艺术,是留下来的宝贵传统文化,它有着最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由设计师对泰宁梅林戏的整理和文化再现是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手段。将传统民间手工艺与戏曲文化结合,这是现代设计所具备的设计方法。福建有很多像泰宁梅林戏一样的剧种,如高甲戏、梨园剧、莆仙戏等,怎么样才能把这些优秀的传统地方文化发扬光大,作为一个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师应该注重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将传统民间手工艺与现代的产品设计理念相结合,并注重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开发研究,努力将地方传统文化产品推广和弘扬。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传统手工艺和梅林戏文化的有机结合,在符合产品具有功能实用性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情感诉求。文化创意产品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促进经济创新、文化创新、提升本土品牌形象的作用。将泰宁梅林戏文化元素提取并运用到文化创意产品中,不仅仅是推广和弘扬地方小剧种泰宁梅林戏,让人们对泰宁梅林戏产生认同感,还能使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走向世界。

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1311002)。

参考文献

[1]陈晓阳,叶子芳,文艳群.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J].设计,2017(258):70-71.

[2]林阳华,文艳群,郭金格.论地方戏曲剧种的分级传承保护――以泰宁梅林戏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吴俊生.泰宁梅林戏至今传唱[N].中华文化报,2013.

[4]文艳群.产品情感化设计初探[J].三明学院学报,2012(5):46.

[5]文艳群.无障碍设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6]刘玉琪,殷晓晨.探究中国文化元素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以两岸故宫文化创意产品为例[J].设计,2016(5):30-31.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创意产业价值链;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2)06-0130-04

建筑设计属于技术与文化紧密交融、知识高度密集的创意产业。当代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和寻找新的赢利模式的压力。按国际惯例,建筑设计费大约占到建筑总投资的5%左右,而国内中方建筑设计单位往往只能拿到1%-2%报酬,住宅项目则更少。相较于某些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中国外设计师的费用为总造价的11%,中外分工与分益显著“倒挂”。建筑设计产业价值链还处于分割状态,尚未形成产业内部各项功能及环节的有效整合。本文基于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归纳高校创意产业价值链各阶段的特点,探讨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如何实现价值链各功能和环节的整合,试图解决产业价值链中各要素间协作不充分的难题,提升其竞争优势。

一、高校创意产业价值链各阶段与知识转化模式

由于创意产品本身就是知识高度密集的产物,从知识管理角度看,创意产品在价值链上流通的过程本质上是知识的创造、产出、传递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过程。根据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提出的知识转化的四种基本模式,即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r-nalization)、组合化(combination)和内在化(internaliza-tion),结合价值链理论和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转化模型,本文以高校建筑设计院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创意产业价值链各阶段与知识转化的模式进行分析。

1.创意设计与知识社会化

创意设计阶段是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应是创意产品价值的重要增长点,高校建筑设计院在依靠高校优秀的设计团队资源,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实现个体自身的隐性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具有高度原创性和知识密集型的创意产品。

高校建筑设计除了具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因素外,需要融入“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创意”。

“创意之初”——项目策划:必须先明确企业的理念,设计师再制定设计创意,才能做出绝妙的方案设计、投资估算,具备独特的气质形态,给予不同视觉下人们的美好联想,提高社会大众的认可度,是创意设计要求达到的目标与普通设计的区别。如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利用产学研的平台整合材料、能源、电子等学科优势,使有形的设计产品向上关联,在绿色建筑与技术创新、智能建筑方面积极推进,通过技术专利的社会化实现价值增值,为低碳经济作贡献。

2.产品制造与知识外在化

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带头以贯标认证、诚信评级等管理手段,在表达图形、计算书上以“具象化”为目标,如政策、程序、报告、备忘录、战略核计划等。

“初步设计”主要解决技术难题、工种打架、概算等问题,体现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它决定了各专业彼此独立、互相需要、互相支持,如人防、消防与地下停车位设计的技术、经济、管理的复合问题。

“施工图设计”可由设计院、也可由施工总承包公司完成,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变更、完善的施工图、预算是产品制造实现的基础,知识外在化得以体现的环节。

3.市场运作与知识组合化

高校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凭借良好的学科背景及校园文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市场为主战场。向下产业链开发的价值增值可通过项目管理得以实现。

建筑产品是涵盖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建筑电气、建筑经济、工程管理多种专业的系统工程。

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不同的投资水平、建筑定位、建设标准、智能标准等需要多种学科的知识重新组合。

4.商品消费与知识内部化

通过消费环节,创意设计变为流通领域的商品。

通过项目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投入使用后的跟踪回访、通过项目的评优等管理手段了解消费者的体验。

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及时总结使用者的建议、好的经验、不足之处以形成简报等内部资料在全院

