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公司的企业文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预算管理 财务内控 供电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1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预算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县级供电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各业务部门对预算编制、执行的重视不够,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较大;二是在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有机结合上还有一定的距离;三是预算过程管控与分析有待完善;四是预算执行考核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2)资金集中管理有待优化。县级供电企业现已推行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但由于受县级银行部门影响,电费的到账速度难以实现实时到账,在支付结算管理上,资金支付与业务部门上报的预算不能充分吻合,存在差异,资金管理上,地方信用社由于在网络信息上较落后,难以实现电子收付,资金集中管理需要不断优化。
(3)会计信息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河南省电力公司系统在2010年度推行远光3.0财务管控系统,固化了会计科目体系,统一县级供电企业会计报表模板,但由于缺乏系统培训,县级供电企业在应用时,对经济业务处理不尽一致,加之各县公司会计基础水平不一,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上报数据的准确性、会计制度执行等方面与公司系统存在偏差,会计信息质量亟待提高。
(4)资产管理需进一步深化。由于县级供电企业资产分布范围广,权属关系复杂,同时受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的限制,资产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流程尚待统一规范,不良资产、低效和无效投资需清理,工程管理、成本管理、竣工决算管理等流程需进一步完善规范。
(5)财务内控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县级供电企业受岗位人员限制,内控机制相对薄弱,内控流程有待统一规范,内控制度的修订完善不及时、不健全和公司要求内控规范化,财务监督常态化和评价体系科学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2深化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几方面的差距,为进一步深化财务集中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强预算管理,提升预算集约调控能力
(1)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把业务部门作为预算编制和管控的源头,应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预算编报流程,明确年度预算编审和分解流程,县公司各业务部门相互配合,把本公司年度预算编制、省公司指标下达等情况作为对各业务部门进行预算审核和重点指标分解考核的主要依据,预算一旦下达杜绝随意变动。
(2)加大对预算实施部门的过程管控。各业务部门各项业务预算人员和财务预算管理专责加强沟通,真正做到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对接。
(3)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市公司不仅将预算完成情况列为对趸售县公司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点指标,还将各指标考核至县局相关业务部门,实现双层考核,促使基层部门自加压力,自觉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升预算调控力。
2.2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实现资金联动
县级供电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指“收支两条线”管理,市、县供电企业应利用金融机构平台,把县公司在国有银行开立的银行账户实现挂接方案,逐步把未纳入“总对总”直联合作的地方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立的账户也纳入监控,各类支付结算,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做好对接,大额资金切实实行集中支付,做好银行和电力部门的对接,实现即时收付,利用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等进行资金收付,确保资金运营安全。
2.3强化培训考核,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县级供电企业2011年全面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统一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体系,统一了报表格式,但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各县公司在进行核算时,业务处理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建议省、市公司加强对县公司的业务培训,对县级供电企业加强财务日常工作的考核,通过培训、考核等搭建相互学习,现场交流评比的平台,使得各县级供电企业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同时看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2.4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省、市公司应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县级供电企业资产管理流程及各个环节协同机制,明确各个层级、各个部门管理职责,实现资产联动管理。组织开展县级供电企业资产清查,对不良资产集中处置,优化资产结构,对低效无效投资和对外担保、集资进行清理处置,有效提高资产质量,为平稳上划打好基础。
关键词:煤化工企业;财务管控;突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社会生产力的逐步发展,我国的国民生产水平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煤化工企业也获得了迅速地崛起和发展。面对改革不断深化的全新形势,针对煤化工企业的财务管控工作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致力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管控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煤化工企业的社会竞争力,促进煤化工企业在全新的发展形式下保持蓬勃的发展势头。
一、新形势下煤化工企业财务管控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结合相关资料以及在煤炭化工企业数十年的从业经历进行分析,在当前改革逐步深入、国民经济水平逐步提高的全新形势下,煤化工企业的财务管控工作主要存在财务风险意识、成本控制工作、全面预算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企业财会人员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亟待提高
煤化工企业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亟待提高,这是限制煤化工企业财务管控工作取得突出进展的重要原因。由于企业财会人员不具备足够的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导致企业的财务管控工作长期处于一种危险状态,也加大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风险。长此以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缺乏必将带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局面,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管理效率的提高。
2.煤化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物价水平不断上升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煤化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也呈现出许多与社会发展形式相悖的特点。一方面,不少煤化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存在偏差,导致企业资金的调配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对整个生产流程的需要进行满足。另一方面,企业并没有科学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也不能准确调控和限制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企业的效益带来不利影响。
3.企业欠缺较为全面的预算管理意识及手段
在企业的预算管理方面,不少煤化工企业都将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两者相混淆,企业对财务和资金预算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使得企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金过量或者紧张的现象,不能有效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进行控制和管理,也不利于企业的均衡全面发展。欠缺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和手段,使得煤化工企业过分重视短期效益,不能够以战略性的长远目光看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企业财务管控环节核算失真现象时有发生
作为财务管控的关键环节,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性能否提高的重要因素。就当前的煤化工企业而言,其并没有及时改进和更新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程序,而且企业对财务核算机制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建设也不慎重视,此外,大多数的煤化工企业并没有独立的会计核算部门,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和态度也不能够满足要求。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当前的煤化工企业财务管控环节经常会出现会计核算失真的现象,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制约作用。
二、加强煤化工企业财务管控工作的策略分析
针对以上全新形势下煤化工企业存在于财务管控工作方面的各个问题,笔者对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煤化工企业财务管控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势,从源头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策略,具体如下:
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意识,防范财政危机
在对外开放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不少煤化工企业并没有随着全新的发展机遇迎头而上,却有不少走向破产结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领导者和财会人员的财务风险管控意识缺乏,不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危机,从而导致了企业的衰落。针对此,煤化工企业应该不断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要尽早预知和防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政危机。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意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对市场动态和行业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利于企业及时分析判断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变化形式,有效预防企业财政巨变的出现,也能够科学准确地指引企业的财务管控工作,使企业的财务管控工作能够随着市场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这样在较大的市场巨变和金融风暴来临时,企业就不会产生慌乱的局面,能够保证企业平稳健康地度过经济危机,增强企业的危机处理能力。除此之外,不仅仅要加强企业领导者和财会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企业还应该将财务风险管控的观念和意识在各个部门进行推广,使各部门同时加强风险防范观念,有利于在企业整体范围内形成完整有效的风险防范与处理系统,保障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长久平稳发展。
2.完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体系,加强成本管控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成本管控工作,企业应该从完善其成本控制工作体系方面着手。完善成本控制工作体系,首先就要求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相关内容使产品成本的评估和预测更加准确合理,例如煤化工企业可以通过细化化工产品搬运台班费用和不同产品整理费等方式做好产品成本的预测和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企业能够进一步综合分析各生产资料的成本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策略,提升企业的效益和利润。其次,在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体系的完善方面,企业还应该对工作机制的建设形式加以规范,对各工作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加强各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确保企业各生产环节都能够通过合理成本创造高额回报,为企业创造显著的利润,有效提升煤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强化企业全面预算工作机制,降低经营风险
结合上文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当前不少煤化工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建设都不甚完善,没有办法对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进行科学地预算和判断,因而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作用。对此,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其自身会计核算工作机制,改进预算管理方法,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煤化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对其他公司或者企业的正确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进行吸收和借鉴,要正确辨析成本控制工作与预算管理工作两者的不同和联系,进而注重于预算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发展,促进企业整体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其二,针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工作,煤化工企业也应该加强重视程度,要致力于时效性、操作性与科学性俱佳的预算管理方案的制定。同时,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其应该将责任由上到下分配到个人,使得预算目标的实现各环节都有具体的管理人员来保障和监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性。此外,企业还应该建立预算管理分析和改进机构,完善相关配套机制的建设,定期对企业的预算执行程度和执行效果进行分析和改进,同时通过预算评估机制等配套机制及时发现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弊病,以此促进煤化工企业财务管控工作的更好开展,使得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更好实现。
4.加强企业运营会计核算工作,避免核算失真
由于当前煤化工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种类日益复杂,与其相对应的会计核算系统也就越来越复杂,为了能够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同时避免企业会计核算失真现象的出现,煤化工企业应该逐步摆脱传统的单一定性管理的方式,而应朝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管理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的会计核算管理方式应该是以定性分析作为辅助,将定量核算作为基本的管理模式,要对企业的存货、成本等各生产要素综合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为其财务管控工作提高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帮助企业科学高效地进行资金的调配和使用,实现煤化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企业还要加强会计核算监督机制建设,定期检查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增进其财务数据的合理性和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性,这样有利于尽可能降低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避免核算失真,提高财务管控部门的工作效率,使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经营行为更加科学合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新形势下煤化工企业的财务管控工作所具有的一系列问题,企业应从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强化预算工作机制、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等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防范企业的财务危机,促进企业的成本管控工作,降低企业的日常经营风险,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下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依旧保持蓬勃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苟光亮.试论煤化工企业财务管控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3(23).
[2]窦颖.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以YK集团为例[D].山东大学,2012(03).
[3]闫志明.煤化工企业财务难点及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8).
【关键词】 集约化模式; 县级供电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对于县级供电企业而言,财务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市级供电企业如何构建统一的财务内控体系,在规范县级供电企业经营行为的同时,着眼当前重点,抓好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夯实财务工作基础,大力推进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对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渗透力,进一步提高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执行力,成为了当前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
一、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务内控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县级供电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仍相对薄弱,内控制度的修订、完善不及时、不健全,特别是个别单位规范运作意识有待提高,财务内控机制建设离公司管理提升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预算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
县级供电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预算编制环节缺少有力的控制制度,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较差,随意性较大;二是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有机结合,定额标准的建立等方面,在县级供电企业还有一定的距离;三是侧重执行结果的考核,而缺乏预算过程的管控;四是预算考核指标的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公司的考核体系有待细化完善。
(三)财务工作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
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一,政策标准不统一,对经济业务处理不尽一致,数据同质性不强,难以深入管理和比较分析。部分县级供电企业在会计信息质量、上报数据准确性、会计核算水平、制度建设与执行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夯实财务工作基础。
(四)资产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县级供电企业资产分布范围广、权属关系复杂,同时由于管理能力的限制和资源的有限性,资产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流程尚待统一规范,不良资产、低效和无效投资亟待清理,工程立项、成本管理、资金支付、竣工决算编制等管理流程急需规范。
(五)财务稽核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稽核管理较为薄弱,在健全监督体系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工作力量相对薄弱,兼岗现象较为普遍,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较大制约,尚未建立风险监督常态机制,受到信息系统的限制,市级公司无法对县级供电企业进行实时的监控。
(六)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职称还有待提高
各县级供电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人员学历、会计职称过低的现象,有的县只有一名中级职称人员,这与当前的管理要求不符。随着省、市公司对县级供电企业财务代管的逐步深入,财务工作逐渐增多,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这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如何提高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笔者认为,市级公司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主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完善内控制度,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针对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基础、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情况,市级公司应通过财务稽核、财务工作检查、实地调研、同业对标等多种方式对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并针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出台、修订各项内控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不仅在市公司层面加强制度建设,更要督导县级供电企业通过采取“立、改、废”的方式,开展本单位的财务规章制度梳理,对现有的规章制度的完整性、适用性予以甄别,及时加以修订,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形成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进行广泛宣传贯彻,让制度规定植入职工内心深处,增强全员、全过程依法理财意识,从而形成“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升财务控制力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为确保县级供电企业预算管理的深入开展,要着力构建市县两级预算管理体系。市公司应制定详细的《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应用“两上两下”预算编报流程,明确年度预算编审和分解流程,市公司各专业部门相互配合,把本公司年度预算编制、省公司指标下达等情况作为对趸售县公司进行预算审核和重点指标分解的主要依据,增强对县级供电企业资源的调配和控制能力,确定预算编制规则,各县级供电企业以此为指导具体编报预算。
建立县级供电企业项目储备库,强化项目预算管理,实现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的有效衔接,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基于电网生产的业务特点,按照统一的成本费用核算科目,明确核算内容、规范列支渠道,实现预算与核算、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一致,提高支出数据的同质性和可比性。
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管理,将县级供电企业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市公司预算分析中,督导县级供电企业重点分析指标差异原因及应对措施,提高预算执行力;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不仅将预算完成情况列为对趸售县公司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点指标,还将市公司各责任部门在县局管理中的职责行使情况纳入公司业绩考核办法,从而打破市、县预算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两级预算的紧耦合,促使基层单位自加压力,自觉加强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增强预算执行刚性。
(三)多措并举,夯实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工作基础
按照国家会计政策规定以及县级供电企业会计实务的需要,各县级供电企业2011年全面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通过统一执行《国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以规范、统一县级供电企业的会计政策;市公司应以深化、细化县级供电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为原则,制定涵盖县级供电企业各业务类型的统一会计科目体系,加强会计科目权限的管理,规范各类业务的核算流程、报表格式,规范县级供电企业成本列支标准,统一预算、核算口径,有效提升会计科目对县级供电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和管控能力。
市公司完善对县级供电企业财务日常工作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指标,针对财务日常工作的完成情况按月进行考核及通报。通过开展财务工作检查、专业管理对标、现场工作交流评比等多种互动的活动,使得各县级供电企业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同时也认识到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借鉴,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及运营效率
市公司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县级供电企业资产管理各环节协同机制,强化股权投资管理和审批程序,制定工程财务管理制度,明确项目审批流程和权限,统一工程资金支付流程,统一竣工决算报告格式和内容,夯实县级供电企业的基建财务管理基础。
组织开展县级供电企业往来款项及不良资产的清理,集中处置相应不良资产,优化资产结构;组织开展县级供电企业实施资产清查工作,建立资产设备台账和财务资产卡片,实现账、卡、物信息一致,明确产权归属,并形成常态机制,进行适时维护,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五)创新手段,强化财务稽核管理
市公司通过制定财务稽核管理制度,完善市县两级的职能,明确职责分工及权限,规范财务稽核的组织实施及工作流程,建立常态化的财务稽核机制,提高稽核规范化水平。
创新稽核方式,市公司依托统一的财务网络平台和评价稽核库实施对县级供电企业的日常在线稽核;建立定期巡检制度,通过开展现场稽核或非现场稽核方式实施专项稽核,加强财务监督;建立财务稽核年度报告、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使财务风险监控重点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移。
建立财务稽核评价考核机制,定期通报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稽核情况及有关结果,同时根据稽核发现的问题或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反复出现稽核问题或长期未得到纠正的,市公司将各县公司财务稽核工作纳入对县公司的财务工作质量考核与评价,提高稽核效率、加强财务监督,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六)创造学习研究氛围,提升财会队伍素质
近年来财政部相继新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改革方案;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日渐普及,对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及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财会人员除需遵守职业道德、熟悉政策法规、强化责任意识外,还要拥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掌握多元的知识,为企业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
一是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育“依法从严理财”的文化氛围,树立依法经营理念,提高财务人员遵章守制的自觉性,强化责任心,尽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要加强作风建设,转变观念,树立财务工作要服务全局、服务安全生产、服务电网建设、服务基层的管理理念,强化决策执行,端正工作态度,提升个人素质;三是要开展财务风险警示教育,培育全体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素质;四是要加大专业培训学习力度,针对财务专业知识和税法的变化,通过聘请教师授课、网络培训系统专业题库练习及考试等一系列的培训手段,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五是加快县级供电企业财会队伍建设,将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的年轻人员补充到财务队伍中来,为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 在集约化环境下,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包括完善内控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夯实财务工作基础等方式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构建集约高效的管理体系,对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实现财务控制力和执行力的提升,最终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问题;对策建议
一、财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
距1987年我国首家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的成立已经20多年了。这20多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的国有大企业集团如钢铁、煤炭、航空、铁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几乎都先后成立了财务公司。截止目前为止,全国财务公司共有175家。财务公司从一定程度上盘活了企业集团内部资金,增强了企业集团的融资能力,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是企业集团的资金池,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连接企业、银行、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纽带。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制约财务公司发展的几个问题
(1)财务公司的自我定位。财务公司的运营与企业集团密切相关,企业集团的经营状况直接决定了财务公司的运营情况,当企业集团盈利,经营状况非常好的几年,财务公司再作为经济的一个增长点,对企业集团来说是锦上添花。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一个附属机构,往往不能独立做出决策,受企业集团的政策限制,集团公司管理越位,财务公司的盈利与集团公司的利益矛盾等。(2)公司治理受各项政策的限制。在我国,央行对财务公司征收的存款准备金率较高,财务公司定位为集团内部的“结算、筹融资和资金管理平台”,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对财务公司而言负担过重,使企业集团归集在财务公司的大量资金以较低利率冻结在央行,影响了集团公司的资金配置效率,不利于财务公司履行集团“资金池”的职能。财务公司隶属于企业集团,集团公司的政策、人事直接影响着财务公司的用人,财务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组成人员均为企业集团内部人员,这三者之间很难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集团公司长期习惯于产业经营,对财务公司金融企业的特性认识不足,对财务公司的金融风险控制偏弱。(3)缺乏专业人才。大部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人员来自企业的财务部门,金融专业知识缺乏,人民银行对财务公司的人员结构有明确规定。(4)发展环境问题。从我国财务公司所属企业集团的分布情况来看,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的支柱产业,但从其资产规模来看,只占据银行业很小的比重,资金使用以及来源也严格限制在企业集团内部的这些成员单位。这些严重阻碍了财务公司的专业化发展。在我们,企业集团规模偏小,产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财务公司的宗旨一直限定在“依托集团,服务集团”这一情况下,慢慢发展成了“小而全”的附属型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空间有限,起不到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三、促进我国财务公司健康发展的建议
(1)继续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财务公司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和工作方法,树立服务意识,加强服务型企业文化的建设,财务公司应成为其成员单位的理财专家及投资顾问。财务公司的成长以及取得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企业集团,与银行等金融企业相比,财务公司在风险控制、金融市场竞争、业务创新上有明显的不足。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财务公司必须从根本上加强能力建设,打造自己在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财务公司的资金运用重点应放在中长期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集团公司产品的促销上。 (2)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中央银行应为财务公司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对财务公司进行监管,使其规范发展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公司进行调研,了解其在业务开展方面的困难。对财务公司各个阶段的工作给予指导。在财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及分支机构的设立上,适当地放宽政策,取消各种不合理条件的限制,简化审批程序,以便跨地域业务的开展。建立健全我国的金融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培育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完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财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数财务公司在筹备阶段虽然从社会金融领域招聘一些员工,但集团公司内部招聘的人员占据大半比例,这些人员从事金融行业,普遍经验不足,难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影响到财务公司的管理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财务公司必须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引进外来金融专业人才时,要严格设立招聘条件,每一个岗位都有明确的任职条件与应聘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设定严密的招聘程序与考评人员,客观公正地进行筛选。强化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完善岗位技能培训,着重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金融管理人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总之,使财务公司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正视其现存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以其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更好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公司 建筑企业集团 发展模式 探究