围内、相关学院、相关学科领域进行交流,充分发挥高校教书、育人、研究型大学的功能定位,从而使知识内部化为下一个“创意之初”打下基础。

二、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现有格局

1.行业咨询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根据2008-2009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建筑设计行业业务范围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见表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的工程咨询单位,特别是一些依托国际金融机构或外国政府贷款资助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进入我国市场,工程咨询服务基本上由国外的咨询公司主导。自90年代始,随着我国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国外工程咨询公司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教育部部属院校勘察设计院共51家,其中有建筑设计资质的为32家,从业人员约5100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占60%以上,人才密集、专业齐全、人员素质高、技术力量雄厚。2009年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完成合同额约为24.3亿元,在全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占比为3.91%。高校的工程咨询机构大部分是在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基础上建立的,主要是对某一方面或某一行业提供专业工程咨询服务。虽然他们成立的时间不长,但都有几十年的专业设计工作经验,技术力量雄厚。

2.高校建筑设计行业咨询业务需求分析

为了顺应国民经济宏观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不断对建筑工程咨询业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建筑设计行业咨询从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服务理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建筑设计企业咨询服务需求空间的发展潜力巨大。

尽管我国国内工程咨询业务覆盖范围不高,但其潜在的市场需求比较大,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目前来看,我国开展咨询业务呈现出业务覆盖面较窄、咨询收入量少的现象,从近几年我国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公布的工程咨询收入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工程咨询收入只占企业总收入的1.98%。

(2)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也大幅增长,外资项目的大量引进使得工程咨询行业得到国家及社会的认可。工程项目的增多,也加大了对工程咨询的需求。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在建设速度、建设规模上甚至已经超过其他国家,居于世界领先,社会对工程建设咨询项目的认识趋于理性化,更加重视建筑的品质内涵,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为建筑设计企业提供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建筑设计企业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工程设计的传统业务范围,应该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前后相关服务延伸,而这种延伸,为建筑工程咨询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基于价值链视角的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发展策略

1.价值营销

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应整合学校的优质学科资源,以强调绿色建筑与技术创新的高科技产品为追求目标,发挥学科优势资源,兼顾运作良好并保持顾客亲密度,从而实现价值链各环节的有效整合和协同,形成价值链增值。

(1)价值选择,坚守“设计”为主业的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应考虑以“技术”为龙头的技术整合型设计总承包企业。如保温、节能一体化的幕墙设计、大跨结构设计、抗震加固专项设计、景观设计、智能设计、室内设计等。

(2)价值定位,寻求差异化发展、追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色、设计院的优势开展特色服务。如学生实训基地、投资咨询、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等。

(3)价值沟通,与政府、投资方、校领导及全院上下共同提炼企业文化,就每个项目达成一致的价值观。如通过项目策划等不断调整顾客价值主张以达到创造顾客的目的。

(4)价值实现,对于有能力基于全寿命期的经营与管理的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应考虑以“技术经济”为龙头的资源整合型总承包企业。如收购、兼并或结成长期战略同盟,形成共享、共赢的良性循环,扩大市场份额。

2.创意设计阶段的创新

在创意设计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项目策划及建筑原创。建筑原创是指建筑设计方案基于项目策划,融合我国国情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着眼于开创性的观念进行的自主创作。

在建筑原创的思想指导下,绝不是盲目地跟风创作,更不可能完全模仿某一种风格和流派,而是从设计理念、设计手法上就有开创性的

见解和想法,并从建筑造型和空间处理、功能模式的拓展、建筑原材料的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意设计。要在创意设计阶段实现真正的原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团队知识共享。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依赖于知识的充分共享,创意设计阶段的大部分知识属于隐性知识(才华、经验、技巧),设计团队的成员为了实现团队目标,必须向其他团队成员自愿贡献自身的隐性知识。根据hofsted关于国家文化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显示出的权力距离较高,等级观念较强,以及风险回避倾向较高的特征,团队成员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会出现“唯上是从”的一言堂现象,并且,由于害怕自己新的观点的提出被其他成员否定而不愿意发表新的观点,甚至由于激励制度的不完善,部分团队成员害怕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自己的创新想法被别人窃取而利益受损。因此,一个有效的团队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创造知识共享的良好团队氛围。但是创意产业的产品——“创意和智力成果”具有无形性、易逝性、难控制性、易复制性等特点,这势必要求企业和团队成员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使得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与境外知名设计师积极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化设计。国内已有与境外合作的多项成功案例。通常外方再好的创意也会因“水土不服”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交通、人防、消防、环保、劳动安全等环节较难满足当地的技术规范及标准要求。他们也需要国内优秀的项目管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智能、景观、经济等各相关专业的深度配合。因此,中外设计师的合作有利于融合中西文化内涵的精髓,从而满足一些具有全球化视野客户的高端需求。

(3)选择性地与国内设计院合作。与国外的产品内分工合作同样也可以用到国内欠发达地区的建筑项目中。培育开发国内建筑设计的优秀创意团队,带动国内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4)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转化有偿机制。缺乏合理的知识转化有偿机制会阻碍长期稳定的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的形成。这不但阻碍了创意产业领域知识的有效整合,还极大阻碍创意经济价值的实现。目前,若要建立符合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的交易评估体系,还需要从推动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创新、激发个人创作、促进社会进步的多维角度进行不断完善。