一般而言,建筑企业集团通常是由众多独立的或者相对独立的企业构成的,并具有相对稳定核心层的经营联合体。企业集团内部有数个独立的核心企业组成,每个核心企业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且他们可能还拥有各自的子公司。因此,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在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作为为所属企业集团提供金融服务以及金融市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出现并发展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发展的水平对于促进建筑企业集团的良好运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的结合科技的发展,积极的探究财务公司未来的发展模式,提高财务公司的管理效率以及工作效率,使其更好的发挥应用的作用。
一、关于建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职能与发展优势的分析
从企业财务方面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内部以财务控制为重点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对于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以一定的投资以及融资的有效手段,从而使财务公司发挥优化建筑企业集团资源配置、降低建筑企业集团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企业集团必须重视财务公司的发展与管理水平,树立建筑企业集团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发展理念。对建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组织相关的管理人员制定相对合理的财务发展规划,促进财务公司的发展。
二、关于财务公司的发展对建筑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的相关探究
(一)借鉴优秀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与运行模式
就目前经济发展的趋势而言,我国财务公司是市场经济与信息时代的产物。因此,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其发展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的具体发展,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建筑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公司的成功管理经验,强化财务公司中资金管理相关工作的成功模式。例如可以把资金集中管理作为财务公司中各项业务的核心与基础的地位,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满足建筑业企业集团各个成员单位资金有效需求的前提下,将各个成员单位以及子公司的闲置资金集中在专门设立的现金池中保存,并根据企业集团的发展需要,在内部进行有偿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企业集团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财务公司的发展的优势以及效益
在建筑企业集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强化财务公司的运行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规避财务的风险。在财务公司的管理工作中,应确立以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为运行中心的发展思想,成立隶属于企业集团的资金结算中心,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等运营环节的资金控制与管理。同时,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严格的监控子公司的财务工作的发展动向,杜绝子公司多头开户所引起的资金账外循环。并将企业集团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汇集到企业集团公司的账户,以便可以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调动资金的效率,促进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同时,建筑企业集团还应重视企业产权制度的完善工作,组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成员单位的自我完善工作。使财务公司可以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内,规范财务公司的管理与运营模式,进一步完善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从整体上提高财务公司的发展水平。其次,建筑企业集团也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财务公司的发展确立为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事项,并在政策上允许其通过增资扩股的融资方式进行发展,同时支持财务公司的股权优化工作,提高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发展中的独立性,使其可以为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另外,关于财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财务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企业集团应在支持财务公司发展的前提下,处理好企业集团行政管理与法人治理之间的各种矛盾,帮助财务公司在一定时间内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公司在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对复杂、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在发展的财务公司的同时,提高建筑企业集团总部对财务公司的管理与控制能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加强建筑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的引导与支持力度,为建筑企业集团早日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利用财务公司的发展,促进建筑企业集团以及社会经济更好的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常清.构建集团公司“大财务”[J].上海国资,2010(01)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措施
一、财务公司资金管理对企业集团的重要性
企业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犹如生命离不开血液一般。企业建立财务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与信贷功能,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占用,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益。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是企业集团持续经营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资金管理能够集中集集团资金,统一调配,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包括融资、投资、信贷等方面。通过资金管理,集团财务公司可以吸收成员单位或社会上的闲置资金,拓宽集团的融资渠道。还可以将集团短期闲置资金投放到回报率相对较高的产业上,或者发放内源性贷款或进行消费贷款。加强财务公司资金管理,可以减少银行贷款,降低企业财务成本,进而提高资金综合使用效率。此外,通过资金管理,财务公司可以监测到成员单位的资金运营状况,优化资金配置,协调成员单位的利益,提高企业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二、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现存的问题
1、受国家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
我国财务公司是在国家大力扶持企业集团发展的战略下设立的,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其受国家金融政策的影响较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财务公司管理的政策也在适时调整,这就要求财务公司资金管理必须围绕国家规定来展开。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完善,而财务公司又必须在这样的金融市场中进行资本运营,加上货币市场交易主体单一且规模不大等因素,客观上影响了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水平。
2、财务公司资产负债状况不合理,融资渠道单一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不够合理,资产总额中资金来源大部分体现为负债,投资者投入资金占资产比例较小。而负债中吸收集团成员单位存款又占有较大比例,并且负债中以流动负债为主,负债结构有待调整。另外,财务公司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主要依靠吸收成员单位存款的方式,即内源性融资方式。而这一方式下短期负债比例明显高于长期负债比例,使得财务公司缺乏长期资金。
3、财务公司偿债能力凸显不足
财务公司在资金管理与利用方面仍有待提高,其偿债能力凸显不足。从财务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看,流动比率不高,大多财务公司流动比率低于100%,而国际上将最合适的流动比率定为200%,可见其短期偿债能力明显不足。从长期偿债能力看,财务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又明显偏高,有的达到90%,表明其资产绝大多数来源于企业负债,严重影响了财务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4、财务公司资金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金融机制的改革与经济的发展,财务公司也在逐步拓展业务范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得财务公司随时面临混业经营下的资金管理风险。于是出现两种相反的态度,一是漠视风险。财务公司管理者缺乏资金的风险管理意识,为了短期利益违规操作,无视国家政策与规章制度。二是过于重视风险。为了规避风险,在资金管理上畏首畏尾,虽然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但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的措施
1、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并健全金融监管制度
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这就要求金融市场体系中具备股票、金融债券、商业票据等多种金融工具,从而支持金融服务工作的开展。要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与信息披露机制,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此外,要健全金融监管制度,为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背景与市场运行环境。国家在制定金融监管制度时,应重视民营经济,为其提供与国有经济均等的机会,也不应过多干预国有企业集团与其财务公司的日常经营。
2、改进财务公司的融资管理模式
财务公司必须改进融资管理模式,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并购合作的方式获取资金,充分发挥其业务资源优势等,更好地实现产融结合。增加财务公司长期资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发行债券,二是直接融资,即申请上市。由于我国政策尚未允许财务公司上市融资,因此发行企业债券可以为财务公司筹集到成本较低的长期资金。此外,财务公司还可以发行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来筹集短期资金,积极利用债券买卖和回购、信用拆解等方式进行融资。
3、优化财务公司运营资金管理
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财务公司必须盈利以支持其生存和发展。通过优化营运资金的管理,财务公司有计划地投放与收回资金,从而获得稳定的利润,增强其偿债能力。财务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是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即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实现总量平衡,协调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另一种是零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即降低流动资金比例,更多地考虑资金的盈利性。因此,我们应当结合这两种思路,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利用好资金。
4、构建财务公司资金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财务公司业务的社会化,其风险已经突破企业集团的界限,因此加快构建资金风险管理体系是财务公司的必然选择。要把资金风险管理融入到财务公司的企业文化中,逐步增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此外,要强化公司内部监控机制,有效地防范与化解风险。建立资金结算中心风险防范制度,降低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综合运用内部稽核、岗位牵制及外部审计等手段,规范业务流程。加强风险识别、评估、监控与报告等环节的建设,尽可能规避或分散风险。
参考文献:
[1]饶晓秋.企业集团不同发展阶段财务战略思考[J].财会通讯.2009(01)
关键词:中国电力财务公司 金融风险 风险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097-02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照章纳税、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由中国电力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华中电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等5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改组而成,总部设于北京。改组后的电力财务公司是由国家电力公司控股、各省的电力公司共47家企事业单位参股组成的全国性金融机构。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处于一个多变的经济环境之中,加入WTO、金融监管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等都影响着中国电力财务公司未来的发展。构建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公司整体的风险应对能力,将是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1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金融风险管理分析
1.1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处于多变且复杂的经济环境之中,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电力体制的改革、我国加入WTO等都对电力财务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电力财务公司除了一般金融机构都要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外,根据电力财务公司的经营特点、国内外经济氛围,中国电力财务公司还有面临如下风险。
(1)管理风险。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刚改革完毕,管理风险是其不可避免的风险。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发展迅猛,管理机构和人员不断攀升,资产规模也日渐扩大,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也不断增加,公司整体的管理难度增大,必须要正视与防范管理风险。另外,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管理思想、从业人员、管理模式、机构设置仍沿用电力公司的体制,作为金融机构的电力财务公司需要进行管理模式的改进。(2)政策性风险。电力行业“厂网分离”的变革趋势愈演愈烈,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对中国电力财务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电力财务公司会留在经营电网的集团内。信贷资产是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主要资产,电力体制改革对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信贷业务产生重大冲击。除此之外,体制变革与政策变化导致的法律风险也不容小觑。在竞价上网体制下,发电企业存在逃废债务的可能性。(3)贷款风险。贷款风险按照借款人的还债能力,将贷款质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5种。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国资本逐渐进入国内金融领域,中国对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的保护能力变弱。国内外不同的经营作风、经营技术、经营方式、经营领域等趋于多元化发展,加剧了金融行业的竞争程度。贷款业务是中国电力财务公司传统的主要业务,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必须加强对优质贷款用户的竞争意识。