3.产品制造阶段的创新

高校建筑设计院不仅占据了创意设计这一价值链的制高点,而且还参与了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全过程,但是目前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尚未实现价值链各个功能和环节的整合。高校建筑设计院的产品是创意,而将创意这一隐性知识外显化,则是产品制造阶段,即工程建设。工程设计服务占据最核心环节,所有工程建设投资都是通过设计完成的。建筑设计理应为工程建设全过程提供服务,前期要参与筹划、可行性研究,要提供概念设计、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还应完成项目设计延伸服务。要实现产品制造阶段的创新和价值增值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技术创新。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的日益剧烈和技术变革不断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创意企业更是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创意产业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市场的支持和产业环境的保障;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持续吸收和创造新知识,因而需要不断对知识进行整合。近年来,建筑业不断变革设计理念,开发新的建筑形式和结构,采用新的材料,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积极响应我国对低碳、绿色和环保的政策要求,主动参与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融合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在超限结构体系(超高层、大跨度结构)、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建筑防火、建筑材料等方面实现建筑工程的创新。

(2)成本控制。2004年7月,国务院在《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在“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须加快推行“代建制”。利于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分离,科学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利益和风险,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应选择性的开展以设计为龙头的施工采购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这种工程总承包实现了建筑企业功能的整合。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涵盖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多项基本价值活动,并且节省了一些环节,如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在设计、施工、采购活动中的互动环节。

通过功能的整合,简化设计施工采购过程,以实现价值增值。

4.市场运作阶段的创新

在高度竞争的经济市场中,随着理智的顾客越来越多,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企业获胜的关键是调整价值传递过程以及选择、提供和传播优越的价值。

(1)新领域业务的开拓。高校建筑设计院应大力拓展工程项目建设咨询的全寿命周期产业链,积极开发新的工程咨询服务范围。随着国家对绿色低碳和环保的标准日益提升,建筑工程咨询也需应客户需求,在原有的业务基础上,增加节能和减排、绿色低碳咨询、土地利用与生态环保咨询、安全评价咨询、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咨询业务。项目运营管理咨询、融资和担保咨询、风险评估和保险咨询、工程审计咨询、工程合同纠纷调解工程等新领域业务,为委托方提供全寿命周期和全方位的工程咨询服务。

(2)品牌推广。构建高校建筑设计院营销管理创新机制,如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企业文化月”。文化月共有企业文化讲座、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摄影艺术展和优秀员工宣传周等活动组成。通过“企业文化月”的营销管理创新机制的构建与推进,使员工更满意。

5.商品消费阶段的创新

(1)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到个人、定制营销或一对一营销。前期策划团队根据消费群体的分类,指导消费者确定希望达到的目标,以及通过何种独特的方式来达到,从而为顾客创造价值。如绿色建筑一至三星的标准的选择与确定。

(2)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纵向一体化深度开发新的专业咨询。开发有明显“本土化”特色背景的利润创新点,通过对投资咨询、景观设计咨询、项目管理、运营管理咨询等专业咨询的服务逐渐形成以我国为龙头的国际分工协作。

(3)切实注重后评价工作。后评价工作是遵循独立和客观公正的原则,对项目是否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目标以及项目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在对项目后评价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个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

第11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河北;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受到重视,许多国家制定了本国的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我国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有很多理解。“北京市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九大门类,分别是新闻出版,广告会展,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播、电影、电视和其他辅助服务。”

一、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

河北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改革,文化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文化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培育出正定县、蔚县、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迁安市、滦县、三河市等文化产业强县(市、区)。形成了石家庄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创业孵化园、张北中都草原文化产业集聚区、昌黎碣阳酒乡葡萄酒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群。开发出石家庄霞光大剧院、承德丰宁影视城等文化产业项目,创作出一大批文化精品力作。河北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燕赵大地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各地市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有赵武灵王、荀子、董仲舒等众多历史名人,有长城、避暑山庄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有河北梆子、评剧、吴桥杂技、武强年画、蔚县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丰富的资源和素材。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河北位于京津冀地区,有良好的地域优势。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发展空间广阔,文化创意领域的协作也在不断深化之中,应抓住良好的机遇,开拓巨大的市场。

二、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创意人才短缺,融资存在困难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是关键因素。很多高校开设了设计类等相关专业,由于课程培养缺乏实践环节等原因,导致普通人才过剩,高端人才相对匮乏。缺乏对创意类人才的评估和激励体系,不利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文化创意类企业资产评估体系有待完善,企业缺乏良好的融资渠道。政府资金投入有限,社会资本投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定位相对模糊,缺乏长远和整体的规划

部分地区不能因地制宜,深入挖掘资源,不利于特色品牌的打造。部分产业园区急于招商引资,忽视信息收集等配套服务平台的建设。发展定位的模糊和缺乏长远、整体的规划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不利于集中力量打造高水平的企业和产业园区。国际间交流合作的不足,不利于吸收经验,开拓广阔市场。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