1.2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的特征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作为一家金融机构,不仅要面临所有的金融风险,还要应对其自身特征引起的特有风险。中国电力财务公司与其他银行相比,其经营对象仅限于集团公司成员单位与分支机构,其风险主要是集团内部面临的个体风险,而非社会性系统风险。财务公司所服务的企业具有高度集中性,其经营状况的好坏与该行业的发展好坏息息相关。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在必要时可通过集团公司进行行政干预,这也是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优势。
2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金融风险管理对策
根据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特征,在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金融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以期能有效防范风险,降低公司损失。
2.1 加强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面临着多种复杂风险,需要有效地对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评价与处理,以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1)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风险识别为后续的风险估计、评价与处理等工作确立了范围与方向。中国财务公司通过风险识别以明确自身承受着哪些风险,是在质上的确认。主要用到的方法有德尔菲法、财务报表分析法、风险树搜寻法等。(2)风险估计。通过估计风险,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将风险可能达到的程度进行量化。风险估计主要用到回归分析法、概率法、风险价值法、估值法和假设检验法等。(3)风险处理。根据评价结果,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决定是否控制,以及如何控制风险。处理风险的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组合、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自留与风险抑制等。
2.2 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中国电力财务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保证,风险管理系统包括风险管理的功能系统、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还有激励措施与风险管理文化等。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系统至少要有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等几个层次。而风险管理的功能系统是包括风险管理的战略制定、风险管理技术、风险控制等环节的动态系统。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与风险管理文化将为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2.3 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有效地管理公司风险离不开一个能加工分析、传输信息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有高素质的风险分析人员以及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国外银行经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分为数据仓库、数据处理器、数据分析层三部分。通过建立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利用电脑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与处理,同时借助该平台进行风险预警功能。
2.4 建立合理的风险内控制度
风险控制贯穿于交易成本控制、证券优选决策、投资组合、下达交易命令的动态管理过程。首先,要建立风险控制文化并进行管理监督。风险的内控体系包含公司管理层、相关部门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每个人都要充分认识并重视投资中的风险,并将风险的内控融入企业文化中。风险的内控制度至少有以下几项:投资决策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各项投资业务的管理办法、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等。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还要分工明确,避免部门间的责任冲突。
2.5 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现有的信贷管理体制主要是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五级贷款的分类管理是信贷管理体制的核心。贷款的五级分类管理是银行根据借款人偿还贷款的实际能力,将贷款的受损程度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这五类的管理办法。贷款分类管理的实施对银行贷款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有重要意义。实施贷款的五级分类管理首先要注重贷款存量风险的控制,进行准确分类;然后要完善信贷的内部控制机制;再者,加强风险的预警分析和贷后管理;最后,需要精选客户,优化整体的贷款结构。
3 结语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处于多变的复杂经济形势中,其金融风险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文章通过梳理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从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定性角度分析了中国电财公司面临的各种金融财务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在风险管理系统、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风险的内控制度等方面给出对策。
参考文献
(一)金融政策和市场不完善
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的出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结果,其整个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的金融政策也深刻影响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的金融相关政策和市场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在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方面的政策中也做了许多调整,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进行资金管理时,也必须以国家政策为基准。但是现在我国的许多金融相关政策仍然很不完善,财务公司进行资本运营时又必须在这种金融市场中进行,加上当今货币交易中许多主体规模都不大等问题,都影响了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的正常运行。
(二)企业融资渠道非常有限
现在的许多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资产负债状况都十分不合理,由于集团负债是企业集团大部分来源,只有很少一部分真正来自于投资者。而企业集团负债中大部分又来源于集团下属企业的存款等资产,大多数是流动负债,这种负债结构是十分不合理的,急需调整。企业集团的融资主要是来自于子企业的存款,也就是常说的内源性融资。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财务公司短期内负债过多,长期情况下十分缺乏使用资金。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也直接导致了财务公司没有很强的偿还能力,这也成为我国现阶段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的重点问题。国际的最佳财务公司流动比率是200%左右,但是我国实际的财务公司流动比率大多还都不足100%,说明我国财务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非常差。同时我国许多财务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相比正常值也偏高,甚至高达90%,这个数据说明了我国财务公司长期偿债能力也非常差。另外,现在的财务公司经营范围也都非常狭窄,大多局限于企业集团的内部,如集团下属企业的存款贷款业务等,缺乏多样化的业务方式来提高财务公司的竞争能力,阻碍了财务公司更深入的发展。
(三)资金风险管理水平偏低
随着我国近年来金融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业务在不断拓展,因此财务公司现在随时面临着混合经营下很大的资金经营管理风险。对于这些风险,有些管理者采取漠视的态度,这主要是由于财务公司的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注重短期的利益,不惜进行各种违规操作,无视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另外一些管理者面对风险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将规避风险放在工作的首位,这样虽然保证了资金的安全,但同时也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两种应对风险的态度都是财务公司资金风险管理水平低的表现。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改进策略
(一)完善金融政策和市场环境
改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现状,首先需要对当前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相应机制进行完善。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对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工作进行大力支持,鼓励多种金融工具如债券、股票等融入到金融体系中。在颁布相应金融政策的同时,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关金融监督体制,主要是信息披露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保证信用体系的建设。同时,还需要健全相应的金融监管制度,在制定相应制度时,需要将国民经济放在重要位置,提供与国有经济均等的机会,对于国有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的经济管理不应当过多干涉,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保证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工作更加顺利。财务公司进行资金管理还需要增强市场化运作的意识,改善传统的服务方式。财务公司相比商业类银行,在专家技术、相关政策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客户群只限于集团内部的各企业成员,数量十分有限。但财务公司可以利用这一的特点,优化相关服务,提供商业银行不能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因此,财务公司需要认真研究自己负责企业的具体金融服务需求,尽量满足每个客户的需求,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最终牢牢绑定所有成员企业。
(二)改进财务公司的融资模式
除了完善相应的金融政策和市场环境,财务公司现有的融资模式也应当得到及时的改进。只有构建全新的融资管理模式,才能够完善资金管理活动。财务公司应当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企业内部融资方式,通过并购其他金融机构等多种方式获得运营资金。发行债券和股票是我国财务公司长期融资的方式,由于目前我国财务公司还没有上市融资的许可,债券发行就成为财务公司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另外财务公司也可以通过商业票据、债券交易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财务公司必须保证盈利,才能够保证整个公司的发展。可以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进行优化,财务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资金进行投放和收回,保证其利润的稳定,从而保证财务公司的偿债能力。财务公司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的管理和零营运资金的管理。资产负债的管理主要指通过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最终实现总量的平衡,保证资金的安全和盈利。零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指降低流动资金的比例,重点考虑资金的盈利情况。在实际情况中应当充分运用好这两种思路,在最低的风险下保证资金的最大利用率。
(三)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风险,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构建财务公司资金管理体系。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员工的防范风险意识。另外,公司本身内部也应当加强监控力度,有利于防范化解风险。对于资金结算中心也应当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制度,在操作和信用方面都尽量降低风险。运用多种手段如外部审计、岗位牵制等,使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在风险识别、评估个监控等环节加强风险识别,最大限度地分散或规避风险。同时,财务企业可以搭建全新的资金管理平台,配备相应的技术支持,将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到金融管理过程中,高效管理财务公司的资金。财务公司可以将现代网络技术作为基础,建立起全新的资金管理平台,利用网上银行向客户提供更全面快捷的服务。网络银行相比传统银行,具有许多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帮助我国财务公司更好地发展。财务公司应当冲破传统的与银行竞争关系,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应当充分抓住网上银行飞速发展的时机,发展相应的网上业务。为所负责的集团所属企业提供网上贷款、网上支付、财务管理咨询和网上资金委托等多方面网上服务。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对客户信息进行搜集和掌握,深入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为企业成员提供合适的服务。财务公司还应当创建全新的资金集中管理形式,保证资金管理的高效率,集中管理集团的账户、票据和资金。
三、结束语
关键字:财务公司 全面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作为由企业集团组建,立足于集团、服务于集团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担负着整合集团内部资金、为成员单位提供融资、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支持企业发展的责任。在企业集团快速扩张、对资金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水平是财务公司防范金融风险、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对财务公司而言,全面风险管理指的是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各自履行相应的职责,有效控制涵盖整个公司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公司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构建财务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五大模块:完善的组织架构、健康的内部环境和风险管理文化、科学的信息传递与风险管理流程、符合监管要求的审慎的资本管理、独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
一、构建适合财务公司特点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在公司内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部门,对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风险进行管理和上报,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对风险管理起决定性作用,承担最终责任。
财务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一般应设立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等风险管理机构。
董事会是最高风险管理和决策机构,承担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负责审批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确定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督促和评价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董事会通常还应指派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风险管理委员会最终形成的风险管理文件提交董事会批准。
监事会负责风险的各种监督监察工作,全面了解公司的风险管理状况,跟踪监督董事会和高管层为完善内部控制所做的相关工作,检查调研日常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违反公司风险管理政策和原则的行为。
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及时了解风险管理状况,确保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水平来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种风险。
财务公司应当为全面风险管理设立与公司的经营规模、风险状况相适应的风险管理部门。要保证它的相对独立,要有高管层的大力支持,配备具有高度责任心和风险管理技能的专业人员。
二、培育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
财务公司应注重风险管理文化的培植,积极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全方位的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风险绩效考核,培养公司所有人员的风险敏感度,把风险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融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
当前先进的管理理念主要包括:以资本管理为核心;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统一;风险管理覆盖公司所有业务所有环节中的一切风险,实行“业务发展,风险先行“;风险管理独立权威;分散与集中结合,注重沟通交流等。
三、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流程
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报告、风险控制、风险处置与补偿。
目前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在企业集团内部吸收成员单位存款,为成员单位提供结算服务,向成员单位发放贷款,提供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办理委托业务等。基于此,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同时,由于财务公司受着银监会、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多个部门、多个层次的政策法规的监管,因此财务公司还要重视合规风险的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关联性。
财务公司一方面要依据监管机构的风险评价体系,对自身的资产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性与流动性能力及市场敏感度等进行监测,同时也要对自身的风险如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目前财务公司的风险计量大多采用各种指标分析法、传统专家判断法等,近年来,对各种风险进行压力测试也是一种新的风险度量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重视。对风险的监测一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变化发展情况;二是根据风险变化及时调险应对措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公司对风险的应对策略主要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在选择这些风险应对策略时要充分考虑财务公司自身的性质特点、对不同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效果。
四、同时满足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需要的资本管理
资本是财务公司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无论从外部监管和内部防范流动性风险来看,保持充足的资本都是财务公司安全运营的需要。财务公司应按照中国银监会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按规定财务公司比照执行)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要求,并结合自身经营规模、企业集团的行业特点和资金运动规律,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制定并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充分防范流动性风险。
五、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内部审计
关键词:地方金融;区域金融;集群金融;集群融资;财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4)02-0039-08
创新和发展地方金融已成为近几年来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特点决定了地方金融的多样化。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地方民营经济较全国其他省市区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集群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集群经济的发展壮大客观上要求有与之对应的地方金融服务。而创新性内生的地方金融体系的缺乏,是集群企业理论上分析有诸多融资优势但现实中却存在融资难的根源。要克解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难最直接、最根本性的办法就是加快地方金融的改革和创新,培育和发展集群金融。
一、地方金融创新的重要基础:集群经济发展
(一)集群经济的发展壮大客观上要求有与之对应的金融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的江、浙、沪、闽、粤等地出现了大量的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集群经济在这些地方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小企业集群不再是少数地区的特殊现象,越来越多的地区产业发展显现了中小企业集群化特征,中小企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和发展趋势。中小企业集群的迅速发展以及它对区域经济的综合推动作用和对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力量,使之成为政府和学术界重要的关注对象。中小企业集群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开始迅猛发展就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但也普遍存在着一些包括“融资难”等在内的制约其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问题,急需研究并采取措施解决之。
以浙江省为例,目前,以“轻、小、集、加”为特色的浙江民营经济比重中,产业集群(也称为中小企业集群,简称集群)的产值已占全省经济总量半壁江山。据浙江经信委统计,2008年全省共有312个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26个),实现销售收入2.81万亿元,出货值6122亿元,从业人员831万人,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54%、62%和56%。集群经济在浙江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浙江产业集群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过度竞争、集群内企业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不足、产业层次偏低、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为加快集群产业的转型升级,浙江省政府于2009年和2010年分两批确立了杭州装备制造业、绍兴纺织、宁波服装等42个传统产业集群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经济等特色优势,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提升浙江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新形势下我国民营经济和集群经济的快速发展又有了新的契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在基本经济制度上进一步提升了民营经济的地位,使之前所未有的与公有制经济处在同等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动力,开启了民营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时代。
以往的经济学和林毅夫最新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金融内生于实体经济,反过来,金融又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有什么样的实体经济形式和经济结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结构相对应,金融形式和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形式和经济结构相适应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据此,当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经济发展壮大起来,并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客观上要求有与之对应的地方金融服务方式。
(二)集群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是缺乏创新性内生的地方金融体系
按照经典的产业集群理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简称集群融资)比单个游离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截然不同的信用优势、信贷优势和集体理性优势等独特优势,中小企业集群在现实融资中不应该有融资困难问题,但在我国的实践中小企业集群仍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据学者们调研,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较集中的江、浙、闽等省的群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现象,就拿浙江来说,中小企业集群比较集中但中小企业仍然还有41.15%的融资需求不能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笔者近期完成的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专题调查也显示,有35.1%的集群内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其中融资难的占29.8%,融资很难的占5.3%)。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学者认为是因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仍没有回答为什么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和怎样才能发挥出来等问题。
笔者研究认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存在理论(融资优势)与现实(融资困境)矛盾(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第一个矛盾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创新性的、内生性的、完善的地方金融体系,以致于面对非常庞大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需求,没有有效的集群融资方式使之得以满足,这又不可避免地促使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第二个矛盾,即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需求(十分旺盛)与模式供给(严重不足)矛盾的产生。反之可以推理,要克解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双重矛盾”,除了外生性的金融机构努力外,最直接、最根本性的办法就是加快地方金融的改革和创新,尽快建立健全地方金融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未来十年金融改革的任务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短短一段话,每一个方面都与地方金融的改革和创新挂钩,句句都可以作为我国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的方向、要求和目标。
二、地方金融创新的主要形式:培育和发展集群金融
(一)“集群金融”概念的提出与涵义界定
地方金融体系的内涵非常丰富、外延也十分广泛,所以说地方金融的创新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其中中小企业集群金融(简称集群金融)是其主要的形式之一。我国要加快传统集群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现代集群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培育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内生的集群金融。培育和发展集群金融,是建立健全我国地方金融体系不可逾越的关键性事件之一。“集群金融”是一个新概念,对其的研究是个新的领域,目前还没有人提出并对其进行定义,笔者可谓是首次提出并尝试对其界定为:集群金融就是以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集群内外两个层面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就其性质来分析,集群金融既是内部金融、又是外部金融,既是一般金融、又是产业金融,既是区域金融、又是国家金融,既是专业金融、又是综合金融;就其范围来看,集群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集群金融泛指一切与集群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以及集群证券、集群保险、集群信托租赁等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集群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集群金融仅指集群信用货币资金的融通,即目前人们所定义和所研究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
(二)集群金融的构成要素
与一般金融一样,集群金融也有以下几个构成要素:(1)集群金融对象。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资金)、证券、保险等的流通、周转和增值。(2)集群金融方式。以借贷为主的信用方式为代表,兼有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方式。(3)集群金融机构。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内生性的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简称集群财务公司)在集群金融的构成要素中起关键性的作用。(4)集群金融场所,即集群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5)集群金融工具。适合于集群的金融工具,如中小企业集群的供应链融资、保理融资、集合债券融资、团体贷款、产业基金融资等。(6)集群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对集群金融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调控等。
集群金融各要素之间相互分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集群金融活动一般以集群信用工具为载体,并通过信用工具的交易,在集群金融市场中发挥作用来实现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移,集群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在其中发挥监督和调控作用。
三、培育和发展集群金融的关键环节:组建集群财务公司
(一)集群财务公司的性质及其职能
要培育和发展集群金融,首先得有从事其业务活动的内生性专业机构――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简称集群财务公司)。我们认为,拟组建的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是集群中小企业的总融资主体,是一个正规性质的、以集群产业为基础的、为内部成员服务的综合业务型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在我国培育和发展集群金融的过程中处于关键环节地位。
第一,集群财务公司应该是一种正规金融组织安排。它不仅仅是对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小企业非正规金融组织安排的帕累托改进,更是从国有金融制度的产权扩展“挤出效应”向民营内生性金融制度“适应效应”转变的实质性创新。
第二,集群财务公司应该是一种内部金融机构。基于中小企业集群而建立的集群财务公司,构造了一个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内部金融市场(IFM),它有别于外部金融市场(EFM),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群内企业通过它从事汇集和重新配置企业的剩余资金、筹集资金、集中交易、监督管理、咨询、中介、担保等活动,实现资金资本在群内企业之间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配置。
第三,集群财务公司应该是一种产业金融机构。依托中小企业集群主导产业而建立的集群财务公司,是产业金融存在和发展的组织载体,其存在和发展的全部意义在于扶持和依托特定产业的发展。
第四,集群财务公司应该是一种综合型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者说它是一个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其职能定位不能仅仅囿于中国银监会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2004)规定的“财务管理服务”,而应该是“提供全面的内部金融服务”,应具备且履行储蓄、融资、投资、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咨询顾问、担保等多重职能。
(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集群财务公司具有竞争优势
集群财务公司的竞争优势是多重力量的合成。
首先,集群财务公司具有金融、产业、企业结合的优势。这种优势源于“产、融、企”结合后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方面,中小企业集群促进集群财务公司的产生和成长。产融结合增强了集群财务公司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渗透力和适应能力,有利于增强集群财务公司的实力和金融竞争能力,降低“纯金融”的风险性,不断开拓和发展新型金融服务业务,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集群财务公司也促进了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集群财务公司是为中小企业集群量身定做的金融机构,通过自身的金融服务职能,发挥“内源融资”的功效,尽最大可能聚集群内资金,利用信贷杠杆,充分协调集群企业单位资金运动的时间差、空间差、生产环节差和行业差,灵活调度资金,合理投放资金,帮助企业进行资本调整和资本置换;也能利用其强大的“外源融资”能力,通过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条渠道同时融入大量低成本资金,吸引国内外的金融资源注入群内的生产经营项目,缓解由于资金总量束缚和外在的信用制度的牵制对集群造成的压力。这种产融结合还能产生综合的经济效应,如提高经济的货币化水平,消减资本循环链条,派生信用,加快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速度等。