工艺美术品、文化用品的生产等传统文化制造业占比重较大,部分文化产品创意内涵和科技含量不足。创意设计、演艺娱乐等新兴产业占比重较小,开发程度不高。新兴产业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拉动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区域上,石家庄、衡水等地区发展相对较好,其他地区发展较慢。

(四)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作用不强

与科技、旅游等其产业与融合不密切,带动作用不强。河北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开发程度相对较浅,缺乏规划和资源整合,部分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不高。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文化含量,增强产业活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才能发挥其带动作用。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一些先进省份相比有一定差距。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缺乏龙头和领军企业,品牌效应不是非常明显。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家和城市间的竞争,有可能将会处于更为明显的劣势。

三、河北文化创意产业路径优化

(一)全面规划发展战略,优化制度环境

构建和完善产业链条,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在鼓励和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应加强相关监督和管理,有效利用资源。以更加发放的心态,面对国内国际挑战,制定立足省情、面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借鉴优秀经验。加大财政投入,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完善融资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打造特色品牌,巩固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

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品牌。“加大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力度,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转变文化资源的开发、加工、存储方式,开发新工艺、推出新产品,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2吸引国内、国际企业进驻现有产业集聚区。将现有的产业园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平,重点扶持一批示范市和示范企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运用高新科技发展创意设计、互联网信息服务、动漫游戏、娱乐休闲等新兴文化业态,补齐新兴产业短板。

(三)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

进一步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合作。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拓展海外市场。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搭建对外展示和销售平台,利用国际性文化展会,扩大河北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鼓励开展版权贸易,支持优秀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与引进相结合

第12篇

唐末宋初,苗族先民陆续迁徙到广西大苗山地区。融水苗族服饰在几百年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演变,既有其历史性的继承,又有其革新和创造,融入了各时代的气息。融水苗族传统服饰是在继承宋代服饰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至清代服装样式的发展趋势是由古朴转向华美。在融水苗族服饰的演变过程中,男装的变化明显而快速,与男子外出接触外界有很大关系。苗族的男装从左衽变为汉族惯用的对襟盘扣,且融合中山装四袋形制,可见民国时期汉族服饰文化对融水男装影响之大。融水苗族的女装从清代之后变化很少,这与女子较少接受教育有关,生活方式不变,使苗族女装一直保留了古代的遗风。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中国传统民间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融水苗族服饰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服饰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增强,传统服饰技艺的保护传承面临困境。但另一方面服饰以其与现代生活理念相吻合的文化交流、旅游休闲功能在新的生态环境下找到了新的发展模式,依托“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融水苗族自治县通过举办各种苗族的节会,不仅使服饰文化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使传统苗族服饰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融水苗族服饰文化创意产业

苗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在1999年的高级时装会上就已经将苗族服饰与欧洲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图1)。设计作品在色彩上强调深蓝与白色的对比,以中国精美的传统刺绣、镶、滚工艺,结合苗族双龙戏珠银项圈,以及与西方拉夫领非常相像的褶皱纹银项圈,西式露胸过膝的A型Bubble长裙,拿破仑时期毛绒的军帽造型,加上模特手上多个银戒指的呼应,勾勒出来自苗族服饰元素的典雅与高贵。2010比利时Europalia文化节的中国年主题,欧洲艺术家将苗族的刺绣和意大利的镶珠(Perlage)工艺相结合,创作了雕塑———盛装的苗族少女。雕塑中少女头戴贵州六枝梭嘎长角苗的巨大头饰,身穿银衣和百鸟衣裙,彰显出国外艺术家对苗族服饰综合的了理解和创造。AlexanderMc-queen(亚历山大•马克奎恩)在2008春夏巴黎时装周上,以苗族服饰的头饰结合现代时装设计,头饰是图11999年约翰•加利亚诺的设计作品(图片来源Couturetheultimatefashion&beautyguideforwomenautumn/winter1998-99P361)完全的西江苗族服饰的头饰,服装款式略带军服严谨结构,面料的肌理和构成体现出服饰的厚重,这与苗族崇尚银饰的重量感相呼应,体现出苗族服饰的文化魅力所在(图2)。国内的设计师也吸取苗族服饰元素进行再创造的设计。如NE•TIGER2008年图2亚历山大•马克奎恩2008春夏设计作品(图片来源http://eladies.sina.com.cn/fa/2010/0212/1342970365.shtml)的高级定制华服系列中,灵感来自中国汉代的金缕玉衣与苗族“凤鸟纹银衣”的金属银片结合的高级女装,彰显中国华服的精华(图3),苗族的银饰的光泽在服装中变成了金光闪闪,与中国红的长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中华民族和谐统一的大好局面。郭培为宋祖英鸟巢音乐会设计的“苗族”服装(图4),表现宋祖英的民族情结;2009年1月3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欧洲婚纱服装会上,林雪飞女士将苗族锡绣与礼服巧妙结合。由此可见,苗族服饰备受众人喜爱,其身上有源源不断的开发价值。图32008NE•TIGER的华服设计作品融水苗族服饰反映了融水苗族人民独特的民族信仰与民族审美情感,折射出民众对幸福美好的憧憬向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映出特定区域的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所有凝聚在苗族服饰身上的文化要素,都可以转化为创意产业的生产要素,通过艺术品、影视、动画、甚至游戏软件等载体表现出来。如苗族服饰的纹样寓意、款型、制作工艺以及所承载的民间传说、民族信仰、民族审美文化等等外在的和内在的东西,都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开发。苗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较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融水苗族服饰的创意产业应该以个性化的时尚消费和体验式消费为卖点,从创意—设计—作品—商品的创作、体验和满足过程。要在当地培养一大批创意产品消费者,使之逐渐从“窄众”群体扩大到“平价式时尚”的大众群体。1.苗族服饰的纹样以及其他民艺品物中的民族传统元素加以分解和重构将民族元素运用到各种实用生活用品如T恤、布艺装饰、陶瓷、玻璃制品、灯具等设计制造中,采用现代时尚的设计手法,使民族文化元素与东西方艺术结合,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可分为不同档次的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将苗族服饰的民族元素体现在具体实物中,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文化附加值。在灯具的设计中,图5将融水苗族刺绣的主体纹样,结合现代激光的工艺手法,将传统的苗族服饰纹样融会于现代简单几何形灯具当中,几何的柱体象征着融水苗族的图腾柱,与灯具的灯光结合,透过苗族纹样的镂空,向外散发着民族神性的光芒。在服装设计当中,以融水苗族服饰中亮布的制作为灵感,从亮布的染、洗、捶打和晾晒工艺链结合苗族传统服饰纹样中的龙纹,以及对融水苗族传统的裤子结构的解构,和百褶裙工艺的运用等等,与2011年服装流行款式结合,运用传统的亮布制作出一系列现代服装(图6)。2.运用现代材料和工艺手法开发仿传统类服饰产品在服饰创意产业中,开发融水旅游纪念服饰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虽然苗族旅游资源丰富,但中外游客在各个景点都难以买到有价值的旅游纪念服饰产品,在考察了诸多苗族旅游景点,包括融水元宝山旅游区,其服饰纪念品大多存在做工粗糙、款式落后的缺点。因此,我们可以开发出风格独特、造型优美、制作精巧的旅游纪念系列服饰产品。图7融水苗族服饰再设计的纹样提取(笔者设计)在融水,苗族服饰的使用者多半为村寨妇女或民族民间表演团体,除少数老年人习惯平时穿用外,其他人群穿着时间大多是过节、婚庆等活动,服饰使用率较低。其原因在于传统的苗族服饰制作的手工制作费时费力,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市场也就不可能扩大,即使是市场有需求也难以满足。笔者认为,在商品化社会,如果完全把苗族服饰图8融水苗族服饰设计后与设计前比较(笔者设计)视为商品来重新设计,改善服装的服用性能,更人性化和规范化。以下为融水苗族服装的仿传统类设计案例:(1)服装主体纹样选择典型化、标识化。在选择有代表特征的服饰元素时,可从其刺绣和织锦纹样入手,其特征元素之一为螃蟹花,此纹样为融水地域苗族特色纹样,此纹样有花的造型,螃蟹的眼睛和八只脚的造型,采用此纹样与蝴蝶纹结合成服饰图案中的主体纹样之一,图案的摆放位置与百鸟衣刺绣装饰位置一致。特征元素之二,则为织锦中的菱格纹,将其打散、重构,与渐变条形纹结合,作为服装中主体纹样之二,装饰衣摆和袖口。(2)服装工艺定位简单化、时尚化。从融水苗族服饰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刺绣迟早是会被机绣所代替的,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或者30年,或者50年。因此,笔者进行设计时主要以印染为主。在印染的基础上,再进行手工钉珠装饰,这更适合于批量生产,同时,为喜欢手工艺装饰的爱好者提供DIY的基础。(3)服装面料定位高端化。从融水苗族服饰的历史上看,被使用最广泛的是苎麻、棉,这是服装日常劳作使用所需要的,融水苗族服饰未来舞台化、礼服化的发展趋势,必然使服装的面料发生巨大改变。作为礼服的定位,笔者认为缎面真丝更显服装的档次。(4)服装款式、色彩定位经典化。融水苗族服装女装款型在近百年时间内改变甚少,即便是在社会变革时期也保持款式的恒定,因此,在服饰的设计上必须保留其原有款式作为苗族“根”性文化的体现。色彩保持融水苗族服饰的主色调,色彩更趋于灰雅。色彩的鲜艳会使服饰的品位和档次降低。融水的苗族属于黑苗的一种,服装的整体色彩偏暗是符合于他们长期以来的审美的,因此通过高品位色彩的重构服饰图案,让服饰既符合苗族尚“五色”衣的习俗,同时又彰显服饰的优雅和品质。融水苗族服装采用与他们原来亮布同色的真丝面料,缎面真丝其柔和的光泽,是符合苗族对布料外观的需求的。在服装上采用了他们非常熟悉的民族图案———螃蟹花,作为图案的重点,与他们织锦中的菱格纹结合。这两种纹样都是融水最具特色的纹样,都是苗族人最喜欢的纹饰,因此纹样在保留特征后进行重构。3.将民艺物品进行图案化与符号化处理,开发服饰旅游纪念产品融水最有特色的民艺物品就是“芒篙”的面具,这种面具流传在融水的安陲、安太、香粉的坡会上。“芒篙”是一种人物造型,是苗族崇拜的娱乐神。“芒篙”的形象是真人扮演,其扮演者是寨老商议推选出来的有威信、人品正直、乐于助人、身体健壮的苗族男性青壮年担当。“芒篙”的着装为全身扎满芒草或松枝、杉枝,包得严严实实,脸上戴面具,面具用杉木或其他木料制作,手脚以稻草灰或锅灰涂成黑色。如果说“芒篙”面具图案化是提供一个民族文化抽取和组合的过程,那么“芒篙”面具的符号化则是将这种文化提升到一个简洁、概括的过程,符号化会让“芒篙”面具更加概念化和市场化。图9旅游纪念品T恤设计(笔者设计)将“芒篙”的面具收集分析进行图案化处理。“芒篙”的面具有几大特点:一是鼻子大,不论是公“芒篙”还是母芒篙,鼻子大是一大共同的特色,二是“芒篙”面具比较凶狠,神秘色彩浓重,三是“芒篙”面具都喜欢有一些简洁粗犷的纹样装饰线条,色彩鲜艳,醒目。依据“芒篙”的文化内涵,和苗族的信仰文化,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崇拜,进行纹样的抽象组合搭配,体现出融水苗族本土的文化特征。“芒篙”面具带有强烈的神秘感,让人对它浮想联翩,故对面具的标志设计则是把“芒篙”面具面部去掉,这与老子的哲学“道生一、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生于无”不谋而合。“无”则代表可以想象一切,因此面具的空白、空灵表达了人们心目中的种种想象。文字部分是“芒篙”的字体,字体以方形为基本型,与面具呼应,文字主要在“篙”字上做文章。“篙”字是竹字头,而笔者的设计是“高”字加了个牛角。牛是农耕文化的象征,牛是苗族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牛角代表着融水苗族的勤劳勇敢,是苗族努力上进、发愤图强的精神的象征。“芒篙”面具的标志和抽象纹样可运用在融水的旅游服饰纪念品上。