其次,集群财务公司具有系统自组织优势。中小企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群财务公司是中小企业集群这个复杂系统的“整体”,而集群内各个中小企业则是这个复杂系统的“要素”。集群财务公司在这里就发挥了“一身兼二职”的作用,一方面使中小企业集群的潜在融资优势转化为现实融资优势,另一方面实现依靠集群内各个中小企业自身不能实现的融资需求。集群财务公司的形成、演化过程通过自组织机制,不仅融资协调一致,实现融资信息共享,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和行为准则,建立相互信任的信用关系,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风险;而且经历多次渐变与突变的演化过程,集群财务公司在出现――壮大――升级的反复迭代中不断趋于优化。
再次,集群财务公司具有内部金融市场优势。集群财务公司构造了一个内部金融市场,它在监督、激励、资本的低成本配置和放松融资约束等方面具有外部金融市场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监督更有效。在这个内部市场上,信息更充分、透明、廉价,而且出资者是资金使用部门资产的直接所有者并拥有剩余控制权,能更有效地监督和激励资金使用者。二是优化资产的再配置。内部金融市场中公司总部与子公司(分部)的上下级关系或众多企业同级关联关系,便于账面记录和存档资料审查,更有利于资本的优化配置。集群财务公司通过“胜利者选拔过程”,将有限的资本分配到最具效率的项目上。三是资本的低成本配置。在集群财务公司内部,信息的不确定性比较小,能够减少内部市场主体在外部证券市场上进行逆向选择的机会,既可以避免在外部金融市场上融资的交易成本和潜在风险,也可以避免因过多的股东和债权人介入而导致成本的增加。四是外部融资约束宽松。集群财务公司放松了外部的融资约束,能够灵活地实现内部资源的跨项目流动,可以按照项目投入产出比来配置稀缺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组建集群财务公司的政府举措:财税政策支持
(一)集群经济地区组建集群财务公司已初具条件
中小企业集群散布于我国的许多地方,虽然不同地区集群经济的发展程度各不一样,但一些中小企业集群比较集中、发展相对成熟的地方已经初步具备了成立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的条件。
其一,明确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主体地位。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是一个整体性融资,它首先也要确定一个融资主体。但由于中小企业集群的特殊性,群内中小企业分别为分散的、独立的个体,因此需要用一种方式使其能够成为一个主体。如果群内各个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集群财务公司的形式联系到一起进行融资,这时的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的融资主体地位就已经确立,即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成了一个总融资主体。在如此的集群融资组织关系中,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是处于最顶端的融资主体,但它的融资行为只是一种中间的关系,真正的融资实体则为群内各中小企业。这是一种“单一融资主体,多元融资实体”的组织架构形式。如此看来,我国要培育发展集群金融,只要组建了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其主体地位也就自然而然确立了。
其二,群内各中小企业有机联系并有较强的融资合作的意识。中小企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通过价值链将它们横向联系在一起。群内上、中、下游中小企业之间的价值运动和货币运动,在一定的价值连接下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其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在这一价值链上的中小企业有融资需求,便可以通过价值连接的中小企业群,成为一个存在内在互动机制的整体,通过集群财务公司使整个企业群获得一定的融资机会。同时,群内中小企业通过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形成纵向的有机联系。这种纵深的有机联系以特殊的社会关系(亲情、友情等)为背景形成的一种生产同盟,增强了商业信用,为集群融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群内中小企业通过合作融资的意愿把它们的融资行动统一起来。集群企业合作意识的高低、合作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集群融资效应的发挥。当合作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集群的合作文化就能够深入人心,集群企业在交易中也更加倾向于诚实守信,集群信用优势才能得以持续。在合作氛围和信用优势的助力下,集群合作融资的可行性增强,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多样化的集群融资模式以化解融资瓶颈。
其三,较健全的中小企业集群金融市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发挥和集群金融的培育发展,都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与其相对应的多层次金融市场结构体系。在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如浙江省,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国有与民营金融机构、大型与小型金融机构、内资与外资金融机构、直接与间接金融机构各自占比例以及各类金融机构间竞争的多层次金融市场结构。其中,中小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民营金融机构等在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市场上则相对更有竞争力。就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来说,要使中小企业集群的信贷融资优势得以发挥,就必须建立与中小企业集群相对应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结构体系,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区域中小商业银行、集群内的合作金融机构(集群财务公司),以及相应的集群互助担保协会(公司)、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配套机构。这些建立在中小企业集群中心或专业市场周围的金融机构,由于资金规模小、产权明晰、决策程序简单、约束力强,可以及时掌握市场与客户等有关信息,降低监督管理成本,为本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各种金融服务。
其四,相对成熟的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技术。大力开发集群金融新产品或充分运用集群融资信贷技术是发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信贷技术分为依据企业“硬信息”进行信贷决策的交易型融资技术和依据企业“软信息”进行信贷决策的关系型融资技术两大类。对于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无论是中小金融机构的关系型贷款还是大金融机构的交易型融资,都可以结合中小企业集群内在特质,开发更好的集群信贷融资技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目前的实践看,作为总融资主体的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可以采用的融资技术很多,如中小企业集群的供应链融资技术、保理融资技术、集合债券融资技术、团体贷款技术、产业基金融资技术、风险投资融资技术、互助担保融资技术、中小企业开发性融资技术、关系型信贷融资技术等。
其五,适宜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环境。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技术的运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缓解等都离不开适宜的集群环境支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适宜环境逐步改善。首先是中小企业集群的信用环境。具体包括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如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及其制度体系在内的、完善的中小企业集群信用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等。其次是中小企业集群的社会环境。我国各地中小企业集群文化和集群社会资本网络的作用已初步显现,如浙江特定的地理区域和文化环境下的企业集群关系网络即企业集群的社会资本,不仅会影响民间融资和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融资,也是影响集群信贷融资的重要因素。再次是中小企业集群的法律环境。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要发挥其内生的融资优势,无论是基于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技术的运用,还是发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金融业市场结构调整,都有了相应的法律环境的支撑。
(二)组建集群财务公司过程中的财税政策支持
集群金融是为集群经济及中小企业集群服务的专业化深度金融,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性”(或金融服务性)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特性。对集群财务公司的组建,除了依靠市场的力量外,还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第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好集群金融发展的规划。中小企业集群作为我国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新现象和一支重要新力量,在当前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科学规划。产业集群规划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财税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地企业经营模式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规律、掌握企业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规划的原则,力求制定的区域产业集群规划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其中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好集群金融培育发展的专项规划,是我国产业集群进一步快速转型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制定的地方集群金融培育发展规划应具体到位,尤其是集群财务公司本身的组织机构发展,集群金融在合理配置资源正确引导产业、推动集群技术创新营造产业环境、导入企业文化塑造集群品牌等方面的规划要到位。
第二,出台促进集群金融发展的财税政策。为了弥补当前集群金融的组织、市场、产品、制度等“缺位”现象,尽快促其生成和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也是为了在中期打造健全的地方金融体系,使我国能够初步拥有完备的现代金融机构组织和高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为了长期通过财税政策的支持,使我国地方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体现出来,最大限度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反过来,集群金融发展也对我国地方财政改革与财源建设产生积极影响,财税部门必须运用积极的财税政策支持集群金融的发展。
在支持集群金融机构发展方面,应该重点支持作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集群财务公司的发展和壮大,通过初始资本金注入、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和参股、政府担保、转移支付、专项补贴、投资补助、支持集群财务公司上市等政策支持和引导,促使集群金融机构利用其内在优势,与大型金融机构错位竞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或者,财税部门可以与国资部门、中小企业集群、民间资本投资者等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这种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不仅有利于壮大集群财务公司实力,解决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支持集群金融生态等方面,应重点改善和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为集群金融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创造地方性金融基础设施。财税部门可以通过加快地方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地方各类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开发地方政策性金融和实施公平高效的地方金融税收政策等,来促进既包括财税制度约束、社会信用体系优化等“无形”集群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清算结算体系、金融信息技术设备等“有形”的集群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
此外,在支持集群金融市场培育、集群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集群金融监控等方面,财税部门也大有可为,也可以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各自与集群经济和集群金融相适应的发展。
第三,搭建集群财务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集群金融合作研发的平台。客观地说,集群金融作为一个新概念还没有被学术界所接受、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没有在实践中生成。就现状看,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上,仅有集群金融的萌芽或初级形式――集群融资。在实践上,我国已经涌现出了互助担保融资、集合债券、团体贷款等多种形式的集群融资模式,但还很缺乏、很不规范、很不全面。在理论上,国际学术界对集群融资理论研究比较少见而又零散,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国内学术界更是如此,对集群融资理论的研究才是这几年的事情,尽管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因此,要促成我国集群金融的及早诞生和快速发展,必须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先行。首先要注重理论的研究,财政部门应通过财政手段搭建集群财务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集群金融合作研发的平台,支持他们结合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特点,对集群金融理论进行深入细化地研究,以促进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集群互动合作,不断探讨新的集群融资方式和创新丰富集群金融的内涵,使理论研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还要支持集群金融理论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从思想和知识上为中小企业集群金融的生成、运行和发展扫清障碍。通过集群协会和集群财务公司向企业充分介绍集群资源包括集群金融资源的共享性,帮助企业正确对待集群内部竞争与合作、分工与协作的互动关系,培养企业的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以此提高企业集群金融合作的意识,加深集群金融合作的程度,促使集群金融效应的发挥。
【关键词】集团 资金管理 战略取向
一、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三种重要模式
(一)集团内部的结算中心
内部结算中心属于公司的财务部门,它的具体工作是办理内部成员企业和分公司的现金往来结算。结算中心把核定好的货币资金,拨付到各分公司,并监控各分公司的使用方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但是,由于现阶段的结算中心不是独立的机构,没有专门的银行账户,不能做贷款等业务,使其管理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目前的企业资金管理中,只起到财务部门的辅助作用。
(二)集团内部银行模式
所谓的内部银行是把银行的管理模式运用到集团内部的资金管理中,以达到企业银行化的管理模式流程,但是由于内部银行的应用与国家的政策不能统一,这种管理模式也将不再利用。
(三)集团财务公司的设立管理模式
集团的财务公司大部分是大型的企业集团才设立,大型的集团通过设立财务公司,为本集团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大集团实施战略配套的措施之一。所以说,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财务公司的设立已成为资金管理中的主要发展趋势。
二、集团资金管理发展战略的三大趋势
(一)集团资金管理的多元化战略趋势
集团企业的不断壮大,企业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大部分的集团企业利用资源、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在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利用企业资金管理多元化的战略,促进社会经济的日益增长。如某发达地区制药厂,在以生产药品为核心的基础上,公司还在建筑工程、酒业、汽修等行业进行了投资生产。这就说明,多元化的战略在提升集团企业效益的同时,在投资生产上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便于投资收益。在当前,针对企业多元化的发展,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资金管理的发展。比如:中石化集团企业,它的主要业务范围是石油的勘探开发、炼油、管道运输、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由于石油公司下属企业比较多、产业链比较长、企业资金之间的交易比较频繁,这就造成了资金管理的困难。所以说,为更好解决资金管理的问题,中石化公司首先建立了内部结算中心,在内部结算中心部门进一步打造了内部资金池,构建了区域和总部相互联系的资金池,在资金的稳健运作中,股份公司也拓展到没有上市的企业和集团的其他成员,使集团的资金管理稳步提高。随着财务公司的成立,并不断深入,资金的集中也不断提高。据了解,当前管理的人民币账户已得到迅速增长。