第13篇

关键词:中韩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高峰期,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形态,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代表性产业。不久的将来文化、创意将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许多西方国家都已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未来经济发展核心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已初显端倪。自我国加入WTO后,中国文化市场与世界文化市场往来日益密切,使得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但从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来看,经济效应并不理想,与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相比各个方面仍不成熟。

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与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题文化或文化个人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开发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业的行业,主要包括了:广播影视、动漫、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视觉艺术、传媒、服装设计、表演技术、软件和计算机等等。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各有不同,一些国家将其称之为文化产业、创意知识产业、内容产业。从当前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不久的未来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有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现如今已成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尺度。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热门话题,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许多学者都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展开了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带来较高的附加值,这是它有别于一般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产业商品从制造到流通再到消费,该产品就已完成销售,不在该领域流通。但文化创意产业则不同,在一个领域中使用后,仍可继续流通,创造其他价值,实现最大化收益,属于典型的知识经济产业,产品消耗和生产过程中对能源和资源消耗较低,几乎不产生污染物,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未来十年内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主体地位将越来越明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克服落后制造业污染大、能耗大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经济产业转型的关键,我国应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实力较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仅占中国的百分之二点五四左右,而发达国则占到了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以动漫业为例,美国动漫业年均产值可达两千亿美元,占美国文化产业总值资百分之三十五。日本动漫产业年均产值可占国内GDP的五分之一,占日本出口影视作品的百分之四十,占全球动漫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七十。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市场影响力还比较小,影视作品完全无法与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日本动漫抗衡。近些年,为了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国政府加大了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力度,使得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发达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零一四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占到全市GDP的百分之七点五,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对上海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去年四月,上海更加大了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力度,建设了十八家“创意文化产业集区”,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四百多家文化创意企业纷纷入驻这些产业园区内。除上海外,其他城市也纷纷借助区位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更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虽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差距,却也表现出了巨大发展潜力。

三、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

与我国相比韩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早在一九九八年韩国政府已提出“文化立国”战略,这使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得到了明确,大大促进了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1]。二零零二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时,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结出硕果。不论韩国影视剧,还是音乐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近些年,韩剧和韩国网络游戏,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韩流”,甚至在我国乃至全球都形成了一种流行文化现象[2]。由“韩流”所带来的韩国科技和文化正以迅猛之势吸引着各国民众。这为韩国创造了巨大经济利润,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大大提升。二零一四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GDP最高贡献率仅为百分之五点二三,而韩国则高达百分之一百五十六点三四,远远高于中国,这说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与韩国相比仍处于落后阶段,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也证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巨大潜力。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程度远远低于韩国,所以缺乏规模经济效应,无法产生较大市场影响力。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局势来看应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降低市场竞争压力,使文化创意产业朝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3]。另一方面,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已形成完善运作机制和体系,有着严格的市场运作程序。相比之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运作则十分混乱,一些产品还未推出就已灭亡,这也是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差距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应进一步规划文化创意产业运作程序,规范文化市场,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

结束语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经济环境下的新兴产业,它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更为知识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优化了产业结构。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仍有较大差距,但也证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应积极总结和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金芝善.中韩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比较及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12(12):75.

第14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 产业 理论研究

1、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领域。由于发展战略、地域特征、文化政策等存在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界定也不尽相同。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除“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外,还有“创意产业”、“版权产业”和“文化产业”概念。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不做区分,统一采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1.1、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1998年,英国政府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是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的界定上,英国政府选取了“就业人数多或参与人数多”、“产值大或成长潜力大”和“原创性高或创新性高”三个标准,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及文物、手工艺品、工业设计、时尚生活设计、电影音像、电子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电脑服务、广播电视13项产业。

1.2、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主要从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三个角度来分析。

在中国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通过智慧财产的形成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据此定义,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出版、广告、设计、数字休闲娱乐、电影、广播电视、文化展演设施、视觉与艺术、音乐与表演艺术、工艺、建筑设计、设计品牌时尚、创意生活等产业。

在中国香港,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创意工业,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群组开拓和利用创意、技术和知识产权以生产和分配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和服务,更可望成为一个创造财富和就业的生产系统”。根据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古董与手工艺品,设计,数码娱乐,电影与视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与印刷,软件与电子计算,电视与电台11个行业。

中国内地目前对文化创意产业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称谓。北京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以及其他辅助服务九个类别。上海将其称为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重点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五大类。

2、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综述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中国,尽管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开始蓬勃发展,已经有一些相关的著作(包括译著)、蓝皮书、发展报告、学术文章出版和发表,但系统综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展开。

2.1、概念与分类的研究

广泛认为,创意理论的产业浪潮出现的标志是熊彼特于1912年指出,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为主的创新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于1998年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并给出了详细分类。该定义强调个人的创造力,认为创造价值的主要是个人的灵感、理念、技能,偏重于文化产业。

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被称为“创意产业之父”)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大类。他认为,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设计、研发、软件、视频游戏等15个产业,自然科学中各部门的专利研发活动也可以被纳入创意产业。霍金斯的定义进一步扩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将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中的科学与文化艺术有效地结合起来。

中国金元浦教授从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角度,指出创意产业是一种基于全球化消费社会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作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是在现代网络传输等高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姜奇平提出了新创意经济理论,认为创意产业应把网络包括在内,这丰富了创意产业的内涵。刘汉太从全球的视角指出了创意的本质、创意经济的范畴、创意阶层的诞生、如何开发创意潜力等,强调“创意创造财富、创意成就未来”。另外,蒋三庚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贺寿昌的《创意学概论》和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的《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等也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分类做了相关研究和论述。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概括,大多集中于对本国或某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对两国或两个地区的比较研究较少。它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开发个体的创造理念、技能和天赋的智能资源进行知识产权的界定,进而生产、传播、运用,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行业。

2.2、对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研究

凯夫斯从创意产品的角度概括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如下特点:①创意产业的创意者十分关注自己的产品;②创意产品具有需求的不确定性;③创意产品特别关注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④创意产品的完成需要多种技能,并非单一要素的产品;⑤创意产品的存续具有持久性与营利的长期性;⑥时间因素对于一个创意产品的传播销售具有重大意义;⑦创意产品注重纵向区分的技巧。”

金元浦教授从创意需求、创意产品、创意人员三方面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包括需求的不确定性与产业的风险,创意为王与创意产业的精神特质,创意产品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厉无畏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认为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力、强辐射力、高科技含量和高风险等特征。任、解小娟等人则认为创意产业强调人的创造性,强调产业目的是满足人的精神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强调与高科技的结合,强调知识产权的核心作用。卢娟认为,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高附加值性、强融合性、渗透性以及持久赢利性五大特点。

以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总结大部分是从经济特点、产业分析以及实证的角度分析的,普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性、强融合性、高科技含量和高风险性等特点。

2.3、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

国内外理论界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是对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现状、特征与发展模式的分析。

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其与传统产业集群比较的角度进行的。比如,佛罗里达认为,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要有不同的环境和政策;而美国学者阿伦・斯科特认为,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且具有城市集聚化趋势;Evan认为,创意产业集群与普通的产业集群不同,要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