(二)集团发展未来国际化战略
目前,随着我国集团企业的不断发展,集团企业逐渐走向海外市场,鼓励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行业,向境外转移产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集团在加快实施海外市场的同时,有条件的集团公司开展海外并购,深化境外资源的利用。因此,在大型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为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大部分的公司进行全球化运作的资金管理,值得我国企业的学习。例如,三星手机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三星公司首先成立了负责全球的财务公司,分别在新加坡设立了结算中心。在我国有关地区,也设立了清算中心,节省了财务费用。在此同时,为了降低外汇利率,三星在财务中心还设立了外汇控制的相关部门,降低了外汇利率的风险。当前,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企业加强了与银行部门的沟通,在沟通上不断寻求合作机会,大部分的银行开展了多币种资金池的业务,方便了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
(三)集团企业发展的资本化战略
随着我国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要加大企业和外部企业间资本的流动和重组,在企业发展上力求做到生产过程中配置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重组,让集团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在生产中,紧跟时代的要求,按照国务院和国资委在推行的经济增加值的不断考核中,更加注重企业价值的增加。在确定企业发展领导者的责任的同时,借助资本化促进企业的发展,通常资本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从发行股票、债券、配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以及到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等多种丰富的手段,这就要求在大型集团发展的资本化的战略下,加强资金管理的专业性和及时性。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内部信息化技术比较落后,对于账务管理也不够规范。所以说,为了更好地提升内部管理的能力,加强信息化科学性的建设是实现资金管理的重要前提。在工作中,集团企业要制定规范的财务管理系统,内部建立资本系统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账户集中管理、融资集中管理和结算集中管理等。注重加强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内部建立起系统的管理系统,形成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为企业的资本化运作提供了保障。为此,大部分银行也推出了银行和企业相互联系运作等相关业务。比如,招商银行为客户设计了银行企业联系系统,方便了集团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工作。
三、总结
由本文可以看出,企业的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资金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集团的认识。但不同的企业都有着自己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企业在资金管理上不仅要增强自身企业的能力,还要加强管理企业资金外部环境的问题。目前,随着集团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企业的资金管理上,集团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的效益,使企业资金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认识经济金融形势
“三期叠加”深刻影响非银机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对于非银机构来说,还要重点关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扩张,“三期叠加”对非银机构发展战略和业务转型将产生深刻影响。受外需不足和内需不稳影响,国内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动能不足,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依然很大。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进行产能整合,实体领域风险将向非银机构传递,特别是过剩产能压力大、政府融资平台集中和房价畸高的地区,存在风险管控压力。
探索稳定盈利模式的任务依然艰巨。围绕功能定位探索稳定的盈利模式,是六类非银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些信托公司未将主要精力放在自主管理能力培养与核心竞争力积蓄上,靠制度红利粗放式增长,业务发展呈现亲周期的风险轮动特征。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逐步改变资金价格双轨制格局,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网点、产品、技术和规模优势深度介入财务公司的传统市场,财务公司当前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部分金融租赁公司过分看重市场排名,机构之间存在比份额、比规模、比速度的现象。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仍未摆脱传统银行零售业务模式惯性,在差异化经营、核心竞争力培育等方面还有待继续探索。
在改革创新中解决发展问题。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和监管作为保障,必须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监管文化作为支撑。当前,市场各方对兴办金融有着强烈意愿,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迅速崛起,传统金融创新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金融市场化发展迅速,融资多元化快速显现。应该看到,金融作为特殊行业,有自己的独特规律,对其杠杆放大和溢出效应应充分重视,要正确处理金融改革与科学发展以及社会长治久安之间的关系,在金融创新中解决深层次问题。
探索转型发展方向
创新是非银机构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监管部门鼓励非银机构在依法合规框架下,探索创新试点,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信托公司要勇于创新,以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本源业务为方向,“两条腿”走路,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要研究改造信托公司信贷类集合资金信托业务;鼓励开展并购业务,积极参与企业并购重组;鼓励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高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附加值;探索家族财富管理,为高端客户量身定制资产管理方案;完善公益信托制度,大力发展公益信托。
财务公司要按照“改革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结合企业集团发展和管理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稳妥推进财务公司试点产业链金融服务工作,明确财务公司在产业链金融服务中的定位和功能,更好地发挥顾问作用。
金融租赁要立足融资租赁的功能定位,走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要研究解决中长期资金来源问题,引进专业化人才、提升专业化管理能力,探索发展二手设备租赁,在结构调整中寻找商机。
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等三类新型非银机构要研究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市场渗透率,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和盈利模式。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完善制度设计。作为完善各类非银机构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的统领者,银监会于2014年陆续推动多项法规制度的修改重新工作。其中,《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完成后,拟于上半年修改完善并实施。
此外,分类监管机制将继续深化,信托产品登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信托公司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都将陆续启动。
严守风险底线。在明确和强化非银机构承担重点风险防控领域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风险领域和业务的监管,对房地产信托、融资平台等业务重点监控,对矿产、能源类信托业务风险重点排查。督促财务公司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做实资产交易,继续开展全国财务公司风险评价工作。督促金融租赁公司严格落实融资平台业务监管要求,加强汽车金融公司经销商、商用车等重点风险领域监测,督促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加强系统建设、强化内控管理、合理配置人员。
与此同时,督促非银机构建立风险处置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扑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要构筑好“防火墙”,防止风险蔓延。要对存在违规行为或风险管理不当的公司及其责任人员实施监管问责,同时建立风险项目责任人案底制度。积极研究探索建立信托行业稳定基金。
提升监管能力。以高效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为抓手,助力非银机构稳健运营。在非现场监管上,重点落实盯会、盯网、盯报表的“三盯”要求,高管会谈、董事会监事会会谈、外部审查会谈的“三谈”要求,月度运行报告、季度风险报告、年度监管报告的“三报”要求。在现场检查上,做好序时检查和专项检查,充分发挥现场检查的事后监督作用。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结算中心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企业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及三级子公司增多,直接带来内部组织层次越来越复杂,管理链条越来越长,管理层次和管理跨度加大,集团总部已经比较难掌控集团内部成员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应地将带来了资金风险和成本的增加。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资金管理的好坏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那么面对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组织结构和众多的资金管理模式中,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资金管理模式就成为了现代企业能否快速而长期的良好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下以河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集团的资金管理为例,从传统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阐述了大型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以及如何全面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分析
1.资金管理的概念
所谓资金管理,“资金”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管理”是为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最有效与最经济的活动,是对行动的反映、计划、组织、控制、监督和调节。因此,“资金管理”,就是依据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根据资金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性,有效地组织企业的资金运动,正确地处理相应的资金关系。资金管理模式分为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
2.资金集中管理的概念
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针对大型公司(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策略。它要求企业充分利用企业集团资金规模大的优势,强化和集中资金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资金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集中管理闲置资金和银行账户,即集团公司依托财务公司或者单独成立结算中心,具体负责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分公司在财务公司或结算中心确定的结算银行开设账户,并按集团公司要求将资金存入该账户,集团公司统一核定各分公司最高存款余额,对于超过核定存款余额的资金,由财务公司或结算中心通过银行网络进行归集,并有计划地调剂给需要资金的分公司使用。
二是集中管理融资,即集团公司将分公司银行贷款、融资权和对外担保权进行统一管理,有效控制资金风险。
三、集团企业采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帮助企业集团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在企业集团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有利于明确集团母公司及子公司各自的责权利,实现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企业集团要实现制定的整体战略目标,就必须严格按照总预算来发展和运行,同时总预算的正常运行也需要相关制度体系来保证,例如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产品开发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等,有效防范各种资金风险,防止集团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为集团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最终实现集团预算规划的战略目标。
2.加强集团内部控制职能。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同样是集团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主要体现在通过资金集中管理,集团总公司实现了对下属单位资金的监控,减少了下属单位对资金的直接管理,有效控制下属单位资金权限过大、资金随意坐支、随意挪用资金现象的发生。其次通过成立专门的集团资金管理部门或单位,可以提高资金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有效的防止了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
3.提高集团资金效率和收益。通过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减少了资金沉淀,提高了集团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了集团资金效益最大化。例如通过内部贷款、票据贴现,减少了集团的外部融资利息支出;通过内部单位减少外部银行转账,节省了银行手续费;通过财务公司帮助集团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合理设计集团负债结构,通过办理融资租赁业务、产品消费贷款业务,帮助集团扩大产品销售。
四、集团企业采用资金集中管理运行模式分析
在企业采用资金其中管理模式的时候,可以根据集团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在集团内部设立财务结算中心,为集团成员企业办理资金融通和结算,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服务机构。财务结算中心属于集团内部的服务机构,不是经营单位,既不是分公司,也不是子公司,是一个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不以盈利为目的,这是它和财务公司的本质区别。它的重点是服务,为集团企业服务,在本质上类似于我国80年代流行的企业“内部银行”。
集团的各分公司按照“集中管理,统一结算,核定定额,有偿使用”的原则,结合自身的情况设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以统一办理系统内各分公司与省内外各厂之间的货款结算业务和协调分公司系统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结算与信贷业务,从而能积极筹措并有效的组织使用资金。
其运行的基本模式为,一个集团的总部是企业集中统一管理的资金结算中心,在集团本部的领导下,按照归口管理的要求,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分公司经营部、业务、储运、财会部门共同承担结算中心的工作任务,对所分公司承担资金结算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考核的工作职责。结算中心为每个分公司开立一个户头,各分公司的应付货款及资金往来均通过结算中心结算,以确保全区调入货款的按期支付。
五、结束语
企业集团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特殊性,成员企业众多,地域分布广泛,在资金集中管理上的问题尤其突出。探索适合自己的资金管理模式也成为企业集团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经过对各个成功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费分析,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被大多数企业认同。
参考文献
[1]纪培锋.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07):40-41.
[2]李廷赫.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策略――兼谈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经验[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09):4-7.