中国从理论上研究和探讨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文献较少,现有的文献大多是对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的个案分析,主要来说明国内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先进经验等。例如,徐娜通过阐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总结了产业集群在结构、要素和能力三种不同角度的内涵。王丽君总结了创意产业集群研究现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制度、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消亡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盈利从创意产业形成集群的条件入手,提出创意产业集群具有网络特性、个人创造力的贡献性、风险投资难度性等特点。张振鹏通过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4、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研究

英国1998年出版的《出口:我们隐藏的潜力》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1999年,的《地区的规模》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2000年,《下一个十年》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三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2004年,《创意产业经济评估》公布了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等统计数据,介绍了其发展现状。

中国张京成等人从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研究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创意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创意产业是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城市发展的引擎。他们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汇集了国内外有关创意产业的理论观点、产业发展政策等。王俊等人结合中国发展创意产业的背景,提出了中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政策,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培养、吸引创意阶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蔡荣生、王勇总结了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从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思路、发展基础、开发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中国更好地规划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陈汉青等人提出,推动中国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理论研究、创意人才培养、数字化创新与融合三方面的有效结合。孙坚等人从政府宏观调控、投融资渠道、保护知识产权、培养创意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

另外,胡黎明、赵瑞霞从产业发展目标、政府作用、产业发展路径等对中英两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郑洪涛从区域的视角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造了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绩效的作用机制。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了《理论:碰撞与交融》、《见证:使命与方向》、《现场:文化的质感》等系列丛书,汇集了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这对加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3、小结

综合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成果显著,对创意产业的内涵、分类、特点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中国在借鉴国外创意产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创意产业理论的实证性研究。从总体上说,文化创业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国内外对其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与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Annual Business Inquiry,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Ganrham Nicholas,Capitalism and Communication:Global Culture and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edited by Fred Inglis,London:Sage,1990.

[3]Howkins,J.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Allen Lane,the Penguin Press,2001.

第15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化;经济转型

[DOI]10.13939/ki.zgsc.2016.29.057

1 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1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其基本的生活得以保障后,人们逐渐开始重视文化教育,因而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同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等各类新兴产业的推动,活跃的社会氛围以及人们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提倡,使得文化创意产业顺势迸发。从总体而言,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倡导创新创意的创意产业与内容产业的融合。它关注产业的文化内涵,更加强调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创造性以及社会功能。因而,文化创意产业将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推动我国经济转型。

1.2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首先,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究其根本,文化创意产业从属于文化产业,因而它的基本内容是文化与创意的有机结合,并以其独特魅力吸引到消费者。其次,高附加值与融合性相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产品往往具有高附加性,同时是多个领域内容的融合,这也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有着深远意义。最后,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高新技术产业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重点方向,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同样不例外,文化创意产业是高科技、创意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2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首先,以创意为重要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为市场带来更多更优质的机会,能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面临金融危机时,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有效促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而加快经济复苏进程。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文化产品能够以其独特的娱乐性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倡导以需求来推动生产,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要,更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后,文化创意产业不单单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更是文化产业同其他众多相关领域的融合。这不仅能够帮助文化创意企业拥有更加丰富的形式以及独特的内容,更能够调整其行业结构,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行业体系,为经济增速贡献更多的力量。

3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组织不成熟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构建方法以及管理规范尚未确定,这也就导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摸索阶段,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速度。建立起完善的产业组织,使其更加规范地发展,是目前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才的储备。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人才,才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其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后备力量。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该方面的人才不仅在数量上较为匮乏,在层次结构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有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基础薄弱的情况,这也是阻碍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只有尽快完善相关的产业组织才能够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2 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逐渐发展到初具规模,成为推动经济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多地受到各地经济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在地域空间上分布及其不均。发展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多地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由于其经济发展较好,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受到的支持更多。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创意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是目前众多的娱乐性节目,存在着明显的抄袭现象。

3.3 相关政策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推出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规划,这就导致不同区域间产业发展不规范。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出现空间分布不合理以及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同时,对于知识产权等内容的保护力度不够,相关从业者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另外,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外界对其投资有限,加上融资困难等问题,导致众多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4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经济转型的建议

4.1 完善组织模式

要想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必须尽快完善其产业组织模式。首先,必须尽快落实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问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共同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转型的推动。其次,培养创意产业相关人才,使其成为产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最后,加强对各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培养,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有助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4.2 优化产业结构

要想使文化创意产业能够长久发展下去,必须重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首先,针对地区优势力量,建立富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并在集中的创意产业园区内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构建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对传统生产、营销方式的转变。其次,在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摆脱过去那种一味模仿的困境,找到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

4.3 健全政策环境

健全的政策环境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保障。首先,政府必须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扶持,将其提升到发展战略层次,构建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其次,加大对知识产权、专利等技术的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工作者积极创新文化产业形式,加强对其他领域的融合与发展。最后,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建立丰富的投融资平台,确保企业发展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备力量。

5 结 论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世界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完善组织形式、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健全政策环境三个方面着手,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国经济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郭梅君.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

[2]鲍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吴威.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