自2006年担任无锡国联副总裁(分管财务)以来,杨静月运用自己近30年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制订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规范工作流程、有效控制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运用金融平台和衍生产品,加强对集团公司所属子企业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服务集团子企业的资金需求;培养了一支素质过硬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并且在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财务的参谋、助手作用。
2010年,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杨静月果断决策,带领财务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极大增强了无锡国联对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集团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 严格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控制风险。杨静月坚信企业需要苦练“内功”,依靠制度“治家”。“加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财务工作上,只有始终不渝、不断健全内部制度,不断强化规范运作,才保证了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在她的指导下,集团财务部制订了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实物资产管理制度、费用开支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利润及其分配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制度、编制和报送财务会计报告时间、质量暂行规定、筹资业务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办法、经济担保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业务风险报告制度、会计人员工作交接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规范工作流程,有效控制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财务经理委派,集中管理,有效监督。为了加强集团整体的财务会计管理、监督,强化集团内部财务会计控制,提高集团整体财务工作水平和经济效益,杨静月根据集团公司的需要,对全资、控股子企业的财务机构委派有关财务人员(含财务总监、财务部负责人、财务人员)。被委派财务总监及经理按照被委派单位的组织和管理体制开展工作,并对集团公司和被委派单位负双重责任,实行定期工作报告制度。集团公司财务部定期召开委派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例会,了解掌握委派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履行职责的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的内部培养与人才引进,目前无锡国联的委派财务经理队伍达到了20多人,实现了集团对全资、控股子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3 成立财务公司,节约财务成本,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国联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自2008年9月16日成立以来,合理定位,充分发挥“服务与监督”两项功能,努力提高资金归集率,全面开展各项业务,同时,注意金融风险防范,切实完善内控机制,努力培养后备人才干部,深入推进企业文化,注重开拓创新业务。2009年底,杨静月在第一时间洞察到电子商业汇票市场机会,经过董事会讨论决定以直联方式加入人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并于2010年初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为全国299家第二批上线机构之一。公司于2010年6月28日,顺利完成人民银行的验收工作,并开具了本次上线机构中江苏省第一张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这标志着国联财务公司信用上升为银行信用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为财务公司利用电子汇票服务于集团成员单位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财务公司与同业之间的票据业务也将更加便捷,确保财务公司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与后劲。
作为财务公司董事长,杨静月率领全体员工,通过两年多来的运转,使财务公司一方面较好地发挥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平台的功能,有效归集资金,两年多为集团节约近一亿元财务成本;另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理力度与深度,为优化集团内部资源配置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4 发行企业债券,降低资金成本。除多年经营积累和各家金融机构支持外,杨静月不断尝试多种直接融资方式,曾于2006年3月成功发行11亿短期融资券,2007年6月成功发行2007年第1期8亿短期融资券,2007年11月成功发行2007年第2期7亿短期融资券,2009年3月成功发行10亿元6年期企业债券,并于2009年8月目前成功注册30亿元中期票据,首期发行10亿元。中期票据是央行继短期融资券后推出的又一债务融资工具。直接融资降低了资金成本,调整了债务结构,扩大了公司市场影响力。
5 加财务管理的强软、硬件建设。杨静月积极推进整个集团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以财务为核心的ERP信息管理体系,为无锡国联建立了一个灵活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这些管理措施,实现了规范工作流程,有效控制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无锡国联财务核算、预决算工作走在无锡国资队伍的前列。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比较多,集团公司在选择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时,必须与企业的发展特点和运营状况相结合,采用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模式,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集团公司 资金集中管理 问题 有效模式 意义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 A
一、集团公司的基本内容
集团公司是将一些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组织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组织,是一种团体公司。促使这个团体公司中各个企业相连接的纽带则是资本。在集团公司中,母公司和子公司是主体,其在进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集团章程的要求,不可违背集团的利益。通常而言,我们所说的集团公司是指拥有很多经营机构,从事多种生产活动的大型企业。这类企业通常资产规模大、下属企业多、股权关系复杂、关联交易频繁、经营管理跨度大,尤其是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因此,加强对集团公司资金的科学管理,对于保障集团企业的资金需求,降低集团整体融资成本,提高集团资金的周转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集团公司普遍存在资金占用规模大,融资成本高,资金紧张,入不敷出,资金周转速度慢等问题,但相当一部分集团公司还未认识到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性,所采用的依旧是传统的、陈旧的资金管理模式,而这种资金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集团公司的发展需要。有些集团公司虽然引进了资金集团管理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的科学手段和方法,造成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没有有效地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比如,集团没有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没有建立与集团资金管理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盲目投资,未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集团资金周转不畅,严重的甚至出现整个集团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三、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
(一)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之财务公司模式
所谓财务公司,其实就是集团公司通过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一个财务子公司。一般来说财务公司只有当集团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会存在。财务公司的特点在于其可以为集团公司的其他分、子公司提供一些金融服务,例如投资咨询、不动产抵押等。通过设立财务公司,一方面可以在集团公司的内部办理有效的转账结算业务,以加快集团内部的资金流转速度,另一方面,财务公司可为其他子公司寻求更好的投资机会,并且寻找更多的业务合作伙伴。财务公司模式,可丰富集团公司的投融资手段,有利于加强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团公司的资金利用率。
(二)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之内部银行模式
所谓内部银行,是指在集团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来管理集团公司的日常经济活动,对其资金进行管理。其主要内容不仅包括资金的筹集、调拨,也要对资金的运作和结算进行管理。内部银行模式的特点在于,在集团公司的内部财务管理中,有效地发挥资金结算、资金归集、内部筹资、内部控制等作用,以实现有效的资金管理。集团公司的内部银行,是将银行的某些功能直接引入到集团内部完成。由于集团公司与其分、子公司的资金运作模式是一种内部信贷管理,因而必须不断地完善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对其资金运转进行监督和控制。采用内部银行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统筹管理集团公司的资金运作,可将资金管理与银行金融信贷有机结合,提高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之结算中心模式
所谓结算中心模式,主要是在集团财务中心建立一个专门的结算机构,其任务主要是处理集团公司旗下的所有分、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业务来往,并且做好结算工作。各个分、子公司可在结算中心开设内部账户,不可随意乱用内部账户中的资金。集团公司采用结算中心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满足集团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能使集团公司全面掌握子公司的资金运行状况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能促进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资金监督力度的提高,从而保障集团公司资金的安全性。
(四)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之统支统收模式
所谓统支统收模式,是指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的现金收支业务都由总公司的财务部门来管理。未经授权,不允许下属企业擅自开立银行账户。每个分、子的现金支出活动都必须经过总公司的批准才可进行,是一种平衡现金收支的资金管理模式。集团公司采用统支统收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资金资源,提高资金管控水平。但是这种资金管理模式,不利于培养分、子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子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消极影响。
(五)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之拨付备用金模式
拨付备用金模式指的是集团公司按照下属成员单位的用款需求,下拨一笔备用金给成员单位,以便于成员单位日常开支使用。企业财务核算与库存资金密切相关,但并不对银行存款进行核算。拨付备用金模式仍是统收统支模式的一种,它是建立在统收统支资金管理模式基础上的新模式,成员单位仍旧没有单独的银行账户,其使用资金决策权仍归于集团公司。当成员单位使用备用金后,可以根据相关的单据到集团公司内部进行报销,并把单位的备用金补足。与统收统支模式比较,成员单位具有一定的使用资金的权利,成员单位可以在备用金额度范围内直接使用资金。
四、集团公司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意义
当集团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原始的资金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集团公司有必要转变管理模式。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大多数集团公司的共识。集团公司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集团公司各成员单位由于从事的行业、所处的地域、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面临的政策和发展机遇等各不相同,导致它们的盈利能力和自有资金数量存在差异。盈利能力较强且闲置资金较多的单位,若没有良好的投资渠道,只能放在银行获取较低的储蓄利息,而盈利能力较差或资金短缺的单位,只能通过支付高额融资费用寻求金融机构的支持。如果集团公司通过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将成员单位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并对其进行调剂,使资金在集团内部实现平衡,既可使有闲置资金的单位获得更高的收益,又可使资金短缺的单位以较低的成本从集团获取资金支持而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使集团的整体利益实现最大化。此外,集团公司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后可以进行一些稳健的投资或集中财力去拓展一些新的项目,从而提升集团的市场竞争力。
(二)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银行一般是通过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资信等情况判定其还本付息能力进而确定信贷额度的。集团公司中规模较大、经济实力雄厚和信誉好的成员单位比较容易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而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和信誉较差的成员单位则很难取得银行的信贷资金。这种情况会阻碍整个集团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不利于各成员单位的均衡发展。集团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能充分发挥资金的规模经济效益,使资金规模、经济实力和还本付息能力较成员单位而言均得到大幅提升,这样集团向外界融资便能获得金融机构较高的信用评级,若有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项目,由集团统一与银行协商,不仅易于在贷款和债券发行等业务方面达成合作意向,而且易于以更优惠的贷款条件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大大降低整个集团的融资成本。
(三)有利于加强资金风险控制
在资金分散管理模式下集团公司的成员单位各自为政,往往不能
有效降低资金风险。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可以使集团公司随时掌握各
成员单位的资金收支和结余情况并与预算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成员单
位的资金风险是否在可控范围内,及时提醒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给予相应的风险防范指导,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集团可以对成员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进行有效监督,针对成员单位的重大事项制定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实现对集团成员单位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控,最大程度的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另外,针对成员单位从事的投资活动,集团公司能发挥其具有更多专业人才的优势,更加系统地分析投资活动潜在的风险,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平台进行归口指导和专业化运作,将部分风险在集团内部分散掉,降低集团整体的资金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集团公司资金需求大,融资成本高,且由于集团关联交易频繁,股权结构复杂,业务多元化,导致集团公司内部的资金管理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当前,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在管理理念、资金运作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资金运作不透明、长期“三角债”过多、监管力度不足、预算不完整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谢林平.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23:72.
[2]李崇智.基于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319.
[3]吕雪蕾.关于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2,04:16-17.
[4]黄芳.论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J].金融经济,2011,08:138-139.